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面對他的時候,總是心情複雜,給中國造成了多麼大的傷害,不願面對可是又必須要面對,畢竟是當今世界強國,對中國對世界影響巨大,還是要去了解和學習。2019年暑假前,決定了去日本看看,申請了簽證,帶著妻女去幾個大城市看看,感受一下日本的文化與民風,也看看傳說中歷史上中國唐宋時期的建築。
行程安排
天數 日期 行程 具體行程
D1 7.13 天津—東京
D2 7.14 東京 皇居、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銀座
D3 7.15 東京 淺草寺、江戶東京博物館、東京天空樹
D4 7.16 東京 澀谷、表參道
D5 7.17 東京—富士山富士山、河口湖
D6 7.18 富士山-東京 新宿上野公園/國立西洋美術館/東京國立博物館
D7 7.19 東京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明治神宮、歌舞伎町、新宿
D8 7.20 東京—京都 金閣寺、四條河原町
D9 7.21 京都宇治、平等院、伏見稻荷大社/千本鳥居
D10 7.22 京都 清水寺、三年阪/二年阪、八阪神社、衹園、先鬥町、鴨川
D11 7.23 京都—奈良—大阪奈良公園興福寺/東大寺/春日大社
D12 7.24 大阪 黑門市場、道頓堀美食街、心齋橋
D13 7.25 大阪大阪歷史博物館、大阪城公園、梅田商業區
D14 7.26 大阪—天津
D1 出發
收拾停當,坐上晚上的飛機,三個小時後在凌晨12點抵達東京,坐上網約車,直達預訂的賓館。還不錯,寬敞明亮,服務員彬彬有禮。
房間也比較大,比較滿意,先睡上一覺。
D2 東京 皇居銀座
睡到自然醒,然後就是品嚐第一頓日本早餐。賓館對面,有一家拉麵館,人不太多,都是上班族,嚐嚐本地老百姓的早餐味道,還是相當不錯的,在國內就比較愛吃日本拉麵,此面味道在其之上。
吃碗麵,也要給你上杯冰水,西化嚴重啊。
吃完早餐,乘上地鐵,奔向皇居。在明治維新,江戶幕府結束並由明治天皇取回管治權後,日本首都由京都遷移至江戶,並易名為東京,前江戶城則被改成為天皇的居所,因此而得名“皇居”,包括皇居前廣場、二重橋、皇居外苑及皇居東御園在內的區域,目前皇居外苑、皇居東御苑和北之丸公園作為公園可以免費參觀。
很難想象黑瓦白牆的皇居居然位於現代化大樓林立的東京站附近,依舊保持著江戶時代沿留下來的韻味。作為東京代表性的名勝景點,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守護著東京的江戶之子們。
沿著護城河繞城而行,江戶城的牆垣依舊可見。
天空時不時下點小雨,雨中漫步於公園之中,安靜而愜意。
走著走著,到了東御苑,一個精緻秀氣的小庭園,精雕細琢,這是日本庭院的特色嗎?
休整齊整的園林,橫亙於池塘之上的小橋,遊弋於池塘之中的魚兒,遊走其中,慢慢體味。
一簇簇鮮花在雨後顯得格外嬌嫩,吸引著蝴蝶前來窺探。
出來皇家庭院不遠,就是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裡面正在進行高田勲展,展覽了很多原稿,和創作介紹,可惜不能拍照。高田勲是與宮崎駿、大冢康生等齊名的日本著名動畫片導演、編劇、製作人,《天空之城》的製作人,《狼少年》、《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阿爾卑斯山的少女》、《紅髮少女安妮》等動畫片的導演,最有名的是《輝夜姬物語》(就是宣傳畫上的),影片以日本最古老的故事《竹取物語》為題材,講述竹子中誕生的輝夜姬在伐竹翁夫婦照顧下成長,最後回到月宮中的故事。
美術館內,還有很多日本的不同時期繪畫。館內隨地放著一些具有日本特色的坐墊或是坐凳,讓人可以坐下靜靜地仔細欣賞美作。
出了美術館,到銀座去看看繁華的東京。只是毫無目的的走了走,逛了幾家店。售賣的服裝很少有靚麗搶眼的色彩,灰黑為主色調,款式也是比較簡單,沒有繁瑣複雜,可能這就是日本人的性格寫照。
走的累了也餓了,走了幾家飯店門口都在排隊,最後進了一家鰻魚飯飯店,雖然人也挺多,但不用等。上來以後,葷素搭配,而且還比較注重視覺效果,看著就有食慾。味道真是不錯,鰻魚煎得恰到好處,綿甜合口,沒有什麼腥味,湯汁濃郁,比國內的好吃多了。當然,也貴多了。
現在知道為啥不用等了。
D3 東京 淺草寺江戶東京博物館
今天,主要去淺草寺,附近有個江戶東京博物館,就先去了博物館。為了保護已面臨逐漸消失的江戶東京歷史的遺產及回顧東京的歷史及文化,並以未來的東京而設想於平成5年(1993年)3月28日創立此博物館。
江戶東京博物館是一棟造型奇特的博物館,有兩層展示廳,以展出東京的歷史發展為主,一入館可看見一座仿製的木拱式日本橋,日本橋自古以來即為東京的代表建築,多次出現在精美的浮世繪上而聞名。
館內收藏包羅永珍,充分展現出東京十七世紀以來的生活風貌,有實物比例的複製品,也有早期的生活用品,也有手工藝品與醫藥相關收藏,展示品還包括了十八世紀的茶房,劇院和妓院模型,反映出江戶曾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以及政治與消費城市。
