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逛水上市場

女兒陪我赴泰國自由行,如何選擇酒店、旅遊線路、旅遊景點,都需要提前做功課,我是一點不用操心。在浦東機場兌換泰銖,在泰國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辦理落地籤,原來由旅行社做的事,現在都由女兒一一辦理。我僅僅懂一點啞巴英語是不適應自由行, 走出國門,填寫入境卡、辦理落地籤手續、問路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英語功底,否則你就是睜眼瞎,寸步難行。我慶幸女兒被我們送出國門讀書多年,所以在語言方面我完全不用擔心。

在曼谷的第一天,我們準備逛幾個特色市場,第一站到水上市場遊玩,那裡距離曼谷大約一個半小時車程。我們坐的中巴旅遊車,酷似中國的依維柯,車內的裝飾像歌舞廳的包廂,車頂部安裝了彩色燈和畫有圖案的鏡子,車內還有用細繩串起來的各種形狀的木頭小象,異國他鄉情調在車內就有感覺了。

我觀賞著沿路的風景,有形狀各異的獨棟民宅,色彩也是五顏六色,有紅色的、黃色的、綠色的,因車速太快,路邊一些美景未攝入手機裡,覺得有點遺憾。
到了水上市場,導遊才告訴我們在這裡遊玩什麼,導遊是一位20來歲的小姑娘,看長相就明白她是混血兒,高鼻樑,瘦長的窄臉,這兩個特徵和英法人非常的相似。

原來水上市場,就是人們在水上進行商品買賣,這裡有一條非常著名的湄公河,這條河貫穿越南、寮國等多個國家。在湄公河兩側,還有許多人工挖的支河,這裡的老百姓沿河而居,水道成了街道,大家在縱橫交錯的水道上做各種買賣,這裡已保留了300多年的傳統習俗。這裡的百姓家家都有漁船,一些老阿公、老阿婆在水上嫻熟地划著小木船,載著一些土特產品向遊客出售。

我們乘坐的船是由一位老阿公掌舵,他和我們只能用肢體語言交流,我們的船剛駛出岸邊,天空就落下了大的雨滴,我後悔將雨傘丟在車上。正發愁會被雨淋溼,我身後的老阿公發出嗚嗚的聲音,回過頭看到他正撐開一把彩色雨傘遞給我,並用手指指著一個地方,我順著他指的方向,猜到了他的用意,他是要我將雨傘插在那個金屬圈裡,這把傘正好能給我和女兒避雨,坐在我們前面的兩位遊客也用老阿公給的傘解決了問題。
老阿公還會講幾個中文單詞,看到果樹就指給我們看,用生硬的漢語說這是芒果,這是香蕉,這是木瓜。

我們的船有時停靠在兩岸商家門口,這裡的衣物、工藝品都是有泰國特色的,上面有大象、椰子樹等圖案,我只是看看而已,沒有買的慾望,女兒也沒有特別想要買的東西。我們在這裡吃了椰子冰淇淋、幾串烤肉,喝了新鮮的椰子汁。

(二)逛火車市場

在離水上市場不遠處,有一個火車市場,沿著鐵路軌道向遠處伸展,兩旁商戶的遮陽棚合為一體自然形成了一個農貿市場,我問導遊這是廢棄的鐵道嗎?導遊說每天有7個班次的火車從這裡經過,火車經過時,每家商戶會收起帳篷,讓火車通過。

我們下午2:30可以觀看商戶收棚子和火車經過的熱鬧場面。我又問導遊,為什麼在鐵路旁建這樣的市場,她說這是自然形成的,原先是一些商人在火車到站時,向火車上乘客賣一些土特產品,後來就形成了市場,現在又成為外國遊客觀光的特色景點。我和女兒漫步在軌道上,看看兩邊商戶賣的各種蔬菜,有土豆、西紅柿、甜包菜、辣椒、花菜等,也有一些是我不認識的。

這裡還有色彩鮮豔的各種香料。

水果乾果琳琅滿目,我們買了榴蓮乾和新鮮的芒果、柚子、菠蘿蜜、山竹,它們的價格比國內便宜一半。

我們邊逛邊吃邊等著火車的到來,2:20分,遊客從軌道上紛紛湧到公路與鐵道的交叉口,他們舉起了自拍杆,搶拍商家收棚的場景,轉眼間,遠處傳來了火車的汽笛聲,一列大紅色的老式火車緩緩地向我們駛來,許多遊客不顧自身的安全,擠到安全杆內側,高舉著自拍杆搶拍火車經過的瞬間。

