對於 青島 的印象,最早來自於上中學時歷史書中的記載,“ 德國 和 日本 相繼侵佔了 青島 ,直到二戰結束, 日本 戰敗,國民政府才再次接管了 青島 ”。
後來,對於 青島 的印象變成了黃海之濱的避暑勝地,啤酒節和海鮮是夏日 青島 的代名詞。
近幾年,對於 青島 的印象則主要來自於黃渤那一口親切又有趣的“青普”,每次聽到,新鮮蛤蜊的味道就彷彿撲面而來。

陽春 三月,春暖花開,除了鮮花,我也想去看一看 春日 的山川和大海。
青島 ,這個身處於山海之間,且充滿了歷史感和文藝氣息的城市成了一個最好的選擇。
在這裡,也開啟了一段發現舊時光的探索旅程。

先來看看探索的成果吧!

在這裡我把這次旅行從頭到尾給大夥慢慢細細的道來一是幫助那些準備去青島的朋友們二是可以讓我再回味一次這段美好的旅行因為工作特殊的種種原因,去青島之前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看攻略做準備工作,最後從朋友那得知了做青島旅遊的小茹接過聯絡方式後跟小茹差不多聊了幾個小時,給她我很多方案和建議!!想去青島旅遊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諮詢 小茹微訊號↓【mie15836】

八大關——萬國建築博覽會

八 大關 是 青島 最著名的歐式別墅風景區,其主要道路以我國八大著名關隘命名,即 韶關 路、 嘉峪關 路、函谷關路、 正陽 關路、臨淮關路、 寧武 關路、紫荊關路和居庸關路,故統稱為八 大關 ,是最能體現 青島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特點的風景區。八 大關 內的建築集中了俄、英、 法、德、美、日、 丹麥 等20多個國家的建築風格,也因此才有了“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名。
這裡的植被種類也非常豐富,可惜由於是初春,花朵兒大多還未綻放,樹木也只是剛剛有些綠意,無法體會林木遮天、百花爭豔的美景。
八 大關 建築群的修建時間多為民國時期,其中也有許多 中國 建築師參與,算是中西合璧的典範。比較出名的建築有三處,分別是以影后胡蝶命名的蝴蝶樓、為 丹麥 公主建造的公主樓和蔣介石下榻過的花 石樓 。

▲蝴蝶樓外景,1934年由中俄兩國設計師共同完成。由於影后胡蝶主演的電影《劫後桃花》曾在這裡拍攝,因此得名“蝴蝶樓”。

▲蝴蝶樓對面的第二海水浴場,彭小姐很是喜歡這種滿是石頭的海灘。

▲難得彭小姐給我抓拍了一張,可以換頭像了~

▲面對春天的大海,彭小姐很開心。

▲▼漫步八 大關 ,忽然發現了兩隻流浪喵。上面這一隻大些,長得很好看,不過有些怕人,總是和我們保持一定的距離。下面這一隻就和人親近了許多,任憑彭小姐擼來擼去,喵喵的叫個不停,可惜我們沒有帶什麼能餵給她吃的東西,嬉戲一番後,只能隔欄說再見啦。

雖然樹上還有些光禿禿的,但看著一棵棵粗壯的 大樹 向天空伸展,寬闊的山路婉轉起伏,閉上眼,就可以想象到在夏秋之際,漫步在其間,是多麼愉快的一件事情。

▲公主樓前的花骨朵還在沉睡之中,等待回暖的日子到來,靜靜綻放。

▲在公主樓前又碰上了剛剛道別的小黃喵,這次她可找到了個好地方,貓糧充足、陽光豐沛,這不,她的小夥伴在一頓飽餐之後已經打起了瞌睡,晒起了太陽。

▲▼這幢為 丹麥 公主來 青島 避暑時居住而設計的小樓,名為“公主樓”。小樓共4層,周身為天藍色,屋頂為紅色大坡度教堂塔樓式屋簷,極具 北歐 風格。小樓的西側還有一個小花園,現在成了孩子們的歡樂場。公主樓內牆上有 丹麥 公主的老照片,一些傢俱也保留了下來,而為了突出公主樓 丹麥 建築風格的特色,花園式的庭院和公主樓內的一些地方都做成了安徒生的主題展覽。雖然安徒生是 丹麥 的一張名片,主題展覽的用意可能也是好的,可是這種簡單的拼湊反而削弱了公主樓自身所承載的歷史和歲月帶來的魅力。

