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對很多人來說,澳門是個燈紅酒綠,放縱又刺激的特區,而對我來講,澳門更是座溫情脈脈的小城。葡國人的殖民歷史,給澳門烙下了濃郁的歐洲風情:鋪成海浪造型的石子路在建築間延伸,路環島上嶺南風情的小漁村,卻都漆成了五彩斑斕的顏色,徹夜不眠的娛樂場對面,便是的掛滿竹竿衣架的市井街區。澳門在多種歷史和文化元素的碰撞與融合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與香港相比,更具有包容性。
不知道是不是太喜歡澳門的原因,香港則像是偶爾逛一逛便走的大型百貨商場。普遍來說,澳門人的普通話比香港人整體高出一個等級,或者說,不會講粵語在香港確實容易被歧視。
第一次去香港是07年,中間陸續也去過幾次,12年過去了,香港的整體變化不大,卻不再是記憶最初那種閃亮亮的樣子,而是在慢慢褪色發黃。
這次就著端午節假期,湊了5天多的時間,可以大致把澳門和香港走一遍。我和李老師分別在南方住了四五年,然而這次是還被烈日炙烤下的桑拿天虐到崩潰。。。
6/5 北京飛澳門
搭乘晚上八點多的班機飛往澳門機場,預計抵達時間是零點十分。然而北京的雷電天氣導致航班延誤了近一小時,國航的晚餐卻只給了一塊燒餅,實在是無語。
此外,澳門機場入境在凌晨也是排了大長隊,走通行證自助通關可以節約一小時左右的入關時間。
6/6 澳門 氹仔島+路環島
主要行程:路環島+氹仔島
1、路環島
路環碼頭、安德魯餅店(總店)、聖方濟各聖堂、十月初五馬路、譚公廟、天后廟等
2、黑沙海灘
3、氹仔城區
4、飛能便度街、路氹歷史館、龍環葡韻、官也街
5、Galaxy銀河娛樂場、威尼斯人度假村、新濠天地、摩珀斯
我們在airbnb預定了澳門本島大堂街的民宿,清晨打車前往最遠的路環島,從南向北一路玩到氹仔。
在路環市政街市附近下車,先去碼頭轉轉,路邊開著兩家海鮮乾貨店,架子掛的鹹魚飄散著陣陣鹹臭味,臨海的走廊上正晒著各式海貨。
晒到發藍的雞胗子。
路環碼頭面館的“墨魚膠海皇角湯麵”,魚餅鮮鹹彈牙,湯頭甘甜。
聖方濟各聖堂是路環市區的地標性建築,教堂前是波浪圖形的小廣場,對面有一座為成功擊退海盜而立的紀念碑。教堂外牆方方正正,暖黃色外牆與藍色的門窗鮮豔奪目,充滿了浪漫的氛圍,因此這裡也是很多影視劇的取景地。
沿著海邊的十月初五馬路一直走,便可到達譚公廟。
澳門最有名的蛋撻是安德魯和瑪嘉烈兩家,瑪嘉烈是安德魯蛋撻店的老闆娘離婚後開的。吃過這裡的蛋撻後,會明顯感覺到味多美和肯德基蛋撻裡的香草精和奶油味兒太過刻意。
黑沙海灘已經名不副實,記得大學的時候這裡的海灘真的是黑色的,不知道為什麼變成了黃沙。
記得11年和李老師來黑沙海灘的時候,他就念叨著說吃燒烤,當時吃的就是肥佬這家的黑椒牛仔骨和烤青椒。這次來沒想到燒烤攤還開著,可是肥佬本人已經退休了,是他的兒子在經營。
黑沙海灘總站乘公交回到氹仔城區,花城公園附近下車,走走便看到新苗超市,太有親切感了,這可是當年每週囤貨的地方啊!
