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期待已久的旅行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鄉愁》

余光中先生的詩,簡樸而強烈,刻骨銘心的愁苦見於淡淡的字裡行間。一道海峽阻隔了太多心緒與交融,一夢就是幾十年。

關於臺灣,從小我們從書本里獲悉的都是美麗的寶島,日月潭、阿里山,都是明珠一樣令人嚮往的桃源。後來長大了,漸漸知曉了那段歷史,空間上的割裂造成同樣的文化傳統卻不同的意識形態和現代歷史觀,更感覺臺灣蒙上了神祕的面紗。

作為上世紀後半葉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臺灣的經濟發展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遙遙領先大陸,發達的影視娛樂業更是全面引領潮流,當時臺灣的歌星、影星幾乎就代表著華語圈的頂流,直至今日都有特別深的影響。還有人說,中國最傳統的文化,被帶到臺灣很好地保留了下來。

2009年,正值大陸經濟飛速發展的時候,一本《我們臺灣這些年》火遍天涯,隨後又登上暢銷書榜。作者一個七十年代末出生的臺灣人,以一個普通民眾的視角,從自己出生那年開始寫起,將30年來發生在臺灣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和八卦羅列成裝在紅藍條信封裡的一封書信,向我們展示了多年來所知片面卻又好奇欲窺的臺灣的一面。

自從開放赴臺個人遊開始,我曾謀劃臺灣之旅數次,可惜每每未能成行。
2011年夏天,大陸開通自由行城市;
2012年十一,朋友Y去了臺北墾丁;
2014年夏天,大連開通臺灣自由行;
2015年端午,朋友Z和朋友M去了臺灣,兩人還在西門町一起碰了個面;
2017年清明,謀劃臺灣行未遂,最後只好退了酒店;
2017年十月,原計劃的臺灣行改成北海道;
2019年春節,朋友C全家自駕環島;
2019年清明,臺灣行再度未遂。

近些年來,臺灣政壇你方唱罷我登場,“臺胞”與“陸客”的矛盾激化也愈演愈烈,當霧氣逐漸散開,岸邊人也逐漸看得更清,也不再被雙簧戲碼所迷。

無論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不是人,這片土地仍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一部分。雖然當下鄉愁已不在,但互通更加微妙,用余光中的另一句詩來說,“海峽隔兩岸,不阻雲彩飛”。

行程概述

考慮到不走重複路,一路上儘量輕裝上陣,可能最後只在臺北集中買些東西,所以選擇了逆時針環島路線,依次經過臺中、嘉義、臺南、墾丁、花蓮、新北、臺北,中間在高雄、臺東只作短暫停留,不過夜。

Day01. 大連-桃園
Day02. 臺中:彩虹眷村,東海大學,高美溼地,一中夜市
Day03. 臺中,嘉義:臺灣美術館,臺中公園,故宮南院
Day04. 嘉義:阿里山,文化路夜市
Day05. 臺南:奇美博物館,安平古堡,安平樹屋,觀夕平臺
Day06. 臺南,高雄:永樂市場,赤崁樓,大天后宮,美麗島捷運站
Day07. 墾丁:東線(船帆石,鵝鑾鼻,最南點,龍磐公園),墾丁大街
Day08. 墾丁:西線(貓鼻頭,白沙灣),大灣,墾丁大街
Day09. 臺東,花蓮:花東縱谷,東大門夜市
Day10. 花蓮:七星潭,清水斷崖,太魯閣
Day11. 臺北:宅著躲颱風
Day12. 新北,臺北:十分,九份,饒河街夜市
Day13. 臺北: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二二八公園,臺北故宮,士林官邸,漁人碼頭,寧夏夜市
Day14. 臺北:紅毛城,迪化街,臺灣大學,公關夜市,象山
Day15. 臺北:剝皮寮,西門町

準備的過程

✈️大連到臺灣有立榮航空的直飛航線,每週二、五有往返航班,航程三個小時,晚上去晚上回,不是節假日出發的話常年往返不超過2500,所以每次一想到去臺灣都是圍繞這個航線進行規劃。

📰證件
證件就不贅述了,臺灣證件包括通行證加簽注,以及入臺證。我辦的時候入臺證已經是跟港澳通行證一樣的卡片了;入臺證是去淘寶找最便宜的某家中青旅辦的,用白金信用卡作財力證明,辦完彩色列印即可。

🏨酒店
出於某些顧慮,沒有訂民宿,全程都是酒店。看過一輪酒店後就發現,臺灣的住宿價格著實不算貴,況且也沒有撞上旺季。那個時候經常關注各平臺的活動,在圈定了每個城市的四星酒店範圍後,陸陸續續就下手了,全都是限時可以反悔的酒店。恰逢馬蜂窩有搶境外酒店券的活動,Booking也有幾天促銷滿減,全程下來平均每晚竟不到300塊。

📱App
窮遊行程助手:規劃行程好幫手,順帶統計花費和行程清單。
谷歌地圖:籌備行程,標記景點、酒店、飯店,在旅程中規劃路線、交通車次。
臺灣公交車:可以按城市查詢公交車所在位置,方便等車。
其他的大眾點評之類的可以用來看看哪裡還有好吃的。

❗突如其來
7月,在辦完通行證和簽註沒幾天後,網上就傳出簽註停辦的訊息,各航空公司也陸續釋出機票退票通知。朋友都來問候,不過由於已經辦妥證件,沒有受到影響,最後還是決心去看一眼。

旅途從一個風雨交加的中夜開始,全程用手機記錄一路見聞。

第1天:夜半疾雨宿桃園

9.20 暴雨🌧️

🛫第一次坐立榮航空,跟長榮航空同集團,但標準不比長榮,飛機餐尚可,服務人員倒是熱情,從值機開始就一路相迎,語氣腔調一如影視劇裡那樣輕軟。大抵是受自由行被限影響,整個航班並沒有坐滿,只有一個夕陽團集中在後排。

🛬因為暴雨的關係,飛機在機場上空盤旋了數圈,落地時已經是半夜十一點半多,比預期延誤了半個小時。看著機窗上佈滿的雨滴和不斷滑落的水流,還真是不期待旅行中出現這樣的雨天。

🌧️不過等艙門開啟,又發現第二件糟糕的事:居然沒有廊橋!大雨滂沱,只好撐開傘,踮著腳尖,三步並作兩步地跳上擺渡車。

入關的流程沒什麼特別的,大半夜只能排隊人工辦理,提前拿出大通證和入臺證準備好。

剛到桃園機場,有幾處事項需要提醒一下:
1、


兌換臺幣



按照慣例,如果一分錢臺幣都沒有的話,最好先不要離開機場,畢竟現在臺灣基本上還是現金的天下。比起貨幣兌換視窗排成群的遊客,又要收手續費,如果提前辦好境外取現免手續費的銀行卡,那麼在ATM取現就可以輕鬆搞定換鈔的問題。機場大廳裡有遊客服務中心,問一下工作人員就會找到ATM的方位。
2、悠遊卡
悠遊卡是全臺灣通用的交通卡,還可以在便利店使用和充值。雖然市區也都可以辦理,還是建議在機場辦一張,卡面設計比較特別。我辦了兩張都是透明卡面帶有圖案。每張辦卡成本100臺幣,裡面充值多少可以自行決定。位置同樣問下游客服務中心。

📱至於電話卡,我提前在淘寶買好了遠傳電信的流量卡,15日無限4G流量,只是不能接打電話。一般只需要上網和微信通話聯絡的話,足夠使用。全程使用下來網路訊號還可以,像是阿里山、太魯閣這種山裡都有訊號,不過在臺中和嘉義時谷歌地圖多次連不上網,其他軟體上網倒沒再出過紕漏。

🚕差不多弄好上面幾樣才出機場,時間已過半夜。本來機場捷運和大巴都停運了,再加上暴雨傾盆計程車又少,候車的長龍一下子甩到了路的盡頭。

經過一番排隊,終於坐上了計程車。因為酒店距離太近,被計程車司機懷疑是機場車輛排程員有意刁難,一路上報以一頓吐槽


(當然不是針對乘客,對我們還是很客氣),讓我們領教了臺灣人溫柔的罵人方式。車費不到150臺幣,就是起步價水平。

預訂第一晚酒店前,對機場附近的所有酒店進行了一番比較,這家城市商旅綜合來看可算是價效比最高的酒店,尤其適合夜間落地或者一大早起飛的旅客。

酒店房間設施簡單,典型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乾淨整潔就可以了。偶爾難免聽見飛機起飛的聲音。

第2天:南下,溫柔的臺中

9.21 陰☁️

連夜的暴雨終於式微,一大清早,天空仍是陰沉沉,窗外的小河已是暴漲湍急。從正門轉出去溜達了一小圈,地處郊外,周圍真的是空空蕩蕩的什麼都沒有。

餐廳在地下,7點去的時候,人還寥寥無幾。整個環境風格比較傳統中式,早餐內容雖談不上高階但好在牛奶主食炸物煎蛋蔬菜水果各色也都一應俱全,自助式取些吃個飽也沒問題,作為一家在機場附近週轉的高價效比酒店來說已經及格。

從房間向窗外望去,可以看見機場捷運的高架橋,捷運站(類似輕軌站)就在不遠處,看起來與酒店之間僅隔著一個停車場多一點的距離。如果是稍微早一點落地機場,完全可以乘捷運到酒店。不過出於安全考慮,第一次來的話還是打車吧,也不算貴,就是排隊陣型折騰不起XD。

酒店有個後門,清楚地貼著指示標籤可以通往捷運站。

退了房,從後門出去,跨過一座小橋和一片停車場,按照路口的路標指示,不用擔心走錯。

從桃園南下到臺中可以坐高鐵或是客運大巴,都很方便。
🚌客運大巴車站在機場航站樓,有國光、統聯等多家客運公司的車次,價格便宜一點,200多臺幣,不過車程時長要2小時,容易受交通路況影響,發車間隔也比較久。
🚅高鐵站則離航站樓有一定距離,價格稍貴,520臺幣,不過車程不超過40分鐘,車次間隔最多十幾分鍾。

酒店附近的這座機場捷運大園站,剛好就處在高鐵站和機場兩個車站之間。

🚅桃園→臺中

如果乘高鐵的話,建議提前通過淘寶等網站購買電子兌換票,不限車次,價格也比現場買票便宜,日常大概75折,如果再早一點還可以買到早鳥票65折。

為了給自己充裕的時間而不必遷就客運班次稀疏的發車時間,早早地就決定了搭乘高鐵。

到了高鐵站售票視窗,把兌換券資訊和證件遞給售票員,指定要乘坐的列車班次,就可以拿到單程車票了。這種車票沒法自助進站,需要在檢票閘機口找工作人員走最旁邊的人工通道進站。

🛤️說說臺灣的火車。
臺灣的火車分高鐵和臺灣鐵路(簡稱“臺鐵”),分別可以對應大陸的高鐵動車組和普通列車。臺鐵線路遍佈全島,不同車次按車速從快到慢分為自強號/普悠瑪號、莒光號和區間車,差不多分別相當於特快、快車和短途綠皮車;而高鐵線路只鋪設在從臺北到高雄的西海岸沿線,2007年就通車了,比京滬高鐵還要早,設計時速最高也可達到300km/h。《巨流河》作者齊邦媛的丈夫、“臺鐵之父”羅裕昌一生就是致力於臺鐵電氣化工程。

跟大陸一樣,每個城市的臺鐵站都在市中心,而高鐵站建得晚且通常在比較遠的郊區,除了首末兩端的臺北站和新左營站之外,專用的高鐵線都不與臺鐵共用車站。

至於高鐵和臺鐵具體的車次和時間,很多臺鐵訂票app都能查詢列車時刻表,或者用谷歌地圖也很方便。

桃園到臺中高鐵沿線只有新竹和苗栗兩站,經過40分鐘很快就抵達臺中。

🏙️城市速覽【臺中】

臺中地處臺灣島西部中央,地勢平坦,呈東西狹長形。由於太平洋來的風被東部高山阻隔,一般少被颱風侵擾,相對氣候乾燥且四季如春,被認為是臺灣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臺中現已是臺灣人口第二大城市,是中部的經濟、交通、文化中心,自2008年起便快速發展,經濟挺發達的,雖然經濟總量不高,但人均GDP可與杭州相當。

高鐵臺中站和臺鐵新烏日站相連,先出高鐵站閘口,在樓體內步行穿過沿途商鋪,可達臺鐵站閘口進站。

新烏日站到臺中火車站的車次就是最慢的區間車,無固定座位,只需15臺幣12分鐘即可到達。

到了臺中火車站,就是到了臺中市的核心區。為了滿足這座重要城市車水馬龍的客流,在原來舊車站的旁邊,已建起一座現代化的大型車站,每天人來人往。

舊臺中火車站建於日據時期,有100多年曆史了,紅磚外牆,白色水平線條,是一座巴洛克維多利亞風格的建築,現已成為臺灣地區二級古蹟,不再使用。

從臺中火車站北出口出來,可以看到一片客運中心,如果從桃園乘客運大巴的話終點站就在這裡。

酒店在臺中公園附近,步行也不遠,但建議乘公交車。在臺中乘公交車刷悠遊卡10公里以內免費,很奇妙。還有就是臺中是沒有捷運地鐵的,出行要靠機動車。

抵達酒店時正是中午,還沒到入住時間,先寄存了行李,出去覓食。

🍖阿水獅豬腳飯

酒店附近有一家阿水獅豬腳飯,之前在不少推薦裡見過,名字就很鄉土老字號,像是有些年頭了。

這是在臺灣吃的第一家餐館,主打圍繞豬腳和豬肉展開。門口擺著一排排的罈子,裝著已經做好的豬腳、前蹄等各類成品。可能因為非洲豬瘟,近來二師兄身價倍增,菜量都比較袖珍。

豬腳分中段和前蹄兩種,依稀記得我要的好像是半個中段,肉質很軟爛,醬汁濃郁,口味果然是偏甜的。吃多了有些膩,不要點太多,可以佐一些清爽的蔬菜。

臺中的街道兩旁都是幾層高的小樓房,下面一層臨街都留有行人通道門廊,再裡面才是商鋪,這樣雨天和烈日暴晒的時候都有遮蔽,還節省了馬路的寬度。

🍗繼光香香雞

繼續向前走走有一家繼光香香雞,加盟店的形式,大陸也有,類似開封菜的那種店面規模。

看介紹這家好像是總店,但是面積很小,座位不多,生意倒是不錯,人流絡繹不絕。因為每種口味的雞肉需要一批一批出鍋,所以人多的時候最好是看看正在做哪種,隨大流點餐,不然要等更久。雞肉是鹽酥雞做法,剛出鍋的時候香香脆脆,可以讓店員撒上想要的調料粉。

從中午抵達到翌日中午離開,在臺中滿打滿算要待一天時間。研究了一下自行去玩的時間和花費,還是決定報個半日遊路線團,行程覆蓋彩虹眷村、東海大學和高美溼地這三個最有名的景點,雖然相距較遠但是不用操太多心。晚上時間可以留給夜市。

司機提前加了微信,下午14點準時上車。大概是簽註叫停的關係,一輛九座商務車只有兩組乘客同行。

🏘️彩虹眷村

第一站彩虹眷村是個網紅景點。

之前看過賴聲川的話劇《寶島一村》,看過《再見忠貞二村》和《光陰的故事》等臺劇,知道眷村是原來遷臺國軍老兵的集中住所。

彩虹眷村原本也是一個普通的老舊眷村,也曾像其他眷村一樣最終破敗。村中不願搬走的一位老爺爺為了打發孤寂的時光,拿起手中的筆刷和顏料,在牆上畫出明亮的童話世界。在網路傳播的作用下,彩虹眷村快速爆紅,並且在數十萬網民的呼籲下,最終免除了被拆遷的命運。

彩虹眷村算是一個傳奇,也是商業宣傳和網路傳播的一個成功案例,即便後來各地也紛紛效仿出現了各種彩繪村落景點,最出名的仍然是這裡。

彩虹眷村面積不大,可能只有十幾間房子,但是每間的外牆上還有很多地面都用五顏六色塗滿造型各異的圖案畫和吉祥話,內容以人物和動物為主,筆觸尚算稚嫩談不上細膩,但是每一幅都透出一股淳樸的童趣,有中國傳統年畫和剪貼畫的味道,富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在一起組成一個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

由於是知名網紅打卡景點,基本上白天這裡都是遊客,紛紛在每一面牆的畫前凹造型拍照,一如在各類“小清新”筆記、遊記裡看到的那樣,就連窄窄的房子中間的衚衕裡都是人。開著門的房子都已改成商鋪,售賣像是彈珠汽水、小吃和紀念品這些。

造就彩虹眷村今天面貌的彩虹爺爺也經常在這裡坐著,近百歲的一位老爺爺了。也看到網上彈吉他的鋼鐵俠露面,彈著吉他和遊客一直合影。

⛪東海大學

第二站是東海大學,有基督教背景,號稱臺灣最美大學。在這裡除了唐代古建風格的校舍教室之外,最有名的就是校園裡的著名建築路思義教堂。

接送車不能開進校園,需要下車步行進入。跟著一路的行人後面沿著校園主路一直走,兩邊都是綠林蔭。

很快就到了前方一片開闊的草地,路斯義教堂那龐大的身影一下子就映入眼簾。從側面看屋頂的弧度像是攤開扣在草地上的書,黃棕色的書皮波光粼粼。

教堂的主要設計者就是著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貝聿銘幾個月前百歲辭世,留下無數建築作品,路思義教堂就是其中一處建築經典。

教堂運用了前衛而獨特的建築工法,無柱、無樑、無牆,堪稱極具特色,薄殼雙曲面的造型設計,作為教堂又像是雙手合十祝禱,令人耳目一新。除此之外,教堂穩定的結構也兼顧了臺灣潮溼及颱風、地震多發的環境,符合貝聿銘一貫的精巧實用的風格。

教堂的正面鑲滿大塊的透明玻璃。透過玻璃向內看,由於屋脊留有較大的縫隙,起到了天窗的作用,仰視看上去有“一線天”的感覺。光線穿過屋脊灑滿整個教堂,讓室內氣氛被渲染得更加神聖。

最後一站景點是西部海濱的高美溼地,從東海大學驅車前往要20多公里,返程較晚的話不容易公共交通,所以用拼車的方式比較方便。

🌅高美溼地

這塊在陸地與水域間被水淹沒的土地,在日據時期原是海水浴場,後來70年代興建臺中港,這裡成了飄沙區,導致泥沙淤積、浴場關閉。人煙的長期稀少,反而為動植物提供了棲息的空間,春夏秋冬,生態茁壯。新千年後“高美溼地野生動物保護區”成立,自此高美溼地名聲大噪。 目前除了被保護的莞草區和緩衝區禁止進入之外,在遊覽區鋪設了木棧板步道供遊人深入到溼地深處淺灘。

高美溼地野生動物保護區孕育了幾百種動植物,包括黑面琵鷺(春天在大連附近棲息繁殖,冬天飛到這裡來了)、招潮蟹、彈塗魚等,均是肉眼可見,被譽為“天然戶外生態教室”。這裡的四季景色變幻,尤以臺灣最美落日觀賞地著稱。

剛到高美溼地的時候,天邊還是佈滿陰雲,沒能看到夕陽天空之境那種映象的效果。待到了木棧道開門的時間,大隊等待的人群便湧向木棧道,一直走到最盡頭,下面灘很淺,剛沒過腳背,不少人還脫鞋走下去光著腳走。看谷歌地圖,定位已經在海里了。

泥灘裡有很多小孔洞,時不時就爬出一隻只小招潮蟹或是彈塗魚。

雲層很厚,隱約可以看到落日在西沉。就在即將墜入大海的那短暫一瞬,金烏終於露出火紅的身影,將整個天際渲染成金紅色,轉眼間又消失在海平面,天色馬上呈紫紅色,越來越暗,很快就黑了。

因為這邊是保護區,天黑之後光線很暗,不太容易找到公共交通,這時方才體現出自駕車的便利。我們早早地到達停車場,等人齊了司機就驅車返回市區。

🌃一中夜市

在臺灣如果不逛逛夜市,恐怕要錯失很多感覺。夜市文化是臺灣文化中的一部分,已在每座城市形成當地的特色,囊括了眾多臺灣小吃和生活雜貨。

臺中夜市的代表應該是逢甲夜市,但是距離酒店比較遠,大概20公里,回去太晚不方便。好在附近的一中夜市也很有名熱鬧,距離酒店只隔了個臺中公園。從高美溼地回來的路上,讓司機在一中夜市把我們放下來。

一中夜市是在一中商圈,附近有個臺中一中,故此得名。雖然不及逢甲夜市規模大,也是人頭攢動。

夜市兩側的攤販主要是各類小吃,可以看到炸雞排、水果、奶茶、燒烤等一系列小吃和飲料,買了就可以一路走走逛逛邊走邊吃。

🍢上和園滷味

在夜市人堆裡走著走著,前方經過之前查到過的上和園雞爪凍。上和園有自己的店面,面積不小,牆邊的櫃裡放著各種即食的滷味,可以自取一起結賬,店中間擺著幾張桌子可以堂食。更多當地人是選購了一大袋之後帶回家吃。

按網上推薦的評價買了雞爪凍、豆腐乾和海帶三種,滷得剛好,不鹹不辣,味道都不錯。我平時不吃雞爪的,都要給雞爪凍和海帶點贊。

往回走接著逛,喝了鮮榨混合果汁,買了菠蘿和紅心芭樂撒上甘梅粉,脆甜多汁。

逛完夜市,從臺中公園穿過就可以回酒店。本以為晚上的公園會很幽暗,一開始還打算繞道走,走到大門口發現裡面居然很熱鬧,池子中的亭子亮著燈,噴泉照著彩光噴著水,還有不少人在公園中行走、賞魚。

