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本文基本涵蓋了香港、澳門絕大部分的景點、餐廳、酒店等旅行資訊介紹,遊記篇幅長、照片多,耗網速,建議在 PC 端瀏覽;另建議您根據自己實際出行需求,點選頁面右側【遊記目錄】一欄,按需瀏覽各條目,以確保您的網速不至崩潰!
廣告篇
在正文開始前,還是先對我在螞蜂窩和攜程上的另外幾篇遊記做一個廣告:
北緯8度 —— 泰國普吉、蘭達、甲米、曼谷四地超實用攻略之詳細記錄(多圖)!
連結網址://www.mafengwo.cn/i/5559950.html
迎著印度洋的季風去旅行:2015年春節香港、馬來西亞、斯里蘭卡、泰國22天旅行記錄(超實用攻略)
連結網址://www.mafengwo.cn/i/3437608.html
吳哥:來自遠古高棉的微笑(2014年春節柬埔寨、泰國之旅第一部分)
連結網址://you.ctrip.com/travels/siemreap599/2106036.html
出發篇
得益於南博會 ,今年 6 月 12 號,昆明全市放假一天
,再連上端午節小長假和上一個週末,開啟了此次香港、澳門之行!
一早趕到長水機場,不曾想,旅行還未開始,就遇到各朵奇葩,各種不順~
先是換登機牌時,一個衣著鮮亮,穿得比我都好的年輕人,揣著幾張 10 塊錢鈔票,裝聾作啞,挨個問人要錢 —— 進了機場,乞討都 10 塊錢起跳,你當打車啊
—— 年紀輕輕,好手好腳的,乾點什麼不好······
接著,安檢時,更是遇到一朵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的奇葩······
因為早上航班出港的高峰時間已過,所以國際出發的安檢口也沒太多旅客,幾個安檢閒著沒事,竟然跑一邊聊天去了
。我站上安檢臺時,那哥們聊得正起勁兒,手舞足蹈的,跟本沒注意到已經有人進來了,我抱手站那,看他口若懸河、唾沫橫飛的高談闊論,心中,怒火升騰
······你懂的······
就在這時,旁邊安檢行李的姑娘超自然的拉開我包,探進去,上上下下,裡裡外外一通翻騰 —— 因為包裡裝了 30000 港幣和 2000 多人民幣的現金,還有銀行卡,以及相機、手機, 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走過去,本想說:“ 你們懂不懂規矩,開包檢查要當旅客的面!”
結果,我還沒開口,先前那忙著聊天那哥們突然大聲叫嚷著衝我跑過來,說我怎麼沒安檢就走了!
聽他這一說,我氣不打一處來,指著鼻子就罵:“ 你還好意思問我,我剛才站那半天了,你 X 哪去了?盡顧著吹牛聊天,人來了都不知道,我沒說你擅離職守、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就不錯了 ”,“ 再說,你們怎麼培訓的,私自開包,東西丟了算誰的?一點規矩都不懂,你幾個要不願意幹,統統滾 X ”
寫下這段經歷,我是想提醒各位:在機場過安檢時,一定要留神你隨身財務物!可千萬別大意了, too young,too simple,覺得機場安檢那地方就沒人順手牽羊,偷你東西了。
應該是前年吧,我同事也是在長水機場過安檢(國內出發),新買的 I pad 不翼而飛
。找機場工作人員,人家態度倒挺好,但就是不辦事,一推二、二推三、三推四。後來報警處理,警察來了也就裝模作樣弄個筆錄,甚至連報110的回執都沒給她。同事當場要求看監控,人家說這的監控影像屬於機密,不可以看,讓等破案就行,這一等就是遙遙無期,她開始還隔三差五打電話去機場問,再後來剛脆自認倒黴了。
目前,昆明飛香港的航線,主要由港龍航空、中國東方航空和廉航香港快運三家航空公司在運營。
港龍航空每天一班,昆明 → 香港:KA761:15:30 ~ 17:40;香港 → 昆明:KA760: 11:55 ~ 14:30。 每週一、二、五采用帶機上娛樂系統的空客 A330 寬體客機直飛,每週三、四、六、七,則採用空客 A320 窄體客機直飛(沒有機上娛樂)。
東方航空每天一班, 昆明 → 香港:MU733 : 13:45 ~16:05;香港 → 昆明:MU734:17:05 ~19:30,均採用波音737窄體客機直飛(沒有機上娛樂)。
廉航香港快運每天一班,昆明 → 香港:UO 3274: 7:45 ~ 9:55(部分日子會調整為:12:10 ~ 14:40 );香港 → 昆明:UO 3273: 20:05 ~ 22:50 (部分日子會調整為:7:55 ~ 11:00 ),均採用空客A320窄體客機直飛。
這次飛香港,本來還是想坐港龍,好歹人家是空客 330,還帶機上娛樂系統,飛機餐也好,結果左等又等,一直不見它家機票促銷,昆明往返香港,最便宜一張都要賣到 ¥1980(還不含稅),最後只好買了東航的機票(往返含稅¥915)。
在這裡我不得不吐槽下,東航昆明飛香港的 MU733 航班,無論在昆明還是在香港,居然都不靠廊橋,旅客登機 / 下機都得去坐擺渡車 —— 地球人都知道,爺討厭坐擺渡車 —— 你說,就連人家亞航、香港快運這些廉航的飛機都靠廊橋,東航那麼大一家正價航空公司,卻要去坐擺渡車······ 就為省那麼點廊橋使用費,嚴重鄙視它。
!
本來,飛機不靠廊橋就已經夠讓人生氣 “ 呲火 ” 了,沒想到長水機場地下一層候機廳更是連空調也捨不得開。盛夏六月,候機廳裡又熱又悶,空氣不流通,要是碰上有哮喘病的人,在這坐 10 分鐘,他 / 她要不犯病的話,我跟你姓!
其實,像亞航曼谷飛昆明的 FD582 航班(DMK 9:00~KMG 12:30)在廊曼機場也不靠廊橋,但最起碼人家廊曼機場空調開得很足,完全不會有這種不舒服的感覺。開點空調,讓旅客有一個舒適、愉悅的候機環境,能花你機場多少錢電費······ 每年那麼多機場建設費都收了幹嘛去了······
下圖是我的登機牌和港澳通行證······
相比新版的卡片式港澳通行證,我還是更喜歡這種老式一本的港澳通行證。
講到港澳通行證,大家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關於香港 7 天逗留時間計算的問題:
香港入境處計算逗留時間,入境當天是不計入的,要到次日才算你一天!
比如你 1 月 1 號到香港(無論幾點入境),那麼要到 1 月 2 號,香港入境處才會算你逗留滿 1 天。
以此類推,你在香港的 7 天時間分別是 2 號、3 號、4 號、5 號、6 號、7 號、8 號,意味著你最遲只能逗留到 1 月 8 號晚上,就必須要離境,否則就屬於逾期逗留了。
澳門情況與香港一樣!
(2)、關於香港澳門一起,到底需要幾次香港簽註的問題:
很多朋友去香港,會順道捎帶著連澳門也一起去,大陸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大陸,這就意味著,你必須兩次入境香港,那到底是需要一個香港簽註,還是兩個香港簽註呢?
本人親身實踐下來,如果大陸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大陸這樣走的話,只需要辦一個香港一年一次簽註和一個澳門一年一次簽註就夠了,不需要,也用不著兩個香港簽註!
(3)、關於在香港和澳門各自逗留時間的問題:
如果你計劃香港澳門一起玩的話,通行證上,你會有一個香港簽註(7 天)和一個澳門簽註(7 天),按理來說,兩個地方加起來 “ 應該 ” 最多可以有逗留 14 天,但這只是 “ 應該 ” ······
現實中,如果你是大陸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大陸這種走的話,你香港澳門兩個地方加起來一共最多隻能逗留 7 天
!
再說一遍,香港澳門兩個地方加起來一共最多隻能逗留 7 天
—— 因為你去澳門那幾天,香港也要將其算進你在香港的逗留時間裡,很奇葩吧!
再說明白一點,比如,你 1 月 1 日入境香港,那麼按照你的香港簽註,你最遲可以在香港逗留到 1 月 8 日(抵達當天不計入)就必須離境。
假設:你在香港先玩了 3 天, 1 月 4 日早上,你從香港坐船去澳門,然後你在澳門逗留兩天至 1 月 6 日,那麼,當你 1 月 6 日從澳門再次折返回香港時,你最多只能在香港逗留至後天(1 月 8 日)就必須要離境!因為 1 月 4 日至 6 日這兩天,雖然你已經辦了香港離境,人也身處在澳門,但香港入境處依然要將其計入你在香港的逗留時間裡。
至於為何原因,香港入境處解釋說:因為你是用通行證上的香港簽註出境大陸的,所以大陸這邊只知道你是來香港,而你從香港再去澳門,大陸其實是不知道的。因此,你即便使用澳門簽註去了澳門,但依然只有香港的 7 天時間 —— 這 TM 什麼奇葩規定啊 —— 大家千萬要留心這個,我上次就在這個上面中招了!
當然,有朋友可能會說,那我就辦兩個香港籤,然後我用第二個香港簽註從澳門回香港,對不起,這樣也不行!
因為你要使用第二個香港簽註的前提,必須是大陸這邊要在這個簽註頁上蓋上兩個出境章。而此時,你的簽註上只有一個出境章 —— 也就意味著你必須只有先回大陸,在香港簽註頁的第一個出境章後面,蓋上大陸的入境章,這樣你就算用完第一個香港簽註了。
之後,你再從大陸這邊用第二個香港簽註再次辦理出境手續,大陸海關會在這張簽註頁上蓋上第二個出境章,也只有這樣,你才能使用你的第二個香港簽註!——但這裡面又牽扯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大陸和香港這邊有沒有兩次入境最少間隔時間的要求(入境間隔時間的具體要求我也不太瞭解)······
很複雜吧,頭很暈吧,已經混亂到你想罵娘了吧 —— 總之就是一句話,如果你要香港澳門兩地一起玩的話,不管你咋走,兩個地方加起來,你一共最多隻能呆 7 天!
在悶熱的候機廳等了快 40 分鐘,終於開始登機了······
東航昆明往返香港使用的是波音 737 — 800 窄體客機。
737 是波音公司目前唯一的一款投產中的窄體客機,也是民航界史上最暢銷的客機。據說,全球平均每一秒鐘有 1250 架波音 73 7正在我們頭頂的天空上飛行,平均每 5 秒種,就有 1 架波音 737 進行起降。
我們的飛機緩緩滑行至跑道,排隊等待起飛 ······
······ 起飛 ······
······ 從空中鳥瞰長水機場 ······
起飛後沒多久,就到了昆明東南郊的呈貢大學城上空 ·····
這年頭,全國上下,大江南北都在各處荒山野嶺的僻靜地方開山鑿石,轟轟烈烈蓋大學城,真搞不懂它們是咋想的,這種入夜了連流氓都不敢來的地方,他們究竟是想蓋大學城呢,還是想弄苦行禪修院?
憶往昔,小爺大二到大四,足足在下面這荒郊野嶺的鬼地方待了三年~那個時候昆明還沒通地鐵,回趟市區堪比西天取經 ······
待飛機進入巡航高度後,空姐開始挨個分發入境單和飛機餐。
下面這張《ARRIVAL CARD 旅客抵港申報表》一式三聯,第一聯是旅客抵港申報表(也就是入境單),第二聯是旅客離港申報表(也就是出境單),第三聯是注意事項。一二兩聯除了最後倒數三欄外,其餘都是自動複寫。
除香港身份證持有人外,所有旅客抵港,均需填寫《ARRIVAL CARD 旅客抵港申報表》(可以用簡體中文填寫),入境時將通行證、入境單一併遞給海關就行(不過聽說,用卡式通行證入境香港是不需要填入境單)。
說完入境單,再來講講東航的飛機餐。
下圖照片中,東航的飛機餐看似豐盛,實則一點也不好吃, 尤其是照片左下角那包什麼青稞花,模仿爆米花製作,結果完全沒有爆開,青稞穀粒嚼在嘴裡生硬、生硬的,真認不得空廚公司那些人都是什麼口味啊,這麼難吃的東西他們吃不出來麼······
說到東航的飛機餐,我朋友今年國慶前也是坐這趟航班昆明飛香港,結果空姐一人就發一個又乾又硬的麵包和一包榨菜,比廉航還不如~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飛行,我們的飛機降落香港機場。
降落後,本想從機場海天碼頭直接搭船去澳門,結果一看船期表,金光飛航(Cotaijet)從香港機場只能去到氹仔碼頭(一天四班船:11:45、13:30、16:15、21:00);
隔壁的噴射飛航(TurboJET)香港機場去澳門外港碼頭每天同樣也是四班船:11:00、13:15、17:00、22:00。
這會兒要想趕上 17:00 的船肯定是來不及了,可下一班船就要等到晚上 22:00 ,考慮了一下,我決定還是入境以後再從上環的港澳碼頭坐船去澳門。
港澳碼頭位於香港上環幹諾道中 200 號(信德中心三樓),搭地鐵港島線在上環站下車,然後依站內指示牌從 D 出口出站即是信德中心大廈入口,這裡坐商場自動扶梯上到 3 樓左轉直走,就可以看到港澳碼頭的售票大廳了。
在港珠澳大橋尚未建成前,往返港澳,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從這裡坐噴射船。
從香港去澳門外港碼頭,噴射飛航(Turbo Jet),每天 07:00 ~ 23:59 ,15分鐘一班(繁忙時間增至5分鐘一班)。普通位船票:平日:日航 $ 164 ,夜航(17:10 ~ 06:30)$ 200。週末及假日:日航 $ 177 ,夜航(17:10 ~ 06:30)$ 200。65 歲以上長者及 12 歲以下小童,每程可享 $ 15 折扣優惠(不適用於貴賓廂及尊豪位)
而從澳門外港碼頭回香港港澳碼頭:噴射飛航同樣每天 07:00 ~ 23:59 ,15 分鐘一班船(繁忙時間增至 5 分鐘一班)。普通位船票:平日:日航 $ 153,夜航(17:10~06:30) $ 189。週末及假日:日航 $ 166 ,夜航(17:10 ~ 06:30) $ 189。65 歲以上長者及 12 歲以下小童,每程可享 $ 15 折扣優惠(不適用於貴賓廂及尊豪位)
至於說行李方面,一般只要不超過 60 公分 x 20 公分 x 35 公分(即24吋)的拉桿箱,都可以隨身攜帶進入船艙,放置於船頭專門的行李區就行。
具體資訊大家可以登入噴射飛航的官方網站查詢,網址://www.turbojet.com.hk/sc/
香港上環信德中心港澳碼頭
適逢傍晚漲潮,海面風急浪大,這趟噴射船坐得我是頭暈目眩······
特別是剛剛起航時,船身隨海浪拍擊,富有節奏的前後搖擺、上下晃盪,頓時感覺整個世界都在天旋地轉······
說來也挺奇怪,我著人可是從不暈船的,年初去泰國普吉島,那快艇風馳電掣,船上人吐得稀里嘩啦,我什麼事沒有······ ,還有去年在斯里蘭卡美蕊沙出海看鯨,一船人吐得連爹媽都認不出了,我也沒暈船,可今天不知怎麼回事,大概是剛坐完飛機下來,緊接著又坐船的緣故吧······坐在船上,感覺暈沉沉的,總之整個人都不好了。
所以,在這裡也要提醒那些容易暈船,或者拖家帶口,扶老攜幼的朋友,儘量避免在香港下了飛機跟著又坐噴射船去澳門。
從香港坐噴射船到澳門,船程大約一小時。
到了外港碼頭後,登岸,先尾隨人流到入境大廳辦理澳門入境手續(不同於香港,澳門不需要填入境單),之後步出外港碼頭大樓,穿過地下行人通道即可看見各個酒店的免費接駁車。
在這裡要提醒大家兩個事:
首先是這些免費的接駁車其實有分酒店車和娛樂場的發財車兩種。
基於澳門法例,21 歲以下人士不可以進入娛樂場,也不可以乘坐發財車。但碼頭免費的酒店接駁車,因為不去娛樂場,小孩是可以乘坐的,只要向工作人員出示該酒店的客房訂單,他們便會引領你到指定位置候車 —— 通常情況下,發財車是 45 座大巴,而酒店車則是小型的麵包車或者依維柯。
其次,目前澳門絕大部分發財車都只提供碼頭到娛樂場的免費單程服務,如果要從娛樂場返回碼頭,葡京、永利、銀河、新濠都限定必須是娛樂城會員才可以上車。
不過威尼斯人和巴黎人目前仍提供免費的碼頭至娛樂城往返接駁服務,只要年滿 21 歲,不需要出示任何憑證即可登車 —— 特別是威尼斯人,他們家提供外港碼頭、氹仔碼頭、關閘的免費接駁(巴黎人則貌似僅限機場和氹仔碼頭)。
澳門篇
澳門(Macao / Macau)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殖民地(1557年 — 1999年12月19日)。
1553 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以 “ 借地晾晒水浸貨物 ” 為藉口在澳門登岸。
1557 年(明嘉靖三十六年),明朝政府同意葡萄牙人居住澳門,自此葡萄牙展開對澳門長達 442 年的殖民統治。
明朝政府早期對葡萄牙人管治嚴格,葡萄牙人不但不能買賣土地,每年還需繳付 500 兩白銀予明朝政府作為地租,葡萄牙人修建房屋也須經過明朝政府批准(明朝甚至摧毀了葡萄牙人自行修建的城牆 —— 後面遊記會提到), 更限定葡萄牙人只能居住在澳門南方等等。
1581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併,1583年,澳門議事會(市政廳)成立,對葡萄牙社群進行自治管理。
1616年,西班牙任命卡洛告(Francisco Lopes Carrasco)為澳門總督(但並沒有到任)。1623年(明朝天啟三年),西班牙任命馬士加路也(D. Francisco Mas Carenha)為另一任澳督,並正式到澳門就職,出任澳門首位總督。由於澳督最初只負責澳門防務,故其官邸設於今大炮臺。
1640年,葡萄牙擺脫西班牙統治,為嘉獎澳門在西班牙統治葡萄牙時期(1580年至1640年)依舊懸掛葡萄牙國旗,葡萄牙王室特別授予澳門獲授 “天主聖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的稱號,又稱 “ 英雄城 ”。
澳門開埠以來,這片彈丸之地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澳門經濟發展在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初達到顛峰),當時的歐洲列強,比如像荷蘭、英國等,也曾試圖對澳門進行過幾次佔領。
1601至1622年間,荷蘭人慾取澳門為遠東根據地,兩次組織編隊艦隊進攻澳門,均告失敗(後改佔領臺灣)。1622年6月24日,葡軍成功擊退荷蘭艦隊,這一天後來也被定為澳門 “ 城市日 ”。
1644年明朝滅亡,清政府沿用明制。1685年,清政府成立粵海關,執行在澳門的關稅主權。1749年,清政府又制定了治澳法令《澳夷善後事宜條議》十二條,要求葡方嚴格遵守。
1783年4月4日,葡萄牙海事暨海外部部長以葡萄牙女王名義釋出《王室制誥》,議事會(市政廳)逐漸失去其大部分權力,而作為葡萄牙國家代表的澳門總督,其權力則開始不斷擴充、膨脹。
1807年,拿破崙領導下的法蘭西帝國佔領葡萄牙。翌年7月,英軍藉口保衛澳門免受法軍佔領,曾一度強入澳門,後在清政府的壓力下,於當年11月撤出。改為向香港打主意。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香港開埠後,澳門在國際貿易上的地位便開始被香港取代。
鴉片戰爭完全暴露清政府弱點,1842年,葡萄牙派代表與清朝欽差大臣愛新覺羅耆英談判,要求豁免地租銀,享有《南京條約》中五口通商權利,葡萄牙軍隊亦可駐防澳門半島。
1845年,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單方面宣佈澳門為自由港,搶佔關閘,驅逐清朝官吏,對澳門華籍居民徵收地租、人頭稅和不動產稅,把只對葡萄牙居民實行的統治權,擴大到華籍居民。1851年和1864年,葡萄牙又分別侵佔了氹仔和路環兩島。1883年,葡萄牙再佔領望廈、青洲。1887年,清政府與葡萄牙先後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條約列明中國允許葡萄牙 “ 永居、管理澳門 ”,但未經中國同意葡萄牙永不得將澳門讓與他國。
1870年,葡萄牙國王路易斯一世頒佈法令,廢除死刑(葡萄牙是歐洲首個取締死刑的國家),相關法令
亦延伸至包括澳門在內的葡萄牙海外屬地。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941年香港淪陷,大量難民逃到澳門。1939年,基於一百多萬日本人移居巴西(曾為葡萄牙殖民地)的現實考慮,日本當局與葡萄牙政府簽訂澳門協議,日本軍不入侵澳門(但當時同為葡萄牙殖民地的東帝汶卻遭日軍佔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澳門成為華南唯一中立港口和日本保護地,金銀投機活躍,帶來短暫旺盛經濟。
1961年,葡萄牙確定澳門為旅遊區,並特准設賭,從此澳門成為東南亞主要博彩地,從 “ 天主聖名之城 ” 變身 “ 東方蒙特卡羅 ”。
1974年4月25日,康乃馨革命後,葡萄牙宣佈放棄所有海外殖民地,撤銷在澳門的司令部,遣散駐澳葡軍,1975年,最後一批葡萄牙駐軍撤離澳門。
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宣告》,葡萄牙根據宣告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迴歸中國,澳門成為中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
現時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Macao)、氹仔(Taipa)、路環(Coloane)以及路氹城四個區域所組成。
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分陸地與中國大陸連線;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大橋和公路將它們連線在一起,後來因為澳門的土地不敷應用,澳門政府決定在該水域填海,這一塊新填海得出來的地,就是今日的路氹城。路氹城把兩個原本獨立的島嶼 —— 氹仔島和路環島 —— 連成一起。
澳門地方小,所以絕大多數人去澳門玩,也就兩三天時間,如果按在澳門逗留 3 個整天(到達當天和離境當天不計入)來計算的話,建議第一次去澳門的朋友不妨可以按如下方式,安排遊覽行程:
第一天:專門遊覽澳門半島(主要是澳門歷史城區,詳細介紹請參閱本文【澳門半島旅遊指南部分】),晚上可以去永利看錶演湖噴泉和吉祥樹、富貴龍表演(如遇星期日,建議與第二天行程作對調,因為週日教堂禮拜,不對遊客開放)。
第二天:早上去氹仔的嘉模楞教堂和龍環葡韻參觀,中午到官也街用餐,下午至晚上可以去逛威尼斯人、巴黎人、金沙城中心(夢工廠動畫人物巡遊)、新豪(8字摩天輪),永利皇宮(表演胡噴泉纜車)、銀河(鑽石大堂)—— 這些酒店都在路凼城,威尼斯人西翼大堂對面是銀河;東翼大堂正對面,左手邊是新豪,右手邊是金沙,出東翼大堂往右手邊走(不要過街)則是巴黎人。
第三天:早上去東望洋山參觀東望洋炮臺(包括聖母雪地殿教堂及燈塔)、松山隧道,然後坐纜車下山,到二龍喉公園搭巴士去路環市區,吃安德魯蛋撻,參觀聖方濟教堂,下午回議事廳前地採購手信,晚上早點回酒店休息或者去晚上去漁人碼頭。
議事廳前地那邊有好幾家鉅記手信,如果是住在葡京、永利附近的話,可以先看好品種,想好購買數量後,到離境前一天統一 一起採購。
另外,在澳門消費,不必特地兌換澳門元,一來中國銀行澳門元的匯率明顯要比港幣貴,二來不是所有中國銀行都有澳門元可供兌換。就拿昆明來說,我到交三橋的中國銀行雲南省分行,都沒有澳門元。
其實,港幣在澳門完全暢通無阻(港幣與澳門元1:1等價),而且中國銀行港幣的匯率還比澳門元低,我記得今年5月底,我去換錢時,港幣賣出價是 86.2,而澳門元的賣出價則是 86.55。所以大家完全沒必要專門去換澳門元,直接拿港幣花就行!
澳門酒店指南
出門旅行,酒店住宿是不得不考慮的一項開支,作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的豪華酒店非常多,而且全是集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甚至大型演出於一身,每間酒店也都各具特色,有的走歐陸風、有的玩卡通範兒······
不過說實話,澳門的酒店普遍以五星級的高檔酒店為主,在價格上,選擇範圍不是很廣,對於房價比較敏感的朋友,可能很難選到價廉物美的適宜酒店。
澳門的酒店主要集中在澳門半島和氹仔島兩大區域,
澳門半島主要五星級酒店(以下排序不分先後):
澳門葡京酒店(Hotel Lisboa)
澳門新葡京酒店(Grand Lisboa Macau)
永利澳門酒店(Wynn Macau)
澳門美高梅酒店(MGM Macau)
澳門十六浦索菲特大酒店(Sofitel Macau at Ponte 16)
澳門星際酒店(Star World Hotel)
澳門文華東方酒店(Mandarin Oriental Macau)
澳門聖地牙哥古堡酒店(Pousada De Sao Tiago)
澳門置地廣場酒店(Landmark Macau)
澳門英皇娛樂酒店(Grand Emperor Hotel)
澳門金沙酒店(Sands Macao Hotel)
澳門金麗華酒店(Grand Lapa Hotel Macau)
澳門半島主要四星級酒店(以下排序不分先後):
澳門假日酒店(Holiday Inn Macau)
澳門皇家金堡酒店(Casa Real Hotel)
澳門勵庭海景酒店(Harbourview Hotel)
澳門富豪酒店(Hotel Beverly Plaza)
澳門利澳酒店(Rio Hotel)
澳門金龍酒店(Hotel Golden Dragon)
澳門維景酒店(Metropark Hotel Macau)
澳門雅詩閣(Ascott Macau)
澳門皇冠假日酒店(Crowne Plaza Macau)
澳門皇都酒店(Hotel Royal)
氹仔島主要五星級酒店(以下排序不分先後):
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 (The Venetian Macao Resort Hotel)
澳門永利皇宮酒店(Wynn Pal
ace
)
澳門巴黎人(Parisian Macao)
澳門銀河酒店(Galaxy Hotel)
澳門新濠天地 — 皇冠度假酒店(City of Dreams — Crown Towers Macau)
澳門新濠影匯酒店(Studio City Hotel)
澳門金沙城中心康萊德酒店(Conrad Macao, Cotai Central)
澳門喜來登金沙城中心大酒店(Sheraton Grand Macao Hotel, Cotai Central)
澳門瑞吉金沙城中心酒店(The St. Regis Macao, Cotai Central)
澳門大倉酒店(Hotel Okura Macau)
澳門永利皇宮酒店(Wynn Pal
ace
)
澳門JW萬豪酒店 (JW Marriott Hotel Macau)
澳門君悅酒店(Grand Hyatt Macau)
澳門麗思卡爾頓酒店 (The Ritz-Carlton Macau)
澳門悅榕莊(Banyan Tree Macau)
澳門四季酒店(Four Seasons Hotel Macao,Cotai Strip)
澳門新濠鋒酒店(Altira Macau)
澳門百老匯酒店(Broadway Macau)
澳門麗景灣酒店(Regency Hotel)
氹仔島主要四星級酒店(以下排序不分先後):
澳門金沙城中心假日酒店(Holiday Inn Macao Cotai Central)
澳門 Hard Rock 酒店-新濠天地(Hard Rock Hotel — City of Dreams)
澳門駿景酒店(Hotel Taipa Square)
澳門君怡酒店(Grandview Hotel)
澳門金皇冠中國大酒店(Golden Crown China Hotel)
上述名單基本涵蓋了澳門所有 “ 叫得出名字 ” 的中高階型酒店,如果你打算預訂的酒店沒有出現在這張名單上的話,那建議你還是 “ 三思而後訂 ” 吧!
當然,無論訂幾星級的酒店,還是建議大家多看看差評,如果這些差評你都能接受的話再訂。
下面,我就著重介紹幾家澳門最具代表性的酒店,這些酒店不再是傳統的住宿、餐飲和賭場,更富有創造性的融合進購物、表演、博物館、動漫卡通等元素於一體,可以說,這些酒店本身就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景點!
【 酒店 —— 澳門葡京酒店 】
一、澳門葡京酒店(Hotel Lisboa Macau)
1970年落成的葡京酒店位於澳門南灣友誼大馬路西南端,酒店正門向著嘉樂庇總督大橋(Ponte Governador Nobre de Carvalho,舊澳氹大橋),是澳門過去最大,也是澳門首間五星級酒店 。
酒店由葡萄牙建築師 Eric Cumine 設計,鳥籠型的酒店大樓以及樓頂刺向四面八方的鐮刀狀利器,寓意入場的每一個賭客,都好似任人宰割的籠中鳥。
在廣東話裡,“裝修”與“莊收”同音,所以葡京酒店大堂的裝修工程從未間斷過,寓意“莊收”(莊家收穫)
2008 年開幕的新葡京酒店(Grand Lisboa Macau)是澳門繼旅遊塔(Torre de Macau)後第二高的建築物,酒店外觀就像一朵將要盛開的蓮花(或是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上闊下窄。
據傳,新葡京入口處,尖刀狀的裝飾寓意大殺三方!
新葡京獨特的外型,除了視覺搶眼外,有如火炬狀的大樓,在風水上據說也能化解對面永利之財氣,同時抵擋隔鄰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的煞氣!
下圖左側的高樓即是中國銀行(澳門分行),中銀主樓和四棟高低不一的裙樓一道,形似手掌,有中資掌握澳門賭業之意。
目前,澳門中國銀行發行的所有票面的澳門幣背面圖案,都是這棟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大樓圖案。
新葡京~
這次去澳門住的就是葡京,標準房(西翼)4 晚房費(不含早)一共¥3054(相當於每晚¥763.5)
酒店位置的確很好,從新葡京方向沿殷皇子大馬路(Avenida do Infante D. Henrique)一直往前,步行約六七分鐘就可以到達議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途中還會經過澳門唯一一間百貨公司:新八佰伴(New Yaohan),以及著名的瑪嘉烈蛋撻店、金船餅屋( Caravela Pastcladia)和陳光記燒臘飯店。
而如果往老葡京方向步行,穿過行人地下隧道,街對面就是永利、美高梅和星際,看永利門口的音樂噴泉,永利娛樂城大堂的吉祥樹、富貴龍表演,或者要去美高梅的天幕大堂逛一逛也都非常方便。
另外,老葡京娛樂城斜對面,中國銀行正對著的就是亞馬喇前地(Praça de Ferreira do Amaral)公交總站,從這裡可以搭 N 多號的巴士去到媽閣廟,澳門旅遊塔、西灣湖、氹仔官也街、威尼斯人酒店和路環市區(恩尼斯總統前地、聖方濟各堂)。所以住在這裡,無論是出門遊玩,還是購物吃東西,交通出行都很方便。
其次,酒店服務業也很不錯。原本訂的是東翼(舊翼),入住時提出希望儘量安排安靜的房間,前臺二話沒說,就將我們免費升級到禁菸區的西翼(新翼)。
葡京酒店無論何種房型,每間房間每天都有免費的飲料提供(房型越高階,飲品種類和品牌自然也就越多、越好)。就標準房而言的話,每天都配備有 1 聽可口可樂、1 聽零度可樂、1 聽雪碧、1 聽芬達、1 聽怡泉+C、1 聽啤酒和一大瓶礦泉水。
不過要注意:如果頭天冰箱裡的飲料沒喝完,第二天服務員是不會額外補充的;另外就是所有飲品(包括礦泉水)都只能在房內飲用,喝完後的空瓶子也要放在桌上,不然就會被視為自願購買了哦!
房間電視有 3 個 “ 大人頻道 ”,都是 24 小時免費播映的,頻道雖然有上鎖,但密碼很簡單(123456),所以對於帶小孩(特別是小孩愛弄遙控器)的家長要留神這點!
酒店免費 WIFI 速度 “ 嗖嗖 ” 的快,每天提供的兩雙一次性拖鞋也都是厚厚的棉質拖鞋,穿上去很軟、很舒服,不會像國內酒店那種,幾乎就是薄薄的一層棉紙張。
不過如果是住標準房的話,沐浴用品不是愛馬仕的,只是一般灌裝的沐浴露、洗髮乳這些,浴盆倒還是舒服的按摩浴缸,而且入住時都作了了消毒處理。
葡京酒店入住和退房都提供外港碼頭至酒店的免費接送服務(至於關閘、機場和氹仔碼頭就不清楚了)。
之前,見網上評論說葡京對住客一律只接不送,那應該是誤找成賭場的發財車了。酒店這邊入住時,從外港碼頭出來,找到葡京的工作人員,出示酒店訂單後就可以順利上車了;退房時也只需要向前臺提出要搭酒店的 Shuttle Bus 去外港碼頭,工作人員就會引領你去酒店樓下等車!
不同於賭場發財車那種四十幾座的大巴,酒店的車子是普通的豐田麵包車,每輛車最多能坐 6 人,每 15~20 分鐘發一班。而且因為只是酒店的車子,所以小孩也可以上車,但僅限入住和退房時接駁碼頭使用。
如果要說有什麼不足的話,最大的缺陷就是房間價格,價效比真心的不高,說實話,它家房間的大小,裝潢與我在曼谷或者是吉隆坡訂的四星級酒店相比,差不了多少,但價格卻比他們高出至少3倍來。沒辦法,誰讓澳門這地方寸土寸金呢!另外就是房間床還是有些小了!
葡京酒店略顯昏暗的大堂雖不似新葡京那般絢麗敞亮,但依然盡顯奢華······
除了醒目的水晶吊燈和華麗的旋轉樓梯以外,注意看天花板,上面描繪著一圈葡式帆船遇上風浪的壁畫,澳門人說,當年葡萄牙來華實乃殖民掠奪,故其船為 “ 賊船 ”,進場者必被劫掠,壁畫寓意賭徒入內有如遭逢風浪一般。
而整個大堂地面的八卦圖案則寓意陣主生萬物,化戾氣,招財進寶。
大堂裡陳列著賭王收藏的各式藝術品和珍貴文物,隨便一樣都價值連城······
下圖是連線新老葡京的過街天橋(順便提一點,天橋是全封閉帶冷氣的哦!
)
從老葡京二樓穿過天橋,就到了新葡京,相比老葡京酒店大堂給人的昏暗、沉悶之感,新葡京的酒店大堂則明顯要光亮許多!
和老葡京一樣,新葡京的酒店大堂裡,也成列了許多賭王畢生摯愛的藝術品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進門這尊圓明園馬首銅像。
2007年,賭王何鴻燊出資 9610 萬港元拍得這尊圓明園馬首銅像,並宣佈將其捐贈國家。
馬首銅像,原本位於圓明園海晏堂前噴泉左方,排列第三,造工精美,栩栩如生,尤其是那纖毫畢現的毛髮刻畫,細緻動人。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馬首頭頂的鬃毛似雲朵般捲曲,呈現出一派典型的歐式白馬造型,這在其他獸首上是很難見到的,也讓馬首銅像成了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中最為獨特的一個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是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海晏堂前噴水池的一部分,由義大利耶穌會會士清朝宮廷畫家郎世寧設計,法國耶穌會神父蔣友仁監督修建。
十二座人身獸首銅像當年以盤坐之態呈雙半月形分列圓明園海晏堂噴泉的兩側,南邊為子鼠、寅虎、辰龍、午馬、申猴及戌狗,北邊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雞及亥豬。
十二生肖銅像代表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每日都會依次序輪流噴水,每到一個時辰,相應的獸首銅像口中就會噴水達兩小時。正午十二時時,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則會同時噴水,場面華麗壯觀,因此有了一個俗稱 —— “ 水力鍾 ”。
講到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火燒燬圓明園,這件事中國人都知道。然而,有一個問題我們似乎沒有想過:為什麼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後,燒的是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
按理來說,紫禁城是皇宮,是大清皇權的象徵,既然要放火,應該在這裡放才對。而且圓明園在今天的海淀,清朝時還是北京城的郊區。聯軍都打到紫禁城門下了,為什麼不燒紫禁城,卻要拐彎繞到郊區,去燒一個皇帝的私人休閒娛樂場所?
這段歷史,書上沒有細講,圓明園被燒的真實原因,好像被人有意地隱藏了起來,有些不好開口的地方。
其實,事情說起來其實也不復雜。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了《南京條約》,十二年後,英國人又跑來要求修約。
什麼是修約呢?英國人覺得,《南京條約》都籤十幾年了,大清應該明白了自由貿易的好處吧?那麼第一次開放的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這五個通商口岸就顯得不夠了,英國人希望大清能把全國都開放了,實在不行的話,沿海大城市、長江沿岸城市都開放也可以。
而且《南京條約》規定,英國人只能在這五個城市活動,中國其餘城市都不能去,英國人希望這回能在全中國暢行無阻。還有,兩國最好能互派公使,我派個大使駐北京,你派個大使駐倫敦,方便咱倆搞外交。
另外,英國人還希望能向大清皇帝親遞政府公文,英國人以前想和大清最高領導人搞搞交流會晤,根本就沒門,大清皇帝根本就不見,各級官員也都踢皮球,沒人理,英國人因為這事身子都掏空了。
這些就是修約的主要內容,按近代史大家蔣廷黻先生的歸納就是:“ 公使駐京,內地行遊,長江通商,這是雙方爭執的中心。”
站在國際角度來看,英國人提出的這些要求都是很正常的事,無論是今天還是在一百年的國際,這些早就成了共識。
但問題是,英國人面對的大清,是一個自大自負、目中無人的政府。大清從來都認為自己是天下共主,英法美什麼的都是海外藩屬國,這世界上沒有什麼國際,我就是世界,我就是國際。這就是為什麼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根本沒有吸取教訓的原因。
英國人提出的這幾條要求裡,大清最抵制的一條是公使駐京、親遞國書,因為英國人堅決不磕頭,你要親遞國書還不磕頭,做夢去吧!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條,這一條可以說就是後來導致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爭的起因。
為什麼清政府必須要洋人磕頭呢,因為磕頭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動作了,它更是大清皇恩浩蕩的體現,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基礎。洋人本來就是海外藩國,見到大清共主豈有不跪之理。清政府要求洋人不僅要磕頭,還必須是標準的的三跪九叩。其它條款都可以商量,唯獨這一條清政府堅持到死也不動搖。
所以事情會怎麼發展大家都知道了。英國人跑來要求修約,清政府說,這個外務嘛,我們都是由兩廣總督處理,你們去廣東吧。到了廣東,廣東大員說,哎呀,這麼大的事要朝廷說話才行啊,你們去京師吧。在這之間,皇上和廣東大吏們整天就在演戲、對臺詞。
踢皮球是中國人最拿手的事,廣東踢到北京,北京踢到廣東,英國人就在中間轉。幾年後,英國人轉暈了,也被激怒了,忍無可忍,決定出兵往天津去。
用英國的頭號 “ 中國通 ” 小斯當東的話說就是:“ 中國聽不懂自由貿易的語言,只能聽懂炮火的語言。”
用蔣廷黻先生的話說:“ 總而言之,外人簡直無門可入。他們知道要修改條約,只有戰爭一條路了 ”。
於是英法聯軍就帶兵來了,打到天津大沽口炮臺,以四百人的傷亡佔領了大沽口,清軍陣亡兩千。
清軍統帥叫僧格林沁,一向看不起英軍,認為英軍火炮沒什麼可怕的,堅定的主戰派。這下雖然輸了,但僧格林沁覺得沒什麼,不是武器裝備落後的問題,是我們戰術不對,打法不對。
僧王不信邪,要死戰到底。咸豐急了,跟僧格林沁說,老僧啊,別打了,你死了我咋活啊,“ 以國家依賴之身,與醜夷拼命,太不值矣 ”。
咸豐還說了句搞笑的話:“ 天下根本不在海口,實在京師 ”,意思是提醒僧格林沁,天下根本不在天津海口啊,是在京師啊,因為我在京師啊,你別搞錯了,趕緊回來吧。
僧格林沁一聽,有道理,撤了······
就這一場戰役,便能看出大清君臣對自己和世界的知識水平。
天津守不住了,千萬別讓洋人打到北京啊,大清趕緊派人到通州跟洋人認慫,行行行,我們願意談判。於是兩撥人就在通州坐下談判。
談判什麼呢?呵呵,還是前面那幾條,很明顯這又是一次對牛彈琴的談判。
咸豐給前線談判的大臣桂良說,你這一條不能同意,那一條也不能同意,別膽小,大不了再和洋人幹一仗,怕毛線 —— 堂堂大清君王居然是這樣的智商,如何不悲劇?
英國人發現這談判談得都快腦溢血了,果斷不談了,要求直接進京。咸豐一聽,這還得了,這幫鬼佬膽子不小。於是跟前方的怡親王說,英國人要是敢進京,你就把他們扣下來。
就是這麼一個 SB 決定,直接導致了圓明園被燒。
公元 1860 年 9 月 18 日,也是一個九一八。這一天還在談判,英國談判團的團長巴夏禮跟怡親王說,公使駐京,親遞國書,這一條我們是不會改的,你們看著辦吧。說完後,策馬而去。
怡親王看著巴夏禮,太囂張了。於是跟僧格林沁說,皇上說了,他們要是太囂張,談判搞不定的話就把他們扣了。
僧格林沁文化水平也不高,聽從指揮,就把英國談判團全都逮起來了,一共 39 個人。
說咸豐的這個決定是 SB ,還真不為過,因為大清皇帝加大臣們根本不知道這個決定代表了什麼。不說世界,就說中國歷朝歷代,從來都是兩軍相爭不斬來使,這在千年前就已經是國際法則了,哪怕野蠻的少數民族都是遵守的。而到了 19 世紀,人類已經大幅進步到文明社會的時候,竟然還發生這樣的事,這讓清政府的聲譽和形象在西方國家嚴重下降。
但是大清本來就是無視國際規則的,大清眼裡也是沒有國際的,所以咸豐還很開心,逮了人家的使者,覺得揚眉吐氣了一回。
咸豐一看,擒賊先擒王,既然 “ 王 ” 已經擒住,該是好好教訓一下那些洋人小兵了。於是,通州八里橋,3 萬 9 千清軍騎兵,衝向 2 萬 5 千英法聯軍 ••••••
天真的大清準備趁著英法聯軍群龍無首,一舉擊潰敵人。過程我不細說了,就說結果:英法聯軍 5 死 46 傷,清軍幾乎全軍覆沒。這是一場 16 世紀 vs 19 世紀的戰鬥,那畫面太慘不敢看。
聯軍攻進了北京城,馬上就去解救那 39 個人。巴夏禮和祕書關在刑部大牢裡,其他 37 人則關在圓明園。聯軍在圓明園把這些人解救出來後,發現只剩下了 19 人,其餘 20 人已經被處決了。
看到這場景,聯軍怒不可遏,對大清的野蠻忍無可忍。聯軍總司令額爾金表示,必須要給清朝一個慘痛的教訓。什麼教訓呢?這些俘虜是在圓明園內被斬的,那就燒了這個園子。
於是,圓明園就這麼被燒了••••••
皇帝為了自己不受屈辱,引來了一場戰爭,再因為自己的野蠻無知付出了圓明園被燒的代價,可以說,這場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無聊的一場戰爭。
上葡京(Lisboa Pal
ace
)是澳門博彩控股有限公司斥資300億港幣在路凼城打造的一座大型度假村,度假村仿照法國凡爾賽宮設計,將包含三座酒店,計劃於2017年對外營業。
【 酒店 —— 永利酒店 】
二、永利酒店(Wynn Macau)
2006 年開幕的永利位於外港填海區仙德麗街,是澳門首家拉斯維加斯綜合度假村模式的賭場酒店。
提到澳門永利,最不能錯過、也是永利最大的看點,當屬吉祥樹、富貴龍和表演湖音樂噴泉!
吉祥樹和富貴龍兩場表演都位於永利二期入口處中庭的圓形大廳內,演出時段為每天上午 10 時至凌晨 12 時,每 30 分鐘一場,吉祥樹與富貴龍交替表演。
注意:如上文所述,吉祥樹和富貴龍的表演是在永利娛樂場(Casino )大堂(也就是從下圖這個入口進去)而不是酒店(Hotel)大堂。
從這道門進去就是吉祥樹和富貴龍的表演場地。
澳門的酒店通常分為娛樂場大堂(Casino )和酒店大堂(Hotel)兩部分,顧名思義,娛樂場大堂直通賭場,而酒店大堂則直通客房。部分大型酒店甚至會有 N 個娛樂場大堂和 N 個酒店大堂(比方像葡京酒店,就有東翼大堂和西翼大堂)
不過總體來說,澳門半島這邊的酒店還好,礙於土地供應量有限,這裡的酒店佔地規模都不會很大,一般都是卯足了勁兒往高處蓋,所以佈局也不太複雜。但氹仔那邊的酒店就不同了,好比像威尼斯人和銀河,單酒店大堂就有四五個,讓人暈頭轉向,完全迷失在裡面。
剛一邁進娛樂場大堂,首先引入眼簾的就是大廳中央這個被玻璃欄杆圍住的、像地球儀一樣的半圓形球體(金燦燦的球體上刻著十二星座圖案),以及正上方繪有十二生肖的金色天幕。
吉祥樹表演開始,周圍的燈光從鵝黃色變為炫麗的紅色······
伴隨著《星球大戰》裡激昂磅礴的電影原聲,原本閉合的十二生肖天幕,像相機鏡頭蓋一樣,旋轉開啟。一塊碩大的 LED 顯示屏閃耀出迷幻般的光點,配合音樂的律動,光點逐漸變換著它的身姿,之前球體大小的光點逐漸匯聚成一道耀眼的光束,緊接著,炫麗的紅色退散, LED 顯示屏往兩邊推開,一組由 21000 顆水晶組成的巨大吊燈從空中緩緩降下······
正當大家的注意力都被這巨型水晶吊燈吸引時,大廳中央,像地球儀一樣的半圓形球體突然爆裂開,一陣山崩地裂、地動山搖後,一棵金色的吉祥樹從地下徐徐升起······
吉祥樹高 11 米,有 60 枝主枝、超過 2000 枝分枝,以及 98000 片由 24 K 純金和黃銅薄片打造成的葉子
配合燈光的照耀,原本氣勢恢弘的《星戰》原聲換成了李玟的《月光愛人》,舒緩的音樂中,吉祥樹開始慢慢旋轉,樹葉的顏色也映襯著春夏秋冬、四季輪迴而依次變換,由最初耀眼的金色,變成一片春天初苗拔地而起後的淺綠,再到夏天樹葉鬱鬱蔥蔥的深綠,然後是金秋的楓葉紅,最後再到隆冬的銀裝素裹······
隨著吉祥樹的變換,遊客開始拼命往裡扔硬幣,只聽見 “噼裡啪啦” 一陣錢幣落地的聲響~
最後,吉祥樹開始慢慢下沉,大廳中央那個像地球儀一樣的半圓形球體逐漸聚攏、收縮,原本四分五裂的地塊再次拼接到一起,把整棵吉祥樹包裹起來。
很快,空中的水晶吊燈也升了起來,LED 顯示屏從兩邊合上,然後十二生肖的金屬天幕從四周盤旋而入,結束表演。
說完吉祥樹,接下來再說說富貴龍。
2008 年底,吉祥樹表演停止,新的表演專案 —— 富貴龍登場,但因為富貴龍反應遠不及吉祥樹熱烈,所以現在這兩個表演才會輪番交替上演。
神祕的中華音樂響起,絲竹聲和鼓聲未停,燈光暗了下來,並不斷地有縷縷白煙從屋頂四周噴出。大廳中央的半圓形球體豁然開啟,一大片紅色霧氣從地底湧出,在聲光電霧的配合下,一條威猛的金龍從地下緩緩升起······
富貴龍騰雲駕霧般,盤繞著一株瑰麗盛放的蓮花。龍的頭部會微微擺動,鼻孔會噴氣,雙目閃爍耀眼,炯炯有神,龍尾和龍爪隨著金龍旋轉,蒼勁矯捷,神韻十分懾人。
伴隨著古老的東方音樂,現場燈光也變成了柔和的紫色,紫氣東來,龍尾的蓮花徐徐盛開,營造出水晶般的閃耀效果,璀璨奪目。
隨之,刻有十二生肖的巨大天幕如太空飛船一樣,旋轉開啟,LED 螢幕上演繹出一團團變幻莫測、悠遠深邃的烈焰。
富貴龍的表演雖然只有短短的 5 分鐘(吉祥樹表演時長約 8 分鐘),但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傳統雕塑藝術與現代燈光及視聽特效的精髓,所以每場演出都會有大量遊客圍觀(特別是每天下 5 點到 6 點半之間,一大巴、一大巴的韓國旅遊團會湧進永利看吉祥樹、富貴龍和音樂噴泉)。
建議提前10分鐘入場霸定位,否則來晚了,就只能看到歐巴和恩尼的後腦勺了
富貴龍來了又走,重回地底······
看完吉祥樹和富貴龍,穿過永利名店街就來到了永利酒店(Hotel)大堂,從酒店大堂正門出去,即是表演湖音樂噴泉所在地。
這條永利名店街面積達 30000 平方呎,以高階奢侈品商店為主,包括 LV、Gucci、Dior、FENDI、勞力士等,不過目測下來,裡面生意挺冷清的······
僅對永利住客開放的拜占庭皇家園林風格游泳池······
永利大堂,這對外形雄偉的景泰藍駱駝······
如果是永利的住客,在大堂辦理住宿登記時,別忘了留意前臺背後,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水母水族箱,水族箱裡飄舞著來自日本和臺灣的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
永利酒店大堂出來就是就是有 800000 加侖湖水的表演湖。
表演湖星期日至星期五上午 11 點至晚上 9 點 45 分,星期六及公眾假期前夕上午 11 點至晚上 10 點 45 分,每 15 分鐘表演一場(每場演出時長約5分鐘)。
溫馨提示:
大家看吉祥樹、富貴龍和表演湖噴泉一定要算好時間:吉祥樹和富貴龍,每天上午 10 點到凌晨 12 點,每 30 分鐘交替表演一場(吉祥樹表演時長約 8 分鐘,富貴龍表演時長約 5 分鐘)。表演湖星期日至星期五上午 11 點至晚上 9 點 45 分,星期六及公眾假期前夕上午 11 點至晚上 10 點 45 分,每 15 分鐘表演一場(每場演出時長約5分鐘)。
建議大家可以先看一場吉祥樹(或者是富貴龍),結束後穿過名店街,來到表演湖,緊跟著就可以看音樂噴泉,噴泉散場後再回到永利二期入口中庭,另一場富貴龍(或者是吉祥樹)的表演也差不多要開始了,這樣安排既節省時間,也能保證精彩節目一個不落。
個人總結下來,觀看永利噴泉右兩個最好的位置:一個是步出酒店左側,面朝老葡京方向(如下圖);另一個則是步出酒店右側,背對老葡京,面朝澳門旅遊塔方向!