(三)在曼谷吃美食購物

自由行,好在自己可以上網隨意挑選酒店,不吃團餐,女兒在曼谷市中心找了一家四星級酒店,接待大廳還擺放著過聖誕節的藝術造型,我覺得很洋氣,拿起手機照了幾張,留著紀念。

飛機在下午四點多落在曼谷機場,我們要辦理落地籤,中間耽擱了一些時間,乘地鐵,還需轉另外一條線到達酒店。飛機上不提供午餐,我們將自帶的零食吃了,勉強填飽了肚子,我對女兒說,晚上我們一定要吃一頓當地有特色的大餐。恰巧我們入住的酒店對面有許多餐廳,我們選定了客人較多的那家餐廳,裡面已坐得滿滿的,只有在店門的外面有少量的空位,我和女兒也不關心坐哪了,趕緊坐下來,上菜。我們點了一道泰式名菜,冬陰功湯,又點了炸雞腿和一盤蔬菜,上了兩碗泰國米飯,我將冬陰功湯澆在米飯上,吃起來味道鮮美,酸酸的、甜甜的、淡淡的辣味,裡面的大蝦和魷魚特別新鮮。這道菜價格便宜,只需200多泰銖,相當人民幣60元左右,一頓飯吃下來,花了100多元人民幣,價廉物美,人民幣在泰國用還是挺划算的。

在曼谷,女兒留了一天逛商場的時間,這也是我的最愛,我們住的地方離商業中心很近,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曼谷的城市道路陳舊,大部分都是水泥路,但路面乾淨,沒有灰塵,唯一不好的是摩托車噪音太大,蓋過汽車的聲音。


我和女兒在商業中心逛了泰絲包店,買了大大小小包十多個,大多數都是送給親戚朋友,自己只留下一個旅行包和一個小揹包。離開曼谷,我將一些衣物裝到旅行包裡,女兒後悔了,說也應該買一個這樣的包,挺好看的,我說到清邁再買吧!我們在化妝品店買了各種霜、口紅,算起來只有國內一半的價。泰國的太陽鏡做得洋氣,式樣也多,我們在一家檔次較高的大型商場,趕上聖誕節和跨年打折,花了600元買了兩副太陽鏡,女兒說在國內一副眼鏡就要一千多元,我就像撿了大便宜,心裡美滋滋的,直誇女兒旅遊功課做得好。

(四)在芭提雅潛海

兩天的曼谷遊玩收穫滿滿的,女兒問我旅遊日記晚上能寫嗎?是不是頭捱到枕頭就閉眼了,我說今天和剛到曼谷的那個晚上不一樣,旅途的疲勞已消除了,今晚還是準備寫的,否則我的感受會忘記的,畢竟我已是年過半百的人,記憶力已不如從前。女兒告訴我,明天是全天的海上活動,還報了浮潛專案(人在淺海里看水下的珊瑚礁和海魚),聽起來也很吸引人,但芭提雅的天氣叫我十分擔心,明天那裡最高氣溫只有25度,還有大雨,這樣的氣溫下海一定很冷。我催女兒給導遊發微信,看能不能不下海,對方一直未回話,只有按原計劃進行。
我們設了鬧鈴,早晨5:30起床,整理好要帶的衣物,將貴重物品放入酒店的保險櫃裡。因昨晚寫遊記寫得太晚,早晨上車就睡著了,補了一個多小時的回頭覺,腦子清醒多了。

我們這個旅遊團人很少,只有5人,沒有兒童,都是成年人,一路上車裡很安靜,到了目的地,我已一身輕地準備海上游玩。對接的地導是一位30多歲的男子,長相稱得上本土化,黑黑的面板,大大的眼睛,鼻子有點扁平,他用中文向我們問好,並用固定的中文格式(沒有修飾詞,與我們說英語一樣)說了遊玩的行程。

