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
澳門歷史城區(世界文化遺產)縮時攝影

澳門,歐洲國家在遠東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殖民地(1557年—1999年12月19日)。

葡萄牙四百年的殖民統治,東西方宗教、建築、飲食在這裡交融薈萃。漫步澳門街頭,燈紅酒綠的賭場與莊嚴肅穆的教堂並肩,中國的哪吒廟與西洋的唱詩幫毗鄰,巍峨的紅衣大炮被雜亂的民樓包裹·····

這就是澳門,一個同時兼具天堂與地獄兩幅面孔,一塊飽含東西方文化精髓的彈丸之地。

飛往澳門

礙於澳門機場規模以及航線網路掣肘,除了上海、北京等少數一線城市外,中國其他地方直飛澳門的航班不多。

單就昆明而言,直飛澳門只有東航一家:每週二、四、六傍晚18:20從昆明起飛,20:25降落澳門;回程當天晚上21:25從澳門起飛,23:30降落昆明。總體而言,時間段不算太好,機票價格也不便宜。

如果單純只玩澳門一個地方,可以考慮直飛或者從珠海過關(昆明飛珠海,每天有祥鵬、廈航、南航早上9:35、晚上19:25和21:05三班飛機);

但如果計劃香港澳門兩地一起玩的話,我建議還是往返直飛香港,然後再從香港坐船或者坐車去澳門。

原因很簡單:首先,飛香港航班數量多,機票價格、起降時間、執飛機型、航空公司選擇面也更廣;其次,直飛香港(或者澳門)屬於國際航班——相較國內航班,國際航班因為牽涉邊防問題,準點率要比國內航班好很多,即便遇上流量管控或者天氣影響,機場一般也先放行國際航班。

這裡插句題外話:自從去年廣深港高鐵通車以來,昆明飛香港的機票瞬間暴漲50%~100%(你沒看錯,是暴漲)。香港快運更在去年8月停飛昆明航線。過去我買過最便宜(含稅)港龍1042往返、東航828往返的超低價機票,現在看來,儼然已是大江東去,不復返。

細想也對:高鐵昆明南到香港西九龍要坐將近八個小時,單程車票750.5(來回1501),飛機只要坐兩小時——即便算上值機、安檢、邊檢的時間(其實坐高鐵也一樣要花時間過安檢、邊檢,你也照樣要提前去火車站候著)飛機仍比高鐵快捷好多。如果你是航空公司,你會傻到賣得比火車票便宜麼?

香港快運這種廉航的處境更是尷尬死——時間上它碾壓高鐵,所以要它比高鐵便宜,它於心不甘;可如果比高鐵貴,它又競爭不過東航、港龍這些全服務航空公司——最起碼人家時間段好,行李託運、飛機餐也不收錢,還有機上娛樂供你消遣(僅限港龍330客機)。

客觀講,廣深港高鐵對珠三角或者廣東、廣西、福建、湖南這些省區而言,或許他們去香港會更方便、快捷;但就雲南來說,坐高鐵去香港,非但沒有快起來,反倒更貴~

雖然機票颼颼漲價,但機上服務並沒有相應提高多少——飛機餐一樣難吃,尤其從昆明起飛的回程航班,因為是在長水機場裝載的東航空廚,飛機餐就更難吃了,哈根達斯算是這盤飛機餐唯一的亮點。

港龍航空的飛機餐,如果你提前上網改訂特別餐食(比如水果餐、回教餐、素餐、兒童餐等),哈根達斯會被換成一盒新鮮水果(就幾瓤西瓜、哈密瓜、火龍果、幾顆葡萄、聖女果和幾瓣橙子、梨、獼猴桃·····總共加起來也不值幾個錢)~

所以,如果不是像穆斯林、猶太人或者印度教徒這類有特殊宗教信仰,或者特別在意飲食的話,建議預設標準餐,不要隨便改特別餐食。

昆明到香港兩小時的飛行里程,基本看完一部電影,差不多就要降落了。

在飛機最後降落進場瞬間,舷窗外清晰可見港珠澳大橋恢弘的橫貫在珠江口海面上!

作為大陸、香港、澳門三地巨資興建的國之重器、重點基建工程,坦白講,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一樣,多少有些中看不中用,政治意涵遠遠大於實際功能,至於為什麼說大橋中看不中用,下面遊記裡會給大家一一詳細介紹。

到香港機場後,從機場前往澳門有三種方式:

(1)直接從機場海天碼頭坐高速船去澳門(不入境香港)
優點:不用入境香港(不需要辦理香港入境手續),機上交付託運的行李亦可直接裝船,等到澳門再取行李。
缺點:船期班次少,船票貴。

(2)從機場往尖沙咀中國客運碼頭或者上環港澳碼頭坐高速船去澳門(需入境香港)
優點:船期班次多(每15~30分鐘一班船),船票較機場海天碼頭便宜。
缺點:需入境香港,並需在機場提取行李,且要額外產生一筆從機場到碼頭的交通費用(香港機場快線票價不便宜)。

(3)從機場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坐車去澳門(需入境香港)。
優點:耗時最短、車票較船票便宜很多、24小時通宵營運。
缺點:需入境香港,並需在機場提取行李,另要在機場自行搭A字頭巴士,前往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

綜上所述,如果你不打算入境香港,想直接從機場去澳門的話,往海天碼頭坐船是最方便、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選擇;反之,如果你可以入境香港的話,走港珠澳大橋是最快、也是最經濟實惠的選擇。

但一定、一定、一定要注意(重要事情說三遍)


如果你澳門行程結束後,還打算折返香港再玩的話,此時此刻,在香港機場你是否入境就關係重大,因為搞不好一不留神,你在香港莫名其妙就會變成了逾期滯留(下文詳細介紹)。

入境澳門

過去香港前往澳門只能走水路,自從港珠澳大橋開通後,除了坐船外又多了一個陸路選擇,對於怕暈船的朋友,走港珠澳大橋不失一個好選擇。

但要注意


:如果你想從香港機場直接去澳門(不入境香港)仍必須(也只能)從海天碼頭坐船,走不了大橋!

原因很簡單:香港機場沒有直接連通大橋(雖然機場相距大橋香港口岸也就幾公里)!

如果你要走港珠澳大橋,就必須先在機場辦理香港入境手續,然後去提行李,接著跑到機場巴士站坐A字頭的巴士前往大橋香港口岸。

到了大橋香港口岸後,你除了買車票外,還要拖著行李再辦一道香港的出境手續(相當於從機場到大橋口岸這一段路程你入境香港了),然後方可坐上俗稱“金巴”的穿梭巴士經大橋前往澳門。

這完全是大橋設計上一個致命瑕疵!當初大橋香港口岸之所以落腳在機場附近,初衷亦是為了快速接駁經香港機場往返澳門、珠海乃至整個珠江西岸的人流、物流。結果馬上就要進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了,真心搞不懂為何今天建成的國之重器、超級工程,在接駁配套上遠不如十幾年前就已經竣工使用的海天碼頭來的那麼方便、人性化。也難怪香港人一直抨擊大橋是倒錢落海的大白象工程,花了那麼多錢,結果最後一公里沒打通,所有付出功虧於潰!

當然,很多朋友會問,為什麼非要糾結這個“入境/不入境”的問題呢?這就要從香港澳門兩地奇葩的簽註管理說起:

很多大陸人到香港會順道捎帶澳門也一起去,大陸→香港→澳門→香港→大陸,這就意味著,你必須兩次入境香港 ,按理來說,你兩次入境,自然需要兩個簽註。

大家按正常理解想象:比方你中國飛曼谷廊曼,緊接著從曼谷素萬那普飛埃及,待埃及玩幾天後,又飛回曼谷素萬那普,最後在曼谷玩幾天回中國。這一通下來,你是不是需要兩次入境泰國,一次入境埃及,所以你需要辦兩個泰國簽證和一個埃及簽證?

但這是咱們正常人的邏輯,人家香港人和澳門人不這麼理解!

實際上你大陸→香港→澳門→香港→大陸,雖然你兩次入境香港,但仍然只要一個香港一年一次簽註和一個澳門一年一次簽註就足夠了,表面上看,你好像撿到便宜,撿到方便,可實際上,魔鬼永遠藏在細節中:

因為你如果計劃香港澳門一起玩的話,通行證上你會有一個香港簽註(7天)和一個澳門簽註(7天)。按理說,兩個地方加起來(7天+7天)你在香港澳門一共最多可以有逗留14天,但這是有前提條件的:你必須香港進澳門出(大陸→香港→澳門→大陸)或者澳門進香港出(大陸→澳門→香港→大陸)。

如果你是前面說的那種:大陸→香港→澳門→香港→大陸這樣走的話,香港澳門兩個地方加起來,一共最多隻能逗留7天!

因為你去澳門那段時間,雖然你已經辦了香港離境手續,你也是用澳門的簽註入境澳門,可香港仍要將其算進你香港逗留時間裡(反過來澳門也一樣操作)。

很奇葩,完全搞不懂他們這是什麼邏輯!這相當於前面案例,你依正常手續人已經離開泰國,入境埃及,可泰國仍要將你在埃及那段時間算進你泰國逗留時間裡,是不是有些無法理解,可人家香港澳門偏就這麼執行!

說了那麼多,總結起來一句話:如果你要香港澳門一起玩,兩個地方逗留時間加起來總共將超過7天,機票買的又是香港進香港出,而且你計劃先玩澳門後玩香港的話。從香港去澳門,你不能走港珠澳大橋,也不能走中國客運碼頭和港澳碼頭,只能走海天碼頭,否則當你返回香港時就會變成逾期滯留!

當然,有朋友可能會問:那如果我反過來,先玩香港後玩澳門呢?答案也一樣,如果你香港進香港出,港澳加起來超過7天,你先玩完香港後,可以從港珠澳大橋坐車,或者上環、尖沙咀坐船去澳門。但當你從澳門折返香港準備回大陸時,你已經超過7天時限,這時你仍然只能坐船回海天碼頭,不入境直接去機場登機,否則其他香港口岸統統都會拒絕你再次入境。

經香港機場不入境直接坐船去澳門的朋友,下飛機後,注意看“內地/澳門快船”標誌(如下圖),沿標誌所示方向即可找到快船售票處。

這裡有包括金光飛航、噴射飛航在內多間船公司運營香港機場海天碼頭至澳門和廣州蓮花山、深圳蛇口等部分珠三角城市的快船。

單就香港→澳門來講,從中午11:00到晚上22:00,噴射飛航和金光飛航兩家公司每天合計共八班快船。其中噴射飛航


每天11:00、13:15、17:00、22:00共四班船,船票每人270港幣;金光飛航


每天12:15、14:15、16:15、19:00四班船(過去21:00的船期已經取消),船票除晚上19:00那班300港幣外,其餘3班均為270港幣。

至於有行李託運的朋友,亦無需出關提取行李。購買船票時直接將錢、本人持有效澳門簽註的港澳通行證,以及貼有行李託運標籤的抵港航班登機牌三者一併出示予船公司櫃檯職員,他們會幫你安排把行李裝船,待你抵達澳門後再提取行李,非常方便

下圖是金光飛航香港海天碼頭至澳門氹仔客運碼頭的船票(左)和行李託運牌(右)

其實我昆明飛香港航班傍晚18:10就降落赤臘角機場,等我出了機艙走到快船售票櫃檯也就18:30,完全可以趕上傍晚19:00的船(開船前15分鐘停止入閘),但因為我有行李託運,行李來不及裝船,所以只能坐晚上21:00的船(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這班船已經取消了)。

這裡也提醒大家:如果你不想等太久,或者你掐著時間坐最後一班船的話,記得千萬不要托執行李。因為行李從機場轉到碼頭再裝上快船,需要一定時間處理,很可能趕不及。

下圖即是香港國際機場航站樓(抵港層)的登船閘口。

從這裡進去,工作人員掃描船票和行李託運牌成功後,搭手扶電梯下到最底層,坐無人駕駛小火車兩分鐘即可前往海天碼頭。

到了海天碼頭,搭手扶電梯上到最頂層登船等候區,找到你那班船的泊位閘口等候即可。

海天碼頭裡面空調開的相當冷(就跟電費不要錢似的),記得一定要帶件外套,不然鐵定感冒!

跟海天碼頭一樣,金光飛航的船艙裡也是空調不出電費的拼命吹~

依照船公司不同,噴射飛航到了澳門停靠澳門半島的外港碼頭,而金光飛航則是停靠毗鄰澳門機場的氹仔碼頭。

酒店如果在路氹城(比如威尼斯人、巴黎人、新濠、銀河、永利皇宮)的朋友,坐金光飛航比較方便;反之酒店在澳門半島(比如葡京、新葡京、永利、美高梅)則坐噴射飛航比較方便。

船到澳門後,下船先辦入境手續,辦好入境手續後,出了邊境管制區,右手邊,你就會看到下圖這個行李領取轉盤,如果有行李託運的話,在這裡等你的行李。

拿上行李出門往右手邊直走,就是酒店免費穿梭巴士停車場,這裡有發往威尼斯人、銀河、新濠、金沙等多間路凼城酒店的免費接駁巴士。

如果要前往澳門半島的朋友,也可以來這裡坐永利的車,到老永利後再步行前往你的酒店(老永利隔壁即是星際、葡京、美高梅)。

這裡順道給大夥提個醒:如果你要坐永利的免費接駁巴士往葡京或者美高梅、星際的話,上車時告訴人家你要去老永利就好了,千萬不要說你去葡京,也不要問人家葡京怎麼走——這次真有一傻妞在機場上來後跑去問司機葡京怎麼走~還好這司機人不錯,告訴她下車街對面就是,否則就我們這種佔人便宜的主,人家都懶得理,沒把咱攆下車就不錯了。

永利的車從氹仔碼頭開出後,先會停靠澳門國際機場上人,然後直奔永利皇宮。去老永利或者葡京、美高梅、星際的話,到永利皇宮不要下車,繼續留在車上,工作人員會上車清點人數,告訴他你要去老永利就行。車子會在永利皇宮停留大概5~10分鐘後又再次啟程奔老永利去。

住在澳門

出門旅行,酒店住宿是一筆不得不支付的龐大開支,作為與拉斯維加斯並肩的世界級賭城, 澳門酒店普遍以五星級高檔酒店為主,對於房價比較敏感的窮遊黨或者學生黨而言,在澳門可能很難尋覓到廉物美的適宜酒店。

每次來澳門我都住葡京,選擇它家的原因很簡單:價格便宜、位置方便。作為1970年落成的澳門老牌地標性酒店,如果不粘週末和節假日的話,基本上它家標準房每晚房價含稅不超過700人民幣(我訂過最便宜的只要562一晚)。

標誌性的鳥籠型酒店大樓以及樓頂刺向四面八方的鐮刀狀利器讓葡京不論在過去亦或現在都是澳門當之無愧的打卡地標。

作為澳門曾經最大,也是澳門首間五星級酒店,如此別具一格的建築造型,聽聞風水上寓意每一個入場賭客,都好似任人宰割的籠中鳥。

地理位置方面,葡京位於澳門半島南灣(過去這裡已經是海邊),酒店東翼大門正對嘉樂庇總督大橋,和新葡京有人行天橋和地下隧道相連,從新葡沿殷皇子大馬路一直往前,步行約五六分鐘就可以到議事亭前地,途中還會經過新八佰伴、瑪嘉烈蛋撻店、陳光記燒臘飯店等。反過來如果從酒店東翼大門出來,穿過地下隧道過街,對面就是永利、美高梅。

另外,酒店前的亞馬喇前地還是一個銜接澳門半島與氹仔、路環的公交樞紐,這裡有很多條公共巴士路線前往機場、關閘、外港碼頭、媽閣廟、旅遊塔、三盞燈、官也街、威尼斯人酒店和路環市區等地。總體來說,住在葡京,無論是出門遊玩,還是購物吃東西,交通出行都非常方便。

葡京酒店房間檔次從低到高分成東翼客房(East Wing Room)、西翼客房(Lisboa Tower Room)、尊尚客房(Royal Tower)、尊尚套房(Royal Suites)等。東翼客房與西翼客房設施、面積相差無幾,房價差別主要體現在西翼禁菸,房間也相對新一些(西翼80年代末90年代初蓋的;而東翼70年代就蓋起來了);至於更貴的尊尚客房以上級別,不僅房間面積更大、按摩浴缸更好,連沐浴用品也都配備愛馬仕系列。

住了三次葡京,礙於荷包羞澀,每次都是訂它家最便宜的東翼客房,可能我人品好,三次當中有一次免費升級到西翼客房,一次更直接免費升級到尊尚客房。

之前聽好多朋友說,葡京西翼大堂check in給的房間比東翼大堂check in給的房間要好,實際再結合我自己兩次升級都是在西翼大堂登記入住的親身經驗,這似乎確有一定道理,也建議大家多走幾步路,儘量選擇往西翼大堂check in——靠近永利一側,地標性鳥籠型大樓進去是東翼大堂;靠近新葡京一側,葡京娛樂場隔壁進去是西翼大堂。

如果是在外港客運碼頭坐葡京免費接駁車話,直接就在西翼大堂停車下客。

總體評價,作為一間見證了澳門歷史變遷的老牌五星級酒店,雖然設施看起來有些陳舊,但整體入住體驗還是不錯的,唯一不滿意的是有一次入住東翼11樓房間,隔音不好——特別是衛生間,不論自己房間還是隔壁房間,一用水(不管洗澡、洗手檯還是衝馬桶)都聽得見隆隆的水聲,特別夜裡經常被隔壁水聲吵醒。

另外,誠如網上所言,除了兩樽礦泉水外,東翼客房、西翼客房和尊尚客房,每間房間每天都有免費迷你吧提供一罐可口可樂、一罐零度可樂、一罐雪碧、一罐橙汁和一罐啤酒。

至於交通接駁方面,不管葡京還是新葡京,酒店住客入住和退房都有專門的8座小車提供外港碼頭免費接送。入住時在外港碼頭找到葡京乘車除處,向工作人員出示酒店訂單告訴他要去酒店就可以了;退房後也是直接告訴前臺要搭Shuttle Bus去外港碼頭,工作人員就會引領你去樓下等車。

住它家的話,記得入住和退房一定一定直接找酒店的小車,千萬不要去坐賭場大巴,因為賭場大巴通常要等好久,尤其高峰時段,單排隊上車就要等三個小時(三個小時,你走路都走到了)。

最後補充一點,住過葡京的人,大概都有一個感覺,就是酒店裡面四通八達,又分成東座、西座再加上附翼裙樓,簡直像迷宮一樣,不要說第一次入住,就連我這種住過好幾次的人,進到裡面也不一定立刻就能找對路。

所以這裡也給大家總結出幾個住葡京出行的小貼士:

(1)如果要去新葡京或者議事亭前地、大三巴這個方向的話:電梯坐到L層,出電梯找到下圖這對獅子。

面對獅子往左還是往右(具體我記不清了,看獅子背後的指示牌就好),有一組通往地下的扶手電梯,這裡坐電梯下去,就可以步行到新葡京。

到了新葡京大堂,面對有圓明園馬首銅像的賭場入口,往最左邊的大門出去右轉,沿街繼續直走下去即可去到議事亭前地、大三巴或者新八佰伴、瑪嘉烈蛋撻、陳光記、陶陶居、盛記、杏香園等處,

下圖就是老葡京通往新葡京的地下行人隧道——相對人行天橋,往這條地下隧道走,一來路程短更近,二來隧道直通新葡京G樓大堂(天橋直通二樓賭場),如果你不去賭場,而是要去議事亭前地、大三巴一帶的話,往這裡穿過去,百分比比你往街面上或是走人行天橋要節省時間和腳力。

在新葡京大堂也一樣,找到下圖這個地方,孔雀背後向下的手扶電梯就可以通往老葡京。

(2)如果要去永利、美高梅、旅遊塔或者亞瑪喇前地公交站的話,則要坐電梯到G樓。出電梯找到下圖這對古埃及法老椅。

面對法老椅往右手邊走,就能找到酒店東翼大堂,從東翼大堂出去就是亞瑪喇前地公交車站,出門左手邊還有地下行人隧道通往街對面的永利。

葡京東翼大堂穹頂360度描繪了遇上風浪的葡式帆船壁畫。四百六十年前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貨物”為由在澳門登岸,有風水大師解釋,當年葡萄牙人來澳門殖民掠奪,在華人看來這些葡式帆船無疑是“賊船”,所以壁畫也暗喻賭徒入內,有如遭逢風浪一樣,必被莊家劫掠。

相對東翼大堂的敞亮,葡京西翼大堂雖然新建,但卻明顯要昏暗逼仄許多,給人一種莫名的壓抑感,不知道在風水學上這又有什麼講究沒有?

另外,和東翼大堂進門右手邊就是前臺不同,西翼大堂前臺在樓上,前臺附近還陳列了一圈賭王何鴻燊收藏的藝術珍品和古董珍寶,每件都價值連城,隨便拿一樣出來,拍賣價格都夠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吃一輩子了。

總體評價:如果你預算緊張,想找一間位置優越,出行方便的酒店,葡京是不錯的選擇——但一定要避開週六、週日和假期。

玩在澳門

澳門地方不大,多數人也就逗留三兩天時間,如果按在澳門逗留三個整天(到達當天和離境當天不計入)來安排行程的話,建議第一次來澳門(尤其是酒店訂在澳門半島)的朋友,不妨參照以下行程安排:

第一天:早餐過後依次遊覽媽閣廟→港務局大樓→亞婆井前地→西望洋山→鄭家大屋→澳督府→聖老楞佐堂→聖若瑟教堂→崗頂劇院→聖奧斯定教堂→何東圖書館→崗頂前地→民政總署大樓→議事亭前地→仁慈堂→玫瑰堂→盧家大屋→澳門主教堂→大三巴牌坊→澳門博物館→大炮臺→哪吒廟→舊城牆遺址→愛情巷→聖安東尼教堂→東方基金會→基督教墳場。晚上去澳門永利看錶演湖噴泉和吉祥樹、富貴龍表演,並打卡隔壁美高梅的天幕大堂。

如果你從未沒到過澳門,乍一看上述行程,可能會驚訝怎麼要走那多地方?時間夠不夠?會不會太累?