表演湖是澳門首個採用活動噴咀的音樂噴泉(內建 200 個湖水噴咀和發射器,以及 1000 個獨立燈泡),800000 加侖的湖水隨著百老匯經典音樂的旋律變化、扭曲、噴射,間中還會噴出火焰,傍晚開始更配合燈光一併表演。
觀看錶演湖噴泉,強烈建議大家避開下午 5:00 ~ 6:30 這個時間段,上文已述這時,會有一大巴、一大巴的韓國旅行團拉來看噴泉、吉祥樹和富貴龍。
另外,噴泉白天會噴射火焰,傍晚開始則是配合燈光一併表演······
湖水對岸,停滿了旅行團大巴······
永利與老葡京僅一街之隔,經由上圖的地下行人通道,可以便捷穿梭兩個酒店。
講起這個地下行人通道,記得剛到澳門第一晚,因為不熟路,我是沿友誼大馬路(Avenida da Amizade)經澳門總統酒店(Hotel Presidente Macao)走到星際(Star World Hotel),然後再過街,去永利。
這一路上,滿地都是粉紅色的小卡片(就那種在大陸,你一住酒店就往門縫裡塞的),星際酒店路口,一個夾著公文包,嘴裡還叼根菸的男人更是像撒冥幣一樣,不斷像空中和地面拋灑這些小卡片,而上圖這個地下行人通道的電梯口,更是鋪滿厚厚一層
我就納悶了,如此明目張膽,難道特區政府就坐視不管了麼?所以澳門給我的第一印象,感覺是魚龍混雜,明顯不及香港的秩序和素質。
今年 8 月 22 日晚,永利集團在澳門路氹城投資 350 億港幣,耗時6年興建的全新綜合式賭場度假村:永利皇宮(Wynn Pal
ace
)正式開幕。
據說,永利皇宮是澳門第 3 高摩天樓,酒店外部有觀光纜車和大型的表演湖提供音樂噴泉表演,酒店南北庭園大堂更分別設有一個 83000 朵真花製成的旋轉木馬,和一座 103000 朵真花組成的摩天輪,以至美國當代藝術家 Jeff Koons 創作的大型鬱金香雕塑。
2011年,永利以 7993250 英鎊拍到的四個嘉慶年制鍍金雙耳瓷制花瓶也將會放置在永利皇宮中展出。
離開永利,面朝嘉樂庇總督大橋(Ponte Governador Nobre de Carvalho,舊澳氹大橋),向左手邊沿填海沙格斯大馬路繼續前行約 5 分鐘,就是壹號廣場,穿過壹號廣場,便到了澳門美高梅。
【 酒店 —— 澳門美高梅 】
三、澳門美高梅(MGM Macau)
澳門美高梅(2010年前曾稱 “ 澳門美高梅金殿 ”)位於澳門新口岸新填海區(南向氹仔,西靠壹號湖畔,北靠永利澳門),整個專案投資超過 12.5 億美元,於2005年填海興建,2007年12月開幕。
高154米(35層)、總建築面積達200萬平方呎的酒店大樓外形設計獨特,波浪狀的大樓從上至下鋪設了黃金色、白金色和玫瑰金色三種不同顏色的外牆玻璃。
澳門美高梅是澳門六張賭牌(三張主牌及三張副牌)中,最後落成的旗艦賭場酒店,也標誌著澳門博彩業正式進入六分天下的局面。
眾所周知,號稱 “ 東方蒙特卡羅 ” 的澳門,其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博彩業,1998 年,澳葡政府收入 44.5% 就源於博彩稅。
迴歸後,澳門開放賭業,當時全球有 21 家公司角逐,最後由何鴻燊的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澳博)、史提芬 • 永利(Stephen Alan Wynn)的永利度假村(澳門),以及香港呂志和家族和美國威尼斯人集團(The Venetian)連手的銀河娛樂場股份有限公司(galaxy entertainment)投得賭牌。
原本,整個賭權開放過程一路走來十分順暢,得到了中央政府與世界輿論的一致好評。不料,正當特區政府與獲得賭牌的三家公司準備正式簽約時,銀河兩大股東:香港呂志和家族與美國威尼斯人集團之間卻突生內訌,無法調和,分別向特區政府提出 “ 分牌 ” 經營的要求。
本來,這純屬銀河內部矛盾,按常理,特區政府只需與銀河簽約、打交道(賭牌是以銀河名義競得)。
但特區政府考慮,如果只與銀河簽約,威尼斯人肯定進不來,這樣就失去了賭權開放的本意。特區政府選銀河進入澳門博彩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瞄準了其背後有美國威尼斯人集團的加盟,欲藉助威尼斯人來改造、提升澳門博彩業,將原本純粹的賭博業向集旅遊、娛樂、會展於一身的綜合方向轉移,這也是特區政府對未來澳門博彩業發展的一個戰略思想。
如果捨棄銀河,轉而選擇與威尼斯人簽約,那麼三分之二的賭牌就都被外資公司所擁有,這無疑又違背了賭權開放的一條原則:外企及外資在未來賭牌中及博彩業規模中的比例不得超過49%。
最後,經過反覆的考慮與論證,特別是權衡了政治與經濟上的的利弊後,特區政府 “ 另闢蹊徑 ”,按照澳門博彩法中有關 “ 分專營 ” 的規定,批准銀河以 “ 轉批給 ” 的方式,將競投來的賭牌一拆為二,即由銀河持有一個主牌,再向威尼斯人集團發放一個副牌。除名稱外,主牌和副牌的權益和責任均一致,持牌人可各自獨立經營賭場。
此例一開,澳博 2005 年拆一個副牌給何超瓊(何鴻燊女兒)與美國美高梅(MGM)的合資公司。永利又於 2006 年初將副牌以 9 億美元的天價拆給何猷龍(何鴻燊兒子)的新濠國際與澳洲 PBL 的合資公司。至此,澳門 3 張賭牌實質上變成了 6 張。
當然,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澳門賭場遠不止這 6 家,就好比置地廣場、漁人碼頭和金沙城中心,他們都沒獲賭牌,但酒店裡面也都建有賭場。
實際上,這些賭場均隸屬於這 6 張賭牌,比如,置地廣場酒店的法老王宮殿娛樂場(Pharaoh’s Pal
ace
)、漁人碼頭的巴比倫賭場(Babylon Casino),還有澳門十六浦索菲特大酒店的十六浦賭場(Casino de Porte 16) 就都是由澳博持牌,而金沙城中心則是威尼斯人持牌。
天幕廣場是澳門美高梅一個最主要的賣點!
位於金殿中心處的天幕廣場面積約 2320 平方米,天幕最高處達 25 米,廣場上的建築充滿歐陸風情,廣場北面仿照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標誌性建築中央火車站而造,並巧妙的融合進泰坦尼克號貴賓區的設計元素,體現了葡萄牙文化對澳門的影響及高階酒店的形象。
天幕廣場中央,8 米高的 “水天幕” 圓柱形水族館,圓柱形的設計能 360 度觀賞魚兒的悠然美態。
如果你簡單的把這個 “水天幕” 看作是美高梅為引人客人而特意打造的海底世界 “噱頭”,那就大錯特錯了。
和澳門所有賭場一樣,美高梅里,每一處細節佈置都透露出華人特有的風水觀念。就好比這個 “水天幕” ,就象徵著吉祥好運連綿不絕,遊曳其中的魚群寓意財源滾滾,風生水起。
懸掛半空的大型海藻、吊飾及魚群等裝置,與特別安裝的 LED 燈光裝置,營造出一片絢麗斑斕的夢幻海底世界 ·····
走進美高梅酒店大堂,就仿如走進到一個全新的藝術空間之中,尤其是大堂天花的大型玻璃花卉裝飾,令人驚豔不已!
這件由美國著名藝術家 Dale Chihuly(植皓禮)特別為澳門美高梅設計的流光天花吊頂,名為 “Fiori di Paradiso Ceiling”,完全人工吹制,獨一無二,是全亞洲首件大型 Chihuly 玻璃藝術品,它與酒店前臺後面的天堂花背景牆遙相呼應,各具情致。
充滿優雅韻律的《達利的舞者》······
漫步美高梅,你會不時被融入其間的濃厚藝術氛圍所感染,然後,你會發覺這間酒店本身就是一件無可複製的藝術傑作。
【 酒店 —— 澳門威尼斯人 】
四、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The Venetian)
佔地 1050 萬平方呎的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The Venetian Macao — Resort — Hotel)是亞洲最大的單幢式酒店;也是迄今為止,澳門最大型的酒店專案(據說,酒店足以容納 90 架波音 747 客機),2008年,澳門威尼斯人被評選為中國十大最具魅力酒店之一。
酒店集大型博彩娛樂、會展、住宿及表演、購物元素於一體,在正式啟用前,首個試用的客戶是英超球隊曼聯部(Manchester United Football Club,Man Utd)。或許正是有了這層關係,全亞洲最大的曼聯商品旗艦店就位於威尼斯人大運河購物中心內。
只是本人對曼聯真不感興趣,所以也就沒有想要去逛(說實話,到今天,曼聯旗艦店具體在哪我都不知道),自然也就沒有它家的照片提供給大家了。
澳門威尼斯人的概念源於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The Venetian Resort Hotel Casino Las Vegas),以義大利威尼斯水城以及著名雕像為建築特色,並參考拉斯維加斯威尼斯人作為設計藍本,酒店範圍內是充滿威尼斯特色的拱橋、小運河及石板路,所以也被視作是拉斯維加斯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在亞洲的複製版。
如果是從西翼大堂(即有酒店接駁車停靠的那個大堂)進入威尼斯人的話,搭自動扶梯上到三樓,即是聖馬可廣場和馬可孛羅運河(如下圖)。
聖馬可廣場是義大利威尼斯的中心廣場。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是唯一被稱為 “Piazza” 的廣場,其他的廣場無論大小皆被稱為 Campi。
威尼斯人購物中心的聖馬可廣場經常會舉行精彩的表演節目,例如鋼琴獨奏、幽默劇等。
廣場旁還設有貢多拉船碼頭,以及仿聖馬可鐘樓。
威尼斯人購物中心(也稱 “ 大運河購物中心 ”)是澳門最大型的室內購物中心,位於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三樓,面積達 968000 平方呎,雲集了超過 350 家的購物商戶、數十家食店和 3 條各長 390 呎的人造室內運河。
購物中心這 3 條以威尼斯著名運河命名的室內水道,分別是大運河、聖路卡運河及馬可孛羅運河(這 3 條運河互不相通,各自獨立),各運河中都有多艘貢多拉船往來穿梭,遊客可付費乘船遊覽運河。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貢多拉船價格應該是成人:MOP 128 葡幣/人 、1 ~ 12歲小童:MOP 98 葡幣/人,每艘貢多拉船2人起坐(不設單人服務),一艘遊船最多可承載 5 人(船家會根據實際客人體重決定承載幾人),船速不會太快,全程約 15 ~ 20 分鐘。
貢多拉船開放時間:大運河:上午 11 點至晚上 10 點;馬可孛羅運河:上午 11 點至晚上 7 點;聖路卡運河:上午 11 點至晚上 7 點。對於打算乘坐貢多拉船的朋友,可於上述 3 條運河中,任意選擇一條即可。
儘管網上有攻略說,要首選大運河或者馬可孛羅運河什麼的,但就我實地觀察下來發現,其實各條運河之間,差距不大,甚至幾乎就沒什麼差別,周圍建築也都是濃郁的威尼斯風情,我覺得真沒必要 “死頭幹僵”(昆明方言,意指認死理,不懂變通)死盯著哪幾條,哪人少去哪!
貢多拉源於義大利威尼斯,是當地特有的和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尖舟,船身全漆黑色,船體輕盈纖細,由一船伕站在船尾划動。
大運河購物中心內的貢多拉船伕多是外籍人士,他們穿著帶橫條紋的緊身針織上衣,戴頂草帽,航行期間,依顧客喜好,一邊掌船,一邊引吭高歌,一舉一動,都散發著來自威尼斯的奔放,當然,下船時別忘記給小費哦!
)
三兩人乘一彎“新月”在大運河的柔波里載一船浪漫的歌聲······
船,曾經是威尼斯的祕密,為了防止造船技術外洩,威尼斯共和國曾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任何船隻都不可以賣給外國人。
最早的貢多拉也裝飾繁複,1562 年威尼斯元老院為了遏制奢靡攀比之風,下令除去貢多拉上的一切裝飾並都漆成黑色。去除了奢華的裝飾,貢多拉反而有了種簡樸獨到的美。又經過 500 年曆史的打磨,貢多拉船最終才有了今天的模樣。
雖然小巧簡單,但每艘貢多拉都造價不菲,據說一艘正宗的貢多拉要價至少 2 萬歐起跳,因為在這簡單的外表下,是來自世界各地的 8 種高檔木材與多達 280 個的元件,船身每一處細節 ,都凝聚著造船師的家族傳統,這也是它被稱為 “ 水上法拉利 ” 的緣由。
貢多拉雖小,卻不失一種乘風破浪、披荊斬棘的張力。這張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它奔放的船頭 —— 雄踞船頭的,是大刀一樣的六齒分浪梳,有了它,輕盈小巧的貢多拉能輕鬆在威尼斯曲折逼仄的空間中,劈出一條水道來,更為自己在歷史的長河裡劈出了屬於威尼斯和貢多拉的命運。
另外,在酒店外仿聖馬可廣場上的人工湖上,也提供戶外貢多拉船服和龍頭船務,不過生意明顯沒有室內運河上的貢多拉船好。
進入商場裡面,感覺完全就是到了一個小型微縮版的威尼斯水城,運河穿城而過,河上有拱橋連線兩岸,岸邊鋪著石板路,運河周圍都是充滿了威尼斯特色的建築群,讓人仿如置身威尼斯的街道。韓劇《花樣男子》、《命中註定我愛你》、臺劇《泡沫之夏》等多部熱門偶像劇都曾在此取景。
蜿蜒流轉的水巷撐起了一座城市的興衰,也驚豔了他人對水鄉威尼斯的想像。
有了水就離不開橋和船,水、橋、船共同構成了威尼斯,而威尼斯的船和橋又組成了最好的搭檔,這對搭檔在澳門威尼斯人完美再現~
威尼斯人金碧輝煌的大堂!
看到酒店大堂 “ 烏泱泱 ” 排隊辦入住和退房的人潮,瞬間打消我下次住來威尼斯人的想法(之前見攻略上有人寫她排隊辦入住花了 30 分鐘)。
說實話,威尼斯人的房價也不便宜(平日大約 ¥1100 ~ ¥ 1400 一晚),我花那麼多錢住酒店,圖的就是舒服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房間好不好咱先不說,就說單辦個入住 / 退房就要排幾十分鐘(甚至半把小時),我這是花錢去感受排隊麼?又不是腦殘。花同樣的價格,我寧肯住去永利或者新葡京。
整個威尼斯人購物中心都被一幅偌大的電腦控制模擬天幕所覆蓋,即便子夜時分,也一樣會出現藍天白雲,讓人分不出室內室外、晝夜晨昏。
這裡還有一個小貼士:大家留意觀察天幕上的鴿子,你會發現,當你靜止站立時,鴿子也是紋絲不動的,可當你向前 / 向後走動,或者是原地左右轉動時,鴿子也會隨你身體的移動而翱翔天際,你動它就動,你不動,它也不動!
從威尼斯人酒店的西翼大堂出來即是免費穿梭巴士的上下客處,從這裡可以搭威尼斯人的免費穿梭巴士去外港客運碼頭、氹仔客運碼頭、澳門國際機場、關閘、蓮花口岸(橫琴)、以及澳門金沙和澳門銀河(應該沒有遺漏了)。
而如果從這裡過天橋,順著街對面的行人自動步道,則可以去到官也街(詳見下文凼仔島旅遊指南部分)。
下面是新濠天地和銀河的免費穿梭巴士經停線路及發車時間表,這裡我也截圖下來,方面大家查閱
。
【 酒店 —— 澳門金沙城中心 】
五、澳門金沙城中心(Sands Cotai Central)
從威尼斯人酒店東翼大堂出來,過街即是金沙城中心(Sands Cotai Central)。注意:是東翼,也就是正門那裡。
很多人提到金沙城中心,會認為它和葡京、永利、威尼斯人一樣,就是一間高階酒店。
其實金沙城中心是由澳門喜來登金沙城中心酒店、假日酒店、澳門瑞吉金沙城中心酒店以及澳門金沙城中心康德萊酒店,四間酒店組成的一個綜合度假村。
其中,澳門喜來登金沙城中心酒店(Sheraton Macao Hotel, Cotai Central)是目前澳門規模最大的五星級酒店,被譽為 “ 亞洲拉斯韋加斯 ”。
金沙城中心御桃源標誌性的巨型財神像····
這座高 16 英尺,重 5500 磅的巨型財神像,由魯迅美術學院教授孫家彬設計,以青銅打造,表面用富有光澤的黃銅和 24 K 燙金箔面製成。
說到金沙城中心,就不得不提 “體驗夢工廠” 巨星大巡遊。
每天下午 4:00 ~ 4:20,金沙城中心金沙廣場二層都會舉行 “體驗夢工廠” 巨星大巡遊,到時,人氣動畫明星怪物史萊克、《功夫熊貓》阿寶、《馬達加斯加》中的動物們,以及《馴龍高手》中的動畫人物都將集體亮相,與一眾舞蹈演員,小丑,高蹺和木偶表演藝人一起,參與到這個盛大的巡演中。可惜這次去的時間不對,沒有趕上······
除了 “體驗夢工廠” 巨星大巡遊外,每天中午 12:30 至下午 2:30,每隔15分鐘便會有《功夫熊貓》的主角阿寶、《怪物史萊克》的史萊克、菲歐娜公主以及鞋貓劍客,還有《馬達加斯加》中的獅子艾力克斯、企鵝肆人幫等動畫明星,現身御桃源四個不同的夢工廠區域,與遊客拍照留念!
【 酒店 —— 澳門巴黎人】
六、澳門巴黎人度假村酒店
很多人嚮往巴黎,是被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吸引著,而現在,去澳門就能看到巴黎鐵塔了。
澳門第一大綜合度假村金沙中國耗資 27 億美元在打造的澳門巴黎人度假村酒店,於 2016 年 9 月 13 號開業,該酒店包括一座相當於艾菲爾鐵塔一半大小的複製品。
相信絕大部分去過澳門旅遊的人都對威尼斯人酒店產生了深刻地印象,被它對義大利威尼斯水城精妙絕倫的復刻所驚歎。那麼與威尼斯人酒店同屬一個系列的澳門巴黎人度假村,憑藉著門口的仿埃菲爾鐵塔,成功秒殺其他各家酒店,成為路氹金光大道最新的地標,也為澳門的天際線增添了一抹亮麗的景緻。星廚駕到、郎平、A-lin、譚詠麟、許志安、林子祥等明星都曾為澳門巴黎人代言,足可見巴黎人的魅力火到什麼程度!
澳門巴黎人酒店距離威尼斯人不遠,從威尼斯人酒店東翼大堂出來向右,一路沿著指示路牌,穿過四季酒店,就可以看到巴黎人標誌性的埃菲爾鐵塔。
酒店整個以法式風格來裝修,踏進酒店大堂的一刻,你就能瞬間感受巴黎的浪漫風情 —— 昂首可見35米高的瑰麗穹頂,酒店富麗堂皇的大堂正中,矗立著濃厚法蘭西風情物的噴水池,栩栩如生的雕塑、雄偉的大理石柱、閃爍無暇的水晶吊燈、奢侈的法式大理石地磚以及唯美的古典裝飾,讓遊客恍若置身二十世紀的法國。
巴黎人也有和威尼斯人一樣的人造天空
酒店5樓巴黎鐵塔紀念品商店(550號)可至巴黎鐵塔主入口,這裡乘搭鐵塔上的兩部載客電梯,可以直接上到鐵塔7樓和37樓的觀景臺,鳥瞰整個澳門的海島風光。
澳門巴黎鐵塔觀景臺門票(每天10:00~ 22:00):
週一至週五:7樓觀景臺:成人$98、 12歲或以下兒童$68 ;7樓 & 37樓觀景臺:成人$168、 12歲或以下兒童$138
週六、週日及公眾假期:7樓觀景臺:成人$118 、12歲或以下兒童$88; 7樓 & 37樓觀景臺:成人$188、12歲或以下兒童$158
澳門半島旅遊指南
澳門地處珠江三角洲南端,北接珠海,東望香港,早在 17 世紀,這裡就是中西美食的薈萃點。葡萄牙人抵澳後,把世界各地的食品和調味品帶到澳門,並結合葡國、東南亞、廣東的烹飪技術,取長補短。
香港著名美食評論家蔡瀾曾說:“澳門的美食更甚於香港。因為澳門生活步調比香港慢許多,有更多的時間準備食材、烹調佳餚。”
所以沒出發前,我對澳門美食的確是抱予了很高的期望。不過,當我真正踏上澳門,挨個把那幾家網上吹得要飛上天的餐廳遍嘗下來後,頓感失望至極
,蔡瀾的評價根本就不靠譜嘛(就跟他推薦的吉隆坡十號衚衕一樣)
別的價格那些咱先不說,澳門飲食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眾飲食明顯不及對岸香港做的精緻美味,就餐環境也不如香港典雅明麗。一條珠江,隔出兩岸完全不一樣的餐飲業態,如果把香港飲食比作酒樓的話,澳門基本上就屬於農家樂的檔次(刨去那些高階餐廳不講)。
所以對於澳門的 “美食” ,我只能說 “呵呵” 。
口說無憑,這裡我就列舉幾家大家去澳門必去 “打卡” 的餐廳一解分曉:
【 美食 —— 澳門黃枝記 】
澳門黃枝記(議事亭前地店)
坑爹指數:1顆星
黃枝記以竹升面起家,據說當年葡國總統到訪澳門時,該店創始人黃煥枝老先生曾在葡國總統面前親自表演竹升壓面,將這項古老制面手藝發揚光大並在澳門聲名大噪,成為外國遊客訪澳必吃。
位於議事亭前地的黃枝記,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每個遊客到澳門一定會去的 “打卡” 地點,每到飯點,這裡都會大排人龍,如果真要去它家用餐的話,建議避開中午 11:30 ~ 12:30 ,下午 5:30 ~ 6:30 的用餐高峰期。
在議事廳前地噴水池處,背朝民政總署大樓,往前走不到一分鐘,左手邊騎樓下就是黃枝記所在。它家古色古香門面透著嶺南建築的韻味,進到店裡,裝修算不上豪華,普普通通罷了,略微油膩溼滑的樓梯和喧囂的用餐環境有點像昆明寶善街建新園的感覺,看得出店家有些年頭了。
入座後點了他家的蝦子撈麵、鮮蝦淨雲吞、咖哩牛肉飯和紅豆冰。
雲吞餡料和湯頭都偏鹹了一些,湯頭也不像香港池記那樣加入韭黃、火腿絲,顯得寡了一些,蝦仁也不及池記的鮮甜,薄薄的雲吞皮,吃到嘴裡口感略顯軟趴趴。
蝦子撈麵馬馬虎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沒失望也沒驚喜,面質雖爽滑彈牙,但蝦籽鮮美不足,而且上桌時蝦子都沾粘在一起,就像感冒沖劑遇潮後的那種感覺。至於那碗看上去就沒什麼賣相的咖哩牛肉飯,我除了說 “ 呵呵 “,還能說什麼呢?咖哩味不足,洋蔥味有餘,而且牛肉真的超勁道,陳佩斯小品《吃雞》怎麼演的,我基本上就怎麼把這碗牛肉給吃完的!
【 美食 —— 陳光記燒味飯店 】
澳門陳光記燒味飯店
坑爹指數:2顆星
說到澳門的燒臘名店,不能錯過的就是陳光記,位於澳門半島羅保博士街馬路 19 號地下的陳光記燒味飯店,號稱經營正宗的港式燒味飯,不過對於它家菜品,我還是隻能說 ”呵呵“。
本來想點它家招牌的黑椒燒鵝飯,店員告知沒有了,後來點了個三拼飯(切雞、燒肉、胗肝),端上桌後飯粒太散,燒臘過鹹。總體感覺······,要看和誰比了,要是和我家樓下那個賣廣東叉燒的小販比,我可以給他打95分,但如果和香港的鏞記、甘牌或者太興比的話,我覺得他肯定不及格。
如果說它家的三拼飯只是米不好,味太鹹的話,它家很多人都推薦的生菜紅(鴨血加生菜)就是噩夢了,一碗生菜紅端上桌,裡面的血旺居然有兩種顏色
。
大家仔細觀察上圖,你會發現,裡面有幾塊血旺顏色明顯要偏黑一些,吃進嘴裡也有股腥臭味,真心不好吃,和我在香港甘牌吃的韭菜花鵝紅完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下面兩張照片,右側是陳光記得生菜紅,左圖是香港甘牌的韭菜花鵝紅,孰優孰劣,相信大家一眼便能分辨:
說到陳光記,想起用餐時,坐我旁邊一對內地母女,她們兩個大人,就點了一小碗淨瀨粉(就是那種只有粉和湯,還有幾粒蔥花,剩下什麼都沒有的淨粉)和一小份燒鴨,後來服務員把我的三拼飯端上桌時,她們那種眼神······,我估計她們心裡的潛臺詞肯定在說我是餓死鬼投胎,要不就是從朝鮮偷度來的
。
【 美食 —— 瑪嘉烈蛋撻 】
澳門瑪嘉烈蛋撻
坑爹指數:2 顆星
位於新馬路 (Avenida de Almeida Ribeiro)馬統領街金利來大廈 17B 地鋪的瑪嘉烈蛋撻應該是澳門名氣響噹噹的兩家蛋撻店之一。
從新葡京沿殷皇子馬路(Avenida do Infante D. Henrique)往議事廳方向步行 2 分鐘(途中你的右手邊會路過一所中葡學校),第一個十字路口看見六福珠寶的招牌後過街右轉,然後你就會看到,左前方一個小巷口豎著瑪嘉烈蛋撻的指示牌,沿指示牌往巷子裡走,右手邊第二個巷口轉進去,街角就是。
瑪嘉烈蛋撻為葡式蛋撻創始人,著名的安德魯餅店老闆前妻瑪嘉烈女士所創,與安於現狀的安德魯先生不同,瑪嘉烈女士更傾向於拿獨門配方與多方商業合作,據說肯德基的葡式蛋撻就是依循瑪嘉烈的配方製成。
她家的蛋撻 10 葡幣一個,吃下來味道和一般蛋撻沒什麼分別,僅僅是蛋坯更酥鬆,蛋芯也更大、更嫩滑、更多蛋液而已,如果拿來和昆明麵包工坊或者KFC的蛋撻相比,也就口感上好那麼一點點,個人覺得網上吹得實在有些過了。
至於她家的奶茶,完全不推薦,分量少也不說了,最重要的是味道實在太淡,感覺是沖泡了好多道,已經衝得既沒了茶味也沒了奶香。
我 6 月 6 日早上去的時候人不多,也沒有人在排隊,去到就買。
我見網上攻略寫,有時候她家會大排長龍,我覺得如果不排隊的的話,買几上個嚐嚐也無妨,但如果是要排大隊的話,就不值當了。畢竟蛋撻再好,還是那個味道。這些西點都是依照一個模式烘焙出來的,要說差別也就是誰用料上面更捨得、更講究而已。
瑪嘉烈蛋撻旁邊是生利咖啡麵食 ,看上去生意要比瑪嘉烈好。據說這是一家經營超過三十年的老字號,它家的炸魚片最為有名,入口即溶,爽脆可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試試。
如果從瑪嘉烈背後那條小巷子進去,則是金船餅屋(Caravela Pastclaria)。它家專售正宗葡國風味麵包和點心,來此光顧的 90% 都是外國遊客和土生葡人,炸牛肉卷(Croquete)、奶啡(Galão 一種半奶半咖啡的葡式咖啡)、酥皮卷(Tentúgal)是它家的特色,不過要按中國人的標準評判來看,它家的菜品未免過於單調乏味了些。
另外,它家店員都是葡萄牙人,不懂中文,所以來這點餐都要麼講葡文,要麼講英文。
【 美食 ——恆友魚蛋 】
恆友魚蛋
坑爹指數:3 顆星
位於澳門半島大堂巷 12 號 C 鋪的恆友魚蛋無論什麼時候店前都是人頭湧動,被網上吹捧成是澳門最受食客好評的街頭小食店。結果到實地一看,那店面
,那用餐環境 —— 嚴格來說它家根本談不上用餐環境,食客買了抬走,自己找地方吃,要麼站在路邊吃
。
天朗氣清還好,如果你像我一樣是雨季來的話,弄不好,碗裡的咖哩醬汁再混上些許 “ 無根之水 ”······
,那味道、那狼狽······,保你終生難忘。
說實話,和對於食物,我是一個 “ 看臉 ” 的人,不單菜品要有賣相,而且餐廳環境也要雅緻,我始終認為,如果餐廳環境很糟糕的話,即便你食物做得再好,都會讓人感覺很 low 。當然,這句話說出來,估計要得罪一大票餐廳老闆了······
它家的魚蛋和日式關東煮有點像,店家把食材擺在冰櫃裡供食客挑選,現挑現煮現賣,不過老遠就能聞到一陣陣海產品的腥味飄來,而且冰凍的魚蛋,多多少少會給人在心理上感覺不夠新鮮。要說味道嘛,和香港長洲島的甘永泰大魚丸或者大澳的大魚丸相比,我只能繼續 “ 呵呵 ” 了······
【 美食 —— 檸檬車露 】
檸檬車露(Lemon Cello)
坑爹指數:3 顆星
Cello ( 車露) 是指大提琴,檸檬車露兩者加起來,意思就是以新鮮水果奏出美妙的樂章。
它家是澳門首家義大利手拉雪糕專門店,以低脂、健康為賣點,放棄傳統雪糕裡牛油、蛋黃等一些高脂肪材料,改用新鮮水果製作而成(號稱水果含量高達 80%)。
它家的雪糕有 20 多種口味,當中不乏有些像姜味、養樂多味、豆腐味等另類口味,2016 年首獲米其林街頭小食推薦。
說實話,選擇去它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米其林推薦的關係,點了一個檸檬車露配芒果雪糕,一個椰子雪糕搭香草雪糕,味道和我在其他地方吃的雪糕相比,沒那麼甜,口感也更綿密一些,但要說米其林美食的話,未免有些過了。我之所以給它 3 顆星的坑爹指數,就是因為如果按照米其林美食的標準來評判的話,有些坑爹了。
另外,它家盛裝雪糕的盒子真的好迷你,作為一家米其林推薦的街頭小食店,食物容器不說像大飯店那樣精美,但你好歹也用一個大尺寸的杯子吧,就這麼一個淺淺的紙盒,大熱的天,雪糕一融化,瀝瀝氻氻弄得人一手一身,我基本上是扎著馬步,伸著脖子吃完的······
【 美食 —— 義順牛奶公司 】
義順牛奶公司
坑爹指數:4 顆星
在香港我去過它家佐敦店(佐敦庇利金街63號,近佐敦道),當時就感覺明顯不及隔壁一條街的澳洲牛奶公司,別的不說,單看每天澳洲牛奶公司門口,那條長長的人龍隊伍,就可以知道兩家店生意的差別。
義順牛奶公司號稱 “ 燉奶之王 ” (我也不知道這名號究竟是誰給它起的
),雙皮奶和薑汁撞奶自然是它家的招牌,也是來它家必點。
其實雙皮奶的製作並不複雜,一碗好的雙皮奶,奶源一定是產自廣東順德的水牛奶,這種奶含脂肪含量高,拿來做雙皮奶最適合。當然,在昆明,沒這條件,你就上超市買盒雪蘭的紅瓶奧特蘭就行。
製作時,先將牛奶倒碗裡隔水加熱,待上層奶皮完全凝固後取出,用筷子輕輕在奶皮上撩起一個口,把碗裡的鮮奶倒出,這時奶皮自然就附著於碗壁和碗底,雙皮奶的第一層奶皮就做好了。
接著,把剛剛倒出的牛奶加入雞蛋清和糖,和勻,再倒入碗中,隔水蒸。加入蛋清的目的,是為了讓雙皮奶有布丁般滑嫩、彈跳的口感。鮮奶遇熱,表面自然又會起一層奶皮,這就是雙皮奶的第二層奶皮。
澳門義順的雙皮明顯不及香港義順做的好,不論賣相還是口感,奶香不夠醇厚,奶也太稀了,吃不出那種布丁入口即化的感覺。究其原因,一個可能是蛋清和牛奶的比例不對,二一個是蒸的時間短了些。
至於說它家的薑汁撞奶,姜的辣味太濃了,失敗······
【 美食 —— 西灣安記 】
西灣安記
坑爹指數:4 顆星
始創於 20 世紀 50 年代的西灣安記,是澳門人最熟悉的茶餐廳之一。不過那天去它家的路上,我在玫瑰堂轉大三巴的路口,連續問了幾個當地人,他們都說沒聽過這家店······,What’s the hell!
什麼鬼,不是說它家是澳門人最熟悉的麼?
西灣安記靜靜的坐落在人來人往的大堂巷。除了西灣安記,恆友魚蛋、檸檬車露、小熊貓幾家店也都在大堂巷,只要找到其中一家,就能找到另外幾家。
它家店面不大,粗略瞟了一眼,大概也就 10 張臺(難說還不到),店裡通透性和自然採光都不足,照明基本全靠頂燈。裝潢就更談不上了,簡單用塗料漆粉刷下而已,不說和香港的翠華、大家樂相比,就連紅磡的檀香山茶餐廳都比不上。
西灣安記最有名的是豬扒包及豬扒意粉。網上攻略說,與受到遊客追捧的大利來記相比,澳門本地食客似乎更偏愛它家的豬扒包。因為它家豬扒包有別於澳門傳統做法,是先將豬扒炸過,再趁熱夾入烘烤好的麵包中,豬扒肉嫩,麵包香脆。
不過這兩樣我都沒點,我就點了個咖哩牛腩飯,它家做的倒不似黃枝記那樣嚼不動,但牛肉味道還是偏鹹了一些,而且整體端上來,實在談不上什麼賣相(我覺得香港蛇王芬的飯都夠沒賣相了,它家的更醜
),以至於我根本沒心思去照那盤牛腩飯,趕緊埋頭吃完走人。
從西灣安記出來,右手邊上坡,朝大堂(主教座堂) 方向走,坡口第一家店就是小熊貓。除了眾多的湯麵品種外,它家的招牌菜還有焗豬扒飯、京都骨飯。不過中午時段只供應粉面,晚上才有飯供應。
網上攻略推薦它家的叻沙(Laksa)湯底,還說是正宗的東南亞風味,因為我在檳城嘗試過 Laksa,對這股味道心有餘悸,所以沒敢進去,對於那些想嚐鮮的朋友,你們可以去試一把!
吃飽喝足,接下來就要開始澳門半島的旅遊行程了。
澳門半島最主要的景點即是澳門歷史城區。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群。由 22 座建築物和相鄰的 8 塊前地所組成,城區內的建築大部分至今仍完好地儲存或保持著原有的功能,當中包括中國最古老的教堂遺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學等等。
2005 年,在第 29 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獲得 21 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 31 處世界遺產。
作為歐洲國家在東亞建立的第一塊殖民地,城區當中的大部分建築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見證了澳門四百多年來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歷史;見證了西方宗教在中國以至遠東地區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民間宗教的歷史淵源,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遺產,是東西方建築藝術的綜合體現。
被列入澳門歷史城區的地點被劃分為兩個區,第一區從大炮臺山(Mount Hill)到西望洋山(Barra Hill)之間, 75.2688 公頃(752688 平方米)面積範圍內的歷史街區,包括媽閣廟、港務局大樓(嚤囉兵營)、鄭家大屋(思想家鄭觀應故居)、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崗頂劇院(伯多祿五世劇院)、聖奧斯定教堂、何東圖書館、民政總署大樓(澳門市政廳)、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金玉堂)、玫瑰堂(板樟堂)、大三巴牌坊(聖保祿教堂遺址)、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臺、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等 21 處建築物,以及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大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 8 個前地。第一區也是整個澳門歷史城區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
第二區是東望洋山(Guia Hill)面積 31.5222 公頃(315,222 平方米),最主要的建築物就是東望洋炮臺(包括聖母雪地殿教堂及燈塔)。
上圖是我在葡京酒店拿的澳門半島主要景點旅遊地圖和旅遊路線,圖上紅色圓圈白色數字標識的就是澳門歷史城區各處建築物及前地(下圖是區域性放大照片)。
建議大家按照數字表示,從 1 到 25 順序遊覽,也就是建議大家以媽閣廟和媽閣廟前地為起點,游完媽閣廟後沿街依次遊覽:港務局大樓(嚤囉兵營)— 亞婆井前地 — 鄭家大屋(思想家鄭觀應故居)— 聖老楞佐教堂 — 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 — 崗頂劇院(伯多祿五世劇院)— 聖奧斯定教堂 — 何東圖書館 — 崗頂前地 — 民政總署大樓(澳門市政廳)— 議事亭前地 — 仁慈堂大樓 — 板樟堂前地 — 玫瑰堂(板樟堂)—— 大堂前地— 大堂(主教座堂)— 盧家大屋(金玉堂)— 三街會館(關帝廟)— 大三巴牌坊(聖保祿教堂遺址)— 大炮臺 — 哪吒廟 — 舊城牆遺址 — 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東方基金會會址 — 基督教墳場。
這樣安排,景點密集緊湊,即節約時間,不走冤枉路,還能保證主要景點一個不漏。
按照上述路線走一圈下來的話,基本上一個白天(8 ~ 9 個小時)足夠參觀完全部景點。而歷史城區的東望洋山則建議單列一天上午去參觀。
下面就按上文所述,挨個介紹澳門歷史城區景點:
首先是媽閣廟。
【 景點 —— 媽閣廟 】
如果住在葡京或者永利附近的話,可以步行到老葡京娛樂城斜對面,中國銀行正對著的亞馬喇前地(Praça de Ferreira do Amaral)公交總站,搭乘 10(媽閣總站—關閘總站)或 10 A(媽閣總站—外港碼頭)巴士,終點站下車即是媽閣廟。
媽祖閣(Templo de A – Má 或 Templo Chinês da Barra),俗稱媽閣廟,主奉海神媽祖,始建於明朝弘治元年(公元 1488 年),已有逾 500 年曆史,是澳門三大古剎(媽閣廟、觀音堂、蓮峰廟)中歷史最悠久的,也是澳門半島西南方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2008 年,中國銀行發行的 10 元澳門幣正面圖案,就是媽閣廟。
1553 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在廟宇前的古碼頭泊船上岸,向當地人打聽這是什麼地方,當地人誤以為問的是廟宇的名字,說是 “ 媽閣 ” 。此後,葡萄牙人就 “ 媽閣 ” 的諧音 Macau 來稱呼澳門。
1925 ,聞一多在美國創作的組詩《七子之歌》中,《七子之歌 · 澳門》開篇第一句便是: “ 你可知 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
“ 七子 ” 指當時被列強霸佔的七塊土地:香港(英)、澳門(葡)、臺灣(日)、九龍(英)、威海衛(英)、廣州灣(法)和旅大(俄)。
作為溝通東西方貿易的橋樑,古往今來,不少西洋畫家都曾描繪過媽閣廟前的繁華景象,上圖即是葡萄牙畫家筆下 1788 年(清乾隆五十三年)的媽閣廟與內港
媽閣廟背山面海,沿崖建築,古木參天。正門對開為西環海面,沿山而上能眺望對岸珠海灣仔景色,雖有政府船塢、澳門海事博物館、填海與環島公路建築,但因只有一至兩層,對正門前至山上風景只有些微影響。
整座廟宇包括大殿(又稱正覺禪林)、石殿(又稱神山第一殿)、弘仁殿、觀音閣等 4 座主要建築。
石獅鎮門、飛簷凌空,4 座廟宇建於不同時期,弘仁殿建立於明弘治元年(1488年)。“ 神山第一殿 ” 是一座小型石殿,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 年),至明崇禎二年(1629 年)重修。正覺禪林建於清道光八年(1828 年),1988 年發生火災後重修。觀音閣的建築年代無從稽考,閣內現存一塊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的木匾。
整座媽閣廟至清道光八年(1828 年)才初具規模。
媽閣廟各建築規模雖然細小簡陋,但卻能充分融合自然,佈局錯落有致。
入口大門為一牌樓式花崗石建築,寬 4.5 米,只開有一個門洞,門楣刻有 “媽祖閣” 三字,兩側為對聯,大門頂部有琉璃瓦頂等裝飾,其中門楣頂部更有飛簷狀屋脊,脊上裝有瓷制寶珠及鰲魚,緊跟在大門之後為一三間四柱沖天式牌坊,亦由花崗石建造而成,並有四隻石獅分置在柱頭上。
經過廟門及花崗石牌坊,便是正殿前的庭院。正殿供奉天后,有 “神山第一殿” 之稱,它和正門建築、牌坊以致在半山腰上之弘仁殿在空間上成一直線。
正殿建築主要由花崗石砌築而成,故又被稱之為 “ 石殿 ” 。無論柱、樑、部份牆身以至屋頂均由花崗石修築,兩邊牆體均開有大面積琉璃花磚方窗,而在較高位置的氣窗,則為圓形。
正殿石造屋頂上又鋪設琉璃瓦頂,並以誇張的飛擔裝飾正脊及垂脊,而其屋頂造型又分兩部份:朝拜區的屋頂以歇山捲棚頂形式出現,而神龕區上方的琉璃屋頂則為重簷廡殿式,飛簷純樸有力。
循著正殿後的石階小徑,拾級而上,即可抵達建於巉巖巨石間、就石窟鑿成的弘仁殿。
弘仁殿規模最小,只有3平方米左右。以山上岩石作後牆,再以花崗石作屋頂及兩邊牆身,殿內中央供奉天后,兩側牆身內壁有天后之侍女及海魔神將浮雕,色彩斑斕。與正殿神龕區做法一樣,弘仁殿石屋頂上,也加上綠色琉璃瓦及飛簷式屋脊裝飾。
自弘仁殿至觀音閣,沿著山崖有不少石刻,或為名流政要詠題,或為騷人墨客遣興,楷草篆隸,諸體俱備。
位於最高處的觀音殿,主要由磚石構築而成,其建築較為簡樸。
相對於其它神殿,位於建築群最前方,且與正殿同在一平臺上的正覺禪林,不論在規模上,還是建築形式上都更為講究。可惜我去時,正逢正覺禪林內院修葺,沒有對外開放。
建議大家把媽閣廟作為遊覽澳門歷史城區的起點,游完媽閣廟後,沿媽閣斜巷依次遊覽:港務局大樓(嚤囉兵營)— 亞婆井前地 — 鄭家大屋(思想家鄭觀應故居)— 聖老楞佐教堂 — 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 — 崗頂劇院(伯多祿五世劇院)— 聖奧斯定教堂 — 何東圖書館 — 崗頂前地 — 民政總署大樓(澳門市政廳)— 議事亭前地 — 仁慈堂大樓 — 板樟堂前地 — 玫瑰堂(板樟堂)—— 大堂前地— 大堂(主教座堂)— 盧家大屋(金玉堂)— 三街會館(關帝廟)— 大三巴牌坊(聖保祿教堂遺址)— 大炮臺 — 哪吒廟 — 舊城牆遺址 — 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東方基金會會址 — 基督教墳場。
從媽閣廟出來,面對媽閣廟正門入口,緊貼媽閣廟,左手邊有一條不長的小巷子。穿過這條巷子,眼前橫著的路即是媽閣斜巷。這裡右拐,沿坡一直往前步行,看到右手邊的鵝黃色建築便是港務局大樓。
【 景點 —— 港務局大樓 】
港務局大樓(Quartel dos Mouros,舊稱 “ 嚤囉兵營 ” 或 “ 摩爾兵營 ”),俗稱水師廠,建於 1874 年,由義大利人卡蘇託(Cassuto)所設計。大樓高兩層,其最大特色是外牆柱窗為穆斯林式穹頂,整個迴廊被伊斯蘭式尖拱環繞,配合通花圍欄,甚具阿拉伯建築風格。
大樓最初用作為駐澳印度摩爾士兵營地,所以當地人也稱其為 “ 嚤囉兵營 ” 或 “ 摩爾兵營 ”。
由於大樓位處媽閣內港入口附近山坡,其樓頂設定的颱風訊號站可讓漁民、船隻與居民得知風球訊號。
1905年,大樓被改建成船政廳(即今天的港務局)和水師巡捕所(相當於今天的海關)辦公地,故這裡也被俗稱為水師廠。
【 景點 —— 亞婆井前地 】
離開港務局大樓,沿路繼續往前走,便是亞婆井前地。
亞婆井前地(Largo do Lilau)其實就是一個位於澳門西望洋山北面的小型街心廣場。其面積甚至比馬六甲的紅屋廣場還要小,廣場中央矗立著兩顆鬱郁蔥蘢的古榕樹,四周則是濃郁的南歐式建築,讓人有一種彷彿置身地中海小鎮的感覺。
亞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傳說明朝時,一位婆婆在此地築水池貯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飲用,故人稱呼水池為亞婆井(在廣東話裡,“亞” 與 “阿” 同音,所以也有一些旅遊攻略,將其寫為阿婆井)。此地昔日是澳門的主要水源地,又靠近內港,早期來澳門的葡萄牙人便聚居此處。
澳門昔日的葡萄牙人有民謠說:“喝過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
離亞婆井面積不大,連遊覽帶凹造型拍照,最多 10 分鐘基本上就可以搞定。而距離亞婆井前地不遠處,便是鄭觀應故居 —— 鄭家大屋。
【 景點 —— 鄭家大屋 】
鄭家大屋位於澳門龍頭左巷,亞婆井前地豎有鄭家大屋的指示路牌,大家留意觀察,沿指示牌所指方向,步行 2 分鐘左右,左手邊即是。
鄭家大屋(Casa da Cheang),澳葡時期稱文華大屋(Casa do Mandarim),是中國近代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
大屋土地總面積 399 平方米,屬嶺南風格民宅。大宅由兩座四合院式建築組成,並以大內院相連。建築材料以青磚為主,牆基則由花崗石築砌,融合中西特色。
鄭家大屋建於 1881 年,由鄭文瑞(鄭觀應之父)籌建,鄭觀應協助興建。
1894 年,鄭觀應在此完成《盛世危言》,提出 “ 富強救國 ” 的思想。
自鄭家後人遷出後,大屋被多戶佔據,高峰期這裡曾住了 70 多戶,共 300 多人,以致破敗不堪。2001 年,澳門政府用 “ 以地易地 ” 的方式,接收了鄭家大屋的業權。
鄭家大屋每週四至週二 10:00 ~ 18:00可免費入內參觀(在視窗登記一下即可)。週三休館,每天 17:30 停止入場。
離開鄭家大屋,回到剛才來亞婆井前地的路上,繼續沿路(高樓街)往前直走,走到風順堂街口,就可以找到聖老楞佐堂(風順堂)。
【 景點 —— 聖老楞佐堂 】
位於風順堂街,澳門慈幼中學正對面的聖老楞佐堂(Igreja de São Lourenço)是澳門最古老的三座教堂之一,由天主教澳門教區管理。
聖老楞佐其實是廣東話對航海之神 —— 聖勞倫斯(Saint Lawrence )的音譯。教堂早年建成的時候,因為它靠近碼頭,所以教堂內立有風信旗杆,是葡萄牙人決定是否出海的重要指標。
當年居澳的葡人大多以出海營商為生,他們的家人為求親人能平安歸來,多於此教堂祈禱,希望得到航海之神聖老楞佐的祝福。《澳門記略》載:“西南則有風信廟,蕃舶既出,室人日跂其歸,祈風信於此。”
所以這座教堂也被俗稱為 “風信堂” 。後來,因廣東話中 “ 信 ” 與 “ 順 ” 同音,也許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 風信 ” 轉為 “ 風順 ”, “ 風順堂區 ”和 “ 風順堂街 ” 也因此得名。
聖老楞佐堂所在的地區,昔日是高尚住宅區,所以教堂建築也顯得美侖美奐,華麗巍峨,極具葡萄牙色彩。時至今日,教堂仍然聳立於高臺之上,正立面左右兩翼各有大鐘樓,教堂周圍綠樹環繞,清幽怡人。
教堂立面左右對稱,鐘樓並峙,右側是時鐘,作報時用;左側是銅鐘,在教堂彌撒時鳴響。
聖老楞佐教堂因其工整對稱的佈局、華麗有序的裝點、富於結構邏輯的立面處理而成為澳門眾多教堂建築中的經典之作。
教堂內正中主祭臺上供奉有聖老楞佐聖像。
聖堂面對正門兩側牆邊,各有一小祭臺,右側供奉聖若瑟聖像,左側供奉聖母無玷聖心像。
聖佬楞佐堂教友座位中兩側亦各有一祭臺,右側供奉聖方濟各沙勿略聖像,左側供奉聖猶達宗徒聖像。
布出聖佬楞佐堂,面對教堂大樓左手邊有一花園
穿過聖老楞佐堂一側花園的鐵門,步出聖老楞佐堂後門,即是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
不過有時候這扇鐵門不開,遇上這種情況,你就從正門走出聖老楞佐堂,然後背對教堂,繼續往左手邊方向直走,走到下一個圓形地街口,就會看見聖若瑟修院的指示牌,沿指示牌方向步行前往即可。
【 景點 —— 聖若瑟修院聖堂 】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Seminário e Igreja de São José )位於三巴仔橫街,過去專門培養赴中國及東南亞傳道的神職人員(聖保祿教堂則是培訓到日本、朝鮮傳教的神職人員)。
由於聖若瑟修院成立的時間較聖保祿教堂晚,所以澳門當地華人稱聖保祿教堂為 “ 大三巴 ”,稱聖若瑟修院為 “ 三巴仔 ”。
聖若瑟修院 1727 年(清雍正五年)由耶穌會士建立,經過三十年經營,院舍陸續落成。1784 年起,聖若瑟修院數度易名,先後被叫做北京主教管轄御修院、修士團體之家、皇家教育進修所、澳門聖若瑟利宵修院等等,也凸顯出聖若瑟修院在天主教人才培訓方面的重要地位。
聖若瑟修院部分並不對外開放,只有聖堂(即教堂)可供參觀。
聖堂屬巴洛克風格(S形柱、豐富的雕刻以及金、黃二色的配搭是巴洛克式建築的標誌)。
教堂正立面為一雄渾的牆體,寬 24.6 米,高 19 米,大致分為上下、左右各三部分,頂層兩邊為對稱鐘塔,塔頂採用東方的琉璃瓦頂。
另外,聖若瑟修院教堂正面左側鐘塔的三個窗洞裡都放有大銅鐘(正面窗裡放置的是一銅鐘),並設有一小門通往天台。教堂正面中間山花中還繪有一耶穌會會徽雕飾。
聖堂內部則採用希臘十字形佈局,聖堂長 22 米,寬 13 米,正中是主祭臺,兩旁是副祭臺。祭壇供放其主保聖若瑟像,神像裝飾甚多,其中兩組四枝腰纏金葉的旋柱最具特色,柱頭則以破山花形式收結。而與之呼應的是入口前廳中,四枝二樓唱詩臺的木製盤旋柱。據說它們來自原聖方濟各修道院。
聖若瑟修院也是澳門唯一具有羅馬式穹頂的教堂,穹窿直徑為12.5米,頂部高度為19米,正中是金色耶穌會標記,周圍裝有玻璃的藻井,除了裝飾和減輕圓頂的重量外,還可使光線透進聖堂,增添聖堂神聖的感覺,讓人覺得耶穌會正如太陽般庇佑著整個聖堂。
說到耶穌會,其實耶穌會一開始是起源於太陽神異教(它是共濟會的一個分支),後來打入到天主教裡面,就成了耶穌會。
公元 1534 年, 耶穌會最先組建於 Notre Dame De Montmartre 教堂(即現在的巴黎聖心教堂),1540 年,教皇保羅三世在羅馬正式批准了耶穌會組織機構,它成了天主教裡面的一個修會,也是天主教裡最大的男修會。
作為建立聖若瑟修院的組織,耶穌會在 18 到 20 世二百多年時間裡,起起落落,也牽引著聖若瑟修院的命運。
1758 年,耶穌會士被指行刺葡國皇室而遭通緝,1762 年,聖若瑟修院的修士和其他耶穌會士都被帶往里斯本接受監禁。
1783 年高維雅主教邀請司鐸數人,來澳重新開辦修院。
1834 年,葡王下令解散一切修會,澳門教區的神職人員因此被視為俗人,被趕出聖若瑟修院。
1870 年,葡國政府新法令禁止外籍人士在葡屬土地任教職,耶穌會多名教士被迫離職。
1910 年,葡國推翻帝制,又再次驅逐義大利耶穌會神父,教堂交由天主教會管理。
離開聖若瑟修院,返回圓形地街口,沿指示路牌往前步行不遠,即是崗頂劇院。
墨綠色的崗頂劇院(Teatro de Pedro V)原稱伯多祿五世劇院(另稱馬蛟戲院、崗頂波樓),是位於澳門崗頂前地的古老劇院,被認定為中國第一所西式劇院。
【 景點 —— 崗頂劇院 】
劇院於 1860 年由土生葡人集資興建,以紀念葡萄牙國王伯多祿五世。作為澳門唯一的,也是南中國海地區最古老的歐式劇院,崗頂劇院是中國首處放映電影的地點,也是普契尼(Puccini)歌劇《蝴蝶夫人》的亞洲首演所在。
除劇場外,建築內還設有舞廳、閱書樓和桌球室等,所以也被澳門當地華人稱為 “ 崗頂波樓 ” 。
劇院正立面是一個寬 15.7 米的羅馬圓拱式門廊,門廊頂端以三角形山花收結,其下則是由四組(八條)長約 6 米的愛奧尼柱式倚柱組成的三個券洞。
至於其側立面的牆上,則連續開了 9 個寬 2.45 米的羅馬圓拱式落地大窗。
劇院屋頂則採用中式設計(中式坡屋頂屋脊高 12 米,屋簷高 7.5 米),體現了澳門這座城市的中西合璧。
崗頂劇院旁邊便是聖奧斯定堂(龍鬚廟)
【 景點 —— 聖奧斯定堂 】
聖奧斯定堂(葡萄牙語:Igreja de São Agostinho)俗稱龍鬚廟、崗頂聖堂,1586 年由來澳傳教的西班牙奧斯定會修士曼裡蓋(Frei Francisco Manrique)建立。
教堂最初的建築非常簡陋,教士們便用蒲葵葉覆蓋屋頂來遮擋風雨;每當大風吹來,蒲葵葉便隨風飛揚,華人遠遠望去,覺得這情景像龍鬚豎起,就稱教堂作 “ 龍鬚廟 ” 。
1872 年,敎堂的主堂和聖器室坍塌,於是教堂在 1875 年進行了重修,遺留至今。
聖奧斯定堂每年四月第一個週末,為期兩天的苦難耶穌像巡遊,是澳門天主教會有悠久的歷史,也是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屆時供奉在聖堂裡的耶穌受難像會被運到大堂(主教座堂),第二日再搬回聖堂,俗稱 “ 出大耶穌 ”
。
聖奧斯定堂坐北朝南,後部有鐘樓。教堂立面簡樸,總高約 17 米,採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古典式構圖。入口是石制羅馬塔司乾式雙柱,外牆面為黃色粉刷,有許多卷渦形裝飾和白色線腳。頂部是三角形山花,中間的神龕供奉聖母像。
教堂主保聖人(Patron Saint)奧勒留 · 奧斯定(拉丁語:Aurelius Augustinus)是羅馬帝國末期北非柏柏爾人,聖孟尼迦的幼子,出生於羅馬帝國北非阿非利加行省塔加斯特城,在羅馬受教育,在米蘭接受洗禮,是早期西方基督教神學家、哲學家,曾任北非城市希波(Hippo Regius,今阿爾及利亞安納巴)的主教,他的著作《懺悔錄》被稱為西方歷史上“第一部”自傳,至今仍被傳誦。
離開聖奧斯定堂,繼續往前行,注意:讓崗頂劇院在你左手邊,然後沿路朝崗頂前地方向一直走到底,左方便是聖若瑟修院的修院部分(不對外開放),正對面則是何東圖書館。
【 景點 —— 何東圖書館 】
何東圖書館(Biblioteca Sir Robert Ho Tung)是一個集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園林式圖書館,也是全澳門最大的公共圖書館。
1894 年(清光緒二十年)以前,這地方曾是官也夫人(D.
