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幾句,這次旅行是從美國的伊薩卡出發,經過尼亞加拉到的加拿大,然後再從蒙特利爾的布萊克浦過邊境回到美國。
關於簽證、機票、、租車可以看上一篇遊記:《漫天飛雪,走過北緯49度——北美都市遊之加東篇》
連結://www.mafengwo.cn/i/19649935.html
行程:
幾個連結:
輪渡的詳細資訊://nywaterway.com/PortImperialWeehawkenTerminal.aspx
伍德伯里奧萊:www.premiumoutlets.com/outlet/woodbury-common
紐約聯票city pass://www.citypass.com/new-york
紐約地鐵://new.mta.info/
波士頓自由之路://www.thefreedomtrail.org/trail-sites
一、奧爾巴尼休息一下
12月30
從布萊克浦(blackpool)到酒店也要三個小時。雨雪天,路況很差,一不小心車子就要打滑。看到路邊有好幾輛車滑溝裡了,小夥伴開得很小心。
按照原定的計劃,我今天在奧爾巴尼過去一點的一家酒店(La Quinta by Wyndham Clifton Park) 休息一下,小夥伴要回趟學校辦點事。很帥的一個大叔在前臺幫我們辦好入住。
辦好入住,小夥伴就帶我到附近的泰餐廳(Sushi Thai at The Park)。我把晚飯也一起點好,帶回酒店慢慢吃了,小夥伴一人開車回學校了。
二、到紐約了
1、12月31日
睡到自然醒,酒店早餐快要結束了。趕緊下去拿了點吃的,給小夥伴也帶了一些。
回房整理好行李,看看時間差不多了,小夥伴也從學校出發了。我算好時間退房到大堂裡等著了。
大概是十二點過了一會,小夥伴睡眼惺忪的來了。開口第一句話就是:你開車,我在車上再眯會。
好吧!2019年的最後一天,女司機豪情萬丈地把車開到了資本主義大本營。
我們住的酒店是在新澤西州的Weehawken,酒店叫Envue,Autograph Collection離紐約曼哈頓就隔了一條哈德遜河。
隔著哈德遜河,我這個大上海出來的人,看著紐約的天際線,深嘆一口氣!實景領會了我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深刻含義。
放下行李,我們就趕緊坐輪渡去紐約曼哈頓。我們住的酒店門口就是輪渡碼頭。
今天緊趕慢趕的,就是要去時代廣場跨年的。
一路上警察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到處都是人,南京路的感覺。靠近時代廣場的路口都已經封掉了,遊客已經不能進入了。我跟著小夥伴從中央公園的那條路拐過去,沿著第五大道開始排隊,好不容易排到49街,好進去了。警察看著小夥伴的雙肩包說,不可以帶進去。很鬱悶的,一路上,連奔帶跑的,白忙活了。好吧好吧,不進就不進,明年早點在時代廣場邊上定個酒店,就不用這樣折騰了。
進不了現場跨年,就走走逛逛,看看紐約的燈紅酒綠。
小夥伴在yalp上搜到一家日式料理,一人一碗日式拉麵再點了份小吃,沒拍照就吃完了。
紐約的消費之高堪稱世界之最。停車費起步20美刀一小時,最高50美刀一小時。在紐約的這些日子,我們都是公交出行。除了地鐵,回酒店我們都是到汽車站坐大巴。
紐約曼哈頓有兩個主要的長途汽車站:港務局汽車站(Port Authority Bus Terminal)和華盛頓橋巴士站(GeorgeWashington Bridge Bus)。港務局車站是與紐約市以外全國各大城市聯絡的長途巴士總站,華盛頓橋巴士站是紐約區開往外州的中途巴士。我們是在港務局汽車站乘坐158路回酒店,說是跨州了,其實一點點路,沒幾站就到酒店門口了。
2、2020年元旦
新年第一天,睡到自然醒。我們就去乘擺渡車到曼哈頓去了。
曼哈頓的碼頭正對著紐約總領事館。
紐約市警察局( NYPD),也是紐約的一個標誌。
一隊華人在拍照,女領隊說著一口東北口音的普通話在指揮擺poss。
時代廣場處在紐約曼哈頓中城北區,中心位於百老匯大街、第七大道和42街交叉的三角地,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這個地方也是跨年晚會的主會場。昨晚沒能擠進來,今天總算是來漫遊過了。
廣場上矗立著百老匯藝術的奠基人喬治.M.科漢的雕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的作品和表演獲得過奧斯卡獎。
一路上看過去,都覺得稀奇,好玩。
我們繞到百老匯後面的網紅咖啡店藍瓶子(BLUE BOTTLE),吃了個早午餐。
真的是街角的咖啡館。小小的店鋪,沒有座位,只提供一個長長的條桌讓匆匆而入的客人站著喝杯咖啡。
咖啡的拉花,賞心悅目;咖啡的香味,沁入心扉!
我很喜歡這樣的小店,小資產階級思想在資本主義大本營裡肯定是要氾濫的。
咖啡喝好,精神也來了,一路走到中央公園。中央公園外溜達的馬車。
紐約第五大道地處曼哈頓的中軸線,是美國的中央大街,也是美國最著名的高檔商業街。在60街到34街之間的第五大道,則被稱之為“夢之街”,這裡聚集了許多著名的品牌商店,喜歡新品的千萬不要錯過。
到處懸掛的美國國旗
位於第五大道上的川普大廈
這可是川普的老家,所有的場館都用川普命名。
金碧輝煌,很川普。
川普競選商店
感覺這些物品都來自義烏。
聖帕特里克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是美國最大的哥特式天主教教堂,有120多年的歷史。這個名字的教堂世界上一共有三座,另外兩座分別在愛爾蘭的都柏林和澳大利亞的墨爾本。
教堂裡面不少人在禱告
街頭的流浪漢和鴿子在一起。
找地方喝下午茶了。這家店沒位置了,貌似準備收工了。
另外找了家LADY M,門口稍稍排了一會隊。
原味千層,我的最愛!
帝國大廈是紐約的地標建築之一,它是保持世界最高建築地位之久的摩天大樓(1931-1972共41年)。遊客可以登頂觀景。在紐約參觀,我們事先買了city pass,參觀前一天預約換票就行。大廈的安檢也很嚴格的,小夥伴的三腳架就不能帶入,但提供免費寄放。
奢華的大廳
在帝國大廈的頂樓俯瞰紐約的夜景。
晚飯去了紐約一家米其林一星餐廳:CAFE CHINA,中文名字叫傾城,主打川菜,裝修老上海風格。
這頓飯是我出門以來比較對胃口的一頓飯,辣子雞味道蠻正的,蒜香豆苗很嫩的。服務員一色的華人面孔,貌似留學生啥的,一口流利的中文在和英語自如的切換著。老外也蠻多的,熟練的用著筷子。
不過,CAFE CHINA,傾城,川菜,上海風,一點都不搭唉……
新年第一天的夜晚,曼哈頓璀璨依然。
3、元月2日
昨晚在帝國大廈看了紐約的夜景,今天一早就去洛克菲勒中心看看紐約的早晨。
洛克菲勒中心是一個由19棟商業大廈組成的建築群,這個建築群是由洛克菲勒家族投資興建的。1987年,被美國政府定為“國家歷史地標”,這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擁有的建築群,其象徵意義,早已超過建築本身。
各大樓底層是相通的。其中最大的是奇異電器大廈,高259米,共69層。頂層的硝石之巔觀景臺可以俯瞰整個紐約。
陽光下的紐約,高樓鱗次櫛比,蔚為壯觀。
高樓前的那一大片綠化就是中央公園。
哈德遜河就在眼前。
正在建造的大廈,不斷重新整理紐約的天際線。
在紐約的那些天,耳邊裡經常會冒出李宗盛的那首《傷心地鐵》的旋律,紐約、第五街、地下鐵……
聽多看多了紐約地鐵的報道,真的乘上了紐約的地鐵,感覺車站確實有點老舊,有點像以前工廠裡的機修間,軌道間滿是油膩;上下樓沒有電梯也是真的,不太方便,不知殘疾人怎麼上下樓;至於臭味骯髒,還是要看地鐵經過的街區,有的很乾淨,有的明顯不行了。不過,他們在上個世紀初就有地鐵了,百多年的歷史。
本來打算去看自由女神的,跑到曼哈頓最南端的炮臺公園(Battery Park)船碼頭一看,排著的隊伍彎彎繞繞已經是神龍不見首尾了。小夥伴讓我先排著,他去前面看看情況。看下來的情況就是不玩了,找吃的去了。
Shake Shack是家漢堡店,在魔都新天地開了分店,結果就變成了網紅店。
我們去的這家店在炮臺公園附近,又是飯點,人好多好多的。分頭行事,我去找座,小夥伴點單。等了好一會才有座,點了牛肉漢堡和奶昔。咬一口漢堡,麵包的鬆軟和牛肉餅的鮮嫩夾在一起,確實好吃;那個奶昔實在不咋滴,又是甜的發齁了。估計是美東這邊冬季寒冷,需要高熱量的食物禦寒?
