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屎洲特別地區位於大埔區三門仔一帶,劃定於1999年4月9日,由馬屎洲、丫洲、洋洲以及一個位於鹽田仔旁的未命名小島組成;佔地61公頃,是香港的第四個特別地區;特別地區內的岩石,被認為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岩石,形成於三億至二億五千萬年前的二迭紀及侏羅紀時期;特別地區內設有自然教育徑,讓遊人感受遠古時期香港地貌。

前往的交通和路徑

可先搭乘“東鐵線”到“大埔墟鐵路站”,然後到旁邊的巴士總站乘搭74K巴士或到與其相鄰的小巴站乘搭20K小巴到“三門仔”巴士站下車。

三門仔巴士站下車。

下車的地方有一家“皇朝漁苑”和一座風雨亭!

到達三門仔巴士站下車後跟著這個指路牌方向走!

沿路會經過“三門仔村碼頭”,右側是三門仔避風塘;(溫謦提示:過了這個村就沒有洗手間了,也沒有店鋪民居,吃的喝的拉的都要先解決才好進山!)

站在三門仔路向西可以看到前方遠處的大埔墟。

見到這個指路牌就開始上山了!(這‘山’也就不到100米高的小山崗,路也挺好走的;不過途中有很多很多墓地,膽子小的以及清明重陽等掃墓人多的時節就別去湊熱鬧了!)

潮汐表——要到海岸公園遊覽,必須要注意瞭解潮汐情況,最好是退潮時進入,漲潮時海水會把很多有觀賞價值的岩石,景點以及部分遊覽通道淹沒甚至會把連島沙洲給淹掉導致進不了或沒退路!

開始上山的那段路的欄杆是漆成綠色的

挺好走的路!

透過樹叢的空隙向北可以看到八仙嶺下建於洞梓山上的“慈山寺”和素白的觀音聖像!慈山寺推行無煙敬拜供水禮佛方式並限制入寺人數,不接待旅行團;每天限額400人,接受網上和電話預約,入寺分八個時段分散人流,參觀者可參加抄經、供水和行禪等活動。

七十米高的素白觀音聖像位於洞梓的“慈山寺”內,以超過六百噸的錫青銅鑄造,外表噴塗白色氟碳自淨漆,造型追模宋代福建德化出產的白瓷觀音,立於六米高圓形平臺之上,雙目低垂俯視,頭披紗巾,右手持寶珠,左手則持瓶口向下淨瓶施撒淨水,寓意觀世間眾生疾苦,法相慈悲,清淨莊嚴。

步行約半小時就到了三門仔山頂的風雨亭;在這可稍作休息並欣賞四周遠處景色!
但也因為這裡視野寬廣景色怡人,所以這腳下週圍也是墓地最多的地方!

東北方向近處是船灣海,遠處左邊山峰是八仙嶺,右邊是船灣淡水湖的堤壩!近處水面上分佈著不少養魚的“魚排”。

往西南方向看到的遠處是香港中文大學,科學園一帶;右面近處的是三門仔一個凸出的小半島;一艘快艇從吐露港的海面劃過讓平靜的水面泛起了一絲漣漪!

南面隔海相望的是“馬鞍山郊野公園”和山下的“馬鞍山市中心”;中間的小島就是“丫洲”。

路旁長著一種我叫不出名稱的野果子,有點像“油甘子”真想咬一口試試!

過了風雨亭就開始下山了。

見到一棵周身長滿刺的小灌木

這刺跟一種叫“鷹不泊(勒欓)”有些相似!長得也太嚇人了,老虎屁股摸不得呀!

見到這鐵紅色的欄杆就差不多到山腳了!

這不,已經看見“馬屎洲”了,連島沙洲也清晰可見!

進入馬屎洲特別地區

馬屎洲特別地區平面圖及自然教育徑線路圖

連島沙洲的形成過程

自然教育徑上的“觀察點”和“傳意牌”位置

自然教育徑上“傳意牌”的部分地質百科資訊。

今天運氣不錯,碰巧是低海潮時段,連島沙洲已變成“連島沙灘”了!

連島沙洲上香港政府放置了不少花崗岩石塊,漲潮時也可以“跳躍式”通過,不過就要看你的身手了!潛在很大風險的,還是退潮時段進出為妙!

連島沙洲北側停靠著好幾只小快艇,可以包租或合租來環島遊覽或者往來三門仔碼頭(巴士站)與馬屎洲;一趟船費用大概200至300港幣(約30元/人)。

節假日來這裡遊玩的人還是不少的

海水清澈見底

石頭讓人馬上會使人想起它哪獨特又有點重口味的名字!不過海水卻是清澈見底,周邊的景色果真是亮瞎眼了!

有種把綠葉插在“馬糞”上的效果

各種靚海灘!

這木槳應該是大埔某鄉村的“龍舟隊”的吧,損壞給“犧牲”了,我拿來插在石縫裡給它拍個“遺照”紀念一下吧!

在這麼個不大的範圍內,幾個沙灘分別由幾種不同的物質構成,這也夠特別的!哪些小石頭和粗沙粒看起來蠻漂亮的!

各種色彩斑斕的岩石——靚

馬屎洲——值得去探索一番的特別地方!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