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去了不止東京一個城市。

沒有做太多攻略,因為心中已經有了很多想去的地方,沒有提前定全程的酒店,因為輾轉幾地有很多不確定性,而我本身又是個隨時就更改行程的人。事實證明,只有最後一天在東京的住處不怎麼合意。

這不是一個省事省力省錢的玩法和路線,而我也沒有看到富士山,沒有逛淺草寺,沒有靠近東京塔,沒有登上天空樹。大多的計劃都是圍繞著博物館和美術館開展開來,因為對山的迷戀和對金澤的嚮往,計劃了北陸地區的幾個點。如果你跟我有那麼一點“臭味相投”,那可以繼續看下去了。

用時間軸流水記錄。

路線:

首爾(轉機)—東京—長野(轉車)—立山黑部阿爾卑斯山脈—富山—金澤—高山—名古屋—東京—鎌倉—東京—首爾

準備工作:除了慣常的旅行準備,定了前兩日在東京的住處,以及在立山黑部山上的旅館,在谷歌地圖上釘上所有自己想去的地方。日本的交通費昂貴是眾所周知的,我也根據路線計算了幾種合適的JRPASS券,都不會節省多少,反而可能會不方便。

因為要爬山,只背了一個30L的揹包,打算臨走前兩日在網上強推的那個銀座5400日元箱包店買一個(GinzaKaren,優衣庫對面。後來發現也有其他地方賣著便宜的行李箱。)。

(JR網站://www.jreast.co.jp/sc/

如果時間很充裕,跨度較大的話,國內飛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國外遊客還可能有優惠)

兩段視訊,IPHONESE隨拍,DJGOAPP粗剪,不要介意渣渣和不專業的效果。文中所有的照片均手機拍。

不夜東京

9月28-9月29日

東京

住:赤阪九小時酒店

櫻花橡樹青年旅館

曾在清邁遇到從東京“出逃”的日本青年,問他為什麼要離開那,他說:東京很大,太大了。

因為大,所以才會有太多的人嚮往。

27日凌晨到達羽田機場,乘坐夜間巴式(網站時刻表查詢://cn.hnd-bus.com/airport/nightmorningbus/)到六本木,發現離住處也就只有不到2公里,選擇步行前往,凌晨2點的六本木依然熱鬧,大街上游蕩著剛聚完會喝完酒的上班族,驚訝於他們幾無倦意和依然精緻的妝容和狀態。而此時的我,已經恨不得能馬上躺在預定的床鋪上,希望膠囊不會睡得很難受。後來發現自己是多慮了。

9H在小巷中,從風格、標識到動線的一系列設計,都讓你的體驗好於很多國內的快捷酒店。checkin時會得到睡衣、一次性拖鞋和牙刷,男女樓層有各自獨立電梯,洗漱置物區與睡眠區分開,睡眠倉空間足夠也不會很悶。只是在儲物箱那裡不方便整理行李,一位歐洲姑娘在整理她那70L的大包時,很難不讓東西鋪開來,一直在說sorry,以及不管是否續訂都需在第二天早上checkout,你可以選擇把行李寄存在前臺。

(被安排了個“景觀艙”,拉開“艙門”,即可欣賞外面的景緻。)

(日本最常規的早餐)

要不是廣播,我會睡過checkout的時間。踩點拿著早餐券在隔壁的咖啡廳吃了早餐,這讓我想起了柯南里的波洛咖啡店,甚至連卡座都很像,只是不會遇到毛利小五郎。

在去山裡前,東京預留了兩天,希望能把List上的地點順個大半,但簡直是異想天開。東京是個你在路上隨便走走,都能發現許多意外驚喜的地方。

(路上遇到的公園)

吃過早飯已接近11點,開始了暴走之路,六本木-表參道-根津美術館-澀谷-明治神宮。表參道雲集了眾多大牌店,相比較店內的內容,各品牌的建築絕對可以讓人一飽眼福,安藤忠雄、妹島和世、西澤立衛、伊東豐雄、隈研吾……建築師大都有很明顯的個人風格,看到清水混凝土,可能會想到安藤忠雄,而看到很多木、竹、玻璃,則有可能想到隈研吾。