實際上這裡面很多景點都彼此相鄰,比如崗頂劇院、聖奧斯定教堂、何東圖書館、崗頂前地,四個地方它們之間步行不超過兩分鐘;再比如澳門博物館和大炮臺就緊挨著大三巴牌坊的右手邊;而哪吒廟、舊城牆遺址、愛情巷則緊挨著大三巴牌坊的左手邊。更不必說地標性的民政總署大樓、仁慈堂、玫瑰堂其實都在議事亭前地,所以上述行程看上去景點數量很多,實際一圈走下來連拍照、帶遊覽、加吃飯,四到五個小時足夠了——除非你是那種每到一處要花半小時拗造型拍美照的主~

另外要注意,星期天教堂禮拜,不對遊客開放,所以儘量避免把上述行程安排在週日。

第二天:早飯過後先去漁人碼頭→金蓮花廣場,然後步行到外港客運碼頭坐威尼斯人酒店的免費接駁巴士前往氹仔。到了氹仔後先別忙著逛路凼城金光大道那些金碧輝煌的酒店,而是先去龍環葡韻→大潭山觀光電梯→嘉模楞教堂→官也街打卡。

下午從官也街折回威尼斯人,之後由威尼斯人沿連通酒店的室內走道,穿過四季,步行前往巴黎人打卡。

巴黎人出門旁邊就是新濠影匯(玩點:8字摩天輪/蝙蝠俠夜神飛馳),直接從新濠影匯坐免費的路凼城迴圈巴士前往新濠天地,裡面沿路牌指示即可步行前往澳門2018年最新開業的,也是最富藝術氣息的摩帕斯打卡拍照。

從摩帕斯折回新濠天地,繼續坐路凼城迴圈巴士依次前往美獅美高梅(視博廣場)→永利皇宮(纜車/戶外表演湖噴泉)→銀河(鑽石大堂)。最後坐銀河或者永利皇宮的免費接駁車返回澳門半島。

第三天:早上去二龍喉公園,從這裡坐纜車上東望洋山,依次打卡東望洋炮臺→東望洋燈塔→聖母雪地殿教堂→松山軍事隧道。之後坐纜車下山,可以步行或坐一站公交車前往瘋堂斜巷打卡。之後繼續公交車前往路環市區,吃安德魯蛋撻,打卡聖方濟教堂和路環碼頭,下午從路環返回議事廳前地統一採購鉅記手信,晚上早點回酒店收拾行李準備明天返程。

玩在澳門——澳門半島(上)

澳門半島最主要的景點即是澳門歷史城區,它由22座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是中國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群,2005年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澳門歷史城區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東望洋山,第二部分則是從大炮臺山到西望洋山之間,也就是前文第一天白天推薦大夥遊覽的那一堆景點,這也是澳門歷史城區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

第一站:媽閣廟(亦稱媽祖閣 Templo de A – Má)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1553 年(明嘉靖三十二年) 葡萄牙人在媽閣廟前的古碼頭泊船上岸,向當地人打聽這是什麼地方,當地人誤以為問的是廟宇名字,答曰“媽閣” 。此後, 葡萄牙人就用諧音Macau稱呼澳門。也因為這段歷史,媽閣廟成為澳門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關於媽閣廟更具體的介紹,上網Google都查得到,這裡就不再複述。從廟門進去,循著石階小徑,拾級而上,沿崖依次建有大殿(正覺禪林)、石殿(神山第一殿)、弘仁殿、觀音閣等幾座大大小小的廟堂,總體規模都不大,山崖還有不少石刻詠題。

旅遊建議:一定要一早來。媽閣廟是國內外各大旅行團絕對必到的打卡景點,中國人、外國人、東洋鬼子、西洋鬼子、團隊客、散客都非常多,建議早上10:00以前過來,避開旅行團人潮,否則越到下午來旅行團越多,越擁擠。

澳門地方不大,穿過媽閣廟前地,海水對面就是珠海灣仔。所以在媽閣廟(特別在靠近海水的岸邊),手機可以收到珠海的中國移動訊號,只是在這裡打電話上網,中國移動到底算你國內漫遊還是國際漫遊就不好說了~

第二站:港務局大樓(亦稱嚤囉兵營 Quartel dos Mouros)

從媽閣廟出來,面對廟門,左手邊你會看到下面箭頭所指的這條巷子(巷子右手邊有間鉅記手信,但不建議來這裡買,因為超多旅行團在此採購)。

沿箭頭所指方向,直行穿過巷子,然後沿橫向的媽閣斜巷右拐上坡,步行大概四到五分鐘,就到港務局大樓。

注意:走出巷子後,右轉,沿媽閣斜巷一路上坡直行,右手邊鵝黃色建築便是港務局大樓~

大樓處在媽閣內港入口附近的山坡上,所以在過去那個沒有高樓大廈的時代,大樓頂上還建了一個颱風訊號站,讓附近漁民船能看到風球訊號——現在肯定見不到了,而且隨著科技進步,現代漁民都從網路、無線電訊號乃至氣象衛星瞭解天氣狀況,誰還看風球訊號!

港務局大樓高兩層,最初用作為葡屬印度摩爾士兵的兵營——所以當地人也稱其為“嚤囉兵營”或“摩爾兵營”——印度的果阿、達曼-第烏、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三個地方在1975年以前,還一直都是葡萄牙殖民地,所以即便迴歸近20年,澳門也還有很多印度裔族群。

港務局大樓在1905年又一度被改建成船政廳和水師巡捕所(相當於今天的海關),所以老一輩澳門人也叫這裡水師廠。

鵝黃色的建築基調,搭配上穆斯林穹頂式的外牆、柱窗,以及阿拉伯尖拱環繞的迴廊,讓港務局大樓成為不少遊客打卡拗造型的首選。

要注意的是:大樓現今仍是澳門海事和水務局的辦公場地,裡面並非所有區域都開放給遊客參觀拍照,遊覽時注意保持安靜,別大聲喧譁。

第三站:亞婆井前地(Largo do Lilau)

翻閱攻略,你會發現澳門地名中,有很多XXX前地、XXX圓形地,乍一看挺拗口,也晦澀難懂。

其實, 澳門人說的“前地”,就是小廣場的意思——XXX前地,就是XXX前面的一片小廣場;

而澳門人說的“圓形地”,則指類似國內十字路口中央的圓形綠化轉盤, 澳門人就管這個圓形轉盤叫“圓形地”。

因此,顧名思義,亞婆井前地其實就是一個位於西望洋山北面的小型街心廣場——面積甚比馬六甲的紅屋廣場還要小,但卻充滿了濃郁的南歐風情,如果不是廣場中央矗立著兩顆鬱郁蔥蘢的古榕樹,亞婆井前地四周唯美典雅的南歐建築,真讓人有一種恍惚置身某座地中海小鎮的錯覺~

亞婆井的葡文叫Largo do Lilau,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山泉。相傳在明朝的時候,有位老婆婆在這裡築水池,貯山泉水方便居民汲取飲用,所以當地人把這座水池叫阿婆井。廣東話裡“亞” 與 “阿” 同音,也不知什麼時候,官方地名就從阿婆井寫成了亞婆井,然後一直沿用至今。

澳門半島三面環海,淡水資源稀缺,過去亞婆井是澳門最主要的水源地,加之這裡又靠近內港,早年來 澳門的葡萄牙人大多聚居此處,不但造就了亞婆井前地濃郁的南歐建築風格,還在附近蓋起了聖佬楞佐教堂、西望洋聖堂等一大批地標性的西洋教堂。

插句題外話:如果你去過馬六甲的寶山亭(Sam Po Temple),當地人會告訴你,喝了漢麗寶井的水,你終究有一天還會飄洋過海再回到馬六甲。

澳門也有一個類似的傳說:據說葡萄牙人一旦喝過亞婆井的水,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感覺這滿滿的套路都是一樣一樣的~


)。

只可惜時至今日,隨著工商業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汙染,亞婆井水早已不能再飲用了,這個傳說也就繼續成為一個傳說罷了~

第四站:西望洋山(主教山 Colina da Penha)

在亞婆井前地找到下圖箭頭所示這條巷子:

穿過小巷一路直走到底,左手邊有一組向上的石階——爬上石階就會看到一條橫向的大馬路,和馬路邊指示西望洋山方向的路牌。

順著石階爬上來後,沿上圖路牌所指方向走不遠,就回看到下面這個斜坡口:

從下圖這地方慢慢爬上去,看到一大塊空地後,左拐,繼續往上爬,就是西望洋山——路程不遠,只是一路爬坡,有些難走~

西望洋山俗稱主教山,是澳門半島第三高的山崗(海拔62.7米)。

明朝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葡萄牙人曾在山頂曾建有卑拿炮臺(也稱西望洋炮臺,卑拿是葡文Penha音譯,指矗立在海邊的山岩)以防禦荷蘭的入侵。

後來,為了方便駐守炮臺的葡萄牙士兵作彌撒禱告,葡萄牙人又在炮臺旁建起了聖母堂以供奉聖母瑪利亞(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西望洋聖堂的前身)。

往後隨著軍事技術的進步、地理環境的變遷以及國際局勢的變化,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葡萄牙人拆除了卑拿炮臺並擴建了西望洋聖母堂。

1935年,當時的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Cardinal José da Costa Nunes(高若瑟)將主教私邸遷至西望洋聖母堂,又對教堂進行了大規模改建,包括興建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哥特式尖頂鐘樓,最終形成了今天西望洋聖堂古典折衷主義的建築風格。

登臨西望洋山,除了打卡山頂教堂外,這裡也是鳥瞰澳門半島內港、南灣一帶城景和遠眺氹仔、珠海景色的絕佳地點——左手邊是澳門半島、正前方是凼仔、右手邊海水對岸即是珠海。

第五站:鄭家大屋(清末思想家鄭觀應故居 Casa da Cheang)

鄭家大屋位於澳門半島龍頭左巷。從西望洋山原路折返回亞婆井前地,注意看指示路牌,從亞婆井前地步行兩分鐘,左手邊就是。

作為中國近代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大屋由兩座四合院式建築組成,融合中西特色。

需要注意的是:鄭家大屋免費入內參觀,但每逢星期三閉館修葺!

提到鄭觀應,就不得不提他對中國近代史走向起重要影響的名著《盛世危言》,這本先後被重印20餘次,堪稱中國近代出版史上版本最多,亦是清末科舉士子必讀的參考書籍,系統全面學習西方社會綱領,提出從政治、經濟、教育、輿論、司法等諸多方面對中國社會進行改造的方案。

第六站:澳督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 Palácio da Praia Grande)

粉紅色的澳督府是南灣大馬路的地標性建築,其地位相當於香港中環半山上亞釐畢道的禮賓府(前港督府)。

與香港禮賓府在董建華時代一度開闢為公眾博物館不同(據說當時中國人擔心英國軍情六處在府裡埋下裝備竊取情報,所以九七後香港特首改到金鐘政總辦公,直到曾蔭權時代又才遷回禮賓府),澳督府不論是葡澳殖民地時期,還是九九年特區政府成立後,一直是澳門最高行政機關所在地。

由於殖民地時代,澳督最初只負責防務,所以澳門人稱總督為“兵頭”,澳督府也被當地人稱作“兵頭行”。過去府內珍藏有19世紀中葉後歷任澳門總督畫像,後來這些畫像被末代總督韋奇立祕密運返葡萄牙,只留下仿品,澳督府可以說見證了葡萄牙人在澳門442年曆史的變遷。


實際上1623年(明天啟三年)第一任澳門總督馬士加路也(D. Francisco Mas Carenha)就任時,其官邸並不在今天的澳督府,而是在聖奧斯定教堂,後來移至大炮臺,之後又幾經遷移,直到1884年(光緒十年)後才正式使用現址。

我們今天所見的澳督府主體建築物其實是1849年(乾隆五十四年)Visconde do Cercal(佘加利)子爵所建的塞爾卡爾宮私人府邸,1881年(光緒七年)第91任葡澳總督Joaquim José da Graça(賈沙拉)將其買入並予拓建作為總督官邸使用。

第七站:聖老楞佐教堂(風順堂 Igreja de São Lourenço)

聖老楞佐教堂是澳門最古老的三座教堂之一,聖老楞佐是廣東話對西方航海之神Saint Lawrence (準確翻譯應該叫聖勞倫斯)的音譯。

教堂早年建成的時候,因為它在山坡上又靠近碼頭,所以教堂屋頂立有風信旗杆,華人就把這裡稱為風信堂。廣東話裡“信”和“順” 同音,也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後來就被叫做風順堂。

聖老楞佐教堂整體建築呈乳黃色,正面左右兩翼各有一座大鐘樓——左側是銅鐘供教堂彌撒時鳴響;右側是時鐘作報時用,佈局對稱,華麗有序,極具葡萄牙色彩。

教堂正中央祭臺上供奉著聖老楞佐的聖像,祭臺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小祭臺,分別供奉聖若瑟聖像和聖母無玷聖心像。另外教堂走道中間左右兩邊亦各有一祭臺,供奉聖方濟各沙勿略聖像和聖猶達宗徒聖像。

過去我們一直理解教堂裡供奉的應該都是耶穌或者聖母瑪利亞,其實不然,耶穌或者聖母瑪利亞是必然要被供奉在教堂裡的——比如我們常見的耶穌受難十字架或者聖母瑪利亞抱嬰孩以外,很多教堂還會供奉一些教會認定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這些所謂的“主保聖人”其地位類似於守護神一樣,讓信徒可以專登為某一方面來此祈禱。比如這裡供奉的航海之神聖勞倫斯(類似中國媽祖),白鴿巢公園附近的花王堂則供奉婚姻主保(類似中國月老)。

至於說到聖勞倫斯,歷史上確有其人,翻閱基督教歷史典籍,上面記載神聖勞倫斯其實是羅馬教會七位執事之一,掌管教會財產。

在那個神權跟王權衝突不斷的年代,羅馬總督見勞倫斯將教會錢財分施給窮人,就給他扣了個教會藏匿財產的罪名,要求其三天內將教會錢財全部獻出。

勞倫斯把那些靠教會救濟維持生活的窮人都召集來,浩浩蕩蕩走去總督府(擱我們今天這就叫示威)。
總督見狀大怒,問這些人來幹什麼,勞倫斯說:“你不是要我獻出教會的財寶嗎?你面前這些人就是教會的財寶”。

總督這下子徹底給激怒了,勞倫斯被處以烤炙的慘刑。典籍上記載他受刑時臉上發光,身體發出一股奇香。至於後來他怎麼又成了葡萄牙人心目中的航海守護神,就不得而知了。

教堂裡出來,面對聖老楞佐教堂,右手邊花園進去有一扇的鐵門,從這出去,過街直走兩分鐘右手邊就是聖若瑟修院。

不過有時這扇鐵門會上鎖上——這時你就要背對聖老楞佐教堂,往左手邊方向,走到下一個圓形地街口,就會看見聖若瑟修院的指示路牌,沿路牌所指方向亦可步行找到聖若瑟修院。

相比直接從鐵門穿出來,後者大概要多走六到八分鐘路程。

第八站:聖若瑟修院(三巴仔 Seminário e Igreja de São José )

位於三巴仔橫街的聖若瑟修院過去是專門培養赴中國和東南亞地區傳道的神職人員——而大三巴的前身聖保祿教堂則是專門培養到日本、朝鮮傳教的神職人員。

由於聖若瑟修院成立的時間較聖保祿教堂晚,所以澳門當地人稱聖保祿教堂為“大三巴”,聖若瑟修院則為“三巴仔”。

1727 年(清雍正五年)聖若瑟修院由耶穌會士建立——耶穌會是天主教裡最大的男修會,最初起源於太陽神異教,1534年組建於今天巴黎的聖心大教堂,1540年教皇保羅三世正式批准耶穌會組織機構。

在18~20世紀的200多年時間裡,耶穌會因為捲入葡萄牙王朝更迭、皇位繼承等一系列紛爭,跟葡萄牙的關係劍拔弩張:

1758年 耶穌會士行刺葡萄牙皇室;
1834年 葡萄牙國王米格爾一世(Miguel I)下令解散一切修會;
1870 年 葡萄牙又禁止外國人士在葡屬土地任教職;
1910 年 葡萄牙再次驅逐義大利耶穌會神父。
······
這一連串事件裡,澳門聖若瑟修院自然也不能倖免,教堂最終交由天主教會管理~

聖若瑟修院分為聖堂和修院兩個部分——聖堂(即教堂)可供參觀,而修院則不對外開放。

教堂S形立柱、豐富的雕刻以及金黃二色的配搭透露出濃郁的巴洛克式建築風格。

教堂正中間最上方繪有耶穌會的太陽會徽雕飾,頂層兩邊則為對稱的鐘塔,鐘塔塔頂還覆蓋有紅色的東方琉璃瓦。

至於教堂內部,聖若瑟修院是澳門唯一具有羅馬式穹頂的教堂。


羅馬式穹頂正中是金色的耶穌會標記——前文已述,耶穌會最初起源於太陽神異教,所以其徽記也保留了太陽的圖案(注意看:SHI字母外,那一圈圓形金邊和向外躍動的光芒線條,正好構成太陽圖形)

至於穹頂四周一圈圈方孔玻璃藻井,除了裝飾和減輕圓頂的重量外,亦可使自然光線透進聖堂,讓人增添一種有如太陽般庇佑的神聖感。

第九站:崗頂劇院(伯多祿五世劇院 Teatro de Pedro V)

離開聖若瑟修院,沿指示路牌走大概六七分鐘,巴掌圍斜向巷正對面山坡上去,就是崗頂劇院。

墨綠色的崗頂劇院原稱伯多祿五世劇院,1860年由土生葡人集資興建,以紀念葡萄牙國王伯多祿五世。它不僅是中國第一座西式劇院,也是中國第一個放映電影的地方,更是義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家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的亞洲首演地——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歌劇《圖蘭朵》原作者就是普契尼。

劇院正立面是一個羅馬圓拱式門廊,門廊下則是由四組(八條)古希臘愛奧尼柱式倚柱組成的三個券洞。劇院面向龍鬚廟一側的牆面上,則連續開了九個羅馬圓拱式落地大窗。

第十站:聖奧斯定教堂(龍鬚廟 Igreja de São Agostinho)

崗頂劇院旁邊便是聖奧斯定教堂。

據傳,教堂最早由西班牙奧斯定會修士Frei Francisco Manrique(曼裡蓋)1586年來澳門傳教時建立(1581年~1640年間葡萄牙一度被西班牙吞併滅國)。

教堂最初建築非常簡陋,教士們用蒲葵葉覆蓋屋頂來遮擋風雨,每當大風吹來蒲葵葉隨風飛揚,當地人遠遠望去,覺得這情景有如龍鬚豎起,就稱教堂作“龍鬚廟”。

我們現在看到的教堂其實是1875年重修後遺留至今的樣貌——教堂簡樸,外牆刷成乳黃色,又配以白色的卷渦和線腳作裝飾,正面入口採用羅馬塔司乾式雙柱,上方正中神龕則供奉有一尊聖母像。

根據天主教教歷,聖奧斯定教堂每年都會舉行為期兩天(2019年是在3月9日至10日)盛大的苦難耶穌像巡遊(當地人俗稱“出大耶穌”),這是澳門天主教會歷史最悠久,也是最重要的節日活動。

屆時供奉於聖奧斯定教堂的耶穌受難像會在巡遊當天上午經一番彌散等宗教儀式後,由苦難善耶穌會(也稱大耶穌會)主持下,從聖奧斯定教堂巡遊至澳門主教座堂(聖母聖誕堂)安放。

翌日下午,苦難耶穌聖像在講道後,又由苦難善耶穌會主持,澳門教區時任主教,以及澳門各堂區代表手持該堂區所屬十字架帶領下,巡遊回聖奧斯定教堂安放。

整個巡遊線路會途經議事亭前地、玫瑰聖母堂、水坑尾、龍嵩街·····也因而吸引很多旅客駐足圍觀。

澳門
澳門苦難耶穌聖像出巡——視訊來源:澳門新聞局

至於教堂主保聖人奧勒留 · 奧斯定(Aurelius Augustinus)是羅馬帝國末期北非柏柏爾人,早期基督教的神學家、哲學家,曾任希波(Hippo Regius,今阿爾及利亞安納巴)主教,他的著作《懺悔錄》被稱為西方歷史上第一部自傳,至今仍被傳誦。

第十一站:何東圖書館(Biblioteca Sir Robert Ho Tung)

離開聖奧斯定教堂,繼續往前行(一直走到底)即是何東圖書館,圖書館隔壁則是不對外開放的聖若瑟修院。

何東圖書館是全澳門最大的公共圖書館(坦白講,裡面還沒我們雲南省圖書館大)。

1894 年(清光緒二十年)以前,這地方曾是澳門第81任總督Pedro Alexandrino da Cunha(官也)的夫人(D. Caro lina Cunha)所擁有,其後被香港富紳何東爵士購入改作私人別墅,1955年又贈予當時的葡澳政府闢作公共圖書館之用至今。

溫馨提示:何東圖書館內不僅有免費純淨水供大眾飲用,並提供一次性紙杯,對於從媽閣廟口乾舌燥走到這裡的小夥伴,不妨入給身體內補水分。

另外,除了媽閣廟,何東圖書館、鄭家大屋、大三巴牌坊、澳門博物館是此行線路上僅有的五處有公共廁所的地方——但建議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在媽閣廟和大三巴牌坊那裡上廁所,一是媽閣廟廁所實在太汙糟(男士小解還好,馬桶座圈真是···唉···不說了···大夥自行腦補吧~);二來大三巴牌坊廁所人超級多,遊客密集的高峰時段,男廁所都要排隊,如果你真內急的話,基本不用排了,仿正都要回酒店洗澡洗衣褲~

人有三急,水火無情。所以,對拖家帶口(尤其攜老人或者小孩出遊)的朋友,一定要留意這點!

