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臺灣景觀相關的紀錄片、電影、書籍及音訊,請參照我的隨筆://www.mafengwo.cn/i/7168235.html

DAY1:至臺北

2017-2-10
CZ8457:大連——臺北 / 起飛:15:35
旅行第一天,註定是在路上忐忑的歷程。
13:33到達大連周水子機場,14:07開始辦理登機手續。正常登機,在飛機上遲遲不起飛,是臺北機場軍事戒嚴的原因。17:40飛機準備起飛。南方航空大連直航至臺北。20:48在臺灣機場入境處辦理入境手續。

Mark一下南航的飛機餐。從大連飛外地,習慣於首選南航,所以對南航的飛機餐熟悉不過。

①入臺證、電話卡、無線WIFI

一站搞齊:“臺灣自由行”//www.go2tw.cn/
入臺證佔到1月10日的配額,1月13日發證。電話卡和無線WIFI提前交好費用,在機場直接取裝置。

21:24在機場內買好國光客運1819的車票,出機場等候。1819終點站為臺北車站。到達臺北車站後,乘坐地鐵至大安森林公園站(悠遊卡已經在臺北火車站捷運處充值),出站口即為臺北麗都唯客樂飯店(Rido Hotel)。

詳細瞭解悠遊卡資訊(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www.easycard.com.tw/

我停留臺灣這段時間,桃園機場捷運剛開始試執行,即需要抽號碼牌免費乘坐,但在規定的時間段乘坐。我印象中應該是2月16日是第一天,我還好一陣激動,2月19日離開時可以乘坐捷運至機場了。結果並不是正式執行,正式執行是3月2日。雖未趕上,至少給我帶來了曙光。

臺北桃園機場全瞭解(換匯、悠遊卡、捷運、客運車、電話卡、wifi卡等)://www.mafengwo.cn/i/6704474.html

桃園機場捷運運營時間:
桃機-臺北:首班發車 06:13 /末班發車 22:42
臺北-桃機:首班發車 06:00/末班發車 22:58

普通(藍色車體):大約50分鐘 / 票價 NT$160
直達(紫色車體):大約40分鐘 / 票價 NT$160

酒店辦理好入住後,在萬能的7-ELEVEN,買得三份便當當做晚餐。

②臺北城市印象

臺北不大,這是一座完全可以用腳來丈量的城市。
臺北大約可被中山南、北路,忠孝東、西路分為四大區塊,在臺北只要有“西路”的地方通常都是臺北的老城區。若要尋訪臺北的老城,可沿著“西路”一直到淡水河畔。現在的臺北市區是向東發展,沿著忠孝東路向東有數個商圈,一直到臺北101所在的信義商圈。

這個《臺北的天空》《忠孝東路走九遍》《冬季到臺北來看雨》歌曲中的臺北,《搭錯車》《一頁臺北》《艨舺》《恐怖分子》電影中的臺北。

每次看到關於臺北的文章,筆調很自然很莫名地就變得文藝地、充滿小清新式地淡淡憂愁起來,彷彿臺北就應該是那樣的。來到臺北後,就會尋找一些符合心中臺北印象的臺北符號。

和內地城市相比,臺北的市容顯得不那麼現代化,道路也不寬闊。但這也是臺北精巧細緻之處,很多細節,能突顯臺北這個城市的個性。

臺北人的從容,應該從貧富差距不過分大、媒體自由這兩方面說起。自由的媒體則能有效監督公部門,替老百姓仗義執言,所以老百姓比較心平氣和,不擔心受侮辱而投訴無門。

這是一座移民的島,臺北也是移民的城市,除了選舉的政治語言,一般情況大家都能融洽相處,沒有地域成見。

臺灣人大多信奉道教或佛教,當你參觀任何大小寺廟時,不要從中間的大門穿過,因為這代表著對神明不敬,請走旁邊的小門。另外請不要隨便許願,如果去寺廟許願,真的靈驗,一定要還願,不還願會招來厄運。

你在這裡,時間雖是新的,但看見的、品嚐的、觸控的,總有些“古早”的遺留。
曾看到一段臺灣人的自述:“臺北有變也有不變的地方。如果臺北的不變,代表的是‘堅持立場,不為旁人所動’,倒也是值得鼓勵的。”這段話,就寫在位於大稻埕界區的波麗路西餐廳,她是臺北第一家西餐廳,如今開有兩家分店,老店依然火熱如昨。這樣的店,在臺北不少。比如,1949年從上海遷來的明星西點咖啡,因為臨近重慶路書街而成為臺北作家和思想者的聚集地,蔣經國與芬妮在此地的浪漫約會也被傳為佳話。再比如創辦於1956年的蜂大咖啡,一層略顯的擁擠擺桌從未怎麼變過,門口研磨咖啡豆的大機器已經像陳年紫砂一樣透出棕褐色,那一縷縷咖啡香穿過半個世紀飄搖而來,伴隨著幾代人在西門町的美好回憶。
這些,就是臺北的堅持。

DAY2:野柳地質公園、誠品敦南店、永康商圈

2017-02-11

前一日半夜抵達酒店,所以這一天出發較晚。做捷運至臺北車站,按照網上攻略尋找臺北車站西側的國光客運專用汽車站,來回走了兩遍尋不到,結果建築早已不存在,所以網上的攻略有時候已是被淘汰的訊息。

新的國光客運汽車站已搬至臺北車站東側東三門處。桃園機場和臺北車站區間車的出發和到達地均在此,我今日要去野柳,也在此買票候車。

11點坐上國光客運1815。末班車從野柳發車22:20。上車下車皆需刷卡,12:11到達野柳。全票:NT$96。

臺北車站西側。
臺北車站
“五鐵共構”,指臺鐵、高鐵、臺北捷運、桃園機場捷運、高速公路客運交匯。有五條地下街、70多個出口,是臺北的“百慕大三角洲”。絕對無法看懂室內地圖。
臺北的90後喜歡簡稱臺北車站為“北車”。

臺北車站西側

臺北車站東側,即國光客運汽車站上車下車處。

①野柳地質公園

從野柳站下車後,首先看到的是野柳漁港。萬里鄉有四個漁港,萬里、龜吼、東澳、野柳。

野柳國民小學,充分利用當地旅遊資源。

上圖的路通往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這個漁村,元宵節,都會舉辦一個特別的“神明淨港”儀式,大批壯丁扛著包括開漳聖王、媽祖、周倉將軍和土地公等神明的轎子,在熱鬧的氛圍與吆喝聲中躍入漁港冰冷的海水中,扛著神轎在港裡遊一圈,祈求出海漁船滿載而歸,全臺絕無僅有。
我來的這日正好是元宵節,正好看到應該就是這種儀式。一些年輕人扛著這些神明的轎子。但沒看到他們躍入海水中的身影。

蕈狀巖

仙女鞋

野柳地質公園的標誌:女王頭。排隊拍照的人太多,我就從側面的角度拍了一張,角度不對,逼真度就打了折扣。

豆腐石。真的很形象。

野柳岬的迎風面是險峭的斷崖,背風面卻是鬱鬱蔥蔥,種植了美人蕉、龍舌蘭、海芙蓉等海岸植物。漫步在穿行林間的小徑中,別有一番情調。

景區第三期。我在的當日,三期關閉,不允許遊人進入。
15:50坐國光客運1815返回。

在野柳漁港這裡有好多海鮮餐廳,但總有一、兩家是黑店。只要時間不敢,內行人都走一段短短的路,到野柳的另一面的龜吼漁港去吃便宜的海鮮。龜吼漁港的海岸也是很美的。
龜吼漁港的大石頭很像海龜,漁船上掛很多的大燈泡。

②誠品敦南店

“24小時不打烊、閱讀零時差”
或許是媒體效應的發酵,來臺北市的觀光客,大多會到誠品朝聖。隱匿在誠品中的,有若干我這樣的旅行者呦。

忠孝敦化捷運站,到了敦化南路(大安區,與忠孝東路、仁愛路交接的整塊地段,都可稱為東區,商業區,也是辦公、文教一體的高階生活區),傳統上林蔭密佈的敦化南路是豪宅的聚集地,臺北人一提到“敦南”就好像有一種尊爵不凡又低調的氣息,而自從誠品書店開幕後,更充滿了一種布林喬亞式的文藝感。