華爾街口的三一教堂,這座哥德式風格的老教堂,於1846年建成。這座教堂當年曾是曼哈頓下城最高的建築。
教堂內金碧輝煌,有人看到了莊嚴和神聖,也有人看到了瑰寶和財富。
華爾街Wall Street,全球金融中心。這裡進駐的全球著名金融機構,創造了許多驚心動魄的歷史。
華爾街的銅牛邊上擠滿來自全世界的朝聖者。
銅牛是華爾街的地標,被譽為力量和勇氣的象徵;寓意經濟繁榮,股市永保牛市。
當然也是要沾沾華爾街的牛氣。
紐約股票交易所是俗稱紐倫港(紐約、倫敦、香港)的三大股票交易中心之一,是世界第二大股票交易所,約有來自全球3000家的企業在此上市。
站在華爾街上看過去的三一教堂。
各類金融機構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美國的開國元勳之一、憲法起草人之一,第一任財政部長。
看看附近的百老匯售票點有啥演出。
布魯克林大橋的指路牌。
布魯克林大橋橫跨紐約東河,連線著紐約的布魯克林區和曼哈頓島,1883年5月24日正式交付使用。大橋全長1834米,橋身由上萬根鋼索吊離水面41米,是當年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鋼材建造的大橋,落成時被認為是繼世界古代七大奇蹟之後的第八大奇蹟,也被譽為工業革命時代全世界七個劃時代的建築工程奇蹟之一。
上橋了,走了沒幾步,人流就走不動。來往的人流太密集了,嚴重堵塞,感覺全世界的遊客都來布魯克林大橋了!怎麼沒有警察維持秩序?我當時心裡不斷祈禱不要出事不要出事。
人流慢慢地在動,很慢很慢。幾乎是走一步停兩步。還好,大家都很有風度,沒有推搡,都在隨著人流慢慢走。走了差不多要半個小時,快到橋對岸了,才感覺人群鬆動了,看到小夥伴了。
橋墩後面的小攤在賣畫,各種各樣的紐約。
從大橋看到的岸邊
小夥伴爬到欄杆上去拍照,哪知他又成了我的景中人。
欄杆上待的時間太久了,邊上的老外發話了,小夥伴趕緊跳下來了。
擠得夠嗆,就跑去唐人街吃頓想吃的慰勞一下自己!
紐約唐人街,不懂英語也可以往來自如,國內流行的奶茶、火鍋,這裡通通都有。服務生也都是中國留學生,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吃飽了,又跑到曼哈頓的新年集市逛逛。
來杯蘋果酒唄!
4、元月3日
上午,睡個懶覺,再去換參觀自由女神的船票、買今晚百老匯的戲票,時間也就過去了。
上次去《傾城》吃了飯,大眾點評上看到紐約還有家叫《傾國》( CHINA BLUE ) 的上海菜館,據說這兩家店是一個老闆。起這樣的名字,想必老闆是有情懷的,這樣的餐館必須要去吃一頓的!
醃篤鮮、炒鱔糊、上海青(上海人吃的青菜這裡有專屬的名稱)、兩面黃,味道還算可以,分量很足,勾芡很重,兩個人硬撐著把這些菜吃了個七七八八。在遙遠的他鄉能吃到這樣的上海小菜,滿足了!
下午本來打算是去大都會博物館參觀的。
進去一看,人擠人的,暖氣開的又足,悶的感覺透不過氣,轉了一圈就出來了。
附近找了家《LADY M》,換了兩個品種,靜靜的坐一會。
上次中央公園就在外圍走了走,今天有時間,再慢慢走走看看。
號稱紐約“後花園”的中央公園,不只是紐約市民的休閒地,也是紐約的標誌性旅遊勝地。中央公園坐落在曼哈頓的正中,佔地843英畝(約5000多畝),是紐約最大的都市公園,也是紐約第一個以園林學為設計準則建立的公園。
走了半天,還是隻看了一個角。
中央公園出來就是蘋果旗艦店,服務生小哥照例是在大門口就站著,歡迎大家。
夜幕下的聖帕特里克教堂
帝國大廈
洛克菲勒中心
百老匯大道(Broadway)是紐約市重要的南北向道路,由於此路兩旁分佈著為數眾多的劇院,是美國戲劇和音樂劇的重要發揚地,“百老匯”因此成為了音樂劇的代名詞。
進劇場要排隊,也要查包。劇場就像上海以前的老劇場,不能帶吃的進去,但有服務生挎著木盒子在推銷飲料小吃。
音樂節《芝加哥》,是根據真實的事情改編的,看似輕快的歌舞卻演繹了一群風情萬種的女人如何被指控為謀殺犯的過程。事先做了功課,大致能看個明白。
夜宵,小夥伴去SHAKE SHACK吃漢堡。大晚上的,店裡也是人滿滿的。我實在吃不下,就幫他找個位,看著他吃!
5、元月4日
上午,紐約公共圖書館。
紐約公共圖書館是美國最大的公共圖書館,也是紐約的一個文化地標。圖書館於1895年由阿斯特圖書館、倫諾克斯圖書館和蒂爾登信託公司合併而成。
圖書館門口有兩隻石獅子,紐約市民根據它們的位置稱左面(北方)為“上城”(居住區),右面為“下城”(金融區)。
阿斯特大廳。大廳以Astor命名,以紀念阿斯特家族超過五代人持續不斷地對圖書館的貢獻,在阿斯特大廳的大理石牆或石柱上,印刻著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捐贈人的名字。
1911年竣工的宮殿式館舍建築具有新古典主義風格。
圖書館很多重要的閱覽室和公共空間也以捐贈者名字命名。
館藏中有英美文學名著的最早版本、知名作家的手稿及其他珍貴的古籍資料。就連大名鼎鼎的《古騰堡聖經》和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都被收藏在此。因此NYPL也被認為是世界著名圖書館之一。
著名的玫瑰閱覽室(Rose Reading Room),長約90米,寬約23.5米,高15米,是圖書館最壯觀的所在。
午飯我們去吃了龍蝦漢堡,說是網紅店,但中午人很少。要了蟹肉漢堡和龍蝦漢堡,東西確實不錯,龍蝦湯吃出了冰島的味道,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是與北京故宮、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盧浮宮和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齊名的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它和同在紐約的聯合國總部一起,構成了人類(或世界)過去和未來的兩大交匯點。
拿好地圖、借好導覽器開始參觀。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有埃及、巴比倫、希臘和羅馬、歐洲、非洲、美洲等各個地方的藝術珍品330餘萬件。
埃及政府贈送的丹德神殿陳列在博物館的薩克勒大廳。
中國館展出的中國瓷器、青銅器、石像、字畫等等。
1981年,以蘇州網師園殿春閣大殿及其後院為模式的阿斯特庭院在博物館的東翼竣工建成。庭院由中美合建。
庭院的殿堂——“明軒”陳列了中國明代傢俱。
博物館藏品之豐富,實在是目不暇接。半天時間,只好走馬觀花了。
紐約是紐約客的城市,紐約客來自世界各地,紐約客也把家鄉的美食帶到了紐約。
晚飯,找了附近的這家叫BUA的泰菜館,換換口味,Yelp的推薦真的不錯哎。
6、元月5日
今天的計劃是參觀自由女神,看完就出發去波士頓。
登島去看自由女神有兩個出發地點:一是紐約的炮臺公園(Battery Park);二是新澤西的州立自由公園(Liberty State Park)。之前,到紐約Battery Park去換票時,看到排隊的人實在太多,後來就換了新澤西Liberty State Park上船的票。
一早上,退好房,把東西全部搬上車就準備出發了。在紐約的這幾天沒開車,忘了把停車票放哪裡了,找了半天才找到。怕丟了,實在是藏的太好,把它和說明書之類的放資料夾裝拉桿箱裡了。車子一動沒動,停車費110刀。
酒店到州立公園十來公路的路程,一會會就到了。
風好大好大的,這些鴿子到是迎著風很歡樂的。
州立公園是建在了一個已停駛的火車站舊址上的。
曾經的售票大廳。
這裡的鐵路曾與輪渡碼頭直接相連,是歷史上重要的交通樞紐。
1900年前後來自歐洲的移民就是從這裡進入新大陸。後來,火車站停止使用。1976年由新澤西州投資建成了州立公園,同時保留了這個老火車站和部分鐵路。
出了候船大廳準備上船了。
我們的票是聯票,先停靠愛麗絲島,再駛往自由島,然後由自由島返回新澤西的州立公園(Liberty State Park)。
船不大,有兩層,上面方便拍照;下面可以坐著休息。
遊輪也為遊客觀賞曼哈頓天際線,提供了最佳的移動觀光視角。
愛麗絲島,是紐約曼哈頓區西南上紐約灣中的一個小島,它是1892年至1943年間美國的主要移民檢查站。當年滿懷希望來美國尋找自由與機會的歐洲移民,都要在這裡接受檢查,接受通過或拒絕的命運安排。
移民博物館
當年的移民大廳。高峰期,每天有5000人左右在這裡接受詢問和健康檢查。
1892年-1954年的60年的移民熱潮中,大約1200萬移民從這裡進入美國。博物館展出的照片也有一些穿著長衫、拎著藤條箱子的中國人。
這裡上船可以去自由島或者回紐約。
自由女神像全名為“自由女神銅像國家紀念碑”,正式名稱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是法國於1876年為紀念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美法聯盟贈送給美國的禮物,1886年10月28日銅像建成。1984年,美國自由女神銅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自由女神像也是美國的象徵,表達美國人民爭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
觀看自由女神像的最佳角度是渡輪靠岸前的幾分鐘,遊輪駕駛員也會在此時減慢船速,讓大家一飽眼福。
上島後,我們可以進入自由女神像的基座。基座裡面是博物館,介紹自由女神像的來歷和製作過程等等。
這座女神像的中間其實是空的,可以從內部的樓梯等到神像的頂部,女神頭上的皇冠是窗戶所在地。
從博物館出來,島上轉一圈,近距離看看女神像。
好像是女神像作者的另外一組的雕塑
下了船,就往波士頓走了,230英里。
服務區歇了會,墊了墊飢,又趕路了。
到波士頓了,先去找家好吃的!有生蠔,還有波士頓龍蝦!