第十二站:崗頂前地(Largo de Santo Agostinho)

何東圖書館對面的街心小廣場即是崗頂前地。

崗頂前地面積不大,但周圍被聖若瑟修院、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所環繞,人文宗教景觀薈萃,再加上由碎石鋪築而成的波浪形圖案路面,讓這裡散發出濃郁的南歐風情。

在崗頂前地順著匯業銀行方向,沿東方斜巷的斜坡一路直走下去,街口就是民政總署大樓。

如果還不到街口,左手邊最後一個路口拐進去,可以去盛記白粥——具體請參閱本文【吃在澳門】部分。

另外,下到坡底,面對民政總署大樓,背後就是議事亭前地(噴水池),左手邊下去是葡京、永利、美高梅、新八佰伴,瑪嘉烈蛋撻、陳光記燒臘也都在這個方向;

反之,面向民政總署大樓,往右手邊走下去,巷子口看到陶陶居海鮮酒家的招牌後,進到巷子裡,第一個路口左拐。就是福隆新街。

第十三站:福隆新街(Rua da Felicidade)

福隆新街其實就是澳門一條普普通通的古老的街道,這裡曾經是澳門一處繁華的商業區,後來一度沉淪為花街柳巷,再往後隨著澳門禁娼禁毒以及各式賭場的興盛蓬勃,福隆新街最終沒落沉積了下來。

2006年由杜汶澤、樑洛施、黃秋生主演的電影《伊莎貝拉》在這條街上的新華大旅館取景拍,電影的宣傳加上街道本身的懷舊氣息,讓福隆新街蛻變為今天遊客來澳門必去打卡的網紅地。

第十三站:民政總署大樓( 澳門市政廳 Leal Senado)

民政總署大樓和媽閣廟、議事亭前地、大三巴牌坊一道,絕對是澳門當之無愧的地標性建築。2008年,中國銀行發行的1000元面額澳門幣正面圖案選用的就是民政總署大樓。

這裡插句題外話:來澳門旅遊,不用特地兌換澳門幣,港幣在澳門完全暢通無阻(港幣與澳門幣1:1等價使用),相反中國銀行澳門幣匯率不但比港幣高(單就2019年4月份匯率來講,港幣85~86之間,澳門幣86~87之間),而且昆明沒有一家中國銀行有澳門幣兌換。

另外,如果刷卡消費的話,建行不論儲蓄或者信用卡,澳門幣匯率都要比港幣低至少一個點;但中國銀行卻反過來,不管你刷儲蓄還是信用卡,澳門幣匯率都要比港幣高至少一個點(其他銀行不清楚)。因此在澳門刷卡,千萬千萬記得不要刷中行卡,匯率實在太差~

位於澳門半島亞美打利比盧大馬路(新馬路)的民政總署大樓曾經是澳門議事公局和市政機構的辦公場所。

1583年(明萬曆十一年)葡萄牙人在澳門設立市政廳,負責管理市政事務,維持澳門正常的貿易和社會安定。殖民地時期, 澳門出席各類國際場合時,常常使用市政廳旗(藍色旗幟上由兩名天使守護葡萄牙國盾,下方白色帶子寫有葡文Cidade do Nome de Deus de Macau, Não há outra mais Leal)作為代表澳門的旗幟, 比如1999年迴歸政權交接儀式上,葡方國旗杆上懸掛的就是葡萄牙國旗和澳門市政廳旗。

迴歸後,市政廳改為民政總署。

我們今天看到的民政總署大樓始建於1584年(明萬曆十二年),當時這地方是明朝政府宣讀政令以及中葡兩國官員會面的場所,大樓後來又幾經修葺。

網上攻略說每天上午 9:00~下午 17:00,大樓內部花園部分對遊客免費開放,但我去年11月份來澳門的時候,晚上19:00到這裡,大樓花園仍然開放。

至於說大樓裡面,三重進深:一進深為中央門廳,第二進深為行政辦公區域,第三進深則是內部花園。花園中央是一個渾天儀形狀的花圃,花圃最裡端的噴泉石壁頂上雕刻著葡萄牙國徽,噴泉兩側,矗立著 葡萄牙著名詩人賈梅士(Luís Vaz de Cam es)和João de Deus的半身石像。

值得留意的是:從第一進深穿過梯級拱洞時,拱洞上方有一幅半弧形的條幅,條幅上用葡萄牙文鐫刻著 Cidade do Nome de Deus,não há outra mais leal(無與倫比忠誠的天主聖名之城)。

這是葡萄牙國王約翰四世表彰澳門在西班牙統治葡萄牙期間(1581年~1640年),依舊懸掛葡萄牙國旗而賜予的封號。

另外,大樓二樓的圖書館(目前暫不對遊客開放)仿建葡萄牙瑪弗拉修道院圖書館(Biblioteca do Converton de Mafra),聽說裡裝潢和傢俱陳設都具有濃烈的歐陸古典氣息,更專門收藏十七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外文古籍,特別是葡萄牙在非洲及遠東的歷史文獻。

第十四站:議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

民政總署大樓對面這塊充滿濃郁歐陸風格的廣場就是議事亭前地,開埠至今這裡一直是澳門的市中心,也是澳門四大廣場(塔石廣場、文化中心廣場、澳門觀光塔廣場)之一。從公元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起,每位新上任的葡萄牙駐澳門總督,都會在這裡舉行就職典禮——1991年4月23日第127任澳督(也是最後一任澳督)韋奇立(Vasco Joaquim Rocha Vieira)在此宣誓就職 。

議事亭前地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南闊北窄,地面均以黑白相間的葡式碎石子鋪砌,極富歐洲特色。前地噴水池中央置立有一個天球儀( 葡萄牙國徽上也有天球儀,代表葡人航海遠征之象徵),天球儀上標有黃道赤道銅環,而秋分點正對著民政總署大樓——很多攻略上,把這個天球儀誤寫成了地球儀,事實上,天球儀和地球儀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

如今噴水池和兩邊明黃色的葡式騎樓,以及黑白相間的波浪條紋碎石路一道,業已成為議事亭前地的標誌性景觀。

可實際上,議事亭前地最早並沒有今天這座噴水池,這裡原來豎立一尊著著軍服拔劍的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美士基打,佔領關閘的葡萄牙上校軍官——澳門半島的美副將大馬路、美上校裡、美上校圍、美副將街和美副將巷、以及氹仔的美副將馬路都是為紀念他而命名的)銅像,銅像在“一二 · 三事件”中被拉倒後,才在銅像原址改建了今天的噴水池。

同樣在噴水池隔壁,還有歐陸風格的澳門郵政局大樓(Edificio Sede dos)。大樓建於1929年,由澳門歷史上第一位考取海陸工務廳總策劃師的華人陳焜培設計,高3層,並設有水泥建造的地下室,屬於新古典主義風格。

第十五站:仁慈堂(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

議事亭前地(噴水池隔壁)的仁慈堂大樓始建於1569年(明隆慶三年),由當時的天主教澳門教區首任主教D. Belchior Carneiro (賈耐勞)創立,除了傳教外,還負責慈善救濟工作。仁慈堂不但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也成為中國最早發售彩票的地方(當時為慈善救濟募資發行彩票)。

我們今天所見的這幢乳白色新古典主義歐式大樓完工於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今天的仁慈堂跟教堂也已經沒啥關係了,大樓一層現在是澳門公證署的辦公室,二層則闢為仁慈堂博物館(裡頭其實真沒啥可看的~)。

另外,昔日仁慈堂屬下的老人院、醫院等慈善機構職員都會來這裡支取薪水,所以仁慈堂也被老一輩澳門人稱為“支糧廟”。

坦白講仁慈堂建築本身並沒有太多值得遊客細逛街閒看的地方,再加上它位處議事亭前地街口,人流熙來攘往,也容不得你慢慢拗造型拍照打卡。不過就在仁慈堂隔壁(面對仁慈堂左手邊)這條不起眼的小巷,因為兩側濃郁的南歐風情,和大三巴附近的戀愛巷一道,新晉成為時下游客來澳門最紅最火的拗造型打卡聖地。

除了拍照發朋友圈以外,沿這條巷子一路往前直走,穿過巷子左拐就是大堂(主教座堂)。

第十六站:大堂(主教座堂 Sé Catedral、Igreja da Sé)

位於大堂前地的聖母誕辰主教座堂是天主教澳門教區的主教座堂,所以坊間俗稱大堂,或者澳門主教座堂。過去站在教堂前的山頂斜坡上,即可舉目遠眺南灣海景,只可惜現在因填海造地的關係,已經看不到海岸了。

主教座堂歷史悠久,始建於1576年(明萬曆四年)以前,原本只是一幢小型木造建築,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重新改建稱今日的外型規模。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大堂頂部原有的兩個拱頂被颱風吹毀,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修復,最終形成今天教堂鐘樓的平頂設計。

說到鐘樓,教堂左側鐘樓裡懸掛的那口墨綠色大鐘乃百分比純正英國製造(當時為了紀念葡萄牙國王伯多祿五世榮登王位)。而且跟其他教堂不一樣的是:主教座堂這口鐘只在特別、特別重大的場合才會敲響——最近一次響鐘是在2005年追悼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逝世。

至於教堂內部,整體色彩以淡綠色為主,這在整個基督教世界(不管你信奉基督教、天主教還是東正教)應該都算獨樹一幟、別具一格。

教堂入口放著一塊巨大的木製葡萄牙屏風——過去我門一直以為屏風是中國人(至少是東亞人專用的東西),實際上屏風最早確實是從亞洲傳到西歐南歐,後來又隨著歐洲人的殖民步伐將其帶去拉美和印度。

進到教堂裡面,主祭壇以彩色玻璃窗為背景,祭壇下面埋著16和17世紀的主教和聖徒遺骨。先前在介紹聖奧斯定教堂時也提到:基督教每年教歷四旬期第一個週末會舉行出大耶穌,屆時原本供奉在聖奧斯定教堂的苦難耶穌像會巡遊至此安放一日。

來到大堂前地,除了主教座堂建築本身外,主教座堂隔壁和街對面明黃色的南歐風情大樓也是遊客朝聖打卡的地標~

尤其對於一些“窮遊黨”來說,沒錢飛歐洲旅行怎麼辦?就來澳門這些地方拍幾張照片,只要你懂得如何借位,拍攝角度也得當,出來的照片絕對讓你朋友圈逼格滿滿~只要你不發定位,還真能以假亂真~

第十七站:盧家大屋(金玉堂 Casa de Lou Kau )

在大堂前地找到下面這座歐式景觀噴泉,然後背對主教座堂,面朝噴泉,右前方即是大堂斜巷——盧家大屋以及網紅食肆小熊貓食店東南亞叻沙、米芝蓮推薦檸檬車露(現已搬遷)、恆友魚蛋····都藏龍臥虎隱匿在這條不到三百米的小巷裡。

走進巷子不到50米距離,左手邊首先會看到下圖這個裝飾滿葡萄牙青花瓷碎片的天使泉眼——和先前介紹過的亞婆井前地一樣,大堂前地山腰這裡曾經也是澳門半島上一處非常重要的水源地,不過隨著城市的發展,工商業經濟的繁榮,如今這處水源已經不能再飲用,而是作為一個景觀和消防用水。

盧家大屋位於大堂斜巷中斷——如果你是從主教座堂往大三巴或者玫瑰聖母堂方向下坡走的話,沿途留意右手邊——因為盧家大屋的大門入口真很不起眼,夾在在一堆小店中間,一不留神就走過了。

另外,如果沿著這條小巷一路下坡走到底然後左拐,就可以步行去到玫瑰聖母教堂(大約3分鐘路程)或者大三巴牌坊(大約七八分鐘路程)。

始建於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的盧家大屋於是澳門第一代賭王盧華紹(盧九)的私人府邸。大屋以青磚建造,仿廣州西關大屋佈局,高兩層,三開,內建天井。

以前盧家大屋隔壁就是連續四年或米芝蓮街頭小食推薦的檸檬車露(現已搬遷至主教巷6-A號)。

檸檬車露這名字看起來有點奇怪,實際上就是一家賣義大利手打冰淇淋的店(它家自稱是澳門首家義大利手打冰淇淋專門店),車露其實就是英語Cello(大提琴)的音譯。

說實話,幫襯它家,很大程度是因為米芝蓮推薦的關係,點了兩杯雪糕,盛惠70葡幣,味道也就那麼回事,馬馬虎虎、無功無過,不曉得是我不懂點它家的招牌口味,還是我人太老土不識欣賞,仿正我至今都沒搞懂,在我看來普普通通的義大利冰淇淋怎麼能搖身一變躋身米芝蓮推薦美食?

還要說一點:它家盛裝雪糕的盒子真的非常、非常迷你(不知道現在有沒改良),就這麼一個淺淺的紙盒,我當時是六月盛夏端午節假期去的,大熱天三十四五度,又燜又溼,雪糕一拿出店外就開始融化,瀝瀝氻氻一不小心就會弄得手上、衣服上到處都是。為了不把身上弄髒,我基本是扎著馬步,伸著脖子吃完的······囧~

除了檸檬車露外,位於大堂斜巷巷口這家恆友魚蛋被網友吹捧成“澳門最受食客好評的街頭小食店”,無論什麼時候店前都人頭湧動。

結果到實地一看,呵呵了——先說環境:它家不設堂食,食客買完端走,自己找地方或者直接站路邊吃。天朗氣清還好,如果雨季來,碗裡的咖哩醬汁再混上些許蒼天賜予你的“無根之水”,那狼狽勁兒,保你終生難忘。

至於味道,你吃過超市賣的海霸王火鍋魚丸、撒尿牛丸、蟹肉棒麼?沒錯,就那個味道~

雖然味道跟海霸王沒什麼兩樣,但價格卻一點不含糊。它家所有東西既沒標籤也沒價目,你拿的時候全憑感覺,根本不知道這串是什麼、賣多少錢(況且它家生意那麼好,老闆也沒功夫挨個回答這是什麼多少錢、那是什麼多少錢;你買就買,不買一邊去),隨便拿上四五串魚蛋蝦丸一結賬,少說也要五六十(差不多相當於一串魚蛋就要十四五塊錢)!

跟恆友魚蛋一順邊,往主教座堂方向爬坡上去,右手邊會依次經過網紅店西灣安記和小熊貓。

西灣安記是一家在地茶餐廳,店面不大,店裡也談不上什麼裝潢,它家豬扒包及豬扒意粉在網上很有名,可惜這兩樣我都沒點,我就點了份咖哩牛腩飯,味道賣相都挺普通的。

至於小熊貓食店,網上追捧它家的叻沙湯底粉面——因為我在馬來西亞檳城、亞庇吃過正宗東南亞叻沙,自然也就沒把它列入考慮範疇裡面,對於想去幫襯的朋友,聽說它家中午時段只供應粉面,晚上才有焗豬扒飯、 京都骨飯等飯類供應。

第十八站:玫瑰堂(板樟堂 Igreja de São Domingos)

作為歐洲國家在東亞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殖民地, 澳門有非常多各式各樣教堂,當中最有名、也最漂亮的,非玫瑰堂莫屬——如果你來澳門時間有限,只能參觀一座教堂,來玫瑰堂就對了。

一來玫瑰堂地理位置優越,正處在民政總署大樓—議事亭前地—大三巴牌坊這一路的中央核心地段,二來玫瑰堂建築內外都十分典雅華麗,處處流露著華美的巴洛克風韻。

玫瑰堂1587年(明萬曆十五年)由西班牙聖多明我會(Ordo Praedicatorum,亦稱宣道兄弟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一,因其會士身披黑色斗篷,被稱黑衣修士)所建,教堂最早是用樟木板簡單搭起來,所以澳門人稱其為“板樟堂”,

起初的樟木教堂早在火災中焚燬殆盡,我們今天看到的米黃色教堂建築其實是19世紀中後期重建。

至於教堂主保花地瑪聖母(Nossa Senhora do Rosário de Fátima,也有翻譯為法蒂瑪聖母),她和法多、足球一道,成為葡萄牙民族三個不可或缺的代表元素。澳門作為葡萄牙昔日最重要一塊殖民地,不但深受葡萄牙花地瑪聖母信仰影響,至今仍繼續還保留花地瑪聖母巡遊傳統。

花地瑪聖母聖像巡遊在每年5月13日舉行,整個巡遊儀式和前面提到的聖奧斯定教堂出大耶穌十分類似,經過一些列彌撒等冗長的宗教典儀後,巡遊會在傍晚6點開始,由一眾身著白衣、頭戴白紗的女性修士抬著聖母像,其他人等手持蠟燭以玫瑰堂為起點,經南灣、西灣,最後往西望洋山海涯聖母小堂前地巡遊,隊伍最尾端還會跟著三個牧童打扮的小孩(以紀念當年花地瑪聖母向三牧童顯靈的奇蹟)。

澳門
澳門花地瑪聖母聖像出巡——視訊來源:澳門新聞局

花地瑪其實是葡語Fátima的音譯(也有翻譯作法蒂瑪),它原本是葡萄牙中部一座人口不足20000的小城,1917年有三名牧童宣稱稱在小城附郊外的空地上看到聖母瑪利亞顯靈,而且還說聖母向他們透露了三個祕密。

第十九站:大三巴牌坊(聖保祿教堂遺址 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

作為澳門毫無爭議的地標性的建築,大三巴是每個遊客來到澳門必去打卡留影的地方!

形象點說,來澳門,如果沒去大三巴,就等於沒來澳門——這就好比你到了開羅,沒去金字塔、或者到了巴黎,沒去埃菲爾鐵塔一個道理~

大三巴牌坊的正式名稱應該叫聖保祿大教堂遺址,“大三巴”這三個字,其實是葡萄牙語São Paulo(聖保祿或者聖保羅)的中文音譯。

1562年(明宗嘉靖四十一年)教堂最早由葡萄牙人建立,第一代的教堂和大炮臺以及聖保祿學院(Colégio de São Paulo,東亞第一所西式大學,位在今天大三巴牌坊右側至大炮臺山腳下那塊空地上)還有教堂附近的聖加扎西醫院,一起構成一個類似租借一樣的早期西方人在澳門的小社群。

不要小看這個洋人社群,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功勞可不小:
1569年(明隆慶三年)葡萄牙醫生戈梅斯從這裡第一次將種牛痘引入中國;
1583年(宗萬曆十一年)著名傳教士利瑪竇就在這裡繪製了《坤輿萬國圖》(現館藏於南京博物院),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也中國第一幅出現美洲的世界地圖(與我們今天的世界地圖已經非常接近了)——最重要的是它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將歐洲居於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將亞洲東部居於地圖中央,此舉也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先例。

遺憾的是,第一代教堂在1595 年(明萬曆二十三年)和1601年(明萬曆二十九年)先後發生的兩次大火中被徹底焚燬。

1602 年(明萬曆三十年) 義大利耶穌會神父設計重建了聖保祿教堂,重建後的教堂立面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大三巴牌坊的樣子。

作為耶穌會鼎盛時期的產物,重建後的聖保祿教堂不僅是澳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當時遠東最巨集偉、最壯麗的教堂。

前面在介紹聖若瑟修院時已經提到過,耶穌會後來因為捲入葡萄牙王室紛爭,1762 年(清乾隆二十七年) 葡萄牙沒收耶穌會財產,聖保祿教堂也被被改作軍官宿舍和兵營——這也為日後教堂徹底焚燬埋下了隱患。

1835 年(清道光十五年)改作兵營的聖保祿教堂的起火,因為兵營裡有很多火藥,火勢迅猛,最後把教堂和隔壁聖保祿學院燒得只剩下我們今天看到的教堂前壁和68級臺階。好巧不巧這個前壁酷似中國牌坊,所以中國人就叫它大三巴牌坊。

作為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其實早在迴歸前,葡澳政府就有意將大三巴牌坊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但因為牽涉到中葡兩國圍繞澳門主權衍生出的一系列複雜政治和技術因素,直到2005年,大三巴牌坊才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會議通過,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來大三巴牌坊注意看,你會發現,大三巴前的石階並沒有沒有對準教堂中門,而是朝左邊歪曲——原因是聖保祿教堂是1602年(明萬曆三十年)重建的,而石階則建於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建石階時,教堂右側已建成了聖保祿學院,所以石階只能向左歪曲遷就。

講到石階,前面提到過,面對最底層石階右手邊,是整個澳門歷史城區行程線路中為數不多的幾處有公眾衛生間的地方——但這裡人非常擠,尤其到下午旅行團扎堆來時,連男廁所都要大排長龍。

大三巴牌坊正面,相信所有人都已經爛熟於心,但大三巴的背面和裡面,估計絕大多數人從沒有見過。

大三巴牌坊後面是一個開擴空曠的廣場,廣場最裡面是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 除週二閉館外,其餘時間每天9:00 ~ 18:00免費開放 ),裡面展出包括昔日聖保祿教堂地基、聖保祿學院創始神父的花崗岩墓穴、日本越南殉道者骸骨以及當年聖保祿教堂和聖保祿學院遺留下來的各種油畫、聖象、禮器等。其中《聖彌額爾大天神》油畫最為珍貴,是聖保祿學院唯一留存至今的油畫藝術品。

第二十站:大炮臺(大三巴炮臺 / 聖保祿炮臺 Fortaleza do Monte)

始建於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的大炮臺又名大三巴炮臺或者聖保祿炮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

大炮臺建築先後歷時10年,直到1626 年(明天啟六年)才完成。完工後的大大炮臺與媽閣炮臺和東望洋炮臺一起,共同組成了葡萄牙在澳門最堅固的外圍軍事防線,從1623年(明天啟三年)到1740年(乾隆五年)一百多年時間裡,大炮臺甚至一度是葡萄牙駐澳門總督官邸。

即便後來,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大炮臺也一直都是葡萄牙在澳門軍事防禦設施的重心,直到1966年才解禁軍事禁區,改建為氣象局。1996年氣象局遷往氹仔後,1998這裡又改建為今天的澳門博物館,炮臺城堡頂層也重新修葺開放,形成我們今天所見這個能360度俯瞰澳門和珠海景緻的大炮臺花園。

登臨大炮臺,不但能鳥瞰澳門半島繁華且狹窄的城景,甚至能遠眺珠海的風貌——下面兩幅照片裡,海水對岸,就是珠海灣仔區。

有時候不得不感慨,這就是歷史的力量:眼前這麼一灣淺淺的水道,水性好的人游泳都能過去,但因為種種不可抗拒的歷史原因,水道東西兩岸在四百多年的時間裡逐漸隔絕出兩種迥然不同的社會風貌、意識形態和政治經濟體制,並一直延續至今。

上到大炮臺,除了看炮外,這個由過去兵營隧洞改建的展覽室也值得進去一看——這裡面還原了殖民地時期葡萄牙守軍在大炮臺的戰備軍械庫和作戰指揮室,雖然裡面的展品半真半假(比方像火藥包、機槍這些軍械展品肯定是假的),但還是能一窺當年葡萄牙軍隊駐守大炮臺四百餘年的滄桑鉅變。

