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關東的時尚摩登,古老傳統的關西留下了太多值得細品的文化遺產。

我們這次夏天的日本關西之行,時間也許並不算是關西最美的季節。雖然這個時節既沒有春天裡的流櫻飛舞,也沒有深秋季的漫山紅葉,甚至也不像冬天裡能看到雪景,但是夏天依然有夏天的美。就好像萬木蔥蘢,枝繁葉茂,鴨川邊嵯峨野陽光透過竹林間的舒適,常寂光寺裡寧靜午後的幾聲蟬鳴。

你喜歡夏天,我喜歡你。

前言

自從去年婷婷懷孕之後,我們就取消掉了18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幾乎所有的旅行計劃,原本打算去瑞士法國(攻略本來都已經做得七七八八了,當時就差一步訂機票了,可惜了巴黎聖母院),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海參崴的兩次長途旅行,只能無限期地推後了。
經過十個月的等待,今年一月份寶寶的誕生,令我們的家庭迎來了新成員。在舒了一口氣的同時,也讓初為父母的我們顯得頗為手忙腳亂。轉眼又過了幾個月,我們逐漸適應了帶娃的生活,陸續步入規律的作息,婷婷的身體這時也恢復得差不多了,於是我和婷婷那顆熱愛旅行的心又再次躁動起來。而且婷婷的產假還沒有那麼快休完,這似乎也正好是一個不用請假而出遊的好機會。

四月底我們開始為此次出行做準備,日本本來並不算是我們旅行首選的目的地,但畢竟孩子還是太小,我們離開他的時間不宜太久。我們根據寶寶成長情況的評估,最長可以出去一週左右。所以在目的地的選擇上,首先排除了需時間較長的歐洲。後來一度考慮去緬甸或者寮國,但發現廣州出發的機票又比較貴。恰好這時我們在春秋航空看到了廣州往返大阪有折扣較大的機票,於是果斷把目的地定在了日本,而且無論飛行距離還是這個季節的氣候,日本都很合適。
因為寶寶才五個月大,自然是跟隨不了我們一起去日本,所以在這裡我首先也要感謝我父母在這八天裡對孩子的照顧。

行程

這次除了我和婷婷,跟隨我們一起去旅行的,還有婷婷的媽媽。這正是因為有老人家同行,所以我對本次行程的設計,相對比以往的旅行,會稍悠閒一些,但最後發現,幾乎每天還是走了接近兩萬步。好在老人家平時也喜歡散步,爬山和有保持打羽毛球等運動,所以問題不大。

我們的航班是早機去,晚機回,所以我們這次旅行有幾乎八個整天的時間。這個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儘管往返皆為大阪關西機場,但如果硬要加上關東的東京,時間也勉強夠。但我個人更喜歡深度遊,而且對我們來說,日本肯定不會只去一次,關東可以下次再去,沒必要這次就把行程覆蓋得太廣,所以這次僅選擇了日本歷史文化遺產最為豐富的關西這一個地區。
關西的主要城市包括大阪,京都,奈良,我們的主要就是圍繞著這幾個城市來設計行程。三地之間的公共交通極為方便,時間都在一個小時內。國內出發去日本關西的航班,通常都是降落在大阪的關西國際機場,為了不走回頭路,我們選擇了下機後直接坐關空快速去京都。

我們旅程的第一站——京都,作為日本的千年古都,京都擁有眾多的寺廟與神社值得觀賞,所以我們用了兩天半的時間在京都,遊走在嵐山、伏見、祇園東山、四條河原町,雖然無法觸及京都這座歷史名城的優雅肌理,但也足夠一睹她神祕的面容。當然,如果要細細品味京都,這個時間還是遠遠不夠,建議花更多的時間,甚至是在不同的季節各來訪一次。
接下來,我們會從京都去宇治,這裡以抹茶和世界文化遺產平等院聞名。雖然因為距離京都不遠,很少人選擇在宇治過夜,但我們還是選擇了在這座小城住了一晚,體驗一下日本小城寧靜的夜晚,順便也避開了週末京都高額的酒店房價。宇治同時也是文學作品《源氏物語》故事的發生地,雖然與書中的年代已經相距千年,但如今的宇治,依然存在有一些與小說有關的蹤跡。
下一站,歷史悠久的奈良,在公元8世紀的奈良時代,這裡曾經是日本的都城。唐代風格的古建築與充滿靈氣的小鹿是這座城市的靈魂。唐招提寺中至今儲存著鑑真和尚的乾漆坐像,而東大寺的大佛殿中的大日如來,則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像之一。
隨後,我們會去一個對國人來說算是小眾,但是在日本佛教擁有崇高地位的聖地——高野山。這裡不單止是傳奇僧人空海入定之所,而且最令人震撼的是這裡參天古樹間擁有二十多萬座古墓,當你從中找到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戰國名人的墓所或者家廟時,會發現那簡直是半部日本史在你眼前流轉。
我們最後來到的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這裡除了高樓林立、商業繁榮,也是一座歷史古城。大阪雖然從未被正式定都,但在飛鳥時代,大阪的難波宮已是當時日本統治階級的政治中心。這裡既有天守閣、四天王寺這樣古典建築,又有梅田、道頓堀這樣的商業中心。而作為旅程的最後一站,從大阪乘坐南海電鐵去關西機場也是非常方便。

所以,最後確定的行程安排是這樣的:關西國際機場-京都(3晚)-宇治(1晚)-奈良(1晚)-高野山(1晚)-大阪(1晚)-關西國際機場。

預覽

按照慣例,下面先放一些途中拍攝的照片:

關於作者

LIYIXIANG,翔哥,環球旅行者,攝影師。
微博:liyixiang1985
微信:liyixiang1985
公眾號:翊翔的窗子

行前準備

【攝影器材】
機身:尼康D610。
鏡頭:適馬35mm/F1.4A,適馬12-24mm/F4.5-5.6II,尼康85mm/F1.8G。
雲臺相機:大疆Osmo Pocket。

【機票】
我們是在4月底開始預定日本的機票,這時距離出發時間僅有一個月。而且此行有老人家同行,所以首選的是廣州直飛,而不經香港往返。幸運的是,因為不是在櫻花及紅葉季的傳統旅遊旺季時間,所以還是找到了有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往返大阪關西國際機場1500元的機票,整個相對低的機票價格,只不過是廉價航空——春秋航空。而且出發時間也不太好,是在凌晨,但只能將就了。

【簽證】
目前,辦理日本簽證已經非常簡單了,不過還是必須通過旅行社代辦。各領區要求的材料和收費略有不同,我所在的廣州領區廣州戶籍非常簡單,除了45mm*45mm白底彩照外,僅需填寫赴日簽證申請表、緊急聯絡人資訊表和遞交戶口本影印件即可,無需收入證明和在職證明,相當於零門檻,價格為三百多元。

【語言】
日語在世界範圍使用廣泛,尤其因為日本動漫產業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所以日語雖不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但在世界上影響力也很大。日語的書寫系統包括了漢字、平假名、片假名三種文字系統。
正因為日語中夾雜了不少漢字,並且在城市交通系統、景點等不少地方也有中文,所以哪怕是完全不懂日文的人,在日本主要的旅遊城市旅行,也不至於完全搞不清狀況。另外,其實日本人的英文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差,尤其是旅遊服務業從業者,用英語交流基本沒有太大問題。某些星級酒店,前臺還可能會有懂中文的工作人員,而在京都、大阪、奈良等地的藥妝店,中文導購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日本漢字的詞語,意思和漢語字面意思有所不同,以下列舉一些在街頭比較常見的:
“無料”:免費、無需付費。
相反的要付費就是“有料”。
“案內”:諮詢、導覽、指南。
“改札”:檢票口。
“稅込み”:已含稅。
“稅抜き”:未含稅。
在日本消費有10%的消費稅,商品標價顯示“稅込”就代表已加入消費稅,反之未加入消費稅就會寫上“稅抜”的字樣。
“両替”:換錢。
“受付”:受理、接待、服務檯、櫃檯、售票臺。
“荷物”:行李。
“立入禁止”:禁止進入。
“交番”:派出所。

另外就是建議記一下日語的星期幾怎樣寫,方便出行。
星期一:月曜日(げつようび)
星期二:火曜日(かようび)
星期三:水曜日(すいようび)
星期四:木曜日(もくようび)
星期五:金曜日(きんようび)
星期六:土曜日(どようび)
星期日:日曜日(にちようび)

【網路】
我這次購買的電話卡是8天含16G的4G流量,以及無限量的3G流量,價格50元。接入的是Docomo的網路。這麼多天使用下來,網路速度很快而且穩定,在地鐵、電車和鐵路上訊號均很好。

【APP】
Google地圖:可靠的導航軟體。
日本換乘:中文版的《換乘案內》,可以查詢詳細的交通方式和時刻。
大眾點評:在日本主要的幾個旅遊城市,大眾點評比TripAdvisor更好用,口味更適合國人。
TripAdvisor:全球版的大眾點評。

【貨幣和支付】
日本使用日元,而且日本有部分場合,例如購買景點門票、巴士票,還有部分個人經營的商店和餐館,僅支援現金支付。所以建議隨身攜帶一些日元。建議在出發前,通過國內銀行預先兌換部分日元,匯率比在日本當地兌換更為划算。
在日本各地均有支援銀聯的ATM可以取現,其中7-11等便利店和郵局內的ATM機是24小時營業,非常方便,但日本銀行可能會收取少量手續費。並且國內髮卡行通常也會收取手續費,並對每卡每日取現額度有限制。
在日本的絕大部分酒店、部分餐館及商鋪,可以刷卡支付。有銀聯標識的可以直接刷銀聯卡,不接受銀聯的,刷VISA卡和Master卡都沒有問題。
還有部分便利店、商場,尤其是藥妝店,因為中國遊客日益增加,所以也支援支支付寶和微信等快捷支付。
從2019年5月開始,人民幣兌日元一路走低,這對像我們這種後續出行前往日本的遊客非常不利。所幸我們在4月底已經通過預先換好了部分日元現金,而且大部分的酒店訂單也已經提前在匯率相對好的時間進行了支付,減小了部分匯率上的損失。

【消費水平】
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日本的消費水平高,這是無法避免的。首先住宿就是一個很大的開支,即使像我們這樣在非旺季出行,酒店的價格依然很高。例如京都的住宿,最便宜的青旅,一晚床位價格也要接近200元人民幣,而在京都站、河原町、祇園四條等交通便利的區域,酒店的價格通常會要到一晚600元人民幣以上。
在日本吃飯,如果是一般的簡餐,例如拉麵、定食等,人均消費大約在1000日元,約合人民幣60元左右。如果是正式一些的餐廳,人均大約在2000至3000日元。超市和便利店,飲料和零食的價格大多在100至300日元之間。
日本比較貴的是交通,像京都的公交巴士,單程票是230日元,約合人民幣15元。大阪的地鐵,起步價也是180日元,約合人民幣12元。更昂貴的是計程車,起步價通常在600日元左右,之後每公里增加大約300日元,夜間還有額外的上浮費用。不過,日本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都比較發達,而且通常也有優惠票券,這樣可以減少在交通上的開支。
因為這次有老人家同遊,所以我們在花費上也沒有為了省錢而特別窮遊,但交通方面還是儘量選擇了公共交通,吃飯也還是以普通餐館為主。最後算上籤證、機票的費用,不含購物的話,三人一共的總花費是不到2萬人民幣,平均每人6000多元。

酒店和住宿

日本的消費高,酒店價格真心不便宜,儘管我們旅行的時間並不算是日本旺季,但酒店價格還是價格不菲。我們此行的酒店全部通過Booking.com或Agoda.com預訂,選擇的大多數是交通便利的,價效比高,評分在8分以上的經濟型酒店。
總體而言,這次預定的酒店還算滿意,雖然部分酒店房間偏小,但要知道這可是在寸土寸金,物價高企的日本,所以也可以理解。除此之外,我們在高野山還進行了一次“宿坊”,也就是住在山上的寺院,體驗了一把山中“遁世”的感覺,雖然價格不菲,但這無疑是一次難得的經歷。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日本酒店潔淨程度高,清潔房間的時間比較長,所以通常要求客人在早上10點前退房,下午3點後才能入住。如果你提早了到店,就要把行李寄存在酒店前臺了。

【京都】
京都新阪急酒店(hotel new hankyu kyoto)
價格:雙人間+沙發床,約800人民幣/晚,不含早。
這家酒店最大的優勢就是位置極佳,位於京都站對面,與京都站僅一街之隔。從關西國際機場坐JR的關空特快列車到京都站,出了站過馬路,兩分鐘即到酒店。酒店馬路對面就是一個Lawson便利店,買東西很方便。京都站大樓內的伊勢丹有很多餐館,就餐也很方便。
酒店前臺有會說中文的員工,溝通沒有任何障礙。考慮到價格的原因,我們預定的是雙人間加沙發床。不過哪怕是沙發床,睡起來還是很舒服的。房間大小比想象中的大,住得蠻舒服的。


【宇治】
宇治茶願壽邸旅館(Kyoto Uji Cha-gan-ju-tei House)
價格:三人間,約800人民幣/晚,含早。
宇治距離京都僅有半個小時車程,所以大多數人選擇住在京都,當天往返宇治,很少人會住在宇治。不過我們想在宇治體驗一下日本小城寧靜的夜晚,順便避開京都週末飆升的高房價。
宇治可以住宿的地方選擇不多,這家旅館算是一間半青旅,房間是獨立的,面積偏小,而且是公共衛浴。旅館距離JR宇治站步行在10分鐘以內,去宇治橋、平等院等景點距離也不算遠。二樓有廚房,此外店裡無限量供應冰鎮麒麟啤酒、綠茶和咖啡,喝得非常過癮。酒店的早餐是在旅館老闆開的另一家商鋪裡,距離旅館幾分鐘路程,早餐味道還不錯。


【奈良】
優選奈良站世紀酒店(centurion hotel classic nara station)
價格:雙人間+沙發床,約400人民幣/晚,不含早。
酒店距離JR奈良站很近,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不過奈良的主要景點距離近鐵奈良站更近,距離JR奈良站稍遠,所以位置只能說是尚可。
酒店房間偏小,但是價格也不高,平日400人民幣的價格,僅為京都同檔次酒店的一半。


【高野山】
常喜院(Jokiin)
價格:三人間,大約2400人民幣/晚,含晚餐精進料理及早餐。
高野山上的寺院可以為遊客提供住宿,稱為“宿坊”。高野山的寺廟非常有格調,住宿環境精緻而素雅,並提供手抄經書和於與僧人一同參加早課的體驗。房間是傳統的日式房間,面積很大,洗浴是日式溫泉浴室,儘管未必是真溫泉水,但泡著也很舒服。住在寺廟裡,還可以品嚐寺院提供的“精進料理”。
2400人民幣的價格,是我們此行最貴的一晚住宿。儘管這個價格真的很貴,但可以體驗一把山中 “遁世”的感覺,這無疑是一次難得的經歷。


【大阪】
大阪川House花園町別館公寓(Chuan House Hanazonocho Annex)
價格:四人間(兩室一廳),大約700人民幣/晚,不含早。
公寓地點位於地鐵花園町站附近,步行5分鐘,交通便利。公寓為自助入住模式,並有線上中文服務。
房間的面積非常大,擁有客廳和陽臺,並且浴室和衛生間是分開的,方便使用。並且有一個廚房,內有冰箱、爐灶等用具,可以自行烹飪食物。總而言之,住起來非常舒服,大阪高價效比住宿之首選。

日本鐵路(關西地區)

關西地區的公共交通系統令人眼花繚亂,各鐵路公司均有發行使用範圍不同的交通優惠車票。如何選擇購買優惠票,在設計行程之初,讓我覺得是相當令人頭痛的一件事。不過,在經過一番研究,以及親身經歷過後,其實公共交通沒有想象中那麼複雜,而且不少鐵路的官網都有中文介面,各種優惠票也有詳細介紹。

【鐵路的分類】
首先來了解一下日本鐵路,根據經營性質的區別,日本鐵路分為兩大類,JR和私鐵。

JR,就是Japan Railway,即日本鐵路,JR線路貫穿整個日本本島。前身是日本國有鐵道,因經營不當,後被分割民營化,是七家鐵路公司的合稱,日本政府對JR持有最多的股份。這七家鐵路公司分別為:JR北海道、JR東日本、JR東海、JR西日本、JR四國、JR九州和JR貨物運輸公司。除了鐵路之外,也有高速巴士等附屬事業。
我們此次出行涉及的地點,全部屬於JR西日本的範圍,JR西日本的官網對相關線路、優惠票、列車時刻表、車站地圖等均有詳細的介紹,以下是JR西日本的網址(中文):
//www.westjr.co.jp/global/sc/

私鐵,就是私有鐵路,指私人企業運營的鐵路系統,在日本就是除了JR以外的鐵路系統。關西地區的主要私鐵包括近鐵電車、南海電鐵、阪急電鐵、阪神電鐵、京阪電車等。私鐵的價格可能會比JR要便宜,而且能到達一些JR沒有覆蓋的區域,例如我們這次在往返高野山途中,就搭乘了南海電鐵。以下是各主要私鐵的網址(均為中文):
近鐵電車//www.kintetsu.co.jp/foreign/chinese-kan/index.html
南海電鐵//www.howto-osaka.com/cn/top.html
阪急電鐵//www.hankyu.co.jp/global/ch/
阪神電鐵//www.hanshin.co.jp/global/cin/
京阪電車//www.keihan.co.jp/travel/cn/

除此之外,大阪和京都還有地鐵,是市營性質。大阪地鐵目前有九條線,京都地鐵只有兩條線。以下是大阪和京都地鐵的網址(均為日文):
大阪地鐵//subway.osakametro.co.jp/cn
京都地鐵//oneday-pass.kyoto/

【列車的分類】
再說一下日本列車的分類,日本的列車分成新幹線、特急、急行、快速、普通。

新幹線:隸屬於JR,是日本的高速鐵路系統的稱呼,可以理解成中國高鐵,速度最快,價格也最貴。車廂分為自由席和指定席,自由席隨便坐,指定席必須憑車票入座。新幹線有專門的鐵路和閘機,其他車開不進新幹線站臺,所以不用擔心在新幹線站臺搭錯其他車。
特急:除了新幹線外最快的車,只停大站。車廂分為自由席和指定席,如果是買票或者刷交通卡搭乘特急,就需要補特急券。
急行、快速、普通:相位元急停站的數量,越來越增多,搭乘時間也越久。從特急開始,列車是同一個站臺,等車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站臺上的電子顯示屏,來的車到底是哪種。還要注意自己要去的車站,哪些車能到。例如從JR京都站搭乘JR去伏見稻荷大社,需要坐到稻荷站,而稻荷站只有普通車會停,所以只能搭乘普通車。

交通優惠車票

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在選擇交通優惠車票之前,最重要的先規劃好自己的行程。根據行程列好每一段的票價,然後根據每一天的花費,決定是否購買以及選擇哪種優惠票。而不是為了使用某一種優惠票去繞路而浪費遊覽時間。在這裡,我推薦各位下載一個 App:《日本換乘》,是中文的,資料來源是日文的《換乘案內》。
如果確實不會算,或者線路實在太複雜算不清,也不必過於糾結,直接買張ICOCA卡刷也是可行的。買的沒有賣的精,鐵路公司都是很精明的,在非極端情況下,優惠票並不能給你帶來非常大的優惠,直接刷ICOCA,通常也不至於說虧很多。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關西地區主要的幾種可能會用到的交通優惠車票,在每一種優惠車票介紹段落的最後,我會根據個人觀點給出購買或者不購買的建議,僅供參考。

【ICOCA卡】
ICOCA卡是JR西日本發行的IC卡,除了JR路線之外,在日本主流地區的絕大部分地鐵、私鐵和公交車也可憑ICOCA卡乘坐,還可以在自動販賣機等處消費使用。不過作為使用範圍廣泛的一張卡,ICOCA卡並沒有任何優惠,相當於只是一張單純的儲值卡。
該卡可在JR西日本各車站的綠色視窗,或者帶有“ICOCA”標誌的自動售票機購買。也可以在到達日本後在關西機場取票和付款,僅限現金支付。售價為2000日元,其中500日元為押金。
JR西日本發行的ICOC卡和JR東日本發行的SUICA卡,使用功能基本是一致的,主要的區別就是,在關西地區只能辦理ICOCA卡的退卡。在退卡時,若卡片內有餘額並大於220日元時,將在餘額內扣除220日元手續費後,連同500日元押金一起退還;若卡片餘額少於220日元時,僅退還500日元押金。所以,如果想將此卡的效益最大化,就是在用完所有餘額後,在進行退卡。
ICOCA卡只是一張單純的儲值卡,會增加在關西旅行的便利度,但並不是必備的。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樣,在到達日本後,打算直接從關西機場去京都,尤其是酒店位於JR京都站附近的,那麼我強烈建議你購買“ICOCA & HARUKA”優惠套票。
網址://www.westjr.co.jp/global/sc/ticket/icoca-haruka/

【JR PASS全國】
JR PASS是由JR集團6家公司共同提供的通票,是用鐵道遊遍日本的最經濟實惠的車票。除了個別新幹線的列車無法使用外,可以在日本全國的JR鐵路(含新幹線)、JR巴士、JR渡輪無限次使用。通常遊客需要先在日本國外的代理網站線上購買JR pass,在入境日本後再進行兌換。
拿著JR PASS基本可以走遍日本,所以自然價格不菲。以普通車廂成人票為例:7日、14日、21日票官方售價分別是29110日元、46390日元、59350日元。代理網站有可能價格會稍低,購買前可對比留意。
是否有必要購買JR PASS?很簡單,把各段行程的價格加起來,大於售價就買,小於售價就不買。若你來日本是東京進東京出,需要在關東關西之間打個來回,那麼你可以考慮買JR PASS;如果是東京進大阪出,那就不用買了,因為並不划算。而像我們這樣,行程全部安排在關西地區的,那就更沒有必要購買JR PASS了。
網址://www.japanrailpass.net/cn/index.html

【關西地區鐵路周遊券】
關西地區鐵路周遊券,可在關西地區的JR新快速、快速、普通列車,以及關空特快列車HARUKA,還有京都市內的西日本JR巴士。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關西地區鐵路周遊券在乘坐HARUKA以外的特急列車時,需要另購特快票,而且該券不能乘坐新幹線,也不能乘坐各種私鐵和地鐵。
該券分為1天、2天、3天、4天有效四種型別,且必須連續使用,成人票價分別為2200日元、4300日元、5300日元、6300日元。若需購買關西地區鐵路周遊券,最好先線上預訂,隨後再兌換。因為如果沒有提前在網上預訂,來到日本後在JR西日本的車站購買車票,價格會更高。
判斷是否購買關西地區鐵路周遊券,和JR PASS類似,把每天的各段行程的價格相加與券的售價進行對比。通常來說,只有一天內跑多個相聚較遠的地區,才划算。實際上,如果僅是在關西幾個主要城市之間短途行動,購買該券也不一定容易回本。直接買一張ICOCA卡刷,反而更靈活。
網址://www.westjr.co.jp/global/sc/ticket/pass/kansai/

【關西廣域鐵路周遊券】
除了前面說的關西地區鐵路周遊券,JR西日本還有發行另外幾種周遊券,分別是關西廣域鐵路周遊券,以及關西和廣島地區鐵路周遊券、山陽和山陰地區鐵路周遊券、關西和北陸地區鐵路周遊券、北陸地區鐵路周遊券、山陰和岡山地區鐵路周遊券、廣島和山口地區鐵路周遊券、岡山和廣島和山口地區鐵路周遊券。
關西廣域鐵路周遊券,可以看作是關西廣域周遊券擴大了使用時間和使用區域(除了關西地區,還包括岡山,高鬆,城崎溫泉,天橋立,鳥取,貴志,白浜等)。有效期為5天,提前預定的價格是9000日元。
至於JR西日本的其他地區鐵路周遊券,常規線路的遊客可基本不用考慮購買。
網址://www.westjr.co.jp/global/sc/ticket/pass/kansai_wide/

【大阪周遊卡】
大阪周遊卡可以在大阪市內無限次乘坐絕大多數地鐵和大阪City Bus,以及免費參觀包括通天閣、大阪城天守閣、梅田空中庭園展望臺在內的部分景點,以及在海遊館等部分景點享受優惠票價。
該卡可以從代理網址線上購買,然後在關西機場或者大阪市區領取,也可以直接在大阪地鐵所有的地鐵站的站長室或定期券銷售場所購買。大阪周遊卡不分成人或兒童價,從首次刷卡或者進入免費場所時啟用,有效期為當天,而不是24小時。
1日券和2日券的價格分別為2700日元和3600日元,需要注意的是1日券比2日券的使用範圍要大,除了地鐵和大阪City Bus外,還可以乘坐大阪市區的阪急、阪神、京阪、近鐵和南海電鐵,但不可從南海關西機場站開始使用。
大阪周遊卡是我個人比較推薦購買的一種交通優惠票。首先大阪的地鐵起步價就比較貴,起步價為180日元,並隨區間距離增加而遞增價格。此外,如果你的行程中有安排遊覽通天閣(門票700日元)、大阪城天守閣(門票600日元)、梅田空中庭園展望臺(門票1000日元)、天保山大摩天輪(門票800日元)、道頓掘水上觀光船(票價900日元)等,則單獨購票所需的金額都已超過大阪周遊卡的售價了。
網址://www.japan-osaka.cn/osp/ch/

【京都巴士1日券】
京都巴士1日券,可以在京都市內的公交車上不限次使用。因為京都地鐵只有兩條線,能到達的地方比較有限,反而是市內絕大部分景點都可以乘坐巴士輕鬆到達。
對於是否要購買京都巴士1日券,其實很簡單。該券的成人票價是600日元,而京都市內的公交車票價皆為230元,如果當天要搭乘公交車三次以上,毫無疑問購買巴士一日券。

