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的日本

在我淺薄的認知裡:
日本只有兩個美女,濱崎步和蒼老師
日本最火的動漫一定是千與千尋,宮崎駿就是國民英雄
日本人一定不會說英語,要麼就口音超級重
日本的馬桶蓋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馬桶蓋
日本人裡中文說的最好的就是福原愛
。。。

你別急
你給我點時間
你得讓我成長

女生年過25,未滿30之間的這些年是很微妙的,看世界逐漸清晰,也越來越愛自己。四月生日臨近,我默默盤算著要在這微妙的年歲裡,把陌生的國度逐出認知盲區。
這個小腦袋,實在想不到更好的生日禮物了。

我能數出太平洋對面的美利堅至少20個州,能數出高加索山脈對面的歐洲大陸至少20個國,卻數不出鄰國日本簡簡單單的4座島。不看日劇,不追日綜,不懂日漫,日本於我的印象,陌生到只有童年時的中文版哆啦A夢和成年後粗製濫造的抗日神劇,除此再無其他。
整日聽著身邊同事叫囂,她家日本愛豆又發片啦,她要第8次去日本啦,她好喜歡日本的咖哩呀,激起了我對這個國家從未有過的好奇心,好比被人植入了這麼一個念想——你也得去。
眼看著清明假期將至,不忍用京郊水庫釣魚這樣的行程敷衍自己,於是拼拼湊湊了幾天調休和年假,利落走人。

日本
「初遇關西」高光時刻混剪+對日本一竅不通的自我摸索

1// 霓虹模樣

2019年4月22日,也是我旅途結束回國後的第十天。旅途幕幕清晰,趕緊起筆,趁回憶都熱著,我好一氣呵成。
每當人們來到一個對自己存在文化衝擊的地方,觀察力就會不由自主變得敏銳起來。
當下環境與自身日常的每一個差異,都或輕或重的刺激著我們的認知,每一次刺激都擴張著我們的邊界。
如果這回第一次來日本,我最初的印象便是櫻花、和服、武士道,那這隻能無趣的印證我對這個國家的刻板印象。
但所幸,初遇的美好,遠比刻板印象來的高階。

日本人的鐵路情結

看高曉鬆談古代青樓時提到,幾百年前的中國江南一帶,輕雨軟霧中的溫柔鄉滋養著詩詞大家的創作靈感,明眸秋波匯於才子筆尖,美人美文,得以風華絕代。
如果文人的創作定要有個依託,那麼是否一個多世紀前日本鐵軌初建時,日本的文藝青年們也乘火車遍歷南北,寫出久經歲月而不朽的文章來。
坐上日本軌道交通的那刻我才真真領會到,日本漫畫家們的創作是有多麼的源自生活。
路牌,臺階,站臺,站臺上拿著公文包的乘客和路牌上似懂非懂的日文站名。筆直的鐵軌旁是筆直的日式小樓,筆直的一起伸向遠方。一個恍惚自己就好像身處漫畫中,以至於我回國後整理攝影素材,越看越想把照片想象成漫畫才覺得順眼。

今天,你“一生懸命”了嗎?

聽在京都學日語的前同事談起她的在日本的生活經歷。
無論是做兼職背便利店的商品名錄,還是在語言學習班學習日語詞彙,她都被前輩和老師教導要“一所懸命”的去做事。這不禁讓她心起猶疑:我得多麼愛一件事,才能這麼拼命的去做啊?
“一所懸命“,也叫做“一生懸命”,解釋為簡單的中文便是拼命,拼死的做一件事,這個詞已深深紮根在日本的文化裡:一件事,無論多麼微小、或基礎、或簡單,也要做到完美和極致。

抵達大阪機場已經晚上九點,加上市內交通,我錯過了青旅辦理入住的最晚時間,前臺已經下班了。
經過懷疑掙扎自嘲絕望最終放棄鐵了心要睡大廳時,發現前臺桌子上放著一個寫著我名字的透明袋子,開啟後,裡面是保險櫃鑰匙,入住指南,入住表格和筆,房卡門禁等一切我入住需要的東西,並寫著:請自行入住,明早再來完成check-in即可。
原來前臺員工在下班之前就檢查了未入住的客人資訊,並做了貼心的準備。
這位前臺員工,想必也是“一生懸命”的結束了自己一天的工作吧。

是武士,也是蒙面俠的國度

日本可能是世界上口罩使用率最高的國家。機場安檢、電話卡售賣處、列車檢票員……街上放目望去超過50%的人都用口罩將臉捂得嚴實。
在京都停留兩日,我跟待在京都學語言的前同事約了頓飯,飯後閒談。
我問,為什麼這邊這麼多人都待著口罩啊?
她答,因為這裡很多人都花粉過敏。
我笑道,在一個幾乎全民花粉過敏的國度,櫻花怒放豈不成了詛咒?
她笑笑不語。
我心想,嗯,不管怎樣,也還是得去賞櫻野餐的。