最後說一點:因為大炮臺建在山上,想要領略大炮臺雄姿,從山腳爬上大炮臺這段山路,雖說海拔不高,但還是頗為難走的。

但很多人不知道,上到大炮臺其實是有兩條路可走——面朝大三巴牌坊,往右手邊過來,就是下圖這個地方,這裡有兩條路可以上大炮臺:一是往右手邊(這也是絕大多數遊客走的)沿著山崖石階一路往上爬(體力好的好大約七八分鐘就能上到大炮臺頂);二是往左手邊走,從澳門博物館入口處搭手扶電梯一路往上,不費勁,吹著空調三分鐘就上去了。

之所以很多遊客不知道從澳門博物館裡可以坐手扶電梯上到炮臺,主要還是因為博物館要收門票(每人15葡幣,12歲以下兒童和65歲以上長者免費,每逢星期二和每月15號對公眾免費開放)。

對於絕大多數不想花錢參觀博物館的遊客來講,他自然不會從這裡進去——實際上即便博物館實行收費參觀,遊客也可以免費從這裡坐手扶電梯上去炮臺——因為進到裡面博物館是一塊區域,手扶電梯又是另一塊區域。

說到澳門博物館,坦白講裡面真沒啥可看的,很多展品不是複製品、就是微縮造景——雖說澳門地方不大,開埠歷史也不算長,但我想最起碼當年葡萄牙人跟明朝政府簽字畫押的租地契約原件,還有葡萄牙和清朝政府簽訂的《中葡會議草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原件,乃至後來《中葡聯合宣告》原件,澳門博物館裡應該都有珍藏吧。結果這些記錄澳門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要麼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要麼在北京國家歷史博物館,總之來澳門博物館,你就別想看啥文物了,裡面就一堆仿款嘉年華~

所以,如果你時間充裕,利用星期二或者每月15號的公眾免費開放日入內參觀,我覺得還好(無非就佔用你半小時時間),但要掏15塊錢買門票進去看的話,不是不值當,純粹就是腦子被門擠了。

第二十一站:哪吒廟 (Templo de Na Tcha, junto às Ruínas de S. Paulo)

剛才說的大炮臺和澳門博物館都在大三巴牌坊右側,面對大三巴牌坊,左手邊還有一座低矮的中式廟宇,這就是澳門現存兩座哪吒廟之一的大三巴哪吒廟。

大三巴哪吒廟建於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據說,建廟前澳門瘟疫流行,坊眾以“無神廟壓邪 ”為由建廟奉祀。

哪吒廟和大三巴牌坊同在一山坡上,依附在舊城牆一側,與周遭建築相比,哪吒廟更像一個輕巧別緻的盆景點綴。

第二十二站:舊城牆遺址(Troço das Antigas Muralhas de Defesa)

舊城牆遺址其實就是大三巴和哪吒廟背那道黃土牆, 這裡曾經是葡萄牙在澳門軍事防衛的重要部分——昔日葡萄牙人在澳門半島的北部、東部及南部均築有城牆,更在要塞位置築了炮臺。

據史料記載:“ 其牆所經,自今東望洋山頂天文臺西側起,下山,經水坑尾細井巷,上大炮臺,連線大炮臺城,復下山,再接慈幼院,北繞白鴿花園,經大三巴圍營地之西, 南通天街經窗門街過萬里長城,媽閣廟之東北背、繞西望洋山城至海濱”。

我們今天看到的這段城牆遺址最早可始建於1569 年(明隆慶三年),由於明政府一直不許葡萄牙人私建築城牆,所以城牆也無數次被明朝拆毀,直到1632 年(明崇禎五年),葡萄牙以抵禦荷蘭入侵為藉口,不再理會明朝的反對,強行重建了城牆和炮臺。

現存舊城牆遺址,長18.5米,高5.6米,寬1.08米;牆身以沙泥、細石和摻雜蠔殼粉等物料,逐層壓實築成。

沿舊城牆遺址和哪吒廟之間的斜巷,一路下坡走到底,然後右拐,往前直走大約五到六分鐘路程,就是白鴿巢前地,這附近有白鴿巢公園、聖安東尼教堂(花王堂)、東方基金會舊址和基督教墓園。

反之,沿舊城牆遺址和哪吒廟之間的斜巷,一路下坡走到底,然後左拐,往前一個路口則是文青打卡聖地愛情巷(也稱戀愛巷)。

第二十三站:愛情巷(戀愛巷Travessa da Paixão)

愛情巷位於大三巴街和大三巴右街之間,全長不過50米,因為巷內幾棟儲存完好的粉紅色和淺黃色外觀歐式洋樓,讓這裡最初成為澳門當地人拍婚紗照的首選地點,進而得名愛情巷,現今更發展成遊客到澳門必去拍照打卡的聖地。

從大三巴步行往愛情巷有兩條路:面朝大三巴牌坊,往左手邊走,見到上文提的哪吒廟後,一是背對哪吒廟,往大三巴石階旁邊的碎石路向下走一個路口即是;二是從上面照片裡,這條哪吒廟正對的巷子下坡,走到坡底後往左手邊一個路口即是。

第二十四站:聖安東尼教堂(花王堂 Igreja de Santo António)

說完了愛情巷,再來說說花王堂。

位於白鴿巢前地的聖安多尼教堂是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 因為教堂主保聖人Saint Anthony(聖安多尼)在葡萄牙風俗信仰裡是“婚姻主保”(類似我們中國的月老),所以很多葡萄牙人(乃至詭異天主教的本地澳門人)都會選在這裡舉行婚禮。西式婚禮會用很多鮮花作裝飾,因此聖安多尼教堂又被稱作“花王堂”。

教堂初建於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後來經過歷次重修擴建,1930年才形成今日的外觀和規模,教堂裡還供奉了曾在澳門學習神學的韓國第一位聖人St. Andrew Kim(聖金大建),所以這裡每天都有很多韓國人前來參觀膜拜。

聖安多尼教堂還有一個故事:1874(清同治十三年)甲戌風災,那個抬頭看天的年代,普通人(尤其海上漁民)都沒聽說過(更沒接觸過)什麼氣象預報、颱風預警這些東西,就在臺風來臨前的午夜,教堂被雷電擊中起火,海上漁民看到熊熊火光紛紛上岸救火,也幸而在風災裡撿回一條命。

至於教堂主保聖安多尼(1195年~1231年)出生在葡萄牙里斯本一個貴族家庭,父母都是葡萄牙望族後裔——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含著金湯匙出生,他15歲加入教會,自幼貴族的教育讓他學識廣博,先後到義大利、法國各處巡迴講道,被教會譽為jewel case of the Bible(聖經的寶盒),36歲積勞成疾,在義大利巴度亞榮歸天國,因而也被叫做“巴度亞聖人”。

安多尼在巡迴講道時非常樂於助人,尤其特別喜歡幫人撮合婚姻(擱中國,我們就叫他媒婆),所以日後就成了教會的婚姻主保。

第二十五站:東方基金會會址(Casa Garden)

建於1770年代的東方基金會會址曾經是澳門保險行業創始人Manuel Pereira(俾利喇)的私人別墅,後來租給英國東印度公司,之後又一度改建為賈梅士(Luís de Camões,葡萄牙最偉大的詩人,以其文學成就而被尊稱為葡萄牙國父)博物館,現在是東方基金會澳門辦事處所在地。

東方基金會(Fundação Oriente)是一個面向亞洲地區(主要針對曾經的葡萄牙殖民)推廣葡萄牙語言文化,參與支援當地葡語教學和葡文學校校務管理,開展歷史研究,支援旅居當地的葡萄牙人社群的一個半官方半民間機構,1986年成立,總部在里斯本,果阿、澳門、東帝汶都有辦事處。

1986年東方基金會因為資金問題一度令中國和葡萄牙之間產生一場外交風波:事緣當時賭王何鴻燊旗下的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博彩專營權屆滿,澳葡政府與之續約至2001年,但提出了多項附帶條件,其中一項就是澳娛淨利潤的5%(後來改成毛利的1.6%)要撥給東方基金會。因為澳葡政府批准的專營合約跨越1999年,本身就引發中方不滿,再加上澳娛向東方基金會撥款,自而引起兩國關係動盪。

第二十六站:馬禮遜堂(Capela Protestante)和基督教墳場(Cemitério Protestante)

東方基金會會址隔壁(面向東方基金會大門,右手邊)就是馬禮遜堂和基督教墳場。

馬禮遜堂是香港聖公會澳門傳道區轄下的一座羅馬風格小聖堂,聖堂由英國東印度公司於1821年(清道光元年)建立。

這地方最早其實不是教堂,而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一間辦公室,後來為了紀念曾將聖經翻譯成中文的傳教士Robert Marrison(羅拔·馬禮遜)才改建成我們今天所見的聖堂。馬禮遜堂也是澳門最古老的基督教傳道所(基於葡萄牙信奉天主教的關係,澳門絕大多數教堂都是天主教教堂),

也是為了紀念馬禮遜將聖經翻譯成中文,聖堂中央花窗上刻畫了一本聖經的圖案並寫上“太初有道”字樣。

馬禮遜聖堂隔壁入內就是基督教墳場,裡面安葬有著名畫家George Chinnery(錢納利,與郎世寧比肩的英國籍中國畫家)、第一個聖經翻譯成中文的傳教士Robert Marrison(羅拔·馬禮遜)、美國海軍上尉約瑟·哈羅德·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之孫、第六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之侄)、英國皇家海軍艦長亨利·約翰·史賓塞—丘吉爾(即英國後來著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的曾曾曾叔)、首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Thomas Westbrook Waldron、德國Rev. Samuel Dyer牧師(撒母耳·臺約爾,開創中文活字印刷術)。

墳場也是李小龍主演的電影《精武門》中,陳真哭別師傅霍元甲的拍攝取景現場。

墳場由英國東印度公司於1821年建立(清道光元年),在墳場建立之前,葡萄牙本土和各塊殖民地只允許天主教墓葬,中國人也不容許外國人埋葬於關閘以北(也就是今天珠海)的地方,所以當時一些來自英國、美國和北歐的商人、傳教士過世後只能悄悄埋在關閘和前面所講的葡萄牙人修葺的城牆之間,因為這塊地方是過去相當於是中葡兩國間的灰色地帶——雙方都主張對片土地擁有權利,但又都無法徹底排除對方。

後來,也是為了解決新教徒在澳門城缺乏長眠之所的問題,英國東印度公司購置了這塊地,並與葡方達成共識,允許所有外國人都可以在此安息,原先葬於其他地方的新教徒遺體也全部遷葬於此,所以墓園裡有些墓碑的年代會遠遠早於墳場始建的年份。

東方基金會、基督徒墓園旁邊緊鄰白鴿巢前地和白鴿巢公園,傳說當年澳門鉅商俾利喇(也就是今天東方基金會會址大樓最早的房東)喜歡養鴿子,他在這裡養了很多白鴿,所以這地方被澳門人叫做白鴿巢。

白鴿巢公園裡面都是些當地人在休憩納涼(類似一個小型的城市中央森林公園),沒太多可供我們遊客欣賞打卡的地方,基本可以忽略。

玩在澳門——澳門半島(下)

和前文澳門半島(上)所介紹的景點全部一天走完不同,接下來介紹的澳門半島餘下四個景點,在遊覽行程上建議與凼仔和路環交替安排。

建議:東望洋山+瘋堂斜巷+路環
漁人碼頭+金蓮花廣場+凼仔(嘉模楞教堂、龍環葡韻、大潭山、官也街、路凼城賭場酒店)

第一站:東望洋山(Colina da Guia)

東望洋山是澳門半島最高山崗(海拔90米)。19世紀葡澳政府在山上廣植松樹進行綠化,所以東望洋山也被澳門人稱為“松山”。

作為澳門半島海拔最高的山崗,東望洋山的軍事地位不容小覷。1622 年(明天啟二年),葡萄牙人就在山上建立了炮臺, 1864 年(清同治三年)葡萄牙人又在山上建立了燈塔,1931年 葡萄牙更在東望洋山挖掘軍事隧道·····。

最有意思的是,早在1975年,葡萄牙軍隊就撤離了澳門(這跟香港不同,駐港英軍直到1997年6月30日深夜才全部撤離香港),但東望洋山作為葡澳政府的軍事禁區,直到1997年才開放闢為公園。

絕大多數遊客對東望洋山的印象應該是每年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東望洋賽道。殊不知東望洋山上其實有包括松山軍事隧道、東望洋燈塔 、東望洋炮臺以及完整儲存了17世紀葡萄牙修院特色的聖母雪地殿教堂等在內的一大群歷史遺蹟。

先說松山軍事隧,整個松山軍事隧道其實是一個由四組軍事隧道和與之貫通的炮臺、兵房等設施共同組成的軍事防禦網。現時四組隧道中 A、B、C 三組由澳門民政總署管理,且A、B兩組隧道已經重新修葺完成免費對公眾開放。

位於山頂燈塔下的A組隧道只有一條路徑(出入口各只有一個),水平落差不大,全長52米,內有發電機、休息室、貯油池等,每週一休息外,A組隧道除其餘時間每天10:00~17:00 開放。

B組隧道全長456米,有多個出入口,四通八達(甚至有石梯可直通山頂營房),更建有瞭望石枱,隧道內不止設有儲物室、武器彈藥室,還保留了有當年葡萄牙人吊運武器彈藥的齒輪、繩索等裝置。但B組隧道只在每逢星期六、星期日下午15:00~17:00開放,且須由導賞員帶領參觀。

說完松山軍事隧道,再來說說東望洋燈塔 、東望洋炮臺和聖母雪地殿教堂。

通體白色的東望洋燈塔(Farol da Guia)是中國海岸第一座現代燈塔,塔頂巨型射燈射程可達16海里(不到30公里),在雷達還沒有普及之前,東望洋燈塔是船隻進入珠江的地標,也因此東望洋燈塔的經緯度座標就成了澳門在世界地圖上的地理定位。

東望洋燈塔左側是聖母雪地殿教堂(Capela de Nossa Senhora da Guia)

建於1622年的聖母雪地殿教堂完整儲存了17世紀葡萄牙修院的建築風格——尤其教堂內拱頂和牆身的彩繪壁畫,融合中西藝術技巧,線條秀麗活潑。

不過出於對四百多年古老壁畫的保護,聖母雪地殿教堂內一律不準拍照——除了聖母雪地殿教堂外,澳門其他教堂在非宗教儀式時,都允許遊客在關閉閃光燈的前提下適當拍照。

東望洋燈塔右側的東望洋炮臺(松山炮臺 Fortaleza da Guia)是澳門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臺之一。

炮臺始建於1622 年(明天啟二年)到 1638 年(明崇禎十一年)之間。由於位處澳門半島海拔至高點,炮臺最主要作用就是防禦外敵(當時主要打擊海盜和荷蘭、西班牙殖民者)。

當時,東望洋炮臺和聖保祿大炮臺、媽閣炮臺(1981年改建為今天的聖地亞哥酒店)、西望洋炮臺(1892年廢置)一起組成了一道葡屬澳門最堅固的外圍軍事防線。

東望洋山頂也是遊客俯瞰澳門城景和珠江口景色的絕佳觀景點之一。

1920年代,澳葡政府在東望洋山東麓填海造地,形成了今天廣廈林立的新口岸(外港客運碼頭、漁人碼頭都位處新口岸範圍)。

天氣好的時候,站在東望洋山頂,面朝炮口方向,左手邊你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港珠澳大橋以及珠澳口岸人工島上的邊檢大樓。

至於從市區如何前往東望洋山,建議坐巴士到二龍喉公園站下車,然後從二龍喉公園坐纜車上山。

經停二龍喉公園的巴士線路非常多(2路、2A、6A、12路、17路、18路、18A、19路、22路、23路、25路、25X、32路都行)。

不過因為新城區建設、交通管制、道路開挖等原因,巴士路線可能會有改動,具體出行路線,建議大家到了澳門後用Google Map查詢。

二龍喉公園(Jardim da Flora)是澳門半島唯一設有動物園的公園——所謂動物園,裡面就幾隻猴子、幾隻烏龜、幾條錦鯉、幾隻雀鳥而已。

公園因有兩眼泉水(泉水從兩隻石制老虎口中流出)而得名二龍喉,這裡最初是一位神父的私人園林,19世紀末又一度作為澳門總督官邸。

步入二龍喉公園,進門右手邊就是松山纜車(Guia Cable Car),在氹仔永利皇宮纜車建成前,松山纜車一直是澳門過去唯一一個纜車系統。

纜車連線山腳的二龍喉公園和山上的松山市政公園,總長度僅186米,是全世界最短的纜車系統,單程僅需1分20 秒,1997 年落成啟用。

纜車每個轎廂最多可坐4人,運營時間8:00~18:00(每週一例行維護保養,全天停運),票價成人單程票2葡幣/人、往返3葡幣/人 ;2歲以上12歲以下小童、65歲以上長者,憑有效身份證件,可享往返2葡幣/人的優惠票——這次來澳門恰逢市政署每年3月舉辦的綠化周,綠化週期間松山纜車免費乘搭!

坐纜車上到山上的松山市政公園後,注意看路牌指示,沿路牌所指,步行七八分鐘,即可找到東望洋燈塔、炮臺、母雪地殿教堂以及A組隧道(其實這四個地方都彼此緊挨著)。

第二站:瘋堂斜巷(望德堂坊 Bairro de São Lázaro)

離開東望洋山,背對二龍喉公園纜車站,往右手邊步行1分鐘就能看見巴士站。在這坐25路、25B、22路、12路、18路、18B、2A兩站地,到塔石體育館站下車,往前步行300米;或者坐17路車兩站地,到粵華中學下車,往前右轉步行450米,就可以前往澳門新晉一處歐陸風情的打卡聖地——瘋堂斜巷。

這裡過去是華人天主教徒聚居的地方,也是中國內地教徒躲避朝廷追捕的避難所(澳門首位華人主教林家駿的母系祖先亦世居於此)。

早在18世紀,當時已有很多外國人來澳門定居(當中不少是傳教士),礙於天主教信仰有悖於中國幾千年傳統儒道釋思想,明清朝廷都加以禁制,所以當時西洋傳教士和華人教徒都紛紛退到澳門避居,藉行醫傳教。

恰逢昔日澳門有很多痳瘋病人,1568年(明隆慶二年)葡萄牙傳教士D. Belchior Carneiro(賈耐勞,首任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就在這裡建立了辣撒祿教堂(Igreja de São Lázaro)收容醫治這些麻風病人,可“辣撒祿”這個西洋名字實在太拗口,所以澳門本地人都叫它“瘋堂”,

我們今天所見這一棟棟色彩斑斕的西式建築其實都是在1882年(清光緒八年)後陸續重建的,當時澳門暴發鼠疫,葡澳政府徹底清拆了以前華人私搭亂建的木屋,並分築街道,重建成今天的樣子,痳風病院也遷往小橫琴島,原址改建成學校(即今天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一校)。1949年後因為中國大陸政局變化,葡萄牙人又把痳風病院遷到路環。

近年,隨著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翻修後的瘋堂斜巷成為當地一處新晉特色旅遊景點。

遊覽完瘋堂斜巷後,可以從剛才下車的塔石體育館站坐25路車,途徑18個站,到路環市區1站下車,即可前往路環展開後續旅程(詳細內容見本文【玩在澳門——路環】)。

第三站:漁人碼頭(Doca dos Pescadores de Macau)

漁人碼頭是澳門首個主題公園,毗鄰金沙娛樂場和外港客運碼頭,整體建築風格以古羅馬和南歐建築為藍本設計建造。

雖說是主題公園,但裡面並沒有什麼機動遊戲——聽說漁人碼頭最早落成時有一座大型人造火山,火山內部還有一個室內過山車和一個類似激流勇進的漂流船,後來貌似因為發生安全事故,火山拆了改建成今天的勵宮酒店。

整體來講,今天的漁人碼頭裡面除了賭場、酒店就是各式各樣的餐廳以及專坑旅行團的珠寶鐘錶店,真正可供遊客玩的地方其實不多,絕大多數遊客來這裡主要還是衝它五彩繽紛的南歐建築以及微縮的羅馬鬥獸場來拗造型、拍照片。

因為地處新口岸填海區,站在漁人碼頭海邊,不僅能看見外港客運碼頭穿梭進出的高速客船,還能一覽友誼大橋的飄逸身姿,甚至還能清楚看見港珠澳大橋和珠澳口岸人工島上的邊檢大樓。

第四站:金蓮花廣場(A Praça Flor de Lodão)

漁人碼頭隔壁就是金蓮花廣場——從古羅馬錶演場出口出來後右轉,向前直走不遠,你就會看到一座橫向的行人過街天橋。從這裡上天橋過街,走到對面路中央的綠化空地(注意:走到街對面路中間綠化空地,也就是上天橋後左手邊第一個出口下去,千萬不要走到底),然後再從這裡再穿過行人下穿隧道即是金蓮花廣場,全程步行距離大約8分鐘。

金蓮花廣場是為了紀念澳門迴歸,中央政府贈送給澳門一尊名為“盛世蓮花”的雕塑放置於廣場中央,每逢重大節慶,特區政府升旗儀式都在這裡舉行。

和香港金紫荊廣場一樣,金蓮花廣場是所有到澳門的旅行團必來打卡的指定景點,對於一般散客而言,真沒必要和我們親愛的大爺大媽、大叔大嬸去擠這個熱鬧,這個景點基本可以略過!

