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吳赤烏年間(238-251年),報恩寺始建。
南朝梁時(502-557年),報恩寺塔建有11層塔。
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報恩寺塔重建為9層。
南宋初建炎四年(1130年),報恩寺塔再次毀於戰火。
南宋二十三年(1153年),報恩寺塔改建成九級八面寶塔。
明清,報恩寺塔幾度修葺。
1965年至1967年,報恩寺塔又全面整修。
2006年,報恩寺塔又進行整修。
本地人稱為北寺塔,想來應該原本就是在老城區裡面的吧;
早前,人少,很是清淨,對面的餛飩店,有些本幫的意思,很是地道;
停車,其實可以在寺門口稍事停留的,不過如果人多的時候,覺得應該是不允許了吧;
適合早晚過去,甚是愜意,信步庭院之中,與車水馬龍就是一牆之隔,也是一個感覺。。。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