你聽,好像有櫻花落地

日本人會在公共交通上關掉手機的外放聲音,也不會大聲的彼此交談。年輕女孩子三三兩兩一起站在車廂裡,軟軟的講著日語,好聽極了。
第一天到達的晚上走在大阪的街道上。入住的地方雖然地處市區,但夜晚卻不吵不鬧,我拖著行李箱扯出巨大的噪聲,自己都嫌棄自己。
京都兩日,我幾乎從未聽見京都的汽車鳴笛,唯一一次是我沒看到紅綠燈差點闖了紅燈,司機小聲鳴笛示意警告。這座新舊交融的城市安靜到幾乎可以用沉靜來形容。
是啊,當車輛和行人都完全遵守交通規範時,車喇叭這種警告機制其實就置之不用了啊。

全國的油漆都用來畫斑馬線了

有人說日本保守,也有人說日本大氣沉穩,我看到的,是日本這個國家對於規則的執行和維護足夠徹底。
我運氣不錯,第一天開始行程時恰好遇上大阪晴朗的早晨。踏出門那刻便被反射著陽光的斑馬線吸引了注意。作為交通規則的實物體現,日本人倔強的把斑馬線刷的格外清晰分明。
當一個人來到陌生的環境,便能不自覺的靈敏察覺到一些與自己熟悉的環境不同的細節。國內大多數城市的斑馬線都因為人流和車輛的來往慢慢褪去了顏色,而日本則不,無論是主幹道還是小街坊,所有我見到的斑馬線和地面上的交通標識都白晃晃的襯著黑漆漆的馬路,好像在說:當你看美景時,也得記得看我。

地上除了花瓣,什麼也沒有

日本垃圾分類之複雜大家都早有耳聞,這裡的垃圾處理流程規範,成本也很高,把出行在外產生的垃圾帶回家處理成了日本國民的默契。
大阪城公園櫻花怒放,櫻花樹下野餐的人們雖多,卻很少見一地棄物。奈良公園草地廣闊,但也維持的相當乾淨。走在二年阪和三年阪附近的街道上,我餓極了買了一根蟹棒,砸吧著嘴吃完卻怎麼也找不到垃圾桶,最終把木棍和衛生紙揣在包裡一整天,帶回住處才終於得以處置。

我雖沒有996,但我有大小周,日常工作的飽和讓我這一行非常倉促,倉促到上飛機之前,我還坐在登機口前查行程。
沒時間去銀行換日元,沒為出行專門購置衣服,也沒時間弄清日本複雜的公共交通。
好在我也算是常出遠門的人,真要準備起來足夠利落也足夠湊活——
臨行前兩天趕緊把帆布鞋刷乾淨
化妝、洗漱用品都按最低配置來
問常去日本的同事借來了關西通用的ICOCA交通卡
反正是獨自旅行,估計也留不下幾張自己的照片,索性從衣櫃裡撿了幾件常穿的衣服塞在箱子裡了事。
每次不知道自己還落下什麼東西就默唸:護照和信用卡都帶了就夠了,彷彿是一道祝我旅途順利的咒語。

2// 過生日住青旅,真的不窮酸

有什麼理由不住青旅?
答:有錢。
你看,這就把天聊死了。

為了讓我的遊記還能寫下去,我來聊聊我的“青旅情結”吧。

獨自旅行,必住青旅,這是我一個人出門一貫的住宿選擇。
我對出行住酒店有種說不清的抗拒,酒店的標準化服務讓旅行變得不那麼像旅行。前臺,接待,接待背後牆上掛著的各個時區的時鐘,樣式大同小異的門卡刷出大同小異的滴滴聲,澳洲墨爾本是這樣,北京三元橋是這樣,叫不上名字的小縣城也是這樣。

圖為我在京都留宿時入住的青旅Webase Kyoto。
真是愛死了這個貓形燈籠。

我為什麼喜歡青旅

1. 經濟實惠是很大的一個原因。
在東南亞國家,不到100rmb就可以住到裝潢文藝,乾淨整潔,早餐豐富的hostel,咖啡館或酒吧也幾乎都是標配;發達國家的青旅了不起也就二百多人民幣,只不過床位通常是沒什麼創意的鐵架子床。一個人出門沒辦法跟被人分擔住宿費用時,青旅的價格就很友好。