【奈良巴士1日券】
和京都巴士1日券類似,奈良巴士1日券可以在奈良市內的公交車上不限次使用。不過,奈良的春日大社、東大寺、奈良公園等景點位置相對集中,且距離近鐵奈良站和JR奈良站不算遠,所以不趕時間的話,步行遊覽也是完全可行的。

【高野山世界遺產票券】
因為我們此次行程中安排了高野山,所以我特別關注了一下這款高野山世界遺產票券。該券包含了南海難波站往返高野山的南海電鐵車票、高野山上的南海RINKAN巴士暢乘券和參拜金剛峰寺、金堂、根本大塔、靈寶館的8折優惠和一些店鋪的9折優惠。高野山世界遺產票券需要在南海難波站購買,成人票價為2860日元,有效期為2天。
因為從南海難波站去高野山,南海電鐵的單程票價已經是1260元,所以如果打算從大阪往返高野山,這張高野山世界遺產票券應該是值得購買的。不過,我們這趟旅程是從奈良直接去高野山,雖然也要在大阪換乘南海電鐵,但最方便的換乘站卻是新今宮站,而非南海難波站,所以我們最終也沒有購買高野山世界遺產票券。

最後提一下,我們此行中有購買的是這三種:ICOCA卡、大阪周遊卡、京都巴士一日券。

日本歷史

走在京都或者奈良的街頭,遍佈於此的唐宋風格寺院與神社建築,不但擁有獨特的歷史魅力,還會使人有一種穿越時空與歷史相接的感覺。若在去日本之前瞭解一下日本的歷史,對提高這段旅程的體驗感顯然更有幫助。

關於日本歷史的源頭,有不同的說法。耳熟能詳的如公元前210年,秦朝方士徐福東渡日本不歸,日本人乃是徐福的後人,但這個說法顯然是不準確的。再比如,按日本自己的說法,日本史上第一任天皇是公元前660年的神武天皇,相傳他為日本神話中的創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後裔。但實際上,自神武天皇至仲哀天皇,這十四位天皇在歷史中並無法確認,極有可能是日本史書《古事記》及《日本書紀》 為了完成從神代到人代的過渡而虛構出來的人物。
從有據可考的正史來講,在新石器時代之後,日本歷史分為如下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由眾多小部落組成的時期,包括彌生時代和古墳時代。
第二個階段,是日本有了國家的概念,國家權力集中在天皇手中,這個時期包括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
第三個階段,是幕府時代,政權由武士階級掌握,天皇權威基本喪失。日本歷史上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幕府時期,而其中室町幕府末期至德川幕府建立之間這段時期,就是著名的日本戰國時代。
第四個階段,是19世紀60年代至今,明治維新後,國家權力迴歸天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天皇僅作為象徵性國家元首保留了下來。

【彌生時代】
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因該時代的陶器於1884年首次在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町發現而得名。考古學家認為,彌生時代對比此前的原始社會出現了明顯的跨越,原因是在於中國秦漢時期的移民入島,如徐福東渡日本,為當時彌生時代的日本帶去了先進的文化和科技。值得一提的是,在彌生時代中期,日本諸國中的奴國國王曾向漢朝朝貢,併為漢光武帝賜以金印。

【古墳時代】
公元3世紀至公元6世紀,因這個時期的統治者盛行建造巨大的古墳而得名。這些古墳目前發現的有七十一座,區域以奈良和大阪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形式是前方後圓的鑰匙型古墳。大阪堺市大仙町的大山冢,是全世界最大的古墳,規模甚至超過了金字塔與秦始皇陵,其墓主實際身份尚不得而知,傳統認為是第十六代天皇仁德天皇。在古墳時代的公元4世紀後期,近畿地區的大和國逐漸興起,經過長期的擴張,逐漸征服日本中部大部分地方,其首領改稱“天皇”。

【飛鳥時代】
公元6世紀末至公元710年,因此期政治中心為奈良縣的飛鳥而得名。該時代是上承古墳時代,下啟奈良時代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社會變革,是公元646年的大化改新。這一年的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頒佈《改新之詔》,其主要內容是廢除大貴族壟斷政權的體制,向中國唐朝政治經濟體制學習。也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日本派遣了很多學生和僧人作為遣唐使,到中國學習政治、法律、文化及佛學知識。

【奈良時代】
公元710年至公元794年,日本定都平城京,即現在的奈良。此時的日本深受中國盛唐文化的影響,據說平城京也是模仿唐朝的京城長安而建造。這一時期,日本重農興修水利,經濟發展,佛教昌盛,遣唐使也帶來了中國先進的文化,此時的日本社會儼然處於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此外,這個時代還誕生了日本歷史上幾部著名的書籍——《萬葉集》、《古事記》、《日本書記》、《懷風藻》。在奈良時代,天皇決定以陰陽道作為統治人民的手段之一,於是陰陽師開始以國家專屬的佔術師身份出現,而在接下來的整個平安時代,他們達到了發展的巔峰。

【平安時代】
公元794年,第五十代天皇桓武天皇將日本首都移遷到了平安京,即現在的京都,開啟了平安時代。這個時期,日本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此同時,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此期間,日本創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並誕生了一系列反映貴族文化的文藝作品,如《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語》、《枕草子》等。在平安時代,佛教已經相當流行,天台宗和真言宗兩大宗派盛極一時。在平安時代中後期,財富與權力逐漸集中於貴族。平安時代末期,貴族武士集團間充滿了權力的衝突與矛盾,最終訴諸武力解決,最終被武將源賴朝掌握實權,自此進入鎌倉時代。平安時代以後,京都仍是日本的都城,直至19世紀的明治維新。

【鎌倉幕府】
公元1185年,源賴朝在消滅了平氏後,成為了掌握日本政局的人,但他並沒有接管京都的天皇政府,而是在關東的鎌倉建立了自己的武家政權。1192年,源賴朝受封為徵夷大將軍,正式開啟了鎌倉幕府時代,他任命御家人(與將軍直接保持主從關係的武士)到全國各地行使守備、徵稅和土地管理權,這標誌著日本天皇成為傀儡,幕府成為實際的政治中心。源賴朝死後,外戚北條氏世襲“執權”,操縱幕府統治。13世紀,元軍侵日戰爭客觀上使幕府進一步加強了對日本的統治,但是受貨幣經濟影響,社會矛盾加劇。到了1324年,第九十六代天皇后醍醐天皇舉兵倒幕,鎌倉幕府的足利高氏(即後來的足利尊氏)倒戈,上野豪族新田義貞也舉兵攻陷鎌倉,鎌倉幕府在1333年滅亡。

【室町幕府】
鎌倉幕府滅亡後,倒幕大將足利尊氏不滿後醍醐天皇輕視武士利益的政策,於1335年起兵反叛。公元1336年,足利尊氏攻佔京都,立光明天皇為傀儡,並在京都的室町設立幕府,日本進入室町幕府時代。後醍醐天皇持天皇象徵的三神器出逃至吉野,形成兩個朝廷對立的南北朝時代。直到1392年,南朝的後龜山天皇還幸京都,向北朝的後小松天皇進行讓國儀式,授予神器,實現兩朝的合一。在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任期內,發生了應仁之亂,之後日本各地大名互相征伐兼併土地,不再聽從幕府號令,日本進入了各地守護大名混戰的戰國時代。1573年,第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驅逐出京都,室町時代結束。

【戰國時代】
自公元1467年的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逐漸架空室町幕府,以下犯上和謀權篡位的事也頻頻發生。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大名,最為著名的是“前三雄”今川義元、上杉謙信、武田信玄,和“後三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在16世紀中葉,織田信長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一方勢力,他在1573年將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逐出京都,室町幕府宣告滅亡。在將主要對手逐一擊敗後,織田信長非常有希望統一全日本,但他卻因為家臣明智光秀的叛變,在1582年命喪京都本能寺,史稱“本能寺之變”。隨後織田信長的另一位家臣羽柴秀吉(即後來的豐臣秀吉),擊敗了明智光秀,接管了織田信長的基業,基本統一了日本。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幼子豐臣秀賴繼任,豐臣的家臣與原來織田信長的主要盟友德川家康關係惡化。德川家康在關原合戰中擊敗了豐臣家重臣石田三成後,實質上已經取代了豐臣氏的政權。1603年,德川家康獲得天皇賜與徵夷大將軍一職,在江戶(現東京)成立江戶幕府。後來經過大阪冬之陣和大阪夏之陣兩次戰役,德川家康在1615年消滅了豐臣氏最後的勢力,結束了近二百年來混亂的戰國局面。自此,日本歷史正式邁入德川幕府,也就是江戶時代了。

【德川幕府】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即現在的東京,建立了德川幕府。十七世紀,德川幕府為控制各地大名私下與西方商人經商,曾五次頒佈“鎖國令”,日本成為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1853年,美國艦隊闖進江戶灣,迫使日本開港通商,隨後德川幕府與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導致日本社會矛盾愈發激化,促使了倒幕運動的發生。1867年,德川幕府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將大政奉還給年少的明治天皇,德川幕府結束。

【明治維新】
明治天皇政府在1869年遷都東京,頒佈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並派出使節團出訪歐美考察,學習政治、科技與文化。明治維新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使日本逐漸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但日本在強大起來以後,很快就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戰爭不可避免,一觸即發。
日本從十九世紀末開始,接連取得了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日俄戰爭、九一八事變的勝利。膨脹的野心最終導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日本由天皇制國家變為以天皇為國家象徵的議會內閣制國家,天皇僅作為象徵性國家元首保留了下來。

日本佛教

無論你是為什麼目的去日本旅遊,大都還是會去幾處日本的佛教寺院,例如京都的清水寺、金閣寺、奈良的東大寺等等。在這些寺院的大門,總能看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某某宗總本山”或者“某某宗大本山”的字樣。如果想深入瞭解這些寺廟的歷史背景,建議先了解一下日本佛教的相關知識。
自公元6世紀,佛教從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後,至今已有一千四百餘年的歷史。據統計,目前日本擁有七萬餘間佛教寺院,主要存在十幾個宗派。

【總本山和大本山】
日本寺廟的規格是分為高低的,所謂的“總本山”或“大本山”,指的是日本佛教宗派的“總部”或者“最重要的道場”,相當於是在這個宗派屬於至高無上的存在。而在總本山和大本山之下,還有別格本山、本山等級別,這些大多是分支派別的總部。
一般來說,總本山的格別還要略高於大本山。不過這也是要根據具體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可能有區別,並非大本山就一定低於總本山。總體而言,在日本真正被認可為“總本山”的寺廟,一共也就只有十幾座而已。

【佛教宗派】
法相宗
日本佛教影響力最大的宗派之一,來自大唐,源於玄奘法師的長安大慈恩寺,強調的是“唯識之學”。法相宗的大本山,是奈良的兩座名剎:興福寺和藥師寺。
(圖:法相宗大本山藥師寺)

華嚴宗
華嚴宗同樣來自於中國,核心思想可以歸結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它也是日本歷史上最早、影響最深遠的宗派。華嚴宗的大本山,是奈良的東大寺。
(圖:華嚴宗大本山東大寺)

律宗
律宗和中國有更直接的關係,因為日本律宗的開山始祖正是大名鼎鼎的鑑真和尚。律宗最強調的是戒律的研究和實踐,而它的總本山唐招提寺,則是日本規格最高的幾座寺院之一。
(圖:律宗總本山唐招提寺)

天台宗
日本本土宗派,由最澄大師在比睿山開山所建,總本山是位於比睿山的延歷寺。屬於天台宗分支的,還有東京淺草寺、大阪四天王寺、京都鞍馬寺等。
(圖:天台宗分支和宗總本山四天王寺)

真言宗
也是日本本土宗派,由帶有傳奇色彩的僧人空海所建,總本山是高野山上的金剛峰寺,空海大師的真身也在高野山。值得一提的是,真言宗的分支很多,有“十八本山”之稱,包括京都東寺、醍醐寺、奈良長谷寺、西大寺等。
(圖:真言宗總本山金剛峰寺)

淨土宗
鎌倉時代發展出來的宗派,開山祖師為法然大師。淨土宗的理念是任何人在佛面前都是平等的,只要反覆唸誦“南無阿彌陀佛”,依靠佛力就能“往生極樂”。淨土宗的總本山是京都的知恩院。
(圖:淨土宗總本山知恩院)

淨土真宗
淨土真宗由法然大師的弟子所創,它較為徹底地排除了一切清規戒律。京都的西本願寺和東本願寺分別為本願寺派和大谷派的本山。
(圖:淨土真宗本願寺派本山西本願寺)

此外還有:時宗,總本山神奈川清淨光寺;臨濟宗,大本山京都妙心寺;曹洞宗,大本山福井永平寺和橫濱總持寺;日蓮宗,總本山身延山久遠寺;黃檗宗,大本山京都萬福寺。

另外還有一些無宗派寺院,例如宇治的著名寺院——平等院,就是由天台宗和淨土宗共同管理,而不屬於某一宗派。
(圖:平等院)

神道教

介紹完日本佛教,還有必要提一下日本的神道教,畢竟到日本旅遊的人,一定會去參觀幾個神社。神道教是日本本土的宗教,信仰多神。神道教起源於對大自然的崇拜,視自然界萬物為神祗,也賦予天皇神性。
神道教起初沒有正式的名字,一直到公元6世紀,佛教傳入日本,為了與“佛法”一詞分庭抗禮,於是創造了“神道”一詞以示區別。日本的神道教以《古事記》和《日本書記》兩本書作為經典,但曾因為沒有系統的理論和學說,一度衰微為佛教的附庸。後來神道學者將神道教義與中國的朱熹理學結合,強調尊皇忠君,在明治天皇時被尊為國教。二戰後,在盟軍的要求下,裕仁天皇宣佈廢除國家神道,但目前神道教仍為日本最主流的信仰。

【神社】
神社作為用於祭祀神道教各種神祗的舍屋,廣泛存在於日本各處。據統計,全日本有大大小小的神社近十萬座,祭祀的物件包羅永珍,例如祭祀須佐之男的八阪神社、祭祀菅原道真的天滿宮、祭祀稻荷大明神的稻荷神社、祭祀春日大明神的春日神社等。對於同一神社型別,最早獨立存在的神社被稱為總本社,例如位於京都伏見區的伏見稻荷大社就是全國近三千家稻荷神社的總本社。
神社的入口,會建有一座類似牌坊的建築——鳥居。踏入鳥居,就意味著進入了神域。除此之外,神社內的注連繩和玉垣也代表了神域的界限。神社的主要建築是社殿,大型神社的社殿通常包括本殿、幣殿、拜殿三部分。本殿是神棲息的場所,禁止人類進入;幣殿是用於供奉幣帛的場所;拜殿是正式參拜祈願的場所。參拜神社有專門的步驟,在這裡我就不詳細介紹了,有興趣瞭解的,可以自行百度。而用於書寫願望的木板,叫做繪馬,祈願的時候懸掛在神社內。
日本人的一生,會有參與到很多與神道教有關的活動,例如出生後會被父母帶領去神社參拜出生地的守護神。每逢新年又或者遇到考試升學時,日本人也經常會去神社參拜和祈福。另外,至今還有很多日本人選擇在神社舉辦神道教傳統婚禮。而在動漫作品中經常提及的夏日祭,原本也是神道教的一種祭祀活動。

【神社的等級】
神宮
神宮是最高等級的神社稱號,最初只有位於三重縣的供奉神道教至高神明——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可以使用“神宮”這個名字。到來後來,因為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代,所以供奉天皇的神社,也被叫做神宮。不過直到現今,能被稱為神宮的神社數量依然很少,且奉祀的也僅限於日本皇室祖先神,天皇及神話裡對於和平有非常功績的特定神祇。
(圖:白峰神宮,供奉崇德天皇和淳仁天皇)

大社
“大社”原本專指位於島根縣的供奉“國中第一之靈神”大國主大神的出雲大社。如今凡是供奉神道教重要神祗或者地方守護神,通常被稱為大社。
(圖:伏見稻荷大社,供奉稻荷大明神)


供奉八幡戰神,一般都被稱為“宮”。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供奉生前位高權重或者德高望重的人的神社,也會被稱為“宮”。
(圖:錦天滿宮,供奉學問之神菅原道真)

神社
除了上述的神宮、大社、宮以外的,其他供奉各種神道教神明的神社,都可以被稱為“神社”。
(圖:晴明神社,供奉陰陽師安倍晴明)

日本美食

雖然並非是專程為了美食而去日本,但哪怕你並不在意吃喝,美食也會是你在日本旅行中最棒的體驗之一。
因為畢竟要控制旅行的預算,所以我們這次以平價的大眾料理為主,儘管如此,依然能感覺到日本美食的博大精深。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此行吃過的一些美食。

壽司
壽司絕對可以算是日本料理的代表了。“壽司”在日本古代寫作“鮨”,原本是指用鹽和米醃製的鹹魚。隨著漁業和冷藏業的發展,壽司逐漸發展為運用時鮮魚生製作。現在的壽司,分為幾種不同的流派,最具代表性的是“江戶前壽司”,也就是“握壽司”。高階的壽司料理店價格不菲,想要便宜的話,可以選擇回轉壽司店,一般人均不到2000日元就可以飽餐一頓。
除此之外,我們在奈良還品嚐了當地鄉土特色的柿葉壽司。這種壽司的作法是將鹽漬的青花魚或是鮭魚放在飯糰上,然後包上柿葉,這樣不僅能除腥保鮮,還增添了柿葉的澀香味。

拉麵
日式拉麵,源於中國,最早出現在橫濱的中國街,二戰之後在日本各地興盛,發展出各種各樣的口味。拉麵的精華在於湯底,日式拉麵主要分為四種:醬油、豚骨、味增、清湯(鹽)。面上通常會配叉燒、紫菜、筍、雞蛋等等。
日本的拉麵店很普遍,到處都是,比較知名的是幾個連鎖品牌:一蘭、金龍、天下一品等,價格都在1000日元左右。除此之外,京都站內的伊勢丹10樓有一個拉麵小路,以日本傳統町屋為原型設計,彙集了日本來自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地區的九間著名拉麵店。如果你的胃足夠大,可以在一天之內嚐遍多種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拉麵。

蕎麥麵
蕎麥麵可以稱為日本的國民美食,雖然蕎麥早在公元8世紀就傳入日本,但直到16世紀才出現了手切蕎麥麵,後來與江戶前壽司、天婦羅並稱“江戶三味”。蕎麥麵分為熱食的湯麵和冷食的蘸面。

烏冬面
烏冬面也是一種在日本常見的大眾料理,以小麥、雞蛋為原料,據說最早也是從中國傳入。烏冬面的口感偏軟,介於切面和米粉之間,食用方法和蕎麥麵有點相似。


丼,就是蓋飯。“丼”在中文裡念“dǎn”,意思為投物到井中所發出的聲音。這個字漂洋過海傳到日本之後,日本人腦洞大開,把“井”的部分想像成飯盒,而那個點是蓋在上面的菜餚,對應了這種日式料理——蓋飯。
日本常見的丼物,有海鮮丼、牛丼、親子丼、鰻魚丼等等,對應的就是蓋飯上不同的食材。不同食材的丼,價格也有所不同,不過總體都算是大眾平價美食。

御好燒
御好燒的做法是用麵粉糊加上捲心菜、肉類、魚或者貝類等食材,在鐵板上煎,最後加上調味料。有人認為,御好燒是昭和年代曾到過義大利的軍艦廚師,在吃到意式餡餅後,使用日本的材料改良製作而發明的。
日本不同地方的御好燒,名稱和選用的食材各不相同,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大阪燒和廣島燒。

章魚燒
章魚燒起源於大阪,皮酥肉嫩、味美價廉,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國粹小吃。主要成分是章魚、柴魚片、海苔和醬料。
在大阪的道頓堀附近,有幾家著名的章魚燒店,可惜當我們來到的時候,因為太晚而關門了。所以此行只是在宇治嚐了抹茶味的章魚燒,也還挺有特色的。

炸串
炸串的日文叫“串カツ”,到了大阪,總還是要吃炸串的,尤其是在通天閣下面的新世界,集中了眾多的炸串店。炸串是把新鮮的肉類、蔬菜等食材裹上面糨,炸成金黃色,酥脆油香。
值得注意的是,炸串店的蘸料是公用的。吃炸串之前,可以將炸串放進去蘸一下,但咬過的串就不可以再蘸了。

日式煎餃
在日本,餃子屬於中華料理。日本人民對餃子的喜愛,絲毫不亞於餃子的起源地中國。在日本最常見的餃子的做法是煎餃,一般日式煎餃的麵皮都很薄,裡面餡料的材料通常會用到豬肉餡、捲心菜、大蒜、韭菜等。

日式炸豬排
日式炸豬排屬於日本的洋食,發源於昭和時代初期。傳統西餐的肉排,通常是用少量的油來煎,而日式豬排則改為像天婦羅一樣,用大量的油來炸。醬料通常是伍斯特醬汁或者豬排醬,配菜則是切碎的捲心菜。連鎖的日式炸豬排店,一份炸豬排套餐的價格,通常在1000至1500日元左右。

湯豆腐
湯豆腐源自寺院精進料理,因為京都的水質良好,非常適合做豆腐,所以湯豆腐料理也成為了京都的一方名物。
湯豆腐的主要材料自然是豆腐,鍋中用昆布打底,之後放入豆腐,煮沸時撈出豆腐,蘸醬汁食用。在京都的東山和嵐山,均有幾家以湯豆腐著稱的餐館,環境和食物出品都還不錯,套餐價格在1500至3000日元之間。

精進料理
精進料理是一種日本特有的佛教素食料理,食材全部為素食,食用的時候講究五法、五色、五味和五觀。“五法”指的是五種烹飪方法:生吃、水煮、燒、炸、蒸;“五色”是食物的顏色包括青、黃、赤、白、黑;“五味”是食物的甘、辛、酸、鹹、苦。至於“五觀”,則是指進食時反省自己的行為,審視自己的過錯。
在高野山提供“宿坊”的寺院裡,幾乎都是“一泊二日”模式,包含了精進料理的晚餐。如果不住在高野山,也可以在專門的餐廳享用精進料理。當然,京都也有部分寺廟或者餐館提供精進料理。精進料理屬於比較高階的日式料理,價格通常在3000至8000日元之間。

抹茶
抹茶以宇治的宇治茶最出名,京都的茶葉商人把京都府,奈良縣,滋賀縣,三重縣四個地方產出的茶葉,通過京都府內宇治地區的茶葉製法加工成的綠茶,並命名為“宇治茶”。
在宇治,有抹茶製成的各種食品,抹茶麵、抹茶章魚小丸子、抹茶煎餃,還有味道非常讚的抹茶冰淇淋。

遊記部分

以下開始遊記部分。

京都:走馬觀花的三天

京都古稱“平安京”,正如這座城市名字所表達的一樣,自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到1868年明治天皇遷都東京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京都都是作為日本的首都存在。而在日本戰國時期,眾多大名所爭奪的“上洛”,實際上也是指京都以及附近的近畿地區。
在平安京的規劃中,可以明顯看出對唐朝長安城和洛陽城的模仿。朱雀大道貫穿整座城市,將平安京分為左京和右京。如今的京都,依然留下了眾多寺院和神社等古蹟。1994年,金閣寺、清水寺等京都的十七座古蹟,以“古都京都的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京都最主要的景點,分別集中分佈在鴨川東岸的東山區、西岸的中京區、西郊的嵐山、南郊的伏見。我們在京都安排了兩天半的時間,也僅僅夠走馬觀花。
我們去程的航班是春秋航空的9C6159,起飛時間是尷尬的05:55,所以只能半夜坐滴滴去白雲機場。不過在雨季的廣州,還是寧願趕早不趕晚,而且我們在上午就可以抵達日本,相當於多出了半天的時間可以利用。很幸運,前一晚的暴雨並沒下太久,溼漉漉的跑道也沒有影響飛機的起飛。

【關西國際機場】
日本屬於東9區,所以比北京時間要快一個小時。飛行時間三個半小時,我們在當地時間10:30抵達了關西國際機場。這個圍海造田所建的機場擁有兩個航站樓,T1是主航站樓,而規模比較小的T2主要供廉價航空使用。我們是春秋航空,所以自然就是在T2了。
下了飛機,出關取行李,一切順利。出境大廳門口,就是接駁車站,可以在這裡坐兩個航站樓之間的接駁車去T1。

下了接駁車,上了一段扶梯到二樓,沿著指示往前走,就可以看到JR和南海電鐵的車站。如果你旅行的第一站是大阪,可以選擇坐價效比更高的南海電鐵(我們返程時從大阪前往關西機場就是坐的南海電鐵)。如果像我們一樣,旅程的第一站是京都,而且酒店預定在京都站附近,那麼我會建議購買ICOCA & HARUKA的組合優惠套票,乘坐關空特快列車“HARUKA”去京都。
關空特快列車“HARUKA”,是直通關西機場與天王寺、新大阪、京都等關西主要城市之間的特快列車。從關西機場到達天王寺約需行駛35分鐘,到新大阪約50分鐘,到京都約80分鐘,每天60班次(往返各30班次)執行。
“ICOCA & HARUKA”則是指,將乘坐關西地區等處的JR和地鐵、私營鐵路、公交車等交通工具以及購物時使用的IC卡“ICOCA”(卡中預存有1,500日元),以及從關西機場直達天王寺、新大阪和京都的關空特快列車“HARUKA”折扣券組合成套的優惠套票。
此前,我已經通過JR的官網線上預定了ICOCA & HARUKA前往京都的組合優惠套票,所以憑官網傳送的取票QR碼,去JR售票處付款和取票,然後再進站乘車。有需要的同學,可以在這個網址檢視詳細介紹和價格,以及進行預定。
//www.westjr.co.jp/global/sc/ticket/icoca-haruka/