Caro
lina Cunha)所有:官也(Pedro Alexandrino da Cunha),澳門第81任總督。
其後被香港富紳何東爵士於 1918 年購入用作別墅,1955 年贈予政府,作為公共圖書館用途。
【 景點 —— 崗頂前地 】
何東圖書館對面的廣場即是崗頂前地(Largo de Santo Agostinho)。
崗頂前地古稱磨盤山,面積不大,但自然環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觀薈萃,前地周圍有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崗頂劇院(伯多祿五世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龍鬚堂)等著名建築物;再加上由碎石鋪築而成的波浪形圖案路面和葡萄牙風格小食亭,讓崗頂前地散發著濃郁的歐陸氣色。
翻閱攻略,你會發現澳門地名中,有很多 XXX 前地、XXX 圓形地的稱呼,乍一看感覺挺拗口,也晦澀難懂。
其實,澳門人說的 “ 前地 ”,就是小廣場的意思,XXX 前地,顧名思義就是 XXX 前面的一片小廣場;而 “ 圓形地 ” 則是指類似於中國大陸很多城市十字路口中央常見的圓形轉盤(就好比像昆明西站立交橋或者黃土坡立交橋最下層那個圓形轉盤),澳門人就管這個圓形轉盤叫做 “ 圓形地 ”。
在崗頂前地順著匯業銀行(行政中心)方向,沿東方斜巷的斜坡一路直走下去,街口就是民政總署大樓(澳門市政廳)。
【 景點 —— 民政總署大樓 】
位於澳門亞美打利比盧大馬路(Avenida de Almeida Ribeiro,即新馬路)163 號的民政總署大樓(Edifício do Instituto para os Assuntos Cívicos e Municipais),曾是澳門議事公局(又稱議事會)及市政機構的辦公場所,俗稱議事亭、市政廳(Leal Senado)。
2008 年,中國銀行發行的 1000 元面額澳門幣正面圖案選用的正是民政總署大樓。
澳門民正總署前身 —— 澳門市政廳設立於1583年,葡萄牙語 Leal Senado,縮寫 LS,意為 “忠誠的議會”,是殖民地時期,葡澳政府轄下機關,負責管理澳門市的市政事務,其目的是保證葡萄牙殖民政府與澳門民眾之間關係融洽,維持澳門正常的貿易和社會安定,其執委會主席被稱為 Mayor(市長)。
當年,根據葡澳政府相關法律制度規定,澳門劃分出兩個獨立的市政區:澳門市政區(澳門半島)和海島市政區(包括氹仔與路環),每個市政區各自有獨立的管理機構(市政議會和市政執行委員會,俗稱市政廳)及財產,並享有行政和財政自主權。
迴歸後,市政廳過渡為特區臨時市政局,大致上繼續行使該廳殖民地時期的職能許可權。2002年1月,隨著民政總署的成立,延續四百餘年的澳門市政機構正式撤銷,成為歷史。
澳門市政廳旗是由兩名天使守護葡萄牙國盾,下方寫有葡萄牙文 “ Cidade do Nome de Deus de Macau, Não há outra mais Leal(天主之名之城澳門;無比至忠誠)” 的白色帶子所組成的藍色旗幟。
殖民地時期,澳門在出席各類國際場合時,常常會使用澳門市政廳旗作為代表澳門的旗幟,比如 1999 年澳門迴歸政權交接儀式上,葡方國旗杆上懸掛的就是葡萄牙國旗和澳門市政廳旗。
迴歸以前,澳門市政廳大樓(Edifício do Leal Senado)門面上鐫刻著澳門市政廳盾徽,盾徽下用葡萄牙文寫 Leal Senado(忠誠的議會)”,門楣上則寫有 “ 市政廳 ” 三個中文字。
1999 年 12 月 20 日凌晨,澳門市政廳大樓被易名為 “ 臨時澳門市政局大樓 ”(Edifício da Câmara Municipal de Macau Provisória);大樓門面上的葡萄牙徽號也被新成立的特區政府用印有臨時澳門市政局局徽的藍色大布遮蓋。
2002 年 1 月 1 日零時,澳門特區政府撤銷臨時澳門市政局和臨時海島市政局,設立民政總署,大樓被正式易名為 “ 民政總署大樓 ”(Edifício do Instituto para os Assuntos Cívicos e Municipais)。
除了門匾被改為 “ 民政總署 ” 外,大樓門面上的葡萄牙徽號也正式被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所取代,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民政總署大樓模樣。
民政總署大樓始建於1584年(明神宗萬曆十二年),據《澳門紀略》記載,大樓原為一座帶有圍牆的中式庭園,是明朝政府宣讀命令以及中、葡官員會面的場所;
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葡萄牙人購買了該大樓的地皮外,並修建為一座兩層樓高的巴洛克式大樓,成為當時葡萄牙人在澳門實行自治及辦公的議事公局大樓。
1876年(清光緒二年),大樓因日久失修以及受到颱風破壞而進行重修;重修後的大樓加入了新古典主義的建築特色。
現時的民政總署大樓牆身外貌於1940年重修後保留至今。
每天上午 9:00~下午 17:00,大樓畫廊和花園部分對遊客免費開放參觀。
民政總署大樓第一進深為中央門廳,中央門廳之側是展覽廳及公共空間,二樓是會議室及民政總署大樓圖書館。
圖書館於1929年啟用,以葡萄牙瑪弗拉修道院圖書館(Biblioteca do Converton de Mafra)為設計藍本,裝潢和傢俱陳設都具有濃烈的歐陸古典氣息,現在專門收藏十七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外文古籍,特別是葡萄牙在非洲及遠東的歷史文獻,其中不乏珍品。
從第一進深穿過梯級拱洞,便來到了第二進深(行政區域及大禮堂所在地)。
經過拱洞時,留意觀察,梯級拱洞上有一幅木製半弧形的條幅,條幅最上一行寫著葡萄牙文 “ Cidade do Nome de Deus, não há outra mais leal.(無與倫比忠誠的天主聖名之城)”。
這是用來紀念葡萄牙國王約翰四世表彰澳門在西班牙統治葡萄牙期間,依舊懸掛葡萄牙國旗,對葡萄牙忠誠而賜予的封號。
下面這幾張照片是大樓內,部分具有歷史意義的石雕·······
花園位於大樓的第三進深(也由拱洞連線)。
花園裡繁花叢生,十分寧靜,與外面喧囂熱鬧。人來人往的議事亭前地形成鮮明對比,給人以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 大隱隱於市 ” 。
花園極富葡萄牙色彩,通向花園的鐵闡是由葡萄牙工匠全手工打造;鐵闡兩側朝向花園的牆身,也都鋪有葡萄牙藍白色青瓷磚的波浪紋裝飾。
花園中央是一個渾天儀形狀的花圃,花圃最裡端的噴泉石壁頂上,雕刻著葡萄牙國徽,噴泉兩側,矗立著葡萄牙著名詩人賈梅士(Luís Vaz de Cam es)和João de Deus的半身石像。
【 景點 —— 議事亭前地 】
民政總署大樓對面那片歐洲風格的廣場,即是議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
面積 3700 平方米的議事亭前地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開埠至今,一直是澳門的市中心。
議事亭前地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南闊北窄,呈狹長的三角形,從公元 1616 年開始,每個新上任的葡萄牙駐澳門總督,都會選擇在這裡舉行就職典禮,檢閱駐澳門海陸軍隊。
1991 年 4 月 23 日,第 127 任澳督,也是最後一任澳督的韋奇立(Vasco Joaquim Rocha Vieira)在此宣誓就職 。
議事亭前地周圍一帶的建築物極富歐洲特色,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葡澳政府更重金聘請葡萄牙技師,以黑白相間的葡式碎石子鋪砌前地及相連街道地面,使之成為具有濃烈葡萄牙城市風格的行人專用區。
1940 年,葡澳政府曾在前地中央(今噴水池處)豎立起一尊豎立葡萄牙軍官美士基打(穿著軍服拔劍)銅像,1966 年 12 月,銅像在 “ 一二 · 三事件 ” 中被拉倒,後來原址改建成今天又的噴水池。
噴水池中央置立有一個天球儀(葡萄牙國徽上也有天球儀,代表葡人航海遠征之象徵),天球儀上標有黃道赤道銅環,而秋分點正對著民政總署大樓。
很多攻略上,把這個天球儀誤寫成了地球儀,事實上,天球儀和地球儀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
議事亭前地附近清幽的小巷,N多人在這裡凹造型。
入晚後霓虹璀璨的議事亭前地。
2005 年,由澳門大西洋銀行發行的 100 元面額澳門幣正面,刊印的便是議事廳前地圖案。
【 景點 —— 仁慈堂 】
在議事亭前地,如果你背對民政總署大樓,右手邊白色的磚石建築物,即是仁慈堂大樓(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
仁慈堂是澳門第一所慈善組織,1569年,由天主教澳門教區首任主教賈耐勞 (D. Belchior Carneiro) 創立,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故名“仁慈堂”。昔日,仁慈堂屬下的老人院及醫院等慈善機構的職員都會到該處支取薪水,所以仁慈堂又被老一代澳門人稱為“支糧廟”。
成立後,仁慈堂不僅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 —— 白馬行醫院,並設育嬰堂、痲瘋院、老人院、孤兒院等機構,還發售彩票(第一批以慈善為目的彩票就是由仁慈堂發行) —— 澳門也成為中國最早正式發售中西式彩票的地方!
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座富有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仁慈堂大樓初建於18世紀中葉,19世紀後期加建拱廊,整體工程於1905年完工。
現在仁慈堂的一樓是教堂,二樓是博物館(博物館由大樓左側巷子進入),收藏了很多由私人捐贈的宗教祭品(其中大部份來自仁慈堂值理會主席飛安達的私人珍藏),最值得一看的珍品當屬仁慈堂建立者賈耐勞(澳門天主教第一任主教)的全身畫像、頭顱遺骨和陪葬十字架。
仁慈堂教堂部分可免費參觀,博物館需購買5葡幣的門票(學生及65歲以上長者免費)。
【 景點 —— 玫瑰堂 】
沿議事亭前地一直往前直走,走到頭即是玫瑰堂(Igreja de São Domingos)。
作為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殖民地,澳門有非常多的各式教堂,但當中最有名,也是最漂亮的教堂,非玫瑰堂莫屬。
這麼說吧,如果你來澳門時間有限,只能參觀一所教堂的話,想都不用想,絕對要去玫瑰堂。
玫瑰堂正名為玫瑰聖母堂及聖多明我教堂,1587 年,由菲律賓到達澳門的西班牙聖多明我會(Ordo Dominicanorum,也被翻譯為聖道明會)修士始建玫瑰堂,是聖多明我會在中國的第一所教堂。由於起初只由樟木搭建,非常簡陋,所以又被華人稱為 “ 板樟堂 ”。
多明我會正式名稱為 “ 宣道兄弟會 ” (拉丁語:Ordo Praedicatorum,簡稱O.P.)是天主教托缽修會的主要派別之一。會士均披黑色斗篷,因此被稱為 “ 黑衣修士 ” 。多明我會強調聖母瑪利亞親授之《玫瑰經》,並加以推廣。
1828 年,玫瑰堂重建,教堂裝飾圖案多模仿古老的西班牙風格。
教堂平面為巴西利卡式,即一箇中廳兩個側廊。中廳寬 8 米,側廊寬 3 米。內部依然沿用耶穌會教堂的空間佈局,側廊兩邊帶有多個神龕,祭奠天主教聖人。
主祭壇典雅華麗,層疊的壁柱間隔扭曲的麻花柱,彎曲的線腳烘托折斷的山花,形成華美的巴洛克風格。
玫瑰聖母堂坐落於澳門當年最繁華的街市 —— 營地大街旁邊。
今天,玫瑰聖母堂前地與議事亭前地廣場相連,被認為是澳門儲存得最完好的 “ 中世紀城市意象 ” 。
1929 年,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敎批准把花地瑪聖母像(Our Lady of the Rosary)供奉在玫瑰堂中,讓信徒敬奉,所以稱為玫瑰堂。
花地瑪聖母(Nossa Senhora do Rosário de Fátima)也被翻譯為法蒂瑪聖母,1917 年 5 月至 10 月,露希亞 · 桑托斯(Lúcia dos Santos)和她的表兄弟哈辛塔 · 瑪爾託(Jacinta Marto)、弗朗希斯科 · 瑪爾託(Francisco Marto)三名牧童稱在葡萄牙花地瑪附近爾賈斯特外的空地上看到聖母瑪利亞,而且他們總是在每個月的 13 日約在同一時辰看到她,露希亞更宣稱聖母瑪利亞向他們透露了三個祕密(即法蒂瑪的三個祕密)。
教宗庇護十二世、若望二十三世、保祿六世和若望 · 保祿二世均表示接受法蒂瑪事件的超自然性,1930 年 10 月 13 日,羅馬天主教廷正式宣佈法蒂瑪聖母的奇蹟和超自然性值得相信。
目前,花地瑪聖母信仰和法多音樂、足球一道,成為葡萄牙民間民族主義的三個元素之一。
每年5月13日的花地瑪聖母巡遊,更是澳門最為盛大的天主教節日活動。
巡遊開始前,先會在玫瑰堂內舉行一系列的奉獻典禮、聖體降福及葡語彌撒等宗教儀式,隨後花地瑪聖母聖像被移入一座轎內,由身穿白衣、頭戴白紗的聖母元后團女團員抬著,以玫瑰聖母堂為起點,經南灣及西灣,往西望洋山海涯聖母小堂前地巡遊,沿途誦唸玫瑰經,歌唱聖詩。
値得留意的是,遊行隊伍的尾端會跟著三個牧童打扮的小孩,以紀念當年花地瑪聖母向三牧童顯靈的奇蹟。
據說,花地瑪聖母巡遊路線是澳門現存聖像出巡活動中最長的,因此當巡遊隊伍到達主敎山(西望洋山)時,已是黃昏日落時份,巡遊隊伍手持蠟燭遊行于山上,宛似一條火龍,場面既壯觀,又肅穆,充滿了宗敎氣氛。
玫瑰堂外觀以米黃色為主,配以綠色門窗和白色雕花。教堂正面,上下共分三層,每層都被不同款式的圓柱分隔出門窗位置,頂部則為三角楣,正面上方更刻有多明我會徽號,呈現出一派巴洛克式教堂建築的富麗堂皇之美。
玫瑰堂正面的鐵門並不像網上攻略所寫那樣常常關閉,只是部分時間非教徒只能在門口觀望,不能入內參觀而已。
距離玫瑰堂不遠處的大堂巷,除了是遊客遍嘗澳門小食的必去打卡地外,亦是盧家大屋所在地(大堂巷 7 號)。
盧家大屋又稱金玉堂,是澳門著名商人盧華紹(盧九)家族的舊居。
【 景點 —— 盧家大屋 】
盧家大屋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 年),為三開間三進上下兩層的格局(包括廳、房、廚房、雜物房、天井等),用厚青磚建造,堪稱晚清時期粵中民居溫婉纖細建築風格的典型。
大宅內部融合中西方裝飾材料和手法,既有粵中地區常見的磚雕、灰塑、橫披、掛落、蠔殼窗 ,又有西式的假天花、滿州窗、鑄鐵欄杆,兩種特色裝飾共冶一爐,反映了澳門特有的中西建築風格合璧的民居特點。
離開盧家大屋,繼續沿大堂巷往前步行約3分鐘,上到坡頂即是大堂(主教座堂)。
【 景點 —— 澳門主教座堂 】
位於大堂前地的澳門主教座堂(Igreja da Sé;俗稱大堂、聖母聖誕堂),建立於1576年,本為一幢小型木造的建築,1849年,重新改建,奠定了今日的外型規模。1937年,主教座堂再次改建,成為今日壯麗堂皇的外觀。
主教座堂主體為一層,坡屋頂,木屋架;鐘樓部分為三層,平屋頂。
教堂立面對稱,為典型的古典式構圖,牆面用壁柱劃分,是經過簡化處理後的 “ 新古典主義 ” 風格。
建築外牆正面用石材,兩側用水刷石粉面。
教堂立面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立面頂高約 12 米,兩旁鐘樓為三層,高約 13 米,中間依然是三段式的構圖模式,三扇門、三扇窗和三角形山花,以橫線條為主。
教堂的大鐘是英國製造的,紀念葡王伯多祿五世榮登王位,不同於一般教堂的鐘,只有重要彌撒、大禮、瞻禮,大堂的鐘聲才會響起。
大堂最近一次所響起的特別鐘聲是追悼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逝世,分別在 2005 年 4 月 6 日的教區追悼日早上 9 時、下午 1 時及傍晚 6 時,響起的 “ 哀鍾 ” 一分鐘。
教堂主殿為矩形平面,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耳堂和一個祈禱室,其中最古老的耳堂採用木拱頂,供奉貞節聖母。
教堂室內裝飾基本上都是1937年重建時的古典建築細部與線腳,天花為平頂,兩側牆上有高窗,室內裝飾簡潔,內部色彩以淡綠色為主,主祭壇空間深遠,設計簡單,僅僅以彩色玻璃窗為背景,因為祭壇下面掩埋著 16 和 17 世紀的主教和聖徒遺骨,為教堂帶來無限的榮光。
每年四月第一個週末的 ” 出大耶穌 “ 是澳門最重要的宗教活動之一,屆時,供奉在聖奧斯定教堂(龍鬚堂)的耶穌受難像會出巡到大堂,第二日再搬回。
而為了提升主教座堂的 “ 威嚴 “,包括耶穌受難日耶穌苦難像巡遊(又稱 “ 拜苦路 ”),以及追悼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彌撒、教宗本篤十六世就職感恩彌撒、陳日君樞機就職祝福感恩彌撒等大部分重要宗教慶典,也都選擇在這裡舉行。
大堂前地也鋪了充滿南歐風情的黑白色石塊磚塊,還建有一噴水池和石十字架。
【 景點 —— 大三巴牌坊 】
接下來,要重點向大家介紹的,就是澳門的地標 —— 大三巴牌坊(聖保祿教堂遺址)
作為 “ 澳門八景 ” 之一,也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來到澳門,大三巴是每名遊客必去 “ 打卡 ” 的地方,形象的說,來澳門如果沒去大三巴,就形同到了巴黎沒去埃菲爾鐵塔一樣。
位於聖保祿山的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A lgreja da Madre de Deus)—— 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
而 “ 三巴 ” 這個名字,其實是來自於 “ 聖保祿 ” 的葡萄牙文(São Paulo)音譯, “ 大 ” 則是指最大的教堂,故 “ 大三巴 ” 翻譯過來的真正意思,其實是 “ 最大的教堂 ” 。
作為澳門毫無爭議的地標性建築物,2008 年,中國銀行發行的紫色 20 元面值澳門幣正面圖案,即是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前身 —— 聖保祿教堂最早建立於 1583 年。起初,教堂與大炮臺以及前聖保祿學院(位於聖保祿教堂與大炮臺兩者之間)構成一整體。1595 年和 1601 年,教堂先後發生兩次大火被徹底燒燬。
1602 年,義大利籍耶穌會會士卡洛斯 • 斯皮諾拉神父設計重建。
教堂坐北朝南,平面呈拉丁十字,今天,大三巴還保留著 1602 年重建的奠基石。
重建後的教堂立面即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大三巴牌坊樣子。作為耶穌會鼎盛時期的產物,聖保祿教堂不僅是澳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當時遠東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和同時期遠東最巨集偉、最壯麗的教堂之一。(不過,我們今天看到的牌坊前石階,則是到 1640 年才完成
)。
1762 年,葡萄牙政府下令沒收耶穌會財產,教堂先後被改作軍官宿舍、兵營。
1835 年 1 月 26 日黃昏,教堂的廚房起火,火勢過大,最後把教堂燒得只剩下前壁和 68 級臺階。由於教堂前壁與中國古代的牌坊非常相似,故本地華人便稱之為 “大三巴牌坊” 。
1990 年代初,葡澳政府曾對教堂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及修復工作,發現了教堂背後的建築遺址及埋葬教士的墓地。
1996 年,葡澳政府在該遺址建成了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展出不少澳門教會的珍貴文物;同時,也在大三巴牌坊的背部安裝了鐵架樓梯,以供遊人參觀。不過,因為樓梯的鐵架插進牌坊結構之內,此舉也引來一些文物專家的不滿。
大三巴牌坊正面,哥特式建築形象,相信大家已經爛熟於心,不過對於大三巴的背面,很多人還是很陌生的,說實話,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大三巴的背面。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下雨的原因,牌坊背面的鐵架樓梯沒有開放?
另外,進入大三巴內側,左手邊有一處 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 ,這裡可以索取免費的地圖、諮詢有關附近景點的位置資訊。
大三巴牌坊內側廣場的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和教士墓室都是免費開放的, 但他們不像大三巴那樣24小時開放, 開放時間:9:00 ~ 18:00。
其實,早在迴歸前,葡澳政府就有意將大三巴牌坊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但因為涉及到中葡兩國間複雜的政治和技術因素,均未能成功。
直到 2005 年,經中國中央政府批准,大三巴牌坊才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並在當年第 29 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獲得通過,成為中國第 31 處世界遺產。
大三巴牌坊是歐洲古典元素與東方裝飾圖案相結合的產物,這種特殊的裝飾手法帶有明確的 “ 敘事性 ” ,目的是解釋羅馬天主教教義。從中也可以看出耶穌會尊重中國文化的務實態度,及其 “ 本土化 ” 的傳教策略。
大三巴牌坊高 27 米、闊 23.5 米、石壁厚 2.7 米,用麻石砌成,整個立面通過水平簷口,上下分為 5 層;又藉由垂直柱子,左右分隔 9 列。柱子從下到上,分別為愛奧尼柱式(Ionic)、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以及組合柱式(Composite)。
第一層:最上層為一個三角形山花,上有銅鴿,象徵聖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頂部有一十字架。
第二層:正中為小耶穌,圍以釘死其之刑具,往外由 4 枝混合式壁柱組成,柱間以天使淺浮雕點綴,柱兩邊有弧形山牆。
第三層:中央為聖母蒙召昇天,天使奏樂歡慶,周圍飾以牡丹和莫邪菊,象徵中國和葡萄牙。
此層中央共有 6 枝混合式壁柱,兩側以方尖柱代替壁柱。各柱間,均以淺浮雕裝飾。左邊是智慧之樹和一隻七頭龍,龍上有一聖母,側有中文 “聖母踏龍頭” 字樣,而右邊對稱位置上則是生命之泉及一艘西式帆船,船上有海星聖母。
柱組外邊,是一頂呈弧狀的扶壁,右邊是一骷髏及中文字 “念死者無為罪”;左邊則是一魔鬼浮雕,中文則是 “鬼是誘人為惡”。
此層最外側兩塊牆身是兩條帶有圓頂的方尖柱,左面牆身再現鴿子,下有一開啟的門;右面則為被箭所穿的王冠,下方門閉鎖,寓意信仰而非權勢才是天國之道。牆側則設有中國舞獅造型的開口獅子,作滴水之用。
第四層:由 10 支科林斯柱及 3 個視窗組成。窗楣上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裝飾,中間視窗兩柱間以棕櫚樹裝飾,側窗兩邊柱間,對稱設有壁龕,供奉 4 位銅製耶穌會聖人,這些銅像是澳門早年制炮工廠的出品。
第五層:牌坊最下層有 3 個入口並有 10 枝愛奧尼柱用於支撐和裝飾牆面,正門兩側各 3 枝,而側門一邊各 2 枝;正門上寫有拉丁語 “ MATER DEI ”(意思為天主之母)。側門門楣上有耶穌會會徽 “ IHS ” 的浮雕圖案。
大三巴牌坊作為澳門的旅遊熱點,這裡從早到晚,永遠是一派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的景象。
朋友說,我已經算運氣了,因為下雨,人還不算多,要是碰上晴天,在遇上個國慶 / 春節黃金週,人要比這多 N 倍,就一句話:大家舉著相機手機拍來拍去,集體合影真難忘!
大家注意觀察,大三巴前的 68 級石階,與教堂位置並不一致,石階沒有正對教堂中門,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原因很簡單,前文已述,我們今天看到的大三巴牌坊是 1602 年重建的,而石階則建於 1640 年,建石階時,面朝教堂正面前壁右側(就今天大三巴右邊綠地的位置),已建成聖保祿修院,所以石階必須向左歪曲遷就。
講到石階,面對最底層石階右手邊,是整片議事亭前地唯一一處對公眾免費開放的衛生間(但人真心擠,這裡是我走南闖北見過的為數不多的幾處 “噓噓” 還要大排長龍的男衛生間
)。
大三巴前,通往牌坊的小巷子兩側,全是大大小小的手信鋪,短短一條小路上,單鉅記就有 2 家,還有咀香園、英記等 N 多家手信店,每個店家都會端出一大簸箕的杏仁餅、鳳凰卷、肉脯供遊客免費試嘗。
很多攻略上推薦買澳門的杏仁餅,就我個人而言,杏仁餅感覺太乾了,有點像在吃壓縮餅乾,我還是更喜歡鉅記的鳳凰卷、蛋白蛋卷、長蛋卷和雪花杏仁片。
【 景點 —— 哪吒廟 】
面對大三巴牌坊正壁,左手邊有一座低矮的中式廟宇,這就是澳門現存兩座哪吒廟之一的大三巴哪吒廟 (Templo de Na Tcha, junto às Ruínas de S. Paulo)
。
哪吒廟建於 1888 年(清光緒十四年),改建於 1901 年(清光緒廿七年),1995 年和 2000 年,葡澳政府和特區政府曾先後兩次修繕哪吒廟(包括洗及修補廟頂、粉飾牆壁及裝飾物,更換部分朽壞木構件)。
據說,建廟前,澳門瘟疫流行,死人無數。該區坊眾以 “ 本區並無神廟壓邪 ” 為由,與柿山坊眾商議,擬請柿山哪吒神來大三巴,建廟奉祀,但遭反對,屢洽不果,於是自行建廟。
哪吒廟與大三巴牌坊同在一山坡上,依附在舊城牆一側(面對大三巴牌坊,左手邊是哪吒廟、舊城牆和聖安多尼教堂、愛情巷;右手邊則是大炮臺)。
哪吒廟建築進深 8.4 米,寬 4.51 米,為兩進式建築,但中間沒有天井,這在傳統中式廟宇中,較為罕見。
哪吒廟與周圍建築相比,像一個建築小品,它不和舊城牆及大三巴牌坊競爭墩厚和雄偉,而是通過簡單裝飾材料以不同的虛實對比手法,體現其輕巧別緻的形象。
從大三巴牌坊左側沿石板路爬上來,還不到哪吒廟,左手邊巷子口,就是著名的愛情巷。
【 景點 —— 愛情巷 】
同樣緊鄰大三巴牌坊(左側)和哪吒廟的還有葡萄牙人舊城牆遺址。
【 景點 —— 舊城牆遺址 】
舊城牆遺址(Troço das Antigas Muralhas de Defesa)其實就是大三巴和哪吒廟後的一道黃土牆,昔日舊城牆,曾是澳門軍事防衛的重要部分,只不過滄海桑田,四百多年過去了,澳門舊城城牆僅留存下這一小段。
現存舊城牆遺址,長 18.5 米,高 5.6 米,寬 1.08 米;牆身中的磚券洞,洞寬 1.8 米,高 2.8米。牆身以沙泥、細石和摻雜蠔殼粉等物料,逐層壓實築成,城牆遺址末端,還有一 “ 樑永馨香莊 ” 的舊招牌。
昔日葡萄牙人在澳門半島的北部、東部及南部均築有城牆,並於要塞位置建築了炮臺,使澳門地區成為嚴密防範的城堡。
據《澳門地理》描述昔日的城牆:“ 其牆所經,自今東望洋山頂天文臺西側起,下山,經水坑尾細井巷,上大炮臺,連線大炮臺城,復下山,再接慈幼院,北繞白鴿花園,經大三巴圍營地之西,南通天街經窗門街過萬里長城,媽閣廟之東北背、繞西望洋山城至海濱,足見葡人當時所佔只限於三巴門城南之地,至今牆界,尚斷續可尋。”
而這一段舊城牆的興建,最早可追溯到 1569 年(明朝隆慶三年)。由於明政府一直不允許葡萄牙人私築城牆,故城牆歷來曾數次被拆毀。
1632 年(明崇禎五年),澳葡政府以抵禦荷蘭入侵為藉口,不理會明政府的反對,強行復建了澳門北部城牆及炮臺,現存的舊城牆遺址,正是 1632 年復建的一部分。
而如果面對大三巴牌坊正面,往右手邊上山,則是著名的大炮臺
【 景點 —— 大炮臺 】
澳門的大炮臺(Fortaleza do Monte)又名聖保祿炮臺、中央炮臺或大三巴炮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之一。
要想領略炮臺雄姿,從山腳爬上大炮臺的一段山路,雖說海拔不高,但還是頗為難走的······
澳門大炮臺建於 1617 年(明朝萬曆四十五年),原為耶穌會大三巴教堂(即大三巴牌坊的前身)的祭天台,保護耶穌會在澳門的產業,後被葡澳政府轉為軍事防禦設施,改建為現今看到的大炮臺城堡。
大炮臺的建築歷時 10 年,1626 年(天啟六年)才完成。大炮臺與媽閣炮臺和東望洋炮臺組成一道堅固的外圍軍事防線,從 1623 年(明天啟三年)到 1740 年(乾隆五年),大炮臺曾為葡萄牙城防司令和澳門總督官邸。
大炮臺位居澳門半島中央,柿山之上,昔日,這裡一直是葡萄牙在澳門軍事防禦設施的重心,其軍事禁區地位一直維持到 1966 年才解禁。隨後,大炮臺曾一度改建為澳門氣象局(1996年,澳門氣象局遷至氹仔)。1998年,大炮臺中央改建成澳門博物館,炮臺城堡頂層,重新修葺成大炮臺花園,可 360 度俯瞰澳門景緻。
炮口居然不偏不倚,正對葡京!
這是要準備向葡京 “ 開炮 ” 的節奏麼?
大炮臺佔地約 1 萬平方米,形狀呈不規則四邊,邊長約為 100 米。作為昔日軍事防線的核心,大炮臺城牆由石摻雜貝殼粉而成,闊 90 米、高 9.15 米,城牆基石為 3.7 米厚的花崗石(向上修窄至 2.7 米厚)。
另外,如果從剛才提到的哪吒廟廟門正對著的斜坡,一直向下走(讓舊城牆在你左手邊),下到坡底右拐,然後繼續往沿街往前直走,就可以到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 景點 —— 聖安東尼教堂 】
始建於 1558 ~ 1560 年的聖安東尼教堂(Igreja de Santo António)是澳門的第一座教堂。該堂建於今天的白鴿巢公園附近,是當年葡萄牙人最早的定居點。
教堂奉羅馬公教聖人安多尼(Saint Anthony,1195 年 8 月 15 日 ~ 1231 年 6 月 13 日)為主保。
安多尼生於葡萄牙里斯本一個貴族家庭,父親馬爾定 · 步雄,母親德肋撒 · 達衛辣都,都是葡國望族後裔。聖安多尼在受洗取名福爾南多(Fernando de Bulhões)。15 歲加入 “ 聖奧斯定會 ” ,晉升鐸品後轉到阿里伐賚城的 “ 方濟各會 ” ,易名安多尼。
因學識廣博,安多尼而被委派作巡迴講道,先後到義大利及法國各處傳揚天主的道理,被譽為 “ 聖經的活庫 ” (jewel case of the Bible)及 “ 教會的聖師 ” 。
安多尼還以助人尋找失物見稱,很多天主教徒若遇到失竊,都會向他救助。後來,人們不只希望他幫助尋找失物,更希望他幫助尋找伴侶,於是聖安多尼也成為了 “ 婚姻主保 ” 。
1231 年(南宋紹定四年),年僅 36 歲的安多尼積勞成疾,榮歸天國於義大利巴度亞(Padua),因此得名 “ 巴度亞的聖人 ” 。
因為教堂奉祀的聖安多尼為 “ 婚姻主保 ” ,所以很多葡國人乃至澳門人也會選擇在聖安多尼堂舉行婚禮。由於外國婚禮多數以鮮花裝飾,故聖堂時常出現一片花海,因此,華人亦稱之為 “ 花王堂 ” 。
據《澳門記略》記載:“北隅一廟,凡蕃人男女相悅,詣神盟誓畢,僧為卜吉完聚,名曰花王廟。”
聖安多尼教堂初建於 1560 年,原是用茅草和竹棚搭建而成的。直至 1638 年,方改以石頭重新興建。其後在 1810 年和 1874 年進行過兩次重修,1930 年才形成今日的外觀和規模。教堂平面是拉丁十字,中間是跨度 15 米的中廳,中廳無柱廊阻隔,覆蓋木製拱頂。
另外,教堂亦供奉了曾於澳門學習神學的韓國第一位聖人:聖金大建(St. Andrew Kim)。
教堂正面為對稱主題,左方建有三層高的鐘樓,走進教堂內部,正中有一個壁龕,內裡放了里斯本聖安多尼像。
1874 年 9 月 22 日甲戌風災,聖堂被雷電擊中起火,但其火光卻引導了海上的居民上岸,故教堂每年都會慶祝 “ 天災節 ”,以紀念這事蹟。
至此,澳門歷史城區第一區內的 21 座建築物和 8 處前地,基本上一個白天的時間便可徒步遊覽完畢,接下來是位於澳門歷史城區第二區的東望洋山,建議另選一天早上前往。
【 景點 —— 東望洋山 】
東望洋山(Colina da Guia),古稱琴山(因其形似臥琴),是澳門半島最高山崗(海拔 90 米)。19 世紀,澳葡政府在山上廣植松樹,進行綠化,所以,東望洋山又被澳門人俗稱為 “ 松山 ”。
東望洋山原為一荒蕪山崗,1622 年,葡萄牙人在此建立炮臺。1920 年代,澳葡政府在東望洋山東麓填海,形成廣廈林立的新口岸。1931 年,葡萄牙軍隊又在東望洋山建造防空洞隧道,東望洋山部分地區更成為軍事禁區,直到1997年,山頂部分才被開闢為松山市政公園。
由於地處澳門半島中央位置,交通便利,加上市政公園有大量植被覆蓋,空氣清新。因而是此這裡是澳門市民平日運動的首選的地點,尤其是在早上和傍晚時份,有不少的澳門市民來此公園跑步徑運動。
如今,每年一度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賽道也會經過東望洋山海邊馬路(稱為東望洋賽道)。
2008 年,中國銀行發行的藍色 100 元面額澳門幣正面圖案,選用的正是澳門東望洋山的東望洋燈塔、東望洋炮臺和聖母雪地殿。
東望洋炮臺
東望洋炮臺(Fortaleza da Guia)又稱松山炮臺、東望洋山炮臺,位於澳門半島最高的東望洋山上,是澳門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之一。
東望洋炮臺建於約 1637 年(明崇禎十年)~ 1638 年(明崇禎十一年)之間,面積約 8600 平方尺。由於位處澳門最高點,炮臺的主要用作防禦外敵和觀測站。在過去,東望洋炮臺與大炮臺和媽閣炮臺組成一道堅固的外圍軍事防線。
東望洋炮臺除數座炮臺堡壘外,還有由四組隧道組成的防空洞(松山軍用隧道)。
東望洋炮臺範圍內的防空洞最長為 456 米,最短則只有 47 米。防空洞內有發電機、休息室、貯油池和登上燈塔炮臺的升降機等裝置。
松山軍事隧道建成於1931年,由葡萄牙軍人庫尼亞少尉設計和指揮建造,整個松山軍事隧道其實是一個由四組軍事隧道和與之貫通的炮臺、兵房等設施共同組成的軍事防禦網。
隧道建成後,隧道及附近範圍被葡澳政府劃為軍事禁區,直到 1962 年,葡萄牙軍隊撤離澳門。現時四組隧道中 A、B、C 三組由民政總署管理,且 A、B 兩組隧道修葺後已免費對外開放,供遊客參觀。
A 組隧道位於松山炮臺正下方,是松山軍用隧道中最短的一條,全長 47 米,設有兩個入口,現時週二至週日 9:00 ~ 17:30 開放(逢星期一休息)。
B 組隧道位於松山自然資訊站附近,長度是松山軍用隧道 A 組的四倍(全長 207 米,設有 7 個入口),限週六至週日 15:30 ~ 17:00 開放,並提供免費導賞服務。
在東望洋山頂可俯瞰澳門全景和珠江口的壯麗景色。
東望洋燈塔
東望洋燈塔(Farol da Guia)俗稱松山燈塔,位於澳門東望洋山山頂,隸屬於東望洋炮臺的一部分,是東望洋山有三大名勝古蹟之一(東望洋燈塔、東望洋炮臺、聖母雪地殿)。
東望洋燈塔通體為白色,塔身區域性帶著黃色的線條點綴。
燈塔總高 15 米,底部直徑 7 米,往上收為 5 米,內部共分三層,有一座迴旋梯連線垂直空間,燈塔塔頂設定了巨型射燈,其射程可達 16 海里之遠。在雷達還未普及之前,東望洋燈塔是船隻進入珠江的地標。
東望洋燈塔所在地面的經緯度位置座標值,就是澳門在世界地圖上的地理定位座標。
東望洋燈塔始建於 1864 年(清同治三年),由土生葡人加路士 · 維森特 · 羅扎所設計,燈塔於 1865 年 9 月 24日 正式開始運作。
東望洋燈塔也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古老的現代燈塔,最初只是靠一盞火水燈發光。1874 年,燈塔因風暴受損,經過重修後於 1910 年 6 月 29 日重新啟用,並轉為電氣化運作,現今燈塔已改由現代化照明系統,仍為航海人士服務。
由於地勢高,燈塔亦被用作懸掛風球訊號和燈號,向公眾發放風暴訊息。
燈塔旁邊,是有一座具 17 世紀葡萄牙修院特色的聖母雪地殿教堂。
聖母雪地殿(Capela de Nossa Senhora da Guia)位於澳門東望洋山山頂,東望洋炮臺和東望洋燈塔旁邊,教堂主色為白色,帶著黃色的線條點綴,具 17 世紀葡萄牙修院的建築風格。
教堂主堂呈長方形,長 16 米,寬 4.7 米。為承託筒拱結構的屋頂,兩側的牆身厚大且有扶壁。
教堂屋頂鋪設紅瓦,屋脊高 7 米多,簷口高 4.8 米。在主祭壇右側,設有一間祭衣房;教堂外面的樓梯,可到達上層的唱詩臺。
聖母雪地殿教堂的天花呈拱形,牆身繪有聖經故事和人物的彩色壁畫。壁畫繪有聖母瑪利亞、帕多瓦或里斯本的聖安多尼、獅子、雙頭鷹與牡丹等圖案,特別是祭衣房的壁畫,線條秀麗活潑,揉合了中國的繪畫技法和西方色彩,把中西方的文化藝術和諧地融匯一起,極具藝術價值與觀賞性。
注意:出於對古老壁畫的保護,聖母雪地殿教堂內不準拍照、錄影!
下圖是維基百科上面刊載的教堂內部照片,這裡引用過來,供還沒去過澳門的朋友欣賞
從東望洋炮臺下來,沿指示牌步行 10 分鐘,便可以找到松山纜車(Guia Cable Car)。
松山纜車是澳門唯一一個纜車系統(1997 年落成啟用),它連線東望洋山山頸的松山市政公園和東望洋山山腳的二龍喉公園。松山纜車是全球最短的纜車系統,僅需花 1 分 20 秒就可以完成單程路途。
山上纜車站(松山市政公園)
毗陵纜車站的松山露天廣場·····
位於山上纜車站旁的獅子亭······
每個纜車車廂可乘載 4 人,現時成人雙程票 3 葡幣 ,小童、長者、學生雙程票只需 2 葡幣,普通單程票 2 葡幣。纜車運營時間為 8:00 ~ 18:00(每週一例行維護保養,全天停止運營)。
位於山下二龍喉公園入口右邊的松山纜車山下站
。
而說到松山山下的二龍喉公園(Jardim da Flora)是現時澳門半島唯一設有動物園的公園。
1848 年 亞美打(Padre Vitoriano de Almeida)神父在此修築園林。19世紀末,又被葡澳政府購入,作為早期澳門總督的官邸。1931年,因附近的火藥庫發生爆炸,澳門總督遷出,后辟為公園開放供公眾遊賞,
因公園內有二龍喉泉水,而得名二龍喉公園。
從前,泉水從兩隻石制老虎口中流出,老一輩澳門人曾用車運載泉水到茶樓酒家,來泡茶享用。不過現今,山泉早已枯竭。
二龍喉位於澳門半島的士多鳥拜斯大馬路,多條公交車都在此經停(站點編號M61,站點二龍喉公園)。
公交車 路線
2路線往媽閣(經司打口)
2A路線 往亞馬喇前地(經八角亭)
6A路線 往山頂醫院(經提督馬路)
12路線 往外港碼頭(經城市日大馬路)
17路線 往文化中心(經東望洋新街)
18路線 往媽閣(經港務局大樓)
18A、19路線 往新馬路(經白鴿巢公園)
22路線 往氹仔(經水坑尾)
23路線 往澳門旅遊塔(經皇朝)
25路線 往黑沙海灘(經奧林匹克大馬路)
25X路線 往蓮花圓形地(經望德聖母灣)
32路線 往筷子基(經筷子基社屋)
澳門半島部分最後要介紹的是位於南灣大馬路的地標性官方建築物 —— 政府總部,也就是過去的澳門總督府(Palácio da Praia Grande)。
我們今天看到的政府總部建築其實是 1849 年由佘加利子爵(Visconde do Cercal)興建的住所,建築由建築師阿奎諾設計,稱塞爾卡爾宮。建築樓高二層,主色為粉紅色,漆有白色門窗,是典型葡萄牙式建築。
1881 年,第 91 任澳門總督賈沙拉( Joaquim Jose da Graca )將其購入作為官邸,並予拓建。1884 年後,這裡正式成為澳門總督府。
特區成立後,這裡改作政府總部,供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接見賓客之用。
昔日澳督府門外曾置有二門大炮,惟 50 多年前已拆除。另外,府內牆上曾裝飾有 41 幅 19 世紀中葉後歷任澳門總督油畫肖像,但該批畫像真跡已在 1999 年被末任澳督韋奇立祕密運返葡萄牙,現只留下畫像仿製品。
澳門氹仔旅遊指南
面積 7.4 平方公里的氹仔,葡文稱 Taipa,地處澳門半島以南,路環島以北,地理位置正好位於澳門中央,原本是一座獨立的島嶼,填海後現已和路環連成一體,是組成澳門的四大部分(區域)之一。值得一提,位於珠海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根據法例也被劃分為氹仔的一部分。
關於氹仔葡文名稱 Taipa 的來源,有傳說指,當年葡萄牙人在氹仔登陸,向當地人詢問地名,由於雙方言語不通,當地人把葡萄牙人發問 Nome 聽成糯米,以為葡萄牙人在問有無糯米賣,於是回答 “ 大把 ”,誤打誤撞,葡萄牙人就這樣把氹仔命名為 Taipa 。
氹仔雖屬離島,但有嘉樂庇總督大橋(Ponte Governador Nobre de Carvalho)、友誼大橋(Ponte de Amizad)以及 2004 年 12 月落成通車的西灣大橋(Ponte de Sai Van)三條跨海大橋與澳門半島相連。其中,西灣大橋更是澳門首條雙層行車跨海大橋(颱風來襲時下層通道將會開放,以維持澳氹間的交通不被中斷)。
而氹仔南面,則有路氹連貫公路(Estrada do Istmo)從氹仔馬鱭尾向南伸至路環石排灣。
上圖是 1999 年迴歸時的澳門地圖。
圖上很明顯看出,當年的氹仔還是一座孤懸於伶仃洋口的離島,北面有嘉樂庇總督大橋和友誼大橋聯通澳門半島,南邊則通過一道長 2250 米,高出海平面 5 米的海堤 —— 路氹連貫公路(雙向六車道)銜接路環島。如今的路氹城在那時還被茫茫海水所覆蓋。
迴歸後,因應城市建設發展,特區政府陸續在氹仔與路環之間, 5.6 平方公里面積的水域填海,把兩個原本獨立的島嶼最終連線在一起,這一塊新填海得出來的土地就是路氹城。
作為一處新興發展區域,路氹城集中了澳門科技大學、澳門蛋(2005 年東亞運動會場館之一)、路氹金光大道等大型現代建設。
其中,以路氹金光大道規模最為龐大。這 0.8 平方公里範圍內,包括了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澳門銀河、新濠天地、新濠影匯、澳門金沙城中心、永利皇宮、金沙巴黎人、上葡京、路易十三等 20 餘間各具特色的博彩酒店。2000 年 3 月啟用的蓮花大橋(Ponte Flor de Lotus)更直接貫通路氹城和珠海橫琴島。
氹仔島最初分為大氹、小氹、一粒米三個部分,前兩者(大氹、小氹)因河海沖積,被沙洲連線起來。
過去,氹仔舊城區位於大氹南端,而新城區則在大小氹之間的填海地上。
一粒米位於大氹東南方,1990 年填海消失,現在是澳門國際機場的塔臺。
大西洋銀行2005年發行的面額為20元的澳門幣正面圖案就印有澳門國際機場。
說到澳門國際機場,機場就位於氹仔東面,整座機場均由人工填海方式興建而成,是繼日本大阪關西機場之後,全球第二個,也是大中華地區第一個完全由填海造陸而建成的人工島機場。
它由候機樓坪,人工島跑道和聯絡橋三大主體工程組成,建造機場創記錄地共用了不到 4 年時間。
工程首先開山填海,建候機大樓,指揮塔,停機坪以及檢修機庫,貨運倉庫,停車場等機場輔助設施。
而人工島跑道區和兩座分別長 700 米、1600 米,寬 44 米的跨海聯絡橋則是以填海和樁基結構的方式在海上興建。工程從南北兩端同時進行,首先清除海底淤泥,再以大的水泥鉤連塊體或巨石在海中砌成圍基,然後堆沙填海,作好護岸,最後鋪設長 3360 米的機場跑道。
澳門機場於 1995 年正式啟用,共有 24 個停機位,其中四個附設登機橋,能夠處理波音 747 航班。機場目前有通往中國大陸和亞洲十多個不同城市的航線。
區別於對岸香港機場密集的洲際航線網路,澳門機場航線都以臺灣、東南亞和中國內地為主。特別是自 2004 年引進低成本航空公司以後,機場東南亞客量日益增長。而在 2008 年兩岸直航之前,澳門機場也一直是臺灣旅客間接前往中國大陸的一個主要轉運站。
介紹完澳門機場,接下來再說說同樣位於氹仔的澳門第一期輕軌系統(葡萄牙語:Sistema de Metro Ligeiro de Macau,英語:Macau LRT System)
近年來,隨著新建成的酒店及賭場陸續落成,澳門政府預料每年將會有超過 2000 萬人次的遊客到訪,澳門現有巴士、的士及相關交通網路將難以應付此等增長,因此決定興建新的集體運輸系統,以紓緩交通擠塞。
澳門輕軌系統現階段已完成規劃的只有往來海洋站至氹仔碼頭站的氹仔線,全長 9.3 公里,共 11 個車站,專案造價 142.73 億葡幣;工程於 2012 年 2 月動工,預計 2019 年通車。
下圖是從澳門旅遊塔眺望氹仔東北部。
【 景點 —— 嘉模聖母堂 】
氹仔行程的第一站,安排的是位於氹仔島嘉路士米耶馬路與嘉模前地交界處的嘉模聖母堂(Igreja de Nossa Senhora do Carmo),這裡也是氹仔唯一的天主教堂。
1875 年,時任氹仔駐軍司令官馬德提出要在氹仔興建教堂,以配合天主教傳教工作和為居住在氹仔的天主教徒提供宗教活動場所。
1877 年至 1883 年間,時任澳門教區主教蘇沙開始在氹仔興建嘉模聖母堂,直至 1885 年 9 月 15 日建築完成。
教堂樓高三層,外牆為米黃色,前壁簡樸並具新古典風格。頂部為一個鐘樓,鐘樓底下的一層為唱詩臺。教堂內只有一條走廊。中間主祭臺恭敬嘉模聖母,兩側為耶穌和聖若瑟像,教堂入口左方的小堂也設有嘉模聖母像。
從葡京酒店出來,步行至亞馬喇前地公交總站,搭乘 26A、25、25X 到奧林匹克大馬路站下車,下車後沿公交車行駛方向的反方向,往回走大約3分鐘,右手邊第一個路口,見到報亭和一大棵綠樹後,右轉,進入飛能便度街。
上圖是 Google 街景地圖上顯示的飛能便度街街口實景模樣。圖中東西向橫著的馬路(摩托車停那)即是奧林匹克大馬路,而圖上左側南北豎向的馬路則是飛能便度街。
你如果是搭 26A、25、25X 巴士到奧林匹克大馬路站下車後,你應該是從上圖右側步行至紅色報亭處,然後又拐向圖中綠樹方向,徑直走去。
沿飛能便度街一直往前走至施督憲正街,左手邊首先會經過一座三婆廟。
三婆廟始建於 1843 年(清道光二十三年),是全澳唯一的三婆廟,廟門石刻楹聯為 “ 靈昭海國,慈蔭江鄉 ” 。
據傳,三婆是天后的姐姐,廟堂正殿內曾有一口古鐘、三婆神龕亦設於石洞中,可惜三婆廟多年前曾被廢置,廟內文物蕩然無存,現今遺留下來最珍貴,也是古老的物件,當屬那塊咸豐年間的古碑,碑上刻有符字 “ 福祿壽 ” 。
1995 年,葡澳門文化司署重修三婆廟,把廟堂整體都進行了改造,增設左右兩側偏殿的同時,採用玻璃天頂,透過玻璃,可以看到廟後參天巨石,證明廟體與巨石相連。
離開三婆廟繼續往前走,就進入了施督憲正街。
施督憲正街,由葡文 Rua Direita Carlos Eugéio 翻譯而來。其中,Rua Direita 是直路、正街的意思(也就是我們說的主幹道);而 Carlos Eugéio 則是人名,這位名叫 Carlos Eugéio Correia da Silva 的葡萄牙貴族在 1876 年至 1879 年間,參與澳門殖民管治。
沿施督憲正街繼續往前步行約 3 分鐘,左手邊會看到一個歐式的樓梯街口,從這拾級而上,即是嘉模聖母堂。
適逢週末禮拜,教堂不對非信徒開放,所以我們只有站在看看教堂米黃色瑰麗的外景就好。
嘉模聖母堂正對面鵝黃色的葡式小樓,即是很多攻略提及的婚姻登記處。這裡過去是氹仔圖書館、2005年尾改變用途,成了民事登記局氹仔分站,作為婚姻註冊處。
相對中國遊客,韓國人更對這棟小樓情有獨鍾,很多男女歐巴都會在這裡拍照 “ 打卡 ” ,貌似有部什麼韓劇曾在這裡取景過
作為歐洲國家在遠東歷史最悠久的一塊殖民地,教堂在澳門文化歷史中扮演著非同尋常的角色。天主教堂宛若澳門的一張名片,對澳門城市的開埠及其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構築了澳門城市建築的主體風格,而且奠定了現代澳門城市規劃的基本結構。
1557 年,葡萄牙人獲准借居澳門,歐洲傳教士接踵而來。隨之,大量精美的天主教堂在澳門相繼問世。通過對澳門歷史建築的考察,不難發現,早期澳門最具代表性及影響力的建築均為教堂。
其中,耶穌會作為羅馬教廷早期來華傳教的核心力量,在澳門教堂建設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澳門歷史最悠久的三座教堂 —— 聖安多尼堂、聖老欏佐堂和聖母望德堂,均為耶穌會所建造。而代表天主教藝術最高水平的聖保祿教堂(即今大三巴牌坊)亦為耶穌會的佳作。
隨後,羅馬公教以及其他修會也相繼在澳門建造了不同風格的教堂,如多明我會修建的聖多明我教堂、路環聖方濟各教堂、奧斯丁會建造的聖奧斯丁教堂、主教山聖堂等等。在澳門城市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這些教堂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時至今日,澳門的天主教教堂隨處可見,每座教堂的設計皆富有獨特風格,裝潢瑰麗雅緻,而且各自蘊藏豐富的歷史故事,到訪不同的教堂可瞭解澳門的天主教文化和歷史。並且澳門的 8 大行政區就是直接按照各大天主教堂區劃分出來的。
澳門以天主教堂區作為行政區劃單位,每個堂區都以該區最具代表性的教堂作為堂區名稱。現時澳門的 7 個堂區中,有 5 個位於澳門半島,2 個位於離島,而路氹城則尚未劃分任何堂區。
6 月的澳門悶熱潮溼,從包裡掏出相機,剛一開機,鏡頭就全是霧,什麼都看不見,無奈只有等霧氣慢慢散去~
下面這幾張嘉模聖母堂的照片,大家就湊合看吧!