(上圖來源agoda,侵刪)
2. 二來是氣氛。
沒有什麼地方能比青旅更能直觀的看到世界各地旅行者的模樣。
在我吃著三明治湊合晚飯時,澳大利亞小夥子給自己煎了精緻的牛排;我要洗洗睡了,英國妹子畫著妖嬈的妝踏進黑夜;為什麼除了我,大家早餐時都要吃toast過的麵包;韓國小哥哥就著拉麵的香味,盛了一小碟泡菜。
此刻我想象著我住過的所有青旅和在那裡見到的人們,如果沒有他們,我的旅途又會是什麼樣子。

3. 最後是一個比較慫的原因了——我膽兒小。
京都別緻的和風民宿不體驗實在可惜,但我腦補了一下老式的推拉門和木地板的吱吱聲,就決定還是下次跟朋友同去再住。相比一個人在房間裡不敢把腳伸出被子,我更願意在青旅隔著耳塞聽別人的鼾聲。另外,從我個人的經驗和實際一些的角度出發,女孩子住青旅的女生8人間其實比獨自入住酒店要更安全,加上國外大多青旅都會在床位內設定保險櫃,也降低了丟失貴重物品的風險。

提供蒸臉儀的青旅,你猜多少錢?

大概半年前,我住了一家位於釜山的青旅,女衛生間裡的梳妝檯上齊齊整整擺滿了十幾支口紅、十幾支睫毛膏,大大小小一共上百個瓶瓶罐罐,我驚的原地愣三秒沒回過神來,心想:果然是韓國的青旅啊,化妝品配置一定不能輸!
而京都這家青旅的女生powder room,贏在了電子裝置上:蒸臉儀,吸塵器,空氣淨化器,電子體重秤,戴森吹風機,自動販賣機…..除此之外,卸妝油,潔面乳,潤膚乳也貼心備好。
每晚坐在power room裡蒸臉時我都忍不住想,一晚還不到180rmb,這簡直是搶來的便宜啊。
做到極致,這很日本,我很服氣。

保險櫃密碼鎖我得單獨拿出來誇一誇:上鎖之前可以自己設定密碼,關鎖後數字自動彈回歸零,再開的時候輸自己設好的密碼就可以了,每次都可以設不一樣的密碼,還不需要帶鑰匙。
【注】日本的青旅無所謂幾人間,而是按床位單賣,所以可能會在一個非常大的房間裡通過隔間佈局,走廊分離的方式最終共同容納好幾十個人。但是科學規整的佈局和行李分置的設計,不會導致房間裡有任何擁擠混亂的感覺。

4// 宇治,雨中行攝

作為一個想看遍世界的俗人,我來宇治的初衷其實也沒什麼創意——嘗一嘗這座小城用抹茶做出的一切新鮮玩意兒。
但是四月中旬的冷雨裡哆嗦著,拍到些與抹茶無關的事物,就實屬意外的美妙了。

那些與抹茶「無關」的一切

初到日本恕我見識短淺,想說幾個不算髮現的發現:
日本用直柄傘居多,摺疊傘偏少,很多人都喜歡用透明的傘(拍照很好看~);
在公共交通上,把帶雨水的傘折起扣好是所有日本乘客最基本的禮貌;
所有,真的是所有的餐廳和商鋪在雨天都會在門口擺放存放雨傘的架子或箱子,或提供裝傘的塑料袋

日本常見的車型,算是minivan吧,宇治街頭隨處可見。
為了提高空間利用率,把車型設計的十分方正,方頭方腦很是可愛,適合日本的窄街窄巷。

宇治不乏古式的和風食鋪,也有不少現代簡約的小店。
ins風信手拈來。

日本的街道乾淨的彷彿是個迷。
雨水這麼一洗,什麼都又是新的了。

《解憂雜貨鋪》是我唯一完整讀完的日本著作。看見這麼可愛的門面,真覺得開啟門就穿越到三四十年前。

我在河邊走了好幾個來回,宇治太安靜了,雨也落得慢。
薄霧,遠山,宇治川
我在這一岸
櫻花在那一岸

抹茶信徒意猶未盡的朝聖

我這個無底的胃,說到底只喜歡兩種味道。
辣的,便是火鍋,海底撈我幾乎吃遍北京所有分店。
甜的,便是抹茶,連男朋友哄我都必須得說:走吧,咱們去超市,搬空抹茶味的貨架。

來宇治不必刻意找哪家抹茶店。
出了JR宇治站大約100米就是中村藤吉本店,店鋪所在的這條長長的街上,三五步就是一家食鋪,出售各種抹茶製成的美食。中村藤吉早早排起長隊,國人居多。老店固然有她人氣高的原因,但國人排隊的店我通常都是躲著走的。
不管進哪家,總不會差到哪去。

