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臺騎行攻略篇
~出發前的準備

1、兩證一簽

兩證一簽: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簡稱大通證)、自由行G簽註(簡稱G籤)、入臺證。

入境時間: 最多為15天,入境當天不計,從入境第二天算起15天,第15天晚上12點前必須離境。

通行證,就相當於去臺灣的護照,通行證上面貼的簽註,簽註一般分為G籤和L籤,G簽註就是自由行簽註,L是跟團簽註。通行證及G簽註,在當地的出入境辦證大廳同時辦理,自由行G籤是6個月有限期,且只能往返一次,通行證的有效期是5年。

在當地出入境管理部門辦理大通證和簽註,一般要等半個多月才能拿到證,在加上辦理入臺證的時間,最少要提前一個月辦理這些證件,在入臺證下來後再去購買機票,以免耽誤您的行程。

要辦理去臺灣的自由行簽註,你戶口所在的城市要是臺灣自由行開放城市,或者你在開放自由行的城市連續繳納一年以上的社保費。如果以上的兩個條件都不滿足,你還可以辦理臺灣健檢美醫簽證或商務簽證。

入臺證:入臺證不能夠自己辦理,要委託有資質的旅行社辦理,在淘寶或其他旅行網站也能夠辦理,需要準備的材料較多,但都可以用拍照的方式提交,我是使用學生證辦理的,就可以不用提供財力證明了。
在網上辦理入臺證的時候會帶一份旅遊保險,去騎行有條件儘量買份保險。

2、如何到達臺灣

去臺灣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坐飛機,從大陸到臺灣的飛機一般都要轉機,我就是先轉機到廈門,然後到臺北的桃園機場。在臺中市和高雄市也有飛機到達。

PS:從廈門或福州乘飛機直線距離其實就半個小時的路程,臺灣方面因為在臺灣海峽劃了禁飛區,需要拐了直角才能到達,就需要一個多小時。

臺灣島隔著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可以從廈門坐船直接到臺灣,還有一種方式是小三通,先從廈門坐船到金門,然後從金門乘坐飛機到臺灣,這樣雖然比較折騰,到可以體驗輪船,還可以隨便遊覽一下金門島,金門島靠近廈門,很近據說半個小時船程就到。

3、環島單車

臺灣的環島單車租車店比較多,一般的捷安特、美利達都可以出租,捷安特和美利達是臺灣兩大自行車品牌,不過要提前預定,要是旅遊旺季很可能租不到,或者你喜歡的車型和車的檔次都沒有了。

臺灣的路況真的很好,就算是西部山區路面情況也不錯,其實很適合公路車,公路車比較輕便速度較快,但不適合攜帶過多的行李。

我是通過網上的一家叫做“騎行天下”的單車店租的一輛山地車,因為我還帶有帳篷,行李較多。最方便的是這家店在環島一號線上,除了身上的衣服等個人物品,幾乎所有的裝備都提供,不用再帶很多東西到臺灣。
這家店的連結://www.bicycle-cycling.com/

如果你不想在臺灣租車,也可以自行攜帶,用自行車的專用裝車袋可以帶上飛機,不過注意不要超重,超重是要多收費用的。

4、手機和網路

出發前你可以在網上買一個臺灣手機卡,臺灣遠傳、中華電信、臺灣大哥大是臺灣三家較大的移動運營商,如果出發前沒有提前辦理,下飛機後機場各大運營商都有辦理櫃檯,我是在某寶上購買的4G無限流量卡,還送100新臺幣的話費,使用是臺灣遠傳電話卡,訊號全程都不錯,一路上可以開導航、發視訊上網一點也不卡。

如果平時電話較多,不想換手機號,還可以開通港澳臺漫遊,然後可以在網上租一個移動WIFI,在大陸或在機場都可以取,如果是一個車隊的話,可以多人使用。
臺灣各地有多公共wifi,有些是覆蓋全臺,要使用的話可以在網上申請。