還有近代的生活用品展示。
現場還有日本傳統藝術表演,表演人員只是坐在那裡,用日語講著故事,面部表情極其豐富,時不時學鴨子叫,還有其他動物的聲音,惟妙惟肖,現場人員不時爆發出鬨堂大笑。可是,看也看不懂,聽也聽不懂,走吧。
在江戶博物館旁是兩國國技館,本想進去參觀一下,可惜因為過節關門了。
到了淺草寺,也到了午餐時間,品嚐一下著名的一蘭拉麵。走到門口,排了一條長龍,還能接受,排著吧。移動速度倒是挺快,等到了門口才知道,更長的隊伍在裡面,麵館在樓下,下了樓,還有兩個彎。
一個多小時後,終於坐在了飯桌前。味道確實不錯,但與一般麵館相比區別不大,味道差不多,價格也差不多。只是更加精緻一些,而且有一些精美的小食品,不禁勾起你的食慾。
吃完午飯,前往著名的淺草寺。淺草,本身既是東京都臺東區的一個地名,也是以淺草寺為中心的周邊繁華街區的總稱。街上的小店都是傳統的江戶風格,很多好吃好玩的都是極具日本特色的,街頭有許多商店和禮品店區域,還有很多小吃攤,提供許多不同大小的日本料理。
淺草寺是東京都內歷史最悠久的古剎,建立於628年。據傳最初由漁民捕魚時打撈起一座金觀音像而就地建塔供奉,由此成為淺草寺。江戶初年,奉德川家康之命重建,擴大成現今規模。
穿過長長的商品街即可看到淺草寺的正殿,因德川家康將此處指定為幕府的祈願之處而逐漸興盛,成為淺草地區的文化中心。寺內西南角有高達53米的五重塔,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東北角有建於平安時期的淺草神社,建築造型古樸典雅,雕刻精美。
求神祈福是很多遊人的不二選擇。
吉人自有天相啊。
到處人聲鼎沸,只有一拱小橋下的魚兒在安靜的享受自己的生活。
掛著巨大燈籠的山門就是淺草寺的入口——雷門,是淺草乃至全日本的象徵之一。雷門左右兩邊各立有一尊凶神惡煞一般威嚴的塑像,名為雷神與風神,這也是雷門的學名“風雷神門”的由來。 我們是倒著走的,雷門本來是入口,現在成了出口。
去看看東京天空樹,又名東京晴空塔,高度為634米,是2012年竣工的東京新地標。走到隅田川畔,一棟金色的大樓似乎想要與其爭奪人的眼球,半空中還有一隻金色的大葫蘆,是寓意福祿當空嗎?實際是”朝日”啤酒在東京總部,那個葫蘆是仿照啤酒的氣泡而做出來的。
在河畔看著離得很近了,可是走了有半個小時才走到了晴空塔下,仰頭望去,雖然沒看到晴空,卻看到了直入天空的參天大樹。
天空樹塔內有各種店鋪、餐廳、咖啡廳等休閒設施。找了一家,吃了晚餐,感覺日本料理不是油炸就是生食,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象日本人的性格嗎?
夜色之中,天空樹呈現出了她的另一面。
D4 東京 澀谷、表參道
今天,是老天爺比較悲傷的一天,雨水不斷,還越下越大。冒雨出門,到了上野公園,結果國立西洋美術館、東京國立博物館都因為過節關門了,想起昨天相撲館也關門來,看來想去博物館還得看看節日安排。計劃被打亂了。下著大雨,哪裡也不能去,逛街去吧,就到了澀谷、表參道,走了幾家店鋪,件件商品都是那麼精美,無關價格高低,一雙筷子,一個茶壺,都令人賞心悅目。到了午餐時間,走進了一家有些歷史的壽司店。
花色品種太多了,有幾十種,以魚生為主,要了幾種不同的口味,味道還是不錯的。
外面的雨依然在淅淅瀝瀝地下著,看著灰濛濛的天空,雨絲毫沒有停的跡象,實在是行走不便,也澆滅了逛街的熱情,乾脆回賓館休息吧。
D5 東京—富士山河口湖
早晨,起床後坐上新幹線,奔赴富士山。天高雲淡,晴空萬里,心情格外好。下了車,先去河口湖邊走走。一路上,看到一座座日本人家的小小庭院都很別緻。
到了湖邊,靜謐的湖水與藍天相應,坐在湖邊,看著湖的那邊山峰迭巒,彷彿頂到了低重的雲彩。
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標高3776.24米,山體呈優美的圓錐形,是日本的最高峰,日本的象徵。它是由有著懸垂曲線容貌的玄武岩質層火山構成,其山體延伸到駿河灣的海岸。富士名稱源於蝦夷語,現意為“永生”。原發音來自日本少數民族阿伊努族的語言,意思是“火之山”或“火神”。富士山是象徵著日本自然、歷史、現代的三大景點(富士山、京都、銀座)之一。
坐上公交車,到了河口湖大石公園,薰衣草正在盛放,陣陣花香沁人心脾。遠晀遠處的富士山,濃厚的雲朵遮住了山頭。
走到湖邊,依然是不得見其真顏容。
只有在欣賞各色花朵的同時,時刻關注著她的容顏變化。
欣賞完花花草草,坐車到了八音盒之森,一個八音盒博物館。門口的小花園非常精緻,女孩子都會喜歡。
博物館內風格像一個歐洲花園,裡面帶有音樂廳,收集了很多來自歐洲的自動演奏樂器。博物館分為幾個小展館,每個展館有不同的作用,同時不同的時間也有不同的表演。
到了整點報時時間,音樂想起,噴泉噴湧,一個小人從水池旁的二層小樓走出到陽臺,向人群致意。
還有各種各樣的八音盒,供遊客選購。有很多造型奇特,你都想不到是八音盒。
還收集了很多歷史久遠的大型八音盒。
一座精緻的房屋八音盒,佔據了一個房間。
這是一個自動錶演的大型八音盒,我們有幸趕上了表演。
這也是一些大型八音盒,其中有一臺與泰坦尼克號上的是姊妹。
現場還有踢踏舞表演,伴隨著八音盒的音樂,時而瘋狂,時而溫柔,不知是不是專業,但是很認真。
到了賓館,從陽臺望出去,天色漸暗,烏雲隨風飄散,偶爾隱約地露出了富士山頭。