1. 抹茶意麵。fancy的說法是抹茶蝦仁意麵,土一點解讀就是,奶油蘑菇湯煮意麵,最後加一撮抹茶屑。偏鹹口兒,有了抹茶屑,奶油蘑菇湯就沒有那麼膩了,但吃到後來我還是不停的喝水往下壓,不過也算是嚐了鮮。

2. 抹茶共和國。在這樣一條和風古樸的街道上,Matcha Republic顯得很是摩登。一家抹茶主題甜品店,招牌產品是香水瓶模樣的飲品,大約三四十人民幣一個,可以買來嚐鮮。也有各式味道的茶葉出售。

3. 一個記不起名字的茶室。
喜歡上了這支被削的很短的木籤,讓我遊移在努力嘗試的優雅和笨拙不堪的狼狽之間,在“你不該給我兩根好做雙筷子嗎”的哲學思辨中囫圇塞下了這兩塊甜點。
塞完抹抹嘴,裝作什麼都沒發生過,趕緊咽口茶免得噎著難受。
嗯,點心吃太急沒嚐出味兒來,
茶還是沁人的。

3// 26歲“事發當天”

我在過生日這件事上有種非常矯情的儀式感,回顧近幾年,我都用我自己的方式“隆重”的度過:
2018年——提前計劃好離職日期,在生日當天拿到離職證明,送自己最灑脫的一份生日禮物
2017年——把小姐妹連同小姐妹的男朋友都叫齊,收下幾盆多肉,象徵我初入職場得頑強不屈(事實證明多肉不比仙人掌,死的賊快,難怪我一年後就辭職了)
2016年——前往初春涼颼颼的濟州島,在當地人指導下習得如何煮出好吃的拉麵,比生日蛋糕強太多了……

出發前我腦海中這次生日的模樣,是一個人坐在宇治的某個茶鋪裡,靜悄悄舔完一個抹茶冰淇淋。
而世事難料,2019的生日當天我並不在宇治而是大阪,並且到宇治那天,姨媽與冷雨雙雙趕到,甜筒根本就無福消受。
 
那,我就要最媚的夜景,最粉的櫻花,最勁道的拉麵,和最酷的咖啡館裡最甜蜜的抹茶蛋糕吧!

大阪萬家燈火,是我的生日燭光

生日前一晚,我在梅田附近的商場吃飯,飯罷天色已晚,我數著時間離新的一歲沒幾個小時了,得搞點事情。
在梅田藍天大廈和大阪最高的建築阿倍野天空大廈Harukas300之間,我選了離我較近的前者。事實證明可能後者的觀景體驗會更好,但1500塊日元的入場券,買一個大型“燭火晚會”也還算值得。
世界上幾乎每座大都市都有這麼個建築,五六十甚至上百層,頂層定是個觀景臺,供情人耳鬢廝磨,供文藝青年發呆,供遊客拍照呼喊。
那我就趁生日再解鎖一個吧,看看這夜裡的大阪。

藏在地下室的報社咖啡館

“我差點要放棄了,但你讓我覺得這個世界還是很好玩的。”
“世界就是那個樣子,好不好玩都要看我們的了。”
因為我的一條朋友圈,當時呆在京都學習的前同事得知了我來日本玩的訊息。恰好在她要回國前的最後一天下午,我從大阪趕到了京都,便爽快的約了頓飯。
一年未見,同事還是我記憶中鮮活熱情的樣子,熱情高漲的跟我分享她在京都這一年的生活經歷。
初到日本時因為不會講日語而錯過兼職的面試電話;在便利店打工可以吃到店裡剩下的食物,自己就不需要有任何開銷了;來京都學日語並不是為了學歷,而是在一個可愛的城市如願的生活一段時間。
我安靜的坐著聽她訴說,從泰國的鱷魚,講到北海道的丹頂鶴,再講到埃及的星辰和沙漠。
“我要回國了,”她說,“回去考海員證,我夏天要去遊輪上做藝術品拍賣師了。”

每天,都有人在活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想到近一年的我都被困於工位那1平米的天地,我在心裡狠狠的嘲笑了自己,也給自己舒了口氣。
 
“世界就是那個樣子,好不好玩都要看我們的了。”同事後來在微信對我如是說。
這句話我收下,也算作我的生日禮物了。

Café Indépendants是同事提議帶我去的咖啡館,算是在京都短短兩日意外的發現。
咖啡館所在的這棟建築曾是每日新聞社京都支社的大樓,大約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建立,是報社人員的辦公場所,被廢棄後又被改造成現在的樣子。咖啡館裡的牆壁、房頂、窗框等都還是舊時的樣子,年代感賦予餐廳別樣的氣氛,很適合拍照。
從街道旁邊的店面門口進入後,首先要沿樓梯下樓,走過一道狹窄的鋪滿花地磚的樓梯走到地下室,樓梯兩邊牆壁貼滿海報,牆壁早已老化,恍惚間覺得自己彷彿時那個年代的報社記者。
店裡的衛生間甚至都還是曾經的格局。除了馬桶是日本常見的自動沖洗式坐便器,其他的都保留了原有的樣子,連門都是厚木板的推拉門,但絲毫不會讓人覺得簡陋。

