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居然是這樣開始的

哎,終於寫這篇遊記了,容我先回憶一下。

為什麼會有這次關西追櫻之旅呢?源於某天晚上依舊在熬夜趕稿的我,突然萌生了對人生的反思:如果我連日本的櫻花都看不了,那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又究竟是為了什麼?於是,僅用了幾分鐘,我便訂好了上海往返關西機場的機票。然後開啟各大旅遊網站,發現所有和櫻花有關的遊記都被賦予了極其詩意的名字,“秒速五釐米”“花見日本”“看一場櫻吹雪”等等。而我久違的幸福感也隨著機票訂單出票,以及這些華麗美好的字眼,瞬間觸底反彈。

人生啊,不能任性,但也不能永遠按部就班。

回憶起這次旅程,彷彿是上世紀的事情了。但又依舊記得某個時刻的小情緒,依舊記得累到坐在路邊差點倒地不起,更記得第一次見到京都櫻時,那種終於圓夢的幸福感,讓愛上京都也成了順其自然。

行程一覽

清明小長假去的,由於怕人太多,特意設計了一條小眾賞櫻路線。但是,再精心的設計也料不到18年的櫻花會比往年提早一個多星期,在我們出發之前,大部分景點的櫻花已經完成滿開,進入吹雪階段了。我回來後特意去看了同時期的櫻花遊記,為此哭了的姑娘也是有的。但是以我不服輸的個性,到了日本硬是把所有的行程推翻重來,一邊查資料找晚櫻,一邊設計第二天的行程。於是有了這次特別佛系,小眾兼具大眾的路線。

櫻花都落了,不佛系還有什麼辦法?

還有比差點睡大街更低開高走的旅程嗎?

深夜到達關西機場,坐上開往京都的JR時,已接近第二天凌晨。在依舊充滿人氣的JR車廂裡昏昏欲睡,抬頭時冷不丁的看到這高低不一的拉環,才意識到“人性化”這三字已經滲透到這個國家的細枝末節,心也跟著小小地波動了一下,轉而清醒。

旅行總是充滿正能量?幾歲了你還信這個?到達京都站已是半夜1點,我們拖著箱子來到AIRBNB上事先訂好的住處,還小興奮地在附近的全家買了點夜宵準備上樓吃。縱然我早已接受了旅途總是驚喜與意外並存,但萬萬想不到,這次旅途的插曲,在我們還沒放下行李、還沒好好睡一覺振作精神的時候,就悄無聲息的到來了。

按步驟拿房東給的密碼提取鑰匙,開啟信箱後,我發現的是這個。。。我不敢相信地再往信箱裡瞥了好幾眼,空空如也,如遭當頭棒喝。深夜兩點,陌生的城市街頭,房東聯絡不上,眼前都是秋風掃落葉的那個特效,滿腦子都是當時訂房時網站上寫著的那句“京都80%的住宿都已訂完”,強烈的求生欲讓我只想快點把今晚的住處解決了。

悲觀主義情緒領先一步讓我腦補了我們拖著箱子挨家挨戶找酒店到第二天天亮的畫面,我們打算一路找一路往京都站走,實在不行就轉移陣地。好在運氣還不算太差,出門穿了一條馬路遇到的第一家酒店就是fresa,略帶顫抖著問前臺現在可有空房,沒想到得到了肯定的答覆!心中一塊巨石,這才落地。要是以前,我早就打電話氣急敗壞地手撕airbnb了,但是當時的我卻特別平靜,戴先森一邊辦check in我一邊心平氣和地和電話客服說明了情況,商定賠償方法。到房間後火速洗漱一番後,就倒頭睡去。心累,是真的。

好了,跌宕起伏的意外插曲結束之後,歲月靜好的關西之旅才鳴鑼開場。

京都初印象,住在時光裡的城

京都,一座做了1075年日本首都的城,一座模仿長安興建的城,一座直到今天依舊能讓人浸潤在唐詩宋詞裡的城。

京都有柴扉半掩、小橋流水、你要的所有精緻;

京都有碧柳行舟、山色空濛、你要的千般美麗;

京都有小食風雅、膏粱錦繡、你要的不同滋味。

京都的每一盞茶、一炷香、都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禪意;

京都的每一幅畫、一本書、都是窮其一生而不改初衷的信念。

京都有俯仰即是的眾多古蹟;京都有永恆的皇家氣度;京都人溫婉,也傲慢。

從公元794年平安時代的恆武天皇在此定都,直到1869年明治天皇遷都至江戶,京都是日本歷史上唯一的千年古都。現如今,城市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越來越高的樓,越來越擁擠的街道,使得一座座城市失去了個性。城市的變遷之快,隱藏掉了原本的歷史,讓我們無暇追憶它們的過往。京都在其中顯得如此不同,歷經千年風霜,居然保持著古老的模樣,那城市的底蘊,那山川與河流,那古寺和街巷,那傳承至今的唐宋遺風,讓人沉醉其中,不知歸路。

京都根本就是一座電影的大場景,它一直搬演著“古代”這部電影。整個城市的人皆為了這部片子在動。為了這部片子,一入夜,大夥把燈光打了起來,故意打得很昏黃,提著食盒在送菜的,在院子前灑著水的,穿著和服手搖扇子閒閒地走在橋上的。那掀開簾子欠身低頭向客人問候的畫面,是自古以來的畫面。我們每隔幾年來此一次,像是為了上戲,也像是為了探看一下某幾處場景是否略略做了更動。

——舒國治《門外漢的京都》

有人說京都才是真正的日本,因為它飽含著濃郁的日本風情,是日本人心靈的故鄉。京都和東京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氣質,東京的都會氣質,京都的文藝氣質。京都的文藝存在於紡織物、陶器、花道和茶道中。京都不僅美,而且美得獨一無二。

這種美不單純是視覺上的愉悅,更因為創造這種美的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源,從而能夠引發精神和文化上的強烈觸動及共鳴。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當唐詩中的意境真真切切展現在眼前時,才會讓人頓悟這些優美的詩句。

天神川,京都櫻花季的第一場約

櫻花時節,自然是京都時間軸上最不可忽略的一段。在京都的一眾賞櫻名所清單裡,我們不管不顧地第一個直奔天神川,除了這裡冷門到不能再冷門,也確實沒什麼其他原因。但是公交車下來看到的場景幾乎讓我心路涼了大半截,看來櫻花季不僅會遲到,還會早退。

天神川是典型的河堤櫻花型別的景觀,就像《秒速五釐米》裡面的場景,很難想象這裡在櫻花滿開時會有多麼夢幻。這裡也是許多日本當地攝影師的私藏外景景點,平時只有少數日本家庭會前來賞櫻。

最美人間四月天,可嘆落櫻已滿地。

唯一一顆沒有落盡的垂枝櫻,算是天神川給我們最大的憐憫吧。

旅途的精彩就在於,那些讓你驚豔的,往往是清單外的不期而遇。比如與天神川的隔街相望的京都外大。門口那條無人問津的櫻花步道,卻在我準備離開天神川前不經意一個回首時,與我們撞了個滿懷。

長長的路好像怎麼也走不到盡頭,圍牆內是寂靜無聲的朗朗書香,圍牆外就是這條疏淡有致的小路,不張揚,只等有緣人。

梅宮大社,不僅僅只有梅花祭

走了一段寂靜無人的小路,看到梅宮大社前那硃紅色的鳥居才覺得豁然開朗。在未入大門沒有看到櫻花之前,佛系地在心裡和自己說一聲:隨緣就好。在三步一神社、五步一寺廟的京都,梅宮大社並不出名,網上也幾乎沒有攻略記載。可是細究起來,這裡供奉著木花開耶姬、酒神和大山祗神,從奈良時代開始,京都乃至全國各地的人們就來到這裡祈福。

這裡二月紅梅飄香,五月菖蒲競放,六月繡球鬥豔,十一月紅葉盡染,於情於景,都令這裡成為遊客不願錯過的一處名所。

其實,這裡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貓神社”。事情緣起於現任梅宮大社的主管橋本是個愛貓之人,目前他在社內飼養的15只貓。現在人們來到梅宮大社除了許願之外,最大的目的大概是過來盡情吸貓了吧。

這裡也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是貓咪們的樂園。據說,橋本的父親,上一任的主管,非常討厭貓。橋本小時候雖然也很喜歡貓,但是父母並不允許他飼養。35年前,橋本從父親手中接過主管一職,但是因為覺得貓咪進入神社會打擾神靈,對周圍的野貓也採取了抵制的態度。

事情的變化開始於14年前。當時橋本的父親去世、母親病重。妻子為了照顧老人身心俱疲。為了緩解妻子的壓力,橋本從寵物商店接來一隻雜種的小奶貓,飼養在母親看不到的地方。開始時妻子雖然很驚訝,但是很快接納並喜歡上了這隻小貓。

自那以後,來到這裡的貓咪就越來越多。這裡逐漸成為了貓咪的樂園。它們肉眼可見地被照顧得很好,每天懶洋洋地毫無生活危機感,有的懶懶的趴著,有的似一社之主般看護著梅宮大社。總是有意無意地賣萌,捕獲快門無數。

託貓咪們的福,來這裡拜訪的遊人越來越多,人氣變得更加旺盛。更加不可思議的是,一直很討厭貓的橋本的母親,也開始接受貓咪,現在甚至成了地地道道的愛貓者。

梅宮大社本身不大,但是自帶一個非常大的花園,稱之為神苑。小巧池塘,步移景變。雖沒有蘇州園林的精工細作,但是竹籬茅舍,游魚戲石,不乏自然野趣。雖然地處京都郊區,但是非常推薦一來。雖然每年三月初都會有古雅的“梅宮祭”,但是其他月份依舊有百花可賞。

梅宮大社給我們最大的驚喜就是,在京都大部分櫻花凋謝的時候,這裡的櫻花剛剛滿開。一陣風吹來,便是撲簌簌的落櫻吹雪。可是,就算在園內櫻花滿開的時節,這裡依舊人跡罕至,在二年阪三年阪被遊客擠爆的清明小長假,有這樣的賞櫻祕所可真好,如同未經打擾的自家後院。

仁和寺,京都櫻花季尾聲預訂

京都寺院千千萬萬,但以逼格論,自然是以寺格中的最高一等宮門跡為最先。門跡是指皇族或貴族擔任住持的特定寺院,其中又分僅限天皇和親王出家的宮門跡、僅限貴族頂端的攝關家出家的攝家門跡和除此之外的準門跡。宮門跡一共十三家,其中嚴守逼格(劃掉)寺格的僅有三家,仁和寺是其中之一,故稱御室御所。

儘管仁和寺也位列京都小眾賞櫻名所之一,但是比起先前的梅宮大社,可就有人氣多了。並且大半以上的賞櫻遊客,都集中在仁和寺最為出名的御室櫻區域。

仁和寺之御室櫻,除了開花期晚於一般的枝垂櫻,更特別的地方在於,一般櫻花只生長於枝頭根梢,御室櫻卻是從頭到尾開滿了花,非常壯觀茂密。此外,御室櫻之生長高度也略低於一般櫻花,大約在三米上下,因此京都人便用『低花』來稱呼御室櫻。因為在日文發音中,『花』和『鼻』的發音皆為『hana』,因此,『長在鼻前的櫻花』,便是御室櫻最生動傳神的形容了。

御室櫻是京都開花期最晚的櫻花,最長可至4月下旬。有句話說道:如果仁和寺的御室櫻也謝了,那麼整個京都的櫻花季便結束了。

下了一天的春雨,枝頭脆弱的櫻花也落了大半,雨水滴答中,似乎聽到了京都櫻花季的尾聲,正翩然而至。疾風帶起一陣櫻吹雪,如夢似幻的場景,非親眼目睹不足以想象。

越過滿目低矮的櫻花叢,仁和寺的五重塔與我們遙遙相望;在軟軟淡淡的櫻花香氣裡,自顧自地熠熠生輝。

中門的正北是日本國寶—金堂,雨中依舊有前來虔誠參拜的當地人。遊覽至此,天色已晚,寺院的廣播已經開始提示遊客時間了。由於閉館,金堂內的阿彌陀三尊像、四天王像等均無緣得見。金堂東西兩側的觀音堂、鐘樓、經藏等處只能匆匆瀏覽,不能細品了。靈寶館也已閉館,走馬觀花的機會也沒有,只能來年再計劃了。

伏見稻荷大社,穿越時光的橘紅隧道

在京都,伏見稻荷大社無論如何不算小眾冷門,若逢小長假更是人滿為患。儘管如此,不愛湊熱鬧的我們依舊選擇前往。第一次對伏見稻荷大社充滿神往,是在電影《藝伎回憶錄》中,小千代愁悶地趴在橋欄,要去參加春之祭的會長路過發現了她,買了櫻桃刨冰希望千代開心起來,甜蜜的刨冰讓小千代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踩著高高的木屐奔跑在千本鳥居,深淺交錯的硃紅色長廊盡頭,她鄭重許下成為藝伎的願望。