華燈初上,山峰終究還是被雲朵遮了個嚴實。
坐落在山坡之上的小別墅,點亮燈光,融入在一片寧靜中。
房間是純木結構,空氣中瀰漫著木頭的味道,倍感溫馨。
D6 富士山-東京上野公園
清晨,林間的鳥叫聲叫醒了我,上了陽臺,可能是昨天下了點雨,外面霧氣昭昭,但是富士山還是能看清楚的。
走出房間,到觀景臺上再欣賞一下。
慢慢地,霧氣濃重起來,卻只是在山間盤旋,山峰和山腳下的村莊都若隱若現了,湖水成了一道分界線,湖水以北區域在晨暮中確是清晰可見。
林中的小鳥叫聲此起彼伏,林中的賓館顯得格外清爽。
轉眼間,隨著雲層流動,富士山只剩下了一個山頭。
慢慢地,天有點放晴了,只剩下一條雲帶在富士山的半山腰懸掛。
天色漸藍,腰帶見寬了。
因為沒有計劃要爬山,就準備坐車回東京。車站停著的火車也很卡通啊。
車站裡的紀念品、美食都是非常精緻,食品可愛誘人,晶瑩剔透,包裝精美,想不買都不行。
為了去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明治神宮方便,回到東京後就住在了新宿大久保。一看就是商業區,街道兩旁全是商店和飯店。
看到這個裝修卡通的商店,就到了我們的賓館了。
因為前天沒能參觀上野公園的美術館和博物館,今天決定再去一趟。上野公園是東京的名勝之一,面積廣大的公園,裡面建有動物園、美術館、博物館等眾多設施。
先來到了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這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西洋美術展覽設施,館內收藏展示已故鬆芳幸次郎的作品集和大量的中世末期至20世紀的西洋美術作品約2200餘件。其中包括羅丹、魯本斯、莫那、雷諾阿、凡高、畢加索等著名近代歐洲畫家的美術作品約 200餘件。
見到這麼誇張的作品,就知道是畢加索的。
這也是作品嗎?
館外的數尊著名雕塑,表現了西洋美術的造型美。
參觀完美術館,來到了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館內的藏品約89000多件,其中國寶級藏品近百件。整個博物館分為本館、平成館、東洋館、表慶館及法隆寺寶物館5個獨立的分館,主體本館為日本傳統建築風格的帝冠樣式建築,被稱作“美術館與博物館之集大成者”。
國立博物館的前身為帝國博物館,1952年後才改為現今的國立博物館。各館之間都有小徑相通,兩邊綠蔭蔥蔥,營造出一份人與自然、文化之間的和諧氣氛。
不管哪裡的園林都是那麼精緻。
館內還是日本的歷史、文物、藝術品居多。
除了日本的的東西,中國的寶物最多。
D7 東京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喜愛宮崎駿的人一定會知道在東京的周邊三鷹市,有一個很小的美術館——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這裡不僅買票很難,而且還禁止拍照。但是即使條件十分苛刻,每天卻依舊有大量的遊客前往。1985年,宮崎駿聯合高田勳共同創辦了吉卜力工作室,該名字來自二戰時候義大利的一款偵察機,意思是“撒哈拉沙漠的熱風”,由於宮崎駿父親曾經是飛機製造廠工作,從小宮崎駿就對飛行和天空充滿著嚮往,這也是吉卜力的由來之一。
吉卜力美術館的入場券不能當日直接前往購買,而是採取完全預約制,需要提前購買指定日期、時段的入場引換券,按時到館後再兌換真正的門票。通常每月10日開始發售下月的入場券,購買地點在日本境內的羅森(Lawson)便利店內自助購買;也可以採用網路預約或電話預約的方式預訂,但是必須前往羅森店內完成最終操作。還有一種就是在淘寶上尋找賣票的賣家。我就是從淘寶上預定的。在約定的時間在火車站發票,然後一起坐公交車到美術館。
吉卜力美術館和其他美術館的區別在於,這裡更像是一個小小的迷宮,這裡沒有任何觀光路線,工作人員也不會引導大家的走向,漫步在這裡,每個人都如同孩子一般,在尋找著屬於自己的美好。館內有一個小型放映廳放映動畫短片,有著頂層的花園和守護著這裡的巨神兵,有著讓小孩子玩耍的龍貓車,還有那一部部的吉卜力動畫的原稿,當然還有紀念品店。
宮崎駿,日本著名動畫製作人、漫畫家、動畫導演、動畫編劇。《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幽靈公主》、《起風了》、《哈爾的移動城堡》獲多項國際及日本國內大獎,《千與千尋》榮獲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及第52屆柏林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熊獎”等9項大獎。2014年11月8日,老人家榮獲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
網上找了找老人家的照片,和藹可親。
在美術館裡面兜兜轉轉就是兩個多小時,買上紀念品,填飽肚子去。
坐火車回到東京,來到明治神宮,供奉著明治天皇和昭憲皇太后靈位,是日本神道教最重要的神社,有著東京都內最大的一片綠地。
明治神宮由入口處聳立的日本最大的鳥居,類似牌坊的日本神社附屬建築,代表神域的入口,用於區分神棲息的神域和人類居住的世俗界。
