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宜見故人

說起來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冥冥中註定, 今年除了年初的葡萄牙,剩下的三亞,江西,澳門都是重返,很多時候我們旅行會選擇新的目的,因為未知和探究是驅使我們出走的最大動力,而讓我們重返的理由,大多數是因為那裡的人或者與之有關的抹不去的記憶。
說起重返澳門,緣起三年前我第一次去澳門。那日在新八佰伴的門口,我正躊躇著該如何去公交車站,迎面走過來一個單眼皮面容清秀的女生,於是我上前詢問,她二話不說,直接將我帶去公交車站。期間,我得知她是保險銷售員。我們互留微信,她說如果再遇到什麼問題可以聯絡她。後來,我們說起這次遇見,彼此都用了“眼緣”一詞,她說,因為我是第一個聽到她是保險銷售員還聽她把話說完,並且一直抱以微笑的陌生人;我說,你是第一個問路的時候把我親自送到公交車站的人。再後來我們偶會聊到彼此的生活,家庭。兩年前的中秋,你因為各種情緒,你過來我的城市,我們一起哭,一起笑。若不是疫情,本來我們定於今年三月見面,但是later better never.
另外一位故人則是十六歲起就認識,確認過眼神,彼此都想要禍害一生的人,雖然我們一起旅行過,但是都是帶著家人,這次單獨旅行還是讓我們覺得格外興奮。
先上一點花絮

保姆級通關乾貨教程以及特殊優惠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高鐵,到達拱北口岸已經是九點多,本來打算在拱北口岸附近住一晚第二天再通關的我們,得知通關最晚可以持續到凌晨一點,當即決定直接過關。夜晚過關就是零零星星沒幾個人。沿著蜿蜒迂迴的鐵柵欄。先是掃描二維碼生成一個粵康碼。用港澳通行證自助通關,經過中間一段走廊,來到澳門這邊的關口,將紙質的核算檢測結果,港澳通行證,以及由粵康碼轉換成澳門的健康碼一起交給關口人員,核對無誤以後會再核算結果的背面蓋章,寫明入關口的時間。這裡值得提醒的一點是,核酸的有效期限是一個星期,也就是出關的時候核酸結果也要在七天之內,打算來的朋友,核酸檢測最好在出發前一天出結果。

出關的時候同上程式,只是反過來一遍。

這裡還要提醒一點是,9月23日恢復的全國暫時只限於部分城市,去之前可以在澳門旅遊局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查詢。

澳門政府針對經濟復甦和旅遊復甦發放了很多優惠券,在澳門住酒店和購物的時候微信支付寶都有各種不同優惠,購物的時候可以在門店掃描二維碼,領取各種優惠券,直接立減人民幣,相當的給力。

重返—-把酒店當成景點逛

在封閉了大半年以後重新迎接遊客的澳門,隨處可見這樣帶著口罩的酒店宣傳海報,這應該也是後疫情下的特殊風景。

“茶杯”門口的櫥窗,據說的銀河老總女兒開的蛋糕店。

銀河酒店內的蘋果商店,這個玻璃樓梯很是通透。

從銀河出來回望,左手邊是正在修建的三期。

放了兩張對比照片,都是威尼斯人裡面的運河街,上圖是這次拍攝的,下圖是三年前拍攝的。或許時間有點早,唱歌的樂團還沒有出來。

瑰麗堂還是一如既往的富麗堂皇,更多的少了人頭攢動,多了些許安靜的端莊。

空中走廊現在換成了倫敦人,三年前是星光大道的裝飾。

除了去以前去過的酒店走一遍,這次去了一個新的City of Dreams – Morpheus Macau打卡。酒店大堂的設計風格很有未來感。對稱和幾何圖形的巧妙運用,給人視覺上很大的衝擊擁有772間客房和套房,設有3間國際級餐廳,豪華的行政酒廊·空中游泳永池,貴賓娛樂廳,以及複式別墅·由全球知名的已故建築大師札哈·哈蒂( Zaha hadid)女爵士DBE所設計。

