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所看到的日本農村
12月4日。
6點半天亮,我已出賓館大門了。這家賓館的名稱為“關空國際酒店”。

我順著公路走,兩側皆為日本農村民居,除了相對集中的人家,就是田野和山地。村裡房子皆為兩三層的建築,有的為平頂,有的為仿唐日式人字頂。家前屋後皆有汽車停放。有的房屋建築面積可達上千平米,多數為二三百平米。絕沒有建圍牆佔有眾多房子的土豪。總的說,我所看到的,這裡經濟狀況還是比較平衡的。


有一家開放的庭院邊上豎一個牌子,寫“松本”兩字,估計是主人的姓氏,是以此為自豪吧!住房中等。


靠公路邊有少許店,如“調劑藥局”並寫“處方受付”,意思是可以按處方配藥,還有日夜自動售貨亭。路邊有簡易廣告,如“入居者募集中”。
此時,日本小學生已騎車上學了。


公路隨山勢起伏,遠近有些小山,多紅葉。
中國國內已是冬季,天氣寒冷,然而日本尚在深秋,又是海洋性氣候,天氣並不冷,我穿了外套出賓館,回賓館時只能穿襯衫了。

自助餐,納豆
日本賓館的早餐,叫“定量自助”,意思是先給你一個人人都有的固定的幾樣食物,如果不夠,你就自取增加。中國的自助餐不存在“定量”,全是自取。從此種做法,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做事細緻,分層次。“定量”是讓人人有份,讓想多吃多佔的人自覺一點。
餐中有一樣東西很吃不慣,叫“納豆”,裝在一個封好的紙杯裡,小豆豆經過發酵處理,其味怪異,用筷子夾一個能拉出一尺多長的絲,還不得斷。據說要跟什麼什麼紙包裡的東西拌起來一起吃。我吃了一點就放下了。但據導遊說,這種小東西是日本的特產,能防心腦血管疾病。

大巴車上看漢字
早晨剛開來的大巴將陪伴我們5天時間,車號463,8點準時開出。今天旅遊的第一站,奈良公園內的世界文化遺產春日大社。從大阪到奈良,大概要兩三個小時的車程。從9點到10點,我記錄了看到的路兩邊的跟中國相同的漢字:
紀陽銀行、自行(“車”加“雲”,日本漢字,即是中國漢字的“行”)車、大和信用金庫、農業、賃貸、山晃住宅、多律美、白川食堂、積水化成品、農機大島、建築造園一式、燒肉、國道、注意、募集、東店、酒、株式會社、黑牛、整備、丸野金屬、再言延、電器、買取、燈油輕油、炭火燒肉、高價買成取、星乃咖啡、業務、壽司無添、黑酢、米澤開發(“發”為日本漢字,有點像中國漢字“凳”)天井、川本自動車工業、保險修理、醫療法人、步行者優先、伸龍、木村齒科醫院、藥、診療所、避難場所、活活亭、大型、歡迎、奈良縣、駐車場、火車(站,日本漢字為 “馬”加“只”)。(上面漢字皆要換成繁體)
據載日本政府頒佈的漢字原為1850個,到1981年擴充套件到1945個。
我認為,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來日本的中國人越來越多,日本漢字的使用頻率會更高。

奈良,春日大社
據介紹,春日大社於768年為了守護平城京及祈禱國家繁榮而建造。春日山的春日大社是日本全國各處的春日大社的總部。春日山作為春日大社的神山,千年以來都被禁止砍伐,因而遍佈以槲樹、米儲類樹木等為主體的常綠廣葉林的原始森林。由於春日大社從公元9世紀起禁止採伐樹木,原始林得以保護,並作為與春日大社不可分離的景觀和春日大社一起被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我們沿山路而上,兩邊排列許許多多的石柱,每柱上方都有一個四四方方的空間,四周糊白紙,裡面有蠟燭。導遊說,在相約的時間,人們把蠟燭點燃,祈求神的保佑,一路全是白紙罩著的燈。

春日大社位於路的左側,是一座紅門紅柱重簷的大屋頂建築,完全是中國唐代建築風格。


大社周邊紅紅的楓葉特別醒目,人們都在紅得最豔的地方拍照。不僅有紅色,還有黃色的銀杏樹葉,飄飄落落,也是一道風景線。


有遊客交50元“受付”費入內祈禱。我國內的神仙都不相信,當然更不會相信國外的神仙了,因而沒有入內。由於沒有入內,只能從外看裡面一棵大樹的根部,就從這棵樹的蒼老程度,你不得不信,春日大社的千年歷史。


在春日大社的山上,還有十多個神社,如兵主神社、南宮神社、紀伊神社等。我一直走到跟我同姓的紀伊神社,到山上撿了兩塊小石頭放進包裡,也算留個紀念吧!