進入神宮,有南、北、西三條全部用除邪之用的鵝卵石鋪設的參拜甬道,綠樹成蔭,雖處市區,卻是格外安靜。
從南面的正道進去,路兩邊是參天古樹,最有特色的是還會看到一排排整齊的清酒罈子。在瀉出層層樹葉的午後陽光的渲染下,斑駁彌香。
路的另一邊,是葡萄酒桶牆,是千里迢迢來自法蘭西勃艮第。
園內有好幾處鳥居,提醒著來訪者,踏入鳥居即意味著進入神域,之後所有的行為舉止都應特別注意。
洗手池在神宮正殿,參拜祈福之前要洗手、漱口。池內水很清澈,池上還掛著一個牌子,會告訴遊客洗手的先後步驟。
本殿的構造形式是流造,即日本神社建築最常採用的形式。其特點為山牆面為不對稱屋頂,屋簷向前長長的舒展開來。
祈願處是必不可少,擺著各種御守(即護身符),有交通安全的、婚姻幸福的、身體健康的、考學成功的等,還有繪馬(即許願牌),可以買來寫上祝福,在附近專門的地方掛起來。
吃完晚飯,天黑了,來到了著名的歌舞伎町,充滿故事的一條街。既是全球少見的大型紅燈區之一,又是一條匯聚了許多電影院、酒吧、夜總會、情人旅館的大街。
這裡,被稱作“不眠之街”,到深夜依然燈火通明,人來人往。
D8 東京—京都金閣寺
早晨,坐上火車,來到京都。先到了著名的金閣寺,正式名稱是鹿苑寺,建於1397年,原為室町幕府3代將軍足利義滿將軍的山莊,後改為禪寺。“金閣寺”一名源於足利義滿修禪的舍利殿,因其外以金箔裝飾,民眾遂以金閣殿稱之,寺院也因此被喚作金閣寺。1950年,金閣寺被蓄意縱火燒燬,現在看到的金色建築是修復的。
進得院子,到處是充滿日本風情的景緻。
金閣寺是3層的樓閣,第一層為法水院;第二層為潮音洞,供奉著觀音;第三層是正方形的佛堂,供奉著三尊彌陀佛。金閣寺的建築與園林構造相融合,一旁的鏡湖池池水清洌,身影華麗的金閣倒映在鏡湖池中的景觀是京都的代表性景觀。
金閣寺住宅式的建築,配以佛堂式的造型,和諧幽雅。金閣的三樓是中國(唐朝)風格的“究竟頂”(屬禪宗佛殿建築),寺頂有寶塔狀的結構,頂端立有象徵吉祥的金鳳凰裝飾。
童年的美好記憶——《聰明的一休》的故事就是在金閣寺發生的,聰明的一休、善良的小葉子、英武的新佑衛門、和藹的長老,還有經常給一休製造難題的將軍,回憶滿滿…
七月時分,有些楓葉都迫不及待地紅了。
寺院周圍,也免不了商鋪林立,各種精美的紀念品。雖然走了很多,依然能夠吸引著你走進去看看。
在京都,地鐵不是很發達,金閣寺在城市東北角,就沒有地鐵。坐上公交車,到了京都市中心,四條河原町,街道兩旁高樓林立,人流熙攘。
不覺間走到了錦市場附近,有許多經營小吃和生活用品的店鋪。
走得兩腳已經麻木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壽喜燒火鍋飯店,多麼雅緻的小院子,正如其名。
壽喜燒火鍋是通過在火鍋中烤牛肉片,然後加入壽喜燒肉湯(通常由醬油,清酒,米酒和糖製成)和不同的蔬菜,麵條和蛋白質製成的。“壽喜燒”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烹飪你喜歡的東西”。味道有些偏甜,不如中國的火鍋好吃,關鍵是好貴啊!!!
夜色中,燈光照亮了小木屋,溫馨的一副畫面。
D9 京都宇治、平等院、伏見稻荷大社
早晨,坐上火車,來到了著名的宇治,因抹茶而聞名世界。雖然我不太喜歡那股嫩綠色散發出來的微苦茶味,但卻是妻女的摯愛。
在奈良時代(710~793),茶從中國傳到日本。在1191年,在中國留學的修行僧將喝抹茶的方法帶回日本。在此後,抹茶的喝法在中國漸漸消失,卻在日本有了獨自進化。足利義政時代吃茶風氣盛行,茶道發展,京都、奈良、界堺三大城市成為茶匠的故鄉。茶匠千利休更是將日本茶道推向了極致,也發揚了宇治的抹茶。進入江戶時代(1603~1867),隨著煎茶和玉露茶的產生,煎茶道逐步演變為各種日本獨有的茶道。
從宇治車站出來便能見到的有名的伊藤久右衛門和中村藤吉。伊藤久右衛門是擁有近300年曆史的宇治老茶鋪,將抹茶的各種花式應用,發揮到了極致。
進店後,還好人不太多,一會兒就排上了,先點點小吃品嚐一下。
一定要到店裡看看,各種小吃色香味俱全,包裝精美,可攜帶的甜點種類也很多,絕對不會讓你空著手走。
在伊藤久右衛門品嚐了餐前甜點之後,來到隔壁中村藤吉本店準備吃午飯。
中村藤吉本店的茶歇可能永遠都需要排隊,一個多小時後才排上了。
雖然不太餓,但是看到了精美的抹茶食品,不禁食慾大開。
宇治大大小小的街道都分佈著抹茶店,如果胃口夠大,可以多品嚐幾家。
宇治城市不大,穿街走巷步行即可前往平等院。路過的小庭院也是那麼別緻。
一道林牆,形成一道別致的風景。
平等院是平安時代池泉舟遊式的寺院園林,其址可謂風水寶地,前臨宇治川,遠對朝日山。日本早期木構建築,沿著京都宇治川邊興建,據說是古代日本人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極致具體實現。該院興建於公元1052年,規模相當今日1/2宇治面積的平等院乃為引入宇治川水,依佛教末法之境,在水池之西建造阿彌陀堂,水池之東則建構象徵今世的拜殿,打造“淨土庭園”之喻的代表建築,其規格更為後來日式庭園的參考指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
綠樹掩映下的洗手池嗎?