我們全天去了兩個島嶼,停留在第一個島上吃午餐,這可是來泰國吃的第一頓旅遊餐,上來的菜和飯都是冷的,海鮮也不覺得特別好吃,每人一個大蝦、一個海螃蟹,一串魚丸、一個炸雞翅,其它的就是甜包菜、空心菜等,味道和國內的旅遊團餐差不多。我們已嘗過泰國的珍饈美饌,對這裡的飯菜已沒有食慾了,我覺得女兒選擇自由行是很明智的,美味只有我們自己去餐館品嚐。

這裡的海灘沙子是白色的,淺海里有許多遊客在游泳,海上有許多摩托艇發出巨大的聲響,與曼谷街頭的摩托車一樣,振聾發聵。摩托車濺起的白色浪花,形成了一條條白色水路。我們團裡的一對母女在這裡玩了海底漫步專案,那位女子的母親和我的年齡相仿,上岸後直哆嗦,說太冷了,我有點責怪女兒未看好這裡的天氣。女兒的游泳衣是三點式的,穿上一件奶白色透明的上衣,我覺得與夏日在海邊的感覺不一樣,人群裡幾乎沒看到遊客穿成這樣,我在海邊的商店裡買了一件披肩,給女兒披上,感覺好多了,女兒站在海水裡,擺著各種優美的姿勢,我用手機為她留下難忘的倩影。

下午,我們乘船到另一個島上游玩浮潛專案,在船上坐著,海風拂面,覺得比離開的那個島還要冷,我將冬天穿的兩件套衝鋒衣拆開,女兒和我各穿一件,感覺好多了。船在離島還有一段距離就停下了,工作人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眼睛,戴起來連鼻子都一起罩著,一根塑料管一頭向天空伸著,一頭有個嘴子,你必須用牙齒咬緊,接著工作人員做示範,用嘴巴吸氣呼氣,女兒曾玩過這個專案,很淡定,還輔導著我。我們脫掉外套,穿上泳裝和救生衣,順著船上的梯子滑入大海中,遊了一會,也就不冷了。我試著潛入水裡,看海底究竟有什麼,逢上陰雨天氣,海水已不透明,我只看到一片片白的珊瑚礁,但缺少陽光的折射,沒有電視裡看的海底世界那樣美麗,女兒看到了許多小魚,叫我潛入水裡觀看,這裡的魚與家庭養魚缸裡的熱帶魚一般大,未看到一條大魚,有趣的是在海里給魚喂西瓜,一群魚集中到你身邊,搶著吃食物。我催女兒提前上船,擔心遊客集中上船,換衣服又要等待,穿著溼的游泳衣,會感冒的。

(五)在清邁與大象親密接觸

清邁有一個保護大象的救助中心,這裡的大象都是在野外受傷無法在大自然中生存下去,政府將它們集中起來,靠旅遊收入維持它們的生命。女兒從小就喜歡動物,說要去看看,給大象洗洗澡。我們的旅行團共11人,沒有本國的同行者,都是一些白種人,女兒和他們交流沒有語言障礙,在聊天中得知他們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和義大利。大象救護中心建在山坡上,房屋極其簡陋,房子的牆壁是用竹子圍成的,房頂是用毛草鋪蓋著。我們進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脫鞋,然後換上當地人的大腰褲和寬鬆的汗衫,跟著馴象師光著腳走在拌有石子的土路上,我的腳起初是收緊著,慢慢地就放鬆了,其實這是最好的腳底按摩。

到了大象棚裡,做的第一件事是給大象喂甘蔗,甘蔗事先已切割好,我們每人抱一小捆到自己將要騎的大象面前,大象用它那長鼻子捲起你遞給它的甘蔗,然後送入口中,它的嘴巴掩藏在長鼻子下面,象牙裸露在嘴的兩側,大象每天吃200多公斤的食物,可見我們喂得食物只是杯水車薪。
接下來我們在馴象師指導下爬到象的背上,象的高度有一層樓那麼高,我望而生畏,擔心自己爬不上去,好在和女兒一起騎一頭象。馴象師教我們右手抓住象的耳朵,這時他吆喝著象懂得的語言,象自然將腿彎曲,我們的右腳踏在象的彎曲部位,然後用力往上爬,馴象師也將我們的身體往上推,在馴象師的幫助下,我艱難地爬到了大象的背上,女兒因年輕,動作麻利的多。象背上有一根粗麻繩,我的手緊緊抓住麻繩 ,弓著背,心裡還是恐懼,女兒在前面坐著倒是滿面笑容,悠然自得,還不斷地念叨,媽媽,你要是害怕就抱緊我的腰。