兩隻笨熊懸掛在天花板上。

一輛像橡皮泥一樣的概念車,閨蜜說他們今天都是黃色系列,所以 要合影留念。然而照片被我刪除,只剩下了車子的照片。

一面鏡子和一面花牆承包了閨蜜的整個快樂。

路過一個櫥窗,看見大廚正在準備美食,瞬間有種太空艙的感覺。

美高美的獅子還是一如既往的威風凜凜。

偶遇大雨,我們為了躲雨來到永利皇宮,和另外幾家大酒店的區別在於,永利的風格更加偏古典。

等著看從盒子裡蹦出小丑的兩個人。

除了小丑版本還有熱氣球版本

休息一下來視博喝個下午茶,看著海豚在頭頂飛來飛去。

重返—再次尋味官也街

從威尼斯人西翼大堂出來,就是一個長長的步行扶梯,可以一直通到龍環葡韻和官也街。

一路上都是葡式風格的綠白顏色組成的顏色鮮豔的房子。

作為攝影師必須要給閨蜜拍下同款拍照一

同款拍照2

這張照片是我拍閨蜜

同時她也在拍我

關大人,您看我這架勢如何。

旺記咖啡,三年前喝過就念念不忘的味道,鴛鴦奶茶絕對是我喝過最好喝的。

這是三年前拍的進入官也街的樓梯,現在這堵牆已經重新刷上了新的顏色。

三年前在街上拍到的清潔工人,上圖左邊藍色的窗戶和白牆還在,就是沒有再看見這個全副武裝的清潔工人。

迎面開過的巴士,恍惚間回到里斯本的老舊小街。

小廣場上的三角梅還是開的那麼爛漫,只是坐在那裡的人換了

閨蜜同款打卡照片,作為第一次使用單反,能把虛焦玩的這麼好的閨蜜,絕對是很有潛力的。

大茶壺還是那個大茶壺,就是多了兩個美女

鉅記旁邊的塗鴉被抹掉了,但是媽媽還是那個媽媽,孩子還是那兩個孩子,真好長不大還天天有好吃的。

因為光影節,大廣場被各種器材遮住了一大半

做餅的阿姨一直招呼我進去,還做了幾個熱乎乎的剛出爐的讓我品嚐。

這次專門去找了這條官也街裡面不起眼的這面紅牆,原來還在,上次我沒有和紅牆拍照,這次拿著好喝的咖啡補上。

閨蜜同款一二三

結尾的卡通塗鴉也沒有更換,還是以前的這幾個叔叔阿姨大伯大媽喝小朋友們,下面兩張圖是三年前拍攝的。

重返—大街小巷的細碎記憶

義順牛奶公司
這次也是重返再次難以忘記的味道,帶著閨蜜一起回味,店鋪乾淨整潔,姜撞奶滑而不膩。
地址:澳門亞美打利盧大馬路381號

拐到福隆巷,再次去了三年前重複吃了兩次的煥記海鮮和就在煥記對面的保健牛奶公司

福隆巷舊貌換新顏,很多復古的招牌衝重新掛上門臉

斑駁的紅門,老舊的牆壁,讓人立刻回到幾十年前

得到片刻休閒的小哥,在自己餐廳門口看書的認真的樣子

這種錯落的電線和招牌在現在日新月異的大城市已經很少看見了,更多是被各種新的摩天大樓取代,但我卻更偏愛這樣的凌亂。因為從這裡生出來的才是人間煙火。

這樣的促銷應該也是疫情下特殊的促銷吧

找機位的時候經過的一個大坡

這個機位是找了好久,一條一條街對比,最終沒有被愚蠢的導航迷惑,靠著自己的直覺找到這個機位

這座樓每次經過都要駐足看很久,下圖是三年前拍攝的

民政總署最近在舉辦玩具懷舊年代玩具展覽,看見很多澳門小朋友小時候的玩具,和我們小時候的玩具有很多雷同,大家都有一樣的童年。

走進總署裡面有一個露天花園,牆壁都是青藍瓷磚,去過葡萄牙的朋友應該知道這是典型的葡式風格。

青藍瓷磚

議事廷前的廣場因為燈光節,做了很多裝飾

重返—大三巴還是那個大三巴

要說起來這次來大三巴的感覺那就是,人少。相比起三年前人頭攢動,水洩不通的情景,這樣的大三巴真的很適合拍照了。

這是三年前拍攝的,為了規避如織的遊人,我刻意將鏡頭上抬了很多,還是沒有完全規避。