注意:面對嘉模聖母堂,如果往左手邊下山,就是龍環葡韻住宅博物館和溼地公園,而如果從右手邊的歐式石階原路返回,繼續沿施督憲正街往前直走,則可以到觀音堂和官也街。
【 景點 —— 龍環葡韻 】
先說龍環葡韻,“ 龍環 ” 是氹仔島舊稱,“ 葡韻 ” 是指這裡葡萄牙的建築風格。
1847 年葡萄牙人向氹仔擴張,建立氹仔炮臺軍事據點,至 1910 年完全控制路環,澳門葡萄牙政府在海島的影響力逐步擴大,路氹葡式建築不斷興建。
1921 年建成的這五幢葡萄牙式建築,最早是作為澳門離島高階官員的官邸和一些土生葡人的住家。
1980 年代,當時的葡澳旅遊司(即今澳門旅遊局)將其重新修繕;
1992 年,澳葡政府將其中五幢被改建為博物館,並命名為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Casas – Museu da Taipa)。
五棟建築由東到西分別建成是 “ 土生葡人之家 ”,“ 海島之家 ”、“ 葡萄牙地區之家 ”、展覽館和迎賓館。
“ 土生葡人之家 ” 是這裡最具特色的博物館。
土生葡人主要是指當時葡萄牙人與東南亞一帶的馬來人、菲律賓人及印度人通婚後產生的族群。土生葡人有自己的語言和生活方式,他們通常信仰西方的宗教,又有明顯的東方生活習慣。 遊人可於這裡重溫二十世紀初土生葡人在澳門的生活方式。
這裡大部分的展品均是來自在澳門定居已久的家庭。特別是傢俱、擺設及裝飾物均別具風格,中西混合擺設,還有佈滿全屋的老照片,都能見證土生葡人於澳門居住狀況,反映了中葡文化的融合,也是澳門的寫照。
葡萄牙殖民澳門四百多年,現今澳門 44 萬人口中,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擁有葡萄牙國籍。
在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前,根據《葡萄牙國籍法》規定,澳門人獲得葡萄牙國籍,主要以下四種方法:
一是在 1983 年 10 月之前,在葡萄牙或澳門出生的人士被自動推定為葡萄牙公民。
二是在 1981 年 11 月 19 日之前,凡在葡萄牙或葡萄牙海外殖民地連續居留滿十年,能達到《葡萄牙國籍法》所規定的指定條件,便可以申請歸化取得葡萄牙國籍
三是其父或母擁有葡萄牙國籍,便可以憑葡萄牙公民在海外所生的子女條件,把葡萄牙國籍過繼給予所生子女。
四是與葡萄牙公民結婚滿三年及能操最低標準要求的葡萄牙語,便可以申請取得葡萄牙國籍。
根據《中葡聯合宣告》葡方備忘錄表示,凡擁有葡萄牙國籍的澳門人,在澳門主權移交中國之後可以繼續使用並重新續領使用葡萄牙護照,並可以把葡萄牙國籍過繼給予所生子女。1999 年 12 月 20 日之後,任何人士不得再憑澳門的任何關係,從而取得葡萄牙國籍。
“ 海島之家 ” 主要展出有關於路環和凼仔的圖片,展覽主題會不定期更換。
“ 葡萄牙地區之家 ” 共分兩層,主要展出葡萄牙不同地區的少數民族服飾、圖片和手工藝品,透過他們富有地區特色的衣著,遊人可從中瞭解該處居民的生活模式,社會風俗及生活習慣。
展覽館主要用作不定期舉辦各類攝影、西畫、陶瓷、雕塑等專題展覽,有時也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資深藝術工作者舉辦展覽。
不同於 “ 土生葡人之家 ”,“ 海島之家 ” 和 “ 葡萄牙地區之家 ”,展覽館不是全年經常性開放,如果你像我一樣,碰巧遇上設展的空檔期,沒有任何展覽呈現的話,就只能在大樓外面拍拍建築外貌了。
所以,嚴格意義上講,龍環葡韻真正對外開放的,只有 “ 土生葡人之家 ”,“ 海島之家 ” 和 “ 葡萄牙地區之家 ” 這三座博物館。
因為,我個人覺得,如果是花錢買門票進來的話,多少不太值當。建議大家充分利用週日免費開放的機會,安排到此遊覽。
最後一幢是迎賓館,也是位於海邊馬路的第五幢葡式建築。迎賓館共分兩樓層,平時並不對外開放,主要用於舉辦宴會、文化藝術講座或舉行一些特色美食活動等。
關於龍環葡韻的門票和開放時間問題,網上攻略有寫,龍環葡韻門票為 5 葡幣的資訊不假(10 歲以下或 60 歲以上人士免費入場),不過網上攻略沒有告訴大家的是,每逢週日,所有人士均可免費入場參觀(我這次就是週日去的,千真萬確是可以免費入場)。
另外,龍環葡韻各館的準確開放時間是:每週二至週日,上午10 : 00 至下午 7 : 00 時(下午 6:30 後,停止入場),逢星期一休館。
【 景點 —— 望德聖母灣溼地 】
龍環葡韻前面原先是一片淡海水交界的紅樹林地,1987 年 TVB 電視劇《名門》曾在此取景拍攝、但因2001 年澳門政府啟動路凼填海計劃,剷平了大部分的紅樹林,現縮為一處面積約 4500 平方米的封閉式淡水湖泊溼地。因位於澳門望德聖母灣大馬路旁,故得名望德聖母灣溼地生態觀賞區。
在 1921 年,龍環葡韻的葡式別墅在興建時,溼地尚未形成,別墅面向著一片大海。
1960 年代,澳門政府興建聯絡氹仔島和路環島之間的路氹連貫公路,將原本的水道一分為二,使水流減緩,加上澳門位於珠江三角洲,河水中夾雜著許多泥沙和黏土,因此堆積在龍環葡韻前。
在氣候適宜、加上淡海水交界的情形下,路氹連貫公路的西側形成了一片紅樹林,吸引鳥類棲息,東側則形成了泥灘地,滿布彈塗魚,帶動養蚵業的興起。
迴歸後,特區政府為解決土地供應不足及日後發展之需,啟動 “ 路氹填海計劃 ”,決定在路凼連貫公路兩旁進行填海工程(即現在的路氹城),剷除了大部分的紅樹林。
龍環葡韻前這片溼地也從原本的淡海水交界的泥灘地,變成了現金封閉式的淡水湖泊,水源補充也轉變為降雨,紅樹林漸漸枯竭,植被形態也隨之改變。
上文已述,嘉模聖母堂,面朝教堂正門,從右手邊的歐式石階原路返回,繼續沿施督憲正街往前直走,則可以到觀音堂和官也街。
施督憲正街位南北兩分別與告利雅施利華街和飛能便度街前後相接,路面寬約 6 米,全長不足 300 米。這條短短的街道步行只需數分鐘便可走完,它沒有澳門新馬路的熱鬧,也沒有路環十月初五馬路那樣浪漫,卻不經意地顯得優雅,蘊藏著耐人尋味的文化底蘊和中西合璧的特色,反映了澳門這塊土地的殖民地色彩,新舊交融的現狀,以及時代變遷的見證。
觀音堂位於施督憲正街中段,面積細小,廟宇建築屬於郊廟體系,源自嶺南與中原一帶,屬單體式建築物。廟宇供奉觀音神像。觀音是佛教、道教膜拜的神祇,但此廟嚴格來說,不屬佛教廟宇,而是道教廟宇,但按其建築特色,不容易分辨佛、道之別。
據廟內雲石制香爐上的石刻文字可知,觀音堂始建於為光緒二十八年(1902 年),而廟內最具價值的要數那尊鑲上金箔、有一百多年曆史的觀音神像。
距離觀音堂不遠處,有一家很多攻略都提到過的榮記豆腐麵食(不過這裡不是他家的總店,是氹仔分店)。
見他家在網上知名度甚高,大家對他家的評價也還不錯,於是就進去點了一碗豆花,一杯豆漿。
說實話,他家的豆花做得真不怎麼樣,連 “ 呵呵 ” 都談不上,可以說是失敗至極,失望至極啊!
先說豆花裡放的糖。我記得在香港昂坪 360 上頭的山水豆花和紅磡逸酒店門口的阿媽豆花,人家放的要麼就是蜂蜜,要麼就是一種罐裝的黃顏色糖粉。這種糖粉甜度適中,遇水即化,吃進嘴裡不會像砂糖一樣有顆粒感。再像吉隆坡茨廠街的義欽豆花,人家則是直接淋上糖稀。
而這裡桌上放的卻只是白砂糖,砂糖在豆花裡無法完全溶解,吃到嘴裡會難免會有 “ 喀叱喀叱 ” 的顆粒感。
再說味道。他家的豆花雖不似昆明賣的那樣一股子焦糊味,但不曉得是豆子選料的原因,還是熬煮方式不對,總之,他家的豆花吃進嘴裡會有一股怪怪的,說不出來的腥味。口感上也稀了一點,水分含量略多,豆花變成水豆腐了,失敗。
最後再說價錢,他家一碗豆花 18 塊的售價明顯貴了。香港昂坪 360 的山水豆花,地處天壇大佛景區,旅遊景點,人家一碗也才買 12 塊,更別說紅磡逸酒店門口的阿媽豆花一碗 9 塊。
吃完豆花出來,繼續沿施督憲正街往前走大約 3 分鐘時間,就來到了官也街(Rua do Cunha)。
【 景點 —— 官也街 】
官也街以 1850 年 5 月 30 日到任的澳門第 81 任總督官也(Pedro Alexandrino da Cunha)的名字命名。
官也街地處氹仔鬧市中心地帶,街道不長,南與施督憲正街(Rua Direita Carlos Eugénio)、告利雅施利華街 (Rua Correia da Silva)成 T 字型相交,北與地堡街 (Rua do Regedor)、消防局前地成 T 字型相交,從官也街的一頭步行至另一頭,頂多也就 2 分鐘時間。
作為澳門首個行人專用區,官也街也是遊客來澳大快朵頤、遍嘗美食的好地方。短短几百米的狹窄道路兩旁,彙集了不少手信店、食店、甜品店,其中名號響噹噹的不乏有莫義記大菜糕、沙度娜木糠布甸、晃記餅家、誠昌飯店、大利來記豬扒包、小飛象葡國菜、公雞葡國菜、鴻彬記牛雜、鉅記手信、矩香園、車裡哥夫紐結糖等等。
因為先前著實被榮記的豆花給 “ 驚著 ” 了,所以今天來官也街我只挑選了莫義記和誠昌飯店兩家(本來想去鴻彬記吃牛雜,但我見他家居然在拆房子?搞不明白什麼情況
)。
【 美食 —— 莫義記 】
莫義記(地址:官也街 9 號 A )
如果是從施督憲正街方向過來,那麼涼亭旁邊,官也街口,老遠就能看到他家碩大的招牌了。大菜糕、榴蓮雪糕和木糠布丁被公認為是他家的 “ 三大王牌 ”,也是遊客點單率最高的。
因為我實在接受不了榴蓮那股 WC 味,而且我真的很好奇,大菜糕究竟是什麼東東,為什麼要叫大菜糕?所以就買了一個原味大菜糕。不想一吃悲劇了 —— 準確來講,應該是悲劇得不得了!
大菜糕
坑爹指數:滿天星
先前我在網上查到的資訊講,大菜糕是一種類似於雪糕的冷飲,所以我想像覺得它應該長得和冰淇凌差不多模樣,結果開啟一看,晶瑩剔透,感覺更像是一碗果凍,或者是一碗凝固起來的檸檬水。
我滿懷期待的舀一勺嚐嚐,放嘴裡,剛一嚼,Oh~No~
~ 我發誓,這是我 28 年來吃過的最難吃的冷飲(沒有之一),我徹底被它打敗了,因為它真的難吃到讓人生無可戀。
這玩意兒味道既不甜也不酸,而是一股濃烈刺鼻的香精味在你口腔久久迴盪,感覺就像吃到一個大陸山區賣的那種劣質冰棒,多吃幾口下去,整個人直犯惡心。
至於說口感,它雖然很像果凍,但和果凍順滑Q爽的質感完全不同,吃進去是硬硬脆脆的,怎麼嚼都嚼不爛,有點在吃塑料袋的感覺。說真心話,口感上它連大陸農村的劣質果凍都比不上。多吃幾口下去,整個人就像掉進化工廠一樣~
我見網上攻略寫: “ 大菜糕伴隨了幾代澳門人成長 ” ,
如果澳門人小時候真的就吃這玩意兒,那澳門人民的童年該有多麼恐怖,多麼灰暗啊!
離開恐怖的大菜糕,我戰戰兢兢的奔向下一個目標:誠昌飯店。
【 美食 —— 誠昌飯店 】
位於官也街 28 – 30 號的誠昌飯店每天中午 12 點才開門營業,不過 11:30 一過,他家門路就陸續聚集起大批食客,為的都是喝上一碗馳名水蟹粥。
據說譚詠麟和李克勤很喜歡這間店,經常過海幫襯。
因為生意實在太好,他家在官也街旁的小巷裡,又開了兩家分店,門頭招牌頭一模一樣,遇上用餐高峰時間,來晚的客人,老店容納不下,服務人員都會領位到分店用餐。短短一條街上,三間鋪頭,足見誠昌飯店在當地人和遊客心中的地位!
因為人實在很多,所以來他家吃飯肯定是要拼桌的。我和來自福州的一家三口,還有一對臺灣小夫妻三組人並桌,坐了一桌大桌。
說實話,要不是衝那碗聲名遠播的水蟹粥,我真不喜歡這種方式,畢竟他家的菜品又不是很便宜 =___=
落座後我點了一碗大份水蟹粥、一份鯪魚球和墨魚球雙拼,一盤耗油生菜。
沒多久,服務業就把碗筷和吃蟹的鉗子 “ 嗖 ” 的扔桌上了!
沒來澳門前,見網上攻略說他家服務態度不好(和香港的澳洲牛奶公司有得一拼),今天我算是領教了。
當然,平日在昆明外出吃飯,好些餐廳的服務也不見得比他家能好哪去,自然也就見怪不怪了。
只是我旁邊那對臺灣小夫妻,顯然一時半會兒還無法適應過來,他倆一個勁的嘀咕 “ 奇怪吔,為什麼他們碗筷都是要扔的 ?”,“ 他們怎麼怎麼連句抱歉、借過都不會講呢?”
真心講,他家店面的用餐環境令人著實不敢恭維,擁擠、喧囂、嘈雜、地板和牆面瓷磚上也滿是油汙,不太乾淨。作為如此有名的一家店,賣的東西也不便宜,我想像中,店面裝修不說和龍景軒媲美,好歹也要像池記、糖朝或者稻香、利小館嘛!
結果一進門,放眼望去,每張臺上都鋪了一層塑料桌布,就跟昆明西山、團結鄉那些農家樂的餐桌一模一樣。
而且客人用完的餐具,和著殘羹剩飯,就這樣隨意丟進牆角桶裡,惹得店內超多蒼蠅盤旋,我見其他桌的客人是一邊忙於進食,另一邊又忙著驅蒼蠅,說真心話,我還沒吃就食慾大減。
不多說,他家的水蟹粥就先端上桌了~
其實,他家的水蟹粥和我在香港池記吃的金衣蟹黃粥一模一樣,只是分量上比池記多,蟹的個頭也比池記的大而已。
不管叫水蟹粥,還是金衣蟹黃粥,其實都是用膏蟹、肉蟹和整隻的水蟹文火慢慢煲制,米粒在經由長時間的燜煮下,吸收進水蟹甜鮮的精華,上桌後,只需簡單放少許鹽巴調味,就能讓整碗白粥鮮而不素,每吃一口,嘴裡都滿是蟹的鮮美滋味,偶爾還可以吃到蟹黃、蟹膏。
香如果沒吃過香港池記的金衣蟹黃粥,他家這碗水蟹粥我可以給他打 85 分。但要和池記比的話,我就只能給他 75 分了。
首先,煲的時間還差了一點,蟹肉鮮甜的味道沒有充分熬煮出來,所以吃上去感覺他家的蟹粥過於清淡了一點。其次,螃蟹個頭雖大,但不及池記的新鮮,吃起來蟹香沒有那麼濃。
至於這盤墨魚丸和鯪魚球雙拼,我實在沒分別出,到底哪種是墨魚丸,哪種是鯪魚球,兩個味道完全不同。其中一種還可以,一口咬下去,皮很韌,但另一種就不好吃了,有點腥,還有點酸。
那家和我坐一桌的福州人也點了一份雙拼,他家老婆說這魚丸不新鮮,肯定是翻炸的,而且他們那盤不知怎麼搞的,魚丸裡還有好多未剔除乾淨的大條魚刺。
誠昌飯店隔壁就是晃記餅家。
晃記餅家當之無愧是凼仔的老字號,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他家就在這裡開店了。以前的晃記,是茶樓與餅家合二為一的,後來生意不景氣,老闆就結束茶樓生意,專注做地道粵式餅食,老婆餅、肉切酥、雞仔餅是晃記最出名的三樣。
到了凼仔,除了上面說的龍環葡韻、嘉模聖母堂、官也街外,威尼斯人絕對是大眾另一個必去 “ 打卡 ” 的地方。
其實官也街和威尼斯人相距不遠,二者間還鋪設有行人自動步道相連,走路過去最多也就七八分鐘時間。
不過,對於那些方向感不是很好,或者是第一次去澳門的朋友來說,到底該怎麼走,自然不是很清楚,網上攻略也模稜兩可,在這裡我就給大家作一個詳細介紹。
只要按照我下面寫的 step by step 依次照做,你絕對能順利找到威尼斯人。
首先,你需要在官也街上找到公雞葡國菜(如下圖):
面朝公雞葡國菜,向左轉(讓公雞葡國菜在你的右手邊),你就會看到下面這個地方。
注意看:下圖照片中央偏右處(照片右側紅色英記牌匾旁)有一把樓梯,沒錯,朝著樓梯的方向直走,然後上樓梯。
下圖是在樓梯上回望官也街的風景。
從樓梯上來,你就能看到下面這個地方。
下圖中,右側綠白相間的高樓是駐澳部隊總部軍營宿舍,左側的平層南歐式建築則是嘉模會堂。
到這裡後,朝嘉模會堂方向左轉,然後上坡,沿兵房斜巷走到下一個路口。
嘉模會堂舊時為氹仔電燈總局,是氹仔唯一的公營發電廠。2007年整修後轉變成一所文化娛樂的活動中心,主要提供本地社團租用。
當你走到嘉模會堂盡頭時(如上圖所示),你會看到一條下坡路,從這裡走下去,左前方就是下圖所示的沿望徳聖母灣街鋪設的行人自動步道入口。
搭乘行人自動步道一直走到底(你的左手邊是溼地,右手邊是駐澳部隊軍營),然後上天橋過街,即是威尼斯人酒店的西翼大堂(即接駁車上下客點)。
夠詳細,夠簡單了吧!
從官也街走到威尼斯人,大概要將近 10 分鐘的時間,看似路途漫漫,好在沿聖母聖德灣那一長段路,全都有行人自動道,不用走路,步道上方架有遮陽蓬,還可以欣賞左側的溼地風景,所以不會感覺累。
只是,萬一你運氣不好,遇上電梯檢修的話,哈哈,那恭喜你了,慢慢走吧!
目前,往返澳門半島與氹仔之間,全仰賴嘉樂庇總督大橋、友誼大橋、西灣大橋三座跨海大橋相連線,無路你
自駕
,搭巴士,還是坐發財車,都會經過這三座橋中的一座或幾座。
這些跨海大橋在澳門不僅僅是一種架設在海上,供車輛、行人順利通行的建築物,更是別具一格的景點。
迴歸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上就印有蓮花、大橋以及海水圖案(區旗上,三瓣蓮花下面翹起的橫線就代表大橋 —— 實話講,以前我一直以為那說海浪
)。
下面就說說三座跨海大橋,先說嘉樂庇總督大橋。
嘉樂庇總督大橋(Ponte Governador Nobre de Carvalho)是澳門第一條連線澳門半島和氹仔島的跨海大橋,也是當時葡萄牙 “ 十大建設工程 ” 之一,大橋從澳門半島葡京酒店對開海岸起到達氹仔小潭山北麓。
大橋 1974 年通車,全長 2569 . 8 米,寬 9 . 2 米,雙線行車。落成時,曾是世界最長的跨海鋼筋混凝土連續樑橋。
大橋中段突起成三角弧形,最高處距離海平面 35 米,以當時在位的第 121 任澳門總督嘉樂庇命名,不過坊間更習慣稱其為澳氹大橋或舊澳氹大橋。
上世紀 70 至 80 年代,澳門經濟進入黃金髮展時期,城市建設發展步伐加快,只有一條雙瞃往返車道的嘉樂庇總督大橋行車擠塞,早已不敷應用。同時,也為了適應澳門國際機場、九澳深水港和路凼新城的建設需要,1989 年,葡萄政府決定另築一道新跨海大橋,連線澳門半島與凼仔島。
1994 年,位於嘉樂庇總督大橋以東,連線澳門半島新口岸水塘北角(外港碼頭處)與凼仔北安碼頭的友誼大橋(Ponte de Amizade)落成通車。
作為澳門第二條連線澳門半島和氹仔的跨海大橋,時至今日,友誼大橋也是澳門三條大橋中最長的(總長 3900 米,闊 18 米)。
大橋整體造型呈波浪形,中段有兩處隆起,頂部距離海面大約 30 米,屬鋼索斜拉吊橋,友誼大橋現時也是連線關閘與澳門國際機場及路氹城最便捷的通道,因此也有大量的發財車行駛來往。
下圖是從東望洋山頂望向友誼大橋和漁人碼頭。
最後,再說三條澳氹大橋中最短,也是最寬的西灣大橋(Ponte de Sai Van)
2004 年落成的西灣大橋耗資 56 億澳幣,是澳門第三條連線澳門半島和氹仔之間的跨海斜拉橋。大橋北起澳門半島西灣湖景大馬路,南至氹仔東亞運大馬路,總長 2200 米,寬 28 米,採用豎琴斜拉式設計,設有上下兩層行車道(正常情況只使用上層橋面行車道,掛八號風球時,車輛改行下層車道),是全球首座預應力混凝土雙層主樑斜拉橋,也是全球最大跨度的雙層混凝土橋樑。
區別於嘉樂庇總督大橋和友誼大橋,為了配合澳門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西灣大橋還專門預留了鋪設輕型鐵軌的空間,今後,連線澳門半島和氹仔之間的輕軌列車將會從大橋上通過。
西灣大橋的最大設計特色在於兩個 85 米高的雙拱門設計橋塔,代表了澳門的英葡文首個字母 “ M ” 和羅馬數字 “ III ” ,比喻此橋是澳門第三條澳氹大橋。橋墩外觀則呈弧形,以寓意兩片蓮花花瓣。
澳門大西洋銀行 2005 年發行的 50 元面額澳門幣正面圖案就是西灣大橋。
而中國大陸新版普通護照,第 45 頁印花,選擇的也是澳門西灣大橋圖案。
2005 年澳門東亞運動和 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聖火傳遞活動也都途經西灣大橋。此外,在西灣大橋也曾舉辦過田徑馬拉松等體育賽事。
講到西灣大橋,大家要注意一點,不知為什麼,西灣的 “ 灣 ”,幾乎全部澳門人都會讀作 ” 環 “,同樣情況的澳門地名還有南灣。
在問路的時候,大家要留神這點。
講到問路,因為澳門地方不大,所以澳門人對時空距離的衡量標準也自然與我們不大一樣,基本上,只要超過 5 分鐘的步行距離,在澳門人看來就是 “ 好遠、好遠的距離 ” 。
記得我從葡京酒店走去東望洋山,那距離大概也就類似我在昆明從百匯走到南屏街,結果被他們澳門人給我形容的就跟我從西站走到世博園一樣。
澳門路環旅遊指南
路環(Coloane)原本也一座獨立的島嶼,因為長期填海,現在已經和氹仔連成一體。不過因為這裡大部分土地尚未被開發,植被豐富,風景優美,所以路環也被譽為是澳門最後的後花園。
路環原屬廣東香山縣(即今中山市),1864 年遭葡萄牙佔領,成為澳門的一部分。
一百多年前,當澳門已逐漸成為中西方的貿易交匯處時,路環還是一個渺無人煙,海盜經常出沒的地方,直至 1969 年,連線氹仔與路環的連貫公路建成。
時至今日,路環仍然保持了原有的自然風貌,鳥語花香,海灘、步行徑、燒烤區,到處瀰漫著一派自然清新的景象,和澳門、氹仔繁華、喧鬧的都市形成強烈對比。
路環最初分為路環和大洲兩個部分,1990 年代,大洲因填海被納入路環內。
前文已述,葡澳時期路環曾是一座獨立的島嶼,與氹仔隔海相望。過去的路環島,其位置大概相當於今天路氹填海區蓮花路(映山湖)、石排灣馬路以南的部分。
葡澳時期,路環雖也建有水泥廠、發電廠,不過其經濟長期以來還是以漁業為主,渡輪也是以前路環居民往來澳門半島和氹仔的主要交通工具。
下圖就是路環曾經的輪渡碼頭。
迴歸後,路環才陸續有大型基建專案,比如,座落於九澳灣的九澳貨櫃碼頭,2005 年澳門東亞運動會主場館 “ 澳門蛋 ” 和其他運動設施,以及位於島上西北角,可容納三萬人口的石排灣公屋群等。
作為遊客,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 “ 路環 ” 更多的是指路環村向北,延至舊渡輪碼頭和廢樓區(荔枝灣),向南伸至譚公廟的一片衛星城市社群。
這裡集中了聖方濟各堂、譚公廟、天后古廟、三聖宮、觀音古廟等西洋教堂和中式廟宇,還有遠近馳名的安德魯餅店。
過去這裡叫路環村(Vila de Coloane),現在則被叫做 “ 路環市區 ” 。
我是一早先去了東望洋山,看了東望洋燈塔、炮臺和聖母雪地殿後,坐松山纜車下到二龍喉公園,出公園門右轉(不需要過街),路旁車站搭 25 號巴士到的路環市區。
這裡要提醒大家注意一點:
有些巴士的站名上,會寫有兩個 “ 路環市區 ” 站名(分別是 “ 路環市區1 ” 和 “ 路環市區 2 ”),記得在 “ 路環市區1 ” 下車。
澳門的巴士和香港、馬來西亞一樣,下車前需要預先按鈴知會司機,不然車上如果沒人按鈴,恰巧車站又沒人等車的話,司機是不會停車的。
其實,從澳門半島到路環的車程距離不算遠,大概有就是十二三公里的路途,只是巴士線路繞山繞水,一路從澳門半島繞到路環,感覺是把澳門和氹仔的每一條大街小巷都走了一遍。
到路環下車後,你會看到,路口邊上樹立著一樽橙紅色的芬達飲料瓶雕像,飲料瓶雕像對面馬路中央,有一處圓形的街心花園,這就是恩尼斯總統前地。
穿過恩尼斯總統前地,往海邊方向步行不到一分鐘,右手邊這棟奶黃色的建築就是安德魯餅店。
【 美食 —— 安德魯餅店 】
需要注意的是,路環一共有三家安德魯:一家叫 “ 安德魯餅店 ”(即上圖這家);一家叫 “ 安德魯花園咖啡 ”;還有一家叫做 “ 安德魯咖啡 ”(面朝海邊,走到底,右手邊即是)。
其實他們都是同一家,區別在於:安德魯餅店不設堂食,所有人買了蛋撻以後都得到店外街邊站著吃。
而安德魯咖啡則和安德魯花園咖啡都是家咖啡館,除了售賣蛋撻外,還有鬆餅、蛋糕、三文治和各式冷熱飲供應,客人也可以坐在店裡細細品味。
安德魯咖啡的店員都是葡萄牙人,來他家點餐只能用葡文或英文。
葡式蛋撻最早由 18 世紀葡萄牙里斯本貝倫區熱洛尼莫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的修女發明,1989 年英國人安德魯 • 史鬥(Andrew Stow)將葡撻帶到澳門,創立安德魯餅店(Lord Stow ‘ s Bakery),改用英式奶黃餡並減少糖的用量,大受歡迎,成為澳門著名小吃。
安德魯餅店出售的葡撻,其特點在於鬆脆外皮和奶油狀的雞蛋餡料所帶出的強烈對比,而焦糖在蛋撻表面點點燒焦的外表也令賣相大增。
不過,或許是沒來前對他家期望值真是太高了,老實說,他家的蛋撻與瑪嘉烈一樣,沒有給我太多的驚喜。
當然,相比昆明嘉華、麵包工坊、麵包新語這幾家烘焙店烤出的蛋撻,澳門安德魯蛋撻的外皮的確是要更酥鬆一點,撻芯也更嫩滑,蛋香味、奶香味也要濃一些,但要說這蛋撻美味到有多驚豔,就真心談不上了,感覺吹得有些過了。
說到這裡,我也想提醒那些來澳門玩的朋友,如果你像我一樣時間充裕的話,倒不妨可以來路環走走,嚐嚐他家的蛋撻;但如果你時間本來就急促,行程安排又緊的話,非要想吃蛋撻,還不如直接去瑪嘉烈買上幾個就好,西點不同於中餐,他們兩家做出來差別不會很大。
從路環折返回澳門半島的巴士,也是在恩尼斯總統前地那坐(就在芬達瓶子那裡)。
離開安德魯咖啡,沿海邊濱水清幽的五月初五大馬路直走,不多遠即是聖方濟各堂。
【 景點 —— 聖方濟各堂 】
作為韓劇《宮》最後大結局取景地,這座漂亮的教堂,是很多韓劇死忠粉必來朝聖的地方,也是無數 “ 文藝範兒 ” 和 “ 小清新 ” 必來裝第二個字母的地方。
聖方濟各聖堂位於路環島的計旦奴街,建於 1928 年,是澳門最新的教堂之一。
教堂前有一座為紀念 1910 年戰勝海盜而建的紀念碑。
1910 年 7 月,18 名學童在路環被海盜綁架, 澳督馬葵士派遣兩支部隊進攻,葡軍最後救出 18 名人質,另有 40 餘名海盜被生擒。
聖方濟各聖堂不大,外觀為奶白色,窗戶為橢圓形,有一座鐘樓,屬巴洛克式建築,和澳門其他教堂大同小異,教堂內部,也不及聖佬楞佐堂、玫瑰堂華麗。教堂內原有一銀色骨箱,自1978年起移入,箱內盛載著聖方濟各的手骸聖鐲,現時已被送到聖若瑟修院收藏。此外,教堂內原存有1835年大三巴聖堂火災所遺下59位日本籍及14位越南籍死者的聖鐲,現也被移到大三巴牌坊後的天主教藝術博物館收藏。
真正讓聖方濟各聖堂名氣在外,還是因為這座教堂是香港電影《游龍戲鳳》和韓劇《宮》、《盜賊同盟》等多部影視劇的取景地。
因為來的時間尚早,教堂附近顯得安靜而肅穆,整間教堂裡除了十幾個來自巴西的遊客外,就沒再見其他遊客身影,不過據說,過了中午,來這裡參觀拍照的遊客數量就會陡增。
最搞笑的是,聖方濟各堂門口的左右兩邊騎樓下都是大排擋餐廳,感覺好不和諧啊。
這鱗次櫛比的餐廳中,面對教堂大門右手邊騎樓下那家,就是《舌尖》第一季推薦過的澳門陳勝記。
【 美食 —— 澳門陳勝記 】
沒來澳門前,起初本也打算去他家嚐嚐最為有名的陳皮鴨,但到了現場一看,他家的環境多少還是讓我頗感失望,裝修佈局如此簡易,就在騎樓下支上幾張桌臺,幾把椅子,沒有空調,廚房也是很隨意簡單。
教堂前面的廣場地上是用石子鋪成的波浪圖案,是最傳統的葡國建築風格。
面朝聖方劑各堂,左手邊的建築是地球物理氣象局(路環站),右手邊的建築是路環圖書館
從聖方劑各堂出來的海岸邊,綻放著一簇簇火紅的鳳凰花。
路環較為廣闊(面積約7.6平方公里),過去因為交通不便,島上尚未被開發,仍保有大片的自然風光,有些類似於香港的大嶼山。
海對岸就是珠海橫琴島,不遠處的高階度假酒店即是珠海長隆橫琴灣酒店。
其實葡萄牙人在 1887 年就開始踏足橫琴;
1889 年(即光緒十五年)澳督羅沙代表葡萄牙把澳門地圖交於清延官員;該圖東至九洲洋,南至橫琴,過路環,西至灣仔、銀坑,北至前山城後山腳、周圍百餘里皆以紅線劃入葡人界內,並據此指責中國輪船停泊青洲海面是侵犯了澳門水界。
翌年,葡萄牙人不顧清廷反對出兵佔領大小橫琴島;1896 年及 1902 年再度對兩島向清廷提出領土要求,但最終都未能成事。
1940 年代,葡萄牙人發現相思瀑布可以作為澳門的重要水源,又再次出兵佔領橫琴,但受到島上居民的強烈反抗,並引發激戰,葡萄牙軍隊最終撤走。從此,橫琴、澳門分屬中葡兩國管轄。
現今,橫琴島面積在經過不斷的填海後已經增大至 106.46 平方公里,超越 78 平方公里的香港島,成為萬山群島中的第二大島,基本上是澳門面積的三倍。
自 1992 年起,橫琴島的開發一直存在著諸多變化、爭議和博弈,橫琴島也一直處於 “ 開而未發 ” 的狀態,錯失了許多機遇,其中一個典型事例就是當年建珠海國際機場。
珠海最早是希望把國際機場放在橫琴,這樣可以珠澳兩地共享一個大型機場,藉此拉動橫琴與珠海的發展。當時澳門尚未迴歸,葡澳政府沒有同意,並且先於珠海,在氹仔填海建了澳門國際機場。後來又因為種種原因,珠海機場沒建在橫琴,最終選址西區(即今天的金灣機場)。這樣帶來的最終結果就是,導致今天兩地機場吃不飽。
直到 2009 年,澳門以 12 億元的土地租金,取得橫琴島 1.09 平方公里用地的使用權,建設澳門大學新校區(租期至 2049 年 12 月 19 日)。澳門大學橫琴校區行政上屬於澳門管轄,施行澳門法律,與橫琴島其他區域,實行隔離式管理。其實就相當於澳門在大陸的一塊 “ 租界地 ” 。
其實,橫琴開發,離開澳門是玩不轉的(或者說是打折扣的)。澳門在國際資本市場的號召力遠遠大於珠海,而接近的社會形態及法律環境,也有利於國際大企業對澳門未來的認同。所以一直有聲音建議,直接把橫琴島全部劃給澳門管轄(不管是租借還是行政劃割)。
澳門是彈丸之地,陸地面積太小一直是制約澳門發展的最大障礙,雖然澳門不斷在填海造地,但到今天,澳門也只有 32 平方公里土地,僅相當於香港的三十五分之一,所以澳門一直屬意橫琴島。迴歸前,就曾通過民間渠道,希望橫琴劃塊地給澳門開發。迴歸後,又多次由他們的立法會議員和達人紳士提出租借橫琴島,可以說,澳門想橫琴 “ 早就想瘋了 ”。
而珠海面對這個話題時,多以 “ 許可權不夠 ”,此事要報省裡甚至中央為答辭。雖說也是實話,但多少有些心不甘情不願。畢竟,橫琴對珠海來說,也是稀罕的發展空間。
作為經濟特區,珠海的發展非常有限,遠遠落後於深圳,特區的輝煌已成明日黃花。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澳門遠遠落後於香港,也遠遠小於香港。珠海無法向澳門借力,但還要承擔澳門社會的水電等能源及社會生活基本物資的供應保障。
再說到填海,現今澳門的土地大部分從填海得來,澳門總面積也自有記錄的 1912 年的 11.6 平方公里逐步擴充套件至 2011 年的 29.9 平方公里。
現今,配合賭場集團的建設、以及城市建設的需求,路環、氹仔、路氹城以及澳氹新城區的填海正使澳門的總面積繼續擴張。
其中,澳氹新城區計劃分別在澳門半島南面及東北面,以及氹仔北面共 5 個區域發展新城區,涉及面積 730 公頃土地,當中 398 公頃需要填海,預計可容納 11 至 12 萬人口,供澳門未來二十年發展。
至此,本文關於澳門歷史、景點、美食的介紹就全部結束了。
遊覽完澳門,就該從外港碼頭坐噴射船折返回香港了。
位於澳門半島海港前地的澳門外港客運碼頭(Terminal Marítimo de Passageiros do Porto Exterior)是澳門重要的水路出入境口岸。
碼頭主體建築面積 65000 平方米,設 14 間候船室、貴賓廳、海關和出入境設施等。碼頭現時提供由澳門至香港(上環、九龍尖沙咀、新界屯門、赤鱲角)、廣州及深圳(蛇口、福永)的多條海上航線。
這邊再順便提一句,包括葡京在內的絕大多數酒店入住和退房都提供外港碼頭至酒店的免費接送服務(至於關閘、機場和氹仔碼頭就不清楚了)。
之前,網上評論說有些酒店(比如像葡京)對住客一律只接不送,那應該是誤找成賭場的發財車了。退房時只需要向前臺提出要搭酒店的 Shuttle Bus 去外港碼頭,工作人員就會引領你去酒店樓下等車,而且因為只是酒店的車子,所以小孩也可以上車(但僅限入住和退房時接駁碼頭使用)。
另外,威尼斯人酒店目前仍舊提供酒店西翼至外港碼頭的免費接駁服務。
目前,澳門外港碼頭的噴射船主要由噴射飛航(TurboJET)和金光飛航(Cotai Water Jet )兩家公司在運營。
噴射飛航 TurboJET:
外港客運碼頭 ↔ 香港上環港澳客輪碼頭;
外港客運碼頭 ↔ 香港九龍尖沙咀中國客運碼頭;
外港客運碼頭 ↔ 香港新界屯門屯門客運碼頭;
外港客運碼頭 ↔ 香港機場海天客運碼頭;
外港客運碼頭 ↔ 深圳機場福永碼頭(由深圳迅隆船務有限公司實際承運);
外港客運碼頭 ↔ 深圳蛇口蛇口客運碼頭(由深圳迅隆船務有限公司實際承運);
外港客運碼頭 ↔ 廣州南沙南沙港客運碼頭(由南沙港客運有限公司實際承運)。
金光飛航 Cotai Water Jet :
外港客運碼頭 ↔ 香港上環港澳客輪碼頭;
外港客運碼頭 ↔ 香港九龍尖沙咀中國客運碼頭;
外港客運碼頭 ↔ 香港機場海天客運碼頭。
另外,外港碼頭天台亦設定直升機停機坪,提供來往香港及深圳的直升機航班(空中快線)。
外港客運碼頭 ↔ 香港上環港澳客輪碼頭 (HHP)
外港客運碼頭 ↔ 深圳機場(SZX)
不過那票價一點也不便宜,只是對於錢包夠深的土豪朋友,可以考慮來坐直升機瀟灑一把
坐上噴射船回香港了~
如果不是直接往返機場,在港珠澳沒修好前,建議大家選擇坐噴射飛航(TurboJET)澳門外港客運碼頭 ↔ 香港上環港澳客輪碼頭。
一是它家班次多。每天 07:00 ~ 23:59 ,15分鐘一班(繁忙時間增至5分鐘一班)。
香港至澳門普通位船票:平日:日航 $ 164 ,夜航(17:10 ~ 06:30)$ 200。週末及假日:日航 $ 177 ,夜航(17:10 ~ 06:30)$ 200。65 歲以上長者及 12 歲以下小童,每程可享 $ 15 折扣優惠。
澳門回香港普通位船票:平日:日航 $ 153,夜航(17:10~06:30) $ 189。週末及假日:日航 $ 166 ,夜航(17:10 ~ 06:30) $ 189。65 歲以上長者及 12 歲以下小童,每程可享 $ 15 折扣優惠。
至於說行李方面,一般只要不超過 60 公分 x 20 公分 x 35 公分(即24吋)的拉桿箱,都可以隨身攜帶,進入船艙,放置於船頭專門的行李區。
二是外港碼頭和上環碼頭交通方便。上環港澳碼頭連通香港地鐵港島線上環站 D 出入口,碼頭距離中環僅一站地,交通出行十分方便。
香港篇
提到香港,就不得不提中國自晚清開端的那段內憂外患的近代歷史。1842 年至 1898 年期間,清朝政府先後三次割讓香港島、九龍半島及租借新界予英國。
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 清廷代表耆英和英國代表砵甸乍在南京江面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上籤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 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予英國。
此後,香港在英殖民地政權的典章制度和重商政策下,逐漸發展成一個商貿轉口港,為其日後躋身國際大都市和全球貿易中心打下了基礎。
1860 年清廷再敗於英法聯軍,簽下《北京條約》,割讓把九龍半島南部(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給英國。
1898 年,英國以要求平衡勢力為由,再與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北部、新界和鄰近的兩百多個離島,租期 99 年(1997 年 6 月 30 日屆滿)。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讓,最終形成了今日香港的邊界。
《專條》中租借的新界及新九龍。
《專條》中沿深圳河的中英邊境界線。
實際上,香港在中國歷史中的角色扮演,遠比這些還要早 —— 早在南宋末年,宋朝第十七位皇帝 —— 宋端宗趙昰和其弟衛王趙昺被元朝軍隊一路追逼,逃到香港,趙昰最終病逝於碙洲(今大嶼山),今天九龍城的宋王臺和侯王廟都是為紀念宋端宗而建。
明朝時,因此地盛產及出口莞香(又名女兒香),最終得名 “ 香港 ”(運送香料的港口)。
明正德九年(公元 1514 年)葡萄牙派兵攻佔屯門,正德十六年(公元 1521 年)屯門海戰,明軍擊潰葡軍,葡軍狼狽返回馬六甲。
清康熙五十年(公元 1711 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廣州成立貿易站,開始直接向中國大量採購茶葉。
由於清朝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而英國商人帶來的西方的工業製成品中國人卻無所需求,導致英國嚴重貿易逆差。
在此過程中,英國人也一直在尋找中國附近的一個地點作為駐地,以便交易,舟山群島、香港島都在他們的考慮之列。
後來為平衡兩國貿易,英國人開始向中國傾銷鴉片,1773 年,英國人取代葡萄牙人成為鴉片貿易的領頭羊。
1837 年,鴉片氾濫導致的問題終於到了清朝政府非立即採取堅決措施不可的地步。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收繳鴉片並集中銷燬,史稱 “ 虎門銷煙 ” 。
1840 年鴉片戰爭爆發不久,道光皇帝轉向主和,派欽差大臣琦善到廣州與英軍談判。
琦善與義律草擬《穿鼻草約》,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隨後英軍從香港島北岸(今上環水坑口街一帶)登陸,並佔領香港島。但由於清廷及英國分別認為有辱國體及獲利太少,故中英雙方都不承認《穿鼻草約》。
上圖是 1845 年的維多利亞港 —— 圖中央處即是今天上環水坑口一帶 —— 這裡也是當年英國人佔領香港島的登陸點。
儘管英國人認為割讓香港是一項人不悅的戰利品 —— 這是一塊 “ 細小、荒蕪、不衛生、沒有價值 ” 、“ 比非洲的獅子山更差,因為更不衛生而且離英國更遠 ” 的地方 —— 英國人更想得到舟山群島、臺灣高雄等有價值的地方,而非這個在地圖上指不到位置的岩石小島,但英軍並沒有撤出香港島。
1846 年的灣仔
其後第一次鴉片戰爭戰事擴大,英軍先後攻佔廈門、寧波、上海、鎮江,抵達南京下關。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戰爭開啟了中國的閉關大門,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維多利亞港,是東亞地區少數港闊水深的天然良港,自1841年開埠以來,憑藉著自由港的開放機制和英國強大的遠洋商船網路,香港地位漸漸加強,與新加坡一道,成為英國除印度外,最重要及珍貴的兩塊東方殖民地。
1970年代初期,由於新界土地契約的問題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為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屆滿,屆時英國將喪失香港90%土地的一切權利,香港將無法單憑這10%剩下的土地而運作。香港各界開始憂慮港英政府批出的新界土地契約可否跨越1997,以及港英政府涉及新界的土地契約在1997年以後是否繼續生效,使英國政府不得不考慮香港前途問題。
1979年3月,專條租約將在少於20年屆滿,為解決土地契約問題,港督麥理浩爵士首度訪問中國,引伸出後來的香港前途談判。其後,中英國簽訂《中英聯合宣告》,確定1997年7月1日起,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至中國,標誌著英國156年統治香港的時期正式結束。
香港酒店指南
逸酒店(Hotel Sav)
酒店地址:香港九龍紅磡蕪湖街 83 號
預訂房價: 每晚約¥467(5 晚共計 ¥2355.01)
推薦指數:三顆星
總體評價:
這是一家非常不錯的酒店(除了當年距離地鐵站稍微遠了一點),酒店提供免費的 handy phone,房間冰箱裡的飲料也可免費任飲,酒店員工很友好,服務也很熱情,尤其是免費的 handy phone ,簡直太棒了!
首先,不得不提它家那個可以外帶出酒店,免費無限流量上網、可以隨時隨地設定 wifi 熱點,免費無限時長國際長途通話(只能打去大陸、臺灣、美國、日本和韓國)的 handy phone —— 這真的太實用了、強烈點贊!!
其次,它家冰箱裡的飲料統統是可以免費飲用的!
再次,它家的位置也還可以吧,雖說距離紅磡地鐵站還有一段距離,但也還可以接受。我是 2015 年 9 月住的它家 —— 當時港鐵觀塘線的南延工程尚未竣工,只能先搭地鐵到尖沙咀站,然後從地下通道步行往尖東站,轉乘西鐵線到紅磡站,從紅磡站 B1 出口出站後,順著人行天橋走到底,下天橋,就是黃埔街。沿黃埔街一直往前走過兩個十字路口就是酒店了,很好找。
如果你不想走那麼多路,也可以從尖沙咀天星碼頭的巴士站搭 15C 或者 8 號巴士,坐 7 個站就到酒店附近,然後步行 2 分鐘就可以到酒店了。
現今,港鐵觀塘線南延工程早已通車,大家可以坐地鐵到黃埔站,然後從 B 出口出站,上到地面後,前方十字路口左轉直走不遠即是,住在這裡出行也更加方便。
酒店附近還有好多的茶餐廳、燒臘店,樓下還有一家奇華餅家,不遠處還有惠康超市和萬寧。總之,這家酒店位置還行,出行也比較方便。
另外,因為是 2015 年才開業的酒店,所以各方面設施自然也很新,酒店裝修走的是簡約時尚路線,酒店員工也都很友善,入住期間每次在樓道遇到酒店服務員,他們都會熱情的向你打招呼。只是 check in 時需要繳納 1500 港幣的按金,check out 時需等待10分鐘左右查房,然後退還按金,有些繁瑣。
至於說房間大小,那就勉勉強強了,房間肯定不算大,不過香港酒店的房間也都這樣了,除非你去住那些更高階的酒店,否則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大家就不要奢望房間能大到哪種程度了,總之,香港酒店的房間都很 “ 小咪喳點 ” 就對了。
其實,只要把你別把行李鋪得跟剛打完二戰似的,兩個人,房間大小絕對夠用了。之前見網上點評說它家隔音效果不好,實際入住下來覺得也還可以。說實話,隔音最主要還是看住你隔壁那人是不是 “ 生素 ”(昆明方言,意指自我行為約束,講規矩,守紀律)。
酒店美中不足的就是衛生打掃的有點馬虎了,桌臺上還看得出有明顯的水漬沒有擦乾淨,地面上也還有幾根頭髮和鞋印。
另外,我最搞不懂,也是最希望這家酒店能夠改進的地方就是,麻煩他們不要再把每天的兩瓶免費礦泉水放在廁所裡了好不好,把它放在放飲料的冰箱裡或者放床頭櫃、電視機下方的長臺上都可以,放廁所裡總感覺怪怪的。
床頭霓虹閃爍的燈光看上去感覺有些許妖豔氣,哈哈!
華麗海景酒店 — 貝斯特韋斯特酒店成員 (Best Western Hotel Harbour View)
酒店地址:239 Queen’s Road West (MTR Sai Ying Pun Station Exit A1), Hong Kong
預訂房價:每晚¥392.3(5 晚共計¥1961.15)
推薦指數:4 顆星
總體評價:
這是一家建於 2012 的經濟型酒店,地理位置不錯,毗鄰地鐵站和叮叮車站,交通出行方便,但房間狹小侷促 —— 尤其是浴室衛生間,小到讓人難以想象!
總體來說,適合來香港轉機過夜的旅客,或者對房價比較敏感的朋友。
先說好的地方:
首先,酒店位置非常好(絕對勝過逸酒店),地鐵港島線西營盤站 A1 出口出站後,往右手邊步行約 2 分鐘就能到酒店。或者搭電車到東邊街站下車後,穿過東邊街,步行 2 分鐘也能到酒店,總之,住在這裡,交通出行絕對 “ 趕趕地 ” 方便。
其次,酒店前臺辦理入住和退房的效率都很高,差不多也就六七分鐘的樣子就能順利辦好(入住需要交500港幣押金);員工也都很 nice,很熱情。
再有就是酒店房間還可以,每天打掃也算及時,衛生也算乾淨整潔了,港景房的確是可以看到西環對出的海面。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房價便宜:你想,它家一個晚上 400 塊不到的價格,四星級酒店,能住在距中環僅兩個站的西營盤,而且酒店離地鐵站步行還不到 兩分鐘的距離,真的已經很難得了。
對於來香港轉機過一夜的旅客,或者赴港自由行但又對房價比較敏感的朋友,首推它家!
再說不好的地方:
首先是房間 —— 特別是衛生間浴室實在太過狹小,洗澡幾乎動作大一點就會撞到牆上,而且衛生間淋浴和馬桶沒有用玻璃完全乾溼分離(即便他想隔開,也沒地方隔),浴簾根本就無濟於事,基本上每次洗完澡,衛生間都會 “ 水漫金山 ”。洗漱的面盆小到就像小朋友過家家的玩具一樣,而且房間迷你到沒有衣櫃和椅子,想要掛件衣服都很困難。
其次,它家電梯容量超級小,雖說有四部電梯,如果你不幸被安排住在中低樓層,趕上大家外出的高峰時間,每次下樓等電梯都會是一場噩夢!
再次,香港樓間距很近,如果不拉窗簾的話,部分樓層的房間,對面住家用肉眼就可以把房內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但拉上窗簾,房內有顯得昏暗 —— 當然,這點其實與酒店無關,誰讓香港寸土寸金呢!