【京都站】
乘坐關空特快列車到了京都站,這座規模巨集大的車站裡面有JR西日本、東海新幹線、近鐵、京都地鐵。JR京都站的入口面向塩小路通,站前是一個公交站場,名稱叫“京都站前”,有公交巴士去往金閣寺、清水寺、祇園等地。
京都站大樓的2至11層是伊勢丹百貨,站前的地下則是PORTA商業街,二者裡面都有眾多食肆和購物的地方。

【京都塔】
一走出京都站,就能看到馬路對面高聳的京都塔。這座擁有逾五十年曆史的瞭望塔,高131米,是京都的著名地標之一。京都塔的基座是京都塔大樓,大樓內有商場、食肆、銀行和酒店。雖然京都市本身並不臨海,但京都塔卻很獨特地採用了燈塔的造型。在京都塔上可以眺望京都市區、西郊的嵐山和北郊的比睿山,不過因為旅程時間的關係,我們這次就沒有登上京都塔了。
值得一提的是,京都塔曾在《名偵探柯南》的第7部劇場版《名偵探柯南:迷宮的十字路》中出現過,下面這個拍攝機位是和電影動畫一模一樣的同款角度。

【京都新阪急酒店】
從PORTA商業街的地下通道過馬路,就到了我們預定的京都新阪急酒店。這家酒店最大的優勢就是位置極佳,位於京都站對面,與京都站僅一街之隔。
我們此行三人,考慮到價格的原因,預定的是雙人間加沙發床。不過哪怕是沙發床,睡起來還是很舒服的。房間大小比想象中的略大一些,住得蠻舒服的。我們預定的房間是不含早餐,不過這並不是問題,酒店馬路對面就是一個Lawson便利店,買早餐和零食很方便。
酒店前臺有會說中文的員工,溝通起來沒有任何障礙。酒店房間要下午3點後才能入住,於是我們就把行李寄存在酒店前臺,然後就出去逛了。等我們晚上回到酒店的時候,行李早已幫我們搬上房間裡了。

【拉麵小路】
雖說日本美食眾多,但拉麵絕對是一款獨具魅力的料理,去日本總會想要體驗一碗正宗日式拉麵。所以午餐不用糾結,直接選擇了京都站內伊勢丹10樓的拉麵小路。從商場坐電梯上10樓,走過一段玻璃牆面的空中徑路,就到了拉麵小路。

這個以町屋為原型設計,充滿京都傳統風情的拉麵主題食街,彙集了日本來自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地區的九9間著名拉麵店:
這個以町屋為原型設計,充滿京都傳統風情的拉麵主題食街,彙集了日本來自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地區的九間著名拉麵店:
札幌·白樺山莊:主打混合白曲和白味噌拉麵。
新潟·東橫:招牌是將味噌湯原汁稀釋的“薄湯”拉麵。
東京·大勝軒:豬骨、豬腳、雞骨熬製的清湯拉麵。
福島·阪內食堂:特色是蓋滿整碗拉麵的叉燒。
富山·ブラック麵家いろは:選用頂級魚醬熬製的海鮮黑醬油湯頭的拉麵。
京都·ますたに:背脂(豬油)醬油拉麵的元祖。
德島·ラーメン東大:採用祕製醬油加上豚骨熬製湯頭的拉麵。
博多·一幸舍:加入三種醬油和六種海鮮的豚骨白湯。
大阪·あらうま堂:正統的大阪豚骨拉麵。
不過,我們去到的時候,新潟·東橫是停業狀態,札幌·白樺山莊也即將在2019年中停業。取而代之的,是主打臺灣幹拌麵的名古屋·面屋花火,和以焦香白味噌著名的札幌·綱曲物語。

如果你的胃夠大,一天之內品嚐完這九家拉麵也不是不可能。當然,我們還是去其中一家好了,因為是午間用餐高峰時間,好幾間拉麵店都人滿為患。既然這九間拉麵都算得上是日本各地拉麵的傑出代表,於是我們就隨意選一家好了。
於是,富山ブラック麵家いろは,名字比較長,就去這間吧。這間店的招牌是富山黑醬油拉麵,在門口有自助點單的機器,有日、英、中、韓四種語言。
進店後一坐下來,店員就會遞上一杯冰水。不少中國人,包括婷婷的媽媽都不習慣,畢竟大部分中國人都是習慣喝熱水的。但其實這是日本特有的待客之道,據說這是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學習美國的產物,而且以前製冰機是可望不可求的稀奇玩意,所以為客人承上一杯冰水,表示更有誠意。不論這個說法是真是假,反正在大熱天來到日本,我是覺得喝冰水是挺爽的一件事。

人稱“富山黑”的富山黑醬油拉麵,乍一看宛如黑暗料理。其實這是富山縣的特色拉麵,湯頭的黑色來源於長時間製作出的魚醬,黑色的湯頭上面有筍乾、叉燒肉、蔥和紫菜。看上去以為會很重口的湯,喝起起來其實也不會很鹹,而拉麵本身吸附了湯的鮮美,讓人回味無窮。
除此之外,店裡還有雞骨白湯拉麵、白蝦清湯拉麵、日式擔擔麵,如果是中午來的話,可以選擇1000日元左右的午餐套餐,配一碗蛋黃醬叉燒飯,味道也是不錯的。

吃完拉麵,準備坐205路公交去金閣寺。因為身上沒有零錢了,所以去了京都站前的遊客資訊中心的人工視窗購買了京都巴士1日券,後來發現車站其實也有自動售賣機。如果有零錢的話,上車直接找司機買也是可以的。
京都巴士1日券可以在京都市內的公交車上不限次使用,成人票價是600日元,而京都市內的公交車票價皆為230元,如果當天要搭乘公交車三次以上,毫無疑問是購買巴士一日券更為划算。

【金閣寺】
下了車,步行幾分鐘就到了金閣寺。金閣寺的門票是400日元,寺院的正式名稱是鹿苑寺,原本作為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的別墅而建,將軍死後改為禪寺,現在是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寺院。“鹿苑寺”得名於足利義滿的法號:鹿苑院殿。而“金閣寺”則得名於內外貼滿金箔,用於供奉舍利的金閣。
金閣寺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80後熟悉的動畫片《聰明的一休》裡經常出現的場景,也是京都最著名的景點之一,所以到這裡的遊客也特別多。遊客必須單方向順著人流,按照“順路”的指示牌往前走。

走了不一會兒,就到了鏡湖池,這裡是拍攝金閣的經典角度。別看下面的照片看起來顯得空曠無人,其實大家都擠在湖邊拍照,等到一個空缺的臨湖機位還真不容易。
金閣依山傍水,完美展現了日本園林的小巧精緻。這座三層建築,每一層的名字都不同。一層是寢殿風格的“法水院”,安放釋迦牟尼坐像和足利義滿坐像;二層是武家風格的“潮音洞”,外壁和圍欄貼滿金箔,內部放置觀音和四天王像;三層是禪宗佛殿風格的“究竟頂”,內外都貼滿金箔,放置佛舍利。屋頂有象徵吉祥的金鳳凰。
1950年,金閣寺被僧徒林承賢放火點燃,金閣被完全燒燬,這個事件成為了作家三島由紀夫小說《金閣寺》的題材。現在的金閣是1955年根據五十年前金閣維修時製作的圖紙、照片及其他資料重建,並重新貼了金箔的。

【三島由紀夫《金閣寺》】
來到金閣寺,就不得不提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1925年-1970年)的代表作《金閣寺》。小說發表於1956年,以第一人稱視角進行敘述,敘述者是那個火燒金閣的肇事者。在小說中,主人公的名字是溝口,他是一個出生在鄉下,結巴又自卑的青年,遵從父親的遺願來到金閣寺修行,最後卻在一系列的事件和心理變化後縱火燒燬了金閣寺。
小說取材於1950年金閣寺僧徒林承賢放火燒燬金閣寺的真實事件。這起縱火事件中並沒有人員傷亡,但是放置舍利的金閣被全部燒燬。金閣寺建立者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的木像、觀音菩薩像和如來佛像以及眾多佛教經書也被焚燬。經過事後調查,發現鹿苑寺的見習僧人林承賢在縱火事件後失蹤。後來警方在寺院後面的左大文字山發現林承賢已經切腹,蹲坐在地上。經過搶救,林承賢撿回一條性命,被判入獄,同時被確診為患有精神分裂和肺結核。在事件之後,林承賢的母親深受打擊臥軌自殺,他本人也在五年後因病不治而亡。
三島由紀夫在小說中,為主人公溝口火燒金閣寺的動機增加了極其壯烈、豪邁的成分。而作家本人在發表《金閣寺》的十四年後,也終於採取了過激的行動。1970年11月,三島在交付了最後一部小說《豐饒之海》的當天,試圖發動自衛隊兵變,推翻有國家不允許擁有軍隊等規定的日本憲法。事敗後,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

位於金閣寺一側的陸舟之鬆,是具有六百年曆史的古鬆。旁邊有介紹說,該樹是由足利義滿當年手植。之所以命名為“陸舟之鬆”,是因為這棵松樹的形狀看起來很像是一艘船的緣故。

金閣寺周邊的林木鬱鬱蔥蔥,要不是因為遊客人多,其實寺院的環境其實還是很幽靜的。在金閣寺的後方,還有一座白蛇之冢,雖然旁邊有介紹,但並不是很看得懂。所以這個日本的白蛇傳說講的是什麼,我就不得而知了。

【晴明神社】
從金閣寺出來,我們下一個要去的地方是晴明神社。步行的話距離有點遠,所以選擇了坐12路公交車前往,反正我們有京都巴士1日券。
在一條戻橋·晴明神社前站下了公交車,旁邊就是一條戾橋。這個一條戾橋雖然是原址,但現存的橋是上世紀末興建的。晴明神社內也有一座縮小版的一條戾橋,欄杆主柱是1922年至1995年間舊橋上的歷史原物。一條戾橋的“戾”字在日語裡是“返回”的意思,日本民間認為一條戾橋連線著人間與黃泉兩個世界,據說當地人至今仍有婚嫁不過此橋的習俗。

晴明神社供奉的,是平安時代的著名陰陽師安倍晴明。沒錯,就是手遊《陰陽師》裡面那個陰陽師安倍晴明。公元1005年,晴明去世,當時的一條天皇下令將他的舊宅改造為一座神社。早年神社佔地很大,後來因諸種原因逐漸縮小,神殿也幾乎荒廢。知道德川幕府末年,安倍晴明的後人才對神社進行了重新修整,目前的主要建築恢復於上世紀初。
近年,由於以安倍晴明為題材的各種文學、影視和動漫作品很有人氣,也使得晴明神社成為熱門的參觀地點。

下面這個,就是神社內縮小版的一條戾橋,欄杆主柱是舊橋上的歷史原物。傳說中一條戾橋是安倍晴明所豢養的式神居住的處所,每當源博雅拜訪晴明時,經常一條戾橋,橋下躲藏的式神便會事先通知晴明。

神社裡面的手水舍旁邊有一口晴明井,井水是安倍晴明舊居中湧出的京都名水,被人相信有治癒疾病的能力。井口是晴明桔梗印的符號五芒星,下方有十二地支,井口朝向本年的吉祥方向。
此外,晴明井也是日本茶道三千家之祖千利休的取水泡茶之處,同時這裡也是他絕命之處。他因觸怒了太閣豐臣秀吉,而被賜死。

晴明神社裡到處都有形狀為五芒星的神紋,這些被稱作桔梗印。這是安倍晴明獨創的陰陽道中祈禱咒符的一種,代表象徵宇宙萬物的天地五行:木、火、土、金、水。

【陰陽道與安倍晴明】
陰陽道,在日本古代是一種很盛行的法術。陰陽的概念誕生於中國,最早見於西周時代的《周易》。大約在公元6世紀的飛鳥時代,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並與日本本土的神道教融合,形成了一套日本獨有的陰陽術體系,內容包括祭祀、占卜、時刻、曆法等。
古代日本,掌握陰陽道的人叫做陰陽師。天皇以陰陽道作為統治國家的手段之一,設立了專門的陰陽師機構——陰陽寮,並禁止民間擁有陰陽道的典籍。在平安時代,陰陽師的地位達到了巔峰,不僅對天文曆法的制定有主導權,並且作為皇室貴族的顧問,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到了鎌倉幕府和日本戰國時代,隨著武家勢力上升和皇權的衰落,許多原本為朝廷工作的陰陽師開始流入民間,陰陽師的地位開始下降。雖然德川幕府時代,陰陽師一度再次復興,但是在明治維新後,陰陽道被政府廢止,只有部分內容被以民間信仰的形式留存了下來。
說到陰陽師,就肯定離不開安倍晴明(921年-1005年)。無論是早年電影《陰陽師》裡的野村萬齋,還是昌平冬奧會上的羽生結弦,抑或是此前火爆的手遊《陰陽師》,總之安倍晴明可以說是日本的一個大IP。關於這位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陰陽師,自身也有很多傳說和謎團。傳說晴明的祖上是著名遣唐使阿倍仲麻呂,他的母親是一隻幻化成人的白狐,所以他天生擁有靈力,可窺見鬼怪。當然,暫且將鬼神放一邊,歷史上真實的安倍晴明也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畢竟陰陽風水離不開觀測星象。而因為其所處的平安時代,日本人對鬼神的敬畏以及皇室貴族統治的需要,促使了安倍晴明在政治上也佔據著相當的地位。

【白峰神宮】
從晴明神社出來,去堀川今出川站等公交。本來想順道去一下公交站旁邊的白峰神宮,沒想到這時過了下午五點,所以神宮已經關門了,於是我們只能在門口看了看白峰神宮的介紹。
神宮,奉祀的只限於日本皇室祖先神、天皇及有非常功績的特定神祇。白峰神宮建於19世紀的明治天皇時期,祭祀的是崇德天皇和淳仁天皇,這兩位天皇同樣是在權力鬥爭中失敗而遭到流放,並最終死於流放之地。
同時,又因為神宮這一帶,原來是蹴鞠·和歌的宗家——飛鳥井家的宅邸遺蹟,所以神宮內祭祀著這一家族的守護神——鞠精大明神。因此白峰神宮現在也被認為是一座供奉運動之神的神社,得到廣大球技愛好者的崇拜。

【崇德天皇與大天狗】
崇德天皇本是日本第七十五代天皇,鳥羽天皇宗仁長子。他除了是一位天皇之外,還被認為是在死後化身為“日本三大妖怪之一”的大天狗。
據古書《古事談》記載,崇德天皇實際上是他的祖父白河上皇與鳥羽天皇之妻亂倫所生。崇德天皇5歲登基,23歲被鳥羽上皇逼迫退位,另立新君。1156年,鳥羽上皇去世,崇德與與後白河天皇之間為爭奪政權發生衝突,二人各自與藤原氏、源氏、平氏等諸家族勢力集團結成同盟並爆發戰爭,史稱“保元之亂”。
崇德天皇戰敗被俘,被流放到贊歧,也就是現在的香川縣。在流放期間,他抄寫了五部大乘佛經,要求送入京都納於寺中,但遭朝廷拒絕。崇德為此大怒,自己血書在經文上,寫道:“為君戮民,為民弒君”,寫罷咬舌自盡。
傳說崇德在死前不理髮不修甲,在自盡時變成天狗的模樣。在崇德死後,日本果然災禍不斷,雖然朝廷出於畏懼而修廟宇供奉,但並無效果。而且日本皇室迎來了更大的報應,先是平氏專權,隨後源氏推翻平氏,開啟了長達七百年的幕府統治,天皇徹底淪為武家政權的傀儡。於是便有了崇德天皇死後的怨靈化身為大天狗的傳說,他也被列為古日本四大怨靈之一。
直到1868年,明治天皇特地派人去贊歧的崇德上皇白峰御陵,將崇德上皇之靈接到京都的白峰神宮裡供奉,日本才再次迎來了短暫的和平。

【本能寺】
坐59路公交到京都市役所前站,下了車走幾分鐘就到了本能寺。本能寺是佛教法華宗的大本山,寺院始建於1415年,規模並不大,但因為這裡曾經發生過“本能寺之變”而聞名,於是也成為了歷史愛好者的必訪景點。但這時時間已經比較晚了,本能寺果然也已經關門了。我此次未能如內參觀,甚是遺憾。
不過,本能寺現址並不是“本能寺之變”發生的原址。1582年明智光秀謀反,殺死織田信長,日本歷史也因此而改變。這場叛亂導致寺院徹底焚燬,在本能寺之變發生的十年後,豐臣秀吉下令在原遺址以東一公里處重建寺院,這就是如今本能寺所在的地址。包括本能寺之變在內,寺廟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大火而被燒燬,後來在十九世紀,本能寺又因禁門之變而廢寺上百年。現存的大部分建築為1928年重建,寺內有信長公廟和織田信長紀念碑。

【本能寺之變】
“日本史上第一懸案”本能寺之變,發生在公元1582年6月21日。當日凌晨,織田信長的家臣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起兵謀反,殺死了自己的家主織田信長,日本歷史也由此被改寫。而整個本能寺之變,至今仍然謎團重重,幾個疑點眾說紛紜。
織田信長原本是尾張的大名,他通過一系列的戰爭,包括先後三次打破“信長包圍網”,將
各地大名逐個擊破,驅逐了室町幕府將軍,成功控制了近畿地區為中心的半個日本,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當時羽柴秀吉(即後來的豐臣秀吉)和明智光秀都是織田信長的家臣,而另一位著名人物德川家康,則是他的堅實盟友。
1582年,羽柴秀吉從姬路出發,征討毛利輝元,久攻不下高鬆城。織田信長在收到羽柴秀吉的求援信後,命明智光秀火速增援,同時自己也親自奔赴前線。期間織田信長途經京都,下榻本能寺。信長召來圍棋高手日海和尚和鹿鹽利玄對弈為戲,據說下出了罕見的三劫連環無勝負局,包括信長在內的觀眾皆感到驚歎。當夜,有謀反之心的明智光秀率領一萬三千人,包圍本能寺。當時織田信長在本能寺的守軍不足百人,於明智光秀的大部隊力量相差懸殊,織田信長身邊的人全部戰死,而他本人也放火自盡,史稱“本能寺之變”,而圍棋上的三劫局從此也被視為不祥之兆。
不過,本能寺之變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例如明智光秀的叛變動機,自古就有多種說法,例如是光秀本人怨恨信長,或者有野心奪取天下,又或者守護朝廷等,甚至還有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與光秀合謀造反之說,至今沒有定論。其中許多觀點也沒有史料支援,只是純屬猜測。又例如,當時本能寺為大火燒燬,一般認為織田信長當時死於寺中,但明智光秀軍遍尋寺院也不到信長的遺體。
說回羽柴秀吉,他在接到本能寺之變的訊息後,立即與毛利輝元議和,並與信長的其他家臣會合兵力,在山崎之戰中擊敗明智光秀,光秀敗走。據說光秀在逃亡途中,被醍醐附近的村民劫殺,然而他與織田信長一樣,死後均不見屍體。在此之後,羽柴秀吉巧妙地逐漸掌握了織田政權,成為了本能寺之變的最大贏家。

【若狹家海鮮丼(河原町店)】
晚餐我們選擇了若狹家海鮮丼,這是一間價效比挺高的平價連鎖海鮮丼店。我們來到的時候正值飯點,但也不用等位,可能是因為非旺季時間的緣故吧。店的門面不大,裡面也確實比較狹小,但環境還是挺乾淨衛生的。坐下來後,店員也是給每人遞上一杯冰水。

丼,其實就是蓋飯。那麼海鮮丼,顧名思義就是米飯上面鋪滿了不同種類的海鮮刺身。店裡供應各式各樣的海鮮丼,令人眼花繚亂,價格都在1000日元上下。選單上根據人氣排名,列出了最受歡迎的幾種海鮮丼。我們點了一個人氣No.1的三拼丼,用料包含了三文魚、三文魚籽和蔥花鮪魚泥,刺身的分量還是挺足的。原本擔心會吃不慣鮪魚泥,沒想到味道還不錯,沒有腥味,滑滑的口感也不錯。
婷婷點的是六角丼,配料包括三文魚、蔥花鮪魚泥、軟絲(魷魚)、貝、甜蝦,還有一種好像是金槍魚吧。婷婷的媽媽因為不習慣吃生食,所以點了一份牛丼,味道也不錯,而且價格更便宜。

【錦天滿宮】
旁邊沒有多遠的錦市場和新京極市場的交匯處,坐落著一處神社——錦天滿宮。天滿宮是指日本祭祀學問之神菅原道真的神社。日本全國的天滿宮總本社是京都的北野天滿宮和福岡的太宰府天滿宮。錦天滿宮只是一個規模不大的天滿宮神社,但因藏身繁華熱鬧的商店街中,所以常年香火鼎盛。從這裡懸掛的燈籠上可以看出,來錦天滿宮獻燈的,多是附近商鋪的商人或餐館的店主。

【菅原道真】
天滿宮所供奉的菅原道真(845年—903年)是日本平安時代的一位公卿、學者。他是大學問家,曾經深得宇多天皇、醍醐天皇的信任和重用,被任命為右大臣。但後來他被時任左大臣的藤原時平誣陷,被醍醐天皇抄了家,菅原道真本人也被流放往僻遠之地,不久死於被貶處福岡。
然而,在菅原道真死後,京都出現了多種異象。先是日蝕、月蝕、地震、大火、瘟疫,隨後是傳說藤原時平被菅原道真的冤魂索命而死,再後來是醍醐天皇的皇子和皇孫暴病而死,最後,還在京都發生了一起震驚朝廷的“清涼殿落雷事件”。
當年京都大旱,醍醐天皇召集大臣在清涼殿內商討是否應該求雨。突然間,京都大雨傾盆,並連續發生了雷擊,落雷打中清涼殿和紫宸殿,造成多位大臣身亡。一時之間,宮殿陷入大混亂,醍醐天皇雖然他沒有受傷,但也元氣大傷,僅三個月後就駕崩了。按當時流傳的說法,這次雷擊和此前的異象,都是被誣陷的菅原道真的怨靈作祟,菅原道真從而也被列為古日本四大怨靈之一。除了菅原道真和前面介紹過的崇德天皇,還有另兩個則是是平將門和早良親王,這兩個怨靈的故事也是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篇幅所限,在這裡就不展開了,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查一下資料。
朝廷對此十分恐慌,不但赦免了菅原道真的罪名,追贈官爵,並在福岡的太宰府與京都的北野興建了北野天滿宮以祭祀菅原道真。從此,菅原道真的怨靈終於得以平息。又因為菅原道真生前是一位大學問家,所以菅原道真又從怨靈轉變成專司學問的天神。時至今日,全日本各地共有一萬二千多間天滿宮的分社,每到大考之時,都會湧入大量的學子來此祭拜。

以錦天滿宮為中心,向外延伸至新京極、寺町通、錦市場,自明治時代起,便是京都最熱鬧的商店街與集市。其中新京極商店街是日本第二古老的商店街,僅次於東京淺草仲見世商店街。錦市場沿線的商鋪大多銷售魚和蔬菜等生鮮或乾貨,醃菜,因此又有“京都的廚房”之稱。
穿過新京極商店街,走到四條河原町,這裡是現在京都最繁華的商區。眾多百貨、藥妝店、首飾店、銀行、酒店和高檔餐廳集中在此。順著馬路再往東邊走,就是鴨川。

【鴨川】
京都市內有兩條河流,從北向南由兩條支流匯合成一個“Y”字型,左邊的支流叫賀茂川,右邊叫高野川。匯合之後的部分發音依然與賀茂川相同,漢字卻寫成了“鴨川”。平時人們總是往來於此,適合晚上在河岸上隨意走走散散步,夜裡的景色會更好一些,河岸兩邊都是各種餐廳,不過價錢不便宜。鴨川邊上的風很大,儘管已經是五月底,依然感到頗有些涼意。我們在鴨川河岸溜達了一下,就坐公交車回酒店了。
值得注意的是,京都的公交站,同一個名字的站點,通常有不止一個分站,不同線路的公交車停靠在不同的站點。在Google地圖上是無法區分各分站的,所以在等公交車的時候,要仔細看清楚該分站是不是有你要乘坐的公交線路。

在京都的第二天,我們主要的行程是去伏見和嵐山。伏見稻荷大社是京都人氣最旺的景點之一,所以我們必須趕早出門(實際上我們還遠不夠早)。酒店不包括早餐,但這絕對不是問題,酒店馬路對面就有一個挺大的羅森(Lowson)便利店,昨晚提前買好了一些食物作為今天的早餐。
日本便利店裡有很多很好吃的食物,羅森自家的UchiCafe有多款很好吃的甜點,蛋糕卷和麻薯都很值得一嘗。明治(Meiji)的酸奶也有很多款味道很不錯。早餐不習慣吃冷食的也不必擔心,要知道日本可是泡麵的故鄉,各種各樣的泡麵絕對是你的首選。日清(Nissin)的辣椒番茄、咖哩、海鮮這幾款味道都很好,而且還分普通杯和加大杯,照顧食量不同大小的人。


從我們住的酒店去伏見稻荷大社很方便,可以從京都站乘坐JR到稻荷站,直接刷ICOCA卡進站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去稻荷是要坐JR奈良線的普通車,就是站站停的那種。雖然JR京都站的站臺很多,但指示很明顯,而且還有中文廣播,不必擔心找不到站臺。