由於是週六,這晚的假日酒店是全程實付價格最高的酒店,不過窗戶竟然是封閉的不能開啟通風,室內條件一般,應該不到四星的標準。

第3天:從臺中到嘉義,雙城故事

9.22 晴🌞

假日酒店的早餐還行,基本偏西式,自制了一個雙層肉餅芝士漢堡🍔

天氣轉晴,一大清早看見外面蔚藍的天空,心情舒暢。

臺中市區有幾個場館比較知名,比如臺灣美術館、自然科學博物館、臺灣歌劇院等,適合不同的人群遊覽。我去了臺灣美術館。

🏫臺灣美術館

臺灣美術館是全臺灣規格最高的美術館,也是中臺灣唯一的公立美術館。現在嶄新的館體是九二一大地震受損後重建的(參觀當天剛好是二十週年🙏🏻),是一座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的方形建築,外牆面裝飾著黃棕色紋理的天然石片。作為臺灣藝術類博物館的翹楚,這裡是國內外藝術家各類藝術作品的展示舞臺,包括繪畫、照片、雕塑和視聽作品等,早前草間彌生的展覽就是在這裡舉辦。

早上去的時候美術館還沒開門,發現周圍是一個綠地公園,草地裡立著不少景觀雕塑,往右側小山坡上走,有居民在練劍。再拐過去就是一個碑林廣場,四周牆壁上嵌著很多黑色石碑,鐫刻著很多書法界名人的墨寶作品,風格迥異,墨韻十足。

從碑林繞到美術館後身,就是是一條筆直的草坪綠道,視野開闊,穿插著很多大大小小的抽象雕塑,頗具文藝氣息,成為市民晨練的休憩觀光帶。

美術館9點準時開門,很多人都直接奔著地下一層的兒童區域而去。剛進正門,工作人員就熱情地迎了上來,在得知我們是第一次來參觀後,簡單介紹了各展區情況,還提示20分鐘後有人工導覽,又給了我們一些宣傳摺頁參考。

不巧好幾個展廳正在維修不開放,按工作人員的指示從三樓開始轉,當期有“家屋”、“影像焦慮”、“如果這是全球監控中心”等常設展和排期展覽,風格跨度很大,內斂,張揚,超現實,各具特色。

正門入口處有個鐵製的螺旋狀樓梯,向下到兒童區,向上到頂是資料中心。爬上三層,從樓梯頂向下望去,樓梯像一隻棕紅色的鸚鵡螺,風格很網紅。

臺灣美術館三層的資料中心是臺灣最全的美術資料館,有臺灣本地、大陸、國外等多地出版的與美術藝術相關的資料、書刊,非常具有專業性,包括很多絕版書籍,絕非那些網紅書店能比。在裡面泡了很長時間。

走走停停翻看各類書籍,在書架上發現一本《百帝圖》,作者是大陸著名畫家盧延光,看扉頁是臺灣某位設計屆名人捐贈,非常細緻的白描人物連環畫冊,繪有從上古到清代百位帝王的生活畫像,人物特徵極其明顯。繪有中國版圖的這一頁應是康熙,版圖上是臺灣和大陸,頗有意義。

可能是展廳維修或是沒有遇到重要的展覽,整個美術館的展覽看下來並沒有特別驚豔的亮點。門口懸掛的宣傳海報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要過十幾天才開展,看不到了有點遺憾。如果對藝術展感興趣可以提前去官網查一下展覽計劃。

上午時間過得很快,準備回酒店。在車上路過一座華麗的白色歐式風格建築,查了一下是舊臺中市政府大樓。

⛲臺中公園

快到酒店的時候尋麼著還有空暇,拐到旁邊的這座臺中公園,看看白天的樣子。前一天晚上純屬路過,沒太看清,只記得燈光明亮,行人不絕。

臺中公園建於日據時期,已有百年多歷史,是臺中歷史最悠久的公園,雖然面積不大,也不是什麼出名景點,但是綠化非常好,現在是民眾休閒娛樂的場所。公園裡碧水環湖心,湖中一座雙閣湖心亭,也是臺中市的地標。

為了紀念孫中山,公園曾一度更名為中山公園,裡面樹立著一尊孫中山塑像。

🚅臺中→嘉義

中午就要離開臺中出發去嘉義了,下午的行程是嘉義故宮南部院區。南院位置比較偏,距離嘉義高鐵站比較近,所以交通上安排還是按原路轉乘高鐵。仍然在淘寶買了高鐵兌換票。

到達新烏日站已是中午,換好了高鐵車票,轉車間隙只有不到20分鐘,所以沒辦法在車站吃飯。這時就凸顯鐵路便當的優勢了。

🍱臺灣的鐵路便當經過多年發展,已經融入鐵路文化裡,有很多條火車線路上都有特色臺鐵便當,好多人即便不乘火車也會在火車站專門買便當吃,所以如果乘火車的話建議嘗試一下。在檢票閘口附近買了高鐵便當,可以拎上火車,在旅途中就可以大方地吃,不需要擔心別人側目。

臺中到嘉義也只要半個小時,在車上吃飽了正好到達。周圍跟大陸高鐵站的景象差不多,都是十分空曠的郊區。

🏙️城市速覽【嘉義】

比起臺灣其他城市,嘉義可能要劃在比較不知名的那一類,畢竟聽說過阿里山的人那麼多,但是知道阿里山所在地是嘉義的恐怕寥寥無幾


嘉義位於臺灣西南部,地跨北迴歸線,東部丘陵,西部平原。廣義的嘉義包括嘉義市和嘉義縣,是倆相對獨立的行政區劃。嘉義市比較小,是市中心,而主要的景點比如阿里山基本都在嘉義縣。臺鐵嘉義站在嘉義市,高鐵嘉義站在嘉義縣。

嘉義高鐵站到故宮南院有免費接駁車,從3號出口出入可以看到路邊的牌子和時刻表,如果不清楚的話可以去遊客服務中心諮詢。
接駁車是九座商務車,後面有空間放行李,如果拖著行李箱,可以帶著走,到南院再免費寄存。

而如果在南院逛比較晚,也可以把大件行李寄存在高鐵站的寄存櫃,好像半天是60臺幣,取的時候付費。

接駁車準時抵達,一起上車的還有一些臺灣當地的老人,一路講臺語,我啥也聽不懂😵十分鐘就駛進博物館院區。

🏠故宮南院

故宮南部院區很新,2015年才開館,算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分院,經常有精品文物從臺北故宮移去展覽,據說剛一開館就搬出翠玉白菜鎮場。和故宮北院最不同的地方在於,南院設定是展示亞洲藝術而非僅展示中國文物,有來自印度、日本、越南等地的展品,定位頗有些zz意味。不過最精華部分始終都是來自臺北故宮的中國古代文物。

館體建築也算很有特色,由流線型的兩部分樓體交織而成,有陰陽環抱之感,是臺灣本土建築師姚仁喜設計,據稱靈感取自中國書法中濃墨、飛白、渲染三種書法筆意,走勢行雲流水。

淘寶或者馬蜂窩賣的臺北故宮門票都包括南院的門票,參觀沒有先後順序,持電子憑證到售票處換票即可。

接駁車直達博物館門口,進門就是寄存處,可以免費自助寄存到18點。

這段期間南院舉辦的特展是“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超級興奮!!!早就聽說臺北故宮大手筆一次性拿出13件被譽為“五大名窯之首”的汝窯瓷器,其中包括青瓷水仙盆、青瓷紙槌瓶等重量級文物。曾看過《臺北故宮》紀錄片,要知道目前全世界僅存汝窯瓷器不足100件,臺北故宮一共才收藏21件,而且平時大多都只是收藏在庫房,除了十多年前那次大觀展,這次可算是一次性展出汝窯瓷器數量甚多的展覽了。

13件汝窯瓷器,包括紙槌瓶、膽瓶、多件碟盤和水仙盆。終於親眼見到傳聞中的“雨過天晴雲破處”,質地果真如玉一般溫潤。

“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300件南北院展品中,有150件來自北院。除了前面的13件汝窯名瓷首次同時“出宮”鎮場,特展的形象代言是一件清乾隆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這件瓷器的設計心思巧妙,偏重觀賞性,符合乾隆“農家樂”式審美,由內外兩層套瓶構成,瓶身外層通體藍釉,描有金色對稱吉祥花紋,瓶腹內層繪以紅鯉魚和水草,可以轉動,透過外層開孔來看,如走馬燈一般,工藝精湛。

特展還大規模地展出宋、明、清官窯瓷器,包括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明永樂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清雍正釉裡紅波濤白龍紋梅瓶、清乾隆粉彩百鹿尊、宋定窯白瓷、龍泉窯青瓷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中國古代瓷器珍品。令人目不暇接。

南院的鎮館之寶是以泥金撰寫的《龍藏經》,為南院常設展品。這部《龍藏經》是現存年代最久、儲存最完好的中國宮廷製作的藏文大藏經,由康熙奉祖母孝莊太皇太后之命,令僧眾用五千兩黃金書寫,耗時兩年完成,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藏文《龍藏經》共有108函,其中臺北故宮12函,北京故宮96函。臺北故宮這部分於近十年方才公開展出。歷史上相傳,親眼見到《龍藏經》者,能得七世福報。

到訪的這段時間,肉形石恰好在南院展覽。作為被大眾封為臺北故宮“鎮館三寶”之一的肉形石,雖然是個樣子貨,但是來到南院地位超然,有專門的展室、冷氣伺候。如果是在臺北故宮一定是人聲鼎沸的盛況,而在這裡可以享受一個人靜靜欣賞的福利。
這塊聞名遐邇的玉石雕刻,外觀上酷似一塊東坡肉,由於材質本身難得的層次感,看上去好像肥瘦相間,甚至還帶著肉皮,肉皮上更被雕刻出精細的毛孔,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據清宮記載,這塊肉形石出自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清康熙時由地方官進貢送入皇宮大內。精巧的工匠們,用玉石精湛的雕刻技巧,將這塊瑪瑙原石雕刻為肉形石,並且在底部安裝了金質的底託。

除上述珍品之外,包括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周邊亞洲文化的陶瓷也在特展中亮相,品質自然不及中國造精美。其他還有“玉見亞洲”伊斯蘭玉器展、“佛陀形影”佛像展、亞洲織品展、亞洲茶文化展等常設展覽。

順著博物館中路走出,迎面是一座“至美橋”,沒有橋墩,活像一條尾巴從主建築裡甩出來跨在人工湖上。橋拱和吊杆因循樑體水平方向的蜿蜒曲線走勢,在立體空間上形成一個扭曲面,造型妖嬈至極。

南院在晚上經常會有各種室外表演,比如到11月10日,每晚會舉辦音樂燈光秀,18點起每20分鐘一場,每場歷時十多分鐘。下午來的話可以待到天黑以後,喜歡可以多看兩場


至於到高鐵站的接駁車也不必擔心,晚間乘車點移到了遊客中心附近靠近院區大門的另一處,只不過間隔變成了一小時一班。

傍晚的時候,在博物館中庭的“渲染”裡,面正對館體的“飛白”和“濃墨”樓頂兩個弧度,建築整體輪廓的柔美曲線與細節構件的金屬質感融在一起,構成一幅剛柔並濟的畫面,一側的玻璃反射出夕陽的光輝,滿目都是金燦燦的。

中庭內右側立著12根方形柱子,應該是原來放置12獸首的地方,現在上面光禿禿的只有一根支點,怕是成龍看了都要落淚。

沿著水畔踱步到人工湖的對岸,回首望向館體,夕陽開始西沉,留下樓和橋的剪影。

等太陽完全落下去,暮色漸漸籠罩大地,博物館內外的燈光也點亮,色彩一下子豐富了起來。

18點燈光秀如約準時開始,橋和館體周圍的彩色探照燈隨音樂來回擺動,發出七彩的光柱灑向夜空。

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如果從高處俯視,效果更加豔光四射。

看完兩場燈光秀後,就搭19點的接駁車返回嘉義高鐵站。

嘉義高鐵站距離嘉義市中心很遠,不過有BRT在兩個火車站間往返。中午剛到高鐵站的時候,拍了一張時間表。

到高鐵站時還不到19點半,取了寄存的行李箱,看BRT時間還早,就在車站裡尋覓點東西吃解決晚飯。

🍔MOS Burger

高鐵站裡吃飯選擇不多,記得有爭鮮回轉壽司、星爸爸,還有就是這家日本的連鎖快餐店,看起來像是M記K記漢堡王那種西式快餐,進去找了位子點了套餐。

挺有意思的是,跟傳統的西式快餐店不一樣,這家的漢堡用的不是麵包,而是壓成圓餅的白米飯糰,有一種中西合璧的融合感。

忘了是什麼口味的,炸雞還是炸蝦來著,醬汁偏甜口。

吃完晚飯,差不多時間快到了,就去門口站牌那裡搭BRT。之前看過有人說持當天高鐵票可以免費乘車,上了車果然沒收費,司機直接給了我一張代幣卡,不過看看一起上車的乘客好像也沒出示火車票結果也不用付車費。
BRT中途基本沒停幾站,一路暢行無阻,徑直開到終點站嘉義火車站,把代幣卡還給司機就下了車。

BRT車站在火車站後身,烏七八黑的。鑑於對地形不熟悉,加之還提著大件行李,乾脆就叫了一輛計程車去酒店,起步價水平。

這晚入住的兆品酒店是全程標價最高的酒店,好在參加了Booking的活動。位置雖然距離火車站有些距離,但是就在文化路上,也還算方便,而且可以預約接駁車往返火車站。

大廳很寬敞,據說使用的木材是阿里山的紅檜木。

房間傢俱也都是實木的,帶一個陽臺。

從陽臺望下去就是酒店門口的馬路,一直往前走就是文化路了。

放下行李稍作安頓,我便出門買第二天去阿里山的車票。

嘉義不及臺中發達,馬路窄窄的,商鋪也不算大,尤其到晚上行人也不多,燈光悠悠闇暗,有一種更鄉土的感覺。

酒店不遠處就有一家全家便利店,便利店裡有機器可以購買“臺灣好行”往返阿里山的車票,車次和座位都可以選,選好後列印憑條在收銀臺交款取票。

嘉義去阿里山主要有幾種方式:
1.在嘉義火車站乘小火車。每天只往返一次,好像需要到火車站現場買票,很搶手,一般都要提前很久買。
2.臺灣好行。到阿里山有AB兩條線,分別從高鐵站和臺鐵站發車。具體參見臺灣好行官網//www.taiwantrip.com.tw/line/11?x=3&y=2

3.包車前往。路程較遠不太划算,如果同行人多的話可以嘗試。

第4天:山青水藍木參天

9.23 晴轉霧🌞🌫️

當清晨的陽光穿過天空的雲層向人間灑下金色的光芒,這座不大的小城就在鳥鳴窸窣中甦醒了。一早上站上陽臺,望著朝日中的嘉義,樸實安靜。

以天空的正中間為分界,西邊是湛藍澄澈如洗,東邊是晨暉盡染鱗雲。

天亮起來了,還是昨晚看到的那條路,行人和車輛漸漸開始多了起來,宣告忙碌的一天又開始了。

酒店的早飯不錯,中西式分開,中式裡有嘉義特色的雞肉飯。

感覺房間有一點不太好,就是陽臺距離隔壁實在是太近了,僅一步之遙,讓人容易腦補從室外串門的畫面,所以出門前把陽臺門鎖好窗簾拉好,如果有貴重物品請鎖在房間保險箱裡。

前一晚在前臺預約了早晨去嘉義火車站的接駁車,在樓下等車的時候第一次清楚看清酒店的正臉。

嘉義火車站也是日據時期修建,一座米黃色簡約樸素的折衷式建築,從前就是去阿里山的鐵路起點。

這麼看藍瓦瓦的天是不是太好了。

很快臺灣好行的大巴車就進站,持票可以先直接上車找自己的位置,另一列排隊的隊伍是現場買票的。

🏔️阿里山

如果問起臺灣最有名的地方,大多數人都會脫口而出日月潭和阿里山的名字吧,這應該是我們打小對寶島最深刻的印象。此次環島完全沿海岸線走,並沒有專門去南投日月潭,可能是因為知道那就是個不大的水潭吧。不過在老媽的堅持下,特別去了趟阿里山,於是就有了嘉義的行程。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這一首風靡海峽兩岸的著名歌曲,多年來先後被鄧麗君、奚秀蘭等歌手演唱,在大江南北傳唱不衰,也是幾十年來大陸人對臺灣、對阿里山風光想象的源頭,多少人在夢裡魂牽夢縈這裡的美人如玉美景如畫。

其實阿里山不是一座山,而是玉山山脈下幾座山峰的統稱,而我們通常說的可以遊玩的阿里山其實是指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阿里山遠離市區70多公里,臺灣好行疾馳了兩個半小時才到(中間在石棹停下休息了一會)。沿大路步行至景區大門,持臺灣好行車票還可以獲得門票半價優惠。

進了景區大門,沿著主路繼續走,不多會兒就到景區裡主要的車站——阿里山火車站,其他車站還包括沼平車站、神木車站和祝山車站。在景區裡如果不想完全靠雙腳走,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連線這些車站的小火車了。

阿里山車站可以去沼平車站和神木車站,單程都是100臺幣。推薦的路線就是先坐火車去沼平車站;從沼平步行到神木車站,這一段是景區的精華,主要景點密集;然後從神木再坐火車回阿里山車站。

雖然來時沒能坐成上山火車,在山裡也能體驗一下小火車,雖然單程只有6、7分鐘。如果是櫻花季,鐵路兩側都是盛開的櫻花的話,景色會更美。

沼平車站

從沼平車站出來,鐵路另一側有個路口鋪設石板路臺階一直延伸向高處,就是祝山觀日步道。鬼使神差地,我們就走上了步道。

沿途周圍實在是太安靜了,臺階兩側都是筆直的高樹和綠油油的苔蘚,一個人都沒有,只有林間的鳥鳴聲,這山裡的負氧離子一定很豐富。不過一路就是純爬臺階,倒是沒什麼意思,心想著山裡生態環境這麼好,警惕著會不會有某些爬行動物從旁邊鑽出來……

從登山步道終點出來就是一段無聊的大路了,盡頭就是祝山車站,緊挨著觀日平臺。天氣好的時候,很多人一大清早會過來觀看日出,東邊太陽出來的地方就是玉山群峰。不過可惜山裡經常起霧,一片大霧從山那邊瀰漫過來,幾乎什麼都看不見了。

原路返回,下山總比上山快,注意保護膝蓋。這一趟上祝山來回花了一個多小時。

回到沼平車站,大霧已經跟著蔓延過來了。稍遠處的樹林已經影影綽綽。

從沼平車站到神木車站的這一段,也都是石板臺階,坡度都是下坡或者平坡,基本上幾步就是一個小的景點。遊客也很多,扎堆行進,跟人煙稀少的祝山觀日步道相比完全是兩種景象。

這段路上可見很多阿里山的阿里山獨一無二的紅檜木的蹤跡。紅檜是一種世界頂級的古老樹種,特產於臺灣,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樹齡大都在500年至1000年以上,所以被尊稱“神木”、“亞洲樹王”。

日據時期,阿里山的紅檜被日本人發現,大舉砍伐運往日本,用於日本皇室宮廷建築以及神社、廟宇等建築之中。阿里山的鐵路也是當時因為需要運送紅檜下山才建造的。結果在日本人的瘋狂掠奪下,除了被認定生長不良、不利於建築用的樹材,阿里山一帶的紅檜林已被砍伐殆盡,只剩樹根殘留,戰後也被國民政府更深入山區持續砍伐至1980年代,所剩無幾。

這一路看到的紅檜只剩下樹根,其他細高的都是後來載種的速生柳杉,生長快但是木質不行。

姊妹潭是兩個大小不同的鄰近湖泊,分別呈長方形和圓形,相傳是有二位山地女孩在此殉情的傳說故事,後人附會而稱姊妹潭。
姊潭有一座以茅草和檜木所建的相思亭,潭水倒映,碧波如鏡。

這個樹樁長滿了樹葉,左側枝幹長滿蒼翠的樹葉,形狀好像一頭野豬的頭,有沒有置身《幽靈公主》那座大森林的感覺。

這棵樹(分不清一棵還是兩棵)樹幹彎曲,環成一個心形,很奇妙,看圖片以前是完全封閉的一個心形更形象。

樹林裡樹木茂盛密集,抬頭基本上天空都被鬱鬱蔥蔥的樹冠枝幹所遮蔽,頗有幾分原始森林的感覺。

沿著木棧道往下走,整個樹林都被大霧籠罩,霧氣昭昭氤氤氳氳的,像是加了一層天然的柔光濾鏡。

山間建有一座碧麗堂皇的“受鎮宮”,供奉的是玄天上帝,香火鼎盛,遠觀鮮豔奪目細節生動,具有鮮明的閩南寺廟建築風格,也是臺灣海拔最高的廟宇。周圍是供遊客休息的餐飲和商鋪。

看看山上的大爺大媽門已經裹上羽絨服了,雖然沒那麼嚴重,倒還真是知冷知熱。我們上山時就穿夏裝,前半段路程還熱出一身汗呢


山上易起霧,常有溫差,提醒還是帶點長袖衣物以防萬一。

過了受鎮宮,從商店後面走下去就是巨木群棧道,用防腐木材架空蜿蜒在成片的柳杉林中,如游龍盤踞,守護著這片生機盎然的茂林。

其實阿里山現存的紅檜大多不到百年樹齡了,而巨木群棧道穿梭於數十株倖存的千年紅檜間,遮天蔽日,據說是全臺灣密度最高的巨木群地區。

每一棵巨木都有編號和解說牌,紀錄著樹齡、樹圍、樹高等資料。看著這些巨大的樹木,想像當年阿里山上滿山遍野的巨木,該是何等壯觀啊。

走到神木車站,時間也差不多了,坐上小火車回到阿里山車站,再步行至大門外的客運站等待臺灣好行。

【小插曲】
在返回嘉義市區的大巴車上,隔壁座位是年輕的媽媽帶著一個淘氣的小男孩。路上她突然跟我搭話,問記不記得我們曾經見過。一開始我以為她說的就是在阿里山中這一天,因為小男孩的頑皮讓人印象深,想想其實有好幾次是打過照面的。
她又問我們是不是前一天去過故宮南院,我頓時詫異了,又仔細回憶尋找可能的線索,這才想起來,當晚看完燈光秀後從南院回嘉義高鐵站,我們乘坐的接駁車最後上車的正是這對母子。這個年輕媽媽是廣東人,老公是在大陸生活的臺灣人,這次她是自己帶著孩子環島。能在他鄉多次相遇,不得不感嘆緣分無處不在。
她的環島路線是順時針,和我們完全是兩個方向,一路上我們交換了之前的旅行見聞和攻略,還特別向我推薦了臺南的好多美食。