走進飛能便度街,住宅街區的氛圍漸漸褪去,逐漸被泛黃的矮牆和菩提樹所取代,也逐漸有了歷史感。
穿過龍環葡韻(現在是葡式住宅博物館),來到嘉模聖母堂,教堂對面原是澳門人註冊結婚的地方,常會有穿婚紗的新人在這裡拍婚紗照。
北帝廟附近本來是大利來豬扒包的臨街鋪子,當時大利來豬扒包每天午後限量開售,現在大利來記開了多家分店,總店也換了位置。
官也街特別熱鬧,各種甜品店、餐館、小吃店、手信店都擠這裡。莫義記的貓山王榴蓮雪糕已經賣到MOP68一盒了。。。
鉅記的杏仁餅,杏仁粒烤得酥脆,泛著奶香,特別好吃。
大利來記的老闆娘還是白白胖胖,可惜總店遷至一條稍微偏闢的小巷,人氣不是很旺了。
扎哈操刀設計的酒店落客區
酒店外龍鱗般起伏的石材外牆
冷暖自然過渡的酒店大堂天花
氹仔的酒店和娛樂場集中在一起,威尼斯人、新濠天地、永利、美高梅等等,不同公司下的娛樂場可以乘坐穿梭巴士串場。幾家大型娛樂場基本是1000港幣起玩的臺子,500港幣的臺子比較少了,玩骰寶(三個骰子猜大小)的臺子也變少了。
6/7 澳門 本島
主要行程:澳門本島
1、大三巴附近
玫瑰聖母教堂、大三巴牌坊、戀愛巷、大炮臺、澳門博物館
2、瘋堂斜巷、聖味基小堂
3、新馬路、議事亭前地
4、媽閣廟
5、澳門旅遊塔
6、新葡京娛樂場、新馬路、大堂街美食
從沿著商業街巷走個五六分鐘就看到了大三巴牌坊,早上九點多遊客還不是很多。大三巴牌坊原是聖保祿大教堂的外牆,這座天主教堂有這四百多年的歷史,由葡萄牙人建立,但不幸幾經焚燬,最後只剩下了這片牆壁。
大三巴牌坊下長長的階梯西側,有一條几十米的小巷名叫戀愛巷,兩側的葡式建築以暖黃色、柔和的粉色為主,是電影《伊麗莎白》的取景地。
從戀愛巷抬頭望去,正是大三巴牌坊的側臉。
從穿過大三巴牌坊向上可達大炮臺,大炮臺與媽閣炮臺和東望洋炮臺組成一道堅固的軍事防線,以防範海盜之用。行至大炮臺向下,可以抵達澳門博物館。把這兩個地方逛完了,我們繼續向西北方走到了瘋堂街和聖味基墳場。李老師和UVa的澳門同學約了午餐,學長騎著小摩托把他帶走了,我則走回新馬路,和我的大學舍友約了午餐。
特別開心是我們之前都不知道彼此要來澳門,是我在微信群裡發了張新苗超市的照片,才發現我們竟然都回了澳門,真是緣分啊!果斷約起來~
舍友和她老公請我搓了一頓葡國餐後,一起又走回大三巴。
瘋堂斜街附近有個文創園,但是公共假期沒有開門。
媽閣廟是由福建商人在五百多年前建造的道教廟宇,依山傍海,供奉的是天后媽祖。據說葡國人在媽閣廟前登上澳門的時候,誤以為媽閣就是這個地方的名子,因此以“馬交MACAU”來稱呼澳門。
從媽閣廟步行半個小時可以到達澳門旅遊塔。澳門旅遊塔高338米、位列全球十大觀光塔之一。這裡是每年國慶和新年煙花節的最佳觀賞點,煙花在對面的海上噴發,在旅遊塔上可以看到煙花在眼前綻放的景象。
遊客可以在環形觀景平臺看“高飛跳”和“笨豬跳”。
從旅遊塔眺望澳門本島全景,新葡京的金蓮花酒店大樓最有特點。
一海之隔的珠海遍地都是工地。
新葡京酒店娛樂場是何鴻燊與美資的永利娛樂場博弈下的產物,為了扭轉老葡京酒店的頹勢而佈局,在外觀設計上也充分融入了風水的因素。
晚上從大堂街走上去,發現大學時很火的大堂街炸雞和檸檬車露還開著(手作冰淇淋),開心的再吃一次,和記憶中一樣美味。
恆友魚蛋應該算是南方的“麻辣燙”了吧,恆友魚蛋的祕製咖哩膏入口微甜,沒有奶油的甜膩,咖哩味非常濃厚。配上蟹粉包、海膽丸、牛雜、豆泡等等原料可謂是一碗非常豪華的小吃了。
