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美國之一 美國東部
漫遊美國之二 美國國家公園
漫遊美國之三 美國西部
漫遊美國之四 感悟夏威夷Ahaka手勢和Aloha問候語

一 飛往美國

我多年前就有一個美夢,到美國北部去看 尼亞加拉大瀑布,到夏威夷威基基海灘看衝浪。儘管先後看到過九寨溝的諾日朗瀑布, 貴州的黃果樹瀑布, 雲南羅平的 九龍 瀑布。而國外的海灘呢?也涉足不少,如巴厘島的庫塔海灘, 亞庇的丹絨亞路第一海灘, 菲律賓長灘島的白沙灘,菲律賓薄荷島的阿洛娜海灘, 泰國普吉島的卡倫海灘等等。但那個牽腸掛肚的美夢不但沒有淡化,而是更加嚮往。這個美夢終於被提到日程上,與家人共6人,於2019年6月中旬赴美跟團遊,美夢中的兩個地方肯定是包含在內了。(關於美籤,在我的《耍成都》遊記中有詳細記載)
這次美國遊,時間從6月17日至7月6日,共計20天,乘了7趟飛機,約40小時(約34500公里)。
1昆明飛北京;
2 北京飛紐約;
3 布法羅飛巴爾的摩;
4巴爾的摩飛鹽湖城;
5 舊金山飛夏威夷;
6 夏威夷飛北京;
7 北京飛昆明。
坐大巴漫遊美國,累計約5500公里(汽車遊重點在漫遊美國之二中介紹),整個行程共計約4萬公里,就是說繞了地球一週。幾乎美國主要景點都去打了卡,因此,拍的照片多,文字估計也超過十萬。遊記準備分四篇完成,標題分別是:
漫遊美國之一,美國東部;
漫遊美國之二,美國國家公園;
漫遊美國之三,美國西部
漫遊美國之四,感悟夏威夷Shaka手勢和Aloha問候語

1.1 從昆明到北京

“夢想開始的地方”,夢想即將啟航。

2019年6月17日,我們從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出發,經首都北京轉機,飛往美國紐約。當天午後3點到達首都國際機場,入住機場附近酒店。還有時間遊覽北京,北京名勝古蹟眾多,去哪兒?北京是中國的心臟,天安門又是北京的心臟,還是去天安門。

《我愛北京天安門》
我愛北京天安門
天安門上太陽升
偉大領袖毛主席
指引我們向前進
我愛北京天安門
天安門上太陽升
偉大領袖毛主席
指引我們向前進
這首經久不衰的兒歌已經傳唱了近50年,這首歌的作詞、作曲者與我們年紀相仿。當年大家都有一顆純樸、善良、執著的心,愛祖國、愛領袖、愛人民,這首歌表達了千千萬萬人民的心聲!

此時,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前夕,天安門城樓正在裝修,十一國慶節將在這裡舉行盛大慶典。

新中國即將迎來70華誕,70年的變遷,中國從一個東亞病夫國家變成一個世界強國,離不開毛主席、共產黨的英明領導。這次到美國,聽到華人同胞對祖國的讚美,可見祖國強大,世界華人都倍感幸福。

華表是一種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形式,屬於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相傳華表是部落時代的一種圖騰標誌,古稱桓表,以一種望柱的形式出現,富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北京天安門前後,各有一對華表,華表的柱身上雕刻著盤龍,柱頭上立著瑞獸,它們和天安門前的石獅以及兩側的金水橋一起烘托著這座皇城的威嚴氣勢。古樸精美的華表,與巍巍壯麗、金碧輝煌的故宮建築群渾然一體,使人既感到一種藝術上的和諧,又感到歷史的莊重和威嚴。華表實際上已經與中華民族,和中國古老的文化緊密相連,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我們民族的一種標誌。

天安門廣場的西側是人民大會堂,它是50年代北京的十大建築之一。
十大建築是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革命博物館、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民族飯店、釣魚臺國賓館、中國美術館、北京火車站 、全國農業展覽館、北京工人體育場和工人體育館。
儘管人民大會堂已經建成60年了,但它一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行盛大國事的地方。

天安門廣場的南側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毛主席紀念堂。

天安門廣場的東側是中國歷史革命博物館。

祖國,我為你驕傲、我為你自豪!

鮮花簇擁的天安門廣場是中國人民嚮往的地方。

天安門廣場的晚霞,太陽的餘暉映紅了整個天空。

全國各地的人們來到天安門廣場,靜靜等待莊嚴的降國旗儀式。

時間一到,雄赳赳氣昂昂的國旗儀仗隊從天安門走出,跨上金水橋、越過長安街,來到天安門廣場。

降旗儀式開始,全廣場人員,抬頭眼望五星紅旗從旗杆頂端緩緩降落。

降旗儀式結束,人們從天安門廣場散去。

傍晚的天安門更加顯得莊嚴肅穆,明天的升旗儀式將更加濃重,祖國明天更美好!

1.2 飛往美國

(備註:本章內容是一個第一次經過長途飛行的新手,對於一些地理知識、簡單天文知識的認知與理解,與作者有同感的讀者可能會覺得有趣;而經常飛行的老司機或者對地理、天文不感興趣的讀者會覺得無聊,就請越過本章,謝謝!)
第二天,6月18日,我們即將搭乘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飛機,航班號為CA981 北京–紐約(PEK-JFK)13:00-14:20,前往紐約。
需要說明的是:
1 全世界各個城市的機場都有統一的英文程式碼,為三個字母。如紐約有三個機場,各個機場的程式碼是不同的。
2飛機起降時間均為當地時間,北京時間6月18日13點起飛,紐約(美國東部夏時制)時間6月18日14:20降落,紐約時間比北京時間慢12小時,因此實際飛行時間13小時20分鐘。
3 關於當地時間,在中國統一用北京時間,沒有時間變換;在美國,同一時間,不同地區有不同時間標準。我們在美國期間,使用了四個時間:東部時間,山地時間,西部時間以及夏威夷時間。美國本土的三個時間,還有夏時制之分,夏威夷沒有夏時制。入鄉隨俗,當你進入美國,就要不時調撥手錶指標,按當地時間起居,以免影響行程!
在上飛機之前,我就想了一個問題:飛機在北京的起飛時間是下午1點,落地時間是當地時間下午2點,那麼當天的夜晚在哪裡度過,有多少小時?帶著這個疑問登上飛機。經過13小時飛行,終於有結果,答案後面揭曉。

即將搭載我們飛往美國紐約的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波音747-8客機,該機型面前號稱是波音系列客機的最大飛機。你看,機身前部還有與駕駛倉等高的二樓舷窗。

滿懷喜悅,即將開啟新的旅程。

等待起飛。

超強發動機的動力,將幾百噸重的飛機托起,讓飛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飛機從首都國際機場起飛,向東北方向飛行,經過中國東北三省,進入俄羅斯東部、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峽,穿越國際日期變更線,飛臨北冰洋(美國阿拉斯加以北),穿過加拿大,最後到達美國紐約,飛行時長13小時。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它除了繞太陽公轉外,每天還自轉一週。因此,地球被太陽光照射的半個球面形成白晝,而揹著太陽光的另外半個球面便是黑夜,它們之間的過渡帶是清晨和黃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轉著,地球上的晨、晝、昏、夜也不斷地從東向西移動,迴圈往復地在各地出現。
這個現象,在2018年5月昆明飛莫斯科的空客A330飛機座位螢幕上的地球圖,就比較直觀。

而這次在波音飛機上的顯示屏,將地球展開成一個平面,整個地球被一條曲線分成兩部分,亮的區域表示地球的白天,暗的部分表示地球上的夜晚。
我們此行正值夏至時節,太陽光直射北迴歸線附近,北極圈內只有白晝,沒有夜晚;而南極圈內只有夜晚,沒有白晝!
上圖檀香山已經進入夜晚,而悉尼還在傍晚,紐約處在深夜。

上圖紐約上方的白晝夜晚分界曲線,平行向左邊移動(既地球上自東向西移動)。為了說明在此行13個小時飛行中白晝夜晚在地球上的變更,下面十多個圖詳細加以說明。

紐約逐漸邁向黎明,檀香山進入深夜,而悉尼已入夜,整個南美州都是夜晚。

紐約已天亮,整個奧大利亞都是夜晚,南美州東面天已亮。

紐約已是早晨,檀香山入深夜,整個澳洲進入夜晚。

漸漸地,香港北京將入夜,大部分南美州已是白晝。
飛機在北極圈內飛行,沒有夜晚,都是白晝。機上空姐讓所有舷窗關閉,利於乘客休息。偶爾開啟舷窗,太陽☀️始終掛在天邊,陽光平射進入機倉,強光刺眼!馬上關閉舷窗,機倉內又恢復昏暗。

香港入夜,利馬天亮。

北京入夜,整個南美州已是白晝。

東非初入傍晚,整個奧洲進入深夜。

檀香山即將天亮。

檀香山已經天亮。

飛機臨近紐約,北京入深夜,檀香山天亮,紐約已是午後2點。至此,前面的疑問已有答案:如果從6月18日北京時間5點前天亮,到6月18日紐約時間下午8點後天黑,飛機在北極圈內飛行時沒有夜晚,連續白晝約有30小時。就這樣,無意當中度過了人生當中最長的一次白晝,連續30多小時沒有閤眼,這就是時差!想想也是,生活在北極圈內的北歐居民,一年之中,只有一個漫長的白天以及一個漫長的夜晚。
(飛行的晝夜圖已完,下面是飛行的線路圖)。