日本自中世紀開始將狐狸視為稻荷神的使者,全國的稻荷神社也都幾乎都以狐狸代替狛犬。作為稻荷大神的使者,伏見稻荷大社到處有狐狸元素。

繞過拜殿就是本殿,伏見稻荷大社的本殿正面有一個巨大的向前突出的圓弧形狀屋頂的部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唐破風”。雖然叫“唐破風”,其原始雛形卻出自於宋,現在已經完全演化成了日本獨有的外形特徵,變成為日本傳統建築區別於中式傳統建築的一個標誌。

一重重的鳥居是伏見稻荷的標誌,就連這裡的繪馬也是鳥居的樣式。

和戴先森兩人在這裡求了籤,兩個大吉,學著當地人,虔誠地系成結掛到繩上。

這之後就是伏見稻荷的重頭戲——硃紅色的千本鳥居了。鳥居,類似神的家宅大門。在日本,見到鳥居,你就知道這之後是神的領域,神住這。

在日本各地的神社之中,以千本鳥居聞名的京都伏見稻荷大社應是眾多神社中排名第一的。千本鳥居無疑是伏見稻荷大社最大的特色之一。 “千”是表示多數的意思,“本”是數量詞,千本鳥居並非只有一千座鳥居,事實上,伏見稻荷大社境內的鳥居據說約有1萬座之多,氣勢磅礴地覆蓋了整座山頭。而一般比較小的稻荷神社,則大約有數十或數百座。伏見稻荷大社的鳥居是橙紅色的,從前這個顏色是表示生命的顏色,同時可以預防災害,所以很多的神殿也都用這個顏色。

民以食為本,稻荷神也是日本最重要的神之一。來參拜稻荷神的一般是農家或商家,祈求神明保佑五穀豐登,買賣繁榮,家人平安,出行安全,心想事成等,可以說稻荷神管的範圍是很廣的。在稻荷神社廣立鳥居的習慣大約始於江戶時代後期,最初是參拜者為了答謝神明的保佑讓願望得以實現而奉納給神社的貢品,漸漸地奉納的人越來越多,形成了長長的鳥居隧道,當人們通過的時候象徵希望願望能夠實現之意。

雖然單獨的鳥居還有供奉的含義,但實際上當它們順序排列在一起形成了隧道之後那獨立品的意義已變得十分渺小,反倒是那千座鳥居形成的紅色隧道的壯觀景象更具魅力,形成京都一條獨特的風景線~

想要拍出一張如同網上流傳的那些乾淨純粹的照片其實不難,與其站在岔路口前等待眼前無人的情況,不如甩開人從眾,一路向上,你會發現人越來越少。穿行在“千本鳥居”之中讓人感受到日本人對於形式感的追求和理解,他們十分善於把平凡的事物經過近乎偏執的組織處理,形成一個讓人歎為觀止的效果。這麼多鳥居湊在一起,不僅僅讓人感慨於這壯觀美麗的視覺效果,也讓神社的影響力不言自明。

在紅色的長廊中漫步,瀏覽著佈滿文字的朱漆柱框,陽光透過鳥居的縫隙灑進錯落而有韻律的光斑,似夢似真,久了,有如遊走在時空隧道中的錯覺,不知這隧道會通向何方…

我們向上走了一半的路,大約到雄鷹社就開始回程(此時周圍的人已經非常少)。如果時間、體力允許,大可以花2-3小時爬到稻荷山山頂,可以遠眺京都市的全貌。

京都醍醐寺,暴雨打櫻花,最是一年春

知道醍醐寺遠,但沒想到那麼遠。但是來過以後,才會對那句“如果只能去一處地方賞櫻,那就去醍醐寺吧“無比認同。早在平安時期,醍醐寺就流傳“花之醍醐”的美名,而後,更因為豐臣秀吉的“醍醐花見”讓醍醐寺盛名遠播。醍醐寺作為古京都文化財產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名錄中。

所謂“醍醐”,是乳製品酥酪上凝結的油。佛教中有“醍醐灌頂”一詞,原意是說將純酥油澆到頭上,清涼的感覺令人頭腦一清新。又好像“甘露灑心”,彷彿被人將智慧都灌入了自己的頭頂,大徹大悟。醍醐寺,也擁有著“寺如其名”的深遠禪意。

醍醐寺的規模極大,擁有70多座樓宇和分寺,分為上醍醐和下醍醐,幾乎漫步了整座醍醐山。如果要深度遊玩上、下醍醐,可能需要一整天時間。上下醍醐中間有一條約有3公里長的險峻小路,徒步就需要1小時。因此,建議大部分遊客遊覽以三寶院、伽藍以及靈寶館為代表、精華更集中的下醍醐。

三寶院內庭院和大多數日本庭園不太相同,只能在表書院建築內觀賞庭院,無法步入其間遊玩,蓋因庭院在表書院的一側,如一長幅繪卷,涵蓋三段小瀑布、亭榭、池塘、島嶼、山石等景觀,從庭院一端緩步走到另一端,光影變化中彷彿走過了一個世紀。

垂枝櫻,幾人高,紅色枝蔓低垂,層層疊疊,不得不用碗口粗的竹杆支撐著。遐想當年秀吉賞櫻會,估計和現在也差不多。千百年來,醍醐寺沒什麼改變,加固修葺也維持原來面貌。就像寺內那條土路,春雨後初霽,地上泥濘,也沒見寺院將泥地換成水泥路。

靈寶館是醍醐寺自帶的小型博物館,館內禁止攝影。收藏的文物僅國寶和重點保護文物有4萬件,加上未被指定為文化遺產的文物,寺寶多達10萬多件。其中包括雕刻、繪畫、工藝品、古文書等日本佛教史和美術史上珍貴的資料。於春季和秋季向大眾開放。

靈寶館外的八重櫻、枝垂櫻正值滿開,總是是雨天,也是一片漫天彤雲。加之交通不便,來人不多,大家多打著傘默默賞花,欣賞這最後的櫻花盛事。

五重塔是醍醐寺的另一國寶,於平安時代天曆五年(951年)完工。它是京都府下最古老的建築物,內部壁畫被認為是日本密教繪畫的始祖。京都的醍醐寺、琉璃光寺以及奈良法隆寺的這三座五重塔,並稱為日本三大塔。

在前往弁天池的路上,雨暫時停了。我們收起了油紙傘,在手裡握著。一位日本老太太從背後追上了我們,不會說英語的她對著我們一陣肢體比劃,又急切又真誠的樣子。雖然語言無法想通,但我們終究還是明白了——她在提醒我們,這種油紙傘的拿法有講究,必須傘頂豎直朝上傘柄豎直向下,雨水才不會侵入傘內的骨架。認真又講究的日本人,其實一點都不冷漠啊。

弁天池和弁天堂幾乎在下醍醐的盡頭,如此驚豔的景觀,卻躲在整個醍醐寺的深處,只留給有緣人。櫻花季雖然沒有標誌性的滿目紅葉,但是一片山野蔥蘢中,橙紅色的弁天池和弁天堂依然與環境完美融合。弁天堂與弁天池的搭配堪稱京都庭院小景的巔峰之作,純粹的日式庭院之美,讓人看一眼便無法忘記。

說來第一次知道醍醐寺,還是來自電影《妖貓傳》的海報,張天愛款款走在湖面的虹橋上,驚鴻一瞥之感頓時在心裡種了草。當我第一眼看到弁天池的時候,才明白醍醐寺本身就帶著無上的吸引力,至於櫻花或者楓葉,已經是次要的了。

天色將晚、正要離開之前,暴雨突然襲來。沐浴在這場不期而遇的櫻花雨下,感念四時交替,來年,又是新葉葳蕤。

園日涉以成趣,平安時期的園林之美

涉成園是京都名副其實的小眾賞櫻名所,和服變裝那天去,再合適不過。涉成園位於京都站附近的東本願寺內,因陶淵明一句“園日涉以成趣”而得名。傳說作為源氏物語光源氏範本的,是歷史上嵯峨天皇的皇子源融。涉成園四季皆景,春有櫻花,秋有紅葉。城市中心這樣一片廣闊幽靜的園林,是體會“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的好去處。

涉成園的進口處就是兩株碩大的垂枝櫻,花期晚都緣故,我們看到了它滿開的樣子,想著這是京都最後一波晚櫻了吧。恰好是一白一粉的顏色,在陽光下互相映襯。上午為數不多的遊客,都三兩圍在跟前,彷彿就是為它而來。一陣微風吹過,花雨飄搖而下,美得讓人心顫。涉成園,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般驚豔的。

入園後先看到的就是這“臨池亭”書院,木質結構,臨水照影,有唐宋遺風。向裡一間也是書院名“滴翠軒”。

置身古樸的園林裡,一切彷彿都是靜謐的——即使遊人多少都打不破的那種沉靜。無數的人曾在這古老的院落裡來了又回,卻唯有這屋、這花依然留在這裡,深深地把歲月與文化沉澱下來,而陽光就在這櫻與瓦之間跳躍,似乎在講述著一個關於時光的故事。

順路向後,見木拱橋名“侵雪橋”,橋邊景色甚美。渉成園屬於池泉迴游式庭園,於江戶時代進行整修工程,模仿皇子源融的別墅河原苑而造,花木扶疏,設計巧絕的亭臺樓閣點綴其中,可領略平安時期的園林之美。過橋即為“五鬆塢島”,一步一景,亭臺樓閣、水樹花草都代表著當時的審美。比起寺廟、神社,這樣的山水庭院其實更符合中國人的出遊習慣。

五鬆塢島側有一極小之島,其上只豎一塔名曰“源融因緣塔”,是文物。島上有“縮遠亭”,為茶室,在日本飲茶上升為茶道,飲茶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故而庭園中往往有不止一間茶室。

園內人很少,小長假難得的清靜之地,想要拍攝乾淨無人的畫面非常容易。對中國遊客來說,這裡幾乎沒什麼名氣,然而涉成園要名氣幹嘛?作為櫻花季的小眾賞櫻名所,這裡的景色卻被當地的攝影師高度肯定;偶爾也能看到帶著模特、道具前來取景的攝影師。

出五鬆塢向西,可見一廊橋橫臥於清水之上,這是“回棹廊”,形制與我國廊橋相差無幾。站在橋上望去,不遠處就是波光雲影的映月池,遠處的京都塔也清晰可辨。日本的庭院其實和中國的庭院的建造理念有共通之處,不離鬧市煙火,卻自有一片自己的世界。

上賀茂神社,京都最古老的神社

在日本,遍佈全國各地的便利店有五萬多家。然而比便利店更多的是大大小小的神社,據說日本的大小神社有八萬1000多家。而其中最古老的,就是位於賀茂川上游的上茂賀神社。被作為避災、避雷、電器產業的守護神、方除而迎來各方善男信女。因為地處京都北郊,來這裡的大多都是日本當地人。

還沒入內,就被那顆被眾星捧月的齋王櫻吸引了所有視線。上茂賀的花期之晚,幾乎能和仁和寺相比了。如果你和我們一樣在櫻花季遲到了,倒是可以考慮到上賀茂神社來看看。

碧藍晴空下,橘紅色的鳥居特別顯眼。與掛著的紙垂和注連繩一起,象徵著神域的入口。作為觀光景點,上賀茂神社遠沒有伏見稻荷大社這麼紅,論逼格卻是京都市內的第一名。之前介紹仁和寺的時候提到過日本有“寺格”體系作為寺院逼格的劃分標準,神社這邊也是有類似的“舊社格”體系。明治時代將全日本除伊勢神宮外的神社劃分為官社、諸社(民社)、無格社,賀茂神社是官社中的第一等官幣大社。

神社最出名的齋王櫻、御所櫻就種植在鳥居到神社的砂石路上,因為是垂枝櫻,大多需要攀附在木架上。當天還看到有日本團體集體過來賞櫻,並在櫻花樹前拍攝合影。櫻花在日本真的參與了許多有儀式感的畫面啊。

每年五月賀茂祭的時候這邊也會舉辦競馬會。快走到盡頭的時候看到左手邊有一個小小的神馬舍。在以前,日本人覺得馬匹是神明的交通工具(emmm…中國人對此表示不解),所以古代神社才會建造這樣圈養馬匹的設施。現在,每當星期日或者1月7號白馬奏覽神事活動時才能一堵神馬雄姿。

跨過御手洗川看到這個樓門,才是賀茂神社的正殿。霸氣莊嚴的硃紅色樓門屋簷在京都並不多見,卻是典型的日本神社的風格。現在的本殿和權殿是1863年加以改造的,是日本的國寶建築。來上賀茂神社參拜的人群,我們此行去到的所有神社寺廟裡最多的,可見上賀茂神社在京都、乃至整個日本的地位。

