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旅遊散記之十三____由神鹿主宰的奈良公園
話說10月4日下午,參觀了京都清水寺與金閣寺後,當晚入住京都,導遊小潘告訴大家,京都是老城,居住的人員成分比較複雜,相對治安情況比較差,所以晚上沒有特殊情況就不要到街上去了,好好休息一下,第二天去奈良可與梅花鹿親密接觸,奈良公園大,走的路多,會很累的,早點休息,好養精蓄銳。出門在外,人生地不熟的,還是遵守人家的規矩為好,所以一夜無話。
關於奈良與鹿的傳說,之前在網上也見過一些報道,其中有兩則訊息讓人感到有些神奇:
一則是2014年9月21日本通網訊息,題目為«日本奈良,一座被鹿接管的城市»。大意是,去過印度的人都知道,你會與一頭牛在街頭不期而遇。那麼在日本的奈良,與你不期而遇的,將是鹿。在過去的1300年裡,鹿都是這個城市神聖的象徵。在1637年之前,殺死一頭鹿甚至會被判處死刑。二戰之後,這裡的鹿也被視為國寶而受到保護。鹿群大部分集中在奈良公園,因為這裡有很多的遊客,遊客能夠給鹿群提供充足的食物。它們會散落在街道的各處,甚至進入餐館、公共休息室等,向人們索要食物。幾個世紀的習性,讓它們不再懼怕人類。日本動物保護團體“奈良鹿愛護會”稱,奈良公園目前約有1200頭鹿棲息,以樹木果實、穀類植物等為主食,園內出售用米糠和小麥等製造的鹿餅也對鹿無害。(實習編輯:李梓瑄稽核:譚利婭)
另一則是,環球網2016年09月12日的訊息,題為«臺灣遊客日本奈良與小鹿合照遭其斜眼爆紅網路»。大意為:人們都喜歡在網上上傳和分享自己和有趣事物的合影,近日,一張人和小鹿的自拍照在網路上爆紅。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8日報道,臺灣一名遊客在日本奈良遊玩時,與當地的一隻小鹿照了張相。令人忍俊不禁的是,這隻小鹿的表情十分到位,向舉著相機的遊客投去了鄙視的眼神,彷彿在表達不滿。網友們的留言也非常有趣,有人回覆說:“它好像在說‘哼,不給吃的就想和寶寶拍照?’”也有人答:“誰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實習編譯:杜東君審稿:朱盈庫)
這兩則訊息,告訴人們兩層意思:一層是奈良的鹿很神奇,不怕人,還被奉為神。鹿本來是膽小的動物,在叢林法則中,它以膽小,機敏,跑得快為生存本能,而在奈良它們卻成了”接管城市”的主宰。另一層意思是奈良的鹿很靈性,可以同人一樣理智的表達情感,示意喜怒哀樂。
其實,若說起對鹿的崇拜與作為吉祥象徵文化,其淵源應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早在公元前600年前的《詩經•小雅•鹿鳴》就有詳細的描述:”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不但把其作為愛情的象徵,而且以其稱頌德音的主題,成為後世統治者藉以絃歌納賢、傳佈德音、裝點門面的經典用語。又如傳統的”福祿壽喜”等祝福語中,“鹿”與“祿”諧音,代表升官的意思。本人歲近耳順之年,雖早已對於升官發財無慾所願,但卻平生熱愛自然,對能近距離地與這種神奇的動物親密接觸,卻充滿了憧憬與期待。
第二天,用罷早餐照例踏著人家司機在踏板上墊著的白毛巾,登上了88號大巴,奔上了去奈良的旅程。一路上,小潘又開始了她對奈良以及奈良公園精彩導遊詞的”演講”。