“紀”也是日本漢字,在大巴上我還看到“紀陽銀行”。(所有跟中國相同的漢字皆為繁體字)
奈良公園的小鹿很多,一點不怕人,總是跟前跟後的,很可愛;如果你能買一點鹿食喂一喂,它會跟你更親熱。


眾多的神社
離開奈良,前往京都,一路上又看到好多神社,有的簡陋得就在路邊用方木塔一個低低的門,漆紅色,裡面供奉某神,燒燒香。據導遊說,僅京都就有1212個神社。


京都午餐
到京都了,導遊說,京都原為日本的首都,相當於中國的西安,街道佈局都是仿唐朝的,四四方方,橫平豎直。


隨後大巴停在一餐館前,到吃午飯的時候了。
這家飯店名稱就一個字“天”,旁邊還畫了一朵雲,掛一隻黃燈籠,有字“番榨”,不知什麼意思。
入內,橫排的桌子,對面坐,一定要一個緊挨一個,30個人都擠在一起,另外幾排寧可空著。這就是日本人吃飯的規矩。此後幾天也是這樣,都得一個不空的順次坐。

為什麼不讓拍?
飯館緊靠京都銀行,我先吃好了,看到京都銀行面牆上密密麻麻排滿了漢字,總有兩百個,都是京都銀行的關係戶。我拿出相機,正準備拍,忽然銀行的保安出來阻止,沒有拍成。我想,這位保安可能正是日本的國粹主義人物。他覺得日本這麼個先進民族卻用落後民族的漢字,丟了日本人的臉,再讓中國人拍回去宣傳,更丟日本人的臉。
其實,你沒有必要覺得丟臉,既然稱漢字,就跟中國有扯不斷的關係。中國漢唐都是世界一流強國,現在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你們國家侵略我們的時代一去不返了!

跟程女士說了幾句
到了大巴上,我跟程女士談到漢字的事,她說,日本漢字就是日本漢字,有3000年的歷史了,跟中國漢字沒有關係。我說,只有中國有漢朝,日本沒有漢朝吧,怎麼會沒有關係呢?她說,我不跟你爭。當然,出來旅遊也不是要爭個是非的。後來,她在車上用話筒對全車人說:“日本漢字只有百分之六十幾跟中國漢字相似,有百分之三十幾是自己創立的。”這話還差不多。
日本文化跟中華文華有割不斷的淵源,應該是日本人的驕傲。脫亞入歐者,就是10000日元紙幣正面的那個人,叫福澤諭吉,日本最終讓美國丟了兩顆原子彈,世界上還有第二個國家被投炸原子彈的嗎?

京都市容,仿唐建築
京都少見幾十層的高樓,但十層左右的很多。到小一些的街道上,傳統的仿唐建築多起來。這種房子程階梯形的,向下越鋪越大,但又不是平鋪直敘,從平行於街的屋面上忽然又插進一個垂直於街面的人字頂。綠化都很好,紅花綠草,再加上高大的行道樹的黃葉一配,煞是好看,有一兩位穿和服年輕女子從屋前經過,那美感和動感一齊來。
只有在停車等綠燈的時候才能透過車窗將路上的瞬間拍下來。這雖然不是歷史的瞬間,卻是異國他鄉最美好的瞬間。


被紅色映照的金閣寺(鹿苑寺)
今天旅遊的第二個景點是金閣寺。鹿苑寺是位於日本京都市北區的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寺院。其中,內外都貼滿了金箔的三層樓閣建築(舍利殿)也被稱為金閣。平成6年(1994年)12月,鹿苑寺全境作為“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的重要歷史建築。
我們的大巴到達金閣寺停車場,下起雨來,好在不大。下車後,冒雨而行。紅楓是這裡最多也是最美的景觀樹。不一會便到達核心景點金閣寺,湖中一座三層重簷金黃的樓閣熠熠生輝,遊人都以金閣為背景留影。我和小楊相互拍攝。


轉過湖面,導遊指著一座閣樓說,這裡就是一休呆過的地方。早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放過《聰明的一休》日本電視劇。一休成為孩子的偶像。然後,沿“順路”牌上山,紅的楓樹、綠的松樹,交相輝映。