(原宿東急廣場,來自網路)

(竹下大街的店鋪)

(沒有存下澀谷的十字路口,存下來這隻紅綠燈上的烏鴉。)

根津美術館很“當下的隈研吾”,毫不起眼的大門,低矮的建築屋頂,長長的竹廊,從館內落地窗可看到的青山庭院,自然簡單的室內材料,和諧的光影……這就是他所說的建築吧,“無法與大地割裂開”。

除了根津美術館,明治神宮也是這繁華腹地的一片幽靜之地。穿過原木色的巨大鳥居,就步入了神居參道。參道長且寬闊,兩旁樹木高大參天,植物繁茂,人顯渺小,3、4點鐘的陽光不時透射進來,踩著碎石慢慢前進,伴著輕踏地面的沙沙聲和偶爾飄來的流水聲、鳥叫聲,恍惚間回到了百年前,全然忘記了置身當下的東京——就在不遠處,是疾馳的地鐵、火車,以及現代熱鬧的街道。當轉了個彎兒,看到神社入口的手水舍,才回過神來:你不過是名遊客。

趁著太陽還沒落山,趕往東京都廳,那裡可以免費上到45層展望室俯瞰東京(需排隊),這個雙子塔式的200多米大廈由丹下健三設計,是日本泡沫時代最盛時建,所以還被叫做“泡沫之塔”,從下眺望這個當時的最高大廈,從上俯瞰東京之時,大概能想象到那時的瘋狂與膨脹,好時代啊,好時代,美夢一場,只是前僕之後依然有後繼。

正值週五,國立新美術館開到晚上8點,只有某些展需收門票,沒有自己很感興趣的內容,就只當去欣賞下黑川紀章的大作。室內燈光經由玻璃建築體透射出來,想象中應該不如白天讓自然光照入室內,感受波浪玻璃體的起伏感,以及建築與周遭植物融為一體的和諧感,而這才更能體現建築師本人所提出的共生理念,據說美術館可實現雨水再利用、地下自然換氣。館內兩個巨大的混凝土倒錐體,讓人感覺其實整個美術館就是一個巨大的藝術品,直觀告訴了你它的與眾不同,的確不同,若大的館內無藏品,只做臨時性展覽。

(森美術館52層展望臺。本計劃在森美術館看展,順帶欣賞一下52層的東京夜景,可惜當時無展,只能單買夜景門票,如果只是看夜景,或許找個好天氣在世界第二高建築晴空塔上看更好)

(到處都是深夜食堂,或是LP介紹過,這家店有很多西方人。坐在木臺上,腳吊空,對著馬路喝酒擼串,背後是一排對著酒櫃吃串的人。記得叫Jomon.)

21_21DESIGNSIGHT、東京國立博物館、江戶川東京博物館是第二天的目標,國立博物館自不用說,有著最為豐富和數量極多的日本藝術藏品,也有大量的中國文物,而江戶川東京博物館是展現了東京從封建社會到現代大都市的轉變過程,最為有意思的是,館內使用了很多真實建築的微縮模型。

(東京國立博物館)

(江戶川東京博物館)

(28日晚上住的青旅離天空樹很近)

21_21DESIGNSIGHT,融合了安藤忠雄、三宅一生、佐藤卓、深澤直人四位大師的理念,像是4位大師共同創造的一個設計領地,讓各種有意思的設計和思想……在這裡碰撞、發酵。這次的主題是“AUDIOARCHITECTURE”,整個展覽中,小山田圭吾的音樂反覆播放,構建了一個空間,一個“音樂建築”,在這所“建築”裡,9位藝術家用他們的方式呈現對這首音樂的理解——映像實驗、平面設計、互動設計、動畫……“IntotheMusic,Music,Don’tStop”,我想,整首歌的歌詞大概就是這個展思想的詮釋。

日本的高地

9月30日-10月1日

東京-長野-立山黑部阿爾卑斯山脈-富山-金澤

住:Mikuri溫泉酒店(室堂上)(官網://www.mikuri.com/english/index.html)