至此,澳門半島必去景點(尤其是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景點)都已介紹完畢,總體來講
澳門半島大部分葡萄牙殖民地時期遺留的建築都極具中西合璧的特色,這些教堂、廟宇見證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歷史;見證了西方宗教在中國乃至整個遠東地區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民間宗教的歷史淵源。

玩在澳門——氹仔

面積7.4平方公里的氹仔,地處澳門半島以南,路環以北(正好位於澳門中央)。

氹仔的英文翻譯隨葡文叫Taipa,乍一看有點像Taipei(臺北),其實跟臺北沒半毛錢關係——和葡萄牙人把澳門叫Macao如出一轍,當年葡萄牙人在凼仔登岸時,找當地人問地名,無奈言語不通,雞同鴨講,當地人把葡萄語Nome(名字,相當於英文Name)聽成糯米,以為葡萄牙人問他們有沒有糯米賣,於是回答“大把 ”


,就這麼誤打誤撞, 葡萄牙人便把凼仔叫Taipa。

下圖是1999年迴歸時澳門地圖——明顯看出,當年氹仔還是一座孤懸於伶仃洋口的離島,北面有嘉樂庇總督大橋和友誼大橋聯通澳門半島,南邊則藉由一道海堤(路氹連貫公路)銜接路環島。今天威尼斯人酒店一帶的路氹城,在20年前還被茫茫海水覆蓋。

迴歸後,因應澳門城市建設發展,尤其是2002年開放賭權後,為找地興建大型賭場酒店,特區政府陸續在氹仔和路環間的水域填海,硬生把路這兩座原本獨立的島嶼最終連在一起。這塊新填海得出來的土地就是今天的路氹城,裡面囊括了澳門威尼斯人、 澳門巴黎人、澳門銀河、新濠影匯、新濠天地、美獅美高梅、永利皇宮、上葡京、摩帕斯、金沙等在多家各具特色的大型賭場酒店。此外,澳門科技大學、澳門蛋(2005年東亞運動會主場館)、澳門輕軌首期、蓮花大橋(貫通珠海橫琴島)、蓮花口岸(毗鄰新濠影匯)、澳大橫琴校區海底隧道等大型基建也都佈局在路氹城。同時,為了方便凼仔與澳門半島聯絡往來,2004落成通車西灣大橋( 澳門首條雙層行車跨海大橋,颱風時下層通道開放,維持澳氹間交通不中斷)。

前文【入境澳門】篇已經介紹過,凼仔客運碼頭和澳門國際機場都設在凼仔——其中,凼仔客運碼頭主要是金光飛航在經營,提供澳門往來香港上環港澳碼頭、九龍(尖沙咀)中國客運碼頭和香港國際機場海天客運碼頭的高速客船服務。

至於澳門國際機場,是繼大阪關西機場後,全球第二個也是中國首個完全填海造陸建成的人工島機場。

第一站:嘉模聖母堂(Igreja de Nossa Senhora do Carmo)

氹仔行程的第一站,安排位於氹仔嘉模前地交的嘉模聖母堂,這裡也是氹仔唯一的天主教堂。

教堂樓高三層,外牆為米黃色,頂部是一鐘樓。教堂內部中央主祭臺供奉嘉模聖母,兩側為耶穌和聖若瑟像,教堂入口左方的小堂內也設有嘉模聖母像。

嘉模聖母堂對面有一幢兩層鵝黃色葡式小洋樓,這裡過去是氹仔圖書館,後來改作婚姻註冊處,也因此很多澳門居民會選在嘉模聖母堂舉行婚禮。

這棟小洋樓貌似是哪部韓劇取景拍過,經常有大群韓國人圍著它拍照打卡。嘉模聖母堂因為處在一座小山崗上,路凼城沒填海前,站在這裡就能眺望澳門半島南灣一帶(即葡京周圍)風光。

至於如何從澳門半島前往嘉模聖母堂,以住葡京酒店為例,酒店東翼大堂對出的亞馬喇前地,坐25B、26A、MT1(具體線路建議到澳門後用谷歌地圖查詢確認)四站地,到奧林匹克大馬路站下車,下車後沿公交車行駛方向的反方向(注意一定是反方向,即往回走)不到100米,就是下圖這個路口。

下圖中東西橫向的道路即是剛才公交車行徑的奧林匹克大馬路,南北豎向(即圖上箭頭所指方向)小路叫飛能便度街,飛能便度街繼續往裡走叫施督憲正街(兩條街其實是連在一起的,或者說就是一條街,前半段叫飛能便度街,後半段叫施督憲正街)。

沿上圖紅色箭頭所示方向右轉進入飛能便度街,然後一直往前直走大約200米左右,左手邊首先會看到這座建於1843年( 清道光二十三年)的三婆廟始(亦是全澳門唯一的三婆廟,三婆據傳是天后媽祖的姐姐)。

離開三婆廟繼續往前走進入施督憲正街,施督憲是人名 Carlos Eugéio Correia da Silva ,他是葡萄牙駐澳門第89任總督兼葡萄牙任駐華公使。

沿施督憲正街繼續往前步行大約100米,左手邊就會看到下圖這個歐式樓梯街口,從這拾級而上,即是嘉模聖母堂。

第二站:龍環葡韻(Casas – Museu da Taipa)。

參觀完嘉模聖母堂步出嘉模前地,讓嘉模聖母堂在你右側,婚姻註冊處在你左側,沿左前方下山道路走下去,就是龍環葡韻。

龍環是氹仔舊稱,葡韻是指這裡一字排開的五棟葡萄牙風韻洋樓。這幾棟建於上世紀20年代初的洋樓曾是葡萄牙殖民政府高階官員府邸,迴歸後改作博物館,五棟洋樓,由西往東分別是葡韻生活館、匯藝廊、創薈館、 風貌館和迎賓館。

葡韻生活館(過去叫土生葡人之家)是其中最有看點的博物館,裡面復原了澳門昔日土生葡人的生活場景——土生葡人是指葡萄牙人與華人、馬來人、菲律賓人、印度人通婚後形成的族群。

早些年龍環葡韻要收取5葡幣的門票,現在已經全部免費了,除週一休館外,其餘時間每天上午10:00到下午19:00(最後入場時間18:30)開放。

龍環葡韻正對面這片望德聖母灣溼地早年是一片大海,1960年代葡澳政府興建路氹連貫公路後,公路西側這塊地方由於水道改變、水流減緩、泥沙淤積,慢慢自然形成了一片鹹淡水交界的紅樹林。2001年澳門啟動路凼填海計劃後,最終縮減成眼前所見這塊不到5000平米的封閉式溼地,水源補給也全靠降雨,紅樹林資源漸漸枯竭,整個溼地的植被形態亦隨之改變。

特區政府曾一度有意將溼地剷平用作城市建設用地(估計又是拿來蓋賭場酒店),後來在澳門人的抗議聲浪下最終妥協,將這裡保留下來,形成今天的望德聖母灣溼地生態觀賞區。

這裡插句題外話,當年路氹連貫公路後建成後,公路西側淤積形成紅樹林,而公路東岸灘塗則被當地人拿來養蠔,因為地理環境適宜,這裡出產的生蠔肥美,所以澳門還有一個別名叫濠江。

今天享譽華人世界的李X記早年就是在澳門開蠔油莊起家,後來搬到香港並開始工業化量產,而一些堅持固守傳統的老店,在時代浪潮一間間關門熄業。

參觀完龍環葡韻和望德聖母灣溼地後,彆著急趕路去官也街或是金光大道賭場酒店。就在這地方,面朝龍環葡韻,背對溼地,那一排墨綠色葡式洋樓背後有一條小路(就在洋樓背後,這條小路和洋樓是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千萬不要走錯為上山的路),注意看路邊指示牌,上面標有大潭山徑、大潭山瞭望臺字樣(如下圖)

這裡沿指示路牌所示方向往前步行不到400米距離,就可以看到登山的大潭山電梯以及連線電梯的人行天橋。

大潭山電梯類似檳城極樂寺上去觀音像或是蘭卡威東方村下去天空橋的觀光電梯,都是斜行纜車式轎箱,每天早上7:00至到晚上20:00開放給遊客和當地市民免費乘搭,電梯單程執行時間不到兩分鐘,轎箱內裝有空調,沿途可鳥瞰環葡韻以至路氹城的景色。

坐電梯上來便是大潭山公園——坦白講,大潭山公園其實就類似我們的郊野公園,上面除了瞭望臺、觀景亭,其他可供遊客休憩遊玩的地方不多,更多還是當地人閒暇時上來自助燒烤或是爬山鍛鍊。

大潭山瞭望臺距離電梯不遠,站在這裡可以270度俯瞰凼仔景色——尤其是路氹城的銀河、威尼斯人、新濠天地、摩帕斯、金沙還有山下的龍環葡韻都一覽無餘,

至於觀景亭,因為面向澳門國際機場,所以很多人專程來這裡拍飛機起降。不過觀景亭距離登山電梯有一段距離,需要沿大潭山環山徑步行15~20分鐘——因為天氣實在太熱,我便放棄沒去。

第三站:官也街(Rua do Cunha)

從大潭山下來,原路折回龍環葡韻,面朝望德聖母灣溼地,往右手邊走大約5分鐘路程就是大名鼎鼎的官也街。

官也街以澳門第81任總督官也(Pedro Alexandrino da Cunha)名字命名,街道不長,從官也街的一頭步行至另一頭,頂多也就 2 分鐘時間。

官也街是澳門首個行人專用區(用我們的話說就是步行街),短短百米的狹窄街道兩旁,彙集了不少手信店、甜品店,其中名氣響噹噹的網紅店不乏有安德魯、大利來記、莫義記、沙度娜、誠昌飯店、車釐哥夫、公雞、晃記、鉅記、矩香園、英記等等。

當然這些網紅店也不是每家都好吃到飛起來,更多一不小心就會踩雷,具體介紹請參閱本文【吃在澳門】篇。

第四站:路凼城(Cotai)

在官也街逛吃打卡後,找到下圖這條石階小路(距莫義記和公雞葡國菜不遠)拾級而上,路盡頭那一排橄欖綠的高樓就是駐澳部隊總部營區。

上到這裡左轉,右手邊是翠綠色的平層南歐式建築是嘉模會堂——這裡舊時是氹仔電燈總局(氹仔唯一的公營發電廠)。

順著嘉模會堂前的石子路(兵房斜巷)順坡而上,走到嘉模會堂盡頭路口·····

當你走到嘉模會堂盡頭路口時,你會看到下圖這條下坡柏油路,下圖已經標示的非常清楚了,這條路上坡左轉是去官也街,下坡左前方直走則通往威尼斯人酒店。

按下圖所指,由這裡下坡,步行不到1分鐘,你左前方就會看到一長條架設有墨綠色遮陽頂棚的自動步道走廊,從這裡坐自動步道一直到底,然後上天橋過街,便是澳門威尼斯人酒店西翼大堂(即接駁車上下客點)。

從官也街一路走到威尼斯人,大概要10分鐘時間,看似路途漫漫,好在沿望德聖母灣那最長的一段路,全都鋪設有自動道,所以也不會感覺累。不過萬一運氣不好,遇上電梯檢修的話,恭喜你了,慢慢走吧!

關於路凼城金光大道那幾家大型賭場酒店的介紹,統一放在本文【玩在澳門——賭場酒店】篇,這裡就不復述了。

只簡單說一點:路凼城金光大道周邊有N多酒店(銀河、大倉、悅榕莊、百老匯、威尼斯人、四季、巴黎人、喜來登、金沙城中心康萊德、金沙城中心假日、瑞吉金沙城中心、新濠影匯、新濠天地、君悅、皇冠、摩帕斯、美獅美高梅、永利皇宮、上葡京),這些酒店有些附設賭場,有些也沒有賭場,對遊客(非賭客)來講,值得打卡的酒店無非下面幾家:

澳門銀河(Galaxy Macau)看點:鑽石大堂;交通:免費接駁車往返澳門半島;美食:百老匯美食街

澳門威尼斯人( Venetian Macao)看點:室內仿運河;交通:免費接駁車往返關閘、外港碼頭;美食:安德魯餅店

澳門巴黎人(Parisian Macao)看點:仿艾菲爾鐵塔、室內穹頂噴泉

新濠影匯(Studio City)看點:8字摩天輪(付費)、蝙蝠俠夜神飛馳(付費)

摩帕斯(Morphues)看點:鬼才建築師Zaha Hadid(北京大興機場就她設計)遺作,扭曲前衛的酒店大堂

美獅美高梅(MGM Cotai Macau)看點:視博廣場

永利皇宮(Wynn Palace)看點:纜車、表演胡噴泉;交通:免費接駁車往返澳門半島

玩在澳門——路環

路環(Coloane)原本也是一座獨立島嶼(葡澳時期的路環大體相當於今天蓮花路、石排灣馬路以南的部分),因為填海,現在已經和氹仔連成一體。不過這邊大部分土地尚未被開發,仍然保持了原有風貌,所以也被譽為澳門最後的後花園。

前面遊記裡提到,建議大家東望洋山→瘋堂斜巷→路環來安排行程,從瘋堂斜巷旁邊的塔石體育館公交車站坐25路車,途徑18個站,到路環市區站(即終點站)下車。

其實,從澳門半島到路環的距離不算遠,大概也就是十二三公里路途,只是澳門很多路是單行道,巴士為了載客又兜兜繞繞,一路從開到路環,感覺差不多把澳門半島和氹仔的每條大街小巷都走了一遍。

所有遊客來到路環的第一站,想都不用想,絕對都奔安德魯餅店去(下車後順著上圖示識方向,就能找到安德魯餅店),不過它傢俱體內容,我會在後面【吃在澳門】篇中,有專題介紹,此處不多著墨。

順著上圖示識方向一直走到海邊,面朝大海,先往右手邊方向打卡。

第一站:路環碼頭( Ponte Cais de Coloane)

前往路環碼頭的途中,你左手邊會看到沿路這一樁樁色彩繽紛的鐵皮屋,右手邊則會依次經過安德魯咖啡和安德魯花園餐廳(具體介紹另見本文【吃在澳門】篇)。

路環碼頭過去是中國南方一處重要漁港——時至今日,仍可以看到對岸橫琴島停靠著密密麻麻的小型漁船。只是隨著整個產業的升級(尤其是遠洋捕撈)現代化的漁船噸位越來越大,路環(乃至對岸橫琴)的水深已經明顯不適合作為漁業貿易港口繼續經營下去,這裡漁業和漁港地位自然一落千丈,曾經興旺的船人街只剩下眼前這幾幢殘舊的棚屋,過去繁華的碼頭除了幾艘海關船停泊外,幾乎已經廢棄成為遊客打卡拍照的地方。

站在路環碼頭,肉眼就能清楚看見對面珠海橫琴島上飛馳的汽車,以及不遠處青磚黛瓦的澳門大學橫琴校區校舍(下圖右側)。

插句題外話,路環一定要上午過來,這時候潮水豐沛,拍出的照片自然也更美,反之下午落潮時海底灘塗淤泥裸露,照片出來多少感覺像在挖沙清淤。

第二站:彩色民居

這是一處最近突然冒出的新興打卡景點,其實就是五棟重新粉刷過的民宅後院外牆,因為漆上了綠黃粉橙等鮮豔的顏色,所以這裡也被叫做澳門的“彩虹牆”。

第三站:聖方濟各聖堂

作為韓劇《宮》最後大結局取景地,路環這座原本低調的教堂圈粉無數。作為歐洲國家在遠東歷史最久的一塊殖民地,教堂在澳門文化歷史中扮演著非同尋常的角色。不僅構築了澳門城市建築的主體風格,而且奠定了現代澳門城市規劃的基本結構。時至今日,澳門八大行政區都是直接按各大教堂區劃分出來的(比如花地王堂區、風順堂區、望德堂區、大堂區)。

聖方濟各聖堂建於1928年,是澳門最新的教堂之一。教堂前面廣場用碎石子鋪成葡萄牙傳統的波浪圖案,廣場中央有一座紀念戰勝海盜的紀念碑——連貫公路建成前,路環一直是個經常有海盜出沒的地方,1910 年有18名學童在路環被海盜綁架,葡澳政府派出兩支部隊成功解救全部人質並生擒40餘名海盜。

聖方濟各堂前面左右兩邊騎樓下都是大排擋餐廳,其中上過《舌尖》第一季的陳勝記(陳皮鴨)就在面朝教堂右手邊,不過他家環境挺簡(Wu)單(Zao)的,空調就不要想了,夏天來吃到汗流浹背不說,保準你腳上、手上、脖子上被蚊子咬得全是包。餐廳更不也談不上啥裝潢,圓桌枱面簡單鋪塊透明塑料布完事,餐椅也是國內米線館那種可以摞起來收納的塑料凳——最重要的是他家價格不便宜,用廣東人的話說就是“呢間餐廳把刀磨到好利”。一家三口叫半隻橙皮鴨、再點盤小炒、一個海鮮(龍蝦、瀨尿蝦就別想了,吃不起,就點盤普通的白灼海蝦或者豉椒炒花甲)外加一煲西洋菜豬骨湯,最後埋單少說也要五六百。

毗鄰聖方濟各聖堂的路環氣象站和路環圖書館也是不容錯過的打卡地。

尤其是古樸優雅的路環圖書館,雖然只是單層建築,但整體風格與凼仔嘉模楞嘉模聖母堂對面的民事登記局大樓極為相似。

聖方濟各聖堂前面的海邊大道即是十月初五馬路,1910年10月5日,葡萄牙推翻帝制,建立了共和國,為了這個重要日子,葡萄牙本土以及很多葡屬海外殖民地都以10月5日來命名(類似昆明的一二·一大街)。

但大家要注意一點:澳門有兩條以10月5日命名的街道,分別是位於澳門半島內港的十月初五街(亦稱泗孟街,澳門最古老的茶餐廳南屏雅敘就在這裡)和位於路環的十月初五馬路,兩個地方相距甚遠,千萬不要搞混了。

和媽閣前地距離珠海灣仔直線距離不到一公里一樣,路環十月初五馬路海水對岸就是珠海橫琴,站在這裡岸邊,不僅能收到珠海的中國移動訊號,微信定位也顯示在珠海橫琴——兩邊距離甚至近到肉眼就能清楚看見橫琴島上飛馳的汽車以及還有不遠處的珠海長隆橫琴灣酒店。

澳門是名副其實的彈丸之地,即便不斷填海造地,直到今天也只有32平方公里土地(相當於香港三十五分之一,新加坡四十五分之一),所以澳門一直屬意奪下橫琴。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和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葡萄牙人兩度對大小橫琴島向清廷提出領土要求(但最終都未能成事)。1940年代葡萄牙趁抗戰更直接出兵佔領橫琴(今橫琴相思瀑旁葡文石刻記錄了這段歷史),因島上居民強烈反擊和國際干預,又才最終撤走。

現今,橫琴島經過不斷填海後,相當於澳門面積的三倍。迴歸後,澳門又多次由立法會議員和達人紳士提出租界橫琴島,直到2009年以2億元租得島上1平方公里土地建設澳門大學新校區(租期至2049年12月19日)。 澳大橫琴校區行政上屬於澳門管轄,施行澳門法律,與橫琴其他區域隔離。

說到對岸珠海,作為經濟特區, 珠海經濟發展其實非常有限(遠遠落後於深圳),特區的輝煌早已是明日黃花。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澳門經濟遠遠落後於香港 ,澳門城市規模也遠遠小於香港,所以珠海不僅無法向澳門借力,還要肩負起承擔澳門水電等能源和生活物資供應保障的重擔。

尤其圍繞橫琴島開發和珠海機場建設,澳門珠海兩地一直存在著諸爭議和博弈,珠海最早是希望把機場放在橫琴,珠澳兩地共用一個大型機場,藉此拉動橫琴和珠海的發展。當時澳門尚未迴歸,葡澳政府自然不會同意(即便放今天,珠澳共用機場必然牽涉大陸澳門兩個邊檢和兩地不同出入境政策問題),更先於珠海 ,在氹仔填海建了澳門國際機場。後來又因為種種原因, 珠海機場沒建在橫琴,最終選址在今天的金灣機場,並且降格為國內機場,這樣帶來的最終結果就是兩個機場都吃不飽。

應該說開發橫琴,離開澳門單靠珠海或者廣東省的力量,是玩不起來的——因為澳門在國際資本市場的號召力遠遠大於珠海 (最起碼澳門的社會形態、法律環境、通訊網路是珠海永遠無法比肩的,也是能博得國際大企業認同的)。

玩在澳門——賭場酒店

說到澳門大型賭場酒店,主要分澳門半島和路凼城兩大區域,其中澳門半島以葡京、新葡京、永利、美高梅為代表,路凼城則以銀河、威尼斯人、巴黎人、新濠影匯、摩帕斯、美獅美高梅、永利皇宮為代表。

這些大型賭場酒店不單單只是賭場+酒店那麼low檔次,而是把地標建築、大型室內人造景觀、高檔百貨、娛樂表演、藝術品展覽、戶外噴泉、觀光纜車、摩天輪等溶於一體。

第一站:新葡京(Grand Lisboa Macau)

2008年開幕的新葡京酒店是澳門繼旅遊塔後第二高的建築物,酒店外觀像一朵將要盛開的蓮花(也有說像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上闊下窄。如此新穎別緻的外型,除了視覺搶眼外,風水上也寓意化解對面永利的財氣,抵擋隔鄰中國銀行的煞氣! 尤其酒店入口那一圈270度尖刀狀(也有說是蓮花瓣)裝飾,更寓意大殺三方。

新葡京除了搶眼的外觀,步入酒店大堂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圓明園馬首銅像!

2007年,賭王何鴻燊以9610萬港幣天價拍得這尊圓明園馬首銅像——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馬首頭頂的鬃毛似雲朵般捲曲,呈現出一派典型的歐式白馬造型,這在其他獸首上是很難見到的,也讓馬首銅像成了為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中最為獨特的一尊。

當年這十二尊人身獸首的銅像以盤坐之態呈半月形分列圓明園海晏堂噴泉兩側,左邊為子鼠、寅虎、辰龍、午馬、申猴及戌狗,右邊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雞及亥豬。每到一個時辰,相應獸首銅像口中就會噴水,午時(正午12點)除馬首繼續噴水外,其他11尊銅像口中也一齊噴水。

第二站:澳門永利(Wynn Macau)

2006年開幕的永利是澳門首家拉斯維加斯綜合度假村模式的賭場酒店。

提到永利,最不能錯過(也是永利最大看點),當屬吉祥樹、富貴龍和表演湖音樂噴泉!