但房間燈光不足就有待改善了,房間臥房就一組水晶吊燈,可這吊燈的照明亮度明顯不夠,還不如衛生間對出走廊的燈光來得亮。
頤庭酒店 (Eco Tree Hotel)
酒店地址:德輔道西 156 — 160 號
預訂房價:每晚 ¥ 708.76(7 晚共計 ¥4961.32)
推薦指數:5 顆星
總體評價:
與前面兩家酒店相比,最後這家頤庭,無論在地理位置、交通出行、房間大小,房間採光度、通透性等方面,都分分鐘 KO 前兩家 —— 當然,一份價格一分貨,它家房價也分分鐘 KO 前兩家。
同樣是位於西營盤,從地鐵站 A2 出口出站後,沿樓梯上到地面左轉,緊鄰地鐵站的咖啡廳推門進去,樓上就是頤庭酒店,位置絕對完美,交通出 行100 % 個方便,哪怕他風吹雨打,出了地鐵站,半分鐘就能到酒店,論地理位置和出行方便程度,能和它家媲美的也只有曼谷亞洲酒店了。
酒店大堂設在 7 樓,前臺服務很熱情,見我攜一位老年人入住,前臺大叔二話不說,就免費將我丁的高階房升級成了豪華房。他們辦理入住和退房的速度也都很快(check in 時需要交 500 港幣押金),之前看點評,有人說它家 check in 和 check out 效率實在太低了,大概是因為酒店前臺只有 1 名工作人員,而且酒店前臺真心迷你,撐死也就 20 平米,如果你不幸碰上幾組人同時扎堆湧進來登記入住和退房的話,可以想象,是會有些慢的。
至於酒店房間,按香港的標準衡量,真心已經不算小了,房間床很大很軟,燈光照明也很足,推開窗還可以看見隔壁的華麗海景酒店和遠處的青馬大橋(應該是青馬大橋吧~)。白天房間兩面採光,十分通透,它家的樓間距也較華麗海景酒店遠多了,不用擔心再被對面住家凝望了。
最難得的是它家衛生間非常寬敞,而且完全做到乾溼分離,洗浴熱水很大,就是淋浴間下水稍稍有些慢,另外要留意,在你方便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是否拉下對面的簾子了
至於說不足,首先自然是房價太貴了,我今年 10 月底住的它家,700 塊一晚的房價已經比澳門老葡京還貴了。
其次是房間打掃太馬虎。入住當天,拉開窗簾,窗簾背後居然還有之前住客留下的一次性飯盒,地毯上也殘留著之前住客的頭髮。另外,它家空調的控制面板實在太崴,按冷了就只能一直冷下去,再也調不熱了;好不容易調熱了,又只能一直熱到頭,再也調不冷了。為了調這個空調,我是傷透腦筋啊!
香港美食指南
龍景軒(Lung King Heen)—— 米其林三星餐廳
推薦指數:5 顆星
消費指數:5 顆星
美味指數:5 顆星
服務指數:5 顆星
【 美食 —— 龍景軒 】
餐廳地址:香港中環金融街8號香港四季酒店4樓
營業時間:午餐:週一至週五:12:00~14:30;週六至週日和公共假日:11:30~15:00 。晚餐:每日18:00-22:30
預訂郵箱:[email protected](建議至少需提前一個半月訂位,另外它家點心僅限午餐供應)
龍景軒是全球首家榮獲米其林三星評級的中餐廳,能得到米其林三星評價的餐廳,水平自然是不差。特別是網上很多人推薦它家的午市點心,用料高階,精緻美味,堪稱是中餐界的法國料理,當然價位也是我吃過最貴的點心了。來香港旅遊,荷包寬裕的話,這家米其林三星餐廳絕對值得你來體驗一把。
龍景軒位於香港熱鬧的中環,交通很方便,坐地鐵港島線或荃灣線到中環站下車,經地下通道步行至香港站,順著四季酒店的指標方向走就可以。你也可以坐地鐵東湧線直接到香港站下車,或者坐天星小輪到中環碼頭,下船後沿人行天橋進入 IFC,再順著四季酒店指示方向走,到達四季酒店大堂後,搭電梯直上四樓,就可以看到龍景軒的 logo。
門口店員check了我的訂位後,非常專業的領我入內 —— 即便提前3個月,還是沒訂到靠窗的位子,多少覺得有些可惜,不過能吃到就好,不苛求那麼多了。
入座後服務生首先詢問要喝什麼茶,並遞上熱毛巾與選單。
因為已經先做好功課要點些什麼,所以立馬就完成了點菜。龍景軒每一道菜品皆精緻美味,跟一般酒樓相比,用料高階許多,這也反應在了它家菜價上,都不便宜,道道價格不菲(每道菜大多要250港幣以上)。
超大桌子上的擺飾。
桌巾、餐具都以白色為主,擺在桌上的筷架相當精緻,有放置筷子和湯匙的凹槽,擺起來整整齊齊的。再加上超大的落地窗,面朝開闊的維港,整個餐廳超明亮、視野超好。
桌上放置著一壺普洱茶,旁邊還有雅緻的蘭花(應該是蘭花吧)。
侍者會隨時來幫你添茶、倒茶,所以不需要把茶壺蓋開啟,他們永遠會比你快一步將杯中盛滿(廣東茶樓要加茶水,只需把茶壺蓋倒過來放就行)。
茶精緻的茶具,充滿典雅造型又不失東方色彩,底下躍動的燭火可保持茶水的溫度。
點完餐後,服務人員送上三種醬料,由左至右依次是:辣味豆瓣醬、XO醬和醬油。
原只鮑魚雞粒酥
這道菜是龍景軒的招牌點心,自然也來這裡必點的。
這道菜將傳統的港式蛋撻和乾燒原汁鮑魚合二為一,選用整隻矜貴的南非 15 頭鮑魚,鑲嵌於牛油撻皮之中,輕巧可愛。
入口首先感受到的是底層撻皮的酥鬆和奶香,接著是悶得香濃酥軟的鮑魚,軟嫩中又略帶彈性的口感。滑嫩的雞肉粒鋪在香鮑魚下面,佐以濃稠的甜鹹醬汁,雖然是配角但適得其所,最後感受到的是鮑魚與撻皮混合後,香甜酥軟、鹹香嫩滑的諸種口感,不愧是招牌點心!
松子叉燒菠蘿包
香港人說的菠蘿包,類似於我們昆明的酥皮面包,因為表面酥皮經烘焙過後變成金黃色、凹凸的脆皮形似菠蘿,因而得名菠蘿包。
龍錦軒每一樣點心手工都非常精緻,菠蘿包黃澄澄的外皮,看來十分香酥誘人。
菠蘿包的酥皮奶香四溢,酥脆可口,一口咬下去,下面的麵包很軟,麵包裡滿滿都是叉燒(叉燒甜度不算很高、但非常多汁),還有陣陣松子的清香飄出,再加上脆脆的松子點綴其中,所謂米其林三星水準就體現在這層層遞進的美妙口感上。
龍太子蒸餃
精巧籠屜盛裝的龍太子蒸餃,用龍蝦、帶子、蟹肉和石斑魚做餡,一口咬下,皮很薄,包裹著很多肉汁,味道充分保留了食材原本的鮮甜,龍蝦肉、帶子肉、東星斑肉的鮮味都在口中,混合而不油膩,新鮮中帶著甘甜。
廚師精選拼盤(蜜汁燒叉、片皮乳豬件、潮蓮靚燒鵝)
份量很少(它真的是一人份的,一口一樣而已),但都是精華。
片皮乳豬最上面的皮處理的酥脆卻不油膩,中間夾著麵皮來取代原本的脂肪,讓口感更富層次感,連紫蘇葉一同入口,略肥的乳豬也不會感覺油,反而多了一屢清新,原味吃或是沾點甜麵醬汁都好吃到爆表!
潮蓮靚燒鵝也是一絕,沒有鵝腥味也不柴,連皮帶肉入口,剛剛好。
密汁叉燒咬下去肉質細膩,肉汁豐,盈彈性十足。
拼盤小而精緻,每道都是一小口的分量。
龍帶玉梨香
龍帶玉梨香是主廚陳恩德多年前在麗晶酒店創作的菜品,後來因為食客要求,才上了龍景軒的選單,又經過許多次的嘗試,最終選了梨做配角,加上帶子與龍蝦的鮮甜,雲南火腿粒的鹹香,經由炸制,將三種不同美味幻化成一種甜美回甘的味道(雖是炸制,但絕無膩感)。
酥爽的龍帶玉梨香分為三層,帶子、蝦和梨。
上面這個小點點是雲腿裡粒。
裡面的帶子雖然是炸的,但是把鮮甜完全鎖在裡面,還留有半生的熟度,Q彈嫩滑。帶子外有一層脆脆的水梨,有淡淡的果香。
帶子的鮮嫩,龍蝦的爽口和梨的香甜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點睛的梨肉,甜味絲毫不喧賓奪主,相反增添了一絲酥爽、清甜的口感。
如意琵琶映紗窗
愛素食的話,就不能錯過這道如意琵琶映紗窗,極富古韻的菜名,出品也如傳統中國水墨畫一樣素雅清淡,竹笙露筍配著加入蔬菜粒的琵琶豆腐,做法簡約而有清新滋味。
寓意朦朧紗窗的竹笙,卷著翠綠的象徵如意的蘆筍,旁邊用浸入高湯滋味的豆腐拗出琵琶造型,菜品簡約清爽但口味清新宜人,富有層次,絕對是一道精緻的時蔬。
鮑魚瑤柱有機五穀粽
每年端午節,除了中環海濱擂鼓喧天的龍舟競度外,亦是香港各大食府及酒店設計的自家特色粽子角力之時。熱氣蒸騰的粽子依舊散發荷葉清香,但包裹著的卻是大膽構思小心配搭的新穎內餡,為這款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的節日美食增添了許多現代至感,亦體現了香港人對傳統的另一種重視與尊重。
鮑魚瑤柱有機五穀粽份量十足,每個粽子重達600克。
不過說實話,這粽子不太合我口味,我也著實被這粽子打敗了。首先是粽子分量大到有些離譜了,一反大眾傳統印象中,對米其林餐廳菜品小巧、精緻的思維,這粽子無論在外形、顏色還是擺盤上,都不討巧,分量也真心大,差不多是傳統粽子的三到四倍。別的不說,單這一個粽子,就完全夠四個成年人吃到飽。如果放在一般茶樓,也就是個頭大些,外形不怎麼好看些,但擱米其林三星餐廳,就顯得太過於粗曠、笨拙,不修邊幅了。
二來粽子內餡蓮蓉、豆蓉摻太多,就個人口味來說,我不喜歡。
飯後甜品:燕窩蛋白燉鮮奶、生磨杏汁撞蛋白。
飯後甜點:豆茸南瓜子酥
每桌都會附贈的小甜點:椰汁紅豆糕及棗泥酥
總體評價來說,龍錦軒坐擁超美的維港景色,提供一流的用餐環境,以及貼心到位的專業服務,來這裡用餐,不只嘴巴享受美食,眼睛、身體和心靈同時都享受了一頓最美好的饗宴,將午餐昇華成一次身心靈的美好洗滌,有條件的話絕對值得來體驗一次。
至於說菜品口味,雖然都有米其林三星出品的質量保證,但也不是每一道猜都是絕對的珍饈美饌,十足滿分,所以點菜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做足功課。再厲害的廚師都有其拿手的,也有做的一般的。我敢說,在香港其他地方,絕對找得到一些比這裡更好吃的味道,只是米其林評鑑口味主要以西方為主,又礙於文化不同,洋人可能不懂得欣賞吧。
【 美食 —— 陸羽茶室 】
陸羽茶室(Luk Yu Tea House)
推薦指數:5 顆星
消費指數:5 顆星
美味指數:5 顆星
服務指數:5 顆星
香港好吃的粵菜多得是,比如這家曾拒絕過英女王的“富豪飯堂”——陸羽茶室。翻開每本旅遊書,幾乎都一定會介紹中環這間老字號的陸羽茶室。
地址:中環士丹利街 24 號地下至 3 樓(中環站 D2 出口,皇后大道中阿迪達斯那條路上去第一個路口右轉)
說到陸羽茶室,就不得不提,1975 年英國女王到訪香港,也想要到陸羽茶室品一品正宗的廣式茶飲,但老闆卻以位子早就訂滿將英女王一行拒之門外。這件事絕對可以讓陸羽茶室登上香港最牛茶室的榜首。
其實陸羽茶室營業至今已經超過80年了,茶室內的櫃檯、屏風、吊扇、鍾、花瓶及算盤都古意盎然,傢俬也多用酸枝花梨,古色古香,頗為講究。粵劇名伶靚次伯、薛覺先,著名編劇南海十三郎,國畫大師張大千都曾是這裡的常客,香港迴歸前,多任香港總督也到在這裡擺酒設宴,足見陸羽茶室在香港人心中的地位一點也不輸那些米其林餐廳。茶室內掛有不少中國字畫墨寶,亦是這些文人墨客,慷慨留下的墨寶。
陸羽茶室既然敢以茶聖為名,它家的茶自然也絕對是好茶,普洱、龍井、六安、香片、白牡丹、鐵觀音都有供應,這些茶葉起碼儲上15年才奉客,所以它家也敢收每人32港幣的茶資(龍錦軒茶資也才每人35港幣)。
杏仁白肺湯
這一鍋杏仁白肺湯是陸羽茶室的招牌,也是它家人氣最高的一道菜,粗略觀察,來這裡用餐的人,十之八九都會點這道湯。
中國人相信豬肺湯有清肺解熱功效,杏仁則可以止咳平喘,杏仁搭配豬肺,把這兩種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奇異味道和口感混合在一起,卻竟能擊撞一股非常棒的滋味!
毫不誇張的說,它家的杏仁白肺湯整個全香港最正宗,熬得也最好的(沒有之一)。
新鮮的豬肺用清水不斷沖洗、擠壓,直至周身沒有一根血絲,故名“白肺”,燉煮時用紅棗、陳皮、白菜乾及杏仁片等數十種材料,配以生磨杏汁熬湯。端上桌,濃郁的湯身呈奶白色,開啟燉盅蓋時,杏香四飄,喝起來,口感幼滑,清潤怡人。
除了湯,不要錯過的還有豬肺。切成小塊的豬肺,件件雪白,吃起來一點異味也沒有,軟滑豐腴,又略帶有一絲絲的嚼勁。
香港不少店也有賣杏仁白肺湯,但奉勸大家一句,一分價錢一分貨,有些水平不夠的店,不但豬肺洗不乾淨,湯也不夠火侯,不但沒有醇厚、香滑的口感,杏香也不突出。在這裡吃,230 港幣的售價格的確不便宜,但也可放心,出品質量絕對有保證。
燒雲腿鴿片
燒雲腿鴿片也是陸羽茶室的名菜,價格也不便宜,皆因鴿子用的是鮮鴿,十六兩頂鴿拆肉,能入菜的嫩肉只剩六兩不足,頂級雲南火腿取最優質的上方肉,用糖漬後肉質鬆化無渣,甜中帶鹹,誘人食味。鴿肉臊香嫩腍,就連草菇也是鮮貨,自然貴得有理由。
這道菜在其他食肆很少有見,大概是因為此菜的工序繁複 —— 乳鴿去骨切片,下鍋用醬油及蠔油快炒, 鴿肉嫩滑鮮甜,鴿頭、鴿尾和骨架則拿去炸炸至香脆。
燒雲腿更是這道菜的神來之筆,選用雲腿最精華的部份,先用蜜糖水浸過,再蘸蛋漿和生粉,炸得香酥鬆化,片成半分厚的雲腿,吃起來口感剛剛好,細嚼之下,火腿的鹹香和蜜餞的甜味,配合得天衣無縫。
一片蜜燒火腿,夾上兩、三片炒鴿肉,以及草菇一起來吃,一道菜,三種不同的味覺,炸雲腿內的蜜香,中和了本身的鹹香,酥化可口,鴿片爆得香嫩,鴿頭鴿翼炸得連骨頭也啜得津津有味。
脆皮炸子雞
脆皮炸子雞是廣東酒樓常見的菜色,但做的好不好吃就全憑師傅的真功夫。把半隻土雞放入油鍋,大廚要一遍又一遍的把高溫滾燙的油淋上雞肉,雞皮的酥脆程度全憑師傅經驗,好吃的炸子雞,不油不膩,皮脆、肉汁多,醃漬過的雞肉散發獨特的香味。
陸羽茶室的脆皮炸子雞擺盤時還鋪上一圈蝦片,小朋友看了保準喜歡。
蠔油手撕雞
半隻雞切絲,加上草菇韭黃一起用蠔油爆炒,雞肉鮮香可口,草菇醬香濃郁。
金華玉樹雞
相對於前面推薦的脆皮炸子雞和蠔油手撕雞,這道金華玉樹雞就顯得略微弱了一點。
金華玉樹雞其實就是在傳統白切雞的基礎上,勾了個欠,再配以白灼菜心和金華火腿,怎麼說呢,擺盤造型勝於味道本身吧。
咕嚕香肉
咕嚕肉不用多介紹,大廚把醃過的新鮮脢頭肉加蛋漿和生粉來炸,吃起來鬆化可口,咕嚕汁的酸中帶甜,比例恰到好處,也沒有討厭的醋嗆味。最難得的吃到碟底,居然沒剩一滴芡汁,可見大廚功力了得。
滑蛋炒蝦仁
對於帶小孩或者老人的朋友,推薦來它家一定要點這道滑蛋蝦仁,大個的鮮甜海蝦,包裹上嫩滑香濃的雞蛋,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又不費牙口,老少皆宜。
鹹蛋蒸肉餅
吃了半才反應過來忘記拍照了,大家就將就看看吧!
這道鹹蛋蒸肉餅是侍者極力推薦的下飯菜,起初覺得蒸肉餅很普通,但最普通的,其實也最靠師傅功力,肉餅香滑鮮嫩,鹹蛋黃綿密沙糯,真心好吃!
腐乳炒本地生菜
清甜爽口的生菜,裹上腐乳,清爽中帶有絲絲鹹鮮,最難得的是,腐乳能被師傅被完全炒化,並且裹進每一片生菜葉中,你完全吃不到腐乳的顆粒,但每一片生菜葉菜又無不飄蕩著腐乳的香氣,確實好吃。
關於陸羽茶室,我最推崇的,除了它家地道傳統的粵菜味道外,最重要的還是它家穩定的食物水平,這也是我把它家列在 “ 舌尖香港 ” 推薦第二位的最大原因。不知為什麼,港澳版米其林卻從沒有上榜過它家如此高水平的粵菜,可見,洋人的評定標準也不盡科學。
至於說來這裡消費的價效比,我只能說一分價錢一分貨,他家的菜品的確都不便宜,如果按兩個人用餐計算的話,最後買單分分鐘破千,但他家飯菜出品的質量確實水準一流。別的不說,就拿鍋杏仁白肺湯來做例子,如果你嘗過太興 28 一盅的,再來和他家對比,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他家定價敢多個0 ,還會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了。
另外,對於想吃它家點心的朋友,只能選擇早餐或午餐時段來,它家晚上只買飯,不提供點心哦~
【 美食 —— 鏞記酒家 】
鏞記酒家(Yung Kee Restaurant)
推薦指數:4 顆星
消費指數:5 顆星
美味指數:4 顆星
服務指數:4 顆星
提到燒鵝,香港鏞記酒家的燒鵝一定要試的,鏞記位於中環威靈頓街,搭地鐵港島線或荃灣線到中環站下車,從D1出口出站,上到地面右轉。此刻,你左手邊是畢打街,而你正前方橫向的路則是皇后大道中,沿畢打街往皇后大道中方向直行,到下圖這個路口右轉,朝照片右側ROLEX和周生生燈箱方向直走到下方這個路口:
注:照片上 COACH 專賣店現已結業,現在應該是一家阿迪達斯 adidas 專賣店。
在這裡過街,然後朝上面照片正中央的那條街(德己立街)直走上坡,右手邊第二個路口就可以看見鏞記碩大的霓虹招牌(鏞記斜對面是翠華茶餐廳)。
——注:這裡過街,如果在右手邊第一個路口右轉進去,則是史丹利街,有陸羽茶室、一樂燒鵝、麥奀雲吞麵世家、沾仔記麵食、黃枝記粥麵店等等其他著名食肆。而如果沿德己立街繼續上坡,便是香港著名的蘭桂坊。
鏞記一樓櫥窗掛滿燒鵝、燒臘、燒雞,有如百貨公司的櫥窗櫃一般,這一招實在是太強大了,燒鵝就這樣跟個麻豆似的展現曼妙身材,光是路過久被這美景給吸引,看得我肚子好餓啊!
披著華麗金黃外衣的燒鵝,讓人不注意都難!
金光閃閃的門面透著奢華的豪奢氣勢。
一進門,老練的餐廳侍者便趨前招呼,領位落座。
來香港的酒樓,上壺好茶是必須的(茶資每人12港幣)
鏞記選單,外觀就跟本武林祕籍一樣。
雙拼(金牌燒鵝 & 龍崗白切雞)
先說燒鵝,薄脆的外皮感覺快炸裂一樣,豐富的鵝油肉汁不斷的從切口處湧出,鵝皮下方還有一層半透明的膠質,當舌尖突破酥脆的鵝皮,接觸到這層膠質時,香醇的鵝油瞬間包裹住你的舌頭,讓人欲罷不能的美味攻擊一波接一波,使你一直狂啃下去。
燒鵝肉質極為軟嫩及細緻,每咀嚼一次,肉汁便隨著鵝肉纖維間隙中流出,再沾上甜中帶酸的梅子醬,把鵝肉的甜度提升到一個極致的同時,又瞬間使口味變得清爽怡人。
接著再說切雞。起初擔心燒鵝肉質偏肥,吃多會膩,所以點了個雙拼。原本我對切雞沒抱什麼期望,本來嘛,切雞在廣東是爛大街的家常菜,不料鏞記這切雞卻十分出彩,雞皮十足的冰爽香滑,雞肉厚實嫩香,雞油也豐富我個人認為,它家切雞比燒鵝更好吃。
禮雲子琵琶蝦
鏞記這道禮雲子琵琶蝦曾獲香港美食大獎,也是店裡推薦的另一道招牌菜。“禮雲子”其實是一種叫蟛蜞的小螃蟹的卵(也就是蟹黃),這種螃蟹體積非常細小,做這麼一道菜,至少需要從二三百隻蟛蜞身上取卵,足可見這道菜式的矜貴和其功序的精細,也展現出粵菜精良的手藝。
廚師將禮雲子釀入大蝦之中,以腐皮包裹炸香,外表看起來像是普通的炸蝦。上菜時,把炸至金黃的蝦放在碟上,配以精緻的小蟛蜞伴碟,令人賞心悅目。一口咬下鮮嫩的大蝦,澎湃而幼滑的禮雲子實時湧進味覺,蝦中有蟹、蟹中有蝦,味道交纏在一起,鮮香四溢,絕對值得。
南非鮑燉松茸湯
湯色清亮如茶,鮑魚煮得很軟,入口綿密,松茸味道超級香。
順德大良炒鮮奶
這是一道快失傳的廣東傳統菜,炒鮮奶始於廣東順德的大良鎮,這裡的水牛品種優良,出產的牛奶純度高、水分少、營養豐富。所以得名順德大良炒鮮奶。
這道菜由鮮奶、蟹肉、蛋白和澱粉等原料翻炒而成,口味清淡,奶香濃郁。
如果你嫌上面這三家消費太高的話,下面幾家餐廳在消費水平上就要親民好多。
【 美食 —— 添好運 】
添好運點心專門店 —— 米其林一星餐廳
推薦指數:5 顆星
消費指數:3 顆星
美味指數:5 顆星
服務指數:3 顆星
號稱 “ 世界最便宜的米其林星級店 ” 的添好運點心專門店,絕對是你香港行程規劃中必不可少一個美食據點。
添好運在香港一共有 5 家店,除去連續 6 年獲評米其林一星的深水埗店(深水埗福榮街 9 – 11 號地下,地鐵荃灣線深水埗站 A1 出口步行 10 分鐘)外,它家位於中環 IFC 地庫一樓的中環機鐵店,因正處熙熙攘攘的中環鬧市,又恰好在地鐵機場快線香港站大堂樓上,所以是交通最方便的一家。
搭地鐵港島線或荃灣線到中環站,所以下車後,通過地下行人通道走到香港站這邊(或者直接坐機場快線或東湧線到香港站下車),然後在香港站找到機場快線的入口閘機處,就在閘機這裡,有一部升降電梯,搭電梯往上兩層(到商店層),一出電梯就可以看見添好運了(坐電梯往上一層,是機場快線上下車處,如果往上三層則是中環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堂)。
來添好運,必點的就是它家酥皮焗叉燒包,正是憑藉著這道創意美食,讓添好運成功獲得米其林一星餐廳的榮譽。
他家的叉燒包和傳統廣式叉燒包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其外皮有如酥皮面包一樣,是焗出來的而不是蒸出來的。所以當你一口咬下去時,鬆鬆酥酥的外皮和內裡如火山熔岩般的叉燒餡,在口腔裡瞬間產生了一種完美的融合,讓你回味無窮。
因為中環店交通最為方便,所以它家的人流量也是最多的,我 2014 年 2 月轉機去吉隆坡,中午來它家吃飯,足足排隊等了 45 分鐘,所以建議大家儘量一早來排隊。中環店營業時間:9:00 ~ 21:00,每天早上8:30 不到門口就排起長龍了。
如果你實在趕時間的話,也可以選擇打包外帶,外帶通常下單之後 10 分鐘左右就有可以打包好帶走了!
除了叉燒包外,推薦他家的古法糯米雞、晶瑩鮮蝦餃、鮮蝦燒賣皇、豬潤燒賣、黃沙豬潤腸、杞子桂花糕、家鄉鹹水角、豉汁蒸排骨、陳皮牛肉球和馬拉糕。
下圖左側的豬潤燒賣很不錯,絕對值得一試 —— 但這道點心中環店沒有,必須去到深水埗店方可品嚐得到。
豬潤就是我們說的豬肝,香港人做生意嫌 “ 肝 ” 與 “ 幹 ” 同音,不吉利,便將豬肝改叫豬潤。
豬潤燒賣是一道很考驗廚師功夫的點心,因為豬肝有股腥味,一旦處理不好,蒸出來會相當難吃,而且豬肝和燒賣的烹飪時間、火候也各有要求,弄不好,就會豬肝熟了,但燒賣沒蒸透,或者燒賣是蒸透了,但豬肝又老了。
工序複雜,賣價又不能太高,所以香港現在還堅持做這道點心的餐廳是越來越少了······。
下圖是添好運中環店和深水埗店的選單(2016 年 6 月)
大家要留意的是,除了像酥皮焗叉燒包、蝦餃、燒賣、馬拉糕之類的主要菜品外,上圖選單上打星號的小點心,每家店都有不同,而且一些小點心還會進行季節輪換。
【 美食 —— 蛇王芬飯店 】
蛇王芬飯店
推薦指數:4 顆星
消費指數:4 顆星
美味指數:4 顆星
服務指數:4 顆星
位於中環閣麟街的蛇王芬是香港最老字號的蛇羹店之一。從地鐵中環站 D1 出口出站後,步行至皇后大道中與德己立街交叉口。但注意,不要過街,而是繼續沿皇后大道中往前走,你就會看到半山行人自動步道,搭手扶電梯上山,途中注意觀察,左手邊就會看見蛇王芬的店面和招牌。
跟香港許多知名老字號食肆一樣,蛇王芬店門口貼滿了她家所獲得的各種榮譽,店內四周則掛滿了全球各地媒體對她家的採訪報道。
因為名聲在外,所以蛇王芬店外總是排滿了拿著攻略慕名而來的食客。據說,若是到了臘月寒冬時節,前來飲蛇羹進補的人更是會讓這裡一位難求。
蛇王芬的內部裝潢很有老飯店的感覺,木頭板凳,玻璃桌面以及牆壁上掛著的竹片選單,無一例外都在營造一種歷史的滄桑感。
而桌上那中國風的醬油瓶以及用毛筆字書寫的 “ 全日不設加一小帳 ” 的字條(意思是不加收 10 % 的服務費,在香港,10 % 的服務費叫作 “ 加一 ” ),更讓店裡充滿了濃郁的中國氣息。
店裡的服務員都是上了年紀的老者,他們身著白襯衣,麻利的在店堂和後廚間穿梭,服務態度很好,看你點多了,馬上會指出,也會給你很多建議。
這點跟大陸很不一樣,在昆明,很多飯店的服務員巴不得你點得越多越好(最好把他們店裡的菜統統點一遍,鋪滿幾大桌),見你點少了,還一副不待見的死樣子。
但在香港,一來他們做吃的完全是真材實料,不會像昆明那種,貓三兩片肉(“ 貓三兩 X ”,昆明方言,形容數量少到不可思議)像貼瓷磚一樣,鋪在一大堆剁碎的白菜、蘿蔔或者蓮花白上 (我是吃肉,還是吃白菜?)。
二來香港人覺得那麼好的食物,那麼繁複的工序做出來,要吃不完剩著,太浪費了。所以,他們每家飯店的服務員都會幫客人把控點餐量。
滋補的秋冬鮑魚燴五蛇羹是它家必點的菜品(沒有之一)。每碗蛇羹 110 港幣的售價略顯昂貴,不過當你吃過後,你就會知道,絕對物有所值。
五種毒蛇肉加上鮑魚絲,看上去生猛,但入口一點腥味都沒有,一股特有的鮮味會充斥你整個口腔,包裹你每一粒味蕾。再配上爽口的髮菜,入口頓感鮮甜無比,別具風味。
在口感上,這碗蛇羹雖然燉得時間很長,但由於火候講究得當,所以蛇肉一點都不會濃爛。相反,在保留蛇肉原有韌性口感的同時,還更加鮮美入味。
香港人習慣在蛇羹上撒些檸檬草,不過說實話,檸檬草味道挺衝的,大家如果第一次去吃她家的蛇羹,可以用筷子先把檸檬草揀起來聞一聞,看你是否吃得慣這股味道,如果不喜歡的話,把它揀了扔盤子裡,之後,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品嚐了。
蛇王芬除了賣蛇肉,還有不少港式料理,其中這道臘腸 / 潤腸滑雞煲仔飯(每份 160 港幣)也是大家來蛇王芬必點的 “ 專案 ” 之一,對於那些膽小不敢吃蛇肉的朋友,這道與五蛇羹齊名的招牌菜絕對不可以錯過!
她家的臘腸有濃郁的酒香和醬香味,因為是用豬腿精肉做成的,所以咬上去肉質很緊,而潤腸的肉質則顯得更加滑嫩。
潤腸和臘腸的區別在於:潤腸裡面肥肉的比例更高,所以吃起來肉質沒有臘腸那麼緊實,口感滑潤而不油膩,更適合於老人和小孩子吃。
另外,它家還有一種用鴨血做成的潤腸,也挺好吃的,推薦大家試一試。
酥炸蛇丸 & 椒鹽雞柳
大蝦荷葉籠仔飯
竹笙蝦子扒玉子豆腐
總體來講,蛇王芬的最經典的菜式主要還是圍繞蛇肉衍生出的一系列蛇羹、蛇丸、蛇片、蛇絲、蛇轆等,其他菜品就一般了,所以建議大家來這裡用餐,主要還是點以蛇肉為主的菜式。
【 美食 —— 蓮香居 】
蓮香居
推薦指數:4 顆星
消費指數:3 顆星
美味指數:4 顆星
服務指數:3 顆星
提到香港傳統的廣式茶樓,就不得不提位於中環威靈頓街 160 號的蓮香樓和位於上環德輔道西 40 ~ 50 號的蓮香居。
蓮香樓是一間過百年曆史,有著 “ 蓮蓉第一家 ” 的美譽的老茶樓,清光緒十五年(1889 年)在廣州開業,因其蓮蓉製作出色,得名蓮香樓。
香港的蓮香樓與廣州蓮香樓同出一源,1952 年廣州蓮香樓被收歸國有後,兩地開始各自獨立經營,2009 年,因為一些家族因素,又新開了蓮香居,因為只差一個字,前幾年兩家也曾經鬧了些新聞。
蓮香居一樓是賣糕餅茶葉的,吃飲茶要坐電梯上二樓或者三樓,早上 8 點,店內就座滿了人,可謂是一派的喧囂嘈雜,人聲鼎沸。網上攻略寫來這裡不會有人帶位的訊息不準確,我來過它家兩次,都有店員幫你拼桌、找位子。只是如果你恰好在店員不在的那個空檔進來,就要自己找空位坐了,不過好在蓮香居有整整兩層樓,座位不算難找。
入座後先點茶,觀察下來發現,如果你點的是普洱,店家會直接用蓋碗茶的茶盅盛泡,一人一盅。但如果你點的是龍井,店家則改用茶壺盛泡,自己倒小碗裡喝。
另外,要記住,千萬別來不來就傻傻把茶水倒杯裡喝下去,侍者隨茶還會端上一個大缽碗,這是叫你先用茶水洗洗餐具,洗過的茶水就倒缽碗裡,然後再開始飲茶。
蓮香居保留了傳統廣東茶樓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選單,只有不斷穿梭於桌子間的點心推車。
店員推著裝滿一籠籠的點心的推車,在店內來回走動叫賣,遇到你想吃的東西,就要馬上攔下,很多東西難說下一輪就賣完沒有了 —— 特別是如果你去中環蓮香樓的話,根本不要想好好地坐著等店員推車經過,餐車才推出來就要馬上去搶,否則你只有喝洗碗水了。
另外,店員一般只懂廣東話,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店員,她們基本上聽不懂,也不會講普通話的。
取餐後,店員會根據餐點的不同(分為小點、中點、大點、特點,每種價錢都不一樣)在你的點餐卡上蓋章(點餐卡入座時侍者會給你),吃飽後,拿著這張點餐卡直接去櫃檯結賬就可以了。
因為沒有用點選單,來她家飲茶,最大的缺點就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輪店家推出來的會是什麼東西,你也永遠不知道你想吃的東西會在什麼時候推出來!
所以茶樓裡有很多當地老頭,那一份報紙、點一壺茶,再約上三五好友,一坐就是一個上午,慢慢聊,慢慢等,慢慢吃。
來來往往的叮叮車,穿梭在香港窄窄的舊街道,上環有種說不出的香港風情。
來來往往的叮叮車,穿梭在香港窄窄的舊街道,上環有種說不出的香港風情。
【 美食 —— 稻香超級漁港 】
稻香超級漁港
推薦指數:4 顆星
消費指數:3 顆星
美味指數:4 顆星
服務指數:3 顆星
如果你覺得蓮香居環境過於嘈雜,為吃到心儀的點心還得等店家一車車推出來,太費時間的話,那麼位於銅鑼灣告士打道 311 號皇室堡 5 樓 的稻香超級漁港,就絕對不能錯過。
搭港鐵港島線到銅鑼灣站,E 出口出站,上到地面左轉,朝維多利亞公園方向步行約 3 分鐘,右手邊的商場即是皇室堡,搭電梯上到 5 樓就是這家稻香超級漁港(它家早茶早上 7 點就開始營業,建議大家儘量在上午 8 點前入內,否則越往後人越多)。
不同於蓮香居,稻香是有選單的,直接拿選單點好交給店員就行。它家很多點心亦是現點現做,所以下單後大約需要等 20 ~ 30 分鐘才會上菜。和蓮香居一樣,上菜時店員會在點餐卡上一一對應蓋章,最後拿著點餐卡去結帳就好。
【 美食 —— 糖朝 】
糖朝(The Sweet Dynasty)
推薦指數:4 顆星
消費指數:4 顆星
美味指數:4 顆星
服務指數:3 顆星
香港糖朝始創於 1991 年,意取代表中華盛世的唐朝以及糖水甜品的字義結合,曾獲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品嚐後親自提筆 “ 糖朝 ” 金字招牌,又獲香港美食家蔡瀾推薦題字 “ 甜到入心 ” ,頓時家喻戶曉。進軍臺灣後,糖朝更榮獲中華航空歐美線及日本線商務艙的首選甜品。
香港糖朝有兩家店:
尖沙咀漢口道旗艦店:尖沙咀漢口道 28 號亞太中心地庫 A 鋪(港鐵尖沙咀站 M 出口, 步行約 5 分鐘)。
另一家是位於香港太平山頂凌霄閣對面山頂廣場地下 1B 號鋪的點心專門店。
因為山頂廣場的點心專門店要中午 11 : 00 才營業,所以我去的是尖沙咀漢口道的旗艦店(週一至週五早上 8 : 00,週六週日或公眾假期早上 7 : 30 開始營業)。
下圖是截自糖朝官網的尖沙咀店位置示意圖:
蛋撻上點綴的是燕窩。
糖朝菜品的分量都不是很大。
當然,糖朝的消費也不算便宜,它家點心的價格也快趕上陸羽茶室了。
【 美食 —— 何洪記 】
何洪記(Ho Hung Kee)—— 米其林一星餐廳
推薦指數:4 顆星
消費指數:3 顆星
美味指數:4 顆星
服務指數:4 顆星
位於銅鑼灣希慎廣場(Hysan PLACE)12 樓的何洪記連續六年斬獲米其林一星餐廳榮譽,所以每逢用餐高峰時間,店裡店外都擠滿了不少人,粗略目測排隊等候時間基本上超過 40 分鐘,建議大家還是錯峰來用餐。
何洪記的店面裝潢有種說不出來的妙,既有燈籠造型中國風的韻味,又有現代設計的時尚,再搭配上歐陸 Tiffany 的藍綠色調,第一眼就讓人有驚豔的感覺。
點了一盤它家招牌的幹炒牛河 —— 其實幹炒牛河是廣東非常普遍的一道佳餚,不過它家炒得水平確實不賴,除了味道好以外,每一條河粉都炒得很均勻,油亮油亮的,又香又入味。牛肉則軟嫩戴汁,再加上清爽的豆芽、韭黃,看起來真的很有食慾,也極富賣相。
但它家芝麻糊做得就真不咋樣,還不及昂坪 360 上面的龍輝老店。無論何洪記還是正鬥,他們家的芝麻糊都太稀、太清了,芝麻的香味也不突出,感覺就像在喝罐裝的南方芝麻糊。
插句題外話,何洪記與正鬥其實是一個老闆,正鬥在中環(IFC國際金融中心商場3樓)、機場(1號客運大樓離港層東大堂)都有店。
正鬥機場店我去吃過,它家雲吞做得還不錯,切雞飯味道也還行,就是數量有些少(全世界機場餐廳都有的毛病),芝麻糊就不行了,和何洪記的一樣,又稀又清。
【 美食 —— 池記 】
池記(Chee Kei)
推薦指數:4 顆星
消費指數:3 顆星
美味指數:4 顆星
服務指數:3 顆星
到香港,怎麼能不嘗上一碗鮮美的雲吞麵呢?
廣東的雲吞與上海人的餛飩或者四川人的抄手相似,不過餡料卻改以鮮蝦、豬肉為主 —— 傳統廣東雲吞的餡料比例更是精確要求七分鮮蝦三分豬肉。雲吞湯底也很有講究,用豬骨、鮮魚、蝦米等熬製而成,麵條則以精細的全蛋面為主,吃起來十分爽口。
而說到香港知名的雲吞麵店家,位於中環士丹利街的麥奀雲吞麵世家、沾仔記麵食和深水埗桂林街的劉森記都是內地遊客最為熟悉的,隨便翻開一本旅遊攻略,這幾家都赫然上榜。
不過這裡,我向大家推薦的是香港另一家同樣鼎鼎有名的雲吞麵 —— 池記。
池記在香港現在一共有 5 間分店,分別位於銅鑼灣波斯富街、旺角朗豪坊、九龍灣德福商場、尖沙咀樂道和中環幹諾道中,一般我習慣去它家在銅鑼灣波斯富街的店(地址:波斯富街 84 號地下)。
搭地鐵港島線到銅鑼灣站下車,從 A 出口出站,來到地面即是時代廣場一樓。
背對時代廣場大樓,往右手邊走,你即會看到下面這個街口。
在這裡過街,然後右拐,就可以看到池記的店面了。
墊餐紙就是選單。
推薦點F套餐 —— 牛腩海蝦雲吞麵,配楊枝金露。
它家的雲吞用鮮蝦,皮薄肉 Q,牛腩口感軟滑,膠質重,竹笙面則勁道彈牙,相當有嚼勁,湯頭更是用鮮蝦熬製出來的,不用放味精就很鮮。
不過對於小孩或者老年人,竹笙面可能不太適合他們的牙口,建議可以改成同款套餐中的手剝海蝦淨雲吞,雲吞內含整隻蝦仁,嫩滑彈牙,一口咬下去,滿足感瞬間爆棚。
除了雲吞,它家的金衣蟹黃粥也非常不錯。
這鍋金衣蟹黃粥和澳門誠昌飯店的水蟹粥如出一轍,但味道卻比誠昌飯店的水蟹粥鮮甜 N 倍。
粥裡有一整隻蟹和很多的蟹黃,味道非常濃,超級鮮甜。
溫馨提示:
①池記銅鑼灣店營業時間 11:00~23:00,因地處鬧市,強烈建議避開中午 11:30~13:00,下午 17:30~19:30 的用餐高峰時間來此吃飯,除非你不怕花上 40 分鐘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來靜靜排隊。
②套餐搭配糖水類別中的楊枝金露味道非常不錯,值得推薦,但僅限夏季供應,冬季店家會改為蕃薯糖水。
③銅鑼灣店凡惠顧任何食品,加 8 元港幣即可多得一杯醇豆漿(熱)或薏米水(凍),但個人口味建議點豆漿為好。
【 美食 —— 恭和堂 】
恭和堂
推薦指數:4 顆星
消費指數:4 顆星
美味指數:4 顆星
服務指數:4 顆星
池記銅鑼灣店對面就是恭和堂,吃完雲吞出來,剛好可以過街去對面再來碗清宮祕訪龜苓膏或者來被蘋果海底椰。
如果你有膽量,推薦你來一杯下圖中黑漆漆的,比命還苦的廿四味涼茶,那苦爽,定會讓你終身難忘!
說到廣東涼茶,香港除了恭和堂,位於中環半山行人自動步道旁的春回堂也是遊客 “ 打卡 ” 地點之一(中環閣麟街 8 號地下),它家的五花茶、花旗參茶、廿四味涼茶每杯8港幣,比恭和堂便宜,不過親自喝下來,說真心話,我個人還是更喜歡恭和堂多一點,雖然它家的參茶還是有花旗參那種甘苦清香的味道,不過感覺還是淡了一些。
【 美食 —— 蘭芳園 】
蘭芳園
推薦指數:4 顆星
消費指數:2 顆星
美味指數:4 顆星
服務指數:2 顆星
位於中環結志街 2 號的蘭芳園應該是屬於那種 “ 沒吃過,就不要說你來過香港 ” 的遊客 “ 打卡重災區 ” 。
不過說句真心話,就我六次去香港的經驗來講,你要說它家是最好吃的,也不盡然,只是名聲在外。就像不論中國人、外國人,去到北京一定要去八達嶺長城看一眼,但你說八達嶺有多好玩?
蘭芳園位置不難找,從中環坐半山自動扶梯上來,左手邊看見蛇王芬的招牌後,在下一個口出電梯。
之後面朝你剛剛坐電梯上來的方向,你會看見有兩條小路:右邊的小路是閣麟街(蛇王芬、春回堂就在這條路上),左側的小路即是結志街,步行進去,只需要步行幾米就能看到蘭芳園的鐵皮檔。
鐵皮檔主要供奶茶外賣,面對鐵皮檔,左手邊的小縫隙進去才是它家餐廳的入口處 —— 它家餐廳入口其實蠻小也蠻隱蔽的,所以眼睛一定要睜大,不然還真有可能忽略掉。
進去之後立刻有服務人員指引整個並桌流程,不需要自己找座位,五十年的老字號讓蘭芳園不管何時,小小的店裡永遠都擠滿了慕名而來的遊客和附近的上班族。
香港地狹人稠,雖是名店,但店內還真是狹窄到了另一番境界,感覺連轉個身都困難,食客和服務員基本都是跳著芭蕾的在店內旋轉穿梭進出。
牆上貼滿了許多老闆與明星們的合照和採訪新聞,店內服務員看似在忙自己的事情,其實都眼觀四路耳聽八方,我才小小聲打招呼外加稍稍舉手想點餐,一個大叔馬上光速出現在桌邊!
點了它家皇牌厚身多士和絲襪奶茶,它家的多士不同於澳洲牛奶公司直接烘焙出來,它家是在兩片夾有花生醬的吐司外面裹上一層蛋液,然後入鍋炸至金黃,在摸上一塊黃油,淋上些許蜂蜜,絕對比澳洲牛奶公司的好吃百倍!
不過要注意,它家只營業到下午 6 點,要吃的朋友請提早前往。另外它家星期日休息。
【 美食 —— 美都餐室 】
美都餐室
推薦指數:4 顆星
消費指數:3 顆星
美味指數:3 顆星
服務指數:3 顆星
美都餐室保留了上世紀 50 年代香港傳統茶餐廳的裝潢,某次從蘋果動新聞上看到它家的採訪後,就決定要來拜訪一下。
美都餐室就位於知名的廟街,也曾經是許多電影及港劇的拍攝地點(地址是廟街 63 號,就在廟街的街口轉角),最近的地鐵站是油麻地站 C 出口,出站後步行 3 分鐘就到(也可以從旺角站走過來,大概需要 10 分鐘左右)。
第一次來到美都餐室,懷舊的氣氛及美食令人印象深刻,馬賽克磁磚及地磚、復古的招牌字樣、木頭的桌椅、懸掛的風扇,有種踏進了香港老電影場景的錯覺。
點了它家的排骨焗飯、豬扒焗飯、雞茸慄米粥和西多士。
說實話,它家這焗飯••••••不難吃,但也說不上美味,焗飯口感太乾,芝士味也淡了一些,不太符合我胃口。
雞茸慄米粥初嘗還蠻不錯,但多喝幾口,就覺得有些膩了。
至於多士,分量厚度的確都要比蘭芳園的大一些,但吐司麵包本身不及蘭芳園的綿軟,炸的火候也大了一些,外皮有點焦了。
總而言之,我對美都餐室的評價是:菜品質量四平八穩,沒驚喜,也沒失望,不難吃,但也說不上美味,勝在它家相對還算經濟實惠。
如果你在香港時間充裕,抽空來他家嘗一次,拗拗造型,倒也無妨,但如果你是抱持著來這大快朵頤,一品饕餮盛宴的目的話,那建議你還是省省吧!
【 美食 —— 澳洲牛奶公司 】
澳洲牛奶公司
推薦指數:4 顆星
消費指數:2 顆星
美味指數:4 顆星
服務指數:0 顆星
前文酒店部分已經提到,香港很多酒店都不含早餐,那麼來香港去哪裡吃早餐?位於佐敦白加士街 47 – 49 號地下的澳洲牛奶公司就是你必須的選擇(沒有之一)。
其實,稍微翻閱網路評論,中港臺三地的網站上都不缺乏它家服務態度差的吐槽,但憑藉著招牌蛋白燉鮮奶,杏汁燉雞蛋的美味吸引,依舊擋不住每天店門口洶湧如潮的人流。
港鐵佐敦站 C2 出口,出站後直走 2 分鐘,右手邊第二個路口拐進去就可以看見長長的人龍。
來他家吃飯要注意幾點:
一是它家星期四休息,其餘時間早上 7 : 30 開門,建議一定要 8 : 00 以前就到這裡排隊,否則的話,你就別來了,我有朋去它家吃飯,足足排了 2 個小時!
二是如果是跟好友一群來吃的話,千萬不要坐在一起,因為愈大團愈難等位,一定要 2 個 2 個分開,好多時候,侍應就會跳過前面大團的,讓 2 位排隊的客人,優先進場,跟別的客人並桌。
第三,來之前一定要先作好功課,要點什麼。
這邊生意太好,加上近年自由行增多,它家侍應的節奏相當之快,步調口氣也急,臉上更不可能會有什麼笑容。你點餐的速度只要稍為跟不上他們節奏的話,他們就可能以不友善不禮貌的態度響應你。
記得今年 6 月去它家吃飯,我對面和隔壁坐著一家人,聽講普通話應該是大陸人,他們入座以後一直在聊家常,侍應過來問吃什麼,幾人才看選單,支支吾吾,然後侍應就很不耐煩的說 “ 趕緊點餐,不好聊天,要聊天出去聊,趕緊點,要吃什麼 ” 。
另外,對於那些拉著拉桿箱的內地遊客,勸你們就不要來這家吃了,先不說店裡有沒有地方放你的拉桿箱,就你拖著箱子,“ 圇圇窀窀 ” 的樣,別說香港人,就我自己是大陸人我看著也累。
他家上菜速度超快,只要你找到位子坐下,成功向侍應落單的話,侍應會在兩分鐘內,甚至是在一分鐘內成功送餐到你手上 —— 這種速度,哪怕 M 叔叔和 K 爺爺都要自愧不如。
當然,他家收盤子的速度也很快。
注意,在香港的餐廳吃飯,當侍者過來收走你桌上盤子的時候,其實他們就是在很委婉的告訴你:趕緊吃,吃完趕緊走人,沒看見門口還有那麼一大堆人等著呢?
它家的蛋白燉鮮奶真的很好吃,甜度剛剛合適,表面凝結了一層薄薄的蛋白,奶衣覆蓋著整碗燉鮮奶 —— 鮮奶燉成半固體狀,口感好像是在吃燉蛋一般嫩滑,而且奶香味真的很濃、很重。
溫馨提示:
他家招牌的蛋白燉鮮奶和杏仁燉雞蛋冷的比熱的更好吃,所以一定要點冷的。再說一遍,他家招牌的蛋白燉鮮奶和杏仁燉雞蛋一定要點冷的。
除了蛋白燉鮮奶,它家的杏仁燉雞蛋、花生醬多士也非常不錯,推薦必點。
它家的多士不同於蘭芳園或者美都餐室那種套炸出來,而是直接將吐司麵包放烤箱烘香,然後摸上花生醬,上桌。
總體而言,如果你起個大早,一早來它家排隊吃一頓早飯的話,還是不蠻錯的,但如果你來晚了,要排個一兩個小時才吃得上的話,我覺得就不值當了。
【 美食 —— 甘牌 】
甘牌 —— 米其林一星
推薦指數:1 顆星
消費指數:3 顆星
美味指數:1 顆星
服務指數:3 顆星
位於灣仔軒尼詩道 226 號寶華商業中心地鋪的甘牌燒鵝其實源自鏞記,鏞記因為家產風波分家後,甘家第三代創立了這間甘牌燒鵝,以祖傳祕方烹煮燒鵝,短時間內就迅速摘下 2015 香港米其林一星餐廳殊榮,打響名號。
餐廳位置不難找,坐地鐵港島線到灣仔站下車, A4 出口出站後往銅鑼灣方向 步行約 3 分鐘即是。
餐廳僅有 30 個座位,所以排隊等位自然是免不了的。
我今年 6 月份第一次來,點了它家的雙拼飯(燒鵝/脆皮乳豬件)和韭菜花鵝紅,感覺還不錯。
燒鵝一咬下去鵝皮香脆,鵝肉肥嫩多汁,也沒有太濃烈的鵝羶味,脆皮乳豬件烤的又香又酥脆,而且完全不油膩,再放上一小條芥蘭菜在盤邊做裝飾,十足的港式燒臘飯 feel。
但我今年11月份第二次去它家,結果就大為不同,菜品質量也大幅下降了。
先說我下午 5 : 30 進去,結果金牌肥濃叉燒、韭菜花鵝紅、脆皮乳豬見就已經統統賣完了,只好點了一份燒鵝下莊(廣東人叫的下莊就是帶腿的四分之一隻鵝,相應的,如果不帶腿的四分之一隻,他們叫上莊),還有一盤蜜汁叉燒和一盤燒肉。
等菜一端上來,我徹底傻眼,也徹底絕望了。
我不知道為什麼,它家現在要在燒鵝上淋上欠汁 —— 眾所周知,廣東燒鵝吃的是鵝皮的脆和鵝肉的嫩,結果他倒好,直接給我淋個欠,看上去倒是油光熠熠,但欠汁浸入酥脆鵝皮,徹底毀了鵝皮原本脆爽的口感,吃進嘴裡,就像你把一隻烤鴨完全泡在湯裡,然後再拿來吃,或者更形象點,就像你把薯片泡進豆漿裡面,你說那會是什麼口感?
再說這盤蜜汁叉燒,真的吃的我生無可戀,叉燒口感生硬,完全嚼不動,而且還不夠甜,死鹹死鹹的,總之就是兩個字 “ 難吃 ”!
我不知道他家事換了廚師,還是有意為之,總之,第二次來甘牌,它就給我生動次上演了傳統中餐廳一貫的毛病 —— 生意好了,菜品質量就大幅下降了!