奈良縣,古稱大和,是日本古代文化發祥地之一,現在稱日本為大和民族,其大和之稱即來源於此。因而被日本國民視為“精神故鄉”。地處日本紀伊半島中心地帶,近畿地區的中南部,東鄰三重縣,西接大阪府,南接和歌山縣,北連京都府,為日本之內陸縣。由被稱為“近畿之屋頂”的紀伊山地及擴充套件至北側的平原組成,土地面積3,691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面積的1%;總人口為1,399,978人(2010年統計),大約90%的人口集聚在縣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邊地區;屬於山嶽性氣候,整體上氣候溫和。林業是地區發展的主要產業,以盛產吉野杉聞名,並培育出日本為數不多的較大規模的人造林,森林覆蓋率為77%。還擁有大和高田的纖維產業、大和郡山的金屬工業、機械工業等發達的工業和產業。
奈良市為奈良縣府所在地,1898年2月1日設市。位於奈良縣北部,面積276.84平方公里,人口362,964(2014年統計資料),是先於京都成為日本首都的一座古城。早在3至5世紀就是日本“大和國”的中心;公元6至7世紀,日本有8代天皇在此建都,當時叫平城京,奈良時代歷時74年,期間雖然曾經短暫頻繁遷都至恭仁京,難波京等地,但於745年又重新遷都回平城京,直到784年恆武天皇遷都至長崗京,794年為革新朝政,桓武天皇又將首都遷至京都稱平安京,奈良被叫做南都。
本人觀察,在日本,凡是古建築大部分是仿照中國古建築風格的,奈良也一樣。因奈良是日本少有的未被戰亂焚燬,特別是二戰期間未遭美軍地毯式轟炸的兩個城市之一,所以大量的古蹟保留完好(另一個幸運的城市是京都,據說主要是京都和奈良沒有軍工設施,作為文化財產較多的古都,非美軍的首要空襲目標之故而倖免)。據史料載,奈良時代之前的飛鳥時代,日本的都城是藤原京(現奈良南部)。707年(日本慶雲4年)4月,奈良時代的首位天皇(也是日本第43代的天皇,還是位女帝)元明天皇即位後,708年(慶雲5年),由武藏國秩父郡(舊武藏國的和埼玉縣最西部的一個郡)進獻了和銅,因此元明天皇改元為和銅,並大赦天下。元明天皇命人模仿大唐的“開元通寶”,鑄造“和銅開寶”銅錢,並推行“蓄錢敘位法”。和銅年間,元明天皇重用精於政務的藤原不比等,修正並推行了701年(大寶元年)制定的大寶律令。同時,指定歸國的遣唐使,按照中國長安城的1/4的比例建造了平城京。平城京基本是一個正方形佈置(橫向4.2KM,縱向4.7KM),各有九條街道(東西向稱為條,南北向稱為坊),構成棋盤式的城市佈局。作為皇宮(平城宮)的正門,其名字也完全使用長安城中皇城的正門,朱雀門。奈良古城區的九處世界遺產中有8處位於這座仿唐建築的平城京內,並整體於1998年被登入為世界文化遺產,包括:東大寺,正倉院,興福寺,元興寺,藥師寺,唐招提寺,平城宮跡,春日大社和春日山原始森林。大都是以佛教為主體的。
710年(和銅3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奈良時代”從此拉開序幕。之後,元明天皇繼續實行了很多穩定政治、發展經濟、繁榮文化的措施,政績顯著,為後來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時期,左大臣石上麻呂作為藤原京的管理者留守於藤原京,而右大臣藤原不比等成為了實際上的最高權力者。整個奈良時代,日本與大唐的交往極為頻繁,多次派出遣唐使去大唐學習,其中有一次派出的遣唐使竟有594人之多。鑑真東渡,吉備真備等都是那是那個時期中日交流的傑出人物。那時,日本朝野以模仿大唐的一切為時尚,就連文字都全是仿照中國的,那時還沒有日本假字出現。奈良文化的繁榮與其佛教是密不可分,而日本的佛教文化,也是由中國傳入的,奈良就是最早接受佛教文化的萌芽之地,因此奈良又被日本國民稱為“精神故鄉”。2015年12月20日,在山東青島舉行的第七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上,日本奈良被授予“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稱號。跟西安是姐妹城市。