如果去過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永利度酒店(Wynn Las Vegas),你會發現美國原版永利其實沒有音樂噴泉,也沒有這些花花綠綠的大型機械錶演,拉斯維加斯的音樂噴泉其實是在百麗宮(Bellagio)。

永利門口有一個高出地面約1米、盛有800000加侖淡水的圓形表演湖,星期日至星期五上午11點至晚上9點55分,星期六及公眾假期前夕上午11點至晚上10點55 分,每15分鐘表演一場。

在永利皇宮沒建成前,永利表演湖一直是遊客(尤其是韓國旅行團)來澳門必打卡的景點,過去每到下午四五點,表演湖路旁停滿了旅遊大巴——現在大家都跑永利皇宮看去了。

時間允許的話,建議大夥晚上來永利表演湖(因為晚上有燈光),而且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碰巧趕上
配合噴火表演的演出。

永利娛樂場
澳門永利表演湖音樂噴泉

至於吉祥樹和富貴龍,兩個表演都在同一塊場地,每天上午10點到凌晨12點,每30分鐘一場交替表演。

步入表演大堂,首先引入眼簾的就是中央這個被玻璃欄杆圍住,像地球儀一樣的金色半圓形球體,球體上鐫刻刻著十二星座圖案;而球體正上方的古銅色穹頂天幕則繪有中國十二生肖圖案。

吉祥樹表演開始,伴隨《星球大戰》裡激昂磅礴的電影原聲,原本閉合的十二生肖天幕,像相機鏡頭蓋一樣,旋轉開啟,露出裡面的LED屏。配合音樂律動,LED屏上閃耀的光點不斷變幻,並逐漸匯聚成一道耀眼的光束。緊接著LED屏往兩邊推開,一組由21000顆水晶組成的巨大吊燈從空中緩緩降下,與此同時,大廳中央像地球儀一樣的半圓形球體裂開,金色的吉祥樹從地下徐徐升起。此刻背景音樂也換成了李玟的《月光愛人》,吉祥樹慢慢旋轉,樹葉顏色也映襯春夏秋冬,在燈光投影下變成春天初苗拔地而起的淺綠,再到夏天鬱鬱蔥蔥的深綠,然後是深秋耀眼的金色,再到隆冬的銀裝素裹。隨著吉祥樹變換,遊客亦開始“噼裡啪啦” 往裡扔硬幣。最後,吉祥樹慢慢下沉,大廳中央半圓形球體逐漸聚攏收縮,原本四分五裂的地塊再次拼接到一起,水晶吊燈也升起來,LED屏從兩邊合上,十二生肖天幕從四周盤旋而入,結束表演。

富貴龍表演則要比吉祥樹短(富貴龍表演時長約5分鐘,吉祥樹表演時長約8分鐘),表演開始前天幕四周不斷噴出縷縷白煙,隨即絲竹聲和鼓聲響起,大廳中央半圓形球體豁然開啟,一團紅色霧氣由地底湧出,在聲光電霧的配合下,富貴龍從底下緩緩升起,騰雲駕霧般盤繞著一株瑰麗盛放的蓮花。

龍的頭部會微微擺動,鼻孔會噴氣,伴著古老的東方音樂,龍尾的蓮花徐徐盛開,隨之,十二生肖天幕如太空飛船一樣旋轉開啟,LED螢幕上出現一團團悠遠深邃的烈焰。

大家看吉祥樹、富貴龍和表演湖噴泉一定要仔細算好時間:建議可以先看一場吉祥樹或是富貴龍,看完後穿過名店街,來到表演湖,緊跟著就可以看音樂噴泉,噴泉散場後再回到中庭看另一場富貴龍或是吉祥樹表演,這樣安排節省時間。

最後提一點:吉祥樹和富貴龍表演是在永利娛樂場大堂中庭——緊挨著星際酒店,距離永利免費接駁車下車處不遠,也就是從下圖這個入口進去。

澳門這邊酒店通常有分娛樂場大堂(Casino )和酒店大堂(Hotel)兩部分。顧名思義,娛樂場大堂直通賭場,而酒店大堂則直通客房。部分大型酒店會有多個娛樂場大堂和酒店大堂(比方葡京酒店,光酒店大堂就有東翼和西翼)。

永利吉祥樹富貴龍
澳門永利富貴龍表演現場

第三站:澳門美高梅(2010年稱澳門美高梅金殿 )

永利背後就是澳門美高梅,整個專案2005年填海興建,2007年底開幕,35層的酒店大樓外觀造型獨特,呈波浪狀從上往下鋪設了黃金色、白金色和玫瑰金三種不同顏色的外牆玻璃。

天幕廣場是澳門美高梅最大的賣點!

面積約2000平米的天幕廣場,仿照里斯本中央火車站建造,並巧妙的融合進泰坦尼克號貴賓區設計元素,充滿濃郁的歐陸風情。

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圓筒形的水族缸,裡面飼養了五彩繽紛的熱帶魚群——這個水族缸不單單是美高梅為吸引客人特意打造的噱頭,和澳門所有賭場一樣,美高梅里每一處細節佈置都透露著華人特有的風水觀念。就好比這個水族缸,風水裡金生水,少陰之氣溫潤流澤,象徵著好運連綿不絕,遊曳其中的魚群寓意財源滾滾,風生水起。

天幕穹頂的琉璃吊飾以色彩斑斕的蝴蝶鮮花為主題,白天通透的日光照射下來,熠熠生輝,入夜特別安裝的LED燈光投影上去,又營造出一種絢麗斑斕的夢幻世界。

出了天幕大堂外,澳門美高梅不容錯過的還有酒店大堂這個流光天花吊頂,它是美國著名藝術家 Dale Chihuly(植皓禮)在亞洲創作的首件大型玻璃藝術品,天花吊頂下是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大師Salvador Dali(薩瓦爾多·達利)的雕塑達利的舞者。

除此以外,酒店裡隨處可見藝術化的獅子雕塑(美高梅的圖騰標誌就是獅子)以及瑰麗的琉璃藝術珍品。

美高梅是澳門六張賭牌(三張主牌三張副牌)中,最後落成的旗艦賭場酒店,也標誌著澳門賭業正式進入六分天下的局面。

號稱“東方蒙特卡羅”的澳門 ,經濟很大程度仰賴賭業(2009年澳門超越拉斯維加斯成為全球第一大賭城)。

但翻閱歷史你會發現,澳門起初不是賭城,相反澳門在轉口貿易上的地位一度在17~18世紀達到巔峰。可以這麼說,香港沒開埠前,澳門在國際貿易上的地位就等同於今天的香港。然而這一切美好,都隨著鴉片戰爭的炮聲煙消雲散。中英簽訂《南京條約》,香港被英國割佔、清廷五口通商,澳門轉口貿易港地位受到巨大沖擊,加之葡王瑪麗亞二世(Maria II)宣佈澳門實行自由港政策,葡澳政府瞬間陷入嚴重財政危機。

19世紀的葡萄牙已是一個政局動盪的衰落小國,無法像英國那樣靠正當工商業發展經營殖民地(更不要說擴張了),能否改善財政狀況是當時葡萄牙維持澳門管治的先決條件。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第78任葡澳總督Jose Gregorio Pegado(彼亞度 )發出准許開設賭館的總督訓令,1961年葡萄牙又正式頒佈法令,闢澳門為旅遊博彩區,特別允許其開設賭博娛樂業,也奠定了澳門今天旅遊和博彩之間捆綁式發展的基礎。

當時,葡萄牙人為進一步從賭業中課稅,還推出所謂“專營制度”——即葡澳政府通過公開招標而賦予中標人壟斷經營權利——這也催生了後來賭王何鴻燊旗下的澳門旅遊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即今天的澳門博彩控股有限公司),到迴歸前的1998年,葡澳政府收入44.5%源於博彩稅。由此可見葡萄牙在澳門發展賭業完全是一種逼上梁山的做法,因為這種特殊產業,不需要很多優越條件,只要給它鬆綁法律,它自然就會發展。

迴歸後,為拯救疲弱的經濟,也為引進新資本,形成多格局全方位的競爭發展,2001年特區政府決定打破澳門賭業半個多世紀來獨家壟斷的格局,在澳門旅遊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專營權到期後,批出3張賭牌,並首次允許外國公司競標。

當時全球有21家公司角逐,最終由何鴻燊的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澳博)、史提芬 • 永利(Stephen Alan Wynn)的永利度假村( 澳門 )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香港呂志和家族和美國威尼斯人集團(The Venetian)連手的銀河娛樂場股份有限公司(galaxy entertainment)投得賭牌。

當特區政府與獲得賭牌的三家公司準備正式簽約時,銀河兩大股東發生內訌,以呂志和家族為首的銀娛跟金沙集團旗下的威尼斯人分道揚鑣,分別向特區政府提出分牌經營的要求。

原本這純屬銀河內部矛盾,按常理賭牌是以銀河名義競得,特區政府只需和銀河簽約打交道即可。但如果這樣, 威尼斯 人肯定進不來,就失去了賭權開放的本意,特區政府之所以選中銀河,裡面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瞄準了其背後有威尼斯人的加盟,想借威尼斯人來改造、提升澳門博彩業,把過去單一的賭業向集旅遊、娛樂、會展於一身的綜合方向轉移,這也是特區政府對未來 澳門賭業發展的一個戰略思索。

如果捨棄銀河,轉而選擇與威尼斯人簽約,那麼三分之二的賭牌就都被美資所擁有,這無疑又違背了賭權開放的一條原則:外資在賭牌和博彩業規模中的比例不得超過49%。

最後,特區政府用行政手段以“轉批給”的方式,將賭牌一拆為二,由銀河持有一個主牌,再向威尼斯人發一個副牌(除名稱外,主牌和副牌權益責任一致,持牌人可各自獨立經營賭場)。

此例一開,澳博2005年拆一個副牌給何超瓊與美國美高梅(MGM)的合資公司,永利又於2006 年將副牌以9億美元拆給何猷龍的新濠博亞與澳洲PBL的合資公司。至此,澳門3張賭牌實質變成了6張。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奇怪, 澳門賭場遠不止這6家,實際上,這些賭場均隸屬於這6張賭牌, 比如 回力海立方娛樂場、巴比倫娛樂場都是由澳博持牌。

至此,澳門半島區域值得遊客一逛的大型賭場酒店介紹完畢,下面向各位介紹的酒店全都位於路凼城。

第四站:澳門威尼斯人(The Venetian Macao)

位於路氹城金光大道的威尼斯人酒店是澳門第一家外資賭場,也是澳門迄今為止最大的酒店專案(據說酒店足以容納90架波音747客機)。

酒店以水城威尼斯為主題,基本原貌複製了拉斯維加斯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步入室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金碧輝煌的羅馬式大堂,然後乘電梯上到三樓便可以欣賞這裡標誌性的人造運河景觀。

威尼斯人裡有三條人造室內運河(大運河、聖路卡運河、馬可孛羅運河),雖然這三條運河互不相通,但每條運河周圍都豎立了充滿水城特色的建築外牆、石拱橋、石板路,再配合電腦天幕投影出的藍天白雲、雁鳥鴿群,讓人恍如置身典雅瑰麗的威尼斯。

溫馨提示:威尼斯人現在已經被各大旅行團攻陷,如果你第一次來澳門的話,建議進來拗幾個造型、拍幾張照片就好,吃飯買東西還是去別的地方吧——不但CP值低,環境也嘈雜擁擠——多的不說,以大眾的安德魯蛋撻為例,路環10塊錢一個55塊錢一盒(一盒6個)的蛋撻進到威尼斯人裡面,價格也水漲船高賣到12塊錢一個。

至於住宿,更是千萬、千萬不要住這裡——人實在太多,我先不說房間好壞、設施新舊,你付出一兩千塊人民幣一晚的房費,結果僅僅是辦入住登記就要排隊老半天,你這是花來錢享受還是來受罪?

第五站:澳門巴黎人(The Parisian Macao)

從威尼斯人穿過四季,步行大概七八分鐘就可以到巴黎人——在威尼斯人酒店三樓,抬頭注意看指示標識,順著“巴黎人”標識所指方向大步往前走即可(直接從酒店裡走)。實在找不到的話也可以問酒店或是賭場保安,不過澳門很多賭場酒店保安都是南亞裔,如果你不懂廣東話,只能用英文或者葡跟他們溝通。

2016年開幕的巴黎人是澳門繼威尼斯人後第二家主題酒店,按真正埃菲爾鐵塔50%微縮比例建造的澳門巴黎鐵塔是它家(乃至整片路凼金光大道)當之無愧的新地標——酒店住客和持有當日金光飛航船票的乘客,可免費登上鐵塔7樓觀景臺( 最晚入場時間22:30)——但如果要繼續登上鐵塔37層觀景臺,則必須另付108元葡幣買門票。

和澳門威尼斯人基本原貌複製拉斯維加斯威尼斯人略有不同,澳門巴黎人無論在建築風格、場地規模等方面都比拉斯維加斯巴黎人要精簡不少。

酒店大樓仿照盧浮宮和楓丹白露設計,法國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中又融入了不少巴洛克風格、洛可可藝術等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樣式。

酒店入口的綠色拱廊仿照法國為舉辦1900年世界博覽會而興建的巴黎大皇宮(現今每年Chanel時裝大秀都在巴黎大皇宮舉辦)設計。步入酒店中庭,目之所及是散發著萬千變化光澤的海神噴泉,站在噴泉旁抬頭仰望,金光閃閃的穹頂參照巴黎榮軍院圓頂而建,中庭四周雄偉壯麗的大理石柱子,讓人忍不住聯想起老佛爺百貨商店。

除了瑰麗堂皇的中庭,酒店三樓(應該沒記錯)購物中心不但把巴黎蒙田大道一一復刻搬來澳門,更以最高還原度重現了巴黎凡登廣場原貌以及廣場上標誌性的旺多姆銅柱,再搭配同威尼斯人一樣的天幕投影,整個購物中心現代與古典融合的相得益彰(可惜就是人氣太蕭條)。

第六站:新濠影匯(Studio City Macau,以前也被叫做新濠影城)

巴黎人隔壁就是新濠影匯(步行距離四到五分鐘)。

高懸於兩座酒店大樓之間的影匯之星摩天輪,恍如兩顆熾熱行星衝擊大樓外牆,留下一個近乎完美的8字,這也是新濠影匯的標誌。

2015年開幕時,它砸每人1300萬美元片酬,重金邀請好萊塢巨星Leonardo DiCaprio、Brad Pitt、Robert De Niro出演宣傳片,又豪擲2億港幣邀請三人駕臨開幕盛典,可惜待一切落幕後,塵歸塵、土歸土,璀璨不再,裡面只有冷清——走到裡面真的很冷清!

新濠影匯的前身是星麗門(Studio Macao City 也稱東亞衛視影城),當時這裡計劃興建一座類似環球影城那樣的主題公園(內裡沒有任何博彩元素),原計劃2009年落成,後因為開發商融資不足,以及各種法律訴訟等原因,土地自2001年批出後一直未見動工,2011年新濠國際接手專案並更名為新濠影匯,同時也徹底廢棄了原來的主題公園規劃,改建為我們今天所見的賭場酒店。

新濠影匯主要有影匯之星(8字摩天輪)、蝙蝠俠夜神飛馳、華納滿Fun童樂園、傳奇英雄科技城、狂電派等多個娛樂設施。其中人氣最旺(也是知名度最高)的,要數影匯之星(8字摩天輪)和蝙蝠俠夜神飛馳(4D飛行體驗,類似香港迪士尼鐵甲奇俠飛行之旅或者上海迪士尼翱翔地平線)。

總體來講,相較銀河、威尼斯人、巴黎人和永利皇宮,新濠影匯進去,如果不花錢買門票玩這些娛樂專案,也不去賭場一擲手氣的話,裡面可供免費玩的地方或是專案不多(基本沒有),大體上就站門口背對8字摩天輪拍張照片打卡留念就好。

門票方面:影匯之星100葡幣(12歲以下小童80葡幣、60歲以上長者85葡幣)
蝙蝠俠夜神飛馳150葡幣(12歲以下小童120葡幣、60歲以上長者125葡幣)
華納滿FUN童樂園100葡幣(成人與小童同價)

門票方面:傳奇英雄科技城(2019年1月新開幕)

內裡包括Signature和Premium VR兩塊區域。其中Signature內設全息音樂會(200葡幣)、機械虛擬實境(150葡幣)、Raceroom(150葡幣)三個娛樂專案;Premium VR則包括迴旋360(120葡幣)、飛行噴射機(120葡幣)、VR迷宮(120葡幣)、節奏光劍(120葡幣)四個娛樂專案。

門票方面:狂電派(只上演到2019年6月,且每星期一、二休館)。

繼新濠天地水舞間後,另一大型飛車特技匯演——故事背景設在公元2088年,講述地球面對末日浩劫,城資源殆盡,5個天賦異能的狂電騎士族群,對抗狂電風暴,肩負在沙漠尋找電站,重啟電能。

另外,新濠影匯緊鄰澳門蓮花口岸,酒店內部架設有人行天橋直接連通口岸路氹邊檢大樓和未來澳門輕軌的蓮花口岸站。

從前面提到的巴黎人或者蓮花口岸都可以步行前往酒店——只不過區別在於:如果從巴黎人方向步行往酒店,可以看到新濠影匯標誌性的8字摩天輪;反之,如果從蓮花口岸步行往酒店,則能見到另一側酒店大堂門外兩隻高大威武的麒麟門神(如果我沒認錯的話)還有一旁人造瀑布山石景觀。

對於帶小孩的朋友,從蓮花口岸這個大門進去,有一個巨型恐龍雕塑,還比較適合小朋友來這裡拍照(確實也有很多家長帶小孩來這裡拍照)。

第七站:澳門銀河(Galaxy Macau)

銀河由位於澳門半島老永利隔壁的星際酒店(2006年落成)和路凼城駐澳部隊對面(威尼斯人西翼大堂旁邊)的澳門銀河、澳門百老匯三部分組成。

星際酒店除了搭它家免費接駁車(往返外港碼頭、關閘、澳門銀河)外,基本沒啥看頭;澳門百老匯主要賣點是裡面的百老匯美食街(其實也不好味,後面細說)。

澳門銀河則因為地標性的鑽石大堂和天浪淘園成功圈粉無數——溫馨提示:每天中午和下午是旅行團進場看鑽石大堂的高峰,強烈建議自由行散客建議避開這兩個時段,晚飯後再過來看鑽石大堂。

至於天浪淘園門票,最便宜的468葡幣(包含一位成人和一位6歲或以下小童)

和金沙城中心由康萊德酒店、假日酒店、喜來登金沙城中心大酒店、瑞吉金沙城中心酒店共同組成一樣,澳門銀河實際上也是由銀河酒店、麗思卡爾頓酒店、悅榕莊、JW萬豪酒店、大倉酒店構成的一個綜合性娛樂渡假城。

銀河最富盛名的鑽石大堂穹頂形似孔雀羽毛,隨著絢麗光影的變化呈現出粉藍綠等不同色彩,大堂中央噴泉每隔30分鐘就會上演一場夢幻的光電噴泉表演,巨大的鑽石從水幕上升起,隨著音樂和燈光的變化閃爍出不同的光芒。

這裡插一句:銀河除了鑽石大堂外,還有翡翠大堂和水晶大堂——不過另外兩個大堂買啥可看,不用浪費腳力跑去了。

澳門銀河酒店影舞銀光
澳門銀河酒店鑽石大堂——每30分鐘表演一次

銀河酒店裡有室內天橋連線百老匯美食街。百老匯美食街類似吉隆坡十號衚衕,把澳門乃至亞洲(越南、日本、韓國、泰國)具有代表性的老字號食肆匯聚一處,從特色小吃到米其林餐廳應有盡有——就連長沙火宮殿都來這裡開了到分店,但正宗與否就不知道了,因為我不是湖南人、我也沒去過長沙~

不曉得是百老匯這邊一入夜就沒人出門了,還是有其他別的原因,總之我來過兩次(兩次也都是傍晚飯點來),說實話,放眼望去,裡面店家都沒太多生意(就差沒打蒼蠅了),路上也不見多少行人。跟隔壁威尼斯人大運河美食廣場那種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的熱鬧場面比,這邊簡直可以用“悽悽慘慘慼戚”形容。

第八站:摩帕斯(Morpheus)

從新濠影匯坐路氹城免費迴圈巴士到新濠天地下車後,進到酒店裡面(注意是酒店不是賭場),沿酒店指示標識即可步行前往摩帕斯。

摩珀斯是新濠天地第三期酒店(2018年10月開幕),由已故英國籍伊拉克裔建築大師Zaha Hadid(札哈·哈蒂)設計,驚豔前衛的外形據說以中國傳統玉雕流暢的曲線為設計靈感(可能是我沒慧根,真沒看出哪有玉飾的影子),兩棟貫穿了底層和頂層的塔樓並列組成一個扭曲複雜的自由形態結構,兩棟塔樓中央還有一個8字形鏤空,初看有點抽象甚至扭曲,但確極具強烈的視覺震撼效果。

酒店取名自希臘神話中夢之神Morpheus,最初中文翻譯叫沐梵世,後來改成摩帕斯(其實我覺得最初的翻譯更好),整棟建築造價逾11億美元,光是建築結構所運用的鋼材(28000噸),就足以建造四座巴黎鐵塔,也一舉革新了澳門乃至全球酒店業的設計和建造模式。

除了律動的建築外觀,走進內部空間,35米的中庭大堂充滿了各種幾何圖案,流暢的線條、優美的造型,巧妙運用各種光線反射折射,大膽又不突兀,而且因為建築外部的網狀結構和不規則鏤空取代了傳統的柱子和承重牆,所以整個室內空間看起來更加開闊,


第九站:美獅美高梅(MGM Cotai)

位於路氹城金光大道的美獅美高梅毗鄰永利皇宮和新濠天地,兩棟珠寶盒般造型的酒店大樓繼承了澳門美高梅瑰麗炫彩的建築特色。

美獅美高梅最大的賣點在酒店核心地帶的視博廣場——其天幕被評為全球最大的懸跨網架式結構玻璃屋頂(自支撐),面積逾8000平米(層高37米)的廣場上沒有一根支柱,廣場內安放了25塊面積大小不同的LED屏,360度全方位24小時展示一系列來自全球各地的數碼藝術作品。

第十站:永利皇宮(Wynn Palace)

2016年開幕的永利皇宮是Wynn Resorts在澳門旗下的第二間豪華綜合度假村,也堪稱是澳門永利的2.0升級版,除了更大規模的表演湖音樂噴泉外,永利皇宮還把纜車搬進酒店裡面,室內也以花卉藝術為主題。