看到一處《白蛇塚》,原來日本也有白蛇的故事。為什麼中日都偏偏在白蛇上做文章?可見中日文化交融的程度。歷史的發展就是這樣,既有碰撞又有交融。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交融畢竟是主流。
紅楓和松樹是山上植被的主角,紅楓貢獻出她的秀美,松樹貢獻出他的錚錚鐵骨。

雨越下越大,我偏偏沒有帶傘,在山坡的商店裡躲了一會雨,心想,如果到了集中時間,雨下個不停怎麼辦。一等雨小了,我便奮力向下。天隨人願,雨停了,我按時到了車上。

旅遊,就是集體活動,最擔心的是過了時間。

在山下商店購一直徑12.5公分的瓷盤,深藍中金閣寺的圖案,1154日元。

平安神宮,最為壯觀的建築
第三個景點平安神宮。為什麼此處不稱平安神社,導遊說,凡是皇家的皆稱宮。並指著大門兩側懸掛的白燈籠說,這兩隻燈籠,只有皇家才用。當年天皇的兒子早夭,便建這一神宮保佑自己的後代世代平安。漸漸,這裡也成為尋常百姓祈求平安的地方。進入神宮捐錢燒香的人必先淨手,門外有一巨石水池,水清澈見底,而且不斷地流動,你不能把手直接放進去洗,而是用竹筒舀水洗。日本對朝拜者的要求很高,如果你不願意經歷這些程式,你肯定心不誠。這一點跟中國也不一樣。做事注意細節,自有其道理。
一片撒滿小石子的廣場,盡頭就是大屋頂偌大的平安神宮,你用相機站在距離最遠的入口處,才能把大殿及兩邊的樓閣照下來,可見這座仿唐建築的雄偉。當然了,它不能跟北京太和殿比,平安神宮在日本就是了不得的古建築了。


有感於石子廣場
在日本的多處公共場所不用水泥面,也不用瀝青面,而是用活動的小石子鋪廣場,沒有誰把垃圾扔在上面,也沒有人掃,就是偶然有幾張小紙片,撿一下就行了。這倒是一個既省人工,又幹淨的好辦法。我認為,石子廣場的存在要有兩個條件,一是公民的素養高,二海洋性氣候,大風颳不來灰塵。

抹 茶
接下面,我們去“京都·時代祭館”,按中國的理解名字不好聽,什麼祭不祭的。但此處跟中國人理解的“祭”毫無關係,就是一個賣茶葉的地方。人們跟著導遊上樓,還沒有聽人家講“抹茶”,遊人就將茶葉買好了。


我買了一包綠茶,1000日元,即人民幣60元。什麼叫抹茶?我們隨後進入裡面的講堂,抹茶就是把茶葉磨得像麵粉一樣細,用水泡了,全喝掉。日本人這樣想,既然喝泡茶葉的水,然後把茶葉倒去,還不如直接把茶葉吃下去。當然也得慢慢地喝,邊喝邊品味。


這又是日本人的特點。

愛知縣名古屋,稻盛和夫
離開京都,我們去愛知縣名古屋。途中經過一幢高層建築,導遊說這幢樓的主人叫稻盛和夫,在他有生之年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的企業,27歲創辦了第一家大型企業,52歲創辦了日本第二家大型企業通訊公司。他的經營之道8個字,敬天愛人,利他之心。2010年年已古稀78歲的稻盛和夫受政府委託,用3年的時間拯救了一家虧損5000多億日元的航空公司,並盈利1884億日元。
後我從網上查得,導遊說的確實如此。
程女士並說,豐田汽車就誕生在名古屋。可惜我們沒能看到豐田的廠區。

程女士談日本的科技立國、教育立國
導遊程女士從稻盛和夫又談到日本的科技立國、教育立國。科技立國就必須首先從教育開始。二戰後的日本一敗塗地,老百姓沒吃沒喝,政府規定只要到學校讀書的孩子就免費提供吃的,如果不能提供吃的,學校就不要辦了。這樣,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學校很注重孩子的自力精神的培養,自己背書包上學,自己騎車,自己盛飯洗碗。日本科技成就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進入新世紀已有17人 獲諾貝爾獎。
一個發達的國家,必須要靠眾多人才支撐,尤其是傑出的科學家!

席地而坐,在名古屋用晚餐
大巴到名古屋,天已黑了。我們在一家叫“福澤”的“餃子專門店”用餐,但不是吃的餃子,而是日本料理,一人一席,對面席地而坐(方棉墊),不得空缺,一個緊挨一個。

當晚,我們住宿的賓館是什麼名稱,位於什麼地方,同樣不清楚,有待明天天亮後外出搞清。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