誠品敦南店是誠品連鎖書店的總店,臺北市最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逛誠品”稱為一種象徵自己品位的旅行,也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來到臺北如果不在晚上10點過後在誠品書店,抽起一本書在地上看,沾染一下那文化氣息,好像都沒來過臺北似的。如果時間太早就別來了,人多,還會有旅行團參觀。
到達方式:捷運到忠孝敦化站
營業時間:書店24小時,商場11:00-22:30

在《跟我去臺北》一書中,臺灣當地人是這樣回答作者對是否會有很多人深夜來此看書的疑問的:加班到很晚的白領來喝杯咖啡,順手買本書。小說迷愛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來翻書。還有那些半夜突然要查資料的學生,也騎單車奔到誠品來。晚上的客人還真不少。

書店溫馨,佈局雅緻,沒有傳統書店的沉悶與規格化,厚實的木書櫃、柔和的燈光。在寫文字時腦海中回想身處書店中時,是柔和的暖黃色的感覺,莫名一種溫馨;而大連當地的書店想起來確是一種冷白色涼涼的感覺,拉遠了與讀書人的距離吧。

從誠品敦南店出來,搭乘捷運於忠孝敦化站,室外站臺,正好能看到入夜的臺北十字路口人車來往。

③永康商圈

文青最愛穿梭在大安區那些“充滿人文情懷”的小巷子。臺北市的文教區,許多臺灣一流大學、宗教機構堂會在此聚集。市中心最大的大安森林公園也在這。

井字型的小巷子:永康街、青田街、麗水街、金華街。

街名取自浙南一帶地名。在日據時代被稱為“大學宅地”(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後來許多從內地來的教授都住在這裡。圍牆爬滿藤蔓,儲存良好的日式木造房舍。

臺北地狹人稠,樓與樓之間的巷子長的像人生、短的像呼吸。應該舍大道進窄巷,她像是分岔的掌紋,之外還有之外,擇巷而入,出其不意是旅行最美的意義。

師大商圈雖身處車如水、馬如龍的臺北,仍保有純粹的藝術氣息,自成結界,隔絕俗世的紛擾。由捷運“臺電大樓”或“古亭”站出,任性而走,走出一段往事來。

青田街屬於人文累積的產物,需要時光的沖刷,張愛玲的名言意外貼切這情況:“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因為住在大安森林公園北側,至永康商圈只步行即可到達,所以在臺北期間,若干次得以穿行於永康商圈。
永康商圈的建築中混有騎樓風格,可關注一下。
永康商圈是以永康公園為中心。由於日據時期聚集日本文官與臨近大學教職員宿舍,奠定此地濃厚的人文風情。現今巷弄裡古董藝品、生活雜貨鋪林立(臺灣宜龍(陶瓷、茶器)),瀰漫著優雅氛圍和慢活魅力。頂頂重要的是,美食是永康商圈最大特色,最負盛名的:喫飯食堂(我心目中的No.1)、永康牛肉麵、鼎泰豐(最大的排隊地,當地人參與其中)、思慕昔冰品店、度小月、高記(生煎包)、誠記越南面食館(天津蔥抓餅)、芋頭大王(一般,還是九份的芋圓最棒呀)、呂桑食堂(公園對面、宜蘭小吃)。

誠記越南面食館(天津蔥抓餅)

芋頭大王。因為飲食中極偏愛含有澱粉類(土豆、地瓜、芋頭),所以看到名字就忍不住進去試吃。一般般的甜食吧,還是最愛九份的阿柑姨芋圓,到九份一定一定不要錯過。

思慕昔本館及本館二樓(另外有思慕昔二館、思慕昔臺中旗艦店、思慕昔士林店)。位於主要地角。一份真的好多,我們三人吃一份足夠。

女兒的最愛。回來後,一直念念不忘思慕昔裡的這份招牌甜點:芒果雪花冰。兩次吃都點的這口味。

店內景。

第二次去是白天去,照樣要稍等一會兒座位。其實本來在出發那天還要去吃,以滿足女兒的慾望,時間有限還是錯過。

東門餃子館。從大東北來的,對吃餃子實在沒有什麼慾望,就勢路過。

最最隆重推薦的喫飯食堂。遇到它,不是早已知聞,而是飄過鼎泰豐(排隊人潮)、度小月(看選單實在沒有吃的慾望)後,我們仨人慢慢尋覓,尋到這家招牌,突然倍感親切,看完招牌菜品介紹,我突然有大吃的慾望,就拍板進去。雖然是吃飯點,但是排隊一小會就入了座。感覺一切算天時地利人和,就是緣分。
The last,我前後兩次選擇這裡就餐。臨出發那天,要不是時間不夠,我們全家三口人會吃第三次的。

在店外面馬路上,就可以瞭解這家店的招牌菜和詳細菜品。對於我這樣的陌生客,這個就是吸引我進店就餐的活招牌。

店外門口處的等待椅。

店內的選單牌,正好位於此處站著點好菜就可以入座等菜了。

就餐環境很簡樸。

我喜歡的菜品:煎豬肝(最愛)、花生豬腳、蒜泥蚵。

味增魚丸湯。魚丸口感沒有大連的鮮嫩,更喜歡大連天天漁港的黃花魚丸湯。

滷肉飯(女兒一人兩碗,足見好吃程度)、我一碗白米飯。第二次吃,掐著晚上開店時間進來,只有兩波客人,另一波一家四口(兩大人兩男孩),一聽口音,我就念叨說不定是大連人(後來驗證果然不錯,在搭乘回連的航班上,又遇到這一家四口人)。話說這一家四口都體格健碩,點餐時,大聲告訴點餐服務員,滷肉飯都要大份的。嗯,我就喜歡東北人的豪爽。

永康牛肉麵。14:14,不算午飯高峰期,依然有排隊的人潮。我們仨排隊那天隊伍比這個長,不過也就十分鐘吧,就輪到我們了,店裡樓上樓下兩層,一座一座沒有空位。就餐時,真好和兩個韓國男孩子一桌。在臺灣旅遊的人群中,韓國棒子太多了,大陸自由客少,旅行團更是只有在士林官邸那天才碰到一個。

永康牛肉麵的肉都是大塊的,畢竟價格擺在那裡。老公反饋說其實味道沒那麼特別,也就一般吧。

我們2017年的元宵節是在臺灣度過。

永康商圈的臺灣有名小吃:大腸包小腸。爺倆品嚐,我圍觀。
大腸包小腸的糯米腸、香腸,通常都先經過炭烤,而糯米腸切開後,也會再塗抹醬油膏等醬料,再放入小香腸。是臺灣1990年代興起的一種特殊小吃,與美國的熱狗有異曲同工之妙。

偶遇的街邊小吃:井蛙紅豆餅。在臺灣,很多東西都被冠以小確幸的感覺,簡簡單單的這一份甜品,也能挖掘出無限委婉曲折的文化來,有點蕩氣迴腸,吃到嘴裡也好似變成些許文化入了肚。吃上發掘無限可能,旅遊地點也發掘出無限可能,粉飾出太多文化了,我覺得是好事,人們把心思和頭腦都放在積極的事情上,總比無限傷感與落寞好。

永康商圈更多的是這種市井小巷。充斥著旅遊的人群、生活其中的市民也穿行其間。居住的氣息和遊人的瀏覽互相交錯著。

永康商圈中心位置的街心花園

DAY3:北投、少帥禪園、中正紀念堂

2017-2-12
來北投,避開週一,博物館及地熱谷等景點不開放。

①北投

北投代表著什麼呢?從凱達格蘭族(Patauw)女巫神話想象開始;歷數漢人移懇胼手胝足的辛勞;日本時代溫泉沐浴文化的興起;時至今日,種種有形的無形的文化生活,都成為我們得以認識、親近北投的線索。
過去的北投,是大家印象中最具歷史、人文風情的溫泉鄉。日式的房屋、依稀在耳邊的那卡西演唱、鶯鶯燕燕的滄桑歲月。
當年北投溫泉事業的興起,引進日本藝旦,更衍生出那卡西走唱、摩托車限時專送與酒家菜等特殊文化。
我帶著這些線索,去閒適探訪。北投到底都有些什麼呢?北投圖書館、北投溫泉博物館、凱達格蘭文化館、梅庭、地熱谷。我按照自己的喜好,去一 一經歷……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坐落於北投公園內,市內書香、戶外鳥語,相映成趣。也是臺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地下一層,地上二層。屋頂為輕質生態屋頂,設有太陽能光電板發電,採用大量陽臺深遮陽及垂直木格柵,降低熱輻射進入室內。2012年獲得美國網站Flavorwire.com評選為“全球最美25座公立圖書館”之一。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8:30-21:00/週一、週日9:00-17:00