▲坐落於 山海關 路、紫荊關路和黃海路交界處的花 石樓 ,是八 大關 景區裡觀海景最佳的的地方。樓體由花崗岩和鵝卵石建成,故名花 石樓 。花 石樓 一共五層,分別為地下一層、地上四層,頂層的觀海臺沒有對外開放。樓內建有會客室、餐廳、咖啡廳、書房、臥室,雖然各房間的面積不算大,但功能十分齊全。黃色花崗岩的外牆鑲嵌著白色的窗框,使得花 石樓 分外引人注目。
花 石樓 是一座多次易主的觀海別墅。它最早的主人是一位 白俄羅斯 貴族,他於1932年在八 大關臨海 岬角上修建了這座海濱別墅。1935年,一個名叫埃非哈里斯的 英國 保險商人成為了花 石樓 的第二個主人。1937年, 英國 駐 青島 總領事成為了花 石樓 的第三位主人。抗日戰爭期間,這裡被 日本 人佔用。抗戰勝利 後, 南京 國民政府把這裡作為專門接待國民黨高階軍政要員的地方,蔣介石就曾在此居住過一段時間。時至今日,花 石樓 依然矗立於此,向人們訴說著曾經的歲月。

▲花 石樓 牆外面朝大海的一排長椅,如果是夏天應該會坐滿了人吧。

▲花 石樓 外的第二海水浴場,遠眺匯泉角,遠處的 東海 大酒店實在是很煞風景。

▲遠眺太平角,正在建設中的海天中心。

TIPS:
1.建議給八 大關 景區多留一些時間,隨意的走走停停,在下一個路口總能發現新的風景;
2.蝴蝶樓、公主樓和花 石樓 都需要買票入內,我們去的時候人不多,聽說夏天的時候都是人擠著人蔘觀的,所以還是建議避開旺季吧;
3.如果有無人機的話,八 大關 應該是一個不錯的航拍物件。

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嶗山 ,古稱勞山、牢山、鰲山等,是 山東 半島的主要山脈,被譽為“海上第一仙山”, 嶗山 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
由於只有三天時間, 嶗山 景區一開始本不在計劃之內,不過,聽說 嶗山 的巨峰景區是登高俯瞰 青島 和黃海的好去處之後,抵擋不住誘惑的我們果斷調整了計劃,擠出了大半天的時間來遊覽巨峰景區。
嶗山 是道教名山,從小聽過的 嶗山 道士的故事就出自於此,但其實 嶗山 之中也有不少佛教寺院,所以說, 中國 人民還是挺包容的,信仰自由也算是自古有之。 嶗山 連綿遼闊,景區眾多,巨峰只是其中的景區之一,其特色就是登高望遠,如果想要玩好整個 嶗山 景區的話,至少也要三天時間。
以 嶗山 命名的除了道士,還有可樂和啤酒,有機會的話可以試一試,便宜又好喝。

▲乘坐纜車上山,可以節省不少的時間和體力,只是會少了些爬山的樂趣,以及長時間低頭前行後豁然開朗的暢快感。。

▲從巨峰向下望去,起伏的山巒不斷延伸著直達黃海,遠處的 青島 主城區依稀可見,耳畔一片寧靜,微涼的風吹過臉龐,人也整個變得舒緩、開闊了起來,只想坐在一塊石頭上,靜靜的等待夕陽的到來。黃色的被木欄圍起來的石頭是可以下去的地方,從那裡可以更加近距離的觀察山體的變化。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此情此景之下,很難不想到曹操在近兩千年前寫下的觀滄海。有山有海(江)又有文化歷史積澱的城市一直是我心中的理想所在,也因此,大學時畢業後想去的地方就包括了 青島 、 廣州 和 武漢 。雖然,冬天由於海風的影響會陰冷一些,但整日穿梭於現代化的人造都市之中,也只有山風與海浪才能讓人獲得暫時的抽離和寧靜吧。

