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選擇

出發以前,我們一度還覺得,去美國的這趟行程或許是真的真的是個錯誤的決定。
從國慶結束,就在說我們要計劃春節的出行,結果到12月才真正空下來做計劃,但無數的計劃堆疊著無數個決策,久久不能落定——

在出發前的前一晚,也對令人頭疼地越來越多的行李無法表示認同;隨身的每一個物件,都開始變得惱人。為什麼選擇去了一趟美西?

在無數次的討論後,終於確定了西岸的行程,但——美國政府停擺的時間越來越長……
伴隨著絕無僅有的行前的失望、無奈以及不知何時會爆發怒火一些火氣——開啟這次行程。

這次選的音樂來自於我最早追的樂隊Bon Jovi(屬於環球唱片),儘管喜歡的音樂變了,但對於這支美國五月天的長盛不衰,依然心懷敬意。老邦的歌,還是我心中抹不掉的旋律,沒有哪個樂隊,能夠這樣一直長盛不衰。

忙中出錯

在做計劃的時候,我幾乎是全天盯著電腦,幾乎飯都沒怎麼顧上吃,而年底的事情又真的很多,這樣的條件下,錯誤也難免。

首先遇到的是,洛杉磯和舊金山傻傻分不清的問題……接續酒店直接定反了日期,在發出去的行程單中被朋友發現。

於是在那天晚上出席活動的時候改日期……
但Agoda的手機app並不如Booking方便,更改日期的操作只能是取消再定(手機上並沒有更改訂單的選項),結果問題就來了……慌亂之中的對調,使得舊金山程的住宿飆升到最貴的同時——也……無法更改!

於是一晚上近2000的漁人碼頭住宿就此確定,不可取消……還要連住三天……
這個問題的發現,則是在我發行程單給朋友幫我檢查的時候——舊金山/洛杉磯的接續程酒店時間順序反了。緊接著又是訂車定錯時間……

改艙選座


出發前的幾天,收到了這樣的資訊,我們都回復了訊息。但並沒有任何的卵用。
為啥呢,頭等只有4個座位。普卡小會員沒人權我當然是知道的……


偶然發現回來的時候坐左邊才看得到好萊塢的大白標,於是又被南航那神奇的操作邏輯坑了一把。可以在小程式上選明珠經濟艙,但更改卻不能,必須要APP……然後退座重新選也不知道退款到哪裡,也沒有說明,還得懟南航客服來問。

不能!國企!在改了!以後常來啊!
四連糊臉,給了錢我換個同等的還要退款操作……9102年了……這樣的操作和退款方式,彷彿還在解放前,但同樣從事服務行業的我,這次的出行似乎又能夠體會到了諸多的不易。南航不壞,但只能說算不上好,這麼多年出來的經驗也告訴我……長途別太指望三大航。
而另外一件事,則是SFO不能電子值機,白高興一場。

而在這件事以後,我們察覺到了一件事。就是美國之行對資訊的依賴程度異乎尋常得高。

行程概述Ver.旅行社

1月27日,晚上10點,在廣州白雲機場乘坐CZ657前往舊金山,當地時間晚上6點到達,入住舊金山聯合廣場希爾頓酒店Hilton San Francisco Union Square,全天無其他安排。
1月28日,正式開始舊金山行程,寬鬆安排,步行聯合廣場、唐人街、渡輪大廈市場;乘坐雙層大巴游覽舊金山的全貌。調整時差,適應當地環境,晚上更換酒店,入住漁人碼頭佐伊酒店Hotel Zoe Fisherman’s Wharf。
1月29日,探索博物館與半自由日,繼續遊覽灣區,體會不同之處。
1月30日,提車前往矽谷並適應自駕的規則;遊覽蘋果公園喬布斯劇場,遊覽Google總部體會工科人的創意世界。
1月31日,踏上自駕旅程。先去斯坦福大學探訪羅丹雕像,瞭解科技巨頭曾經成長起來的學府。駕車前往蒙特雷,在日落前到達17裡灣,晚上入住戴斯漁人碼頭旅館Days Inn by Wyndham Monterey-Fisherman’s Wharf Aquarium。
2月1日,早晨出發,先去卡梅爾小鎮捕捉最早的寧靜隨後前往一號公路精華路段大蘇爾,看比克斯比大橋,看紫色沙灘,看象豹海灘;傍晚到達丹麥小鎮索爾萬,晚上入住聖巴巴拉檸檬樹旅館Lemon Tree Inn。
2月2日,欣賞2018年紐約時報評選的10大最佳旅遊目的地之一聖芭芭拉小鎮,看法院,看聖芭芭拉海灘。利用僅有一點的時間來到卡馬里奧奧特萊斯Camarillo Premium Outlets,購物即將開始。晚上來到洛杉磯入住貝斯韋斯特好萊塢廣場旅館Best Western Hollywood Plaza Inn Los Angels。
2月3日,購物日,可選擇的拆分行程。棕櫚泉奧特萊斯Desert Hills Premium Outlets,想購物的就去這南加州最大的奧特萊斯轉轉。Peterson Automotive Museum,美國最好的汽車博物館,不該錯過這個有性格的私人博物館。
2月4日,一大早,去環球影城!
2月5日,開車遊覽洛杉磯,比利弗山莊要去看看,格里菲斯天文臺也要去看看。放下車,在傍晚進入市區看看晚上的洛杉磯。
2月6日,還車,一早來到機場及時辦理手續於11點25分乘坐CZ622回廣州。北京時間2月7日晚上6點45回到廣州,回到溫馨的家。
本行程僅供參考,若遊記中未出現相關圖片,則最終解釋權仍然歸謳紀所有(笑)。

諸多變化 彩虹T2首個春運

出發的這一天,陽光萬里,非常適合出行;廣州與舊金山的溫度相差無幾,少帶了羽絨服,行李也沒有了前一天晚上的疲態。

早些時候,南航推行了新的會員政策,全部預選座位,退改新政等等等等,各家會員的制度大變革加上聯盟化的趨勢愈加減弱,未來的出行又要多一分心思了;之後則有局方出手,CCAR-121-R5第121.597條將於1月25日起優先實施,駕駛艙所有階段全面禁菸……

恰逢南航退盟「單身快樂」過渡期,與美航正在改善合作關係,卡航買入二級股票,英航加深程式碼共享——你說我欽點南航入乒乓球OW,那是不科學的。

啟程我們分成了拿行李組和輕裝組,拿行李的開車到預約的機場停車場停車,之後再接駁機場辦理託運。我在這一組因為車位找不到的關係實際上也耽誤了一些行程,最終我們在起飛前2個半小時左右到達了機場,順利辦了手續。

晚上來到T2,那突破審美惡俗極限的彩虹色穹頂氛圍燈,令航站樓裡充滿了蹦迪的意思——即便如此T2開航首年也於1月17日榮膺Skytrax五星航站樓……

我只能說——How Hard Can That Be!?出發設計值得肯定,到達設計還是一塌糊塗。
只不過還是聽到有人在說這燈好看,不禁懷疑這是不是個交通樞紐應該有的樣子。

趕緊找地方坐下吃飯,晚上6點的飛機,可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時間,又要早到機場又不能免一餐飯。
那麼,這一天便是T2航站樓的首個春運,而我們在出行高峰的前一天出發,也想看看機場到底表現如何。
去程機型代號77W(較為寬敞的三艙版),是世界上推力最大的引擎GE90搭載機。作為波音歷史上最安全的飛機,推力最暴力的飛機,自然有著力大磚飛的美譽。

服務明顯提高,協助過關的人比較好,候機的時候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多人,於是也提前登機。
登機速度快,機艙廣播增加了春運的祝福語,有些親切,也讓原本的路途的開始變得沒有那麼緊張。

啟程,10點15起飛,尚且算準點,路上的漫長時光開始。
除了靠枕和毛毯,在座位上基本上就沒有啥你可以依賴過夜的東西了,宛若窮苦百姓。跨越晝夜的行程裡,一個洗漱包都配不上(幸虧我的飛行小包裡裝的是卡達當時送我的眼罩)。

勞累飛行 四時通關

機艙內非常乾燥需要大量喝水與補充糖分,但機組能夠提供的水很有限,若不是事先打了水,也會是很難受的登機。 我的機上搭配倒是一如既往得傳統,隨身聽與眼罩耳塞,並沒有多帶一個U型枕——

起飛爬升非常有效率,是真正意義上的快速爬升,沒有絲毫的遲疑。
1個鐘頭後開始提供水,第一頓飯前就開始提醒提醒關窗跨越日夜(實際距離日夜交替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完全的明珠服務,標配毛毯靠枕,但沒有眼罩等長途飛行顯著需要的東西。
兩組人派餐,速度很快。
魚肉飯和雞肉土豆總共兩個選擇, 沙拉不好吃,但令人欣喜的是有熱餐包!!!!!飲料也有紅酒可供選擇,眾所周知,長途飛行喝一點小酒能夠極大得助於睡一個香甜的覺。

不過第一餐的亮點應該在於盤子中間的那個酥餅,非常好吃,甜而不膩。
餐食本身沒有配純淨水, 刀叉的硬度明顯優良,比起之前稍微有些進步。
機艙內完全不像是4年的飛機——小桌板比較髒,座椅後背面板也多有裂痕;空調非常吵沒有獨立出風口,溫度開得太高簡直要熱死。好在座位空間不錯,隔音還是非常感人的——77W坐在機腹噪聲也會相對比較小。

北京時間3點40到達晝夜分界線,也是此時飛機在飛行中最美的時刻。
此時睡著的人可能會錯過晝夜之間最美的景象,手機拍出來的遠沒有自己看出去得那般美麗。
進入晝間,遮光板就需要全程關上了,而向外拍照也變得更加冒險,刺眼的陽光會令眼睛極其不舒服。
地速一度高達10000多公里每小時,只不過這樣的距離下實在也感受不到這麼快帶來的直接好處。
長時間的飛行,機艙內非常乾燥。需要大量喝水與補充糖分,但機組能夠提供的水很有限,這個時候自備的東西就能夠起到幫助調整時差,緩和疲勞的作用。
進入白天,後半程也最好保持清醒。

第二餐質量很高,選擇了西式蒸蛋,但依然沒有純淨水。
乖乖,我不要求熱水,但來一點純淨水那麼難的嗎?

8小時以上的洲際航線,即便是有著最頂級的娛樂,只要你在經濟艙——8小時之後也會窮盡機上娛樂,與其說是時間太長,不如說這段時間本身就是一個挑戰——對於航空公司來說則是考驗服務多樣性的時候。更何況南航也更不可能會有「頂級的娛樂裝置」,能看就不錯了。

勞累,是肯定會勞累的,畢竟不是頭等艙。
但別讓勞累打消你的遊玩之心,認識舊金山,一定要從晚上的即將落地的飛機上開始。
如果你錯過看向地面的機會,就不會理解「金山」如今於觀光的意義——金色的車流,金色的城區,這都不是你應該錯過的景色。

飛機開啟艙門,就感受到了溼熱的氣息。宛若來到海島——
離開艙門,我的第一感覺——這不是香港的感覺嘛……很可惜,這個感覺很快就不是了。

出關排隊用了2小時,僅兩個視窗開放,甚至有時候只有一個,隊伍中的人非常焦躁但沒人敢多說什麼。輪到我們的時候也很順利,沒有詢問問題,按指紋拍照之後就放行,只不過我們一家三個人的指紋要的都不一樣。

這樣的排隊等待時間直接導致行李已經全部閒置,要在行李大廳中繼續尋找我們的行李有些困難。

經過了一番周折終於找齊了行李,然而人還沒齊——安全管理人員已經過來驅趕我們並表示“你們有朋友在裡面與我無關,你必須離開這裡!”。出於客流控制的原因,這些操作倒是都能理解,只不過——在美國說人情,那也是挺不自量力的。
但即便如此,行李大廳的凌亂依然是你無法想象的。

到達大廳兩個旅遊資訊點,資料是不一樣的,在沒有訊息的等待過程中我也蒐集了一些資料。
但漫長的等待,始終是不會有結果的煎熬,因為等待本身並不會創造任何對推進行程有利的東西。

無論是在裡面還是在外面的人都是會焦慮的,9點時我請求攜程幫助我們聯絡了酒店確認房間能夠確保(希爾頓的人工轉接幾次都沒進去太垃圾了,歐美都那麼喜歡用無休止的語音電話臺嘛);接機的車也因為超時必須得去吃飯,只能再打電話聯絡。
萬萬沒想到,還沒開始,就已經要開始做第一次的應急工作。

10點多一些大家才完成出關。也因此給司機多加了近2小時超時費(幾乎可以多叫一輛車);別說餐補了,多給一些加班費那在美國也是理所應當。
接車的師傅非常年輕,與其說年輕不如說和我幾乎同齡。來到舊金山居住工作了10多年,如今從事這樣的行業和生意,也是很多年以來舊金山定居華人的一個選擇。只不過因為聯絡尚且淺薄,和這位小哥再打交道的機會似乎也就不多。

只不過實在過意不去那耽誤的時間——從下飛機到人齊出關用了我們4個小時,說罕見也罕見,但說正常,那也是正常。更何況,海關的人員是真實得不夠。

晚上回到酒店已經快11點,街上的餐廳已經如數關門,出門覓食只剩下一個漢堡王和Subway還依然亮著燈。這裡不是東京,也不是大阪——夜生活恐怕並不那麼樂觀。
於是只能是在酒店樓下搞點冷狗吃吃——而價格,自然是嚇死人的貴。5刀一個不含稅,不吃心裡不打錘。這一餐,也是真正讓我們認識到美國的消費的第一餐。

即便是foodie拍出來也毫無美味的感覺,和寡淡的心情、疲憊的精神相比,這樣無趣的食物無法帶給人內心深處的渴望與喜悅。
吃完,趕緊睡覺。
出關時的驚魂未定,恐怕已經成為了本次長途旅程的第一個心結,如果再不休息,也有可能會演變成更加有威脅的潛在隱患。

China Town&港口漫步

倒時差和搬行李,是今天要做的其中一件事。酒店位於有軌電車的起點聯合廣場,或許是個好訊息。
昨晚,對偌大的電視感到了非常滿意,即便是勞累帶來的呼嚕聲,似乎也沒影響我的睡眠。
作為調整日,今天也不會安排太多的活動。

於是早上的出門就變成了打電話給前臺讓幫忙開鎖……
也不知道設了一個什麼樣的密碼導致存放資料的保險箱一下就忘記了密碼……這也說明了確實來到這裡之後有那麼一些精神恍惚。

開啟了鎖,拿到了東西我們便準備出門。
此時的聯合廣場也不過是剛剛睡醒,還沒開門,但叮叮車的聲音早已恭候多時。
來到街上,穿著短褲的人,似乎也並不少——只是這個和廣州相似但又不相同的天氣,實在令我們有些敬佩。

順著聯合廣場沿唐人街方向走,是一個上坡接下坡,路上會穿過公園,看到泛美金字塔。

往唐人街走的第一個目的當然是吃一頓熱騰騰的早餐,哪怕是隻有豆漿油條都好。還是為了在一開始的旅途中少一些肚子鬧的不舒服——所以也自然而然就往那邊去了。
但恐怕也是因為人生地不熟,對於唐人街具體所在的位置,也還是有些迷惑的。

我們走過上坡,走過下坡,深刻體會到了在舊金山爬坡是有多麼鍛鍊身體的一件事。
而舊金山也以這動人的一面滿足了我們——有很多人都在這樣的坡上坡下跑步鍛鍊,渾然不覺這30多度的陡坡是個挑戰。

一番兜兜轉轉,終於來到了熟悉的唐人街邊上,此時能夠看得到泛美金字塔的另外一側。

隨便找了家店坐下來,只是為了吃個早餐。
畢竟今天的安排總體來說是寬鬆的、隨意的,小朋友的時差 也因為在飛機上睡得太多而感覺到了有那麼一些難受。

尋找熟悉的味道,來了點豆漿油條和雲吞麵。
口味上雖然欠一點,但滿足挑剔的胃乃是為接下來的行程做準備。
說著,就走到了金字塔樓下。

離開唐人街,我們就開始往碼頭的方向走去——或者準確的說就是海岸線灣區方向。
灣區的兩個重要地標——奧克蘭海灣大橋與金門大橋共同劃定了舊金山市區的範圍。

今天的雲層老實說還是比較厚的,但好在有些層次不至於完全拍不出東西。
比如這樣的街景,就是這些雲所賦予的恐怕只有在西岸的這些地方才能看得到的雲。

路牌的確很好玩,也注意觀察了一下停車的相關資訊。
這樣的路牌將會是自駕停在路邊時第一個重要標誌——很可能會被拖車。

以散步為目的,很快就來到了位於渡輪大廈對面的地方。
我翻開地圖看,還以為那個有大鐘的地方是火車站。

遠遠望去,還是非常有特色的建築。

廣場上其實散落著很多各種各樣的人,這也一定會包含流浪漢。
不敢靠近了去拍是因為擔心潛在的危險,但目前一路走來,流浪漢還是不會主動騷擾你的。


拿起相機再拍幾張照片,那還是理所當然的——
只不過似乎背光有些厲害。
接著,就聽說某個人撿到了兩枚美元硬幣。

走向獨輪大廈的另外一側,便是奧克蘭海灣大橋。
有一個專門的觀景碼頭延伸出去,可以走得比較靠近來觀賞海灣大橋。

當然,海灣大橋和金門橋許多第一次來的人也根本分不清楚。
聽到了不少人在聊起來這座橋的時候都很想當然得認定為金門大橋,或許是因為太像了,而教科書上又沒有足夠大的插圖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從海灣橋觀景臺回過頭來看觀景臺,則就有些香港維港的意思了,非常的相似,也有著許多的異曲同工之處。
就在大家都在拍照的時候,我也撿到了東西——一張Clipper Card。
我就很奇怪……
掉錢這麼普遍的話,流浪漢是不是真的能完成「自給自足」的目標呢?