不要蛋糕了,我有櫻花與拉麵

按照我的原計劃,從大阪到京都的那一天會剛好是我的生日,前半天在大阪走完我的行程,傍晚坐JR前往京都。
於是我美好的幻想著,我將在大阪享用一頓奢華的神戶牛肉作為我的壽辰特供,享受夕陽下美好列車之旅,晚上再到京都找個居酒屋獨酌幾杯,哀傷我逝去的青春。
可事實是,26歲大齡女青年在櫻花樹下流連忘返,在大阪城公園賞完了櫻花就已經是大中午了。為了不錯過青旅免費保管行李的時間,我馬不停蹄趕去道頓崛塞完幾顆章魚丸子,吸溜完一碗拉麵,匆匆了事。
再見了神戶牛肉,等我下次更有時間(更有錢)的時候再慢慢享用你!

今年日本的天氣較往年稍冷,櫻花開的也晚。往年的關西地域,大概在4月前後會是最好的賞櫻時機,5號之後就開始落花了,而我今年在10號前後也還是看到了櫻花最嬌豔的樣子,算是運氣很好。
日照和櫻花引得當地人紛紛來到大阪城公園櫻花樹下野餐,也是公園的另一道風景了。

模糊記得小時候好像有人告訴過我,吃日本拉麵要儘量吃的大聲以表示尊重。童年記憶總是沒來由的深刻,我吃拉麵的時候居然還真記得。
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是否是真的,我都沒能驗證,店鋪裡來來往往的客人把氣氛炒的燥熱,我吸出再大聲恐怕也難討廚師的歡心了,於是默默吸溜完走人。
面是真的很勁道,只是末了有點鹹。

5// 如果有人,名叫奈良

“這趟我要去次奈良。”
“哦就是那個有鹿的地方?”

“有鹿的地方”常常是奈良這座城市的潦草概括,我也曾這樣懶散的理解奈良。我甚至把奈良作為這次關西之行的第一站,打算落腳大阪之後的第二天就趕來這裡,跟小鹿度過整日時光,但無論如何,被如此輕描淡寫的描述都是不公平的。
奈良古時曾為日本皇城。
710年,日本遷都至“平城京”,也就是今天的奈良,在遷都至此的一兩百年間,奈良一度是日本最繁榮的所在,見證了歷史的潮起潮落,幕府興衰,讓這座城有了不急不躁的氣派,不乏古寺神祠和歷史文物,如今小鹿四處閒棲的奈良公園,最初在1880年就開設了。
如果有個人名字叫做奈良,那也很美好啊,聽起來就好像奈得風雨不平,性情溫暖又純良。

貓頭鷹與鹿

在這個短視訊縱橫天下的時代,你可能也看過這樣一個短視訊:
座標奈良公園,鏡頭對準某隻不停點頭作揖的小鹿,背景音裡是拍攝者不標準的“扣你吉哇~”,鏡頭後方伸出一隻拿著吃的引誘小鹿的手……
看了視訊,我更加肯定了鹿是一種通人脾性的生靈,鞠躬這個技能得把狗子們的“恭喜發財”甩好幾條街呢。
直到我行前被科普小鹿所謂的“鞠躬”背後的真正含義:
鹿看到人手中的鹿餅,受到事物的誘惑想要搶奪,而人類視角的“鞠躬”其實是鹿在發起攻擊之前的示威動作,這個說法已被日本學者證實。
知道這件事之後的我倒也不失望,本就是一個人的旅行,投喂鹿餅、彰顯人與自然和諧生態的照片肯定是沒人幫我拍了,我索性連鹿餅都沒有買,一個人從春日大社溜達到若草山,一路看小鹿作揖,一路看人們天真又堅持的說著“扣你吉哇~”。