▲遠處的市南區,圖中最為明顯的那條主路就是我們來時路,近 嶗山 時叫做 嶗山 路,近市區時叫做 香港 東路和 香港 中路。

▲P10拍出來的效果也不錯,我的蘋果6就差的有點多了,下一步我也準備換華為啦。

TIPS:
1.雖然去 嶗山 的公交車有很多,但是一定要注意時間。這個時間一方面是指淡旺季導致的車次差別,一方面指的是每天的班次和時間表。 比如 淡季的時候去 嶗山 的旅遊觀光車早上就只有兩班,而G2專線則是4月1日之後的旺季才開通,比較好的是 青島 的公交站牌上都是服務電話,可以撥打詢問,只不過有時候客服也不是什麼都能給你滿意的答案;
2. 青島 火車站到 嶗山 大約30多公里,奧帆中心到 嶗山 大約20公里,花費的時間分別約為1.5小時和1小時,更不要說旺季來臨時還要考慮纜車的排隊時間,因此如果決定去 嶗山 ,即使只是巨峰一個景區也請預留大半天的時間;
3.景區的區間車和下山的索道都有末班時間,淡旺季有所不同,最好早些去,給自己多留些在山上玩的時間,也防止錯過末班的區間車或是索道。

奧帆中心

這次住的是 青島 海爾洲際酒店,算是比較有名的老酒店了,就坐落在奧帆中心的旁邊,在樓上就能看到奧帆中心的景色。港口裡停放了不少的遊艇,在岸邊散步的時候就會有人上前來詢問是否想要坐船。3月中旬的海風還是有點硬,所以坐船的人也不多,等到五一過後,應該就會人多起來吧。

▲▼夜色下的港口和奧帆博物館。

TIPS:
不知道是我們的開啟方式不對還是淡季偏冷的緣故,奧帆中心可玩的東西不多,情人壩的酒吧街也基本少有人跡,所以如果不是住在附近的話,沒有必要專門前來。

棧橋公園

在 青島 火車站寄存好行李之後,最後一天的行程正式開始,市南區的老建築們是今天行程的重點。
由 青島 火車站往東,沿 廣西 路到達 中山 路十字路口後往南,就是著名的棧橋。
下面的幾張關於棧橋、 浙江 路天主教堂( 青島 天主教堂)和膠澳總督府舊址的夜景照片都是前一天晚上從 嶗山 回來後拍的,當時手機因為沒電早早就關了機,而沒了手機地圖的導航的我只好亂走一通,不過好在都距離不遠。

▲夜色下的棧橋回瀾閣,人並不算多。拍完這張照片之後沒幾分鐘,燈光就都熄滅了。
在瞭解棧橋的歷史之前,我沒有想到,這一座小小的碼頭竟然歷經了百年的風雨變遷。
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為了保障駐軍的物資供應,兩座均由 中國 工程師自主設計的碼頭應運而生,其中一座長200米、寬10米的碼頭就是現在的棧橋,也是 青島 最早的碼頭。
1897年, 德國 侵略者從棧橋所在的 青島 灣登陸,以武力佔領了 青島 ,並於1901年5月對棧橋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的擴建,將原橋北端木質部分改為石基,在南端鋼製橋架上鋪設木板,建輕便鐵軌,並把橋身在原基礎上延長了150米,以便停靠更大型的戰艦。1904年 青島 城西的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結束了作為碼頭的使命,之後便對遊人開放,成為 青島 灣中的一處景緻。
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了 青島 主權, 中國 的水兵再次站在棧橋上接受檢閱。1931年,國民政府出資由 德國 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棧橋,橋南端增建了箭頭型的防浪堤,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 中國 民族特色的二層八角涼亭 ——回瀾閣,橋身加長到如今的440米,從此“飛閣回瀾”被列為 青島 十景之首。
新 中國 成立後,當地政府對棧橋進行了多次大規模整修,橋面兩側的鐵索護欄、12對相對而立的歐式橋燈,均為新 中國 成立後修繕而成。如今的棧橋已經成為了 青島 的象徵,並被印在了 青島 啤酒的標籤上,作為 青島 啤酒的商標,漂洋過海,名揚海外。

▲從回瀾閣回望棧橋。

▲棧橋海水浴場夜景。

▲棧橋以及沿岸的海邊有不少的捕魚人,他們帶著網兜、打著手電在夜色中勞作,而打上來的魚就著新鮮直接在路邊出售。知道在這買魚的,想必應該都是老 青島 了吧。

TIPS:
白天的棧橋人很多,不妨從岸邊遠眺,視野更好。傍晚時,棧橋上的人會少很多,岸邊的夜景也很不錯,不過回瀾閣也就無法參觀了。所以,如果有時間,不妨白天和晚上都來逛逛吧。