LEGAL SEA FOODS是當地一家連鎖的海鮮餐廳。在波士頓,LEGAL SEA FOODS就是北京的全聚德。
白天忙著趕路,沒好好吃飯,看著選單都想嚐嚐。
生蠔有很多品種,我們點的叫啥,不記得了。東西絕對新鮮,端上來就有海水的味道,入口有一點點鹹,細品就會覺得有點甜;龍蝦烤的,一般般;海鮮拼盤,做法太野蠻了,掛漿後油炸的,很新鮮的魷魚、蝦仁,還有鮮貝!
這頓飯點多了,吃不了兜著走了。不過,兩人都吃的笑眯眯的。
酒店在波士頓的南段,離市中心有點距離。客房還算不錯,有小餐吧,可以做點簡餐,洗衣房烘乾機都有。出門在外,我最關注的就是洗衣房,能不能洗好烘乾!
三、波士頓的故事
1、元月6日
西式早餐,實在是要吐槽一下,真沒啥好吃的,看著熱鬧而已,儘管這家酒店的早餐已經是蠻好的了。反正,我的中國胃開始想念上海的大餅油條生煎小籠了。
波士頓是馬薩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是美國最古老、最有文化價值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波士頓大都會區擁有超過100所的大學。來波士頓,哈佛和麻省理工是必須要去朝聖一下的。今天要去這兩所全球的頂級名校看看,去他們的博物館看看。
哈佛大學是美國本土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建於1636年。創辦至今,哈佛大學共出過八位美國總統和數百位諾貝爾獎、普利策獎獲得者。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則是該校久負盛名的肄業學生。
哈佛大學沒有圍牆,從公交車下來所到之處就是哈佛大學的校園。
約翰·哈佛是馬薩諸塞州查爾斯城的一名牧師。臨死前,他立遺囑將自己一半的財產和所有的圖書捐贈給查爾斯河對岸那所新成立的學院。這是該學院成立以來所接受的最大一筆捐款。為表示感謝,校方決定,將這所尚未正式命名的學院命名為哈佛學院(也就是後來的哈佛大學)。
如今,哈佛銅像(John Harvard Statue)是哈佛大學最著名的地標。而且,據說摸約翰·哈佛銅像的左腳能夠擁有智慧。銅像的左腳腳尖已被摸得錚亮。
校園裡一幢幢風格迥異的教學樓、圖書館。
校園裡的教堂
哈佛音樂廳
哈佛大學在藝術和科學方面的研究比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學都要廣博和深湛。她的博物館主要分兩大類:藝術博物館和文化、自然歷史博物館。
哈佛藝術博物館,寒假期間閉館,不對外開放。
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由三個博物館組成:哈佛標本館、比較動物學博物館和地質學與礦物學博物館。這裡不僅是哈佛的一個著名景點,也是遊人到波士頓後駐足瀏覽的地方。
博物館展出很多動物標本和礦植物標本。
各種動物標本。
各種植物標本
蝴蝶標本
美麗的礦石
著名的玻璃花
Tatte咖啡館,終於有機會和哈佛學子坐在同一間咖啡館了。
麻省理工(MIT),以頂尖的工程學和電腦科學而聞名於世,綜合實力穩居世界前列。擁有領先世界一流的電腦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
麻省理工的博物館,展品以各屆學生的畢業作品為主,設計感很強。
底樓展出的機器人。
甲殼蟲一樣的小機器人
這是一個碩大的機器人。
所有的機器人展櫃邊上都有一個ipad,展示機器人的運作或表演。
二樓展出的一些機械裝置,真的是腦洞大開啊!
從博物館出來,沿著查爾斯河走,就可以看到MIT的校園了。
穹頂大樓是麻省理工的標誌性建築,它是一個凹型建築群,穹頂大樓面向查爾斯河,大樓前的大草坪通常作為舉行畢業典禮儀式的場地。
落日餘暉下的校園
燈光通明的教學樓。儘管還是寒假期間,裡面仍有不少學生在忙碌。
波士頓的地鐵
路過超市,領領當地的市場行情。
到唐人街 Mala Restaurant 吃了頓川菜,重口味,解饞了。
晚飯後的水果。
2、元月7日
波士頓,是美國最古老、最有文化價值的城市之一,整個美國的歷史幾乎都與波士頓有關。歷史上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最終引發了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槍。
“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是波士頓市政當局為遊客設計的一條觀光路線,地面由紅磚或油漆標出指引,起點始於古老的波士頓公園(Boston Common),終點為邦克山紀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全長2.5英里,串聯了16個波士頓的歷史文化遺蹟,這條路被認為是瞭解波士頓歷史的最佳途徑。
出發了,藍天白雲好天氣,正適合漫步。
地圖上標出從波士頓公園開始的自由之路的16處古蹟遺址。我們反其道而行之了,從邦克山紀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開始走起。
自由之路的標誌和紅磚指引
1、邦克山紀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
高221英尺的紀念碑,是為了紀念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時第一次與英軍交戰中不幸陣亡的將士。當時由於革命軍缺乏彈藥,所以就產生了那個著名的命令:“Don’t firetil you see the whites of their eyes”(在你看到他們的眼白之前不要點火)。
邦克山是美國獨立史上最著名的一個古戰場。
紀念碑前矗立的銅像就是邦克山戰役的指揮者William Prescott的銅像。
我們從紀念碑內部爬了294級臺階登上了紀念碑頂,透過四面的小窗可俯瞰波士頓的全貌。
紀念碑附近的查爾斯鎮古老的街道。
沿著紅地磚鋪成的路線往下一個景點。
溫斯洛廣場(Winthrop Square)很早以前是個公共綠地。18世紀時,士兵在此操練,所以也叫查爾斯鎮操練場(Charlstown Training Field)。
廣場的綠地間有南北戰爭雕塑(Civil War Memorial),紀念1816年戰爭期間為國捐軀的查爾斯鎮人。
2、考普山墓地(Copp’s Hill Burying )
考普山墓地是波士頓第二古老的墓地,建於1660年。這裡是波士頓北面的最高點,英軍曾在邦克山的戰役裡以此為據點攻佔了查爾斯城。這裡安葬了一些在獨立戰爭中的風雲人物,更多的是默默無聞的老百姓。
3、憲法號戰艦(U.S.S.Constitution)
停靠在查爾斯頓海軍碼頭的憲法號戰艦是目前世界上正在服役的最古老的軍艦。憲法號由喬治-華盛頓親自取名,顧名思義是為了紀念美國憲法,自1797年下水服役,至今已屆兩百年,綽號老鐵甲(Old Ironsides)。據說在1812年與曾與英國戰艦連續交鋒44次,沒有打過任何敗仗。其實憲法號在1881年就已經退役,後來逐漸作為博物館存在,它的最後一次航行是1997年,為了紀念它的200歲生日。(下圖來自網路)
眾多遊艇停靠在碼頭
4、舊北教堂(Old North Church)。
這座波士頓歷史最悠久的教堂建於1742年,它的的正式名稱為“波士頓市基督教堂”,在波士頓北區的撒冷街193號,是波士頓最古老、最活躍的教堂,已經被列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街角的咖啡店歇會。我自己去買了塊點心,五美元以下不能刷信用卡。
雷切雷維廣場
雷切雷維廣場旁也有一座教堂。
5、保羅.列維爾騎馬塑像。
保羅.列維爾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一名愛國者。1775年4月18日革命的前夜,列維爾得知波士頓將下令逮捕造反派的領袖,於是他和他的同伴們就發明了一種 報警系統:在波士頓最高的建築——舊北教堂的塔樓上,如果掛著兩盞燈籠就表示波士頓的軍隊將從海上來襲,如果只掛著一盞則代表軍隊從陸上進攻。
保羅.列維爾故居門口的銘牌
聖心教堂
如此之多的指示牌在一根鐵柱上,下面是個消防箱?