回到嘉義車站已是夜幕降臨。買了第二天早晨去臺南的火車票,從車站出來的時候,街上華燈初上,不算很繁華的小城也顯得熱鬧了起來。

不急的話從嘉義車站回酒店用走的就行,中間可以路過文化路夜市;嘉樂福夜市在另一邊,恰巧週一不營業。

臺灣馬路上的一大特點是機車特別多,還特別規劃了機車專用道。一路上看到不寬的馬路兩側整整齊齊地停放著各種機車,也是一道風景。

🍛呆獅雞肉飯

之前看過一個臺灣綜藝節目視訊,提問嘉義最有名的是什麼,除了阿里山之外,答者提及的最多的就是火雞肉飯了。

火雞肉飯堪稱嘉義名產。傳統的做法是在白米飯上鋪上火雞肉,撒上油蔥,再淋上雞油而成,不同的店家做法會略有不同。在臺灣別的地方也有賣雞肉飯的,但是如果前面不冠以嘉義的名頭,感覺就不夠正宗了。

嘉義有很多家有名的雞肉飯餐館。半路上的這家呆獅雞肉飯看門牌有50年的歷史,門臉不大但是客人滿滿。一碗火雞肉飯的份量很小,也才20臺幣,上面鋪的是絲狀、丁狀雞肉,一點滷筍和醬瓜,肉質口感挺嫩溼潤不柴,味道有蔥油的香氣,非常下飯。

沿著民族路一直走到十字路口,就來到了文化路。

🌃文化路夜市

文化路夜市跟臺中的一中夜市比較像,都不是專門的一塊區域,直接就開在馬路上,售賣商品也都比較雜。白天是街邊商鋪營業,到了晚上攤販就像接力一樣出現,沿街邊鋪開很多路邊攤,售賣包括雞肉飯、大腸包小腸、炸物等這些當地或者全臺灣知名的小吃以及服飾、水果,可以說文化路上24小時一直都有商家營業。沿街售賣商品都很接地氣,看人流量也沒有一中夜市那種人頭攢動。因為沒有專門的步行道,路中央時有機車和自行車穿梭,走路注意安全。

路邊這家炸的杏鮑菇很香,椒鹽味的,外酥裡嫩還有點肉的口感。

盡頭的中央廣場上有臺灣大媽和mm露天開麥,不少大叔大媽就聚在周圍聽,曲風很有鄉土味。

第5日:古今交錯南府城

9.24 晴🌞

🚞嘉義→臺南

按照去臺南火車票的時間,提前一晚預約了酒店早晨去嘉義車站的接駁車。早上吃完早餐,早早就到了車站候車。

🏙️城市速覽【臺南】

臺南位於臺灣島的西南海岸,是臺灣第四大城市,也是臺灣最古老的一座城市,擁有近400年曆史文化底蘊,名勝豐富,古蹟、廟宇可謂俯拾即是。在臺北市作為省城之前,臺南一直是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清代描述全島三大港市盛況的諺語“一府二鹿三艋岬”中的“一府”指的就是府城臺南。

若要論傲視全臺的美食重鎮,也一定非臺南莫屬。這裡的老字號美食幾乎都祖傳三代以上,遵循古法炮製,還價廉物美。如果你說要去臺南,據說臺灣當地人都會自帶流口水的特效表情加之投以羨慕的目光。因此從吃貨的角度來看,臺南也可以叫做“舌尖上的府城”。我提前做臺南的美食攻略記錄了40多家餐館,位置集中在安平、永樂市場、保安路等區域,幾乎可以說有門臉的店都好吃,實在不行盲吃也可。

規劃的臺南行程有一天半時間,路線包括奇美博物館、安平和赤崁樓周邊。研究了一下三個地方的時間和地點安排合理性,決定先去比較偏遠的奇美博物館。

從嘉義買的區間車路過臺南車站直接到保安車站。車上有個幼兒園由老師帶隊,和一群小盆友一起下車。

保安車站是距離奇美博物館最近的一個火車站,離臺南車站只有一站。因為名字吉祥,保安車站跟另一個車站永康車站組成“永保安康”,所以上面有“永保安康”四個字的車票有紀念價值,不少人討吉利都去買。不過永康-保安車票只有永康車站有賣,保安車站只賣保安-永康的車票。

奇美博物館距離保安站不到兩公里,步行可達。如果提著行李,可以打計程車去博物館寄存;或者寄存在火車站旁邊的私人便利店,雖然貌似不太安全,實際也沒什麼問題。

🏛️奇美博物館

【資料】
奇美博物館是一座私人綜合性博物館,是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先生從孩提到年老、跨越八十年的圓夢故事。據說創辦人年幼時經常到臺南州立教育博物館參觀,小小年紀的他深受感動,希望將來能夠建造一座為大眾而設的博物館。
1977年,成立奇美文化基金會;
1988年,系統性地收藏西洋藝術各時代與流派作品;
1989年,成立藝術資料館籌備處;
1992年,在臺南奇美實業大樓中成立奇美博物館,以私人美術館的方式免費對外開放;
2001年,在臺南科學園區成立南科奇美博物館,展出自然史與兵器史等相關藏品;
2003年,由政府出地、奇美集團出資,佔地9.5公頃的奇美新館批准蓋建;
2012年,奇美將斥資20億新臺幣的館體建築完工後捐贈給臺南市政府,奇美博物館基金會獲得博物館50年的營運權;
2015年元旦,博物館作為亞洲最大私人美術館的奇美博物館正式開館,就是今天我們所見的樣貌。

奇美博物館以西洋藝術、樂器、兵器、動物標本以及化石為主要收藏方向,總計展出約4000多件藏品,約整體收藏的三分之一。其間都是西洋浪漫的建築風格、精緻貴氣的歐式裝潢,以及精美絕倫的展品。

整個博物館從每個細節來看完全是西式風格。正面最前方的圓形噴泉中間是阿波羅戰車的雕像,是凡爾賽宮阿波羅噴泉的1:1復刻版,法國政府官方正版授權且法國製造完工後運到臺灣,區別僅在於雕像顏色通體雪白。

通過阿波羅噴泉,是一條純白的眾神之橋通往博物館。橋的兩側矗立著希臘神話奧林匹斯十二主神的雕像,神態各異,細節生動,也是西方藝術品雕塑。

眾神之橋過後是繆斯廣場,棋盤式草坪與石板相間交錯,盡顯圖案畫設計之美。

迎面就是博物館主體建築。白磚外牆,高聳的圓頂,上方站立著金色的榮耀天使,搭配希臘神殿風格的柯林斯圓柱,等腰三角形的門楣,美輪美奐,完全就是萬神殿或者美國國會大廈的翻版嘛。

進入博物館室內,只見大廳富麗堂皇,頭頂正上方高高的穹頂,就是館外看到的圓頂的位置內部,陽光透過視窗灑下,照亮整個大廳。乳白色網格點綴花朵的紋飾更強化了穹頂的空間立體感。

博物館分為常設展廳和特展廳,套票380臺幣,可以刷銀行卡。服務檯可以租借解說器,輸入作品上的編號即可收聽解說。旁邊有寄存箱可以免費存包而不必揹著帶進去。

常設展廳包含兵器廳、動物廳、藝術廳、樂器廳、羅丹廳和雕塑大道,檢票之後就不允許拍照了。

【雕塑大道】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中心一條筆直的長廊,兩側分別陳列著白色大理石雕刻的西洋人物像。光線從天窗照進來,一尊尊雕像更顯神情柔和,栩栩如生。

沿著雕塑大道,可以依次進入各個展廳。一層兩側有兵器廳、動物廳,盡頭是羅丹廳。

【兵器廳】
雕塑大道左側展廳是兵器廳,陳列了從世界各地蒐羅的兵器,主要分為歐洲及東亞、非洲幾部分,橫跨人類幾千年時空,囊括了刀劍矛弩等近戰攻擊性武器冷兵器、金屬槍炮等運用火藥的熱兵器、以及鎧甲盾牌等防禦性護具。從兵器的發展時間線可探尋隨著文明發展、鑄造工藝日益進步,人類科技文明的演變歷程。

【動物廳】
雕塑大道右側的動物廳簡直就是小朋友喜歡的立體版動物百科全書了。一進展廳,就被裡面鮮活的動物群震撼,大到高舉長鼻的、呼扇長耳的非洲象,小到仔細看才能辨認的鼠類,以哺乳動物為主,都是用動物真皮製作而成,從非洲大草原到北極圈跨越七大洲,按動物真實生活圈依次分佈,生動地呈現在眼前。館方還特別提示,這些動物都是在死亡後才被製作成標本,絕非為了製作而殺戮。

此之外展廳還陳列了很多古老的隕石、生物化石和復原品,把時間又向前推進幾億年,將目光牽引到生命起源的年代。

【鳥類展示區】
從大的展廳出來,在樓梯兩側的小展廳陳列著品類繁多的鳥類標本,分為陸鳥和水鳥兩個區域,身披色彩斑斕的羽毛,或氣息在樹枝上,或張開雙翼。

【羅丹廳】
展廳正中心醒目地立著法國雕塑大師羅丹的“沉思者”的複製品,沐浴在穹頂灑落的陽光中。以此作為中心呈環型布展方式,四周環繞陳設著與羅丹所處同時代背景的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二層的天井兩側也是雕塑大道的組成部分,均勻排布的拱形門裡同樣陳列著大理石人物雕像。

【樂器廳】
剛上二層其實是先進了距離樓梯最近的藝術館,工作人員特意提醒了12點時樂器廳有交響樂團表演,就趕快跑過來看。在“走入管弦樂團”展區,數個立式顯示屏立在樂手真實的位置,先是輪流播放真人大小的音樂家演奏情景,後又同步播放,呈現360°環繞立體聲的樂曲演出,營造出管弦樂團就在眼前表演的氛圍。

許文龍先生愛琴成痴,將博物館打造成了全球小提琴館藏最豐富最名貴之一。在樂器廳裡,有數把由歷史上著名制琴大師手工製作的小提琴,堪稱鎮館之寶,讓我不禁聯想起二十年前那部講述傳奇紅提琴三百年流轉故事的電影《紅色小提琴》。

除此之外,樂器廳內也展出各國獨具當地特色的民族樂器,像我們熟悉的民族樂器各種胡琴、編鐘等。

【藝術廳】
這個展廳裡的繪畫、雕塑,主要是以表現女性、孩童的創作為主。從中世紀文藝復興到新古典主義,用各個時代對美對藝術的表達,訴說著幾百年的歷史、文化和美學品味。

印象最深的一幅作品叫《音樂的真諦》,繪在天花板上,地板上也繪有映象圖案線條,工作人員取來小鏡子,讓我們踩著地上的線條,繞著畫作一週觀看對應部位的原畫,挺有意思的。

逛了很長時間,發現這裡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是女性,雖然每天都工作在館裡,但是她們仍然會盯著這些這些藝術品津津有味地欣賞,完全不是把這裡當成工作,而是真正把藝術當成真愛了。

二層樓梯兩側,還有鐘錶和銀器的小展廳,陳列著歐美近代工藝精巧的鐘表和銀器,裝飾風格和造型豐富多樣。


一層另一邊的特展廳舉辦《有影無影?影子魔幻展》特展,通過一塊塊相互分隔的暗室展區,上演一臺臺光影戲法。原本是可愛的小黃鴨,當光線從側面照來,竟投射出一個盜賊的身影;平凡無奇的生活廢棄物,呈現的影子卻是斷臂維納斯雕像;影子還能變成彩色,畫出一幅七彩奪目的斑斕畫作……這些看似神奇的魔術,其實是專門的藝術家通過物體設計的光影效果,有的設計還能觀眾親自動手體驗玩弄影子的樂趣。

掐好時間,看完展覽已經快到13點了,外面正是烈日炎炎,該撐把傘出去看噴泉了。

阿波羅噴泉四周的小噴泉間隔15分鐘,正中間的大噴泉間隔1小時。參觀完內部展覽,算準時間就頂著大太陽跑去看中午13點的這次全方位噴水。

阿波羅噴泉的靈感來自希臘神話,在黎明來臨時阿波羅牽著金色的韁繩,從海面和他的馬車隊登場,為世界帶來來自天堂的光明。雕塑的馬、海豚和海神吹著的號角是四周的小噴泉,都能噴水,阿波羅前方正中間噴泉水躥出很高,一時間整個雕塑四周水花四濺。

離開奇美博物館,原路返回保安車站,帶上行李折返臺南。

入住的酒店有固定時間的接駁車,提前預約了14點20分的這班。雖然臺南車站不大,但是因為車站樓整個在維修沒能發現正門,又不太熟停車區域在哪裡,所以剛一出站的時候有點暈頭轉向,沒能找到酒店的接駁車,所以為了防止這種小概率事件發生,建議電話卡最好是有通話功能。後來又試著往正在維修的那邊走,終於發現了黑色小商務車身上大大地寫著酒店名,上車順利到達酒店。

抵達酒店時已到了入住時間,直接辦入住進房間。

臺南的酒店整體價格不高,條件還可以,只是這個酒店的房間門居然還是用的球形鎖。。。

還有一點要特別點贊。即便房價真不高,但是這家是此次環島全程唯二裝配有衛洗麗加熱馬桶圈的酒店,算是很給力了。

放好行李,下樓回到前臺大廳,這裡可以自己用杯子接免費的冰鎮冬瓜茶喝,一杯下肚冰涼解暑,味道甜甜的,據說是臺南當地特產飲料。

旁邊提示板上說明可以預約酒店往返車站和到還原夜市的接駁車,就是來的時候那輛。不過按照臺南夜市“大大武花大武花”或者“大大武花大大花”的口訣,週二不開花園夜市而是很遠的大東夜市,就沒有去夜市的計劃了。

臺灣好行在臺南有兩條旅遊觀光巴士路線88路和99路,分別是府城巡迴線和安平臺江線,其中88路是圍繞臺南市區景點的環線,99路則是從臺南火車站途經赤崁樓、安平、四草等景點到達七股鹽山。但是平日和週末執行的時刻表不同,平日車次很少,下樓的時候過了15點,最後一班次去安平的車剛剛開走了


。於是讓酒店前臺幫忙叫了計程車,徑直奔向安平。

🍤周氏蝦卷

上了車告訴司機到安平路的周氏蝦卷停車。周氏蝦卷是開了五十年的老店,在臺南堪稱無人不曉的小吃。因為已經過了飯點兒,這會兒人並不多,據說假期的時候是食客不斷。

點了一份蝦卷嘗試一下,65臺幣。兩根炸蝦卷分別一切兩半,上面撒了點胡椒粉,是蝦肉混合蔬菜裹著麵粉炸的,像是天婦羅,口感又感覺稍硬但是不夠酥脆,應該是又炸過一遍。整體還行吧。

🏘️安平老街

沿著馬路往前走走就是安平老街了。路兩邊的建築不高,都是商鋪,尤其很多蝦餅店。路上車不多,行人絡繹不絕,看起來應該都是遊客,不少店員都站在街上派發小塊的蝦餅給路人品嚐兜售。嚐了一塊,味道跟對蝦片差不多哈,有點鹹腥味還放了點辣椒粉。

臺南好多當地特色小吃,比如說白糖粿。之前在B站有看到過臺灣up主在安平吃過這個,評價是他們小時候吃過的味道。正好路邊有一個大嬸的攤位在賣,就來了倆塊嚐嚐。

白糖粿是一種起源於臺南當地的“古早味”(哈哈好喜歡這個詞)小吃,用糯米粉捏成長條放在油鍋裡炸,撈出瀝乾油分再蘸上糖霜和花生粉,看做法像是油炸糕只不過顏色沒那麼重,吃起來也差不多甜甜Q彈。

最近看臺劇《想見你》,裡面高中李子維和小黃雨萱相遇時吃的就是白糖粿,又想起來了哈哈。

🥓阿財牛肉湯

還有名吃就是溫體牛肉湯。臺南有好多家很有名的店,在安平像是之前查過的助仔、文章和阿財都名氣不小。週二有好多牛肉湯店比如助仔都休息不營業,文章距離比較遠,到安平老街路過阿財就趕快進去嘗一下。

臺南的牛肉湯店都是用當天現殺的新鮮牛肉,然後當場現切得很薄放在碗裡,直接澆上滾燙的湯頭,加點薑絲就上桌了,所以叫溫體牛肉湯。看似做法簡單,感覺卻瞬間牢牢鎖住了牛肉的鮮味。一份牛肉湯用一個小鐵盆一樣的碗端上桌,湯裡的牛肉還帶有一點肉紅色,看著就是新鮮好肉,嚐起來湯頭微甜,肉質軟嫩連著一點筋,有牛肉的鮮香又沒有腥味。

🏰安平古堡

吃飽了就奔赴安平的重頭戲景點了。安平古堡門票50臺幣,跟安平樹屋、赤崁樓一起聯票150,附贈另外兩個小景點,如果不感興趣單買也行。

安平古堡可以說貫穿了臺灣的文明史。
城堡始建於荷蘭佔領時期。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改名為“安平城”,鄭氏王城也遷至此處。
後來原城堡毀於英國人的炮火。
日據期間這些殘垣斷壁被剷平,建立起今天看到的紅磚建築。
臺灣“光復”後又叫回“安平古堡”,經過屢次重建,才成為現在紀念館的模樣。最初荷蘭時期的遺蹟,只剩下古堡前方外城牆的殘壁、內城殘跡和百年老樹盤根了。

如今安平古堡裡的建築,基本上是清末及日據時期所建,包含史蹟紀念館、瞭望臺和熱蘭遮城博物館,另有古堡石碑、鄭成功塑像和生鏽的古炮。

正面的史蹟紀念館裡面有紀念品區,正中間是卡迪那專門根據臺南特色出品的薯片和豌豆酥,之前在阿里山回來的路上,那個年輕媽媽特地給我看過這個的照片,說她買了好多包

最顯眼的瞭望塔建於1975年,紅色尖頂可以說是安平乃至整個臺南的象徵性建築,除了可以登高欣賞安平古堡全景外,還能眺望四下的街景和遠方的海岸。

古堡裡斑駁的斷垣殘壁上老榕盤根交錯,棕色細密的樹須垂順而下,綠意盎然的枝葉依然茂盛。

古堡正前方有座歐式洋樓,約建於清光緒年間,現在是熱蘭遮城博物館。館裡用投影的方式,重現17世紀熱蘭遮城繁華的面貌和人民的生活,還展示了在此處挖掘出土包括漳州窯青花瓷、景德鎮瓷器之類的考古文物。
站在紅磚城牆前,可以想象當年的氣派與壯觀。對比今天的古舊滄桑感,儘管古堡飽經風霜,依然堅實渾厚。

🍮同記安平豆花

來到臺南安平區,怎麼能不吃一碗聞名全臺的安平豆花?位於安平古堡不遠就有家同記安平豆花,也有四十多年曆史了,應該是分店。

點了兩份,一份傳統白豆花配紅豆,一份竹炭黑豆花配綠豆。紅豆綿密,綠豆酥爛,兩種豆花味道倒是差不太多,涼涼的都有豆味,口感細緻柔嫩,不會太甜,正是清涼解暑。

🏡安平樹屋

安平樹屋在古堡的後方,是原來英商德記洋行的倉庫,而德記洋行是做茶葉出口貿易的公司,清末一時風光無兩。到了日據時代,因為海運業務被日本人所奪,安平港的地位日趨沒落,各洋行也陸續撤離,直至二戰後被最終廢棄。現在是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內有投影介紹德記洋行的歷史。

正前方的兩層建築牆面灰白,三面拱廊圍繞,頗有異國風情。

景點內包括德記洋行、朱玖瑩故居和樹屋三處。因為來的時間較晚,先進洋行右邊的故居逛了逛。

朱玖瑩曾任鹽務總局局長,是當代顏體書法名家。故居保留了日式木質結構,目前被規劃成書法展示館。在二樓上面,都展示著書畫作品,還有一整面牆的顏體心經,特製窗簾也印上了書法作品。

從德記洋行左邊往後走就是樹屋了。因為洋行廢棄,榕樹便在這裡恣意生根蔓延,最後倉庫結構崩解只剩下殘垣斷壁,榕樹枝幹反而成了支撐,後來政府因勢設計,又架設了木棧道和鋼構穿梭在樹屋裡外。

走進樹屋裡,只見一棵棵大榕樹盤根錯節,與房子相融,屋頂是枝幹遒勁生長,屋內是一根根樹枝樹須沿著內牆垂掛而下,更有的樹幹直接長在牆裡,這種“屋中有樹,樹即是屋”的感覺好像一座縮小版的柬埔寨塔普倫寺。

去的時候樹屋內正舉辦蛙類攝影展,穿插懸掛著各種蛙類攝影作品。

樹屋相隔不遠有一條河堤。走上木棧橋,一路向後走,有一處觀景臺可以看到河堤的樣貌,還有瞭望鏡可以望向遠處。

遠遠地看太陽即將落山,一大片金燦燦的光芒十分耀眼。因為安平西邊靠海,這裡也像高美溼地一樣是海上日落。看看時間距離當天日落還有不到二十分鐘,趕忙叫輛計程車沿著日落的方向奔往觀夕平臺。

🌅觀夕平臺

觀夕平臺是一片開闊的海灘,黑色的細沙鋪滿大海和一排防風林之間,斜對面有一座燈塔和一排防波堤。遊客不多,有人牽著寵物狗在散步。抵達的太陽從一個奪目的大火球很快變成金色的小圓球,恍惚間就消逝在天際的雲層裡,餘暉裡的晚霞也很美。