Blue Bottle,藍瓶的鈣,好喝的鈣。
作為從灣區發展起來的精品快消咖啡,和星巴克的商業快消咖啡不一樣,卻又有些Luckin精品商業咖啡的影子,一些門店甚至沒有座位,只帶走,不提供空間。

如果說,你習慣了星巴克。那麼Blue Bottle很可能讓你迅速脫離。

我要的是Cold Brew,從拿到手上的那一刻就覺得,這咖啡或許真的非同小可。
哪怕裝著它的只是廉價的塑料杯。

一口下去,咖啡豆的層次飄散開來。
爸媽的拿鐵也表示,這層次妙不可言。
然後就索性在渡輪大廈的後面找了一個座位下來,享受一陣在旅遊中常見而在生活終於工作中難能的休息。

討論藍瓶的咖啡也就成為了接下來的不容錯過的話題。
為什麼沒有座位,為什麼能夠做到這個水平卻只選擇了這樣的店面,他們的創業和星巴克有什麼不同。
總會有些疑問,因為這個味道絕不是星巴克那種商業咖啡所能相提並論的高度。

即便是拿鐵,即便是拿鐵。

海鷗,自然也很多——媛媛小朋友也無法按捺住想要跟海鷗、鴿子親近的機會。
但是我還是要選擇歇一會兒的。

母女倆是很有默契的,也不知道怎麼,走在路上就要了一個棉花糖。
一問多少錢,5刀。
好像也並沒有什麼不同……

時間上的寬裕其實也留給了我們一些乾點別的事情的想法,只是我有約在先,需要提前把時間做好權衡。路過了一個Big Bus的站點便有人體驗坐觀光車兜風,因為想去看金門大橋,坐車過去也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繼續向前走,我們才能找到售票和兌換的地方——因為那個售票點的機器壞了。
這中途就要經過探索博物館,也是我們行程中預計要去的地方。只不過今天是週一——先拍照留念。

此時的路上已經能夠看得到漁人碼頭的路牌,而39號碼頭的標誌性旗幟,也就出現在不遠處。

這意味著我們已經走過了大半個灣區。

來到碼頭當然還是要跟這標誌性的大螃蟹照一張的。

忽然有人說——這裡的鬱金香是真的很漂亮啊。
於是就隨手按了一張。

Big Bus&會見Brian

拿著Explorer Pass的電子票二維碼,可以去任何一個景點的售票視窗辦理兌換券,票是不記名的。
Big Bus的兌票中心,也是起點就在39號碼頭前方——我們即將入住的酒店的不遠處。

換到了票,感覺有種被欺騙的意思——首先是票價55刀,真的是貴得嚇人;然後是這收據條一樣的車票,也是看起來令人感到比較無奈。但好處是——兩天的有效期,幾乎隨時可以在任何停靠地點上車。

我們稍微等了一會兒,就排上了隊伍準備上車——坐在高處看,感覺還是和走路的視角截然不同的。

一個轉彎,旁邊就是著名的麵包房Boudin,很多人都被這裡的麵包香味所吸引。
我們也準備把這裡列為備選的吃飯地點,因為實在是太香了。

巴士開動起來,舊金山的市區也即將映入眼簾。

這個熟悉的教堂頂,是可以作為定位唐人街的一個重要標誌,從旁邊看過去,比走在旁邊看還是氣派多了。

因為我坐的位置也不是完全處在車頭的正前方,所以只能伸出去稍微拍點照片。
畢竟這樣的體驗適合看,並不完全適合拍。

進入金融區,也就是所謂的CBD之後,兩旁的樓的確會高起來,但路面上的叮叮車,難以讓人不去聯想香港的中環。只不過這裡的道路的確更寬敞一些。

樓,則呢顯得沒有那麼出挑,反而有些簡單。

這條路繼續往前走,便是今天早上走過的地方渡輪大廈,從渡輪大廈開始,Big Bus也會從舊金山的西側繼續巡遊。
只不過這MUNI巴士是令我一度很在意的車子。
充滿了沿海地區對不鏽鋼的認同,所以採用這樣的塗裝方式——稍微有點烈日這反光就令人無法正視。

之後再向前走不到四個站,便是舊金山市政廳。
市政廳也對公眾開放,而市政廳旁邊也遍佈了舊金山的文化設施——包括舊金山交響樂團與舊金山芭蕾舞團(舊金山歌劇院)。歌劇院是全北美第二大的歌劇院,而它的標誌則來源於太平洋戰爭。

著名的舞蹈家譚元元就就任於舊金山芭蕾舞團,更是舊金山芭蕾舞團的首席演員。

只可惜我沒時間繼續討論這市中心的政務、文化設施有幾何,巴士還是載著我們繼續向前。

路上跑步的人,還是很多,似乎是這個城市的主旋律一般。
怪不得我爸總說覺得自己不胖,畢竟來到這裡了T恤只需要穿的最多是L碼的人來說——這並不算「肥胖」,最多隻能是不瘦。

之後會穿過的區域,自然少不了Haight Ashbury這個維多利亞住宅區。
只不過那裡我就記著看而沒怎麼拍了,反而是一些看著並不起眼的區域倒是還有留下圖片。

從金門公園旁邊的小路繞出來,轉眼就見到了金門大橋的影子。
隱約已經感覺到頭頂的風越來越大,我們真的是要上橋了。車上的語音導遊也會告訴你,這兩邊全是要塞哦~!

走上金門橋前是有個隧道的,而坐在樓頂也會如實吃下來自車輛本身、公路和大風共同匯聚起來的噪聲聯合。想在車上說話,那還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兒。

金門大橋,備受美國電影摧殘,已經成為了美國電影工業的一個象徵性的標誌,這一點大家都清楚。
不過這樣的一座鋼鐵大橋,也成為了淘金熱中最重要的角色。

橋身的顏色並非「硃砂紅」,它的名字是「國際橘」。這樣的顏色不僅是為了美觀,也是為了能夠在大霧下得以辨認而非常安全的選擇。

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得到一些大蕭條時期工程師施特勞斯說服人們的那景象是不可能的。
這座大橋也能夠看得出來因歷史的推移而有些疲態——
曾經的世界工程,如今又被一個又一個新誕生的奇蹟重新整理了。

Big Bus調轉回頭,會繼續走上金門橋,因為是單向收費,這座橋也讓很多自駕的人們風中凌亂。
即便是這樣走了一趟,我的脖子也被吹得有些難受,感到有些頭疼了。

回去的路上也就依然還是爬坡,爬坡。舊金山芭蕾舞團的廣告一路倒是都能見到,和此前此前見過的海報不同,舊金山的這些海報明明是更接地氣一些——所以才會出現在馬路的路燈杆子上。

回到附近的聯合廣場,我們就此道別。聯合廣場還是能夠有些機會逛街的——我則繼續坐大巴經過了唐人街的正門。

最後巴士返回漁人碼頭,我也就在那下車。

早早在FB上聯絡了朋友Brian——17年冬天去日本時遇到的這位美國友人,他幾次來國內出差都沒有足夠的機會約上一面。

//www.mafengwo.cn/i/8162234.html

在我的這篇遊記中,Brian在高山跟我相遇。當時的旅行建議還是我一個早上摸索出來的——那個時候也沒有做領隊,玩起來還是相當有好奇心的時候。
只不過很難想象,有時候工作忙起來了之後,約見一面挺困難的。

5點左右,我獨自來到了酒店Check In辦理手續,再和Brian聯絡。於是得知聚會的地點就在唐人街……
那麼我就要今天第二次再度經過唐人街。

恰恰是這一次,他在SF開會,我們便有機會再次相見——Brian此前也來過中國多次 ,最近的地方是深圳,但就是沒見成。晚上6點的晚餐,我們便就此定下——竟然還是和他的小組成員一起——他們都是來自百度的海外BD。

晚上走過去的路上多了一些危險,但也多了一份幽靜。
沒錯,我的說法的確是幽靜。
畢竟這個街上是真的沒有多少人,沒有多少值得你去注意和停留的地方。

晚霞染過天邊,我也就快走到了唐人街。
這段長約20分鐘腳程的路,依然要走過一段上坡。

這個街角便是需要轉彎的一個重要的地方,因為下一個街區就即將進入Embarcadero,小義大利。

這裡的景象其實某種意義上也和東京的某些繁華街區的轉角非常相似。

在大路上的確有著似乎不會熄滅的燈火,但稍微走過一個街角,這個繁華就如同泡影一般消失。
所以晚上這一條幹道上也不覺得有多麼安全。

之後我們便在唐人街會面,吃一頓飯,至於定位就是那家上海菜Geart Eastern。
想在聊天的時候多獲得那麼一些資訊,就是關於舊金山吃什麼的問題。大巴上說了——這裡的餐廳更迭非常快,比不上中國的網紅餐廳在數週內消亡,但一年不到就更換下家也是常態。

Brian說,唐人街質量下降還是很厲害的——若不是老闆請客,我們今天也不會選擇到唐人街。
說起原因來,其中也有一個說法便是Yelp上推薦的任何中餐廳不要去吃——因為點評的來源肯定都是來源於想家的人,並不是真正關心「吃」的那群人。

Brian給我指明瞭幾個地方,其中一個便是 Tony’s Pizza。這一路也有不少我熟悉的景象,熟悉的酒吧——只不過因為他有工作而現在又沒車可開,就得回家為先了。
補上上次沒來得及拍的自拍照,但沒想到時間過得真快。

回到酒店就又被叫出了門,想去碼頭走走那我當然是奉陪的。
冷清,是這裡夜色降臨後的一個主旋律。
稍微聯想一下白天對於街邊餐廳數量的回憶——如果晚上僅有如此的流量,舊金山數以萬計的餐廳應該如何存活下來。

這也僅僅就是晚上7點之後,大部分商店已經關門。
出來覓食的需求也直接轉變成了散步。
之後,就是在這裡拍到的照片了……
要說特別,只有這照片上的狀況是比實際要明亮得多了……

所以即便是號稱港口的地方,也沒有廣東那樣的不夜城。
不是紐約,奢求日暮降臨後的狂歡或許也不現實。

正打算往回走,聽到了這遠近的海岸上有著可聞的海豹、海象的叫聲——在這樣幽靜的環境中真的很明顯。順著聲音走過去,鼻子會先嗅到這裡的海象,之後才輪到眼睛。
晚上想要看,那幾乎還是一片漆黑……
伴隨著一個有味道的訊息,今天晚上的行程就這樣結束了。

Explorium&市政廳.悠閒一日

身體還是不大接受時間,半夜醒來,精神上還有一些不適應感覺。一早卻又被鬧鐘叫,明明沒有設過鬧鐘——
所以這裡的酒店房間服務,是不會把房間裡的鬧鐘歸零的。

睡到了正常的起床時間,按照計劃,去探索博物館——早上依然是一個令人感到輕鬆愉快。
原因是,我們起床了——卻仍有人磨蹭在「等待出發」的狀態。
於是我們家開啟了大團結模式,先行出發,出門散步。

於是我們一早吃了東西,就出門閒逛,沿著著海德公園的方向一路沿著碼頭走。

早上的碼頭,除了海鷗的叫聲就是幾乎沒有人聲的安靜,配合這陰天卻也有那麼一些恐怖片的氣息。

位於碼頭旁邊的這一座戰爭博物館還沒開門,一個二戰時功勳潛水艇USS Pampanito就停靠在這裡。
潛艇旁邊是二戰時著名的“自由艦”型號的武裝貨艦,參加過諾曼底,去過中國,現在是美國的國家歷史地標,二戰之後下餃子式的艦船很多已經遺棄或報廢,但留存下來的這些都是活著的可執行的艦艇。

但是因為來的太早,想要參觀一下那是不存在的,加上老爸有些不喜歡幽閉空間,也就沒有再追究下去了。但這個潛艇是一個朋友建議我來至少瞻仰一下的地方——如同去聖地亞哥要去看中途島的航母一樣。
離開45號碼頭,繼續往前走其實留能歐看到一點點金門橋的影子了,但如果想要走過去還是有不短的距離。
然後在路上就見到了這個。

AE86的前一代車,E70款的卡羅拉。看到這熟悉的揭背外形我還是有那麼一些興奮的。
來自80年代初,已經初具了86的影子。

碼頭是一個令人感到舒適而寧靜的地方,但難免路上還是會有各種扯著嗓子大吼大叫的流浪漢。
他們不會去主動騷擾你,但也無法不承認這些人可能不具有任何的威脅。

來到海德公園前準備折返,卻又看到了這樣一輛野馬,欣喜。

折返回到酒店已經是早上10點多了,對於舊金山來說可能工作才剛剛開始,我們已經卻要快馬加鞭得趕往探索博物館了。離開酒店沒兩步路,需要觀察一下的是停車場和路邊停車的資訊。酒店對面的停車場卻出來了這樣一些有意思的小巴。

他們還遞給我們一張名片,看樣子真的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旅遊方式——
他們也是一個接待小團體的旅遊公司。

一路走去,又從各種角度看到了那座酷似英國碎片大廈的泛美金字塔。

正因為舊金山這樣獨特的地形,使得各個角度看過去的金字塔都各有千秋。

也許最有趣的應當數在路上見到的這個了吧,騎著魚的牛仔。
旁邊的停車場卻引來我的注意, 顯赫的賣車資訊讓我忍不住去瞄了一眼。

只要12500刀,就能開走這輛15W公里的有300匹馬力的雙渦輪三菱3000GT回家。
純正的JDM,價錢也一點不貴,在國內甚至你還買不到一個現款的雷凌呢。

在停車場除了研究車,也大概瞭解了一下Surburban在視覺上的感受之外,轉角就又發現了兩隻假狗。

去往博物館的路上可謂是已經有了足夠的見識。
關於博物館,就簡單得用文字說明好了——
探索博物館,任何一個孩子可能都能在這玩整整一天。從主題上來說,感覺和那些年在曼徹斯特看的工業科學博物館有些相似,但內容實際上卻更接近小學科學書和初中物理書的內容。
只不過——更加具象。
即便是大人,都覺得這裡的一些體驗妙趣橫生,一轉眼,一早上就過去了——結果還在第一個展廳。
這樣應該足以概括這裡的展示到底有多大魅力
真要是耗在這裡一整天可真的是不行!於是我們就得發揚一下團隊精神了,選擇拋棄另外三人。

媛媛小朋友已經沉溺其中,連吃飯都忘記了——但是我們一家還是覺得,繼續待下去似乎不是辦法。
儘管這個博物館真的很不錯,我們也已經賺回了通票的票價。
在博物館蓋個章,我們準備單獨行動。
因為肚子餓需要解決吃飯問題,就回想起了渡輪大廈前面的漢堡店。
怎麼著還是走多兩步路吃了飯再去下一個地方,況且似乎也沒定下來一定要去哪兒,那就暫定個市政廳吧。在通票能夠覆蓋的地點裡頭,似乎也找不到什麼更適合這一個時間不那麼充足的下午去的地方了。

於是吃個漢堡,我來了個傳統的肉堡,還是比較鹹的。

爸媽則要了一個寫作三明治的漢堡,因為裡面全是蟹肉,需要15分鐘的時間來製作。而價格,自然也比我這個要貴那麼一些。
蟹肉這個吃起來並沒有通常漢堡的那種寡淡感,並不是因為通常的漢堡不使用海鮮,而是因為使用了油炸的海鮮,加上烤得不那麼均勻的麵包,自然吃起來味道會有些寡。

這個蟹肉Special也算是吃了舊金山名產,來自黃金蟹Dungeness Crab的味道了——可是發自內心的,我不希望蟹肉夾漢堡。但因為味道不錯,也就沒理由了再多有什麼顧慮了。
來到美國不吃一個正常的漢堡,似乎像是沒來過一樣,今天也算是完成一個重要成就。
這個漢堡暫且不論,比什麼麥當勞還是高出不止一個檔次,但售價嘛,平均一個8刀以上也是很符合這個大小的價格了。
畢竟,灣區沒有任何東西是便宜的。

走過馬路,就準備等待大巴上車了。
旁邊還有一臺醒目的單車——但是舊金山的坡道騎單車……還請容我思考一下。

Big Bus並沒有自己的站牌,只能通過自己的App來尋找車站的位置。停靠點也僅僅是路口十字路口的一個小區域……
不知道為何這樣的模式還能靠譜地運轉下去,明明很容易給遊客帶來煩惱。

走了一輛車,接下來的一兩大概也要10分鐘左右才能來到,只不過他們的APP還能監測車輛的動向,那就還是省了一點心。

上車,橫過市區,為的就是回到那個有些想法且想要去看的市政廳。
但這一回,可真不坐車頂吹風了。

下車來到市政廳前,就感受到了一些自由的氣息。
花園前的馬路上有人在玩自行車,當然不是一個人——
而遠遠望過去,市政廳前似乎還有一些人在集會。

於是我蹲下來,先老老實實拍一張。

要求合照的,那也不會吝嗇——因為這會的光線非常不錯。
走到正門前卻被告知遊客不能走正門進入,要從旁邊的側門進去才能參觀。回頭一看,感覺確實是有集會在準備舉行的,這分明都是轉播車啊!

進入市政廳是免費的,而且市政廳的首層是很古樸的。簡單得甚至不像是征服辦公機構,看起來更像是老式的醫院。

走出來之後,才會發現一切豁然開朗。
外面的全金圓頂,全是用金子做的,而裡面的就不是這樣了。只不過,氣派,那還是氣派的。
世界上第五大的穹頂?直徑111m,最高處竟然比國會大廈還要高那麼一點,可謂是彙集了萬千寵愛。

在回來補課以前從未有這樣的感受,市政廳的內部看起來實際上不大,但卻足足佔據了兩個街塊。
沿著樓梯慢慢走慢慢看,這座對稱的建築自有其獨特的美感。

恰逢中庭的露臺正在舉行婚禮宣誓,我們也見到了這裡不那麼繁忙時的景象。
市政廳總體來說,還是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一探究竟的,畢竟這座城市是華人最初選擇的地方,市政廳也能夠算是政治地標了。

我們離開市政廳的時候外面已經聚集了很多媒體,很多似乎在準備遊行的人。

轉頭一看,外面的景象因為多雲而有了一些超級大城市的感覺。
藏在雲層下的大樓與塔吊,完美。

九曲花街&Boudin .失望與“滿足”


我們之後的選擇雖然有些令人感到不爽,但決定要去九曲花街(倫巴第街)並且是走路過去,那就意味著要走過半個小時的帶爬坡的路。
其中還經過了一段不那麼安全的流浪漢聚集的地帶——我說了九曲花街可能會令人失望,因為在車上看的時候已經看不到那路上有任何花開的跡象。

還是因為執念,走了半個小時的爬坡路,算是真真切切地用腳步度量了舊金山的高度了。
恰如所料的,九曲花街沒有花。更談不上算是個景點,但傾斜角度卻適合捕捉位於俄羅斯山下的舊金山,但如此的陰天實在是不好操作的選項。

一路下山,也就來到了叮叮車的車站的旁邊的星巴克,老媽說無論如何還是想嘗試一下。
那也就去了——的確均價比藍瓶便宜1-2刀,但這一兩刀換來的味道卻是天壤之別。雖說爸媽明確表示,感覺比國內的星巴克好喝,但感覺也不過是倖存者偏差和小樣本推斷的結果。

晚上,在博物館閉館後,我們選擇在Boudin吃晚飯,在延續了第一天的精神懵逼的大背景下,在樓下品嚐”美味”。一人來一個酸麵包湯Clam Chowder,可謂是標準配置——但我們之中,有些人對酸味並不感冒,這樣品嚐也變成了硬是要犧牲利益的一次決策。
Clam Chowder包含了高達580卡路里,其中180來自脂肪。

但這不是我最最意想不到的,我是看到廣告牌上有華夫餅就要了一個——
結果這玩意兒竟然接近10寸披薩的大小!這就尷尬了——

因為我們還叫了兩個Premium的三明治,以及一個披薩,這突如其來的海量食物。
是真的令人有些招架不住,結果當然是吃不完了,剩下的三明治怎麼辦——當然是打包帶走當早餐!