【伏見稻荷大社】
伏見稻荷大社的名字,分為三個部分:伏見、稻荷、大社。伏見,表示這個神社位於京都的伏見區;稻荷,指這裡供奉的稻荷神,也就是神道教中主管穀物和食物的神;大社,說明神社的地位,伏見稻荷大社是全國近三萬座稻荷神社的總本宮。
始建於公元8世紀的伏見稻荷大社,位於京都南部伏見區的稻荷山山麓,是京都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伏見稻荷大社在公元942年被授予日本神階中的最高位——正一位,這裡供奉著保佑商業繁榮、五穀豐收的農業之神——稻荷神(宇迦之御魂神)。“稻”顧名思義就是稻子,而“荷”只有一個意思,就是用肩扛重物。日語裡“荷”字沒有中國荷花的意思,因為在日語中不叫荷花而叫蓮花。
稻荷神的本意是用肩膀扛著稻子的神。傳說稻荷神有時以男人形態出現,有時以女人形態出現,甚至會變化成蜘蛛等其他形態。原本稻荷神是主管穀物和食物的,因為稻穀可以釀酒,所以他就兼任酒神;後來因為稻穀可以用來交易物品,所以又兼任商人的財神;再因為有財就能買到世間多數東西,他兼管的事情就越來越多,幾乎成為一個萬能的神。稻荷神有兩個隨從,是白色的狐和狸貓。因此狐狸被視為稻荷神的使者,伏見稻荷大社裡有許多各式各樣的狐狸石像,還有狐狸臉形狀的繪馬。

我們在九點左右到了JR稻荷站,這時已經很多人了,除了遊客,還有很多日本當地來春遊的學生。出了JR站,首先會看見一個紅色的鳥居,穿過鳥居就是神的領域了。經表參道再往裡走,還有第二個紅色的鳥居。再往後就是神社的樓門了,建築相傳是由豐臣秀吉於天正17年(公元1589年)所建造的,其上寫有“如祈求豐臣秀吉之母大政所殿病癒的心願得實現,便捐獻一萬石”的祈命禱告文。
樓門左側是手水社,用來洗手和漱口。門前臺階上有一對狐狸石像,仔細看你會發現左右兩隻狐狸嘴裡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左邊的狐狸叼著象徵財物權的鑰匙,右邊的狐狸口裡含著一塊圓圓的玉。狐狸石像基座上刻著“奉獻”二字,彷彿提醒著善男信女不能空手而來。

過了山門,先是經過外拜殿,殿周圍用紅色的柵欄做了玉垣。玉垣也是代表了神域的界限,神職人員會在裡面舉行各種儀式。再往後就是正殿,裡面供奉著稻荷大明神,門楣上掛著注連繩和許願的銅鈴鐺。

本殿的旁邊有一個鳥居,過了鳥居,會先經過玉山稻荷社、白狐社、奧宮社,這幾個神社規模都不大。再往裡走,就是通往千本鳥居的入口了。
千本鳥居是由上萬座硃紅色鳥居構成一條到山頂的通道,全程約4公里,步行到山頂來回大約需要2-3個小時,這段路程是京都代表性的風景之一。鳥居被塗成紅色,是因為諸如赤紅、明亮、茜紅等,帶有日文“Ake”的詞彙,語感中皆帶有明亮希望之意,而這種色彩也承載著對於擁有生命、大地、生產力量的稻荷大神御靈功績的強烈信仰。
在章子怡主演的電影《藝伎回憶錄》中,也曾出現過以千本鳥居作為背景的場景。鳥居有大有小,大的有好幾米高的,小的就是放在神龕上巴掌大小的。因為稻荷神是商業繁榮昌盛的神,所以這些鳥居都由許多工商團體或者株式會社來這裡祈願後還願所建。久而久之,這裡的鳥居越來越多,一直綿延到稻荷山上。

這個時間,這裡的遊人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想要拍到一個沒有人的鳥居只有兩個辦法:一直等待直到出現沒有人的瞬間,或者往山上走。越往上走人會越少,但是鳥居的密集程度也會比山下的稀疏。
好不容易等到了沒有人的場景,連忙抓緊時間多拍幾張。婷婷今天穿的是一件改良版的漢服,搭上紅色的裙子,與紅色的千本鳥居顯得非常般配。

一路往山上走,除了鳥居,還可以見各式各樣的狐狸石像。因為等等還要去嵐山,時間有限而且也是為了保留體力,我們走到半山的熊鷹社,就沒有再往上走了。在熊鷹社可以看到捐獻鳥居的價格,從小到大,由十幾萬到上百萬日元不等。

看時間不早了,我們下山回到JR稻荷站,坐JR奈良線返回京都站,然後換乘JR山陰本線,坐到JR嵯峨嵐山站。嵐山位於京都西京區,從京都市區去嵐山除了坐JR,還可以坐京福嵐電或者公交巴士,根據出發地的不同可以選擇更合適的交通方式。

【嵯峨野豆腐·稻】
下了JR已經是大中午,我們首先要找吃午飯的地方。嵐山有一家著名的鰻魚飯——米其林一星廣川,但是作為一家網紅店,排隊的人簡直多得可怕,所以果斷放棄。嵐山還有幾家不錯的湯豆腐店,湯豆腐料理也算是京都的一方名物,那我們中午就去吃湯豆腐吧。
嵯峨野豆腐·稻是其中價效比較高的一家,在點評網站上的評價也不錯。嵯峨野豆腐·稻在嵐山有兩家店,一家是本店,一家是北店,兩店在同一條街上,相距不過百米。我們先去了本店,但不知道是滿座了還是怎麼了,店員指引我們去了北店。

湯豆腐源自寺院精進料理,湯豆腐的主要材料自然是豆腐,鍋中用昆布打底,之後放入豆腐,煮沸時撈出豆腐,蘸醬汁食用。
店裡供應的是幾款豆腐套餐,價格在1600至2180日元不等,套餐中包括湯豆腐、腐皮、胡麻豆腐、豆子飯、酸菜,還有豆制的甜品。雖然清淡,但是能吃出豆腐的原汁原味。尤其是湯豆腐,感覺是我吃過最好的豆腐。腐皮則是用高湯加上豆漿煮的,味道鮮美。

【嵯峨野竹林】
“京都第一名勝”嵐山,以春季的爛漫櫻花和秋季的如火楓葉而聞名日本。自平安時代以來,嵐山是許多貴族的離宮、山莊所在地,同時也興建了不少寺院和神社。嵐山的名稱,來源於桂川南岸的嵐山。從前,“嵐山”是專指位於桂川南岸,河對岸則叫做“嵯峨野”。不過,如今“嵐山”一詞也泛指以渡月橋為中心的河兩岸及周邊。在《名偵探柯南》劇場版《唐紅的戀歌》中,故事的發生地就是在嵐山。
嵐山景區有一處嵯峨野竹林,林間小路不長,卻能感受到風吹過竹葉發出的天籟之聲。而且,這裡也是一個很適合拍照的地方。據說,李安的電影《臥虎藏龍》曾在此取景,李慕白與玉嬌龍在竹林中打鬥的畫面就是在嵯峨野竹林拍攝的。但同樣的說法也出現在四川宜賓的蜀南竹海和安徽黟縣的木坑竹海。究竟哪一個竹林才是《臥虎藏龍》真正的取景地呢?我也不清楚。

【野宮神社】
嵯峨野竹林中有一座野宮神社,這座神社和《源氏物語》頗有淵源,曾經出現在書中。野宮神社是被送到伊勢神宮侍奉的皇女,為了齋戒沐浴而居住過的地方。殿內祭祀著天照大神。如今很多人來到野宮神社為婚姻祈福,這裡出售的繪馬和御守都很有《源氏物語》的風情。
神社擁有標誌性的黑色鳥居,細心的人會發現,日本的鳥居有幾種不同的樣式,而這座黑色的鳥居就是最古老的一種樣式,它建造使用的材料是一種橡木。

【常寂光寺】
穿過嵯峨野竹林後,向北走大約五百米,就到了常寂光寺,寺院門票價格是500日元。常寂光寺是一座日蓮宗寺院,山號“小倉山”,由日蓮宗大本山本圀寺日禛上人在1596年所開創。
據傳,寺院所在地原是日本和歌集《小倉百人一首》編撰者藤原定家的山莊“時雨亭”遺蹟,距今已有四百年曆史。常寂光寺以寺內的多寶塔和賞紅葉聞名,每逢紅葉季節,是嵐山首屈一指的觀紅葉聖地。

仁王門,是院內建築物中最古老的建築物,它原本是本圀寺客殿的南門,建於14世紀,後來在1616被移到常寂光寺。仁王門的屋頂是茅草修葺的,比較少見。

登上仁王門後面的臺階上方是本堂,它的歷史和寺院一樣久遠。再往後走,寺院的後山上是多寶塔,建於17世紀初,塔的形狀與高野山壇上伽藍的根本大塔相似。
常寂光寺內綠樹成蔭,寺院不大卻十分漂亮,而且來這裡的遊人不多,所以裡面顯得特別幽靜。寺院內種植的大多是楓樹,若是深秋紅葉季節前來,想必是更加令人心醉。

【御髪神社】
從常寂光寺出來,去天龍寺,途中路過一座有意思的神社——御髪神社。這是京都唯一一所保佑頭髮的神社,前來供奉的大多是從事美容美髮相關行業的人,或者祈求生髮的人。80、90後怕脫髮變禿的朋友可以去拜一拜,效果如何先不說,至少嵐山美麗的風景可以讓你暫時忘掉脫髮的煩惱。

【天龍寺】
我們返回到嵯峨野竹林,從後門進入天龍寺。這座著名的寺院是臨濟宗天龍寺派的大本山,山號“靈龜山”。天龍寺除了被日本列為特別名勝古蹟外,也在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天龍寺的門票分三種,位於竹林裡的後門只出售500日元的庭院門票,若要進入本堂參拜則要到正門另外購買300日元的本堂門票,如果想進入繪有《雲龍圖》的法堂就還需要另外購買500日元的法堂門票。我們來的這天,法堂並未開放,於是我們只購買了庭院門票。
天龍寺是在後醍醐天皇駕崩後,大將軍足利尊氏為祭祀後醍醐天皇在1339建立的,他邀請了日本國師,臨濟宗高僧夢窗疏石作為天龍寺的開山住持建造此寺。為了籌集寺院的建造資金問題,足利尊氏聽從夢窗疏石的建議,恢復了日本與中國元朝的貿易,派出“天龍寺船”,將盈利所得用於建造天龍寺。1343年,寺院落成,天龍寺位列臨濟宗五山之首。
在1356年至1864年間,天龍寺曾八次遭遇火災,加上應仁之亂等戰亂,寺院被嚴重損毀。後來經歷代主持努力恢復,但是規模已大不如前,面積僅相當於過去的十分之一,現存建築大多是明治年間重建。

天龍寺庭院景觀的中心是曹源池,七百多年前夢窗疏石建寺的時候,曾在池中發現一塊寫有“曹源一滴”的石碑,故此取名。庭院景觀採取了借景的構景手段,近借龜山,遠借嵐山。

方丈室由大方丈室與小方丈室組成,大方丈室建於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作為書院的小方丈室則是大正十三年(1924年)的建築。大方丈室是天龍寺規模最大的建築,正面和背面有很寬闊的套廊。大方丈室的本尊釋迦如來坐像是天龍寺供奉的年代最久的佛像,相傳製作於平安年代後期,時間遠早於天龍寺的建造年代。儘管寺院多次經歷火災,但佛像均安然無恙。

【茶和々】
從天龍寺正門出來,就又回到嵐山的主商業街,人來人往的,沿途是各種商店。路過一家叫茶和々的抹茶店,雖然我們後面還會去以抹茶而著稱的宇治,但因為天氣熱,所以看見誘人抹茶雪糕的時候,忍不住還是進去吃了一個抹茶冰淇淋。茶和々冰淇淋分為兩種,一種是經典抹茶味,另一種是更濃一點的抹茶味,價格分別是400和500日元,吃起來味道還不錯。此外還有抹茶餅、抹茶點心什麼的,買了帶走做手信也是不錯的選擇。

【渡月橋】
沿著這條主街向南走,就到了渡月橋,這座外形古樸的橋樑連線南岸的嵐山和北岸的嵯峨野。承和三年(公元836年)弘法大師的弟子僧道昌主持修整了大堰川,據說渡月橋就是此時修建的。按照這麼計算的話,渡月橋有超過一千年的歷史了。而渡月橋這個名字,據傳是龜山上皇望見月亮從東到西的情景而得名的。以渡月橋為分界,上流稱為大堰川,下流稱為桂川。每逢深秋季節,在紅葉陪襯下的渡月橋融入嵐山景緻。
渡月橋也經常出現在一些文學或者影視作品中,《名偵探柯南》的第21部劇場版《名偵探柯南:唐紅的戀歌》的片尾曲,就叫《渡月橋,想念你》。

【食其家】
時間不早了,我們也回到JR嵯峨嵐山站,乘坐JR回到京都站。晚餐我們去了東本願寺附近的食其家,從酒店走過去也就十分鐘的路程。
食其家是一個連鎖快餐店,主打的食物是牛丼飯。很多人對食其家應該不會陌生,因為近幾年在國內的不少城市也開了分店。店裡一份招牌牛丼、蛤蜊味增湯、生雞蛋的大號套餐價格是690日元,約合人民幣40元,價效比算是挺高的了。

在京都的第三天,我們主要的安排是體驗和服變裝。和服變裝店在祇園附近,在出發之前,我先起了個早,自己先去了酒店附近的東本願寺和西本願寺兩座相互之間頗有淵源的京都著名的寺院。

【東本願寺】
東本願寺和西本願寺,東西相距大約有一公里,我首先來到的東本願寺。本願寺起源於公元1272年,當時,宗主親鸞的女兒在東山大谷之地建立廟堂,安置親鸞坐像。1591年,本願寺第十一代宗主顯如接受豐臣秀吉寄贈的寺地,在七條崛川建立了廟堂,即西本願寺。之後,1602年,德川家康寄贈烏丸六條之地,第十二代宗主(本願寺派認為是前繼承人)教如在這裡建立了東本願寺。東西兩座本願寺的建築結構和格局都很相似,並列為日本國寶。
東本願寺的正式名稱是真宗本廟,是淨土真宗大谷派的本山,東本願寺歷史上曾四次遭火災焚燬,現在寺院主體建築為明治時期重建。

東本願寺的大門是高28米的御影堂門,建成於1911年。在門樓第二層的頂部有一塊牌匾,上面寫著“真宗本廟”。左右兩邊各有一個樓梯通往樓上,那裡有三個佛像:釋迦牟尼、阿難和彌勒菩薩。

大門後方的御影堂,是位於東本願寺中心,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建築,這裡供奉著建立者親鸞坐像的御影。御影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之一,整座建築長76米,寬58米,高38米。雖然高度不及奈良的東大寺,但在長和寬上更勝一籌。現存御影堂建築始建於1879年,於1895年竣工,屋頂使用的瓷磚總計約175000片。御影堂內,在親鸞坐像御影的兩側,還有前任方丈的畫像和兩幅卷軸,卷軸的內容是頌揚在阿彌陀佛的美德。

御影堂左側的阿彌陀佛殿,殿內供奉著阿彌陀佛。在佛像的右邊有一幅卷軸,描繪了在位期間大力弘揚佛教的聖德太子,在左邊的,則是淨土真宗的七位宗主。與同一年建成的御影堂不同,阿彌陀堂的建造風格更為精緻,推拉門上有明治時期京都著名的藝術家月舟和尚,以及另一位畫家的畫作。

【西本願寺】
東本願寺以西一公里的西本願寺,正式名稱為龍谷山本願寺。1591年第十一任宗主顯如在得到關白豐臣秀吉的支援下,將本願寺從東山大谷遷至現址。1602年,前繼承人(大谷派認為是第十二任宗主)教如得到大名德川家康支援,在東側另創真宗本廟,形成東西對立的局面。
從御影堂門走進西本願寺,首先看到的是一棵四百餘年曆史的銀杏樹。西本願寺在公元1617年遭遇火災,大部分建築被焚燬。現存的主要建築大多是在17和18世紀復建的,寺院中的阿彌陀堂、御影堂、飛雲閣、唐門、黑書院、書院、北能舞臺均被列為日本國寶。

御影堂是1636年重建的建築,殿中央安放有親鸞聖人的木像,左右是本願寺歷代宗主的影像。寺廟中重要的儀式,通常會在御影堂中進行。

阿彌陀堂則是1760年重建的,中央安放著釋迦牟尼的木像,左右安放著印度、中國、日本的七位祖師和聖德太子的像。阿彌陀堂現在正在修復中,預計將持續到2022年3月。
西本願寺收藏有天台宗僧人、黑衣宰相天海僧正在江戶寬永寺歷時十二年所著的《大藏經》。根據幕府的請求,本願寺第十三代宗主良如在1648年9月以銀27貫目購買。

【“一向一揆”與本願寺分裂】
若來到東本願寺或西本願寺參觀,最好還是瞭解一下關於東西本願寺的分裂。本願寺原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大本山,是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第八代宗主蓮如所建,最初在京都山科,後來遷到大阪石山。本願寺的大發展是在戰國時期,伴隨著“一向一揆”的爆發而達到鼎盛的。
在日本戰國時代,因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教眾為數眾多且向心力強,形成了“一向宗”。一向宗的信眾以農民為主,起初信眾經常進行集會傾訴疾苦,後來聯合起來抗租稅,甚至發展到了武裝暴動。暴動在日語中稱為“一揆”,這種在一向宗支援下的運動就稱為“一向一揆”。一向宗門徒素來以強大的宗教向心力、捨命殺敵的聖戰模式著稱,加上第十一代宗主顯如與武田信玄是連襟關係,所以本願寺也成為了戰國時代一股重要的政治和軍事力量。顯如本人雖然是宗教人物,但他的地位已和戰國大名無異。
後來,本願寺成為“信長包圍網”中重要的一員,參與對織田信長的圍剿。但本願寺最終還是不敵織田信長,在天皇的斡旋下與信長和解,於1578年退出大阪石山。五年後,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喪生,顯如與掌權的豐臣秀吉關係良好,得以在京都重新建寺,也就是現在的西本願寺。
在顯如圓寂後,他的長子教如與三子準如因為法主繼承問題對立,加上後來的掌權者德川家康有意削弱本願寺的勢力,故扶植教如建立了東本願寺。本願寺從此分為了東西兩派:以順如為宗主的本願寺派,大本山西本願寺;以準如為宗主的大谷派,大本山東本願寺。從此,本願寺勢力衰落。

【京越和服】
從西本願寺出來,已經八點了,趕緊回去酒店,然後與婷婷她們出發去和服變裝店。京都的和服變裝店很多,市場成熟所以價格也比較透明。通常分為普通和服、振袖和服、浴衣等不同的套餐,也有男裝和童裝,價格包括了做髮型,但不包化妝。有需要的話,還可以另外加錢請攝影師跟拍,不過我們就沒這個必要了,我來跟拍就行了,哈哈哈。
婷婷選的這家京越和服祇園本店,位於八阪神社附近,從京都站前可以坐206路公交車前往。和服套餐是我們已經事先在某寶上預訂好了的,所以到店核對了訂單號之後,就可以開始挑選衣服了。和服的款式很多,令人眼花繚亂,店裡有中文店員,溝通起來毫無問題。關於和服變裝,一般來說建議早點去,否則好看的款式可能會被先來的人選完了,而且換衣服和做髮型也要花很多時間。
和服是可以租一天的,只要在店家當天關門之前歸還都可以。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習慣穿著和服,而且婷婷穿著木屐也不方便走太遠的路。加上這天的天氣不好,下午還下雨了,所以我們下午就提前歸還了。

【石塀小路】
換好和服,我們首先來到的是石塀小路,小路的入口很不起眼,一不留神就容易走過頭而錯過了。石塀小路寧靜而曲折,很適合拍照。不過,可能是因為在這裡拍寫真的人太多了,打擾到了當地的居民,如今的小巷到處貼滿了禁止寫真的標識,所以我們也基本沒有在這裡拍照。

【八阪神社】
穿過石塀小路,往北走一會兒,就到了八阪神社的南門樓。位於京都東山的這座八阪神社是日本全國約三千座八阪神社的總本社,原本稱作祇園社或祇園感神院,在慶應4年(1868年)的神社與佛寺的分離令後,改名“八阪神社”。
關於八阪神社的歷史,有一種說法是,八阪神社最初是齊明2年(656年)從朝鮮來日本的使者伊利之所建立,用於祭祀新羅牛頭山上的牛頭天王。還有一種說法是貞觀18年(876年)平城京的僧人圓如所在此地創立了寺院,但隨後被歸結為天神的垂跡。

八阪神社的例行祭祀活動叫袛園祭,與東京的神田祭,大阪的天神祭並稱為日本的三大祭。神社的主要建築包括本殿、舞殿、西門樓這三座僅比國寶低一級的重要文化遺產。除此之外,八阪神社周邊還有一些小的神社,例如祭祀三位美神(多岐理毘売命、多岐津比売命、市杵島比売命)的美御前社,祭祀瘟疫免疫之神(蘇民將來)的疫神社,祭祀祭祀姻緣之神(大國主神)的大國主社,祭祀稻荷神(宇迦之御魂神)的玉光稲荷社,祭祀刀神(天目一箇神)的刃物神社等。

八阪神社周圍很適合拍照,不少和服變裝的跟拍攝影師,也會在八阪神社為身著客人進行寫真拍攝,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拍攝你的模特,可以參考這些攝影師的拍攝機位。美中不足的是,除了因為不是櫻花季景色比起賞櫻時遜色之外,今天的天氣也不大好,陰沉沉的沒有陽光,有點影響出片。

【知恩院】
從八阪神社的東北門走出去,穿過岡山公園的一角,就到了日本佛教淨土宗的總本山——知恩院。這座寺院的正是名字叫華頂山知恩教院大谷寺,由淨土宗的創始人法然上人的徒弟在公元1234年創立,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建於17世紀。
知恩院的大門——三門,高24米,寬50米,是日本最大的寺院山門。所謂“三門”,象徵“空”、“無相”、“無願”。該大門由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進獻,門上設立有釋迦摩尼像和羅漢像。寺廟內還有一口知恩院鍾,是日本最大的梵鍾,每年除夕,這裡會敲響108聲鐘聲,代表破除整年厄運之意。除此之外,知恩院內還有鶯張之廊、白木之棺、忘傘、拔雀、三方正面真向之貓、大杓子、瓜生石等“七不思議”的典故。如內參觀需要門票(通票500日元),因為大殿目前正在維修,所以我們也沒有進去了。

午餐時間,在知恩院附近有家天下一品拉麵,就去這兒吧。天下一品拉麵發源於京都,是一家拉麵連鎖店,國內也有分店,招牌是以雞為主要材料熬製的湯底。店裡最為經典的是濃湯,另外也有清湯和介於二者之間的湯底可選。拉麵分為小、中、大碗,配米飯和煎餃的套餐,價格是大概不到1000日元的樣子。

【祇園白川】
午餐之後,我們來到祇園白川。白川邊是一條僅有兩百米長卻景色宜人的石板路,小路與白川並排,河岸種了許多櫻花樹和柳樹,另一側的許多老料理亭和町家茶屋,很多都從江戶時代留存下來。若是在晚上,透過格子窗或許還可以一窺內裡的藝妓身影。這裡在春季是賞櫻名所,尤其以夜櫻著名。儘管我們不是在櫻花季前來,但景色宜人的祇園白川,依然稱得上是很合適拍寫真的地方。

【新橋通】
與祇園白川一街之隔的新橋通,也是一個很適合拍照的地方。同樣是石阪路面,路的兩旁則是傳統的日式木屋。祇園白川和新橋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遊人不多,不像花見小路那樣人滿為患,想找個拍照的空間都困難。

【花見小路】
花見小路距離祇園白川和新橋通不遠,但這裡的遊客就相當多了。花見小路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最有名的的部分是從建仁寺向北延伸的一段古風街道,建築非常富有京都特色。

【建仁寺】
我們沿著花見小路往南走,路過建仁寺。建仁寺是臨濟宗建仁寺派的大本山,由源賴家捐贈建立,初代主持為臨濟宗的初祖——榮西禪師。寺院開創於建仁2年(1202年),寺名取自當時的年號,山號為“東山”。建立當時建有真言、不觀兩院,作為天台宗、密宗、禪宗三個宗派兼學的道場。直到1259年,第十一代主持蘭溪道隆時開始成為臨濟禪宗的道場。進入明治時期,由於政府的宗教政策,作為臨濟宗建仁寺派的分派獨立,建仁寺成為大本山。另外,由於廢佛毀釋、神佛分離的法難問題,寺院的部分的土地被迫上繳給政府,如今建仁寺的面積比以前縮小了近一半。
寺廟的大書院中供奉著安谷桃山末期至江戶初期畫家表屋宗達創作的《風神雷神圖》屏風,法堂內的屋頂有現代藝術家小泉淳作花了兩年時間繪製的雙龍圖。建仁寺的門票是500日元,但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就沒有入內參觀了。

【安井金比羅宮】
安井金比羅宮,這個名字讀起來很拗口的神社,有著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歷史。神社最初始建於天智天皇(公元668年至671年)統治時期,由藤原氏的始祖藤原鎌足建立,用以祈禱家族的繁榮和子孫的永續,並在神社種植了紫藤,命名紫藤寺。
後來的第七十五代天皇崇德天皇——就是死後變成大天狗的那位,特別喜歡這棵紫藤。於是,他在修建了一座堂塔,並賜予她的寵妃阿波內侍。後來,崇德天皇在保元之亂中落敗被流放,並最終在贊岐駕崩,阿波內侍便將崇德賜予她的親筆御影供奉在寺中的觀音堂。
數年後,一位僧人在紫藤寺中看見崇德上皇顯靈,並展示了往昔繁榮的盛況。此事上奏給後白河法皇,並根據後白河法皇的指示,在此地建立的光明院觀勝寺。並因為贊岐有一座著名的金刀比羅宮,所以把金刀比羅宮的主神請來光明院觀勝寺祭拜供奉。
光明院觀勝寺在15世紀的應仁之亂中,被大火摧毀而荒廢。直到元祿8年(1695年),位於太秦安井(現京都市右京區)的蓮華光院被移建到這裡,供奉崇德天皇、鎮守大和三輪山的大物主神、平安時代第一勇士源賴政公。到了明治維新之後,廢除了蓮華光院,這裡改稱為安井神社,又來更改為安井金比羅宮。