之前去伊勢神宮,瞭解到了日本“式年遷宮”這個概念。2015年10月,上賀茂神社完成了第42回式年遷宮儀式,所謂式年遷宮就是每21年重新翻新殿宇,日本的古蹟和中國的認定方式不太一樣,是在原有建築物還存在的時候,按原樣一比一仿製一個全新的,然後再把老的建築物燒掉。這樣一來,不管過了多少年,建築的樣子仍然是一模一樣的。很多重要文化財產相比中國其實時間很短,歷史和文化的厚度更多在傳承和遵循吧。

神社內除了陣陣松風和神鴉不時的叫聲整個非常安靜,跟伏見稻荷大社摩肩擦踵的景象全然不同。如果說伏見稻荷大社代表神社與俗世相關的一面,上賀茂神社則是代表高冷神聖的一面。不過賀茂神社在平安時代也是京都文學活動的中心之一,多任賀茂齋院都是有名的歌人,《枕草子》中也載有時任賀茂齋院的選子內親王與中宮藤原定子的和歌贈答場面。

每年5月15日舉行的京都三大祭之一的葵祭(賀茂祭)是在上賀茂、下鴨兩神社定期舉行的,平安朝的優美古典隊伍,從京都御所出發,經過下鴨神社,到達上賀茂神社。那樣的場面,想想就充滿了神聖感啊。

半木之道,賀茂川邊的京都人生活

從上賀茂神社出來,便是一條已經落花生葉的“櫻木花道”。當我們在京都的時候,其實絕大部分的櫻花都是眼前看到的這般,因此滿開時這樣的河堤景櫻花有多絢爛震撼,真的只能靠腦補。因此有了這樣的糾結,從上賀茂神社沿著賀茂川步行到半木之道大約2公里不到的步行路程,到底要不要去?我穿著和服木屐暴走幾乎下一秒就要跌坐在路邊,很擔心半木之道的櫻花也和眼前的景色。此時好想有個無人機可以飛過去偵查一下。

不知道是一種怎樣的精神支撐自己一路沿著賀茂川走到北山大橋,眼見周邊的景色並沒有任何變化。倒是賀茂川給了我們不少的驚喜,這裡是鴨川的上游,沒什麼遊客,只有三三兩兩前來櫻花樹下野餐、騎行的當地人。眼前的畫面就像一幀幀日劇裡的場景,平淡的生活裡,浪漫卻不滿溢。

當天我倆在河堤邊走走停停,水流清淺的賀茂川倒映著天空的雲捲雲舒,耳邊的流水聲不疾不徐、汩汩不絕,聽久了,時間也變得模糊。在這永無止息的聲音裡,充滿生活氣息的美好被無限放大,成了一場旅行日後最想追憶的一段。

半木之道,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因緊鄰其側的京都府立植物園內有一座“半木之森”的原始林因此得名,也有一說是半木之道附近有一座流木神社、後來遭洪水沖走,因此“木”字前加上“半”字。當整個賀茂川的櫻花都已經凋零的時候,這裡800米長的垂枝櫻卻自顧自的燦爛著,似乎和周遭的世界都隔絕了開來。這讓本以為白走2公里的我們大喜過望,一下子所有的勞累都一掃而光。

由竹子搭出來的整排竹架,一株株櫻花垂掛在架子上,形成了形似櫻花隧道的半木之道。在日本以枝垂櫻為主的賞櫻景點其實並不是很多,通常都是櫻王姿態出現的比如東寺、祇園等等。像半木之道這樣整排的枝垂櫻步道還真是難得。更難得的是,在這裡,散步的行人是普遍的情景,舉起相機才是偶然的畫面,穿行其間是一種奇妙的感覺。若是有機會前來半木之道的人,非常建議秉持著欣賞京都人生活日常的心境,擺脫平常作為遊客賞櫻的念想,慢慢地沉浸與享受櫻花已成為背景的氛圍中。

鋪設橫跨在賀茂川上的町步,提供當地人橫跨賀茂川的快捷方式。穿著和服、昂首闊步走町步的估計在京都很少見,遇到對面方向走來的日本老爺爺,笑著對我豎了個大拇指,此處的我應有哭笑不得的表情。

有人野餐、有人騎行、有人遛狗、有人跑步、有人談情說愛,也有人無所事事…喜歡賀茂川,大概就是因為這裡能看到最日常瑣碎的幸福吧,隨之油然而生的是歸於內心的寧靜之感。

金閣寺,眾人心中的京都第一眼

對於很多人來說,金閣寺的照片很有可能是對京都的第一印象。也正是因為如此,金閣寺成了整改京都遊客最愛報道的寺廟。因為它的名聲實在太大,又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動畫片《聰明的一休》裡的一個重要場景素材。本來這樣人從眾的寺廟並不在我們的行程裡,但是因為戴先森對金閣寺有一些小執念,離開半木之道時還早,於是我們一鼓作氣殺去了並不遠的金閣寺。

因為寺院主要核心建築舍利殿外牆全是以金箔裝飾,所以這座正式名稱其實是鹿苑寺的寺廟,對於外界是“金閣寺”這一名字更如雷貫耳一些。一直覺得溫潤古樸的原木色才能代表京都的色調,而金閣寺這樣blingbling發光的土豪金色,反而讓人覺得和整座城市的風格有些違和。但是若逢大雪,所有事物的飽和度降低到零下時,金閣寺的舍利殿才能顯現傳說中的彼岸夢境之美。

金閣寺是典型的不來後悔,來了也後悔的景點。但是明信片機位的火爆程度已經出乎了我的意料,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遊客們卻不約而同地舉著相機,一線拍攝點幾乎無立足之地,嚇得我們匆匆拍了兩張,趕忙離開。

順著人流繼續往庭院深處走,可以從山坡上看到金閣寺頂的近景。閣頂的金鳳凰,跟平等院鳳凰堂的頂異曲同工,這才讓人想起來他們都是所謂“ 池泉回遊式 ”的淨土庭院。

能讓金閣寺有如此名氣和人流量的,還得說到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和他的死。在三島由紀夫的心裡,金閣是極致的美的代表,而金閣寺的大火代表著對美的毀滅,也是永恆的儲存。這樣,金閣寺不再僅僅是一個寺廟,而是化作一種日本美學的代表。但是這裡人山人海,自拍杆,護欄,擁擠的人群推著你往前走,很難讓人靜下心來品讀藏著明信片畫面背後的美感。因此留給金閣寺的時間,半小時不能更多了。

青蓮院門跡,看庭前花開花落

漢服日。不方便坐車,因此今天全天的行程都安排在了衹園民宿的周圍,全天暴走。第一站便是以其含蓄的姿態獨藏於幽巷的青蓮院。

青蓮院如它名字一般清幽。進門便是蒼天的大樹,藤蔓交錯。後來我重新翻了翻川端康成的《古都》,其中寫青蓮院入口處的大樟樹。“……千重子他們三人站在這些樟樹前凝望著,什麼話也沒說。定睛一看,只見大樟樹的枝丫以奇異的彎曲姿態伸展著,而且互相盤纏,彷彿充滿一種使人畏懼的力量……。”川端康成也寫到了對大樟樹的畏懼之意。

青蓮院和三千院、妙法院並稱天台宗之三門跡寺院。相傳是平安時代從比叡山的青蓮院移築而來,與皇家的關係深遠,歷代住持都是由出家的皇室親王擔任。雖不知這裡究竟歷經了多少個春秋,但這庭前的大樹在言語之間,彷彿已經展示了它所經過的悠久歲月。

進入青蓮院,首先就來到的是華頂殿,這裡的名物是木村英輝的襖繪(也寫作襖繪,繪在日式拉門上的畫,也叫做隔扇繪)。襖繪是奈良時期(相當於盛唐時期)從中國傳入日本的,到16世紀和17世紀的桃山時期發展到高峰。現在在中國幾乎完全看不到襖繪的影子了,但在古寺遍佈的京都,襖繪是最為常見的寺廟景觀。

作為京都最有名的庭院之一,以龍心池為中心,主庭院借景粟田山形成了典型的池泉迴游式庭園,據說是室町時代的畫家相阿彌所建。推薦先脫鞋入內按照標識順序參觀迴廊及遠觀庭院景色,再穿上鞋走上石階,閒庭信步。比起其它熱門景點,這裡遊客較少,可對著靜謐的庭院發會呆,感受一份禪機。

青,在日本審美中具有一種特別優越的精神氣質。日本畫代表人物東山魁夷曾經說過一段話,“青是精神和孤獨、憧憬和鄉愁之色,它表現了悲哀和沉靜,傳達著痛苦心靈的不安和動盪。青又是抑壓之色,它時時祕藏於內心深處,它是無法實現的願望之色。它帶有頹廢和死的誘惑的調子。”

青蓮院這種皇家背景的尊貴古寺,會用當代畫師的作品,是因為這位畫師的作品深得青蓮院氣質的精髓。

靜坐窗前,感受這春夏秋冬的季節交替,享四面來風。將自然化作窗前變遷的一幅景象,這份感情也顯得那麼真切。通過宸殿的每扇隔門望出去,都是一幅畫的定格,或是正燦爛的櫻花,或是尚綠的楓葉。遠處雲朵懸在藍天裡,近處陽光的光斑因微風在青苔上游動。榻榻米有微涼的感覺,坐在上面,身子不暖和,但也並不寒冷。想起鈴木大拙的一句話,“在禪中沒有微溫的東西。微溫的東西不是禪。”

青蓮院春秋兩季都有開放夜觀特別參拜,燈光的佈置以及動線設計非常考究,如果遇到可不要錯過。夜晚的青蓮院非常值得特意來看看,這處小小的院落有著驚人的美,夜間閃爍的藍色燈光,讓人猶如在夢境裡遊走。

注:裡面展覽的國寶 “青不動尊” 是不允許拍照的,另外,青蓮院是我們此行遇到的寺廟裡對拍照比較嚴格的一處。因為太多和服變身遊客在這裡不停拍照,所以有特別的中文提示,“這裡是廟宇,不是照相館,請不要到處拍照”(我穿漢服自然更不行了)拍2,3張留念的照片可以,但是拍攝寫真人像的還是算了吧,得尊重寺廟裡的規定。

青蓮院的內部與大門入口處各有一株垂枝櫻,因為垂枝櫻花期較晚,所以是大多(比如我們)櫻花季遲到兒童最為親切的夥伴。雖然我們早已審美免疫,但還是為了漢服在門口拍了幾張作為留念。飄逸的齊胸襦裙和櫻花真的是最佳搭檔。

建仁寺,以“久”為時,以“禪”聞名

建仁寺就在遊人如織的花間小路盡頭,可以說是“大隱隱於市”,一入寺廟彷彿就和外界的喧囂瞬間隔絕了。寺院面積極大,由好幾重院落組成。這裡的建築風格和清水寺截然不同,寺內殿堂是模仿中國的百丈山而修建,是歷經800年的古剎。整體畫風非常統一,素壁原木,不施粉黛,一派素淨淡泊的清修氣象。

本坊的正門裡,上來就是一座屏風,上面寫著四個漢字——“大哉心乎”。建仁寺是榮西禪師所建立。據說高僧榮西在中國修行4年後把禪傳入了日本,同時也將茶文化帶到了日本。可以說是禪宗和茶道從中國傳到日本的第一個發源地。曾奇僧一休宗純(中國人所熟知的一休)也在此寺院修行過。

建仁寺的一大賣點是風神雷神屏風,以及畫在方丈大堂牆壁上的一幅《雲龍圖》,整個寺廟的周邊也圍繞這兩樣進行設計。風神雷神圖(複製品)是國寶,本圖中沒有落款和印章,但是它卻被視為表屋宗達真跡且是他晚年最經典的傑作。兩折屏風的全部表面貼有金箔,右半描繪風神,左半描繪雷神。

運氣很好的是,我們是18年4月去的建仁寺,聽說18年5月開始,建仁寺內部便禁止拍攝了,於是在建仁寺拍攝的這組漢服成了絕版。

因為先前青蓮院對人像拍攝的限制,我們才把漢服拍攝的“主要戰場”都安排在了建仁寺。建仁寺雖然在京都的寺廟裡不算出名,但是在當地攝影師的心中可是第一位的。當地攝影師們帶著拍婚紗,拍和服的客人,佔領了建仁寺內所有值得取景地角落,有些角度甚至還需要排隊。因此,這裡和青蓮院一樣被禁止拍攝,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方丈庭院背後還有若干個庭院,皆是以苔蘚聞名,其中還建有一座典型的茶室。所有的這些庭院互相連通,所有的房間也一律開啟供人觀賞,這在日本寺院裡非常少見,有一種說不出的大氣疏朗。日式的涼蓆和背景畫讓你彷彿置身電影場景裡。雖然是全場唯一一個穿漢服的,但也覺得漢服和這樣富有禪意的庭院無比相合。

對於建仁寺所有的記憶,就是我穿著襦裙在滿是木地板的地面來回奔走,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音,仿若歷史的迴響聲。一庭一院一轉角,都是獨特的風景。這裡有非常典型的京都寺院的特徵,有庭院,有枯山水,有小尺度的親切,也有大尺度的巨集偉,更有八百年的歷史與禪心,令人思緒萬千……

方丈大堂面前是一座規模巨集大的枯山水庭院,坐在緣廊遠望,以背後巍峨的法堂建築為背景,點綴以古柏蒼松,蜿蜒的白沙如同大海,簇擁出海上幾座陡峭的山石——沒有了身邊無數喧囂的遊客,枯山水庭院似乎終於恢復了它應有的神采,因為極度抽象所以可以化身萬物,其浩瀚處宛若得窺整個宇宙。

比較可惜的是,因為誤操作,刪除了法堂頂上那副建仁寺的鎮館之寶《雙龍圖》的照片。《雙龍圖》真的極其震撼,繪滿龍與祥雲極具張力,大家留個念想,親自前去一看吧!