Jobs Theater.幫主遺產巡禮

一早,起床的確有些晚,但距離提車的地方聯合廣場還需要走過一段不短的路。
先去旁邊的7-11買了點用來就三明治的東西,幹吃還是有些壓力的。順便也變更了行程。
行程變為先去矽谷,因為既然拿了車,向遠處走走是能夠顯著地節省一些停車費用的,那就不如先往遠處去。

如今已經看似熟悉的街道,卻始終還是令人有些困擾。

Dollar就在我們住的第一個酒店希爾頓旁邊,同時也是Big Bus的一個站點。

拿到提車的資料,就是一把鑰匙和這樣的合同,非常簡潔不拖沓。

拿到鑰匙,發現預定的嬰兒座椅沒有出現,還得自己找staff去要。
檢查車輛,熟悉各個開關所在的位置,也是提車必須要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這是一輛美國車,對於開慣了日本車的我們還是挺陌生的。老爸雖然是主駕駛人,但也很少接觸美國車,自然而然,就有非常多的宛若新手上路的工作需要做。
比如,連線點菸器並確認充電插口;熟悉儀表盤資訊,雨刮、檔位、車燈等重要操作,但即便如此——我們似乎還是開著後尾箱出門的。
一上路,就是涼颼颼——不對。好像有點熱,空調沒開嗎……
但是有風出。

就是這樣,我們上路了,還在舊金山的市區來來回回繞了好幾個彎,就當是熟悉路況了——還有熟悉導航(可結果是直到最後我們都沒熟悉導航具體的播報和預備的關係)。

上高速,一開始只敢戰戰兢兢走在最左側的慢速車道,目的是為了觀察路牌和地面上的線。
因為對讀音的理解錯誤,老爸直接定位到了AppleINK的一個地方,然而和Apple Inc只有一個字母的差別,又把我們帶偏了……
這就又耽誤了一小會。

在遊客中心,停車找了許久,深不可測的停車場也讓我們好找了十幾分鍾車位。但幸運的是,旁邊這輛藍色的NSX,又讓我差點激動了一把。

人們常說「喬布斯帶來了美國的現代設計」,這一點我們在住酒店洗澡的時候,在商場上廁所的時候,深有感觸。無論是用的東西,還是基本的生活用品,各種不明所以的操作貫穿整個體驗主線。
來到蘋果,洗眼睛,也是洗體驗。

來到這個小玻璃房,瞻仰喬布斯留下的最後遺產——喬布斯劇場。
儘管我們沒有辦法獲准進去,但還是能通過AR瞭解喬布斯劇場的裡裡外外。

不好好拍一下外圈,似乎也對不起喬布斯劇場。
遊客中心二樓還是一個不錯的觀景平臺,但始終還是不夠天上看的喬布斯劇場好看。
因為一些細節,使得這裡也確實別有風味——
可以認為這裡就是一個大號的Apple Store,因為也確實就是。

正好的光影,也是適合拍一些更加抽象的東西。

來到這裡不賣一點東西似乎是不適合的。
既然要買,換臺手機那才是更好——
不過我看上的是這裡的紀念品,T恤和帽子——尤其是帽子,真的是非常的棒。

來到這裡了還不買點東西,是不存在的。
那麼就按部就班的來一場和老外的鬥智鬥勇(不是),然後收入囊中。
沒想到的是,這位Genius竟然曾經在中國留學,一口流利的中文是著實令人詫異。

買手機,也不忘了在蘋果的咖啡喝上一杯。
雖說並不見得真的多麼怎麼樣,但這裡的咖啡味道還是真實的不錯——
依然比起星巴克,是要高出半檔到一檔的距離。
我則沒有老實得繼續喝咖啡,而是走起了喝巧克力的套路——畢竟沒啥壓力,也是之前早就實驗過的結果。

離開蘋果以前,還是找個地方打卡留念。

門口這塊牌自然成為了容易尋找的物件——畢竟即便是遊客中心還是喬布斯劇場都被樹木檔得嚴嚴實實,實在是拿不出什麼乾淨的景緻來。

看到我們一行人拍照,路過的大姐姐也比較羨慕——
於是互相交換了快門許可權,便有了這樣的照片。

最後一張證件照送給這個路牌,這裡還是非常漂亮的,令人嚮往的工作地點。
也不知道此生尚有何時有機會。

Google.工科的神聖

離開蘋果,仍然有一路上可見的Waymo測試車,他們是L4級別自動駕駛領域的先驅者。
但始終不夠成熟的自動駕駛技術需要太多太多的檢驗,即便是現在,路上也沒有那麼顯著的讓自動駕駛全部掌管駕駛許可權的車輛出現。

來到google停下車,就看到了滿地亂竄的松鼠,自然也是激動不已的。
在蘋果的大公園裡,也似乎沒有這樣多的松鼠。

原本想要找遊客中心,卻很意外的發現,這裡的遊客定義——是預約過的訪客。
所以既不對外開放,也沒有參觀的機會——

比起喬布斯劇場的直接放個遊客中心,Google顯得有那麼一些不夠厚道。
標誌性的自行車是見到了,但是沒有標誌性的那麼有秩序。
轉過幾道彎,才來到了Android公園,這裡彙集了各個版本號的代表物。
比如這個薑餅人,Gingerbread,便是2.3時代的產物。

2.3也是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啟蒙版本,象徵意義不用多說了。
Android 1.6 ,甜甜圈Donut,這一代是隻有極少數人認識到的一代。
若要說那個時候的當紅辣子雞,恐怕是HTC Hero,可現在又有多少人記得呢。


然後則有著名的Lolipop,棒棒糖,也就是5.0——正式以Material Design作為設計規範的一代,正式的規範化,去定製化,加強許可權管理的一代。可以說是從這一代開始,似乎iOS開始有了更多趨同化的設計,趨同的功能……
而Android也從這一代開始逐漸擺脫了越用越慢的罵名。

媛媛似乎是對這1.5的的Cupcake很感興趣,這麼大一個人可是吃不完的啊~

才去過蘋果的我們確實有那麼一些無奈,在進到Google的商店來看,就覺得有些Google的東西雖然很多,但始終還是覺得太過於草率了。或者換個說法,太直男審美,沒有什麼精品可選擇。

所以與蘋果相對的,啥都沒買——就出來了。

看到Google的車正在逐一回收園內的單車,也是挺負責任的——只是停放的位置真的無法選擇,Google的樣貌更像是脫胎自大學校園的車庫研究所。很純真,也找不到張揚的科技公司的影子。
在門口留個念,還是需要的。
只不過Google路牌似乎是很多的,除了這一塊,旁邊的建築物也有這樣的牌子。

天色逐漸向晚,離開這裡也就成為了必須的選項——
只是松鼠,依然可見。

似乎矽谷的好天氣總是有些令人意想不到——
但在這樣的環境工作,還能有什麼額外的索求呢?

很美妙,也很愜意——但我們卻定下了一個有趣的地方——去Bestbuy看看,以及吃麥當勞。

晚上的這一程體驗並不算好,所以也就是沒照片的。
經歷了體驗最無奈的一次麥當勞——除了廣告上大寫的1刀飲料——確實很誘人,但兌了水也無外乎就是個淡口的快樂。沒有在菜牌上見到麥辣雞翅一類的東西——想要吃肉的慾望是非常強烈,但麥當勞提供的只有捏成雞翅形狀的雞胸肉——還不是炸得外焦裡嫩的那種。
洋洋灑灑吃下來又是50+美元以上,去吃個別的啥真的不好……麥當勞實在是令人感到有些無奈。

奈何這附近的BestBuy在地圖上看和麥當勞離的很近,但實際上還是要開車穿過高速公路路口才能到。……開車門時,老爸又不小心碰了一下對面的車……險些吵起來。
來到之後發現BestBuy也就是個大號的跟電腦城差不多的地方,瀰漫著裝修之後的氣味,也就很快逛完收工。

但旁邊的戶外用品店卻出售很多你迫切在國家公園需要的東西——地圖。
某些令人垂涎的戶外用品價格也是說得過去得美好。

但旁邊的戶外用品

這個水壺在美國也是便宜——國內售價大約120塊錢。算上稅估計也能便宜近一半,可惜啊……

Stanford University. 真正的啟程

一早,去往斯坦福大學,並開始今天原本的行程——去往蒙特雷,也就是一號公路的起點。
只不過,又是預上了充足的時間可以折騰。

路上的公交,還是那麼引人注目,比如單車放在前面的這種操作,還是很省時省力簡單粗暴的。
比起拿上車再找位置放,這樣的簡單粗暴反而是最有效率的。

無論你是否去往矽谷,還是隻是去斯坦福轉轉,都無可避免會經過101公路最慢的一段。這段就在機場前,限速55。
機場前的這段路,也容易聞風色變,許多資訊都提到了……因為這段路的限速也真的一點也不符合101大動脈的特色。

來到斯坦福,第一個問題需要解決的仍然是停車——因為校園內沒有那麼多路邊停車場,位於主樓的停車場都是Permit停車場。停在遊客中心只能是稍微交錢了……
下來,則是斯坦福的著名地標之一運動場。來裝一下大學生,似乎還是可以的。

雖說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目的,但是來到這了,至少去他的主教學樓看看。
而在我們旁邊停下車的另外一隊說著普通話的中國人,也對這裡的停車感到迷惑——是停還是不停,這是個問題。

有明確的付費機器,那就說明還是要付費的了……
如果看不懂牌子上的標識,是真的不知道應該怎麼停的。我即使看懂了,也琢磨了半天……
剛好錯過11點開始的免費遊覽,拿了張地圖自己看吧。

好在斯坦福還是有短暫的大風,和短暫的晴天的,那麼稍微藉助一下光影,終歸還是能拍點什麼的。

之後,便是那個老遠就能看得到的紀念胡佛的塔,只是上去要再交2刀。

別家的大學,有著難以想象的輕鬆氣氛——而至於這大學裡的建築,就真的是值得一說。
以往的概念中,只有中國的大學是有校區概念的,而斯坦福本身也是一個校區型別的大學。

這裡的建築風格尚且都是統一的石頭建築,這也是看起來整體比較協調的原因。
但是,如果在英國,號稱自己有校區的大學——有那麼幾個,建築風格千奇百怪——可以說是資本主義特色。誰出錢,誰決定……

愜意的校園,不知不覺停留的時間也變得比較長,半個小時過去了,還沒走到主樓的羅丹雕像前。
在我們前面問路的一隊人,已經重新出發,踏上去往洛杉磯的路途了。
我們的出行沒有壓力,而就在這篇遊記成稿的不久前,26歲的中國留學生在斯坦福大學的實驗室內自殺,他本是來自中科大的奇才。

誰能沒有彷徨,而在大洋彼岸的嚮往,是不是也真的沒有那麼美好。
畢竟這裡依舊是斯坦福,留給那些不僅僅有學術能力的人,還需要他們有社會能力、商業能力。
只是照片上的輕鬆,我們是體會不到的——也更加無法感同身受。

比起草草的拍個大概,我還是喜歡靜下心來接受來自這個校園的召喚。
快門聲不絕於耳,而我卻沒那個興致。
拿起手機,先拍了一張角落。

停在這走廊裡的單車,算是一景,為了等待一個反面騎過來的人,我還是蹲了一會兒的。

圖的左側便是人頭+人頭的打卡點羅丹雕像,沒什麼興趣自然也不去拍了,但也吆喝著大家過來,看看能不能拍點啥。

走廊雖然有些昏暗,但有閃光的加持,還是能夠拍個一兩張標準的打卡照的。

這樣好的地方,媛媛也不會放過每一次拿手機拍照的機會,管他什麼呢——拍就是了。

但原本預計的玩一個小時,最後變成了毫無預計的三個小時——因為這就到了中午飯點了。
走過一個貼滿海報的小亭子,旁邊就是學生活動中心一類的地方——那裡確實可以吃飯了。
只不過學生食堂,和我們想象中的不那麼一樣,沒有統一結賬的區域,和星巴克公用空間的還有一整個Court簡單而有效率。這樣吵雜的環境之中,也有學生拿著電腦做作業。
我們則快速、就近選擇熟悉的東西吃。

冷熱搭配,也沒少花錢。
只不過那個叫啥panda的中國菜,其中的溜肉段異乎尋常地好吃!
國內的很多餐廳或許都做不到這個味道,況且這只是個快餐。

吃完沒有多想,催促出發,加緊時間趕路前往蒙特雷。

但,遇到熟悉的松鼠,不貼上去拍一張也不是我的風格。在這樣的校園裡,每一隻動物的靈性其實彷彿都被放大了……

選擇直接從斯坦福直下蒙特雷,因為耽誤了太多時間導航直接把我們導航導向Santa Cruze,從那裡開往蒙特雷。走過Sand City沙城之後就看到海,也算是西部海岸公路最明顯的一個節點了。

上車趕路,這輛貨車的尾蓋板,很像是加州經典的款式,夕陽與地平線。就是這樣,就是加州。

導航把我們導向Stanta Cruze,正好也要穿過一片國家公園。而走上一號公路的時候是比較早的,但這一段一號公路,卻基本算不上“海岸公路”

路上的景色必須依靠雲來判斷,因為山路明顯走了近一個小時,我們才來到貼近海岸的一側。

山路那段,我很喜歡,車速不快但來回的轉彎也讓後座的乘客痛苦不已。

只要看到前面的雲有些變化,或許就能判斷是否來到海岸了。只不過,這只是我自己的說辭,導航早就會告訴你方向如何,兩旁的樹也會逐漸讓出開闊地。

也許不是最重要的,但這段公路的體驗也不錯。

通透的天空令我們的心情大好,也對接下來要去的地方有了些積極的期待。

17 Miles Drive.黃金30分鐘

加班加點的趕路,終於讓我們看著夕陽逐步接近17裡灣,那個令人神往而絕對不容錯過的地方。

進入到17裡灣,看著地平線與陽光的方向,必須清楚的是。節奏要動起來了。

近在咫尺的日落,一分一秒都在變化,都在消逝。
進入17裡灣的第一個停車點,就是這個「圓石灘」——那個說有銀色沙灘地方是不是這其實我也很迷惑。回過頭查,發現說的是Spanish Beach,這個海灘有圓石,但銀色似乎是算不上的……

近在咫尺的日落,隨時都有可能變換形態。

但是好在無論怎樣光線還是很豐富,景色也不錯。
陽光照下來的角度恰好能夠營造一個長長的影子,稍微來兩張未嘗不可。只是這個地兒我們不能待太久。

然後就是這裡的特色鵝卵石,都被高高壘起,似乎也是「圓石灘」的標誌性景象了。

來17裡灣的人是不少的,這一路上隨處可停車的景象就是最好的證明。

遙望太平洋,17裡灣真的是一個不錯的地方。
因為這裡的景緻不大,每一個轉角都能夠看到小景。

趁著好陽光,也是是時候拍一下車了。
集體照,就借用我的影子吧。

隨處可停車,但並非每一處都是地圖上Mark出來的景點,覺得有意思就下車瞧瞧,沒意思也沒關係——上車開個一段,很快就到下一個平臺。小心左邊的私人路~

這麼好的夕陽,我也終於想起來揹包裡的遊小俠——廣告要一起拍。

那顆著名的樹,僅僅留念,要留些念想。
17裡灣當然要再來~

迎著夕陽,拍!
然後就是我們一路過來的車,雖然我們旅途應該才算剛剛開始,沒有專門的景點可以給這輛車展示一下身姿。

那麼就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展示這輛車吧~

還是大合照。

終於不是合照,這海鷗還是非常聽話,即使靠過去也非常鎮定,回眸一笑百媚生。

再笑一個,可惜只能抓到側臉。

正臉也是有的。
只想說在拍海鷗的時候,旁邊的路人讚了我一句’nice shot’,可以說是這一路上少有的事情。

每一分每一秒,都要踩著節奏,因為這餘暉已經到來。
這一切還是要感謝前一刻可能下過的大雨。

遊小俠出來露露臉,沐浴這美妙的夕陽吧。

之後則有我爸跟海鷗的合照,海鷗有些嫌棄臉,但不要注意這些細節。

眼看這17英里路一半還沒走到,太陽已經半個身子即將探入地平線。
沒什麼好說,黃金30分鐘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餘暉的掙扎很快就要到來。我憑藉著直覺,繼續催促上車,前往下一個地方,因為這光線,這幾天來都是求不到的,想要拍啥目前也只剩下個直覺判斷。

一點激動都沒有,那是假話。
見過無數的日落,都有不同,無論是心境還是一同欣賞的人——但17裡灣的這一次,完全意義上詮釋了什麼叫做剛剛好。

也許舉起相機是多餘的,只需要看到就已經足夠。
但相機裡的畫面,或許更貼近我想表達畫面——那麼,就展示出來吧。我並不是一個擅長拍風景的人,此時此景光是要按捺住躁動,已經用盡了心思了。


餘暉漸漸灑落,手機能夠發揮的場合幾乎接近臨界線。
我裝上濾鏡,來捉住這一棵Ghost Tree。

這些樹真的很有性格,但空完全暗下來就會只剩下Ghost了。

留下一個背影,和這片天空,也是極好的。

單說按捺看到這種景象的激動情緒,幾乎還是做不到的。
也許你們看不到我當時誇張的表情,也或者說與我相伴的夕陽不多,也無法在這樣短時間內給予這麼足量的滿足感。激動,仍舊是激動……

這個時候的餘暉,還是不能失望的,因為即便是就這樣拍出來,也有韻味。

而堅持不過5分鐘,太陽就只剩下一條縫留在地平線——周圍之後,完全黑了下來。
我們今天的旅途即將迎來尾聲,但可別說,這個小中心是很漂亮的。

符合一切對安靜嚮往的條件,也符合需要去上一堂廁所的條件。

如果你忽略了這個遊客中心,那麼天氣好的傍晚這裡還是有些意思的。
除了啥都關門了外。


酒店就在17裡灣彎出來以後一點,距離不遠,也容易到達。而這一整條路上,都是各種汽車旅館——而他們距離蒙特雷市區都有一些距離。
停車卸貨,我則去辦理Check In手續,沒想到這是史無前例最快的一次——稍微查了一下資訊,就拿到了房卡,同時也拿到了相關的旅遊資訊指引,全程貴可能3分鐘都不到——但我們的房間在二樓,行李還是需要搬上去的。

這個汽車旅館有微波爐但沒足夠插頭,微波爐的待遇倒是第一個見到的。空調硬核吹窗簾,旁邊的一張床幾乎沒法睡,被子比較薄,房間裡有新裝修的味道。本程的第一個汽車旅館,從進門的那一刻來說,表現得還是不錯的——但我依舊在擔心明天大蘇爾的行程,還要決定晚上去哪裡吃飯的問題。

收拾結束後,我們就趕緊決定出去吃飯的問題。
地圖一搜,旁邊有一個越南餐館,再遠一些就不知道要去市區的什麼位置了……

走過去,也只有幾分鐘的路程,但推門進去才發現這家餐館高朋滿座,似乎容納了這附近所有汽車旅館前來歇腳的人。

至於口味,在國外的越南餐館一般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令人失望。
依稀記得在曼徹斯特的幾天,我幾乎都選擇了路旁的那家越南餐館——價格算不上便宜,但口味是幾乎毫無爭議的,甚至他們的雞尾酒也調得極有特色,令人難以拒絕。
飽飽吃完一餐合口味的米粉,轉頭就奔向了另外一側的超市。

回頭看看這旅館的大門,還真的是蠻簡單的。
在我的強烈要求下,超市門口的停車場我覺得挺適合拍照,空曠,又有一點燈光。

只不過拍出來的效果也就不是那麼滿意了,純當留念。

回到旅館Days Inn,我們重新定行程,因為前面耽誤的時間太多,玩得太過於從容,以至於真的需要去的地方卻沒有去成。批評教育之後,行程還是要繼續。
今天晚上則有一個好訊息,本次唯一含早餐的旅館,就在這裡。

Carmel&Big Sur .駕駛的起點

汽車旅館的早餐有些令人出乎意料,雖說簡單隻有面包牛奶咖啡茶酸奶麥片……
滿足一早的行程,坐在暖和的房間——該有的吃的都有了,更何況這是全程最便宜的住宿。
完全的出乎意料……

蒙特雷的早晨同樣令人神清氣爽,即便是隔著樹也能感受得到清晨的美感。
今天開始要行駛長達400多公里的路段,就包括從卡梅爾到聖芭芭拉。

伴隨著不知道哪裡來的輕霧,一早我們來到了卡梅爾。

卡梅爾,這個安靜的有海灘的小鎮,是能夠遙望17裡灣的另一個地方。
但是你為啥要讓我一來到這就見到恥辱之車呢。雪鐵龍2CV。
老遠看,都始終能夠嗅到恥辱的味道……

卡梅爾因為這裡的千奇百怪的有想法的住宅,所以住宿費用也是非常高昂。
隨處可見的不同形態的牆壁,或許是這裡作為富人區最好的證明。
因為我們一路走來,除了像農村的地方,就是像農村的地方……

這個時候的小鎮非常舒適,沒有吵吵嚷嚷的人,也沒有目的僅僅是來合個影的遊客。
既然起得早,那麼在這裡稍微轉轉,便也沒有那麼多刻板的理由。

和2CV的合影,我只能說……確實很有想法。

但2CV真的不是一輛適合與之合影的車。

之後我們一路向下,走向卡梅爾的海灘,儘管地方不大,人群卻都集中在那裡。
很有創意的Inn,只可惜每一家住起來都如同心肝肺都掏出來。

疼。

這裡的創意,也許值得我們留下更多更多的時間,只不過——
當我們看到海灘的時候,也動了一些念頭。
似乎一路看到的海灘都是不一樣的。

只是當時的我們還沒察覺到這一點,趕路心切加上之前行程耽誤,也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再討論了。

真正意義上一號公路的精華路段在於大蘇爾,這是大家都公認的一個觀點,這裡也是真正意義上感受Tahoe的開始。只不過從卡梅爾出發的開始,就出現了——同樣使用T-mobile卡的蘋果手機集體沒有訊號,而我的安卓機卻還有訊號的狀況,包括6/6SP/7在內的所有手機,在短時間內都懵逼了。在離開卡梅爾的時候,頓時啥通訊都無法進行。

對於Big Sur的攻略網上數不勝數,但資訊提供者卻真的不夠厚道——慢慢玩的確可以用上一整天,但值得去的程度卻真實得言過其實。

上路前,錯過了一個加油站,從容自信在大蘇爾也頂不住只有1/3箱油的焦慮,始終是一輛5.7升的自然吸氣引擎,說什麼也不會省的。

更何況剛開始爬坡就掉了一格油,在這樣的路上,Tahoe顯得有些掙扎,不停地拉轉速到3000轉以上,不說,我還真無暇顧及。

還沒走多一會兒,就來到了著名的打卡點Bixby大橋。

只是看橋的話,還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地方。但其實之前一天看到的日落太過於美,走上大蘇爾難免是要還的。
陰天,與我們始終為伴。

曾經因為這裡的中斷,一號公路的精華路段也便長時間關閉。

過了大橋才發現,油量掉得有些多了,但回過頭去卡梅爾加油是不現實的。
接下來的路段則開始變得以爬坡和森林為主。

再走不遠,就是著名的紫色沙灘了。

進入紫色沙灘猶入傳言中的那一般難找,因為進入的路口確實不是有顯著標識的地方。
下來的路大概只能容得下一輛半車通過,雖說兩邊也有讓車道,但對於什麼車都大的美國來說,似乎也並不是完全地充裕——
但就在我們開著下去的是偶,一輛特斯拉麻豆3跟在後面,跟著我們一起來到了紫沙灘……
打卡式的合照,我硬是裝上了紫色濾鏡……當然我是找茬的。

這片沙灘與其說是一個大景點,不如僅僅將其描述為一種沙粒帶有紫色的地方。
景點,有點言過其實了。

紫色的濾鏡下,紫色的紋路也被削減,但還是能夠看得出來一些的。

這裡的景觀不能說令人心曠神怡,但至少確有可觀。

比如這塊石頭,以及湧過來的海浪,靜下心來在這拍個慢門會很有收穫,只不過……
我始終沒做成這件事。

因為接下來就變成了拍照,留念。
在這裡待的時間,不會很長,估計半個小時已經是非常極限了,可惜這門票。
有些人覺得很值,畢竟一車——但就我個人的觀點,還是看看就好。

為應對油量問題我們轉頭,在去過了沙灘之後回頭去往最近的加油站入油。
5.3升的油老虎,在進入爬坡路段後的安全感,的確少了一些——所以如果不決定加油,後面的路會怎麼走也著實是個問題。

說得沒錯——大蘇爾的油站最便宜的也得是5刀起跳。


然而,就算是汽油車都有那麼一些焦慮,這個時候還是回想起來被毛豆3支配的恐懼——這樣開來大蘇爾真的沒問題嗎?