安靜的氛圍。裡面的藏書都有著歷史的痕跡,和誠品書店相比,我更喜歡這裡面的書籍、這裡的閱讀氛圍,安然踏實。而誠品裡是嶄新的,讓我有陌生感和疏離感。這裡的人們很幸福,有這樣的閱讀環境。想想自己家附近的大連圖書館魯迅分館,氛圍也不錯。

北投公園。各歷史建築散落於這公園內,與自然融於一體,互相融匯。北投溪帶著流動的氣息活躍著這一片土地。狹長公園兩側分佈著溫泉酒店及居民區。處在這樣的環境中,節奏莫名地就慢了下來。
北投的溫泉文化是從北投溪所流動的暖暖泉水承接而來。

上圖右上角為“望樓”。顧名思義,望遠。

榮獲法國米其林三顆星最佳旅遊景點評定。

北投溫泉博物館
前身為“北投公共浴場”,1994年北投國小師生因鄉土教學課程,發覺了這座荒廢的浴場,經地方熱心人士奔走,於1997年核定公告為第三級古蹟,修復後1998年成立了“北投溫泉博物館”。為臺灣首次由社群搶救的博物館,因此相當重視在地連結,透過博物館的核心角色,讓北投在地文化閃閃發光。
注意: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

兩層樓房,一層磚造,二層木造。訪客在一樓泡湯後沐浴更衣,沿著樓梯走上二樓的榻榻米大廳納涼,或至望樓欣賞北投沿岸的山光水色,直至盡興才踏上歸途。

早期北投溫泉旅館林立,精緻優美,儼然臺語片的天然攝影棚,在這拍攝的影片不下百部,遂有“臺語片的好萊塢”之稱,可以從臺語老片中(60-70年代)尋訪老北投的風情舊跡。

鑲嵌彩色玻璃

榻榻米大廳
博物館內下午14:00會有日本歌舞表演。演員正在排練。

博物館內的大浴池

于右任手書“梅庭”二字。

梅庭

建於1930年代末,曾是辛亥革命元勳、“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的避暑別館,為日式木構架建築風格。

在臺北市,至今仍可看到“鼎泰豐”、“行天宮”、“普濟寺”等匾額,均為於老親筆寫贈。

梅庭景色極佳,時有溫泉的硫磺味兒飄過,秋日的下午,不少觀眾坐在木隔櫺前的長凳上靜養神思。或許,沉浸在這種氛圍中,更能體悟到“一代草聖”當年的心境。

地熱谷
是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此區泉源是大屯山火山群內水溫最高的溫泉,90℃的溫泉水成為溫泉湖,常年瀰漫著白濛濛的蒸汽,谷內的溫泉是酸性“青磺泉”,全世界僅有日本秋田與北投區有青磺泉。

景區小小,走些許步就可以逛完。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

②少帥禪園及幽雅路

從北投園區沿著幽雅路一直向山上走,人少車也少,我獨自一個人邊走邊拍,嗯,此時,那爺倆已被疲憊打倒在山下休息。路如其名,“幽雅”,如果來北投一定也來走走,體會獨屬於這一片和你自己的幽靜。

幽雅路7號,這一棟公寓我喜歡。

少帥禪園地址:北投區優雅路34號
營業時間:10:00-21:00
漢卿美饌(禪園內飯店):12:00-14:00 18:00-21:00

1920年日本人所蓋,當初是“新高旅社”,二次大戰期間被日本回收,作為神風特攻隊的慰安所,也就是神風特攻隊出自殺任務前飲酒作樂的地方。1960年張學良夫婦被安排在這幽居,積極抗日的愛國分子張學良和軍國主義的神風特攻隊,在這裡竟然有了聯結。
1946年11月張學良夫婦即被送來臺灣,幽居在新竹深山內的井上溫泉,住在一棟日本人設計建造的木屋內,周圍青山綠水環繞,除了看管的警衛外就只有少數的臺灣原住民。
1957年起張學良夫婦到臺北就醫、辦事,即被安排在少帥禪園現址。1960年4月正式搬到臺北,仍幽居在此,但已能有限度的和外界接觸了。
北投復興崗70號,是張學良在臺最後也是居住最久的屬於自己的住所,現在仍未開放。

從禪園內可以俯瞰城市景色,居住在這裡有很好的視野。

來這裡要購票進入,還可以得到一張免費泡腳的券。上面照片內的遊客都在休閒泡腳,稍事休息。我想著山下的爺倆只能作罷,心裡還遺憾著這麼好的一路精緻就這麼被爺倆給錯過了。

③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是為了紀念蔣介石而建造,它的建築是仿造北平的天壇之頂以及埃及金字塔之體。包括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音樂廳和戲劇院,還有外圍的公園。
交通:乘坐地鐵小南門線(捷運淡水線)到中正紀念堂站下,5號出口。
開放時間:紀念堂09:00-18:00,紀念公園5:00-0:00
從10:00-17:00開始每個整點都有士兵換崗交接儀式,建議大家提早10分鐘,因為觀看交接儀式的遊人非常多,整個大廳幾乎都擠滿了人,整個換崗儀式大約5分鐘。17:00關殿前那一班會比較精彩。參觀換崗交接已經成為了紀念堂的另一看點。
元宵節在臺灣很受重視。最熱鬧的要屬放天燈了,放花燈向來被視為元宵節的代表,最熱鬧的要屬在中正紀念堂廣場舉行的“臺北燈節”了。

感覺中正紀念堂類似於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城市中心佔地廣,建築莊嚴肅穆。我趕得是17:00的士兵換崗儀式。

DAY4:淡水

2017-2-13
歷史上,淡水曾是北臺灣的第一大港,也是西方文明在北部生根、散播的發源地。從17世紀西班牙與荷蘭陸續佔領、爾後歷經鄭成功、清領時期、日據時代及英國租用等不同時期的經營與建設,使淡水擁有多樣風貌的古蹟風情。而馬偕傳教士,更為淡水添了一份人文溫情的色彩。
坐捷運淡水站下,在此處搭乘紅26路公交車(出捷運站門右拐既是公交站臺總站,捷運站有遊客服務中心可諮詢事宜),繞了好大一個灣路(其實還好,正好可以感受下淡水居民生活風情)至漁人碼頭終點站下。

小小地圖就可以告知你在淡水你可以尋找到什麼歷史古蹟。

①漁人碼頭(淡水第二漁港)

為了遊客往返淡水河下游兩岸,新北市規劃的藍色公路,讓遊客可以登船遊覽,並作為往返淡水、八里的另一種選擇。
藍色公路乘船地點:淡水渡船頭、八里渡船頭、淡水第二漁港(漁人碼頭)、關渡碼頭。

情人橋。

②滬尾炮臺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9:30-17:00
週六至週日9:30-18:00
休館時間:每月第一個星期一、農曆除夕、初一不開館。

來這裡的遊客真的很少,你完全可以享受靜靜地在裡面閒逛並參觀。售票人員看到我們遠道而來,且來這麼一處小小的景點,很是熱情相告。

從漁人碼頭起始站坐紅26路至滬尾炮臺,過主幹道,沿著一條坡道往上走才能至滬尾炮臺。在半路,馬路右側會經過和平公園,一滴水紀念館就在公園內。今日去時正好週一(閉館日),沒有參觀成。

一滴水紀念館正門

和平公園內部區域性在圍欄修葺。

由此進入滬尾炮臺。此地未參加過任何戰爭,所以儲存得還算完整。炮臺上的大炮已不見,清代軍官在土垣圍成的內院中使用的合院也已消失不見。

甬道

出了滬尾炮臺,旁邊有一家咖啡館,我們稍作休整。

紅26往淡水捷運站方向行駛的主幹道。

③淡水海關碼頭園區

洋樓。現在裡面為遊客服務中心。

從此處遊客服務中心取得一系列小卡片,每一處景點都已水墨畫的形式展現出來。

倉庫

④紅毛城城堡及領事官邸

淡水紅毛城
又稱滬尾城,已有400年的歷史,為西班牙人浸入臺灣時建造作為淡水河口防禦要塞。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9:30-17:00;週六、週日9:30-18:00

