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還劍湖畔後,大巴經過河內的使館區,導遊告訴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是使館區內建築面積最大、建築最體面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越南大使館的大門)

大巴開到越南外交部那幢法式建築旁的路邊,大家下車,到綠化帶裡的廁所如廁,費用竟然是1000元越盾,嗨,東南亞的貨幣都不值錢啊。

(越南外交部)

走過一段兩旁都是法式建築的被當局封閉的馬路,馬路兩旁的電線杆上都掛著象徵共產主義的五角星和麥穗裝飾物。

(巴亭廣場旁的法式建築)

走過這段馬路就到了著名的、被我們稱作河內的“天安門廣場”—巴亭廣場。
巴亭廣場在西湖以南,距離還劍湖不遠,也位於越南首都河內的市中心,巴亭廣場長320米,寬近100米;面積不到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十分之一。巴亭廣場周圍有政府辦公機關同外國大使館,是河內人民集會、慶祝節日、軍隊閱兵的地方,號稱可容納20萬人。地面除貫通路段外,由168塊小草坪組成。長1000多米,寬24米的雄王大道南北向貫通廣場,有數條輻射狀的林蔭大道與河內市區其它部分相聯。

(巴亭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築)

巴亭,原為清化省鵝山縣的一個鄉。19世紀80年代,越南最早爆發的抗法運動就發生在巴亭;為了紀念越南人民的抗法鬥爭,越南“八月革命”勝利後遂以“巴亭”為此廣場命名。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此宣讀越南《獨立宣言》,宣佈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脫離殖民統治。
在整個越南抗法戰爭時代,中國是唯一向越南提供無償軍事援助國家,越軍所有武器彈藥均由中國直接提供;援越的軍事裝置物質,也都是從中國軍隊中抽調,即使有從蘇聯進口的也是用有限的外匯從國際市場採辦的。中國幫越南打跑法國,可是60年後的越南建國六十週年慶典現場卻沒有一箇中國人。更加奇怪的是,到了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越邊境的莫名其妙的中越自衛還擊戰又讓多少中國熱血青年戰死在越南的土地上。現在,中國人又以我們的這種方式,繼續對越南實行著“經濟援助”。
巴亭廣場的主要建築就是西側正中高聳著的胡志明主席紀念堂。

(胡志明主席的陵墓)

胡志明主席紀念堂四周綠樹縈繞,建築圍拱如壁;因為我們的遊程沒有進入胡志明主席紀念堂內瞧瞧停放胡志明遺體的綠寶石靈床的安排,我們只能“外觀”了。這個由花崗岩製作的陵墓呈灰色色調,肅靜而肅穆。出入靈堂的大門緊閉,門口由衛兵把守,有點戒備森嚴的樣子,遊人不得靠近紀念堂建築,只能遠觀。

(衛兵把守著出入靈堂的大門)

胡志明於1969年逝世,跟毛澤東一樣,他生前希望去世後遺體火葬,但這一慾望並未實現,他們的繼承者們出於其不同的政治目的,還是違背了他們本人的意願,將遺體保留了下來;胡志明的遺體經過防腐處置的遺體被安放到了巴亭廣場新建的紀念堂。
有意思的是,在網上被曝光的世界最著名的14具不朽遺體中只有5具是國家領導人,除了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外,其餘4具分別是列寧、胡志明、毛澤東、金日成的遺體,都來自共產主義國家。最奇葩的是,金日成的兒子金正日“繼承”了父親的傳統,遺體也被保留了下來,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
在紀念堂建築的四周還有些流動的衛兵在守衛著,瞧那神情,真有點緊張的樣子。

(流動的衛兵在陵墓四周守衛)

在胡志明主席紀念堂的兩旁,有兩條長長的政治標語,雖然我們不懂越文,估計也寫著跟我們的天安門兩旁的標語牌上差不多的語句。

(胡志明紀念堂兩旁長長的政治標語)

胡志明紀念堂的對面就是越南國會大廈,紀念堂西北是胡志明在河內的舊居,西南面有胡志明博物館,還有主席府、無名烈士紀念臺、巴亭會堂等建築,四周全部是黃色的法式建築。我們無緣參觀這些建築,只在胡志明紀念堂前拍拍照,看看廣場中央是高高的國旗旗杆和可以看到的建築。

(越南國會大廈)

守衛巴亭廣場胡志明紀念堂的衛兵人數好像還不少,不時會有換崗的衛兵列隊進出;這裡的衛兵換崗沒有臺北蔣中正陵墓那樣的儀式,否則也是吸引遊客的一道風景線。

(守衛胡志明陵墓的衛兵列隊走出巴亭廣場)

到了離開巴亭廣場的時間,回頭再看了一眼這個廣場上的胡志明紀念堂,不知道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陵墓式的紀念堂還能在這裡“堅持”多久?

(離開巴亭廣場)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