表演湖

和澳門永利高出地面的圓形表演湖不同,永利皇宮近似長方形的8英畝(約3.3公頃)表演湖採用下沉式設計,視覺感官上更開擴,更壯觀。

永利皇宮表演湖每天中午12:00到傍晚19:00,每30分鐘表演一場;晚19:00到午夜0:00,每20分鐘表演一場,如果時間安排允許,建議大家看19:40、20:00、20:20、20:40、21:00這幾場。

永利皇宮纜車
永利皇宮表演湖噴泉~

纜車

永利皇宮纜車全長679米(比前面提到的松山纜車真要長好多),纜車環繞表演湖一圈,設酒店(上)和表演湖(下)兩個站。現在不論上行還是下行,都已經全程供遊客免費搭乘了,只是仍需要在中途下車重新排隊——比方你想從酒店360度坐一圈回來的話,到表演湖後就必須先下車,然後再重新排隊坐上車坐回來。

每天晚上20:00~21:00是坐纜車最多人的時候(尤其從表演湖上行到酒店的纜車),不僅要排隊,而且每個轎廂至少坐滿4人以上(每個轎箱最多可坐6人)好在纜車雖然免費開放,但沒有中國旅行團(有南韓和歐美旅行團)來湊熱鬧,整體排隊過程還算順暢。

除了纜車和表演湖外,永利皇宮的創意鮮花裝飾也值得打卡留念


永利皇宮有東南北三個入口、三個大堂。其中東翼大堂外面就是免費接駁車的上落客乘車點,步入東翼大堂,中央放置了一尊由美國當代藝術家Jeff Koons(傑夫·昆斯)用2.7噸鋼鐵模擬氣球形態創作的鬱金香雕塑,這也是傑夫·昆斯《慶典》系列作品中,最大型也是最複雜的一件。

而永利皇宮南北兩個大堂則由美國頂級花卉設計大師Preston Bailey(普雷斯頓·貝利)用將近10萬多鮮花創作了旋轉木馬、摩天輪、熱氣球、風車、八音盒等多個童話感十足的花卉雕塑。因為是新鮮花,所以大堂每6周就要更換重新佈置一次。

說到普雷斯頓·貝利,劉詩詩和吳奇隆巴厘島婚禮上那片藍白花海就出自他的設計。

再有,永利皇宮展出的這四尊清嘉慶年制的巴克勒公爵花瓶,當年在倫敦佳士得拍出7993250英鎊的天價,因為花瓶曾為巴克勒三世公爵私人收藏,所以得名巴克勒公爵花瓶。

花瓶高四英尺,瓶身上繪有中國傳統佛教和道教符號,象徵昌盛長壽,兩翼有鎏金鏤鑄的雙耳,下面鑲有法式鍍金銅座。


第十一站:上葡京(Grand Lisboa Palace )尚未開業

迄今為止澳門六張賭牌中,賭王何鴻燊的澳門博彩控股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在路凼城沒有營業的。

上葡京位處永利皇宮隔壁,鄰近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專案斥資300多億港幣,佔地7000逾平米(超過九成地方為非博彩設施)自2014年動工以來,因為工期延宕、火災事故和天鴿風災等影響,原定2017年啟用時間數度往後推遲(最新訊息說2019年下半年開幕)

上葡京仿照法國凡爾賽宮(也有說是巴黎市政廳)設計,裡面會開設7500平米的中免集團澳門旗艦免稅店。

除上葡京外,賭王何鴻燊四太樑安琪控股的澳門主題度假村股份有限公司也投資50億港幣興建葡京人綜合渡假村(LISBOETA),以現代風格設計呈現1960年代澳門舊風貌,內設葡京人酒店、全球首間LINE FRIENDS主題酒店和全球首家L’OCCITANE(歐舒丹)酒店,並模仿拉斯維加斯賭城大道的Fly LinQ Zip Line,計劃全長388米長的高空滑索、高12米室內跳傘館。

最後提一點:有些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推薦名單裡沒有金沙城中心——比方瑞吉金沙城中心酒店的巨型財神雕像。因為今年5月,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和金沙中國共同宣佈:將斥資11億美元,以現有澳門金沙城中心假日酒店為核心,翻新擴建整個金沙城中心,重塑為連拉斯維加斯都沒有的倫敦人酒店,這也是繼威尼斯人和巴黎人後,金沙在澳門第三個人字系列酒店,整個專案最快將在2021年落成。

行在澳門

澳門交通整體而言不似香港那麼快捷方便——澳門輕軌延宕多時,至今都沒投入使用(即便投入使用,輕軌首期也只在路凼城圍繞幾座賭場酒店打轉——後文會有詳細介紹)

所以,遊客來到澳門,交通出行主要靠公共巴士和賭場酒店的免費接駁車(土豪可以打車)。

先說公共巴士。自2018年起,澳門所有巴士路線不論乘坐距離遠近,統一票價6葡幣,刷澳門通卡(類似香港八達通)可享一般路線3葡幣、快速路線(帶X標識)4葡幣的優惠乘車。另外,刷卡同區(比如澳門半島內部)及跨兩區(比如澳門半島+凼仔)45分鐘內轉乘免費、跨三區(比如澳門半島+凼仔+路環)60分鐘內轉乘免費。

澳門通每張卡售價130葡幣(包括30葡幣工本費和100葡幣可自由使用資金),去澳門任意一間7-Eleven便利店(澳門7-Eleven不多——至少遊客常去的議事亭、路凼城等區域幾乎不見蹤跡)或者位於澳門半島友誼大馬路918號世界貿易中心(一樓大廳進去裡面右手邊)的澳門通世貿中心分行就可以購買,但要退卡,則必須去世貿中心分行(或者澳門北區分行、氹仔南貴分行)方可辦理。

和香港八達通略有區別的是,澳門通卡自最後一次充值(記住是充值)日起,如果連續3年沒有充值或者扣費交易,將按月扣8葡幣行政處理費;如申請退卡,只能退回卡里可用資金餘額,30葡幣工本費不予退還(卡繼續留給你)且若髮卡少於兩個月退卡,還需另行支付10葡幣行政處理費。

總體來講,如果你不是頻繁往返澳門的話,就一般遊客來講,確實沒太多必要花錢買這張卡。

我們簡單算筆賬好了:工本費30葡幣+行政處理費10葡幣(若髮卡少於兩個月退卡)一共40葡幣。

以住葡京酒店為例,真正需要坐公共巴士出行大概就:酒店→媽閣廟、酒店→二龍喉公園、二龍喉公園→瘋堂斜巷(塔石體育館)、瘋堂斜巷(塔石體育館)→路環市區、路環市區→酒店/路凼城,一共5趟公共巴士(其餘地方都可以步行或者坐賭場酒店的免費接駁巴士),5趟公共巴士一共30葡幣(每趟6葡幣),那你幹嘛一定要花老半天時間去排隊買卡/退卡呢——澳門通世貿中心分行辦事效率非常低,至少排隊等半小時。

說完付費的公共巴士,接下來再說說免費的接駁巴士。

澳門幾間大型賭場酒店為吸引客源,都開闢有免費接駁巴士(過去叫發財車)。這些免費接駁巴士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酒店往返機場、碼頭(外感碼頭/凼仔碼頭)和關閘的免費接駁巴士,其次是酒店之間相互往返穿梭的免費接駁巴士。

先說第一類,如果從澳門機場或者凼仔客運碼頭入境的話,可以坐永利的車前往澳門半島(凼仔碼頭→機場→永利皇宮→澳門永利),或者坐威尼斯人、巴黎人、金沙城中心、銀河、新濠的車直接去路凼城(反之亦然);

如果從關閘或者外港客運碼頭入境的話,澳門半島可坐永利、星際、葡京、美高梅免費接駁巴士;路凼城可以坐威尼斯人、新濠、銀河、永利皇宮、美獅美高梅的免費接駁巴士(反之亦然)

至於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和路凼城蓮花口岸,亦有美高梅、永利、銀河的免費接駁巴士——不過目前三家酒店往返蓮花口岸的免費接駁巴士最晚只到18:00(美獅美高梅)且永利還僅限星期六和星期天才營運——如果你真要走蓮花口岸,建議去新濠影匯(酒店裡有人行天橋直接連通路氹旅檢大樓)坐路氹專線再倒其他接駁巴士。

接著再說第二來:酒店之間相互往返穿梭的接駁巴士又分成兩種,一種是從澳門半島前往路凼城:永利(澳門永利↔永利皇宮)、星際(星際↔銀河)、美高梅(澳門美高梅 ↔ 美獅美高梅)、新濠(英皇娛樂酒店↔新濠天地,僅限酒店住客、賭客使用)都可以,但首選永利和星際,因為發車班次密。

其次是環繞凼仔幾間大型賭場酒店的路氹服務專線:

永利皇宮→澳門銀河→威尼斯人→新濠影匯→金沙城中心→新濠天地→美獅美高梅→永利皇宮迴圈。

這裡跟大家提個醒:如果要去永利皇宮坐纜車或者看噴泉的話,記得一定要在新濠天地就提前下車。這裡下車步行過去表演湖只要兩分鐘;相反如果你坐到永利皇宮要在酒店裡至少走10分鐘才到纜車站,又再坐纜車下來表演湖,非常折騰。

最後,再說說同樣位於氹仔的澳門第一期輕軌系統( Macau LRT System)

近年來,隨著新的賭場酒店陸續落成, 澳門現有交通網路難以應付每年超過2000萬人次的遊客到訪, 澳門輕軌系統第一期只有往來海洋站至氹仔碼頭站的氹仔線(全長9.3公里,共11座車站),預計今年迴歸二十週年之際通車。

總的來講,澳門輕軌比起香港地鐵仍差距甚遠。而且計劃今年通車的凼仔線主要也是圍繞幾座大型賭場酒店在打轉,沒有真正串連起澳門半島和凼仔、路環,即便輕軌如期通車,能發揮的最用亦非常有限:就有點類似昆明地鐵首期工程最早只有到大學城到耳季路那段郊區線通車,沒連進市中心一樣。

吃在澳門

說到澳門的“吃”,我經常用“一條珠江兩岸情”來形容澳門的飲食——幾十公里寬的珠江口,東西兩岸區隔出澳門和香港兩地完全不同的餐飲業態。

澳門的飲食兩極分化很嚴重:要麼在五星級酒店裡,偏高階那種。比方永利軒、巴黎軒、皇雀之類的高階餐廳(甚至是米其林餐廳)——就連香港普普通通的翠華茶餐廳,飄洋過海來到澳門都搖身一變,開在星際和百老匯這些星級酒店裡,價格自然也比香港貴出10%~20%(就因為人家開在酒店裡);

再有就是街邊普通飯館(比方生利、陳光記之類),在澳門你很難找到類似香港陸羽茶室、利苑、太湖海鮮城之類,介於高階米其林餐廳和街頭普通飯館之間的中檔好一點的餐廳。

總體來說,吃在澳門價格不便宜,但花了那麼多錢,整體的菜品質量和用餐環境卻和你付出的真金白銀不成正比。

網上好些朋友說香港吃東西太貴,那是你沒來過澳門,你來澳門看看,這裡從街邊小店到米其林餐廳,隨隨便便一頓飯下來,肯定要比香港貴出10%~20%。別的不說,就拿網上紅到發紫的恆友魚蛋和梓記牛什作個實驗,你揣100塊港幣,看看能買幾樣~

所以我雖然前後去過澳門四次,但從未幫襯那幾家高階餐廳。原因很簡單,它們只是米其林一星餐廳(有些甚至連米其林餐廳都不是),但因為都開在五星級酒店裡,菜品價格和香港米其林三星的龍錦軒相比也便宜不了多少,那我還不如再多花點錢,直接去香港吃龍錦軒了,最起碼人家是米其林三星啊!

所以接下來向大夥推薦的幾家餐廳也都是普普通通的街邊飯館或者是遊客必打卡的“網紅店”~

來這些地方吃飯,飽肚最要緊,千萬別太苛求美味,始終抱住一顆遊客“來都來了,就吃一下”的打卡心態就最好不過了。

吃在澳門——陶陶居海鮮火鍋酒家

推薦指數:







餐廳地址:澳門半島新馬路爐石塘巷6~8號
營業時間:上午09:00 ~15:00
晚上17:00 ~00:00



首先申明一點:我不清楚他們家和廣州的陶陶居是不是同一家!

這家陶陶居算得上澳門屈指可數的幾家拿得出手的中檔餐廳,自然生意也很火爆,不論澳門本地人還是外地遊客都有來幫襯,我上次來等位差不多排了一個半小時。

先說價格,下圖是它家午市點心的餐單(拍攝於2018年10月底),小點18、中點24、大點29、特點34、頂點39,部分腸粉、粥品、小食直接標價38~60不等,燒味價格則從68~158不等。上述費用還不含入座每人10塊錢的茶資和最後加收10%的服務費。

這麼一算下來,其實它家整體的菜品價格與香港利苑(旺角店——米其林一星餐廳)也相差無幾。

這裡插句:很多第一次到香港或者澳門的朋友搞不清這裡茶芥和加一是怎麼回事。簡單來說,加一就是加收10%服務費;茶芥(也稱茶資)是餐廳按人頭收取的茶位費。根據餐廳高階程度不同,茶芥從每人五六塊到每人三四十不等,不管你喝鐵觀音、碧螺春還是涼白開,茶芥收費都一樣。

至於它家的點心質素,我只能說不過不失,沒有多驚豔:蝦餃師傅發揮失常,一夾,餃皮完全黏在筷子上;生煎雪花和牛包千萬不要點,我暫且不說它是不是真的把和牛肉餡包裡面,最要命的是牛肉餡只有沙爹味,完全吃不出牛肉味,餡料鹹度也不夠,生煎包的麵皮又太厚太硬~

它家的雞扎更是徹底顛覆三觀:我在香港蓮香居、鳳城、稻香都點過雞扎,還從來沒見過像他這樣把萵筍、山藥、芋頭······都包進雞扎裡面的——或許是我孤陋寡聞,但真不好吃!

網上很多人推薦的西杏炸鮮奶(下圖右)甜度不夠, 感覺差少少。

燕窩鮮奶蛋撻(下圖最下方)中間撻心因為改用鮮奶,比傳統蛋撻稀了很多,好在它家給的碎燕窩分量還算足;

至於店家推薦的燕窩鮮奶凍(下圖左上),我完全吃不出奶味,讓我一度懷疑自己味覺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整餐飯下來,反倒下圖這個心型的香芋椰汁糕味道不錯,甚合我意!


最後再說強調點:在香港和澳門,除了添好運這類點心專門店外,其餘酒樓茶室點心都只在早上和中午供應,晚飯時間去只有點菜。

吃在澳門——黃枝記

推薦指數:





餐廳地址:澳門半島新馬路議事亭前地17號
營業時間:08:30 ~23:00

位於議事亭前地(仁慈堂斜對面)的黃枝記,因地處熱鬧的旅遊區,是很多遊客來澳門必定保留的打卡專案。

它家門面縮在騎樓下,整體佈局偏傳統復古feel,入內不算寬敞,勝在有三層(油膩的樓梯很窄很陡,有點昆明寶善街建新園的既視感~不建議帶老人和小孩的朋友上樓上用餐)。

因為名聲在外——據說當年葡萄牙總統到訪澳門時,它家創始人黃煥枝老先生曾在總統面前親自表演竹升壓面,所以它家聲名大噪,每到飯點,門口排隊等叫號的人都非常多。

個人覺得為吃一碗雲吞麵或者蝦子撈麵動輒排隊等四五十分鐘,甚至一個小時,實在有些不值。如果要來它家用餐,強烈建議避開中午11:30 ~12:30 ,下午5:30 ~6:30的高峰時段。

店裡談不上太多裝潢,普普通通,油膩的地板、溼滑的樓梯、喧囂的用餐環境,真和我們昆明寶善街建新園有得一拼,也看得出店家有好些年頭了。

至於它家引以為傲的雲吞麵和蝦子撈麵,個人感覺有些名過其實,真得都好普通、好普通,沒啥特別之處——不難吃,但也絕對算不上好吃(至少我在香港吃過比它家好吃的雲吞麵)。

整體來講,它家雲吞麵,麵皮口感太軟、太扒,內裡的豬肉餡稍鹹了點,蝦仁則應該是用冷凍貨,鮮甜Q彈程度不足,湯頭水又摻得太多、太寡,雲吞湯頭該有的大地魚、豬骨·····分量都不夠,最後熬煮出來,也不夠濃郁味美。

蝦子撈麵馬馬虎虎,麵條質地尚算勁道彈牙,但蝦籽鮮美不足,而且上桌時蝦子都沾粘在一起,就和感冒沖劑遇潮後是一樣的感覺。

它家炸鯪魚球實在放太多陳皮了,陳皮味已經完全掩蓋住鯪魚的鮮甜——不知道是珠江西岸這邊喜歡大量放陳皮入菜,還是鯪魚已經不新鮮,要通過濃郁的陳皮香來遮味。總之,它家鯪魚球你根本吃不出任何魚肉的味道,滿嘴只有陳皮味。鯪魚球中央那灣硯蚧汁,我是完全接受不了,濃郁的酒精味當中夾雜著鹹酸~

因為雲南不產鯪魚,我們這邊也很少有魚丸、魚餅之類的烹調料理方式。我第一次吃鯪魚餅,是在香港上環的生記清湯牛腩面家(上環禧利街20號),那家的鯪魚餅沒放陳皮,基本就魚肉加鹽,再加一點點香蔥。一方面可能先入為主的印象,讓我主觀覺得鯪魚球、鯪魚餅就應該是那種味道;另外我自己也真覺得黃枝記的炸鯪魚球,陳皮放得實在太多、太搶味。如果是內陸省份來的朋友,建議點一個小份,淺嘗輒止就好~

最後照例附上它家選單(2019年3月)供各位參考:

整體來講,黃枝記——也不單是黃枝記,整個澳門來講,但凡旅遊區的餐廳,價格都不算便宜。一碗雲吞麵42葡幣,一個豬扒包36葡幣······

港澳地區物價貴不奇怪,可問題是花了那麼多錢,出品質量和昂貴价格之間落差太大,多少會覺得不值當。

而之所以還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幫襯它家,我想一來名聲在外,二來相較其他更貴的店,它家還算比較經濟實惠了。

吃在澳門——陳光記

推薦指數:0
餐廳地址:澳門半島南灣羅保博士街19號
營業時間:——

三年前(2016年端午假期)我第一次來它家,當時印象“呵呵”,燒味飯說不上好吃,也不難吃,就是不便宜。

今次再來,發現它家簡直跟奧運會跳水比賽一樣,菜品質量“嗖嗖”直線下跌——跌得比股票大盤還慘不忍睹!所以推薦指數:零。

它家招牌的黑椒燒鵝每例115,脾飯每碟65,相比香港同型別燒臘店而言,價格一點也不便宜(香港灣仔同樣是網紅店的再興燒臘飯店,脾飯只要35)。

這裡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在香港澳門乃至廣東的一些餐廳,他們很多遣詞用語和我們內陸省份完全不一樣。第一次去的朋友,乍一看,你肯定搞不懂。

比如他們選單寫的“XX脾”,千萬不要理解為脾臟,它跟脾臟沒半毛錢關係,這其實是我們說的“XX腿”;而選單上如果寫“XX翅”,也千萬別理解成“XX翅膀”,跟翅膀不挨邊,這說的其實是“XX魚翅”;只有“XX翼”才是“XX翅膀”。

另外,他們這裡的例(一例/每例)就是我們說的一盤/一碟——燒味飯如果點例牌,店家斬什麼部位給你全憑他心情(非常有可能會是脖子、胸脯、背脊)。當然,如果你不喜歡這些部位的話,也可以加錢點脾飯,店家就會完整斬一個腿給你。

我買了一例燒鵝飯(75葡幣)打包帶回酒店——這裡要提醒各位小夥伴,在廣東或者香港澳門,他們不說打包,要說外帶或者帶走——因為當地風俗裡,用布或者毯子把死人裹起來運走,這叫打包,不吉利。

說回燒鵝飯。燒鵝味道不錯,即便帶回酒店,鵝皮仍然噗噗脆。唯一缺憾就是鵝肉實在太肥了(見下圖),基本一塊鵝肉夾起來,三分之二(有些甚至四分之三)都是油膏,一咬滿嘴冒油,實在太膩!

說回餐廳本身,陳光記店裡環境真心太過汙糟,店員穿著塑料大頭拖鞋,繫著滿是油漬的圍裙穿梭往來,你一邊低頭吃飯還得一邊留神避讓店員,否則他一不小心擦到你,你衣服上絕對沾上油汙,回去洗都洗不掉!

作為一家知名餐廳,先不說你菜好吃與否,好歹注意下形象吧:我知道澳門全年長時間高溫悶熱,但餐廳服務員穿塑料大頭拖鞋未免也太隨意了(你去看香港池記、甘牌、蛇王芬這些餐廳,不管天再熱侍應一律都是著皮鞋);我也理解燒臘店成天斬雞斬鴨,店員圍裙難免會沾上油汙。但好歹你晚上下班把圍裙洗一下吧,他那圍裙一看就是百十年沒洗過,比我家擦地的抹布還髒!就餐廳來講,首先衛生就不及格!

過去它家入座後還有人倒杯水給你,現在不知是生意太好忙不過來,還是節約成本,連水都省了。ok,這我也不說了,但最起碼肉你得給我煮熟吧,上圖的切記飯雞肉沒熟透——肉至多八成熟,沒透心,內裡最靠骨頭那部分肉,一咬是半生熟——來它家前,我買了杯冰淇淋,吃完冰淇淋再吃一碟它家半生熟的切雞飯,回酒店就開始發燒,然後腹瀉不止,我也不好說是哪家東西出了問題,但這盤雞肉沒過心,沒熟透確實事實。

很多人說廣東白切雞做法最簡單——基本就傻瓜做法,把雞浸滾水裡燙熟,然後過冰水——實際上,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最考驗師傅技術,浸滾水時間久了雞肉會又老又柴,時間不夠就會像它家這樣,沒熟透。

吃在澳門——生利咖啡麵食

推薦指數:





店鋪地址:澳門半島馬統領街金利來大廈地下17號鋪(瑪嘉烈蛋撻隔壁)
營業時間:07:00~19:00

說到澳門的馬統領街,相信大家的概念可有點模糊,但如果提及是瑪嘉烈葡撻附近一帶,那麼應有不少人知道是在哪個區域。這個位於新馬路和新葡京之間的隱蔽冷巷,除了葡撻餅店外,其實還有很多食肆,比如這家生利咖啡麵食。

這澳門這幾天,基本每天早餐都來它家——不是因為有多好吃,主要距酒店近,它家價格也相對比較經濟實惠(選單見下圖)。

因為看它家招牌的炸魚片、豬扒包網上評價喜憂參半,怕踩雷沒敢點。

點了它家牛腩河粉、牛丸河粉、墨魚丸河粉、西多士和花生醬多士——總體評價:花生醬多士不錯,值得一點(就是分量小了點);西多士也還OK,蛋液裹漿厚度和油炸火候都掌握得剛剛好,可惜牛油質量太劣,香味不夠,另外店家淋在上面的蜂蜜,我怎麼感覺像是糖漿?