為了解暑,園內建了一個涼亭,綠枝掩映,不時還噴出水霧,宛若仙境。
古剎的平等院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是面對阿字池而建,初期因置奉“阿彌陀如來”與52尊“雲中供養菩薩像”得名的“阿彌陀堂”,後因“阿彌陀堂”外型似欲振翅而飛的禽鳥,在中堂脊沿更有兩隻尊貴象徵的金銅鳳凰像,遂在江戶時代更名為“鳳凰堂”。10日元的硬幣上有它的圖案。
裡面供奉著“阿彌陀如來佛”的坐像,“阿彌陀如來佛”是管轄極樂淨土(佛教中的人去世後的美好世界)之佛,這尊佛像已被列入國寶級文物。
出了平等院,是一條抹茶街,全是各種抹茶商店。
走到街道盡頭,來到宇治川旁,河水湍急。河邊立有一個紫式部像 ,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是公元1004年創作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作品故事發生在宇治,被認為是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日本古代文字由於受到神話和古代物語的影響,在敘事上常常虛實參雜,不能夠很好地還原事實,反映現實。紫式部已經明確認識到現實主義創作的任務,就是要全面地反映出生活的本質真實。這在日本文學史上是具有標杆和劃時代意義的,也對後續的日本文學的創作造成深遠的影響。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她列入年度表彰的世界偉人之一。
坐上城際列車,告別宇治,前往伏見稻荷大社。
伏見稻荷大社位於京都南部的稻荷山山麓,歷史悠久。這裡供奉著保佑商業繁榮、五穀豐收的農業之神稻荷,香客眾多。
一個濛濛的小娃娃在想什麼呢?
進神社前,都有洗手池。
在本殿兩旁立有兩隻狐狸,狐狸被視為神明的使者,因此這裡有許多各式各樣的狐狸石像,
還有狐狸臉形狀的繪馬(祈願牌)。
伏見稻荷大社除了主建築物值得一看,還以其後的“千本鳥居”著稱。成百上千座硃紅色鳥居構成一條到山頂的通道,全程約4公里,步行到山頂來回大約需要2-3個小時。這段路程是京都代表性的風景之一,電影《藝伎回憶錄》中,也曾出現過以千本鳥居作為背景的場景。
出了神社,路邊一樣是看不到頭的商店,卻偶然發現了一家Helloketty專賣店。
還有宮崎駿產品專賣店。動畫產業對日本的貢獻真是不可小覷。
D10 京都 清水寺
早晨起來,在賓館吃的早餐,兩個米飯糰,加幾片黃瓜和鹹菜,還有一碗味曾湯。真是清淡啊,飯後一個多小時就餓了。這是日本人的家常飯嗎?
先去著名的清水寺,下了車,還需要經過一條石阪坡路——清水阪,而“阪”在日語裡就是“斜坡”之意。街道兩邊原來都是上千年的古建築,後來隨著清水寺香火的旺盛和祭拜遊覽的客人日益增多,逐漸被各種各樣的商鋪所取代,現在已發展成一條不折不扣的商業街。
清水寺,始建於778年,早於京都建都,是日本最古老的寺院。位於京都市內東部音羽山的山腰,因寺中清水而得名,現為日本佛教北法相宗的總院。始建以來,曾數次被燒燬,現在的建築物幾乎均為江戶時代初期(1631年~1633年),由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重建而成。寺院的本堂被指定為國寶,同時還擁有仁王門、西門、三重塔、鐘樓等重要文化遺產,建築外觀色澤鮮豔、雕刻細緻有加。1994年,清水寺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從1995年延續至今的“當年漢字”活動,在每年的12月都會在清水寺揭曉,京都漢字協會也認為清水寺是日本寺廟的典型代表。
硃紅色的仁王門是清水寺的山門,立於高臺,非常醒目。仁王門門前左右各有一座高大威猛的仁王像,號稱”狛犬”。一般廟前的狛犬,口形都是一張一合,張口的那隻叫”阿形”,閉口的叫”吽形”,象徵著人從生到死的一生(人生下來時張嘴大哭,死的時候嘴是閉著的)。山門上有平安時代名書法家藤原行成所寫的“清水寺”扁額,書法優美,如蜿蜒流水狀。
過了仁王門便是西門。西門後是三重塔,塔高約30.1米,是日本最大的三重塔。它的特點在於屋頂的四方角上嵌著的。在東南角上的那個鬼瓦與其他三面的鬼樣子不同,是條龍。龍可以呼風喚雨,用來防火。就連清水寺的門票也用這個建築物做為封面。
從三重塔的平臺上可以俯瞰西門,其屋頂屬於“切妻”式建築。“切妻”式是我國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類似天朝建築的懸山屋頂。
可以鳥瞰京都市容,京都塔格外突出。灰壓壓的雲層下是灰壓壓的城市,在遠處的山巒將其分割開來。
還可以鳥瞰後面的群山,綠意盎然中赤紅的塔樓點綴其中。
轟門旁的洗手池上,臥著一個龍頭,口裡流出清水,但這個洗手池做的名字卻叫梟之手水缽。原來,要把頭探到洗手池上方,朝裡面仔細看才能知道理由。在洗手池下側,有個觀音像,圍繞著觀音像四面都刻有貓頭鷹。日本人很喜歡貓頭鷹,認為它主智慧,而且它的名字發音像不苦勞,人生不必那麼辛苦,寓意很好。