神社中有一座緣斷緣結碑,代表斷惡緣、結善緣。參拜方式比較特別,首先在本殿參拜後,在碑旁領取“形代”一枚,寫上祈願事項後,拿著它從碑的外側以跪身的姿態穿過石碑到裡側,然後再反過來從裡側穿到外側,最後將”形代“貼在石碑上。所以,現在石碑的表面,已經全部被”形代“鋪滿了。
今天天氣不大好,下午還開始下起了雨。看雨勢越來越大,所以從安井金比羅宮出來之後,我們就提前回去和服店,歸還了和服。

【八阪塔】
走到八阪通,抬頭就可以望見一座黑色的五重塔——法觀寺八阪塔。法觀寺是臨濟宗的一座寺院,寺院和八阪塔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紀的飛鳥時代,聖德太子受如意輪觀音託夢而建。但明明是五重塔,為什麼又叫八阪塔呢?原來還有一種說法,法觀寺是由古代豪族八板氏所建立的古寺,在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以前就已經存在了,所以才叫做八板塔。
不過當年的建築早已不復存在,據記載,八阪塔先後在1179、1291、1436年遭遇大火被毀,而後多次重建。現存建築高46米,是室町幕府六代將軍足利義教在1440年重建。高聳的塔身在一片低矮的民房中格外顯眼,於是八阪塔也成為了京都的地標之一。

【二年阪和三年阪】
從八阪通往清水寺方向走,會經過二年阪和三年阪。二年阪和三年阪的道路兩邊佈滿了傳統日式町物,極具京都風情。如今這些町屋多是商鋪,販賣小吃、咖啡、旅遊紀念品,又或者清水燒等京都特色瓷器。關於三年阪還有一個傳說:據說在三年半不慎摔倒的人,會連續倒三年的黴。因為二年阪和三年阪的人很多,所以我們也沒有久留,前往下一個景點:清水寺。

【清水寺】
清水寺始建於公元778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歷史,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山號“音羽山”,作為觀音菩薩的靈場。寺院曾遭遇過十餘次的火災,現在的寺院建築大多是在1633年由德川家康捐資重新修建的。在1994年,清水寺作為“古都京都的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因為清水寺絕對算得上是京都最熱門的景點,所以這裡的遊人也實在是太多了。
據記錄清水寺起源的書籍《續群書籍從》記載,於奈良修行的僧人賢心在夢中出現一位白衣老人,指引他去北方尋求清泉,於是在京都的音羽山發現了泉水湧出的瀑布,並遇到了在此修行的行睿居士。根據居士的指示,賢心用一棵靈木製作了一尊觀音像,將其供奉在瀑布上方的草菴。
之後過了兩年,某日前往音羽山狩鹿的大將軍阪上田村麻呂,在音羽瀑布遇到了賢心。賢心勸誡阪上田村麻呂不要在觀音靈地殺生,並述說觀世音菩薩的功德。深受其教誨而感動的阪上田村麻呂,日後以十一面千手觀世音菩薩為本尊,建立了寺院,並因音羽瀑布之水清澈而將寺院命名為清水寺。而賢心也改名延鎮,就是後來所稱的延鎮上人。
清水寺原屬法相宗,作為奈良興福寺的末寺,後來在1965年自立為北法相宗的大本山。北法相宗的“北”,有相對於被稱為南都的奈良,在位於北方的京都掛起法燈的意思。

仁王門是清水寺的正門,現存建築是16世紀初重建的,並在2003年被拆卸修理。旁邊的西門現則是重建於17世紀,據說可以從這裡看西山的日落,象徵是極樂淨土的入口之門。仁王門和西門,都被列為日本的重要文化財。

清水寺三重塔也被列為重要文化財,塔高約31米,是國內最大的三重塔,自古以來是清水寺的象徵。塔始建於公元847年,現存的建築物是1632年重建的,裡面供奉著大日如來像。

作為日本國寶的清水寺正殿,位於音羽山懸崖上,是1633年重建的木結構建築,供奉著本尊的千手觀音菩薩。從正殿伸出的“舞臺”高約13米,相當於四層樓高,支撐舞臺的是地板下建造的十八根柱子,使用樹齡四百年以上的櫸樹。舞臺採用了被稱為“懸架”的日本傳統工法,無需使用釘子,而且結構具有高抗震性。
因為清水寺的正殿正在維修,儘管依然可以購票如內參觀,但因為清水寺的遊客實在太多了,看著排隊的人龍,所以我們也沒有太大意願入內參觀了。

【和幸(京都站店)】
晚餐我們回到京都站伊勢丹,11樓有一家和幸的連鎖炸豬排店,評價還不錯。日式豬排屬於日本的洋食,發源於昭和時代初期。傳統西餐的肉排,通常是用少量的油來煎,而日式豬排則改為像天婦羅一樣,用大量的油來炸。
日本的炸豬排都是比較厚的,炸得外酥裡嫩,一口咬下去很多汁水,感覺還不錯。店裡供應各式炸豬排套餐,也有牛肉、蝦肉的,還包括一些時令性的蔬菜炸物的套餐,價格大多在1000至1500日元之間,其中米飯、捲心菜和味增湯是可以自由新增的。

吃完晚飯回酒店,路過京都站著名的觀光勝地——大樓梯。擁有以約1萬5千個LED等裝飾的171級大樓梯,每到晚上,就會以動畫形式演繹京都的四季繽紛色彩,吸引不少遊人駐足觀看。

宇治:抹茶的故鄉

宇治市,位於日本京都府南部,自古以來就是連線奈良和京都的交通要道,發源於琵琶湖的宇治川從城中穿流而過。在平安時代,京都是日本的首都,而距離京都不遠的宇治就成了京都貴族的踏青之所和別墅聚集地。
宇治最出名的是宇治茶,京都的茶葉商人把京都府,奈良縣,滋賀縣,三重縣四個地方產出的茶葉,通過京都府內宇治地區的茶葉製法加工成的綠茶,並命名為“宇治茶”。
宇治同時也是文學作品《源氏物語》故事的發生地,雖然與小說中的年代已經相距千年,但如今的宇治,依然存在有一些與《源氏物語》有關的蹤跡。另外,宇治也是動畫《吹響!上低音號》的取景地,我雖不是動漫迷,也沒有看過京吹,不過也無意中打卡了京吹勝地之一的宇治神社。後來得知製作該動畫的京阿尼工作室遭遇了火災,造成重大傷亡,唏噓不已。

【宇治茶願壽邸旅館】
從京都站坐JR去宇治,只要半個鐘頭,所以大多數人會選擇從京都當天往返宇治,很少人會住在宇治。然而,我們想在宇治體驗一下日本小城寧靜的夜晚,而且下一站我們去的是奈良,從宇治過去也順路。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天剛好是週六,京都酒店週末的房價普遍比平日要高出一大截。我們之前在京都住的那家酒店,同樣的房間,價格已經上漲到高於1000人民幣。所以相對來講,宇治的住宿還便宜一些。
宇治可以住宿的地方選擇不多,在Booking.com或Agoda.com上可供預定的也不多。我們選擇的這家旅館是一間半青旅,房間是獨立的,但衛浴是公共的。從JR宇治站走過去旅館大概在七八分鐘的樣子,去宇治橋、平等院等景點距離也不算遠。二樓有廚房,此外店裡無限量供應冰鎮麒麟啤酒、綠茶和咖啡,喝得非常過癮。酒店的早餐是在旅館老闆開的另一家商鋪裡,距離旅館幾分鐘路程,有日式和西式可供選擇,味道都還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房間的面積偏小。

【平等院】
我們在宇治第一個要去的地方,是平等院。平等院就位於宇治的中心,據說最早始建於公元9世紀。起初是源氏物語主人公源氏的原型——嵯峨天皇之子源融的別墅,後來別墅被藤原氏繼承。到了公元1052年,時任關白的藤原賴通,從父親藤原道長處繼承了別墅,並將其改建成佛寺,創立了平等院。
一年後的1053年,平等院的阿彌陀堂(鳳凰堂)落成,堂內安放了平安時代頂級佛像製作家定朝製作的阿彌陀如來坐像。後來由於戰亂,平等院屢經破壞,直到十九世紀保護鳳凰堂的運動逐漸興起,平等院的建築和佛像都得到了修復。平等院境內同時建有淨土宗的淨土院和天台宗的最盛院,所以平等院目前由淨土宗和天台宗兩大佛教宗派共同護持。平等院在1994年作為“古都京都的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平等院庭院及翔鳳館的門票價格是600日元,若要進入鳳凰堂內部參觀,則需另外購買300日元的門票,並需要按時段分組進入。不過在我們前來的這段時間,鳳凰堂因為內部維修,所以暫停開放。根據官方的介紹,維修將持續到2019年11月15日。

平等院庭院採用了平安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淨土式庭院,鳳凰堂、包圍其四周的阿字池與外圍的宇治川、對岸連綿的山峰融合成了一個整體。
走進平等院庭院,首先看見的是一處紫藤園。每年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是紫藤花的季節,若我們早來一個月,就能看到紫藤花盛開的景象了。紫藤園後面是建於12世紀的觀音堂,據傳是在原來佛寺的遺址上建設而成的。由於正在維修施工,所以目前暫不開放。

平等院的核心建築,日本國寶之一的鳳凰堂,建於公元11世紀。1053年,藤原賴通修建了阿彌陀堂,這也是唯一保留至今的能夠體現藤原攝關時代的珍貴建築。建築最大的特色式建於池中島上,美麗的姿態倒映在水面,宛如浮於極樂寶池的宮殿一般。從正面看去,整個佛堂的外形如同一隻振翅高飛的大鳥,外加屋頂上盤踞有一對鳳凰,所以從江戶時代初期開始,人們逐漸稱其為“鳳凰堂”。鳳凰堂自身坐西朝東,來訪者與阿字池相隔面向西方參拜,蘊含著西方有極樂淨土之意。
鳳凰堂內有日本佛像製作家定朝在公元11世紀創作的阿彌陀如來坐像,佛像與其上方的佛殿天蓋子、牆上懸掛的五十二尊雲中供養菩薩、堂頂屋脊的一對銅鑄鳳凰,共同被列為日本國寶。遺憾的是,鳳凰堂目前在維修,所以不能進入參觀。

鳳翔館是建於2001年的新博物館,考慮到與以鳳凰堂為中心的史蹟名勝庭園景觀的協調性,博物館建築大部分採用了地下結構。館內藏有國寶文物梵鍾一口、雲中供養菩薩像二十六尊、鳳凰銅像一對(現屋脊之上的鳳凰銅像為複製品),重要文化遺產十一面觀音立像,以及其他一些文物。與此同時,館內還有應用數碼技術通過計算機還原的影像,讓遊人可以更直觀地瞭解平等院的歷史、建築和國寶。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鳳翔館內禁止攝影。

祥鳳堂後方的養林庵書院,建立於公元17世紀前後,是一座茅草頂建築,據說是桃山城的遺蹟。書院內有多幅17世紀的畫作,從畫風分析,這些畫作均出自日本畫家狩野山雪的工坊。我們來到的時候,養林庵書院並未對外開放。

平等院內有一處賴源政公之墓,源賴政(1104年-1180年)號稱是日本平安時代的第一勇士,他先是支援後白河天皇以抗崇德上皇,後來起兵反對平氏專權,雙方交戰於宇治川,源賴政戰敗,切腹而死。

【田中九商店】
從平等院走出來,是平等院表參道,路的兩旁都是售賣抹茶製品店鋪和餐館。本來想去中村藤吉平等院店吃午餐的,但是不巧這幾天茶館停業,沒有堂食,僅出售外帶的抹茶冰淇淋。雖然幾條街之外的中村藤吉本店有營業,但是懶得走過去了,我們也沒專門去找別的餐館,就近去了中村藤吉旁邊一家叫田中九商店的麵館。

在宇治,似乎一切都會與抹茶有關,店裡供應的各類食物,包括拉麵、煎餃,甚至章魚燒都是抹茶味的。店裡的抹茶泡菜鹽味蛋拉麵和抹茶冷麵都挺推薦的;抹茶煎餃煎得脆脆的,味道很不錯;抹茶章魚燒,也許因為本身醬汁味道比較濃,所以似乎吃不太出來抹茶味。我們三個人,最後吃了大概4000日元的樣子。

【中村藤吉(平等院店)】
中村藤吉本店是成立於1854年的綠茶老店,主營抹茶、玉露、煎茶、抹茶蛋糕、抹茶糰子。儘管沒法在中村藤吉吃午餐,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嚐嚐這裡的抹茶冰淇淋,大杯580日元,小杯390日元。

【宇治橋】
平等院表參道的盡頭就是宇治橋,這座橫跨宇治川的橋與瀬田的唐橋和山崎橋並稱日本三大古橋之一。橋頭立有《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的塑像,這座橋在《源氏物語》,能劇《鐵輪》中的橋姬傳說等文學作品中都有提到。

【《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被譽為日本的《紅樓夢》,但實際上它比《紅樓夢》的成書時間還要早大約七百年。
《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約973年-?),是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本性藤原,出身於貴族家庭。小說以日本全盛時期的平安王朝為背景,全書共五十四回,近百萬字,反映了平安時代上流社會全貌。這部小說對於日本人的影響非常大,不僅是其文學價值,甚至構建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小說中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直到現在依舊影響著日本人的思維。而《源氏物語》也作為一個大“IP”,在後世被多次改編為漫畫、電影、電視劇、遊戲等。
《源氏物語》裡“源”這個姓氏,始於嵯峨天皇時期,嵯峨天皇因膝下子女太多,國庫無力供養,於是下詔書把四位皇子和四位皇女降為臣籍,賜姓“源”。《源氏物語》的主角光源氏,即源氏,是天皇之子,貌美驚人且才華橫溢。顯然,這樣一個美男子的私生活,想必是處處充滿了風流韻事。小說的前四十一回,敘述了光源氏四處偷香盜玉的風流情史與跌宕人生; 後一十三回則寫的是光源氏之子與幾位女子之間的情感瓜葛。其中最後十回,故事背景發生在宇治,這十回也被稱作“宇治十貼”。
如今的宇治,依然存在有一些與《源氏物語》有關的蹤跡。位於宇治的世界文化遺產平等院,傳說曾經是《源氏物語》中光源氏的原型——嵯峨天皇第十二皇子源融的別墅。在宇治橋西側,有小說作者紫式部的坐姿雕像。在宇治甚至還有一座源氏物語博物館,對於喜歡《源氏物語》的旅行者來說,絕對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景點。

【橋寺放生院】
從宇治橋跨過宇治川,沿著河岸邊的道路朝東走,會先看見一座橋寺放生院。這是一座供奉守護宇治橋的神明的寺廟,最初據說是一位叫秦河勝的人奉聖德太子之命在公元604年修建的寺廟。到了646年,在宇治川上架設宇治橋以後,寺院開始被稱為橋寺。在鎌倉時代,宇治橋曾被被洪水沖毀,西大寺高僧叡尊重建了宇治橋,並舉辦了盛大的放生會,所以橋寺從這時起也被命名為放生院。
在橋寺放生院中,有一塊刻有架設宇治橋的由來的石碑——宇治橋斷碑,據說著也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石碑。我們來到時候,橋寺放生院並未開放,所以我們僅僅在門口看了一下,就繼續沿著河岸往前走了。雖然正值中午,但沿途大樹參天,枝繁葉茂,加上宇治川江風陣陣,流水潺潺,讓人感覺很是涼爽。

【宇治神社】
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宇治神社。據史書記載,當年菟道稚郎子受其父第十五代天皇應神天皇的寵愛,被立為皇太子,但他想將皇位讓給哥哥仁德天皇,然而兄弟彼此之間相互謙讓,於是菟道稚郎子為了能儘早將皇位確定,選擇了在宇治自殺。據說由於神社附近曾坐落著應神天皇的離宮——桐原日桁宮,同時也是菟道稚郎子的居住過的宮殿,所以在此修建了宇治神社,以供奉菟道稚郎子。
神社參道的入口原本豎立有一座紅色的鳥居,在去年被登陸日本的第21號颱風飛燕摧毀,所以現在只餘下了一對石獅子。宇治神社同時也是動畫《吹響!上低音號》的取景地,不少京吹迷也會專程來這裡打卡。沒想到,我從日本歸來一個月多後的2019年7月18日,製作該動畫的京阿尼工作室遭遇火災,造成嚴重傷亡,令人唏噓不已。

宇治神社與兔子有著不解之緣,因為曾有兔子為菟道稚郎子帶路的傳說,所以兔子被視為神的使者,宇治神社的手水舍就設計成一個兔子的形象。後方的神社正殿是鎌倉時代初期所建,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殿內供奉菟道稚郎子的彩色等身木像。

【宇治上神社】
宇治神社的不遠處,是宇治上神社。一路上坡,首先經過的是紅色的大鳥居,走進神社中,還能看見有宇治七名水之一的桐原水。

宇治上神社的拜殿是鎌倉時代所建,被列為日本國寶。後方的本殿更加古老,為平安時代後期所建,據稱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也被列為日本國寶。本殿中央供奉的是應神天皇,右邊供奉的是其皇子菟道稚郎子,左邊供奉的是其兄仁德天皇。

宇治上神社作為“古都京都的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於1994年登記為世界文化遺產。神社授予所出售的兔子護身符,萌萌的非常可愛。神社本身並不大,所以很快就逛完了。接下來我們繼續沿著宇治川,去往下一個目的地——興聖寺。

【興聖寺】
據記載,興聖寺是曹洞宗在日本的第一所寺院,曹洞宗創始人道元禪師在公元1227年從中國宋朝回到日本,他於1233年在伏見深草建造了興聖寺,但寺院建到一半就廢止了。後來在1649年,由戰國前期大名之一的永井尚政,在有“宇治七名園之一”的朝日茶園的位置上重建了興聖寺。
從宇治川河岸通往興聖寺內的小路,因道路兩旁的水流似琴聲而得名“琴阪”。每逢秋季道路兩邊的楓樹紅葉似火,是京都附近有名的賞楓名所,同時也是宇治十二景之一。

寺院的最大特色是沿襲了中國建築風格的白樓門,寺內供奉的本尊是釋迦三尊,即釋迦牟尼、文殊、普賢。來興聖寺的遊人很少,所以寺院顯得格外清淨,比較奇怪的是寺院內也不見有僧人的蹤影。

【惠心院】
同樣在宇治川右岸的惠心院,是日本佛教宗派之一真言宗智山派的寺院,供奉的本尊為十一面觀音。到了春天和秋天,院內繁花盛開,因此此寺院也被稱為“花之寺”。遺憾的是,我們來到的時候,寺院在進行維修,不對外開放。

【朝霧橋】
走過朝霧橋,回到宇治川的左岸,也就是平等院的一側。朝霧橋紅色的圍欄很顯眼,這座橋之所以叫朝霧橋,想必是因為在橋上可以看見清晨宇治川的江霧吧。

【縣神社】
在我們回旅館的途中,路過了縣神社。縣神社供奉的神明是木花開耶姬,木花開耶姬本來是當地的守護神。後在1052年關白藤原賴道修建平等院時,神社被加上了鎮守平等院、祈求藤原一族繁榮的意義,一直到明治維新時代都受到寺院的管理。在明治維新後,神佛分離,才重新自主管理。
縣神社在每年6月5日到6日凌晨舉行的“縣祭”期間,會擺出數百個攤位,有十萬以上的遊人和本地人蔘加盛會,夜晚會有由當地年輕人所扮演的梵天神,在四周燈火都熄滅的情況下繞鳥居、舊大幣殿行走至凌晨1點鐘,因此也被稱為“黑夜奇祭”。

下午我們回到旅館休息了一會兒,傍晚再次走過宇治橋,去河對岸的函館市場吃晚餐。入夜之後的宇治,遊客少了很多,顯得很寧靜。

【函館市場(京阪宇治店)】
宇治晚上營業的餐館不多,位於宇治橋旁邊的函館市場是一家很大的回轉壽司店。壽司絕對可以算是日本料理的代表了,“壽司”在日本古代寫作“鮨”,原本是指用鹽和米醃製的鹹魚。隨著漁業和冷藏業的發展,壽司逐漸發展為運用時鮮魚生製作。現在的壽司,分為幾種不同的流派,最具代表性的是“江戶前壽司”,也就是“握壽司”。對比價格不菲的高階壽司料理店,回轉壽司店就顯得更物美價廉了。

回轉壽司,想吃什麼直接從壽司傳送帶上自取即可,另外也可以通過座位上的電子觸控式螢幕下單。店裡的壽司根據盤子的顏色不同,價格也不同,最便宜的每盤120日元,最貴的每盤480日元。
據說店裡的食材是從北海道空運過來的,不論真假,反正各種壽司上的刺身吃起來確實感到很新鮮。而且在日本,完全不用擔心食材的安全衛生,所以我們都放開肚子吃壽司。甚至連從來不吃生食的婷婷媽媽,也破例嚐了幾件魚生壽司。用餐完畢後,服務員會過來數盤子,拿了賬單去收銀臺結賬就可以了。我們三個人最後吃了大約5000日元,人均也就100人民幣出頭,這個價格就算在是國內的日料店恐怕也不能算貴了。

【茶願壽】
前一晚在旅館喝了好多杯的麒麟啤酒,所以一覺睡到天亮,這天我們要從宇治去奈良。茶願壽邸的早餐用餐地點,是在宇治主街上旅館老闆開的另一家叫茶願壽的店裡。事先看了一下地圖,在那邊吃完早餐後直接去JR宇治站比較順路。所以我們在早上起床洗漱完畢後,就直接帶上行李並退了房間,然後過去茶願壽吃早餐。
早餐分為日式和西式兩種,可以任選其一,不算特別豐盛,但是味道不錯,一碗米飯下肚也足夠吃飽。茶願壽同時經營商店和餐飲,店裡還出售有各種抹茶相關的特產,隔壁還有一家制作抹茶的體驗館,似乎也是同一個老闆開的。

到了JR奈良站,等JR去奈良。儘管基本上十幾分鍾就有一趟車,但九點多左右這個時間段的急行車還是蠻多人的。因為我們拖著行李箱,不想擠車,所以就等了之後一趟的普通車。這下有位置坐了,不過耗時也稍久一點。

奈良:佛與小鹿

奈良在公元8世紀,曾是日本的都城——平安京。作為一個歷史古老的城市,奈良擁有眾多的古蹟。有個說法叫做:要看最真實的唐朝建築和文物,必須到日本奈良。這句話雖然誇張了一點,但現今在奈良確實儲存有許多在奈良時代所建造的仿唐式建築。當奈良作為日本首都時,它的建築獨特地反映了日本文化的繁榮。1998年,位於奈良的東大寺、唐招提寺、藥師寺、興福寺等九處古蹟,以“古奈良的歷史遺蹟”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除此之外,奈良也是鹿的故鄉。從奈良公園到東大寺,從春日大社到若草山,充滿靈氣的小鹿無處不在。據說,鹿在奈良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2世紀,人們飼養鹿的原因,是因為鹿被奉為幸運的象徵。而在如今,奈良的鹿也體現了日本人對於自然與城市的和諧共處。

【JR奈良站】
從宇治去奈良,坐JR普通列車,車程大約要40分鐘。奈良的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奈良公園等主要景點比較集中,從JR奈良站走路過去大約半小時,而唐招提寺和藥師寺就相對較遠,需要坐公交車前往。
需要補充說明一點的是,東大寺等奈良的主要景點距離近鐵奈良站更近,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但是宇治只有JR去奈良,所以我們能也只能坐到JR奈良站。如果是從京都或者大阪直接前往奈良的話,更推薦坐近鐵去奈良。

【優選奈良站世紀酒店】
我們預定的酒店距離JR奈良站很近,出站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不過奈良的主要景點距離近鐵奈良站更近,距離JR奈良站稍遠。奈良的酒店價格比京都便宜不少,我們這個酒店的房間偏小,但是三人間一晚的價格才400人民幣左右,價效比還是可以的。不過,如果你是坐近鐵去奈良的話,我建議最好直接把酒店訂在近鐵奈良站附近,畢竟離主要景點更近。

按我們的計劃,是先去唐招提寺,然後從近鐵西京站坐近鐵去近鐵奈良站,再步行去東大寺等景點,這樣比較順路。於是我們在酒店寄存了行李,然後又返回JR奈良站東口的公交站坐車去唐招提寺。奈良公交的很多線路走的是一個環線,而且在Google地圖上是查不到的,乍一看有點複雜。但如果只是像我一樣從JR奈良站去唐招提寺,就簡單了。只要在JR奈良站東口的6號公交站臺,坐63、72、78路公交,上車直接刷ICOCA卡,到唐招提寺站下車就可以了。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本山,寺院所在的位置,現在看來是奈良的郊區,但在一千二百年前的奈良時代,這裡是當時的平城京五條二坊,也就是說位於首都的中心地區。公元759年天武天皇的將皇子的舊宅邸地賜予從唐朝東渡至日本的鑑真和尚,建成了唐招提寺。“招提”意思是在佛身邊修行的道場的意思。
在建寺之後的一千二百多年裡,唐招提寺雖沒被戰火禍及,但寺內五重塔卻在1802年毀於雷火,加上後來廢佛毀釋運動對寺院的打擊,如今的寺院已比不上當年的輝煌。然而唐招提寺內依然儲存了國寶十七件,重要文物二百多件,這無疑讓人聯想起了為什麼這座寺院,在當年被稱作“海東無雙的大伽藍”和“絕塵名剎”。

進入唐招提寺需要購買門票,價格是600日元,如果要進入存放有多件國寶的新寶藏館,則還需另外支付200日元。需要注意的是,寺內所有宮殿的內部均不允許攝影。寺院南大門是上世紀60年代重建的仿奈良時代建築,門上的扁額是孝謙天皇的親筆,據說其書法風格是模仿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風格的行書。不過,目前掛在門上的是複製品,原作放在寺內的新寶藏館中。