奈良時代還有一大亮點,那就是歷任8位天皇中,竟然有3位是女天皇,在日本歷史上極為罕見。特別第一位女天皇元明天皇,在位7年,加強了對大唐文化的學習與吸收,業績斐然。她下令公佈國郡司政績考核三條,將賢罰貪,還禁止地方豪強、寺院多佔土地,宣佈廢除公私高利貸債務,減輕農民負擔,獎勵和推廣養蠶業,絲織手工業,還命太 安萬侶完成《古事記》三卷,使國家政治趨於穩定,經濟迅猛發展。而且親民簡樸,死後要求從簡薄葬不許擾民。據載,721年5月,元明上皇發病,招集女婿長屋王和藤原房前託付後事,在遺詔中豁達地說人都有一死,厚葬只能白白造成浪費,沒有任何意義,下令在她死後必須火葬,墳墓力求簡樸,不要奢侈,而且官員、百姓都要照常工作。感覺這不正是我們共產黨的幹部所要求的領導品質?不由讓我尤生敬意。
我想,他們的女天皇的出現,也可能是受中國出了個女皇帝的影響吧。就在他們的元明上皇等級的24年前,中國的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佈改唐為周,成為中國首位(也是唯一的)女皇帝,而且把國家也治理的井井有條。
另外,這裡還有一支漢人居住於此。據載,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東漢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的玄孫劉阿知,鑑於當時天下混亂之情,恐有覆滅之禍,決定率其家族東渡,前往日本避難。便率領兒子劉都賀、舅舅趙輿德和族人劉國鼎、劉濤子、劉鶴明、劉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飄洋過海,幾經艱難,於日本應神天皇29(公元298年)年9月5日來到日本,被日本國王賜號東漢使主,奉命定居於大和國高市郡檜前村。據《日本書記》記載,雄略天皇曾命阿知使主經高句麗至吳地,求得兄媛、弟媛、吳織、穴織四織工至日本。履中天皇即位前,住吉仲皇子企圖謀殺履中,取而代之。幸虧阿知使主探聽到這個訊息,並通知了履中才使其倖免於難。後來履中即位,升阿知使主為藏官,賜予大片食邑。阿知使主一族得以枝葉茂盛,分佈在攝津、近江、播磨、三河、阿波等國。後又被天皇賜姓“漢直”,又稱“東漢氏”。其族人繁衍愈眾,分別為大藏氏、阪上氏、原田氏、高橋氏、丹波氏、多紀氏、施薬院氏、金保氏、秋月氏、波多江氏、江上氏、田尻氏、三原氏、原氏、小金丸氏、平野氏、末吉氏、田村氏、徳山氏、小島氏等數十氏。至今在日本的奈良縣檜前村和岡山縣倉敷市妙見山頂,都有“阿知宮”,是後人祭祀阿知王的場所。
如此親暱
好乖哦
京都到奈良大約40多公里,一小時左右即到達。奈良四面環山、城外峰巒疊翠、草原廣闊、山青水秀;城內則是古建成群,古蹟厚重,極具古典風貌。據說為了儲存歷史原貌,奈良政府對城市建設樓高制定了一般的限高規定,因此在奈良沒有高樓大廈。映入眼簾的多是保留完好的古剎、佛塔,青山與蒼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古都,積澱了大量的以佛教為主體的文化遺產。當然最讓人感興趣的還是這個城市人與動物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之美。
下車前,導遊小潘對參觀奈良公園的注意事項作了具體要求:一是要遵守地方法規,不準給鹿喂自己帶的東西,只能買公園內設攤賣的專賣鹿餅,這裡的鹿只吃花錢買下的餅乾,從不吃攤位沒賣出的餅乾;二是,這裡的鹿非常通人性,喂鹿時千萬別偏心,若你偏心眼,很可能會遭到鹿的攻擊;三是,可以隨意跟鹿親密接觸,照相等,但不能過分戲逗,畢竟鹿是有野性的。還好,來到日本幾天了,已習慣了他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能的嚴格的秩序規定。
88號大巴還未到停車場,透過車窗的玻璃,就見路旁的樹蔭下,草叢中,遊蕩著一群群小鹿。同車上的遊伴早有人已驚喜地喊出:”看,鹿。那麼多鹿!”