安井金比羅宮,京都神社打卡完結篇

安井金比羅宮,是我們在京都參觀的最後一個神社。它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首先這拗口的名字我從來沒有讀對過;其次明明緊鄰建仁寺,我們偏偏鬼打牆似的繞了好幾圈才找到;最後最重要的是,和一般驅邪避害保平安的正能量神社不同,安井金比羅宮不光是斷孽緣,你不想見的人、想戒掉的惡習、纏身的疾病等等,都可以來此祈願求“斷”。許多原配詛咒小三,小三求轉正,希望早點甩掉現任的…都會來這拜拜,隱藏的負能量讓人不明覺厲,讓人有“一看就不是什麼正經神社”之感(誤,此句劃掉)。

最初是著名的外戚藤原氏在此建寺,祈求家門昌隆長久。後來第七十五代崇德天皇特別喜愛這裡的紫藤,便讓寵妃阿波內侍住在這裡。崇德天皇因保元之亂失敗後,在香川縣駕崩。香川縣有一座十分著名的金刀比羅宮,後來在這裡,一位法師說在御堂中看見崇德天皇現身,把金刀比羅宮的主神請來此祭拜供奉,寺名也改為安井的金比羅。明治維新之後才改為安井神社。

神社內有一株垂枝櫻,因為就種在手水舍一側,不少花瓣被風吹著飄進了水池裡,浮在了水面上。想起也是去年紅葉季我在伊勢神宮遇到的飄滿楓葉的手水舍,四時輪替的儀式感,早已滲透到了日本人生活的點滴裡面。

婆娑紅塵苦,櫻花自綻放。如果能揮別錯的過去,擁抱正確的未來,其實也不錯呀。

不得不說日本人實在是很擅長“發明需求”,各種大大小小的神社功能可以滿足生活的各個方面,總有一款適合你。而這個神社簡直就是開到現代人的心尖尖上了,難怪人氣極盛——只是神社裡氣場壓抑了些,香客們個個看上去都有點苦大仇深……石碑中間有一小洞,信眾先購買長紙條”形代”,在上面寫下名字和願望,從洞中鑽進鑽出一回,再將紙條貼於石碑上。一定要謹守”爬進爬出”的順序,要先從大洞的外面往裡爬(切惡緣),再從裡面往外爬(結良緣),要是弄錯了會得到反效果。

經典日劇Anego第8集裡,筱原涼子也有這麼“爬進爬出”。看看這滿滿的紙條,石洞都快要看不見了…堪稱密恐患者的噩夢…

相比掛滿紙條的祈願石,神社內的正殿未免落寞了些。就連難得滿開的八重櫻都無人問津,明明美得讓人直嘆氣。

衹園碎片,一見鍾情如你

住在衹園,每天早晚進出,斷斷續續積累了一些碎片瞬間,沒什麼章法。但是也正是衹園,讓我對京都的一見鍾情並非偶然。清早出門,與遊客大軍還未到達戰場的八阪神社,說一聲早安。然後在衹園的眾多知名與不知名的小巷中穿梭往來,忘記自己是位旅人,只如尋常人家一般作息生活。五感也需徹底放開。

建築與信仰搭起了空間,生活於是有了豐盈和精緻的可能。 在京都,細節上的繁華與熨帖幾乎超乎想像。其他地區或許已經是奢侈和遙遠的事情,在這裡依然是尋常的閒適享受。而且妙處在於,無論進行哪一項,都有一套金風玉露般的儀式,讓人的情感層層地投入其中。

八阪神社正對著的衹園最繁忙的四條通,跨過這道門,就像跨越了微妙的時空阻隔。

京都的和服變裝,早已對自由行客人與旅行團客人一視同仁。儘管如此,還是在某個十字路口,被這樣的“盛況”在內心震驚了一下。

古老的花街“花見小路”南北橫貫祗園地區,這條長約千米的小路以四條通為界形成了南北風格迥異的兩段路。南段從建仁寺開始,路的兩側是傳統木製町屋風格的建築,這段著名的日本花街是旅行團必去的景點之一,但個人非常不喜歡這段常年擁擠不堪小路,去建仁寺的路上拍了一張就匆匆遁了。

陡然降溫的黃昏,清冷的空氣中,散淡的光線在眼前一片古舊的木色屋頂上匍伏蔓延開去。鴨川邊的居酒屋還未開始營業,門口偶爾有行人匆匆而過。除了間歇被掀起的風聲,周遭安靜得不像是城中,連一貫膽小的野鷺也可以悠然地盤旋而下,在泛著黃昏初亮燈火的溪水之中來回踱步。

衹園,對於夜遊愛好者是非常友好的。櫻花,可以賞夜櫻;就連那些寺廟神社,也開放了夜間參拜。似乎大家都在等這座古城暗下來,靜下來,等到歸於燈火闌珊、燭影搖紅,再翻開通篇燦爛華章的平安京時代。

祗園的白川街道,這個位於祗園的北側地域,是京都藝伎和舞妓常常走過的街道,舊時茶屋林立,充滿了古風之美。京都的格局,盡力維持著舊日風色的努力處處可見。昂揚高企的建築都被拘在新城區,政府對於在老城區中新建築的動工有著極其嚴格的限制,尤其在歷史古蹟的周圍,天際線幾乎千年未變,民居浮生消長,始終都是低伏在古蹟的四圍。情調和氣質也只是緩緩流變,處處顧及著傳統。

從比叡山上流下的清泉水,途徑平安神宮和琵琶湖疏水河流,到了祗園就成了白川。白川清澈的淺水靜寂無聲地流向鴨川,沿岸栽種著垂柳和櫻樹。櫻花盛開之時,盛景倒映在了河面、窗邊,也映進了旅人的心上。

格局仍在,時光就是慢的。京都的美,仰賴時間的滋養,如同慢火熬煉,差一分火候,茶色也淡,味道也塌了下去。整座城步調劃一,厭煩一個“急”字。花開有時,後會無期,本來的節奏是怎樣的,就該是怎樣的。

京都彩蛋,佐野旅館的舞伎演出

衹園佐野正好有舞伎表演,也就是藝伎的見習階段。通過工作人員的英語翻譯,和年僅17歲的鈴子小姐聊了許多。才知道藝伎這個略顯神祕的職業背後,竟有如此多的故事、如此深奧的學問。

藝伎產生於公元17世紀,最初從業人員為男性,表演內容也只是演奏說唱。1750年出現了第一位女藝伎,而後這種職業漸漸被女性取代。“伎”字是傳統漢語的用法,本意是技巧、才能,或是以歌舞為業的女子。《藝伎回憶錄》中提到的京都祗園,也就是我們這次下榻的地方,是京都市內遊客最歡迎的地方,也是京都著名的花街,同樣是藝伎文化的起源地。培養一名藝伎往往需要巨大的投入,但如果成名,回報也是驚人的。年輕貌美已經成名的藝伎邀請費用往往高昂得令人作舌,普通百姓絕不敢問津。在日本經濟繁束的候,很多大公司擲千金請來藝伎,作為宴請客戶的種公關手段。

一名女孩如果想成為一名藝伎,一般要從10歲開始學藝,每天都被學業佔滿,內容繁多的令人無法想象。禮儀、語言、妝容、書畫、詩詞、器樂、甚至是在餐桌上如何優雅地給客人斟酒、如何一起用餐全部需要經過系統培訓。而且都是封閉式學習,不能使用手機,要和外界溝通只能通過最原始的書信。想要像一般女孩一樣,穿著時尚出門逛街更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樣的學習強度要一直保持到16歲左右,成為一名舞伎才可以開始登臺演出。演藝時間持續大約五年,二十歲以後可以轉為正式的“藝伎”。這些姑娘們在筵席中為客人獻舞侍酒,可以說每個動作、手勢、眼神都會帶動席間的氛圍,她們的每招每式都會讓人浮想聯翩。與藝伎近距離交談,常常會讓人有一種心情愉悅之感,適時的微笑,舒緩的聲音,清爽的眉自讓人如沐春風。

無論如何,必須承認這是一種美的傳承。藝伎為日本人在精神世界中搭建了一個神祕的領域,一個只有美的領域。在美好的外表下,那顆執著的心尤其令人敬佩。她們是可敬的藝術家,她們用靈動的眼、嫵媚的手和嫻熟的舞蹈技藝傳承了日本獨特的文化,她們是京都乃至整個日本的象徵。

春日大社,童話裡的精靈都是騙人的

對啊,春日大社簡直就是個鹿匪窩。

從大阪搭乘近鐵列車,40分鐘時間就會到達畫風突變的奈良。大阪到奈良通常可以乘坐JR或者近鐵,大部分人選近鐵的原因是,近鐵車站距離景區更近。

出車站後,鹿群們就會三三兩兩出現在視野裡。車站附近的鹿最是閱人無數,自然也是最精怪的。看上圖這張讓人細思恐極的公告牌你就能明白幾分了吧。

他們會咬人,踢人,頂人,撞人。真被人類惹急了,PK起來, 你也未必能贏。你若PK輸了,主持公道請認準興福寺。至於這公道是鹿的公道還是人的公道,還真說不準。因為1637年之前,如果你謀殺了一隻鹿,是需要殺鹿償命的。

從車站到春日大社的路上,會無數次目睹遊客一路尖叫一路被鹿群追逐著倉皇逃竄的慘劇,他們往往是心急一出車站就買了鹿仙貝,emmm~~~奈良這樣的開啟方式有點迷。

春日山作為大社的神山,千年以來都被禁止砍伐,因而遍佈著以槲書,米儲類樹木等為主體的常綠廣葉林的原始森林。於是,春日大社就坐落在高大樹木之間。通往春日大社的有兩條路,一條是從大路口斜插過去的“近道”,另外一條則是稍遠一點的正式“表參道”。兩條路我們來回都走了一下,一致覺得還是正式的表參道風景要好一些。一路上古木參天,間雜以道路兩旁佈滿青苔的石燈,陽光透過葉隙灑下來,明滅閃爍。

溫良的小鹿們偶爾會從長夜燈背後探出好奇的腦袋,當然人分三六九等,鹿也一樣。也會有鹿不管三七二十一衝上來咬人的衣服,管你手上有沒有鹿仙貝。

奈良鹿是東亞梅花鹿的一個亞種,冰川期沿著大陸架上的冰橋一路遷徙來到了日本。在奈良時代藤原家族建造春日大社的時候,由於傳說中神騎著白鹿而來,就將鹿看作是使的使者,使得鹿在此處受到極大的尊敬。沒有天敵還不會受到人類傷害的鹿群,最終就以春日大社為軸心,逐漸繁衍開來。到了現在這些因為長得可愛、會四處靠賣萌向人類討食的鹿,反倒戰勝一眾歷史文化景點,成了奈良當地最重要的一張旅遊名片。

——所以說挑選吉祥物也是很有講究的,和本地傳說相結合固然重要,長得討喜才是關鍵——你看印度神牛在民間也是廣受崇拜,可是就沒有人組團去印度喂牛……

在表參道的盡頭買了鹿餅,給自己買了冰淇淋。鹿匪們吃完鹿餅,還對我手上的冰淇淋頗感興趣。從照片上看,我當時全身都是拒絕的,誓死保護我方冰淇淋。

我們當天去了春日大社,奈良公園,若草山,若要給三個地方的鹿的凶狠程度排個名,自然是春日大社>奈良公園>若草山。但是據熱心網友說,東大寺的鹿,才是整個奈良鹿的扛把子,那裡也是旅遊團的必經點,嚇得我們直接沒敢去。

春日大社的鹿匪說來也奇怪,彷彿沾染了神性,它們從不去吃商店裡擺放在外的鹿仙貝,活躍在春日大社周圍卻不會踏進春日大社一步。在我們”逃“進春日大社前,我的裙子還被咬了一口。

說起春日大社,就不得不提其建造者藤原家族,紫藤花便是藤原家族的族徽,春日大社的女巫帶著紫藤花簪,髮辮上扎著銀色的“丈長”。低眉頷首的樣子,無不寫著歲月靜好,忍不住拍下了這個畫面。