但繼續上路,毛豆3的問題應不能算是個問題了。因為路段開始變化,除了更多的轉彎,更多的山,一號公路本身所呈現的樣貌卻在隨時改變。
這樣的話題很快就進行不下去了。

偶爾找找停車點停下來,卻也能發現在路邊睡覺的遊人。

畢竟這裡仍然是一號公路,天氣也依然是厚重的多雲,並不能說不適合拍照——但我們在太平洋海岸的,這樣的景色是有些令人提不起精神的。

稍微向前走一些,就來到了MC瀑布——
這個依然被很多人提到,但實際上僅此而已的地方。
進來的路,有這麼一個隧道,尚且能夠獲得一些有趣的片子——但和瀑布真的毫無關係。

眼前所見,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面向太平洋的一個狗撒尿。

離遠一點,就是這樣……

從這裡出來之後想罵人的心是有的——因為實在就是這樣。
如果你看過了中國的大山大河,何嘗需要為這樣的小瀑布開車來一趟?
果斷,繼續上路。

之後的路,我仍然是領航,但駕駛人便更換了。
坐在後面暈車的靜姐表示,開車應該能夠緩解狀況,在考量了駕駛距離的問題後,便更換駕駛人繼續一號公路之旅。

說著,眼前的道路彷彿如礦山,而彎道更加急了。
這一段是真正意義上的駕駛者之路——令人失望的是,Tahoe推頭很厲害,所以急彎要修一次方向使得駕駛和駕乘體驗都打折扣。
眼前變得開闊,路也如同絲帶一般展開——
我爸在後面後悔,我只能說勸解,奈何你沒有早點讓出位置。

這座“隧道”,則讓我回想起摩納哥賽道——進隧道,出隧道,然後是一腳急剎,左右連續慢速彎,再接一個左彎。
確實,出隧道後也是左彎,印在腦子裡的賽道圖,又給我帶來了一些樂趣。

所以說,駕駛者之路絕非浪得虛名——只是我們選擇的車太弱雞。

但說駕駛,不累是不存在的,但這樣豐富的玩到會給你以長久的精神激勵。
休息,還是要休息的——
因為靜姐要彎要得很小,我坐在副駕都能按收到輪子踩著馬路牙子,不是賽車,也不是大排量機械增壓大V8,對於這條路的體驗也至少要打個半折。
所以,繼續趕路的前提還是得確保精神狀態良好,我們找了個驛站,發現了這個甜甜圈紀念碑。
這是來過大蘇爾的證明啊!

離開這個驛站,不遠處就是象豹海灘了,那個據說老遠就能夠通過味道感知的地方。
還在車上,就有人喊見到海豹了。

老遠了看,比貼近了看是更為壯觀的——因為看起來像是死了一樣的,真的!

一下車,太平洋的海風帶來的是新鮮的酸臭味(不對)。
是來自海豹的味道。

不時的,也有各種鳥類遍及此處,只要往來此地參觀的人們,似乎都表現出來對臭味的認同。的確很有意思——但並非如同宣傳中的所說「僅此一個海灘」,準確的說法,還是「僅開放這一個海灘」。
無所謂了,資訊就是這樣越傳越奇怪的。

跟著海鷗,離開象豹海灘,也就離開了沒有訊號的區間,但距離正常使用還有那麼一段時間。憋了一口氣的發圖慾望,是可以嘗試在這個充滿了臭味的地方解放,發不出去也似乎很正常。

之後的路,是去往古堡的,如果錯過路口,想要再往前找掉頭位是很難的,所以及早打燈,在黃線的敞開處進入吧。
之後的馬路逐漸開闊的同時,兩條車道也開始變得不在同一個平面上,北行的道路則稍微高了一些。
因為被古堡那離奇的票價所嚇到,所以決定還是不再繼續深究古堡。安安心心繼續前往下一個景點——

Solvang .從夜到夜

那麼接下來便來到最後一個地點,索爾萬。
氣溫明顯下降,而降雨也隨之而來——寒風有些涼,但旅途還要繼續。
此時的索爾萬已經入夜,街上的店鋪基本上如數關門,但是好處是——少了不少遊客,對於安心看城鎮而言是個更好的選擇。但對於想拍照的人來說,就不是什麼好訊息了。

丹麥小鎮索爾萬,在進來的時候就已經看到路邊轉動的風車——可風車不應該是荷蘭的東西嗎哈哈。

這個丹麥小鎮,距離我們晚上的重點聖芭芭拉大概只有一個小時不到的車程,所以儘可能的在這裡逗留了一陣。單純地走,也感受到了一些這裡的商業氣息——
那怕是關了門呢。

路上的那個大鐘,倒是非常引人注目,哪怕天色暗了下來也是一樣。

原本是想著晚飯就在這裡解決,奈何街上確實也沒有幾家看得上的,覺得想坐下來吃飯的地方。

如此的小鎮和卡梅爾相比,也是有自己的風格,這也不禁令人覺得。這一路其實應該還是會有很多這樣的小鎮,並不是只有卡梅爾,索爾萬。
風格,都有,但為此專門來一趟是否值得,卻也是個值得思考的命題——
比起卡梅爾,索爾萬有自己的風格,卻不當顯著,只要去過了歐洲,對這樣的地方也不會太感冒。
晚上的景緻,我覺得是可以肯定的——雖然不如晚上去看的京都二三年阪更有古樸的韻味,但這裡始終還是美國,車還是穿行如梭。

與其說這樣的地方安靜,不如說有些清冷。
和歐洲真實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不會完全黑燈瞎火,而這裡是美國,為了摳門也依然不使用節能燈還一如既往使用白熾燈……而且不願意為此照亮馬路。

所以就有些清冷,加上悉數店鋪早早關門了。

走走逛逛,看看帽子,便決定離開這裡早點到酒店辦理入住、吃晚飯與休息了——
明天一早開始的行程會窮送目的是為了緩和已經發生的拖延且不再增加壓力。

到達Lemon Tree Inn的時候,已經有些晚了,趕夜路容易出錯也沒少讓我們因此受罪,那麼就順便去加個油吧。
因為碰到的油站又不一樣,所以……還是得進去拿信用卡刷了點錢。油價也恰如所料的的確便宜了不少,,但儘管如此——一路上各地的油價還是彷彿海盜船,飄忽不定。
我不會說是因為下錯了高速出口,才順便加油的……

來到酒店,快速收拾好行李打算找地方吃飯,但因為酒店的餐廳休息調整,便只能是另尋方案,儘管這個旅館不像旅館,酒店不像酒店的地方——停車和酒店房門只有一個花基之隔。

晚餐在一家旁邊的川菜解決——一人來了一碗麵。而近在咫尺的西班牙餐廳卻沒去成——這是後來才知道的一件事,在沒夠吃Taco其實是一個更划算,更有保障的做法。而吃川菜,一定會非常昂貴,比肩了真正意義上最高階別的待遇。

而那家川菜,也是一進門就以普通話問候,絲毫沒有避諱。結賬時,額外要求了小費……
感覺有那麼一些不愉快,但只能說,這樣的情況就真的覺得不那麼厚道咯。

Senta Babara.最好的寶物

早上8點多,被屋子外臉面不斷的雨聲吵醒。手機突然響起來警報,共鳴的警報令人不寒而慄。
事態嚴重,而離開變得充滿了風險,行程未定的今天原本是打算在聖芭芭拉休閒度過,但眾人決定一早去往洛杉磯,甚至懷疑我定的行程不妥。
也就在這天我感冒,應該是確認了——但我懷疑這個感冒和冷熱無關,是累傷風。

一早起來卻已經是大雨警報,以及可能的山洪危險,這樣的方案已經不再現實的一瞬間就已經悄然把我們留在了這個2019年紐約時報評選的10大最佳旅遊目的地之一。
即便如此,也無法拗過執拗的老爸一定要走的意思。

因為無論如何也勸不動的老爸,只能是草草一說這裡要看的是法院,Check Out之後我們便直接選擇出發,不留任何餘地的。

我去Check Out的路上拍下了兩張照片,一個是檸檬,一個是旅館的門口。
只能說檸檬令人非常著迷,但是實在沒有更多的機會繼續享受了——因為就是這樣才讓我隱約覺得應該要錯過一些什麼。但這樣的天氣,想說拿相機出來,也是很糾結的……

如照片所見,我沒有拿出相機,心灰意冷地只是記錄下僅存的能夠拍攝到的景象,並期望下次再來。
只是預感卻一直不散。

雨天的聖巴巴巴拉一片朦朧,溼滑而泥濘,光是在街上走起來已經極其費勁。

來到法院樓下,也是無數的說不清楚的遺憾。在別人的描述裡,這裡俯瞰全城乃是不可錯過的絕景,已經這樣了——求之不得,也別無所求。

事畢,便下樓。驅車趕往洛杉磯。
可警報沒有一點讓路,我們嘗試離開的時候,南行高速已經開始封閉,似乎仍然有辦法,但接連被攔也導致了情緒的逐漸惡化。走不了逐漸成為了既成事實。嘗試了兩次回到原地,也意味著可行方案的徹底殆盡。

說不心急那是假話,副駕要做的工作也不僅僅是這樣,路上碰到的和我們一起找空地停下來的中國遊客同樣表示了無奈之後,便再也沒了風聲。此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左右……從大家口中傳來的訊息逐漸惡化,充滿了抱怨和負面情緒……

最後一次嘗試,在101的入口處被攔下,眼睛已經被導航和地圖資訊塞滿而勞累。地圖上顯示的是我們最遠能夠離開的位置,差一點——我們連聖芭芭拉都回不去!
絲毫沒有一點焦急的情緒,是不存在的。

但開進別人的居民區,又心生怨念,看到別人的房子,總是有些羨慕的。
再往上開一點,其實也能去到附近的酒場,只是是否接待品嚐,在這樣的雨天就又是一個問題。

若不是封閉道路的工人告訴我一個可行的獲取資訊的網站,恐怕接下來等待著我很可能會是不一樣的心境。

中午,在飢餓和無數問題的壓力下我已經做好了致電酒店請求協助的準備,可惜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做好了Bnb訂房的篩查工作,準備隨時啟動應急預案。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選擇去切牛排。而我也毫無意識的要了一個12盎司的New York。

切開並無七分熟的樣子,但卻乾淨利索的吃完了。

這時候的我,和兩年前當時被困在Manchester時有著似乎同樣的心情,但因為更大的壓力幾近崩潰,灌了一口冰水冷靜下來之後,還是選擇優先處理酒店事務並停下繼續導航的工作後,安心吃飯。

——當時我是關注了了維珍鐵路的Twitter得以最終安心返回倫敦——儘管滯留了一天,但其實沒有遇到更大的困難。

吃完牛排可以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節點,因為我們發現儘管雨雖說一直還在下,但雨勢已經不大,即便是處理泥石流現在應該也比早上更容易。而且,天在放晴。
結賬時,我們是被老闆娘差點趕出去的,我們一點多進去,吃到兩點多幾乎打烊。
牛排店的她們給我們的建議,也因為我們挪不動窩,有些狼狽。
1.在這裡等到5點直到101南行公佈開通,在此之前可以看看法院和海灘。
2.在這裡睡一晚明天再走,絕對安全但也絕對損失。
他們也更推薦的還是採取1的方案,我們也採取了1的方案,立即行動的結果

第一個地方就是回到法院的鐘樓,因為早上確實是什麼都看不見的窘境,在這一會定然能夠得到緩解。

除了更大的風,以及是不是來的一兩塊烏雲,樓頂的景色已經變得通透多了。
而大風也能夠令我相信,今天絕對不會走不了。

滿足了怨念,發現聖芭芭拉比想象的要美得多。

之後,我們也聽從了老闆娘的建議繼續向著海岸方向去。此時的天也愈加湛藍,如夢如畫的聖芭芭拉就在眼前,就在雨後的這每一個瞬間。
我們未曾知道,聖芭芭拉一年能有多少雨,而洛杉磯——一定是少雨的。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無法表現出鎮定。對於如此罕見的事情當時我們還並沒有意識。
之前的功課也未曾告訴我們,這裡可能常年都比較乾燥少雨。

轉過路口,發現一道彩虹,頓時令人興奮不已。此時我們已經來到了聖巴巴拉港旁,也正是這個城市似乎也比較出名的地方。

誰知道轉角遇到愛,一道彩虹就出現在那裡。
我們誰也不會想到,留下來飽餐一頓之後,居然還有這等待遇。

這個彩虹的跨度有多大?如同我的套頭拍不全這樣的事實存在,就是這個彩虹的大小……
但和瀑布下的彩虹很不一樣,或許很難見得到的這樣大而明亮的彩虹,而且持續時間也非常令人歡喜。
我急忙喊了停車,下車捕捉了幾張——大喊超值!

離開聖巴巴巴拉,或許真的是一個不夠明智的選擇。
——這一點是從我們見到彩虹開始的。況且這個提議,是牛排店的老闆娘提供的。我很慶幸自己在國外有足夠的判斷當地人所給提示的經驗,在這樣的環境下,與其去跟疲憊的自己互掐,選擇一個更加可能不出錯的方案,不那麼冒險的方案,恐怕能夠帶來的收穫是非常不同的。

每次出門,我都恨自己沒帶大廣角,而且我也很清楚美國就是一個捕捉「景觀」的地方。
但奈何我的性子始終不那麼強求。
這樣的景象看到比拍到要更值,因為原本在這之前的,是毫無預料的事情。

下車了走走,也開始享受這一片沙灘。
老爸終於得出了結論——就是每一片沙灘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港口都是不一樣的——一昧地認為審美疲勞反而是一個錯誤的判斷。
海鷗翔集,是非常適合這篇沙灘的。
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大面積聚集起來的漁船和遊艇。

我也拿出遊小俠,銘記這一刻難得的景象。
但彩虹轉眼間就消失了……

這麼好的收穫,令大家的心情都有所好轉。
這真的是個好事……於是照片也多起來了……

一路走去,其實來往的行人並不多。剛才慌慌忙忙的車流在這裡也看不見了,只有最單純的景色和人。

包括這位看到我的鏡頭就擺姿勢的大哥,這裡的鴿子似乎都是他在喂。

接著我和老媽就去了聖芭芭拉的火車站,這個地方現在還是仍然有火車在執行的。
豐富的雨水的確帶來了豐富的反射,這個時候的光影層次卻依然顯得有些平淡。
但回過頭來看,光線又挺安適的。

轉過頭來,似乎還是能捕捉到一點有趣的影子的。
儘管不得不承認,和自己想要的效果還是有些差距……但,發自內心感受到了不虧就沒事。
(說得我自己都信了)

儘管天色陰沉,但彩虹本身還是非常奪目……
什麼,又一次?

確實是,又一次——
但我們的角度看過去是單彩虹,微信的資訊裡,老爸說看到的彩虹是兩條的。
驚了。
所以究竟在聖芭芭拉我們經歷了怎樣的無奈,又經歷了怎樣的美好,似乎都匯聚在這短短的一兩個鐘頭內了,

這便是火車站,據說如果來得早還是能見得到火車的,只不過美國的平交道沒有日本那麼浪漫,這有意思的候車室小樓,其實遠遠看去比走近了看更有韻味。

之後我們就開車來到港口,那片聚集了很多船的地方。

日落還尚且沒有明確的意思,風依然還是有的——
所以我們一直期盼的煙消雲散,恐怕真的不遠了。那麼早上的不愉快和封路,也會和封路狀態一同解除。

不得不說,這片沙灘還是很有魅力的。
我們來得也恰到好處,沒有任何的不利因素,僅僅就在這看,呼吸空氣,本身就已經很滿足了。
抓住這片夕陽的,似乎不單單隻有我們的六人行團隊。

來自各處的親子團,也選擇來到這個地方,享受沙灘和陽光的洗禮。
而這裡的海浪,也適合初學衝浪的人們——
潮水一點點漲起來,而衝浪的人也一直不疲倦。
所以能夠捕捉到的景象,更多,有著親子的含義。
下面的畫面中便是出現的芙芙倆人與兩個孩子,面朝夕陽一路泡了過去。

而在媛媛玩沙的時候,我則繼續我的影子游戲。

合照與大長腿,一個都不能少。
這樣的留念照也是我難能遇到的,畢竟——我也沒有經常被拍的福氣。

天邊的雲,讓我想起來的一個作品是新海誠《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那個早年嘗試的科幻作品。
那個時候的新海誠或許對於表達巨集大的世界觀並沒有研究,也如同《星之聲》那般脆弱。
看起來像,是因為真的是看起來像……
而也有聖芭芭拉的此時此景,讓我稍微覺得有一些美景在別處的想法了——這樣的雲實在太科幻了。

拉近了看,更加是這樣……
如果說科幻本身來源於現實,那麼美術的筆觸就是開啟現實與科幻的任意門,不信瞧瞧——
無需我多說什麼了。
恐怕沒有什麼比看到那片雲更真實的收穫了……

再提兩部作品,有這樣的雲——一個是遊戲《皇牌空戰》,另一個則是《戰鬥妖精雪風》,有意思的是——這兩個架空世界的科幻作品卻帶來了無比真實而超出真實的Fantasy。
硬要形容這是什麼雲,那麼毫無疑問——戰爭前的寧靜。
毫無準備卻意外「巡禮」的地方。

又來了一家人,爸爸試圖追著自己的小朋友留念,而我則是試圖追這位爸爸。

衝浪任依舊樂此不疲,哪怕是被潮水帶了回來——

這裡就是聖芭芭拉的海灘,在無數次想要離開,卻最終還是留下來看到的地方。
也是心情大起大落之後,這個地方帶來的最好的寶物。
正如完美的旅程算不上旅遊,絕對完美的體驗也無法給予出門的心情一個交待。坎坷仍在繼續,而享受當下的每一刻並接受他們才是旅行的。