往回走的時候天已經黑下來,查了一下谷歌地圖,有一輛可以回臺南市區的公交車正在路上,在附近的車站等了一會兒遠遠就見車來了。司機提醒我們下車的站名,一輛車空落落地徑直駛回市區。

🍞名東蛋糕

在距離赤崁樓不遠的某個醫院車站下了車,因為之前看到過的一家現烤的蛋糕就在附近,擔心第二天白天排隊人很多會耽誤行程,想看看晚上能不能買到。

這家名東蛋糕很有名,就在路邊。到的時候只有兩種選擇了,剛好出鍋一大塊原味蛋糕,大家三下五除二就分光了。切了一大塊稱重,熱騰騰的又香又軟還挺好吃,消滅了大半塊,剩下的先收起來回去放冰箱冷藏,留著肚子去吃晚飯。

🥓潘家牛肉湯

走著走著就到了國華街永樂市場一帶,阿村週二下午沒開門,就進了對面的潘家去吃。
市區最火的牛肉店是六千,但是他家很任性地一週只開幾天,當日售完就打烊。其實據說臺南有名的牛肉湯都差不多好吃,同樣都是用的當天現宰的溫體牛。

老闆在店裡現場片薄,再淋上滾湯。聞著撲鼻而來的濃郁肉味兒,本來剛只吃了一點蛋糕還沒怎麼吃晚飯,這會兒就食指大動了。

第6天:穿行南屏美麗島

9.25 晴🌞

清晨醒來,又要在“老年式”的府城開啟慢節奏的逛吃模式。

在酒店吃了一點早餐墊墊底,有一些臺南特點的小吃。

冰淇淋球不錯,不過吃太多了容易肚子著涼,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一大早上就按照設計的路線,按距離由遠到近,開始在臺南最後的美食一上午。

🍲阿堂鹹粥

蝨目魚是從東南亞引進的一種魚,在臺灣餐桌上很常見,常被做成粥、羹、魚丸等各種菜,成為臺灣南部的特色美食。臺南有名的蝨目魚店就有好幾家,比如位於小西門的這家阿堂鹹粥,靠一味鮮美的蝨目魚鹹粥聞名,已有70年。

點了蝨目魚鹹粥,喝起來不是熬出來的那種黏黏的粥,感覺更像湯泡飯。蝨目魚剃乾淨魚刺,肉質肥瘦相間,還帶點魚皮,本身沒有什麼味道,靠的是鹹粥佐味,點入一點蒜酥香菜,是一碗不錯的早餐粥。

阿堂鹹粥隔壁有家包成羊肉也挺有名的。

🍳福記肉圓

孔廟附近有兩家福記肉圓,我去的是沿著臺南地方法院的路邊,路過孔廟的路口繼續直走的那家。

肉圓是一種用地瓜粉皮包著新鮮豬肉烹飪的食物。區別於彰化肉圓是炸的,臺南的肉圓是用蒸的,比較軟,更像澆了甜醬的大塊肉餡湯圓。說實話這個有點甜吃不慣,於是乎我就放了好多蒜泥哈哈,果然是北方胃重口味

一整間屋子後半部分就是廚房,店員正在做肉圓,沒蒸之前是這種溼面小包子的樣子。

🏫臺南孔廟

因為在近代重要的地位,臺南有很多300多年曆史的古建築。臺南孔廟建於明鄭時期,是臺灣最早的文廟,歷經多次翻修,在清代時期就已經是臺灣的最高學府,烈屬一級文物,有“全臺首學”的美稱,金燦燦地提在匾額上。

進入孔廟需要走側門,因為大門每年只在9月28日祭典那天才會開一次。我去早了三天,可惜了。

沿著石板步道進入院子,磚紅色的建築牆壁與綠意盎然的樹木草坪相互映襯,有一種肅穆的學堂氣氛。

碰巧遇上好幾個幼兒園小盆友跟老師一起來郊遊,學堂裡朗朗的讀書聲和啾啾的鳥鳴蟬叫聲,變成了肉糰子門的嘰嘰喳喳。

孔廟建築以主祀孔子的大成殿為主體,殿樑懸有多方前清諸帝的欽賜御匾;兩旁東西則奉祀孔子弟子及歷代先儒先賢神位,建築形式較為古樸。

大成殿前方是櫺星門,門外古樸典雅、花木扶疏的殿堂是明倫堂,堂內正牆嵌有趙孟頫體書法“大學”全文,十分珍貴。

大成門前有一方半月形的泮池,以前士子中了秀才,到孔廟祭拜後,就在泮池採摘水芹插在帽緣,而今泮池湧泉噴流不絕,與庭前綠蔭連成一片。

孔廟旁邊有一處塑膠跑道,小學生們正繞場鍛鍊身體。

孔廟外面,有一塊紅字隸書“子曰”的刻石,出自臺南市市長之手,選詞與書法都還不俗。有沒有讀成“日子”的舉個手,讓子哭一下😂。。。

往回走的路上又路過舊臺南地方法院,據說是日據時期三大經典建築之一,有百年曆史,外部有濃郁的西洋建築風格,現在是一座司法博物館。

🌁永樂市場

走著走著,就又回到永樂市場了,昨晚路過時店鋪都打烊了還沒什麼感覺,白天都忙碌起來可不得了。

提醒各位吃貨注意了注意了!馬上進入一級戰區!
這裡是吃貨的天堂,是臺南小吃最密集的地方,美食多得吃不完,在臺灣可謂無人不曉。窄窄的小馬路兩側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各種餐飲店,每間可以說都是身經百戰,幾乎是閉著眼進去都不會踩雷。

來這裡建議空著肚子放開吃,最好多人合吃一份,這樣能吃的種類更多,不過到最後還是不得不生氣胃口太小裝的太少。

想吃的阿鬆割包和阿明豬心冬粉這天沒營業。

🌯金得春捲

金得春捲佔據永樂市場最醒目的門頭位置,是家網紅老店,評價兩極分化褒貶不一。

春捲是用餅皮把高麗菜、五花肉、煎蛋絲,還有滷豆乾、蝦仁、香菜和點睛的花生糖粉等十多種餡料捲起來,尤其跟普通春捲的區別就是,會把包好的春捲稍微煎一下,讓卷皮有點酥脆,不容易太快軟掉,香酥的外皮配上紮實的餡料,口感清爽還有點層次。

裡面的配料,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增減,比如加糖量、肉的肥瘦、蒜泥多少。如果不太能吃甜的話記得要囑咐選微糖或者少糖的那一檔。

🍲富盛號碗粿

碗粿是用米粉等製作、在東南沿海流行的食物。臺南最有名的碗粿店就是這家富盛號,堪稱永樂市場一眾網紅臺南美食的扛把子,號稱來臺南必吃的古早美食,不過評價也是兩極分化嚴重。

外帶排隊的人很多,在廳堂裡坐下點了一份嘗試一下。用叉子取一塊膏狀物出來,比較像布丁,吃起來口感比較粘稠稍硬,裡面有豬瘦肉、肉末和蝦仁,上面澆著醬汁、蒜泥及甜辣醬,口味比較混合,甜鹹味,對第一次嘗試的北方人來說可能還是有點吃不慣。

臺南是綠營的老巢,街上隨時可見綠色背景的競選廣告牌。

🍝阿輝炒鱔魚

炒鱔魚和鱔魚意麵也是臺南特色美食。往回走過西門圓環特意去吃這家阿輝炒鱔魚,據說曾獲米其林推薦,店裡有小豬等很多明星合影。
一定要在圓環外面先找,不然在路邊樓下行人通道上根本看不見招牌。

意麵不是我們知道的義大利麵,而是臺南的特色小吃。跟一般麵條不同的地方是制面過程中,不加一滴水,而是用蛋來代替,所以麵條都是黃色的。而且在撖面時必須出力,廚師發出“噫”“噫”的聲音,所以取諧音名叫“意麵”(原來是象聲詞


)。

鱔魚意麵有幹炒和溼炒之分。我點了一盤幹炒的,面裡鱔魚塊不少,成型不軟爛,麵條筋道,調味鹹香中帶著點酸甜,還不錯。
在隔壁的冷飲店買了金桔檸檬水,第一次喝,酸甜冰涼解暑。

去赤崁樓半路路過度小月擔仔麵,不過我已然吃不下什麼主食了,是不是有點可惜了。

🏚️赤崁樓

赤崁樓的所在是臺南的核心區域,名稱取自臺南的舊名“赤崁”。因為原為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遺址,也是鄭成功最先攻打的荷軍佔領地,所以也被叫做紅毛城,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跟安平古堡一樣,是臺南乃至臺灣最有歷史也最具代表性的名勝。

除了位於園區一隅的舊城遺址外,這裡是一整座寬敞四方的雅緻庭園,園內綠樹茂盛、小橋流水很清幽,九座沿牆而立的贔屓碑相當醒目。穿過小橋來到拱門的另一頭,有海神廟、文昌閣、蓬壺書院、普羅民遮城正門、小碑林、技勇石、石駝及赤崁樓主堡遺蹟。

經過幾百年風雨,赤崁樓不斷被損毀,也被不停修繕,原來荷蘭時代的普羅民遮城主堡已不復存在,清末翻建成樓閣,紅瓦飛簷,典型的中式傳統建築群,後在日據時期徵作陸軍醫院,現在又變成歷史文物館,見證了臺灣時代更迭的滄海桑田。

文昌閣一樓是文物陳列室,二樓供奉魁星爺,相傳掌管人間文運,是科舉時代的神祇,能夠祈求金榜題名。而為了感謝海神庇佑所建的海神廟,懸掛赤崁樓的門匾,內廳有鄭成功畫像、赤崁樓的相關文物展示、古代各式船隻模型和臺江滄海圖。

🏠臺南大天后宮

祭拜媽祖是東南沿海民間的傳統風俗。臺灣眾多媽祖廟,規格最高的就是位於臺南的這座大天后宮,已經上升到了官方的地位。位置就在赤崁樓對面路口。

清治時期,將明寧靖王府改建為大天妃宮,官建大廟。後來媽祖從“天妃”的誥封升格成“天后”後,又更名為“大天后宮”,歷火重建,廟宇的樣貌沿襲至今。

廟宇金碧輝煌,懸掛各種名人題字匾額,神像正上方居然依次排列著歷任“總統”題字橫匾。

🥘蔡三毛豬血湯

再走兩步就是蔡三毛豬血湯,是我們在臺南吃的最後一樣小吃。裝修很懷舊,生意也挺紅火。

要了一碗豬血湯意思一下,湯淡淡的比較鮮有點胡椒粉,豬血沒什麼腥味,口感很滑嫩。不過只能算街邊小吃,算不上很有特點。

🚞臺南→高雄

吃了一上午已經吃不下更多了,帶著飽飽的胃,拖上行李趕赴臺南車站,再次進行城際大轉移。臺鐵目的地站:高雄新左營站。

🏙️城市速覽【高雄】

高雄位於臺灣島的西南,面臨臺灣海峽南口,是島上僅次於臺北的第二發達的城市,也是南臺灣的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以重工業為主,2019全球集裝箱港口排名第15名,GDP高過武漢,並有獨立的地鐵運營系統。雖然近年人口總數被臺中超過,但人口密度僅次於臺北,是臺灣人口最稠密、最多元化的國際化都市之一。

🚇美麗島捷運站

在高雄只是路過,沒怎麼停留。從左營車站乘地鐵,去看捷運美麗島站“光之穹頂”。高雄有兩條捷運線路,紅色和橙色,美麗島站就位於兩條線的相交點,也是高捷目前唯一轉乘站。

知道臺灣當代歷史的多少應該都聽說過發生於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起因是《美麗島》雜誌社在高雄舉行的一次爭取民主示威的遊行,引發了嚴重的警民衝突。《美麗島》雜誌社被查封,運動的核心人物幾乎被一網打盡,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政府迫於壓力,允許法庭對外開放。於是黨外人士龐大的辯護律師團在法庭上針鋒相對,使得國民黨政府極度尷尬,而且每天都有大量報道,相當於一次民主自由思想的洗禮。最終,相關多人被判獲罪。事件堪稱綠營的起源,很多涉事人後來都成了綠營的風雲人物。

如今臺灣官方對美麗島事件的評價是正面的,把高雄最重要的捷運站冠以“美麗島”的名字,並在大廳建成了“光之穹頂”,請義大利藝術家耗費四年半創作,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玻璃藝術。結合美麗島事件追求自由的過程,用了一千多面“窗子”共計四千多片“窗面”,表達重生與包容的內涵,水、土、光、火四區塊,代表誕生、成長、榮耀、毀滅;紅藍兩根柱子分別代表交融,創造世界。整個作品美輪美奐,令人震撼。

光之穹頂每天固定時間有燈光秀,不過比起靜態時的斑斕屬實差多了。

捷運美麗島站光之穹頂
光之穹頂每天固定時間有燈光秀,不過比起靜態時的斑斕屬實差多了。

美麗島捷運站距離六合夜市特別近,如果不著急趕時間的話,快到傍晚可以先去夜市轉一轉。

🚘高雄→墾丁

高雄到墾丁公共交通有高鐵左營站到墾丁的墾丁快線,每半個小時一班固定時間固定車站,票價400臺幣多點,據說悠遊卡85折。

不過因為去美麗島捷運站不想再回左營,在淘寶上買了從高雄到墾丁的拼車,從高雄市區到墾丁任意位置都行,時間也靈活一些,直接送到酒店,75人民幣也還可以。司機提前加了微信,就停靠在美麗島捷運站地面的出口附近,同樣是九座小商務車。

車子路過高雄老火車站,顯眼的日本皇宮“帝冠樣式”建築,據說是二戰結束前日本在臺灣建成的最後一個火車站,現在已經不再使用了。

車子很快駛離高雄市區,沿著公路疾馳,右手邊就是遼闊的臺灣海峽。一路上太陽逐漸西沉,在海平面和雲層後透出紅色的霞暈,天色轉暗,很快就暮色襲來。

🏙️城市速覽【墾丁】

墾丁其實不是一座城市,就是屏東縣恆春鎮下面的一個村,位於臺灣最南部的恆春半島上,名字的由來據說是清朝時期,從大陸來了一批壯丁到現在這個臺灣最南部的地方開墾,便被後人稱為“墾丁”。

墾丁地方很小,但卻是全臺灣熱門的海濱度假聖地,散發著濃郁的南國熱帶風情,類似三亞那種。

拼車很快把我們送到了酒店門口。酒店的位置可以說非常好了,就在墾丁大街的中段,門口就是各種便利店和餐館。樓身並不是緊挨著大街,而是向後錯出一段距離,窗戶不衝著大街不會太吵鬧。

原來門前的長拱形雨棚和側面牆上的白板都不見了。

但是,就是在這個酒店爆發了全程唯一的訂房問題。

辦理入住時,酒店前臺人員提示我預訂的是噪音房,強調是酒店冷氣機房正下方一直充斥著大功率機器噪音的房間,問我是不是可以接受。
我一聽就蒙了,因為之前在馬蜂窩訂房的時候看到有房型是噪音房,特意避開;另外選擇了高階雙床房,從名稱和圖片來看都是正常的房型,與噪音房的描述完全不同。前臺人員一聽說是在馬蜂窩預訂,提醒我經常有客人在馬蜂窩預訂遇到同樣的問題,讓我聯絡馬蜂窩爭取權益。
由於在境外,只能通過app聯絡客服。回覆倒是很快,但是客服堅持認為預訂的房型沒有問題,要我自己去跟供應商agoda聯絡。我表示只在馬蜂窩下了訂單,而且馬蜂窩還標示著雙重保證,為什麼甩手只讓我自己去聯絡?!
這時客服又說需要去跟供應商核實,然後晾了我一個多小時!酒店工作人員好心提醒可以先把行李寄存,讓我出門邊逛邊等訊息。

🌃墾丁大街

酒店出門就是墾丁大街,夜幕下商鋪亮起了燈,馬路兩側的路邊攤都支了起來做生意。跟之前的夜市不同的是,因為靠近海邊所以海產品特別多。大概是淡季所以人比較稀疏。

因為在墾丁遊玩需要交通工具,騎電動車最方便,所以有很多出租電動車的商鋪。

等到20點逛街吃完飯回來,客服回覆供應商確認房型預訂沒錯,又託辭運營人員已經下班了,讓我先入住,可以給我補償100元優惠券。
我沒接受,並堅持不住噪音房,客服又表示我自己先補差價住正常房間,然後他們的運營人員來評估誰來承擔差價。酒店前臺也說之前都是這麼處理的。我方才入住。
等我住進房間,前臺轉進來馬蜂窩運營人員的電話,認為房型頁面有相關提示,所以馬蜂窩無責。我開啟馬蜂窩app檢視,發現我訂的房型名稱和圖片已經被改成了噪音房!



幸好我在入住時已把房型的相關細節全部截了圖,發給他們,那邊又改口說要再去核實。第二天客服答覆讓我保留每晚補差價的單據拍給他們。在回大陸後,才把我先墊付的差價打到我的卡里。
所以提醒各位在馬蜂窩訂房時多留個心眼,儘量把預訂過程中的各種資訊都保留下來,因為確認郵件中的資訊太少了,不能充分顯示預訂時看到的全部內容。而且要堅持訴求,不要被客服一次次的試探矇騙。

墾丁整體的住宿條件不算特別好,以民宿居多,網上一搜就是各種網紅民宿,一路可以看到各種地中海風格、希臘風格的清新設計小樓房、觀海房。反覆比較之後,這次我還是訂了相對比較正規的酒店,主要還是為了避免各種衛生問題。由於9月末還算淡季,完全對得起價格。

第7天:天之涯,海之角

9.26 晴🌞

早上起來碧空如洗,天真地以為正是享受陽光的好天氣。

墾丁大街結束一晚上的喧囂顯得十分寧靜,晚上營業商鋪的老闆都還沒醒來,只有便利店和一些早餐店、租車店開門納客。

全程酒店訂的都是含早餐房型,只有墾丁這家除外,之前就發現門口有很多不錯的早餐。

在看中的第一家早餐店點了豪華版套餐,內容豐富中西式都有,吃得撐撐的。

墾丁雖然不大,但是景點沿海岸線分佈,按東西兩個半島可以劃分為東線和西線兩段,兩端距離也都不近,但是公共交通比較少,步行又不靠譜,所以最方便的方式是騎動力車。燒油的機車需要駕照,所以最風靡的是車速較慢的電動車🛵。之前就看到街邊到處都是租車店。

如果沒騎過電動車也沒有關係,一般店主會讓你試著騎一下,確認學會騎了才會租給你。讓酒店前臺幫忙叫了合作的租車店,經過店主幫忙指導了騎法,關鍵點一是加油靠扭動右手把手,二是停車要把鑰匙扭到off位置,三是要戴安全帽,最後要會開電瓶箱換電瓶插頭。押了大通證,才慢悠悠地沿著路邊開去,開始墾丁第一日的東線騎行。看著兩旁的風景向後退去,嘴裡哼著:騎上我心愛的小摩托/它永遠不會堵車~

很早之前看過臺劇《我在墾丁天氣晴》,取景自然就是墾丁,沙灘海岸,配上慢節奏的生活,彷彿世外桃源。陽光下騎行的感覺就是這麼旖旎。
但是隻有做足了全套防護工作,才是享受陽光的好天氣的必要前提,冰袖、墨鏡、高指數防晒霜通通伺候上,否則煤球色面板在召喚。

🏝️船帆石

小心翼翼地貼著馬路右側,一路都是遵守交規好騎手,路過福榮大飯店,就看得到右側藍綠相間的海水邊醒目的船帆石。

這塊大石頭據說是附近高坡上滾落下來的巨型珊瑚礁岩,它遠看像揚帆進港的船帆,故而得名。石頭上長滿了野草花卉和灌木,受到鳥群青睞,石頭上滿是鳥巢;近看則像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的頭部,所以又叫“尼克松石”,讓人忍俊不禁。

🏞️鵝鑾鼻公園

沿著瀕臨臺灣東海岸線的公路,繼續一路騎,可以經過鵝鑾鼻公園。

鵝鑾鼻位於臺灣島的最南端的半島上,三面臨海,南部海上輪船來往必經這裡。“鵝鑾”是原住民排灣族的“帆船”之意。因為附近海中有一礁石極似船帆,又因這裡銜山環海,突出如鼻,故得名“鵝鑾鼻”。

進入公園大門後,一行沿步道溜達到海岸邊,熱帶樹林鬱鬱蔥蔥,生機盎然。走到鵝鑾鼻的“鼻”頭上,終於看到了藍天碧海中傲然挺立的那座燈塔。不巧塔身旁邊的房子在維修,罩著綠色的防護網,沒能看到全白的燈塔全貌。

鵝鑾鼻燈塔幾乎同體雪白,圓柱形塔身巍然屹立,素雅亮麗。塔身上的黑色方塊,其實是槍眼,圍牆也是滿布槍眼,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全副武裝”的燈塔。塔裡射出的光可達20海里遠,是環臺灣幾十座燈塔中最雄偉、最亮麗的一座,有“東亞之光”之譽。

望著這雄偉的燈塔,耳畔迴響的是黃綺珊那首《燈塔》:還有燈塔/刺眼奪目/那是最後的救贖

沿著燈塔南邊的小路沿坡一直向下走,穿過一條不太長的灌木林蔭,可以通往海邊。路上有很多白鷺一樣的鳥兒在草地上閒庭信步。

海邊搭起一座木質的觀景臺,迎面就是一片猙獰凸起的礁石和蔚藍色的大海。小心翼翼地踩著礁石向遠處走去,在礁石之間有一些淺淺的水窪,其中一個遠看還是心形的,陽光下青綠色的海水實則清澈通透,裡面還有很多小魚在其間暢遊。駐足遠眺,靜靜欣賞一幅純淨的畫面:碧海藍天,岸礁清灣,還有一名白衣少年。