馴象師指導女兒,把握好象的行走方向,如果是向右,你就捏象的左耳,如果是向左,你就捏象的右耳,直行就同時捏左右耳,象的耳朵這時成了汽車的方向盤。我坐在象背上,用手摸著它的皮,象的皮厚實,皮上還豎著稀疏的根根向上的鬃毛,我穿了兩層衣物,還感覺到有刺扎面板的感覺,因心裡恐懼,這都不算什麼難受的。最難熬的是象下山,80度的陡坡,我必須用腿緊緊地夾住象的身體,這時手上的麻繩已用不上勁,馴象師還提醒我們不要將腿夾得太緊,這樣會引起象發脾氣的,象要報復人類那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想,女兒是帶著我冒險,如果事先知道是這樣,我是不願意來的,現在是騎虎難下,只有勇敢地面對,從攝像師給我們拍的照片可以看出,下山的照片我的背都是弓的,臉部的肌肉也繃得緊緊的,還帶有恐懼的表情。

下了山,我繃緊的神經慢慢鬆弛下來,心情也平靜很多,我開始關注這頭象的特點,馴象師說它是一頭母象,母象在象群裡地位是很高的,公象服從於母象。難怪我們騎的這頭象不太聽馴象師的指揮,看到路邊的草就用象鼻子去卷,馴象師邊吆喝邊用手推它,女兒捏它的耳朵已失靈了,其它的公象在前面安靜地走著,我們是最後一個到達小河邊。
這時,有的大象已蹲在河裡,特別的乖巧,遊客用刷子洗刷大象的身體。我們的大象最後一個下水,馴象師叫它蹲下,它不理不睬,過了好一會,它像一堵牆轟然倒下,一下子睡到水裡,濺起的水花弄溼了旁邊遊客的衣服。這時,我才敢走入象的身邊,女兒忙著用刷子給象洗刷,馴象師將象鼻子摁到水裡,然後拿起來,對準女兒,就像高壓水龍頭向女兒射去,女兒用手遮住臉,頓時全身溼透,我叫訓象師不要做這樣的惡作劇,這時大象和人類一樣,也會開心地笑。我們的大象太頑皮了,剛上岸,它又開始忙碌了,捲起岸上的野草,開始吃食物了,接著又用象鼻子挑岸邊的泥土然後甩到自己的背上,等到我們爬到象背上,滿手都沾著稀泥,坐在溼漉漉的稀泥上,實在是不舒服,此刻,我只是盼著早點回到大象救助中心,換下又溼又髒的象服,好好欣賞周邊的風景。

不僅大象很可愛,素貼山上的風景也很迷人

(六)觀賞清邁白廟、黑廟、南廟

泰國以“千佛之國”聞名遐邇,在清邁,有著名的白廟、藍廟和黑廟,我對佛教沒有太大的興趣,只是想看看異國廟寺的建築風格。

白廟位於清萊西南部15公里處,由泰國著名藝術家、建築師、畫家Chalermchai Kositpipat 設計建造。白廟牆面鑲嵌著玻璃鏡片,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氣勢恢巨集,可以看到泰國匠人的巧奪匠心

白廟的衛生間都是富麗堂皇的
黑廟位於清萊府直轄縣區饢萊,由泰國雕塑藝術家Thawan Duchanee建造,富含蘭納藝術特點。每一棟廟宇都是黑色的,外表的牆面由華麗的木雕裝飾,屋內還用牛角、鹿角和大象骨等。

藍廟位於清萊府孟縣林格鎮龍舌頂村,是由白廟建造者Chalermchai Kositpipat 的弟子Phuttha Karbkaew設計並主持修建,整個廟宇與藍色的天空成一色,上面鑲嵌著金色花紋,還有紫、淺藍、白、紅等色彩點綴。

藍廟色彩豔麗,拍照十分好看

路上吃了這種小菠蘿,味道清甜,令人讚不絕口,一定要嘗試。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