【 美食 —— 翠苑甜品專家 】
翠苑甜品專家
推薦指數:5 顆星
消費指數:3 顆星
美味指數:5 顆星
服務指數:4 顆星
如果說你對澳洲牛奶公司的服務搖頭,又對那碗蛋白燉鮮奶戀戀不忘額話,這家位於銅鑼灣景隆街 26 號地鋪的翠苑甜品絕對值得你一嘗。
相對於米其林推薦的佳佳甜品,這家店在內地遊客中屬於冷門小眾的甜品店,知道它家的遊客不算多,不過它家位置不難找,坐港鐵港島線到銅鑼灣站下車, D4 出口出站後面朝下圖這個方向:
走到前方路口右轉(路口有間貨幣兌換點)即是景隆街。
沿景隆街一直大步往前走,你會先路過一個十字路口——如果從這個十字路口右轉進去可以去看怡和午炮(詳見本文景點指南部分)—— 不過去翠苑需要你繼續直走過街,然後你右手邊會路過一間翠華茶餐廳,然後抬頭你會看見燉奶佬的招牌,燉奶佬隔壁即是翠苑甜品。
溫馨提示:
它家下午 13 : 00 營業至夜裡 24 : 00,建議下午 14 : 00~15 : 00期間來,其餘時段(尤其是晚飯後)它家人實在太多。
它家的大良燉鮮其似乎就是澳洲牛奶公司的蛋白燉鮮奶,吃下來兩家味道,口感一模一樣,但它家明顯比澳洲牛奶公司便宜許多。
另外強烈推薦點它家的芝麻糊燉奶,能同時品嚐到濃香的芝麻糊和醇厚的蛋白燉奶。它家的古法龜苓膏和楊枝甘露水平就一般了,不推薦。
【 美食 —— 燉奶佬 】
燉奶佬
推薦指數:4 顆星
消費指數:3 顆星
美味指數:5 顆星
服務指數:4 顆星
翠苑甜品旁邊的燉奶佬既然敢以燉奶來做招牌,可見它家燉奶水平也自然不差。
它家推薦點招牌黑糖燉奶,這道燉奶創新制作工藝,加入黑糖,入口嫩滑,既保留了傳統蛋白燉奶奶綿密的奶香,同時又能吃到黑糖那股獨有的炭燒的甜香。
可惜吃了一些了才想起來要照相,這照片大家就湊合著看吧 —— 它家的椰汁涼粉不推薦,涼粉 Q 彈度不夠,椰汁也不濃郁,馬馬虎虎。
【 美食 —— 翠華 】
翠華茶餐廳
推薦指數:3 顆星
消費指數:3 顆星
美味指數:4 顆星
服務指數:4 顆星
我來香港吃的第一頓飯就是在翠華。記得那是 2014 年 1 月,我們一行四人從香港轉機去柬埔寨暹粒,下了飛機後先是直奔尖沙咀星光大道看維港夜景,一通拗造型拍照片後,就搭天星小輪去到中環威靈頓街的翠華茶餐廳用晚餐。
翠華必點是它家的海南雞飯,不同於馬來西亞的海南雞飯,香港翠華茶餐廳做的雞肉更爽滑、鮮嫩,米飯也有一股濃郁的雞香味,再配上一碗老火靚湯和幾碟開胃的酸菜,無論賣相、口感、味道上都更勝一籌。
【 美食 —— 太興 】
太興茶餐廳
推薦指數:3 顆星
消費指數:3 顆星
美味指數:4 顆星
服務指數:4 顆星
太興是香港另一家有名的茶餐廳,它家在香港有好多家店,僅僅是銅鑼灣附近就有謝斐道、禮頓道、利園山道 3 家店,分別位於銅鑼灣謝斐道 470 – 484 號信諾環球保險中心 1 – 3 號地鋪,銅鑼灣禮頓道 13 – 19 號怡興大廈地下 A 鋪,以及銅鑼灣利園山道 49 – 57 號寶明大廈地下 J 鋪。
冰鎮奶茶和五星級燒肉是它家的金字招牌,今年 6 月份,第一次去它家的時候,就點了一杯冰鎮奶茶,確實值得推薦。
客觀評論,太興的奶茶和蘭芳園相比,二者皆選用優質的錫蘭紅茶沖泡,喝進嘴裡,也都有絲滑的口感,濃郁的茶香和綿厚的奶味,兩家不分伯仲。
但太興勝在 “ 聰明 ”,它家的冰鎮奶茶不是直接往奶茶里加冰塊,而是把剛衝好的熱奶茶整樽浸入充滿冰粒的玻璃碗裡盛載,隔樽冰鎮,這樣奶茶既有冰涼的口感,又不會被融化的冰塊沖淡茶香和奶香,真是太聰明啦!
今年 11 月份第二次來它家用中餐,本想點五星級燒肉,不料才中午 1 : 00 就已經賣光了!
它家的五星級燒肉被視為燒肉界的名牌,沒吃到多少有些遺憾,聽聞它家燒肉皮脆肉滑,整個製作過程從挑選豬隻,到調味醃製、再到用他們自己研發的燒烤爐烤製出來,多個步驟均都精益求精,一絲不苟。
據說在過去,香港人結婚有一項習俗,就是婚宴後,男方必須回禮一整隻燒豬給女方親友,當時香港人就買太興的燒豬作為婚禮回禮。
直到今天,香港人每逢祭祖拜神,貢品上的燒肉依然是首選太興,足見香港人對它家燒肉品質的肯定,所以這裡也奉勸想來吃的朋友,一定要趕早!
不過它家的杏仁白肺湯就不怎麼樣了,特別是和陸羽茶室的相比,真心不地道啊,奉勸各位千萬別點!
【 美食 —— 華姐清湯腩 】
華姐清湯腩
推薦指數:5 顆星
消費指數:2 顆星
美味指數:4 顆星
服務指數:2 顆星
如果你對上環九記牛腩門口那萬里長城萬里長的隊伍心有餘悸,又戀戀不忘牛腩醇香鮮美滋味的話,位於天后電器道 13 號 A 地鋪的華姐清湯腩是你另一個不錯的選擇。
搭地鐵港島線到天后站下車,從 A2 出口出站來到地面后街對面就可以看見他家白底紅字的燈箱招牌。
推薦他家的清湯牛河、腩汁蘿蔔。
【 美食 —— 傷心酸辣粉 】
傷心酸辣粉
推薦指數:5 顆星
消費指數:3 顆星
美味指數:5 顆星
服務指數:3 顆星
如果你是個嗜辣如命的主,遍嚐了粵菜清甜鮮純的口味後,開始對家鄉火辣熾熱的味蕾充滿懷念的話,這家傷心酸辣粉自然是你改善口味的不二選擇。
這家酸辣粉主打正宗四川口味,店內提供餐廳設有BB辣、小辣、中辣及大辣不同選擇。除了配料的肉碎和芫茜外,其他材料都是定期從四川空運來港。
出了酸辣粉外,店內川北涼粉、夫妻 / 鮮椒 / 幹撈肺片、毛血旺、水煮魚都是地地道道的四川口味。
傷心酸辣粉在香港旺角、尖沙咀、銅鑼灣都有店,我去的是他家位於旺角砵蘭街 215 號朗晴坊的店 —— 從地鐵旺角站 E1 出口出站後,直走約2分鐘,過街左手邊即到。
【 美食 —— 媽咪雞蛋仔 】
媽咪雞蛋仔 —— 米其林推薦街頭小食
推薦指數:5 顆星
消費指數:1 顆星
美味指數:5 顆星
服務指數:4 顆星
2016 年,米其林(港澳指南)首度推薦香港街頭小食,位於尖沙咀加拿芬道 8 — 12 號嘉芬大廈地下(K11 商場旁邊)的媽咪雞蛋仔憑藉著外脆內軟的口感,還有巧克力、咖啡、抹茶、芝士等不同口味,榮耀上榜。
強烈推薦它家粒粒朱古力、咖啡朱古力和芝士口味的雞蛋仔。
【 美食 — 利強記北角雞蛋仔 】
利強記北角雞蛋仔 —— 米其林推薦街頭小食
推薦指數:3 顆星
消費指數:1 顆星
美味指數:3 顆星
服務指數:4 顆星
雞蛋仔是到香港必吃的街頭小吃,香港街頭巷尾都找得到它的蹤影,2016~2017 年米其林街頭小食推薦,連續兩年雞蛋仔都有 2 家上榜,足見香港人對雞蛋仔的鐘愛程度。
和媽咪雞蛋仔一樣,北角雞蛋仔在香港也有好多家店,米其林推薦的是位於北角英皇道 482 的老店,但是因為行程關係,我沒去老店,只去來它家在港鐵灣仔站 A5 出口旁邊的分店,買了一份雞蛋仔、一份格子餅。
總體來講,北角雞蛋仔走的是傳統路線,就只專做原味雞蛋仔,沒有媽咪雞蛋仔那麼多花哨的口味。
拿原味雞蛋仔來做比較,媽咪雞蛋仔烤得更脆一點,糖放得更多,更甜一店。而北角雞蛋仔奶味又更香濃一點,糖放了少一些,沒有那麼甜。
相對於雞蛋仔,我更喜歡它家的格子餅。
其實格子餅的用料和雞蛋仔一模一樣,區別在於二者烘焙模具的造型不同,另外格子餅口感更厚實一些,再淋上甜甜的花生醬、蜂蜜、煉乳調成的醬料,完美 KO 雞蛋仔!
香港景點旅遊指南
【 景點 —— 迪斯尼樂園 】
香港迪斯尼樂園
香港迪斯尼樂園位於新界大嶼山竹篙灣,是繼日本東京迪斯尼樂園後,亞洲第 2 座迪斯尼樂園;由美國小鎮大街、探險世界、幻想世界、明日世界、玩具總動員大本營、灰熊山谷、迷離莊園 7 個園區所組成。
門票:
一日門票:
12 至 64 歲成人 539 港幣、3 至 11 歲小童 385 港幣、65 歲或以上長者 100 港幣
二日門票:
12 至 64 歲成人 739 港幣、3 至 11 歲小童 525 港幣、65 歲或以上長者 170 港幣
營運時間:上午 10 : 00 / 10 : 30 ~ 晚上 19 : 30 / 20 : 00(以當日園方公佈具體時間為準)。
另有部分日子(如萬聖夜、聖誕節)會延長到晚上 22 : 00 甚至 23 : 00 才閉園。
溫馨提示:
香港迪斯尼樂園雖屬全球最細小的一座,但一天時間要想玩遍園內所有專案,逛遍園內每個角落也是不可能的,對於各個園區的機動遊戲,你只能是選擇一兩個最熱門,或者你最想玩的去玩。
當然,如果你運氣不錯,恰逢萬聖節、聖誕節這些日子入園的話,一些白天排隊 30 分鐘以上的熱門遊樂設施,在放完焰火後再去玩,排隊時間都不超過 5 分鐘。
比如我就是今年萬聖節前夜去的迪斯尼,我晚上 21 : 00 ~ 22 : 30,一個半小時就玩遍了灰熊山極速礦車、星戰極速穿梭、巴斯光年星際歷險、太空飛碟、小熊維尼歷險之旅、瘋帽子旋轉杯、小飛象旋轉世界、灰姑娘旋轉木馬 8 個遊樂設施,平均一個專案連排隊到玩加起來不到 8 分鐘,這在人擠人的白天,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神話。
不過,如果你也想晚上再來突擊玩這些機動遊戲的話,你得要確保:一是樂園當天能運營到這麼晚才關門,二是這些設施也能開放到那麼晚(比如樂園鐵路和小鎮古董車就只開放到下午 18 : 00),三是晚上去玩不影響遊玩的趣味性(比如泰山樹屋和森林河流之旅就不建議晚上去,黑漆漆的什麼也看不見)。
只要你保證了上述三條後,你就可以白天主要安排看錶演、玩部分適宜在白天玩(或者僅在白天運營)的遊樂設施,然後待焰火燃放結束後,抓緊時間,突擊去玩剩餘你想玩的專案。
交通:
地鐵:
搭港鐵東湧線至欣澳站,轉乘迪斯尼線即到。
東湧線(注:在香港地名中,所有的 “ 湧 ” 字均念做 “ Chong ”,意指河汊)是全球行駛速度最快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東湧開始,經過汲水門大橋及青馬大橋,再經西九龍填海區和第三條過海鐵路隧道,連線到香港站。採用 12 列西班牙 CAF 列車及 4 列韓國 Rotem 列車運營。
東湧線西班牙制列車外觀。
東湧線西班牙制列車車廂。
欣澳站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東北部的陰澳打水灣填海區,是港鐵東湧線及迪斯尼線共享的轉乘車站,車站由 Aedas 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車站頂棚透光通風的張拉膜設計,曾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 2005 年優異獎、環保建築專業議會 2006 年環保建築大獎(全新建築類別)以及 2008 年《商業週刊/建築記錄雜誌》頒發的中國最佳綠色大獎。
規劃初期,車站取當地 “ 陰澳(Yam O)” 為車站名稱,不過迪斯尼公司認為陰澳的 “ 陰 ” 字未能配合迪斯尼的歡樂形象,要求改為 “ 欣澳(Sunny Bay)”,寓意一個充滿陽光與歡欣的地方,以配合迪斯尼開心歡欣的形象。
欣澳站是繼寶琳站後,出入口、出入閘機和月臺均設在同一層的車站。
欣澳站設有一個島式月臺(1 號及 3 號月臺)及一個側式月臺(2 號月臺),2 號月臺供東湧線往香港方向的列車使用(本站唯一出口就設在此月臺旁);1 號月臺為東湧線往東湧方向的列車使用;3 號月臺為迪斯尼線往迪斯尼方向的列車使用。
欣澳站也是全港首個採用月臺閘門(1.5 米)的鐵路車站。
欣澳站中央,設有東湧線及機場快線的路軌,以及 2 個後備島式月臺供東湧線及機場快線在緊急事故時疏散乘客之用,因此欣澳站設有行人天橋連各月臺,方便乘客由迪斯尼線轉乘東湧線返回市區。
港鐵迪斯尼線是為配合香港迪斯尼樂園而建造的旅客捷運系統,連線欣澳站與迪斯尼站,完全位於新界之內,路線首先穿過北大嶼山公路橋底,通過 850 米長的大陰頂隧道,穿過竹篙灣公路橋底,繞過迪欣湖,再下穿神奇道,到達香港迪斯尼樂園北面的迪斯尼站作終站。
迪斯尼線是香港第二條無人駕駛鐵路(首條為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亦是香港首條以重型鐵路為設計興建的中型鐵路,同時還是全球首個安裝月臺閘門的鐵路系統。
全線長 3.5 公里,列車最高行駛速度每小時 70 公里,行車時間大約 3.5 分鐘,是港鐵系統最短的鐵路路線,在路線圖中以粉紅色代表。
迪斯尼線採用 3 列英國制 Metro — Cammell Train,並把車廂內外改裝成簡潔、現代化且富有迪斯尼特色的樣式。窗戶是米奇老鼠頭形狀,並以紅邊作裝飾。車身方面,則由金色彩帶及星粉圖案點綴。車廂內的牆身,塗滿了藍、紅、黃、紫等各種鮮豔色彩,天花也滿布繁星圖案。
座位方面,是藍色布料的弧形設計梳化。此外,車廂內設有米奇老鼠、米妮老鼠、唐老鴨等等 16 個迪斯尼卡通人物的銅像,亦貼有一些關於華特迪斯尼的懷念相片。至於扶手,也是米奇老鼠頭形狀。
每列列車掛4節車廂,每節車廂可載 180 人(其中 48 個為座位)。繁忙時間,會派出兩列列車行走(其餘一列停泊於車廠),每 4 ~ 5 分鐘發一班車。非繁忙時間,則只會派出一列列車行走(其餘一列繼續停泊車廠,另一列則停泊於廸欣湖近迪斯尼站的側線),每 10 分鐘發一班車。
未來,港鐵計劃將現有的 4 節車廂增加至 6 節甚至 8 節,以應付樂園人流。
為配合迪斯尼主題,迪斯尼線與港鐵其他線路列車廣播不同,從欣澳站至迪斯尼站的廣播如下:
中段:
廣東話:歡迎乘搭迪斯尼線。
普通話:歡迎乘搭迪斯尼線。
英語:Welcome to the Disneyland Resort Line。
廣東話:我哋即將帶你進入香港迪斯尼樂園慨奇妙世界。
普通話:我們即將帶你進入香港迪斯尼樂園的奇妙世界。
英 語:We will soon arrive at the magical world of Hong Kong Disneyland。
到站:
廣東話:迪斯尼站,祝大家有奇妙慨一日。多謝乘搭迪斯尼線。
普通話:迪斯尼站,祝大家有奇妙的一天。謝謝乘搭迪斯尼線。
英 語:Disneyland Resort Station. Have a magical day! Thank you for travelling on the Disneyland Resort Line.
從迪斯尼站返回至欣澳站的廣播如下:
中段:
廣東話:歡迎乘搭迪斯尼線。
普通話:歡迎乘搭迪斯尼線。
英 語:Welcome to the Disneyland Resort Line。
廣東話:我哋即將帶你返到現代化慨香港。
普通話:我們即將帶你回到現代化的香港。
英 語:We now bring you back to the modern city of Hong Kong.
到站:
廣東話:欣澳,乘客可以喺呢個充滿時代感慨車站轉乘東湧線。
普通話:欣澳,乘客可以在這個充滿時代感的車站轉乘東湧線。
英 語:Sunny Bay. The futuristic gateway to the Tung Chung Line and modern Hong Kong。
廣東話:多謝乘搭迪斯尼線。
普通話:謝謝乘搭迪斯尼線。
英 語:Thank you for travelling on the Disneyland Resort Line.
和欣澳站一樣,迪斯尼站也是由 Aedas 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地面開放式車站,車站採用維多利亞時代風格,裝置及裝飾亦仿照 19 世紀格局,以契合樂園度假區整體設計。
迪斯尼站設有 2 層,包括位於地面的大堂及 L1 層的月臺(月臺位置雖然低於地面水平,不過仍然屬於地面車站)。
迪斯尼站與欣澳站一樣,只設有一個出入口,車站大堂設於地面,且大堂不是在月臺的正上方,在香港鐵路車站中屬較為獨特的設計。
迪斯尼站是繼寶琳站後只設一個側式月臺的車站,因此乘客下車後,列車便會改為相反的方向,供乘客進入列車前往欣澳方向。
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香港經濟在 1998 年表現衰退。香港政府希望藉發展香港旅遊業,以帶動相關行業重現增長,製造大量就業機會,同時構思在大嶼山東北部各種發展的方案可能性,達成經濟復甦。適逢華特迪斯尼公司籌備進軍中國市場,並且計劃在亞洲物色能夠符合該公司要求之地點興建新的主題公園(坊間傳言,迪斯尼曾經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臺灣等地政府接觸)。
1999 年 2月:迪斯尼與香港政府正式進行興建香港迪斯尼樂園談判。
1999 年 10 月 31 日:談判結束,雙方達成協議,一致認為竹篙灣是興建迪斯尼樂園度假區最合適地點,迪斯尼與香港政府合夥成立香港國際主題公園有限公司。
1999 年 11 月 2 日:香港前行政長官董建華與迪斯尼管理層於禮賓府正式宣佈有關協議。
2000 年 6 月 ,竹篙灣填海工程動工,造地 126 公頃。
2002 年 11 月,竹篙灣填海工程完工。
2003 年 1 月 12 日,迪斯尼與香港政府攜手主持動土儀式。
2004 年 9 月 23 日,樂園地標睡美人城堡舉行平頂典禮。
2004 年 11 月 22 日,迪斯尼采用風水師的意見,與香港政府宣佈樂園於 2005 年 9 月 12 日正式開幕。
2009 年 6 月 30 日 :香港政府宣佈樂園的擴建計劃,興建灰熊山谷、迷離莊園及玩具總動員大本營 3 個全新主題園區。
2011 年 11 月 18 日:玩具總動員大本營開幕。
2012 年 7 月14 日 :灰熊山谷開幕。
2012 年 10 月:樂園首度轉虧為盈。
2013 年 5 月17 日 :迷離莊園開幕,第一階段園區擴建計劃結束。
2014 年 2 月:鐵甲奇俠飛行之旅動工。
2014 年 10 月1 日 :首個恆常夜間巡遊迪斯尼光影匯上演。
入園後,背對樂園檢票口,面朝小鎮大街火車站方向,在進入美國小鎮大街的橋底通道前,別忘記拿免費的樂園地圖和演出時間表。
美國小鎮大街
美國小鎮大街是香港迪斯尼樂園的入口,園區的商店和娛樂節目數目也是整個樂園最多的。
大街建築與加州迪斯尼樂園相同,均參照華特 • 迪斯尼兒時所住的小鎮建造。大街以安妮女皇式建築作為主要風格,裝飾靈感則來自 1890 年至 1910 年間的美國小鎮風貌。與其他樂園小鎮大街採用石材為主的方式不同,香港迪斯尼樂園的小鎮大街主要使用木材作為建築材料,這樣的做法在香港實屬少見。
雖然在外觀上與加州迪斯尼樂園十分相似,但香港版本的背景故事則深深受到歐洲移民的影響。
例如廣場飯店(Plaza Inn)與加州版本的外觀設計相同,但香港版本的背景故事是敘述一對富裕的美國夫妻來到香港後,愛上當地的文化和美食,因此決定回國後開設一間傳統的英式餐館,並以他們在旅途中搜集的物品裝飾其中。
市集餅店(Market House Bakery)則是由一位維也納甜點主廚所開設,他從奧地利的皇家市集採購了一些世界上最有名的甜點和咖啡蛋糕。
遊樂設施
小鎮大街古董車
美國小鎮大街設有復古造型的雙層巴士、計程車或囚車,接載賓客前往大街兩端的廣場。賓客可以在車上閒適地遊覽街頭巷尾的景色,欣賞道路兩旁兩三層樓高的維多利亞式建築風格的商店和餐廳。
乘車地點:“小鎮大街古董車的車站分別位於小鎮廣場和睡公主城堡前的廣場。
行駛時間:視小鎮大街的人流而定。因此,可能偶爾會暫停服務(包括巡遊期間)。
香港迪斯尼樂園鐵路 — 小鎮大街火車站
推薦指數:5 顆星
驚險指數:0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20 分鐘
據說,最初原本設計要在車站底下開設餐廳,後開由於建設預算的關係最後取消了這個計劃。
華特‧迪斯尼是出了名的鐵桿火車迷,1950 年,他曾在自己的後花園裡按 1 : 8 的比例打造了一條環繞物業行駛的蒸汽火車鐵路 —— 卡洛伍德太平洋鐵路。如今,全球每個迪斯尼樂園都設有火車鐵路。
香港迪斯尼樂園鐵路一共有三臺鐵路機車(華特‧迪斯尼號 —— 紀念華特 • 迪斯尼;羅伊 • 迪斯尼號 —— 紀念華特的哥哥;弗蘭克 • 威爾斯號 —— 紀念華特迪斯尼公司 1984 年至 1994 年的主席兼營運總裁)。
機車引擎以 1955 年在加州迪斯尼樂園設計的首個蒸汽引擎為藍本,是十九世紀後期美國鐵路火車所採用的型號。
每臺機車連線五節車廂,每節車廂都設有精緻的乘客座位,而且特別設有面向樂園的長椅,讓乘客可以飽覽探險世界、幻想世界、明日世界和美國小鎮大街的優美景色。
注:
目前,樂園鐵路僅提供小鎮大街火車站 — 幻想世界火車站或幻想世界火車站 — 小鎮大街火車站的單程服務。
迪斯尼飛天巡遊
巡遊時間:下午 15 : 00
推薦指數:5 顆星
精彩指數:5 顆星
排隊耗時:建議提前 20 分鐘佔位
巡遊開始,米奇和一眾迪斯尼朋友盛裝打扮,一路與遊客歡歌載舞,《森林王子》、《獅子王》和《玩具總動員》的主角以及更多的迪斯尼朋友會沿途加入巡遊隊伍,與賓客一起隨著音樂舞動、最後,一眾迪斯尼朋友會在飛船上列陣升空,與巡遊隊伍的演藝人員起飛,呈現精彩特技和高空雜技表演。
注:每年萬聖節、聖誕節和春節會期間,迪斯尼會推出特別場的飛天巡遊。
迪斯尼光影匯夜間巡遊
巡遊時間:下午 18 : 00 ~ 18 : 30(以當日園方公佈具體時間為準)
推薦指數:5 顆星
精彩指數:5 顆星
排隊耗時:建議提前 20 分鐘佔位
迪斯尼光影匯是迪斯尼全球首次創作全 LED 燈的花車巡遊,透過創新技術把經典的迪斯尼及迪斯尼 • 皮克斯動畫的故事展現。
巡遊從幻想世界的故事劇場開始,於美國小鎮大街結束。由 7 組全新主題的花車組成(奇妙仙子巡遊車、怪獸公司巡遊車、反斗車王巡遊車、小魚仙巡遊車、美女與野獸巡遊車隊伍、反斗奇兵巡遊車、米奇巡遊車),配上超過 74 萬粒獨立 LED 燈,整個香港迪斯尼樂園彷彿變成米奇的大畫布,以躍動光影展現不同的迪斯尼故事。
2015 年,迪斯尼光影匯夜間巡遊獲世界主題娛樂協會舉辦、主題娛樂大獎中的《傑出成就獎 — 巡遊演出》,及由國際遊樂園及景點協會頒發的 2015 卓越大銅鈴獎《最佳多媒體演出》兩項殊榮。
星夢奇緣煙花表演
燃放時間:下午 19 : 30 ~ 20 : 30(以當日園方公佈具體時間為準,可能因天氣原因而取消)
推薦指數:5 顆星
精彩指數:5 顆星
排隊耗時:建議提前 30 分鐘佔位
星夢奇緣煙花表演融匯煙花、燈光效果、音樂等多重元素,將睡公主城堡的夜空照得閃亮動人。
表演開始後,柱形或扇形組合的煙花配合多首耳熟能詳的迪斯尼金曲在夜空中圍繞城堡綻放,城堡的外牆和角樓上,《愛麗絲夢遊仙境》、《美女與野獸》、《花木蘭》、《仙履奇緣》、《頭腦特工隊》、《海底總動員》、《超能陸戰隊》、《賽車總動員》等一個個迪士朋友的影像也隨著幻變的燈光起舞,並在最璀璨的一刻完美落幕。
下面兩段視訊分別是迪士尼萬聖夜煙火表演前的暖場燈光秀,和萬聖夜當晚的煙花。
探險世界
探險世界是綜合其他迪斯尼樂園的探險世界及邊域世界而成,到處都有原始森林和印第安的風光。香港迪斯尼樂園的探險世界也是全球迪斯尼樂園中面積最大的探險世界,同時擁有全球迪斯尼樂園中,唯一一個要坐上木筏才可到達的 “ 泰山樹屋 ”。
下面的視訊轉載自 Youtube
遊樂設施
獅子王慶典(百老匯歌舞劇)
推薦指數:5 顆星
精彩指數:5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30 分鐘
音樂劇將整個《獅子王》電影情節和百老匯表演融於一體,辛巴、娜娜、刀疤、丁滿及彭彭,各種 “ 動物 ” 造型的舞蹈和高空表演,配合一連串精彩的雜技和火舞表演,以及電影中美妙樂曲和那句 “ HakunaMatata ” 是這個非洲叢林慶典的注目焦點。
當辛巴終於鼓起勇氣,與刀疤和土狼正面交鋒時,音樂劇也達到最高潮,穿插各種舞臺特效和火舞表演,整個舞臺的魅力瞬間被點燃,讓整個表演散發著耀眼的光彩。
表演每天中午 12 : 00 和 14 : 00、16 : 30 和晚上 18 : 00 上演四場,每場表演大約 30 分鐘。
《獅子王慶典》劇場採用體育館式環形開放式佈局,看臺環繞舞臺四周,觀察下來,無論哪邊看臺,視覺效果都差不多,不過還是建議提早入場排隊,儘量坐朝前排(需要看簡體字幕的話,需要到觀眾席的最後 6 排)。
森林河流之旅
推薦指數:5 顆星
驚險指數:0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30 分鐘
森林河流之旅由船長帶領遊客進入仿熱帶樹林的河道探險。途中,遊客會遇上真實感十足的大象、猩猩、斑馬、河馬、眼鏡王蛇、巨型蜘蛛等動物以及部落獵人,旅程曲折離奇,處處充滿驚喜,當然,也要當心濺溼身體。
故事背景是在一個人跡罕至的熱帶森林邊境,空中垂掛著貨網,岸邊漂浮著木箱,旁邊還停泊著獨木舟和鏽跡斑斑的鐵錨。
在這裡,遊客依次登上破舊的探險船,開啟一段神祕而人跡罕至的探險河旅程。
在隱蔽的熱帶河流上,每個角落都有充滿驚喜的場面,成群嬉戲的大象、險惡的眼鏡王蛇和巨型蜘蛛、淘氣的大猩猩洗劫營地、小心翼翼渡河的河馬、巧遇勇猛的獵人以及傳說中的眾神谷。在整個神奇的旅程中,勇敢的船長將用親切幽默的方式為您導航,並分享一些森林中的小趣聞,為您整個旅程增添歡笑。
下面這段 “ 森林河流之旅 ” 的視訊是從 Youtube 上轉載而來:
進入森林河流之旅前方的船庫碼頭後,遊客可以根據船長導覽的語言(粵語、普通話或英語)選擇其中一條隊伍。所有隊伍的前進速度大致相同 —— 簡單來講,普通話隊伍雖然最為冗長,但每 5 分鐘就有一班船,而英語隊伍看似人最少,但可能要等 15 分鐘才發一班船。所以基本上輪候時間相差不太大 —— 當然,這僅僅是針對平日時段而言,如果你是在大陸春節、國慶或者五一黃金週去玩的話,請忽略以上提示,哪人少排哪!
另外,最為重要的提醒是,森林河流之旅一定要在白天玩,如果你像我一樣晚上去的玩的話,夜晚視線不好,遊玩的趣味性自然也降低了不少。
泰山樹屋
推薦指數:4 顆星
驚險指數:0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15 分鐘
泰山樹屋建在一座小島上,遊客乘坐木筏橫渡探險河,來到位於探險世界中心的泰山小島。上岸後,可以沿著由打撈回來沉船的殘骸所堆砌而成的木製階梯拾級而上,再橫穿吊橋,便可抵達叢林深處的泰山樹屋。
佈滿藤蔓和青苔的巨型樹屋裡,放置了泰山傳奇故事的小品畫作。
樹屋圍繞著大樹一直向上延伸,巧妙地設有家居小屋、書房、實驗室、廚房等多間小屋,生動地呈現泰山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 —— 包括他如何從殘暴的花豹的魔爪下獲救,輾轉之下被善良的猩猩卡娜撫養成人,最後和珍妮墮入愛河。
沿著 157 級階梯爬上樹梢,可盡情飽覽探險世界、明日世界星戰極速穿梭和灰熊山谷的壯觀景色。
下面的視訊轉自 Youtube
歷奇噴水池
推薦指數:2 顆星
驚險指數:0 顆星
排隊耗時:無需排隊
歷奇噴水池與森林河流之旅僅一河之隔,是以波利尼西亞遠古文化為主題的戲水區,陣陣鼓聲和繚繞的煙霧帶遊客進入一片圖騰石柱陣。
溫馨提示:
在這裡照相動作一定要快,千萬彆拗造型,尤其是當飄渺的薄霧中傳來古老的鼓聲時,就要留神趕緊撤了,這些久歷風霜的木製神像會用水花突襲所有擅自闖入聖地的人,把遊客弄得全身溼透!
明日世界
明日世界以一個外層空間港口為主題,設施都和未來有關。
遊樂設施:
星戰極速穿梭
推薦指數:5 顆星
驚險指數:5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30 分鐘(注:可用 FP 快速通行卡)
星戰極速穿梭其實是由過去老的 “ 飛越太空山極速旅程 ” 重新改建而來,是香港目前唯一運作中,並配有背景音樂的全室內漆黑過山車。
過山車故事模擬遊客化身為機師登上偵察機,在《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電影場景的札古沙漠,因誤墮圈套而置身 X — wing 戰機與鈦戰機(TIE fighters)的激戰場面,鐳射槍擦身而過,偵察機在漆黑的星際不斷加速、超時速回旋、俯衝、急轉彎,再配上星戰主題音樂和投射影像,使遊客將置身於《星球大戰》一幕幕經典戰爭場面之中。
門口輪候區被佈置成反抗軍基,更展出一比一原大的 X — wing 戰機。
在遊戲開始時,會響起經典的《星球大戰》主題配樂,藉此帶大家進入狀態。
香港版本星戰極速穿梭故事背景與加洲迪斯尼樂園一樣,都設定在札古星戰役(Battle of Jakku)發生時,反抗軍在當時正忙於刪除銀河帝國(Galactic Empire)的帝國軍和相關的軍用設施。遊客將會飛到札古沙漠,消滅帝國的祕密研究機地。
順帶一提,在星戰極速穿梭故事中的 77 中隊(77 Squadron;任務中稱為藍中隊)選用數字 77 其實是有重大含義,因為《星球大戰:新的希望》(Star Wars: A New Hope)與加洲迪斯尼樂園的飛越太空山(Sp
ace
Mountain)都是在 1977 年面世的。
“ 全部戰機聽指令準備進入超空間 …… 推進!”
大家在執行任務期間將會墮入圈套而置身在 X — wing戰機與鈦戰機(TIE fighters)的激戰環境。
巴斯光年星際歷險
推薦指數:5 顆星
驚險指數:0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30 分鐘
巴斯光年星際歷險以知名的迪斯尼 • 皮克斯電影系列《玩具總動員》的場景為藍本,延續巴斯光年與邪惡的索克天王之間大戰的故事。
遊客在太空指揮部聽取巴斯光年的行動簡報後,登上 XP -— 38號星空飛船,飛向太空展開巡邏,在星光閃耀的星際間,和巴斯光年並肩作戰,迎戰天敵索克天王和他邪惡的機器人軍隊。
遊戲中,遊客可以使用船上的控制桿將飛船作 360 度旋轉,並瞄準星體間帶 “ Z ” 記號的標靶,用手上的鐳射大炮發射鐳射射擊,成功擊中目標後,鐳射大炮就會發出 “ 咇咇 ” 聲和閃光。
下面是從 Youtube 上轉載過來的 “ 巴斯光年星際歷險 ” 視訊。
太空飛碟
推薦指數:3 顆星
驚險指數:0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20 分鐘
1956 年 3 月,加州迪斯尼樂園明日世界首次推出 “ 星際火箭 ”,外形與復古火箭相似,可容納兩名宇航員,升空後圍繞鮮紅的指示塔旋轉。這項經典的遊樂設施就是今天 “ 太空飛碟 ” 的前身,如今,全球所有迪斯尼樂園都設有與 “ 太空飛碟 ” 相似的遊樂設施。
遊客在地面控制中心領取《通行證》後(其實就是遞給你一個對應乘坐飛碟的號碼牌),就可以登上指定的太空飛碟準備起飛。
飛碟升空後,在各種特色音效的襯托下,開始圍繞旁邊遠古星系中的星體飛速盤旋。飛碟的飛行軌道由坐在飛碟前排的遊客來控制,通過轉動飛碟的操控杆,來控制飛行高度,還可以按下飛碟中的按鈕,隨意調整音效。
反斗奇兵大本營
反斗奇兵大本營是樂園第一輪擴建後首個落成的主題園區,亦為亞洲獨有。
園區面積一公頃,根據迪斯尼與皮克斯合作的賣座電影《玩具總動員》而設計,以電影中主角安迪家中的後花園為背景,遊客進入園區後,會 “ 縮小 ” 併成為安迪玩具的一分子。
遊樂設施
沖天遙控車
推薦指數:5 顆星
驚險指數:4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30 分鐘
迪斯尼 • 皮克斯電影《玩具總動員》中的小男孩安迪,平常最喜歡和他心愛的綠色遙控車在與玩具們一同所搭建的跑車賽道上賓士。現在安迪不在家,遙控車卻早已深深愛上風掣雷行的感覺,整天在跑道上來回飛馳。
遊客在穿過一段遙控車軌道一樣的走道後,就會進入一個精美的玩具車庫,在這裡坐進可承載 20 人的遙控車,繫好安全帶,等胡迪、巴斯和翠絲跟大家作完最後的檢查告示後,就可以準備出發了。
遙控車會沿著 27 米高的 “ U ” 形半管狀軌道來回俯衝、上下飛馳, 遊客可以在軌道的最高點,同時也是反斗奇兵大本營的最高處俯瞰整個大本營,親歷《玩具總動員》電影中胡迪和巴斯駕駛遙控車追趕安迪和一眾玩具朋友們的刺激場景。
經過一連串刺激的半圓形高速飛馳後,車速會逐漸減慢,驚險的車程到此結束。
玩具兵團跳降傘
推薦指數:4 顆星
驚險指數:1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20 分鐘
玩具兵團跳降傘是模仿電影《玩具總動員》裡,玩具兵團跳降傘情境的快速升降遊戲。
故事背景講述主人公安弟在出門之前,已經安排好士兵們進行跳傘訓練。雖然安弟沒有在場發號司令,但士兵們仍然努力繼續練習跳傘技巧。
遊客進入訓練場,登上軍綠色傘頂的 6 人跳傘設施,繫好安全帶,待隊長宣讀完安全指示後,跳傘設施會緩緩升至 25 米高的塔頂,這裡,可以鳥瞰反斗奇兵大本營和附近的迷離大宅和灰熊山谷的景色。然後,降落傘會驟降至地面,在驚魂未定之際,降落傘會再度爬升至半空中,急速地來回升降。
總結來講,我覺得跳降傘更像是一部縮減了高度和升降速率的跳樓機,對於那些膽小不敢玩跳樓機的朋友,倒不妨來嘗試下這個迷你版的 “ 跳樓機 ”。
轉轉彈簧狗
推薦指數:3 顆星
驚險指數:0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20 分鐘
轉轉彈簧狗是一個模仿電影《玩具總動員》中安迪彈簧狗的旋轉游戲。
遊客經過等候位置的巨型積木和胡迪搜捕行動撲克牌,便置身色彩繽紛的玩具盒裡,並收到一張臨時的 “ 彈簧狗乘車證 ”。待蛋頭先生、抱抱龍和火腿一聲令下,遊客就可以坐在蠢蠢欲動的彈簧狗身上,伴著興奮的吠叫聲,彈簧狗會開始圍繞放滿了彩色骨頭的巨型食物盤狂奔起來,追著自己的尾巴不斷旋轉。伴著愉快的音樂,彈簧狗在起伏不定的路軌上轉圈,速度也會越來越快。
幻想世界
幻想世界以多個迪斯尼曾演繹的童話為主題,園區的遊樂設施也是整個樂園裡面最多的。
遊樂設施
迪斯尼魔法書房(音樂劇)
推薦指數:5 顆星
精彩指數:5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45 分鐘
迪斯尼魔法書房由過去的米奇金獎音樂劇演變而來,迪斯尼故事劇場也搖身一變,成為典雅和充滿現代氣息的書房, 在歷時約 28 分鐘的音樂劇場中,眾多歌唱演員、迪斯尼朋友及舞蹈員,合力演活現多個華麗壯觀的故事世界。
故事由米奇與高飛發現魔法故事書開始,它們抵不住好奇心,一起闖入書房,開啟故事書,人見人愛的雪人雪寶竟然從故事書中跌了出來!
米奇決定走進魔法故事書之中,在雪寶溶化之前帶他回到自己的故事;他們不斷穿梭於書中的章節與書房之間。觀眾將跟隨米奇的歷險旅程,穿梭 7 個極受歡迎的迪斯尼經典故事中(《森林王子》、《小美人魚》、《魔發奇緣》、《勇敢傳說》、《阿拉丁》、《公主與青蛙》、《冰雪奇緣》)。
米奇幻想曲(4D 電影)
推薦指數:5 顆星
精彩指數:4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20 分鐘
表演揭幕前,遊客將穿過閘口,前往在大型帳篷的幻想世界音樂廳,走廊沿途還可觀賞多個經典迪斯尼朋友扮演音樂家的設計海報。
接過 “ 劇院眼鏡 ” 後,遊客即可入座於這個可容納 492 名觀眾的劇院,在金碧輝煌的舞臺與紅色布幕前,靜待演出開始。
燈光轉暗,表演即將開始之際,150 英尺寬的全景螢幕上,唐老鴨仍然熟睡偷懶,突然米奇帶著魔法帽現身,叫醒唐老鴨準備表演,吩咐完畢便又匆匆離開。唐老鴨無奈臨時為米奇準備演出,手中玩起了指揮棒,戴上了米奇的魔法帽,就此神奇魔法便釋放出來,唐老鴨隨即被捲入一個 4D 立體夢境世界,在耳熟能詳的音樂中穿插多個迪斯尼經典動畫故事,經歷一段長達 10 分鐘的 4D 立體歷險之旅。
《米奇幻想曲》除了無縫巨型螢幕及 4D 立體特效外,表演中更設有多項適合小朋友觀看的特別劇場效果,例如好像如從畫面中傾灑下的水花、以及多種有趣的小驚喜,無論小朋友或大人都能樂享其中,讓遊客彷彿身臨其境。
小熊維尼歷險之旅
推薦指數:5 顆星
驚險指數:0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30 分鐘 (注:可用 FP 快速通行卡)
小熊維尼歷險之旅全程約 4 分鐘,以同名迪斯尼動畫電影為藍本,登上最多可容納 6 人的巨型蜂蜜罐,遊歷多個最受歡迎的小熊維尼故事和場景,展開一連串瘋狂的冒險:
在百畝森林裡四處探險,與小豬、地鼠、驢子屹耳、袋鼠媽媽和小荳一起被捲入大風暴中,差點迷失了方向。
然後與跳跳虎一起歡樂地跳上跳下,進行刺激的夜間捉迷藏,玩鬧過後,夜幕低垂,小熊維尼會陪遊客一起迷迷糊糊地進入夢鄉。活蹦亂跳的長鼻怪和大臭鼠在夢裡載歌載舞,鬼鬼祟祟地試圖偷走蜂蜜。
睡醒後,加入驢子屹耳、小荳、袋鼠媽媽、兔子、貓頭鷹和跳跳虎的行列,抱團漂浮在雨林水中,共同面對來勢凶猛的傾盆大雨。
最終,在經過一連串冒險後,小熊維尼終於成功得到美味的蜂蜜,在結束百畝森林歷險前,小熊維尼與它朋友一起,為終於放晴的天空和彼此深厚的友誼乾杯暢飲。
下面的視訊轉自 Youtube
小小世界
推薦指數:5 顆星
驚險指數:0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15 分鐘
小小世界機動遊戲最早在 1964 年 / 1965 年紐約世界博覽會中首次亮相,並大受歡迎。其後運返加州迪斯尼樂園,於 1966 年 5 月 28 日重新開幕。現今,世界各地的每個迪斯尼樂園中均設有小小世界,被視為華特迪斯尼的經典場景。
遊客將乘坐小船,泛舟於七道運河之上,展開約 9 分鐘的水上旅程。沿途可看見世界各地的著名地標以及近 300 個身穿各地民族服飾的可愛木偶以 9 種不同語言演繹《世界真細小》。
這趟環遊世界之旅將會帶遊客走遍北極、歐洲、中東、非洲、美洲、亞洲、群島和雨林,從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到金光璀璨的塞倫蓋蒂大草原,用兒童的眼光來看世界。
下面兩段有關小小世界的視訊均轉自 Youtube
小小世界外的巨型鐘樓每 15 分鐘便會上演木偶巡禮,為賓客報時,其中,中國戲曲花旦造型塑造的木偶更是香港獨有。
瘋帽子旋轉杯
推薦指數:4 顆星
驚險指數:0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20 分鐘
“ 瘋帽子旋轉杯 ” 取材於迪斯尼經典動畫《愛麗斯夢遊仙境》中的 “ 夢幻茶會 ”,全場共有 18 個精美茶杯,每個茶杯最多可容納 4 名遊客,派對開始時,所有被放在同一個巨大轉盤上的茶杯會分成三組開始前後移動和旋轉。遊客可以使用茶杯中央的方向盤控制旋轉的方向和速度。如果想要體驗天旋地轉的感覺,只管坐穩並快速轉動方向盤。但如果只是希望慢慢地旋轉,那麼任由方向盤不動就好了。
小飛象旋轉世界
推薦指數:3 顆星
驚險指數:0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20 分鐘
“ 小飛象旋轉世界 ” 於 1955 年 8 月在加州迪斯尼樂園首次面世。最初的設計理念是一群粉紅色的大象,模擬經典電影《粉紅色大象在遊行》中的場面。後來大象的外形經過重新設計,穿上馬戲團服飾,在半空中飛行,讓它與小飛象更為相似。
登上小飛象,歡樂的馬戲團音樂響起,小飛象優雅地飛上半空,施展魔法圍繞噴水池飛行。遊客可以利用小飛象飛船中的控制桿控制小飛象衝向雲霄,或在低空盤旋。
灰姑娘旋轉木馬
推薦指數:3 顆星
驚險指數:0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20 分鐘
據說,迪斯尼樂園的構思源於華特 • 迪斯尼看著女兒乘坐小公園裡的旋轉木馬時的一次突發奇想。後來,當華特 • 迪斯尼開始將建造主題樂園的夢想變成現實時,旋轉木馬也就自然而然成為樂園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走進城堡內這個耀眼的中世紀大帳篷,60 匹白色木馬和兩架精雕細琢的馬車各有特色,每匹木馬身上都以彩繪和寶石裝飾,並以優美的姿態準備飛躍。
溫馨提示:
遊戲過程中注意抬頭細看頭頂上8幅手繪插圖組成的壁畫,壁畫取材自迪斯尼電影《仙履奇緣》的場景。
睡公主城堡
推薦指數:5 顆星
驚險指數:0 顆星
排隊耗時:無需排隊
“ 睡公主城堡 ” 位於美國小鎮大街的盡頭,是香港迪斯尼樂園的中心地標。
城堡被安靜的護城壕溝和繁茂的奇花異草所包圍,城堡高五層,塔尖高聳入雲,角樓美輪美奐,塔頂配以宮廷藍色裝飾,揉合了德國巴伐利亞新天鵝堡般的真實皇宮的富麗堂皇,與迪斯尼經典動畫片《睡美人》中的虛擬城堡兩者的魔幻與神祕感。
童話園林 —— 由潘多拉呈獻
推薦指數:2 顆星
驚險指數:0 顆星
排隊耗時:無需排隊
童話園林將經典童話故事幻化成小模型活現於遊客面前,穿梭園內的小徑和樹林,欣賞經典故事場景中的城堡和高塔,沿途遊歷歐陸式花園和雅緻的海底風景。
灰熊山谷:
灰熊山谷是香港迪斯尼樂園獨有的主題園區。園區以被灰熊佔據的荒廢淘金小鎮為主題,將加州內華達山脈的峽谷和黃石公園作藍本,營造不規則的山形效果,同時融入礦洞、灰熊、噴泉等背景元素,帶遊客進入百多年前的一個淘金小鎮。
遊樂設施:
灰熊山極速礦車
推薦指數:5 顆星
驚險指數:4 顆星
排隊耗時:超過 30 分鐘
灰熊山極速礦車是香港迪斯尼樂園第二座過山車,亦是現時香港迪斯尼樂園最受歡迎的遊樂設施之一。路軌全長一點一公里,遊玩歷時三分鐘,穿越整個景區,途中礦車將會於主山峰停下一陣,並快速倒後行。
故事場景講述在 1888 年 8 月 8 日,一位名叫卡斯格拉夫的上尉在遊覽山中景色時,發現三隻灰熊躺在峻峭的山石上利用石頭的稜角來撓背。灰熊回到山洞後,這位上尉在石頭上發現一閃一閃的光芒,原來灰熊撓背磨蝕大石後,竟然將石頭中掩藏的黃金暴露出來!卡斯格拉夫上尉立即標明金礦的位置,灰熊山礦業公司也因此而誕生。
由於灰熊山谷的繁榮興旺全拜灰熊所賜,因此當地居民嚴格規定,任何人都不得打擾灰熊一家的生活,灰熊一家包括憨厚的金礦熊爸爸、金礦熊媽媽和金礦熊寶寶,但這些灰熊不時會帶來一些騷動•••••。
遊客從灰熊山採礦公司乘坐礦車在荒蕪的峽谷中向礦洞進發,原本要走 8 號礦洞,突然,礦車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改變軌道 —— 原來是金礦熊爸爸靠著軌道轉換器撓癢,撞到轉轍器,令軌道轉向下行,將路軌改為通往危險的 4 號礦井。
經過一段起伏不平的鐵路後,礦車終於駛離礦井,可是,礦車並沒有停下來,相反,還在加速衝向洞外的樹林。
礦車不斷加速,一路沿著陡峭的山峰攀爬,但就在快要到達山頂時,纜索突然因不勝負荷而斷裂,礦車急速墜落,在昏暗的山洞中跌跌撞撞地向後倒退,經過鋸齒狀的山洞,最後竟然來到一個爆炸礦洞中!更可怕的是,熊媽媽和熊寶寶無意識地一步步靠近那些觸目驚心的炸藥!灰熊們正打算偷走洞內的魚獲,金礦熊寶寶誤按下引擎,爆炸帶來的衝擊波直接把礦車轟出山谷,讓礦車再次向前衝,礦車會駛入漆黑的山洞中,沿著起伏不定的軌道來回飛馳,最後安全返回灰熊山採礦公司。
下面關於灰熊山谷的視訊轉自 Youtube
噴泉山谷
由於小鎮意外地建在活動噴泉區正上方,所以地底的噴泉經常間歇性爆發,形成沖天的水柱,這裡的居民也時刻享受著水花帶來的歡樂。
噴泉山谷的正中央是個巨大又古老的天然噴泉。傳說,如果 “ 幸運噴泉 ” 在你許願時爆發,你的願望就會實現。
無論你是否相信,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噴泉爆發時你站得太近,你一定會全身溼透!