從正南門進入後的神社外圍可以免費參觀,再往裡的本殿以及寶物殿等就需要購票進入了,但是我還是推薦大家買個票。春日大社是我在奈良最愛的一處寺廟,於768年為了守護平城京及祈禱國家繁榮而建造,是日本全國各處的春日大社的總部, 與伊勢神宮、石清水八幡宮一起被稱為日本的三大神社。

寺廟的建築特徵為並立的4個社殿組成的本殿,圍繞本殿的硃紅色的迴廊與春日山麓的綠色叢林相映成輝,與屋簷下垂下的燈籠和社殿一起構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風景畫。燈籠本是佛教用品,用在神社,這是藤原家神佛習合的一種表象。

供奉主神的本殿還是老規矩:遊人免進,神官進出。春日大社最好看的是庭院的紫藤花,那是藤原家的標誌。長了好多年,以成屋狀。花開成景,無花納涼,怎麼都有詩意。如果春天五月來看花,看不夠的話。在表參道的路旁還有一個植物園。那裡的紫藤花更多,也開的更豔。

藤浪之屋位於收費參觀的區域,是春日大社內部讓我們覺得很驚豔的一個地方。大社萬燈籠每年僅有三天點燈,分別是2月3日、8月14日與15日。於是在藤浪之屋內點亮多盞青銅燈籠讓遊客可以在其他時間也可以感受點燈時的浪漫景象。

藤浪之屋屋內一片漆黑,利用鏡子的反射和空間的遮擋陽光以及人類的視覺錯覺,營造出了一個迷幻空間(日本人似乎很擅長主題空間構建,明明這裡最多20平米大小)。那種幽靜玄妙的禪意氛圍,照片無法傳達,只能親身體會。

奈良公園,林深時見鹿

如果你來奈良只能去一個地方,那麼必須推薦奈良公園,那的櫻花也絕對不會辜負你對於春天的爛漫想象。奈良以八重櫻和九重櫻為主,奈良公園有著1700株櫻花樹,和小鹿一起漫步在櫻花雨下,是去任何地方都無法體驗到的美好。

特意在便利店買了櫻花季的櫻花丸子與咖啡,準備下午坐在奈良公園的草地上晒著太陽慢慢吃。剛舉起丸子拍完照,一隻聞香而動的鹿直接湊到了我的跟前,把我嚇的直接奉上包裡庫存的鹿仙貝。

在奈良,一天裡能讓你“閱鹿無數”,哪隻鹿凶哪隻單純友善到了後面能根據面相分出來。而奈良公園的小鹿們,明顯比春日大社的那些要溫順純良得多了。帶著足夠的鹿仙貝往公園的樹林深處走去,和小鹿們兜兜轉轉、迂迂迴回地做遊戲,真是半天時間都不嫌多。雖然被賦予神之使者的稱號,它們也依然是單純的擁有最初級需求的生靈們。小鹿們在奈良無處不在,這裡能切實感覺到什麼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櫻花季來得早,本該身披“櫻花粉”的奈良,卻被一片新綠取代,連落櫻都化作春泥了。僅有一棵盛開的垂枝櫻,成了大家眾相追捧的寵兒。可是想象中的小鹿們在花間穿行,伸出小舌舔舐滿地落花,這次是看不到了。

捕捉到一枚擁有心形PP的小鹿

從奈良公園去若草山的路上,會路過二月堂。一群學生穿著校服在二月堂前拍集體照,臉上肆無忌憚洋溢的笑容,就叫做青春吧。

二月堂其實就是一座地勢頗高的閣樓,站在二月堂內憑欄遠望,可以看見近處的東大寺的大佛殿,以及奈良市的一部分。目光所及之處,沒有一座高樓,有的只是滿目的青翠,以及在青翠中若隱若現的某個古代遺址的角。此刻,我絲毫沒有感覺到此處本應迫不及待地顯露給世人的繁華街市和林立高樓,它甚至有點兒破敗;然而,奈良市民是聰明的,他們為自己保留了這座城市的曾經和這個國家的過去,讓每個繁忙的都市人無論在得意或者失意之時,都能夠從這裡尋找到精神的歸宿。這就是奈良呀, 被日本人譽為“心靈的故鄉”的地方。

日本人,有時候也是特別直白的…不會埋沒任何一個有貢獻的人。

若草山,小鹿以外的最美奈良

和若草山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緣分,向來討厭爬山的我,盡然鬼使神差地把若草山加入了行程。直到登頂的那一刻,才明白這冥冥之中的選擇,必然值得。

若草山還算好爬,臺階不多,大部分山路都是坡道。山被分為三段,一重目、二重目和三重目,分別是三個高度不同的觀景平臺。其實,在一重目就可以從高處眺望奈良的風景了,這裡有最大的草坪,可以席地而坐也可以肆意奔跑。三三兩兩的遊客坐在山坡上的小椅子晒太陽,暖暖的風吹過髮梢,心情美好的快要融化了。這裡的烏鴉不怕人,大剌剌地從人群裡踱步走過,周遭的一切,也被這午後的陽光晒得充滿了慵懶、休閒的氛圍。

所有不用膚色、不同國籍、不同年齡的人聚在一起,共享眼前這一片歲月靜好。

差點滿足於一重目看出去的景色而止步不前,幸好當時的自己一鼓作氣從一重目走到了三重目。登上最高的三重目,才發現這裡早被日本當地和國內的婚紗大軍佔領了,黃昏時分更是攝影團隊最多的時候。往往被婚紗團隊肯定的地方,景色都是經得起360度全方位審視的。這裡是奈良的制高點,有著“高處不勝寒”的出塵絕豔。

只見一堆無所事事的小鹿躺在起伏的山坡上,三重目彷彿是架在半空中的花園;免不了會覺得胸襟開闊,好像世界在我們腳下一樣(誤)。奈良城猶抱琵琶半遮面似的,成了虛無飄渺的人間背景。只有眼前討要鹿仙貝的小鹿,那麼可愛真實。事實上,世界仍在遠方,一副和自己完全無關的樣子。我們之間的聯絡僅僅是,我把兩手舉到空中,在那個小框框裡,簡直可以觸碰到遠方的任何一點。

奈良的魅力分好多種,有春日大社那樣古樸的、神祕的一面,也有奈良公園那樣悠閒有趣的一面,對我而言最大的倒是“驚喜”,倒是來自若草山的夕陽。晚風徐徐吹拂臉頰,翠綠的草坪被夕陽渲染得逐漸金黃,閒散漫步的小鹿陪伴左右。待到一抹暖色餘暉在天邊散盡,時間彷彿靜止,在這裡,我們見到了最美的奈良。

如果說奈良公園的鹿大部分屬於溫順純良,那若草山三重目的鹿簡直可以用涉世未深來形容了。它們從來不會主動上來求投喂,更不會咬衣角翻包,只會歪著頭眨巴著眼睛看著你,直到你受不了賣萌主動“繳械投降”。準備離開三重目時,我們把多餘的鹿仙貝都留給了山上一隻膽小溫順的小鹿。希望有緣的話,下次來還能遇到它。

最後,我們回到一重目,準備下山。就這樣看著奈良從白晝,到暮光,從晚霞,到星星點點的萬家燈火。奈良這座充滿神韻的寧靜小城,整個城市像一個巨大的森林,從奈良公園蔓延開來,點綴著古剎神社,錯落著街坊巷陌。從城市佈局看上去,這個古城像一個生命,而其他的很多大城市都更像是機械,沒有人情味。而在奈良,閒適地邁上幾步,就能把什麼都忘了,再來幾次深呼吸,抬頭放眼望去,真是每一個細胞能得到了更新。

拍夜景的時候,身邊有兩隻只顧低頭吃草的小鹿陪伴著我們,山下是紅塵翻滾的人間,山上卻成了精靈們的理想國。

大阪造幣局,春日裡的賞櫻遊園會

吉野山的櫻花提前落盡了,欲哭無淚地在網上搜了好一通,才知道大阪造幣局這個地方。當天是我們在大阪最後一個整天,恰好又是造幣局第一天開放給公眾賞櫻,你說巧不巧?讓大家久等了一年的櫻花道,應該是當天整個大阪最有人氣的地方了。造幣局“一年只開放7天,錯過下次請趕早”的做法,讓熱愛賞櫻的人們根本無法招架。據統計,每年開放的那周,造幣局平均會湧入80萬參觀人次。

大阪造幣局的賞櫻路線非常簡單,就是一條大道由南門至北門直通到底,單向通行,全長560米,入場完全免費。我們此次旅行最後安排的賞櫻行程,就是在造幣局了。世界上共有800個品種的櫻花,日本共有300多個品種,而大阪造幣局竟然就佔了日本近二分之一。在造幣局,有約130種300多棵名貴櫻花,多屬晚開的八重櫻,因此在別處的櫻花散盡時這裡才開始花之盛宴。即便沒有如京都一般的寺廟造景與天然美景相伴,當我們來到造幣局這個百種櫻花一起爭奇鬥豔的地方,依然會讓人一再讚歎不已。很多罕見的櫻花都可以在這裡一網打盡,是其他賞櫻景點無法滿足的。

這裡每顆櫻花樹都有自己的名字,諸如鍾馗、楊貴妃、鬆月、奧都等,讓人傾慕於那櫻花背後暗藏的文化氣質,同時第一時間你也可以從名字中去品味想象,每棵櫻花如同一個人的美,一道風景的美等。櫻花之美,有的是鍾馗的剛正不阿、黑白分明;有的是楊貴妃豔絕後宮、雍容華貴;有的是普賢菩薩乘坐的大象;有的是蜿蜒在山澗的一道泉流。

造幣局每年皆會選出年度代表之花,每年都不一樣,一百年之內都不會重複到。這就是造幣局櫻花名震天下的緣由吧。本年度之花為:大提燈。

滿眼的櫻花喧鬧在枝頭,開到極盛時,沉重的花團垂下來,似有似無的香氣,極溫存。不算太長的半公里的櫻花道上,盛開著各色各樣的櫻花,在雨滴的映襯下,更是顯得更是清靈動人。

一場花瓣雨,配上早春的新綠,周遭都成了一片粉色的世界。入夢風捲芬芳來,最美,不過人間四月天。

裡面自然是人山人海的,因此在這裡看花也看人。無數的相機、手機聚集一堂,只為一齊記錄這等了一年的櫻花盛宴,也包含了全城對於櫻花最濃墨重彩的期待。

因為櫻花道是單向的,所以回程則在大川河邊,路上都是類似國內的廟會,想起了日漫裡的主角們穿著浴衣執著扇子,與三五好友一起來撈金魚,看花火。兩邊的攤位前人群熙熙攘攘,一年一度的櫻花盛事,一切熱鬧而又生動。

大阪城公園,觀四百年滄桑

大阪城公園本不在行程內,但是從造幣局離開的時候,發現大阪城公園就在距離非常近的地方。甚至從天橋上,就能遙望天守閣的身影,既然順路,於是便去打卡了一下,沒有深入參觀。

無論是對於旅行團還是自由行的客人,大阪城公園似乎都是各自list上的第一位。但是往往這樣讓人趨之若鶩的地方,都不會太讓我引起共鳴,更別說這裡櫻花已經謝了。

大阪城的參觀自然是圍繞著主體建築天守閣,這也是大阪的城市地標,很遠就能看到觀光層上人頭濟濟。唯一讓人覺得的亮點是,大阪城裡保留了經歷無數戰火和災難的江戶時代以來的古建築物,別有一番古雅的意境。微風吹拂,水波粼粼,四百年前的古城、護城河和蔥蘢的植被猶如一張張被揉碎的歷史畫片,述說著一去不復返的往事。在無人的護城河邊隨意走走,心也跟著靜了下來。

道頓堀,每一塊招牌都是吃貨的心之所向

大阪向來以“吃不倒不罷休”而聞名,被譽為“天下廚房”,而道頓堀則是大阪“吃倒”飲食文化的發源地,有人說這裡是大阪美食的精華濃縮之地,無論是法善寺橫丁還是瀧見小路充滿特色的復古街鋪,都能帶你嚐盡最典型的大阪民間風味。熙熙攘攘,皆為食來,踏入道頓堀的第一秒,似乎就能聽到吃貨內心騷動的吶喊。

如果你和我們一樣,是從京都轉戰大阪,那剛到大阪的第一刻,你會覺得特別不適應,說畫風突變也不為過。從輕聲細語的鴨川河畔,到吵吵鬧鬧的道頓堀川,簡直換了人間。有時候人的性格也能一窺城市的性格。相比京都人的風雅傲慢,大阪人可就好爽接地氣得多。京都老城區的餐廳,往往都有著低調樸實的門臉,家家戶戶也是“口小肚大”的格局;大阪就不一樣了,道頓堀的這些餐廳廣告牌,往往張揚又浮誇,就怕你不知道餐廳賣的是什麼。3D立體的螃蟹,章魚,餃子,河豚,壽司紛紛高懸在店門口吸引過往群眾的眼球。。。如此直白,讓人覺得。。。還挺可愛的。