唐招提寺雄偉的金堂,建於公元8世紀,是日本現存的最大的奈良時代建築,造型簡潔卻充滿了歷史沉澱感。金堂內供奉有5.15米高的盧舍那佛坐像,左右兩側是梵天和帝釋天立像,此外殿中還有藥師如來立像、千手觀音立像,以及持國、增長、廣目、多聞四天王像,上述九件造像均是8世紀或9世紀作品,且全部被列為日本國寶。

金堂的後方的講堂,是傳經佈道的場所。這座建築最早是建在平城宮內,後來遷移到現在的位置。如今的平城宮遺址上已是片瓦無存,只有這一建築因為遷移到此地才得以儲存至今。講堂內部內部放置有兩件國寶:製作於8世紀的持國天王、增長天王的立像,還有被列為重要文化遺產的鎌倉時代製作的彌勒如來坐像。

同樣被列為國寶的還有鼓樓,該建築是鎌倉時代建造,原本是為了安放鑑真和尚的三千佛舍利而建。鼓樓的東邊,是一座長條形的建築,過去曾經是實行嚴格戒律的律僧們起居的處所,後來改建為禮堂。

建造於17世紀末的開山堂,在17世紀末建造,最初作為德川家的御靈殿,之後在明治14年(公元1881年)為了安置鑑真和尚的尊像而移建到現在的位置。該尊像是脫活幹漆造像鑑真和尚坐像,製作於公元8世紀,表現的是鑑真在公元763年圓寂時的姿態。出於保護這座國寶的目的,尊像每年只開放三天供人瞻仰。在鑑真大和上圓寂1250週年的平成25年(公元2013年),日本採用同樣的脫活幹漆的手法,製作了一座“御替身像”放在開山堂中,平日我們所能見到的,就是這座高仿的複製品。
至於國寶尊像真身,則被供奉在開山堂後方的御影堂中。同樣存放在御影堂中的,還有日本畫家東山魁夷所繪的屏障壁畫。遺憾的是,御影堂目前在進行大修,預計將持續到2022年。

寺院東北角的開山御廟,即鑑真和尚之墓。偶有人前來參拜,綠樹成蔭的環境依然顯得非常靜謐。御廟前種植了許多瓊花,這也是鑑真和尚的故鄉揚州的名花。

寺院西南角有一座石造的戒壇,有人經常把它和鑑真在東大寺的土造戒壇相比較。雖說因江戶時代末期的一場大火而失去了外部建築部分,但還是能看出其飽經風霜的凝重感。

【鑑真東渡】
作為促進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鑑真同時出現在了我國和日本的教科書中。既然來到了唐招提寺,就順便回顧一下鑑真的故事吧。
唐朝有兩個最有名的和尚,一個是玄奘,一個是鑑真。鑑真(688-763年),俗名淳于,原籍廣陵(現揚州)。因幼時家境清貧,在十四歲時隨父在揚州大明寺出家。後隨師到洛陽、長安,遍訪高僧,廣覽群書,在二十五歲時回到揚州大明寺任住持,此後三十年在淮南地區進行了廣泛的宗教和社會活動。據史料記載,經鑑真傳戒者有四萬餘眾。
與此同時的日本,處於奈良時代,推行租庸調製,百姓的稅賦負擔很重。而佛教早在此前的公元6世紀中葉已經傳入日本,因為寺廟的和尚不用交稅,而出家為僧又沒有什麼限制,所以不少底層百姓選擇自誓受戒,出家為僧。而大量的人為了避稅出家,對政府的財政收入影響很大。當時的孝謙女天皇通過遣唐使學問僧,找到了解決方法,就是效仿唐朝通過受戒制度,由大師住持儀式,想成為出家人需要經過考試才能確定受戒資格。
公元742年,日本僧人來到中國揚州大明寺,懇請鑑真東渡日本弘法,為日本信徒授戒。當時,大明寺眾僧默然無應,唯有鑑真表示“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決意東渡。但因為當時造船技術的侷限,以及出海得不到官府的同意,鑑真在742年至748年間的五次東渡均以失敗告終。先後有三十六位同行人員死於船禍和傷病,二百餘人退出東渡行列,鑑真自己也身染疾病,雙目失明。
直到753年,藤原清河率領的第十次遣唐使,從長安回日本途中經過揚州,拜訪了鑑真。此時已經63隨的鑑真毅然決定跟隨遣唐使東渡日本。值得一提的是,這批歸國遣唐使中,還有一位阿倍仲麻呂,中文名叫晁衡。最終,此次東渡的四艘船,有三艘平安抵達日本,其中就包括鑑真乘坐的船。而藤原清河和阿倍仲麻呂乘坐的那一艘不幸被風吹到了越南,全船一百餘人,大部分被當地土人所殺,只有藤原清河和阿倍仲麻裡等十餘人倖存,返回長安。
鑑真到達日本後,受到孝謙天皇和聖武太上皇的隆重禮遇。他在奈良東大寺起壇,為聖武太上皇、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謙天皇之下皇族和僧侶約五百人授戒,並被封為“大僧都”,統領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規的戒律制度。後來,淳仁天皇賜原皇太子官邸給鑑真建寺,並賜名“唐招提寺”。763年,鑑真在唐招提寺圓寂。

從唐招提寺的南大門出來,旁邊拐個彎就是去藥師寺的道路,去近鐵西京站也是走這條路。因為時間關係,我們這次沒有進去藥師寺,在去坐近鐵之前,我們先去了附近的一個蕎麥麵餐館吃午餐。

【蕎麥切りよしむら】
這家店的位置,就在連線唐招提寺和藥師寺之間的道路中間,前來唐招提寺和藥師寺參觀,可以選擇在這裡午餐,餐廳供應的是手工製作的蕎麥麵。
蕎麥麵可以稱為日本的國民美食,雖然蕎麥早在公元8世紀就傳入日本,但直到16世紀才出現了手切蕎麥麵。後來,蕎麥麵與江戶前壽司、天婦羅並稱“江戶三味”。我們分別點了熱食的湯麵和冷食的蘸面,各有特色,套餐價格大概在1200日元左右。

【藥師寺】
藥師寺是日本佛教法相宗的大本山之一,始建於天武天皇9年(公元680年),是天武天皇祈求皇后(即後來的持統女天皇)病癒修建的寺廟。但是,在建寺後長達1300年的時間裡,除了東塔以外的所有建築物都因火災而毀壞,現有建築是昭和四十三年(1968年)所重建的。
法相宗是南都六宗之一,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宗派,以慈恩大師為開祖,以其師玄奘三藏為鼻祖。金堂中有三件國寶——藥師三尊像、藥師如來臺座、吉祥天女畫像。藥師寺的門票是800日元,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就沒有進去參觀了,門口看了一下就去近鐵站了。

我們從近鐵西京站坐近鐵橿原線到大和西大寺站,換乘近鐵奈良線到近鐵奈良站。途中會經過第十一代天皇垂仁天皇的寶來山古墳,以及現在已經荒廢成一片草地的平城宮遺址。

【興福寺】
在近鐵奈良站下車,剛出站就下起了雨,往東走幾分鐘,很快就到了興福寺。興福寺的前身是公元669年藤原鐮足之妻子為了祈求丈夫病癒,在私宅院內建造的山階寺。後來經過兩次遷移,藤原鐮足之子藤原不比等在公元710年將山階寺即遷移至現在的院址,更名興福寺。
在當時的天皇及藤原氏的護持下,寺院發展迅速,成為奈良時代四大寺之一和平安時代七大寺之一。在平安時代,興福寺的權勢極大,甚至還兼管鄰近的春日大社。後來在幕府時代,兵亂頻繁,寺廟逐漸衰落,在室町幕府後期,興福寺已財源漸失。直到德川幕府時期,德川家康每年發放二萬一千餘石的俸祿給興福寺,興福寺才又得到了護持。到後來的明治神佛分離令,又令興福寺受到重大打擊,但此後終得復興,至今成為法相宗大本山之一。興福寺本身無需門票,但若要進入東金堂和國寶館,則需要分別支付300日元和600日元的門票,或者購買800日元的通票。

興福寺過去曾經有三個金堂,各堂以在院內建地之方位命名。東金堂初建於西元726年,現在的東金堂建築是1915年重建的。堂內有文殊菩薩像、維摩居士像、四天王像、十二神將像等國寶,及藥師如來像、日光菩薩像、月光菩薩像等重要文化遺產。
東經堂旁邊的五重塔,最早是公元730年聖武天皇的皇后光明皇后所建。現在的塔重建於1426年,塔高50.1米,是日本第二高的木塔,被列為國寶。在塔內第一層內部中心的東、西、南、北,分別供奉有藥師三尊像、釋迦三尊像、阿彌陀三尊像、彌勒三尊像。

中金堂原為藤原不比等在公元714年建成,之後數次因為火災被毀,前一代的臨時金堂是1819年重建,但因長年遭雨水侵蝕毀壞嚴重,於是在2000年拆毀重建,直到去年才重新落成。

【奈良公園】
興福寺外邊就是以小鹿著稱的奈良公園,奈良公園是一個開放式的大公園,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國立博物館等都在奈良公園範圍內。樹木映襯的堂塔伽藍、小草萌生的草坪、鹿群悠遊的風情,組成了奈良公園獨特的景緻。我剛巧看到最新的一則新聞說,截至2019年7月31日,奈良公園的鹿總數達到1388只,創下自上世紀50年代有記錄以來最高紀錄。

想要與鹿親近的話,可以買上一包鹿仙貝餵它們。只要你手上有鹿仙貝,小鹿們就會圍攏過來,甚至有時還能體驗到被鹿群圍攻爭食鹿仙貝的感覺。可惜今天天氣實在太不好,沒能拍出什麼好照片。

【奈良國立博物館】
位於奈良公園內的奈良國立博物館開館於1895年,主體建築包括建於1894年的本館,完工於1972年的西新館和2000年的東新館。其中本館是雕刻館,展示從飛鳥時代到鎌倉時代的佛教雕刻;東新館主要用於春季特別展和秋季的正倉院寶物展;西新館則展示有考古、繪畫、書法、工藝等領域的作品。

【東大寺】
東大寺可以稱得上是奈良最著名的景點了,所以來這裡的遊客也特別多,我們來到的時候又正好是下午三四點人多的時候,擁擠程度可想而知。
東大寺的建立,源於日本第四十五代天皇聖武天皇。神龜五年(公元728年),他為了超度早夭的皇子基親王而在奈良修建了金鐘山寺,供九位僧人居住。到了公元741年,聖武天皇為了鎮護國家,《金光明最勝王經》的信仰,下令在日本各地建立國分寺與國分尼寺,而金鐘山寺升格為大和金光明寺,作為全國六十八所國分寺的總寺院,這就是東大寺的前身。並且下詔,建造了盧舍那大佛,同時修建了大佛殿,大佛於公元752年落成,“東大寺”之寺號應該也是始於此時。
855年,大佛的頭部在一次大地震中掉了下來,雖然很快得到了修復,但在之後的幾年裡,由於失火和雷擊,禮堂、僧房和西塔等被燒燬,南大門和大鐘樓也倒塌了。而在後來的源平戰爭、戰國時代鬆永久秀與三好氏的戰爭中,東大寺的大部分建築被再次燒燬,所幸一一得到了修復。
東大寺的南大門重建於鎌倉時代,被列為日本國寶。大門用於支撐頂部的十八根大圓柱,高達21米,門的兩側各有一尊威武的木造金剛力士像。

東大寺現在的大佛殿,重建於鎌倉時期,長57米,寬51米,高49米,高度和寬度都和建立當時基本相同,長度和建立時的約86米相比小了近三分之一,但仍然是現今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之一。公元754年,鑑真東渡日本後,曾在大佛殿為聖武太上皇、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謙天皇等皇族和僧侶約五百人授戒。大佛殿前有一個八角銅燈,據稱是奈良時代的器物,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

大佛殿內部的中央,供奉著一尊現今日本最大的銅佛,國寶——高14.7米的盧舍那佛銅像。佛教中佛有三身,分別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報身佛盧舍那佛和應身佛釋迦牟尼佛。盧舍那佛,就是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佛智的佛身。
在歷經戰火毀壞後,原本的佛像只剩下的軀幹和蓮花座倖存。現在看到的佛像是1692年重新修建的,新佛像的大小為原佛像大小的四分之三。在佛像落成的時候還舉辦了一場規模巨集大的開眼法會,持續了一月之久。

盧舍那大佛的左右,分別為虛空藏菩薩和如意輪觀音。虛空藏菩薩像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薩摩訶薩之一,專主智慧、功德和財富,是誠實、富有的象徵,是以濟度眾生為樂的菩薩。如意輪觀音,是觀音菩薩的報身,密宗所傳六觀音之一。

大佛殿後方左右各有一座天王像,左為西方廣目天王,右為北方多聞天王。大佛殿中的廣目天王像手持筆做書寫狀,符合在日本發行的《般若守護十六善神王形體》中廣目天王的形象,與中國大多數廣目天王手纏一條赤龍的形象不同。至於另一側的多聞天王像也是如此,形象為右手託寶塔,左手持三叉戟的早期多聞天王形象,與後來在中國為了配合“風調雨順”的吉祥意義,改成了手持雨傘的形象有所不同。

殿中展示有奈良時代至鎌倉時代東大寺大佛殿伽藍的模型,可以看出,曾經的東大寺,在大佛殿的東西兩側還各有一座七重塔,而現在早已蕩然無存。

大佛殿中還有一根柱子,傳說爬過柱子下方的洞的人,大人能保佑平安,小孩能聰明伶俐逢考必過。我們看到好多日本學生在排隊鑽洞,挺有趣的。

【二月堂】
位於大佛殿東邊山坡上的,是國寶建築二月堂。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在舊曆的二月這裡會舉行“除水會”。二月堂曾兩次在戰火中被燒燬,1667年再次燒燬,兩年後重建了現在的建築物。二月堂的供奉有被稱為大觀音、小觀音的兩尊十一面觀音像,但是都不對外開放參觀展示。

二月堂石樓梯的兩旁是有一排捐贈者的石柱,登上二月堂,居高臨下,除了能看到東大寺大佛殿的屋頂,還可以從這裡鳥瞰奈良市。遺憾的是今天天氣不佳,雖然這時雨已經基本停了,但還是不見有陽光。

【若草山】
從二月堂去春日大社的路上,會經過若草山。山的最高處有三百多米,整個山都覆蓋著草坪,在夏季滿眼盡是嫩綠,特別漂亮。若草山也是一個和小鹿互動的好地方,在山內的各處都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鹿。若草山的門票是120日元,除了可以進去喂小鹿,也可以去山頂觀賞到奈良日落。但因為天氣不好,而且我們還要趕去春日大社,所以就沒有上山了。

【春日大社】
春日大社的歷史,已經有一千三百年。在奈良建城之初,時任右大臣的藤原不比等從鹿島迎接了藤原家族的守護神武甕槌命的神像到了奈良供奉。武甕槌命的坐騎是一頭鹿,據說這頭鹿就是手遊《陰陽師》裡小鹿男的原型。景雲2年(768年),在稱德女天皇的敕命下,由時任左大臣的藤原永手在奈良興建了春日大社,並從香取神宮請來經津主命、從枚岡神社請來天兒屋根命和比賣神等神靈共同供奉。
自春日大社建立以來的千百年,春日大社每隔二十年就會翻新一次。目前,日本全國分佈著多達三千處的春日分社,而奈良的春日大社,就是這些春日大社的總社。由此可見其影響範圍之廣,信仰傳播力之大。
1998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春日大社及春日山原始林在內的“古都奈良的文化遺產”列為世界遺產。進入春日大社的正殿,需要購買門票500日元,國寶殿和萬葉植物園的門票,分別也是500日元。因為我們來到的時候,已經過了下午五點的關門時間,所以也只能在神社外圍轉轉了。

春日大社表參道的兩旁,有數以千計的石燈籠。這些石燈籠最早的雛形,是中國寺院供佛所點的燈,後經朝鮮傳入日本。自奈良時代起,佛教與神道教逐漸融合,日本在修建寺院或神社時就會建造石燈籠來保護供奉神靈的燈火,和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類似,這些石燈籠基本上都是信徒捐獻供奉的。

,最醒目的也最吸引我的人就是那數以千計的古樸石燈。石燈最早的雛形是中國寺院供佛點的燈,後經朝鮮傳入日本。自奈良時代起,日本在修建寺院時就會建造石燈籠來保護供奉佛的燈火。到了江戶時代,石燈籠在日本廣為流傳。

春日大社附近也有不少鹿出沒,小鹿從石燈籠間怯生生地探出小腦袋,古樸的石燈籠與充滿靈氣的小鹿顯得非常和諧。

【春日野園地】
回程的經過奈良公園裡的春日野園地,只聽見傳來一陣陣的歌聲與掌聲。好奇之餘,走進一看,原來這裡正在舉辦一場音樂會。臺上的歌手勁歌熱舞,臺下的觀眾席地而坐,動聽的旋律和激情澎湃的現場也感染了我們,久久不願離去。直到最後一聲曲罷,全場掌聲雷動,我們才發現這時已將近晚上六點半了。

【冰室神社】
回去的路上,路過一個冰室神社。這個名字奇特的冰室神社是供奉著冰之神的神社,公元710年元明女天皇遷都平城京後,在吉城川上游建造了製冰儲冰的冰池及冰室。據說從此開始每年用冬季儲存的冰,在春天舉行祭祀冰之神的活動,祈願新的一年裡能夠風調雨順,穀物豐收。因為這時時間太晚了,加上也很餓了,所以飢腸轆轆的我們就沒有進去神社裡面了。


回到近鐵奈良站附近,本想去一家網紅小店金槍魚小屋吃金槍魚丼,但發現沒有開門。好在附近的東向商店街裡也有不少美食,我們去了一家名字叫釜粹的烏冬面館。

【釜粹】
這是一家專營烏冬面的麵館,供應湯麵、拌麵、沾面,都是烏冬面。烏冬面是一種在日本常見的大眾料理,以小麥、雞蛋為原料,據說最早還是從中國傳入的。烏冬面的口感偏軟,介於切面和米粉之間,食用方法和蕎麥麵有點相似。這裡烏冬面的價格基本不超過1000日元,面很勁道,而且面裡配的炸雞很大一塊,吃起來頗有滿足感。

【柿の葉すし本鋪たなか】
柿葉壽司,以柿樹的葉子包裹著鮭魚或鯖魚製成的壽司,為奈良縣及和歌山縣的特產,是非常具有鄉土風味的日本料理。由於柿葉具備殺菌的功能,柿葉壽司可以無需冷藏下存放數天。在食用的時候,一般不吃在壽司外面包裹的柿葉,但是柿葉可以拿來喂小鹿。
本來我們是想在隔壁的那家平宗柿葉壽司買壽司來作為第二天的早餐,但是因為時間太晚了,所有壽司都已經售罄了。所以就去了隔壁這家柿の葉すし本鋪たなか。店裡出售的柿葉壽司,一盒7個裝的價格是1048日元,每一盒中有三款口味——青花魚、三文魚、鯛魚。

高野山:現世淨土

一千二百多年前,日本平安時代弘仁七年(816年)的夏日中的一天,嵯峨天皇將紀伊半島和歌山的高野山賜予高僧沙門空海。此後,空海便在這片形如八瓣蓮花的群山之中開山建寺,開創了密宗真言宗,建立了金剛峰寺,開創了高野山的千年神蹟。此後,作為日本佛教真言宗的本山,高野山成為了世界各地求學東密佛法的聖地,被譽為“現世淨土”。
高野山,也被稱為“八葉之峰”,由內八峰“傳法院山、持明院山、中門前山、藥師院山、御社山、神應丘、獅子丘、勝蓮華院山”和外八峰“今來峰、寶珠峰、缽伏山、弁天嶽、姑射山、轉軸山、楊柳山、摩尼山”組成。這內外兩重八葉一十六座山峰形如八瓣蓮花,而蓮花的中心就是壇上伽藍的根本大塔。目前,高野山分佈有大大小小寺院上百座,在2004年7月,高野山以其所屬的“紀伊山地的聖地與參拜道”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高野山目前在中國遊客中的知名度還不高,算是一個比較冷門的地方,但反而歐美人去的不少。高野山位於和歌山市,從奈良去高野山,沒有直達的交通方式。如果是從JR奈良站出發的話,通常需要搭乘四段交通,第一段是從奈良搭乘JR到大阪的新今宮站,第二段是在新今宮站換乘南海電鐵高野線到極樂橋站,第三段是從極樂橋站在搭乘纜車上山到高野山站,最後一段是從高野山站坐巴士到高野町。如果是從近鐵奈良出發的話,就是先坐近鐵到大阪難波,然後走去南海難波站換乘南海電鐵高野線,後面是一樣的。
如果是在南海難波站乘坐南海電鐵高野線的話,可以考慮購買2天有效的高野山世界遺產票券,成人票價為2860日元,比直接刷ICOCA卡划算一點。因為我們是在新今宮站換乘,看了一下好像沒有賣高野山世界遺產票券,所以我們就是全程刷ICOCA卡了。

從JR奈良站坐JR到新今宮站,大約要四十分鐘。新今宮站是JR與南海電鐵的換乘站,下了車跟著指示走,非常方便。從新今宮到極樂橋這段就需時比較長了,尤其是在過了橋本站之後一直到極樂橋站,是很長的一段盤山鐵路,車速開不快。

極樂橋站是南海電鐵高野線的終點站,所有去高野山的人都要下車,換乘纜車上山。這一段纜車也是屬於南海電鐵,包含在去高野山的車票裡了,所以不用再另外買票,直接上車就好。
高野山纜車連線的極樂橋站與高野山站兩個站,軌道長800米、落差有328米,車程約為5分鐘。纜車開通於1930年,現在的列車是去年才更換的第四代纜車,車廂都是嶄新的,而且行駛起來也很平穩。
從纜車站在去高野町還要坐一段巴士。這一段巴士的票價是290日元,不能刷ICOCA卡乘坐,除非你有高野山世界遺產票券,否則都是要另外買票才可以乘坐的。巴士車程大概15分鐘,在進入高野町之前,全是盤山公路,彎多路陡,建議容易暈車的人要多加小心了。

【弘法大師空海】
高野山是日本佛教的一大聖地,來到高野山之前,首先了解一下高野山真言宗根本道場的建立者——弘法大師空海。
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創始人沙門空海(774年-835年),是平安時代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高僧。這位堪稱日本史上最著名的僧人在傳說中以神異著稱,出現在不少書籍和故事裡,連陳凱歌的電影《妖貓傳》中也有他的身影。空海年少時曾在奈良東大寺受具足戒,在804年,31歲的沙門空海作為學問僧隨第十八次遣唐使入唐交流,並於805年到達長安,這一年唐德宗去世,就是《妖貓傳》開始一幕的背景。至於電影裡出現的空海和白居易,是否在長安有過交集,則於史無考。
在大唐,空海師承長安的惠果大師,進修金剛界、胎藏界。一年後,空海東渡回日本,他不僅攜帶了眾多佛經、法物和、詩文和書法回國,空海本人後來也留下了《文鏡祕府論》、《篆隸永珍名義》等著作,受到了嵯峨天皇的重用。他開創的真言宗,在後來的一千多年一直是日本極有影響力的佛教教派。承和二年(853年),空海法師在高野山圓寂。後來的延喜二十一年(921年),醍醐天皇追賜空海“弘法大師”諡號。
傳說空海當年為尋找傳法的道場,將法器三鈷擲向空中,隨後尋找三鈷落下之所,與一位獵人相遇。獵人知曉了空海的來意,便放出獵犬,空海跟著獵犬一路走到了奈良與和歌山之間,又與一位山民相遇。山民告訴他,“向南走有一片平原,那就是你要尋找的地方。”次日空海與山民同去,果然發現一處形如八瓣蓮花的谷地。他擲出的三鈷也正在這裡。山民告訴他說,“我是丹生明神,昨天的獵人是高野明神。今後這片土地就交給你了。” 後面才有了嵯峨天皇將高野山賜予空海的事。

【常喜院】
今晚,我們會住在高野山的寺廟裡。高野山的寺廟非常有格調,住宿環境精緻而素雅,並提供手抄經書和與僧人一同參加早課的體驗。房間是傳統的日式房間,面積很大,洗浴是日式溫泉浴室,儘管未必是真溫泉水,但泡著也很舒服。住在寺廟裡,還可以品嚐寺院提供的“精進料理”。我們預定的是日式三人間,包含精進料理晚餐和早餐,價格是2400人民幣,這也是我們此行最貴的一晚住宿。儘管價格不菲,但可以體驗一把山中 “遁世”的感覺,這無疑是一次難得的經歷。
常喜院的位置就在金剛峰寺正門的斜對面,在金剛峰寺站下了巴士走兩分鐘就到了。走進常喜院,寺院的僧人給我們介紹了寺院住宿的注意事項,以及簡單講解了高野山的主要景點和遊覽路線。因為還沒到入住時間,所以我們先把行李寄存在寺院的接待處。

穿過常喜院的山門,會看見一尊身高四米的地藏菩薩,彷彿在迎接到訪者。根據日文的介紹大概翻譯了一下,常喜院最初是由弘法大師空海的弟子道光大師所建立的,後來在1156年再次復興,直到在鎌倉時期曾遭遇大火被毀,後又重建於明治3年(1870年),寺內供奉子安延命地藏菩薩,院內保留下來了一幢建於鎌倉時代初期的校倉,被和歌山縣指定為文化遺產。常喜院在每年9月24日前後,會舉辦本尊地藏菩薩的大祭“地藏祭”。