5、行李裝備

我是租的自行車,臺灣環島租車的店很多,租車都會附帶全套的自行車裝備,除了自己隨身穿的衣服都包括在內,我就帶著一個拉桿行李箱過去了,行李箱和路上用不到衣物可以免費寄存在租車店裡,這樣要攜帶的東西就很少也很方便。

如果是自己攜帶單車和裝備,出發前一定要清點一遍,能不用帶的就不帶,為騎行減輕負擔,當你在爬坡的時候,你帶再少的東西也會感覺多。一個原則:能少帶就不多帶。

雨衣:不管是冬季還是夏季,在臺灣經常會遇到雨,強烈建議帶上雨衣,雖然在路上的超市可以買到一次性雨衣,但遮擋不了腿部,颳風的話把人吹的像個氣球。可以在網上買全套的雨衣和雨庫還有雨鞋,像面板衣一樣輕薄,後背有透風開口,雨鞋就是防水的鞋套,可以直接套到鞋上。

塑料袋:為了防水,自己的行李最好都用塑料袋裝上,不然遇到大雨都泡湯了。

隨身聽/藍芽耳機:漫漫長路,再美的風景一直看也審美疲勞,為了打發路上的無聊時光,可以帶個隨身聽,下載一些自己喜歡的或適合騎行聽的歌,也可以買個藍芽耳機,既可以聽手機內的音樂,也可以用來語音導航,有線的耳機在騎行的時候不是很方便。

手機支架:可以固定在車前把上,查地圖,拍照都很方便。

防晒:可以帶上魔術方巾,也叫頭巾,非常實用的東西,有很多騎行川藏線晒的雀黑的騎友,大多數都是沒有很好的利用方巾防晒的作用,天冷的時候可以當口罩用,颳風的時候可以套在頭上防止受涼,路上可以多帶幾條。
如果夏天來環臺的話,要帶上防晒霜、墨鏡、袖套、面板衣來防晒。

騎行內褲:為了屁股疼,特別是男生為保護襠部,一定要穿騎行內褲,雖然天熱的時候會有些悶熱。也可以在車座上裝上矽膠坐墊,騎行過程告別蛋疼和菊花緊

我曾經騎過川藏線、從鄭州出發沿東南沿海騎到海南島的長途騎行經歷,平時也經常短途的騎行旅遊,對於攜帶的行李,有著很深的體會,你為了旅途有安全感,會攜帶很多根本就用不上的物品,過多的衣物和不必要的裝備不僅會增加騎行的負擔,還要費精力每天整理,在爬坡的時候每減一點行李都會輕鬆不少。

這次去臺灣還帶了帳篷,因為天氣的原因,帳篷只使用了三次,帳篷、睡袋、防潮墊加在一起比其他行李還要多。

關於衣服:你要根據你來臺的季節了,臺灣的氣候和福建沿海差不多,我是一月末二月初來的,下雨或寒潮南下時也很冷,不過一件輕薄的羽絨服就足夠了,感覺臺灣人都特別怕冷,稍一降溫就裹上了厚厚的羽絨服,在我這樣在東北呆慣了人,對冷的感知度也不一樣。

騎行途中我就帶了兩套騎行服,一套是春夏款的,較薄,中午熱的時候和到臺灣南部可以穿;另一套是冬季保暖的騎行服。

如果夏季來環臺,建議帶上防晒衣,也可以抵擋一些小雨,不管什麼季節,最好都帶上護膝,這樣可以有效的保護膝蓋。

6、銀行卡/現金

一般很多大陸的銀行卡出境後,取現都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之前華夏銀行卡每天第一筆取現免費,現在改成了每月第一筆免費,這樣就沒什麼意義了。

不過很多地方性小銀行對於境外取現都有免費,也有很多優惠,具體可以上網查一下,每年都會有些變動,我就是在家辦了一張銀行卡,每天第一筆取現免費,隨身就不用帶很多現金了。