聖彌厄爾大教堂

中山 路東邊就是 浙江 路,沿 浙江 路向北一直走,遠遠的就會看到聳立在道路盡頭的聖彌 厄爾 大教堂。他是 青島 市區最大的 羅馬 式建築,也是 中國 唯一的祝聖教堂。馬蜂窩上的 青島 天主教堂、百度地圖上的 浙江 路天主教堂說的都是他。
聖彌 厄爾 大教堂由 德國 設計師畢婁哈依據哥特式和 羅馬 式建築風格設計而成,原計劃建造成為 德國 在遠東地區最具規模的一座天主教堂,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建造資金受到限制,教堂的建築圖紙屢經更改, 最終建成現在的規模和樣式。教堂整體為磚石雙塔建築,兩側高聳尖峙的塔樓高56米,各設有高4.5米的尖頂十字架塔,內有四口大鐘。走在 青島 的老街古巷之中,或許就能聽見教堂頂樓傳出的洪亮鐘聲。

▲夜色如水,燈光照耀下的聖彌 厄爾 大教堂魅力非凡,許多新人都選擇在此拍攝夜景。

▲白天的聖彌 厄爾 大教堂前,人來人往,遊客、情侶、拍婚紗的新人共同欣賞著歷史遺留的美好。

▲德縣路回望遠處的聖彌 厄爾 大教堂,道路兩旁,停滿了來遊覽參觀和拍攝婚紗照的車輛。到了晚上,夜色降臨,遊人散去,兩旁再次空空如也,教堂也恢復了安寧與平靜。

TIPS:
1.聖彌 厄爾 大教堂內部可以買票參觀,票價十元,開放時間為08:00-17:00,全年無休。每天06:00為平日彌撒,週日08:00-09:00為主日彌撒,主日彌撒時會有管風琴奏響;
2.著名的 青島 書房就在 浙江 路和 曲阜 路交叉口的西南角,其前身是私人擁有的安娜別墅,路過的你一定可以發現。建築內部至今依然依照修舊如舊的理念,對其實木地板、扶梯、樑柱、窗櫺等細節進行了完整的保留。讀書、小憩、用餐,不失為一個消磨時光的好去處。

廣西路-莒縣路-湖南路

雖然沿著徳縣路一直往南也可以到達膠澳總督府舊址,但是如果想一覽 青島 老建築的風采,還是建議沿 浙江 路回到 廣西 路,向東,走 莒縣 路,到達 湖南 路的膠澳總督府舊址。

▲ 浙江 路和 廣西 路的 東北 角,侯爵飯店舊址。侯爵庭院飯店開業於1911年7月,建築的設計者是當時著名的私人建築師保爾·弗里德里希·裡希特,當時的店主為保爾·達奇塞爾。當年坐在庭院前平臺的客人可透過愛貝街路和威廉海岸的交匯口直接看到大海。但至少是在19世紀20年代初該建築已經被改作公務用房,1922年 中國 政府收回 青島 主權,該建築改為膠澳警察廳第一區警察署辦公地。 日本 佔領時期曾作為憲兵隊駐地,抗戰勝利後,仍作為警察分局駐地。現為 青島 市公安局市南區分局使用。

▲從十字路口對角看 青島 郵電博物館,一棟典型的擁有紅色外牆的歐式建築。他是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舊址,也是 青島 現存最早的郵電營業樓。門口許多統一服裝的小朋友,看樣子像是小學組織的參觀活動。

▲塔樓1901廳,是 青島 市目前唯一開放的百年木質塔樓,展示了120年前的建築技術。

▲洋樓東側的良友書房,應該算是 青島 最早的一家網紅獨立書店了,不大的招牌,古樸中透著股味道。相較於圖書,其上世紀20年代《良友》畫報的美學偏好和文化趣味更為誘人。書店內不僅收錄了大量與 青島 相關的創作,聽說還經常有 青島 本土文化名人的講座和沙龍。這裡不僅有圖書和咖啡,部分開闢出來的區域還會作為與 青島 相關的老照片、畫作、攝影、老物件等展覽。 莒縣 路本身也十分的有特色。不寬的道路兩旁於德佔初期就種滿了銀杏,而路的盡頭就是 德國 總督府。雖然初春時節,銀杏樹上還光禿禿的,但到了夏秋之際,或鬱鬱蔥蔥、或金光燦燦,想必又是另一番風味了。