江山美如畫

飛機翱翔在萬米高空。

飛機即將離開俄羅斯遠東大陸,進入庫頁島北部海灣,鄂霍次克海。從圖中的時間推斷,還要飛行近10小時。

在鄂霍次克海上飛行

飛機穿過鄂霍次克海,再次進入俄羅斯遠東大陸。

飛機即將離開俄羅斯遠東大陸,進入北冰洋。


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規定了一條國際日期變更線。這條變更線位於太平洋中的180°經線上,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因此稱為“國際日期變更線”(International date line )。按照規定,凡越過這條變更線時,日期都要發生變化:從東向西越過這條界線時,日期要加一天,從西向東越過這條界線時,日期要減去一天。
此時離開北京5000公里,用時6小時。

舷窗外,已經看見北冰洋上的浮冰。

北冰洋上空,晴空萬里、海天一線,下白上藍,涇渭分明。

陽光從北冰洋上反射到飛機舷窗。

夏令時節,北冰洋上已有冰雪融化。

機艙外是一片冰封世界,溫度為負55~60攝氏度,飛機發動機尾噴出的炙熱氣流,被及時冷凍。平時不可見的氣流,在這萬米高空的北冰洋上空,馬上變成可見氣流,隨後可能變成冰塊,向下墜落。

我們乘坐的飛機已經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按規定時間應該減去一天,當地時間應為美國阿拉斯加時間。
這條穿過太平洋的“國際日期變更線”,為了方便地方生活,避開了一些島嶼和地區,這是為了使它們不致分成兩個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有幾個曲折的曲線。
國際日期變更線北部拐彎
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拐彎大致是:第一處在俄羅斯東部即白令海峽,第二處在美國的阿拉斯加地區、阿留申群島,第三處在南太平洋,向出,讓斐濟群島等屬於東十二區(即東西十二區的西部)。(下圖是第一處拐彎,及第二處拐彎)

飛機繼續在阿拉斯加以北的北冰洋上飛行。

飛機逐漸飛離北冰洋,即將進入加拿大內陸。

飛機已經進入加拿大北部大陸。

飛機繼續向東南飛行,進入哈得遜灣。它是加拿大中東部的內陸海。面積約819,000平方公里,北面和西面是加拿大的紐納武特(Nunavut)地區,南面是馬尼托巴(Manitoba)省和安大略省,東面是魁北克省。經哈得遜海峽與大西洋連線,另外經福克斯灣 (北)同北極海溝通。
1610年為英國航海家亨利•哈得遜尋找通往亞洲的西北航道時發現,故名。哈得遜灣灣底淺平,平均深100米,最深處約270米。沿岸為永久凍土地帶,東北部地勢高峻,南部詹姆斯灣沿岸有針葉林,但大部分海岸生長白樺、柳樹、白楊及灌木叢。

哈得遜灣內冰封海面,冰清玉潔,晶瑩剔透,與北冰洋相比,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哈德遜灣的海水10月開始結冰 ,直到次年8~9月冰雪才能消融,海灣中幾乎一年都有冰和浮冰存在。海灣中還經常有風暴和濃霧,一年中大約有300個霧日。

飛機處在哈德遜灣的西南角。

當時是6月中旬,整個海灣仍被冰層履蓋。

從萬米高空拍攝的冰層,偶爾露出極少海水。

天寒地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海灣東、西兩岸居住著愛斯基摩人,他們以捕魚(鱈、鮭、大比目魚)和狩獵(海豹、海象、北極熊)為生。產鱈魚、大比目魚和鮭魚。海灣四周有許多小的皮毛貿易站。西岸的丘吉爾港為主要港口,有鐵路通加拿大南部。蘊藏有石油等礦產資源,石油已進行開採。

位於太平洋中部的“檀香山”是美國第五十個州夏威夷的首府。從地圖上看,它到紐約、北京的距離差不多,檀香山所在的歐胡島,是我們這次旅行的最後一站。
北京飛紐約用時13小時,這個圖給人一個錯覺,以為紐約飛檀香山或者檀香山飛北京只要7小時左右,其實不然,紐約飛檀香山或者檀香山飛北京都超過10小時!

本圖很有意思,與紐約同緯度的圖中,最右邊標註“泰坦尼克:1912”,那是泰坦尼克號郵輪的沉船時間和沉船點,離紐約不遠了!
泰坦尼克號是當時世界上體積最龐大、內部設施最豪華的客運輪船,有“永不沉沒”的美譽 。然而不幸的是,在它的處女航中,泰坦尼克號便遭厄運——它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途經法國瑟堡-奧克特維爾以及愛爾蘭科夫(Cobh),駛向美國紐約。1912年4月14日23時40分左右,泰坦尼克號與一座冰山相撞,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五間水密艙進水。次日凌晨2時20分左右,泰坦尼克船體斷裂成兩截後沉入大西洋底3700米處。2224名船員及乘客中,逾1500人喪生,其中僅333具罹難者遺體被尋回。泰坦尼克號沉沒事故為和平時期死傷人數最為慘重的一次海難,其殘骸直至1985年才被再度發現,目前受到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保護。
而圖左邊的“鹽湖城”,則是我們這次美國國家公園遊覽的起始點。

飛機即將飛離哈德遜灣。

舷窗外的冰層覺得很接近,其實相隔萬米之遠!

巨大的橢圓形冰塊。

海闊天空,心曠神怡。

在藍天白雲映襯下,巨大的飛機翅膀如一翼羽毛飄浮在空中,而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就顯得更加渺小!

歐洲、非洲北部與北美洲之間被大西洋隔開,圖上中部為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Greenland)是世界最大島,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在北美洲東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從北部的皮裡地到南端的法韋爾角相距2574公里,最寬處約有1290公里。海岸線全長三萬五千多公里。丹麥屬地。首府努克(Nuuk,又名戈特霍布(Godthab)),為丹麥領土。全島五分之四在北極圈內,84%的面積為厚冰所覆蓋。冰蓋平均厚2300米,中部最厚達3400米。氣候嚴寒。人口約5萬,90%為原居民因紐特人,多居住在南半部。以漁獵為生。

飛機離開哈得遜灣,再次進入加拿大陸地,還有兩個多小時才能達到紐約。圖右邊的戈特霍布(Godthab)是格陵蘭島的首府,也叫努克(Nuuk)。

接近蒙特利爾,還有一個小時即將達到紐約。

飛機臨近紐約,地面再也不是冰層,而是塊塊農田。

從上圖看出,從北京到紐約,飛行距離大概是10923+725=11648公里,隨著飛行方向的變化,整個里程略有變化。

飛機飛臨紐約上空,逆時針方向轉個圈,降落在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我們正式踏上美國國土。

這張地圖就比較直觀,從北京飛美國,穿過北冰洋其實是一條較直、較短路線。只不過平常人的地理知識有限,認為按照相同緯度(例如北緯40度)飛過去線路最短,其實反而較遠。
入關也不是那麼複雜,以家庭為單位,在自助機上回答(勾畫)幾個問題,按簽證申請表的相關問題如實回答,一般人都會帶少量食物入關,相應框內打勾(說明帶有食物),只要不是違禁品,隨後錄入指紋。自助機上列印出一張紙條,然後連同護照交給海關官員,多數情況下他們不會刻意檢查你的行李,大家很快就順利入關。

二 紐約

6月19日早晨,開始紐約之旅。
紐約市(New York City),位於美國紐約州東南部大西洋沿岸,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口,紐約都市圈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圈之一, 紐約與倫敦並列為全世界最頂級的國際大都市。紐約在商業和金融的方面也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紐約的金融區以曼哈頓下城及華爾街為龍頭,被稱為世界的金融中心。紐約時代廣場位於百老匯劇院區樞紐,被稱作“世界的十字路口”,亦是世界娛樂產業的中心之一。曼哈頓的唐人街是西半球最為密集的華人集中地。

2.1 自由女神像

乘遊船參觀自由女神像,從布魯克林大橋附近的碼頭上船。

紐約的布魯克林大橋橫跨紐約東河,連線著布魯克林區和曼哈頓島,1883年5月24日正式交付使用。大橋全長1834米,橋身由上萬根鋼索吊離水面41米,是當年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鋼材建造的大橋,落成時被認為是繼世界古代七大奇蹟之後的第八大奇蹟,被譽為工業革命時代全世界七個劃時代的建築工程奇蹟之一。

日落的時候,從布魯克林沿著木道步行,可以觀賞曼哈頓的高層建築及美麗的街景,可以說是紐約旅遊的最亮點,每年7月4號美國獨立紀念日在此放煙火。

在幾十米以外的地方,你便會被橋中間的兩扇歌特式的拱門所吸引。中間的美國國旗在微風中飄楊著,很是顯目。
布魯克林橋外觀富麗典雅,高塔和鐵索都是畫家們競向描繪的物件。這座橋與帝國大廈和昔日的世貿中心雙子塔樓一道,一直是紐約的標誌性建築。它的美不分時間,每一時刻都散發著其獨特的魅力。晴天或雨天,清晨或傍晚,又或者是在歷史的滄桑中亙古不變。

布魯克林大橋常被做為電影的取景地,如:It Happened in Brooklyn · 四海兄弟 · Captive Women · 第五元素 · 彗星撞地球 · 哥斯拉 · Aftershock: Earthquake in New York · 紐約黑幫 · 我是傳奇 · Life After People · 科洛弗檔案 · Zombi 2 · 奧麗華歷險記 · 曼哈頓奇緣 · 舞力全開3D · 穿越時空愛上你 · 黑暗騎士:黎明升起 · 還有我 · 機器人 · 哥斯拉 · 碟中諜3 · 美國往事 · 聞香識女人 · Lovelive!學園偶像電影(動畫) · 唐人街探案2 · 布魯克林 · 一生一世。