普門閣進去以後就是清水舞臺,還有音羽瀑布。
折回到寺內院中,細細品味日式庭院的味道。
小橋流水,身著傳統服裝的人們漫步其中。
清澈湖水倒映著湖畔景緻,記錄著清水寺的變遷。
來時,因為時間較早,清水阪的店鋪基本都沒開門,回去時都已開張納客了。蜿蜒曲折的街道兩旁小店鱗次櫛比,不少用漢字做招牌的,支付寶和微信基本通用。走進店鋪,各種商品都含有濃郁的日本風情。
京都的特色小吃、陶器、扇子、小掛件應有盡有,日本的古典美就滲透在小巧、低調和細節裡。
京都還有一樣歷史悠久的瓷器燒製文化清水燒,也稱為京燒,在400年前茶道盛行開始,人們開始製作茶碗,開啟了陶瓷市場。清水燒有很多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又以細膩的書法和豐富的釉色而聞名。清水燒是在京都有名的清水寺山腳下燒製成而得名。
京都的歷史精髓也濃縮在這大街小巷裡,韻味百轉千回。
二年阪築於公元807年,從產寧阪接二年阪可一路直通寧寧之道,連線清水寺與高臺寺。二年阪和三年阪是京都一處非常有名的街區,周邊佈滿了老木屋和傳統的日式商店。
在一條巷子中又偶遇一家宮崎駿商品專營店,酒香不怕巷子深啊。
穿梭於小巷之中,溫馨寧靜。
每一個小庭院都是精雕細琢,透露著日本人的用心。
八阪神社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區的神社,為二十二社,是日本全國約三千座八阪神社之總本社,愛稱是祇園。神社的例行祭祀活動叫袛園祭,與東京的神田祭,大阪的天神祭並稱為日本的三大祭。原本稱作“祇園神社”、“祇園社”、“祇園感神院” “袛園天神”,慶應4年(1868年)的神佛分離令後,改名“八阪神社”。
神社是日本神道教的基地,有點像中國的道觀,不過日本的神社祭拜的物件更多廣泛。八阪神社紅牆黑瓦的木質殿堂很像唐代時期的宮殿和皇宮別苑,這也是日本神社的統一風格。
出了神社,看到馬路上有很多人力車伕,傳統文化在以另一種形式延續。
來到了花見小路,日本最古老的花街,這裡保留了江戶時期的民宅建築,據說也是現在為數不多的尚能看到藝伎的場所。可是,我們沒有看到。
街道環境清幽、規劃整齊,並排著的都是擋有垂簾的茶屋、飯店。
再往前走,就到了鴨川,都市內有兩條河流,從北向南,先是由兩條支流匯合成一個Y,左邊的支流叫賀茂川,右邊叫高野川,匯合之後的部分發音依然與賀茂川相同,漢字卻寫成了”鴨川“。河水嘩嘩地流淌著,向前趕著路。
在河岸上隨意走了走,散了散步,河岸兩邊都是各種餐廳。
先鬥町是京都市中京區鴨川和木屋町通之間的花街,原本是鴨川的沙洲,江戶時代初期,因護岸工事埋立,稱作新河原町通。之後發展成茶屋、旅籠等林立的繁華街,公許藝妓營業後,成為有名的花街。除了花街特有的商業形態以外,尚有一般飲食店,東側的店面對鴨川,設有納涼床的飲食店很多。
不經意間,路上還真是偶遇了藝伎。
逛累了,就是晚飯時間了。
D11 京都-大阪-奈良公園-大阪
早晨,從京都坐火車抵達大阪,在高樓林立中找到了賓館,然後就又坐車到了奈良。出了車站不遠,就到了興福寺。興福寺的歷史非常悠久,是日本國寶級文物,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興福寺是南都六宗之一的法相宗的大本山,“法相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發源於我國西安的大慈恩寺(現在大雁塔下僅存遺址),由唐代高僧玄奘建立。因剖析一切事物(法) 的相對真實(相)和絕對真實(性)而得名。也是南都七大寺之一,建築風格巨集偉大氣,透露著一絲名門權貴的高雅風範。·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建於669年,位於飛鳥的山階寺,後因藤原家族在710年遷都平城京,而將其全部挪移到了如今的奈良,改名為興福寺。現在的興福寺並不像一座完整的寺院,空曠的場地上殿宇被分隔在東西兩端,用欄杆圍了起來。古代的興福寺範圍很大,場面壯觀,主要建築有中金堂、東金堂、北圓堂、南圓堂、五重塔、三重塔、大湯屋、大御堂、國寶館等。由於興福寺歷經戰亂,數度興廢,許多建築被毀壞了。
興福寺的五重塔是奈良的標誌性建築,是僅次於京都東寺五重塔的日本第二高的古塔。五層重簷,飛簷遠挑,高聳的塔剎,婷婷玉立,風姿綽約。五重塔高50.1米,底層設有須彌座,供奉四尊佛像,東南西北依次是藥師如來、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彌勒佛,是日本重要的保護文物。
往前走不遠,就是奈良公園,若草山、東大寺、春日大社、國立博物館等名勝古蹟大多在這裡,是日本現代公園的先驅之一。園內有許多嬉戲的鹿群,這些鹿被指定為國家的自然保護動物。
這裡的小鹿都是見過大世面的,從不怕人,還會主動往人跟前湊,看看能否有所收穫。