在臺灣大陸的銀聯卡可以使用,很多大型超市可以刷銀聯卡,像臺灣的7-11、全家等超市都有自動取款機。

出發前帶1000多元的人民幣就可以,出發前不要在大陸的機場兌換,不僅匯率不合適還要收取手續費,可以到臺灣後在機場或銀行櫃檯兌換,我在臺灣時新臺幣兌人民幣的匯率是:1:4.57,100元新臺幣大約等於人民幣20多塊錢。

臺灣流通貨幣為新臺幣(簡稱為TWD或NTD),紙幣常用面值為100、200、500、1000NTD,100TWD以下額度為硬幣,行前最好準備一個放硬幣的零錢包。

~到達後注意事項

7、環島路線

環臺灣島的路線有很多,網上各種攻略也不少,所以路線的選擇是一個很糾結的問題。有單人單車七天就能完成環島的,有環20天的休閒旅行,還有環大圈和小圈之分、環海線和環山線之分,以及順時針環島和逆時針環島之分。

臺灣冬天盛行東北季風,總的行程中必定會碰到半圈是頂風的,是安排在西部順風平路加速趕路,還是在東海岸公路吹著太平洋的風悠閒騎行?是先看東部太平洋沿岸的宜人風光還是先體會西部的風土人情?都是值得權衡的因素。

因為冬天,因為作為大陸游客只有15天時間,要想遍覽臺灣全部的美景,用騎行的方式很難走遍,其實也完全沒必要走遍,一味的趕路,搞的身心疲憊,連遊覽體驗的心都沒有了,在路線規劃上懂得取捨,不忘旅行的初心。

我出發前一直計劃著順時針環島,先順風走東海岸的山路,然後慢慢悠悠的走西部平原,如果最後時間比較趕就直接火車到臺北,這樣既不錯過東部的山海美景,也不讓旅途過於趕。但這樣走也有弊端,先走東海岸的話,自己行走的一側靠著陡峭的山坡,會有落石的危險⚠️,也不能靠著海欣賞太平洋。

逆時針先西后東的路線,租車店老闆告訴我,來臺灣環島的人當中十個有九個是逆時針,因為逆時針先走的是平原,可以很好的適應騎行,對於騎行小白來說可以選擇,這樣路程過半後才開始山路。

在網上還看到這種“8”字型的路線,這樣的路線很有難度,因為要兩度橫穿中央山脈。

如果是第一次騎行,體能不是很棒,像日月潭、阿里山、太魯閣就不要騎過去了,就算體力好,沒有什麼特別的動力也沒有人會找痛苦,像橫穿中央山脈這樣的路線註定充滿艱辛。

無限風光在險峰,真應了騎行中的那句話“身體的地獄,視覺的天堂”,在臺灣騎行蘇花公路絕對會有這樣的體驗。

蘇花公路是指從花蓮到宜蘭的蘇澳鎮這一段沿海山路,地勢險峻,路面較窄。我經過的時候看到整條公路,在不同的路段都在整修,不久將會看到一條佇立在海岸的高架多車道的公路通車,那蘇花的危險係數就會降低很多。

如果非要拿蘇花公路這一段跟川藏線比的話,騎行難度只能是小巫見大巫,但蘇花的魅力在於它的海,一路騎行在沿海的山崖上,這種壯美、浩瀚是無與倫比的。

蘇花公路有很多穿山隧道,其實要翻越的山並不多,最大的困難是天氣,冒雨頂風爬坡真是要把人折磨死,我過蘇花時就是這種情況,渾身溼透,在狂風中搖擺,下山風一吹凍的一顫一顫。