大橋的另一頭連線的是曼哈頓下城。在下城有著著名的華爾街,百老匯大街,水街,新世貿中心,紐約股票證券交易所。紐約的上流社會們雲集於此,夜夜笙歌,聲色犬馬。

東河邊的曼哈頓高樓大廈。

古色古香的鐘樓。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
自由女神像又稱為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是法國在1876年贈送給美國獨立100週年的禮物。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哈德遜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美國自由島的重要觀光景點。

女神右手高舉象徵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獨立宣言》,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她象徵著自由、掙脫暴政的約束,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並揭幕。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為93米,重225噸,是金屬鑄造,置於一座混凝土製的臺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約瑟夫·普利策籌集10萬美金建成的,底座是一個美國移民史博物館。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法國著名雕塑家巴托爾迪歷時10年艱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設計來源於雕塑家的母親,而女神高舉火炬的右手則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為藍本。自由女神穿著古希臘風格的服裝,所戴頭冠有象徵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七道尖芒。

當海輪駛入上紐約灣內時,由於海面的曲度,此時船上旅客尚不能望見紐約市內高樓,而首先映入眼簾就是這座巨大的雕像。雕像手握火炬、向空中高高舉起,目視前方,姿態優美。此時,有的旅客向她招手,有的旅客給她拍照。

一個半世紀以來,聳立在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銅像已成為美利堅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誼的象徵,永遠表達著美國人民爭取民主、嚮往自由的崇高理想。進入紐約港的船隻上的乘客可以看見屹立的自由女神高舉自由火炬。對成千上萬個來美國的移民來說,自由女神是擺脫舊世界的貧困和壓迫的保證,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國的象徵。

如果你沒有見過自由女神像,也不知道它的顏色,自由女神是銅像,因此自然氧化成銅綠色。

參觀完自由女神像,遊輪返航。

2.2 華爾街

參觀完自由女神像,回到碼頭, 步行來到華爾街。華爾街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大街道的名字,全長500多米,寬僅為11米,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譯。街道狹窄而短,呈東南—西北走向,東南與東河南街連線;西北與百老匯大街相接,從百老匯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

華爾街東南方向入口。

華爾街核心街區,華爾街40號左上角就是聯邦廳(Federal Hall)。

華爾街西北與百老匯路(Broadway)交匯,街的對面就是紐約三一教堂。

這裡曾是美國大壟斷組織和金融機構的所在地,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美國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採礦、製造業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成為美國和世界的金融、證券交易的中心,一般常把華爾街作為壟斷資本的代名詞。

華爾街西北端的紐約三一教堂,教堂當時在維修,不能參觀,從這裡看出華爾街有多窄!

在聯邦廳(聯邦大廳國家紀念館)前合影,美國聯邦大廳國家紀念館坐落在紐約華爾街26號,對面是紐約證劵交易所。紀念館是一座古希臘風格的大理石建築,臺階上矗立著8根古樸典雅的圓形立柱。

這裡曾是美國第一屆國會所在地。1789年4月30日,華盛頓就是在這裡宣誓就任美國總統的。現在大廳門口矗立著華盛頓的雕塑,栩栩如生。他右手撫摸聖經宣誓(同樣的雕像在費城獨立宮前,他的手下就有聖經。)

進入聯邦廳內,就看見一個圓形大廳,四周的立柱,托起大廳內的穹頂。

聯邦大廳內的穹頂。

大廳四周都有實物展示,供遊客回顧歷史。

我們參觀聯邦大廳的時間:2019年6月19日上午11點15分。

聯邦大廳的地下層,那裡有衛生間。

華爾街上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百老匯大街18號,在華爾街的拐角南側。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92年5月17日。在二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紐約證券交易所為美國經濟的發展、社會化大生產的順利進行、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除節假日外,交易時間每週五天,每天五小時。自20世紀20年代起,它一直是國際金融中心,這裡股票行情的暴漲與暴跌,都會在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股票市場產生連鎖反應,引起波動。它還是紐約市最受歡迎的旅遊名勝之一。

華爾街14號:美國信孚銀行大樓

華爾街1號:紐約銀行大樓(原歐文信託銀行大樓)

圖的右邊就是聯邦廳。

2.3 哭啼的眼淚(911世貿大廈遺址)

從華爾街西北走向三一教堂,向右走過兩個街區,再向左走,也是兩個街區,就來到911國家紀念館。

在原世貿中心雙子塔的遺址上,建有兩個方形的紀念水池以及紀念館。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是為了紀念在9·11事件中失去生命的美國人民,它分為國家紀念館和國家博物館兩個部分,位於紐約“9·11”恐怖襲擊的發生地——世貿中心遺址。紀念博物館的建築由以色列建築師邁克爾·阿拉德和美國園林設計師彼得·沃克共同設計,並於2006年3月13日開工建設,2011年9月11日“9·11”恐怖襲擊十週年之際紀念館部分正式對外開放,而博物館的場館於2012年9月11日開放。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設計方案的競爭十分激烈。在恐怖襲擊發生兩年多後,2004年1月14日,34歲的以色列建築師邁克爾·阿拉德和71歲的美國園林設計師彼得·沃克共同提交的“倒映虛空”設計方案才最終脫穎而出,擊敗了來自63個國家和美國49個州的5201名競爭者,獲得了由藝術家、遇難者家屬、政府代表和當地市民共13人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的最終認可。


這一設計方案佔地3萬多平方米,將世貿雙子大樓留下的大坑建成6米深、各佔地4000平方米的方形水池,其四周的人工瀑布最終匯入池中央的深淵。

這種“倒映虛空”的理念,通俗講,就是:往下流的眼淚。

與此同時,近三千名遇難者的姓名刻於水池周邊的牆體上,供人憑弔,讓人在感受對逝者懷念的同時,獲得了重生的希望。在綠樹環抱中和流水聲的映襯下,這裡會顯得非常平和。人們來到這裡,就好像當年‘9·11’事件發生後人們聚集到這裡一樣。

東側的紐約地鐵站造型,向徵和平鴿的翅膀。

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One World Trade Center),原稱為自由塔(英語:Freedom Tower),是興建中的美國紐約新世界貿易中心的摩天大樓,坐落於九一一襲擊事件中倒塌的原世界貿易中心的舊址附近。高度541.3米,1776英尺,比喻獨立宣言釋出年份1776年。地上82層(不含天線),地下4層。建築面積241540平方米。設計師為猶太裔波蘭人設計家丹尼爾·李布斯金(Daniel Libeskind)。

該建築於在2013年11月12日竣工。當地時間2014年11月3日,在紐約著名的世貿雙子塔在9·11恐怖襲擊中被摧毀的13年之後,新建成的紐約世貿中心一號大樓3日正式重新開放。沒有任何剪綵和慶祝儀式,該大樓首批租戶的員工4日早晨進入大樓開始工作。

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進入頂部觀景臺的大門入口,購票乘上高速電梯,進入觀景臺,俯瞰曼哈頓,遙望自由女神和中央公園,領略大都會的全貌。

大樓內底層寬敞的大廳及其內部觀景臺

新的世貿大樓更加寬敞明亮。

新大樓增加了不少安全措施,更加環保,比一般大樓節約20%能源。

另一側對稱的觀景臺。

2.4 飄揚的國旗(聯合國總部)

離開911遺址,乘車來到伊斯特河畔的聯合國總部。
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誌著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及實現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總部設立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當前共有193個成員國 ,其中亞洲39個,非洲54個,東歐及獨聯體國家28個,西歐23個,拉丁美洲33個,北美、大洋洲16個,包括所有得到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此外還有2個觀察員國。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有:美利堅合眾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法蘭西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祕書長,當前由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擔任。
聯合國共有六種工作語言,分別為英語、法語、俄語、漢語、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
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區衝突方面,在協調國際經濟關係,促進世界各國經濟、科學、文化的合作與交流方面,都發揮著相當積極的作用。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第二十六屆大會就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通過了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2758號決議。11月11日,以喬冠華為團長的中國代表團正式出席在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長期被非法剝奪的席位得以恢復,併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這是中國外交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勝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大大改變了聯合國及安理會的投票的意志和願望,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的發展。

在聯合國廣場500英尺長的通道兩旁,迎風飄揚著193面聯合國成員國的旗幟。(據說有時候不會掛旗)

各個國家國旗,按英語字母順序排序,排列在聯合國廣場上,我們特意找到了中國國旗。在國際體育比賽中,當升起五星紅旗並演奏中國國歌時,我們都會為祖國驕傲。此時見到五星紅旗飄揚在聯合國,就像回到祖國身邊一樣,祖國永遠在我們心中。

祕書處大樓是一棟玻璃面的39層板式建築,由於其四四方方的長方體外形而被稱為“火柴盒”,這是由包括梁啟超之子建築家樑思成在內的世界10位建築師共同討論設計的。祕書處大樓前方的190多個旗杆,懸掛著193個聯合國成員國的國旗,主旗杆上則是藍底白色的聯合國旗幟。

紐約聯合國所在地是全世界唯一一塊“國際領土”。

遊客可以進入聯合國參觀,但要預約併購票。

大家經常在新聞或者電影裡看到的“維和部隊”,全稱是“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維和部隊是根據有關聯合國決議建立的一支跨國界的特種部隊,成立於1956年蘇伊士危機之際。維和部隊士兵頭戴天藍色鋼盔或藍色貝雷帽,上有聯合國英文縮寫“UN”,臂章綴有“地球與橄欖枝”圖案。