前清英國領事官邸

紅毛城是從南門購票進入的,即上面圖片這個門。這個門在淡水海關碼頭馬路對面。出紅毛城景區是從裡面的前清英國領事官邸北側(即背面)的一個不起眼的小門,直接進入真理大學校園,入眼即可看到真理大學的大禮拜堂。

⑤真理大學、牛津學堂、牧師樓、小白宮

來到淡水的這一片區域,不得不瞭解馬偕博士。
馬偕博士是蘇格蘭裔的加拿大人,是臺灣北部教會的創始者,他一生在醫療、宣教和教育上的努力,不僅改變了淡水文化和生活的風貌,更成為淡水歷史無法切割、不可磨滅的一部分。1872至1880期間,在淡水、苗栗、臺北、新竹等地開設了20所教會。1878年馬偕娶五股坑女子張聰明為妻,成為了臺灣人的女婿。1880年他建立了有名的“滬尾偕醫館”即馬偕醫院的前身;1882年創設臺灣第一所西式學校“理學堂大書院”,即“牛津學堂”。馬偕之子於鄰近處建立淡江中學。

真理大學禮拜堂

真理大學禮拜堂側面,遠處即淡水河

牛津學堂(理學堂大書院)。為中西融合元素的建築,由馬偕博士親自選地、設計與監工。
在臺灣,真的遭遇到超多的韓國大學生和年輕人來臺灣遊玩,喜歡各種擺拍,今天在淡水這一片區域是韓國人聚集區域。其次是在九份。

牛津學堂側面建築

真理大學正門進入的一條主幹道。

真理大學正門。從真理大學裡面拍攝。

牧師樓。
站立在真理大學正門口,就能此角度看到牧師樓,當時為了進入圍牆內的牧師樓和旁邊的姑娘樓、馬偕古厝、教士會館、馬偕故居等古建築(這些地點我都一一錯過,遺憾),我們繞著真理街和僻靜的真理街4巷轉了兩圈也沒找到入口,所以只有遠觀的這一張照片。現在一查網上,發現大家都是從上面照片左側有個石階小路直通的小黑門進入的,拍照時門緊閉著,所以我想應該是當時不準進入吧,所以我未如願。
牧師樓與姑娘樓為相鄰兩棟迴廊式洋樓,紅磚外觀,具有懷舊風情。姑娘樓建於1906年,牧師樓建於1909年。姑娘樓現今則做為真理大學校長室之用。牧師樓目前是真理大學的員工餐廳。

網上圖片。就是從此處的小黑門進入圍牆內的牧師樓。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小白宮),為殖民地式建築。我們是趕著馬上要關閉的時間段進入,還好沒有錯過。這裡面可以從圍牆邊好的視角俯瞰淡水河。

在真理街上步行時,路面窄,私家車一輛接著一輛,路過這裡發現這些私家車都有序地一輛接著一輛是排隊接小孩子的,邊順手拍了這張照片。不知道此建築是哪裡?小學?

路過淡水國民中學,和再往前行至真理大學方向的私立淡江中學非一個學校,那裡才是周杰倫曾經就讀的母校,但現在也不允許遊客參觀了 。
淡江中學有多座百年曆史的建築物,包含:馬偕墓園、淡江中學八角塔等,後因周杰倫在此拍攝電影“不能說的祕密”而成為熱門景點。

⑥淡水老街(淡水長老教會、滬尾偕醫館)

從真理街穿過文化路上的人行天橋往淡水老街方向走,會經過馬偕街。馬偕街上值得一看的是:淡水長老教會及滬尾偕醫館。

淡水長老教會

馬偕醫館。
建於1879年,是北臺灣的第一部西醫院,也是現金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現在裡面是售賣紀念品相關的商店。

穿過馬偕街,正好看到一家店面”Amanda Cafe”,和我頗有緣分,忍不住拍下來。

穿過馬偕街,就到了熱鬧的淡水老街,淡水老街指中正路一帶,直至淡水捷運站。人和摩托車立馬就多了起來,此時我們已經飢腸轆轆,正好在這裡解決晚餐。

我們就在這家很普通的店面點了一些吃食,沒有遊客出入,只有當地的居民在這裡吃飯,也只是一位老媽媽獨自一人打理。

現烤蛋糕。味道真得和我們這邊的蛋糕味道一模一樣,只是因為是大大的一塊,最主要的是肚子仍有餘地。

人氣美食:淡水蝦卷。

淡水老街的一面牆,貼有各色圖案的瓷磚。吃飽喝足,我們在淡水河岸邊逛了一下夜景,就坐捷運一路返回。

⑦金色水岸自行車道、八里左岸自行車道

喜歡單車騎行的朋友,在這一區域有一條沿著淡水河兩岸的騎行車道;(淡水)金色水岸自行車道、(八里)八里左岸自行車道。
金色水岸自行車道從淡水第二漁港(漁人碼頭、情人橋)、淡水海關碼頭(紅毛城、滬尾炮臺、淡水古蹟博物館、理學堂大書院、淡江中學)、淡水第一漁港、淡水捷運站、淡水文化園區(殻牌倉庫)、紅樹林自然保留區、關渡大橋。單獨走金色水岸自行車道,可在捷運淡水站下,有單車租賃處。
八里左岸自行車道:官渡大橋、八里渡船頭、左岸公園、挖子尾自然保留區、十三行博物館。單獨走八里左岸自行車道,可在捷運關渡站下,租單車,騎行一段至關渡大橋;或在捷運淡水下車搭乘輪渡至八里。

DAY5:花蓮(美崙溪/鬆園別館/創意產業園)

2017年2月14日

東臺灣區域速寫
臺灣被南北縱貫的中央山脈分為多平原的西部及多山的東部,東部過去因交通不便,習慣被稱為“後山”,開發較慢較晚,保持了許多原生態的環境。東部就是“好山好水好無聊”,但東部就是個讓人放鬆的地方。
臺11線(東部濱海公路),吹著太平洋的風,一路上的海岸地貌讓人大開眼界;臺9線,崇山峻嶺、翠綠的水田、金黃的油菜花,處處可見生活的驚喜與美好,全臺灣最小清新的地方。東部有綠島與蘭嶼這兩個孤懸於藍色太平洋上的綠色小島,遺世獨立。
東部最美好的還是這裡的人,不同族群的人們在這塊淨土共同努力,過著慢慢的生活,講著慢慢的話,處處見到生活的驚喜與美好,時時遇到好人好物,是個會讓人自然而然放鬆下來的環境。近年來許多臺北人索性搬來東部當農夫,重新發現生活的樂趣。

東臺灣當地人的生活
臺灣東部是臺灣發展相對緩慢的地區,相比於臺北的都市圈和西部平原的產業聚集區,這裡的人們保持著平和而緩慢的生活節奏,漁業和農業依然在傳統經濟中佔據很大的比重。臺東、花蓮的原住民分佈廣泛,一些部族在融入現代社會的同時仍然延續著本族的習慣和傳統,而日治時期時日本文化同樣對東臺灣的影響頗深,二者相互交融造就了臺灣東部繽紛多彩的文化和生活。

花蓮城市速寫
花蓮縣地處臺東縱谷北段,西臨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與大陸地區省市縣的行政劃分不同,在臺灣,一個縣就類似於我們一個省,所以花蓮市是涵蓋在花蓮縣裡更小的行政區域。花蓮縣是臺灣原住民居住密度最大的地方,縣治之內有阿美族、泰雅族、太魯閣族、布農族、撒奇萊雅族、葛瑪蘭族等六族。
花蓮古稱奇萊,原住民的主要聚居地,直至今日人口的四分之一依然為原住民族。著名景點太魯閣峽谷、清水斷崖、蘇花縱谷和石門海岸區。
花蓮市是東臺灣的第一大城市。
花蓮市區移動最好的方式是騎自行車,公交車很少。市區最熱鬧的地方,就是中山路、中正路、中華路所圍成的金三角商圈。這一帶也集中了花蓮比較有名的小吃店,比如公正街的包子、海埔蚵仔煎、焦糖包心粉圓、戴記扁食。
如果來花蓮,到七星潭看太平洋、太魯閣看大自然鬼斧神工、花東縱谷看百花盛放、瑞穗牧場嘗純天然放心奶,夏季出海去觀鯨。
最佳旅行時間:2-4月花蓮東部地區鮮花盛開,長達百餘公里的花海美景。花蓮的雨季是5-11月。