TIPS:
放慢腳步,放鬆身心,將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心都開啟,去感受歷史的呼吸與味道。

膠澳總督府舊址

1904年開始動工至 1906年4月完工的 德國 膠澳總督府是 德國 佔領和統治 青島 時期建築的典型代表,是 德國 人駐 青島 的最高權力機構所在地。總督府建在觀海山的半山腰處,背依觀海山,面向 青島 灣,這裡曾是 青島 老城區的中心。總督府平面呈“凹”字 形,呈中軸對稱,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40米,主體建築高20米,為磚石、鋼、木混合結構,屬於 歐洲 19世紀公共建築型別。屋頂用紅筒瓦覆蓋,坡度較大。兩層樓高的花崗石巨型壁柱規則地分割了建築的立面。呈放射形的寬大石階和敦實的建築立面造就了該建築的莊嚴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日本 和 德國 因搶奪 青島 統治權而爆發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日本 佔領了 青島 ,總督府變成了 日本 守備軍司令部。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 青島 的主權,這裡變成了膠澳商埠督辦公署。新 中國 成立之後,這裡成為 青島 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直至1992年市政府遷入 新城 區。現在,這裡是 青島 市市人 大和市 政協的辦公場所,不對外開放入內參觀

▲這個角度應該算是拍攝總督府的經典機位了。

▲簡單用三張手持拍攝的夜景照片合成了一張全景,畸變的有點厲害。

▲從觀海山上用無人機俯拍的澳膠總督府舊址,途中上半部分建築為總督府舊址,下半部為新 中國 成立後以同樣風格 新建 的建築。

▲澳膠總督府舊址前的廣場,以及周圍的六條道路。 青島 無人機限飛120米,有些大全景的俯拍可能是限飛以前的作品了吧。

▲澳膠總督府舊址東南的 英國 領事館舊址。

▲澳膠總督府舊址東的海軍營部大樓舊址。

觀海山公園

沿 沂水 路 和平 原路可以去往澳膠總督府舊址後面的觀海山公園。兩條路的交叉口是 江蘇 路基督教堂,可以先去參觀,也可以回來後再去。
觀海山公園因觀海臺得名,是 青島 市十個山頭公園面積最小的一個。其海拔也僅66米,但站在觀海臺,依然可以眺望其他的著名景點和遠處的大海。而且,此處有人稀少,且位於老城區的中心,是無人機俯拍澳膠總督府舊址和看清 青島 老建築佈局的絕佳場所。

▲觀海山公園門口的小路旁,附著在黃色牆壁上的植物構成了一幅有趣的小景。

▲觀海臺遠眺訊號山頂的觀景臺,三幢紅頂蘑菇樓尤為顯眼,其中最高的一幢是旋轉觀景樓,可以360度俯看 青島 的景色。

▲觀海臺的樹叢掩映中遠眺聖彌 厄爾 大教堂。

▲紅瓦綠樹,相映成趣。中間最下面的白色方框就是觀海臺的所在。

▲除了紅瓦綠樹,還有碧海藍天。

TIPS:
飛無人的話注意時間和風力大小。最好的時間肯定還是清晨和傍晚,中午時分,太 陽高 照,片子就會平庸很多(對,我說的就是自己這幾張。。。)。觀海臺上地方不大,但作為無人機起飛足夠,降落的時候如果風比較大,可以停在觀海臺下的大平臺上,會容易很多。

芝罘路

由於一張照片,讓我對芝罘路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產生了好感。
照片中展示的是一種起源於德租時期的建築形式——裡院,這是一種結合了 歐洲 聯排住宅與 中國 四合院的建築,可以在有限的建築面積中容納更多人居住,且每處院落均設定有水龍頭、公共廁所等基礎設施,用以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從觀海山出來,經平原路轉 黃島 路,第二個路口就是芝罘路和 黃島 路的交叉口,下圖中的主體建築,正是 黃島 路和芝罘路交叉口的 西北 部分。與觀海山一樣,一路走來基本就沒有碰到遊客,都是當地人安靜的生活著,這可能才是真正的 青島 味道。