這兩日的旅程大概是我最為期待的。北陸,日本的文化、歷史、自然集合地,可惜時間原因,只能挑幾個點前往。

立山黑部阿爾卑斯山脈的線路設計,讓純遊玩和喜戶外的人都能得到滿足。(可提前購買交通特價票,單程9000yen,路線各資訊可在官網查詢://www.alpen-route.com/cn/)可以乘坐用不同交通工具組成的遊覽線路一路欣賞美麗風光,也可以從一些站點下來,挑戰各種級別的徒步登山路線。我的計劃是長野出發到室堂住下,享受最高海拔之一的溫泉,第二天登頂立山,然後從富山出。

(離開東京的高樓林立,清爽了許多)

長野到室堂的一路雖然陰天,但無霧氣,可將美景一覽無餘,很像我們的大西北。室堂的溫泉酒店床位是提前預定(不管是官網還是第三方合作網站都沒有預定成功,最終只能嘗試用郵件),由於預定酒店的郵箱不常用(國內郵箱無法用),到了室堂才發現酒店前兩天發來的郵件,詢問有颱風經過,是否要取消預定。既然已經到了目的地,而且已經下午4點,想著住一晚也無妨。此時的室堂上已經沒有多少人了,風也大了起來,轉了兩圈準備前往酒店。

(黑部水庫咖哩飯,以水庫為造型)

(各種交通工具組成的線路)

(立山雷鳥的漫畫,配了可以洗腦的“神曲”)

旅途總有各種意外要應對,只是這次出於自己的疏忽大意。走了二十幾分鍾後才發現應該是走錯了路,一直在下山,而且離看到的屋頂還很遠。但這種情況下已經不好回頭,只能加快腳步朝那兩個建築奔去。雖然也多次這樣走在大西北的某些山地中,但還是有些擔心。到了兩個建築所在的平地,才發現,原來我徒步到了室堂的下一個站點:天狗平。給酒店打電話,在天狗平酒店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趕上了富山開來的最後一趟到室堂的大巴,幸之。此時的室堂已經幾乎要籠罩在茫茫的白霧之中了。

(立山站)

(錯路途中,這也是一條比較成熟的徒步道,大概因為颱風,沒有人了。聽說立山這條線上很有可能遇到熊,在美女坪也看到了提醒公告。)

因為颱風,很多人取消了預定。因此,當晚,只有一個十幾人的韓國團隊(當天爬過了立山,羨慕),2個日本遊客,2箇中國遊客(包括我),也算是落到了難得的清淨。這個日本最高溫泉之一,如果天氣晴好,在泡溫泉時,可欣賞到窗外連綿的阿爾卑斯山脈。

(酒店的晚餐)

不出意外,第二天早晨,整個室堂完全籠罩在白霧之中,取消了登立山的計劃,也看不到其他風景,便早早下了山,過了彌陀原,才能漸漸看清周圍事物。

立山到富山的老式電鐵,雖然停靠很多站,卻是一個很讚的體驗,雙層車廂整潔乾淨,沒有一點兒異味,看匆匆從窗外掠過的風景和咣咣的電車聲,腦中浮現的是僅有的幾部看過的日本影片裡的場景,夾雜著曾讀過的極少的日本小說片段。沉沉睡了去。

中午抵達富山,買好前往金澤的大巴後,就趕去環水公園的星巴克和玻璃美術館。

(富山街頭隨拍)

(星巴克和環水公園)

富山玻璃美術館,也是隈研吾的作品。建築外面用玻璃、鋁等材料折射出不同的光效,玻璃和木材錯綜複雜卻又巧妙的結合,從2樓到6樓用當地木材做羽板,螺旋向上,當你站在徐徐上升或下降的手扶電梯向四周眺望時,木材、玻璃、光線交錯的隱約變化,足以讓你沉醉其中,個人感覺這是欣賞這內部的較佳視角,當然安全第一。記得一個設計師跟我說過,很多建築哪怕精心設計,卻往往會忽略室內的標識設計,標識,也是這館中不可不觀摩學習的地方,可惜時間原因無緣觀看展覽和各分部的空間和體驗設計。這自然不只是個美術館,書店、咖啡館、講座……這是當地居民文化休閒之地。