強大的中國為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共有10支維和部隊,共1000多人在4個聯合國任務區執行維和任務。

2.5 聖帕特里克教堂

離開聯合國總部,來到紐約著名的第五大道。
第五大道(Fifth Avenue),是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一條重要的南北向幹道,南起華盛頓廣場公園,北抵第138街。第五大道上景點眾多,由南至北有帝國大廈、紐約公共圖書館、洛克菲勒中心、聖帕特里克教堂以及中央公園等。此外,由於中央公園附近有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惠特尼美術館、所羅門·古根海姆美術館、庫珀·休伊特設計博物館等著名的美術博物館等,因此被稱為“藝術館道”。

聖帕特里克大教堂是美國紐約市的一座新哥特式天主教教堂,天主教紐約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以及本堂區聖堂。那哥特式高聳的雙塔和帶有精美雕塑泛著光澤的銅門,無不顯示著這座教堂外觀的古樸典雅,在這充滿時尚、品味帶著奢華氣質的頂級一線品牌店林立的第五大道上,與摩天大樓和閃閃發光的玻璃幕牆相比,聖帕特里克大教堂顯得那麼與眾不同。這是整個美國最大的一座哥特式風格裝飾的天主教教堂,有著超過130年的歷史。在充滿時尚、品味甚至帶著奢華氣質的第五大道旁,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紐約是國際級大都會,給人五光十色、繁華燦爛的印象,沒想到高樓叢中,竟然隱藏著天主教在美國的厚重歷史。
哥德式教堂最普遍也最好辨認,這種教堂一定有座又直又高又尖、直對蒼穹的鐘樓。
新座堂由小詹姆斯·倫威克設計,為哥特復興式建築風格。1858年8月15日舉行了奠基典禮,就在教區孤兒院以南。當時,曼哈頓中城還遠在紐約市的人口稠密區域以北。
工程開始於1858年,但是受到美國內戰的耽擱,1865年重新開工。座堂完成於1878年,1879年5月25日祝聖。以其巨大的體量高聳在當時的曼哈頓中城,北到東51街,東到麥迪遜大街,南到東50街,西到第五大道,尖頂高100米。1882-1884年增建了總主教和神甫住所,1888年增建了西立面的鐘樓,1901年開始增建東面,包括聖母小堂(Lady Chapel),其花窗玻璃於1912-1930年在英格蘭製造。1927-1931年座堂進行修理,安置了大管風琴,擴大了聖所,教堂能容納2,200人。
建築材料使用採自紐約州和馬薩諸塞州的白色大理石,屋頂用緬因州Monson的石板製成。窗戶由沙特爾、伯明翰和波士頓的藝術家製作,大玫瑰窗是Charles Connick的主要作品之一,聖彌額爾和聖路易祭壇由蒂芙尼公司設計。聖以利沙伯祭壇由羅馬的Paolo Medici設計,聖若翰·喇沙祭壇紀念教師的主保聖人。毗鄰的花窗玻璃描繪授予喇沙會Bull of Approbation,後者自1848年起,在整個天主教紐約總教區開辦了眾多的中小學校,以及曼哈頓學院和Lincoln Hall.苦路1893年在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贏得藝術獎。
座堂後部有一尊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半身像,紀念他1979年訪問紐約。
主教座堂在美國建築師協會評選的150座美國最喜愛建築中排名第11位,1976年12月8日,主教座堂被列為國家歷史地標。

哥特式教堂建築在藝術造型上的特點:
形體向上的動勢十分強烈,輕靈的垂直線直貫全身。不論是牆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劃越細,裝飾越多,也越玲瓏,而且頂上都有鋒利的、直刺蒼穹的小尖頂。不僅所有的頂是尖的,而且建築區域性和細節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個教堂處處充滿向上的衝力。這種以高、直、尖和具有強烈向上動勢為特徵的造型風格是教會的棄絕塵寰的宗教思想的體現,也是城市顯示 其強大向上蓬勃生機的精神反映。
如果說羅馬式以其堅厚、敦實、不可動搖的形體來顯示教會的權威,形式上帶有復古繼承傳統的意味,那麼哥特式則以蠻族的粗獷奔放、靈巧、上升的力量體現教會的神聖精神。它的直升的線條,奇突的空間推移,透過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斕的光線和各式各樣輕巧玲瓏的雕刻的裝飾,綜合地造成一個“非人間”的境界,給人以神祕感。有人說羅馬建築是地上的宮殿,哥特式建築則是天堂裡的神宮。

我特別喜歡去參觀教堂,除了心靈上與之親近,集西方文化與藝術之美的各種裝飾細節,就像走覽博物館一樣,可以讓人大開眼界。

哥特式教堂結構變化,造成一種火焰式的衝力,把人們的意念帶向“天國”,成功地體現了宗教觀念,人們的視覺和情緒隨著向上昇華的尖塔,有一種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覺。
哥特式建築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在設計中利用十字拱、飛券、修長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結構以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使整個建築以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和教堂內空闊空間,再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門的兩側增加一對高塔。著名的哥特式建築有巴黎聖母大堂,義大利米蘭大堂,德國科隆大堂,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堂。
一進入樓上禮拜堂,會感到歎為觀止。牆上映著七彩的光影,是光線透過15米高彩色玻璃窗戶所致。它們描繪了1100多個聖經中的畫面。除了祭壇後面的三面窗戶(福音者約翰、基督受難以及施洗者約翰),以及進入殿堂右邊的第一面窗戶之外,其他的玻璃窗都是描述舊約的故事。

聖派區克是愛爾蘭人的守護神,19 世紀時,愛爾蘭移民在這裡建立屬於自己的教堂。 都柏林和墨爾本也各有一座聖帕特里克大教堂。每年三四月的復活節,都會在週日舉辦大遊行,以聖派區克大教堂為中心,沿著第五大道,從 44 街到 59 街附近,遊行者全身都會穿著綠色的服裝,好像歡樂的春之仙子降臨,因為每一個紐約客都知道,復活節遊行之後,春天就不遠了。

從繁華的大街踏進教堂,眼前一片幽暗,不由得放慢腳步,讓自己的眼睛適應這朦朧的光線,也使自己逛街時浮躁的心沉靜下來。環顧四周,被一根根線條流暢的立柱托起排排穹頂的恢弘氣勢所震撼。

教堂內擺放的雕塑、牆壁上的浮雕、裝飾於周邊的美麗彩窗以及那幽幽的燭光……僅用華麗一詞來描述是不夠的,與古樸典雅的外觀所不同,教堂內部是在金碧輝煌中透著一種無形的莊重與寧靜。

這座有著2400個座位的殿堂,在柔和燈光的襯托下顯得十分莊嚴肅穆。

教堂內不少人在做禱告,點上蠟燭,在椅子上安靜地感受主的聆訊。這裡是與神交心、舒緩壓力的好地方。一切都是靜靜的,與門外街上的繁華喧囂形成很鮮明的對比。

每一幅彩窗玻璃上,都描繪一部聖經故事。
和現在一樣,中世紀的宗教領袖肩負著宗教教育的責任。12及13世紀是彩色玻璃的黃金年代,而教堂本身就透過玻璃窗以及雕塑,傳達宗教知識。彩色玻璃窗扮演教育的功能,讓絕大部分不識字的平民百姓可以瞭解聖經的故事。玻璃窗的故事順序是從左讀到右,從下往上讀。
  彩色玻璃遠在古老的年代即被使用。羅馬浴場使用透明的玻璃,而羅馬人也是製造彩色玻璃花瓶以及杯子的專家。稍後才出現結合彩色玻璃和鉛的技術。彩色玻璃不是羅馬式建築風格的重要特色。哥特式建築發展出鏤空屋頂的建築技術,牆壁不再是支撐建築的直挺模樣,因此哥特式建築可以在牆柱之間開闢空間,在其中鑲嵌彩色玻璃。製造彩色玻璃的技術至今並末有多大的變化:先將透明和彩色玻璃裁好,畫上氧化鐵,送進窯裡燒。接著再利用鉛條將玻璃片組合起來,形成馬賽克的效果。在12及13世紀,只選用限定的顏色,玻璃工匠交叉搭配鮮豔的紅色以及藍色,製造出種種彩鑽般的色彩,這是在許多哥特式教堂中常見的獨特風格。到了15世紀中期,玻璃工匠開始仿效壁畫以及繪畫風格,運用玻璃造型來達到立體效果。玻璃亮麗依舊,可是卻少了些原有的特質。它不再透光反映絢麗的彩色光影,反而更像是複製在半透明玻璃上的油畫作品。

不同的聖經人物雕塑。

《聖母憐子圖》是米開朗琪羅原作品的三倍大,由來自義大利卡拉拉的移民 Araldo Perugi雕刻。

耶穌受難十字架

我無法再詳細描繪這些精美藝術品所展現的深刻內涵,只有讓精通聖經故事的智者來完善。

2.6 洛克菲勒中心

洛克菲勒中心( Rockefeller Center)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是一個由19棟商業大樓組成的建築群,各大樓底層是相通的。其中最大的是奇異電器大樓,高259米,共69層。洛克菲勒中心東西向矗立,從48街到51街,佔了三個街區,南北向,從第五大道到第七大道,更佔了三個縱向街區。

這個建築群是由洛克菲勒家族投資興建的。在1987年被美國政府定為“國家歷史地標”,這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擁有的建築群,也是標誌著裝飾藝術風格建築的地標物,其意義的重大,早就超過建築本身了。