▲照片轉自公眾號星球研究所(馬蜂窩ID同名)“什麼是 青島 ”一文,攝影師@盧暉。

▲平原路轉 黃島 路的街景,小路都是用長條石鋪成。不知是否已經開始有所規劃,附近許多建築的大門上都掛上了“徵收區域”的標牌,大大的“徵”字印在牆上。

▲芝罘路和 黃島 路的交叉口的路牌。

▲還在開著的小館子,不知道是不是也會隨著改造而走入歷史。

▲路邊的房屋租售資訊,可以看到還有49年的房子,一平米要4萬多,不知道可落戶口是不是價格高昂的原因。

▲芝罘路的開端,1號。

TIPS:
其實,當你走到芝罘路的起始,看看地圖,你會驚奇的發現聖彌 厄爾 大教堂就在不遠處!確實,按照這個路線,算是繞著彌 厄爾 大教堂走了一個圈,因此,你也可以選擇在遊覽完棧橋後,沿著 中山 路回到 廣西 路,然後先去參觀郵電博物館,把聖彌 厄爾 大教堂放在芝罡路之後。

江蘇路基督教堂

參觀完芝罡路,如果你還有時間和體力,可以走回 江蘇 路基督教堂,或者打個滴滴,3-5分鐘坐過去。
坐落在 江蘇 路南段小山坡上的基督教堂應該算是 青島 環境最為優美的教堂了,四周樹木繁茂、鬱鬱蔥蔥,與藍色的鐘樓、紅色的屋頂十分相稱。教堂分為禮堂和鐘樓兩部分,均可買票進入參觀,其外壁由石頭堆砌而成,極具中世紀古堡風格,是 青島 最具有代表性的德式建築之一。

▲爬上去的石階上是個拍照的好地方。

▲鐘樓高39.10m,可拾級而上,參觀鐘樓內部,頂部小窗可以看到遠方的大海。鐘樓三面裝有巨型鐘錶,鐘錶時間至今仍然分秒不差,,週日教堂鐘聲四起,每半個小時報時一次,周圍許多居民還會利用鐘聲來對錶。

▲一對對新人把這裡選作婚紗照的取景地。即使是中午時分,天氣依舊有些微涼,這可就苦了新娘咯。

▲玻璃上精美的花紋。

▲斜45°永遠是拍建築的一個好角度。

▲▼禮堂內並不大,也相對簡單,前 方正 中有聖餐桌,上方是彩色玻璃拼成的耶穌畫像,從右側拾級而上是用 大理 石砌成的講道臺, 聖餐桌左側是施洗用的 大理 石盆。禮拜堂後方,也就是我拍上面照片的正上方是唱詩樓,裝有管風琴。

TIPS:
教堂本身不大,正常遊覽半小時足矣。門票10元,如果不進入教堂和塔樓內部貌似是不收費的。開放時間為07:30-17:30,禮拜時間為每週日的07:30和09:30。

訊號山

出了 江蘇 路基督教堂往東走不遠就是訊號山公園,其因曾在山頂建有為船隻引航的訊號臺而得名。這裡也是登高望遠的好去處,各個方向都可以看得很遠。

▲遠處的是小 青島 公園。

▲遠處的高樓大廈、棧橋,不遠處的 江蘇 路基督教堂。 青島 ,應該算是把歷史和現代融合很好的一座城市了。

▲想象著,冬天的大雪過後,一片白茫茫,偶爾露出的紅色屋頂和遠方蔚藍的大海,應該會很漂亮吧。

▲ 青島 的綠化感覺也做得很好,樓屋之間,綠樹掩映,再加上豐富的植被,即使是初春,也絕不缺少綠色。

▲訊號山下,少有的幾朵玉蘭開了。

TIPS:
訊號上從大門進入後左右手有兩條路,左邊一條陡峭一些,但是人少路短,右邊一條寬闊平整,老少皆宜,就是稍遠一些,可自行選擇。旺季時候,如果人比較多,可能會封鎖左邊一條,按照要求執行就好。