本來計劃中還有龍坑,結果之前預訂的時候發現9月份居然是休息,沒有去成是個遺憾。

🖼️臺灣最南點

你以為臺灣最南端就是鵝鑾鼻嗎?其實並不是。跟墾丁其他地方相比,可能“臺灣最南點”的觀賞性弱很多,或者說除了具有地標意義之外不太像一個景點。

從鵝鑾鼻再向東,經過一段彎路以後,有個小路口通向向下的一大段坡路到盡頭直接就是,不用經過最南點對應的收費停車場。停好車,沿著茂密枝葉合攏成的拱形林蔭小路走,終點就是最南點瞭望平臺。象徵最南點的立碑大致呈圓錐體模樣,兩塊分離卻又一體的碑身相互依偎著海陸相依。站在臺灣的最南端望去,前方就是巴士海峽,堪比臺灣“好望角”。

🎑龍磐公園

從最南點出來,右拐沿著上坡路一直騎,兩側是比較高的綠木叢,路比較窄,要注意來往車輛。走著走著,經過左邊一片有圍牆的軍事管理區,圍牆裡有一個醒目的圓球建築,右前方又是海邊。

騎過一段能看得見海的彎路,就到了龍磐公園的入口。這裡風很大,大片的低矮灌木叢中金色的蘆葦花在風中搖曳生姿。

跟鵝鑾鼻那種與海平面沒什麼落差的地形不同,龍磐公園這邊全是凸起的海崖。由於地形遼闊,一登上崖邊,頓時豁然開朗:腳下方海邊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原,眼前是浩瀚的大海被風吹起白色的浪花,遠處是碧綠的青山,抬頭是清澈的藍天飄著零星幾朵白雲。這樣一幅大自然的壯麗畫卷,讓人有一種可以指點江山的氣魄。

感覺龍磐公園已經比較荒涼了,更遠的風吹沙還有一段距離,覺得應該看頭不大,就沒繼續往前騎,原路打道回府。

😫難逃一摔

一路上騎得穩穩當當。路過船帆石、福榮大飯店後,看見前方有輛轎車在調頭,心說那車快點走快點走,騎著騎著眼看快到車的跟前了,那車還橫在馬路上前後挪動,我就向右側歪了歪車頭。可能是原本是想剎車,結果慌亂中扭動了把手,結果電動車突然加速,撞到路邊的塑料障礙物才停下來,左腿膝蓋兩處擦傷,血肉模糊。
當時嚇傻了。因為沒穿長褲,所以面板直接受傷,但是一下子沒覺得太疼,趕緊用包裡的溼紙巾簡單擦了擦傷口,心有餘悸但已是幸運。電動車倒是沒什麼事,本來就不是新車,腳踏處好像多了幾道劃痕不太明顯,還是又跨上車慢慢地溜回酒店。

回到酒店前臺,向工作人員要了醫藥箱裡的酒精棉片、創口貼先進行了消毒。工作人員建議我最好是去醫院正規處理,以免感染。但是墾丁沒有醫院,最近的醫院是恆春鎮上的旅遊醫院,距離有10公里遠。因為傷口已經不再流血,左腿活動也沒什麼大礙,騎上車沿大陸向西趕往恆春鎮。

這一路應該屬於西線的範圍,經過南灣,大路偏離海岸線,生活化的房子逐漸多了起來,路口越開越多,城鎮的模樣越來越清晰。

醫院看診很快,但需要大通證或者證件號。醫生給止了血,縫了兩針,做了包紮,套上固定網布,看起來安心多了,花費1000多塊臺幣,如果買了保險可以讓開診斷書,但是必須有證件。我是後來取回大通證後再次路過去取的診斷書。

從醫院出來已經是16點多了,遠遠地能望見恆春古城。對阿嘉的家沒那麼小清新的念想,加上天色轉暗所以就沒去看,趁著視線還清楚,騎上車就返回酒店。

路上又經過南灣,紫色的暮色配上粉紅的天際讓人不禁駐足觀賞。

路上天色越來越黑,開了車燈儘量靠近馬路右側一直騎。越靠近墾丁大街,行人越多,又回到比較熟悉的地方。

🌃墾丁大街

還了電動車,又小心翼翼地在墾丁大街上溜達,生怕一個不小心弄疼傷口。

支付寶橫掃墾丁大街,每個賬號有3次直減9元人民幣的活動,不能錯過。路邊的炸肉聞起來很香,兩種拼在一起參加活動14塊人民幣,感謝馬爸爸


一個賣水煎包的路邊攤老闆很健談,買東西就問顧客從哪裡來,還追問哪個城市,看情況應該是知道一些大陸城市的資訊,但是聽起來都是好幾年前的。。。這一份水煎包用支付寶7塊人民幣


第8天:國境之南飄著雨

9.27 陣雨轉多雲🌦️/⛅

墾丁的天氣也是變幻不定,昨日還是豔陽高照,轉天就陰雲密佈了。由於前一天的早餐過於隆重,就又換了家店接點地氣。

剛吃完早飯,外面就驟降瓢潑大雨,霎時間雨點連成了線。慢悠悠地待在早餐店裡,看外面斷了線的水簾不停地下落。

墾丁大街/墾丁大街夜市

昨日風和日麗,心中吟唱的是王若琳在《我在墾丁天氣晴》裡歡樂的律動,而今天的主題曲就是《海角七號》裡范逸臣的《國境之南》:當陽光再次離開太那晴朗的國境之南……等陽光再次回到那飄著雨的國境之南……

反正下著大雨也沒什麼外出計劃,上午就待在酒店裡養傷,沒怎麼動彈。快中午了才一起出門吃了頓鐵板燒。

墾丁大街和牌坊那裡都有巴士車站,有墾丁街車藍線,可以沿西線一路遊覽,從小灣發車依次路過南灣、後壁湖、貓鼻頭、白沙等景點一直到恆春中轉站,單程刷悠遊卡50臺幣,有賣一日通券150臺幣當日無限次乘坐。

西線的馬路可不如東線平坦,基本都是上下坡而且彎度很大路又很窄,看到有騎電動車的都覺得不太安全,而且這段路會特別費電,電力一定要充足。

🐈貓鼻頭

貓鼻頭是臺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的分界點,跟墾丁東線半島隔海相望,鵝鑾鼻形成臺灣島最南的兩端。因為造山運動,山崖隆出海面,在海浪長期侵蝕下,岸邊礁岩怪石嶙峋。其中有一塊礁石外型有點像是一隻匍匐昂首的小貓,所以該地得名“貓鼻頭”,並被開發成景點。

巴士進入貓鼻頭所在的公園停車場特意繞了一下,那裡有一段海邊石階路和一個高處觀景臺,走上前去可以觀望到陰天不怎麼澄澈的海水排擊岸邊的奇石。

在這裡遇到不少旅行團在這裡停車遊覽,一下子石階路和觀景臺上都是人,不過這個地方就只有這麼一處景點。下一站白沙灣。

🏖️白沙灣

提起白沙灣,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這裡不僅是《海角七號》海報上男女主角相擁的海邊,也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裡的少年派最後上岸、與老虎分開的地方。

白沙灣位於墾丁公園西部,屬於珊瑚礁海岸,是墾丁西線重要的景點之一。白沙灣擁有一大片沙灘,沙質全是貝殼沙,粒粒分明。因為天色不太好,陰雲密佈,故而大海顯得不怎麼藍。海風吹過,海水從遠處呼嘯而來,洶湧沖刷著海邊的礁石。

海灘上沒太多遊客,有一些旅行團在海邊溜達,聽到了某位大嬸跟人聊得正嗨,居然是相當熟悉的遼南方言。。。
海灘上方區域現在都是商業化經營了,全是售賣飲料海鮮這些的室外營業場所。

從景區另一個門口出來,路邊放置了一座電影裡Richard Parker立在船上的塑像,都來看看這隻大喵是不是有點萌。。。

因為陰天,加上腿腳不太方便,沒去關山看夕陽,在路邊等返程方向的巴士就準備回墾丁大街了。

🏖️大灣海灘

酒店地處墾丁大街的中段又不吵,感覺位置不錯。在東西線跑去看了多處海景後,發現其實酒店周圍就有一處風景不錯的大灣海灘。

從酒店出來向西沿大街走幾十米,就有一個下坡的通海巷通向大灣海灘。先經過一條大灣路,路邊一排風格各異的幾層小樓,全部都是海景民宿。9月末還是淡季,很多民宿門口還立著海景房招租的廣告牌。

漫天的雲層還沒散去,滿滿地籠罩在海面上,海水依然未見碧藍的色澤。

路邊一輛廢舊車前蓋上,趴著一隻萌萌噠小喵,看起來乾乾淨淨的很有精神。真實版貓鼻頭🐈。

又到了日落時分,陰雲居然飛快散開,在這片海灘上呈現出了意想不到的夕陽美景。傍晚斜陽收斂耀眼的光芒,在天際縮成一團火紅色的小圓球,把最後的餘暉灑向周圍的雲層,將天空染成不同層次。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部分雲像是被燃燒得快要融化一樣,通體金黃耀眼;距離太陽稍遠一點的雲層,一側被陽光染成金紅色,另一側處在光線的陰影裡;而我們頭頂這些雲在藍天的背景裡,則現出緋紅的色澤。

等落日完全消失,天盡頭依然是金色和紅色的晚霞,海灘上的人們則成了一簇簇鮮活的剪影。

墾丁大街上有很多海鮮飯店,隨便找了一家吃,也都有100/200臺幣的生魚片,食材還算新鮮;其他很多菜品也都是100臺幣價位,家常菜的口味,在墾丁這種海邊旅遊地也是比較常規的價格了。

第9天:奔襲山海,縱谷蜿蜒

9.28 晴🌞

感覺好久沒喝過煮的粥了,墾丁的最後一個早晨,繼續在昨天的早餐店,解決了一頓中西結合的早餐。

環島旅行西海岸部分的半段路程馬上就要結束,接下來的時間就要一路北上,領略東海岸的風土人情。

從墾丁沿東海岸北上的交通工具無非就是火車和汽車。
🛤️乘火車的話要先搭乘巴士去枋寮火車站再轉火車。
🛣️汽車則有很多包車、拼車商品,飛豬之類的旅遊網站都有售,中間的景點無所謂,關鍵是可以門到門服務。為了不用折騰,還是選了拼車方式,適合我這種腿腳不方便人士


,到花蓮每人145人民幣。

🚘墾丁→花蓮

墾丁和花蓮之間是很成熟的旅遊觀光路線,都經過臺東,分為海線和山線。海線是臺11線,全程貼著海岸線的公路走,一路風光都是一側是山一側是海,路程稍遠;山線即是花東縱谷線,走臺9線,南段是海濱風光,北段是山間田園風光。

從小在海濱城市長大,在臺灣的前半程尤其在墾丁又已經見過那麼多海,為了防止審美疲勞,這次我選的是山線,全程6~7個小時,先後途經池上車站、伯朗大道、池上、北迴歸線標、瑞穗牧場這些標誌性景點。

司機小蔡提前一晚就加了微信,約好早晨9點在酒店對面的7-11門口集合上車。到了時間,正在便利店裡面買飲料的時候,司機的車到了。雖然訂購的時候顯示拼車是從中巴到大巴車大約24人的隨機車型,但是來接我們的依然安排了九座商務車。同行8位乘客,其中2位到臺東就下車了。

北上的路線要先路過恆春鎮(在這裡麻煩司機在旅遊醫院門前停了5分鐘,我去取了診斷書),然後沿著一段曲曲折折的山路向東行,橫跨臺灣島到達東海岸。

從一路左晃右晃的山路鑽出來的時候,一眼就看到正前方的一片大海,海面波光粼粼,天空晴空萬丈,天際一排白雲好像萬馬奔騰,盡顯太平洋的波瀾壯闊。前半段車程基本上都是看著這樣的碧海藍天度過的。

🏙️城市速覽【臺東】

臺東縣位於臺灣島東南部,地處北迴歸線以南,是面積僅次於花蓮縣、南投縣的第三大縣,也是全島人口最少的一個縣,人口密度較低,在族群結構上有閩南人、外省人、客家人與原住民(其中包括張惠妹的卑南族),成為一個擁有最豐富原住民文化的多元族群地區。

由於臺灣島東部山脈縱向走勢,臺東地貌跨度從平原到高山,從海洋到離島,自然景觀豐富,山脈夾峙下成為花東縱谷,是臺東縣主要的農業區,物產十分豐富,同時外海的漁業也名聞遐邇。

通常環島遊都把臺東當成路過的風景,成為銜接墾丁和花蓮的必經之路,以及去東部兩個重要的離島——綠島和蘭嶼的中轉站,漸漸地在臺東流連的遊客也越來越多了。

🚉多良車站

中途停靠的第一站是多良車站,因為被描繪成臺灣最美車站而名聲大噪。小山坡下停了不少車,不過小蔡說趁著時間尚早能開上去,於是我們就少走了一段上坡路。

多良車站其實很小,已經廢棄不用很久了,有一處觀景臺能一覽車站的全貌,並有數字屏顯示來往的列車時間。

正在伸頭觀賞,很驚喜地看到了一列舊式紅頭內燃機列車由南駛來,成為這蒼翠青山和海天一色間唯一一抹醒目的亮色。

路過臺東的阿美釋迦館,兩位乘客下了車去綠島。

轉了轉店裡的釋迦果,以前海南的朋友寄來過一箱。那麼多的熱帶水果裡,這個在北方比較少見。釋迦得名是因為外形很像佛頭,在臺東是最引以為傲的農特產品,也是臺東最重要經濟果樹之一,秋季剛好成熟,吃起來又軟又甜。每年臺灣出口的釋迦幾乎都是銷往大陸市場,看現在這形勢不知還能夠維繫多久。

接下來就離開海岸線,往陸地一路賓士了。兩側是綿延巍峨的群山,頭頂是時而厚重時而縹緲的雲層,已經進入花東縱谷區域。

🍱池上

快到了中午,車子抵達池上。

池上是臺灣有名的優質大米產地,在日據時期曾被用來供給日本。作為臺灣三大著名的火車便當之一,最經典的池上飯包就是用木片盒子盛裝池上米飯,上面再鋪上烤肉、雞蛋、蘿蔔乾等菜餚,當年趁著臺鐵火車在池上站停靠的一兩分鐘在月臺上販售,逐漸變得廣為人知。如今,池上便當有炸豬排飯、滷肉飯、雞腿飯等好幾種口味,遍佈臺灣,池上當地更是有多家知名便當老店。

司機在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前停車,大家一起進去吃飯。我因為更想去池上車站那邊,就走去了全美行去吃,距離不遠。

按谷歌地圖拐過幾條馬路,遠遠地就望見池上車站在路的盡頭。池上車站很新,大量運用了木材,看起來像一個米倉,大門四周大塊的玻璃窗看起來十分通透。

車站門口的全美行是池上有名的便當老店,據說當年在月臺售賣便當的就有他家,距離池上車站這麼近更增添了這種感覺。

店裡沒什麼人,要了最經典的一種,不到20人民幣。木片飯盒外面是火柴盒圖樣的包裝,再套上皮筋,就是想象中老式便當那種樣子。菜色搭配還算豐富,炸肉啊雞蛋啊蔬菜啊醬瓜都有一點,不過吃慣了大東北的大米,沒嚐出池上米的口感有什麼特殊。

吃完走回停車處,看其他人也差不多吃完,去飯包文化故事館裡轉了轉,便當樣子大體上都差不多,感覺可選範圍比全美行多不少,但是人也太擁擠了。

大家吃飽喝足休息差不多了,上車去下一站伯朗大道,距離便當店特別近。

🛣️伯朗大道

路上看著兩旁的麥田綠油油的,越來越多。

伯朗大道是近些年臺東旅遊宣傳的網紅景點,之前在美麗島捷運站裡就看到臺東旅遊的宣傳,用的景點模型就是伯朗大道。這裡原本就是一條默默無聞的鄉間田園小路,因為金城武的廣告一下子聲名鵲起。現在一條馬路兩側都是平坦的麥田,可以騎車遊覽。有幾個關鍵的景點打卡地,一個是伯朗大道的相框,還有就是金城武樹(不過經歷颱風現在已經奄奄一息了),後來又冒出了蔡依林樹哈哈。

因為景點本身乏善可陳,加上中午12點多正是烈日炎炎,司機推薦的四輪腳踏車就騎一會兒居然要500臺幣,大家都不想去玩,於是有的人就跑去相框哪裡拍個照打個卡,然後就上車繼續趕路了。

13點多,車子進入花蓮縣境內,途經北迴歸線標。北迴歸線自東向西依次橫過臺灣的花蓮、南投、嘉義、澎湖四縣,再穿過大陸的廣東、廣西、雲南三省,是熱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也是北半球日光能夠直射的最北緯度。

臺灣有三座標誌碑,花蓮縣就有兩座,分別在山線和海線的半途中。我們路過的這座位於瑞穗鄉舞鶴村,座落在花東縱谷的河階臺地上,建成比較早,簡單的曲線造型。站在附近,類比跨在赤道和國境線的感覺,在這裡可以想象一隻腳在熱帶而另一隻腳在亞熱帶。

🐮瑞穗牧場

花蓮這裡把很多農業、食品製造業都建成了旅遊景點,一路上看到農場、糖廠、麻糬生產車間等好幾處觀光。

瑞穗牧場是一個開放式的牧場,用源自中央山脈不受汙染的水源灌溉牧草,以天然有機為賣點,生產高品質鮮奶,在全臺灣都算有名。車子駛進牧場放我們進去溜達,牧場右邊是牧場,遠遠地看著幾頭黑白花奶牛在草地盡頭悠閒地吃草;左邊有紀念品和新鮮奶製品售賣,買了新鮮乳酪,口感果然香濃柔滑;路的盡頭則是奶牛養殖場,都是棚裡髒兮兮的奶牛,遠看看就行。

接下來路過的雲山水其實就是一個小池塘,大家也都不想去,徑直來到進入花蓮市區前的最後一站——集裝箱星巴克。

這間亞洲首家集裝箱星巴克,位於花蓮重金打造的洄瀾灣特區,效仿西雅圖的集裝箱星巴克,請日本建築設計師用源於當地阿美族原住民文化的靈感,以穿插的集裝箱為主體,將來自各大港口的十多個貨櫃像積木一樣懸掛疊放出純白色空間,身後商場外牆上用阿美族原鮮豔色調噴繪。雖然2018年下半年剛開業,現已是新晉網紅打卡地。

🏙️城市速覽【花蓮】

到了市區再介紹一下花蓮。花蓮位於臺灣東北部,是島上面積最大的縣,東邊瀕臨浩瀚的太平洋,西部是層巒疊嶂的中央山脈,擁有臺灣最壯美的“好山好水好風景”。

花蓮古稱“奇萊”或“洄瀾”,其實是分別源於阿美族古語和閩南古音對山和水的詮釋。在這裡,太魯閣氣勢磅礴的幽谷奇峽,七星潭的鵝卵奇石、泡沫海灘,清水斷崖的驚濤駭浪,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地貌奇觀。由於頻發地震和颱風,需注意安全。

和臺灣西部的城鎮化相比,這裡更像是沒有太過被現代工業影響的一片淨土,自古以來就是臺灣原住民族的安居樂業之地,直至今日人口的四分之一依然為原住民族,其中尤以原住民最多的阿美族分佈最廣。

近十年看過的臺劇《後山日先照》和《愛回來》,是我對花蓮所有風土人情印象的源頭。

🌯炸蛋蔥油餅

下午16點,車子進入花蓮市區。司機先跑到黃車炸蛋蔥油餅那兒,從排成一長串的人群裡,幫我們每個人都買了一個回來。炸蛋蔥油餅據說是花蓮當地知名小吃,黃車這家最有名。紙袋裡面裝的看起來像是摺疊在一起的油餅或者炸糕的樣子,炸得油汪汪的。

怕裡面太燙稍微放了一下再吃,一口咬下去微燙,剩下的大半個流出金黃滑嫩的半熟蛋液,果然是流心爆漿。蔥油餅皮炸得外脆內彈,香噴噴又有滿滿的飽腹感,特別頂餓。不過享用一個就好,不然熱量太罪惡了。

黃車炸蛋蔥油餅不遠就是在花蓮的酒店,那用不規則石板裝飾成樹枝造型的外牆特別醒目,遠遠地就望見了。司機給我們送到門口。

百悅飯店位於花蓮市區熱鬧的中山路地段,在花蓮火車站和東大門夜市之間,到兩個地方都可以靠步行,然後一路上都是各種熱門食肆,除了去稍遠的景區,出門基本用不到公交車。


房間佈置得偏日式,雙床高度很矮,是仿榻榻米風格,整個來看整潔素淨。房間有三個窗戶,採光比較足,可以看見遠處雲層籠罩的山和門外的馬路。

在酒店放好行李,稍作休息就又出門了。花蓮街上的霓虹燈都亮了起來,人們在夜色裡依然活絡。

🍘公正包子

沿著中山路兩側的人行道往東大門夜市走,商鋪很多,而且多是餐飲店。距離酒店不遠有一家公正包子和一家周家小籠包,都是花蓮有名的包子鋪。路過店鋪旁路口的時候,兩家門外都已是排成長龍。本以為都是排隊吃飯的,心說想吃還真是排不起,不過沒想到這些人都是點外賣,堂食入口還要往前走。

恰好前一波客人吃完剛走,留下一張大圓桌可以拼,幾乎就沒有等時間。店裡主要賣主食還有飲料,品種和價格都醒目地標示在牆上懸掛的看板上。

主打當然是一籠一籠的小籠包。

一籠熱氣騰騰的發麵小籠包終於端上桌了,一個個白白胖胖的看上去就很宣軟有彈性。去一旁的調料櫃取來蒜蓉醬汁,三兩口就吞下一個,其實就是縮小版的肉包哈。這樣的一籠十個50臺幣。

我們一張大圓桌的對面是一起來的四個人。吃包子的當會兒,忘了怎麼就聊了起來,四人當中的老奶奶和她女兒是從湖南來的,另外兩人是她們在臺灣的親戚,正帶她們倆遊玩。看到大陸人比較親切,就多聊了幾句。