6、法納爾大廳
法納爾大廳是一幢莊嚴的三層紅磚樓,最初作為市場。獨立戰爭爆發前,波士頓市民常常利用這一建築物集會,討論獨立與自由等大問題。因而被譽為“自由的搖籃”(Cradle of Liberty)。現在一樓為市場,二樓仍習慣性的舉行各類集會,三樓是波士頓炮兵本部所屬的博物館。
現在的法納爾大廳與附近的昆西市場連在一起,成為波士頓市區內最適合逛街和購物的地點。
這個醒目而優雅的鐘樓,曾是波士頓海關鐘樓,樓高151米,樓頂鑲有直徑6.7米的大時鐘。退下海關重職後,它變為波士頓現今最高的旅館。
7、舊州府大樓(Old State House)
現為波士頓歷史博物館的舊州府大樓是波士頓最早的公共建築。
這棟建築曾是英政府駐美殖民地的總部,大樓頂部的炮樓一度是波士頓最高的建築。原物已於1776年7月4日宣佈獨立時被燒掉了。1770年,英軍和市民在樓外發生流血衝突,五位平民喪生,這就是被視為激發獨立革命的導火索之一的波士頓慘案。六年之後,正是從這幢樓的陽臺上,波士頓市民首次聽到《獨立宣言》的宣讀。此後,這裡是馬薩諸塞的第一個州政府所在地,直至1798年搬至新址。現今每年美國獨立紀念日當天,都會在舊州府大樓的陽臺舉行宣讀「獨立宣言」的活動。
8、波士頓慘案遺址(Boston Massacre Site)
以鑲嵌在地面上的石頭為標誌的,波士頓慘案遺址(BostonMassacre Site)是為了紀念1770年3月5日與英國軍隊衝突時被打死的五位愛國者,其中包括在獨立戰爭中第一位犧牲的黑人阿塔克斯。(下圖地面上的圓形圖案就是遺址)
9、舊南會議廳(The Old South Meeting House)
這個教堂的歷史可追溯到1729年,稍短於舊北教堂,是波士頓第二個歷史悠久的教堂。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就是由薩繆爾.亞當斯在此地發起的。1773年12月,5000多人聚集在這兒,抵抗英國人的茶葉稅。
10、老街角書店(Globe Corner Bookstore)
老街角書店曾是19世紀中期波士頓的文學中心。這裡既是19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出版社的根據地,也是朗費羅、愛默生、霍桑、霍姆斯等當時著名作家的聚會場所,儼然成為波士頓甚至是美國重要的知識傳播重鎮。
現在是一家墨西哥餐廳。
11、波士頓第一座拉丁學校遺址(Site of Boston First Latin School )和富蘭克林雕像(Benjamin Franklin statue),也可以包括老市政廳建築(Old City Hall)。
“老市政廳”(Old City Hall)、波士頓第一座拉丁學校遺址,就在國王禮拜堂的隔壁,現在只是在人行道上有一個用馬賽克和紅磚鑲嵌的紀念碑。
在旁邊又一個標識牌,知道這個學校建於1635年,獨立宣言的四個簽署人富蘭克林、亞當斯、漢考克、羅伯特都曾在此校學習過。
原木質建築物在1745年拆除,現在看到的是波士頓老市政廳,建於1865年,1969年市政廳搬走。
本傑明.富蘭克林雕像(Benjamin Franklin statue),1856年製作。
12、皇家禮拜堂和墓地
皇家禮拜堂(King’s Chapel)是波士頓第一所英國聖公會教堂。教堂原是一座木房子,新教堂建於1750年,但還沒有完成尖頂部分,就出現了財政危機。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座沒有尖頂的教堂。
皇家禮拜堂墓地的歷史比穀倉墓地還有悠久,這裡埋葬了馬薩諸塞州第一位總督;瑪麗-克林頓,第一位從五月花號上走下來的女人;還有星夜騎奔的銀匠:保羅-裡維爾Paul Revere。
13、舊穀倉墓地(Granary Burying Ground)
這個墓地實際是波士頓的歷史博物館。美國獨立宣言的三位簽署人薩繆爾.亞當斯、約翰.漢考克、羅伯特.崔特.潘恩都長眠於此,還有保羅.利維爾、本傑明.富蘭克林、波士頓慘案的五個殉難者,古斯媽媽等都暗安葬於此。
14、州議會大樓(The State House)
有著金色圓形屋頂的州議會大廈,建於1798年。除了二戰期間為防空襲曾被塗黑,它金光燦燦地閃耀了一個多世紀,是波士頓的著名地標景觀。
15、公園街教堂(Park Street Church )
教堂位於波士頓公園東邊,建於1809年,被譽為“基督教建築的經典之作”。1812年南北戰爭時期,波士頓扮演著“解放黑奴,保衛聯邦”的重要角色,教堂的地下室曾被用作火藥儲存庫。在1831年美國獨立日那天,這裡響起了全美第一次為慶祝國家生日而高歌的美國國歌——《亞美利加》。
16、波士頓公園(The Boston Common)
自由之路的起點從波士頓公園開始。這個號稱波士頓最古老的公園,以前是人民放牧的地方,殖民時期是英軍的營地,後來更成為公眾自由發表言論的場所。馬丁路德金曾在這裡發表過演講。現在是波士頓市民鍾愛的休閒場所。
公園最北面是五十四團紀念碑(Colonel of the Fifty-Fourth Regiment of Massachusetts Infantry Born in Boston),紀念在獨立戰爭期間波士頓黑人組成的兵團的英勇事蹟。
著名的梅西百貨
晚飯,去唐人街吃了火鍋。
要了個大辣的鍋底,把服務生小哥哥嚇了一跳:這個好辣的,一般都點少辣哦!跟他一嘮叨,也是留學生。小夥伴告訴他在成都上的學,小哥哥笑了,他在重慶上的學。呵呵,川渝一家!
吃完火鍋,來碗冰粉,這個才叫地道。
吃完了,再好好看看波士頓!
著名的波士頓三一教堂(Richardson’s Trinity Church)位於卡普里(Copley)廣場。
現在的三一教堂是1877年重建的,典型的羅馬式建築。是波士頓最好的教堂,沒有之一。
科普一下:三一是指三位一體,基督教相信聖父、聖子和聖靈三位一體,因此有很多教堂叫三一教堂。
教堂邊上的那棟高樓就是貝聿銘設計的漢考克大樓,是波士頓最高的現代建築。
走進看,教堂主體採用花崗岩和紅色砂岩,外牆刻有精美的浮雕,中部高達26公尺的尖塔樓亦為紅色。
波士頓公共圖書館(Boston Public Library)是美國最大的城市公共圖書館,藏書量僅次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哈佛大學圖書館。
Philip Johnson設計了這個更具現代感的圖書館,與古老的波士頓圖書館(McKim Building)相鄰。
老南教堂在科普利廣場的另一側,屬於聯合基督教會,已被列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也是波士頓最受歡迎的婚禮場所之一。
基督教科學派第一教堂。
這個教堂是基督教科學派的母教堂和行政總部。不明白什麼是科學派,寫到這裡時查了資料,原來基督教的這一支在相信上帝造人的同時,也承認科學的存在。所以它的擁護者更多,有龐大的資金做各種研究、建設教堂,它還有一個巨大的圖書館。這是一個有文化的教派!
波士頓實在是太有文化了。走在大街上,不經意就路過了一所殿堂級的學校。
伯克利音樂學院,全世界規模最大且最頂尖的獨立現代音樂學院,以美國流行音樂與爵士樂而聞名。
已經走過了,小夥伴告訴我這個就是伯克利,小鬼王源就在這裡上學。我回過神,返身再好好看了一眼。伯克利音樂學院,可是大神一般的存在啊!王力巨集就是這裡畢業的啊!
3、元月8日
今天是在波士頓的最後一天,退房時問了一下,車子可以停的幾點,問下來,按規矩最晚是晚上六點,不過,稍晚點也行。
計劃是參觀紅襪子主場、伊薩貝拉博物館和波士頓藝術博物館。也是滿滿當當的一天。
棒球是美國發展最早的職業運動,波士頓紅襪(Boston Red Sox)是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的創始成員之一,它的主場就是波士頓的芬威球場(Fenway Park)。
棒球場的參觀需要買票,按指定的時間場次進場,由專門的工作人員帶隊講解。我們這組六個人, 除了我們兩人,兩位四位是個家庭,父母帶著兩個半大孩子。講解員是個大叔,全英文講解的,我也聽不懂,就看到小夥伴和那家子一起笑啊嗯的,我就跟著後面自己看看。
有個展示廳,是原來球隊的更衣室改建的,展出了球員的球衣、獎盃等等。
這個戴著棒球帽的小車子很卡哇伊!