對於臺灣,小時候認為臺灣最美、最嚮往的地方就是花蓮,因為她有一個太美的名字,所以那時候就覺得她一定是個風景如畫、小資情調的地方。但在花蓮市內穿行,感覺她就是一箇中國南方小縣城的感覺,摩托車轟鳴、市井街道、建築低矮。不過她有我喜愛的太魯閣、清水斷崖、花東縱谷。去過之後,我依然喜愛花蓮。
想要玩全花蓮的全部景緻,請看臺灣本土人的詳細推薦:
//www.mafengwo.cn/i/7636736.html

①如何在臺鐵網站上訂票、花蓮住宿

臺北至花蓮的臺鐵票,在週末或者節假日搶手,所以參考國內的春運嚴峻形勢,我提前在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網站上網路訂票(臺北至花蓮,花蓮至瑞芳),也想體驗一下。到達第一天,我就在臺北車站把訂好的車票換到手。
訂票網址://railway.hinet.net/
關於如何操作,在百度上搜尋“如何購買臺鐵票”自動跳出一條帶圖片的詳解,很給力。

坐捷運至臺北車站,按照指示很容易找到臺鐵入口(捷運在臺北車站大廳的東南角進入地下;臺鐵在臺北車站大廳的東北角進入地下)。
關於詳細的臺北車站乘坐捷運、臺鐵、機場捷運細節(超詳細,並配以圖片說明),可參考住臺辦:
//www.like2twn.com/

在花蓮,坐公交車不方便,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包車(清水斷崖、太魯閣)、打車(七星潭、吉安慶修院、花蓮火車站)。上面圖片的建裡計程車行,是花蓮當地居民打車常用的一家,當時民宿還提供了另外一家,我沒留存。打電話計程車就上門,很方便。
名片下面的“清晨日光”民宿,是我住宿的地方。環境很居家,價格也不便宜。但勝在地點

民宿的外觀。

民宿的內景 。裡面各樓層有室內電梯。有各種的家庭房,適合一大家子居住。

民宿不提供早餐,但提供早餐券,就餐就在民宿不遠的一家早餐店,各種便捷式早餐,種類很多。

民宿主人提供的一份花蓮美食名錄,當時真的沒看,只是拍照留存。現在看看括號內標註(美崙)的,我在逛美崙步道時,真應該選擇一家飯店吃吃,可惜錯過。這算花蓮當地人推薦,應該錯不了。

②美崙溪畔、日式軍官宿舍

從民宿所在的中正路沿東北方向一直走(美崙山方向)。飢腸轆轆,在中正路沿線解決溫飽問題。

不是推薦店。路過,現做的韭菜盒子,酥酥香香的。

液香扁食店—中正路馬路南側(花蓮市主信裡信義街42號),網路推薦店。口味也就那樣。扁食在北方稱為餛飩,臺灣俗稱為扁食,也有人稱之為扁肉。在臺灣,扁食不僅可以煮,還可以炸,蘸上獨特的調味醬料。
蔣經國前後光顧液香扁食店7次。
營業時間:9:00-21:00
人不少,都算慕名而來。記憶中好像只有一種餡,所以對於素食的我來說,我只能看著爺倆吃了,我算看客。
過了中正橋往右一拐橋下就是美崙溪,美崙溪畔是自行車步道。同時也來到了日式軍官宿舍群,這是一片廢棄的區域,雖有適當的維護措施,但看上去房子都有些破敗,卻可以真正領略往日的建築風格。

美崙溪,照片右側的橋為中正橋,我就是從這座橋走過來。

美崙溪畔的自行車道,左側即為日式軍官宿舍群。

幾乎沒有遊人的日式軍官宿舍群,房子已經破敗,但當時的建築模式和格局依稀可見。整個園區幽靜,打理得算整齊。
這裡的日式建築群已有90年的歷史,因為曾是日本軍官的住宅區而得名,後來則成了眷村。老住宅保留原始復古的木屋氣息,其中一棟經縣府重整後做為“社群營造中心”並開放參觀。
為日據時期的高階宿舍,以日據時期陸軍指揮官中村大佐的寓所為中心,此宿舍群建築有“獨棟式”與“雙並式”格局,建築具和式建築之學術價值,花蓮發展歷史中重要證物之一。雖有部分內裝改變,但外觀與主要構造皆儲存完整,其平面佈局與臺北、臺中、臺南西部平原所見日式住宅不同,具特殊性建築型別價值。

分佈於美崙溪畔的各種樹,順便路過的時候可以看一下。
注意到照片裡有“麵包樹”了嗎?我知道麵包樹,是因為第二天在花蓮著名的“炸彈蔥油餅”處,包車的師傅只給我看遠方可見的麵包樹。作為次要的糧食作物,果實可食用,風味類似麵包,因此而得名。

麵包樹

麵包樹的果實。沒嘗過,想象不出它作為一種糧食來食用。

從日式軍官宿舍群盡頭穿過馬路(水源街),爬上小山坡,路上都是盛開的花兒。在山坡頂端,就會遭遇到鬆園別館,此處需要購票參觀。

③鬆園別館

鬆園別館興建於日據時期,當時為花蓮港兵事部辦公室。背依美崙山,前臨美崙溪出海口處,可俯瞰花蓮港和北濱海灘,在軍事上正是極好的天然制高點。

站在鬆園別館內,面對大海的一側,可以拍到曙光橋周遭的景緻。
出鬆園別館正門,繼續沿著剛才來時的小路前行,會經過臥鬆園區,走至山坡底,穿過中美路,沿著美崙步道前行(其實就是一片比較現代的生活區)。

現代化生活社群。

會經過郭子究故居。一片日式風格建築。但我經過時不開放未能參觀。

偶遇花蓮傳統美食:中一豆花。估計一般遊客不能特意尋到這裡。這裡周遭很安靜,不處在傳統的旅遊區。

穿行至美崙海濱公園,沿著兩潭自行車步道步行前進,往花蓮市區內返回。

曙光橋。曙光橋上也屬於兩潭自行車步道。

④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

一路步行至中華路與中正路交叉路口的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

前身為舊花蓮酒廠,建築充滿歷史韻味,也會不定期的舉辦展覽、小劇場、會展,懷舊的風格與現代同步調,是花蓮重要的文化活動場所。
1、聽原創歌手高歌一曲:文創園區基本每天都會有原創歌手在露天舞臺引吭高歌演唱自己的作品,這些歌曲有些戲謔時事有些調侃生活,曲風也不大一樣,喜歡音樂的朋友不妨去聽聽。
2、手作小物買不停:文創園區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小商店,裡面的商品大多是店主手作的,從文具到手機鏈、吊墜、首飾應有盡有,價格也比臺北的要便宜一點。
3、看不完的日式建築:這裡完全是由日式造酒廠改造的,外觀建築全部沿用原樣,所以在這裡可以看到日式建築在民初時代的風光。

⑤花蓮現唯一的夜市:東大門夜市

看網上花蓮的攻略,都在推薦自強夜市的**美食,我呆在花蓮的時候,民宿主人告知,以前的幾個夜市,包括自強夜市都整合成現在一個夜市了,即:東大門夜市。所以,當你來花蓮時,尋找夜市只要逛東大門夜市即好。

藍色線圈注的既是“東大門夜市”。

DAY6:清水斷崖、太魯閣

2017-2-15
今天一天採用包車服務。是在淘寶網上的“墾丁玩得瘋旅遊網”提前訂購好包車一天:清水斷崖和太魯閣。
在民宿處接送,很方便。師傅是花蓮當地土生土長,謙和有禮,即使超過規定的17:00,也很有耐心的帶我們去了“炸彈蔥油餅”的店,也沒收加時費。