這樣一個邂逅場景其實本來是很普通的擦肩而過,但沒想到緣分就是奇妙,後來居然還有下文。此處暫且按下不表。

🌃東大門夜市

比起之前逛過的幾個夜市,花蓮的東大門夜市在規模上可以算是一個巨無霸的存在。原本花蓮的自強夜市就很有名,後來2015年經過政府整合規劃,把原自強夜市和南濱夜市的攤販合而為一,彙整合全臺灣面積最大的夜市,分為福町夜市、自強夜市、原住民一條街、各省一條街四個區域。

我們從最北邊的福町夜市入口進入,兩側規規整整地排列著店鋪商戶,不是那種沿街臨時搭起的路邊攤,順著步行街一路向裡延伸,除了各種小吃、果汁店外,還有各種遊戲攤位。

福町夜市走到盡頭就是幾個路口,直角向左走是原住民一條街,也是同樣規格的另一條商鋪街。

因為路口右側的路在維修,沿著右手邊的坡向上走,路過一片草坪再向下,就到達另外兩個區域,就是自強夜市和各省一條街,也有很多店鋪經營餐飲和遊戲。

跟墾丁大街一樣,支付寶攻陷東大門夜市,每個賬號也有3次無門檻減9元的活動,跟墾丁大街的活動不衝突。馬爸爸太棒了


🌽林記燒番麥

走到原住民一條街最靠東邊入口處的一家店鋪,發現門口聚滿了人,就是這家“林記燒番麥”。番麥其實就是玉米,燒番麥就是烤玉米,這家據說用的是水果玉米味道特別。玉米分軟的、彈的好幾種,還有不同口味的調料,每根個頭都不大,需要自己挑好,稱重後工作人員拿到後面去烤,領取號碼等待領取。

店鋪外部可見的地方,都貼滿了大大小小名人的合照和簽名,其中一側特別張貼了跟韓國瑜的合影,還用口號表達對禿頭的力挺。之前在墾丁來花蓮的路上,司機小蔡就提過,在臺灣好多旅遊業者都是韓國瑜的擁躉,因為大陸對臺觀光政策對他們的生活影響非常大,所以都希望藍營再上臺。

吃了一下其實也就還行,玉米倒是多汁,不過也很常見,外面烤制過程中刷了甜鹹味的醬汁,倒是不經常這麼吃,不過完全不值18塊人民幣一根的價格。想想這個價格賣給遊客,難怪支援藍營。。。

🥞蔣家棺材板

棺材板是一種臺灣小吃名,名字乍一聽有點恐怖,只因形狀酷似棺材,所以得此怪名。南方其實不忌諱這個名字,還有“升官發財”的好彩頭之意。其實就是炸過的吐司麵包塊,把中間挖空,再裝進肉、蝦仁、胡蘿蔔、馬鈴薯等各種料做成的糊,是起源於臺南赤崁附近的美食。不過之前在臺南並沒有去吃。

原來開設在自強夜市的蔣家棺材板一直都很出名,雖然搬遷之後位置不如本來方便,但還是很多顧客慕名而來,位置在自強夜市區域的盡頭。

蔣家棺材板是在原來臺南棺材板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外面吐司裹了蛋液後再炸,裡面夾心的內容變得多樣,黑椒牛肉和鳳梨蝦球口味最受歡迎,在店裡坐著吃還有免費冰鎮飲料喝。用了馬雲寶之後一個才6塊人民幣^_^

第10天:崖谷洄瀾望太平

9.29 陰轉晴☁️/🌞

在花蓮的這一天全天都要在外面活動,所以一早就跑去酒店餐廳填飽肚子。餐廳在地下一層,早餐菜色比較簡單,相對而言比較喜歡裡面的各類麵點主食。

吃完早餐出去溜達一下,路過花蓮市公所,就在黃車炸蛋蔥油餅旁邊。

花蓮擁有太魯閣氣勢磅礴的幽谷奇峽,清水斷崖的高山峭壁直插入海,七星潭的鵝卵奇石和泡沫海灘,都是大自然賦予的壯美風景,也是花蓮最具代表性的景觀。這三處景區比較遠,公共交通不太方便,不過現在已是一條成熟的一日遊行程,可以在淘寶上提前買,一個人80人民幣。

大巴車早上八點半抵達酒店門口最先接上我們,司機是一位原住民大叔。其實昨天剛到花蓮在街上溜達時,就看得出很多人的模樣不像是漢族,大大的眼睛,深色的面板,應該就是原住民,比在臺灣其他地方見到的比例高很多。

在街上看,馬路的盡頭都是大山。

大巴在市區轉了幾圈接上別的遊客,然後就駛離市區開始一日行程。

早上有點陰,看天氣預報會下雨,一路四周群山環抱,只見山頂雲霧繚繞。原本的行程是清水斷崖-太魯閣-七星潭,司機說天氣預報有颱風要來,看這三處的天氣狀況,臨時把行程調節成了七星潭-清水斷崖-太魯閣。後來證實老司機就是有經驗,一天行程基本上都避過了雲雨。

🏝️七星潭

七星潭距離花蓮市區不算太遠,是一條綿長的新月形海灣。本來花蓮一些相連的溼地湖泊才叫七星潭,因為日據時期沿海建機場時被填平,原來當地的居民遷到這裡的海灣附近,仍自稱七星潭人,從此這片海灣也被叫做七星潭了。

這裡是鏡頭裡花蓮標誌性的風光,是孫燕姿《完美的一天》封面和MV的取景地,是臺劇《愛回來》每次片段閃回裡眾人赤腳踏浪的海灘。

我們剛到的時候天還是陰沉沉的,遠遠地望見海面上厚厚的雲層之下有一些縱向的線條。一開始我以為是陽光透過雲層照射下來,等到了海邊再看,原來是海面上正下著大雨,那些線條其實是降雨形成的輪廓。

雲霧越來越重,大片籠罩著海邊附近的群山,有愈演愈烈之勢,山頂已經消失不見,原本出海的船隻都開回岸邊。

七星潭海岸雖美,但卻是臺灣最危險的海域之一。海邊看似水淺,但實際落差極大,水底也有暗流,岸邊經常突然就捲起“瘋狗浪”,一旦落水就會被捲進海里,事故頻發。

七星潭的海灘不像傳統沙灘那樣佈滿細沙,而是由大大小小的天然鵝卵石鋪成。走在海灘上可以發現一堆一堆已經疊好的鵝卵石塔,於是拾了一塊小的放置在原本的塔尖,不可免俗地來一張打卡。

花蓮機場距離海灘很近,是軍民兩用,好像青島就有與花蓮通航的航班。在海灘上溜達,頻頻看到戰機從頭頂上呼嘯而過。

七星潭
戰機從頭頂上呼嘯而過

就在跨上臺階準備離開七星潭時,發現臺階最上方出現了幾個熟悉的身影,正是前一晚在公正包子拼桌的四個人。跟那位老奶奶和她的女兒剛一照面,我們都愣住了,其實都不敢相信昨晚偶遇之後竟會有這樣的緣分再度相逢。正如昨晚聊到的那樣,她們的臺灣親戚在開車帶她們倆南下去玩。老奶奶看到我們特別開心,握住我們的手不放開,我們一起合了張影,互道珍重才揮手告別。祝老奶奶健康長壽🙏🏻

⛰️清水斷崖

由於花蓮特殊的地質環境,東部海岸的峭壁懸崖直接插入深不可測的太平洋,高度落差極大,因此經過花蓮南北向通行就成了臺灣的“蜀道難”。沿著海岸山脈和太平洋修建起來的蘇花公路,就是人與大自然的搏鬥,常被稱為最美的死亡公路,至今每遇暴風雨或是颱風襲來必有塌方或泥石流,造成道路毀壞,平時也經常有落石滾下。

我們到來的清水斷崖附近,就是這條公路最美也是最危險的一段。

遠觀清水斷崖,山頂以上鬱郁蒼翠,山腰以下絕壁嶙峋,山崖斷面猶如如脫鞘利劍,幾乎是呈90度直角插向大海,堪稱鬼斧神工。因為海底地形的階梯狀變化,海面的顏色也由近到遠依次呈現出從翡翠色到藍灰、深藍等不同層次,變幻無窮。海風吹動海水湧來,層層拍擊著崖底的岩石,浪花飛濺,此起彼伏。

站在崖邊觀景臺上,背後是雲霧繚繞的高山,坐西朝東,坐山擁水。

臺灣有一位著名歌手叫胡德夫,是臺灣東部的原住民,被譽為臺灣的“民謠之父”,他的音樂都透著濃得化不開的人文情懷和對故土的深深眷戀。在講述單車環島的電影《練習曲》片尾,他身著民族服裝,在夜幕大海的背景裡彈著琴動人吟唱。屹立高崖海風拂面,傲視太平洋洄瀾激盪,此刻我腦海裡縈繞的全都是這首《太平洋的風》:
吹動無數的孤兒船帆
領進了寧靜的港灣
穿梭著美麗的海峽上
吹上延綿無窮的海岸
吹著你 吹著我
吹生命草原的歌啊
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
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
吹進了生命的勝出
最早和平的感覺
最早感覺的和平

通往觀景臺的路上可以看到山間鑿出的隧道,是火車途經花蓮的必經之路。步行返回的途中正在路邊張望,伴隨著隱約的鳴笛聲只見一列火車呼嘯著從洞中鑽出,倏地又消失在下一個隧道里。

時間快到中午,大巴車司機帶我們到附近一家“臺灣牛肉麵”吃午餐。原以為這是旅行團把遊客載到指定合作飯店的慣用套路,本來挺排斥,一看一碗牛肉麵價格也才120臺幣,也買了嚐嚐。沒想到碗里居然是滿滿的大塊牛肉,做得特別軟爛,麵條是粗麵,整體料很足,只是湯頭略淡。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真餓了,反正是覺得特別好吃。

🏞️太魯閣峽谷

大巴車再向西行,迎面是一座紅柱黃瓦的中式牌樓,正中間匾上燙著“東西橫貫公路”六個大字。從這裡進入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太魯閣大峽谷,也是貫穿中央山脈、連線東西海岸橫貫公路的起點。

和清水斷崖一樣,“魯閣幽峽”同是50年代臺灣官方認定的臺灣八景之一。

旅遊大巴盤山而上,順著立霧溪的峽谷風景線行進,視野上下空間皆是峭壁、洞隧、岩層和山澗。太魯閣峽谷都是由大理石岩層構成,歷經億萬年水石互相砥礪,以水作刀,鑿刻出山崖的險峻雄偉;以石為料,塑造著深澗的深邃空幽。

天工運神巧,漸欲作奇偉。
坱軋勢方深,結構意未遂。
旁觀不暇瞬,步步造幽邃。
蒼崖忽相逼,絕壁凜可悸。
這是北宋大文豪蘇軾詩歌《巫山》的節選,這幾句把山川的“神巧”、“奇偉”、“幽邃”、“可悸”描繪得極為生動逼真。置身太魯閣峽谷中,同樣也有這種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驚歎。

停車燕子口,下車步行,司機給每個人分發了安全帽,用於防止山上落石砸傷。兩岸的峭壁在流水作用下被溶蝕成許多小孔洞,相傳早年燕子便以這些小洞為巢,形成“百鳥鳴谷”的奇觀,故名“燕子口”。但隨著公路上車流的增多,燕子們早已離巢另覓居所了。站在公路護欄邊,極目望去,蒼翠的大山如同被利斧劈成兩段,頭頂是險崖絕壁,腳下是萬丈深淵,巨石累疊,讓人膽顫心驚,更顯得人在其中的渺小。

因為近期天氣原因,司機把原計劃的砂卡礑步道改成了偏隧道的九曲洞步道,徒步在洞中的路程比較多一些。
九曲洞是橫貫公路工程中最險要的路段,九折十八回,蜿蜒于山壁洞穴之中,有“九曲蟠龍”之名,洞口題詞“如腸之回,如河之曲,人定勝天,開此奇局”。在洞中行走遠觀壁立千仞,俯瞰激流飛瀑,山澗的溪流在谷底匯成激盪的河流,傾瀉而來,左衝右撞,在磧灘落石間激起層層渦流。

我們今天走過的洞穴、道路,都是半個世紀前國軍老兵完全靠人力用鐵錘、鐵釺之類的簡陋工具一錘一釺地開鑿出來的,看今天的路況,也知道當年修建橫貫公路的艱難,為此幾百人長眠於此。在峽谷入口不遠處的長春祠,就是為紀念他們而建造的。

長春祠依地勢嵌入山崖間,崖壁上刻有“長春聽濤”四個大字,也是以前只在螢幕畫面裡見到的花蓮的地標風景。背靠的山崖高聳,中間被流水衝擊出一道顯著的凹陷。

紅色鐵架的長春橋橫跨峽谷而過,通往幽暗的山洞,是前往長春祠的唯一道路。

迎面觀望長春祠,只見一道飛瀑自山壁湧出,從祠前橋洞中奔流而下,分流入溪,這就是有名的“長春飛瀑”。青山巍峨,唐式祠堂,飛瀑白練,真似一幅中式青綠山水畫呈現在我們面前。

結束一天的花蓮自然風光奔波,大巴返回市區,按遊客想下車的地點停靠。我們依然是到中山路附近。

🐥鵝肉先生

中山路上的鵝肉先生是當地有名的食肆,下了車我們就直奔店內而來。因為還不到17點,顧客不太多,比較容易找到位子。為了打一打牙祭,不顧鵝肉是發物,冒著腿傷未愈的風險,還是點了半斤鵝肉和一盤魚卵沙拉。兩道菜下來不便宜哦。

鵝肉肥瘦相間,薄厚適中,蘸上醬汁口感鮮嫩細膩。為了解嘴饞也是拼了🤧。

魚卵沙拉我原本以為是鮭魚籽那種紅色的生魚籽,沒想到是炸的烏魚子,斜切一片一片的有點像灌香腸,吃起來外皮酥脆,內部有點軟的魚卵,上頭加上沙拉醬,特別香,下面鋪的一層高麗菜絲是解膩的。

🌅花蓮海濱

吃個半飽後,又沿著中山路行走,穿梭進東大門夜市,有一座架設在海濱的大橋,通往海邊步道,可以遠眺浩瀚的大海。
看臺風路徑顯示,“米塔”已經在海面向這裡奔來的路上了,還不知道會不會登陸。天空佈滿雲層,眼前的海面透出一副風雨欲來前的模樣,感覺空氣都在隱隱地積蓄力量。

岸邊已經拉起警戒線。大浪洶湧,在海岸線的防波堤上不斷拍擊,浪花四濺。遠處長堤上一座紅色燈塔,醒目地兀自矗立在海天之間。

夕陽西下,餘暉照到雲層,呈現出金黃的色彩,賦予花蓮不同於一路所見其他城市的魅力。

花蓮在我的印象中是有別於臺灣其他城市的,一座夾在山和海之間的城市。面朝無盡的太平洋,背對花蓮的大山,雲霧繚繞,夕照穿過厚重的雲層,都彷彿透著聖潔的光輝。這裡海波瀾壯闊,山巍峨磅礴,加上滿街的原住民族群,顯露出奔放的原生態風貌。

臺劇《愛回來》裡有一句標語:我放心離開,因為我知道,這片山,這片海,還有心愛的家,都會等我回來。那時我就想,關於這片山這片海,我一定要去看看。而當下,我就佇立在這山海之間。

回去路上,在東大門夜市繼續逛,用光馬爸爸的9元立減次數。

🍲戴記扁食

逛完東大門夜市又消化不少,最後一次機會留給花蓮的扁食。扁食和抄手、雲吞一樣,都是不同地方口味各異的餛飩叫法。花蓮市區有兩家有名的老字號扁食店,液香和戴記,其實原本就是一家,隔得也不遠。那天液香恰巧休息,所以去了戴記,兩層樓門面,食客很多。

點了最傳統的扁食,皮很薄,能看見裡面粉紅的肉餡,口感細膩,湯很清淡,可能更適合南方朋友的口味。

這家店脫胎於自家長輩的液香扁食店,活廣告蔣經國曾數次光顧,店裡顯著位置掛著小蔣來店品嚐扁食的照片和剪報。

夜色撩人,抱著滿滿的的胃沿街晃晃悠悠踱回酒店。滿街的麻糬招牌。

第11天:颱風壓境遁北迴

9.30 陣雨轉陰🌧️☁️

颱風“米塔”要來了,再次在旅行中遭遇颱風我也是無語了。受其影響,一早上外面下著大雨,看路徑已經快要抵達墾丁正東方向的海域。一早上酒店餐廳還沒開門,提前跟前臺打了招呼讓我們早十分鐘去吃早餐,然後前臺幫叫了計程車送到花蓮車站。行色匆匆,沒怎麼看到花蓮車站的全貌,就依稀感覺弧形的架子很有原住民風情,車站比較新,還有扶梯。

🚞花蓮→臺北

花蓮北上的火車票比較難買,我是提前安排好了時間,在嘉義車站買的,特快普悠瑪號。

花蓮北上經過宜蘭縣蘇澳新站這一段鐵路叫做“北迴鐵路”,由於途中山高谷深,蘇花公路事故又頻發,臺灣旅遊部門建議搭乘火車通行。這一程感覺像是逃竄一樣,不斷在黑洞洞的穿山隧道和海岸線的拍岸巨浪間切換,不過發現在這麼糟糕的天氣裡海水居然也是碧藍的。

原本當天的計劃是從花蓮先到瑞芳,在平溪線和九份玩一天再去臺北。不過看這天氣,估計在哪裡都不會玩好,於是在車站臨時又加買了瑞芳到臺北路段的車票,直接先去臺北。平溪線留著改日再去。

🏙️城市速覽【臺北】

臺北,位於臺灣島北部的臺北盆地,是臺灣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全臺灣、全東亞著名的都會,全島著名的大公司、金融機構、最高行政級別的基礎設施幾乎都是設在這裡,人均GDP長期位居全臺灣之冠,約與深圳相當。

曾經的臺灣因為發展早而近幾十年緩慢,在臺北有許多八、九十年代建設、看起來比較舊的老城區,也有以信義區為代表的高樓林立的新城區;不但裝飾繁複的城隍廟、天后宮香火繚繞,在現代的街區也會看到供奉神明等傳統風俗;在這座都會裡居住的,有白先勇筆下舊時代的“臺北人”,也有來自全臺灣“北漂”打拼的年輕人。靜靜流淌的淡水河畔,新舊勢力就這樣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被臺北這個碩大無朋的魔方吸納包容。

臺北車站交通便利,到酒店可以搭捷運和公交巴士,因為下雨和初來乍到路況不熟,搭捷運比較放心。

因為剛過中午,酒店還不能入住,於是匆匆在前臺寄存了行李,趕快出去祭五臟廟。

🍱神田日式燒肉丼

從捷運站去酒店路上途經長安東路就注意到這家了。已經過了用餐高峰時段,所以裡面沒什麼人,環境不錯。點了板腱牛肉和蔥燒雞腿兩種蓋飯套餐,一口碗確實不小,肉的分量也足,葷素搭配,味增湯和冬瓜茶自取,於是在外面陰雨天裡安安靜靜地享用了午餐。一共100人民幣出頭,之前在機場取的現金基本快花光了,好在可以刷信用卡解決了一大難題。

🌪️風雨欲來,寶山一瞥

被颱風打亂了計劃,一下午閒得無聊,看著外面的雨已停,只是還有風,不甘心地還是出去轉一轉。酒店附近有一路公交車直達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基本上是大陸游客在臺灣到訪頻率最高的景點了,真的是我在想象中來過好多次的地方。到大門口的時候幾乎沒什麼人,心裡那個激動。仿古代風格的牌樓和主建築,一如照片和視訊裡所見的那樣。

等到了入口處才發現,因為颱風關係,當日博物館閉館,太不巧了。這時才想起上官網上檢視,人家已經把閉館通知掛到官網了。

站在上層的欄杆旁向下望去,兩側的樹木在大風中搖曳。還會再來的。關於臺北故宮的見聞和感想留到參觀那部分再介紹。

回到酒店,已經到了可以入住的時間。
在臺北的這家宣美精品飯店連住四天行政房,40平米是全程最大的房間,四星的標準,含早每天才300人民幣。冰箱裡每天都會放兩罐飲料和一堆小食,可惜飲料是黑松沙士,有名的可樂兌風油精。
酒店位置也還可以,雖說不是最繁華地段,周圍也有好幾個公交站、捷運站,到哪去都算方便。

房間的衛生間超大,重點是有一個很大的按摩浴缸,還帶電視,可惜沒有想到會負傷,不能沾水,最終沒能享受到氣泡浴的體驗。

沒什麼地方可去,在床上躺著休息到天黑。不怎麼餓,去樓下全家買了即食便當,就在店裡加熱然後在餐區吃,跟羅森什麼的便利店賣的快餐差不多。

第12天:十分幸世,久分追憶

10.1 晴

一夜好夢,颱風“米塔”沒有登陸,從臺灣島和釣魚島中間的海域掠過,然後往北去了。一大清早,天空又恢復了晴朗的藍色。今天的計劃,把之前錯過的平溪線之行補上。

🏙️城市速覽【新北】

新北位於臺灣的最北端,全境環繞臺北,是臺灣人口最多的市,原來叫臺北縣,後來更名為新北市。

新北是臺北都會區處於次中心地位的核心都市,與臺北共用一套捷運系統,既有城市化建設,也有自然風貌,彙集來自臺灣各地的移民,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豐富多樣。下設的鶯歌、淡水、瑞芳、萬里等行政區都有特色的產業和旅遊資源。

酒店樓下就是公交車站,有線路可以到瑞芳,也有好幾趟線路可以到達臺北車站,轉火車去瑞芳比較快。

臺北車站是全臺灣最繁忙的車站,也是一座臺鐵、高鐵、捷運三鐵共構的車站,周邊還有臺北轉運站、客運站等汽車站點,每日進出人次約50萬以上,總使用人次位居全球第25名。

今天是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坐火車時就上B站看直播,解放軍小哥哥小姐姐一個個英姿颯爽,東風快遞看得人大呼過癮。看的時候戴了耳機,適當考慮一下臺灣乘客的心情。