運河兩邊都是前來覓食或者買買買的遊客,我們吃完飯特意在河邊的一家人氣店鋪買了一盒章魚小丸子,然後坐在運河邊一邊吹晚風,一邊吃。運河的夜景自然是流光溢彩,這裡的夜,充滿了在京都未曾感知的煙火氣息。

除此之外,道頓堀運河兩側密佈的大型戶外廣告牌也是這裡的一大看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奔跑的格力高和一旁的雪印廣告牌,現已成為世界最有名的戶外廣告牌之一,想必很多人就算沒來過這裡,也一定在電視或雜誌上看見過,最出名的應該就是我們從小看到大的《名偵探柯南》了。大家紛紛站在廣告牌前留影自拍,如朝聖般,這也成了大阪奇景。

與格力高廣告牌相對的便是同樣大名鼎鼎的心齋橋了,這裡是大阪最知名的購物區,濃縮了大阪的市貌,也是大阪城的一個標誌。遠在江戶時期,這裡已形成了購物商圈,擁有380多年的歷史的心齋橋,現在依舊站在時代前沿。

心齋橋還看到了大阪特色的窨井蓋,是大阪城和櫻花的圖案。從一個很小的側面反映了日本的城市經營理念。在日本,道路上的藝術窨井蓋簡直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上面的圖案會告訴你這個城市什麼最著名,什麼最好玩,或者這座城市的歷史故事。在日本的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小鎮都有著獨一無二的井蓋,圖案設計五花八門。這樣的設計,不但讓路人們眼前一亮,讓乏味的路面不再一塵不變。

相比京都錯落有致的商品擺放方式,大阪的商品陳列就顯得簡單粗暴得多,店主彷彿在說:挑不著想要的算我輸。

對動漫裡主人公放學去的電玩廳無比好奇,經過心齋橋這家便進去獵奇了一番。似乎這樣的電玩廳早已被時代淘汰,裡面也幾乎沒有客人,感覺倒不如放幾個抓娃娃機來得實在。

黑門市場,大阪的廚房

我太喜歡目的地的集市和菜場了,尤其是那種又有的吃又有的逛的。大阪的黑門市場,被稱作“食道樂”和“大阪的廚房”,這裡有190多年的歷史,販賣新鮮的蔬菜水果和魚肉,遍佈各類美味食肆和小吃鋪,另外還有各種藥妝店和雜貨店可以打發時間。如果我能長住大阪,猜想最常去的地方一定就是這黑門市場了。

民宿步行到黑門市場只有百米的距離,於是撥了個清晨,帶著錢包和好胃口,奔向了攝魂奪魄的黑門市場。清晨的黑門市場,剛剛好的人流,剛剛好的熱鬧,店家剛剛好的熱情,食物剛剛好的新鮮。

黑門三平,我們在這裡選了幾樣心儀的刺身與燒烤,當作一天的早飯,簡直值得為了它專門造訪一次黑門市場。

這裡實際上像一個專門販賣海鮮食品的超市,所有的刺身、壽司、蟹腿、鹽烤大蝦等都可以自己拿了之後去收銀臺付款,然後去後面的用餐區域直接食用。黑門市場裡每家店都很小,能坐著吃飯實屬不易,這裡又能吃到大量新鮮便宜的海鮮,簡直是海鮮(尤其是生食)愛好者的極樂天堂。

早上我們因為過於興奮,拿了一大堆好吃的。海膽和toro(大腹金槍魚)刺身尤其鮮甜,只是一大早吃這麼一桌實在是太刺激了,還好可以單點滾燙的味噌湯暖一暖胃。

烤帝王蟹腿價格十分公道,炭烤氣息與新鮮蟹肉的味道混合在一起,飄香十里。最要命的是店家直接把烤爐放在了店門口,也太有心機了吧。

胃口有限,但是黑門市場好吃的又豈止黑門三平一家。比如這石橋關東煮,應該算是市場裡特別不起眼的一家店了,賣的就是日本的家常菜,一小份一小份的在櫃檯裡面。因為不太方便邊走邊吃,也不太算是特色小吃,所以生意挺一般。不過我們民宿的日本老闆大力推薦了這家店,說是這家的關東煮十分十分夠味。

黑門市場裡最多的就是賣鮮魚和海鮮的店,所以其貌不揚,位置不顯眼鋪子又不大的西川鮮魚店很容易被忽略掉。這裡的生蠔和海膽是必吃的名物,都有不同的大小,自己挑選好之後由手腳麻利的夥計現場剖開,在流水中沖洗乾淨後立刻端到客人面前,配著店內特製的橙醋和醬油品嚐。

日系風格十足的小哥徒手拆海膽似乎成了黑門市場的名場面,感覺他長了一雙鐵手,絲毫不怕扎的樣子。

丸善食肉店,這家肉鋪,只賣上好的神戶和牛。玻璃櫃臺裡整整齊齊擺放著不同部位、不同等級的神戶黑毛和牛,每一塊都附有帶專屬的編號的身份卡。在這裡買了黑毛和牛以後,店家可以免費幫忙煎熟現吃。普通的A3已經非常非常好吃了,而A5的反而會顯得太過肥膩。

日本的草莓果然鮮甜多汁,臨走時為了過嘴癮買了一盒,大呼驚豔。是吃再飽也無法捨棄的美味。

舌尖上的關西,吃不盡的美食天堂

無論是京都,還是奈良,不管是大餐,還是小吃,舌尖上的關西,都是吃不盡的美食天堂。

【京都 | 旬彩和食】

這家是我們在京都吃的第一頓晚餐,在人流如織的京都車站,所有有空座的餐廳都是緣分。這家就是這麼起源巧合下被我們發現的。雖然門面不大,但是餐廳內部空間並不擁擠。餐廳主打定食套餐,看圖點餐無壓力。本來對這家餐廳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沒想到意外口味還不錯。其實在京都乃至整個關西,百年老店、家傳作坊遍佈;隨便進一家店,都不至於太難吃。因此就算沒有做太多美食方面的功課,也可以在馬路上盲選,都不會讓你失望的。

我們點了一份海鮮丼和一份烏冬面,另外還點了一份唐揚雞塊。本來就不大的桌子上,瞬間被玲琅滿目得大碗小碟擺滿了,光是視覺上就得到了滿足。刺身自然沒有後來黑門市場那麼新鮮,但是種類數量上都讓人覺得誠意滿滿。另外日本的主食真的太美味了,尤其是米飯,幹吃都沒有問題。

地址:京都站八條西口出站口附近
營業時間:8:00——22:30

【京都 | 日月庵】

位於清水寺附近的一家平價懷石料理,店面很低調,環境也雅緻,窗邊的座位可以俯瞰京都城。遊客、當地人參半,套餐基本都在2500——3000日元之間。我們點了京都特色的湯豆腐懷石,湯豆腐是京都特色,一舉兩得。大部分的食材都是豆腐,但是每一種碗裡的豆腐都別具一格,時而柔軟綿密,時而Q彈嫩滑。

套餐包括八寸、造り、燒物、豆腐田楽、蒸物、揚物、湯豆腐鍋,京米、香物、果子。雖然和京都正統的懷石料理有些不一樣,但是也已經很豐富了,量也很實誠,胃口小的女生可能還吃不完。懷石料理主要是以突出食物本身的原味為宗旨,因此,所有菜品都比較清淡。這也和關西人偏好“薄口”風味,喜清淡,愛用精細食材有關。

湯豆腐源自寺院精進料理,因京都東山的水呈弱鹼性,非常適合做豆腐,所以京都的湯豆腐料理也非常有名。湯豆腐嫩滑適口,有一股很濃的大豆香,蘸上特製調料更是香氣滿滿。

在日本,將豆腐的水去除之後所做出來的一種料理,串燒豆腐的一種,此法稱之為田樂。田樂是一種經常與豆腐同食的醬,屬於日式調味品,豆腐田樂是整個懷石料理裡面最有滋有味兒的一道啦。

地址: 京都 東山區清水2-232?2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日 10:30-21:00

【京都 | 黑櫻】

這家是我們沒預約被燒肉弘拒絕後的備選,離弘不遠,就在河原町。這家在點評上也是京都排名前三的燒肉了,不需要預約因此排了好一會隊,才有座位。餐廳的環境很好,每個座位都是相對獨立的區域,很適合情侶約會。

來這裡當然除了點肉還是肉了,每一種牛肉都有自己特別的肉質感,重要的是有牛肉的香味,彷彿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肉有非常多的選擇,分量較少,建議各種級別都可以摻差點點,不然只點A5會略微膩。主推厚切牛舌,入口即化,進店必吃。

把鮮紅帶油花紋理的牛肉一塊塊放到黑色油亮的烤爐上,滋滋作響,看著肉慢慢褪紅變色,香氣緩緩飄入鼻中,奔波了一天最大的期待,莫過於此。入口即化的嫩牛肉滋味曼妙,像超大片雲朵融在口中,每嚼一下就爆發出鮮甜的肉汁,什麼蘸料都是累贅。

地址: 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鍋屋町211-2
營業時間:晚餐 17:00-00:00

【京都 | 鬆乃鰻魚飯】

這家店在京都的衹園四條,離八阪神社也很近。門面簡約樸素,典型的日式小店風格。雖然地處京都最繁華的商圈然坐在店中用餐,沒有任何喧鬧感,竟是有一種寧靜留存心理,店員也都是輕聲細語的日本阿姨,服務周到,滴水不漏。

據說是店鋪用的都是日本海的野生鰻魚,在店內後廚現殺現烤,而且烤制十分得當。野生鰻明顯肉質彈連不凡,雖皮肉火候軟爛一致,但一筷下去,整條魚毫不鬆散,相比之前在內地吃的烤鰻,多是筷子捅捅就碎糯成塊;其二便是鰻魚尺寸確實大許多,有別於天朝子民概念中“人工養殖的應該更肥吧”。至於醬汁調味,之前聽聞老字號的鰻屋也有類似中餐裡“老湯”的概念,鬆乃的鰻魚飯卻只讓我感覺調味較平淡返甘,即使加山椒粉後,改變也十分細緻不明顯。醬汁滲透到米飯中,每一顆米粒都顯得晶瑩剔透,最後必須把碗吃到見底才過癮。

由於定食內沒有湯,另外點了一份鰻魚肝湯。湯色奶白醇厚,鮮中又帶有微甜,絲毫沒有腥味。配鰻魚飯最合適不過了。
地址: 東山區四條南座東四軒目
營業時間:11:30-20:30

【奈良 | 春日荷茶屋】

奈良有很多的茶屋,這家知名的春日荷茶屋藏於春日大社步道上的樹林之中,店家有提供室內與室外的座位,適合來遊玩的時候過來吃個便飯。由春日大社直營,一直從江戶時代營業至今,古樸而又精緻,環境清雅幽靜, 小坐片刻、竊竊私語、感覺是世外桃源。在茶屋的旁邊,就有一個小景點叫萬葉植物園,有興趣可以品完茶之後去參觀。

春日荷茶屋最出名其實是這裡的萬葉粥,一份萬葉粥的套餐才1000日元,景區裡的美食其實並不貴。日本是個崇尚大自然饋贈的國家,萬葉粥選用季節性植物作為材料熬煮成粥,每個月份都會調整口味。例如1月供應的是1月的傳統吃食,用7種春天的草煮成的“七草粥”,我們去的4月就是櫻花粥,7、8月份是冷粥,10月則是栗子粥。雖然套餐比較簡單,但是會讓人有順應時節的儀式感。

萬葉粥套餐除了粥這位主角,還會再加上一些玉子燒、奈良漬物作為配菜。粥燉煮得極為綿密,入口能品嚐到顆顆米粒包裹的香甜。倒是櫻花主題形式大於實質,並沒有明確地吃出櫻花的味道,不過櫻花季和櫻花有關的吃食,都不用太較真。當然這些吃的都是陪襯,重要的是戶外的景緻,讓人有頃刻間歸隱山林之感。
地址: 奈良市春日野町160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10:00——16:00

【奈良 | 八寶和食屋】

從若草山上下來,本來想去的平宗柿葉壽司早已關門。近鐵站邊有條商業街,還有幾家店鋪開著,八寶就是其中之一。門面不大,店內另有乾坤,環境也很雅緻。也許是來的中國人不多,選單居然還是日文的,於是看著圖片半蒙半猜完成了點單。戴先森點了頗為獵奇的牛肉刺身,口感在生與熟中間,很微妙!蘸上芥末,和吃魚生完全是兩種感覺,有興趣的可以來試試。

刺身拼盤鮮甜柔韌,吃起來很滿足。

茶泡飯看似簡單,卻脣齒留香,一分也不含糊,驚豔。還有聽說這裡的小火鍋也不錯,火鍋愛好者可以試試。
地址:奈良東向中町22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六11:30-22:30 週日11:30-22:00