看完小鹿,步行返程回到JR奈良站路過這家貓頭鷹咖啡館Watawata Owl Café。小店不過二十幾平的地方,擺著大約十隻貓頭鷹,客人絡繹不絕,有時稍顯的擁擠。
店裡有本小手冊可供客人取閱,英文版和日文版兩種。回憶起來,裡面的一些關於貓頭鷹的小知識還蠻有意思:
貓頭鷹的壽命有25-30年,五官結構比較特殊:兩隻眼睛可以同時看向不停的方向,並且頭可以轉270度,所以視野非常廣;兩隻耳朵由於高度不同,可以非常立體的判斷聲源位置,有利於捕獵;有三層眼皮,最面的一層可以清潔眼睛;眼睛會變色,早上和下午是橘色,中午是黃色,晚上瞳孔開啟變成黑色。更神奇的是,貓頭鷹可以只閉一隻眼睛睡覺,休息半個身體,放鬆的時候可以抬起一隻腳,只用一隻腳站著,這種睡法叫做hemisphere sleeping。
【實用資訊】
人均1300日元,既是門票也包含飲品的費用,可以在咖啡館待一個小時,店員會介紹期間的注意事項。咖啡館距離JR奈良站一公里,距離近鐵奈良站大概三四百米,照著google地圖走就好,跟去奈良其他地點的方向並不衝突。

奈良
內容若過於可愛,請謹慎點開。

6// 京都|做回本分的遊客

I travel solo 是一句說出口就讓我難得不得意的話。
每次對別人說出“我一個人去了……”的同時,就已經做好了接受對方崇拜目光的準備。雖然這次關西本是獨自旅行,但我出發前跟最近也去日本的朋友碰了一下行程,恰好有一天的日程彼此吻合都在京都,就約了一起走。
生日算是過完了。在京都住了3天我心頭愛的青旅,跟前同事去了可能是我人生中去過最酷的咖啡館,獨自走過了雨中京都窄窄的街道,我好像已經懵懂的看到了這座城市可愛的模樣,可以甘心的落入俗套,走他個京都1日遊了。
跟朋友一起的我,拍照打卡,嘻嘻哈哈,一樣不落,算是老老實實做回了遊客。

伏見稻荷大社

伏見稻荷,人見人愛。主廟氣勢肅穆,香火旺盛,其後的千本鳥居層層紅影,綽約迷人,引得世界各地的來此遊覽。
美是真的美,可人也是真的多。
遊客們摩肩接踵的在1米多寬的小道上移動,像極了中學時代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大家都在早自習最後幾分鐘走出教室,擁擠的走出樓道。
所以,我也學學人家網紅的模樣,總結一些不算是拍攝技巧的技巧,讓你的鏡頭躲開人群:
1. 把鏡頭舉高高
這招簡單粗暴。來這兒的既有小巧的韓國妹子,也有1米9的俄羅斯大叔,平均下來怎麼也有一米七八,建議你把鏡頭舉高點,再舉高點,截掉那些聳動的人頭吧。

2. 關注細節,縮小取景範圍
拍到全景固然美,但拍攝細節的照片也有很有味道。千鳥居右列柱子刻字皆為“奉”,左列皆為“納”,想來跟“捨得”的哲思有異曲同工之妙,值得記錄。

3. 換個角度看風景
因為千鳥居縱向的構造,不少人都喜歡縱向往遠處拍,但走廊中人滿為患干擾構圖,這時換個角度,橫著拍,依然很美。

4. 站在走廊外面拍
開啟思路,站出來,從外面拍。既然走廊裡已經黑壓壓全是人了,可以在半路的岔路口站在外面,同樣可以看到千鳥居的全景,但會是另一番景色。

小火車的終點是最美的荒野

位於京都的嵐山小火車已經不能算是小眾景點了。在這個UGC爭搶曝光的網際網路時代,任何所謂小眾都像是藏不住的祕密,昨天還是小眾冷門,今天就有人蜂擁而至。來坐小火車的也都是慕名而來的遊客,火車快進站時都排成一隊紛紛掏出手機來拍。

火車沿路的風景並沒有太驚豔,沒有櫻花遍野,只是遠遠山坡上零星的幾顆櫻花樹,火車開過河流的時候風景倒是相當不錯,加上是從轟隆隆的老式火車裡往外看,趣味又不一樣了。

從嵯峨站到嵐山站後,需要步行一段距離去乘返程的JR,而這段需要步行的小路反倒成了嵐山行的高光時刻。其他乘客都以為火車一行就此結束了,在走去JR的路上心無旁騖徑直朝車站走,而我和朋友看著小路旁邊的這片荒野覺得其實很有味道,決定拍點視訊。
舉起手機那刻朋友發出了驚呼,本來看似不起眼的一篇田地,拍起視訊來竟美不勝收。
還好沒有追著GPS一路匆匆。