東大寺是日本華嚴宗大本山,又稱大華嚴寺,728年由信奉佛教的聖武天皇建立的,是華嚴宗大本山,南都七大寺之一,也是全國68所國分寺的總寺院。因建在首都平城京(今奈良)以東,所以被稱作東大寺,1998年作為古奈良的歷史遺蹟的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抬頭一望,不覺到了東大寺正門—南大門。
迎面而立的南大門雄偉渾厚,原木大柱二人都難以環抱。於760年建成,因火災燒燬了,現在看到的南大門是鎌倉時代的1199年(我國南宋)重建的。距今也有八百年多年了,是日本最大的寺門。門樓沒有經過後天的粉刷,完全保持了原色風采,看上去鏽跡斑斑有種歷史的滄桑感。
穿過南大門,走過長長的石板路,便可以看到寺院中門。1716年重建的中門,大屋頂的式樣,青色圓瓦,紅色樑柱,雪白牆壁。中門,風鼓幡帳,後面是大院,院的四周圍有迴廊,院內建有著名的大佛殿。中門不開,遊客要從西邊的側門購票進入。
走進內院,參道兩邊是綠茵茵的草坪,中軸線上矗立著一座重簷歇山式樓閣,這就是奈良著名的大佛殿,正面寬度57米,高49.1米,深50米。相比咱北京的故宮太和殿連同基座的高度是35米。第一眼看到大佛殿,你會被它驚人的體量所震懾,空曠的廣場上,如織的遊人如同螞蟻一般渺小,不愧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建築。
進入大殿中央,就是東大寺的主尊盧舍那佛,一尊15米高的大佛(不許拍照,網上圖片)。樸素的銅坐像後面是金色的背光。盧舍那佛,即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佛的智慧的佛身。“盧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廣大,光明普照,又作“淨滿”。盧舍那佛也是《華嚴經》的教主,所以東大寺也稱大華嚴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造佛像,坐像高14.98米,寬12米,臉部約有5米,重250噸。大佛頭頂上的發螺,每個都如真人腦袋般大小。站在大佛像前,真難以想象1200多年前的工匠是如何造出這尊大佛的?大佛右手邊,是虛空藏菩薩的金身像,主智慧、功德和財富。大佛左手邊的是如意輪觀音,除難求財。
陣陣歡呼聲時不時打破殿內的肅穆。大殿右邊圓柱旁一群遊客在排隊,等著依次鑽過柱子底部的一個洞,說是可以帶來好運。據介紹,此洞跟大佛殿裡盧舍那佛像鼻孔一般大小。在日本民間傳說中,這個洞代表地獄,從這個洞鑽過去,就能不受地獄之苦,消災免禍,獲得平安。來東大寺參佛的民眾,總要鑽鑽這個洞,算是祈福納祥。
藍天白雲下,巍然聳立的大佛殿倒映在鏡池中,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春日大社是位於奈良公園內的神社,舊稱春日神社,建於公元710年(相當於唐朝),為當時的掌權者藤原家族的守護神而建造起來的神社,是奈良的守護神社,也是日本全國各處的春日神社的總部,為二十二社之一。
全長1.5公里的參道以一座紅色鳥居為起點,兩側是高聳的杉樹及白樺樹的原生林。
還有2000多個捐贈的大小石燈籠,以及隱身在林間的奈良鹿。
硃紅色的長迴廊圍繞著本殿,迴廊下吊著很多銅燈籠,與本殿一起構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風景畫。迴廊內側,廊簷下垂掛著一溜兒銅綠色宮燈,無論是青銅的,還是黃銅的,古色古香,頗有韻味。
一棵倒下的大樹向世人講訴著他的歷史。
D12 大阪黑門市場、心齋橋
今天是休閒購物的一天。早晨,先去了黑門市場,大阪的廚房,在這裡邊走邊吃。黑門市場四通八達,幾乎一半以上的店鋪都是生魚店,可以品嚐到非常新鮮的刺身。還有賣各種東西的攤位,如章魚小丸子、天婦羅、烤魚、刺身、水果、生活雜品、藥妝等。
各種海鮮,還是蠻新鮮的。
水果都是論個賣的,還是回家奢侈吧。
著名的網紅關東煮,一定要品嚐一下。
三文魚,一份三片,嘗一下吧。
大螃蟹,都是速凍的,還是到飯店吃吧。
河豚,本想嘗試一下,與國內有啥不同,沒獲批准。
著名的章魚小丸子,一定要品嚐一下。
號稱創業93年的豆腐坊,豆漿味道確實不錯,豆汁濃郁還暗含芳香。
食雜店,食品豐富多彩。
吃點這個吃點那個,然後走到了心齋橋,大阪最大的商業購物區,以心齋橋筋商業街為中心,北至長堀通、南至道頓堀,集中了許多精品屋、專賣店、餐館和大型購物中心,從早到晚都有熙熙攘攘的市民和遊客。逛街購物之餘,還可以品嚐地道的大阪美食。
兩塊有近百年曆史的“雪印”和“格力高跑步者”招牌,是心齋橋的一大標誌。
沿著齋橋筋商業街走到了道頓堀,大阪最繁華的地段,可以稱得上地標級的美食據點,大阪飲食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旅行者們來大阪時的首選,章魚燒、鐵板燒、烤肉炸串、旋轉壽司、河豚料理,還有各種可愛的甜點,幾乎囊括了大阪所有的特色美食。 看到了“蟹道樂”的本店,就預約了晚餐。
逛完街,收穫滿滿,品嚐傳說中的螃蟹宴。
實在是精緻,新鮮又美味
。可是太精緻了,吃不飽啊。
道頓崛夜晚是歡樂的夜晚,是美味的夜晚。
雖然剛吃完飯,看到排著長龍的章魚小丸子也得品嚐一下。