“ 灰熊山谷 ” 的主要地標 “ 灰熊山 ” 高逾 27 米。
為了配合尋金故事背景,製作團隊細心考究真實的地理狀況,並運用視覺錯覺的手法;把離遊客較近的景物以 1:1 原大表現,並且把遠處的景物縮小,讓 “ 灰熊山 ” 看起來更為巨大。
迷離莊園
大宅外觀靈感來自於加洲尤里卡著名的卡森莊園。
香港迪斯尼樂園內的一個全球獨有的主題園區,區內主要遊樂設施為迷離大宅。故事講述一位英國探險家,同時也是 “ 冒險家・探險家學會 ” 創辦人 —— 亨利爵士在一次深入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遠征行動中,發現了一片神祕量的荒野,亨利爵士醉心於此,立志要在這裡建立家園。他伐去河床附近的林木,然後在河道旁建造了一座以英國維多利亞式的建築風格為主,並揉合不少異國特色的大宅。
亨利爵士還把大宅地庫闢為博物館,展示他畢生收藏的珍品,來此參觀的遊客將乘坐電磁廂車瀏覽大宅博物館,近距離欣賞珍貴館藏。館內的最新收藏是一個來自巴厘島某部落的精美音樂盒,傳說這個音樂盒內的音樂星塵擁有神奇的力量,飄過之處,所有事物都會在一瞬間活起來。
故事場景由 36 部投影機製造出40種達到4K級別的超高清電視視覺影像,被迪斯尼樂園號稱其歷史上最複雜的遊樂設施之一
2013 年 11 月,迷離大宅獲得主題公園娛樂協會(TEA)頒發第 20 屆主題娛樂大獎 “ 傑出成就大獎 —— 遊樂設施 ”。主題公園娛樂協會形容迷離大宅是將尖端科技與獨有原創故事融合一體的最佳典範,糅合迪斯尼獨一無二的原創故事和尖端聲音及投影技術,炮製出頂級視覺特效,再加上美國著名配樂大師 Danny Elfman 所創作的全新配樂,及無軌的電磁廂車,配合天衣無縫,因而脫穎獲得頒獎。
遊樂設施
迷離大宅
推薦指數:5 顆星
驚險指數:1 顆星
(迷離大宅內部分特效可能略帶驚嚇效果。小朋友或者害怕處身黑暗環境或意外機關設定的遊客,可能覺得此大宅旅程驚嚇多於趣味)
排隊耗時:超過 30 分鐘
排隊區由大宅門口開始,經過前園後再進入地庫博物館。
遊客進入博物館,在排隊區等候時,會先看見牆壁掛有亨利爵士及其趣致而好奇心重的寵物 —— 猴子阿拔的畫像。而其他排隊區內的畫像則示出亨利爵士與阿拔相識的過程、1896 年迷離莊園剪綵禮、1899 年冒險家・探險家學會成員合照(包括東京迪斯尼海洋內驚魂古塔角色哈里遜 • 海陶偉三世)。這些畫像將帶您進入亨利爵士和阿拔在世界各地驚心動魄的冒險故事。
其後遊客會進入預覽室,並聆聽由亨利爵士旁述的投影片(亨利爵士由史提芬 ‧ 史丹頓配音;阿拔由弗蘭克 • 維爾克配音)。內容大概講述爵士不同展區的收藏品。其中,爵士特意介紹那個充滿神祕力量的音樂盒,並再三告誡遊客小心,開啟要特別處理。演講期間,阿拔一次又一次的在演講廳內不同角落出現。
聽過介紹後,遊客將步入藏品裝卸區(即上貨區),然後登上富有時代特色的無軌電磁廂車,遊覽各展區。
登車後到訪的第一個區域便是展品收編室 ,一大堆待陳列的珍品堆滿整個房間。當中,亨利爵士曾提及的音樂盒擺放在眾人眼前。
開場之先,亨利爵士特地現身人前,詢問阿拔去向並向遊客問好。亨利爵士離開之後,阿拔突然在盒後出現,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它偷偷觸碰了華麗的音樂盒,一不小心,竟然開啟了音樂盒。
隨即,美妙的音樂響起,閃閃發光的音樂星塵迅速浮上半空,穿過展品收編室,溢滿整個大宅,星塵飄過之處,所有事物在一瞬間竟神奇地仙活起來,為死寂的收藏品帶來生氣。音樂星塵將會帶遊客探索大宅的每一個角落,和阿拔一起,經歷一次驚心動魄的博物館之旅,並在情況快要完全失控之際,儘快把一切回覆正常。
阿拔開啟音樂盒子後,電磁車將帶領遊客進入樂器展廳,房中放滿各國奇珍樂器,正中還躺著一部大鍵琴和豎琴。音樂星塵為樂器帶來生命並奏出音樂(整個遊戲的音樂都由美國著名電影配樂大師丹尼 • 葉夫曼親自操刀)。
第二間展廳是地中海古董,魔法星塵吹至,房間內的畫作和陶瓷都活起來。電磁廂車會先經過一幅油畫,畫中描繪了四個人圍坐於火山之下,當星塵一到,畫中的火山隨即爆發,將人淹沒於溶岩之中,然而,四個人碰杯依然。
其後,遊客會看到一瓶雙耳窄頸瓶,瓶上有大力士與一頭涅墨亞獅子的畫像,因為星塵的影響,兩者的搏鬥亦在人前活靈活現。
接著,遊客會看見一幅梅杜沙畫像,畫中的少女會因星塵而瞬間化作戈爾貢(蛇髮女妖)然後再返回原型 —— 畫像變化之前,遊客會先聽到一連串蛇叫聲以為預告(這幅畫作是向迪斯尼樂園另一經典遊樂設施 —— 幽靈公館中同一幅梅杜沙畫致敬)。
隨後,電磁車載大家來到日光溫室,阿拔在好奇心驅使之下玩弄捕蠅草。誰知反而差點被咬到尾巴。而一片較大的捕蠅草看到遊客,開始對其咆哮,就在這時,突然一聲雷響,室內一片漆黑,遊客就來到了北歐展廳。
一個畫作中的北歐神祇突向遊客吹出寒風,不僅令室內溫度急降,也讓整間屋子佈滿煙霞,之後畫作化成一面大鏡,映照出遊客的模樣,再然後,畫作突然碎裂,遊客又來到了盔甲及武器展廳。
展館內的兵器及盔甲全因星塵而活動起來。遊客首先會見到阿拔差點被日本武士的武士刀斬頭。之後,放在展館中央的其中一座大炮炮擊電磁廂車,炮擊不但令電磁廂車後退,還旋轉起來。隨後,車廂會經過一條排滿盔甲的走廊,盔甲們在舞動它們的頭盔並且大聲放歌,這些歌唱頭盔由丹尼•葉夫曼聲演,而細心的遊客還可看到一具蒙古盔甲拿著一些頭盔在奸笑。
盔甲間放置了一臺弩炮,弩炮攻擊車廂,將車廂送到下一個房間 —— 埃及古董展廳。
音樂星塵把法老拉美斯二世從沈睡中喚醒,更甚的是,木乃伊身後不停湧出聖甲蟲,瞬間展廳都被黑暗掩蓋,然後就有水滴滴下來,電磁車又帶遊客來到了部落工藝展廳。
一座巨大的提基 (Tiki) 神像最為引人注目,在音樂星塵飄過後,神像從囗中溢位岩漿,令室內溫度緩緩上升。兩條提基巨柱及其他提基神像伴隨在側,為遊客奏出部落音樂。其中三個部落神祇更會轉向遊客方向,吹出竹箭。轉過頭來,原來阿拔已經被竹箭釘在牆上。
最後,電磁車載遊客來到中國沙龍展廳。展廳正中間放著一尊齊天大聖雕像。怎料,雕像活動並搖動手中的如意金剛棒,製造出旋風。電磁廂車和展廳中的畫像也逃不過旋風影響,圍繞雕像而轉,一些遭撕裂、一些則倒在地上。
阿拔此時出現牆上,引來雕像放出閃電攻擊,然後室內一面牆被旋風吹翻,露出室外的天空。阿拔被風吹走的瞬間,抓住了魔法音樂盒,然後遊客又再返回展品收編室處。
再然後遊客又返回到第一個區域 —— 展品收編室。阿拔回到房間後,立刻把音樂盒關上,令一切回覆平靜。之後,亨利爵士欣喜地出現並找回阿拔。亨利爵士問阿拔有否開啟過音樂盒,當然,阿拔立刻否認。阿拔和亨利爵士最後歡送遊客。由始至終,亨利爵士對剛才的歷程仍然懵然不知。
在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博物館之旅後,遊客乘坐的電磁廂車抵達卸貨區,結束遊覽。
雖然迷離大宅不如其他迪斯尼莊園鬼屋般與鬼怪有關,但是大宅裡一些細節,如美杜莎畫像、溫室以及會活動的半身像皆取材自迪斯尼樂園另一經典遊樂設施 —— 幽靈公館。此外,大宅 “ 部落工藝 ” 展廳裡一些神像是來自迪斯尼另一遊樂設施 —— 提基神殿。
據說,大宅不涉及鬼怪是為了避免與中國人傳統文化中對死亡與鬼神的忌諱發生衝突。
【 景點 —— 海洋公園 】
海洋公園
香港海洋公園佔地逾 91.5 公頃,位於香港島南面黃竹坑,東瀕深水灣,是一座集海陸動物展覽、機動遊戲和大型表演於一身的主題公園。公園依山而建,分為 “ 高峰樂園 ”(冰極天地、動感天地、熱帶雨林天地、海洋天地、急流天地)和 “ 海濱樂園 ”(夢幻水都、亞洲動物天地、威威天地)兩大部分,兩者間以登山纜車和海洋列車連線。高峰樂園(海洋天地)與大樹灣(急流天地)間,另有一條長達 225 米的全港第二長戶外扶手電梯貫通,遊覽整個公園需花費一天時間。
交通:
巴士:
在港鐵南港島線尚未通車前,絕大多數遊客會選擇搭乘城巴 629 線(海洋公園專線巴士)前往海洋公園。
搭乘港鐵港島線至金鐘站下車,從 B 出口出站後左手邊即是海洋公園巴士站,在這裡排隊等車,單程車資成人每人 10.6 港幣;65 歲以上長者或 3~11 歲兒童使用長者 / 小童版八達通刷卡乘車,可享受半價優惠。
注意:
不同於其他巴士線路,629 線屬直達海洋公園的旅遊專線巴士,全程只停靠金鐘和海洋公園兩個車站,中途不停站。
第二,雙層巴士人滿即走,任何時間段,均能保證車上人人有座(根據車型不同,每輛巴士上層座位數介乎 53 ~ 59 之間,下層座位數介乎 33 ~ 36 之間)。所以車資也較一般巴士線路貴出將近一倍。
第三,629 線服務時間會因應海洋公園實際開放時間而作出調整,海洋公園開出的尾班車時間通常為當天公園閉園後大約 1 小時。
另外,逢假日或傍晚繁忙時段,城巴還會加開由海洋公園(正門)單向開往中環(交易廣場)的 629A 特別班次。不過發車頻率明顯不及常規班次,建議大家候車時哪輛來坐哪輛。
地鐵:
未來待港鐵南港島線通車運營後,大家即可搭港鐵港島線或荃灣線至金鐘站轉乘南港島線直達海洋公園站。
連線香港島北岸及南區的南港島線是《2007 至 2008 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的十大基建之一,以解決南區的交通擠塞問題。工程耗資 152 億港幣,於 2011 年 5 月動工,預計於 2016 年底通車,但金鐘站擴建工程滯後,通車日期有可能延至 2017 年 1 月至 3 月底。
正在建設中的海洋公園站是繼迪斯尼站後,另外一座以主題公園為主題設計的港鐵車站。
車站外牆以不同深淺度的藍色玻璃為主要飾面,呈波浪形。面積 2700 平方米的車站大堂亦以藍色為主調,柱身以海豹、企鵝、水母及海豚等海洋生物圖案作裝飾,天花板會有垂吊藝術裝置,營造海洋感覺。
門票:
成人 (12 歲或以上) 港幣 385
小童 ( 3 ~ 11 歲)港幣 193
註釋:
海洋公園不定期會推出各種門票優惠活動,建議大家出發前登入海洋公園官方網站(//www.oceanpark.com.hk/sc)查詢,或者購票時直接詢問售票員有無優惠門票。
比如,我 2015 年9 月第一次去海洋公園時,恰逢他們推出一個持昂坪 360 或者太平山頂纜車、香港溼地公園任意一正價門票,即可享9折優惠的活動。
2016 年 10 月,我帶家人再次去海洋公園時,又碰上他們持中信、建行發行的帶有銀聯標誌的銀行卡(儲蓄卡或信用卡均可)刷卡購票,享受八五折優惠的活動。
遊玩攻略:
海洋公園開放時間:每天上午 10 : 00 ~ 下午 18 : 00(部分日子會延遲至 18 : 30 或 19 : 00)
推薦遊覽路線:依照大家入園後遊覽目標的不同,下面我總結了兩條遊覽路線,以供大家參考:
對於喜愛玩機動遊戲的朋友:
建議入園後趁早上人少,趕緊乘海洋列車上山遊玩各個機動遊戲。
不同於迪斯尼樂園以自由行散客為主,很多大陸旅遊團會安排海洋公園半日遊,下午更是旅行團進場的高峰時間,所以想玩機動遊戲,要麼趁早,要麼就在每天最後一場海洋奇遇表演結束後,否則其餘時間,單是排隊就能讓你排到生無可戀。
翻閱上面的公園地圖你就會發現,海洋公園 99 % 的機動遊戲都位於山上的高峰樂園範圍內。但其實也並不是每一項機動遊戲都需要排幾耐,我在這裡總結出幾個排隊大熱門的機動遊戲給大家:
急流天地:
滑浪飛船:驚險指數:1 顆星,排隊時間:超過 20 分鐘,建議優先玩。
越礦飛車:驚險指數:2 顆星,排隊時間:10 分鐘以內,隨到隨玩。
熱帶雨林天地:
熱帶激流:驚險指數:0 顆星,排隊時間:超過 20 分鐘,建議優先玩。
冰極天地:
極地時速:驚險指數:2 顆星,排隊時間:超過 20 分鐘,建議優先玩。
動感天地:
超速旋風:驚險指數:1 顆星,排隊時間:超過 20 分鐘,建議優先玩。
雷霆節拍:驚險指數:2 顆星,排隊時間:超過 20 分鐘,建議優先玩。
動感快車:驚險指數:5 顆星,排隊時間:10 分鐘以內,隨到隨玩。
翻天覆地:驚險指數:5 顆星,排隊時間:10 ~ 15分鐘。
海洋天地:
海洋摩天塔:驚險指數:0 顆星,排隊時間:超過 20 分鐘,建議優先玩。
瘋狂過山車:驚險指數:3 顆星,排隊時間:15 分鐘。
極速之旅:驚險指數:4 顆星,排隊時間:10 ~ 15分鐘。
翻天飛鷹:驚險指數:2 顆星,排隊時間:超過 20 分鐘,建議優先玩。
摩天巨輪:驚險指數:0 顆星,排隊時間:超過 30 分鐘,建議優先玩。
飛天鞦韆:驚險指數:1 顆星,排隊時間:超過 20 分鐘,建議優先玩。
沖天搖擺船:驚險指數:2 顆星,排隊時間:10 ~ 15 分鐘。
註釋:
海洋公園的機動遊樂設施不同於迪斯尼樂園,危險係數普遍較高,部分看似 “ 安全 ” 的遊戲也常常伴有高空、旋轉、顛簸等,總體來講,不太適合年紀過小的兒童和年齡教長的老者,建議攜家出遊的朋友,特別是帶有小孩和老人,請謹慎選擇。
Tips:
海洋天地的飛天鞦韆、翻天飛鷹與動感天地的超速旋風很類似,如果時間緊張,建議首選超速旋風、其次是翻天飛鷹。
說完以玩機動遊戲為主的遊玩攻略,下面就再講講對於拖老攜幼,以參觀為主的朋友:
建議入園後可按:
“ 海洋奇觀 — 香港賽馬會四川奇珍館 — 鱷魚潭 — 大熊貓之旅 — 熊貓山莊 — 金魚寶殿 — 香港老大街 — 澳洲歷奇 ” 的順序參觀遊覽山下的海濱樂園部分.
然後在山下的大熊貓餐廳吃完午飯後,從海洋列車海濱站搭乘海洋列車上山。
上山後依次參觀 “ 南極奇觀 — 雪狐居 — 北極之旅 — 熱帶雨林探險徑 — 太平洋海岸 — 中華鱘館 — 尋鯊探祕 — 水母萬花筒 ”。
期間可視各機動遊戲的驚險程度和排隊時間長短決定適當玩上幾個專案,全部參觀完後從水母萬花筒隔壁的纜車站搭乘纜車下山。
最後再說說海洋公園的表演秀。
實話講,如果你希望來海洋公園看秀的話,那你估計要失望了。海洋公園的表演無論在節目編排、演出的音樂、燈光、佈景等方面,與迪斯尼差的不是一點半點。這麼說吧,如果說迪斯尼表演媲美百老匯水準的話,那海洋公園的表演撐死就是農村趕集的 “ 草臺班子 ” —— 不是我要打擊它,海洋公園的表演,除了海洋劇場的《海洋奇遇》(海豚海獅表演)外,其餘的真是看不下去啊。
所以我在這裡也建議大家,來海洋公園,主要還是以看動物、玩機動遊戲為主,有時間的話,可以再看上一場海洋劇場的海豚海獅表演,至於每晚閉園前的《雙龍奇緣》水幕電影,和迪斯尼的煙火相比,我除了說 “ 呵呵 ” 外,真就想不出更好的詞語來形容它了。
說了那麼多,下面再詳細的介紹下海洋公園的每個遊樂專案,先說山下的海濱樂園。
海濱樂園:即海洋公園的山下,靠近正門的部分,海濱樂園由夢幻水都、亞洲動物天地和威威天地三部分組成。
夢幻水都:
主要景點包括全球十大水族館之一的海洋奇觀,以及擁有全球首座 360 度全景水幕的大型人工湖,還有香港賽馬會四川奇珍館、香港老大街、澳洲歷奇、環回水世界、登山纜車海濱站、海洋列車海濱站等。
海洋奇觀
海洋奇觀:名列世界十大水族館之一,水容量逾 52 萬升,水深達 11 米,飼養逾 400 個品種,逾 5000 條珍貴魚類。
館內 “ 泡泡隧道 ” 部分更設全世界最大、直徑達 5.5 米的觀賞圓頂(俗稱 “魚眼鏡 ”),讓遊客從不同角度探視水底世界。
遊客亦能到達高 8 米、闊 13 米的巨型觀賞屏(俗稱 “ 大玻璃 ”),一次過目睹館內所有魚類。
館內 “ 旋轉池 ” 呈現了數以千計的銀色牛奶魚,遇上敵人時極速回轉的狀況。
整個水族館內的走廊以像真度極高的石頭布置,充滿活力的互動平臺將遊人與水底的自然世界連繫。
夢幻水都人工湖:
夢幻水都人工湖:位於夢幻水都中心,湖中設有巨型噴泉、小型瀑布、音響及燈光系統,人工湖在日間,每15分鐘進行一次音樂噴泉表演。
至於夜間,人工湖將以高 10 米、直徑 15 米的 360 度 2.5 D 立體水幕作舞臺,配合噴泉、燈光、煙火、噴火等效果,上演 12 分鐘的全球首座 360 度全景水幕電影《雙龍奇緣》。
故事講述古老時代神話中的紅色火龍與藍色水龍爭霸天下,但它們最終學會齊心共創世界(結合為紫色)的故事,表達出共存互愛的資訊。
香港賽馬會四川奇珍館:
香港賽馬會四川奇珍館:前身為 1999 年開幕的香港賽馬會大熊貓園,除大熊貓安安和佳佳外,奇珍館現展出由四川借出的一對國家級保護動物 —— 川金絲猴樂樂和其其。
香港老大街:
香港老大街:位於海濱樂園纜車站旁,為遊人展現香港 1950 至 70 年代的景緻。
大街區內佈置充滿昔日情懷,包括特別訂造的五十年代老電車、中環天星碼頭鐘樓以及唐樓等。
區內的大娛樂戲院現已被改建成澳洲主題動物展館 “ 澳洲歷奇 ” 。
澳洲歷奇:位於香港老大街內原大娛樂戲院的位置,展出由南澳政府贈送的樹熊、紅頸袋鼠及笑翠鳥三種動物。
為了慕求讓遊客有置身於澳洲的感覺,進入戲院後,遊客會先觀看一條以澳洲為主題的影片,再進入動物展區。
展區現在共有兩頭樹熊 —— “ 熙熙 ” 及 “ 悠悠 ”、四頭紅頸袋鼠及四隻笑翠鳥。
環回水世界:全港最大型的旋轉木馬,共有八十一個座位,遊玩時間約為四分鐘,坐椅的造型有海馬、金魚、海豚、八爪魚、海龜及鯊魚等海洋生物。
登山纜車海濱站:
登山纜車海濱站:車站入口位於香港老大街最裡面電車模型右側(很多第一次去的人會把介面大戲院的澳洲歷奇誤以為是車站入口),旅客登上纜車後,可到達登山纜車高峰站。
海洋列車海濱站:
海洋列車海濱站:位於四川奇珍館旁,設一個港灣式月臺,抵站的列車會先開啟一邊車門,等待乘客落車後關門,再開啟另一邊車門讓乘客上車。
海洋列車是一個雙向登山纜索鐵路系統,列車透過長 1.3 公里隧道連線山下與山上兩個區域,往返高峰站(山上的高峰樂園)與海濱站(山下的海濱樂園)。海洋列車令海洋公園成為全球首個擁有三組索道系統的地方(兩條登山纜車及一條海洋列車)。
列車採用由瑞士 Gangloff Switzerland 製造的纜索車廂,以 19 世紀探險家潛水艇為設計藍本,天花中央設有多部緊接的液晶顯示器及音響、燈光等裝置,在列車行駛時會播放多媒體短片,令遊人仿如經歷一次穿越深海的探祕旅程。
列車最高時速 36 km / h ,軌距 1435 mm (標準軌),車程 3 分 50 秒,每列車設 2 卡,可載 400 人,每小時最高單向載客量為 5000 人。
另外,夢幻水都靠近公園正門兩座外形如雙臂張開的建築物是佔地 15000 平方呎的零售區。
亞洲動物天地:
全世界首個擁有戶內外相容的展館之動物展示園區,展出多種來自亞洲不同地區的珍稀動物。主要景點包括鱷魚潭、大熊貓之旅、熊貓山莊、金魚寶殿、自然大揭祕。
鱷魚潭:
鱷魚潭:為一個半室外展館,露天部分之水池展出有 “ 大地之龍 ” 之稱的揚子鱷,有蓋部分則為遊客觀賞區。
大熊貓之旅:
大熊貓之旅:是亞洲動物天地的旗艦展館,是香港首個,也是唯一採用乙烯一四氟乙烯共聚物,作外牆的半透明建築物,其半透明巨型天幕引入天然陽光,為動物提供最佳的自然環境。
館內展出多種亞洲珍貴動物,包括大熊貓盈盈和樂樂,來自中國溫帶竹林的小熊貓泰山、柔柔、聰聰和栗子,以及國家級保護動物娃娃魚。
熊貓山莊:緊鄰大熊貓之旅,展出亞洲體形最小的小爪水獺以及各類色彩豔麗的亞洲雀鳥。
金魚寶殿:
金魚寶殿:毗陵熊貓山莊的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展館,採納了中國傳統珠寶箱為設計藍本。
館內展出過百條不同品種的金魚,當中包括黑獅頭、雲石花文魚、藍丹鳳、水墨花龍睛及紅白龍睛蘭壽等珍稀金魚品種。
而在展館旁,海洋公園設計了數棵 “ 金魚願望樹 ”,讓遊客可以寫下願望許願,不過現在幾乎成了所有大陸游客留言 “ 到此一遊 ” 的地方••••••
中國人的毛病你懂的,最有意思的是我見願望樹一整面用斗大的簡體字寫著 “ 香港東西真貴 ” •••••• 不知是哪位 “ 大俠 ” 的 “ 力作 ” 。
自然大揭祕:
自然大揭祕:一個仿亞馬遜園區。景點以瀑布、吊橋、綵繒裝飾襯托大自然環境,亦展出蛇、龜、鳥等動物。
雀鳥劇場:
雀鳥劇場:《天上王者》表演場地,由草原雕、地中海隼、條紋卡拉鷹及紅頭美洲禿鷲等猛禽,以及巴西金剛鸚鵡等其他雀鳥品種演出,表演全長約 20 分鐘,宣揚保育訊息。
不過表演質量 •••• 唉 ••••• 真心不怎麼樣!
故事編排就像幼兒園的兒童劇一樣幼稚,雀鳥出場也是稀稀疏疏,感覺就像是刻意編了一個無聊的故事,讓各種雀鳥依次一隻只飛出來亮個像,告訴你這是什麼東東,然後 ••••• 沒然後,就完了,和新加坡裕廊飛禽公園的表演相比,遜色不少,完全是浪費時間,真心不推薦大家來看。
威威天地:以簡單、小型、不刺激的兒童遊樂設施為主。
主要有設定了馬匹及戰車造型坐椅的幻彩旋轉馬、以青蛙為主題的小型跳樓機遊戲 —— 蛙蛙跳、穿越小森林進行遊覽的小火車遊樂設施 —— 砵砵火車頭、外型裝飾成七彩繽紛氫氣球的小型摩天輪 —— 升空奇遇,以及小型升降飛機機動遊戲 —— 小丑旋風等。
相較於山上更為巨集大的機動遊戲,威威天地的各個機動遊戲在驚險刺激程度方面明顯下降了不少,也因此,這裡的人流量遠遠不及山上那些機動遊戲人多,更適合幼兒和長者到此遊玩。
說完山下的海濱樂園,接下來再說說高峰樂園,也就是海洋公園的山上部分。
高峰樂園由動感天地、冰極天地、熱帶雨林天地、海洋天地、急流天地五部分組成。
動感天地:
位于海洋列車高峰站旁,以盛大的嘉年華作為園區主題,設有 5 個全新機動遊戲及其他攤位遊戲。
動感快車:
動感快車:海洋公園第二座臨海邊而建的過山車,亦是香港首座以雙腳懸空設計的過山車,在香港過山車中執行時速最高,達每小時 88 公里,可以讓遊客感受高達 4G 力重力。
以下視訊摘自 Youtube
翻天覆地:外形像一條鐵臂,機身超過 22 米高,重力達 3.9 G,搖擺速度達每小時 60 公里,可作 360 度凌空大回旋,讓乘客能一嘗 360 度倒轉的感覺。
超速旋風:仿照經典滑翔機設計,雙腳懸空的開放式機身將刺激感推向巔峰,將遊客帶上離地 30 米的空中。
雷霆節拍:坐上飛船,隨著音樂不停旋轉,三層航道各有不同節奏,讓遊客伴著旋律不斷升降,還會隨時出其不意向後旋轉。
橫衝直撞:迷你可愛、七彩鮮豔的碰碰車。
冰極天地:
位於動感天地旁邊,讓遊客探索南北極的冰雪世界,並瞭解氣候變化為極地生態系統帶來的威脅。整個景區耗資 3 億港幣建成,設有北極之旅及南極奇觀兩個極地生物展館。
極地時速:
極地時速:極地時速是一座以極地為主題的小型過山車,適合一家大小乘坐。
以下視訊來自 Youtube
北極之旅:展出斑海豹、來自日本鴨川海洋世界的海象、4 只來自日本的北海獅及 4 只來自荷蘭及比利時的雪鴞等極地動物。
雪狐居:展出雪白活潑的北極狐,讓遊人近距離觀賞這來自北極的珍貴動物,瞭解它們的習性與保育知識。
南極奇觀:展示 3 種於極地生活的企鵝,包括巴布亞企鵝、跳巖企鵝及國王企鵝。
展館採用開放式設計,遊客可以在 270 度觀景臺近距離觀賞企鵝的可愛一面,或通過玻璃地板欣賞企鵝在腳下游走的景象。
熱帶雨林天地:
園區主要以熱帶雨林的生態環境為主題,並設有多個遊樂及觀光設施
熱帶雨林探險徑:
熱帶雨林探險徑:帶領遊人走進樹屋,沿途拜訪各種珍奇熱帶動物,包括世上體型最小的猴類侏狨、世上體型最大的齧齒類水豚、首度來到香港展出的蜜熊、鈷藍毒箭蛙、食人鯧等等。
熱帶激流:
熱帶激流:海洋公園內的第二項水上游樂設施,遊人會登上探險橡皮艇,穿梭於彎曲狹長的熱帶激流,在水花四濺中欣賞沿途的熱帶風光。
以下視訊來自 Youtube
海洋天地:
由海洋公園山上的原有設施組成,包括摩天巨輪、瘋狂過山車及沖天搖擺船等傳統機動遊戲,亦包括部分展示海洋生物的展館。
水母萬花筒:
水母萬花筒:為全亞洲最大的獨立水母館,而館內的橢圓形水母魚缸更是全球最大的。館內展示上千只不同品種的水母,特色是利用燈光效果展示水母動態,教導市民認識及保護水母。
中華鱘館 —— 長江足跡:
中華鱘館 —— 長江足跡:中華鱘館由過去舊鯊魚館改建而成,遊人可透過觀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以及其他長江水生動物,感受長江生態的豐富多姿。同場展示另外三種特色魚類,包括中華倒刺䰾、胭脂魚及圓口銅魚。
尋鯊探祕:
尋鯊探祕:由原海洋館改建而成,擁有過百條不同種類的鯊魚,為亞洲規模最大的鯊魚館之一。
太平洋海岸:
太平洋海岸:佈置仿照位於太平洋東岸的美國加州海獅及海豹棲息環境,飼養了多隻海獅及海豹。
怡庭:日式風格的庭園,育有色彩斑斕的錦鯉。
海洋劇場:
海洋劇場:《海洋奇遇》演出地, 故事講述探險家出海探索時遇上天氣突變,幸好得到海豚與海獅出動營救,人類與大海從此結下不解緣。本劇全長 20 分鐘。
坦白講,《海洋奇遇》是海洋公園裡面唯一值得看的表演。
海洋摩天塔:全東南亞最高的活動式觀光塔,塔高 72 米,遊客可遠眺深水灣、淺水灣、鴨脷洲、南丫島、薄扶林以及南中國海的 360 度環回景色。
瘋狂過山車:
瘋狂過山車:香港最大型的過山車,也是中國第一座過山車,全長 842 米,最高時速達每小時 77 公里,可作 360 ° 環迴旋轉。由於過山車臨海邊而建,因此會給遊人衝落海的感覺。
極速之旅:一座跳樓機,它首先會以慢速向 62 米高(約 20 層樓)的塔頂攀升,然後以近每小時 65 公里的速度急速下降。
沖天搖擺船:經典的海盜船遊戲,離地 15 米,以 75 傾斜度搖擺。搖擺船一共有 7 行,每行最多可坐 6 人。
翻天飛鷹:旋轉方式的機動遊戲,挑戰你承受瘋狂旋轉的極限。遊戲於 1996 年啟用,先帶你如龍捲風般旋轉升至 23.5 米的高度;然後四個廂座再極速急轉,中心公轉速度每分鐘 8 圈,鷹式廂座自轉速度每分鐘 22 圈。
摩天巨輪:高 27 米的摩天輪,於 1995 年啟用,共有 18 個卡座,可飽覽高峰樂園、深水灣、淺水灣、鴨脷洲、南丫島以及南中國海的景色。
飛天鞦韆:這個遊戲會離地 7 米環回地轉動,除了高高低低的擺動外,更會隨著節奏作波浪式迴旋。
急流天地:
從海洋天地太平洋海岸乘香港第二長的戶外扶手電梯即可下到靠近大樹灣的急流天地。這裡包括有越礦飛車、滑浪飛船兩個機動遊戲。
越礦飛車:
越礦飛車:一個以美國西部礦場為主題的過山車,長 678 米,最高點為 85 米,旅程約為 3 分鐘。
下面的越礦飛車視訊轉自 Youtube
滑浪飛船:
滑浪飛船: 登上加拿大設計風格的滑浪飛船,旅程沿著平靜的河道緩緩攀升,穿越山坡叢林,走過狹長幽谷,翻越迂迴的陡坡,最後在激流旋渦中以時速 60 公里沿激流俯衝直下,翻起巨浪。
下面的滑浪飛船視訊來源於 Youtube
介紹完海洋公園,接下來說說很多人會問的一個問題: “ 究竟是海洋公園好玩呢?還是迪斯尼好玩?” 。
事實上,海洋公園和迪斯尼完全就是兩種不同模式、不同定位的主題公園,這麼說吧,海洋公園主打的海陸動物展示、家庭親子互動和年輕人喜愛的大型機動遊戲,總體上和國內的長隆是一種模式。而迪斯尼則是主打童話牌,透過迷幻的城堡、百老匯的歌舞、老少皆宜的遊樂設施、絢麗的煙火讓每一位入園的遊客返璞歸真,童心未泯。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要問海洋公園和迪斯尼到底哪個更好玩,就像讓你在廣州長隆和上海迪斯尼之間二選一一樣。
當然,雖然海洋公園和迪斯尼在遊樂設施,主題定為上南轅北轍,但在一些細部上,還是可以拿來做一個比較。
首先是前文已提到的節目表演。在當今大型主題公園中,各式各樣的表演秀已成不可或缺的元素,把海洋公園和迪斯尼的表演秀拿來做比較,明顯看出,迪斯尼的表演更勝好幾籌,無論在節目編排、燈光、音樂、舞臺特效等方面,迪斯尼的《魔法書房》、《獅子王慶典》已經是世界級水準、迪斯尼飛天巡遊、迪斯尼光影匯、星夢奇緣煙花表演也都讓人讚歎。而海洋公園的《海洋奇遇》、《天上王者》就有些糊弄人的感覺了。當然這也受到香港一國兩制,體制法律與大陸完全不同的影響,在動物訓練和動物表演方面,香港有非常規範甚至嚴苛的法律來保護動物權益,稍有閃失更會被媒體大肆炒作,所以海洋公園在動物表演上自然也不及大陸這樣逗趣、壯觀了。
接下來再看樂園面積,海洋公園 91.5 公頃,迪斯尼 126 公頃,毫無疑問,迪斯尼佔地規模更為龐大。
再有就是機動遊戲,如果要說驚險程度,個人認為海洋公園更勝一籌,無論是雙腳懸空的動感快車,還是 360 度凌空大回旋的翻天覆地,還有雷霆節拍、瘋狂過山車(中國第一座過山車)、極速之旅(跳樓機),分分鐘 KO 迪斯尼的星戰極速穿梭、灰熊山極速礦車和沖天遙控車。所以對於那些尋求刺激的年輕人,海洋公園的機動遊戲更為適合。
相反,迪斯尼的機動遊戲則是老少皆宜,更注重一種平衡性,除了星戰極速穿梭、灰熊山極速礦車、沖天遙控車等極個別遊樂設施外,其餘像樂園鐵路、小鎮大街古董車、森林河流之旅、泰山樹屋、小熊維尼歷險之旅、小小世界、米奇幻想曲、小飛象旋轉世界、瘋帽子旋轉杯、迷離大宅、巴斯光年星際歷險等遊樂設施,無論是上至八九十歲的長者,還是下到跚跚學步的幼童,都能乘坐。
再有就是票價了,迪斯尼一日門票:12 至 64 歲成人 539 港幣、3 至 11 歲小童 385 港幣、65 歲或以上長者 100 港幣的定價,除長者票迪斯尼更划算外,其餘都明顯貴過海洋公園。
【景點 —— 昂坪360 】
昂坪360
昂坪 360 是香港一個連線大嶼山東湧及昂坪的全球營運距離最長的索道系統 —— 昂坪纜車,亦是香港繼柏架山吊車(來往香港島東部的柏架山和鰂魚湧,現已拆卸)、海洋公園纜車後第 3 個纜車系統。之所以命名為 “ 昂坪360 ”,是指乘客可以在車廂內三百六十度欣賞大嶼山的風景。
門票:
纜車票:單程:標準轎箱:130 港幣、水晶轎箱:180 港幣
往返:標準轎箱:185 港幣、水晶轎箱:255 港幣
1+1 標準及水晶車廂來回纜車:240 港幣
注:0 至 2 歲幼兒免費,3 至 11 歲小童可享優惠票價,購票及登車時須向工作人員出示年齡證明。長者票僅限 65 歲以上香港公民購買。
運營時間:
平日: 上午 10 : 00 至下午 18 : 00 。
週末及公眾假期: 上午 9 : 00 至下午 6 : 30 。
颱風天或保養維修日纜車將會停運,建議提前登入 www.np360.com.hk 查詢有關訊息。
交通:
乘港鐵東湧線到終點站東湧下車,B 出口出站,沿路牌指示即可前往。
東湧站門口的噴泉廣場,一群菲律賓小孩玩的不亦樂乎。
從這個電梯上去就是昂坪 360 纜車站。
位於昂坪的寶蓮禪寺是香港熱門的旅遊景點,但是礙於交通不便,過去遊客多取道東湧,轉乘新大嶼山 23 號巴士前往昂坪。
為改善往返昂坪交通,提升吸引力,1998 年,特區政府宣佈興建東湧吊車系統。2004 年,昂坪 360 工程開建,2006 年纜車系統完工並投入運營。
昂坪 360 全長 5.7 公里,速度約為 10 ~ 15 km / h(視乎天氣調節),單程需 20 ~ 25 分鐘。
纜車系統分為 3 段,由東湧站開始,首先跨過海灣到達機場島轉向站,然後轉向 60 度向北大嶼郊野公園的彌勒山山坡攀升,再於彌勒山山腰的彌勒山轉向站轉向,最後抵達昂坪站。為配合港珠澳大橋及大嶼山發展,港府計劃未來將昂坪 360 延線至大澳。
昂坪 360 採用類似阿爾卑斯山山脈纜車雙纜索的架空行車設計,車廂及纜索由義大利的 Leitner Group 製造。整個纜車系統共有 109 個車廂,車廂使用鑽石型設計,標準車廂外觀以深藍色為主,水晶車廂外觀以銀灰色為主。
纜車系統共有 8 座纜塔及兩座轉向站,其中 5 座纜塔位於北大嶼山郊野公園範圍內,根據香港法例,施工期間,承建商不能以車輛運載物料進入郊野公園內的工地地盤,所以當年承建商特地從加拿大租用 6 頭騾子來協助搬運物料。
2009 年昂坪 360 推出全球首創的 “ 水晶車 ”,“ 水晶車 ” 從標準車廂改造而成,外觀以銀灰色為主,原來以金屬製造的地板改為 3 層 2 吋厚的強化玻璃,使到地板透明,產生另一種風景觀賞的角度,使到旅客可以全方位地欣賞北大嶼山郊野公園、香港國際機場及天壇大佛的美麗風景。
從纜車下來即是昂坪市集。
昂坪市集的建築及園林設計,展示出昂坪獨特的地貌及文化氣息,並且設有 3 個旅遊景點(與佛同行、360 大舞臺、360 動感影院)以及 25 間食肆、購物和娛樂設施。
麥兜~
昂坪市集靠近纜車站一側,左手邊有一家滿記甜品~
溫馨提示:
昂坪 360 購票後,連同纜車票一併還會有一張昂坪市集商戶優惠券,我印象中憑券在滿記消費,好像是單張小品滿 100 減 5 塊。
穿過昂坪市集,就來到了昂坪廣場。
廣場入口採用與寶蓮禪寺相同的清代北式建築風格牌樓,穿過新牌樓是長約 120 米的菩提路,路旁設定藥師 12 神將石像和 40 盞石造蓮花燈,展現出濃郁的佛教色彩。
面對昂坪廣場 “ 南天佛國 ” 牌樓,走手邊有一家龍輝老店山水豆腐花,推薦來昂坪 360 一定要到他家嘗一碗山水豆花(最好點凍豆花)和芝麻糊。
如果運氣好你還能見到到當地村民菩提路兩側散養的黃牛。
寶蓮禪寺
寶蓮寺位於新界大嶼山昂坪(介乎彌勒山與鳳凰山之間)。
寺內出入口處前建有一個地壇,正對著天壇大佛之下。
寺內建有多個具中國傳統特色之建築,如重簷歇山頂式建築的大雄寶殿(建於 1980 年代初)、地壇旁邊的白色牌坊和木魚峰山腰的法華塔。
寺內的齋堂。
天壇大佛
天壇大佛位於寶蓮寺前木魚峰上,海拔 520 米, 1993 年開光,是僅次於臺灣高雄佛光大佛的全球第二大戶外青銅座佛,亦是香港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通往大佛的 268 級石階。
佛像設計參考北京天壇祈年殿的地基形貌,坐於三層底座祭壇之上,故名 “ 天壇大佛 ” 。
第一層祭壇面積 10000 平方英尺(929 平方米),第二層祭壇面積 8000 平方尺(743.20 平方米),第三層祭壇面積 6000 平方尺(557.40 平方米)。
大佛底座為三層展覽館,遊客可付費入場參觀,藏品包括佛陀舍利、康熙手抄般若波羅蜜心經、斯里蘭卡維巴那沙拿法師 4 幅描述釋迦牟尼佛出生、成道、初轉法輪和入大涅槃的繪畫,正面有四百餘斤楠木雕成地藏菩薩像。三層殿堂由圓型樓梯貫通,中掛一口直徑 2 米的 “ 瑜伽鍾 ”,大鐘每 7 分鐘會自動敲打敲 108 次,寓意讓眾人解除 108 種煩惱。
大佛高 26.4 米(連上蓮花座及基座總高 34 米),由 202 塊銅片組鑄成(佛身 160 塊、蓮花 36 塊、雲頭 6 塊),重 250 公噸,大佛依據佛經如來 32 相而設計,面如滿月、額廣平正、雙耳垂肩,慈顏微笑。佛面在澆注時,更加入了 2 公斤黃金,以增添光彩。
大佛兼備隋唐佛教全盛時期造像的特色,面相參照龍門石窟的盧舍那佛,而衣紋和頭飾則參照敦煌石窟第 360 窟的釋迦牟尼佛像,青蓮花眼、眉如初月,兩眉之間,有一白如雪,軟若棉的毫毛,向右旋轉。
大佛以 “ 結跏趺 ” 蓮花坐姿(相傳是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修悟正道時的坐姿)坐南向北,稍稍偏東,朝向全香港。
大佛右手示 “ 施無畏印 ”,左手下垂腳上,反掌向外,指端微微向下,稱 “ 予願印 ”,雙掌中心現धर्मचक्र,代表佛法長存,流轉十方。
大佛對開的 6 尊舞姿銅像,名為 “ 六天母獻供 ”,供品分別是花、香、燈、塗、果、樂,代表六波羅密(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 景點 —— 大澳漁村 】
大澳
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的大澳是香港現存最著名的漁村,遊客可以在毗鄰港鐵東湧站 B 出口的巴士總站乘坐 11 號巴士至大澳巴士總站(車程約 50 分鐘);也可以在昂坪巴士總站(乘搭纜車至昂坪纜車站,下車後步行約 5 分鐘即到),搭 21 號巴士至大澳巴士總站(車程約 20 分鐘)。
去大澳的路上,遇到一頭黃牛擋道,香港的司機都超有愛心,大巴就這麼原地停著,等了快 10 分鐘司機都沒按喇叭驅趕黃牛,最後愣是等這牛玩累了,自己走開了,我們的大巴才又有繼續往前行駛。
假日到大澳的人比較多,所以巴士站通常都會大排長龍,大概要等上 20 ~ 30 分鐘才能上車(在終點站下車即是大澳巴士總站)。
從下車那刻開始,就有人招攬我們坐船看中華白海豚及遊大澳棚屋。
大澳人都很會做生意,知道只帶遊客遊棚屋賣不起價,所以連上看海豚,但其實能看到海豚的機會微乎其微,在香港如果你真想看海豚的話,還是去海洋公園吧。
快艇坐滿 10 至 15 人就開船,先在水道中穿梭,近距離欣賞棚屋,然後出海搜尋中華白海豚 ——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鄰近珠江口,遊客在海面上手機可以收到大陸的訊號。
世代以來,大澳都是蜑家人的聚居地,漁民認為在平實的土地上居住缺乏安全感,所以就在村中河道兩旁建造棚屋,棚屋依漁船的概念設計,棚頭是漁民日常作息的地方,棚尾則用來晒鹹魚、海帶。
棚屋戶戶相連,部分通道更會穿過鄰居的客廳或廚房,也造就了親近的鄰里關係。
密密麻麻的棚屋、縱橫交錯的水道與橋樑,構成大澳現今的面貌志,也是香港最獨特的景觀之一。
橫水橋
來到大澳,鹹魚、蝦醬 / 蝦膏和魚肚是首選的手信。
另外,來到大澳,一定要嘗一份美味的大澳大魚丸 —— 魚丸真的很大,差不多是普通魚蛋的三到四個大!
興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大澳楊侯古廟,紀念南宋名臣楊亮節。
這應該就是 “ 傳說中的廁所 ” 了吧~
應該是的~
由於大澳位於鹹淡水交界位置,附近有大量的紅樹林生長。同時,還吸引不少招潮蟹及彈塗魚在附近生活。
【 景點 —— 香港公園 】
香港公園
香港公園座落法院道、紅棉路及堅尼地道之間的金鐘山坡,公園有多個入口連線法院道、紅棉路、山頂纜車花園道總站及堅尼地道。
交通:
① 港鐵金鐘站 C1 出口,跟隨指示牌搭自動扶梯前往。
② 花園道山頂纜車總站隔壁(面朝山頂纜車總站瀑布,從左手邊穿過橋底即是)。
1979 年,駐港英軍將域多利軍營的土地交回港英政府,在英皇御準香港賽馬會資助下,兵營上半部範圍被改建成今天的香港公園。
在香港公園仰望力保中心 —— 力寶中心由美國建築師 Paul Rudolph 設計,外貌酷似四隻正在爬樹的樹熊,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汶萊領事館都位於該中心內。
雀鳥展覽區:
設有三個展覽籠作為輔助設施,2 個鳥籠內飼養了長冠犀鳥和雙角犀鳥,而餘下一個則飼養產自馬來西亞地區的多個雀鳥品種。
尤德觀鳥園:
尤德觀鳥園以已故的第26任港督尤德爵士命名,觀鳥園坐落在香港公園南面角落的一個天然山谷上,佔地 3000 平方米,展示產於馬來群島90個品種超過600只雀鳥,是世界上最大的觀鳥園之一。
觀鳥園模擬熱帶雨林環境,雀鳥可以隨意在遊客四周活動。園內的高架行人天橋和多個觀景臺,供遊人從不同高度、角度欣賞園內的植物及雀鳥。
為免觀鳥園內出現礙眼的支柱,建築師利用 4 個跨越整個觀鳥園的巨大拱架,將不透鋼圍網托起來。圍網覆蓋範圍約 3000 平方米。最高點離園內底部達 30 米。
觀鳥園底層有淺水池和小瀑布,水流統一湧向園內地勢較低的一側,最後彙集於一個大型水池中。這個水池與園外的小型人工湖相連,在禽流感出現前,人工湖原本是飼養塘鵝及其他水禽的地方。
另外,在觀鳥園的入口那裡展出了不少圖文並茂的資料,介紹熱帶雨林的結構及生態系統,而且還特別介紹林內雀鳥群落。
霍士傑溫室:
霍士傑溫室以已故前港英市政局主席霍士傑命名,佔地 1400 平方米,由展覽廳、旱區植物展覽館和熱帶植物展覽館 3 個場館組成,展出旱區植物和熱帶植物 2000 多種,為全東南亞最大的溫室。
展覽廳:專供舉辦專題植物展覽,因應不同季節,每年會有包括蘭科植物、海棠屬植物、花燭屬植物、魔芋屬植物、鳳梨科植物、香草植物、水生植物和球莖植物等 30 多組不同科屬的植物輪流在展覽廳內展出。
旱區植物展覽館:展品包括仙人掌、肉質植物、澳洲本土植物和來自乾旱地區的植物,館內的環境經常保持炎熱乾燥,溫度最高達攝氏33度,而相對溼度則為 60 % 。
展覽館還加建了人造岩石和小型峽谷,用來模擬旱區植物的自然生長環境。
熱帶植物展覽館:展品包括來自南非、東南亞和美洲不同品種的蕨類、葵類、鳳梨科植物、食蟲植物和森林賞葉植物。全部均按其原生分佈地區擺放,並特別蒐羅了橡膠樹、咖啡、可可、麵包樹和香莢蘭等一些具有生態特徵和經濟價值的植物品種。
展覽館裝設了自動制霧系統,在玻璃屋罩頂下面形成一層浮動水蒸汽,水蒸汽在蒸發過程中吸收大量熱能,然後經屋頂的排氣道排出館外,並透過自動加熱和冷卻系統,使館內氣溫全年維持在攝氏23度至33度之間。
【 景點 —— 九龍公園 】
九龍公園
九龍公園位於車水馬龍的彌敦道旁邊,前身是駐港英軍威菲路軍營,軍營於 1967 年正式關閉,1970 年,港英市政局將此開闢為公園。
公園佔地 13.47 公頃,是九龍第二大的公園(僅次於摩士公園),園內飼養了約 18 個品種 200 多隻雀鳥。
相較於香港公園裡菲傭扎堆,九龍公園聚集更多的是南亞裔人士。每逢週日和公眾假期,九龍公園裡幾乎就成了一個 “ 小印度 ” 。
交通:
港鐵尖沙咀站 A1 出口即達。
公園內飼養的火烈鳥。
每逢星期日下午 2 時 30 分至 4 時 30 分公園雕塑廊,還可以看到各門派的傳統武術和瑞獸舞表演。
【 景點 —— 聖約翰座堂 】
聖約翰座堂
地址:香港中區花園道 4 — 8 號。
聖約翰座堂是香港聖公會香港島教區的主教座堂。教堂 1847 年奠基,1849 年落成及祝聖,是香港最古老的西式教會建築物。
教堂看點:
① 聖約翰座堂的木門是由在香港保衛戰被英軍自行炸沉的添馬艦的艦身木材所制。
② 教堂除了有主教專用座椅、法政牧師及教堂牧師專有座椅外,亦有殖民年代遺留下來鑄上英國皇室徽號的會眾座椅,以預留給過去港督或英國皇家成員途經香港崇拜時所坐。
1997 年前,聖約翰座堂一直懸掛英國國旗而非代表香港殖民地的龍獅旗
,迴歸後則不再懸掛任何旗幟。
溫馨提示:
為了避免因冷氣的水汽造成白蟻侵蝕,破壞古蹟,教堂沒有冷氣供應。
【 景點 —— 黃大仙祠 】
黃大仙祠
交通:
地鐵觀塘線黃大仙站 B2 出口
開放時間:每日 07 : 00 至 17 : 00(星期一休息)
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廟宇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另亦有供奉儒、釋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儒、道、釋三教融合是黃大仙祠的一大特色。
黃大仙以 “ 叱石成羊 ” 的傳說而著名,相傳黃初平,自幼家貧,15 歲那年的一天,他出去放羊,人與羊全沒了蹤影。他的哥哥黃初起,到處尋訪,杳無音訊。
四十多年後,初起在趕集時遇見一個道人,便詢問這位道人初平的下落,道人告訴他說:“ 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不知是否是初平。” 初起忙求道人領他去金華山尋親,初起到了金華山,在洞中果真找到了容顏未改的初平。
兄弟相見,初起詢問初平,才知道他十五歲時在外出牧羊途中被一位仙翁帶至此石室中修煉。悲喜間,初起問及當年羊群的下落,初平說:“ 全在石洞外的山坡上哩。” 初起去洞外一看,山坡上只有片片白石雜臥在草叢中,哪有什麼羊呀?初平笑道:“ 羊都在,您看不見。” 初平便大叫 “ 叱!叱!羊起! ”,滿山白石應聲昂首而起,都變成了羊。看得初起目瞪口呆。初起見道術如此神奇,便辭別親人,從弟學道,煉得 “ 坐在立亡 ”,“ 日中無影 ”,雖500歲,而有 “ 童子之色 ”,合稱為二黃君。
黃初平成道後,仙號赤松子,後因為 “ 汲井愈疾 ” 而有 “ 救人之功 ”、“ 祈晴祈雨 ” 和 “ 隨感隨通 ” 的仙蹟,在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和宋理宗景定三年(公園1262年),得到 “ 養素真人 ” 和 “ 養素淨正真人” 的兩個封號。
黃大仙祠建成之初,原為私人道場,只供道侶及家屬入內參拜。後來參拜善信漸多,特許於每年正月初一開放讓善信入內參拜。至 1956 年,黃大仙祠才正式全面開放予善信參拜。
祠內建築又按左龍右鳳(九龍壁、鳳鳴樓)、五行屬性興建(飛鸞臺 —— 金,經堂 —— 木,玉液池 —— 水,盂香亭 —— 火,照壁 —— 土),以求廟宇永垂久遠。
主殿紅柱金頂、藍楣黃格的外觀,可視為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典型。
主祭壇中央供奉黃大仙師之畫像,畫中黃大仙盤膝坐在蒲團之上,頭戴道冠,身穿道袍。殿內亦供奉了護法神齊天大聖及地主。
主祭壇背後刻有一幅木雕,載述了黃大仙師得道成仙之事蹟。
殿內牆壁更裝上儒、釋、道三教的木刻經文和圖畫,饒富意義。
位於大殿旁的三聖堂,供奉呂祖先師、觀音菩薩及關聖帝君。
呂祖(即呂洞賓)是道教的神仙,觀音是佛教的菩薩,加上麟閣供奉儒家先師孔子,盂香亭供奉佛教之燃燈佛,集儒道釋三教神祇,也是香港黃大仙祠的一大特色。
麟閣供奉儒家先師孔子
供奉佛教燃燈佛的盂香亭
園內從心苑取名自孔子 “ 七十而從心所欲 ”,慶祝黃大仙祠 70 週年紀慶而建,苑內長廊參照北京頤和園長廊,另有小橋、水榭、瀑布、人工湖等中國傳統園林造景。
祠內九龍壁按北京北海公園的九龍壁仿製,石刻九龍戲珠于波濤雲霧之中。
左龍右鳳,與九龍壁相遙呼應的鳳鳴樓位於整個建築群組最右方,樓高兩層,為園方的行政會議室及活動禮堂,以中國宮殿式設計,屋頂蓋綠琉璃瓦,別具特色。
【 景點 —— 南蓮園池 】
南蓮園池 —— 志蓮淨苑
交通:
地鐵觀塘線鑽石山站 C2 出口
公園佔地約 35000 平方米,以唐代園池為建築藍本,2003 年興建,2006 年 11 月 14 日由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聯同香港佛教聯會會長釋覺光長老主持開幕典禮,11 月 15 日正式對外開放。
南蓮園池以山西絳守居園池為藍本,並根據唐穆宗長慶三年(公元 823 年)樊宗師的《絳守居園池記》及學者專家的研究為依據,重新建構唐代園林的藝術特色。
南蓮園池的佈局以水為主體,堤谷地貎為骨架,花木柏槐等植物為主題,輔以供遊憩的園林建築物,按唐代詩人柳宗元提出的 “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 ” 的原則,構成以自然風光為主的園林風貌。
從這蓮臺上去,即是志蓮淨苑
志蓮淨苑
志蓮淨苑以仿唐代原木結構建築為特色,與南蓮園池結合為大型的仿唐建築群。
志蓮淨苑參照敦煌莫高窟作為設計藍本,全棟建築物完全以檜木榫接方式打造,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手造木構建築群。
山門
天王殿的設計參考了敦煌壁畫(第 172 窟《北觀無量壽經變圖》)以及日本平等院鳳凰堂。
蓮花是佛教法花,為純淨無染之意思。四個蓮花池乃依照《淨土經變圖》中展現的阿彌陀佛淨土的七寶池及八功德水設計。
大雄殿以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為藍本。
【 景點 —— 山頂纜車 】
山頂纜車
如果你來香港,時間只夠去一個景點的話,那不用想,一定就是去太平山頂!