洛克菲勒中心建築群的中央有一個下凹的小廣場, 下凹廣場在夏天是露天咖啡座,冬天則改為溜冰場。廣場正面有一座金光閃閃的飛翔的普羅米修斯雕像,他手上拿著火。普羅米修斯不僅創造了人類,給人類帶來了火,還教會了他們許多知識和技能。不知多少年前,我看到過一個希臘神話《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當時人類沒有火,只能吃生的東西。到了冬天不能取暖。普羅米修斯就從阿波羅的太陽車那裡偷取到火,並將之贈予人類。宙斯知道後就把普羅米修斯縛在陡峭的懸崖上,筆直地吊在那裡,永遠不能入睡,疲憊的雙膝也不能彎曲,因為他的雙手、胳膊、肩膀和兩條腿都被鐵鏈牢牢地縛住,起伏的胸脯上還釘著一顆金剛石的釘子。他忍受著飢渴、炎熱、寒冷。風吹和雨淋,除此之外,宙斯還派他的神鷹每天去啄食被縛者的肝臟。但被吃掉的肝臟隨即又會長出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的幸福,長期地忍受著難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

到洛克菲勒中心要看的,除了建築之外,就是眾多的藝術作品了。全世界最大的藝術品拍賣公司克里斯蒂(Christie’s)就在洛克菲勒中心裡面。

這個中心的雕塑、浮雕、壁畫、裝飾、燈具、傢俱、室內設計都精彩得令人感到震撼。

一個城市有這樣一個巨大的包含了商業、藝術、文化內容的高層建築群的中心,是這個城市的幸運,因為有了洛克菲勒中心,紐約的心臟才跳動得更有力,在這裡走走,實在是感觸良多的。

洛克菲勒中心廣場

國家歷史地標

與奢侈品模特合個影

夢想

而且這裡還是好萊塢眾多浪漫影片最喜歡選取的場景之一, 在《蒂凡尼早餐》中,奧黛麗·赫本每天都會到第五大道的Tiffany櫥窗前幻想自己在奢華的珠寶店中吃著早餐的情景,給觀眾留下了浪漫的印象。洛克菲勒中心可謂是紐約的心臟地帶,如果來到紐約,這裡當然不容錯過。

2.7 時代廣場

在與第五大道並排的第七大道上,聞名遐邇的“時代廣場”就日夜不停地閃耀於此。

紐約時代廣場以南北向的第七大道為軸心,南邊從43街起,44街,45街,46街直到47街止。在45街兩邊,分成兩個三角形區域,而百老匯路(Broadway)又貫穿其中。

在43街南側半圓形建築,就是著名的納斯達克交易所(Nasdaq MarketSite)

時代廣場(也叫時報廣場)北邊到47街。

進入時代廣場,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廣場四周,全被巨型廣告牌所包圍,可以亮瞎你的雙眼。

中國的“新華屏媒”也在時代廣場樹起巨屏,向世界展示中國!
“新華頻媒”是“新華社稿件多媒體展示屏”的簡稱,是新華社利用先進的網際網路和數字傳輸技術,它以多媒體形式全方位展示新華社新聞資訊,並承擔向全國宣傳地方,向世界介紹中國,“引導國內輿論,影響國際輿論”的重任。

2011年8月1日凌晨5時53分,紐約迎來新一輪朝陽,時報廣場一塊大型液晶“中國屏”也隨即亮了起來。紐約時報廣場“中國屏”自2011年8月開播以來,已有桂林、張家界、井岡山、青島、麗江等旅遊勝地和北京、上海、江蘇、福建等30多個省市的形象片在上面亮相。
這塊由新華社全資子公司新華影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租用的大型廣告屏,位於時報廣場2號樓,是中國公司首次在有“世界十字路口”之稱的紐約時報廣場長期租用的大型戶外液晶顯示屏(據說年租金1億美元)。


廣場一南一北,街中大樓矗立的多個廣告屏是整個時代廣場的亮點,“新華屏媒”也位於其中。

2004年4月7日“時報廣場”迎來她的百年華誕。在百年大慶的開幕式上,紐約億萬富翁市長彭博曾自豪地說“當你同國內或世界上任何人談起什麼是紐約的時候,你可以說百老匯和時報廣場就是紐約。”事實上人們早已流傳如斯之說:不到紐約算不上到過美國,不到時代廣場算不上到過紐約。

儘管當時下著小雨,但時代廣場上也是遊人如織。

擁抱時代廣場。

經久不衰的米老鼠。

半圓柱型的NASDAQ巨幅廣告,不停地變幻著黑藍紅的冷熱面孔。又似乎在告示著這世界金融中心的股市莫測風雲!廣告的商業金融氣息與高科技藝術手段在這裡得到完美的統一,它的功能已經超出了誘人掏出腰包的本意。

Nasdaq(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是《全國證券交易商自動報價系統協會》的簡稱。中國許多著名的網際網路公司在這裡上市,如阿里巴巴,百度、網易等。

有一個在網易擔任資深工程師的兒子,母親站在Nasdaq廣告下,感到無比自豪。

在美國國旗前留影。

《勝利之吻》原始照片出自於時代廣場:1945年8月15日,一個年青的水兵走在時代廣場上,當他聽到日本投降的訊息時,欣喜若狂,當街狂吻一個不期而遇的女護士。這場景被記者當場拍下,後成為傳世的精典之作。

如今,按勝利之吻原型,在聖地亞哥軍港,勝利之吻雕塑成為當地網紅景點,和平世界是每個人心中的願望。

跨年狂歡
讓時報廣場國際馳名的是年終的新年倒數。1904年12月《紐約時報》選在除夕當天遷入該廣場的新大樓,並在午夜施放煙火慶祝,人們第一次在時代廣場上舉辦了新年狂歡活動。在二戰期間,由於戰時燈光管制,儀式被暫時簡化為一分鐘靜默,隨即播放教堂鐘聲的錄音。繽紛的煙花照亮了紐約的迎新夜,作曲家喬治·科漢一曲“轉致我對百老匯的敬意”打動眾人心魄。世上最著名的辭舊迎新狂歡就此延生,並年年相襲直至如今。

百老匯早期的作曲家“喬治·科漢”的塑像就立在時代廣場,基座下方的英文:Give my Regards to Broadway就是“轉致我對百老匯的敬意”原文。

百年來,每至辭舊迎新之時,來自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人彙集於此.共度不眠之夜。1999年12月31日有200多萬人在此恭迎千禧年的降臨。
時代廣場年終活動已成為紐約歷史的一部分,儘管紐約的冬天很冷,差不多每次活動,氣溫都在零度以下,但成千上萬的人都來參加。從1904年開始,每年除夕舉行迎新年活動,1907年起才增加水晶球降落倒數計時活動,每年皆吸引超過百萬民眾觀看。
需要注意的是,全球喜迎元旦時間各不相同,中國在北京時間12月31日24點整迎接元旦,而時代廣場要在13小時後,既北京時間1日13點才是它的元旦時間!

2.8 無畏號航母

無畏號海空博物館(lntrepid Sea Air and Space Musem),位於紐約哈德遜河畔的86號碼頭。以退役航空母艦“無畏號”為基地,展示了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航海,航空,航天裝備的發展史。無畏號海空博物館號稱世界最大的“漂浮式博物館”,它由艾賽克斯級(Essex)航空母艦無畏號(Intrepid,CVll)、薛曼級(Forrest Sherman)驅逐艦艾德遜號(Edson,DD946)和美國第一艘戰略飛彈潛艇“鱸魚”號(Growler,SSG557)和40多架各國戰鬥機組成。

無畏號航空母艦,為艾賽克斯級(Essex)航空母艦,1943年8月16日服役。1974年3月15日退役。1982年改造成海空博物館(Intrepid Sea, Air & Space Museum)對外開放。“9·11”時曾作為“臨時指揮中心”。2006年12月開始了為期18個月的大修工程。2008年10月2日,“無畏”號航空母艦結束大修回到86號碼頭,並於2008年11月重新對遊人開放。

航母上還展示著世界聞名的英法合制“協和號”,另外展示著各國戰鬥機,一架是美國的F-8“十字軍戰士”艦載戰鬥轟炸機,另一架是美國的A-6(Intruder“入侵者”)雙座重型全天候艦載攻擊機”。還有幾架是法國的(幻影、超軍旗等)和前蘇聯的(米格21、米格15、米格17等)。航母機庫裡展示的救護直升機,遊人可以上去模擬操作。

2012年6月3日,退役太空梭“企業”號在駁船搭載下,前往紐約曼哈頓的“無畏號”航艦博物館。“企業”號太空梭最終在這裡安家。

無畏號航母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參加過對日本作戰,立下不少戰功。

1986年,無畏號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此後無畏號博物館逐漸成為紐約市地標,以及多項活動舉辦地點,平均每年有近百萬人蔘觀。

三 費城


6月20日晨,我們乘汽車離開紐約,前往費城。費城(Philadelphia)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東南部,費城是美國最老、最具歷史意義的城市之一。1790-1800年,在華盛頓建市前曾是美國的首都,因此在美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015年11月費城入列世界遺產城市,是第一個入列世界遺產城市的美國都市。

獨立宮位於費城的市中心,是舉世聞名的文化遺址,它宣告著美國獨立。1774-1775年兩次大陸會議在此召開,並通過《獨立宣言》;1787年在此舉行制憲會議,誕生了第一部聯邦憲法。這兩個檔案不僅在美國歷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它所闡述的原則也為世界各國立法者立法提供了標準。