【大阪 | 一蘭拉麵】

道頓堀有兩家一蘭拉麵,我們去的是別館,在位於河邊的本店已經大排長龍的時候,別館只要等一會會就能入座了。本來是抱著吃完說句“不過如此”的不良心態去的,結果吃第一口的時候心裡就“咯噔”了一下:“呀!原來一蘭拉麵是這個味道的呀!”和想象中的日式拉麵完全不同的那種好吃,難怪如此有人氣。不要以為日本的一蘭拉麵只有我們遊客才去,我們去的時候也見到很多當地日本人,可見一蘭拉麵在日本也是很有國民度的。

進門處安裝了可自動領號的點面機,顧客進門前都要拿票。接下來找位置。每人一個小隔間,可別小看了這個。這是一蘭開發的味覺集中系統,用餐桌上豎起的木板,將餐位都隔絕開來。客人被逼只能關注自己面前的麵湯底是否濃厚,看麵條不同粗細帶來的光澤,看手中的蛋夠不夠圓,更能專注的好好品嚐。

吃一蘭拉麵一定要加這個辣醬,是一蘭家自制的。非同凡響的辣味和濃厚的骨湯結合後會發生神奇的化學反應,那種極致的鮮美會慢慢從口中擴散、滲出,使得整碗麵層次更豐富。

最後,店裡人氣的抹茶杏仁豆腐也讓人驚喜了下,甜食控表示吃得很滿足!
地址: 中央區道頓堀 1-4-16
營業時間:24小時

【大阪 | 蟹道樂】

應該是去關西前最期待的一家餐廳了,為了保證能吃到,特地在網上預約了下。但是也沒有我想象中那麼緊俏,我們去的是道頓堀中店,二樓幾乎就我們一桌,窗邊的座位可以俯視整個道頓堀的河景。套餐根據菜品內容不同而價格不同,每個套餐都有非常詩意的名字,記得點了一份月虹一份夕霧一壺清酒,餐品搭配得我們眼花繚亂。蟹道樂把螃蟹料理做到了極致,前來用餐的食客要做的就是重新整理三觀、花式吃螃蟹。

服務人員溫和有禮,會在你上一道吃得差不多後再上下一道,並會細心叮囑吃法。應接不暇的我們只顧著低頭猛吃就行,美食當前,根本來不及一一拍照。

螃蟹因為新鮮,簡單的刺身或者水煮就能完美烘托出蟹肉本身的清甜綿密,清淡卻不寡淡,一口口都是海鮮帶來的幸福感。

最後吃完螃蟹火鍋,服務人員會把米飯倒入火鍋內,並打入一個生雞蛋,用煮火鍋的螃蟹湯來熬粥真的鮮得掉眉毛,是吃蟹道樂最highlight的時刻了。
地址: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區道頓堀1丁目6?2
營業時間:週一——週日11:00-23:00,最後點餐時間22:00。12月31日、1月1日11:00-22:00。

【各種小吃】

在日本,吃的最多的小吃就是冰淇淋了!日本因為奶製品質量優秀,街邊不管是有名無名的,甚至是販賣機的冰淇淋都很好吃。

這個哈根達斯三明治我們每天都吃我會亂說?

這家叫做excelsior caffe的店,就在心齋橋距離入口不遠處。北海道甜筒比咖啡更有人氣,門口的小隊都是為了冰淇淋而來。跟風買了一個來嘗,冰淇淋奶味十足卻不過分甜膩,就連下面的蛋筒都吃出了白色戀人曲奇的感覺,於是我們先後光顧了兩次。

這家辻利就比較有名了,百年老店。特色是抹茶冰淇淋,上海都有分店。冰淇淋口感細膩,奶味濃郁,加入抹茶微苦的口味後中和了牛奶味的厚重,整個冰淇淋甜味與香味結合得恰到好處。

來大阪忘記吃大阪燒,但不會忘記吃章魚小丸子。這家名字我忘了,就在道頓堀運河邊,正對著橋,與一蘭拉麵本店在同側。章魚燒顆顆飽滿有內涵,裡面看得到超大塊的章魚腳,口感非常好。配上淋在上面的醬汁和海苔粉,真心大阪小吃一絕。

彩蛋:日本便利店都是大寶藏啊

哈,這是我覺得比寫美食更有趣的一part!雖然只拍了一小部分,素材略捉襟見肘。

無論是對第一次去日本,還是去過很多次日本的人來說,日本的便利店都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寶藏。那亮著燈的便利店是找不著餐廳的後備選擇,是有什麼緊急需要的第一目的地,也是偶爾解決早餐和宵夜的地方。那些深夜依舊亮著燈的便利店,讓連軸轉加班的上班族,或是壓根吃不起大餐的普通人——在便利店也能有足夠多的選擇,能享用豐富新鮮,令人感覺到幸福的一餐為自己加油打氣,不要失去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這麼說來,便利店真是都市叢林中的光啊。

日本的便利店最多的就是以下這三家:LAWSON(羅森)、Family Mart(全家)和7-11。許多日本便利店愛好者還會煞有介事地把三家的炸雞、飯糰之類的產品做橫向對比和測評。前陣子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新聞,日本羅森董事長的兒子說全家的炸雞好吃,並向老父親炫耀了自己的全家會員卡,把老父親氣得跳腳。。。

不過在廣大消費者的心目中,這三家便利店各有特色,個人最喜歡的是有UchiCafé SWEETS和可以刷支付寶的羅森。

雪見大福系列看樣子就很可愛誒!糯米餈裹著香草冰淇淋的組合非常經典。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吃的2元錢的那種糯米糰子冰淇淋,真的是童年最好的回憶了!

日本不愧是速食方便食品的天堂,解饞利器量都不大,又不用擔心變胖,適合用來當作夜宵或者偶爾作為早餐。這款包裝可愛不說,裡面居然是餛飩麵,還有可愛的豬頭魚板,味道也不錯。剛發現淘寶上也有代購了,只是那價格我寧願親自飛日本吃。

這款每次去日本都會買來吃,吃完回國還不忘帶幾罐。番茄的味道特別濃郁,酸酸甜甜也很開胃,每次都會把湯喝光光。通心粉充分泡開後特別Q彈簡直是夜宵的完美搭配。

如果早餐買的是飯糰的話,配一碗料足湯濃的豆腐味增湯,熱騰騰地喝著再舒服不過了。

對於吃白煮蛋不愛吃蛋黃的人來說,這種溏心蛋好像是一個例外,讓我認真嚴肅地推薦一下。這種雞蛋的蛋白一點也不幹,帶一點點乾淨的鹹味,很神奇的是躲在裡面的蛋黃竟然會更鹹一些,軟軟嫩嫩的帶著沙融在嘴裡,最中心的一點點是流質的,又鮮又香,這才是雞蛋該有的味道!

接下來就是我最愛的LAWSON甜品系列UchiCafé SWEETS ,每個甜點都做得十分考究,很多是可以媲美咖啡店或者點心店的水準的,去的晚不一定買得到。這款黑糖布丁本身是那種滑溜溜入口即化的觸感,有很豐滿的香草香氣。另附一袋黑糖蜜,這個黑糖蜜很妙,完全中和了布丁的甜,澆在布丁上會泛起一層誘人的光澤,讓人欲罷不能。

香草泡芙我也很喜歡,除了表皮不夠酥之外,內陷冰冰涼涼,甜度始中,裡面還有很實在的香草籽,真的完全不像便利店賣的東西。

草莓大福看到就會買,軟糯的糯米滋裡面包裹著一整顆草莓。通常買了以後放在包裡,作為暴走時的能量儲備。

這種巧克力餅乾非常好吃,就是略甜,甜食愛好者應該會喜歡!是在衹園住的民宿裡吃到的,一塊餅乾上覆蓋著一大塊巧克力,吃起來非常滿足。每一小塊都有獨立包裝,一次一塊正好。吃完意猶未盡自己去便利店買了一包,回國以後還在網上找了代購。

接下來是飲品介紹,大家最愛的牛奶和日本茶我就不多講了,確實是每天必買。但是除了這兩大類,便利店裡還有其他閃閃發光的飲料啊。比如GODIVA的巧克力奶,這個很好喝,巧克力味香濃,也沒有甜到無法接受的地步。

都樂的果味飲品都做得不錯,桃子汁是一股淡淡的蜜桃口味,沒有橙汁蘋果汁味道那麼重,我是挺喜歡的。

每個便利店裡都有的咖啡,在冷櫃裡。從黑咖啡到拿鐵和花色咖啡都有,味道一般般但是比速溶咖啡肯定強多了,適合趕時間的人。這款是我喝下來比較好喝的一個牌子,認準這座雪山就行,私以為比同規格的星巴克更好喝些。

還有不得不說的各種精力增加劑,什麼感冒發燒的營養補給,總的來說就是補充體力的。價格從100多日元到1000多日元都有,根據疲勞值來選擇對應產品吧。

如果不是太累,我一般會買這個專為女性設計對付疲勞的,有各種維他命啊酸啊什麼的,顏控覺得這種粉色瓶子看起來也很可愛啊。

彩蛋:御朱印收集指北


總結日本購物攻略的遊記很多,關於御朱印收集攻略的遊記倒是不多。正好購物比價折扣券分析什麼的我也不是太在行,就寫寫我比較感興趣的御朱印吧!

簡單的來說,御朱印就是日本的神社和寺廟授予參拜者的一種參拜證明,由神職人員用毛筆在A5大小的和紙上寫上參拜的年月日與寺社名,並蓋上各自的朱印。御朱印是極具日本民族宗教文化特色的,最初信徒抄好佛經獻給寺院,寺院便會寫一-張“納經”回贈,後來演變為御朱印。由於不同的神社與寺廟授予的文字圖案各不相同,因此對於遊客來說,越來越多的人將其作為藝術品加以收集,而對於寺社來說,不同的藝術樣式也是展示自身個性、吸引遊客參拜的契機,因此御朱印逐漸成為日本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御朱印有神社和寺廟之分,兩者的樣式也有略微的不同。神社與寺廟的御朱印樣式,一般來說都有寺社名、參拜時間、朱印這幾個部分。不同寺社的御朱印形態迥異,有些寫的很簡單,只有一塊朱印加一兩行漢字;有些則不僅寫的龍飛鳳舞、力透紙背,還附有古老的“社紋”和“象徵印”,稱得上是一張藝術範十足的書法作品。

理論上應該先參拜寺廟或神社,再來收集御朱印,不過現在也沒有這麼多規矩,很多人多的寺廟或神社都是一進門先把朱印帳交給朱印所,然後他們會交給你一個號碼牌,接著再去參拜,最後臨走的時候憑號碼牌回來取朱印帳;人少的就立等可取啦。

御朱印不是免費的,一般都是300円一張,有些大牌的寺社會要500甚至700,有一些則是隨緣給,儘量準備好零錢或一千的紙幣。所以說一本御朱印賬寫滿至少也得花5000円,畢竟日本的和尚不是吃素的。

朱印帳神社或寺廟裡都有賣的,包括一些文具店紀念品店都有。我們第一個去的神社是梅宮大社,朱印帳就是在那裡買的,本子非常復古,像小時候看到父母用的那種本子。御朱印都是由寺社的神職人員在現場用毛筆手寫,即使同一座寺社中會遇到不同的人撰寫,甚至同一個人也會寫出不同力道的筆跡,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被授予的御朱印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到此一遊”的印記,這應該就是收集御朱印最大的樂趣和動力了吧。

梅宮大社以梅花祭出名,因此神社的朱印也有一個雅緻的梅花紋樣。

伏見稻荷大社(左)只有正正方方的一枚朱印,字型也簡單好認,不過伏見稻荷大社卻不簡單哦!

仁和寺(右)是日本真言宗御室派的總寺,有“舊御室御所”之稱,也可以使用皇室的菊花紋樣。

青蓮院(左)的御朱印,弘揚“熾盛光”如來光的佛法,因為與皇室關係深遠,因此門票和御朱印都有一個特別的菊花文樣。

醍醐寺(右)寺裡的御朱印授予點記得沒錯應該是四處,我們這枚是來自三寶院的。

二月堂(左)奈良東大寺規模較大,因此有多個御朱印授予點,二月堂就是其中之一。用圓潤的字型寫著“觀自在”三字,中間是朱印裡較為常見的御寶印。

賀茂別雷神社(右)也就是上賀茂神社,右上方為“雙葉葵”紋樣,因為雙葉葵為該社的神紋,京都的“葵祭”也是由賀茂神社開始。

金閣寺就是三島由紀夫贊談過的世間最美的地方,御朱印上寫的就是那間金燦燦的房子——舍利殿。金閣寺又名鹿苑寺,所以最大的那枚印章,就是鹿苑禪寺。

春日大社(左)這枚御朱印是巫女寫的,字型很清秀。春日大社本是為當時的掌權者藤原家族的守護神而建造的,所以神社也因藤蔓而出名。而奈良又是以鹿聞名,所以它的朱印就是藤蔓和小鹿的紋樣設計。

八阪神社(右)的御朱印種類有很多,運氣好還會收到限定款,不過基礎的就是這個手寫的“祗園社”,大都和祗園祭有關。

京都的東山建仁寺,這枚御朱印來自建仁寺的法堂沾華堂,因為建仁寺是禪宗本山寺院,這個名字源自禪語“拈花微笑”。

尾聲

說實話,來之前我覺得我必定會對京都這樣的城市一見鍾情,然而走出略顯平庸的京都車站,看到馬路上乏味無趣的街景時,這樣的落差讓我略有失望。但是,當我們後來奔走在灑滿夕陽金光的衹園小巷,當我們腰痠背痛地坐在榻榻米上吃著懷石料理,當我們鄭重地從神職人員手裡接過墨跡未乾的御朱印帳時,我瞬間領悟到,這不就是我午夜夢迴的京都嗎?