【宿坊:擇一寺而居】
如今的高野山,遍佈有117家寺院,其中近半可以為遊客提供住宿,稱為“宿坊”。儘管從大阪出發去高野山,一日來回也夠時間,但如果想體驗一把山中 “遁世”的感覺,我更推薦在山上的宿坊住宿一晚,這無疑是一次難得的經歷。
與國內峨眉山、衡山等寺廟提供的較為簡陋而價格低廉的住宿相比,高野山的宿坊完全是另一番體驗。高野山的寺廟非常有格調,住宿環境精緻而素雅,並提供手抄經書和於僧人一同參加早課的體驗。此外,還可以品嚐寺院提供的“精進料理”,顧名思義,就是和尚們精進修行的日常飲食。料理以素食,以蔬菜、水果和如豆腐等穀物製品為主,雖簡單但很精緻。宿坊一般可通過高野山宿坊協會的網站線上預定,網站只有日文和英文介面,如果嫌麻煩,也可以通過Booking.com預定。Booking.com上有十餘家寺廟可以提供預定,包含入住當晚的精進料理和第二天的早餐,一泊二日人均價格在8000至20000日元間不等。
在高野山宿坊住宿,還能有一個特別的體驗,就是夜遊奧之院。雖然只有英文講解,但相信這會是一次在靜謐中感受內心的叩問與靈魂的洗禮。

【中本名玉堂(食堂部)】
放下行李之後,我們先去吃午飯,高野町不大,吃飯的地方不算多。從奈良過來折騰了半天,這時已經是下午一點半,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時間晚了,高野町上的好多店都停止營業了。路過一家叫中本名玉堂的商店,一樓是賣法物和玉器的,二樓則是食堂部,有在營業。
店裡供應的是簡餐,包括丼飯和拉麵等,價格都很便宜,每份丼飯定食大概600至700日元。我吃的是親子丼,親子丼中的“親”是雞肉,“子”是雞蛋,相當於就是雞肉雞蛋蓋飯。據說是誕生於明治年間,是最早出現的丼飯。

【大圓院】
高野町就只有一條主街,西頭是高野山大門,東頭是奧之院。壇上伽藍、金剛峰寺、靈寶館這幾個主要的景點都分佈在主街的沿線。走去奧之院的路上,沿途經過不少寺院,大部分都提供住宿,從外面這些寺院都挺別緻的,其中也不乏一些歷史久遠的古寺。
大圓院,始建於公元10世紀初,由理源大師開創。寺院本來叫多聞院,在17世紀,受到戰國大名立花宗茂的歸依,改名為大圓院。寺中有因13世紀長篇小說《平家物語》而聞名的瀧口入道和戀人橫笛的遺蹟。在《平家物語》中,平重盛的護衛齋藤茂賴在宴會上看到了中宮平德子的侍女橫笛,兩人相愛。在左右危難中,齋藤茂賴選擇了去寺院出家,號瀧口入道,但是橫笛也追著他過去了。沒有辦法之下,瀧口入道為了讓橫笛死心,就逃到了當時禁止女人上山的高野山修行,傷心至極的橫笛就跳河死了。死後的橫笛化作一隻鶯,飛到了瀧口入道修行的大圓院,與瀧口入道相會。

【成福院】
成福院有一座八角形佛堂“摩尼寶塔”,據介紹寺院與舊緬甸有著密切的關係,致力於日緬友好交流,寺院的本尊是大隨求明王。

【遍照光院】
遍照光院的建立是弘法大師空海,同時,寺院作為白河上皇的御座所,在高野山名室寺院中也是首屈一指的,現在的寺院本坊是鎌倉時代的建築。

【清高稻荷神社】
高野山也有一間稻荷神社,入口就在主街上。日本全國有三萬間稻荷神社,總社是我們前幾天去過的伏見稻荷大社。高野山的稻荷神社叫清高稻荷神社,也有一排鳥居,只是規模小些。

【苅萱堂】
苅萱堂內供奉著父子地藏尊,這裡講述了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從前有一個武士叫加藤尉繁,他娶了一妻一妾,妻妾之間表面相處融洽,卻各自心懷嫉妒。加藤尉繁在醒悟之下,選擇到高野山出家,拜在法然上人的門下,號苅萱道心。沒想到這時他的小妾已經懷有身孕,在逃出家門後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叫石童丸。在石童丸14歲的時候,從母親處得知自己的親生父親在高野山出家,就隨著母親來到高野山尋找自己的父親。
當時根據高野山規定,女人禁止上山,所以母親只好在山下等待,由石童丸獨自一人上山。石童丸後來在高野山上遇到了苅萱道心,但是因為已經皈依佛門多年,所以苅萱道心並不能認自己這個兒子,只能告訴石童丸他的父親已經死了。石童丸回到山下母親住處,結果發現母親已經患病去世了。失去親人的石童丸再次回到高野山,成為苅萱道心的弟子。然而一直到死,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師父就是親生父親。

【惠光院】
惠光院已經有一千二百年的歷史,由弘法大師空海的弟子道昌所建立。後來在18世紀初,根據德川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的命令改為現在的名字“惠光院”,寺院正殿供奉著阿彌陀如來、弘法大師、不動明王。


【清淨心院】
清淨心院最初由弘法大師空海所建立,被稱為北坊,後來被賜予敕號,名為清淨心院。御本尊為弘法大師御像,據說在弘法大師入定的前夕,曾親自將御作的塑像安置在正殿。寺院多次經歷火災,現存建築是在幕府末期重建而成。

【奧之院】
沿著高野町的主街走到奧之院,這裡是弘法大師坐禪深思的聖地,同時也是奧之院是高野山的信仰中心。從一之橋到奧之院約兩公里的參拜道上,散佈著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等諸大名的墓石、祈禱碑和慰靈碑等,數目超過二十萬個。參拜道兩旁,是樹齡超過千年的杉樹,令整個奧之院的環境顯得格外幽靜。
日本人認為河川是現世和來世的分界,高野山奧之院通過三座橋,形成了三重的構造。首先是架設於澱河的一之橋,下一個是架設於古谷橋川的中之橋,最後是位於最裡面御廟川的御廟橋。

到奧之院參觀,可以在一之橋旁邊的宿坊協會旅遊資訊中心租賃一個語音導覽,價格500日元,可以次日歸還。需要注意的是,在宿坊協會旅遊資訊中心租賃的語音導覽,只能在奧之院或者高野山郵局旁邊的宿坊協會旅遊資訊中心歸還,不能在靈寶館旁邊的高野山遊客資訊中心歸還,反過來亦然。
在奧之院的地圖上,有標記出來的名人墓、文學碑、地藏尊、名所等,有七十多個。如果要每個都逐一找到,是需要很多時間的。我們只挑了其中比較重要的一些,而且位於岔路上的也基本沒去,最後也花了兩個多小時。

在奧之院參拜道,經常可以看到五輪塔的身影。五輪塔是用於墳墓與祭拜塔的一種佛塔,具有與舍利同樣的意涵。在佛教的教義中,構成宇宙的五大要素為“地、水、火、風、空”,五輪塔即是將此五大要素轉化為方形、原型、三角形、半月形、寶珠形。這種思想源自印度,經留學中國的弘法大師空海普及到日本,從平安時代中期開始被廣泛傳播。

在奧之院中,另外一個會經常見到的,是地藏公。這些帶著圍兜的佛像,本名是地藏菩薩,而大家一般暱稱為“地藏公”。他們被視為是守護兒童的神佛,據說圍兜是父母為了拜託地藏菩薩在地府守護過世的孩子而供奉的。


司馬遼太郎文學碑,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1923-1996年),原名福田定一,生於大阪。1943年畢業於大阪外語學院蒙語系,曾是一名記者,1961年開始專業寫作,代表作品有《梟之城》、《功名十字路口》、《宮本武蔵》、《國盜物語》、《龍馬風雲錄》等。
在日本經常會見到各種詩碑、歌碑、句碑、文學碑。詩碑是刻有詩句的石碑;歌碑是刻有和歌的石碑;句碑是刻有俳句的石碑。而文學碑則是刻入和歌、俳句或小說部分章節的碑,通常是為紀念近現代作家而立的碑。

多田滿仲公之墓,多田滿仲就是源滿仲 (913-997年),日本平安時代著名將領,六孫王源經基之子,源賴光之父。因為他領有攝津多田莊並定居於那裡,故而又被稱為多田滿仲。他出仕於攝關藤原氏,因在“安和之變”中立有軍功而升為漸漸升職,官至鎮守府將軍,最後在永延元年(987年)在延歷寺出家。
傳說多田滿仲守衛天下的兩把刀分別叫做膝切和髭切,手持兩刀攻擊的時候一刀攻擊面門,一刀攻擊膝蓋,因而得名。後來這兩把刀傳到源賴光手裡,他將其中的髭切交給手下四大天王之一的渡邊綱,而渡邊綱就是用髭切在五條渡口切下了茨木童子的手腕,因此髭切又有了“鬼切”的稱號。

武田信玄·勝賴墓所,“甲斐之虎”武田信玄(1521-1573年),日本戰國時期甲斐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因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有“戰國第一名將”之稱,也被譽為“戰國第一兵法家”。武田信玄先是流放父親武田信虎奪權,與上杉謙信進行了五次川中島合戰,再與德川家康密約平分今川領土,後與織田信長敵對,在三方原合戰中擊敗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聯軍,但突然病死,讓織田信長逃過一劫。
武田勝賴(1546-1582年)是武田信玄的四子。他在武田信玄死後繼承了武田家的基業,雖然也一度攻下織田信長的部分土地,但在1575年的長篠之戰中,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聯軍用新式的火槍部隊擊敗了武田勝賴的騎兵。此後武田家對德川、織田家的戰事愈發不利,最後因為手下背叛,武田勝賴與其子武田信勝於天目山自殺,武田家也至此滅亡。

上杉謙信靈屋, “越後之龍”上杉謙信(1530-1578年),日本戰國時代名將,越後國大名,與武田信玄是宿敵,雙方共進行了五次川中島合戰。1578年,上杉謙信下達了關東征討的總動員令,但在即將出陣前的時候因飲酒過量而造成腦溢血去世,死後由正親町天皇追贈從二位。

薩摩島津家供養塔,島津氏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九州島大名。島津家久(1547-1587年)是島津宗家第十五代家督島津貴久的四子,他與三個哥哥被稱為戰國最強的薩摩武士。1587年秀吉發動九州戰役,島津氏向秀吉投降,最終保住了三州的領土。後來,島津氏入侵琉球,與德川家聯姻,在關原戰後,島津家依然保持了西南部強藩的地位。
在明治維新中,島津氏成為尊皇倒幕的中心勢力,今年剛退位的明仁天皇的祖母是島津忠義七女島津俔子,因此現時的島津氏一門與日本皇室有血緣關係。

石田三成供養塔,石田三成(1560-1600年)是日本戰國時代和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豐臣政權的五奉行之一。豐臣秀吉死後擁立其子豐田秀賴。並與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對立,後來爆發關原之戰,石田三成是關原之戰中西軍的實際領導者。後來西軍被德川家康率領的東軍擊破,石田三成本人也被捕並斬於京都的六條河原。石田三成死後不久,豐臣家族旋即垮臺,天下被德川家康取而代之。

明智光秀供養塔,明智光秀(1528-?),全名明智十兵衛光秀,是日本戰國名將,織田信長帳下的重要武將。他原為美濃大名齋藤道三的家臣,後為信長信長的家臣,然而在1582年6月21日凌晨,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起兵謀反,殺死了自己的家主織田信長,史稱“本能寺之變”。
本能寺之變發生後,羽柴秀吉(即後來的豐臣秀吉)與信長的其他家臣會合兵力,在山崎之戰中擊敗明智光秀。據說明智光秀在逃亡途中,被醍醐附近的村民劫殺。在此之後,羽柴秀吉巧妙地逐漸掌握了織田政權,成為了本能寺之變的最大贏家。

松本重太郎翁墓,松本重太郎(1844-1913)是明治時代的實業家、銀行家,同時致力於鐵道業的發展,是南海電鐵的創辦人,被稱為“關西私鐵王”。我們從大阪坐上高野山的電車,就是南海電鐵。

中之橋旁邊的流汗地藏堂,傳說這裡供奉的地藏菩薩,由於將人們的痛苦轉移到自己身上,忍受著痛苦,所以總是在流汗。

流汗地藏堂旁有一個姿見井,關於這座井有一個恐怖的傳說,從井口往井中看,如果看不到自己的倒影,那麼你將在三年內死去。
類似的,還有旁邊的一段石階路——覺鑁阪。覺鑁,即覺鑁上人,12世紀日本真言宗高僧。石階做成了四十三階,意思就是跨過四十二(在日語中,42的發音和“死”相同)。假如在這段石階上摔倒,你的將跨不過死亡,壽命會在三年內終結。

禪尼上智碑,這座高約90釐米的砂岩制的供養塔上,刻著梵文的“一”字,以及永和元年(1375年)的字樣。永和,是日本南北朝時代北朝的年號,這個時代的天皇,北朝是後圓融天皇,南朝是長慶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滿。傳說如果把耳朵貼在禪尼上智碑上,會聽見極樂之音。

密嚴堂,供奉的是覺鑁上人(1095-1134年),平氏後裔,新義真言宗初祖,世稱“密嚴尊者”。十四歲起在仁和寺跟從寬助法師出家,後來去奈良修學法相宗,之後回到仁和寺受密教灌頂。又跟從高野山明實法師、圓城寺覺猷法師學習,以及在醍醐寺的定尊、賢覺法師處再次接受灌頂。1126年將紀州神宮寺改為傳法院,1131年在高野山建立大傳法院,1134年任大傳法院座主,兼管金剛峰寺,後隱居密嚴院。但後來因為金剛峰寺的僧人與覺鑁產生了紛爭,圍堵了密嚴院,故逃避到紀州那賀郡的根來山建立了圓明寺,從此不再返回高野山。

高麗陣敵味方戰死者供養碑,日語的“敵味方”的意思是敵我雙方,這座供養碑是慶長四年(1599年)薩摩島津家為明萬曆年間的朝鮮戰爭中雙方陣亡將士共同立的慰靈碑。

芭蕉句碑,是17世紀日本俳諧師松尾芭蕉(1644-1694年)所寫的句碑。碑上的內容是:父母のしきりに戀し雉子の聲。

加賀前田家供養塔,前田氏是日本的一個氏族,尾張的前田氏曾是織田信長的家臣,在鎌倉時代,前田利家成為了加賀國的藩主,並於德川家有姻親關係。

法然上人圓光大師供養塔,法然上人(1133-1211年)是日本佛教淨土宗的創立者。傳說在他誕生之際,發生了有兩條紫雲降白幡落於庭中的椋樹上的瑞異。他自幼出家,十三歲時登比睿山,學習天台宗的教典,後來到京都、奈良等地參訪遊學,廣學法相宗、三論宗、華嚴宗、律宗、密教等佛教諸宗。其後,法然創立了以口稱念佛為中心的淨土宗。

安藝淺野家供養塔,淺野長政是豐臣秀吉的五奉行之首,後與石田三成對立,在關原之戰中從屬於東軍,協助德川家作戰,後來淺野長政之子淺野長晟被封為安藝國的藩主。

鬆平秀康及其母靈屋,鬆平秀康(1574-1607年)是德川家康的次子,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異母兄,其母親是德川家康的側室長勝院。鬆平是德川家原來的姓氏,鬆平秀康的母親原本是德川家康正室築山殿的侍女,在懷孕後被築山殿拋棄到野外,幸被德川家臣本多重次所救,並在1574年誕下一子,但未取名。父子二人在兩年後相認,後被送給羽柴秀吉做養子,改名羽柴秀康。1590年,秀康娶了下總國大名結城晴朝的養女鶴姬,繼承下總國的封地,並改名為結城秀康。關原之戰結束後,結城秀康轉封越前國,1607年,正值英年的結城秀康逝世。

豐臣秀吉供養塔,日本戰國三傑之一的豐臣秀吉(1537-1598年),原名藤吉郎,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大名、著名政治家,繼室町幕府之後,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
豐臣秀吉是尾張國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身,本是下級步兵,後因侍奉織田信長而崛起。本能寺之變後,巧妙地逐漸掌握了織田政權,並統一了日本 。天正十三年(1585年)擔任關白,後擔任太政大臣,獲賜氏姓豐臣氏,後將關白職務讓與養子豐臣秀次而自稱“太閣”,並發動對朝鮮的戰爭。豐臣秀吉在1598年9月18日病逝,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逐步奪取了原豐臣家的政權。

其角句碑,松尾芭蕉的門人寶井其角(1661-1707年)所寫的句碑。松尾芭蕉死後,寶井其角在日本橋茅場町開設江戶講座,繼承了芭蕉的遺志,對推動俳句的發展做了極大的貢獻。

織田信長供養塔,織田信長(1534-1582年)原本是尾張的大名,他通過一系列的戰爭,包括先後三次打破“信長包圍網”,將各地大名逐個擊破,驅逐了室町幕府將軍,成功控制了近畿地區為中心的半個日本,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但在他即將一統日本全國的前夕,發生了本能寺之變,因家臣明智光秀謀反而縱火自殺。但人們始終無法找到他的屍體,這使其更加富有傳奇色彩。

佇立在玉川旁邊的有一排菩薩像,包括地藏菩薩、不動明王、觀音菩薩等等,他們統稱為水向地藏。通常,參拜奧之院的人,會在這裡用長柄勺在水池中舀起清水,撒在地藏菩薩的銅像上,向祖先祈求冥福。

水向地藏旁邊就是御廟橋了,過了這座橋就進入了通往燈籠堂和弘法大師御廟的靈地。這座橋有三十六座橋板,加上一座橋的整體,共計三十七,代表了金剛界三十七尊。作為高野山最神聖的地方,橋頭有過橋之後的注意事項,攝影、打電話、飲食、吸菸等都是被禁止的。
燈籠堂最早是由弘法大師的弟子真然大德所建,後由藤原道長於公元1023年建造了與現在相近大小的燈籠堂。堂內正面有近千年持續燃燒著的兩盞“不滅之火”,一盞是由祈親上人所獻的祈親燈,另一盞是白河上皇所獻的白河燈。
燈籠堂的後方,是弘法大師御廟。承和二年(公元835年)3月21日寅時,62歲的弘法大師空海於高野山入定。在此之後,空海的弟子們按照大師指定的位置建造了御廟,作為入定留身的聖地。

【高野山入定傳說】
歷史上的弘法大師空海的經歷比電影中還要離奇,在關於空海的眾多傳說中,最為知名的恐怕就是“高野山入定傳說”了。這說的是空海在高野山以生身入定,當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未來佛彌勒菩薩降世時,他將甦醒過來,繼續救渡眾生。
此說最早出現在空海遺言集《二十五條御遺告》中,原文是:我閉眼後,一定往生兜率天彌勒菩薩跟前去,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彌勒降世,我也會隨彌勒菩薩再回人間。”而在968年的文獻《金剛峰寺建立修行緣起》一文中則將“閉眼”二字改為“入定”。不過,也有更多的人認為《二十五條御遺告》是十世紀末的偽作。
而在十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初的相關史料中,出現了空海圓寂後屍體不腐的說法。在寬弘元年(1004年)九月二十五日《太政官符案》中,出現了祖師空海 “入定”於高野山,全身不腐,等待彌勒下生的說法。不過,這是一篇朝廷公文,記錄了高野山的僧侶的領地糾紛官司,這段話反映的是僧侶的主張:空海祖師還在高野山,高野山仍然是不可侵犯的靈驗聖地。
再往後,平安年代中期惟宗允亮所著《政事要略》記載了1008年河內普光寺的僧人幡慶去高野山,在山上遇到一個和尚,自稱是空海。可見此時入定傳說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流傳,並非打官司的高野山僧侶一時興起所作。
到寬治三年(1089年)真言宗僧人經範的《大師御行狀集記》,其中描述說“弘法大師藏身於高野,傳法身祕教待龍華三會”。這時候,空海入定高野山的神話已經定型,而在此後類似空海入定的說法越來越多,高野山的聲望在後世也有增無減。前來高野山朝聖的信徒上至皇室,下至平民,絡繹不絕。
直到如今,高野山奧之院弘法大師御廟的僧人,依然會每日兩次準時向空海入定的御廟前供養飯食。按照傳說的說法空海一直待在高野山,等待彌勒下生降世,於是高野山也得以成為人們眼中的“現世淨土”。有了空海入定的先例,歷史上各朝各代的貴族和日本名人,都希望埋骨於此,以便能跟隨空海重生極樂。

弘法大師御廟就是奧之院的盡頭了,返程時我們走的道路通往另一個出口。這條道路兩旁,都是一些比較新的墓所和慰靈塔。

其中有一個比較有特別的,是這個動物供養碑,用以慰藉各種死去的動物。其他的慰靈碑,很多也有專門的造型,比如麒麟啤酒的慰靈碑上有一個銅麒麟,日產汽車的慰靈碑前是兩個工人造型的銅像,新明和工業的慰靈碑則是一個高大的火箭模型,這些慰靈碑大多都是企業建給意外身故的員工所建的。

我們在奧之院裡僅僅是夠走馬觀花一遍,也花了兩個多小時。高野山上的巴士班次很少,所以我們乾脆直接步行回去了常喜院。五點多回到房間,寺院為我們準備的精進料理正好也製作好了。

【常喜院精進料理】
精進料理是一種日本特有的佛教素食料理,食材全部為素食,食用的時候講究五法、五色、五味和五觀。“五法”指的是五種烹飪方法:生吃、水煮、燒、炸、蒸;“五色”是食物的顏色包括青、黃、赤、白、黑;“五味”是食物的甘、辛、酸、鹹、苦。至於“五觀”,則是指進食時反省自己的行為,審視自己的過錯。
這麼高的境界,我們自然是吃不出來。食材的佐料不多,基本能保持了原有的鮮味,相對清淡的口味,對在廣東長大的我們來說,還是挺合口味的,但如果是來自北方的朋友,或者是喜歡吃辣的人來說,或許會有點不習慣。

吃完飯休息了一會兒,我們就去泡澡了,常喜院的洗浴是在一個日式溫泉浴室——地藏湯。去浴室的時候要身穿日式浴衣,浴室分男湯和女湯,進去後首先是更衣間,脫了浴衣後就進去浴室了,淋浴龍頭是坐式的,先洗乾淨再進去浴池裡泡湯。儘管未必是真溫泉水,但泡著也很舒服,以致於泡得我忘了去壇上伽藍拍夜景。

壇上伽藍就在常喜院旁邊不遠,走路五分鐘就能到。壇上伽藍入夜後會亮燈,但因為泡澡太舒服了,當我想起來去壇上伽藍拍夜景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拍攝的最佳時間。天基本上全黑了,光比有點大,效果差強人意吧。

早課,是早上六點開始的,所以我們五點半就起來了,洗漱之後就去了聽早課的場所地藏堂。因為事前不清楚早課的時候能否攝影,所以我特意問了寺院接待處的僧人,他告訴我說,在早課期間是不允許拍照的,但是在開始前和結束後,都是可以在地藏堂內拍照的。

早課的時候,聽眾是需要跪坐的,包括我們在內的聽眾大概有三十來人吧,大多數是歐美宿客,還有幾個日本人,只有我們三個來自中國。早課開始後,身披法衣的寺院住持和其他四名僧人背對著我們,面向佛像唸經。常喜院現任住持,是1951年出生的加藤榮俊。
早課會持續大半個小時,快結束的時候有一個環節是上香,敬香的大概步驟,首先要跪坐合掌叩首,將盤中尚有餘溫的香灰,捻取少許放在香盒中,然後再叩首,重複三次。上香結束後,寺院住持轉過身面向我們,用流利的英語向我們介紹了一下高野山的歷史,以及一些哲理性的語句。最後,主持帶領我們繞佛像一週,早課結束。若聽課後有什麼疑問,還可以與主持繼續交流,我就看見有兩位日本人在早課結束後又與主持攀談了許久。

聽完早課出來,我才發現昨天我沒找到的那座被列為和歌山縣文化遺產的常喜院校倉,原來就在地藏堂的旁邊,就是下圖中那幢紅色的木製建築物。

早餐的時間是七點半,與晚餐是送到房間裡不同,早餐是大家集中在齋堂一起用餐的。早餐比較簡單,味道還可以。

【壇上伽藍】
壇上伽藍與奧之院並列為高野山的兩大聖地。弘法大師空海在開闢高野山時,最先著手的便是在此地建造了包括根本大塔與金堂等各種起源於密教思想的廟堂與佛塔。進入壇上伽藍的金堂和根本大塔參拜,需分別購買200日元的門票。因為我們來的時候尚早,各殿堂都還沒開門,所以自然也就沒有進去了。

始建於公元819年的金堂,由弘法大師所建立。金堂位於壇上伽藍的中央,是高野山的總本堂,亦是舉行主要儀式的場所。一千多年來,金堂曾屢經毀壞,現在的建築是1932年第七次重建後的產物,殿內供奉藥師如來。

御影堂,據說是弘法大師生前的居所。由於供奉有日本真如親王所繪的弘法大師像,而得名御影堂。現今的建築是1847年重建,平日不對外開放,只有每年的舊曆3月21日的前一夜開放參觀。

硃紅色的根本大塔,最初也是由弘法大師在開闢高野山時所建立,作為真言密宗根本道場的象徵,也是日本的第一座多寶塔。當時的這座大塔從公元816年開始建造,耗時七十年,橫跨弘法大師和弟子兩代才建造完成。如今的根本大塔時1937年重建的建築,高48.5米,內部供奉的本尊為胎藏界的大日如來,四方奉有金剛界四佛,周圍的十六根柱子上則描繪著十六大菩薩,形成立體的曼陀羅。
根本大塔的斜對面,還有一座不動堂,建於1197年,是高野山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因為外形不怎麼起眼,所以我從前面經過的時候竟然把它忽略了,所以沒拍到照片。