原來的售票廳,現在僅供參觀了。
從售票廳視窗看進去
紅襪子所打破的歷史記錄
正在改建維護的球場
伊薩貝拉博物館是一間著名的私人博物館。
伊薩貝拉.加德納是十九世紀末波士頓著名的藝術收藏家這間私人博物館收藏了超過2500件的藝術品,其中許多是無價珍寶。
這個博物館以一個義大利風格的內部庭院而聞名。美麗的室內庭院擺滿了私人藏品,是一個由各種藝術品堆砌起來的有機整體。
博物館收藏有各類繪畫、雕塑、傢俱、珠寶等等,不乏大家之作。
最有名的《伊薩貝拉.斯圖爾特.嘉娜》自畫像,一個典雅的女人。
快要出門時,下雪了。一會會,雪又停了。
夕陽下的大廈都變成金色的了。
穿過一個有大樹、有小河、還有鴨子的街心公園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是全美四大博物館之一,館藏極為豐富,其中亞洲藝術品的收藏最為豐富。
亞洲館館的藏品
2018年,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對外公佈,接受史上數量最多且意義最為非凡的一批中國書畫捐贈:翁同龢後人翁萬戈家藏。這批文物包括翁同龢及其子孫六代的捐贈文物共183件。
時年一百歲翁萬戈先生是翁同龢的五世孫,也是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的長期資助人。
波士頓最後的晚餐是在這家Neptune Oyster,網紅海鮮餐館。生意很好的,要預約的。店堂好小,一色的老外,邊上一桌坐著的兩個長得像華人的,說得也是一口流利的英語。
兩個土老帽在服務生的指導下點了好幾種生蠔,吃口確實不一樣啊!偏鹹的,先鹹後甜,入口就甜津津的……今天的海鮮燴做的好吃了,海虹、龍蝦鮮嫩肥美;魚排煎的剛剛好,外脆裡嫩、肥美多汁!
其實這個餐館還是個酒吧,晚上要開車,不好喝酒,有點遺憾!
真的好喜歡波士頓,好喜歡這座有歷史、有文化、有內涵的城市!
計劃第二天去購物。為了能早起到奧萊,吃好晚飯九點多從波士頓出發,住到了靠近奧萊的一家酒店 La Quinta Inn & Suites by Wyndham Danbury 。
4、元月9日
一早酒店出發,也開了差不多一小時才到奧特萊斯。估計,在美國開個把小時的路程是常態吧!路上看到有個中國女孩獨自開著一輛小車,後排座椅上放著一個大大的行李箱。兒子調侃說,這就是標準的中國留學生啊,獨自異鄉流浪。我心裡嘀咕著,儘管孤獨,日子過得也是不差的。
位於紐約州中央山谷 (Central Valley)的Woodbury Common Premium Outlets是全美國規模最大、品牌最全的奧特萊斯,擁有多達250個大小品牌,佔地面積超過72000平方米。
去奧萊的交通一般是自駕,如果從紐約出發,一個多小時差不多了。官網指引如何乘坐大巴,網上也有很多乘坐大巴的購票攻略。
可能是去的早,也可能是錯過了最瘋狂的打折季,整個商場人不多,有點冷清。到下午,人才慢慢多了些。
實話說,裡面大牌不少,價格也蠻吸引眼球。但是,裡面的服裝、包包大多不是新款,尤其是大牌的款式都比較普通。我們在第五大道看到的幾款包包,這裡都沒有。以後一定記得,第五大道看到喜歡的就買了。還有就是適合中國人小尺碼的衣服鞋子都不多。
當然,還是買了斯凱奇的鞋、Toryburch的包,還有伊麗莎白雅頓的化妝品等等。
最後要講,餐飲區有各種快餐,包括McDonald’s、Subway、美式炸雞、披薩和日本快餐等,小驚喜是有ShakaShack、Lady M。
四、伊薩卡的日子
著名的常春藤名校康奈爾大學坐落在風景旖旎的伊薩卡小城。它是常春藤八校中最年輕、規模最大的學校,創辦於1865年,是一所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著名的常春藤盟校的八個成員之一。議員安德魯.迪克森.懷特(Andrew Dickson White)和企業家、莊園主埃茲拉.康奈爾( Ezra Cornell)共同建立了康奈爾大學。截止2018年,共有58位康奈爾大學的校友或教研人員曾獲諾貝爾獎,在全球高校中列第十二位,居全美第十位。
康奈爾大學是全美率先開設中國語言課程的大學。我國現代橋樑之父茅以升在1917年獲得康奈爾的碩士學位,還有樑思成、林徽因、徐志摩等大師都曾在康奈爾上過暑假預科班。胡適也曾在康奈爾就讀,一開始主修農學,三個學期後將專業轉向了哲學。1915年,趙元任、楊杏佛等眾多的先輩在康奈爾大學成立了中國科學院的前身——中國科學社。
從波士頓回來,我在這座小城待到一月底才回家。租的車要還了,小夥伴開著車帶我在校園和伊薩卡城裡轉了一圈。然後幫我準備好地圖、乘車卡,教我怎麼乘車、換乘,他上課去了。我也給自己確定了幾個目標,事先做好功課,獨自一人走走看看逛逛。
1、康村校園
康奈爾校園景色壯觀、氣勢開闊,四周是原始的嶙峋山石和參天古木,到處有喧譁的溪谷和石拱吊橋;有山頂靜謐的碧筆湖水(Beebe Lake),還有山腳帶狀的卡尤加湖(Cayuga Lake)。自然環境之美,北美大學裡堪稱獨一無二。
當年白話文先驅胡適先生把伊薩卡(Ithaca)詩意地翻譯為“綺色佳”,徐志摩則譯之為“我的家”。
小城距離雪城50分鐘、紐約5小時的車程。因為身處於偏遠的城市,康奈爾被大家俗稱為“康村”。
康奈爾所處的高緯度,使它的冬天威力十足。365天裡的200天,康奈爾的人都在過冬天,10月份就開始下雪了。大雪的雪量會導致伊薩卡機場停航,學校停課。曠日持久的冬天裡,所有的學生都穿著黑壓壓的羽絨服在冰天雪地裡艱難前行,加拿大鵝是康村人的標配。
康奈爾校園約有700座不同風格的建築,均以捐獻者命名。
懷特的雕像。畢業於耶魯大學的懷特先生擔任了康奈爾的第一任校長,長達十八年。
正對著懷特像的是康奈爾另一位創始人,企業家和農場主埃茲拉.康奈爾雕像。為了學校的安全,康奈爾捐出了位於伊薩卡東山上的私人農場作為校園土地。
傳說他們兩人在夜深人靜時會走到這裡傾心交談。白色是前來的腳印,紅色是返回的腳印。
塑像面對的主校園草坪稱為Arts Quad。這個不封閉“四合院”成為藝術和科學學院人文校區。四周有麥格勞樓、莫里爾樓和懷特樓等早期石砌建築。
莫里爾樓(Morrill Hall)建於1868年,是康奈爾大學的第一幢建築。
懷特樓(White Hall)
麥格羅樓(Mc.Graw Hall)
麥格羅塔(Mc.Graw Tower),是康村的一個地標。塔樓於1891年興建,高173英尺,有161級臺階。鐘樓每天都有學生表演敲鐘音樂,每天太陽下山時演奏校歌和其他樂器。
鐘樓的鐘表盤是會變顏色的。南瓜橙色的萬聖節,粉色怡人的情人節,還有綠油油的Dragon Day。每種顏色都有其不同的意義。可惜了,天寒地凍的就沒看到它的變幻。
麥格羅塔在開學期間是定時開放的
走上161級臺階,可以從裡面看到鐘樓的螢幕和大鐘運轉的機械裝置
康奈爾編鐘(Chimes)
演奏編鐘的是康奈爾的學生。新年期間,還會演奏中國名曲。
我和帥哥
從鐘樓看出去燈光閃爍的康奈爾、伊薩卡。
與麥格羅塔連在一起的是古老的尤里斯圖書館(Uris Library)。
其中AD White Reading Room的設計頗為夢幻,各個書架之間有樓梯聯通,好似哈利波特魔法學院。
古老的Uris,Library內有一層全層翻新的“雞尾酒廊”(Cocktail Lounge),是康村娃最愛的刷題去處。
臨窗的位置,抬頭就可以看到山下的萬家燈火。
這面橙色的牆上,方塊可以自由拼圖、拼字,有些家長會把孩子帶來,讓他們在這裡自由玩樂。後來,在微博上看到這面牆上出現了“武漢加油”的字樣!這場疫情,這些留學生打滿了全場。其中的跌宕起伏,真的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心疼這些孩子們!