我們在欣賞了這次美好的事物之後,便是一個重要時刻的到來——
下午5點,101公路預計復通的時刻。官網的訊息果然有了更新。

Restart. Camarillo Outlets

絕美夕陽,毫無疑問是這次的意外收穫。聖巴巴拉,沒有因為固執而大意錯失。
與其說信任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不如說——就此作罷,接受既成事實。

Gmap的資訊滯後,在官方訊息出來後我們猶豫片刻便啟程。KEYT.com便是當時工人告訴我們應該關注的網站,啟程的時間是下午5點半,想著高速應該還不會那麼順。

結果出城的車流卻意外順暢,是不是我們的既往思路在阻礙我們認識現實——
確實是這樣,因為道路關閉得很快,恢復得,一點也不慢。
他們可能因為一點點的安全隱患就採取關閉的措施,而處理問題也還是很通人性很有效率的,比起某些遮遮掩掩擺架子的部門,美國的道路維護依然給我們上了一課。

安安心心,也就上路了,沒有任何問題。

之後這裡才是我們離開聖巴巴拉原本想要去的目的地,Camario Outlets。
不過好在101公路復通之後一路暢順,來到的時候也還剩下近3個小時的時間逛街。

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無數個攻略裡會說美國的奧特萊斯會非常的大非常的大——搞了半天,是因為停車場大。

如果只是停車場大,那就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目視望過去,這個似乎也很出名的奧特萊斯——店鋪卻也不是很大,只能說是一條大街,都用來做了廣場。內容,也不多——只有幾個牌子的店鋪算得上大。

三個小時逛一圈,也綽綽有餘了。
結束之後,就老老實實開車到洛杉磯——

老實是不會老實的。
路邊,赫然出現了非常多的4S店,看到的時候我們笑稱這是「車特萊斯」。全是現貨,全是可以付錢就走的商家。而且面積之廣大——令人咋舌。手機是真沒辦法拍清楚了……
所以說,買車成本和換車成本,在路邊的這些設施就已經告訴你了結果——電影裡百看不厭的「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鞍韉」橋段,在美國就是這樣如此現實。

因為下錯了路口,又去加了一次油。只不過下錯路口讓40分鐘的路走了1個多鐘頭……

晚上吃了一個旁邊的Subway,這一天就此告終——
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原本想進去的那家日式餐館卻在營業時間的最後半個小時早早打烊不再接客。可謂是相當任性。只不過,Subway也不好吃就是了。
——我也講起了在英國Subway的地位以及貧困留學生的選擇。代表了工薪階層,初入社會的藍領的基本生活,那就是Subway。一路走來的地方沒有EAT,也沒有Pret,但至少這兩樣看起來能令我好受一些。

於是開啟錢包看了一下停車票,那玩意兒是要放在中控臺上的……

Solo Day. Peterson Museum

今天是我的Solo Day,按照原定計劃,我要去美國最值得一看的汽車博物館Peterson Automotive Museum感受美國人的汽車崇拜。所以與之對應的其他人的行程,則是Desert Hill Outlets。對我來說,買東西時始終不是那麼重要的一時。

然後則是我的第一次使用Lyft打車,APP已經在回來時解除安裝不記得截圖,所以只能重新截一張發到郵箱裡的收據。

來到博物館,門還沒開,保安友好得告訴我們還有15分鐘才開門,但即便如此,外面下著小雨有著一些寒意,也阻擋不了前來觀展的人們。對於汽車的純粹的熱愛,在歐美地區總是會充滿這樣的人群。
我們或許沒有共同的目的,但只要熱愛車,都能夠相視一笑。

Peterson博物館就位於著名的洛杉磯城市之光與洛杉磯現代藝術館旁邊,這座私人博物館曾經被《Top Gear》三賤客給予莫大的褒獎,也名副其實地成為了車迷必來的聖地。如今的三賤客來到亞馬遜《The Grand Tour》,他們已不再年輕,我們心中的第一的汽車節目雖然是不變的,但《駕值觀》的出現也令中國的汽車節目和汽車文化的推廣發生了真實的變化。

在倫敦Classic Car Show我曾經去過,但因為場地太大卻難能碰到能夠聊得到一起的朋友,變成單純的體驗了。

恰逢我最喜歡的Posche Effect# 保時捷主題展,大飽了眼福。
關於博物館內部的圖我就不再多放,以Peterson先生的這段話作為鎮小標題的圖。

文化已被汽車改變。這個博物館展現了汽車曾經與現在所扮演的角色,也展現了未來將有的樣子。
——Robert E. Peterson。

開門一輛車,然後去買票。來到這裡如果不體驗一趟地下車庫VAULT「寶藏」的旅行,你會錯過這個博物館最最貼近大孩子心跳部分的展區。正因為埋藏得深,所以更有價值一看。和參觀通票一同共買總共39刀的門票,可以獲得75分鐘的地下車庫講解體驗。遺憾的是——這樣的購票方式,你就只能獲得一張貼紙和和一個手環並不能獲得一張真正的門票。

如果背了揹包,還需要到門口的保安處存放揹包——為此我又走錯了地方,走到了門外……

或許是因為太激動了,導致我差點錯過VAULT TOUR,跑去了三樓但起點就在一樓旁邊。

VAULT是嚴格禁止拍照的,但說起來為什麼值得一看就有很多不同人所關注的不同的亮點了。
這裡有後福特T型車時代的美國初期大排量V8,造型令你感到無比的眼熟,或許也就出現在《La La Land》之中的某一個鏡頭之中;這裡有Ken Block磚叔的兩輛御用漂移車,如果你沒看過視訊,在這摩拜就是了;這裡有著幾輛頗具爭議的保時捷,風冷還是水冷,這個問題你可以好好去問問。

CGT,在918出現以前,中置引擎超跑的最大信仰。

當然還有勒芒賽車,說起來還是挺惋惜豐田那些年得的第二,拱手把冠軍讓給了保時捷。

二樓皮克斯贊助提供的兒童科普展區,閃電麥昆自然少不了。
讓兒童瞭解發動機、變速箱、傳動系統的構造,孩子們並不會丟失來自玩的最正統的樂趣。

在這對面的就是Art Center,可以讓你參觀設計師們設計車輛的地方。

JDM展區,應該要看的應該是2000GT,這輛車也是不可多得的——日本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跑車。
如果能看到活的,應該好好獎勵一下自己。靜態的話也無妨——
因為這車能見到的也不多。同樣是愛知的豐田博物館限時展覽,定期展出。

之後就是不得不說的Supra了,居然配了個維修升降臺在這。明示買來不爆改,不如推下海。
……美國人對於這些還是很懂的。真的很懂。

看完JDM展區我不盡感嘆,JDM是不是真的對於大眾來說是一個「未曾存在過」的概念呢?因為這群人或許太過於渺小,但北美對JDM的認同度感覺甚至是高於日本本土的那一般。
如同英國人渴求左舵的野馬一般。

在Art Center 遇到了阿Kit小哥,看到它正在琢磨Rebuild新Supra的前Bumper便上前搭訕。
因為還有看過三樓,所以簡單用英語聊了幾句,便上樓,表示晚些再過來看。

看累了總要吃個飯,吃晚飯還是想找個地方耍寶。
Froza就玩了起來,上來很快就刷了個最快圈,看到旁邊還有街機模樣的體驗,就坐下來等了。
只不過美國人對於試玩遊戲這個事情是不是有點什麼誤解,鎖死的手柄讓大個子拿起來像是在撒尿。

看到Time榜單,還真有那麼一些意思。

於是我坐上駕駛席,在衝出賽道很多次的情況下,搞了個3分18,但沒有工作人員理我。
也就此作罷。

DMC,全球能夠看得到這輛車的地方寥寥無幾——
其中一個在愛知豐田博物館,而在這裡,樓上有一輛——樓下的VAULT有一輛。

《蝙蝠俠 黑暗騎士崛起》中的摩托車,後來被貓女開走的——旁邊則是經典的蝙蝠俠戰車。
不說情懷,該有的全都有了。


也算一個奇遇,等我下一次來到Art Center的時候,我們說起了粵語……
為啥我每次出門都有這種事情發生,但聊天始終是很有意思的。

聊到了樓下的VAULT,抱怨了一番自駕過來的Tahoe,也說起了在Goodwood速度節上出現的Singer 911 DLS。
他表示做DLS工作室的有他同屆的同學,只不過沒有參與到DLS的設計中。仔細一想——感覺這個世界真的是不大。很多產品可能就來自於你身邊的設計師,即便是名聲大噪的DLS,努力找還是能找得到的。

阿Kit又說起來《駕值觀》JDM那集,在國外的汽車工作者看到那集是有很多感慨的,也因為美國似乎更加接納JDM反而顯得國內本就不顯著的JDM更加「落魄」。不得不說這真的是個好節目,也能夠引起愛車之人的共鳴,足矣。

最後,我的直接的收穫就是變成這個樣的新Supra和小哥的微信。融合了一些改圖和想法——
在我的要求下加上了代表版權的簽名。

關於新Supra的前臉爭議主要也還是集中在因照顧安全而拱起的鼻樑,以及長長的眼角線是否太過於銳利的問題。kit按照上一代Supra修改了前臉,高度往上並向內縮排,改掉了眼角線。我則是因為一個想法嘗試提出來,就是改用六幅的輪圈會不會看起來更加日本一些。只不過具體性的全我幸好記不得了,先拿了個R34的來湊數。

在搞這個輪子以前,有幾個外國人都表示對改車燈表示認同,也覺得氣質上更優雅了一些,即便是館內的巡管阿姨進來看,解釋了一番也表示贊同這個設計。
我則笑笑說阿Kit你可以把包圍做出來然後聯絡官方改裝部門看看意見如何了,笑。

這個博物館,對於車迷來說——你應該專門來一趟,而且應該專門抽時間看一趟。
只不過,因為心中的震撼已經不如以往,能夠讓我跳起來的車子多還應該是活著的,而不是背放在地下室裡的寶貝。VAULT是很好,但僅僅只是好——時間充沛的話,還應該在原石灘看看聚會,去旁邊的Laguna Seca賽道看一次印地賽車,然後再找個地方看一下1/4之一英里直線加速賽,回來的路上被皇冠維多利亞隱形警車攔下,最後在底特律朝拜一下已經沒落的汽車之城——這才算是一個「近乎完整的」,美國汽車文化體驗。

老實說,我內心的鼴鼠,一直在催促我找一輛Charger開……

Lime體驗&失落Stars of Ave.

在逛到博物館快要閉館,聽從了kits的建議前往Farmer Market一趟。
這些時候算是我每次旅行都不會缺少的環節了吧……和當地生活的人聊聊,然後繼續出發。

離開博物館,我是無暇顧及旁邊的城市之光,畢竟興趣不大,加上時間也並不充裕了。
走走路,四周看看還是我一直以來的傳統。

走向小路,能夠看到一些人家,房子都不大。

但種的小花,和舊金山一樣,很有特色。但說不出名字來……

走錯了幾個路口才發現根本不是往農夫市場去的,只能折返。

花了幾分鐘走到,但身上也沒有少沾雨露。
來的毫無徵兆的雨,也不能奢求什麼了。

農夫市場,正如其名,但這是在美國——Market其實也能包含類似食街的含義。
所以這裡面算是個農場自營蒼蠅鋪的集合點。

除了當地的農副特產,還提供有座位的就餐。只是我來的時候有些尷尬,我剛吃飽,是不需要一頓正餐的時候,但這裡提供的幾乎都是正餐,最差也是一個麵包……就很氣。

觀感上來說,這個地方還是比較舒適愜意的,只是我來的時間的確有些不大對。

轉了一圈,肚子實在沒有那麼空, 那就選擇喝個下午茶,還是在星巴克坐下了。
真香警告!星巴克的確是不好喝,美國的星巴克也沒有那麼多的「辦公」滋味,很商業,很符合邏輯。比便利店高出的一檔,仍然是小環境——起碼能夠坐下來思考一下接下來幹什麼的問題。

對於解釋名字來說,是很麻煩的,而賬單上有名字,恐怕更麻煩。

思考了半天發現我剩下的優勢只有時間充裕。也就此動了一些歪腦筋。
早就在路上見到了這樣的東西,別人的共享和我們的共享怕是有天壤之別,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一杯咖啡結束便開始了我的Lime-S體驗之旅。

充滿了美式的顛簸,在陰雨天我開始了上山的旅途,可是一上山就看到了一些很慘的東西。

擺在這籠子後面的車——有些令人心碎。
而我的雙手,也不可避免的為了握緊車把而防止自己不被震下車而用盡全力。
車輛啟動扭力很大,啟動後拍的平衡需要適應,走下坡會非常膽戰心驚,因為即便是平地剎車也有些困難。

在附近找了些地方停車,發現也不過就是這樣。
只不過比共享單車,多了一個充電的玩法——我還是希望輪子能夠大一點的——不然美國這路,分分鐘拿的是命。

從0開始租車,操作簡單沒有押金 ,註冊後會顯示一段騎行指引——包括需要戴頭盔之類的操作。
亂停狀況如你所見和國內一樣,所以取車也是很「方便」的。無論人行道還是單車道都可以騎上去,但都不舒服就是了——美國就沒有平整光滑的公路和人行道吧!

續航理論值最高可達到30km,但我不可能貼著續航極限去玩,顛得我也受不了。
利用滑行可以騎行更長的距離,同時也更省電——事實證明EV車輛的續航焦慮無論車輛大小,說不存在的都是自欺欺人。

總體來說,超過3公里以上的行程不建議使用Lime-S, 道路非常顛簸!顛簸到什麼程度呢?大概是顛出尾骨,兩隻手失去知覺的程度——無論是瀝青路還是人行道。滑板車最高時速約20km/h 14.8mph,尚且算是一個比較安全的速度。

一路北上,來到日落大道,最後再走向星光大道。

除了歇斯底里的警笛聲,星光大道的狀況就是這樣。
第一件事,為了以防萬一先去地鐵考察了一下,發現買票還是很容易的,但從扶梯口往下走的那一刻起,就覺得身後有人在跟著你……
臨近傍晚,似乎除了街道上的髒亂,也就看不到特別的東西了——
即便是最多的打卡地點中國劇院和杜比劇院門口,除了絡繹不絕的遊客之外,便再無其他。

十字路口反倒是稍微來說比較友好的地方,對面的麥當勞很冷清,四周就根本不缺流浪漢,而且還特別的多。

和星光大道很般配的東西,一般來說——不應該是明星嗎,其實不然。

只有這些在街邊有一句每一句擺著Pose等待這路人來這裡合影的人們。
氣氛非常尷尬,就因為這樣的天氣。

之後這位黑武士的扮演者我在杜比劇院的樓上遇到——那個時候我正在到處尋找吃的東西。
天色沒有暗下來的時候,刨去合影的人們,杜比劇院的門口僅僅是有那麼一點時間稍微看看。

但望向裡面,除了滿地溼漉漉和缺乏清潔的狀況異乎尋常地明顯。
想在這裡面久待,真的是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於是我的選擇就是繼續回到大街上,開始我的覓食之旅,同時也告訴即將從奧萊回來的他們——星光大道離我們很近,但不需要專門來一趟了。

我能做的,其實也就是繼續記錄一下街景,在趁著有光的時候,還能發揮我僅有的熱量的時候。

平常的街頭,平常的扶梯口,硬要我擠出文藝的字眼是強人所難。
更令人無奈的是,這個地方給人的不好的感覺,隨著天色的降臨越來越強。

國字臉隊長的海報和超人總動員的大海報在夜色下更有氣勢,但這樣的夜色下,不過如此……
我又不能吹海報。國字臉隊長今年還有重要的任務要完成,暫時期待一下吧。

老實說,走在星光大道上掃街,是很難集中精力的,原因就在於可能隨時可能盯上你的視線。
這些視線並不是那麼友善。

正如路口的這個恐龍,星光大道前的感受是很真實的。
或者說從日落大道過來的時候就已經察覺到了隨處可見的危險。

時間不晚,但街邊聚集的人們都走向就把,晚上是有球賽的。
對於美國人來說Soccer和Football是截然不同的兩樣東西——但從這裡能夠看到的,他們是非常喜歡Soccer的。在這個問題上的爭執,可以是英美兩國最淺顯的差異了……因此打的架,可一點沒少。

草草走了一圈,也似乎發現所有的結論都指向了「僅此而已」,並不是我的不耐心,而是硬說景點實在不適合這樣的地方。
這一天的晚飯我則是無奈的繼續選擇了Subway,星光大道上的亂糟糟令我還是感覺到了一些不適,在自己實在難以抉擇的狀態下選擇了接受最差的那個方案。遠離了吵鬧區,也意味著某種意義上的安全。


回到酒店就又接到了新的任務——去買晚飯。大家正在從奧特萊斯一路回來,我搜尋了一下附近的超市,便穿上衣服再度出門。雖說爸媽囑咐我吃好點,但是這附近實在是找不到任何能動吃好的心的館子啊……

走到星光大道附近的餐廳去買東西,是毫無想法的——回來之前就已經是知道了這裡的人非常多,加上球賽正在進行中,賽後的酒吧街大概會變成什麼樣子我還是心裡有數的。

所以我還是安全起見,去了Subway旁邊的超市和披薩鋪子——
但Google上的評價,這家Pizza,屬於看心情開張看心情上菜的型別。旁邊那家日式拉麵——已經是變得看心情開張了。
考慮到5個人的晚餐,選擇披薩也是絕對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酒店裡還是有微波爐的,即使涼了也不會因為只有冷食吃而變得腸胃不舒服。
按照中號打包了一個16寸披薩,結果出品的速度還是蠻快的,拿了兩支大罐牛奶,便回到酒店。
那天晚上,因為作為領航員的我不在,爸媽一行人從高速公路多次下錯出口——用了兩個多小時才回到酒店。也多次驗證了開夜路的麻煩和缺少領航員的麻煩比想象中更大。
披薩的晚餐,還是非常不錯的——剛吃的的Subway仔細想來也還是挺虧的。

Family Day.環球影城

備受困擾的是,環球影城的停車場問題,多少錢,怎麼去,停哪個。
這是出發環球影城之前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晚歸的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查來查去久久沒有確切答案,更別說動手操作的環節了,最後在勞累的作用下,選擇直接開車去撞彩。關於停車的問題,我直接寫到後面的實用資訊部分了。

依然是天氣不好的一天,雨霧相伴註定我的視野會很不好,還沒等往環球開就下錯高速出口。
白耽誤10分鐘,然後繼續到停車場耽誤10分鐘。兜兜轉轉,比預計晚了半個小時才停下……
停下後,我按了一張照片記錄車位。也沒想到停車場這樣拍還是蠻有意思的。

下雨天也是不能停下創作的,因為今天沒帶相機,一切都是為了省事,安檢和存包的事項是之前朋友都提到過的,所以羽量化輕裝來到環球影城。

這張便是當季的快速票,兌換之後只需要拿在身上,需要走快速通道的時候就拿出來掃碼。
第一站當然毫無疑問是去位於上層的魔法世界,哈利波特這裡一共有三個專案,最好玩的當然還是魁地奇。雖說我們來到的時間算是比較晚的了,但魁地奇也要排隊近45分鐘以上,別說什麼了,拿快速票進吧。

魔法世界是頗受歡迎的地方,我們也按照盛傳的攻略遊覽。只不過嘛,能玩的專案取決於抗暈的程度。
第一站也遇到了存包問題,因為攜帶了一個非常小的揹包,而揹包在最後的隊伍不讓我們進去……
只能塞來塞去,在厚實的大衣裡解決了這個問題。事實證明對於揹包的查驗,環球影城還是非常嚴格的——畢竟東西飛出來砸傷人是更加嚴重的問題。

魁地奇太好玩,以至於媛媛已經差點受不了了。
我們則下樓,先去玩變形金剛(根本不用排隊),連快速票都沒用上,我和老媽直接打了兩回轉。在木乃伊麵前,有些猶豫……因為不知道是啥,所以還是一家人先進去。
結果隊伍放行走到前面,看到告示牌上寫著‘High Speed Coaster’(高速過山車),我爸立馬打退堂鼓。