蘇花公路路面較窄,沙土車、運貨車、工程車輛較多,儘量選擇週末,因為週末很多大車司機休息,早上要提早趕路,路上大車還不會很多。

如果你想邊騎行邊火車的話,臺灣環島的鐵路也很發達,最關鍵的是很多車站可以把自行車直接推上火車,可以參考下圖的車站。

8、行程安排

我把15天的自由行時間都儘量利用上,因為從入境第二天算是,為此在買飛機票的時候,特意買了上午到達的飛機,這樣就可以多半天的時間,騎行途中也沒有刻意去趕路,騎行遊玩兩不誤,這是我在臺灣期間的實際行程安排:

2018.1.23 廈門—臺北
2018.1.24 逛臺北
D11.25 淡水—新竹 95公里
D21.26 鹿港 118公里
D31.27 日月潭 81公里
D41.28 嘉義 103公里
D51.29 高雄 114公里
D61.30 恆春 90公里
D7 1.31 墾丁一日遊
D8 2.1臺東卑南 148公里
D9 2.2 瑞穗 98公里
D102.3 花蓮新城87公里
D11 2.4 宜蘭礁溪69公里
D122.5九份 74公里
D132.6淡水 76公里
2018.2.7返程

在臺灣的16天時間裡,第一天中午到達臺北,第二天在臺北逛了一天,然後開始騎行,中途還拐到日月潭,在墾丁遊玩了一天,在路上騎行的時間有12天,後程由於天氣的原因,在雨中每天走的不是很遠,這樣行程節奏很適合旅行。

9、道路與地形

臺灣島像一片葉子漂浮在祖國的東南海域,臺灣島多山,山脈與臺灣島一樣東北西南走向,東部多山,中部丘陵,西部多平原。所以臺灣西部城市村鎮密佈,道路縱橫交錯,所以在西部也特別容易走錯路。東部一條路從南走到北,既可以選擇沿太平洋的海岸線,也可以走較平坦的花東縱谷。

臺灣位於亞歐板塊和菲律賓板塊交界處,地震頻發。這次在臺灣遇到了花蓮2月6日的6.5級地震,導致了14人遇難,200多人受傷,幸運的是我這次出行平安無恙。

地圖導航:推薦使用谷歌地圖,在手機上下載APP,在大陸因為被遮蔽了打不開,一到臺灣就可以使用了,資料在不斷更新。

也可以使用百度地圖,可以直接下載好臺灣的離線地圖,像百度地圖上的單車行程功能在臺灣就用不了。

下面這張地圖是大陸出版的,上面的路線編號和臺灣實際不一樣。

臺灣的道路分為國道、省道、快速省道、縣道、鄉道5個級別,其中國道和快速省道是不能走自行車的,請認準下面的道路標誌:

臺灣的騎行氛圍很友好,大部分道路都有單獨的自行車道,環島線上的自行車標示很多很人性化,在臺灣騎行有種被特別照顧的感覺,在路上可以自由自在享受騎行時光。

在騎行的過程中,如果不想反覆停車檢視地圖來確認方向,可以在車把上裝一個小指南針,還可以作為鈴鐺使用,多年的騎行實踐證明這是非常有用的,特別在道路複雜的路段。

10、悠遊卡

悠遊卡是一張整合臺灣多種交通付費方式的電子票證,相當於大陸的地鐵卡。

使用範圍:可用於臺北捷運(地鐵)、鐵路、公共汽車、渡船等臺灣多個縣市的大眾運輸工具的搭乘費用,路邊停車、停車場、公共自行車租借、計程車等與交通相關服務的費用。還可在連鎖便利商店、超市、咖啡店、餐廳、電影院、書局、加油站等許多零售商店的小額消費場合使用。

一到臺北桃園機場,我就辦了一張悠遊卡,刷卡坐地鐵(臺灣稱為捷運上)到臺北市區,在臺北坐捷運、乘公交、逛超市我一直都使用悠遊卡,帶太多現金不方便可以直接存到悠遊卡裡邊,路上騎行的時候去7-11超市購物、吃飯刷的都是悠遊卡。