【花絮】

嵐山小火車嵐山站
被誇好美之後的一系列搔首弄姿

———關西新手攻略———

作為一個從未去過日本的人,我把這次出行體會到的一些可能會幫助到大家的tips全都總結在這裡,比較初級,對新手很友好,大家取需。

1. 開銷

我這次是獨自旅行,走經濟路線:
機票:北京往返大阪機票不到2800,一般都是這個價格了,個人覺得如果超過3000rmb就有點貴。
住宿:青旅解決,平均一晚不到200rmb;日本青旅的條件上文已經非常詳細了,儘管放心住。
市內+城際交通:都是JR,地鐵,公交,沒有搭過計程車(搭一次taxi上千人民幣是常事,不是土豪不建議);
餐飲:和牛燒烤,拉麵,章魚丸子,抹茶類的小吃,零食一樣都沒落下,沒有虧著自己,但也沒有頓頓壽司刺身那麼奢侈,感覺吃的比在北京稍微貴一些,但也能接受。
購物:除了逛了幾次藥妝店花了大概2k,無別的開銷。
總的來說,我這次一趟下來其實還好,不算購物的話就將近6k。去日本之前所有人都說日本很貴,貴的可能是高階餐飲,計程車,酒店之類的,提前計劃,精打細算還是可以省下不少。
具體明細見下圖:

2. 城際&市內交通

我出行前準備倉促,沒搞明白公共交通都是怎麼回事就直接出發了,只知道看著JR,近鐵一類陌生的名字覺得沒有概念,也有不少人跟我說日本的公共交通十分複雜,很是頭疼。我到了大阪機場第一次坐JR去青旅的時候看著地圖研究了半天。但其實第二天出門就大概摸明白了,在這兒總結下經驗。

我這趟最常坐的交通工具——JR。
先簡單介紹這個概念,我根據自己的經驗儘量解釋的接地氣一些:
JR:可以理解為國內的高鐵和輕軌的結合,軌道在地面上不在地下,既走市內線路,也走城際線路。比如,從大阪的福島站到大阪城公園站,你可以坐JR,從大阪到京都跨了城市,你也可以坐JR。

【關於交通卡購買選擇】
日本的各種交通卡plan多到讓我沒法兒選,算來算去也不知道什麼最划算。索性問同事借來了ICOCA,也就是關西一卡通,關西地界的城市通用,大阪,京都,宇治,奈良的JR,近鐵,公車,地鐵都可以刷這個卡進出站。如果第一目的是方便,買這個卡是最好了。

2.1 公共交通難在哪兒?

而眾人所謂的複雜其實還是歸結於與國內主流公交系統的不同,知道了不同在哪裡就很容易掌握竅門了。


【不同1】
國內地鐵和公交車大多以數字命名,如一號線,十號線,用專有名詞命名的很少,如北京的亦莊線。
但是日本的JR、近鐵、地鐵都不用數字,而是用具體的名字來命名,如大阪至京都的JR線路就叫做東海道、山陽本線,京都至宇治的JR線路叫做JR奈良線。所以看到線路資訊牌上的名字不用慌張,只是命名方式不同而已。


【不同2】
日本不同列車可能會公用同一個軌道路線。
在國內乘坐地鐵或輕軌,我們只需要找到要坐幾號線,進站,找對自己乘坐的車的方向,即便錯過一輛車,再上下一輛就可以了。
但是日本的JR不是這樣哦。
可以把JR的車站想象成公交車站,不同線路都在這裡停車,要坐95路公車的話那麼105路來的時候咱就不上。JR同理,等車的時候,不一定來了的列車就是自己要上的,要看清要坐的列車到達的時間,和車名,以免上錯車。


【不同3】
公交車後門上車,前門下車,跟國內相反。上車時不刷卡,下車時出示交通卡或給現金結算車費。一日券之類的票不能坐公車,或者提前準備好零錢和硬幣也可以。


【不同4】
國內的地鐵線路圖上會用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線路,一條線路只會用一個顏色來表示,比如北京的十號線整段就是藍色,不會出現多種顏色。但是日本的JR,可能會在同一條線路上出現超過一種顏色,但實際還是同一條線路不必換乘。
以下圖為例:

我從KIX關西空港,也就是關西國際機場出發,去我入住的青旅(在福島站下車),如果按照我們以往的習慣的話,會以為每換一個線路顏色就需要換乘一次,我這一路得換乘2次才能到。但是!我其實一次都沒有換乘,一路就坐到了福島站!具體怎麼辦繼續往下看——

2.2 公共交通怎麼破?