好幾個下午,外面下著大雪,我也在裡面找個舒適的位置,自助咖啡機裡來一杯星巴克咖啡,捧著iPad,刷刷視訊,看看一個標準的老外,說著一看流利的普通話在主持“小馬在紐約”。
更多風格迥異的閱覽室。
尤里斯對面就是奧林(Olin Library)圖書館。
貝利大樓(Bailey Hall),康奈爾音樂廳。
斯伯利大樓(Sibley Hall)
正在修建中的倫斯萊爾大樓(Martha Van.Rensselaer Hall)曾是美東最大的學術大樓。
斯塔特勒酒店(Statler Hotel)是康奈爾的教學酒店,是常春藤聯盟中唯一開設酒店管理學院的學校。美國最火爆的漢堡店Shake Shack的CEO就是酒店管理學院的本科畢業生。
康奈爾大學的酒店管理本科專案是世界上第一個開設酒店管理本科學位課程。
學校的行政大樓(Day Hall),留學生辦I20就要到這裡遞交材料。
我身後的這棟樓就是威勒史佳特大樓(Willard Straight Hall),曾經是全美最早的學生聯盟所在地。
校園裡的各種雕塑
康奈爾商店(THE CORNELL STORE),出售一些紀念品和文具用品,還有一個咖啡吧哦!康村的娃幾乎人人都穿的有康奈爾logo的衛衣就出於此處吧!
通往HO PLAZA的地面上有同學們用粉筆字做的小廣告。
康村著名的大斜坡(Libe Slope)。每年畢業季的狂歡就在這裡,只是2020年的畢業季被新冠衝擊的有點遺憾。
好幾次,我拿著地圖,站在斜坡的高處,會有康村的老外(看著年齡好像老師)主動問我,是不是來觀光的,有啥需要幫助嗎?有一次,一個大叔交流了幾句後問我孩子在那個apartment,講了幾遍,我才反應過來,告訴他在讀ECE,那種豁然開朗!老外在知道我不需要幫助後,還讓我慢慢enjoy。
大雪後的斜坡成了滑雪的滑道,家長帶著孩子在嗨皮。
斜坡下漂亮的迴廊。
穿過迴廊就是宿舍區了
看著色彩單調的宿舍,裡面的自助餐食堂可豐富了。
2、康奈爾博物館
康奈爾大學的約翰遜藝術博物館(Herbert F. Johnson Museum of Art)是全美數一數二的大學博物館。藝術博物館由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師美籍華人貝聿銘設計,樸實無華、簡潔,是校園的著名一景。
不過,總感到幾何形的結構和校園的總體建築不太協調。
星星點點的穹頂是一個模擬星空。
我特意找了個晚上來看星空的變幻。
博物館的永久收藏超過三萬件藝術品。參觀是免費的,樓下還可以寄存外套和包包。
樓層指引
我先去了地下一層。看到還有展館在布展,已經展出的藏品擺放顯得比較侷促。
一個古老的中國傳說,由日本畫家創作了一幅寫意畫。
後來,又有兩位美國人根據這幅畫設計了這個中國風的庭院,庭院就在博物館靠近小河的那一邊。
我從地下一層上到一樓,直接坐電梯進入頂層。頂層所以的窗戶都是巨大型的,是貝聿銘建築的獨特創新。透過巨大的玻璃窗向下俯瞰,康奈爾校園和伊薩卡小城盡收眼底。
一覽無餘的康奈爾校園。
遠處的卡尤加湖。卡尤加湖是“五指湖”中最長的湖泊。
頂樓是亞洲館有不少中國珍品,各個朝代的陶器、青銅器、瓷器、書畫等等,藏品極為豐富。
唐卡
除了出色的亞洲館藏,博物館還收藏了眾多的歐洲和美國的版畫、雕塑、油畫等等。
精美的玻璃製品。
博物館邊上就是這條經過Beebe Lake,最終流入Cayuga Lake的小溪叫Fall Creek,巨大的落差造成的轟鳴很遠就能聽見。
跨越Fall Creek的Pedestrian Suspension Bridge。
河水從山上流下,在落差大的地方又形成一個個瀑布。
早期的康奈爾大學幾乎是全美科技的象徵,並在歷史上一直注重將其科研成果和技術發明付諸實施。藉助豐富的水資源,1883年,康奈爾大學是全美最早通過水力發電來照明校園的大學之一。
湖邊民居旁,有一個裝有圖書小櫥。這個就是悄悄“紅遍全球”的Little Free Library(小小免費圖書館)。
創始人波爾先生的初衷用以這種方式來紀念母親在得到鄰居社群的積極迴應後,他用極大的熱情,進行這個小圖書館的推廣,理念就是“拿一本,捐一本”。後來他又註冊了以Little Free Library命名的非盈利性組織。
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之後,好多小圖書館的“管家”,把小圖書館的書換成了生活用品和食品。這些東西仍然是免費。
3、康奈爾種植園
康奈爾種植園(Cornell Plantations)位於康奈爾主校園東面,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包括一個植物園、數個植物學花園以及自然林地、小徑、小溪和峽谷。
從EAST HILL PLAZA坐公車,到下圖這個車站下,能看到有個石砌的圍牆,上面有COENELL UNIVERSITY。
有個中國娃經過,幫我拍了照。
再往前走,看到一棟玻璃房子Stocking Hall,著名的Dairy Bar就在這幢大樓的底樓。
康奈爾富有盛名的Dairy Bar,學校官方的冰淇淋店。康奈爾有自己的農場和奶牛,這裡的牛奶和冰淇淋都是自產自銷,十分新鮮又美味。
買了什麼口味的忘了,也沒拍照,就記得奶味很濃很濃!
Dairy Bar對面有很多暖棚,這裡叫做Green House,裡面種植一下蔬菜和水果。
跟著手機導航,從暖棚邊上的小路向康奈爾種植園(Cornell Plantations)走去。
路邊一棟棟漂亮的小屋。可能是學校的教工宿舍吧!
這戶人家的屋外建了間陽光房,院子有木柵欄圍起來,好喜歡!
用樹枝紮起的小木門。
這個地方很少有行人經過的,馬路上都是車軲轆印。
有些地方看不出道路了,我就沿著僅有的一些腳印往前走。
有些地方積雪還是蠻深的。
流往Beebe Lake的溪水。
溪水經過一個落差形成了一排小瀑布。
這塊石頭碑文刻著:我們將這個地點和康奈爾植物園周圍的林地奉獻給那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康奈爾花藝系學生們。
有臺階,走上去。
倚著大樹自搭的小涼臺,還有木扶梯,好喜歡。
跑到上面一個平臺時,突然竄出一隻大狗對著我狂叫,嚇得我拔腿就跑。跑了一段路,聽不到狗叫了,站定下來,看到有個人牽著另外一條狗和剛才那條狗在一起玩……
嚇死我了,不跑了,往回走了。
慢慢走著又看到馬路了。
終於看到有歡迎來康奈爾的牌子了。
總算回到剛才出發的地方了。
走了兩個多小時,種植園的門也沒摸到。
也許就沒有門,滿山遍野的花草樹木都是種植園的。
晚上告訴小夥伴,他有點吃驚。特意關照我,別亂跑了,這邊都是汽車進出,沒有人這樣玩的,危險的。想想也是的,就沒遇到啥人了。不過,這個地方真是漂亮,依山傍水,森林環繞,如果是春暖花開的日子,肯定美極了。
4、大學城College Town
從康奈爾校園通往college down的Ho Plaza是賭王何鴻燊捐助的,所以以他的姓氏粵語發音命名。
從這裡過去可以看到一座小橋,也有個康奈爾的校名。沒有圍牆的學校,在伊薩卡隨手一指,這都是學校的。
college town有各式餐飲店、咖啡館、便利店、小超市以及UPS快遞等等,滿足了學生們的基本生活需求。
西餅屋。
有幾次在外面跑累了,想歇歇腳,就進來買杯咖啡坐一會。買過一次叫不出名字的甜點,裡面是糖粉做的餡,甜的發齁,吃一半扔一半,後來再也沒買過甜點了。
西餅屋過去有一家UPS快遞,小夥伴讓我幫他去寄過一次回收的咖啡膠囊。
聯邦快遞對面就能看到一家星巴克。去拿過一次咖啡,打包帶走了。
越南料理店的牛肉粉。兒子也常去的這家店。老闆是個越南華僑,看到我們進去,真是一臉的親切。解放前離開廣東去的越南,後來又輾轉來到美國,開了這家小店。閒聊中,老闆問兒子媽媽現在過來,是不是要畢業了。得知我們是過來旅遊的,很是感慨。
韓國料理店,一人吃了一份部隊鍋。店堂很小,佈置蠻走心的,文青風。
還有奶茶店、中國料理、亞洲料理……
5、伊薩卡Downtown
伊薩卡,是紐約州湯普金斯縣的首府,是紐約州人口最少的都會區。
某天,小夥伴說要剃頭了,就一起去了一趟伊薩卡城裡。巴掌大的一丟丟地方,到也蠻有意思的。
大冬天的,蘋果節的標誌孤零零的待在那裡。據說,伊薩卡非常重視當地的特色蘋果節(Apple Fest)。每年秋季蘋果飄香,遊人和居民都可以摘蘋果、吃蘋果、烤蘋果派,再喝上一盅熱騰騰的蘋果酒。
Ithaca Mall底樓,有好幾家快餐店。
二樓的理髮店,理髮一次20刀。小夥伴找的那個髮型師貌似已經很熟悉了,兩人說說笑笑的。其實college town 也有理髮,價錢也便宜。
理髮店過去就是一個警務室,門關的緊緊的,沒看到警察。
Ithaca Mall所在的這條街就是小鎮的中心了。
馬丁路德金的雕像。
塗鴉的山牆
教堂
漂亮的民居
湯普金斯縣醫院。這家醫院在新冠病毒爆發期間,收治了紐約轉來的新冠病人。
又是一座教堂
一戰、二戰紀念公園,。
美國國旗後面的石碑鐫刻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湯普金斯籍的陣亡將士名冊。
對面的石碑上鐫刻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湯普金斯籍陣亡將士名冊。
這幢建於1892年的房子現在已經是一家酒吧了?