無論走到哪裡,葡京就是一個地標的存在。

通往大三巴的這家咀家園餅店在澳門也是老字號,因為買了一些手信,和店員交談了起來,店員熱情的告訴我們如何用澳門政府發放的優惠券,一邊忙著做一些新鮮出爐的餅給我吃,我們一再拒絕,還是抵不過他們的熱情。

初見—-鄭家大屋

由於晚上車票的原因,本來去路環的我們改去了離大三巴不遠的鄭家大屋。
鄭家大屋由鄭觀應父親鄭文瑞1869年修建,佔地4000平方米,有60多間房,是澳門現存最古老的大型中式民居之一。20世紀五六十年代,鄭家後人分散各地,鄭家大屋被分租出去,高峰期曾住了70多戶人家,甚至還有一位來自印度的租戶在院中養了幾十只羊。風雨侵蝕、過度使用以及無序改建,鄭家大屋日見破敗。2001年,澳門特區政府用“以地易地”的方式,獲得鄭家大屋的物業權。澳門文化局以“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了8年的修復。2005年,鄭家大屋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10年,鄭家大屋正式向公眾開放,除展示建築之美,更介紹鄭觀應及鄭氏家族事蹟,讓這位在近代中國點起一盞明燈的澳門人重現世人面前。如今,這棟百年大屋除了迎接南來北往的遊客,也經常舉辦文藝展演活動。
整棟建築後倚西望洋山,西北面海。身處澳門,鄭家大屋既具濃厚嶺南民居風格,細微處又融匯了不少西方建築元素。鄭家大屋由兩座並列的四合院組成。入口右手是澳門民居中常見的門官土地神位。進入第一個院落,便可看到門樓牆身的灰塑,包括“年年有餘”“封侯”“鯉躍龍門”等喜慶內容。經過圓形的“月門”,後面是被稱為“轎道”的廊道。這是通往主房區的通道,也是訪客下轎的地方。從轎道進入主房區,門簷上書有“榮祿第”的牌匾,說明此宅乃官宦之家。主房區包括餘慶堂和積善堂,均為兩層的兩進三開間建築。餘慶堂由鄭文瑞興建,積善堂則由鄭觀應的弟弟鄭思賢興建。從名字不難看出,取自“積善之家有餘慶”。建築格局呈中式建築特色,而廳堂中的灰塑花飾天花、門楣窗楣則屬西式風格。鄭家大屋還有兩個花園。一個在“榮祿第”旁的文昌廳前,另一個在餘慶堂旁。中西交匯更加明顯,餘慶堂旁的花園中,迴廊柱子有西式柱帽及柱礎,又有中式月門和葫蘆窗洞,配上白牆灰瓦、青青綠草,不但不違和,還相映成趣。鄭家大屋旁,還建有一座小型的鄭觀應紀念館,介紹他的生平及思想。
以上來自百度。

如夢光影–teamlab

Team lab就是一場光影的盛宴,進入場館以後沒有地圖,裡面有很多暗藏的小房間。每一個都需要你自己去發現。每一個小房間都是不同的主題。

主題一
花與人的窪谷:迷失,沉浸和重生
這個作品的空間中同時存在這多個季節,而這些季節也會緩緩逐漸變換, 一整年的花朵,也會配合不斷變化的季節改變生長。特別的是,這個作品不是預先做好的影像進行放映,而是通過電腦程式實時繪製而成的,簡單的說作品是受到人們的額行為舉止持續變化的,錯過就無法再看到了。

後疫情時代的思考

今年三次的出門,非常巧合的是都是重返,後疫情時代,很多出行或多或少被改變和影響,重返並不意味著無奈之舉,重返曾經去過的地方並不僅僅是懷舊,更多的是可以看到變化。而我們在重新迴歸旅行以後,也應該更多的思考如何重新出發以及旅行的意義。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