對應以上的不同,有以下這麼一些便利,各個擊破:


【便利1】
你一定要下載谷歌地圖!
你一定要會用谷歌地圖!
你一定要給我盯緊了谷歌地圖!
應對日本的公共交通,Google Maps的好用之處在於它會把【具體線路的名稱】,【是否需要換乘】以及【列車到達站臺時間】全都標出來,很準,很方便。其實也對應破解了以上的【不同1】【不同2】【不同4】,在我看著不同顏色糾結要不要換乘,以及到站臺的車到底是不是我該上的時候,谷歌地圖真的幫了大忙!
還是以圖為例:
圖為我用google 查詢從大阪機場到我的青旅的路線。



【便利2】JR和地鐵上的播音提示很有意思:每即將到一站時,會提示即將到的站以及下一站是什麼,也就是說會提前知道未來的兩站,防止坐過站。並且,會有日文和英文兩種廣播聽不懂日語就可以注意英文的廣播。聽不懂英文的,請盯緊你的谷歌地圖,我只能幫你到這了。
(另,京都往返伏見稻荷站的車有中英日韓4語播音。)


【便利3】JR站、地鐵站的站臺都會有電子led指示資訊牌,線路即將到達時,會有箭頭指出乘車方向,學會看站牌指向站臺哪邊就在那邊等,可以避免乘坐反方向列車。

3. 行程路線

3.1 關西6日行程

關西6日整體行程如下圖。因為往返機票都是中午的時間,所以去頭去尾其實只玩了4天。

在大阪,京都,奈良,宇治幾個地方之間我如此規劃的原因主要是:
1. 奈良和宇治都是很小的地方,步行大半天時間即可遊覽。
2. 奈良離大阪較近,可以1日往返;宇治離京都較近,也可以1日往返。
3. 我前兩晚住宿訂在大阪,後3晚在京都,省的換地方搬行李。
有些人會用1天的時間走完奈良和宇治,這個看自己安排即可。

3.2 奈良1日省力路線

奈良地方不大,步行可以走個遍,但是在此基礎上仍然可以更加省時省力的規劃路線。出行前我借鑑了其他人分享的行程,親測不錯。
路線:坐近鐵或JR到達奈良站後,直接【坐公車】到春日大社,然後依次走若草山、二月堂、東大寺、奈良公園,最後步行返回車站。
好處:
1. 省力。從春日大社回程的路是一個下坡,去路是上坡,坐公車直接前往春日大社省時省力。
2. 避開人群。如果先去東大寺,就會在行程一開始就撞上東大寺的團客,which,非常影響觀景體驗。
3. 拍小鹿更好看。奈良不只有奈良公園可以喂小鹿,附近這一片全都可以,比如春日大社就是更好的拍攝點。春日大社植被多,出片能有種清幽的感覺。而奈良公園只有淺綠色的草坪,人還很多,拍照的背景可能會光禿禿的,當然,攝影高手請忽略這條。

4. 景點避雷

此行我對日本評價頗高,哪哪兒都是風和日麗,唯有以下兩個地方給我的體驗欠佳。
1. 清水寺
說是賞櫻的地方,但其實櫻花不算那麼茂密,個人感覺相比大阪城公園稍微遜色一些,或者看櫻花哪兒都能看,真的沒必要非得在熱門景點。這裡團客太多,可以看到停車場有十幾輛大巴車和舉著小棋子的導遊,附近的街道也過於商業化,賣些紀念品,價效比我就不知道了因為沒買,但估計不會便宜。而且,附近沒有吃的賣!個別餐廳也人多要等很久。
2. 梅田藍天大廈
想看大阪夜景的話,真的還是不要來這裡了。第一樓真的不高,第二觀景臺設施太一般。門票1500日元,本以為會有天台bar,或者觀景餐廳什麼的,進入觀景區域後才發現只是一個空蕩蕩的大廳,和一些不起眼的桌椅,和一個簡單的展覽區域,陳列著梅田藍天大廈的建築解析,我待了十幾分鍾就下來了。夜景還是很美,只是這個觀景臺讓我覺得有些不值。

文末

早些時候,我旅行喜歡去文化衝擊強烈的地方,馬路上的招牌一定得是讀不懂的文字,當地人也一定得是顯而易見非我族類的長相,這才能給我一種“出國”的感覺。大概就是因為我這個幼稚的偏好,日本從未在我的旅行雷達中出現過。
日本是我去到的第10個國家,短短五六天算是十全十美。越來越能夠體會為什麼有些人那麼沉迷於日本,也那麼熱衷於在即使3天的短假期也要往返一趟。
我這第一趟關西之行,認識到的到底還是太淺,看到的可能也只是新鮮。旅行結束後讀了一些關於日本的文章,講到日本人如此嚴於律己是因為不想麻煩別人,因為日本社會的“容錯率”無比的低,也講到日本女孩一般不會獨自去吃拉麵,這樣會被認為不精緻,拉麵不是適合女性吃的食物等等。文章可能只是一己之見或現象的總結,但卻讓我愈發覺得這個國度是那麼迷人,更值得探索。
想必我的日本之行不會止於此,以後還會有第二趟、第三趟……

記錄和分享之於我,還是那句話——
我只是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如果這順便也讓你開心了,那就更好了嘛。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