交通:
從地鐵中環站 J2 出口出來就是遮打花園,背對中環站 J2 出口,穿過遮打花園,朝中銀大廈方向走(如果你連中銀大廈也認不出來的話,朝著山的方向走),過街就到了花園道。
沿花園道順坡直上,沿途會經過多座香港著名的建築地標,比如左方的中國銀行大廈及,右方的長江集團總部和聖約翰天主教堂,過了聖約翰天主教堂前方不遠處就是山頂纜車花園道總站。
山頂纜車是香港最早運作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也是亞洲第一條纜索鐵路。纜車依靠直徑 44 毫米、斷裂應力 139 公噸的鋼纜拉動,路軌軌距 1520 毫米(此軌距屬於俄羅斯鐵路普遍採用的寬軌),是香港唯一採用寬軌的鐵路。
山頂纜車的路軌全長 1.4 公里,坡度為 4 至 27 度,海拔 28 米至 396 米,車站包括花園道總站、堅尼地道站、麥當勞道站、梅道站、白加道站及山頂總站,來往兩座總站的車程約 8 分鐘。
於花園道及山頂兩個總站乘車的乘客,需於上車前在售票處付款購票,而其餘分站上車的乘客,則上車時付款(八達通或現金)。
車票:
山頂纜車車票:
成人:來回 45 港幣、單程 32 港幣;
3 ~ 11 歲小童或 65 歲以上長者:來回 20 港幣、單程 12 港幣。
山頂纜車摩天套票 (山頂纜車 + 凌霄閣摩天台428)
成人:來回 88 港幣、單程 75 港幣;
3 ~ 11 歲小童或 65 歲以上長者:來回 42 港幣、單程 34 港幣。
山頂纜車服務時間 :
早 7 : 00 至晚 24 : 00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 每 10 至 15 分鐘一班。
凌霄閣開放時間 :
早 10 : 00 至晚 23 : 00 (星期一至星期五);
早 08 : 00 至晚 23 : 0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除花園道及山頂兩個總站為必停站外,列車並不會主動停靠中途站。在中途上車的乘客,需按照自己選乘的方向,按站內 “ 召車機 ”(類似電梯上下行選擇鈕)召車。
如果在中途站下車,則須到站前預先按下車鍾向車長表明於哪個站下車(中途須於車頭車門上下車,總站則可由所有車門上下車)。
大家在中環花園道山頂纜車總站買票入閘後,先不要急於排隊上車,因為就在山頂纜車總站裡面,有一個山頂纜車歷史珍藏館,只要是在中環花園道山頂纜車總站搭纜車上山的遊客都可以免費入場參參觀。
珍藏館以 15 個不同主題展區,超過 200 件的藏品,勾勒了從 19 世紀剛開埠直到今天山頂纜車變遷的歷史。
香港開埠初期,往來太平山至中環的主要交通工具為轎。過去,官爺小姐們往返太平山頂,都會聘用穿著整齊制服的轎伕,抬人力轎車作為交通工具。
1868 年,港督麥當奴爵士為享受山頂清涼宜人的居住環境,特別選址該處興建避暑別墅。漸漸地,移居太平山成為富豪顯赫與名流紳士所推崇的風尚。
1904 年,居住太平山被正式列為上流社會以及外國使節的專有權利 —— 這個制度一直沿用到 1947 年方被廢棄。
1873 年,亞歷山大 • 芬梨 • 史密夫在山頂興建了一間酒店(酒店於 1938 年被燒燬),為增加山頂客流量,從而為酒店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曾在蘇格蘭高原鐵路工作過的史密夫,向當時的港督軒尼詩爵士提議,興建六段鐵路,惟因為財團只對連線中環花園道至太平山爐峰峽的路段感興趣,故當局率先發展山頂纜車。
我們今天搭乘的兩列全鋁製紅色纜車是由瑞士製造,一列纜車由兩個車卡組成。由於山路狹窄,山頂纜車大部分路段只鋪設單軌,為使兩列纜車能夠同時以相反方向行駛,在梅道站和白加道站之間設有雙軌,供兩列纜車交匯上下。
溫馨提示:
過了上午 9 : 00,花園道纜車總站等候買票上車的人龍就會排出 N 圈,往往要等兩三個小時才可以登車上山。
我 2015 年 2 月從山頂下來,在山頂總站足足排了 2 個半小時才坐上車
—— 有了上次噩夢般的候車經歷,我這回早上 8 : 00 就到花園道購票上車,空蕩蕩的第二節車廂裡只有我一個人,瞬間有種土豪包場的感覺。
這裡也要提醒大家:坐山頂纜車一定要趁早,儘量趕在 8 : 00 以前上山,一來是早上坐纜車的人少、車廂很寬鬆(山頂纜車不是每人都有座,高峰時間,有坐有站很正常),二來早上山頂摩天台拍照的遊客也少,方便你拍照拗造型。
如果過了早上 10 : 00 你還沒到花園道纜車站的話,那勸你還是不要來了,因為僅僅是排隊就能讓你排到想死!
坐上山頂纜車以 45 度角一路往上,向山頂進發!
乘坐纜車上山時建議坐在靠近上車門的那邊;乘坐下山的纜車,則建議坐在上車門對面那邊,這樣便於沿途觀賞傾斜的維多利亞港的景色。
乘搭山頂纜車登山途中,若靠坐在右邊的窗旁,往外看著高樓大廈時,通常會有一種強烈的視象錯覺,以為這些建築物向山頂方向嚴重傾斜,仿似快要倒下。
纜車山頂總站就在凌霄閣裡面。
凌霄閣是香港一座特色建築,位於香港島扯旗山與歌賦山之間的爐峰峽上(海拔 396 米),由英國建築師 Terry Farrell(特里 • 法拉爾)設計。樓高7層,是香港主要旅遊景點之一。
2003 年匯豐銀行(HSBC)和中銀香港發行的藍綠色 20 元港幣的背面,皆印有凌霄閣外貌。
凌霄閣,其實就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性商場,裡面除了聚集有眾多的時尚店鋪和美味食肆外,最吸引遊客的,當數這裡的杜莎夫人蠟像館和摩天台 428 了。
摩天台 428(428 意指此觀景臺的海拔高度為 428 米)。
俯覽維多利亞港兩岸景緻
太平山頂又稱 “ 維多利亞峰 ” 或 “ 扯旗山 ”,是香港島最高的山,海拔 554 米,位於香港島西北部,高居臨下,視野開闊,一直是香港的標誌,也是俯瞰維多利亞港景色的最佳地點。
“ 在太平山頂說愛您 ” 巨型祝願心環 ••••••
至於說大家關心的,太平山頂究竟是晚上上去好,還是白天上去好的問題,我有幸白天晚上都上去過,個人更建議白天上去。
一是白天視線更好,纜車行徑途徑兩旁和摩天台景緻都看得一清二楚,晚上黑漆麻姑洞的,除了燈火啥也看不見。如果你想看香港的夜景。我更推薦你去尖沙咀海旁。
二是晚上去,無論上山還是下山,那等候隊伍排得萬里長城萬里長·····。
【 景點 —— 怡和午炮 】
怡和午炮
怡和午炮位於銅鑼灣告士打道的避風塘岸邊,每天中午 12 時準時鳴放一響禮炮,因炮臺屬怡和洋行所有,故名為怡和午炮。
1841 年,怡和洋行(當時遠東最大的英資財團)購下今日銅鑼灣附近大幅土地作貨倉,為對付海盜,便於該處設立一座炮臺。每有大班(怡和的英國人老闆)抵達或離開香港時,都會鳴放禮炮以示敬意。然而,此舉引起駐港英軍不滿,認為怡和只是商行,沒有權力鳴放禮炮(鳴放禮炮通常用作向軍人致敬)。怡和為了表示歉意,便負責於每天中午 12 時鳴放禮炮報時,以作自我懲罰,午炮傳統自此延續至今。
鳴炮前炮手會先搖鈴 8 響,表示上午工作時段結束。
鳴炮後的半小時內,炮臺會開放給遊客參觀拍照(其餘時段遊客無法進入炮臺)。
除每日鳴放的午炮外,每年元旦前夕最後一分鐘還會加放 “ 子夜鳴炮 ”,迎接元旦同時像徵一年的終結,並播送 Auld Lang Syne 旋律,成為香港的一個傳統。
炮臺右邊草地,放置著上原來可發射6磅重炮彈的大炮,因附近居民投訴午炮炮聲過響,1960 年,怡和改用三吋口徑大炮,並減少火藥。
怡和洋行早年與中國關係密切,清朝時即從事與中國貿易。1832 年威廉 • 渣甸在廣州創辦渣甸洋行,主要從事鴉片及茶葉買賣。林則徐禁菸時,渣甸親自在倫敦遊說與滿清開戰,亦力主從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為貿易據點。鴉片戰爭爆發後,渣甸洋行將總部從廣州遷至香港,並更名為怡和洋行。
今天香港不少地方和街道,都以怡和或渣甸為名(怡和街、渣甸街)。怡和亦是中環商業中心區的大地主,至今很多中環的貴重物業都是由怡和屬下的置地所擁,1973 年落成的怡和大廈更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樓,殖民地時代,怡和大班長期是香港政府行政局的非官守議員,足見怡和對香港政治、經濟舉足輕重的影響。
怡和大廈 —— 香港首幢摩天大樓。
怡和大廈地下設康樂花園。
銅鑼灣怡和街晚上的繁華景象。
1876 年怡和洋行在上海興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 —— 吳淞鐵路,怡和曾經長期是上海規模最大的一家洋行,號稱 “ 洋行之王 ”。1912 年,怡和總部由香港遷址上海(即今外灘 27 號怡和洋行大樓)。
1949 年以前,怡和洋行除上海、香港外、還在北平、天津、青島、福州、廈門、廣州、汕頭、漢口、長沙、昆明和長江沿岸的鎮江、南京、蕪湖、九江、宜昌、沙市、重慶等地都設有分支機構,成為英國在遠東最大財團。怡和在中國大陸最後一間辦事處於 1954 年關閉,公司總部遷回香港。
1984 年,怡和將公司駐冊地由香港遷往百慕大,並在 1990 年代初將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點從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倫敦。1994 年,怡和集團及其集團成員宣佈,撤銷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的上市地位。
交通:
從港鐵銅鑼灣站 D1 出口,沿駱克道前往景隆街,然後沿謝菲道步行至世界貿易中心,穿過世界貿易中心,到怡東酒店地下停車場入口, 步行往停車場 B1 層,轉右即看見行人隧道,沿隧道標識即可抵達炮臺。
更詳細點來說,下面這張照片就是港鐵銅鑼灣站 D1 出口。
從港鐵銅鑼灣站 D1 出口出站來到地面後,讓地鐵站在你左手邊,放眼望去,你面前會是下面這條路。
沿這條路走到前方的 T 字路口,右轉,進入景隆街。
看到下圖右邊黃、白、黑三色帶 $ 符號的貨幣兌換店裡麼?
從港鐵銅鑼灣站 D1 出口出站後,來到地面左轉(讓地鐵站在你左手邊),然後沿街直走到街口這家貨幣兌換店處。朝貨幣兌換店方向右轉,然後繼續直走到下一個十字路口。
從街口的貨幣兌換店右轉過來,你面前就是下面這條路 —— 景隆街。
沿景隆街直走到下一個十字路口,然後右轉。
註釋:如果你想去本文【香港美食指南】部分推薦的翠苑甜品專家或者是燉奶佬的話,十字路口不要右轉,而是繼續過街,沿景隆街繼續往前走兩分鐘,兩家店就在你的右手邊(翠苑甜品專家、燉奶佬和翠華茶餐廳三家緊挨著,相距不遠)。
從景隆街直走到下一個十字路口,右轉過來,你就會進入下面這條街,沿這條街往裡走到底,左手邊就是銅鑼灣世貿中心。
這裡就是銅鑼灣世貿中心,看到下圖居中偏左的自動扶梯了沒?—— 沒錯,到這裡後,上自動扶梯,進入世貿中心裡面。
進入世貿中心後,千萬不要上樓,只管徑直大步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一直走到底後,你會看到下面這個下樓的扶梯 —— 從這裡搭扶梯下去。
下到地面層後,繼續朝大門方向走,但還不到大門處,左手邊,你會看到下圖居中偏右處,透明玻璃背後那條斜坡通道 —— 沒錯,就從這個通道走出去。
從這個通道出去,左轉,你會看見一個地下停車場的入口。
沿最左邊牆跟腳,走下停車場 —— 路上注意安全。
進入停車場後,立刻左轉,你就會看到下面這個場景 —— 見到下圖中的麵包車了沒(車頭前還有一個拐彎的指示箭頭)?
你只管朝麵包車方向一直往前走就行。
看到下圖左邊(奧迪車和麵包車中間)有一條漆成白色的通道沒?—— 徑直朝這通道走過去。
通道口,你的左手邊就會看到下面這個指示標識。
沿標識指示方向,朝地下通道一直往前走就行。
然後上樓梯,步出地下通道。
不要擔心,地下通道一路上你都會看到午炮的標識指示。
上到地面後,立刻往左手邊轉彎 180 度,面朝通道出口。
看到下圖右邊海旁欄杆邊的小路了沒(紅衣人站的地方),從這裡走進去(讓海水和欄杆在你的右手邊)。
下圖中央,圍牆和欄杆裡面就是午炮。
【 景點 —— 皇后像廣場 】
皇后像廣場
交通:
地鐵中環站 K 出口
皇后像廣場原名中央廣場,1896 年,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皇登基 60 週年,港英政府原意將廣場更名為女皇像廣場,但誤將 Queen 翻成譯皇后。
過去皇后像廣場中央拱頂亭內曾放置有維多利亞女皇銅像、廣場北部則放置多尊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包括英皇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雅麗珊皇后(愛德華七世妻子)、瑪麗皇后(喬治五世妻子)、幹諾公爵(維多利亞女王第三子)、港督梅含理、昃臣爵士(匯豐銀行總經理)等。
下圖是 1920 年代的皇后像廣場。
當年皇后像廣場中央放置維多利亞女王銅像的拱頂亭座。
廣場內的愛德華七世伉儷銅像。
廣場內的梅含理銅像。
現時廣場已經沒有任何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維多利亞女皇銅像被遷移至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內,而愛德華七世和雅麗珊皇后銅像則運返英國),僅保留了一座紀念銀行家昃臣爵士的銅像。
位於皇后像廣場南面的昃臣爵士銅像。
仔細觀察昃臣爵士銅像,你會發現,銅像底部有好幾排奇怪的三角尖,據說這同六七十年代,幾宗神祕失宗案有關。
話說當時皇后像廣場附近經常有人失蹤,警方尋極不獲,亦無頭緒,期間有人竟見,銅像從高臺跳下來,因此大家聯想到失蹤人案,同銅像有關。於是請了有術之士,在銅像底部四邊,佈下三角尖,封住銅像,此後皇后像廣場附近,再沒有人失蹤。
每逢假日,不少菲傭就會湧在皇后像廣場和附近的匯豐總行大廈的地面廣場休憩,屆時臨近廣場的遮打道也會被劃為行人專用區。
【 景點 —— 和平紀念碑 】
和平紀念碑
位於皇后像廣場旁,遮打道上的和平紀念碑原為紀念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殉職的軍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紀念碑用以紀念在兩次大戰中殉職的軍人。
和平紀念碑仿效自 1920 年 建成,由埃德溫 • 魯琴斯爵士設計的倫敦白廳和平紀念碑,而百慕大及奧克蘭的同類紀念碑亦採用相同設計。
倫敦白廳的和平紀念碑
百慕大的和平紀念碑
紐西蘭奧克蘭的和平紀念碑
紀念碑最初只刻上英文 The Glorious Dead 字樣及一戰年份1914 — 1918,其後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死難者,加刻 1939 — 1945 年份。1981 年,紀念碑側面加刻 “ 英魂不朽 浩氣長存 ” 八個中文字,以表示和平紀念碑為紀念所有死難者,特別是為港捐軀的陣亡將士而建。
石碑上方刻有 “ MCMXIX ” 羅馬數字,代表 1919 年——《凡爾賽和約》簽訂的年份。
97 年以前,香港軍事服務團(亦稱華籍陸軍或華籍英軍)每日早上 8 點及下午 6 點都會在和平紀念碑進行升降旗儀式。升旗儀式由三名旗手執行,旗手首先會在紀念碑向立法局大樓(今終審法院)一面由左至右升起英國空軍軍旗,英國國旗及英國紅船旗;然後走到紀念碑向香港大會堂高座一面,由左至右升起英國海軍軍旗,英國國旗及英國藍船旗(這樣的排列是與倫敦白廳的和平紀念碑一致)。
下面這段視訊是臺灣傳訊電視在 1997 年 6 月 30 日報道英軍在中環和平紀念碑舉行的最後一次升旗儀式。
迴歸後,官方每日的升降旗儀式改於灣仔會展中心外的金紫荊廣場舉行,由香港警察儀仗隊執行。
灣仔金紫荊廣場幾乎是所有團隊客到香港必去 “ 打卡 ” 的地方,所以這裡永遠都是如農貿市場般 “ 烏泱泱 ” 的喧鬧、嘈雜 —— “ 嘩啦 ” 一群人從大巴車上下來,一通呼朋引伴,拍照打卡後,又 “ 嘩啦 ” 一群人上大巴車離開了。然後不多時,緊跟著又 “ 嘩啦 ” 新的一群人又從大巴車上下來,如此周而復始······
所以對於自由行的人來說,金紫荊廣場,不去也罷。
除了 “ 烏泱泱 ” 喧鬧的旅遊團外,最重要的還是去金紫荊廣場的路並不好走(因為附近正在進行地鐵沙中線施工,到處都是隔離圍擋),而且從灣仔地鐵站步行至金紫荊廣場還有好一段距離(大概需要十幾分鍾),行經之處,無片瓦遮風擋雨,陽光燦爛的日子烈日當頭,若天氣不似預期,則風雨交加,就為了看兩根國旗杆和一座金紫荊雕塑,個人覺得真不值當。
【 景點 —— 終審法院大樓 】
終審法院大樓
終審法院是香港最高的上訴法院,1997 年之前,香港的司法終審權屬於英國樞密院司法委員會。迴歸後,為體現一國兩制,香港繼續實施英國的普通法,併成立了自己的終審法院,擁有獨立的審判權和終審權。
下圖是大樓 1942 的模樣。
終審法院大樓採用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仿效古羅馬及希臘的建築設計,大樓頂部揉合中西建築特色,大樓最高點的穹頂頂塔上,嵌上青銅仿製的愛德華七世御冠雕塑。大樓南北兩側則建有中式瓦片屋頂。
終審法院大樓面向皇后像廣場的中央門廊部分築有三角楣飾,並刻有 “ Erected AD MDCCCCX ”(公元 1910 年豎立)的題字,兩旁各有一個以圓環襯托的刻字 “ E ”及 “ R ”,為 “ Edward Rex ” 的縮寫,以象徵大樓建於英皇愛德華七世在位時期。
楣飾頂部為英國國徽為設計的皇家盾形紋飾:左上方與右下方各刻有三頭獅子,代表英格蘭;右上方的一頭獅子代表蘇格蘭;左下方的豎琴代表愛爾蘭。盾徽由英格蘭獅子及蘇格蘭獨角獸護持,頂端雕有皇冠,下刻有最高統治者的銘辭 “ DIEU ET MON DROIT ”(我權天授)。倚在皇家盾形紋徽兩旁各有一尊雕像,左面為真理之神阿勒忒亞(Veritas)雕像,右面為憐憫之神克勒門提那(Clementia)。
三角楣飾的頂部豎立一尊高 2.7 米,代表公義的泰美斯女神雕像,雕像右手持著代表公正的天秤,左手持著象徵權力的劍。雕像被蒙上雙眼,象徵法律精神不偏不倚及公正嚴明。
1912 ~ 1983 年,大樓起初用作最高法院,1985 ~ 1997 年改為立法局大樓,1997 年迴歸後至 2011 年為立法會大樓,直至 2015 年大樓才移交予終審法院使用。
【 景點 —— 匯豐總行大廈 】
匯豐總行大廈
置放在匯豐銀行門前的這兩頭雄獅,張嘴吼叫的是史提芬(Stephen),此名得自 1920 — 1924 年的匯豐香港總行總司理 A. G. Stephen,而鑄造銅獅也來自他的倡議。
另一頭銅獅稱為施迪(Stitt),是當時上海分行經理 G. H. Stitt 的名字。
目前,匯豐銀行發行的所有面值的港幣正面皆印有銅獅施迪和匯豐大廈圖案。
匯豐銀行隔壁是渣打。
從渣打銀行沿雪廠街走到都爹利街,就可以找到很多攻略上提到的煤氣燈。
【 景點 —— 都爹利街煤氣燈 】
都爹利街及煤氣路燈
都爹利街本身是一條小街,只有一端可以通車。
在都爹利街與雪廠街連線之處,有一條花崗石樓梯,石樓梯上下兩側,有 4 支全香港僅餘的煤氣燈。
看完都爹利街煤氣路燈,折回來,沿路旁指示牌所示方向,就可以走到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
【 景點 —— 半山自動扶梯 】
為了方便居民上下半山,扶梯在不同的時段做正反單項執行。
每天早上 6:00 至 10:00 為半山往中環方向向下單項執行,其餘時段(10:20 — 午夜)則均為中環往半山方向向上單項執行。
一條自動扶梯能被作為個旅遊景點,吸引得遊客要專程過去坐一坐,這一切,還得歸功於一部電影。
看過香港電影《重慶森林》的朋友,應該對香港中環這條半山行人自動步道不陌生,電影中飾演警察的梁朝偉搭乘自動扶梯上班,女主角王菲就從公寓視窗窺視著他,成為經典場景,從此,中環半山行人自動步道名聲鵲起。
扶梯從中環租庇利街開始,經閣麟街、荷李活道、些利街、摩羅廟街、羅便臣街,到幹德道終止,全長 800 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戶外有蓋電動扶梯。
溫馨提示:
在自動扶梯中段設有一座提供八達通卡票價優惠的感應機器,只要將八達通在感應機上刷過,即可享受當日從灣仔、中環及香港站搭乘地鐵,折扣港幣 2 元的優惠。
【 景點 —— 禮賓府 】
禮賓府
禮賓府前身為港督府,1841 年英國佔領香港島後,將花園道、上亞釐畢道至己連拿利的山坡劃為政府山,在此建立殖民地的行政中心。除了首 3 任總督外,其餘 25 位總督均有在港督府內居住辦公。
關於港督府建築,香港民間一直傳說,府內設有一條祕道妣連線至中環政府總部、匯豐銀行總行、甚至位於添馬艦的英軍基地。
2009 年,一個由香港電臺製作的電視節目透過翻查文獻資料,證實祕道的確存在。地道通往下亞釐畢道政府總部附近,出口現時由兩道鐵門封上,只能夠以鑰匙從內向外開啟,入口則在港督府地牢的一間儲物室內。地道同時還通往匯豐銀行,以方便港督在戰爭時緊急提款。
關於港督府的另一個傳說則是遮打爵士去世後,其收藏的畫作、瓷器均捐贈予港英政府,擺放在港督府內。二戰香港淪陷前夕,港英政府計劃藏匿這些遮打藏品,畫作被卸去畫框,經處理過後再放進密封的錫罐內,埋於港督府花園裡。可惜負責匿藏畫作的巴蒂史密斯、馮 • 科布扎及哈蒙三人在日據時期相繼去世,畫作的確實位置成為永遠的祕密。
站在禮賓府門口,大家留意觀察會發現,中銀大廈其中一個角尖正對禮賓府。
1990 年代香港過渡期間,中英兩國曾為此進行風水大斗法,港督府花園面向中國銀行大廈的方向種植柳樹、興建錦鯉魚池據說就是為了化解中銀的剎氣。
【 景點 —— 叮叮車 】
叮叮車(香港電車)
香港電車是全球現存唯一全數採用雙層車的電車系統。由於開車時,司機踩到踏腳,車子就會發出 “ 叮叮、叮叮 ” 的聲音,故又被香港人稱為 “ 叮叮車 ”。
目前,香港電車總共有 6 條路線連線香港島的堅尼地城至筲箕灣一帶,分別是:筲箕灣 — 上環(西港城) ;筲箕灣 — 跑馬地; 北角 — 石塘咀 ;銅鑼灣 — 石塘咀;跑馬地 —堅 尼地城;筲箕灣 — 堅尼地城。
運營時間基本上是每天早上 6 點至深夜 12 點,繁忙時段平均每 2 分鐘有電車到站。
叮叮車票價 2.3 港幣,和昆明公交一樣,是一票通乘制。
不過與昆明的公交車不同的是,香港的叮叮車是後門上車,前門下車,上車時不用刷卡,前門下車時再刷卡(或者投幣)。
1841 年香港開埠,香港島北部發展迅速,可是當時只有馬車、人力車和轎子等簡陋的交通工具,根本無法應付需求,急需引進集體運輸系統。
1881 年 6 月,港英立法局立法動議,申辦一個電車系統,並獲得通過。
翌年,港英政府頒佈《建築車路條例》,提議了 6 段電車路線。其中 5 段即是今日的電車系統,其餘一段則為山頂纜車。
然而,由於當時英國人主要居住在太平山頂,故當時財團只對山頂纜車有興趣。山頂纜車於 1885 年動工,並於 1888 年通車,相反港島北的沿海電車系統仍是無人問津。
直到 1901 年,港英政府頒佈《香港電車條例》,鼓勵財團營運港島北電車系統。
叮叮車行徑路線分東行線路(顧名思義,就是從香港島的西邊開往香港島的東邊)和西行線路(從香港島的東邊開往香港島的西邊)。
東行線路以 “ 奇數 + E ” 表示各站點;西行線路以 “ 偶數 + W ” 表示各站點。
【 景點 —— 天星小輪 】
天星小輪
天星小輪是香港維多利亞港著名的渡海交通工具,與叮叮車、太平山山頂纜車齊名,都是擁有百年以上悠久歷史的交通工具。
穿梭於維多利亞港的天星小輪不單是香港與九龍之間的渡海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乘搭天星小輪亦是一項質優價廉的觀光旅程,成為訪港旅客遊覽維多利亞港的首選,《 國家地理旅遊雜誌 》曾把乘搭天星小輪遊覽維港兩岸譽為 “ 人生50個必到景點 ” 之一。
上世紀 70 年代以來,面對過海隧道巴士和地下鐵路的競爭,顯得有些簡陋落伍的天星小輪憑藉其低廉便宜的收費、不受塞車的影響,以及飽覽維多利亞港海上風光的優勢,每天吸引超過 7 萬人次旅客乘搭。
毗鄰海港城的尖沙咀天星碼頭。
這裡有兩條天星小輪航線前往香港島北岸的中環碼頭和灣仔碼頭。
面對天星碼頭,前往灣仔方向的旅客從左側通道進入,上至 2 樓買票候船,前往中環方向的旅遊則從右側通道進入買票候船。
講起尖沙咀天星碼頭,還有一件有趣的事。
記得那是 2014 年 2 月,我們一行四人從香港轉機去柬埔寨暹粒,當晚在星光大道照了維多利亞港的夜景後,便從這裡搭天星小輪去對岸的港島。
到了碼頭後,我們四人說想上衛生間,我和朋友在前往灣仔方向的左側通道一樓樓梯間,順利找到了男衛生間。
男衛生間隔壁有一間外觀看上去差不多的屋子,屋子門上、門框上也沒寫什麼字,我們就以為那是女衛生間了。結果當我老媽和她朋友推門進去時才發現,裡面根本就不是什麼女廁所,而是人家天星公司的一間辦公室 ~ 囧啊 ~ 。
後來她們在工作人員的指示下在一個犄角旮旯的角落裡找到了女衛生間。
所以在這裡也要提醒大家,尤其是女同胞,千萬別再把人家辦公室誤當作你們的方便之地。聽他們工作人員說,像我們這樣把那辦公室誤當作女衛生間的遊客已經太多、太多了,他們也已經習慣了~
不過它和男衛生間並排在一起,門頭外觀看上去也差不多,什麼也沒寫,還真容易搞混~
天星碼頭給我的第一印象很出乎意料,整棟建築以墨綠色為基調,看得出來,碼頭已經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港英殖民地時期的老建築了,牆壁上的綠柒有些都已剝落。
碼頭連線小輪跳板的通道,黃色的部份設有槽紋,以便輪椅平滑通過。
溫馨提示:
中環至尖沙咀的天星小輪上層靠近船頭的室內艙是帶冷氣的哦!
電影《港囧》裡有一個鏡頭:徐崢和包貝爾在得知趙薇出車禍後,去醫院途中,包貝爾哭著對徐崢說,小時候趙薇對他多好多好,那個場景就是在這個上層室內艙拍的!
坐天星小輪從中環到尖沙咀差不多就是六七分鐘的航程 —— 其實維多利亞港沒多寬,所以航程也不算長。
天星小輪船票不貴,就以中環到尖沙咀航線為例:
上層平日成人 2.5 港幣,3 至 12 歲小童 1.5 港幣;週六、日及公眾假期成人 3.4 港幣,3 至 12 歲小童 2.1 港幣;可以刷八達通。
下層平日 2 港幣,3 至 12 歲小童 1.4 港幣;週六、日及公眾假期成人 2.8 港幣,3 至 12 歲小童 2 港幣;可以刷八達通。
65 歲以上長者使用長者版八達通刷卡乘船,一律免費。
中環至尖沙咀,一般 10 到 12 分鐘就會發一班船,高峰時間會縮短到 6 至 8 分鐘發一班船,很好等,而且也不擠,基本上人人都會有位子坐!
講到位子,天星小輪座椅的靠背是可以前後搬動的,大家可以根據航行方向和船頭朝向前後調整。
中環的天星碼頭位於中環國際金融中心二期(IFC 2)期對出,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碼頭其實是 2006 年 11 月啟用的第四代建築,包括中央大樓及碼頭兩個部份。
第四代中環天星碼頭的外貌採用了 1912 年時期第二代天星碼頭及鐘樓的設計,屋頂斜尖及綠白相襯的外牆顏色,盡顯維多利亞式建築的懷舊感。
現時提供該渡輪服務的碼頭為中環 7 號碼頭(由天星小輪尖沙咀航線使用),而中環 8 號碼頭曾一度供紅磡至中環航線與天星維港遊航線使用,但由於乘客量不足,航線在 2011 年初停辦,8 號碼頭現已改為香港海事博物館。
夕陽西下的維多利亞港,黃昏的餘輝染紅了整片海面
前文已述,尖沙咀天星碼頭毗鄰海港城,無論你是從中環還是灣仔坐天星小輪,碼頭出來,往左手邊步行兩分鐘就是海港城。
碼頭出來,往左手邊走到海濱就可以看見圖中這條通道,通道盡頭的建築就是海港城(Harbour City)。
海港城是香港最大購物中心,商場面積達二十萬平方米,擁有超過四百五十家各型別商店、五十多間餐廳、兩間電影院以及一個國際郵輪碼頭。
而如果從尖沙咀天星碼頭右手邊出來,則是廣九鐵路鐘樓、香港文化中心和尖沙咀海旁星光大道。
被香港文化中心門前的廣場環抱的尖沙咀鐘樓(廣九鐵路鐘樓)是香港地標之一。
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海旁的尖沙咀鐘樓(Hong Kong Clock Tower)正式名稱為 “ 前九廣鐵路鐘樓 ”,鐘樓是九廣鐵路舊尖沙咀火車站的一部分 —— 1904年,九廣鐵路的定線落實,香港的終點站設於尖沙咀。
1975 年,尖沙咀火車站遷往紅磡填海區(即現在的紅磡站)。尖沙咀老火車站大樓也於 1978 年被拆除,原址興建了香港太空館和香港文化中心,所幸鐘樓在香港市民的要求下被保留下來作為集體回憶的標誌。
尖沙咀鐘樓樓高 44 米,以紅磚及花崗岩建成,樓頂另設有一支 7 米長的避雷針。
鐘樓完工初期,報時大鐘是使用原本位於香港島中環當時剛拆卸不久的畢打街鐘樓的報時大鐘,最早的鐘只有一面。
而我們今天看到有四個面的鐘則是於 1920 年開始安裝,1921年正式開始執行。除了在香港日治時期曾經停止運作外,此鍾一直執行至今。
尖沙咀鐘樓隔壁的香港文化中心建築外形猶如回力刀,流線形的屋脊簡約優雅。據說,當年香港文化中心的揭幕儀式,邀請到英國王儲查理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前來主持。
2008 年北京奧運火炬香港段的接力起跑儀式就選在香港文化中心前的露天廣場舉行。
【 景點 —— 星光大道 】
香港星光大道 (Avenue of Stars)
星光大道坐擁壯麗的維多利亞港風光及香港島的繁華都會景緻,漫步其中,可把無敵海景盡收眼底。
可惜自 2015 年 10 月 8 日起,星光大道正式關閉,長達三年,實施優化尖沙咀海濱計劃,直至 2018 年年底工程完工。
雖然星光大道現在已經關閉了,但從尖沙咀天星碼頭右手邊出來的尖沙咀海旁和香港文化中心前廣場依舊可以從容地欣賞到香港著名的維多利亞港景色以及對岸香港島沿岸的特色建築。
【 景點 —— 幻彩詠香江 】
幻彩詠香江
華燈初上,維多利亞港周邊的摩天大廈霓光煥發,在天際和水面之間展示著瑰麗壯觀的身姿。
香港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夜景是世界知名的觀光點之一,由於香港島和九龍半島高樓大廈滿布,入夜後萬家燈火,相互輝映,香港的夜景因而與日本函館、義大利那不勒斯並列世界三大夜景。
2004 年起,香港旅遊發展局耗資 4400 萬港幣打造的幻彩詠香江( A Symphony of Lights)已成為全球最大型燈光音樂匯演。匯演由維港兩岸共 44 座大廈摩天大樓及地標合作舉行,透過互動燈光及音樂效果,展示維港充滿動感和多姿多彩的一面。
除因天氣惡劣而需要暫停外,幻彩詠香江活動每日晚上 8 點舉行,歷時約 14 分鐘,匯演內容包括音樂、燈光和鐳射等。在特別日子(例如五一勞動節、香港迴歸紀念日等),幻彩詠香江會特別加插大廈樓頂或海上煙火效果。
另外,尖沙咀海旁都設有揚聲器以播放背景音樂及旁述。星期一、三、五播放英語旁述,星期二、四、六播放普通話旁述,星期日播放粵語旁述。
溫馨提示:
從尖沙咀天星碼頭出來,廣九鐵路鐘樓前面,往右手邊走,會見到一座兩層樓高的建築,這裡的二樓平臺是全球遊客公認的欣賞幻彩詠香江的 “ 風水寶地 ” ,每到晚上這裡都是摩肩接踵, people mount people sea。
如果要想站在第一排欣賞,建議晚上 7:30 前就要到此佔位。
入夜後,在天星小輪上眺望九龍璀璨的燈火。
手信篇
Jenny Bakery 聰明小熊奇曲
(也有人將其翻譯為 “ 珍妮奇曲 ” 或者 “ 小熊奇曲 ”)
記得我第一次買 Jenny Bakery 應該是 2015 年 2 月,從香港轉機去吉隆坡,那天,早上才 7 點剛過,我就早早的起床去排隊買 Jenny Bakery 的奇曲了。
Jenny Bakery 的曲奇之所以那麼受歡迎,是因為他家的奇曲和我們吃慣的美式曲奇完全不同。美式曲奇加入了蘇打粉,而且麵粉成分較多;Jenny Bakery 則是牛油和麵粉一比一,並且選用特濃的紐西蘭牛油(成本會比一般牛油貴出兩成左右),這才造就了 Jenny Bakery 十分鬆化,而且牛油香味超級濃郁的高品質奇曲,也成為不少去香港的遊客必買手信之一。
目前,Jenny Bakery 在香港只有兩家店:一家店在九龍尖沙咀(美麗都大廈地下 24 號鋪及樓上 42 號鋪, 彌敦道 54~64 號,地鐵尖沙咀站 D2 出口);另一家店在香港上環:永和街 15 號地鋪(先施百貨公司對面, 新紀元廣場後面,地鐵上環站 E2 出口)。
我 2015 年去的是位於上環的這家店。
之前見有攻略上寫 Jenny Bakery 在中環和銅鑼灣也有店,那個應該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他們家現在就只有尖沙咀和上環兩家店。
上圖是 Jenny Bakery 上環店在 Google 地圖上所顯示的位置。
不過說實話,誰要憑著這張地圖去找的話,十有八九會被繞暈:一來地圖所顯示的資訊畢竟不夠直觀,二來 Jenny Bakery 所在的永和街與其說是一條 “ 街 ”,倒不如說是一條僻靜的小巷子更貼切,第一次去的人恐怕很難找到。
幸運的是,就在出發前兩天,我在痞客邦上面無意中查到了一個堪稱史上最詳細、最簡單的 Jenny Bakery 上環店位置示意圖。
經本人此次實踐驗證,百分百可靠,而且按圖索驥,非常方便的就能找到地點了。所以我特地將其轉載過來,以供各位朋友 —— 特別是第一去他家上環店的朋友,方便找尋。
大家如果去 Jenny Bakery 上環店的話,只需要按照下文所示,step by step,按圖索驥,就可以找到了。
首先,第一步,找到上環地鐵站 E2 出口,也就是下圖所示的這個地方!
第二步,背對上環地鐵站 E2 出口,這時,你的正前方就是新紀元廣場,也就是下圖藍色箭頭所指的地方。
如果你來的時間比較晚(上午 10 點鐘以後),那麼,上圖紅色箭頭所指的棕櫚樹背後臺階處,十有八九就能夠看到排隊等著購買 Jenny Bakery 的隊伍了。
面對眼前浩浩蕩蕩的隊伍,不要驚訝,也不要多想,這時候跟著大家一起排隊就行。
不過,如果你來得時間尚早,見這裡還沒有人排隊的話,那麼恭喜你,可以繼續往前走,穿過新紀元廣場,達到下圖所示的這個地方。
通常,在穿過新紀元廣場後,你就可以在上圖紅色箭頭所示處,看到如下圖一般壯觀的隊伍了。
不過如果你有幸像我一樣,來得時間非常早(通常在早上 8 點半以前),那麼再次恭喜你,你可以繼續向邁進了。
就在新紀元廣場過來幾步路的地方,你就會看到下圖紅色箭頭所指的這條小巷子,沒錯,著名的 Jenny Bakery 就隱藏在這條巷子裡。
不要猶豫,到了這裡以後趕緊左拐,大步走進這條巷子 —— 如果這裡還是沒人排隊的話。
往巷子裡走沒多久你就可以看到 Jenny Bakery 排隊的人龍了。
當時時逢中國傳統農曆新年,Jenny Bakery 的包裝也換上了喜慶的中國紅,再配上這兩隻身著禮服,相依相擁的可愛小熊,讓人一眼看上去,就洋溢著滿滿的喜慶。
據說他家的包裝每 3 個月就會更換一次,不過無論怎麼變換,那隻可愛的小熊永遠是包裝的主角。正因為如此,Jenny Bakery 才會被稱為 “ 小熊奇曲 ”。
Jenny Bakery 上環店每天上午 10 點鐘開始營業,雖說他家寫著營業至下午 17 點,不過我敢保證,你下午來的話,肯定賣光了。
再有就是,雖然他家早上 10 點才開賣,不過我那天早上 8 點半到這裡,就已經排出近 50 人的隊伍了(我拿到的號牌是 48 號),可見這裡的隊伍排得有多麼壯觀。
所以,如果你不想被甩在隊伍後後面,早點買完早點走的話,尤其是在大陸國慶、春節黃金週期間,我還是建議你最遲還是不要超過 8 點半就到這排隊為妙。
有人可能會覺得早來也是在這裡等著啊,但最起碼你早來可以早點買到,然後早點離開,而且越到隊伍後面,順利買到的概率自然也就越小。
之前我見網上有人寫攻略說她排到一半時,店家居然拉閘關門了,說是之前進的貨已經賣完了,這會兒要去工廠再進貨,結果她在傻傻等待了 1 個多小時後又被告知,今天所有的奇曲都已經全賣光了,想買明天再來,白白浪費了大把時間 。
另外,大家要注意的是,儘管 Jenny Bakery 在他們的官方網站和店鋪門口都註明他家有 “ 混合奇曲 4 款味 ”(4 — mix)和 “ 混合奇曲 8 款味 ”(8 — mix)。
不過,我先後去他家買過 3 次,發現他家多數時候都只有 4 味奇曲,我自己只買到過一次 8 味奇曲。所以,如果你想買 8 味奇曲的話,就要看你的運氣了。
Jenny Bakery “ 混合奇曲 4 款味 ”(4 — mix)分別是由牛油花, 咖啡花, 脆牛油,以及提子燕麥 4 種牛油系列的奇曲組成,小罐 320 g,售價 70 港幣,大罐 640 g,售價 130 港幣。
“ 混合奇曲 8 款味 ”(8 — mix)則是由榛子夏威夷果、香脆果仁、核桃、腰果、杏仁罌粟子、咖啡杏仁、開心果及巧克力果仁 8 種果仁系列的奇曲組成,小罐 460 g,售價 120 港幣,大罐 730 g,售價 190 港幣。
4 味和 8 味比較下來,肯定是 8 味奇曲更好吃,不過還是那句話,他家多數時候都只有 4 味奇曲,能不能買到 8 味奇曲,就要看你的運氣了。
再有一點就是,大家都知道 Jenny Bakery 實行限購(我 2015 年 2 月份去買時,每人限購一大一小),不過這種限購其實並不是常態化 —— 比方像我 2015 年 9 月三天抗戰小長假去香港玩時,它家是小盒每人限購 4 盒,大盒不限制。
而我今年 6 月份端午節再去香港時,它家則是 8 味奇曲每人限購 1 個盒(無論大小),而 4 味奇曲則完全不限制。
所以就我觀察下來感覺, Jenny Bakery 的限購規定,貌似更多的還是針對大陸國慶和春節黃金週期間,如果你不著年、不著節去,或者是小長假去,一般都不限購。
另外,現在還有一個不幸的訊息要告訴大家:
Jenny Bakery 的上環店因為貨源不足,從 2016 年 12 月 25 日起已經暫停營業了,什麼時候恢復營業也不清楚。
現在,大家想買曲奇的話,只有去它家尖沙咀店。
齒來香蛋卷
地址:西環西營盤第三街66號福滿大廈地下
這是一家開在半山的老餅鋪,為一嘗這裡聞名的蛋卷,你要爬半個小山坡。
它家招聘的椰汁蛋卷是手指長的一根,純手工製作,雖然不像德成號那樣卷身佈滿氣孔,但吃起來還是很酥脆,並伴有濃濃的椰香味。
推薦必買他家的肉鬆鳳凰卷
蛋卷里加入了肉鬆,左折右疊變身扁身的鳳凰卷,還有粒粒芝麻,很提香。
相較澳門鉅記的鳳凰卷,它家的鳳凰卷蛋卷本身更酥脆,蛋香味更濃郁,裡面夾的肉鬆也更香、更多。
返程篇
無論是從香港機場進市區,還是從香港市區去機場,最方便,也是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搭乘港鐵機場快線。從機場站到香港站(也就是中環)單程僅需 20 分鐘(每隔 10 分鐘發一班車),車廂內有免費 WIFI,座椅上都設有 USB 充電介面,而且基本上人人都有坐。
機場快線(在香港地鐵路線圖中以藍綠色代表)由香港站開始,經九龍半島西部的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以及新界南面的葵青區、荃灣區,連線到位於離島區大嶼山的赤鱲角人工島,最後到達博覽館站。全線設博覽館、機場、青衣、九龍和香港 5 個車站,當中,香港站及九龍站更提供各主要航空公司市區預辦登機服務予 —— 簡單來說,機場快線乘客可於登機前一日至航班起飛前 90 分鐘,前往市區預辦登機櫃位,預先辦領登機證以及付執行李。
不過要注意的是:
(1)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僅限從香港站或九龍站前往機場的乘客使用,如果從青衣去機場,或者選擇其他交通工具去機場,是不能享受市區預辦登機服務的。
(2)乘客需使用八達通卡或機場快線車票進入市區預辦登機區域以辦理值機手續,車費將於進入預辦登機區域時被預先扣除,而當你憑藉該八達通卡或機場快線車票進入月臺乘車時,將不會再次被扣除。
(3)在市區預辦登機櫃位託運的行李,其體積不得超過 145釐米(長) x 100釐米(闊) x 85釐米(高),重量不得超過90公斤。
至於說到底有哪幾家航空公司提供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家可以點選下面的港鐵公司官網連結查詢:
//www.mtr.com.hk/ch/customer/services/checkin_info.html
另外,機場快線香港站和九龍站還提供機場快線免費穿梭巴士服務。上車前,只要出示上述兩站往返機場站的有效機場快線車票(單程、即日來回、來回、機場快線旅遊票、團體車票、換票券、車票QR碼、八達通付款記錄),或者當日機票 / 登機證供港鐵職員查驗即可登車。
往返香港站
H1(往金鐘及灣仔))—— 服務時間 06 : 12 ~ 23 : 12(每 20 分鐘一班)
車站 1 : 港島香格里拉大酒店
車站 2 : 港麗酒店
車站 3 : 太古廣場
車站 4 : 香港JW萬豪酒店
車站 5 : 灣仔皇悅酒店
車站 6 : 香港華美粵海酒店
車站 7: 世紀香港酒店
H1(往港島西)—— 服務時間 06 : 12 ~ 23 : 12(每 20 分鐘一班)
車站 8 : 香港蘇豪智選假日酒店
車站 9 : 富薈上環酒店
車站 10 : 宜必思香港中上環
車站 11 : 華麗海景酒店
車站 12 : 港島太平洋酒店
H2(往銅鑼灣)—— 服務時間 06 : 12 ~ 23 : 12(每 20 分鐘一班)
車站 1 : 銅鑼灣皇悅酒店
車站 2 : 香港銅鑼灣維景酒店
車站 3 : 富豪香港酒店
車站 4 : 香港珀麗酒店
車站 5 : 柏寧酒店
車站 6 : 香港怡東酒店.
H2(往炮臺山及灣仔北)—— 服務時間 06 : 12 ~ 23 : 12(每 20 分鐘一班)
車站 7 : 港島海逸君綽酒店
車站 8 : 城市花園酒店
車站 9 : 香港君悅酒店
車站 10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車站 11 : 萬麗海景酒店
往返九龍站
K1(往紅磡及佐敦) —— 服務時間 06 : 12 ~ 23 : 12(每 12 分鐘一班)
車站 1 : 佐敦站 (柯士甸道)
車站 2 : 紅磡站
車站 3 : 都會海逸酒店
車站 4 : 黃埔花園 (德安街)
車站 5 : 九龍海逸君綽酒店
車站 6 : 香港逸東酒店
車站 7 : 柯士甸站
K2(往尖沙咀廣東道一帶) —— 服務時間 06 : 12 ~ 23 : 12(每 12 分鐘一班)
車站 1 : 太子酒店
車站 2 : 港威酒店
車站 3 : 馬哥孛羅香港酒店
車站 4 : 九龍酒店 / 半島酒店
車站 5 : 皇家太平洋酒店 / 中國客運碼頭
K3(往尖沙咀麼地道一帶) —— 服務時間 06 : 12 ~ 23 : 12(每 12 分鐘一班)
車站 1 : 香港金域假日酒店
車站 2 : 香港尖沙咀凱悅酒店
車站 3 : 富豪九龍酒店
車站 4 : 唯港薈
車站 5 : 千禧新世界香港酒店
車站 6 : 海景嘉福酒店
車站 7 : 九龍香格里拉大酒店
K4(往尖沙咀金巴利道一帶))—— 服務時間 06 : 12 ~ 23 : 12(每 12 分鐘一班)
車站 1 : 香港喜來登酒店 / 尖東站
車站 2 : 百樂酒店
車站 3 : 帝樂文娜公館
車站 4 : 尖沙咀皇悅酒店
車站 5 : 龍堡國際
K5(往油麻地及旺角)—— 服務時間 06 : 12 ~ 23 : 12(每 20 分鐘一班)
車站 1 : 城景國際
車站 2 : 九龍維景酒店
車站 3 : 帝京酒店
車站 4 : 旺角維景酒店
車站 5 : 香港旺角帝盛酒店
跟港鐵其他營運的路線不同,機場快線並不是一條通勤鐵路線,其主要作用是運載乘客往來市區與機場及亞洲國際博覽館,加上香港政府規定 “ 機場快線之經營須自負盈虧而不得從其他路線收入補貼 ”,因此機場快線收費比港鐵其他路線昂貴 —— 成年人機場到香港站,來回車票每人180 港幣,單程車票 / 即日來回車票 / 八達通每人 100 港幣。
但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兩人以上結伴搭乘機場快線是可以以優惠價買到團體票的。
注意:這種優惠票是 “ 隱藏版 ”,售票臺沒有標註出來,買票時直接告訴港鐵工作人員你要買一個到香港站的幾人行的套票就可以了。
機場至香港站單程 2 人行優惠套票 170 港幣,3 人行優惠套票 230 港幣,4 人行優惠套票 280 港幣。
你可選擇 2 人行、3 人行或 4 人行單程套票,當中包括兩張、三張或四張車票,分別供兩名、三名或四名同行的團體乘客一起乘搭機場快線往 / 返機場及青衣、九龍或香港站的單程車程一次。
要注意的是,團體優惠票僅限發票當日有效,也就是說,對於想提前一天預辦值機的朋友,是不能用團體優惠票的!
還有一個細節要留意的是,機場快線車門兩側都有一個專門用於擺放行李的區域(下圖照片左右兩側),帶拉桿箱的乘客記得,上車後把行李放在這裡,不要拖進車廂裡。
機場快線在機場站不設任何出入閘機設施,以方便旅客在機場站下車後,直接前往機場離境大堂,車費則在市區車站或預辦登機手續時支付。
候機時見到國泰航空的 A350 飛機,好
動啊~
A350 是空客公司研製的新世代雙發遠端寬體客機,以取代較早期推出的空中客車 A330 及 A340 系列機種,同時也是為了與全新設計的波音 787 進行競爭。
據傳,空客最早有意將飛機命名為 A370,不過 2006 年 7 月 17 日,空客最終宣佈飛機命名為 A350 XWB(即 eXtra Wide Body)。
A350 的機身寬度比波音 787 大少許,雙走道的經濟客艙能並列9個座位,其機翼也為碳化纖維合成結構,機身亦大量使用碳化纖維合成物。此外,A350 XWB 將附設特大窗戶,其駕駛艙亦會以 A380 為基礎。
可惜它家 A350 都是長途飛歐洲或者澳洲、紐西蘭,這些地方都辦不到簽證,去不了啊
飛昆明的木有 A350
香港回昆明的東航 MU2578 航班(HKG 17:05 ~ KMG 19:15)
開始裝載行李,好好盯著,看你們有木有野蠻搬運,讓行李飛!
說實話,東航服務真心不怎麼地 —— 這是給他面子的委婉講法,說難聽點就是垃圾。別的不說,第一點不靠廊橋(無論在昆明還是在香港),登機和下機都要搭擺渡車
,就衝這,好感度瞬間跌落負值。
順便提一句,隔壁國航的,貌似也不靠廊橋,也夠垃圾了~
說東航是垃圾,還有一個原因就是:6月盛夏的香港,機艙內居然捨不得開空調 —— 只是打在通風上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6 月盛夏的香港,這架飛機先從昆明飛到香港 —— 在昆明起飛就沒開空調了,只是打到通風上 —— 我們這機長肯定是東航的節油小標兵、省油小能手
到了香港後,發動機停車,客艙下人、打掃衛生、飛行員和空姐作準備飛回昆明的各種起飛準備 —— 當然這整一通工作都是在機長沒有開任何空調,甚至連通風都關閉了的情況下 “ 有條不紊 ” 、 “ 按部就班 ” 的完成 —— 是不是突然對飛機上這群人好佩服 —— 香港 35 度的烈日暴晒下,他們居然能在沒有空調的密閉機艙內生存下來,然後完成工作!
這架飛機就這麼足足在停機坪上晒了一個多小時 —— 直到我們登機,可想而知當我踏入機場,那迎面撲來的滾滾熱浪
國內出差沒得選,但一般出國旅行,我都是習慣訂外航的飛機,這次是我第一次搭東航的國際航線,估計也是最後一次~
經歷了煉獄般的炙烤後,我們的飛機終於關上艙門,開始向跑道滑行了。
下面照片中間的大樓就是在電視劇《衝上雲霄 I 》和《衝上雲霄 I I 》中多次出現的香港國際機場航空交通管制大樓及指揮塔(ATCX)。
緊鄰 ATCX 的客運大樓就是已經投入使用的中場客運廊(Midfield Concourse)。
中場客運廊位於一號航站樓以西,坐落於現有兩條跑道之間,共有五個樓層,佔地面積達 105000 平方米,樓層高度與一號航站樓相似。在設定的 20 個停機位中,有 19 個附設廊橋,包括兩個可容納程式碼 F (A380)的停機位。旅客在一號航站樓西翼搭無人駕駛列即可前往中場客運廊。
中場客運廊的登機閘口將安排予香港航空優先使用,之後,香港快運、捷星航空、樂桃航空、亞洲航空、宿霧太平洋航空也成為第二批使用中場客運廊的航空公司。
下次出遊時,如果您所乘搭的航班是停靠香港機場 201 號至 230 號登機口時,不妨多預留點時間,好好體驗一下吧!
我們的飛機緊隨著前方國泰航空的波音 777 大飛機,緩緩駛向跑道,準備起飛~
機翼下方就是施工中的港珠澳大橋人工島。
港珠澳大橋
結束了澳門香港的行程,順利返回昆明長水國際機場。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