房子的進門口有塊牌匾,是在伊薩卡音樂學院成立三十週年之際豎立的,以表彰他們的勇氣和合作者的決心。
下圖這幢大樓是湯普金斯法院大樓,建於1933年。
湯普金斯縣建立與1817年4月17日,以Daniel D. Tompkins命名。他出生於1774年,過世於1825年。1801年擔任紐約州制憲會議議員;1804年至1807年擔任最高法院法官;1807年至1817年擔任總督、紐約州大學校長、邊防衛士;1814年至1815年,擔任第三區民兵司令;1817年負責關於廢除紐約奴隸制的新聞公報;1817年至1825年擔任美國副總統。
這個銘牌是由美國國家社會和美國紐約州女孩團體豎立的。
鎮議會大樓
還有喝咖啡的小姐姐哦!
沒有想到,大山深處的一個小鎮,也這麼有意思。多年的書香薰陶,小城也變得好有文化了。
6、斯圖加特公園
從學校的Libe Slope往山腳方向走,一路的風景也很漂亮。
貫穿整個校區的Fall Creek小溪水。
water is power,肯定有瀑布。很好奇,過去看了。
這塊銘牌,寫著最早來到伊薩卡的定居者在瀑布附近建起了房屋和磨坊,後來,有利用這裡的水力資源建起了麵粉、石膏、紙張等工廠。
這段紅磚殘墟,大概就是當年留下的遺蹟吧!。
有人在釣魚,不知裡面有啥魚?貌似美國釣魚也要辦證的!
瀑布就在路邊的峽谷中,落差較大,水流湍急。邊上有些結冰了,瀑布變成了冰凌。
下面的河水還沒有完全解凍,瀑布洩下的水流推著冰塊往前流淌。
沿著主幹道再走一會,就可以看到這幢小房子了。這是個遊客中心。
從遊客中心後面走過去,穿過鐵軌,就可以看到一個很大的廣場。
遠處的木屋全部關閉著。如果夏季來,這裡可以借到燒烤用具,帶上新鮮的疏果、麵點和燒烤半成品,支上燒烤爐,開始烹飪美食,欣賞美景。
介紹斯圖加特公園(Stewart Park)的來歷
附近幾個景點的路線圖
卡尤加湖(Cayuga Lake)上還有冰封。
湖畔水邊,楊柳依依。
烏雲漸漸散去,藍天漸漸展現。
遊艇碼頭,正在等待春天的來到,等待冰消雪融,前來休閒的康村村民熙熙攘攘。
伊薩卡曾經是美國黑白電影歷史上的好萊塢,1931年的美國大片《魂斷藍橋》(Wdinedrloo Bridge)的故鄉。沿卡尤加湖往西的高速公路邊的Wdinedrloo Bridge至今猶在,《友誼地久天長》還在傳唱,只是電影裡的悲情已成往事。
回去了,回家的路是上山路,走不動的。算好時間乖乖的坐公車回去了。
7、East Hall Plaza
East Hall Plaza是伊薩卡東面的一個廣場,位置有點偏。
但是這裡也是屬於康奈爾的。
邊上有個康奈爾大學的辦事部門。
停車場邊上的一排房子,有超市、餐館、酒莊、雜貨店、健身房,另一邊是銀行、加油站等。這裡還有個公交車站,有好幾條線路可以換乘。下圖尖頂的地方就是P& G Fresh超市的大門口。
超市裡的東西很豐富的,牛奶的品種好多好多。100%脂肪含量的,50%、2%、0脂肪含量的,剛開始無從下手,拿著手機一個個拍照翻譯過來,認準一個就一直買了。
豬肉要比國內便宜好多,可能老美不太吃肉吧!
我們住在East Hill Plaza後面的Summer Hill社群,平時購物乘車都很方便的。
超市的後面有一家蠻像樣的西餐館。
有一天下大雪,白天兩人都沒出門,晚上就來打牙祭了。
開學後,學校食堂開放了,一般晚飯都會去學校吃。
學校有十個食堂,大多是自助餐的方式。吃完了,還可以帶個水果、倒上一杯咖啡到圖書館繼續用功。
這天去晚了,食堂裡已沒啥人了。我也敢拿出手機大膽的拍了。
牆上掛著大福的油畫,估計都是學生的作品。
當然,也會買菜自己做飯吃哦!
伊薩卡城裡還有華人超市、沃爾瑪、Target、Wegmans。不過,去這些地方最好有車,坐車不方便。剛回學校那幾天,還有車,差不多都逛了一遍。
Wegmans,24小時營業,主要是生鮮食品,還可以預定網購哦,不過要隔天預定。水果都有自助稱重,反正是一定要學好英語。
華人超市裡的中國調料。這家超市是個福建人開的,看著小夥伴有點陌生,問是不是剛來。得知小夥伴平時不太做飯,還很關心的說,還是自己做飯吃健康啊!不過,沒車真不方便。買好東西出門,就看到一個女孩子拎著兩大包的東西,在寒冷的風中等Uber。
伊薩卡城裡有家德州牛排館,人氣很旺的。沒預約就要等位。牛排很大份的,兩個人一份就夠了,牛仔風!最近有看到美國有家類似的牛排連鎖店倒閉了,蠻可惜的!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大家都能恢復正常生活吧!
8、過好年,要回家了。
買了1月29日達美航空回上海的機票,在伊薩卡和小夥伴一起吃個年夜飯就準備回家了。
年三十,本來打算自己做飯的。小夥伴說同學們約了一起吃年夜飯,每人做一個菜。讓我和他們一起,還要做一個拿手菜哦!
中午,和同學們一起在食堂吃了午飯,就回家準備晚餐了。
這時,武漢的新冠疫情已經爆發了。這邊的孩子多多少少已經有點受影響了。寒假回武漢的同學也很自覺的,年夜飯也沒出來。沃爾瑪已經沒口罩了,校醫院的口罩也開始限量供應了。小夥伴幫我在亞馬遜上定了口罩。
儘管大家都牽掛著國內的家人,年還是要過的,年夜飯還是要吃的!