暈幽閉+暈過山車+晚上還要開車,老爸是真的不敢嘗試這樣的專案,隊伍就在眼前了也還是放棄了。
事實證明——木乃伊是園區內最刺激的專案。哈利波特1回+變形金剛2回+木乃伊1回,我這麼耐暈的人也打起了退堂鼓。
毫無疑問,小朋友媛媛估計已經扛不住了,那我們就正式開啟大團結模式,繼續以家庭為單位行動。

啥都別說歇一會兒,一看午飯點——先衝進去吃個午飯。短短幾分鐘,人潮迅速湧了進來——
看樣子早吃飯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啊。只不過,外面的雨更大了,老爸說得去買個雨衣,不然要被淋壞了。10刀一件……真實厚道——塑膠的氣味宛若剛剛出廠,也不是那種隨地能買到的一次性地攤貨。尚好,就是80塊錢真不便宜。

午後的天氣逐漸向好,中層平臺上又多了不少嘆世界的遊客,畢竟早上的雨並不小,不說全身溼透也得溼個半身,難得的有風有太陽就在這個時候。
吃飽喝足,還是來玩點平和的東西——辛普森一家。

我們原本是這樣認為的——這應該會是一個相對來說平和的專案吧。
而且這個排隊是目前為止時間最長的一個專案,APP上顯示120分鐘,而拿著快速票來到場內顯示竟然有300分鐘。

萬萬沒想到,隊伍還是很長的,即便快速票進去了也到等超過10分鐘分人。不禁懷疑這到底是個怎樣的專案。動靜似乎是不小的……老爸又開始有些懷疑人生了。
不是過山車,但勝似過山車。也是很刺激的專案,只不過——變成一個大的模擬機了……
刺激程度是不亞於哈利波特的魁地奇的。

不過環球影城的美妙不止於此,在於無時無刻在影城中出現的細節。
比如魔法城堡前的魔法字,比如路邊的車,Donky的商店……正所謂感動常在,只要碰上的是喜歡的作品,在影城內總是有「影子」在吸引著你。
說著,我們下一個地點選擇的是最最關鍵的一個專案——影城環遊。這裡能夠參觀道具倉庫、攝影棚等等等,是來好萊塢環球影城的最為重要的體驗。

排隊的隊伍,自然也是很長。但好在有快速票,我們如期踏上Tram,開始環繞影城的旅途。

這趟旅途,會帶你見識作為道具的美國街、歐洲街,以及恐怖片中的鬼屋佈景。
會看到編劇導演們所居住的小屋和數個偌大的廠房一樣的攝影棚。
而且還有直接把車開進去的體驗,第一個便是和金剛有關——出來之後便是這次旅程中的第三次彩虹。

然後便是模擬的洪水情景,非常近,也非常真實——電影是這樣拍出來的,而真材實料的場景,也是電影人構想並搭建出來的。包括這個完全真實而粉碎的747。完全的真實,完全的真實。

之後的道具車,和道具屋,則讓《變形金剛》和《速度與激情》的粉絲大呼過癮。
景點的道具車如今停在那裡備受風吹日晒,但見到他們的人總是能回憶起電影裡的場景,Dominic Toretto的Chager和房子,畫面似乎就在眼前。

令人滿足的旅程速度非常舒緩,也有足夠的時間理解講解的內容,沒有中文講解已經是沒啥問題了。
更老一些的電影,很多人甚至都是不知道的,只按照自己的追求來看,也能有所收穫——這是這趟旅程中最為超值的一點。
之後,便是累了,累了。
那就找個功夫熊貓看看,沒想到依然意外的好玩,環狀的螢幕與故事相結合,也比較符合老爸對溫順的追求。我和老媽進去看一次,老爸老媽又進去看了一次。
我看了一眼時間表,就快趕不上特效劇場了,趕緊催促。

看完特效劇場的最後一場表演,還是很有收穫的。不僅僅是因為展示的東西令人眼前一亮,而是實實在在的告訴觀眾,電影是怎麼拍的,沒有說教,爾有搞笑。
散場結束後,我們已經感覺到玩不下去了。
便就地休息,尋求一些與休息配套的做法。那麼最好的配套是吃,我們就吃。

這是傳說中的網紅甜甜圈和熱巧克力,甜甜圈是不錯的。
離開的時候,打包了兩個烤火雞腿,據說也是招牌名點,兜著走的傳統還真是雞毛蒜皮都不放過。只能感嘆環球真不能一個人來,不然好吃的都吃不到了……
本來想買些小黃人的衣服作為隊服,奈何價錢看了真實下不去手。那麼就伴隨著這樣的失望,在關門在即的時刻離開影城——準備走向Citywalk,無論如何今天都是除夕,美國時間的除夕。

只是天公仍舊傲嬌不已,難得的晴天隨即消失,瞬時的大雨襲來。環球影城前又擠滿了避雨的人群。
但是這時也是拍照的好時機,不應當錯過啊~於是我就去淋了點雨。

乾淨的大球,白天是很難拍到的,畢竟我們已經來晚了,但沒說晚上不行。

Citywalk可以說是非常地漂亮,如果有腳架配合長曝光,在這裡能夠拍出理想的街道風情。雨後豐富的漫反射永遠令人著迷,不停下來按幾張,還是有些過意不去的。
猛然一想,今天是除夕了,是時候決定一下去吃點什麼了。

還是如假包換的日料,但卻沒有清酒。
除夕之夜,也就這樣度過,比較平淡,沒有什麼歡愉的慶祝,也更坦然。

開車回家,誰知還是下錯高速出口,走夜路實在艱難。
美妙的夜晚,也就這樣度過。

Bravery Hill&Griffith Observatory

早上起來跟酒店前臺協商了兩張訂單的交叉,我們不需要Check out再次入住。
只不過這也印證了不同的前臺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一說。辦理入住的小姑娘則把一切說得很嚴格,當時在聖芭芭拉下午接電話的人也是她。
完全沒有人情味,他們的溝通方式,現實得令你懷疑這個地方究竟依靠著什麼樣的東西在維持行業的運轉。

在一早的催促下,我們來到了比利弗山莊,這個傳說中的富人區。
停車位位於與公園垂直的路Park Way上,都是免費限時的,停起來也沒有什麼顧慮。只不過,遊客中心附近沒有免費停車位也是真牛逼。

烏雲壓城,也耐不住還有一堆人來此打卡。

一路上還是能夠見到66號公路的牌子——以及去往海灘聖莫妮卡的路標。比起比弗利山莊本身的重要性,66號公路反而顯得更加重要,聖莫妮卡海灘也更值得一看了。
但說對海灘景色沒有疲勞,那也是個假話——沿著太平洋公路這樣走過來,全程看海,只不過車內幾乎無從說起的視野,也有些磨滅大家觀景的慾望。

但分辨不出誰是誰的家,似乎也沒有什麼具體的意義——如果真的能進去,便又是另一番境界了。
可以說這裡就是富貴與繁華,但僅僅站在門外,既撞不見明星大腕,也沒有傳言中那樣與人神往。
儘管是我們沒有做功課,但來到這裡也依然顯得沒有那麼熱情的地方,也宛若被澆了冷水。

勞斯萊斯,若是讓我10年前來這裡,我可能會驚呼。然而,現在不會了。拍下是因為記錄出現在這裡的車輛,僅僅是記錄。
關於豪車出沒於這裡的傳言,我相信是真的——但僅僅是相信。我們來的時間段並不對,這一帶的路虎明顯增多了能夠大概說明這個傳言的可靠性——而且,似乎品味也不過如此。

只不過對於所說的拍照聖地和購物天堂,就無心去逛了。更何況這裡的酒店本身就是可以被稱之為「景點」。非常無奈,富人區就是富人區啊。

豪宅門口的高爾夫,顯得有些貨不對版。但也許就是這樣的風景反而組成了歐洲地區最容易捕捉的工業文明與居住文明的衝撞——在美國卻是老老實實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
因為美國並沒有更加狹窄而隆起的街道,目前為止也沒見到適合凹這樣場景的阿爾法羅密歐。美國人——還是應該一個農場和一輛道奇,加上蹩腳的塗鴉。

山上的房子更加氣派,設計得更有韻味一些;稍微往下走一點,就變了。但私人領地,從住人的角度來講,我是不會把這裡當做是景點開放給一般遊客的。所以也就看看

匆匆走過比弗利山莊,原本打算去蓋蒂中心但因為晚上想著要去市區就不得不砍掉了行程。
改為去格里菲斯天文臺。路上,遇到了本次自駕中唯一的一次「完全讓行」,即前車全部打燈減速靠邊禮讓救護車通過,動作非常整齊——禮讓效率同樣非常的高,也是漲了一次見識。撕心裂肺的警笛,在美國如同絕對的法律。

一路上山,發現了免費停車場在山腳下,如果選擇那裡則需要徒步上山來到天文臺。
結果我們還是長驅直入,直接開到更近的停車場——收費的6刀一小時。
依然有很多不懂操作的人在迷茫停車問題——一路上遇到的人,都在這些問題上非常困惑,即便有些英語也不差。
我只能是從容的停了車,按了機子,便拿了收據離開。
恰恰忘了,這類似咪錶停車的操作,收據是要放在中控臺上的。

於是就這樣走上去了……
回頭看,就是好萊塢的標誌。

老實說這樣的天空令我開心,也是聖地巡禮最超值的地方。
白天這麼通透,晚上這裡一定也會收穫不錯,這個天文臺還是很有意思的,從電影上看——和現實的差距不大,甚至我覺得現實還要更美一些。不過這話說出來,就意味著要還了……
難能任何時候都看到通透的景象,所以,珍惜眼前……

天文臺裡的展覽還是有意思的,正當我看到這美妙的元素週期表的時候,我想起來看看停車票上的時間。結果就在那最後一行字裡寫著,你得把停車票放在中控臺上。

心情是沒有了,快馬加鞭跑下山是一定要做的了……別說驚慌沒有一分一毫——那是真的驚慌。
把停車票放回去的時候已經過了一個多小時了,恐怕是要被貼條或是被拍了。
老爸過來的時候,已經一臉愁容,彷彿已經看到了抄牌的車的影子——弄得我也很惶恐。

確實,因為停得少所以這樣的規矩幾乎都是不記得的,哪怕熟讀了,也還是會想當然的把收據放到錢包裡而不是車前。
惶惶恐恐,這樣的焦慮也一點也沒有少過。

最後一次入油工作,還是我跟我爸去完成的,因為明天就要還車,接下來下午要去市區,那麼加滿了油,再算上40分鐘左右去機場的路,不掉格也還是沒問題的。
來來回回繞了幾次,也沒成功回到酒店,倒是在路上見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車。

第二次繞圈的時候,索性直接進了旁邊的加油站。
當然又碰到「自助」加油,結果是信用卡必須進櫃檯交錢——自助加油機的刷卡通道始終是拒收的。
習慣性的加了100,但因為這裡油價便宜,一路上用的油也並不是那麼多——所以只加了大概59刀,剩下的拿多一張收據等退費就行,但是退費的時間……可就不那麼爽快了。

停好了車我們便出門,看到這位美女駕駛的350SL,饒有情懷。

比起大牛,這車更值得我多拍幾張。

距離吃飯的地方就在不遠處,也就是那天晚上我去的高地中心了。
先下車的乘客依然選擇了距離較近的日本餐廳,因為——至少有面,至少有熟悉的味道。

終於吃了些東西,依然是不便宜的結賬。
吃完了,我們還是選擇去一趟市區,只有這一點依稀不變。
只是我對星光大道的警告,是沒有人聽進去的。

Downtown.匆匆而過

吃完這餐日料,大家就決定全員去市區看看,因為要用到公共交通,所以其實是有那麼一些風險的。
這也是很多人在遊記裡提到的——晚上不要獨自乘地鐵或者公交。

我們走下深邃的扶梯,來到地鐵站,卻因為買票而實在有些無能為力。
買票是需要一張Tap卡的,票也不是里程票,而是以一種充值的方式充入卡中——
卡2刀,單程票1.75刀。
來到地鐵站臺,卻發現大概要等個10分鐘才有一趟車,這就明確了這座城市的交通方式,和公共交通似乎是真的沒有絲毫的關係。

地鐵內拿著相機,可以說是相當誇張的一件事,想要拍下什麼,更是有些遙不可及。
機械快門聲在人們的談話聲中也許聲音不大,但相機本身就是個容易引起注意的東西,在地鐵裡,這個特徵被數倍放大,也是無可奈何的。

地鐵裡的報站聲是很小的,而甚至連電子水牌也沒有。儘管車廂寬敞,卻沒有什麼實際的卵用。
隨意衝門的人並不少,衝了門被夾住直接拉開上面的緊急開關的也是稀鬆平常的操作……和倫敦拉開公交車的門是完全是如出一轍。
對了,如果不記得拉完閥門再縮回去,門是不會自己關上的……還要挨司機一頓廣播。

從潘興廣場出來,似乎是城市中比較中心的地帶——
我選擇去看了一下The Last Bookstore,這是一家二手書店,無數人來此打卡。進門除了要存包,還被小哥誇了一通帽子上的貼章。來自快反觸手的「戰術攝影師」,那梗則來源於大家的啟蒙老師教主的握持手法——只不過手上拿的是長焦鏡頭。

書店還是有那麼一些意思的,但整體的冷清卻又不像是在這些地帶上商戶。感受則是平平,除了去選點黑膠盤之外,也找不到更加有亮點的說辭。和如今一樣的書店+美術館+雜貨店的模式,無非換了個二手書作為賣點。倫敦和東京,二手書店有著更好的環境也有著更獨到的情懷,最後的書店,我實在提不起什麼興趣。

從書店出來,繞回來看了下天使鐵路——硬要說《La La Land》的聖地巡禮多麼不得了,倒不如說是《La La Land》本身的過於理想主義——否則不會令人如此失望。於是我轉頭去了旁邊的市場轉轉。
儘管我看到的是這市區內微不足道的一角,但傍晚到入夜的這段時間內,沒有遊客過多地停留,更沒有人與你共享時刻,那也就沒有什麼理由逗留了。

洛杉磯,更加像是一個大而亂的沒有中心市鎮的農村,沒有舊金山的美感和特色卻硬要打臉充胖子的地方。我實在是無法理解,也無法明白為何會有人喜歡這樣的城市。
很快,就被資訊告知,在超市買了東西準備回酒店吃晚飯,也好。

還車告別

7點出門,去看科比準時起床看到的太陽。
酒店沒有在Check out的時候收取18刀的停車費,相當得人性了,只不過總花銷已經如此,高居不下的的花費已經令人無法再去多想什麼了。

7點45到達了機場的還車點,沒有走101而是體驗了一把早塞車,也不知道導航到底是怎麼想的。
提前一天看好了街景,確認了路口,所以再沒有多花時間找路,預留耽誤的時間也確實耽誤在路上了。
還車速度很快,基本沒有檢查細節。7點50分上穿梭車,除了沒有報站但行李架很齊全的航站樓穿梭巴——還是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到達機場。

只是穿梭巴也沒辦法帶你到二樓的出發大廳,一樓的到達大廳也沒有顯著的標識指引你上二樓……美國稀爛的導引系統始終發揮著不該發揮的作用。問一下服務檯,才知道出發在樓上……
即便是穿梭巴,也沒有相關的提示說出發在樓上——而重要的是,對於行李多的旅客來說,甚至沒有電梯能坐,只有手扶梯……

8點20到櫃檯排隊,隊伍移動很慢,但好在全都是說中文的工作人員。

TSA安檢的檢查不算嚴格(甚至不如國內的某些機場)但還是需要脫鞋脫外套解掉皮帶,人需要全身掃倒是認真執行了。 9點06出安檢, 沒有出境審查 ,距離10點半登機還有些時間。

TBIT是LAX專用的國際航線航站樓,這個名字註定了這裡見到大飛機也屬於常態。
儘管擁有多個航站樓,但專屬國際的航站樓——就是專屬國際的。聽起來很廢話,但也表明了這個機場航站樓規劃設計本身具有明確的目的性。

登機門距離遠,來的路上看到新航首架A359ULR(執行最長商業航線SQ22 新加坡樟宜-紐約紐瓦克,而ULR=Ultra Long Range也完美詮釋了喪心病狂),註冊號9V-SGA。這個時候這架飛機本不應該出現在這裡,恐怕是延誤所以有幸見上一面。

還有這架國航789,可謂是各大航空的王牌洲際戰線齊聚一堂。
但這都不如欣賞美航的不鏽鋼棍過癮。

登機門的最遠處是一塊接近跑道的玻璃,在這裡能夠看得到很多美航的不鏽鋼圓柱體起飛,西邊陽光的照耀下機身反光強烈,也是個不錯的拍攝地。

機場wifi爛,但似乎也不用指望什麼。
免稅商品在廣播後憑收據在登機門處領取,一般只有快到登機時間才會開放領取通道。

回程機型代號773(較為擁擠的三艙版本),機場裡頭的自助通道不可以用,但似乎刷臉什麼的自助機已經放在那裡了。
又是提前登機,看樣子真的是個好事。這樣的天氣萬里無雲,對於起飛來說也是很好的條件。

機艙看起來更新(不愧為沙丁魚罐頭改艙版代號773),娛樂系統更順,電視面板終於能動了。
但名副其實的改艙位置確實窄了一些,噪聲也大一些。此時的飛行還是在美國西部的海岸線以內飛行——高度層也大約在9400m左右,地速在800km/h左右,其實相比於來的路程遠了,速度也慢了一些。

1小時後吃完飯,到海上之後, 一人一通道派餐,速度尚可,只不過比起來的時候的兩人一通道,還是覺得乘務組有些忙不過來。

第一餐牛肉飯,味道尚可,但沒有了熱餐包。配發的調料包也充滿了美航的特色。
但是依然很奇怪的是,沒有純淨水。

第二餐魚肉通心粉,在起飛後的約6個小時左右,水果的質量有明顯的改善,酸奶也有了。

但作為主食的通心粉卻有些夾生,魚肉味道寡,沒有之前的龍利魚飯那般感人。
作為洲際航線的餐食來講,太過於有失水準。

關於餐食,也就是僅此而已了——
娛樂系統挑不出能看的東西,和酋長的ICE完全不在同一個起跑線,相比之下南航在這種跨洋洲際航線下的服務——像是個廉價航空。全程日間飛行的回程時長16個小時,因為到達時間恰好為當地的晚上6點,也變相省了一餐至少是甜點的待遇。
回想8小時3餐的隨便一家都是中東佬的基本待遇,即便如此供應飲品的頻率也還是低了些。

廣州27度,是落地之後第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訊息,我們至少還是穿了禦寒的衣服出來的。
但16個小時的航程,以及僅有兩頓的餐食令人非常得不爽。
7點到 沒靠橋,頭一次在自己家的基地享受非基地的待遇(畢竟,春運還沒結束)。7點25開始拿行李 自助通道只開了6個,但人過去慢是怎麼回事……站在另一側的人員無動於衷。只不過這點時間還是經得起耽誤。7點35分拿到行李我們便兵分兩路回家,沒想到出海關的時候又被檢了一次。
8點16拿到車出發春節的路上還是充滿了胡亂踩剎車,變道切短線的車,全程循著限速9點半到家——竟然和坐地鐵的速度差不多,那說明拿車搬行李的一組人的速度還是挺快的。

行程總結

總結這趟行程,有著每次都不會缺少的龐大資訊量,經歷了大起大落與惡劣天氣,有著許多的不滿,但也有著切齒地喜悅。平衡一下,雖不能由衷微笑,但也不會多有怨言——戰戰兢兢,大起大落便是這次出門最好的性容易。……錯過了很多地方,但也見到了很多令人激動的風景,除了洛杉磯我應該不會再去,一號公路肯定會再見。

這篇遊記因為龐大的資訊量寫得斷斷續續,某些段落也少了些斟酌,尚且草草帶過,也請見諒。

一些事實

去美國,除了細緻入微的功課作為支撐,還需要一定的心理/物質承受能力和對規則的迅速轉變執行的能力——第一次到達美國的人都需要正視。在緊迫的時間內,我白了數根頭髮,也沒能抗下這次看似無需擔心的行程,我也感冒了,也失誤了多次。
融入和會的前期的入門成本非常的高;但當你定居下來——你會發現成本還是那麼高。
除了每個月高於3000美元的房租,你還有數不清的稅費要支付,表面安逸的環境透露著的巨大生活壓力和尖銳社會矛盾,是遠超中國很多大城市的——這國外的月亮可別隨意說圓。