半路途經暖暖車站,空氣裡都是梁靜茹的《暖暖》在迴盪。

瑞芳車站是去平溪線和九份的中轉火車站。小站不大,站內就可以換乘平溪線;去九份在站外。

平溪支線鐵道,原是為了運煤而建,在礦業沒落之後,一度歷經廢棄。自從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上映後,原本清淨的平溪線也一起聲名遠揚,成了一條新興的旅遊熱線。

線路不長,有十幾站,最熱門的包括平溪、十分、菁桐、猴硐四站。

乘平溪線可以買當日無限次車票80臺幣,也可以單次刷悠遊卡。校內的告示板上貼了平溪線的時間表,一小時一班。

不過因為昨日颱風導致路況受阻,當天平溪線只開到十分車站,不再開到平溪和菁桐。平溪跟十分差不多,菁桐有點特色沒去略顯遺憾。

🏘️十分

作為平溪線上重要的車站之一,十分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個營銷賣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中出現的“十分幸福”吉祥話,在這裡隨處可見。

搭上橘紅色的小火車,中間有人在猴硐下車,其餘人基本上都是到十分車站。在車上聽到有人在外放國慶閱兵

車站裡機車上懶洋洋的橘貓。

十分和平溪均以天燈聞名。火車站旁邊就是十分老街,小小的街道沿鐵軌一側而建,都是售賣小吃飲料和紀念品的商鋪。

再往前面走,路邊就全是賣天燈的店,就是孔明燈,用各種彩色的紙製成。開放的鐵軌上,聚滿了人群,就站在鐵軌上放天燈,遇到火車就讓開,等火車離開又聚上去,經常可以看到火車從人群中穿梭而過的景象。不過這種天燈挺不環保的,還很危險,很容易落下來引發火災。

兩個日本美女在放天燈,大大的“幸せ”呼應著“十分幸福”的主題,是每個人的夢想,也是世上所有人的夢想。

除了小小的十分老街,十分還有個景點是十分瀑布,需要步行一大段距離。沿著大路走,會看到大片香蕉林,再經過圓形的遊客中心和一座吊索橋,橋上一步一晃,橋下水流湍急。

沿河行走繞過一個超過90度急轉的河灣,很快就能抵達十分瀑布。站在觀瀑吊橋上,河對岸就是水量充沛的十分瀑布,而鐵路跟吊橋平行地架在河上,是從瑞芳來時必經的地點,可以看到橘紅色的平溪線小火車在橋上來回駛過。

乘平溪線小火車回到瑞芳車站,去九份的大巴車站在出站右拐直行的一個廟對面路口,或是出站就可以多人拼計程車。

🏘️九份山城

比起被《那些年》再度帶火的平溪線,九份的成名要再往前追溯,與大導演侯孝賢等一批自80年代就開始活躍的臺灣新浪潮電影工作者密不可分。一部《悲情城市》讓人記住九份晨昏的山海美景,神思者史詩般的原聲音樂,和梁朝偉正襟危坐的全家福照片,侯孝賢和吳念真兩個很會講故事的人講述了這樣一個籠罩著悲涼氣氛的故事。那一年,《悲情城市》折桂華人第一座威尼斯金獅。

大巴車沿著蜿蜒的盤山路到達九份老街,站在觀景臺上,望著電影中一模一樣的風景,不禁發出時空相隔30年的感慨。

九份是座山城,房屋依山而建,鱗次櫛比,層層疊起。站在山上朝北而望,可以鳥瞰沿海的幾處山坡和對面的大海,海水呈現出不同種的藍色,層次分明,而基隆嶼像一顆寶石一樣嵌在海中。

走進九份老街,發現已然十分商業化。不寬的通道里盡是往來的人流,只有石板街,紅燈籠,尚能給人以古早的感覺。

芋圓是臺灣尤其九份的特色小吃,兩大網紅名店賴阿婆和阿柑姨都是門庭若市。坐下來吃一碗,多種口味芋圓混合,有熱的有冰的,一入口會吃出芋頭香,甜甜的口感很Q軟,只不過我沒太品出味道有多好吃。

一路上不少小吃看起來都有點誘人。路過這家賣的是草仔粿,類似青團,一顆一顆用塑料薄膜包著,剛做好的還熱熱乎乎,有甜鹹多種口味,喜歡蘿蔔味。

老街有兩家人氣魚丸店,一家是“魚丸伯仔”,另一家就是“張記傳統魚丸”。在張記點了份福州丸,外層是包心魚蛋,很有彈性,裡面的肉餡會爆漿。

夕陽西沉,山上的燈都亮了起來,山城的夜晚即將到來,遠觀山海間只留一抹斜影殘陽。

大紅燈籠高高掛,在夜幕裡煞是好看,照亮昇平戲院懸掛著的《戀戀風塵》的巨幅海報,恍然時光倒流,連同那些童年往事和無言的山丘,流淌著源於土地的中國傳統風俗與鄉情,感懷之後,再於悵然若失間作別。

乘大巴車原路到瑞芳轉火車返回臺北,中間可以在松山車站下車,步行一會兒就是饒河街夜市。

🌃饒河街夜市

夜市街口有座慈佑宮,是座媽祖廟,屋頂上裝飾著繁雜的人物雕刻和龍鳳瑞獸,是閩南寺廟標配的精雕細琢脊飾,顯得大氣壯觀。

饒河街街口的紅色牌坊傳統又醒目,夜市長達600米,街道兩側和道路正中間全是店面和攤位,相當於三四排店,需要走一個來回才能逛全,是一條可以從街頭吃到結尾的小吃街。

不管是之前見沒見過吃沒吃過的藥膳排骨、圓圓燒、潤餅卷、胡椒餅、豬腳米線、脆皮豬……在這裡都可以尋到蹤跡。

一到夜市的大門就能看到位於正中央第一家的福州胡椒餅,凡是關於饒河街夜市的介紹必須會提及這家店。

稍微排了幾個人,沒網上傳說的排隊那麼誇張。胡椒餅像是個烤包子,趁熱咬起來外皮酥脆,裡面像是一個椒鹽口味的肉丸子,很香很容易飽,所以一人少吃點。

在整個饒河街夜市最受歡迎的小吃當屬藥燉排骨了,裡面一大片區域都是藥燉排骨的天下,最有名的三家包括陳董、十全以及金林三兄弟,生意都很火爆。

藥燉排骨是以用人蔘、當歸和多種中藥材料一起燉的,排骨大塊肉質軟爛,但是有些難咬,湯底也是能喝,口感還有點甜。

雖然饒河街夜市名為觀光夜市,其實不光有外地遊客,本地人也會去逛。除了各種小吃,夜市裡還有很多賣衣物、飾品、小百貨的攤位。逛了一個來回,又喝了金桔檸檬,吃喝都飽了,坐車打道回府。

第13天:臺北印象之一

10.2 晴🌞

算一算來到臺北其實已經兩天了,但其實真正在臺北的遊覽還沒有真正開始。又是滿滿行程的一天,先從吃個飽飽的早餐開始。

🏫國父紀念館

天氣挺給力,碧空萬里,行程也不少。酒店門口就有公交車到國父紀念堂,上午第一站是國父紀念館,距離酒店不遠,一趟公車直接可達。

好像過幾天有金鐘獎頒獎禮在國父紀念堂,正門口附近搭了紅地毯和架子,估計大熱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包攬大獎吧。很多活動都在這裡舉辦。

國父紀念館和中正紀念堂每天白天整點有衛兵換班表演,9點開始和17點結束的那兩場應該是最好看。9點整趕到,剛好趕上早班上崗儀式。五個士兵時而變換隊形,時而託槍表演,聽說也是受過專業訓練,每隔一小時換一班崗,要一動不動地站一個小時,也是很辛苦。站崗期間有工作人員負責給他們整理儀容。

本來覺得這些士兵操練花槍挺酷的,但是,經過了昨日國慶閱兵禮上一波又一波的解放軍小哥哥對感官的瘋狂衝擊之後,什麼都是浮雲了。

看看閱兵三軍儀仗隊,清一色高大魁梧大長腿,昂首闊步,氣勢如虹,就是被全網稱作“男朋友”方陣的,這樣的才叫帥氣!

這樣的!手託鋼槍的共和國天團!

還有這樣的!當他們面容剛毅筆直向前,全世界都安靜了,只能聽見他們整齊威武的正步聲!

🏛️中正紀念堂

下一站是中正紀念堂,從國父紀念館出發,公交捷運都可達。

中正紀念堂為紀念蔣介石而建,座落著中正紀念堂、中正公園、牌樓、圍牆、瞻仰大道、“國家”劇院、音樂廳,遠觀風格與南京中山陵相近,以中式藍頂白牆建築為主,是臺北市最重要的大型活動廣場、藝文表演中心。從正門的牌坊走進寬闊的自由廣場,呈中心對稱佈局。

廣場兩側分別是戲劇廳和音樂廳,均為紅柱畫樑、飛簷翹角、金黃色琉璃瓦頂的明清宮殿建築,與紀念堂主建築同為三大建築,四周鋪設大片草坪和眾多花園,以中國庭園小橋池水造景,為莊嚴肅穆增添鮮活的生機。

遠處高臺上是紀念堂主體建築,採用天壇之頂、金字塔之體,主體部分為白色大理石牆,藍色琉璃瓦金黃色寶頂,氣勢恢弘。紀念堂底座很高,走上去需要踏上89級臺階,是為了紀念蔣介石享年89歲。

紀念樓一層以展覽室和放映室為主,展示蔣介石生平事蹟,頂樓正廳中央為巨幅銅像,銅像後白色大理石上是蔣公的主張“倫理、民主、科學”,基座上刻有遺囑,兩旁則駐守著衛兵,金黃色木質藻井重重疊疊。

跟國父紀念堂一樣,正廳每個整點都有換崗儀式,形式差不多,不過耍花槍看多了有點雜耍的意思。如果有人越過圍欄,衛兵會用槍托砸在地上,工作人員會過來把人請走。之前網上看過的衛兵都是身著深藍色軍裝,這次在國父紀念堂和這裡看到的都是純白色,可能是海軍軍服?

站在臺上俯瞰自由廣場,深具傳統中式建築對稱之美。

🏢臺北總統府

從自由廣場牌坊出去右拐,步行就是臺北總統府。臺北總統府建於日據時期,是當時臺灣總督府辦公廳舍,距今恰好有100年。遠遠看過去,整個總統府主體紅色外牆,裝飾白色紋飾和線條造型,帶有與臺中車站類似的巴洛克風格特徵,樓體呈對稱結構,正中央的塔樓兀自矗立,塔頂白色八面稜柱狀。這就是臺灣這麼多年來的最高權力中心。

雙十是辛亥革命紀念日,也是臺灣GQ,總統府塔樓正在懸掛標語,前方搭建了主席臺和看臺架子,應該是準備搞什麼慶典活動,正對面凱達格蘭大道封路,四周有身著白襯衫、攜帶對講機的安保人員不時在走動。

沒做停留,在外圍遠觀了一下總統府,就繼續向北走。

去便利店給悠遊卡充了個值,順便在對面50嵐買了杯珍珠奶茶,不到10人民幣,要了少糖,奶味偏重一點,在臺灣到處都有連鎖店。

之前在臺中阿水獅吃豬腳時,有網友推薦了臺北這邊的一家餐館吃豬腳和蝨目魚,走在路邊行人過道里,一下子就看到了招牌。

點了一份豬腳一份綜合蝨目魚湯。豬腳的做法跟阿水獅不太一樣,外皮比較完整,不過處理得很乾淨,相對不那麼軟爛,正常的很有彈性,調味也不是那麼甜鹹。

蝨目魚湯則比較清淡,帶有魚皮,魚肚上連著一塊脂狀的魚油,魚肉裡的魚刺全都剔淨,但是本身沒什麼味道,需要藉助調味才行,可以理解臺南的蝨目魚粥為什麼做成鹹口了。

⛲二二八和平公園

二二八和平公園就在臺北總統府對面。這裡原來是臺北新公園,是臺灣第一個具有歐洲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為了紀念1947年2月28日的暴力事件,後來改名為“二二八和平公園”,並設立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在公園裡豎立著一個大屠殺紀念碑,以紀念在事件中無辜犧牲的人民。

這裡也是白先勇小說《孽子》的故事發生地,十多年前臺灣公視拍了同名劇,就是在二二八公園取的景。看到這個亭子,黑白畫面和範宗沛低沉婉轉的大提琴曲就一起悠悠襲來。範小胖給那些影視劇配的曲都絕了


公園綠化很好,有庭園式造景池塘、拱橋、綠地步道和中式亭臺,還可以見到水鳥🐦和肥碩的松鼠🐿️棲息活動。

看到一隻水鳥在陽光下信步,恍然間覺得似乎就是李青他們那些青春鳥的化身。

公園北側的綠色圓頂建築是臺灣博物館,與之前在臺南路過的司法博物館、剛才路過的總統府同為日據時期的臺灣三大經典建築。

公園旁邊就是捷運站,可以到士林。臺北故宮,我又來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國現存三座故宮博物院,最著名的兩座,其中一座在北京,一座在臺北。它們一脈相承,共同向世人展示著博大深厚的中華文明。兩座故宮相比,人們常說北京故宮“有宮無寶”,臺北故宮“有寶無宮”。此話雖有失偏頗,但臺北故宮館藏在中國文物整體中的分量和影響,尤其是精品比例,可見一斑。

到了臺灣,臺北故宮不能不去。坐落於外雙溪的臺北故宮,依山而建,主體分為四層,米黃色的基座與周圍的漢白玉欄杆相映生輝,最高處是一座閣樓,紅簷綠瓦,頗具中國古典建築之美,在茂盛林木映襯下愈顯氣勢恢巨集。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上書孫中山所書“天下為公”四個金字,左右銅獅子中間是一條甬道,盡頭一尊四方的大鼎,造型仿後母戊鼎,再沿其兩側之字形的臺階而上,通向博物院的平臺。

雖然在外觀上模仿北京故宮而建,但佔地面積僅兩萬平方米,仿而不像,與北京故宮在建築規模上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在文物數量上,館內珍藏的65萬件傳世珍寶,即便每三個月輪換一次,若想逐個亮相,至少也需要30年時間。

博物院展覽廳分為三層,一層陳列珍玩、古代傢俱、佛像、圖書文獻,二層是書畫和陶瓷,三層是玉器和青銅器。

臺北故宮的源頭,要追溯到上世紀動盪年代經年累月的“國寶大遷徙”。“九一八事變”後,國難當頭,原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開始了背井南遷。1933年,13000多箱文物先後由北而南,再西南,輾轉到達四川、貴州大後方,直到抗戰結束後,才陸續運回南京朝天宮。而後國共內戰爆發,直到1948年秋,蔣介石眼見大勢已去,委派文物專家翁文灝等人,從堆積如山的文物箱中抽出精品,再次跨海大遷徙,構成了今日臺北故宮價值連城的館藏。
為了儲存和展示遷臺的稀世之寶,在文物運臺十多年後,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新館終於正式成立。

這些歷史淵源,都可以在《臺北故宮》的紀錄片中看得到。這部12集共40段的紀錄片,回顧了文物的遷臺歷史,採訪了包括當年親歷文物遷臺人物等在內的60多人,並對書法、繪畫、青銅、瓷器、古籍文獻等臺北故宮館藏國寶進行了一一介紹。推薦在遊覽臺北故宮之前,瞭解這段歷史和分門別類的文物介紹。只可惜當年攝製組沒有被允許進館拍攝,文物影像都是用的資料。

一、國寶遷臺
1.中鼎號
2.海滬號與崑崙號
3.河南文物遷臺
4.張大千來臺
二、北溝煙雨
5.霧峰尋蹤
6.山村歲月
三、北平午門前的感覺
7.北平午門前的感覺
四、青銅記憶
8.國之重器
9.中國文明的開始
10.歸去來辭
五、釉彩千年
11.雲破天青
12.大宋官窯
13.詩意的窯變
六、瓷中繁花
14.宣德官窯(上)
15.宣德官窯(下)
16.琺琅彩瓷(上)
17.琺琅彩瓷(下)
七、玉潤華光
18.玉痴
19.漢玉的巔峰
20.翠玉白菜
八、巧奪天工
21.雕橄欖核小舟
22.帝王生活的細節
23.皇帝們的玩具
24.乾隆的書房
九、翰墨風雅
25.曲水流觴
26.三希堂帖
27.唐人尚法
28.漂泊寒食
29.北宋四家
30.翰墨流長
十、雲山深處
31.走進山水
32.溪山行旅
33.宮廷畫院
34.天下一人
35.富春山居
十一、傳世珍籍
36.四庫全書
37.蔣復璁
十二、承古開今
38.童年歲月的一部分
39.Old Is New
40.為君難

另外,關於更多文物的細節,可以看看NHK拍攝的《故宮至寶》,都是攝製組當年進臺北故宮現場拍的,超多特寫。


比起前幾日颱風天的門可羅雀,天氣晴好的日子,遊客數目之多豈止相差百倍。據統計,2018年臺北故宮入場人次386萬,排名全球博物館第18位;頂峰是2014年,迄今國民黨執政的最後一年,達到540萬人次。其也是大陸游客造訪臺灣當仁不讓的最熱門景點。

一層是珍玩展廳和古代傢俱展廳。入口處就是書寫著“集瓊藻”的宣傳展板,代言文物是牙雕鏤空套球。“集瓊藻”是乾隆皇帝所藏一件多寶格的名稱,而“集瓊藻—院藏珍玩精華展”立意便是如同多寶閣一般,將清宮帝王們收藏的巧奪天工的珍玩進行展示,包括琺琅、服飾、文具、漆器、法器、雕刻等各類器物,琳琅滿目,數量眾多。

象牙雕山水人物小景
點翠嵌寶福壽簪
銀蘭槎
象牙雕透花人物套球
東珠朝珠
雕黃楊木縷空筆筒
珊瑚魁星點鬥盆景

陶瓷展廳的主題是“摶泥幻化”,展示有歷代瓷器的精品,將中國古代陶瓷的韻味,從釉彩千年到瓷中繁花,一一詮釋。

留在北院的汝窯無紋水仙盆、奉華紙槌瓶、蓮花式溫碗,比南院展出的那13件更為極品,親眼看過後,如同也做了一個“雨過天青雲破處”的夢。另外以龍泉窯青瓷鳳耳瓶、鈞窯天青膽瓶為代表的其他名窯青瓷,也頗具韻味。

北宋定窯白瓷嬰兒枕、鈞窯渣鬥式花盆等珍品,也展示了自宋朝前後一段時期裡瓷器釉彩的精髓,僅僅依靠瓷器本身的釉底色便可散發出無窮的神韻。

瓷器工藝發展到元明時期,隨著蘇麻離青等國內外鈷藍顏料被廣泛成熟運用,是時的主流審美也讓瓷器釉下增添了各種花飾,藍白對比更顯清秀素雅,一如周杰倫歌裡所唱的“素胚勾勒”、“色白花青”。展廳的各種青花瓷精品就將瓷中繁花的美不勝收綻放無餘。

到了明清時代,各種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相繼在皇宮中大行其道,花樣由簡單到複雜、彩色由一種到多種,色彩鮮豔光亮,同時裝飾藝術性更強,以明成化鬥彩雞缸杯、萬曆五彩百鹿尊、乾隆粉彩九桃紋天球瓶為代表。這裡也有一件霽青描金游魚粉彩轉心瓶,好像比南院展示的那件規格小一些。

除了瓷器,展廳內還陳列著更早的陶器展品,雖沒有光亮的釉質,卻古樸而神具,彰顯著各個時代的審美特質和製作工藝。

“吉金耀採”是銅器展的主題,展廳陳列著1949年以前出土的中國青銅器精品。青銅刻字被稱為“吉金文”,應是展覽主題名字的由來。

同為“故宮三寶”,其實只有毛公鼎的價值才可論得上是鎮館之寶。雖然鼎身只有30多釐米高,卻銘刻了近500個金文,是目前出土的銘文最長的青銅器,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貴的文獻,同時也是我國“造字時代”最經典的作品,當之無愧可稱是價值無雙的重器鴻寶,是清末現世的“海內三寶”之一。另兩件目前分別收藏在上海博物館和國家博物館的大克鼎、大盂鼎在《國家寶藏》中有講述,“海內三寶,潘有其二”,說是是另一段在戰火紛飛的動盪年代守護國寶的故事。

散氏盤是西周晚期青銅器,被譽為“晚清四大國寶”之一,因內底所鑄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共刻有357字,次於毛公鼎。上面的文字記錄了當時兩個國家之間的割地、劃分地界的事情,是中國存世最早的土地契約,也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散氏盤還為人欣賞的是其上的銘文書法,字型排列跳躍飛揚,毫不刻板生硬,拙樸而凝重。

由於青銅器體重,當年帶到臺灣的規格多不大,不過也因此個個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品,器物上各異的雲紋、夔紋、獸面紋以及金文刻字,連同歷盡滄桑的斑駁銅鏽,都在訴說著現世千年的青銅記憶。

三樓最顯著的位置,留給了翠玉白菜。和想象中一樣,門庭若市,跟移到南院的肉形石相比截然兩種境況。

翠玉白菜是光緒妃子瑾妃的陪嫁,就是那個珍妃的姐姐,流傳下來的瑾妃照片都是患病後胖胖的樣子。翠玉白菜其實個頭很小,以一塊半灰白半綠的翠玉為原材料,綠色的部分雕成菜葉,白色部分雕成菜幫,看上去鮮活欲滴,菜葉上還有兩隻蟲,栩栩如生,是為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可謂是因材施藝的典範。至此白菜豬肉鍋“三寶”就都看齊了。