①清水斷崖

清水斷崖,包車師傅共帶我們去了兩個停靠點。第一個停靠點位於蘇花公路上剛過崇德隧道出口處(崇德休憩據點),第二個停靠點為匯德休憩據點。

這裡說說蘇花公路:
蘇花公路,是臺灣東海岸一條往來南北的交通要道,北方起點是宜蘭縣蘇澳鎮,南方終點是花蓮縣花蓮市,全長118公里,大致依海岸線修築。對於臺灣民眾來講,這條公路可謂是“愛恨交織”,因為它是一條可以沿路觀看太平洋海景與峭壁山色、號稱臺灣境內最美的“景觀公路”,卻也是一條每逢大雨必塌方的“死亡公路”。“奇偉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
“最典型的惡地地形,原是堆積在海底的泥層,因板塊運動被推擠而露出地表。”
因臺灣東海岸生產大理石、石灰岩和砂石等工業原料,故而在蘇花公路上,常見到砂石車和大貨車高速通行,這種車使用道路比例最高,達50%。

觀景平臺。以前從這個地方還可以下到崇德海灘,現在只能在平臺處賞景,海灘禁止。

看這美麗的海水顏色!和大連的海水比,這裡更俏麗活潑,大連的海更為深沉。

下面幾張圖片是從第二個停靠點(匯德休憩據點)拍攝到的。第二個停靠點有好幾個高矮不一的觀景平臺,佔地區域更大,距離清水斷崖也更近。

哈哈,留個背影給大家。

②太魯閣

太魯閣公園
一天之內歷經亞熱帶到亞寒帶以及春夏秋冬四季的多變氣候,看到不同氣候帶的自然景觀,還可以看到太魯閣族的部落遺蹟。
公園地跨花蓮縣、臺中市、南投縣三個行政區。公園內有臺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通過,稱為中橫公路。公園沿著立霧溪的峽谷風景線而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等風光。
瀑布是公園內的重要景觀,從太魯閣口到文山間,瀑布相當多,最著名的要屬白楊瀑布、銀帶瀑布、長春瀑布、綠水瀑布等。
被立霧溪的流水切割的竟是大理石岩層!致使裸露在立霧溪兩岸的危崖,乃至兀立在奔騰溪水之中的怪石皆是白色的大理石,太魯閣大峽谷也被譽為大理石峽谷。
一路西行,峽谷越來越窄,公路不是鑿洞穿行,就是由巖壁成“ㄈ”型路段。
有意思的是,當年蔣經國先生親自指揮的這條防共的戰備公路,如今卻有大陸觀光客觀光。
燕子口和九曲洞是最讓人心動、也是峽谷最窄的兩端。

常規太魯閣的步道:
小錐麓步道、砂卡當步道、長春祠步道、燕子口步道、九曲洞步道、綠水步道、白楊步道。
我這次去的步道:小錐麓步道、燕子口步道、白楊步道。九曲洞步道正在維修未開放,遺憾。
關於太魯閣步道的詳解,可參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及遊客中心所拿的遊憩資訊。也可至下述網址參看:
//www.daoduoduo.com/thread-166972-1-1.html

最特別的一條步道是錐麓古道,位於燕子口步道的入口處,通過一處吊橋進入。
錐麓古道為日治時期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分,經九曲洞至燕子口路段上方崖壁,路面狹窄,視野開闊,彷彿漫步雲端,但十分驚險。
此步道需要提前入園申請許可,方可進入,每天有人數限制。入山、入園申請:03-8621100-6轉604/03-8621576
以下四張照片所示。

太魯閣園區步道

我的太魯閣路線::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及遊客中心→小錐麓步道→燕子口步道(靳珩公園)→慈母亭→天祥(就餐)→天峰塔、祥德寺→文天祥公園→白楊步道→嶽王亭→長春祠→東西橫貫公路牌坊

兩座橋吊並立。

以上三張為小錐麓步道沿途。小錐麓步道路程很短(單程即可,20分鐘),所以建議走走。紅色的橋為砂卡當橋。從下方沿著橋體旁邊的人造樓梯上至橋面,橋的馬路對面即為砂卡當步道的入口。砂卡礑步道(需原路返回,1小時)相對以後的幾個步道較為平緩,時間緊湊可以不前往。
砂卡礑步道上游的溪谷風光優美,早期有“神祕谷”的美名。這步道也被稱為“神祕谷步道”。抵達五間屋,五間屋處為遊客休憩點。

燕子口步道,位於燕子口隧道的西入口,也是錐麓古道的入口,在接近燕子口隧道的前方某處道邊,司機給我們一人一頂安全帽。經過燕子口步道和九曲洞步道都需佩戴安全帽。
一段峭壁,是中恆沿線著名勝景之一。公路右側的巖壁上因石灰岩受溪流的長期侵蝕,較鬆軟的岩層逐漸形成洞穴,燕子就在這些天然洞穴中築巢而居。早年因常有雨燕、洋燕在空中成群覓食,形成“百燕鳴谷”的奇景,因而叫“燕子口”。這段路山洞無數,洞口望峽谷,風景別樣。峭壁上小小的洞口是燕子通過旋轉自己的翅膀而逐漸磨成的,利用洞口搭建自己的窩。
在整個太魯閣內,從燕子口向西經過九曲洞延伸到慈母橋,是最膾炙人口的一段。
司機在燕子口步道入口放我們下車,我們步行,他開車前行,在前方靳珩公園的一處停車處等待我們。
燕子口步道會經過靳珩公園,靳珩公園是為了紀念中橫公路不幸犧牲的靳珩段長所建,公園中有小型商店,商店外的觀景平臺,則是欣賞印第安酋長巖最佳的位置。怪我眼拙,司機怎麼向我描述不同角度能看到的酋長臉部形象,我都看不出個所以然。

燕子口步道可以洞中俯瞰峽谷美景。

此照片處為燕子口步道的靳珩公園處,此橋為靳珩橋。
燕子口和九曲洞之間,從公路上隔溪對岸是錐麓斷崖,而公路一側,與錐麓斷崖隔溪相對的是福嘰斷崖。斷崖下的公路有一段寬闊的路面,可以停車賞景。
九曲洞是指曲洞之多,並非剛好九個山洞,隧洞景觀,沿迴轉曲折的半明半暗路線欣賞峽谷風光。九曲洞隧道全長1220公尺,是中橫公路上最長隧道。全長2公里的九曲洞隧道,精華路段。人車分流,車走九曲洞隧道,人走舊的中橫路段為人行步道。
九曲洞附近山壁有多條岩石裂縫向上延伸,這是斷層。斷層是地殼運動擠壓造成岩石斷裂錯動的地形。由於造山運動劇烈,因此斷層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部可以輕易發現。
九曲洞途徑“流芳橋”,登上橋旁的觀景臺,俯瞰流芳橋新舊雙橋並峙跨越峽谷的景色。立霧溪流經流芳橋,出現90度的大轉彎,沖刷出美麗的層層大理石紋理。
九曲洞與燕子口,美景相當,不容錯過的景點。而九曲洞步道為遊客專用步道,所以舒適及安全性更勝燕子口。

慈母橋
立霧溪與其支流老西溪的匯流處,以大理石作為護欄。立霧溪在此有近乎90度的轉彎,老西溪在此注入立霧溪,因此這裡稱為“合流”。橋頭建有“慈母亭”,是蔣介石為紀念母親王太夫人所建,而橋中段旁的青蛙石(底為白色大理石,上面為綠色的片岩,形狀如綠背白腹的青蛙。)上有“蘭亭”,看似青蛙頭上帶著皇冠,這是蔣經國為紀念其母所建。

天祥為管理站,提供旅遊諮詢服務,也可以在此就餐並住宿。後側上方有天祥基督教堂,另一端靠近青年活動中心,還建有天主教堂。這兩個教堂都是中橫公路修築時就已設立,擁有半個世紀的歷史。兩者都有提供住宿服務。
此照片為從天祥休息小公園處拍攝到的稚暉橋和普渡橋(紅色)。過了普渡橋的小山坡即為祥德寺、天峰塔,地藏菩薩像。此處地藏菩薩像約有12米,有世界上最高金身地藏菩薩像之稱。
在這兩座橋下可以看到雙溪匯流。

站在天峰塔處拍攝到的天祥。照片左側有一處臺階,此處就為文天祥公園。

雙溪匯流

普渡橋

天峰塔

文天祥公園:
這裡之前是日據時代的“佐久間神社”,祭祀日本在臺的第五任臺灣總督。公園中央寬闊筆直的石階路,正是昔日的參道,重新鋪設過。

從天祥開車前行,經過這個隧道,車停在這片區域的停車場處。白楊步道的入口就在這處隧道之中。

步行返回隧道,看到前方右側的一個洞口了嗎?白楊步道的入口就在此洞口處。

入口。在白楊步道處步行,得備有一把傘(水濂洞處用),一個手電筒(穿行的洞裡面沒有照明)。

白楊步道里面幾乎都是土路,沒有完美的木棧道。來這裡步行的人還是不少的,步道距離不算短,我們一直前行,感覺要放棄調頭回去時,咬咬牙最後還是堅持下來,堅持是對的,要放棄的地方其實離白楊瀑布已經很近了。能堅持下來,歸結於同樣在這裡步行的旅人。