這樣一碗囊括了重點食材的魚蛋大概是MOP90多。
6/8 澳門 澳門大學 香港 中環上環
主要行程:澳門大學舊址 香港中環及上環區
1、澳門大學舊址(現澳門城市大學)
2、澳門外港碼頭乘遊輪至香港
3、中環地區
中銀大廈、匯豐銀行、皇后像廣場、環球金融中心
3、砵甸乍街、半山扶梯、域多利監獄舊址
4、荷里活道、蘭桂坊
澳門兩天逛的差不多了,最後半天打算回澳門大學舊址看看。沿著學校山下的大斜坡走到行政中心,再乘電梯到大豐樓平臺的小花園,校園裡人很少,沒有太大變化。
澳門到處都是暖黃色的建築外牆,非常溫馨和浪漫。校內建築上,各色的馬賽克瓷磚裝飾較多。
@王寬誠樓
王寬誠樓的對面是東亞樓宿舍。似乎並不是所有的教學樓都在使用中,何賢中心、蔡繼有樓、王寬誠樓還都是教室,但銀禧樓已經荒廢了,保安室上仍掛著澳門大學的校徽。
原來的圖書館變成了整層的考場,三層改成了教師辦公室。
圖書館的這個位置是當時我們最喜歡自習的小角落,大窗子下采光很好,位置偏僻非常安靜,空調口不直吹但也很涼快,視窗望出去就是東亞樓的宿舍。
圖書館地下一層有一家安德魯咖啡廳,安德魯的蛋撻、各式沙拉、豬扒包、千層麵等等是我們在圖書館自習後的首選午餐和晚餐。
最喜歡的是咖哩雞,咖哩味道柔和鮮甜,蛋黃醬沙拉稍稍遜色。
從澳門大學返回大堂街取行李,準備到碼頭乘船去香港。在大堂街又吃了一頓炸雞,整條雞翅口感比雞米花要好,炸雞預先醃製過,鹹甜入味兒,裹著的麵糊比較薄,炸過之後不油膩。這個炸雞絕對可以在澳門小吃排前幾名了!
香港與澳門之間的船次比較多,搭乘最近班次後到香港轉地鐵也比較節省時間。
第一站來到中環的中銀大廈,獨特三稜刀造型據說在中環的風水之戰上狠狠的攪了局,隔壁的匯豐銀行則在頂樓架設鋼炮予以反擊。
沿著橋可以看到香港力寶大廈的“盔甲”造型外牆,以及遠處由於一面銅鏡造型的香港遠東金融中心,據說都是為了化解中銀和匯豐銀行的“刀炮陣”。
從中環向上環行進,進入砵甸乍街開始,便逐漸上山了,階梯步道的一邊是小商販的門臉,妝點得熱熱鬧鬧。
乘了一段半山扶梯,在山腰的域多利監獄舊址下來(中環奧卑利街16號)。這裡被改造成了監獄博物館,既有監獄的開放展覽,也展示了監獄古蹟的風貌。
赫爾佐格德梅隆將老警察局與監獄重新定義為一個娛樂休閒、文化交流、集會的新場所。
建築根據場地起伏關係自然形成了下沉式階梯廣場。
我們恰巧趕上了村上隆的展覽,牆壁和地毯上密集的太陽花在視覺給然強大的衝擊。
晚餐吃了一家東南亞菜,炸軟殼蟹、黃咖哩雞味道非常驚豔,pad thai相比之下遜色不少。
荷里活道附近有各種古董和藝術品商店。這幅藝術品充分體現了“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
鏞記!機場200港幣的燒鵝腿飯我是忘不掉了。。。實在是太坑了。
還記得大學和朋友們來蘭桂坊,點了杯小酒後坐著就不知道該幹啥了,身後是外國友人們又唱又跳high到不行,我們一幫學生大眼瞪小眼的特別尷尬。這次再去蘭桂坊,街上出現了很多服務員拿著選單在招呼路人進店喝酒,和後海那邊的小酒吧差不多,可能生意真的不好做了。
皇后大道中 人民如潮湧
6/9 香港 彩虹 太子 旺角 尖沙咀
主要行程
6/9 週日 香港
1、彩虹邨、坪石邨
2、太子——金魚街(寵物街)
3、旺角——波鞋街
4、柯士甸(或佐敦站步行) 香港西九龍站
5、尖沙咀——重慶大廈、星光大道