有好幾個同學是住在一個社群的,年夜飯就約了那裡。大家一起回家,先將冰箱裡的牛肉豬肉排骨魚的拿出來解凍,然後按照事先的分工,男孩子和麵採購,女孩子洗菜做準備。真沒想到,康村的娃,書讀得好,幹起家務一個個也像模像樣。大家一起動手,一下午,一桌像模像樣的年夜飯就出來了,紅燒肉、咖哩牛肉、栗子雞、紅燒大蝦、水煮魚片……連餃子都拌了好幾個餡:白菜豬肉餡、玉米豬肉餡、雞蛋蝦仁餡。我燒了個牛尾湯,再做了個芋圓甜湯。芋圓沒有木薯澱粉,就用玉米澱粉代替了,沒想到,挺受歡迎的。
為了營造過年的氣氛,孩子們特意把春晚開啟,按著那個點開始吃飯、倒計時。
酒喝完了,還沒盡興,又跑去P& G Fresh超市買酒了。
年初一,下雪天。
在家刷完《囧媽》,就跑去圖書館找小夥伴一起去college town找了家亞洲餐館吃飯,一點也沒過年的氣氛唉。小夥伴講,好像聽到鐘樓在演奏中國樂曲。
好多朋友都在叫我不要回去,我想想上海應該沒啥問題,路上小心點就是了。
後面幾天開始零零碎碎的做回家的準備了。
到The Cornell store又去買了帶有康村標誌的帽子、杯子等等,帶回家做小禮物的。
一個人跑到鐘樓聽了場演奏。
亞馬遜的口罩也到貨了。開始整理回家的行李了。
年初六,康村的最後一天。
蓋茨樓是蓋茨夫婦捐建的,主設計來自於普里茨克獎得主Thom Mayne。
本來打算叫小夥伴帶我到樓裡好好轉一圈的,看看走廊裡一扇扇門都緊閉著,也就算了。
樓裡的咖啡吧還是蠻靈的。
這是我在康村聞到最香最淳的咖啡了,暖心的小姐姐還搞了個漂亮的拉花。
拿著咖啡去了隔離工程學院大樓(Philips Hall),小夥伴就在這裡上課。
大廳底樓也有賣簡餐的。
先吃個早午飯。
這棟樓外面看著像一棟樓,裡面其實是三家工程學院大樓連在一起的。
Upon Hall,機械和航天工程學院。
Duffield Hall,材料工程學院。
Philips Hall,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學院。
小夥伴帶著我到飛利浦樓上上下下轉了一圈。
櫥窗裡展出的模型
實驗室
學院的教授們,有好幾個華人教授。
工程學院的圖書館還是中規中矩的,學院風。
美國一般稱藤校的本科生才是爬藤,這個才是大牛,其次是PhD博士生,然後才是研究生。當然,能到康村做只汰浴蟹,讀個研,當媽的心裡也已樂開了花。
下午,我和小夥伴在uris圖書館泡了半天,他做他的功課,我看我的視訊。衛衣是在cornell store買的。大紅色是康奈爾的校色,鮮豔熱烈,熱情奔放。待在康村的我也跟著孩子們一起奔放一下。
康村最後的晚餐去了中央校區一家有點亞洲風格的食堂。
這裡有點中國年的味道。
大紅燈籠,擊鼓表演。
餐點也是亞洲風味,拿春捲和水餃的地方排起了長隊。
回家了,又是一場大雪。
所有的東西外包裝都拆了,又把小箱子換成了28寸的大箱子,硬生生加進去半箱口罩。
航班是29日早上5:50從伊薩卡飛底特律,然後底特律轉機飛上海。這時美聯航、美國航空已經宣佈停飛國內了。我內心祈禱著一切順順利利。
晚上也睡不著,按照國內的習慣,提前三小時到機場準備安檢,二點就讓小夥伴叫車去機場。從家裡到機場差不多十來分鐘就到了,Uber20刀。然而,到了機場,機場大廳大門緊閉著,附近沒有工作人員也沒有乘客!什麼情況,我趕緊聯絡小夥伴,再到處找人。冰天雪地啊,要凍死人的感覺!還好,出門前,怕著涼咳嗽不讓上飛機,前心後背貼滿了暖寶寶。好不容易,看到大廳有個保安模樣的人出來了。我趕緊拍拍玻璃問:open ?保安回我:four o’clock!哎呀,我的媽呀!四點開門,還有一個多小時。回去吧!小夥伴幫我又叫了輛車,還是剛才送我的那輛車,司機很奇怪看著我,嘴裡嘰裡咕嚕不知說啥。我告訴他要四點開門。然後,我又很鬱悶的告訴他:Shanghai,airport,open,all day。完整的句子說不來,幾個單詞把我的意思都表達了,司機也聽懂了。他告訴all day,money!我也明白他的意思了!走的時候,看到又來了一個乘客在拍候機大廳的門。唉,這趟又是20刀。
回到家,更睡不著了,刷刷手機,一會會到四點了。小夥伴又叫了輛車,又是20刀。還沒出伊薩卡呢,差不多四五百元錢就這樣沒了。
伊薩卡機場很小,都是直飛美國國內的航班,基本是小飛機。值機櫃臺也只有三家航空公司,美國航空、美聯航和達美航空。值機、行李託運、安檢都蠻順利。昨晚裝箱後,兩個箱子反覆稱重好幾次,都剛剛好。
等我坐到登機口等候時,看到剛剛為我們值機的空勤大媽又過來檢票登機了。這時,我才剛剛悟道,這邊的機場其實就是代替了我們國內長途汽車站的作用,晚上沒有航班起降就關門了!是自己少見多怪了!
到底特律很早,只有七點多,飛上海的航班是下午3:45。很忐忑,不要在這裡取消航班啊!
直到看到大螢幕上跳出航班資訊才安下心來。
到機場免稅店看了看,沒有要買的東西,來回逛了兩圈。
候機樓的上方有一排軌道,有小火車不斷的來回,不知是怎麼回事!
去麥當勞吃了漢堡,要了杯熱茶。
然後定定心心到登機口等待登機。
陸陸續續有乘客來了,還好沒有旅遊團。聊了幾句,口音基本都是江浙一帶的,心就更定了。看他們的樣子,比我還緊張,口罩、手套都戴著,腳上還套著塑料袋。好吧!這樣才好呢!
上了飛機,人一下子就放鬆了。機上很空,差不多三分之一不到的上座率。我找了個沒人的位置,一人就坐下了。吃好飛機餐,還沒上冰淇淋呢,我就迷迷糊糊睡著了。醒了,上海也到了。
五、後記
一、對於加拿大,我的認知除了白求恩,還有就是很多的中國人選擇移民、定居的國家。這次旅行重新整理了我的認知。
1、是它的發達程度。加拿大領土面積為998.467萬平方公里,世界第二,人口只有3707萬(山西3702萬,國內排名18位)。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加拿大是世界上擁有最高生活水準、社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館的移民博物館提到了加拿大的發展就是外來移民和本地印第安人的鬥爭和妥協的經過。曾經被法國殖民的魁北克省就是一個小歐洲。
2、是與美國的緊密程度。同屬英國殖民體系建立起來的國家,具有社會習慣、風俗上的相同。同處美洲大陸的美加人民的生活習慣也十分相近,薰牛肉漢堡、乳酪薯條、高熱量的甜品,就連在大學校園串來串去的小松鼠也都是一樣的黑色。北緯47°一根直線將北美分外美、加兩個國家,長達8000多公里的邊境幾乎不設防。在幾個主要的國際公路口岸設定了一些哨卡,對來往車輛、行人進行簡單檢查。我們從彩虹橋去加拿大,再從布萊克浦回美國,真正體會了這種方便(當然,加拿大的簽證也是要辦的)。高速公路邊的植被也完全一樣哦!經濟的高度發展使之一體化,美加沒有牆,美加不用牆!
二、這些年,國內的經濟高速發展,《厲害了,我的國》也佔據了國內的輿論場。當我站在哈德遜河邊看紐約的天際線,看著天空中飛來飛去的私人飛機,我被震撼到了!短短的一個月,我真正領會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中美之間的差距不是一點點的。
1、美國的公共交通歷史悠久,地鐵、飛機及高速公路構成了發達的交通網路。
考慮到環保和緩解交通壓力,大城市的美國人一般出行會選擇公共交通。地鐵、火車等軌道交通保障了城市內和城市間的公共。儘管設施顯得陳舊,但是路網發達,相當方便快捷。像紐約的地鐵始建於1904年,至今已有472座車站,營運長度為394公里,保障了大紐約地區居民的進出。
美國也是個地廣人稀的國家,發達的高速路網為灰狗巴士和私家車的出行提供了便捷。全美至今已有89203(截止1997年)公里長的高速路網。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二輛以上的汽車,都要用到高速公路。美國也是標準的汽車上的國家。
美國的每天起飛的航班有七十多班,主要城市也至少有一個以上的機場,快速、便捷,成為美國人出行的一個基本選項。富人們更是將私人飛機作為日常出行工具。
2、美國的發達不單單大城市,還在於農村的發達。伊薩卡小鎮位於美國的大農村地區,從紐約出發有近五、六小時的車程。小鎮沒有高樓大廈,木製的房屋也已老舊。但是,這樣的小鎮和美國城市生活一樣,餐廳、咖啡館、服裝店、銀行、超市、醫院等等,生活上的需要應有盡有。大型購物中心就要三、四個,深受當地人喜歡的Wegmans超市商品之豐富,進去一看你不會相信這裡是鄉下,實在令人感嘆!城鄉生活水平差別很小、甚至沒有差別,這是我到美國最大的感受。
3、美國的高等教育在短短的三百多年的歷史中,建造了當今世界最為龐大、最為完善的高等教育體系。完整的高等教育層次結構保證了分類施教。社群大學主要是進行職業教育和轉讀大學提供準備。研究性大學是美國高等教育的核心和靈魂,著力培養高水平的科學人才。相比之下,中國是窮國辦大教育,重在普及,還在打基礎。美國是富國辦強教育,重在精英,已經碩果累累。
三、一月初,伊朗的蘇萊曼尼在伊拉克巴格達機場遇襲身亡。美國各地加強了安全措施,華盛頓等地處於戒備狀態。外交部和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提醒即在美中國公民密切關注當地安全形勢,提高警惕。接下來,國內疫情爆發。一月底,美國航空、美聯航宣佈暫停飛往國內的航班。很多朋友勸我暫時不要回來,我權衡再三,還是按原計劃回家了。30日回到上海後,得知達美航空也停了,赴美簽證也暫停辦理。隨後,劇情反轉,美國和歐洲的疫情也相繼爆發了。學校停止線下授課 ,改上網課。中美航班更是大面積的減少,想回家的孩子們變得好難。這幾個月,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整理聞、刷疫情,我的心也在太平洋的兩端大幅度的搖擺。花了好長時間才定下心來寫這篇遊記,真心希望這個世界沒有戰爭、沒有病毒,國泰民安!We are the world!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