不同於東京,各種大師建築和最新的設計、生活理念聚集,迷亂得近乎要生出疲勞感,而環水公園和玻璃美術館,則是富山這座安靜質樸的小城增添了幾分質感。

金澤不止有金箔

10月10日-10月2日

金澤

住:大和尚賓館

大巴到達金澤已接近傍晚,本計劃在金澤呆2日,提前抵達便縮減一日。於是到達後就直奔金澤工藝館。坦白講收穫一般,可能自己之前此前在看相關工藝品的介紹和資料,但小小的展館納入了石川縣幾十種傳統工藝品,十分豐富。

(金澤車站)

到達預定的住處已經到了晚上,在網上大概有對旅館稍作了解,140多年的老宅,曾經是個和服店,由於主人做過僧侶,所以取名Pongyi,Pongyi即是緬甸語和尚的意思,每人3000yen的房費,主人會把其中100yen捐出去。

入住時並沒有見到主人,由美麗溫柔且操著流利英文的日本姑娘Nina接待。旅館很小,估計最多能住十餘人,但房間內擺放的各種有趣漂亮的大小物件,讓你感覺主人定是個認真且極其熱愛生活的人,十分溫馨,且乾淨整潔。Nina很認真的向我們介紹入住須知,並告知8點會教大家折千紙鶴。

當我洗完澡下來時,大家已經摺過一輪,這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但對西方人來說卻是個有趣的體驗。在做手工與大家聊天時,才知道今晚入住的人來自四個國家,大都是獨自出行。來自中國的我,來自法國在巴黎工作了8年的姑娘,在金澤工藝館就遇到的法國小夥,來自紐西蘭已經遊蕩世界8個月計劃玩滿10個月的小夥兒,同樣來自紐西蘭的情侶女方操著一口地道的日語,來自日本其他城市來金澤工作的日本小夥和只照過一次面的日本大媽。

當然最驚喜的是,晚上下樓時碰到了主人Masaki,一位彬彬有禮的帶著眼鏡的日本先生,臉上總是掛著溫和的笑容。Masaki十分健談,也相當幽默,拉著大家一起在谷歌地圖上找自己家鄉住所的街景。聊到喜歡的城市談及東京時,才知道原來Masaki也曾在那工作,在銀行工作了十餘年,卻憑生些困惑迷茫,便辭了工作到NPO服務,還在緬甸體驗了兩個月的出家生活,Masaki邊說邊指向自己的頭:是真的把頭髮都剃掉了。這兩個月的體驗給了他很多收穫,內心也平靜了很多,回日本後通過朋友找到了這個心目中的理想老宅,只做稍微的修繕和整理,開起了GuestHouse。Masaki還捐掉了自己的存款,也一直熱衷並實踐著NPO的活動。我想,二十幾年前那個在東京西裝革履穿梭在東京叢林的Masaki或是大多時間都是嚴肅與拘謹的,臉上不時要流露出被社會和職業法則訓練出的微笑,機械地應對著像calendar一樣的夜間聚會,而卸掉了光環和優渥的環境,他找到了最令他舒適與安然自得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沒有什麼是固定的好與不好,你是在過著自己的生活還是在過著別人心目中“應該是這樣”“這太棒了”的生活?

第二天早早起來,開始了緊湊的行程。早遊了兼六園和金澤城後,便趕去金澤21世紀美術館,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的大作,這個曾獲得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的建築體真是吸引了很多前來觀展的人,只排隊購票都耗費進半小時。美術館內外有常設的展示和裝置作品,正巧碰到了來自中國的藝術家邱志傑的展——文字生涯。用各種形式文字尤其是書法字畫記錄和展現他所間接或直接看到的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人、事、物,以及對人與事物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思考。

(金澤,舊與新的結合)