1776年7月4日,來自北美13個州的代表在這裡簽署了由托馬斯·傑斐遜起草的美國獨立的綱領性檔案——《獨立宣言》。《獨立宣言》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官方檔案,它反映了大多數美國人要求獨立、脫離英國統治的願望。

1787年夏天,華盛頓、富蘭克林、麥迪遜、漢密爾頓等55位代表在獨立宮召開制定憲法的會議,起草並通過了聯邦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

與紐約華爾街上的“聯邦廳”前的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的雕塑相比,只不過此華盛頓的雕塑,右手下多了一本聖經。

在獨立宮前,閱盡美國曆史。

自由鍾是費城的象徵,更是美國自由精神的象徵,是美國人的驕傲。它參與了美國早期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鐘面上刻著《聖經》上的名言:“向世界所有的人們宣告自由”,如上圖的英文所示。

1846年敲鐘紀念華盛頓總統生日時,出現嚴重裂紋,無法修復,此後再沒有敲過。但那條裂縫,卻似乎成了維納斯的斷臂,美國人對自由鐘的珍惜,讓我們外人很難想像。

這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鐘,訂製於倫敦的Whitechapel鍾工廠,在1752年送達於費城,專為賓夕法尼亞州眾議院所設計。自由鍾在美國曆史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使用於:美國第一次宣讀獨立宣言。在1846年最後一次響起時,正值喬治·華盛頓的生日。

費城復古的遊覽馬車。

隨後來到自由廣場一號樓的第57層“費城自由觀景臺”,360°觀光費城。

整齊筆直的城市佈局。

瞭望遠方

穿費城而過的德拉瓦河及其跨河大橋。

市政廳中央塔樓上的費城之父威廉·本(William Penn)的巨大銅像,銅像高11米多,重27噸,面向東北,俯視著該城著名的Penn Treaty公園。

觀景臺上卡通人雕塑。

費城的高樓大廈。

在費城,最引人注目的標誌性建築,應該算費城市政大廳啦。該大廳由著名建築師設計,耗時30年(1901年竣工)。從遠處看,整個市政廳就像一枚巨大無比的方形印章,銅像是印章的抓柄……

市政廳附近的雕塑,既簡單又雄偉。

四華盛頓

離開費城,驅車來到美國首都華盛頓。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簡稱華盛頓,美利堅合眾國的首都,於1790年確立。

這裡華盛頓核心位置圖,以國家廣場為中心的長條形地帶,中心是華盛頓紀念碑;東面是美國國會大廈;南面是傑斐遜紀念堂;西面是林肯紀念堂;北面是美國白宮。但一些景點還未標出,在下面圖中再標註。

林肯紀念堂兩側,是越戰紀念碑和朝鮮戰爭老兵紀念碑。

而左下角是五角大樓,已位於弗吉尼亞州。

4.1 林肯紀念堂及兩側景點

林肯紀念堂(Lincoln Memorial)是紀念美國第十六屆總統林肯而設立的紀念堂,位於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西側,與國會和華盛頓紀念碑連成一直線。是一座用大理石建造的古希臘神殿式紀念堂。林肯雕像安放於紀念堂中央。每年二月總統節在林肯紀念堂臺階上都要舉行紀念儀式,緬懷林肯對黑奴解放作出的偉大的功勳。

再一次閱歷美國曆史。

走進紀念堂,一座潔白大理石的林肯坐像放置在紀念館正中央。坐像非常傳神,神情肅穆,他的手安放於椅子扶手兩邊。林肯的目光穿過大門,注視倒影池對面凌天一柱的華盛頓紀念碑,還有大草坪盡頭的國會大廈。此間寓意無窮,足可令人咀嚼。

雕像上方是一句題詞──“林肯將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裡”。

從林肯紀念堂高大的臺階上拍攝的華盛頓紀念碑,碑尖直衝雲霄,使人倍感震撼。

在倒影池拍攝的華盛頓紀念碑。

藍天白雲下的華盛頓紀念碑。

廣場上,飄揚的美國國旗旗杆的精美底座。

來到北側的越戰紀念碑前,老兵的雕塑。三個老兵代表白人、黑人、拉丁人。

越戰紀念碑,位於鄰近華盛頓紀念碑和林肯紀念堂的憲法公園盡頭。該紀念碑由用黑色花崗岩砌成長500英尺的V字型碑體構成,用於紀念越戰時期服役於越南期間戰死的美國士兵和將官,閃閃生輝的黑色大理石牆上依每個人戰死的日期為序,刻劃著美軍57000多名1959年至1975年間在越南戰爭中陣亡者的名字。
V型的碑體向兩個方向各伸出200英尺,分別指向林肯紀念堂和華盛頓紀念碑,通過借景讓人們時時感受到紀念碑與這兩座象徵國家的紀念建築之間密切的聯絡。後者在天空的映襯下顯得高聳而又端莊,前者則伸入大地之中綿延而哀傷,場所的寓意貼切、深刻。

該紀念碑通過設計競賽的方式徵集方案,最後採用的是當時耶魯大學建築專業21歲華裔女學生林瓔的方案,1982年建成,曾獲美國建築師協會“美國20世紀最受歡迎的十大建築”第7名,美國建築師學會2007年度“25年獎”等。林瓔(Maya Ying Lin,可譯為瑪雅·林),著名的美籍華裔建築師。祖籍福建省閩侯縣,是林徽因的侄女,1959年10月5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雅典城。
林瓔說:“當你沿著斜坡而下,望著兩面黑得發光的花崗岩牆體,猶如在閱讀一本敘述越南戰爭歷史的書”。這座看似簡單的紀念碑無言地促使美國人正視越南戰爭的結局,開始了治療戰爭創傷的漫長曆程,特別在那些越戰老兵的心中,這座紀念碑引發了他們無窮的思考,促使他們來到這裡,懷念戰死的人們,思索生活的意義。

林肯紀念堂南側的“朝鮮戰爭老兵紀念碑”前雕塑。

當你靠近這座紀念碑的時候,你首先看到的是前往山上的19名士兵。使用的杜鬆灌木代表了士兵們的執行中所遇見的崎嶇不平地形,很生動的一組雕塑。對於看慣《英雄兒女》,《上甘嶺》的中國人而言,這裡展示了歷史的另一面。

作為參加過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的女兒,既然來到美國,就想看看美國人對朝鮮戰爭的評價。可是整個朝鮮戰爭老兵紀念碑就只有這幾個字:FREEDOM IS NOT FREE。可見美國人還是有自知之明,不敢對朝鮮戰爭亂加評論。
朝鮮戰爭已經過去了60多年,但它的影響至今仍然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或許對於中國人,美國人,朝鮮人而言,紀念碑上刻的這句話都比較適用:自由不是免費的,或者譯為“自由總是要付出代價的”(FREEDOM IS NOT FREE)。

朝鮮戰爭紀念碑是為紀念在朝鮮戰爭中陣亡的美軍士兵和聯合國士兵而建。

紀念碑用數百噸的黑色花崗岩建成,碑身上隱隱若現許多士兵的臉龐,據說這些士兵的形象都是真實的,根據朝鮮戰爭期間新聞照片而摹刻的。

隨著我們腳步的移動,就可以看到紀念碑反射出不同的畫面,彷彿置身戰場,親身體會戰爭的血腥和殘酷。

來到這裡,我們不僅為在朝鮮戰爭中陣亡的美國士兵和朝鮮人民哀悼,更應該對“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中國將士們表達崇高敬意。

4.2 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美國國會的辦公大樓,建在一處高28米的國會山上。1793年華盛頓親自為大廈奠基,南北戰爭爆發後,有人提議停建該大廈,林肯總統卻堅持把大圓頂造好。國會大廈的這個圓頂已經成為電視中美國政治新聞報道的最佳背景,圓頂內部是一個可容納二三千人的金碧輝煌的大廳。

中央圓形大廳是國會大廈的心臟,氣勢巨集偉的精美壁畫和多尊重要歷史人物雕塑是參觀的重點。圓形的牆壁上,有8個大幅油畫,分兩個階段記載了美國歷史上的8個重大事件。其中央大廳頂端圓心上的圖畫——《天堂中的華盛頓》則是出自義大利畫家康斯坦丁·布盧米狄之手。

中央圓形大廳的南側,是環立著形形色色人物雕像的大廳。其中的一尊是與真人大小完全相同、用潔白雲石雕刻的林肯石像。

大廈的北廂是參議院,南廂是眾議院,兩院各有小會議廳和許多大小房間。此外還有雕像廳,裡面是幾十座美國各州歷任議員的巨型雕像。

白色的國會大廈被草坪和樹林環繞,遠看猶如被置放在綠絨毯上的象牙雕刻。

照片的背景猶如一幅水墨畫。

整幢國會大廈是一座三層平頂建築,其中央是一座高高聳立的圓頂,也分三層。

圓頂上還有一個小圓塔,塔頂矗立著19英尺(約5.8米)高的自由女神銅像。她頭頂羽冠,右手持劍,左手扶盾,永遠眺望東方太陽升起的地方。

國會大廈前的雄獅雕塑。

國會大廈前頂端有白頭海雕的路燈,白頭海雕是力量、勇氣、自由和不朽的象徵。白頭海雕的雙翅展開,鷹頭目視左方,象徵著期望和平,白頭海雕在1782年被定為美國國鳥。

成年白頭海雕體長可達1米,翼展2米多長。眼、嘴和腳為淡黃色,頭、頸和尾部的羽毛為白色,身體其他部位的羽毛為暗褐色,十分雄壯美麗。

無論是美國的國徽,還是美國軍隊的軍服上,或者是硬幣上,都描繪著一隻白頭海雕,它一隻腳抓著橄欖枝,另一隻腳抓著箭,象徵著財富、和平與強大武力。

在一些北美洲人的文化中,白頭海雕是一種神聖的鳥,它們的羽毛像金鷹一樣,在美洲土著的很多宗教和習俗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這些美洲土著認為白頭海雕是神和人之間傳遞資訊的使者。