白楊步道盡頭的白楊瀑布。

長春祠:
長春隧道西口,折轉到臺8線舊道,即可看到佇立在立霧溪谷峭崖邊的長春祠。祠旁湧泉長年流水成散瀑,公路局取名為“長春飛瀑”。長春祠內供奉的是中橫公路施工過程因公殉職的212位老兵的靈位。長春祠建築依地勢嵌入山壁間,立於斷崖下,前有飛瀑流泉。祠後峭壁有階梯,尋階而上沿途經觀音洞、太魯閣樓、鐘樓,再過一吊橋可至“禪光寺”,俗稱為“天堂步道”。
長春祠步道長約2公里,抵達長春祠後,從後邊的天梯爬觀音洞、太魯閣樓、鐘樓、禪光寺,然後到達仙霞隧道的另一頭,路程約1小時。
此處碰到大批的旅遊觀光團,是從大陸過來的,來臺灣的大陸人呈銳減趨勢。和花蓮當地從業者聊天時,反饋此時來花蓮的大陸旅人比繁盛時低了8成,很驚人的資料了。還有的宣傳者,旅遊的時候真的不喜碰到懷有這樣目的人。

長春祠處的長春橋。

在長春祠處拍攝到的光影變幻。

從太魯閣離開,最終會從東西橫貫公路牌樓處停留。此牌樓和進入太魯閣時的太魯閣遊客中心相隔一條立霧溪,通過錦文橋相連線。太魯閣遊客中心在立霧溪北側,牌樓在立霧溪南側。
至此,太魯閣之行就結束了。

在外旅行,對吃的真得興趣點缺缺,一般不會為了美食特意去尋覓某處。在花蓮,不知為何對“炸彈蔥油餅”充滿了慾望,和司機商量是否能送我到正宗“炸彈蔥油餅”的店。尋到此處路標處,即為炸彈蔥油餅所處位置。
營業時間:13:00-19:00。
公休日:不好意思,忘記了,好像是週三?

誇張到竟然在此處設有一個“玩偶”標誌。名聲在外呀

“炸彈蔥油餅”真顏。我挺喜歡吃,還想吃第二次。

DAY7:吉安慶修院、七星潭、九份

2017-02-16

①吉安慶修院

過去這裡是日本人的主要移民村之一,與豐田、林田並稱是花蓮三大日本移民村。。走進慶修院,有種來到日本寺院旅行的感覺。
院牆廊道,供奉著八十八尊石佛。這是日本真言宗四國八十八靈場的特殊信仰。每一尊石佛都有番號,從1號到8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8:30-17:00,週一休館

花蓮人文景觀的背後,總是隱不掉的日本殖民印記。

②七星潭

早上從住宿地打車至吉安慶修院,司機等在門口,逛完後,接著送我們至七星潭柴魚博物館門口(收費博物館)。下車繼續前行,看到馬路後右拐,一直往裡走就能找到一家租車行。我是根據手機APP:“臺灣離線地圖”上顯示的“七星潭自行車出租”自行找到這家租車行。

自行車出租行的電話。嗯,我是個走到哪裡願意拿小冊子的人,與你我方便。

讓七星潭大海的藍色淨化淨化我們的雙眼。
昨日包車司機告知我們離這裡的大海不要太近,因為這裡的“瘋狗浪”(容易被捲走)威力很大。女兒正好站在離海水稍微近一些的地方,結果一個大浪拍過來,果真嚇一跳,不知這個級別算不算當地人所謂的“瘋狗浪”。反正在大連是不會有這樣力量的海浪。

從“臺灣離線地圖”上發現有一片植物區:德燕海濱植物園,顯示種植著各種類的植物,於是我們騎腳踏車,在七星潭海邊停留片刻,繼續往北邊行進,走到盡頭,終於找到:德燕海濱植物園。我和女兒兩個人一頭紮了進去,自始至終沒有別的遊客。

往“德燕海濱植物園”騎行的路上風光。

都是這樣的小路,兩邊佈滿了植物,終點有個林語亭。快進快出。可以不進去。
德燕海濱植物園算是兩潭自行車道的北部起點。很幸運,從這裡出發。

③兩潭自行車道

兩潭自行車道,從鯉魚潭到七星潭,共計36公里,都騎下來需要3個半小時。
路線: 德燕海濱植物園→七星潭社群→四八高地→奇萊鼻燈塔→花蓮港→曙光橋→北濱公園→南濱公園→中華紙漿場→舊鐵道→木瓜溪橋→巨集卿山莊→鯉魚潭風景區
其中一段:花蓮的濱海自行車道從南濱公園為起點,沿途行徑北濱公園、曙光橋、花蓮港、奇萊鼻燈塔、四八高地(炮陣地、東13坑道入口)、七星潭至終點德燕濱海植物路,約16公里(1個小時可完成),花蓮市區的濱海風光盡收眼裡。我走的就是這一段的濱海自行車道,但我只騎行到花蓮港處就返回(時間受限),但曙光橋至北濱公園這一段我在第一天曾經步行過,所以就算是大致完成了這一段濱海自行車道。騎行的感覺太棒了,這一路不僅收穫了美景,而且風中騎行的感覺超棒呀!至今印象深刻的是騎行在大海邊,不由自主地哼唱“小小的一片雲兒”的一幕。
所以來花蓮,真的強烈推薦兩潭自行車道,可以安排一整天,騎個來回(因為自行車要歸還到原店址)。

電影“練習曲”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2007年的電影《練習曲》名言打動許多臺灣人的心,掀起一股熱血單車環島的風潮。電影一開始從東海岸揭開單車環島的序幕,而花蓮這個療愈的地方,也出現在影片中的若干片段中。跟著陳懷恩導演在花蓮市區騎行漫遊,感受花蓮,享受小小的練習曲。
花蓮是吸引單車族流連忘返的地方,主要分為太魯閣、花蓮縱谷、東海岸地區等3大板塊、10大自行車道。《練習曲》的東明相最推薦的自行車道之一,就是鯉魚潭的環潭自行車道。

騎行回來時我才注意到此告示牌,但沒看到有沒看到的好處,我收穫了上面三照照片騎行路線上的所示美景,其實只是海邊的一、兩個路段處有塌方,我抬著車繞一下就好。繼續上自行車道的美景照片。

此處,我開始邊騎邊哼唱“小小的一片雲兒”,絲毫沒有累意。

花蓮火車站真得很小

鐵路便當售賣處

④九份夜景

乘坐檯鐵至瑞芳車站下,出出站口右轉至行李寄存處寄存大件行李,然後穿過出站口面對的站前廣場,走至馬路主幹道,左拐一直往前走,會看到在馬路右側有一個公交站臺。好多公車至九份山城。我是乘坐788路公交車,上車刷卡下車亦刷卡。其實不用擔心,到九份時,幾乎全車的人都下了。公交車上已是天黑,看不太清馬路兩邊的景緻,彎彎繞繞,車上好多韓國遊客,他們趁著夜色去,逛完夜景了,很多人再趁著更深的夜色回。

九份的過去,曾經因為採礦業發達而風光一時,後來因為停止採礦而變得蕭條,但當時這些依照山坡地形建造的街道與房屋卻也意外的成為後來再次繁榮的因素。建築在山坡上的舊式建築,臺灣人因為一部威尼斯金獅獎的電影“悲情城市”而知道九份;香港人知道九份來自於陳綺貞的歌“九份的咖啡店”;日本人為了尋找“千與千尋”裡的湯屋與無臉男的原型來九份。韓國人是因為《on air》來到這裡。
保有著淳樸的舊日生活風貌,櫛比鱗次的房屋順應山勢,狹窄的街道和陡直的石階,高低彎曲,行走時,感覺像是走在屋頂上。其街道呈“豐”字形,橫向由上至下分別是輕便路、基山街和汽車路,縱向豎崎路。以步行的方式穿梭於巷弄之間,是拜訪九份最佳的旅遊方式。