再說這個建築物,都說妹島的作品裡到處都透著老師伊東的影子,建築小白看不出那些細微的點,只能從個人體驗上來說。首先圓形不分層展覽空間建築體以及環繞著的玻璃落地窗,就會讓人耳目一新,大空間裡看不到很粗的立柱,玻璃幕牆讓你感受到與室外的強烈融入感。當走在展覽是各大小不一的方形,遊覽之前很怕混亂,但當按著指示遊覽每個展室時,發現這是十幾個“凌亂”卻秩序盎然的方形空間,不同展覽空間是可彈性變化且強烈關聯著的。愈加期盼自己能儘快在下次前往直島,欣賞兩位大師的海之站和豐島美術館。

對比國內,很多二三線城市也開始有很多大師作品,這固然是好的,城市開始尋求自己的個性,開始嘗試用建築、用文化去發展和烘托城市的核心。只是,很多建築並沒有被好好維護,另外,一些建築與大眾之間存在著脫離感,它只是一個華麗的象徵符號,這個建築真的適應以及適合這座城市麼?

金澤跟自己想象中的樣貌很不同,或許是曾經的那場大火,讓不斷重建的金澤失去了很多歷史的樣貌。大概也只有在東茶屋街能找到些江戶時代的感覺。可惜自己的時間太少,只品嚐了個金箔冰淇淋,去masaki推薦的一家店快速淘了幾塊布就匆匆離開。

下次定得是花上時間,慢慢探索。

(創立了近50年的小店,除了有點鹹,便宜又好吃)

如果去北陸,一定要去高山

10月2日-10月3日

高山

住:K‘sHouse高山-品質青年旅館’

本計劃如在金澤住兩晚,則會花上半天時間前往白川鄉,然後由白川鄉前往高山。那麼,只能放棄了白川鄉,直接前往高山。

高山,並沒有做過太多瞭解以及多少期待。或許正因為這樣,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精緻的小城。

即使新建了很多現代建築,但走在幾乎所有街道上,都能感受到濃濃的古色古香,橋樑流水、神社寺廟,整潔、典雅、精緻,“市區”裡的所有景點你大可選擇步行前往。

當晚安置好行李,便根據青旅給到的攻略地圖選擇了最近的一家“飛驒牛肉”。Hobamiso是高山的傳統飲食,是在一個小烤爐上鋪上樸葉,然後在上面放上各種菜品,我自然挑選了飛驒牛肉,另外還有當地的一些野菜和雞蛋,混合攪拌待熟後食用。飛驒牛肉果然名不虛傳,肥瘦正好,口感極佳,入口後香氣就在口中迅速漫開來,在這之後的很多天都還念念不忘,悔當時沒有多吃幾頓。

正好當晚高山陣屋前的中橋有亮燈,飽腹之後便步行前往。近9點的街道已經沒什麼人了,走近被燈光映亮的紅橋,只有湍急的水流聲,打破了夜的寧靜。

除了高山陣屋這些常規的景點,最不可錯過的就是高山的宮川早市和去各種小店淘物。早市沿著宮川河,新鮮的蔬果、漂亮的鮮花、美味的醬菜、精湛的手工藝品……應有盡有。走進任意一家小店,古董店,香料店……都能淘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ColdSoba)

總之,這個小城沒有令人驚豔和名聲大噪的景點,卻是個極其適合呆上幾日,逛逛早市,淘淘好貨,吃一口飛驒牛肉,閒暇時到周邊找個徒步路線走一走。高山容易讓人聯想到國內的古鎮,與CtrlC+CtrlV的國內古鎮不同的是,除了多了一些迎合老外的餐廳,在這裡遊玩還是生活,毫無違和感,某頓晚餐的身邊,你會遇到跟東京一樣同樣下班前來聚餐的職員們。

據說名古屋的料理讓人“生畏”

10月3日-10月4日

名古屋

住:名古屋榮東萊夫瑪克思酒店

返回東京,選擇了在名古屋中轉。一是為了吃上一頓鰻魚三吃,二是為了看一看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

(途中遇到了美麗的夕陽)

對名古屋有印象是因為村上春樹提到的咖啡小豆湯,名古屋有著讓人“可畏”的創意料理,比如豆味增關東煮、特色的義大利麵、飯糰、三明治……而且名古屋還被稱為咖啡館王國,咖啡銷量很高,記得看過日本的一個節目採訪了一個名古屋的咖啡店,早餐顧客不是年輕人,而都是老年人,十年如一日的來吃早餐,7、8十歲的阿婆會相約來到咖啡館,幾位老閨蜜們一起相談甚歡。在名古屋,通常付一杯咖啡的錢,就可以送早餐了。