德國總督府舊址

從訊號山下來,沿龍山路向南走200米,就可以看到 德國 總督府舊址的大門。
德國 總督府舊址又稱迎賓館,始建於1905年7月,竣工於1907年7月, 當年10月 德國 駐膠澳總督特魯伯入住其中,其繼任者瓦爾代克亦在此居住至1914年。1934年,官邸改稱迎賓館,1949年新 中國 成立後成為接待和境外貴賓的重要場所。1999年5月1日起,不再作為賓館使用,開始以博物館形式接待海內外觀眾。
德國 總督府舊址主體為四層,造型典雅,裝飾豪華,由 德國 建築設計師拉查路維茨設計,建築面積4000餘平方米,耗資不下45萬金馬克。

▲ 德國 總督府舊址算是著名景點了,旅行團的大巴車在院子裡就停了好幾輛參觀的人也比較多,最好避開人潮。

TIPS:
建築內部禁止攝影和拍照,有收費的人工和電子講解服務。

美食

在 青島 三天,除去在酒店的餐食,一共只在外面吃了三頓,好在日料、 青島 菜和海鮮都有所涉及,也算是沒有留下遺憾。

▲聽海花園創意餐廳。就在奧帆中心門口,整體味道還不錯,人均100元左右。

▲華春餐館。從大學路和魚山路交叉口沿魚山路往東走100米左右。很地道的小館子,地方很小人很多,感覺什麼時候去都要等位。價格實惠,人均50以內,菜量大,家常味道。上圖中是鐵板蛋黃豆腐,花生糊也基本屬於必點菜。

▲▼漁家菜館。位於張店路與 龍口 路交叉口,訊號山公園附近,旁邊有一家如家。一眼望去,就是你平時回去的那種家或者單位附近熟悉的小館子,人均70元左右。海鮮、炒菜、燒烤都有,味道也不錯。上圖是海蠣子炒雞蛋,下圖是大蝦燒白菜和鮁魚水餃,沒有顯示的還有一杯 青島 原漿,甘美可口。

行程推薦

說是三天,其實除去往返路上的時間,滿打滿算也只有兩天半而已,如果你的時間差不多,可以參考著看一看。
DAY 1:
上午, 北京 飛 青島 。
下午,八 大關 景區。
晚上,大學路、棧橋、 中山 路、 浙江 路等附近逛一逛,欣賞夜景。
DAY 2:
白天, 嶗山 巨峰風景區。
晚上,大學路、棧橋、 中山 路、 浙江 路等附近逛一逛,欣賞夜景。
DAY 3:
白天,市南區老建築群(具體線路為:棧橋-聖彌 厄爾 大教堂-郵電博物館-膠澳總督府舊址-觀海山公園-芝罘路- 江蘇 路基督教堂-訊號山- 德國 總督府舊址),如果對 青島 啤酒博物館感興趣也可以前往遊覽。
傍晚,高鐵返回 北京 。

▲怕遊記裡關於市南區老建築群的行程有些蜂蜂看起來還是不直觀,於是用百度地圖做了一張,供大家參考吧。

寫在最後

三天,才剛剛熟悉,就又要離開。
對於 青島 的探索,也只是開了一個頭而已。

道長曾在節目裡說,想要了解一個地方,有些人選擇去市場巷弄,有些人則選擇去博物館,哪一種好呢?其實,哪一種都是片面的,都無法全面的瞭解。把道長的話演變一下,到一個地方旅行,有許多人喜歡打卡遊,也有許多人覺得小眾景點才是好的選擇,哪一種好呢?在我看來,也沒有高下之分,瞭解一個地方,需要去熱門的打卡景點,因為他往往是一個城市的名片,代表了一座城市一段重要的歷史或階段,是主要的形象,而小眾景點則好像一座城市尚不為人知的一個個閃光點,只有大概瞭解了這個人,才能在發現新的閃光時享受驚喜與雀躍。
就像 青島 ,我眼中的他也只不過是 青島 顯露給我的一個側臉。
在訊號山下的一個文藝小店裡閒逛時偶然發現了一份 青島 電影地圖,才發現遠超我想象數量的電影都曾在 青島 取過景, 比如 《非誠勿擾》、《硬漢》《少年巴比倫》。2017年11月1日, 青島 更是正式成為世界第九個、 中國 第一個聯合國“電影之都”。
有所瞭解,才有驚喜。

期待,和 青島 的下次見面。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