奈良公園位於奈良市東,春日山腳下,東西長4公里、南北寬2公里,面積5.25平方公里,是一個開放性公園。公園包括了若草山、東大寺、春日大社、興福寺、國立博物館等,奈良的諸多名勝古蹟大多在這裡。1888年(日本明治21年)確立為縣立公園,1922年(日本大正11年)34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家名勝。
剛一下車我就被公園內高樹參天,古木叢立,群鹿穿梭的自然環境所陶醉。這裡果然名不虛傳,真真就是鹿的樂園,走在任何一條路上你都會有機會與可愛的鹿們不期而遇,它們悠閒自得,無拘無束,如無人之境。還會主動與你親暱,跟你討吃的,配合你拍照。因公園是開放性的,與城市居民區沒有明顯的界限,所以就會出現開頭網上訊息中說的那樣,鹿寶們有可能出現在公共休息場所,甚至到餐館要吃的。這裡的市民也習以為常,把它們當成了”不納稅的市民”。且奉為神獸,作為吉祥的象徵珍愛保護。甚至自豪的把這些可愛的尤物,說成是城市的象徵。
雖然在奈良隨處都有可能與小鹿不期而遇,但奈良公園是鹿群最集中的地方,因此也有人稱為“梅花鹿公園”。走在公園通往春日大社的參道上,兩旁連綿排列著飽經滄桑的石燈籠,據說有近2000盞。與石燈籠相連的是青苔附樹,古杉老鬆密佈,間以成片草坪的原始森林,林間空隙處,隨處可見鹿的身影,它們有的成群結隊,有的自由獨行;有的好像是家庭組合,老幼共處,小鹿幸福地跟媽媽耳畔私語著,撒歡蹦跳,共享著天倫之樂。它們安詳自由,無拘無束,或臥於林下享受清新自然的氣息,或低頭啃著小草,或伸長著脖子吃樹葉,當然還有的跑到路上來圍繞著遊客討吃的。彷彿它們是主人,我們人類才是闖入者。行走間,不時會出現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動畫面,讓你感動。迎面走來一位穿著日本校服清純可愛的小姑娘,一頭小鹿一直緊隨身旁,小姑娘手上並沒有拿吃的,小鹿也並沒有討要的表情,一個從容前行,一個自然相隨,就像她家的寵物。好一幅少年攜鹿圖,我忙舉起相機攝下了這感人的一幕。
夫人生性膽小,從小害怕小動物,見了小貓小狗都害怕,開始見到這些鹿很懼怕,不斷躲閃著,但是在這種氛圍中,過了一會也就消除了緊張心理,慢慢敢接近了。我們一邊與鹿們打著招呼,親密接觸著,拍著照,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春日大社的硃紅大門樓下。
別怕,我不咬人噢。
如此從容過斑馬線,悠哉悠哉。
天倫之樂
不給我吃我就搶,別想走。
幹嘛離我這麼遠?我不爽。
我追
不給吃的不行,此路我主宰,留下買路錢。
春日大社,位於公園東南邊春日山腳下,是當時的實際最高權力者藤原不比等於公元710年(日本和銅二年)在遷都平城京時,作為自己家族的守護神(春日神)而建造的一座神社。舊稱春日神社。這也成為後來日本全國各地春日神社的總本社。與伊勢神宮,石清水八幡宮一起被稱為日本的三大神社。社內供奉的神明包括武甕槌命、經津主命、天兒屋根命和比賣神。傳說當年由武翁槌命乘鹿而來,把鹿作為神的使者,而制定法律,把鹿作為神靈加以保護,對有傷害鹿者嚴厲處罰,甚至死刑。至今奈良還流傳著一個傳說,有個叫三作的男孩因為誤殺了在春日大社覓食的鹿而被活埋。這就不難理解,為何鹿在這座城市的地位和人獸自然共處的千年習俗了。