購買地點:捷運各車站詢問處;捷運車站悠遊卡售卡/加值機;貼有悠遊卡標示的便利商店(7-ELEVEN、全家、萊爾富、OK)。

11、住在臺灣

臺灣的住宿花費相對較貴,尤其是臺北與高雄的住宿,酒店的標準間價格大概在500元左右,在旅遊旺季最好提前預定,尤其是像臺北、墾丁這類的熱門旅遊城市。臺灣的民宿很發達,服務溫馨很有人情味,值得體驗一下。

冬季到臺灣,遊客不是很多,不用特別擔心住宿的問題,我一路上都是青旅加露營的方式,臺灣青旅一個床位差不多要100元人民幣左右,比大陸要貴一些。

訂房APP:airbnb、agoda、booking、自在客、螞蜂窩、攜程、去哪兒等,一般情況下我會輪換使用,比較一下價格和位置,路上使用比較多的還是前三個,因為是全球通用的,資訊房源都比較多。

露營:臺灣對露營者很友好,在環島線上,有很多開放露營的派出所,國中國小,都能夠提供熱水、電源、衛生間。寒暑假一些國小和國中會開放校園給露營者,網上能查到開放資訊,有些中小學會收一點衛生清理費,也在情理之中。

臺灣也有很多專門的露營場地,一般都在風景優美的地方,場地內有房車、帳篷、衛生間洗浴一應俱全,像我這樣的騎行者自帶帳篷,只收取場地費,比住青旅要划算,是一種很不錯的體驗,我在日月潭邊一個露營地就度過了一晚上。

12、吃在臺灣

臺灣是吃貨們的天堂,臺灣的“夜市文化”實屬是臺灣最大的亮點,鱗次櫛比的小吃攤上擺放著琳琅滿目的臺灣小吃。從蚵仔煎、大腸包小腸、大雞排,到滷味、鐵道便當、牛肉麵。

臺灣大大小小的夜市數不勝數,從南到北,每一座城市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招牌夜市。臺北的士林夜市、臺中的逢甲夜市、高雄的六合夜市規模大到跨了幾條街區。

每騎到一個城市,不管一天多麼累,一到夜市上就生龍活虎,可以開開心心的吃一頓,夜市上的小吃一般好吃不貴。

除了夜市,平常路上的一日三餐,一般看到什麼吃什麼,沒見過的沒吃過的都要嚐嚐。在路上為了及時的補充能量,恢復體力,在7-11超市吃過最多的飯,超市裡有供就餐休息的桌椅,各種豐富的快餐微波加熱就可以吃了,還有涮串、包子、雞蛋、玉米、奶茶等,基本可以保證一日三餐。

13、天氣

北迴歸線橫穿臺灣島,北部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是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多東北季風,北部溫度低於南部,多雨,有一首歌裡唱到“冬季來臺北看雨”,下雨的時候會普遍降溫,冬季在陽明山、合歡山、阿里山等山頂上會看到雪。

夏季臺灣多臺風,夏季來臺灣除了做好防晒,還要時刻關注天氣,注意颱風動向。
下圖是臺灣每月的平均氣溫:

我騎行的十多天裡,一半的時間都是陰雨綿綿的天氣,不得不冒雨前行,好幾次都渾身溼透了。

14、景點

由於臺灣地理環境的不同,西部景點看人文,東部看自然風光。兩大城市臺北和高雄,一北一南位於臺灣島兩頭,南部有熱帶風光,最南端墾丁有著迷人的熱帶海洋風光。

臺灣的很多景點不像大陸圍起來就收門票,臺灣很多自然景觀都是不收門票。例如花蓮七星潭、墾丁龍磐公園、日月潭基本都免費開放,只有一些需要人工執行的設施才會收費,但也不會貴的離譜。各大人氣寺廟也基本上是免費開放的,一些歷史古蹟收取的門票費用也就在十幾人民幣左右,十分便宜。

在青旅內看到的臺灣花季一覽,對照你來臺的月份,看什麼花在臺灣等著你。

歡迎關注,環臺遊記陸續更新中……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