【大門】
從壇上伽藍往西走十分鐘,就來到了高野山的大門,這座大門是結界的象徵。現在的建築是1705年重建的,高25.1米,門前對聯上書:“不闕日日之影向,檢知處處之遺蹟”。兩旁佇立著金剛力士像,守護著高野山的玄關。在下山前我們還要去金剛峰寺和德川家靈臺,看時間不早了,我在大門拍了幾張照片就開始往回走。

【靈寶館】
路過靈寶館,這是儲存金剛峰寺等高野山寺院的貴重文物的地方,建築樣式仿造宇治平等院,裡面收藏有國寶21項,重要文化遺產143項,和歌山縣指定文化遺產16項,重要美術品2項。入內需要購買門票600日元,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就沒有進去了。

【大師教會】
大師教會是高野山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場所。每天有七個時段是受戒時間,受戒費用500日元。參拜者可在受戒堂中聆聽堪稱為日常生活準則的菩薩十善戒說法,也可以在這裡接受抄寫經文的修行。

【金剛峰寺】
金剛峰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總本山,坐落在高野山上接近正中央的位置,真言宗有“十八本山”之稱,現有信眾約一千萬人。
空海在開闢高野山之初,金剛峰寺是指整個高野山,正殿是壇上伽藍上的金堂,散佈在山內的寺廟叫做塔頭寺院。而現在的金剛峰寺是在1869年,合併了豐臣秀吉於1593年為祭拜亡母而建立的青嚴寺和興山寺兩座寺廟,更名為總本山金剛峰寺後的樣貌。
金剛峰寺的門票是500日元,殿堂內部不允許拍照。進入殿內,沿著迴廊依次參觀各房間,主要看點是一些屏風畫,以及豐臣秀次自盡的房間。豐臣秀次是豐臣秀吉的外甥和養子,豐臣秀吉在長子豐臣鶴鬆夭折後,把秀次作為接班人培養,但在三子秀賴誕生之後,便開始對秀次不再信任。1595年,豐臣秀次被流放至高野山,隨即在寺內自裁。

進入金剛峰寺後,會有人派發茶水和一塊餅。

金剛峰寺中最大的看點,是日本最大的枯山水庭園蟠龍庭。枯山水是日本園林的一種,顧名思義,枯山水庭院中並沒有水景,其中的“水”通常由鋪在地面的砂石表現,而“山”通常用石塊表現。
蟠龍庭面積2340平方米,在白砂所代表的雲海中,兩條蟠龍遙遙相對,左側為雄,右側為雌,威嚴地守護著整個金剛峰寺。

【南院】
從金剛峰寺出來,去德川家靈臺,大概要走十分鐘。途中路過南院,這也是一家提供宿坊的寺院,寺內供奉浪切不動明王。1988年,在南院正殿的西側,建立了供奉斯里蘭卡第二任總統總統賈亞瓦德納贈送的佛舍利的佛舍利塔。

【德川家靈臺】
我們在高野山最後要去的一個地方,是德川家靈臺,門票200日元。德川家靈臺是德川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於1643年開始,耗時二十年建造的靈堂。正面右側為德川家康、左側為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的靈堂。建築由白木建成的外觀,以及鋪有金箔的內殿,雖然不及日光東照宮金碧輝煌,卻也有幾份神似。

返回常喜院,收拾行李,準備下山。沒想到這時還出了個意外插曲,本打算去大師教會旁邊的高野山觀光資訊中心歸還昨天租借的講解器,但工作人員說我們的講解器是在高野山宿坊協會租的,所以只能歸還到宿坊協會的服務中心。所以只好又去了一趟位於高野山郵局旁邊的高野山宿坊協會中央服務中心,耽誤了一點時間,導致錯過了去高野山纜車站的公交車。
因為每趟公交車的時間都是和纜車時間對接的,所以如果等下一趟的話,我們就要晚一個多小時才能下山了。情急之下,發現旁邊就是金剛峰寺前的計程車站,正好有一輛計程車在等候,於是連忙打車去了纜車站。高野山的計程車,在各主要站點之間行駛的費用,都是統一固定價,我們從金剛峰寺坐去纜車站,價格是1490日元。有驚無險地到了纜車站,剛好趕上纜車,刷ICOCA卡,坐南海電鐵去大阪。

大阪:浪花之城

大阪舊稱“大阪”,在代表幕府時代結束的明治維新時,忌於“阪”字可拆為“士”、“反”二字,有“武士造反”諱,所以於1870年將“大阪”更名為“大阪”。而據日本史書記載,神武天皇乘船自九州向東航行巡視,到了大阪附近,看見水流湍急浪花翻滾,將此地稱為“浪速”,所以大阪又叫浪花之城。
大阪市我們此行的最後一站,作為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在繁華和時尚程度上絲毫不遜色於東京,心齋橋和梅田商圈絕對是購物者的天堂。同時大阪也有一些人氣經典,例如北區的大阪城、梅田空中庭院,南區的通天閣、四天王寺、大阪港等,如果是帶小孩子來的話,環球影城和海遊館也是很合適遊覽的地方。

我們在大阪預訂的住宿是大阪川House花園町別館公寓,從高野山下來,坐南海電鐵到大阪的天下茶屋站,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

【大阪王將(天下茶屋店)】
下了電車,已經是中午十二點多了。所以在去公寓之前,我們先在天下茶屋站附近的大阪王將吃午飯。大阪王將是一家連鎖快餐店,主營的是中華料理,從創始人文野新造1969年在大阪開設第一家店開始,已經有五十年的歷史了。
日本的中華料理,和我們理解的中餐其實並不完全一樣,很多菜式是經改良過。哪怕是大阪王將的招牌菜——煎餃,也和國內的餃子不太一樣。一般日式煎餃的麵皮都很薄,裡面餡料的材料通常會用到豬肉餡、捲心菜、大蒜、韭菜等,說是煎餃,但感覺更像是鍋貼。不過,婷婷的媽媽倒是對大阪王將的味道讚不絕口,畢竟中華料理還是有幾份中國菜的影子吧。

【大阪川House花園町別館公寓】
這座公寓交通便利,前面說了公寓就在南海電鐵的天下茶屋站附近,不但如此,公寓距離地鐵花園町站也很近,走路5分鐘就可以到了。公寓為自助入住模式,並有線上中文服務。
房間的面積非常大,擁有客廳和陽臺,並且浴室和衛生間是分開的,方便使用。並且有一個廚房,內有冰箱、爐灶等用具,可以自行烹飪食物。總而言之,住起來非常舒服,大阪高價效比住宿之首選。


在公寓放下行李,安頓休整了一下,我們就出去逛了。第一站要去的是天保山大摩天輪,這個摩天輪在大阪港,可以坐地鐵去。我們事先已經買好了2日的大阪周遊卡,這兩天內我們都可以在大阪市內無限次乘坐地鐵,以及免費參觀包括通天閣、大阪城天守閣、梅田空中庭園展望臺在內的部分景點。
大阪周遊卡是我個人比較推薦購買的一種交通優惠票,首先大阪的地鐵起步價就比較貴,起步價為180日元,並隨區間距離增加而遞增價格。此外,如果你的行程中有安排遊覽通天閣(門票700日元)、大阪城天守閣(門票600日元)、梅田空中庭園展望臺(門票1000日元)、天保山大摩天輪(門票800日元)、道頓掘水上觀光船(票價900日元)等,則單獨購票所需的金額都已超過大阪周遊卡的售價了。具體可免費入場的設施可以檢視大阪周遊卡官網://www.japan-osaka.cn/osp/ch/facility/free
但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們在刷大阪周遊卡進地鐵站的時候,三張卡里竟然有兩張的磁條失靈,無法自動開閘。地鐵站的工作人員看了一下我們的周遊卡,就直接手動開閘給我們放行了。在這兩天裡,基本上每個地鐵站的工作人員都是這麼做的,有的連看都不看,莫非他們對大阪周遊卡的磁條失靈早已是司空見慣?

【天保山大摩天輪】
天保山大摩天輪坐落在有著日本最低山之稱的天保山上,摩天輪直徑100米,高112.5米,乘坐一週所需時間15分鐘。可以乘坐它俯瞰近處的海遊館和周圍的海景,還能將遠處的生駒山脈、關西國際機場、明石海峽大橋和神戶六甲山等處的風景盡收眼底。

摩天輪的門票是800日元,我們使用大阪周遊卡,等於就是免費的了。摩天輪一共有六十個艙,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艙,一種是透明艙。透明倉更受遊客歡迎,但是數量比較少,所以要排隊。我們看了一下隊伍,其實也不長,估計十幾分鍾就能排到。不過婷婷的媽媽這次是第一次坐摩天輪,我們有點擔心她會恐高,而且我們也懶得排隊,所以直接坐了普通艙。

【海遊館】
摩天輪旁邊不遠,就是海遊館。海遊館是日本最為大的水族館之一,館內共有六百餘種海洋生物,其中人氣最高的要數世界上最大的魚——鯨鯊。海遊館的成人門票是2300日元,7至15歲學生票1200日元,4至6歲兒童票600日元。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就沒有進去了。

【聖瑪麗亞號遊船】
聖瑪麗亞號遊船,是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的海船“聖瑪利亞號”為原型,放大兩倍製造而成的遊船。從天保山海遊館靠海的一側出發,沿著大阪港周遊航行,可以欣賞大阪海灣壯觀的景色。
遊船分為白天和黃昏兩種,可以使用大阪周遊卡免費乘坐其中一種。白天遊船每小時一班,每班航程45分鐘。黃昏遊船只有在4月至10月的週末及節假日才有,每班航程60分鐘,出發時間依季節、星期而異。
此時已經是下午四點了,接下來我們還要去梅田空中庭園拍攝日落和夜景。若想使用大阪周遊卡免費入內,必須要在下午六點前到場,魚和熊掌不可得兼,就只好放棄乘坐遊船了。在目送聖瑪麗亞號遊船離港後,我們就出發去梅田空中庭園了。

【梅田空中庭園】
從大阪港去梅田空中庭園最方便的交通方式是坐地鐵,我們回到地鐵大阪港站,坐中央線到本町站,再換乘御堂筋線到梅田站,同樣是使用大阪周遊卡,免費乘坐。出站之後,向西北方向走10分鐘,就到了梅田藍天大廈。
梅田天空大廈是一棟地上40層,地下2層的超高型連線式建築,高173米,由東塔和西塔兩棟大廈構成,頂部由環形的360度開放式空中庭院展望臺所連線。

梅田空中庭院的入口,在梅田藍天大廈的3樓。空中庭園的門票是成人1500日元,小學生700日元,使用大阪周遊卡可以免費入場。因為過了下午六點就不能使用大阪周遊卡免費入場,所以當我們在五點二十分來到的時候,就已經有挺多人在排隊了。
空中庭園包括室內的第39、40層,以及大廈樓頂。我們首先乘坐觀光電梯到35層,然後再乘坐一段觀光扶梯到39層。39層有商店、餐廳和酒吧,40層是空中畫廊和咖啡廳,樓頂則是露天的360度展望臺。

站在360度的展望臺上,可以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欣賞整個大阪城市的景色。南面是梅田商圈的建築群,遠處還可以看到天保山大摩天輪和大阪港;西面是六甲山、明石海峽大橋;北面是十三大橋、大阪國際機場和萬國博覽會紀念公園;東面則是JR大阪站和大阪城天守閣。
今天下午的天氣本來不算好,烏雲密佈,天陰沉沉的,我還一度擔心會下雨。因為不到六點我們就上來了,所以還要等天黑拍攝夜景,因為頂樓的風實在太大了,吹得讓人受不了,所以我在樓頂轉了幾圈之後就回到了40層的等待夜色降臨。

沒想到運氣還不錯,黃昏的時候,西方的天空裡竟然出現了霞光,於是我連忙跑上天台拍攝晚霞。有了色彩的風景果然不一樣,加上建築物在這時也陸續亮起了燈光,萬家燈火讓整座城市會變得色彩斑斕,景色就更美了。因為沒有三腳架,所以下面的夜景,都是把相機架在欄杆上拍的。

【鶴橋風月(ヨドバシ梅田店)】
原計劃晚餐是去梅田藍天大廈B1層的Kiji御好燒,但是太多人排隊了,店員告知我們需要等大約一個小時,於是我們毫不猶豫地轉移去了位於友都八喜8樓的鶴橋風月。鶴橋風月也是一家吃御好燒的店,雖然我們來到的時候也要等位,但前面就兩桌在排隊,等了幾分鐘就輪到我們了。
御好燒是日本的一種著名的食物,做法是用麵粉糊加上捲心菜、肉類、魚或者貝類等食材,在鐵板上煎,最後加上調味料。有人認為,御好燒是昭和年代曾到過義大利的軍艦廚師,在吃到意式餡餅後,使用日本的材料改良製作而發明的。日本不同地方的御好燒,名稱和選用的食材各不相同,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大阪燒和廣島燒。

鶴橋風月是一家連鎖店,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有。御好燒是現點現做的,店員先把鐵板燒熱,然後把混合著捲心菜和其他食材的御好燒扣在鐵板上,等了好幾分鐘,再過來刷上一層醬料,然後就可以吃了。另外,我還強烈推薦店裡的炒麵,味道好料也足。鶴橋風月御好燒和炒麵,、的價格,大多數都在1000到1500日元之間。

【道頓堀】
今天我們最後一個要去的地方是道頓堀,從地鐵梅田站坐御堂筋線到難波站,很快就到了。道頓堀是大阪最繁華的地段,可以稱得上地標級的美食據點,大阪飲食文化的發源地。而旁邊的購物街心齋橋則是來大阪購物的首選。
每到夜晚,道頓堀川兩岸盡是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光,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絕對是那塊格力高廣告牌了。1935年,格力高在道頓堀川河岸搭建了第一塊廣告牌,圖案是一位舉起雙手奔跑的運動員,從此之後成為了道頓堀的地標,現在這塊廣告牌已經是第六代的廣告牌了。

道頓堀整條街的廣告牌設計的都極為誇張,而且各家有各家的特點。

最後,在心齋橋的藥妝店採購了一堆的藥妝,滿載而歸到難波站坐地鐵回到公寓。

在大阪的最後一天,我們的安排是上午去大阪城和大阪歷史博物館,下午去四天王寺和通天閣,最後回到公寓取行李去天下茶屋站,坐南海電鐵去關西國際機場。公寓一樓有自助式的帶鎖行李櫃可以寄存行李,如果行李裡沒有貴重物品或者太大了櫃子放不下的話,也可以直接就把行李放在一樓。我們見很多人都是這麼放的,日本的治安很好,估計一般是沒什麼問題的。
大阪城附近有兩個地鐵站,我們是坐到森之宮站,出站後就是大阪城公園,從公園入口走到天守閣還有一段距離,大約要走二十分鐘。

【大阪城】
作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的大阪城,前身是15世紀末淨土真宗蓮如上人所修建的石山本願寺,後來被織田信長攻陷,寺院和房屋均被燒燬。在織田信長死後,主掌政權的豐臣秀吉於天正十一年(1583年)開始,花了三年時間在石山本願寺舊址修建城樓——大阪城天守閣。在豐臣秀吉死後,政權被德川家康所得,在慶長二十年(1615年),大阪城在大阪夏之陣的戰火中被毀。
五年後,鎌倉幕府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重建了大阪城,但後來由於雷擊和明治維新時期的動亂中又再次被毀,直到1931年,大阪城得以重建。作為大阪的代表歷史建築,大阪城反覆出現在了眾多的電影、電視、動漫和遊戲之中,是去大阪旅行時絕不可錯過的地方。大阪城公園免費開放,進入天守閣需要購買門票600日元,使用大阪周遊卡免費。

大阪城天守閣氣勢非凡,屋頂有金色的虎紋和鯉魚雕塑,金光燦燦。天守閣外面看是五層,實際上內部共有八層。第1層是入口、諮詢臺和工藝美術品商店,第2層是一些關於大阪城的介紹,第3層、第4層均是介紹和展示豐臣秀吉時代大阪城與戰國時代的資料,第5層用影視和模型展示了大阪夏之陣的屏風畫,第6層是迴廊,第7層介紹的是豐臣秀吉的一生。第8層的則是可以一覽大阪的城市美景的展望臺。

天守閣的南邊不遠處有一個日式庭院,這裡是一個拍攝天守閣的不錯的角度。城樓倒映在水中,池邊盛開著杜鵑花,形成一種別緻的景色。

大阪城一代從明治時期開始,曾作為日本陸軍的基地。天守閣旁邊的這一幢西式風格的建築,是日本陸軍第四師團的指揮部舊址,如今被改建成了一家餐廳。

【豐國神社】
大阪城中還有一處豐國神社,這是為了祭奠豐臣秀吉而建的神社。豐臣秀吉死後葬在京都東山阿彌陀峰,並修建了豐國神社,封號豐國大明神。在大阪之陣後,豐臣家被德川家取代,封號也隨之被剝奪,神社也陸續被拆除而荒廢。直到明治時期,才復建了豐國神社。大阪城的這座豐國神社,是京都豐國神社的別社。

【大阪之陣】
大阪舊稱大阪,大阪之陣指的是發生在日本戰國時代末期,1614年11月至12月的大阪冬之陣,以及1615年5月的大阪夏之陣。對陣雙方是德川家康和豐臣秀吉之子豐臣秀賴,大阪之陣結束了日本持續了一百餘年的戰國時代。在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本部著書中,稱為大阪之役。
1598年,豐臣秀吉去世,其三子豐臣秀賴繼任,和其生母澱姬移居大阪城。由於年紀尚幼,政務由豐臣秀吉指定的五大老和五奉行輔佐。不過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與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對立,二人互相拉攏實力,並於1600年爆發了關原合戰。後來德川家康贏得戰爭,即位徵夷大將軍,在江戶(現東京)開創幕府,豐臣家從此沒落。
到了1614年,德川家康與豐臣家矛盾激化,德川家康策劃了一個陰謀,並以此為理由開始進攻大阪,史稱“大阪冬之陣”。德川家康一路打到了大阪城,但是遭到了猛烈阻擊,於是調來大炮炮擊天守閣。豐臣秀賴和澱姬只好與德川家康講和。德川家康提出的條件是拆掉大阪城的外城,以及填平護城河,使大阪城成為一座沒有防守能力的裸城。
豐臣家迫於德川的武力,一時接受了這個條件,但是後來又毀約重新開掘水渠。於是德川家康又以此為藉口,於1615年再次發動對豐臣家的進攻,史稱“大阪夏之陣”。豐臣家雖然積極迎擊,甚至一度在天王寺附近擊退德川家康,但畢竟力量相差懸殊,最終大阪城被攻陷。豐臣秀賴和澱姬在大阪城自殺,大阪城也在此役中成為灰燼,直到五年後,才由德川家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重建。

【大阪歷史博物館】
大阪城西側的大阪歷史博物館,博物館以文物陳列、實物模型加上多媒體展示,儘可能的向參觀者再現當年的風貌,向來遊客依次介紹大阪從古到今的各個歷史時期,瞭解大阪這座古城一千四百餘年走過的風雨路程。這裡可以使用大阪周遊卡免費參觀,於是我們又省了600日元的門票。

進入博物館的大門,首先坐電梯直上第10層開始參觀。第10層是古代展廳,內容展示的是公元1158年以前的大阪。大阪雖然從未被正式定都,但在平城京建都之前,大阪的難波宮已是當時日本統治階級集中的政治中心地。這一層矗立著按比例複製的奈良時代難波宮大極殿,文武百官栩栩如生。從這一層的玻璃窗,我們可以看到不遠處地面上的難波宮遺址。而在另一側,第10層通往第9層的自動扶梯間,則是從高處俯瞰大阪城的最佳角度。

第9層是中近世紀展廳,這裡展示的是本願寺時代和江戶時代的大阪,用木偶和模型再現了當年城裡的熱鬧景象。

第8層是考古研究所,可以參加模擬的考古體驗。第7層是近現代展廳,用原尺寸的人像模型,再現了從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的心齋橋、道頓堀等街頭格外熱鬧的景象。其他樓層會有一些特別展,而地下負一層則是考古發掘現場,這些都是需要另外購買門票或預約的,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就沒有一一入內了。

【彌生軒(內本町店)】
從大阪歷史博物館去地鐵谷町四丁目的路上,有一家連鎖餐廳——彌生軒,我們在這裡吃午餐。彌生軒始創於1886年的東京,當時是一家西洋料理店。如今的彌生軒除了供應西洋料理,也供應日式定食。餐廳採用機器自助點餐,而且有中文介面。這裡定食的價格一般都不超過1000日元,挺實惠的,所以來這裡用午餐的,大多數都是在附近上班的日本白領。

下午我們還有兩個地方要去,分別是四天王寺和通天閣。吃完午飯,我們坐谷町線到天王寺前夕陽丘站。有沒有覺得“天王寺前夕陽丘”這個地鐵站的名字好有意境?

【四天王寺】
四天王寺的歷史非常久遠,始建於古墳飛鳥時代的推古元年(公元593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據《日本書紀》記載,當時崇佛的蘇我馬子與反佛的物部守屋兩派,圍繞著日本是否接受佛教,而展開了一場戰爭。屬於崇佛派的聖德太子為祈求戰爭勝利,親自雕刻了四天王像,併發下誓言如果在戰鬥中獲勝,將建立一座寺院安放四天王像。後來崇佛的蘇我馬子果然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所以崇德太子就在大阪建立了四天王寺。
如今的四天王寺,是天台宗分支和宗的總本山。寺院的門口是一座建於1294年的石鳥居,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

寺院從南向北,中門,五重塔,金堂,禮堂一條直線排列,四周有迴廊,這是日本最古老的建築樣式之一,同時也是模仿6至7世紀中國和朝鮮半島的建築樣式。早期的建築因颱風或者戰亂,早已被毀,現有建築是上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所重建,但建築式樣與飛鳥時代仍基本保持一致。
寺院金堂內祭祀救世觀音,由四方天王守護,內壁上有畫家中村嶽陵的畫作。五重塔的基石心柱中供奉著佛舍利六粒和聖德太子的髮髻,塔內供奉著釋迦三尊的壁畫和四天王的木像,牆上有畫家山下摩起的畫作。

六時禮讚堂,以及它前方的石舞臺,均是日本重要文化遺產。六時禮讚堂供奉著藥師如來和四天王,每天晝夜六次進行各種禮讚,是進行供養、納骨等儀式的地方。

【通天閣】
從四天王寺走去通天閣有一公里路,不算很遠,於是我們就直接走路過去了。“通天閣”意為通往天空的高層建築,造型模仿的是巴黎埃菲爾鐵塔。通天閣塔高103米,建成之時曾經是日本的第一高度,和大阪城一樣也是大阪的象徵之一。第一代通天閣於1912年建成,但在1943年遭受火災而被毀。現在的通天閣是第二代,由建築師內藤多仲設計,建於1956年。在通天閣的底座,復刻有第一代通天閣的天花板上的壁畫。
遊客可以乘坐電梯至頂部的展望臺,欣賞大阪的美麗風景。通天閣的門票是成人700日元,兒童400日元,大阪周遊卡免費,塔頂還有一個無玻璃遮擋的露天展望臺,需要另外付費500日元(憑大阪周遊卡優惠200日元)。我們來的時候,人不算多,但也排了十幾分鐘的隊伍等電梯。

在通天閣裡經常會見到一個名字叫比利肯的福神,他是一個頭尖尖、眯眼、嘴角上揚的嬰孩形象。據說這個比利肯的形象來源於美國,上世紀初傳入日本後,廣泛地被商家當作吉祥物使用,現在變成通天閣的吉祥物。


登上展望臺,四周的風景一覽無遺。東南方向是大阪第一高樓——高300米的阿倍野大廈,近處則是大阪動物園和大阪市立美術館。因為天氣晴朗,所以西北方向的道頓堀,東北方向的大阪城天守閣,乃至比睿山都清晰可見。

通天閣的樓下是一個展現一百年前新世界、通天閣和曾經的月神公園的展廳,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格力高屋,裡面售賣各種味道的Pocket,價格和外面便利店的是一樣的,但是口味就齊全很多。

【新世界】
通天閣的南側,是新世界商業街,這裡的廣告牌誇張程度對比道頓堀毫不遜色。隨著通天閣所帶動起來的觀光業的發展,新世界的飲食行業也越來越有人氣。其中最具代表特色的便是炸串了,在新世界裡幾乎到處都是炸串的專門店。

【達摩元祖炸串(動物園店)】
炸串是大阪的特色食物,有個說法是,到大阪旅行的遊客們,一定要吃過元祖串炸才算是到過大阪。人氣最高的達摩元祖炸串,在通天閣附近就有四家分店,我們去的是動物園店,人相對沒那麼多不用等位。
炸串就是把新鮮的肉類、蔬菜等食材裹上面糨,炸成金黃色,酥脆油香。如果你看著令人眼花繚亂的選單無從下手的話,不妨選擇店裡的炸串套餐。值得注意的是,炸串店的蘸料是公用的。吃炸串之前,可以將炸串放進去蘸一下,但咬過的串就不可以再蘸了。

吃完炸串,我們回去公寓取行李。然後去天下茶屋站乘坐南海電鐵去關西國際機場,因為正好趕上晚高峰,電車還挺擁擠的,好在坐了沒多久,大部分人就下車了我們也有了位置坐。晚上的飛機準點起飛,又是三個半小時的飛行,在凌晨回到了廣州白雲機場。八日關西之旅,完美結束。

後記

從日本回國後,我馬不停蹄地又開啟了一場橫跨三國的歐亞之旅,所以這篇日本遊記一直到現在才寫完。
儘管這是我第一次去日本,但古老的建築、美味的食物、整潔的環境,還有人們禮貌的微笑,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然,遺憾也是有的,有些景點因為時間緣故,未能到訪。還有就是因為旅遊季節的原因,這次我們與櫻花、紅葉無緣。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會再次踏上這個國家。

青春沒有終點,旅途永無窮境。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