不像東京的精緻與華麗,名古屋的“粗糙”反而給人一種生活的親切感。就像節目裡主持人對在吃著早餐的老大爺說:東京人不這樣吃啊。老大爺開玩笑說:啊?是嘛,那失去很多樂趣啊。

(名古屋國際設計中心和Loft百貨)

(回東京時,在車站買了豆味增便當)

時間短暫,選擇了名聲大噪的蓬萊軒,140多年的老店,選擇的一家分店很有江南本幫菜老店的感覺,如松鶴樓。鰻魚三吃,一吃原味,二吃加“三料”(芥末、蔥花、海苔),三吃加料加茶湯。個人還是最喜歡原味,酥香肥美的鰻魚加上白米香,就足以回味良久。

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是由最早的豐田紡織公司總部的廠房改建而來,沒錯,豐田是從紡織機起家的,因此,汽車相關展示只是館內的一部分。這不僅是豐田產業歷史的展示,也是從紡織技術和汽車製造技術的演變展示了工業的發展。不管是紡織機械還是汽車生產機械,都儘可能多的讓生產線的機器在現場工作演示,加上工作人員的演示和解說,以及豐富的多媒體形式的介紹,很多機器的操作甚至可以親手啟動,哪怕只是按一個按鈕,讓我這個對機械無感的都完全沉浸了進去,很入迷。

德川美術館是在名古屋的意外收穫,也不得不感慨德川家族的強盛,只是他們實際使用過的物品就超過1萬件。圍繞著武器盔甲、茶室、能劇、私人生活物品等共9個主題展室,最有名的就是據說代表日本傳統美術的“源氏物語繪卷”,由於容易破損,原物每年的展覽時間十分短暫。整個展館展出的數量相對來說不多,但件件都是精品,少部分來自中國的器物,甚至好於國內曾看過在展的同期作品。館內不允許拍照,但這些儲存如此良好的藏品也最適合親身去觀看感受。

(德川美術館和德川園)

(名古屋城)

再回東京

10月4日-10月7日

住:日本橋室町灣膠囊旅館

書茶旅社銀座店

櫻楓女子會館1號館公寓

雖然有3個白天,夾雜著購物,以及一整天要留給鎌倉,行程依然緊張。

回到東京的第二個白天,休整了一天,主要以銀座為中心。銀座也有很多不錯的展,由企業設展,且大都免費。不巧資生堂無展,在銀座圖形畫廊碰到了日本插畫藝術家橫尾忠則1974-1975年期間為連載於《東京新聞》上的小說《幻花》的插畫。不知道那是一本怎樣的小說,曾經看到過他的一些海報設計,衝擊力的色彩和設計,活脫脫的一個“日本“安迪-沃霍爾”。但這些黑白插畫,好像用一個超現實的魔幻世界去描摹了一個時期真實的世界。如果能多瞭解一些日本史,或許能更多體會作者當時的思想狀態。

(大大的海爾)

(路上遇到的警察博物館,蠻有趣,也適合帶小朋友餐館)

(橫尾忠則展)

SONYPARK是不可錯過的一個地方,地面是一個綠植公園,地下四層展覽、索尼科技展示、文創商店、Livehouse、飲食…不多也是功能齊全。由於這裡本是索尼大廈所在地,所以據說大廈依然會重建,所以SONYPARK也有開放限期。裡面比較有意思的是叫“hiddensenses”的展,14個利用sony技術的展品裝置,讓人與物品之間進行互動,比如你可以用手讓牆上的花苞影子開花、鳥兒的翅膀振動。