從國會大廈遠望華盛頓紀念碑。

國會大廈的西面坐落著格蘭特將軍紀念雕像,格蘭特身材矮小,但相當彪悍,且善騎烈馬。
尤利西斯 · 辛普森 · 格蘭特(Ulysses Simpson Grant),美國軍事家和第十八任總統。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陸軍上將,也是第一位從西點軍校畢業的總統。在美國南北戰爭後期任聯邦軍總司令,屢建奇功。但能征慣戰並不等於善於理政,格蘭特的平平政績與他的赫赫戰功成為明顯對照。他卸任總統後的兩年多時間內漫遊世界各地,1879年在天津與滿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會面。

馬拉炮車在泥濘中疾馳。

衝鋒中的七勇士群雕。這是目前美國最大、世界上第二大的騎馬雕像。

從國會大廈展望華盛頓紀念碑。

4.3 白宮及華盛頓紀念碑

白宮是一幢白色的新古典風格砂岩建築物,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北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白宮共佔地7.3萬多平方米,由主樓和東、西兩翼三部分組成。因為白宮是美國總統的居住和辦公的地點。第一位入住白宮的總統並不是第一任總統華盛頓,而是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從此,美國曆屆總統均以白宮為官邸,使白宮成了美國政府的代名詞。

白宮的設計者是著名的美籍愛爾蘭人建築師詹姆斯·霍本,他根據18世紀末英國鄉間別墅的風格,參照當時流行的義大利建築師柏拉迪的歐式造型設計而成,用弗吉尼亞州所產的一種白色石灰石建造。

白宮前橢圓形草坪內的“國家聖誕樹”,國家聖誕樹高約8米。
美國國家聖誕樹的點亮儀式始於1923年,美國總統親自參與國家聖誕樹點燈活動已有90多年的歷史,是聖誕節前的重要慶祝活動。

“現任”國家聖誕樹是棵高約8.5米的科羅拉多藍杉,2012年10月底由毗鄰華盛頓的弗吉尼亞州被運到白宮南門外栽種和裝飾。

國家聖誕樹與華盛頓紀念碑互相映襯。

在華盛頓參觀期間,直入雲霄的華盛頓紀念碑到處可見,現專程參觀紀念碑。
華盛頓紀念碑是為紀念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而建造的,位於華盛頓市中心,在國會大廈、林肯紀念堂的軸線上,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呈正方形、底部寬22.4米、高169.045米。

紀念碑內有50層鐵梯,也有70秒到頂端的高速電梯,遊人登頂後通過小窗可以眺望華盛頓全城、弗吉尼亞州、馬里蘭州和波托馬克河。

1848年的美國獨立紀念日,當時的美國總統以華盛頓在國會大廈奠基儀式所用的泥刀,為華盛頓紀念碑砌下了奠基石。

到1854年南北戰爭時期,因戰爭而停建的紀念碑已有約50米高。1876年,華盛頓紀念碑終於開始被繼續建造,但再也找不到與下面顏色一致的大理石,約50米以上部分的白色大理石石色略深於下方,是兩段相隔22年的建造過程留下的痕跡。紀念碑至1885年全面建成,全高169米。

華盛頓紀念碑內部中空,其內壁上嵌有各個國家、美國各州市、各大團體及名人所贈的石碑193塊,其中包括清朝寧波府所贈的文言文石碑,碑上文字取自福建巡撫徐繼畲的《瀛寰志略》。

1848年7月4日, 華盛頓特區為華盛頓紀念塔奠基,並向各州、各國徵集紀念物。在來華美國傳教士幫助下,浙江寧波府向美國贈送了一塊花崗岩石碑,用中文刻有《瀛環志略》中讚美華盛頓總統的兩段按語,鑲嵌在華盛頓紀念塔內第十層(高約60多米,全碑高169米)內壁上,碑文內容如下:
欽命福建巡撫部院大中丞徐繼畲所著《瀛環志略》曰:“按,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駸駸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餘嘗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合眾國以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
大清國浙江寧波府鐫耶穌教信輩立石
咸豐三年六月初七日合眾國傳教士識

4.4 傑斐遜紀念堂

傑斐遜紀念堂(Thomas Jefferson Memorial)坐落於美國華盛頓,是為紀念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而建的紀念堂,1938年在羅斯福主持下開工,至1943年落成,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圓頂建築。

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利堅合眾國第三任總統(1801年─1809年),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國開國元勳之一,與華盛頓、本傑明·富蘭克林並稱為美利堅開國三傑。
除了政治事業外,傑斐遜同時也是農業學、園藝學、建築學、詞源學、考古學、數學、密碼學、測量學與古生物學等學科的專家;又身兼作家、律師與小提琴手;也是弗吉尼亞大學的創辦人。許多人認為他是歷任美國總統中智慧最高者。
大廳中央聳立著高近6米的傑弗遜總統立身銅像。身後的石壁上,鐫刻著傑弗遜生前的話:“我已經在上帝聖壇前發過誓,永遠反對籠罩著人類心靈的任何形式的暴政。”

身後的石壁上,鐫刻著傑弗遜撰寫的獨立宣言內容。

獨立宣言
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大陸會議美利堅十三個聯合邦一致通過的宣言
在有關人類事務的發展過程中,當一個民族必須解除其和另一個民族之間的政治聯絡,並在世界各國之間依照自然法則和自然神明,取得獨立和平等的地位時,出於對人類公意的尊重,必須宣佈他們不得不獨立的原因。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創造了平等的個人,並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們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則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壞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權利改變或廢除它,並建立新政府;新政府賴以奠基的原則,得以組織權力的方式,都要最大可能地增進民眾的安全和幸福。的確,從慎重考慮,不應當由於輕微和短暫的原因而改變成立多年的政府。過去的一切經驗也都說明,任何苦難,只要尚能忍受,人類都寧願容忍,而無意廢除他們久已習慣了的政府來恢復自身的權益。但是,當政府一貫濫用職權、強取豪奪,一成不變地追逐這一目標,足以證明它旨在把人民置於絕對專制統治之下時,那麼,人民就有權利,也有義務推翻這個政府,併為他們未來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
控訴 ,這就是這些殖民地過去逆來順受的情況,也是它們現在不得不改變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當今大不列顛國王的歷史,是一再損人利己和強取豪奪的歷史,所有這些暴行的直接目的,就是想在這些邦建立一種絕對的暴政。為了證明所言屬實,現把下列事實向公正的世界宣佈。
他拒絕批准對公眾利益最有益、最必要的法律。
他禁止他的總督們批准急需和至關重要的法律,要不就把這些法律擱置起來暫等待他的同意;一旦這些法律被擱置起來,他就完全置之不理。
他拒絕批准允許將廣大地區供民眾墾殖的其他法律,除非那些人民情願放棄自己在立法機關中的代表權;但這種權利對他們有無法估量的價值,只有暴君才畏懼這種權利。
他把各地立法機構召集到既不方便、也不舒適且遠離公文件案儲存地的地方去開會,其唯一的目的是使他們疲於奔命,順從他的意旨。
他一再解散各殖民地的議會,因為它們堅定果敢地反對他侵犯人民的各項權利。
在解散各殖民地議會後,他又長時間拒絕另選新議會。但立法權是無法被取消的,因此這項權力已經回到廣大人民手中並由他們來行使;其時各邦仍然險象環生,外有侵略之患,內有動亂之憂。
他竭力抑制各殖民地增加人囗,為此,他阻撓《外國人歸化法律》的通過,拒絕批准其他鼓勵外國人移居各邦的法律,並提高分配新土地的條件。
他拒絕批准建立司法權力的法律,藉以阻撓司法公正。
他控制了法官的任期、薪金數額和支付,從而讓法官完全從屬於他個人的意志。
他建立多種新的衙門,派遣蝗蟲般多的官員,騷擾我們人民,並蠶食民脂民膏。
在和平時期,未經我們立法機關的同意,他就在我們中間駐紮常備軍。
他使軍隊獨立於民政權力之外,並凌駕於民政權力之上。
他同一些人勾結,把我們置於一種與我們的體制格格不入、且不為我們的法律認可的管轄之下;他還批准這些人炮製的假冒法案,來到達下述目的:
在我們這裡駐紮大批武裝部隊;
用假審訊來包庇他們,使那些殺害我們各邦居民的謀殺者逍遙法外;
切斷我們同世界各地的貿易;
未經我們同意便向我們強行徵稅;
在許多案件中剝奪我們享有陪審團的權益;
編造罪名把我們遞解到海外去受審。
在一個鄰近地區廢除英國法律的自由制度,在那裡建立專橫政府,並擴大它的疆界,企圖使之迅即成為一個樣板和得心應手的工具,以便向這裡的各殖民地推行同樣的專制統治;取消我們的特許狀,廢除我們最寶貴的法律,並且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的政府形式;中止我們自己的立法機構,宣稱他們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權為我們立法。
他宣佈我們已不在他的保護之下,並向我們開戰,從而放棄了這裡的政權。
他在我們的海域大肆掠奪,蹂躪我們的海岸,焚燒我們的市鎮,殘害我們人民的生命。
此時他正在運送大批外國傭兵來完成屠殺、破壞和肆虐的勾當,這種勾當早就開始,其殘酷卑劣甚至在最野蠻的時代也難出其右。他完全不配做一個文明國家的元首。
他強迫在公海被他俘虜的我們公民同胞充軍,反對自己的國家,成為殘殺自己朋友和親人的創子手,或是死於自己朋友和親人的手下。
他在我們中間煽動內亂,並且竭力挑唆那些殘酷無情的印第安人來殺掠我們邊疆的居民。眾所周知,印第安人的作戰方式是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格殺勿論。
在這些壓迫的每一階段中,我們都曾用最謙卑的言辭請求救濟,但我們一再的請願求所得到的答覆卻是一再的傷害。這樣,一個君主,在其品行格已打上了可以看作是暴君行為的烙印時,便不配做自由人民的統治者。
我們不是沒有顧念我們英國的弟兄。我們一再警告過他們,他們的立法機關企圖把無理的管轄權橫加到我們的頭上。我們也提醒過他們,我們移民並定居來這裡的狀況。我們曾經呼喚他們天生的正義感和俠肝義膽,我們懇切陳詞,請他們念在同文同種的份上,棄絕這些必然會破壞我們彼此關係和往來的無理掠奪。對於這種來自正義和基於血緣的呼聲,他們卻也同樣置若罔聞。迫不得已,我們不得不宣佈和他們分離。我們會以對待其他民族一樣的態度對待他們:戰時是仇敵,平時是朋友。
因此,我們,集合在大陸會議下的美利堅聯合邦的代表,為我們各項正當意圖,籲請全世界最崇高的正義: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義並經他們授權,我們極為莊嚴地宣佈,這些聯合一致的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是名正言順地成為自由和獨立的國家;它們解除效忠英國王室的一切義務,它們和大不列顛國家之間的一切政治關係從此全部斷絕,而且必須斷絕;作為自由獨立的國家,它們完全有權宣戰、媾和、結盟、通商和採取獨立國家理應採取和處理的一切行動和事宜。為了強化這篇宣言,我們懷著深信神明保佑的信念,謹以我們的生命、財富和神聖的榮譽,相互保證,共同宣誓。