跟翠玉白菜置於同一個玻璃展櫃的,是一隻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為皇帝專用的飲酒器具。圓形杯口鑄有篆書“金甌永固”、“乾隆年制”字樣,杯耳獸首,三象鼎足,外壁通體佈滿金花,鑲嵌珍珠及彩色寶石數十顆,光燦晶瑩,光從外觀就足可見工藝繁複,令人咂舌。據目前已知文獻記載,如此貴重的杯只有4只,3金1銅鎏金,另外3只分別在北京故宮(1金,就是《國家寶藏》第2季裡那個)和倫敦華萊士博物館(1金1銅)。

美玉自古便被人類視為珍寶,古往今來就有美玉通靈的信仰和傳說,同時更是歷代諸多藝術品表現的媒介,工匠們頻頻通過玉器來刻畫宗教、自然的美好事物。作為館藏文物中小而美的代表,玉器展有個充滿神性的名字:敬天格物。

據說臺北故宮館藏玉器超過1.2萬件,這裡珍藏的玉器,幾乎貫穿中國古代文明史,從良渚文化的玉琮、紅山文化的玉豬龍等上古玉器圖騰,到明清時期具有宮廷生活氣息的玉花瓶、玉印章,造型豐富,均可見時代特點和雕刻工藝,玉潤華光,不一而足。

紅山系 玉龍形佩
紅山文化晚期 玉豬龍
紅山文化晚期 勾雲形珮

相較於青銅器、瓷器,玉器由於原材料本身價值珍貴,做成小器件的特別多,況且玉器造型雕琢根據玉料材質更能顯出玉器師技藝,所以在展廳裡一路看下來再次眼花繚亂。

西漢 玉鳩杖首
南宋至元 玉荷葉洗
宋至明 黃玉鴨
元至明 蓮塘雙鳧圖玉飾
明 玉御馬人物陳設
明晚期至清前期 糖玉蟠螭觥
明晚期 玉人物山水紋方盒

清道光 玉子算盤
清乾隆 玉竹溪六逸圖筆筒
清乾隆 “三希文翰”玉冊
清乾隆 玉群獸插屏
清乾隆 碧玉鰲魚花插
清中期 玉鏤雕山水紋盒
清代 紅白玉髓筆洗、 黃玉髓三連章
民國 翠玉花鳥瓶

玉器展廳裡擺放著一件玉屏風。精緻的木雕框架中,鑲嵌著48塊產自新疆的碧玉薄板,昏暗的燈光下,中式風格里透出一絲異國情調。這件碧玉屏風是當年汪精衛送給裕仁的壽禮,抗戰勝利後從日本追討回來,《臺北故宮》第一集就提到,為第三批遷臺的文物,由崑崙艦超載運送。一件民國年間的大件器物,能在諸多古代珍貴青銅器、瓷器裡雀屏中選入文物專家們的法眼,能讓杭立武力勸艦長寧可拆掉船上設施也要裝運,恐怕是比起材質和工藝本身,更重要的是其特殊的歷史價值,當是現代中國迭經烽火、山河榮辱的見證。

書畫展廳居然沒開!!!太太太太遺憾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一件傳說中的丹青墨寶真跡的影子都沒窺見,情緒低落,在我看來那些才是臺北故宮真正的鎮館之寶,因為材質脆弱的緣故容易受損,正所謂見一次少一次。

最後只在一個小展廳看到八帝徽宗的一幅工筆畫,獨有的“天下一人”御筆落款。

還有一點時間,在圖書文獻展室看看康熙爺的硃批,著名的“朕知道了”。

臺北故宮的珍寶之多是難以看全的,甲骨、文獻類更是長年深藏山中庫房,可能要留給以後再瞻仰了。

從博物院出來下臺階,左側小門進入叫至善園,並不收票,園內樓臺亭閣小橋流水一應俱全,屋頂龍鳳雕飾,池中鴨子嬉戲,小路曲徑通幽,是一個濃縮各種景觀的袖珍中式園林。

🏠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是蔣介石遷居臺灣的住所,從1950年直至1975年病逝,抱著“反攻大陸”的幻想,他在官邸走完了餘下整整26年時光。此外,這裡也是當年政治權力的中心,功能相當於故宮的養心殿,無論是政治軍事的決策,還是接待政要名流,幾乎都在官邸進行,包括接待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岸信介、李承晚等等數十位政要。

1996年士林官邸公園改建為生態公園,正式對外開放,而官邸正館直到2011年才對民眾開放,向世人展示蔣介石夫婦曾經的生活。正館內部不允許拍照,每隔一段時間會有人工講解。

🌉淡水

回到士林車站,乘捷運向北到淡水,是連通臺北、新北的捷運線路。這段車程比較久,車廂人很多不一定有座位,疲憊狀態的話不太建議直接前往。

1997年,一曲《流浪到淡水》橫空出世,一時間在臺灣家喻戶曉。金門王和李炳輝兩個窮愁潦倒的盲人湊在一起,用淋漓盡興的土味演唱方式,唱出百味人生韻味,唱出市井俗世的原生態,與胡德夫、陳建年那種脫胎於大自然的原住民式灑脫截然不同。

淡水漁人碼頭是臺北附近看夕陽的去處,情人橋上已被長槍短炮佔滿了位置。

夕陽西沉,碼頭邊華燈初上,黃昏中幽幽暗暗,一派“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閣岸斜”。

隨著夕陽落幕,天邊歸於一片暗紅色的沉寂,夜色籠沙,只見暮靄沉沉。

🌃寧夏夜市

乘捷運回臺北市區,從雙連站下車,可以步行到寧夏夜市。寧夏夜市規模很小,全長才400米,比饒河街夜市還短,是這次在臺灣見過的最小的夜市。馬路兩側有店鋪,當街是兩排緊緊挨著的路邊攤,隔出中間狹窄的小路,並排只能通行兩個人,更顯得摩肩接踵。這裡小吃同樣也很豐富,其實全臺灣夜市的小吃種類大體上都差不多。支付寶無門檻減9元人民幣活動寧夏夜市專場再度亮相,同樣一個賬號3次機會。

寧夏夜市最火的包括路口的蚵仔煎、劉芋仔蛋黃芋餅、環記麻油雞、料理長鬍椒蝦、四神湯等多家美食,都是吃貨雲集。還沒走到夜市門口的時候,就看見蚵仔煎家門口已是排著長隊;劉芋仔更是誇張,在夜市裡走了幾個來回,他家永遠都是水洩不通。最後吃了胡椒蝦、火焰骰子牛、楊桃甘蔗汁和環記麻油雞。

🍗環記麻油雞

環記麻油雞在馬路旁邊有兩層店鋪,是臺北的一家老字號。 去的時候,生意太好了,一樓坐滿去了二樓,排隊的人都排到了樓梯口。店裡環境一般,翻檯速度倒很快,別人吃完我們就去坐。麻油雞也屬於藥膳,是臺灣特色。不過沒想到期望太高,結果雞肉口感很一般,不太入味,卻不便宜。總之價效比不高,比起大陸的文昌雞、三黃雞這些品種差太多。用我媽的話說真不如自家燉的莊河大骨雞。

第14天:臺北印象之二

10.3 晴🌞

酒店的早餐品種隔天會換一下菜色和水果,這天早上有肉燥飯。吃得飽飽好出去逛。

在臺北的路線規劃得不太好,想法總是太多。前一天去淡水太晚了,紅毛城已經下班,於是第二天一大早就再次流浪到淡水。如果讓我再規劃的話,會把這兩天裡市內的地點排在一天,然後故宮-士林官邸-紅毛城-漁人碼頭-寧夏夜市這麼排在一天。

淡水捷運站一層是個公交樞紐,有不少線路可達紅毛城。提示留心公交車的方向,不要上錯車。

🏕️淡水紅毛城

抵達大門口的時候臨近11點,售票處提示11點有人工導覽,於是跟著講解員小姐姐一起走進去遊覽。

紅毛城高踞淡水河出海口的山巔,是臺灣地區現存較古老的建築之一,已被列為一級古蹟。這座古堡由西班牙人於16世紀初明末所建,作為殖民北臺灣的基地。後來荷蘭人打敗西班牙人,重新修葺。因當時臺灣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故稱此城市為紅毛城。19世紀英國租借紅毛城,作為淡水領事館,後被日本佔領,二戰後又繼續由英人管理,到1980年才終於歸還臺灣。這座古堡先後被九個政權統治,就是旁邊飄揚著的這九面旗子:明、清、荷蘭、西班牙、英、清、日本、美國、民國。

講解員小姐姐一路帶領我們沿斜坡而上,先到紅毛主堡,再轉到旁邊的領事館,然後從後門出去,娓娓介紹了紅毛城各部分的建築和歷史。
主堡右側不遠處兩層樓的紅磚建築就是當年英國人所建的英國領事館,是一座紅磚、拱廊的洋樓建築,造型優雅,完全不同於主堡那麼強硬封閉。

外牆上仍保留維多利亞時代的薔薇飾磚,內部按照英國領事家居樣式擺設,陳列有近代臺灣開發過程、淡水發展歷史等有關資料。走入紅毛城,彷佛走進淡水興衰起落的時光隧道。

拱形迴廊的外側,以成列的墨綠色釉瓶做成欄杆,比較脆弱,不建議遊客坐到或踩到欄杆臺子上。

房屋四周留出花圃和大片草地,整體綠化有花園式設計,還有座椅供遊客休憩納涼。

🏫真理大學

紅毛城右後側有一個不大的門,指示可以通向真理大學。真理大學是由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創辦的一所私立大學,前身為淡水工商管理學院。雖然學校整體面積不大,但裡面環境幽靜雅緻,大多數建築都是紅毛城一樣的紅磚牆。最高大的牛津學堂為哥特式風格,獨特的尖拱門窗設計,典雅大氣。

淡江中學在隔壁,可惜周杰倫不是我的青春,不去了。

紅毛城馬路對面的小路直接可以通到淡水河邊。旁邊就有公交車站有線路回臺北市區。

🌇迪化街

迪化街分為好幾段,整片區域古稱大稻埕,是臺北最老的城區之一,也臺灣著名的南北貨市場,距離寧夏夜市很近,可以其實應該串起來一起逛。街道兩旁都是兩三層高的小樓房,都是有年代感的老建築樣式,包括英式洋樓、巴洛克、閩南等風格,古香古色的很有傳統風情。

來到迪化街是因為群友推薦到這裡來買伴手禮,果然街道兩側一樓一連串都是店鋪,商品種類繁多,出售土特產、海味乾貨,從蔘茸藥材到燕窩魚翅烏魚子,從糖果餅乾到蜜餞茶點,應有盡有,還有一些小吃攤位和布匹、服裝店。據說在臺北過年的時候,人們都會到這裡置辦年貨。雖然還不是春節,但也可以想象到那時街上熙來攘往的喜慶氣氛。相比於糖村、微熱山丘這類精緻又出名的伴手禮,迪化街的這些,更有煙火氣息。

彰化銀行路口一層沿街有一家小吃攤,擺著蒸籠,賣肉包和四神湯,很多人都在吃,我們也坐下來吃一點。

這家給人的感覺很接地氣很有古早味。
肉包一個20臺幣,個大又宣軟,只有豬肉圓蔥餡兒,帶點胡椒味,味道又香又頂餓,上堆著一大堆十個十個裝好的包子,很多顧客都是一包一包帶走。
第一次喝四神湯,也很不錯。“四臣湯”是一道藥膳,在臺灣民眾間廣為流傳,以蓮子、芡實、山藥、茯苓為主材,有健脾利溼、潤肺降燥、養心安神的作用,原名“四臣湯”,日久因發音轉變,變成了“四神湯”。這家的四神湯是肉粉色,有比較濃的中藥味,用湯匙撈起看,有豬小腸和不少料,只認識蓮子和薏米,喝完胃暖暖的。最後居然還能續湯。碰到一支應該是從臺灣別處來的老人團,也都聚過來吃,頓時吃起來感覺更正宗了。
到寫這篇遊記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這家在臺北都是有名的老店。

我的悠遊卡面就是大稻埕,但是一直分不清跟迪化街的關係。從前大稻埕是繼艋舺之後臺北最繁華的地方,現在大稻埕的繁華早已落寞,只能在路口望見大稻埕碼頭。

🏫臺灣大學

“臺交清成”是臺灣高校界的扛把子,臺灣大學、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和成功大學四大金剛,排在第一個的臺灣大學就是個中翹楚,素有“臺灣第一學府”之稱,到2019年還是臺灣排名第一的大學。小時候知道臺大是因為看過蘇有朋寫的《我在建中的日子》,知道他考上了臺大機電系(厲害喲🐮)。

去的時候不太瞭解學校正門在哪裡,從捷運公館站出站,按地圖走到最近的校門,只見中間一座小小的舊磚房上插著旗,以為是某個偏門,結果沒想到這就是正門了。

臺大成立於1928年,前身是日據時期所建立的“臺北帝國大學”,為當時日本建立的九所帝國大學之一;1945年日本戰敗後更名為“臺灣大學”;1949年,國民政府遷往臺灣,臺大取代了當時尚未在臺覆校的民國第一學府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前身),成為了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資助經費第一的高校,是時校長傅斯年。

日據時期建築仍然保留,帶著濃重的日本風格,相互間造型很相似。之前看過東京大學、北海道大學和其他一些日本建築,很容易分辨出來,尤其都有突出的前廳,且都是拱形門。

從大門到主樓之間是一條筆直的椰林大道,很像廈門大學。1989年,畢業於臺大的歌手黃舒駿在專輯裡收錄了一首歌叫《椰林大道》,唱的就是這條路。走在兩側的椰樹椰風之間,心情也彷彿伴著節奏歡快起來。

一座大樓前的草地上,懸掛著一口鐘,每逢整點都會敲響。這就是臺大校徽上的“傅鍾”,是為了紀念臺大第四任校長,也是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傅斯年,他是臺大發展的奠基人。

椰林大道盡頭的草坪對面是圖書館,藏書410萬冊,非書資料共計335萬件,當屬臺灣收藏資料量最多的圖書館。

🌃公館夜市

比起之前去過的任何一個夜市,嚴格來說公館夜市實在稱不上一個夜市,其實就是臺灣大學附近一帶的一片商區,路邊攤不多,基本上都是馬路兩側零散地分佈著的各種小吃店,還有唱片行、休閒服飾店、書店等,因為在大學附近,好多客源都是學生。不過這些交錯的巷子裡也暗藏著不少小吃。

🥛陳三鼎黑糖青蛙鮮奶

忘了之前在哪個攻略裡看到的,說臺北本地朋友都覺得臺大附近巷子裡的陳三鼎是最好喝的奶茶了。我雖然平時不太喝奶茶,在臺灣喝過春水堂和50嵐兩種珍珠奶茶後,還是要再嘗試一下這家有多麼名不虛傳。

沿臺大正門馬路對面的巷子一直走,很容易在一個交叉路口找到陳三鼎,不是什麼大店,倒是一直有人排隊。40臺幣一杯,可以看到所用都是不錯的材料,大盆熬煮的珍珠,盒裝的牛奶,人雖多但是操作很快。

青蛙就是珍珠,因為像青蛙卵。這家的珍珠是濃郁的黑糖味,Q彈又香濃,口味獨特又不會很突兀。奶茶的奶也很香醇,剛打好時下方的珍珠湯和上方的奶茶立即交融在一起。回來的路上,我媽還專門又要了一杯。不過最近看谷歌地圖上顯示已經歇業,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藍家割包

陳三鼎對面是藍家割包,也是很有名。在臺南永樂市場不巧遭遇阿鬆割包休息沒能吃到,那就在這家割包彌補遺憾。

感覺割包像是肉夾饃,但是是白麵饅頭那樣很鬆軟的麵餅;肉餡是滷肉,從全肥到全瘦有五種比例可選;混上酸菜,撒上一小撮帶糖的花生碎,最後再蓋上一小把香菜,肉很香,酸甜口,再多一點鹹味就更好了。

🍗炸雞大獅

路邊有一家炸雞大獅,大陸也有店。

點了一盒好像是雞腿肉,跟鹽酥雞做法不一樣,這家的炸雞更中式,沒有那麼多面粉包裹,整體是軟軟溼潤的,醃漬蒜香味,肉感飽滿,一口一塊感覺都能咬出汁水,撒了蔥花更提味兒。

🏙️象山及101夜景

如果要說一處臺北標誌性建築,那就非101莫屬了,每年臺北101大樓的絢麗煙火秀是跨年夜的重頭戲。四周有象山、虎山、獅山、豹山,並稱四獸山,若想要居高臨下飽覽風景,象山絕對是首選之地。

從捷運象山站出來,沿路上的路標走,幾分鐘可達親山步道的入口。步道不長但坡度很陡,總共大約有800級臺階,大概需要爬半個小時。可能天氣一般,上山的人不算多,走一走歇一歇,在天還沒黑的時候爬了上去,一路上也是汗流浹背。步道途中有攝手平臺、六巨石、攝影平臺等幾處的觀賞地點,好的地方早早就被人佔走了,尤其六巨石,人多的時候爬上去一定要小心。韓國人好多啊。

到了攝影平臺就算到步道的最高處了,可以俯視信義區城市風景,101大樓芝麻開花節節高的造型鶴立雞群,在2010年前曾是世界第一高樓。旁邊那棟建築不知道是什麼,頭一次見過。

等天黑下來了,所有的燈陸續都點亮,101大樓塔尖發出璀璨的光亮,像燈塔一般,劃破略有霧靄的夜空,與其他燈光一起,為夜色注入朦朧而斑斕的色彩。

上山容易下山難,臺階陡峭加上燈光昏暗,下山一定要注意安全,慢些走保護好膝蓋。

第15天:回到原點,終有歸期

10.4 晴🌞

走走停停,兜兜轉轉,半個月過去了,終於到來到環島旅遊的最後一天。下午16點多的飛機,中午出發又要去桃園機場,達成環島完整一週。

🏘️剝皮寮歷史街區

“一府二鹿三艋舺”是臺灣民眾熟知的古諺,說的是清代臺灣三大港口城市。其中府城臺南臺南之前已去;第二個鹿港在彰化,距離臺中近,是羅大佑歌中的那個小鎮,但是沒計劃去;最後一個艋舺其實就在臺北,它與大稻埕一先一後,共同演繹了臺北的繁華過往,隨著時間的滌盪,逐漸湮沒在歲月的滄海桑田裡。

幾年前電影《艋舺》上映,一夜之間又喚醒了眾人對艋舺的記憶。電影拍攝地之一就是臺北萬華的剝皮寮老街,是臺北規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清代古街區,現已無人居住。這條橫跨清代、日據、民國三個時代的老街,混合了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成為一條足以代表艋舺市街歷史特色的老街。

剝皮寮老街不長,也就三四百米,兩側是一兩層樓高的磚木結構房屋,紅磚木門,幽暗深長的長廊,內側是各種店鋪,頗有傳統風韻。

乍一聽“剝皮寮”的名字,很多人會略有懼意,其實此“皮”是指樹皮,非人皮😏。作為清代的大港,艋舺也是木材的中轉站,運到臺灣的木材要先在此地搭建的寮棚裡剝去樹皮,再輸往各地,當時叫“福皮寮”,日據時期叫“北皮寮街”,後來諧音傳著傳著就叫“剝皮寮”了。

穿過剝皮寮歷史街區一直往西走過幾道路口,就是龍山寺,周圍一派生活煙火氣。龍山寺始建於清乾隆年間,雖說規模不大,但是社會地位一直不低,也是艋舺開拓早期就有的建築。走到寺前,可以看到精美的寺廟建築,飛簷翹角,雕樑畫棟,層樓疊榭,屋頂脊帶和飛簷由龍鳳、麒麟等吉祥物造形,彰顯中國傳統建築的精緻美學。《艋舺》電影海報上那個屋頂就是龍山寺。

剝皮寮距離西門町毗鄰,步行七拐八拐,半途都是很有年代感的街道,路邊不少老店,其中一間音響店裡全都是各式各樣的老式收音機、錄放像機,感覺穿越回了九十年代。

🏚️西門町

臺北古城原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西門町,顧名思義,在西門邊上的地方,所以西門町就是以前西門外的這個地方發展起來的小商圈,現在早已是特別繁華的地區,也是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屬於年輕人的潮流商街。

西門町的標誌,就是西門紅樓,紅磚外牆,恰如其名,一眼可辨的巴洛克,獨特的八角造型,這座臺北著名的建築物屹立也逾百年時間。

作為臺北西區最重要的核心商圈,西門町最具特色的就是臺北第一條且有指標性意義的步行街,紅樓、電影街、KTV、百貨大樓,絡繹不絕的年輕人和街頭藝人的街頭表演,都讓西門町充滿了嘻哈和個性潮流。

大樓外側張貼的是當時正火的《罪夢者》巨幅海報,幾個明星聯袂,不過當時沒想到居然還有隱藏線主角。

離開臺北之前買了一堆伴手禮,還特地去民生東路的店買了微熱山丘土鳳梨酥,因為可以坐下品嚐一塊鳳梨酥,配上一杯茶,然後再買。桃園機場也有櫃檯,但是是不能品嚐的。土鳳梨酥是不摻冬瓜的,味道略酸,絲絲分明,保質期很短。

公交車路過大安森林公園,很多歌星舉辦過演唱會的地方。第一次聽說這裡是1998年在雜誌上看到莫文蔚的演唱會,當時的嘉賓是500和張智霖。

臺北車站乘桃園機場捷運可以直達機場,有快線和慢線之分,最快只需要半個小時。在車站裡轉乘需要步行的距離不近,不過提前三個小時可以在臺北車站裡的機場櫃檯值機,這個很方便。

到達桃園機場,又回到剛到臺灣的原點,環島旅行完滿一週,就如同諸事輪迴。此去經年,冥冥中註定割不捨的那些,期盼安然。

🎫那些地圖、票證和印章

幸虧有照片的全程記錄,斷斷續續地終於把遊記整理完了。從有臺灣行的想法到今天,歷時已有數年,看著帶回來鋪成一片的各種導覽地圖和門票,規劃的過程和旅途中的點滴彷彿都歷歷在目。

出發之前還像小孩子一樣準備了個手賬,旅途中看到圖章就蓋一下,遇到了很多,也錯過了不少,留個紀念,方便以後慢慢回憶吧。

以上,感謝閱覽。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