登上一段高高的石基臺階,進翹簷朱柱的大門樓,裡面幽森古樸的古建築和古樹掩映的環境讓人立生靜穆與肅靜之感。日本之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保留完好的古建築與古綠化帶。根據神社規矩,神社自7世紀起實行“造替”制度,即每隔20年要返建一次,但不論怎麼翻修,都會保留平成時期風格的原貌。社內有包括520件國寶級文物在內的3000件文物,儲存完好。“春日大社神苑”裡種植著約300個品種的植物,在奈良時期出現的一本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相當於我國«詩經»)《萬葉集》中有記載;連同春日山作為春日大社的神山,千年以來都被禁止砍伐,遍佈著常綠闊葉林的原始森林,作為與春日大社不可分離的景觀和春日大社一起被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導遊小潘介紹說,在這裡眾多的的植物中,藤是最受人們崇拜的植物,不知是與建社者的藤原家族姓氏有關,還是什麼原因,未經詳細考證。
春日大社的主殿每年只開放兩次,接受民眾的參拜。平日裡也不乏虔誠的參拜與祈願者。神社現在一般都不設香火,人們到神社來,基本有一套類似我們拜佛的程式,是先在神社前的水池邊用一個長柄木勺淨手,然後到神社拜殿前,往帶木條格的善款箱裡扔點零錢,把手拍幾下,合十祈禱。還有的拜殿前還掛有很粗的麻繩,麻繩上繫著許多鈴鐺,祈禱者搖動兩下,抖動麻繩上的風鈴發出響聲,很像我們藏族佛教滾動的經幡。祈禱者多為上了年齡的老者祈禱多幅長壽之類的,也有不少年輕的情侶來祈禱終身平安幸福。一般時候,人們參拜神社以表示對神的尊敬,並祈求祝福。還有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新年、節分、兒童節以及其他節日,會有很多人去神社參拜。另根據日本傳統,新人們會在神社裡舉行婚禮;新生兒出生幾天後也會被帶到神社去祈福。
春日大社門樓
古柏穿屋而茂
有人提出,日本文化最難以理解的就是神道教和神社了。普通日本人大都也是沒有信仰,但對於社,卻有著捉摸不透的特殊精神崇拜。神社就是崇奉與祭祀神道教中各神靈的社屋,是日本宗教建築中最古老的型別。由於神道教與日本人民生活密切聯絡,神社十分普遍。據日本文化廳調查顯示,截止至2016年3月,日本共有登記在案的神社8.1萬多所,信徒9200餘萬人。按總人口1.26億計算,有73%的人口是神道信徒,每1550人就有一所神社。
藤為吉祥物
不給吃的我懶得理你
不給吃的就拍照我不給你臉
哎!為什麼不理我?
像不像小姑娘的家鹿寵物
春日大社的石燈籠
出來春日社,隨導遊到停車場時,正好路過大華嚴寺大門口,這裡的鹿似乎聚集的更多,多麼和美的人與自然之和諧風光圖?忍俊不禁再一次舉起了手中的相機拍下了一個個瞬間之美。
有道是,萬物的和諧統一,方造就世間大美。只有每一個人都有一顆與大自然和睦相處的心,才可創造出如此美麗的自然風光。願這顆美麗和諧自然的心,能夠傳播到整個地球村!
夜裡入住大阪,我再一次草就拙詩一首:
觀奈良公園
奈良公園超百年,
古樹茂密藤蔓連。
千鹿迎客可相擁,
春日大社神鹿緣。
人鹿共群,如此和諧。
大華嚴寺大門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