吃飽了,味道好像沒那麼特別了。
D13 大阪城公園
大阪是日本著名的古城之一,很早以前,大阪稱“浪速”或“難波”。據日本史書記載,神武天皇乘船自九州向東巡視,至大阪附近,水流湍急,浪花翻滾,遂稱“浪速”。十九世紀起,“浪速”始稱大阪,後來又演變成大阪。
早晨出門後,先去了大阪歷史博物館,按照導航到達目的地後,一開始還以為是寫字樓了,這麼現代的博物館,還是頭一回見,而在它邊上的便是著名的NHK。實際上這個博物館是在當時宮殿的位置上建造起來的,地下還儲存著原物遺蹟。
根據時代的不同,分割槽展示了不同時期的歷史資料和展示作品:10樓的古代區,9樓的中世、近世區,8樓的歷史發掘區,7樓的近代、現代區等等。乘電梯直達十樓,最早的內容從這裡開始。
10樓的奈良時代太極殿是博物館所有宣傳中標示性的場景,按原比例復原的空間內,並列直徑70釐米的朱漆圓柱,還有排列整齊的文武百官和宮女。
從博物館十樓眺望東南方向的難波城遺址。從難波城到大阪城,是日本古代文明過程的高度濃縮,博物館成了連線兩座城的紐帶。
繩紋時代(距今4000年前)的陶器,歷史悠久啊。
後期的難波宮模型,很是氣派呀。
中世時期的人民生活場景,惟妙惟肖。
中世(大約相當於宋、元時期)的宮殿,撥開外殼,讓你鳥瞰全景。
還有考古實驗平臺,感興趣的話,你可以體驗一下。
博物館不遠處就是大阪城公園。作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的大阪城,是當年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列島之後,耗時三年建造的,來彰顯自己的權力。大阪城於1593年完工,卻在1615年被德川家康的軍隊摧毀。重建之後的大阪城又一次在明治維新時期被德川將軍夷為平地。現在的大阪城是1931年仿造的混凝土式建築,並於1997年重新修葺。是大阪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大阪古城有兩道城牆,兩道護城河,護城河足有一百多米寬,城牆亦有數十米之高。城牆的拐角處建有二層高重簷歇山式角樓,大約相當於北京紫金城的角樓,只是紫金城的角樓雕樑畫棟,更加輝煌。城牆全部用花崗岩塊石壘築而成,尤其是牆角的護角石足有數十噸之重,令人歎為觀止。第一道城牆很寬,簡直如履平地。城牆上種滿了櫻樹,樹桿直徑都在五六十釐米左右。
大阪古城坐北朝南,第一道護城河的西南方向築有一道石壩,壩寬二三十米,供遊客出入。走過堤壩,第一道城門稱“大手門”。
大阪城天守閣氣勢非凡, 白色牆面,綠色屋瓦,並在每個飛翹的簷端裝飾著用金箔所塑造的老虎與龍頭魚身的金鯱的動物造型。外觀5層內部8層,金光閃閃的鍍金浮雕更是華麗無比,故又有“金城”或“錦城”之稱。
天守閣1樓為小劇場與商店;2樓為大阪城及日本城堡基礎知識展區(有原本裝飾在天守閣最頂層黑牆上的黃金伏虎,還有屋頂上的金鯱的原尺寸複製品);3樓至4樓為“豐臣秀吉與他的時代”展區,陳列著豐臣秀吉“黃金茶室”的1:1復原模型、豐臣時代與德川時代的大阪城微縮模型,其餘展品每兩個月進行一次更換;5樓展示與1615年大阪夏之陣有關的資料;7樓介紹豐臣秀吉的生平;8樓為可以360度一覽大阪城市景觀的迴廊式觀景臺。站在觀景臺上放眼望去,大阪城景色盡收眼底。
房簷的金色龍頭大鯉魚異常醒目,彷彿剛從護城河中越上來的。
參觀完後,走出天守閣,抬頭仰望,高大秀麗。
從建築上看,天守閣是一座金碧輝煌的古建築物,是眾多遊客打卡之地。但從歷史上看,它見證了日本戰國時期一代梟雄的一生,從一介平民成為不可一世的英雄,豐臣秀吉的那壯闊的雄心與曾有的輝煌十分清晰的留在歷史的長河中。
走不動了,歇歇腳,補充點能量。
吃完飯,來到了梅田藍田大廈,高樓林立,簡直轉不清方向。
一行兩週的時間,比較休閒,要說風景,確實沒有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但處處都很別緻,文化傳承的比較好,各地仍然保留著古代建築,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偕。老百姓都是比較和善,服務質量和意識總體比較高。各種小商品都很精緻,也比較豐富,想得比較周到,設計更加符合人們生活需求和習慣。尤其注重包裝,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購物的慾望。雖說是日本料理與中餐差不了多少,但是時間長了,胃口也不好了,總覺得差點啥。麵條、魚生、油炸食品、火鍋就差不多可以覆蓋其食品類別了,小國家著實和我們沒得比。住宿上,特意選擇了一些較為寬敞的賓館或榻榻米,可選擇數量相對不多,而且也並不大。交通是比較方便的,地鐵、火車遍佈。總體來講,日本之行,印象不錯,改觀了以往一些看法,適合閒來小住。以往總是納悶,日本也沒什麼風景,為什麼那麼多人還願意去旅遊,現在可以理解了。唯一不足就是物價較高,比歐洲都高。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