阿柑姨芋圓:
我不知道有多愛吃這個。豎崎路一直往上走到最上端,九份國小處的阿柑姨芋圓,冷熱皆宜。九份有兩處芋圓(賴阿婆),分為挫冰底或者湯底。點完餐往裡走,是個開放式廚房,可以看到手工製作芋圓的過程,再往後走就是堂食的廳了,開闊,觀景臺可以看海。

豎崎路

照片右側為為所住的九份民宿:九份愛的物語景觀民宿(Storia D’amore)。我所住的是春戀三人房。

民宿內公共空間。

民宿的公共空間觀景視野開闊,九份一覽無餘。所住的民宿房間內視野也特別好。

從民宿旁邊的小路往下走,夜色下的輕便路。

豎崎路

坐在阿妹茶樓裡喝茶,我在看景,遊人在看我在的茶樓。

DAY8:九份、基隆山、金瓜石

2017-02-17

①清晨的九份

九份的清晨是寂靜、空曠的。九份的很多從業者都選擇在晚間關店後返回臺北,第二天營業時間至店裡。早上鮮有我這樣的遊客,早起並遊蕩,因而也拍到了比較純粹的九份,而不是人頭攢動的九份。

輕便路。

汽車路。

輕便路。我理解的輕便路是比較平坦、舒服的一條柏油馬路。

瑞芳區基山觀海亭。

白天的豎崎路。此時還沒有遊人。

位於汽車路上的豎崎路起點。一直向上延伸的階梯。

九份遊客服務中心裡的小印章超級多呀!

②基隆山

登基隆山緣於“Tony的自然人文筆記(//www.tonyhuang39.com/index.html)”。遊人不會選擇我這條登山方案。所以我在登山過程中,遭遇到的都是臺灣當地人,遇到瑞芳50多歲的一位大姐,我們溝通了很多兩岸百姓的一些話題,並相約一起下山。

基隆山登山步道入口。

九份全景

讓我引以為傲的一件事,當地人像我諮詢牌子上顯示的路徑是怎麼回事?登山過程中,看到此指示牌,向上走是直上直下登山的路,比較陡一些;往左走也能達山頂,但路會緩一些,蜿蜒上山。當然看到的景緻是截然不同的。我上山下山分別選擇了這兩條路,全部景緻盡收眼底。

山頂處的登山平臺。

山頂可看到金瓜石的全景。

③金瓜石

—-“處處都是歷史人文遺蹟,令人著迷而流連不已。”
—-“黃金,曾經是金瓜石最美麗的容顏。金礦漸竭,色衰愛弛,淘金的人們便紛紛棄她而去。金瓜石從此走向了蕭條。十幾年之間,金瓜石風華再起,又見遊客熟絡而來。今日的金瓜石不以多金聞名,而已豐富的礦山人文蹤跡吸引旅人駐足。山城容顏愈古愈有味。黃金蘊藏之多寡,操之於天;而礦村風化之維繫,操之在己。”

近年來很多廣告片在金瓜石拍攝,也有不少懷舊的電影電視劇也選擇這裡。因為金瓜石好取景,這裡的歲月彷彿是停擺的時鐘,光陰被凍結在三四十年前,甚至是日據時代。在金瓜石拍攝的電影,最有名的是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大家一直以為這部片子是在九份拍攝的。
當地一位居民批評商業化的九份與庸俗的觀光客,談及《悲情城市》,大約三分之二的場景在金瓜石拍攝,這部電影的首映會就在金瓜石的舊中山堂播映的,可是九份人會包裝宣傳,讓觀光客以為這部電影是在九份拍攝的。

金瓜石的採金歷程,曾經為北臺灣寫下一頁客觀“淘金史”。日據時期產量驚人,造就了金瓜石的“黃金年代”。隨著礦業的沒落,那段絢麗的採金歲月,悄悄走入歷史層層疊疊的臺階,留下金瓜石歷史記錄的黃金博物館,其中還儲存了本山五坑豐富的金礦文化遺產。

四連棟

金瓜石太子賓館

從太子賓館院落一角可以看到區域性的金瓜石。因為我要趕時間返回臺北,另外上午爬了基隆山體力有限,所以就放棄逛金瓜石的打算。其實,我本人挺喜歡在這樣的小城裡閒逛。

對面的大肚美人山。很形象呀

太子賓館

從瑞芳車站坐檯鐵返回臺北,辦理入住。

DAY9:陽明山

2017-02-18
離大都市最近的高山與自然保留區,城市裡的山嶺總是容易博得好感。登高看臺北市全景。以前叫草山。

陽明山國家公園
(注意:週一是公休日,遊客中心關門,一路上沒有賣吃喝的,準備水和食物。)
陽明山遊覽的核心地帶,最方便的遊玩方法是乘坐108路遊園公交車,整個山頭繞一圈,各景點及步道都有停,每20分鐘一班。
沿線會經過原蔣介石的行館陽明書屋,以及山谷間的海芋花田、竹子湖,如果時間不多,前兩個可以略過,但小油坑磺煙噴口一定參觀,整座山頭,如同直接被撕裂般出現一巨大的凹陷處,寸草不生,噴氣孔終年有硫磺味的蒸汽噴出,地上多是黃色硫磺結晶,可以從棧道上近距離參觀。從這裡有直達七星山山頂的步道,在山頂上往南眺望整個臺北市、新北市一覽無遺,往北可遠眺臺灣北海岸。

做捷運至劍譚站下車,坐紅5至陽明山站(陽明山總站、陽明排程站),搭乘108路遊園公車。
我把在陽明山總站拍攝到的所以第一手乘車資料上傳。

我搭乘108路,第一站至小油坑,因為沒有做足功課。上山後,發現和臺北市中心截然不同的天氣,溫度低、山上濃霧能見度低,一路看不到景緻,只有近距離看景,更別提俯瞰臺北全景了。陽明山之旅只是一場純粹的徒步之旅。

陽明山上都是這種芒草,和一般意義上的草不同,我們說小草,這成片的芒草看起來更為高大。

這就是我們一路上的景緻。

下次來臺北,陽明山一定重新爬過。
翻越七星山主峰、七星山東峰,至108停靠點等公車,一輛輛經過時均是滿員,根本上不去,等候中,一些臺灣本地的大學生只好相伴徒步下山了。我們挨著凍受不住了,去旁邊的遊客服務中心買了三件雨衣,以作保暖之用。最終等到了一輛相對空的的車坐到終點站,行駛中還看到了行進的臺灣學生。

DAY10:士林官邸、國父紀念館

2017-02-19

①士林官邸

蔣介石生前在臺的官邸及園區。分為官邸和花園兩個部分。官邸包括官舍、招待所、蔣介石及夫人做禮拜的凱歌堂、每年為蔣介石做壽的慈雲亭;花園部分(必須看、拍拍),因為日據時代是園藝管理所,所以總是花團錦簇,包括中式庭院和西式庭園。另外,還有玫瑰園以及露天音樂座,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花展。

地址:士林區福林路60號
到達方式:捷運淡水線至士林站,2號出口出站後左轉,步行約10分鐘。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30-12:00(售票至11:20),13:30-17:00(售票至16:20),週一休息
門票:100元新臺幣

看到了一些拍動漫人物的年輕人。

凱歌堂

凱歌堂

臺北市受保護樹木:楓香

在新闌亭正好碰到闌花展覽。

花名“林志玲”。

花名“哈尼”,和我女兒英文名一樣。

花名“星辰”,和佟先生的微信名一樣。

我購票進入大致參觀一下,內部禁止拍照。在士林官邸,第二次碰到大陸的旅行團。

在士林官邸景區內,登高望遠。

②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華誕而建造的,國父紀念館每個整點都有士兵換崗交接儀式,15分鐘左右。
位於中山公園內,1972年建立。是拍攝臺北101大樓的最佳角度之一。國父紀念館與中正紀念堂,選擇一個地方去就可以(我都去了,也許是Mark臺灣地標的心裡)。
地址:信義區仁愛路四段505號
到達方式:捷運板南線到國父紀念館站下車,由4號出口出。
開放時間:9:00-18:00

遠觀臺北101足矣。
出發至臺北桃園機場,乘坐CZ3014,20:25-22:55抵達大連

在臺北桃園機場有一處12生肖該印章的地方。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