至於河粉的話,牛丸河粉千萬不要點,牛丸不是新鮮手打。牛腩河粉不是香港那種清湯牛腩,而是紅燒滷煮出來的,滷味太重,我不喜歡。反倒墨魚丸河粉我覺得還不錯,灘頭清爽,墨魚丸鮮甜彈牙。

另外,它家奶茶不是香港絲襪奶茶那種事先調好端給你,而是茶、煉奶分開上,由你自己兌,茶香奶香既不濃郁,也喝不出港式奶茶的順滑——如果是兩個人來,建議點一份奶茶就足夠了。

最後提醒一點:它家店裡到處貼著禁止外帶飲食的告示——估計以前很多人會把隔壁瑪嘉烈的蛋撻帶來它家合著一起吃。

吃在澳門——盛記白粥

推薦指數:









餐廳地址:新馬路天通街14號雅緻大廈
營業時間:07:00~19:00

盛記白粥我個人覺得是澳門為數不多的幾家店員看上去幹淨清爽、出品簡單抵食的街邊小館——尤其相較於上面的陳光記而言。之所以給它家四星推薦,不是它家東西多好吃,而是環境乾乾淨淨、東西經濟實惠。

下圖是它家餐單,基本上一位成年人點一碗豆花+一碟小份的炸腸足夠吃飽了,買單30塊錢以內,這個價格放在澳門議事亭前地附近,已經算很抵食了。

它家招牌的芒果豆腐花和綠茶豆腐花入口滑嫩,確實能吃到濃郁的芒果和綠茶的味道,不過我覺著它絕對不是拿新鮮芒果去作,應該是摻芒果粉和綠茶粉勾兌,如果介意的朋友可以考慮點它家的原味豆腐花或者豆漿——但要注意,它家原味豆腐花和豆漿都是沒有糖的。

至於網紅白粥(網上說是用腐竹熬成)無鹽無味,不甜不鹹(最要命的是它家桌上居然也沒糖


),喝起來味道太寡,口感也太稀(類似我們昆明的稀飯),更嘗不出什麼腐竹味,反正我是不喜歡。

下圖左下是它家的炸腸(其實就是香港人說的鮮炸兩)——腸粉裡面包了油條,吃的時候記得淋上桌上的醬料(一定要多放花生醬,辣椒醬和豉油也要適量放一點點,拌起來才好吃)。小小遺憾是裡面的油條不夠脆,有些焉韌。

至於下圖右下的鹹煎堆,內陷真心少得可憐——說實話,我一個鹹煎堆下肚,最後也沒吃出裡面到底包了什麼餡(貌似是肉鬆還是什麼


)而且糯米黏度也差少少,不過勝在便宜,6塊錢一個。

來它家,主食建議點燒賣、炸腸或者鹹肉粽。皮蛋瘦肉粥我沒點,我是見同桌拼桌的當地人吃了一碗,看上去太稀了,不似我在香港吃的那麼綿綢。

吃在澳門——杏香園

推薦指數:





餐廳地址:澳門半島新馬路清平直街13號
營業時間:14:00 ~01:00

知道他們家的原因是去年《蘋果日報》連續做過好幾期它家買一送一優惠,只可惜在大陸我們無法登入appledaily的手機app,見蘋果動新聞上大夥對他們家的甜品評價甚高,於是這次去澳門自然也要順道一嘗,一句話評價:網紅炒作這事,不但大陸有,香港也有!

照例先放上它家餐單,就一家甜品店來說,它家價格不便宜,基本都在四十塊上下,反觀香港的甜品店,比方銅鑼灣景隆街的翠苑甜品,亦或被米其林街頭小食推薦的佐敦佳佳甜品,售價大都只在二三十港幣,即便比較貴的西營盤源記甜品,也不會超過50港幣。但這裡,隨便一瞟眼52、55、58的就好幾個,先不說好吃不好吃,單就價格來講,杏香園已經很貴了,CP值不高。

這碗芒果盅雪糕是它家的人氣必點,在很多旅遊攻略和電視節目中亦都有不俗推薦,芒果的確很甜給的量也多,冰淇淋雪糕幼滑香醇,但58港幣一碗的價格


宰得是不是狠了點?你哪怕用一整顆菲律賓呂宋芒也不至於那麼貴吧,至少我不會再幫襯第二次!

椰汁杏仁核桃糊湯丸,有清淡的椰汁味,但杏仁味不夠——按理說杏仁味是非常濃的,椰汁、核桃、杏仁這三款東西放一起,杏仁香絕對會碾壓其它兩者,但它家杏仁味卻非常淡(核桃本就味淡,我也不說了)不知是店家為了平衡味道刻意少放杏仁,還是它家杏仁在處理過程中哪到工序沒做對,總之如果有機會,你去香港嘗一嘗源記甜品的杏仁露或者翠苑甜品的核桃糊,再回來跟它家一對比,就能感受到差距了。

它家竹笙系列千萬千萬不要點,一股怪味,估計是放水裡泡得太久了·····

除了桌上的餐單外,它家店裡牆上也是滿滿的餐單,不過很奇怪,牆上的餐單完全沒有標價格,你根本不知道多少錢~

說完不足,再說說它家好的一面,老闆娘很友善也非常熱情,點餐時會主動向你介紹它家的各式招牌甜品,也會告訴你怎麼搭配更好吃,時不時還會和客人聊聊天,這點相比香港澳門其他那些時刻綁著臉、對人愛搭不理的餐廳來講,確實更有人情味。

吃在澳門——洪馨椰子

推薦指數:



店鋪地址:澳門半島新馬路果欄街14號
營業時間:上午:09:00~13:00
下午:14:30 ~ 19:00

他們家非常難找,我開著導航+問路人,來來回回,穿街鑽巷差不多走了半個小時,才最終在一條人跡罕至的偏僻小巷子裡找到它家——這裡吐槽下,國內我們常說百度地圖、高德地圖怎麼不靠譜,沒曾想google地圖也一樣不靠譜,我明明走在陸地上,它導航顯示我漂在海上

它家有椰子雪糕和芒果雪糕兩種,每杯售價25葡幣,單就雪糕本身來說,還是有一點點貴,我再加點錢都夠買杯哈根達斯了。而且與其說是雪糕,不如說是自家制冰棍更為貼切。因為它家雪糕入口,不像我們常吃的雪糕那般幼滑細膩,反倒能吃出一絲絲冰碴子(應該是沒放冰淇淋粉,或者冰淇淋粉放得不夠)。

與市面上椰子雪糕最大的不同還在於它家椰味屬於自然清新一派,就和你去買一顆青椰來喝椰子水,刮椰子肉吃那種味道是一樣的,對於喜歡椰子味濃的小夥伴來說,可能不太中意。至於芒果雪糕,味道中規中矩,沒太多驚豔。

另外要說一點,它家生意不是那種每時每刻都有人大排長隊的火爆,雪糕做好後長時間放冰櫃冷藏,很容易滋生細菌,加上它家雪糕包裝也很簡易,家庭手工製作,滅菌處理不是很充分,對於胃腸功能弱的朋友,建議幾個人買一杯share淺嘗輒止就好!

我吃完它家雪糕後,又去陳光記吃了碟切雞飯(雞肉沒完全熟透)回酒店晚上就開始腹瀉不止,一個禮拜一路從澳門洩到香港再洩回昆明~

因為前後吃了兩家,我也不好說底是誰家的東西有問題,但這種簡易長時間冷藏的雪糕確實容易受細菌汙染,特別對於帶小朋友或者老人舉家出遊來講,還是小心為妙,畢竟你吃進去簡單,可一旦吃壞了再想拿出來就難了。

吃在澳門——大聲公涼茶

推薦指數:0
店鋪地址:澳門半島新馬路賣草地街1號(距離大三巴牌坊不遠)
營業時間:09:00~21:30

之所以推薦指數是0,主要原因還是它家25一樽的涼茶跟香港恭和堂或者鴻福堂同類出品相比,藥效明顯不及人家十分之一。當然,有的朋友可能會說這是涼茶不是中藥,但弔詭之處就在於你花了中藥的錢卻只買回一瓶茶~

香港鴻福堂二十四味涼茶(每次去香港我都會買)只要23港幣一樽,但人家清熱功降火(特別止口腔潰瘍)的效絕對勝過大聲公百倍。

感冒茶鴻福堂46還是49港幣一樽,買的時候店員就直接誒告訴你裡面含有中藥成分,該怎麼飲用,有什麼忌口。反觀澳門大聲公,不論感冒茶還是菊花茶,我的評價就兩個字:飲料。

除了藥效不夠外,店家一幅愛搭不理,高高在上、生意想做不想做的樣子看了也挺讓人來氣的,往好聽了說這叫服務差,往難聽了說叫這欠揍!

還有就是,雖然網上資料寫它家開到21:00,可實際我下午18:00到店家就已經收拾東西打掃抬面準備打烊了。

大聲公的出品有一點點類似香港春回堂的感覺(但價格要比春回堂貴出3到5塊錢港幣),雖然網上很多人給它家好評,我只想說,每個人對涼茶的定義或者理解不同,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恭和堂或者鴻福堂那種藥效比例高的涼茶,因為我喝涼茶的目的就是要清熱降火,不然我喝紅茶/綠茶就好了。

吃在澳門——三盞燈馮記豬腳姜

推薦指數:



店鋪地址:新橋(三盞燈/白鴿巢)圓形地街市熟食檔
營業時間:09:30~19:30

豬腳姜在廣東屬於女性生完小孩產後肯定會吃的一種平民滋補品,位於三盞燈的這家馮記豬腳姜先後上過很多旅遊節目,完完全全是家不折不扣的網紅店。

它家位置不難找,就在三盞燈廣場對出。和前面寫的杏香園存在一樣的bug,它家沒有任何價格標識,之前看網上攻略說它家大盒60、小盒40(每盒包括豬腳+姜+雞蛋+姜醋汁),而我點的淨豬腳+姜+豬肚,小小一碗盛惠31港幣,比起在廣州賣的豬腳姜,它家確實貴不少。

豬腳不夠軟爛綿糯, 豬肚大概是放在鍋架上吹得時間太久,顏色都已經略略發黑了,薑片太老,有些硬又多渣。它家豬腳姜味道偏酸,有些齁嗆,姜醋汁也稀了一點。總體來說,對於外省朋友,畢竟這東西有明顯的嶺南地域特色,其他地方吃不到,來到澳門買一小碗嚐嚐也無妨,但如果是廣東或者香港的小夥伴,可以略過,因為在廣州有更好吃的。

三盞燈一帶基本都是居民區,但因為有馮記豬腳姜和雅馨緬甸餐廳等網紅店加持,來這裡打卡的遊客也非常多。各位如果要來湊個熱鬧的話,建議直衝幾家網紅店就好,因為附近其他地方(包括三盞燈廣場)既沒太多逛的,環境衛生也一般般。

吃在澳門——明記牛什

推薦指數:





店鋪地址:澳門半島新馬路爐石塘巷街邊
營業時間:晚上開襠

這家民政總署大樓還要繼續往前走(馬路左手邊巷口)的明記牛什,每次經過都像不要錢似的圍著很多人,內地好些攻略上也都提到它家怎麼好吃,但我感覺就四個字“不外如是”,如果不用排隊等太久,買一盒嘗一次就好。

先說價格。它家和馮記豬腳姜一樣,沒有任何標價,小份牛雜60葡幣一盒(如果要加蔬菜或者魚蛋、魚皮、牛丸、牛筋、牛百葉等則另以串計算,但多少錢一串也不清楚)。

一盒牛什裡面有牛腩、牛肚、牛膀、牛肺、牛腸等的東西,如果你吃過香港廟街的牛什,大體就猜得出是什麼味道了。說不上難吃,但也算不上入味佳品,牛腸牛肚還行,牛腩幹削粗韌、牛肺帶腥——另外記得一定要買辣味的。

香港、澳門的牛什做法上類似臺灣夜市的滷味——只不過臺灣是現點現做,最後起鍋再另加醬汁調味; 香港澳門的牛什則是預先滷透 ,讓湯汁味道進去食材裡。

總之香港、澳門的牛什吃起來,更多是滷汁的味道,沒什麼牛肉牛雜的味到,就我個人口味來說,我還是更喜歡雲南或是中國西北那種清湯煮出來的牛雜碎。

吃在澳門——瑪嘉烈蛋撻

推薦指數:









店鋪地址:澳門半島新馬路馬統領街金利來大廈17B
營業時間:08:30~16:30(每週三全日休息)

瑪嘉烈蛋撻是澳門名氣響噹噹的兩家蛋撻店之一,她和安德魯之間的故事更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前妻的逆襲”(據說KFC的葡式蛋撻就是依循瑪嘉烈的配方製成)。


從新葡京沿殷皇子馬路,往議事廳方向步行兩分鐘(途中右手邊會經過一所葡文學校),第一個十字路口看見六福珠寶的招牌後過街右轉,左前方小巷口就會看見瑪嘉烈蛋撻的指示牌。往巷子裡走,右手邊第二個巷口街角就是。

蛋撻10葡幣一個,買一盒6個55葡幣,味道如果拿來和昆明麵包工坊或者嘉華、KFC賣的蛋撻比,它家撻皮更酥脆,蛋芯也更大,奶香味更重一點,僅此而已,沒有網上吹得那麼驚豔,如果不排隊(或者排隊時間不久)的的話,買一盒嚐嚐也無妨;但如果要排很久(我見網上有攻略寫排了半多小時)就不值當了。蛋撻再好,就那個味道,這些西點都是照一個模式烘焙出來的。

這次去它家我發現為了省時間,店員事先已經把蛋撻裝好,問題來了:蛋撻是熱的,他把熱的蛋撻放進盒子裡,就會產生水蒸氣,時間久了水蒸氣就把原本酥脆的撻皮浸潤,口感也變得焉韌,沒以前那麼酥鬆香脆了。

另外,她家的奶茶,千萬千萬不要買,分量少不說,最重要的是味道實在太淡,感覺是沖泡了很多道,既沒茶味也沒奶香。

吃在澳門——安德魯餅店

推薦指數:









店鋪地址:路環市區戴紳禮街1號
氹仔舊城區官也街9號栢鴻大廈E座
路氹城金光大道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大運河購物中心臉譜街870號鋪

安德魯蛋堪稱澳門蛋撻的開山鼻祖,在瑪嘉烈沒開之前,他家一枝獨秀,雖位處偏遠的路環,前來幫襯的遊客、本地人依舊絡繹不絕。



需要注意的是,路環一共有三家安德魯 :一家安德魯餅店、一家安德魯咖啡、還有一家安德魯花園餐廳。他們都是同一家,區別在於安德魯餅店不設堂食,所有人買了蛋撻後得到店外街邊站著吃,而後兩者可以坐裡面吃。

價格方面,和瑪嘉烈一樣,都是10葡幣一個,買一盒6個55葡幣——但如果坐在安德魯咖啡裡面吃則沒有優惠(但也不收服務費),另外安德魯咖啡的店員是葡萄牙人,來他家點餐只能講葡文或英文。

至於安德魯在官也街(官也街9號栢鴻大廈E座)和威尼斯人酒店(威尼斯人度假村大運河購物中心臉譜街870號鋪)的分店,官也街分店我不清楚,但威尼斯人分店,每個葡撻漲到12葡幣,如果你在澳門時間充裕的話,建議還是來路環買,划不來去威尼斯人裡面買。

安德魯餅店除了蛋撻必買外,它家的曲奇也還不錯,買回來自己吃亦或送人都挺好,而且記得一定要買它家核桃朱古力口味(它家杏仁、花生、核桃朱古力三種口味,我吃下來,核桃朱古力最好吃)。

總體評價,如果你時間充裕,不妨來路環走走,嚐嚐安德魯蛋撻;但如果你行程倉促又想吃蛋撻的話,要麼去瑪嘉烈買,要麼去它家在威尼斯人或者官也街的店買就好。西點不同於中餐,出品差別不會很大。

吃在澳門——莫義記

推薦指數:0
店鋪地址:氹仔舊城區官也街9號A鋪

來過澳門或是看過澳門攻略的朋友,對氹仔官也街這家莫義記一定不陌生。我對它家評價就五個字:坑你沒商量~坑爹指數滿天星














奉勸各位小夥伴千萬留神,別當了冤大頭~

先說它家招牌的貓山王榴蓮雪糕。

去過馬來西亞或者新加坡的小夥伴都知道貓山王是不出口的,一來因為貓山王產量低,單供大馬和新加坡就已經供不應求,壓根沒有多餘的出口;二來貓山王熟透後就會開始發酵產生苦味,至多隻能保留一兩天,再往後就發水變質,所以貓山王最遠也就運到新加坡和東馬。那我請問它家每天賣那麼多雪糕,哪來的貓山王榴蓮?

再有就是貓山王有股非常獨特的氣味,使之輕而易舉能區別於其他榴蓮品種。去馬來西亞吃過正宗貓山王的小夥伴,你要不相信,回來再吃它家雪糕一比較,絕對不是貓山王,別的不說,氣味就不對。

我不知道是這家店的老闆進貨時被榴蓮販子忽悠,還是他本意就想打著貓山王的旗號招搖撞騙,總之它家雪糕榴蓮是真,但貓山王絕對是假。

它家68一杯的榴蓮雪糕不便宜,盛雪糕的杯子小而迷你我也不說了——真是小小一杯,比小紙杯的哈根達斯還要小一圈——最鬱悶的是居然還沒裝滿,杯子本來就小,結果還沒裝滿,就更少了。下圖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出來,榴蓮雪糕(下圖左)淺了四分之一。

至於木糠布丁(下圖右)上面的木糠粉居然沒有任何味道(我以前以為木糠粉至少應該是甜的),口感就是一堆打成粉的沒有任何味道的餅乾屑,木糠粉下面就是一個香草口味的冰淇淋,跟布丁完全沒有關係,不過售價一點也不含糊,30一杯,都快趕上哈根達斯了,真心不值。

它家另一款招牌大菜糕更千萬千萬不要買(重要事情說三遍),不是難吃,是難吃得不得了,難吃到足以讓你懷疑人生——我買的原味大菜糕(如下圖)22塊錢一杯,口感有點像果凍,但又比果凍脆,味道就一股水果香精加工業化學品的氣味,酷似雲南山區農村小賣鋪賣的三無果凍。

他們家的東西基本處處踩雷,標價60一塊的木糠蛋糕和68一塊的D24榴蓮蛋糕,價格都快趕上Lady M了,不知道你怎麼想,換我我寧肯再加10塊錢去吃Lady M。雪糕的話,它家所謂貓山王榴蓮雪糕68、D24榴蓮雪糕42、其他口味雪糕33。你花68買杯假貓山王雪糕,還不如再添點錢去買Godiva冰淇淋。

吃在澳門——誠昌飯店

推薦指數:0
餐廳地址: 氹仔舊城區官也街28~30號
氹仔舊城區何連旺街8號

這家位於官也街的誠昌飯店每天中午12點才開門營業,不過11:30一過,門口就陸續聚排起大批遊客。因為生意太好,他家在官也街旁小巷裡,又開了一家分店,門頭招牌頭一模一樣。

之所以推薦指數是0,首先他家店面環境和陳光記一樣,著實讓人不敢恭維——擁擠、喧囂、嘈雜、地板和牆面瓷磚上滿是油汙,每張臺上都鋪了一層塑料桌布,就跟昆明西山、團結鄉那些農家樂的餐桌一模一樣(可農家樂才賣多少錢,它家賣多少錢)。

大概生意太好,人手不夠,客人用完的餐具和著殘羹剩飯一股腦丟進牆角桶裡,惹得店內蒼蠅四處亂飛,我見其他桌的客人一邊吃一邊趕蒼蠅,說真心話,還沒吃就食慾大減。

再說它家出品,點了一碗大份水蟹粥、一份鯪魚球和墨魚球雙拼,一盤耗油生菜。

他家招牌的水蟹粥和香港池記的金衣蟹黃粥一模一樣,只是分量上比池記多,蟹的個頭也比池記大而已。但不知是煲的時間不夠,還是螃蟹不新鮮,它家水蟹粥基本吃不到蟹肉鮮甜的味道,甚至略顯寡淡了一點。

至於這盤墨魚丸和鯪魚球雙拼,我實在沒分別出,到底哪種是墨魚丸,哪種是鯪魚球,兩個味道完全不同。其中一種還可以,一口咬下去,皮很韌,但另一種就不好吃了,有點腥,還有點酸~

(全文完)

其它遊記連線:

從風下之鄉到天使之城——亞庇曼谷紀行(亞庇篇)
//www.mafengwo.cn/i/11976902.html

「港」好味 —— 史上最全香港旅遊美食攻略 Top 20「懶人包」
//www.mafengwo.cn/i/8942962.html

香港海洋公園遊玩攻略!
//www.mafengwo.cn/i/10658586.html

一路向北,追尋那片海······(2017年吉隆坡、馬六甲、檳城、蘭卡威之旅)//www.mafengwo.cn/i/7431953.html

北緯8度 —— 泰國普吉、蘭達、甲米、曼谷四地超實用攻略之詳細記錄(多圖)!
//www.mafengwo.cn/i/5559950.html

迎著印度洋的季風去旅行:2015年春節香港、馬來西亞、斯里蘭卡、泰國22天旅行記錄(超實用攻略)
//www.mafengwo.cn/i/3437608.html

吳哥:來自遠古高棉的微笑(2014年春節 柬埔寨 、 泰國 之旅第一部分)
//you.ctrip.com/travels/siemreap599/2106036.html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