從下飛機開始,你的美國之旅就會充滿坎坷與問題,SFO僅僅只是小菜一碟。
在美國,Drifter(漂移車手)=Tramp=流浪漢。
美國是世界上浪費最嚴重的國家沒有之一;他們旗鼓聲張的環保主義,自己是根本不做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的.
美國的資訊閉塞程度,與對外宣傳的程度成反比;「對美國的嚮往」阻礙了太多人正確地認識美國。
有史以來出行被搭訕,打招呼最多的一次——但出於什麼目的都好,這件事並不會給你更多的安全感。
Yelp與Billboard一樣,都是已經被特定人群利用的東西,取信於平臺,不如取信於自己。
麥當勞沒有炸雞,肯德基的漢堡也不好;美國的可樂兌水稀釋比例導致其非常無聊的口感和味道。
在美國開美國車是一個明確地聲張自己是遊客的辦法,因為美國人開日本車。
某些iPhone,在美國並不好用。
便利店很大,很威猛,但裡面的東西毫無創意;雜誌盡是花邊,淋漓盡致展現了這個國度的文化積澱,甚至一本像話的地圖都找不到。
安全是個無法有確切定義的東西,敵意、恐慌、不安充斥了我們經過的每一個城市,只有程度差別,並沒有存在與否的差別。
我們走過的地方,明確的來說只有舊金山配得上適合發現與探索這樣的讚譽。
美國從旅遊的意義上來講是必須去的,但從探索的角度來講,不去國家公園就會少了一半多的樂趣,和中國很像——你需要去體會這個國家的開闊與壯觀而不是人文。

ABout.計劃制定

事實證明,初次自駕的30天準備時間是遠不夠的。入不敷出的投入與產出比令這次旅程並不那麼美麗。

美國的資訊並不如你所想那麼自由開放——和日本相比美國簡直像是個資訊封閉的國家,對於旅遊資訊方面也存在單方面的「壟斷」,這個壟斷指的是當地的資源和公開的資訊有著強烈的不對稱性(這一點和之前去過的柬埔寨極為相似)。
如果你有在美國的朋友,他們推薦的地方可能或許真的和標準線路別無二致,這也一點都不奇怪。

預定資訊中最大的考驗莫過於各類稅費,保險以及各種凌亂的規則與條款,在預定多人行程時,最大的壓力來源於無底洞一般的資訊轟炸,這也是目前以來,做多人行程中最累的一次。

由此——
最龐雜的資訊轟炸導致的小錯誤最多的一次行程。
電話諮詢和詢問次數最多的一次行程。
對安全問題採取了最多措施的一次行程。
原本的嚮往在出行前就變成了質疑的行程。

歷經挑戰,終而完成。

ABout.預算與支付

只要不是你自己做的,都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你若是沒有這樣的物質和心理準備,在這一步就可以放棄美國的行程了。
西岸整體的消費水平大概是東岸的80%水準,冬天去紐約華盛頓波士頓也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比如今年的劇烈寒潮)。選擇及早定酒店,或許能夠拿到一些優惠,但跑不掉的是——加州的稅。

在薅羊毛這件事上,竭盡所能在各項條款上課扣,各項服務費、稅費、附加費剋扣。讓你在審閱條款時感到非常困難,非常多的細則要一個一個去看——高昂的資訊成本和實際支付成本是你需要靜下心來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僅酒店住宿,我們就花費30328.4元;而往返機票也花費了34239元。

我們大概每個人帶了600美元的現金,但實際上基本沒用多少。大多數地方支援刷卡,有些甚至支援銀聯。但是對國內銀行卡不支援的現象還是滿多的,所以全程我還是用單幣VISA信用卡。
6個人吃飯平均每次都在100刀以上,即便是麥當勞也是如此。

美元硬幣是一種非常麻煩的東西,一般結賬後若是能看到托盤當地人會把小數的硬幣放回托盤中。想要嘗試花掉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活兒。

除了硬幣,收據也一樣的麻煩——通常情況下是不提供收據的,這對於對賬來說很不方便。請一定要索取收據。酒店的快速Check Out也是不提供收據的(直接把房卡扔在桶裡),這一點是真的很麻煩。

移動支付,非二維碼的支付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而不發達——甚至比中國先進得多。只要你有Apple Pay或是Google Pay,在有Pos機的地方都能完成支付。所以美國也不會很歡迎二維碼支付這種模式,但在能用支付寶的地方匯率結算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薅羊毛與還羊毛,都還是出在羊身上,強行為了省錢而窮遊美國這個地方,真有些不值得(也做不到)。 Pay for your experience,是永遠在西方玩好的第一準則。此外,拋開一些既有的幻想。

ABout.簽證與出入境

關於簽證,感覺不用贅述太多了,相關的手續和攻略指南已經不少。
但是關於EVUS登記,還有入境需不需要攜帶那張註冊了的確認函的問題,回答就比較片面了。結果偏向於需要帶紙質確認函,也有說不需要的(因為已經是電子儲存的資料)。

我們持有十年簽證,6個月以上有效期的護照,EVUS登記列印表,往返機票行程單、保險與酒店預訂單;以及按照「最壞打算」準備的接受審查的小朋友有關的親屬關係證明資料都帶齊了——實際上耽誤的兩個小時又有一個多小時是在審訊室排隊,問到的問題也是從哪來到哪去,家裡幾口人人均幾畝地也沒問到(這一經驗也僅供參考)。

我們家入境連EVUS登記表都沒有看,但旁邊的櫃檯被要求出示各種資料的情況也很多,所以準備證明資料這一點不可有任何僥倖心理。

填寫好海關申報卡後就可以出關了,在過關時是可以一家人一起提交,一起按指紋的。

我們出關總共用了將近4個半小時,其中有4個小時都是在排隊的,僅有兩個視窗,且政府關門正在恢復,海關人員仍然處在志願服務的階段。即便如此,兩個小時的隊讓我們順利出關也是沒什麼怨言的,只可惜我們家沒啥問題,同行的小朋友就沒那麼好運了。

小黑屋是沒有訊號的,知道被遣返落地回到國內都不會有任何的聯絡方式。
SFO入境的4小時幾乎是常態,即便是2小時出關也已經算快,可能在這之後便沒有什麼困難。美國的入境恐怕難點不在問話,而在於逐漸消逝的耐心與暴躁——嚴格審查的出入境櫃檯是真正對遊客負責的第一道關卡。

出境則無需護照,直接過了安檢即可。
回來了之後,我們重新登記了EVUS,並沒有傳聞中收費,只需要幾分鐘填寫資訊即可。但務必一定要記得及時更新,否則會有被撤籤的可能!

ABout.機票與飛行

付費選定了明珠艙之後,想要更改左邊的,還要使用APP取消後再選——就顯得有些傻,或者說,多此一舉。南航的系統爛也不是第一天了。
訂票則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北美跨洋航線南航儘管與北京出發的最好時間的國航飛北京無法媲美。但南航依然把北美航線作為與美航AA一同合作的重要航線打造——但南航始終不是能入大流的航空公司,所以南航最一流的航線,跟中東佬的日常支線比比就行了,或許還比不上。

飛往SFO不支援網上值機,而又沒有提示不能提前網值,費盡心思填好了資料之後——
只會無法辦理並告訴你問題出在護照上。宛若傻子一般被戲耍。


坐南航就意味著你需要承受無聊的數十個小時,選擇靠近過道的作為會對上廁所和活動身體大有裨益;一個靠譜的頸枕、眼罩和耳塞也能改善你的睡眠。加錢升級的明珠艙,實際上除了吃飯更快沒有絲毫的服務提升,感覺名不副實(原則上南航的超級經濟艙都值得去升)——升了不一定更好,不升可能也差得不會太多。

提前預定餐食你更早獲得食物的辦法,乘務組也會優先確保已預定的餐食。

如果沒有特別的意外,還是別坐南航飛這種長距離航線了,太糟心了;當然,新航也別坐,SQ22的評價口碑很差……而且差的並不止SQ22。

ABout.租車與我們的Tahoe

在美國,21世紀賣得最好的一豐兩田的日本車——底特律已經不再以汽車驕傲,肌肉車也在數十年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石油危機之後的美國,本田的CVCC給美國人上了一課「汽車原來可以這麼省」,而後豐田一手促成了普銳斯誕生與歐美市場稱霸——一度成為美國中產階級的文化符號(縮影),之後又在倫敦成為了Uber的代名詞。但美國賣的最好的仍然是V8皮卡F150,很可惜——它們現在在加拿大生產?!
就連當年的勒芒賽場上為擊敗法拉利250GTO而孤注一擲的福特GT,如今也是披著來自大西洋的紳士外套;大洋彼岸的狂歡和嘲笑,也沒少2.3升瘦馬的影子。

租車公司當然希望你租美國車……更大型的日本車他們或許賺不到錢。多快好省的做法,從來不適合美國。

下飛機后豐田本田就給我們上了一課,除此之外就是引起國內一片譁然的長續航後驅毛豆3(只裝18寸輪蓋的),是路上見到的最多的車。美國車的比例?除了皮卡就真的很少了……

看了一大圈,最後也還是選擇各方面都比較完善的租租車,在資訊檢索的難度上和內容上還是租租車看起來更加貼近OTA使用者的真實需要,只不過對於導航的選擇,還是以到達後當地為準比較好。

買了大全額保險,不給推銷任何機會——但因為一個問題讓我們止步Suburban,那就是需要主駕駛人名下兩張不同銀行的信用卡作為擔保,這就很無奈了。
如果參與出行的人都有駕照,那麼最好全部登記到額外駕駛人中,一號公路確實適合每個人都來體驗一下。

我們定的是Armada,但取車拿到的是猶他州車牌的Tahoe LT,研究這輛車也花費了我們不少的時間。最令人失望的是,這不是一輛能運貨的車;但比之同平臺的Subruban少了一些遊客租車的氣息則又變成了另外一件好事。

Tahoe和Suburban都是基於同一個平臺GMTK2XX(同平臺的還有GMC Yukon/Sierra , Cadillac Escalade ESV 以及 Chevrolet Silverado)。2018年,Tahoe賣出10w輛,而Suburban也賣出了8w輛,同級的福特和Yukon就顯得慘兮兮了。
Tahoe與Silverado一樣的V8發動機,Suburban更是省事直接加個蓋,鈑金都省了!美國人的造車是可以說是已經非常無聊了,但無疑這輛車仍然是全尺寸皮卡的骨架,還有那麼一些值得你去興奮一下的。對了,拖掛車鉤在車上可是獨立的控制系統,若是跟房車一起走,Tahoe早有準備。

如果你的運氣夠好,遇到的車是黑色啞光輪圈或是亮光銀色輪圈,再有個全黑色車身,你的車輛被盜機率會更小;但即便如此,車牌上也有「某些」資訊會暴露租車者的身份。

在爬坡的時候會自動降檔拉到3000轉以上,4000轉才以最大扭矩輸出,驅動偌大的3.2噸的體型,噸功率比其實低得很。5.3升給個350匹,最高520Nm的扭矩,加上近3.2噸的體型,自然身手不會矯健。

自動四驅+兩驅,以及鎖後橋等功能都符合這輛車來自皮卡的特質,但無論紙面還是實際,這些皮卡的特質只能停留在儀表上,實用意義是比較低的。

——如果你塞點酒精汽油倒是還能榨出564Nm,但那不划算……噸功率有些捉襟見肘,甚至還比不上一個打了雞血的三蹦子。

儀表上顯示的,美國車另外一個問題——燒機油。這個提示的意思是你大概機油還有不到5%的餘量,最多仍然可開1000km。

大輪子,大懸掛佔據了太多空間,所以尾箱很小,最多隻能算上中大型轎車的水平。
第二排座位不可移動,最後一排座位放倒後行李空間依然太小(不適合兩家人同時帶很多行李,一個24寸箱子都有些勉強)。

車門尤其是前兩門開啟角度非常大,且沒有穩固的中間限位,很容易撞到旁邊。即使非常小心,這一路也沒少道歉。後排右邊的門則是壞了的兒童鎖,無法電控解鎖,也沒有手動機械解鎖開關,由此也導致後排下人需要鋪紅地毯。

由於中控臺佔據空間太大,導致副駕駛的視野很小(下雨天幾乎看不見路標),儲物空間也很不樂觀——所以這輛車真的是看起來大;不僅引擎外強中乾,連內裝也是沒有足夠的綜合效率——只有手套箱那麼大也不好用啊。
後視鏡小且沒有加熱除霧(或許可以自備一個駕校用的),可能後排需要帶個小窗簾來遮蔽猛烈的西晒。

蘋果、Gmap都可以連線車載螢幕顯示,可惜螢幕可視角度不佳,我們很快就棄用了CarPlay這個方案。
探途離線地圖沒有用過。Gmap相對好用,導航走小路容易走錯,轉向前提前提示很慢,延遲很長;沒有公制單位語音播報,小路口轉向時機不好判斷。Gmap新版的懸浮窗分屏可謂是大呼過癮,手持操作很省心。

本身還配備了車道偏離檢測、定速巡航、碰撞預警、可視倒車雷達等來自70年代的高精尖裝置。

車頭左右兩邊盲區大(A柱到車燈前的三角區),倒車雷達接近警告的範圍太大,基本倒車紅色區域才是需要停下的區域,掛倒檔困難,有些虛位。下雨天主駕駛和副駕駛視野不好,雨刮不好用。
下圖也可以看得出來車內的視野並不算好,後排已經很難看得到前方的真實狀況。
全程走下來,美國一個風景如此好的地方,為什麼造出來的車卻視野如此差。

車內除了有充足的USB插口甚至還有110V的插座——只要膽子大,車上做飯都不怕!
這也體現了很多來自美國本土車輛的「大男子主義」,不得不說還是值得肯定的優點。
結合這一系列的體驗,放行李租一輛塞納是一個更划算的方案。

油箱其實很大,所以一路上都開得很從容——這5.3升的大頭,是有斷缸功能的,負載低的情況下大概就是V4(我們沒遇到過這樣的狀況,據說要開巡航才會斷缸)。油耗,沒有準確計算過,因為顧著開車也沒有設定里程錶,但基本接近百公里10-12L左右,沒有打表但大致算了里程和油量比,動力效率低、車身不輕的前提下這個表現還是令人非常滿意的。

ABout.自駕行車

美國的電動車普及率低(但這是相比較國內而言的),但充電樁普及率非常高,電車專用車位也很多。
買車太容易,養車也容易,純電車在這裡幾乎沒有市場,但特斯拉多還是事實。說了這麼多,都還是想強調想租日本車的偏好,好開還是很重要的。

在美國自駕,入門成本低,但適應成本高昂,總體而言還是一個適合自駕的國度。但有趣的是,小心謹慎並不能夠讓你使得萬年船,反而會更容易犯錯。

出門前熟讀並記住交通規則,並多次複習是非常有必要的理論知識準備。

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旅行方式,自駕都需要一個趁手的,好用的紙質地圖——這是基礎且可靠的保障。但是,如果你一點英語都不懂, 那就最好選擇在合適的時候去紐約吧。

車上自帶的音樂電臺是非常不錯的,但與之相反的——想找個唱片店買張老邦的碟血難。這個曾經是世界上版權費用最高的國家,如今卻不能見到什麼實體盤。真的是口嫌體正直……當年抵制流媒體的也是你們……如今真香的也是你們……

即便懂英語,也會被這裡的路牌所困——無論你是不是經驗豐富,也一樣會遇到因道路不熟的鋌而走險的問題;一點都不會,那就真的最好不要選擇美國為自駕目的地——自駕沒有你想得那麼美好,儘管很適合。

美國各州有不同的規定,菲律賓簽發的國際駕照不能作為有效的國際駕照使用,一定要逐項檢查,逐一核對攜帶的證件。加州是唯一確定的,可以使用中國駕照+國際駕照翻譯件進行自駕旅遊的州。

副駕/領航員這一角色非常重要,工作量其實也是非常大的,事先做好分工再啟程是不吃罰單的最好辦法。副駕需要做的事情不光有設定導航和調整車輛資訊,還有提醒司機注意STOP、黃色標識;觀察停車標誌找停車場;提醒會車和轉彎;辨認景點入口處等工作。
預先使用地圖街景確認入口位置是一個相對可行的,少走彎路的方法。

轉彎嚴格讓直行,如果直行車輛主動讓,一般會舉手示意(但不像日本駕車那般頻繁)。
在讓行消防車、救護車時,必須「完全讓行」,將車減速停在路邊並打燈示意讓行(不記得需不需要雙閃).
行人有絕對的路權,無論是自己開車還是作為行人,讓行是唯一的、絕對地執行的東西。

美國車速極快,不讓速、不讓道是基本守則。
嚴懲超速(但限速65基本大家都能開到75-85mph左右,10%範圍內的超速是安全的,而重要的是低於限速的慢行也將會被嚴懲),’Stop Sign’和黃色慢行需要特別注意;中間車道使用非常講究,轉向路邊的方法也非常考驗對交通規則的熟悉程度(為此我們還觀察了很久);城市開得快,很容易闖紅燈,但黃燈都是呼嘯而過,與國內明顯不同。
對於壓實線、壓雙實線、待轉在實際操作中是有一定的餘量的,交規很嚴格,但這個「餘量」可並不是你隨意開車(踩剎車)的資本。

高速公路/城市空閒街道的實際行車效率遠遠高於國內數倍,沒有人胡亂且隨意踩剎車隨意變線,你會愛上這種高效 。
Carpools不能隨意進入,讓有需要的車輛駛入或駛出。如果沒有在租車的時候辦理相關業務就使用了這條車道,收到的罰單會相當的高昂。

關於紅色線的堵車其實大可放心,一般是很長的紅綠燈或是Stop的長隊禮讓,大多數情況紅線或者紅線都能保持在20mph左右緩慢移動,沒有徹底堵死的狀況。

停車軟體幾乎沒有用上,無論是Best Parking 還是ParkMe。 停車存在非常多的規矩,街邊停車都是手動尋找,我們沒有用過打表,但唯一一次計時收費忘記放在玻璃前——就是在格里菲斯天文臺。
停車票要放在前面!!!!!停車時/取車時記得拍攝和記錄車輛狀況,非常重要!!
在美國,也有不好用的Meter表或繳費機,出了問題就換一臺吧。
室內的停車場交費規矩各有不同,面對可能存在的隔夜加收一定要儘可能問清楚。

還有,Head in only(只允許車頭朝內)的停車位也是很多的,車頭朝外的一般都是亞洲精英司機。


小鎮的街邊限時停車時限寬容度很高,但是並不意味著你不會被拖車,仔細看路標和地面線——除了綠色白色,其他最好都不要開進去,也別忘了注意看標識,白色線也有Permit專用車位。上坡下坡停車都要記得打輪,下右上左。

「90%以上都是自助加油」的描述與事實明顯相悖(自助入油但付款還是他助)。信用卡加油採取人工預付費的方式,需要自己親自去店內付款,仍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全自助」,返款速度有些令人無奈,為保證順暢,用現金還是最直接可靠的辦法。
大蘇爾的油價平均在5刀左右,其他地方平均3刀。而油價的變化之大,從進入一號公路開始就變得非常明顯。

如果人少,你確實應該租一輛Challenger或是ZR1來享受一號公路,Tahoe的推頭無法令你愉快地如刀鋒一般劃過彎道,但Challenger和ZR1還是有機會讓你享受美國街車最後的正統。想要更美好的體驗,那還是最好再上一檔租一輛GT(Grand Tour)組別的車吧。因為對於後排的乘客來說,這樣走過的一號公路的體驗是不公平的——甚至還想吐。

自駕一號公路網傳最多的辦法是「設定經由點」進行離線導航,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逐個設定比較可行,事先下載好並設定圖釘再導航,效率更高。