6、海港城
彩虹邨是香港於六十年代興建的公屋之一,建築外牆也如其名,自下而上呈現彩虹的七色,這裡的居民不管颳風下雨都能看見彩虹。
從停車場走上樓去,是一個開闊的廣場,有幾個小型籃球場和網球場,球場地面的顏色比牆體更為飽滿。最佳拍照時間應是午後,陽光斜照在樓體上顏色更豔麗。
坪石邨距離彩虹屯比較近,步行十分鐘即可。從正方形的天井向上看,建築內部的黑暗和天空光亮形成一種強烈的明暗對比。
中午回到太子附近的金魚街,這裡是香港鬧市的大型花鳥魚蟲市場。走到附近的通菜街,便是有名的“女人街”,女人街沒什麼好逛的,就是小商品和假貨市場而已。
店主把魚裝進塑料袋裡,再打上氧氣繫好掛起來,香港炎熱的天氣非常適合養熱帶魚。
賓士在旺角的紅色小巴,是老港最自由的靈魂,不講粵語的遊客就不要挑戰了。
從波鞋街掃貨回到尖沙咀,傍晚出發去海邊逛逛。途徑著名的重慶大廈,進去轉了一圈,基本是南亞和非洲人的天下,特別印巴兩國人最多,與大廈外的繁華完全隔絕,總有著一絲危險的味道。
走到維港附近時,雷雨漸漸停了。
來到維多利亞港,吹著海風散步,心情也和剛才在鬧市區完全不同,這可能也是維港的獨特魅力吧。
晚餐選在了中港城的唐宮小聚,貌似是唐宮海鮮坊都是一個飲食集團的,味道真的是非常贊!
我最喜歡的是這個陳釀醉蟹,微甜的酒香蓋住了蟹肉的腥味,好吃的沒話說。
這家餐廳最出名的是烤乳鴿,外皮酥脆,肉質鮮嫩,一口下去還有肉汁出來,也是偏甜口的。
這個黑金流沙包勝在顏值,鹹蛋黃口味也不膩。
6/10 香港 九龍 鰂魚湧
主要行程:九龍、調景嶺、調景嶺
1、中港城、碼頭
2、西九龍車站、西九龍戲曲中心
3、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4、鰂魚湧巨廈
從尖沙咀出來,穿過九龍公園即可到達中港城。
中港城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金色玻璃幕牆建築物,樓宇間反射加強了建築的幾何美感。
從中港城望過去可以看到西九龍車站和戲曲中心。
西九龍戲曲中心的中庭完全開放,將海風引入室內。遙想讀書時做過的西九龍規劃研究,整個片區被Foster與OMA描述成未來的文化聖地,巨大的城市廣場承載了數座文化戲劇類建築,將中華傳統文化深耕在這篇曾經的殖民地上。
外立面上流線型的圖案重新詮釋了劇院的幕布與華麗戲服的裙襬,由CNC切割的航海級鋁管構成的模組化系統為建築賦予了優質的效能和引人注目的外觀。
再往前走便是AEDAS設計的西九龍高鐵站,拉工可以帶著老婆從北京直接坐高鐵回家,比坐飛機要方便。
阿勞推薦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很像我研究生時期在Atlantic City做的一個專案。
鰂魚湧巨廈,外觀巨集偉的,密如森林。抬頭看去,萬戶窗戶如蜂巢一般,應該是最有港味兒生活的地方吧。
儘管居民樓裡遍佈了禁止拍照的牌子,但是來這裡打卡凹造型的乘客絡繹不絕。。
香港的最後一餐,在水泥怪獸下的興記麵館,一碗雲吞麵,一碗牛雜麵,一瓶可樂解決了。
寫在後面
六月港澳的溼熱讓曾經在南方住了好幾年的我們不再適應。這幾年港澳城市變化不大,略顯雜亂的城市環境,比美國還要高的物價,這裡也不再是曾經心中的購物天堂。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