我看獨立宣言的核心內容就是美國人民對英國殖民統治者的控訴:“當今大不列顛國王的歷史,是一再損人利己和強取豪奪的歷史,所有這些暴行的直接目的,就是想在這些邦建立一種絕對的暴政”。如今強大的美國也在充當世界警察的角色,重蹈覆轍(當年英國)。

4.5 它鄉遇親人

2019年3月初,根在中國雲南昆明的劉氏家族,迎來了遠在美國華盛頓的至親。

親情隔不斷。

劉家大院的親人們,歡聚一堂。

時隔約100天,劉氏家族成員漫遊美國,在華盛頓又與親人再相會。

此情此景,終身難忘。

訴說親情,回憶在中國雲南的美好時刻。

短暫的會見就要結束,再見,以後中國再相見!

五 尼亞加拉瀑布

6月21日,乘汽車從華盛頓去布法羅(水牛城),重點參觀世界三大瀑布之一:尼亞加拉大瀑布。這次車遊,是在美國的最長一次長途拉練,全程700多公里,幾乎花了一整天時間。


尼亞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國紐約州的交界處,瀑布源頭為尼亞加拉河,主瀑布位於加拿大境內,是瀑布的最佳觀賞地;在美國境內瀑布由月亮島隔開,觀賞的是瀑布側面。
尼亞加拉瀑布與伊瓜蘇瀑布、維多利亞瀑布並稱為世界三大跨國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實際由3部分組成,從大到小,依次為:馬蹄型瀑布(Horseshoe Falls))、美利堅瀑布(American Falls)和新娘面紗瀑布(Veil of the Bride Falls)。
尼亞加拉瀑布其實不是一個瀑布。有人說它由兩個瀑布組成,“加拿大瀑布”,“美國瀑布”——加拿大人多半這麼說;如照美國人的說法,則是三個瀑布:“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就是“加拿大瀑布”,它狀如馬蹄)、“美國瀑布”(American Falls)和“新娘面紗瀑布”(Bridal Veil Falls)。“新娘面紗”在寬闊的“美國瀑布”旁邊,儘管只細細一縷,卻自成一支,所以美國人“宣告”了它的“獨立”。尼亞加拉的三條瀑布流面寬達1160米(如果加上兩個島嶼,寬可達1240米),雖然分成三股,卻是同一水源,同一歸宿——尼亞加拉河。

面向美國瀑布的那一段尼亞加拉河是由美加兩國分享的,河上築有一座彩虹橋(Rainbow Bridge),這座橋也根據河內邊界而劃分,一端屬於加拿大,一端屬美國。

尼亞加拉瀑布處於北緯43度,相當於中國的瀋陽和長春之間。這裡的氣候受大湖影響,夏天溫度適宜,最高氣溫不超過27℃。

觀光直升飛機從彩虹橋上空飛過,由於三個瀑布都面對加拿大,因此加拿大境內的幾個觀光塔、大酒店都是觀看尼亞加拉瀑布的絕佳地。

從電梯上端看,下到河邊的遊客,即將踏入霧中少女號遊船。

這是美國一側乘霧少女號觀光船的垂直電梯,電梯上端右邊的延伸段,則是絕佳觀景平臺。

加拿大一側的觀光船,HORNBLOWER:霍恩布洛爾(遊船)號,船上的遊客都穿紅色雨衣;而美國一側的霧中少女號觀光船,遊客都穿藍色雨衣,以示區別。

如果你來到尼亞加拉,並有美加兩國簽證,觀看大瀑布的最好位置還是在加拿大,你看這些酒店及觀光塔都是首選。

馬蹄形瀑布,位於加拿大境內,其形如馬蹄。

美利堅瀑布在美國境內,由山羊島隔開。

這兩個瀑布雖然一個在加拿大,一個在美國,可是兩個瀑布都是面向加拿大,如果要一睹瀑布的真面目,都要到加拿大這一邊,或者坐船到瀑布底下的尼亞加拉河才能看得清楚。觀賞這個與眾不同的瀑布,可以有不同的方式,而最特別的莫過於乘搭霧中少女號觀光船,穿上一身雨衣於瀑布下參觀,穿梭于波濤洶湧的瀑布之間,到撲朔迷離的水霧之中,濤聲驚心動魄,霧水滌盡塵囂。

但見一道彩虹從水霧濛濛的深壑中拔出,在天際畫個圓弧,又落人深壑。 這道彩虹像仙女的綵帶,又像迎接他人的彩橋,彷彿能把人引入神話世界。

絢爛的七色彩虹飛越於瀑布之中,七色彩橋相映相襯,真像一座絢麗的天橋。

這塊凸出的岩石叫“月亮島”(Luna Island),將美國瀑布與新娘面紗瀑布隔開。

左邊是美國瀑布水線長335米、落差54米;右邊也是美國的新娘面紗瀑布,寬80米,落差50米的小瀑布,因其水流較小,飛落化霧如同一位帶著面紗的新娘,故稱“新娘面紗瀑布”。

飛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銀河落九天。磐石、瀑布、雄鷹以及藍天白雲,構成一幅壯麗山水畫卷!

真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之巨集大氣魄。

“霧中少女”的乘船碼頭在美國瀑布的正面,購票後先乘坐纜車到河邊,然後每人領取一件雨衣。遊船先經過美國瀑布,然後開往加拿大瀑布,在這裡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狂瀉直下而產生的巨大水汽與浪花,水勢洶湧有如千軍萬馬,驚心動魄。大瀑布總是敞開胸懷歡迎所有的來訪者,遊船只是略略靠近瀑布,便被落下的水浪衝擊的大幅擺動,暴風雨般的水珠會劈頭蓋臉地砸來,此時再好的雨衣也無法抵禦大瀑布的盛情,所有的乘客都會隨著雷鳴般的水聲興奮地歡呼起來。這與其說是觀賞瀑布,不如說是親身體驗瀑布。遊船穿梭於瀑布激起的千萬層水汽中,從岸上看,真是如同“霧中少女”一般。

美加兩國遊船,互相穿梭於尼亞加拉河中,所以說,美國一側的遊客變相進入加拿大。

“MAID OF THE MIST”:霧中少女號遊船

乘霧中少女號遊船歸來。

兩個瀑布的水源來自同一處,可是隻有6%的水從美國瀑布流下,其他94%的水是從馬蹄灣瀑布流下,圖右上角既馬蹄灣瀑布。

美國瀑布。

另外為了讓遊客更好地觀看尼亞加拉瀑布的全景,美、加兩國的境內錯落有致地設有四座高大的瞭望塔,三個在加拿大境內,一個在美國境內。距離馬蹄瀑布最近的一座是施格林瞭望塔(Skylon Tower),它的名字裡含有“天塔”的意思,是加拿大CP旅館系統最高的塔樓,高達百餘米。通往塔頂瞭望臺的電梯一半鑲著玻璃,可以在電梯升降的同時欣賞風景。
不遠處的恩淇朗瞭望塔高達150米,呈錐形,直插雲霄。登塔俯瞰,馬蹄瀑布猶如一幅巨大的凹弧形銀幕,又像一個深不可測的巨大洞穴,三面懸流,波瀾壯闊。

馬蹄灣瀑布濺起的水霧,直衝雲霄。

正面望去,美國瀑布像一面白色紗幔,倒懸於藍天白雲、青山碧水之間,水波層層疊疊,傾注河底,化出一片迷朦。

6月22日,從布法羅乘飛機經巴爾的摩轉機,到美國西部的鹽湖城,開始路途遙遠的美國國家公園汽車之旅。

請繼續欣賞漫遊美國之二:美國國家公園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