代官山的蔦屋本屋,也是不可錯過的地方,而且它營業到凌晨。TSUTAYA,本來是個動漫影音租售連鎖店,現在的蔦屋書店,不只有書,還有著其對應的一些相關的生活方式的用品,它更像是一個生活方式體驗和探尋的綜合體。這大概會讓人想到誠品,大陸開在蘇州的誠品。或許大陸因為受限於各種准入商品和書籍的規定,蔦屋裡書籍的豐富性,可以讓與之對應的興趣愛好者們收穫頗豐,產品看得出來也是經過了精心挑選。藝術展穿插在書架旁的區域,而不是劃出一個分離的空間,毫無違和感,卻是豐富了整個逛店體驗。這種感覺倒是有時能在上海的衡山合集裡感受出來。

如果有時間,蔦屋本屋周邊的街區和商家都值得體驗一番,如果說銀座是日本的繁華腹地,那代官山的這塊區域則是一種低調的繁榮,充滿品質與格調。

(好吃的拉麵,凪,連鎖店,還有新鮮的限定小魚乾)

(日本街頭有很多“瘋狂的小住宅”,其中不乏很多大師作品,完美地利用垂直空間。本來給自己列了一個list,可惜沒有成行。希望以後能為此專門寫一篇)

鎌倉,不止有《灌籃高手》,很值得至少花個兩天一夜好好體驗一番。只有大半天時間,我只有循規蹈矩地,挑了幾個重點。根據找來的攻略,整條電車路線上的每個站點都有值得一逛的理由,比如藤澤有蔦屋的“T-SITE”,七裡浜站的沙灘、長谷寺站、極樂寺站……北鎌倉更是一條相對幽靜、感受日本寺廟禪意的線路。

不知是這天太步履匆匆,還是晃盪了好些天已經有些勞累,整個一天都像在打卡,腦子一片空白,迅速掠過。

(車站前人頭攢動,都只為等這一輛開過的電車)

(匆匆的江之島只遇到一隻貓,說好的貓島呢?)

至於購物,我不是一個好買手,不喜歡也不擅長,因此把幾乎所有的list都放在了最後一天,集中採購。東京有幾個點都基本上能滿足常規所需,比如新宿,上野。買了上野到成田機場的京成電鐵(雖然貴,但很快很舒適),於是選擇了在上野掃貨,藥妝、百貨商店、動漫、電器以及大大小小賣衣服、賣食品、賣乾貨的店鋪。

上野幾個購物點:

藥妝店:大國、松本清這些都在上野有好些家店,而且都距離不遠,如果缺貨可以迅速去另一家尋找,只是容易迷路。

唐吉坷德什麼都賣,而且是24小時營業。好像松本清也有24小時營業的。

電器:友都八喜。買了個美容儀,還送了谷歌homemini

動漫:yamashiroya.這個強烈推薦,我等老年人如果想找以前的老動漫周邊,懷舊一下,這裡大概最全了,秋葉原大都脫離了我認知範圍了。

另外,就是上野站附近的大市場。應有盡有,當然人很多,很多。

(不眠的新宿)

(板橋區,據說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區,因為訂不到便宜的住宿才過來)

日本是個很容易讓人著迷的地方,終於能體會身邊人每年至少前往日本一次的心態。乾淨整潔、禮貌友好,嚴格遵守著規矩以及互不打擾,反而會讓每個人感受到最大程度的自在,從巨大的東京市,到海邊的小城,交通、住宿、飲食以及各種指南,不管是政府團體還是個人自發地,都最大程度的給到了便捷和極佳體驗,或許生活在日本依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對於旅遊來說,會讓你沉醉。

最後,我想再去一次日本,然後再去。

去首爾,東大門蒸個汗蒸

這次來回日本都從首爾轉機,(因為買的晚,這樣便宜)。回去的時候可以在首爾一夜,所以順便辦了個韓國簽證,去東大門看了看扎哈設計的DDP,蒸個汗蒸,第二天逛了下江南區的各大牌建築。

不管是吃還是逛,韓國對我來說沒有太多期待。唯一觸動的是凌晨2點在DDP遇到的彈琴陌生人。與旁邊商場的忙碌不同,這邊是寂靜的夜,空曠的建築和偌大的廣場,鋼琴聲迴盪,每個音符都在彷彿在試圖撫慰所有的勞累、哀傷、不安。

這次旅行,結束。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