回國後,從箱子裡取出那把抵達第一天在羅森買的透明傘,無意間發現上面還沾染著一片已經乾透的櫻花花瓣,它依舊有著最柔美的粉白色澤。心中各種柔軟情緒滿溢開來,就好像是藕斷絲連,冥冥之中自有一種旨意,呼喚著我再品關西。

全文完。

部分攻略

【酒店】

Fresa Inn (京都車站區域)
對於這家酒店,真的能說感謝緣分讓我們相識,攻略部分不方便展開太多的故事,就簡單說說吧。地理位置在京都站附近,如果要乘坐JR往來大阪、奈良的話,住這個區域會很方便。附近有許多食肆、藥妝店、商場、便利店,對於遊客都是一大福音。從酒店正門到大堂很有設計感,是為數不多的一個亮點,可以說京都範兒十足。

至於房間,我們當天是walk in的,沒得挑,就住了最基礎的房型。15,6平左右,對於兩個人+兩個箱子來說是極限了。除了小,其他沒什麼毛病,日本的酒店無論大小都挺乾淨整潔的。大堂有可以領取洗浴用品、護膚用品的角落,都是靠譜的日系品牌。

衹園佐野旅館
這家旅館,準確地說應該是民宿,就在衹園核心區域,距離八阪神社步行只要5分鐘。衹園所有熱門景點、餐廳也都在1公立的步行範圍內。如果下次再來京都的話,我應該還會選擇住在衹園,這樣才能get到京都第一面的美。

這家在各個網站上評分口碑都非常不錯,我是booking上訂的。老闆娘熱情友善,有一名英語說得罕見流利的年輕店員,還有一隻有點人來瘋的金毛,總之進門就很有愛。房間是典型的和式房,這也是來京都特別值得一試的體驗,至今懷念那個軟蓬蓬的被褥。訂的房間雖然不含早餐,但是老闆娘入住就準備了一大堆零食,茶水、點心、水果,並且每天還會更換;過道還有可以隨時免費取用的速食麵之類的,這服務真的很加分!離開時,老闆娘會送上小禮物,一邊鞠躬一邊目送你離開。

大阪民宿
AIRBNB上訂的,房東給了細緻到有點變態的入住指南,完美入住。民宿的位置特別好,下樓不遠就是道頓堀的入口,距離地鐵站日本橋也很近。民宿所在的街道鬧中取靜,又有非常靠譜的安保設施。還有,住在道頓堀你懂的,永遠不用擔心沒得吃,沒得買。

房間不大,兩個箱子都開啟基本沒什麼多餘空間了。但是比起15,6平的酒店客房,空間還是寬裕很多。這大概是入住AIRBNB最大的優勢了。剛看了下原訂單,貌似房間被重新裝修佈置了一番,看上去整潔明亮多了。缺點就是衛生間太小,沒有置物的地方,洗完澡一地的水。

還有要注意的是,入住期間必須保持安靜,房間隔音一般,房東說因為房客太吵被鄰居投訴過多次了。如果介意這點,還是住酒店吧。

【關西交通】
要想在日本自由行,沒有對其公共交通有基本瞭解是絕對不行的,我們通常一直在帖子裡面看到的JR(Japan Railway)就是日本陸上鐵路,當然還有地下鐵以及電車。日本尤其是關西地區的交通網路發達到有點過了頭,因此,第一次去關西的時候面對各種火車、電車、私鐵、地下鐵;車次還分特急、準急、急行、各停等不同種類;天花亂墜的火車、電車、公交、地鐵專用一日pass、二日pass…不暈才怪。
對此我給出的建議是,先確定行程,再確定有哪些城市間的遠距離交通,再針對性地去做功課,找出最經濟快捷的交通方案。至於pass什麼的,如有合適能匹配行程的,那買了固然是最好;反之就算什麼pass都不買,在日本依舊能玩得很好,千萬不要別人買什麼就跟風,行程不該被這些pass拖累了。

我們這次的行程主要採取了以下方案:
大阪(關西機場)——京都站 JR Haruka特急(往返)
大阪——奈良 近鐵(往返)
大阪市區——關西機場 南海電車
京都市內 公交車+打車(公交1日券)
大阪市內 地下鐵

Icoca&Haruka的套票
我的行程從關西機場直接坐到京都,然後再從大阪返回機場,正好可以使用這個套票。這也是各大攻略上都大力推薦的一份套票。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在關西地區搭乘JR、地鐵、公交車等交通工具,以及從關西機場直接連通天王寺、新大阪、京都的關空特急HARUKA折扣票於一身的超值套票。我們買的京都往返是5200日元/人,大約90分鐘到京都。
雖然Haruka略貴,但是要知道光一張從京都車站去大阪關西國際機場的JR特急票就將近3000日元了,而且這裡面含有2000日幣的ICOCA卡(押金500,可用值1500,這卡是關西地區的交通一卡通,相當於國內交通卡,JR、BUS、地鐵皆可用,亦可在自動販售機和超市使用)。相比之下,肯定是選擇Haruka划算。


京都巴士一日券

和很多人的看法一樣,在京都公交網路遠比地鐵發達,印象中在我們在京都一次地鐵都沒坐過。所以,雖然京都也有巴士地鐵一日券,我們買的還是更適合自己的巴士一日券。在京都四個整天買了兩天的,每天出門前會合計一下今天有哪幾段是需要坐巴士的。在京都坐巴士單程230日元一次,巴士一日券是600日元/天,所以當天只要坐巴士的次數達到3次以上,買一日券就是划算的。
價格:成人600日幣,兒童300日幣

【實用追櫻網站】
WEATHERMAP
官網://sakura.weathermap.jp
國內大部分公眾號和網站引用的都是這家的預測,這家釋出櫻前線應該是最早的,更新也相對較為頻繁,3月份開始每週一和四都會更新,越到後面越準,尤其是標本木開了以後,推薦參考。
但是,所有網站的櫻花預測,但凡只是到城市單位的,都只能作為參考。比如說京都,我們到的時候很多景點的櫻花都已經落完了,但是上賀茂神社還有仁和寺的櫻花依舊是最完美的滿開狀態。這和景點所在地區的氣溫、環境、櫻花的品種也有很大的關係。一個城市滿開,不代表城市裡所有景點的櫻花都是滿開階段;相反,顯示那個城市已經落花生葉了,依舊有些景點的晚櫻正是滿開階段。因此,不管怎麼樣,都不要失去信心,因為接下來我要隆重安利這個可以精確到景點的櫻花預報網站。

WALKER PLUS全國花見1000景
官網://hanami.walkerplus.com
這個網站可以羅列出你查詢的城市裡所有景點的櫻花開放情況,這樣就可以直接get到此時此地開花最好的地方。

首頁可檢視全國各區域開花總體情況,下圖中綠葉子代表已經開始落花生葉(只是當地總體趨勢,還是有剛滿開的),白色的五瓣花代表5分開,半開的花苞代表剛開始開放


【和服變裝】
京都是一座古樸卻又包容的古都,穿著什麼樣的衣服走在街頭似乎都不違和。特別是和服,大街小巷都不乏和服女子的身影。到了京都穿一次合服,是特別有儀式感的浸入式體驗。我事先在網上預訂當時很火的岡本衹園店,距離我們住的衹園佐野只有100多米。事實發現京都滿大街和服變裝店,到了當地再決定也完全沒問題。

整個和服變裝的過程:選和服-選腰帶-選襦絆-選帶締-選包包-穿和服-做髮型-選頭飾。

和服色系建議:去鳥居和看楓葉不要選紅色,拍古舊街道不要選黑色褐色藏青色,去竹林不要選綠色黃色,看櫻花則避免粉色白色。

按照和季節相呼應來講,春夏和服上不建議有秋冬的楓葉菊花或梅花,而秋冬的和服上也不建議有春天的櫻花和夏天的薔薇…我個人非常不喜歡幾何花紋以及抽象花朵的花紋,覺得很呆板。相比起來,我喜歡具象的花紋,花草就是花草本來的樣子,鳥兒也是鳥兒本來的樣子。並且固執地認為,一定要選梅蘭竹菊牡丹芍藥仙鶴祥雲這一類的傳統花紋,才會“很日本”。

還有,不要選太粉嫩或者圖案太卡通的和服,比如豔粉色,熒光色,除非你的年齡真的很小。因為你細心觀察,馬路上穿著和服的日本當地人,身上的和服往往素淨雅緻,才會凸顯衣服本身的質感。

選好和服以後,就是選腰帶、選襦絆和帶締,還有包包。比起選和服的糾結,這幾項簡直順利得多。工作人員會根據搭配經驗給予建議,通常是撞色呼應法則。

我當天選的是非常溫柔的藍綠色系,上面有繁複具象的櫻花圖案,留白處仔細看還有暗紋櫻花,走在馬路上基本不擔心撞款。因為事先想好要借藍綠色系的和服,所以事先買了同色的頭飾帶去,岡本的頭飾確實又舊又無法讓人滿意。
穿一天和服完全沒有想象中的束縛感,倒是在岡本家選擇的木屐讓我覺得走路很吃力。建議大家帶一雙自己的基礎款夾腳拖去,底厚一些就行。

【通訊網路】
網路一般有兩種:
一種是電話卡,使用前提是必須換了手機原有的手機卡。這樣可能會miss掉本國來電,因此並不太推薦。另一種是wifi機器,租一臺wifi出國也是比較普遍的方式。
我租借的是“漫遊寶”,電量續航可以從早7點用到晚11點,而且連線3~4臺手機完全沒問題,網速也非常的快。租借很方便,浦東機場到達層就有24小時櫃檯可取機子,只要付押金就可以。

【部分景點資訊】
天神川
導航搜尋“天神川四條通”即可。坐公交市營71公交到“京都外大前”站,下來就是路口,往南或者往北走都可以看到櫻花。我們從京都站過去大約半小時左右。

半木之道
半木之道就在京都府立植物園邊,兩者可以一起遊覽。個人非常推薦這條冷門小眾賞櫻路線,體力時間允許的可以這樣走:上賀茂神社——沿賀茂川走到北山大橋附近的半木之道——再沿賀茂川一直走到葵橋

若草山
一重目坡度平緩,比較適合拍攝奈良的市景,尤其是夜景,記得帶好三腳架哦。三重目地勢較高,草坪也略帶坡度,比較適合拍攝背景純粹的照片,比如夕陽光暈下的小鹿。從山腳爬到山頂,大約45分鐘到1小時。加上拍照、休息的話,全程在3小時或以上,請大家算好時間進山。
登山路線有兩種,從南門或北門,從南門登山由於臺階較少,我們上下山經過的都是南門。但是下山的時候已經天黑,南門一盞路燈也沒有,有點可怕,全靠手機打光,不知北門如何。因此不太建議女孩子一個人走夜路下山。
每年一月份的第四個星期六,是最有名的“若草山燒山”,燒山儀式晚上18:30,一月底去奈良的朋友不要錯過了。

奈良景點分佈

從JR或近鐵站出來,最近的景點是興福寺和東大寺,然後再是春日大社和奈良公園,若草山可以放到最後,黃昏前上山就可以了。櫻花季還有個推薦的去處,就是佐保川,是河岸與櫻花的景觀,非常震撼的美。但是和若草山是相反方向。奈良的景點其實很多,有時間真的推薦住一晚,好好感受這座與世無爭的小城。

大阪造幣局
每年開放的時間不太一樣,三月底可以關注一下官網釋出的公告。2018年造幣局開放賞櫻日期為2018/04/11-04/17,平日參觀時間為10:00-21:00、假日為09:00-21:00。也可以順便參觀大阪造幣局博物館,同時這裡距離大阪城公園也不遠,可以安排在一天的行程當中。
造幣局內參觀路線為單向通行,大家得統一前往南門口入場,跟著人潮與指示牌走,再從北出口離開。雖然人多,但是用專人負責維持次序,參觀體驗還算不錯。需要注意的是,參觀時不能過多停留,需要時刻隨著人流走。更不能坐下休息,不能架三腳架,為了安全,也不能使用自拍杆。
因為人多,最好一早一晚兩頭前往。

黑門市場

開放時間是09:00-18:00
黑門市場的營業時間各家都不太一樣,實際上大部分店家在下午到傍晚的時間就關門了,晚餐時間只有很少店鋪在營業,因此比較建議過來吃早餐和午餐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