洛杉磯真的堵車,左轉很不容易。導航的指引非常不清楚,經常右轉出來進左轉車道會錯,也會因此而繞圈。

加油總共花費197.72美元,摺合約1338人民幣。
停車總共花費84美元,摺合約611人民幣。
兒童座椅租用總共花費123.95美元,摺合約841人民幣,自備兒童增高座椅的方案或許是個更加便宜的、可操作的方案,只是我們的行李已經太多。

如果不是輕車熟路特別熟悉,上文所述就是高昂的適應成本。

從車的角度來說,這車雖然叫Tahoe(太浩湖),但很可能根本去不了Tahoe,但是這輛警察專用皮實專車,恐怕某些妹子會很喜歡開;如同漢蘭達High Lander爬不上漢蘭達坡(這是個早期的梗)。車子本身的優劣大可做出判斷,Tahoe還是比較素比較「實用」的玩意兒,少些樂趣也多些麻煩,共同經歷了7天的時光,難得一回——

本段這個結尾也絕非有什麼黨性不滿,畢竟在澳洲漢蘭達叫Kluger,而能帶你走到西邊再走回東邊的車,只有巡洋艦(這個是個非常官方的笑話);Tahoe恐怕也並不適合在美國叫這個名字。

ABout.公共交通

舊金山有嚴格意義上的公共交通,而洛杉磯則可以視為沒有——幾乎所有人都會告訴你晚上不要乘坐洛杉磯的公交或者地鐵,而Clipper Card是我在街上撿的,根本不知道哪裡有的賣。
在舊金山,流浪漢看起來比較有尊嚴,幾乎沒有主動騷擾你的慾望,換句話說可能你不必擔心他們,因為他們也要維護自己的「尊嚴」。

在洛杉磯,流浪漢的潛在威脅巨大,而身著光鮮也會導致遊客身份會被放大——因此你能夠深刻理解什麼是「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地鐵內的尿騷味、嘔吐物味令人喘不過氣;安保人員在驅趕抽菸的人的時候也並不強硬,這都說明了潛在的人情社會與暗示執法的存在。

不僅如此,LA的地鐵的班次很少,乘坐必須使用Tap卡,車內的廣播也非常難堪,沒事還是不要使用了。

Lyft、Uber為代表的出租網約車以及單車Jump/電動車Lime組成了「最後一公里」的選擇樣板,前文多有提及到,使用起來非常方便簡單,就不再贅述。

但是,如果你肯多花一點錢在舊金山你能夠坐到Challeger Hellcat的Uber計程車,但是在洛杉磯卻沒見到這麼剛的計程車。

ABout.通訊

如果多人出行,最好在下飛機前就確保所有人的通訊手段可用。被拉進小黑屋的人只有在走進去之前才有通訊機會,所以確保通訊本身也是很有必要的 。

我們都買了T-Mobile手機卡來進行通訊,其中也下載了G-map的離線地圖和探途離線地圖進行輔助。
T-Mobile的IP電話卡互相撥號或是撥打國內電話非常麻煩,直接撥打美國電話比較方便。有雙卡的話,最好還是保留國內手機卡作為註冊Lyft、Uber之類的接收號碼——不然你會為此來回換卡而非常痛苦。
IP電話卡總有奇怪資訊和電話出現,也不能用這個手機卡註冊Uber或是其他東西,獲取自己的號碼也是個極其麻煩的事兒。

自駕經由的地方總體來說訊號都不好,一號公路的無訊號區間大概在Bixby大橋到象豹海灘區間。
酒店和旅館的WIFI,基本上僅僅只是個勉強能用的狀況。基本不要企圖使用酒店WIFI進行任何辦公和分享操作。

訊號收發,iPhone的狀況是最差的,都使用T-mobile而沒有任何多一個使用更貴的Verizon(會導致通訊花銷翻倍),也證明了「訊號門」的問題在美國非常顯著。從iPhone 5到iPhone 8的早期使用英特爾基帶的iPhone,回到故鄉的iPhone並不能交出合格的答卷。

沒訊號這點跟英國很像,但沒有英國那麼多的運營商,訊號也沒英國那麼好(無論關鍵不關鍵時刻,該斷就給你斷)。這一點可謂是和英國一樣地完美,本是同根生啊,不同的爹,一樣的結果。

駕車的話,Andorid Car沒有CarPlay好用,但大同小異,只有這一點小機器人確實把事情搞麻煩了。

美國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其實相對較低,由此也會凸顯出遊客本身拿著手機長時間檢視的行為。依賴電話的傳統通訊方式還是最為有效的溝通手段。

ABout.遊覽與景點

完全不懂英語,有可能無法順暢開啟你的遊覽行程,也可能會為你帶來更多麻煩和反效果。但西岸一路走來,說普通話和粵語的並不在少數。

記住景點、路名全稱並不能夠幫助你在美國清楚地辨識所有景點。即便是在一號公路上,也有兩個完全相同名稱的Mill Creek。這是當地人告訴我的一件事——所以依靠導航也並不完全靠譜,依然需要手動判斷具體去的地方。

在美國,恐怕除了紐約,就沒有絕對適合步行遊覽的地方了——但即便如此,老牌旅遊指南LP還是指出來了洛杉磯、舊金山的步行遊覽路線——老牌的歐美旅行品牌都在試圖讓遊客不要注意到這件事,說明問題是很嚴重的。

大多數遊客遊覽的模式趨向「標準化」,很難避免不打卡的行程,一天走完一號公路這樣的行程也絕非稀奇,究其根本都是因為探索成本太高,而資訊對稱性、開放性欠佳,成行成本高昂得令人顫抖是一個確定的事實。

美國始終是一個適合去感受廣闊的美景的地方,不適合人文,即便是情懷說出來的底氣也沒有那麼硬。

舊金山灣區最值得去的景點,要我說——是Blue Bottle,這是少有的當地人都不會遺忘告訴你必須要去的地方。灣區也有很多值得去探祕的東西,灣區肯定還是一個得到上帝寵愛的地方。

SF探索者3選通票Explorer Pass只要去兩個景點就值回票價,去滿任選景點能夠確實省下約40%的門票錢。但通票必須兌票,不能直接使用,這是很多指南中都沒有提到的。

九曲花街(倫巴第街),不推薦去,更不推薦專門去,沒有花的時候毫無亮點可言。

一號公路未來的旅遊開拓點應該是露營地、房車營地這些更加貼近戶外的旅行方式。什麼MC瀑布真的不要再去了,沒有什麼觀賞的價值。而審美疲勞,定然存在,但需要避免的是——不要以為每個地方的港口都是一樣的,事實上都不一樣。
聖莫妮卡我們沒去,蒙特雷灣也沒去,但回想起來確實都該去看看。

聖巴巴拉,應該是一個值得「執意」去的地方,去那真的不為看到什麼,感受就好。

洛杉磯的網紅打卡地星光大道,不要再去了——乃是彙集了髒亂差的聖地。什麼杜比劇院之類的地方廁所奇差無比,我們走過的整條路線上也沒見到過幾個合格的能用的乾淨廁所。Reddit上的的建議還真是……很對。

這樣的狀況也不難理解在美生活的華人、留學生為什麼會告訴你——這不是你想象的那個地方;也怪不得Reddit網友對此明確表示雷區太大。而細心觀察也能夠發現,這些場所的管理人員都是南亞人——廁所的髒亂差甚至比肩高A的景區。

比弗利山莊可去可不去,算不上景點更不覺得是景點,購物?估計也不會好太多。
留些時間去聖莫妮卡,以及蓋地中心吧,西岸的行程最不該錯過的就是多樣的港口與沙灘。

遊玩的整個過程即便是拿著攻略,問過了工作人員你也會遇到千奇百怪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可能原因都不在自己身上。此外,找廁所可能會成為一個旅途中需要持續關注和注意的問題。

日本的聖地巡禮宛若夢想照進現實;而洛杉磯的聖地巡禮,如同白日做夢。
它是電影之城,也號稱天使之城,但無論性格還是城市管理,洛杉磯都配不上這美好的頭銜——它或許也有那麼一些紙醉金迷但連Jus Just Just都做不到……100%的純坑。

——這是我的消費者建議,LA真的別抱有太多的幻想,也可少安排一些時間。

ABout.華人區與安全問題

無論何時何地的唐人街,是我都不會建議你專門去一趟的地方——但很不幸的是,在舊金山想要吃得便宜,就只有唐人街/中國城幾乎唯一的選項。如果在灣區,則還有一個韓國城可以選擇。

對於移民城市/國家而言,安全問題就像是薛定諤的貓一樣,無法回答,過分的擔心其實也給我們一路帶來了一些壓力並影響了我們的判斷,但這些擔心並非完全沒有必要。
我們的車沒被砸過玻璃,但車窗有被翹過的痕跡;因為大多是集體行動,我們也沒有人丟失財務或被搶劫;行程中的每個地方都有流浪漢,都有自己在街上大喊或呻吟的人;洛杉磯的流浪漢最令人發寒,他們是我們遇到的唯一會主動找上游客的流浪漢。
聽從勸告,不要一個人在夜間行動。

洛杉磯非常破爛,不適合市區的CityWalk(也跟我晚上去的有關),潛在的危險因素令人難以放下警覺。

西岸任何店鋪的人員都會跟你主動打招呼,雖然服務本身不及日本,但體驗尚可,人的友善程度超乎想象(但也意味著你走在路上被人盯著的機會也更多);說中文的人並不少,擔心語言問題似乎並不是在旅遊中應該費心的。

遊客與當地人行為隔閡比較大,社會融入成本從遊客角度來看是較低的,但長期生活則成本很高。約定俗成的東西太多,依靠簡單的模仿不一定能夠掌握。處處受到隱藏資訊和約定俗成的行為干擾,很大一部分時間用來和人諮詢溝通問題,對外公佈的資訊非常有限,幾乎完全依靠人來解決問題有時候效率也不容樂觀。

自駕一號公路途中請一定對兒童安全負責。我們在Bixby大橋停留時,有一位家長任由孩子站在懸崖前的石頭上跳躍拍照,可謂是心大。我們見到心生驚悚之意,也務必敬請一定對兒童的安全負責。

ABout.飲食

漁人碼頭、灣區有非常多的Brunch可以選擇,但是一定要趁早去排隊,但漁人碼頭與唐人街本身的質量據傳於近些年下滑,餐廳的更迭速度高於6個月——這和奧巴馬的到訪有關。Yelp推薦的所有的中餐館不要去吃,一家都不要去,又貴又難吃。

如果說加州人們的Pride是Blue Bottle,那麼In-N-out就是加州人民的Root——這一說法來自於長居在加州的人。這兩樣東西包含了加州的最重要的精華——Blue Bottle甚至比景點更加重要。

在西式餐廳吃,建議按人頭減少至少一份的分量來叫——我們在Boudin叫的東西最後直接變成了早餐。

會見朋友時,也瞭解到在當地生活的一個習慣,就是平時就給超過20%的小費,無論人數多少。
一般的消費大概是15%,除了主動索取的消費,也有直接包含在賬單中的小費。

麥當勞應該是不推薦不待見的,除了1刀的超大杯兌水可樂,味道並不好。哪怕是瓶裝的可樂,也很差。

Ssandwich和Burger的最本質區別是漢堡肉。沒有漢堡肉不能稱為burger,無論是冷還是熱,只要沒有碎牛肉餅都不是burger。

儘管下了Yelp,實際使用還是基本沒用上——因為人多加上變動大,也就選擇在酒店附近吃飯了,而且也如我所料的,日料吃得比較多。
無論在洛杉磯還是舊金山,都存在心情不好就不開市的餐廳,一口閉門羹可別嗆著。

沿途一路在吃板藍根和藿香正氣,也難免消化不良與高熱量頂著胃,整體的飲食狀況並不算特別樂觀,尋找家鄉的味道熱水乃變成了第一需求(無奈)。腸胃藥和感冒藥得一起下肚,才能勉強壓得住。
商場有廁所和座位,直飲水除了水是涼的想要找到地方稍作休整並不難。

以菜市場和飲食為主要販售品的地方基本都以Market為結尾,SuperMarket在名字中一般都沒有Market一詞。Cosco和Walmart等大型百貨比較主流。

ABout.行李建議

在保證冬季的日常需要時,儘可能的精簡與低調,不露財,易更換和丟棄。
帶好國際信用卡(單幣種晶片),很多地方都不支援雙幣的信用卡。
2月份氣溫和廣州非常相似,平均在10-20攝氏度左右,不需要厚羽絨服,防風的衣服非常有必要。
美標使用插頭為兩腳110V。
絕大多數車站、機場都不提供行李寄存服務,這一點非常非常非常令長途非自駕自由行遊客擔憂。所以車子不一定是你的雙腿,也是你的小馬駒Pony。

除了必要的待查證件檔案,行李中有幾樣非常有用的東西可以幫助你完成自駕+樂園行程——
手機夾(最好夾在空調上的那種)
小後視鏡(即便有倒車雷達你也需要一個)
點菸器用快充充電座(保持上車充電下車拍照)
摺疊旅行水壺(燒熱水的需求真實存在)
行動式廁所與馬桶墊
使用18650電池的充電電池盒(方便過安檢)
小型登山扣若干+便攜晾衣繩
訊號燈或反光條+強光手電(夜間出門還是需要的)
不帶主刀的工具鉗(真的很有用)
摺疊雨衣或一次性雨衣若干(雨季的雨總會來得猝不及防)
3D夾片眼鏡/夾片墨鏡 或帶變色功能的眼鏡(冬季自駕一樣需要)
足量的隔音耳塞,要隔音能力非常強的
足量的暈車藥

ABout.住店

從朋友那瞭解到,酒店有些時候會「超售」,如果到達酒店的時間過晚你的方便可能會被取消並分配給先來的客人。為了預防這樣的現象,走之前我也額外確認了酒店預先扣款的情況與booking上截止取消的時間以確保酒店能夠在我們回來得晚的時候依然有房可住(但是我們全程入住來看,春節期間的房源並不那麼緊張)。

在美國的酒店,一般按照Queen Size和King Size這樣的方式來設定床。所以只存在標間單人大床,和雙人大床的配置,不存在三個單人床(某些套間除外),家庭出遊擠一擠還是有充裕位置的。

舊金山是美國房價最貴的地區似乎沒有之一,所以家庭或者小團隊出遊不要抱有任何的可能能住得便宜的想法——即便是位置偏僻的民宿要你一晚1500+人民幣也是非常正常的。稅費無法省去,但還是能省下些度假村費的。

稍微好一點的酒店會收取50-100刀的押金,押金的退款希爾頓則是最快的。第二程的Zoe因為有些特殊,也為我後來的對賬帶來了一些麻煩。因為加州的酒店不僅包含稅款,某些還有度假村費。預扣的錢可能包含或不包含稅款/度假村費。
以至於回想起來以為是押金(辦入住的時候也確實有說押金這一項),但收費專案還有一個度假村費,就搞得很頭大——為此我還發了郵件給酒店、讓Agoda幫忙核查。

無論哪個酒店床都很軟,空調幾乎都很吵(不裝中央空調,全是獨立開關),這兩樣都不能有效地緩解疲勞,。睡眠質量就別提了,平均質量只能說是很一般。
即便是汽車旅館也會如數提供旅遊的相關資料,也是比較周到的。
沒有拖鞋,也沒有燒水用的壺,所以網傳的要帶燒水壺確實靠譜。
開關熱水的方式都比較奇怪,目前所住的幾個酒店的熱水開關方式都完全不同。
保險箱放置的方向蠻奇怪的,有縱置的,還有窩在抽屜裡的……就沒一個正經放在櫃子上的。
酒店或是商場的Valet代客停車服務一般沒得講價。

ABout.旅拍

我一直以來是一個對旅拍不強求,以物盡其用的根本原則配置裝備,X-T3作為唯一的主力機使用,搭配套頭XF18-55與定焦23/2。相機全程只換過一次電池,全部使用車充供電;沒有換過儲存卡——128G的在機子裡,額外的儲存也有近256G。
90%以上相機拍攝的圖片均為直出。因工作流更新,微調過的圖片全部經由Capture One 12。
手機還是一加5,沒有任何附加的亂七八糟的東西,APP有NOMO、Lenka、Foodie和Snapseed,老幾樣就不多介紹了。

街頭攝影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尤其在LA),拿三腳架出來的人也並多。
只能說西岸的這幾個地方嚴格來說都不能說是一個攝影文化特別發達的地方。而值得注意的是,路上的Vlogger非常多,他們多數都是熟悉的亞洲面孔。

在遊玩時,這些東西能夠很好的幫助你完成拍攝——
足量的儲存(在美國玩,碰上天氣好快門就真的收不住)
卡片相機//GoPro//Osmo Pocket(安檢會讓你的大件物品比較為難,也不適合在影城內使用)
ND減光鏡(在欣賞日落時、大光比場景時給你足夠多的從容)
支架式自拍杆(注意使用場合 對手機攝影而言很好用)
手機拓展鏡頭(需要大廣角的場合真的不少 準備一個掛在上面會比較安心)

ABout.環球影城

環球影城的門票價格不便宜——如果你是一個人去儘量的買VIP票吧,因為這是全球環球影城中唯一一個有攝影棚和道具倉庫的;而且,如果你住在環球的酒店,事實上房卡就等於VIP票。使用美國運通卡也似乎會有額外的優惠(可能有高達8%的返點!)。

我們是在飛豬上直接定好了門票,列印出來後掃碼直接入園,不需要再做兌換。入園後就會發給Express票卡,憑票卡走快速通道。

不建議12歲以下的兒童前來遊玩,其中的原因一方面環球更加傾向於「粉絲向」的內容,一方面則因為大多數都為近似過山車的專案,太小的兒童體驗定然不佳。

幾乎沒有顯著的指引,找停車場很費勁,進入停車場後沒有工作人員。
最便宜的25刀,進入後統一收費過收費亭。收費亭之後會給一個顏色卡和收據(注意!不是General的停車場需要亮雙閃後右轉), Preferred Parking為35刀有RV、Frankistan等數個停車場;最貴的Front則要50刀。


停車攻略和回答中包含了很多的資訊不對稱、過時的資訊(比如已經不存在的15刀停車場),實際在操作的過程中有很大的困難,我們找停車場也花費了數十分鐘。
直接開進了General的停車樓……

如果第一步做錯,你也就無法進入到後面更靠近的停車場,導航沒辦法告訴你操作上的細節。
當天的情況與我們的走路能力相比,其實停在最便宜的25刀General停車場也沒有任何不妥,這一點走路距離難不倒我們,也無法有多交10刀停車費的理由,所以春節期間停在General基本就好。環球影城不是一個會玩起來非常累的地方——只會暈。
進入影城先安檢不兌票,有無行李會分成兩個通道。

影城內的雨衣很貴,10刀一件,有必要最好自備。

使用環球的APP來確認排隊時間是個非常好的選擇,不必費心找顯示屏。

園內的顯示屏就是這樣,資訊也是基本準確的。

快速票在人不多的時候依然有用,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玩到精彩的專案,最終的阻礙始終還是在人(玩不動),客流不大,我們也依然玩到了想玩的專案。

存包的費用可能會很高昂。
雙肩包在遊玩刺激專案時必須寄存,或必須非常非常小(為不妨礙安全鎖正常關閉),如果揹著包進去排隊排到而被工作人員要求存包則得不償失——付費存包櫃可能為8-12刀不等!
我的選擇,是選擇把所有東西放在外套的口袋裡。

位於Citywalk的鎖櫃,相比園內有免費的時間。

致謝與說明

致謝為我們的這次旅途中提供幫助的朋友,排名不分先後。
感謝Enzo,Brian,蕾蕾,Jimmy,BroomMan,在Apple Park幫我們拍照的姐姐,在Big Sur的油站幫助我們導航的牛仔小哥,封路時告知我們關注網站的工人,聖芭芭拉的老闆娘,Lyft司機Alpha,Peterson博物館的Kits小哥,BW酒店前臺阿姨以及環球影城的安保大哥。

非常無奈的是,這篇遊記因為“要求”而被迫對人物露臉的照片進行了撤銷或塗抹,這並不是我的本意。
這麼做真實性會確實地大打折扣,甚至於丟失非常多的人情味,但因為不得不做,只得以這樣。
只是看景而沒有確實存在的那個人,意義便已然不在了。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