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起源於之前看到的一段文字:“和果子的一大功能就是做茶食,就著苦口的濃郁抹茶,用甜壓住那苦,雙方在口腔調情。春天的鹽漬櫻花,點綴在和果子上面,細小的一點,顯得那麼掙扎;夏天的柑橘,黃色全部被摘取出來,做成大塊糖食。日本的和果子系統,是他們程式化的浮世繪,點綴生命的空洞。”
就這麼簡簡單單的幾句話,給了我去櫻花國的理由。喊上小夥伴,簽證,訂機票和民宿,初夏的一個午後,我們出發了。

東 京

東京是行程的第一站,年過古稀的志願者,乾淨得不可思議的車子,極少交談的安靜的乘客,構成這個城市給我的第一印象。在西新宿一家當地人開的民宿安頓後,附近的一家餐廳解決了我們的晚餐加夜宵。跟年輕的店員用英語連比帶猜簡單的溝通後,發現點菜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複雜。開胃的沙拉,中規中矩的蟹籽蛋包飯,驚為天人的天婦羅、厚實的魚脯,腥味濃烈的炸魚鰭,醇厚的黑糖豆花,妥妥地慰勞了我們我們仨的肚子。飯後一杯梅酒,聊著聊著不由得就笑了,開心得如同孩童一般。已經忘了有什麼事情那麼開心,就是沒有緣由地傻笑。

東京的第一站看的是17世紀奧地利畫家克里姆特的畫展。畫展所在地上野公園位於東京的臺東區,彙集了東京國立博物館本館,國立西洋美術館以及東京文化會館等幾家博物館。一大早從從城東跑到城北,購票入場,工作人員舉牌提示排隊的時間約為40分鐘,排隊的基本都是年過花甲的老人們,穿著精緻,舉止從容,再一看提示牌,大學生以及65歲以上的人群享受“無料”的待遇,即免費的意思。

混在老年人的隊伍中慢悠悠地看畫展,感受著克里姆特刻畫的人物眼神從空洞到越來越有內容,畫作的情節感越來越強,篇幅越來越巨集大。一邊欣賞著金燦燦一片的畫作,一邊感慨著畫傢俬生活的混亂,如同下午茶時分閒聊八卦一般有趣。日本的畫展除了展示畫作,在結尾處還設定了畫作的衍生品售賣,明信片,文具,配飾等,貼心又討巧。

午後在上野公園附近享用的鰻魚飯套餐,是我們按照大眾點評的推介尋得的,炭烤的鰻魚有點過火,沒有驚喜,不由得開始懷疑大眾點評打分是否都為遊客,按圖索驥找到的能是地道的美食嗎?

下午到銀座閒逛,見識東京華麗的一面。一路上不停領教小夥伴神奇的本領,美卓手握著地圖軟體,在街上不停地打轉,直到導航的路線跟自己呈90度角時停下來,說是這樣往前走就沒錯了。於是我們默默看著她先轉後停,隨後放心地跟著她,還真的不會出錯。紅姑開啟“換乘案內”APP,一邊念念叨叨一邊規劃我們出行的最佳路線,這個軟體真心好用,只要輸入起點和終點,它就會自動幫你設計好換乘的路線,出門旅行之必備良品也。


在銀座附近享受一餐不過不失的牛舌料理後,帶著從無印良品購得的草莓和抹茶蛋糕,晃晃悠悠回到民宿,意外地收到民宿主人送的香蕉蛋糕,配著單樅結束完美的一天。

出門前的攻略密密麻麻地列出每天要達到的幾個地方,臨行前大夥覺得能完成60%就不錯了,一點都不貪心。所以當小夥伴的膝蓋出了狀況,一方面希望她能儘快康復,一方面也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想法,將行程一再做減法,東京的第二天在附近的公園散了步,便收拾行李準備出發京都。

京 都

三個鐘頭的高鐵,從都市一腳跨進古城,二戰期間樑思成拿著圖紙再三叮囑美軍不能轟炸的這座城市,櫻花國曾經的首都讓人心心念念。

出了高鐵站,感覺時光在這裡被按下了暫停鍵。沒有高樓大廈,沒有燈紅酒綠,一棟棟日式房子在車窗外整齊地劃過,類似“朱雀門大街”這樣的站點不由得讓人想起這個城市和大唐曾經的淵源。


晃晃悠悠的公車將我們送抵民宿——愛彼迎上評分5.0的一套房子。一進門小夥伴們不停地發出尖叫聲,對比強烈的顏色,手作,榻榻米,木屐,和服,日式園林,宛如一頭扎進日劇一般。我一度猜想這個屋子的主人是不是設計師,否則怎麼可以將房子設計得如此有品味。


一樓為會客廳,茶室,廚房以及浴室,二樓是臥室和休閒間。每間房都有各自的風格,卻又互相呼應,彼此襯托。屋子是老的,電器卻是最新的,帶有加熱功能的電動馬桶,洗衣機,烤爐以及電磁爐一應俱全,極度舒適。轉角處的植物,散發著淡淡香味的床單,櫥櫃裡的刀叉,細節處讓你感受到主人的用心。

我們仨就像磁鐵一般,被牢牢地吸在這裡,哪也不想去了,靜靜地待在鋪著木地板的茶室,望著院子裡的景緻,衝上一杯工夫茶,多慌亂的心兒都會不知不覺地安然於當下。

陽光灑滿一院子,石米上鋪陳的雙蓋蕨,瘦瘦長長的棕竹,挨挨擠擠的八角金盤,暖洋洋地一起領受這隻有幾坪大的陽光。烏鴉的叫聲時不時自藍天遠遠飄落下來,成為這個城市自帶的背景聲。

隔天要去的是大德寺,公元1325年建立,後經戰亂被焚。著名的一休大師經過幾十年的漂泊佈教後,以80歲的高齡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寺內還有不同的更小的寺院散佈其中,需要單獨購票。我們選擇了黃梅院以及其他兩座小寺院,此趟行程讓人最為驚豔的地方。

進門之後除去鞋子,穿著襪子一路踩著木地板參觀,剎那間彷彿回到千年以前。處處都很安靜,偶爾可見修剪植物的花匠,跪在地上默默地幹活。植物修整得那麼整齊劃一,無論是建築還是景觀都富含禪意,待久了頗有“一日看盡長安花”之感。在這裡悠閒地放空,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另外一個國家得到這麼好的傳承,甚至在細節處做得如此極致,心情有些許複雜。

寺院外的豆腐宴清爽怡人,簡單的午餐後,乘著小火車到達龍安寺,站臺到龍安寺幾百米的距離,“小森林”的即視感,漫步其中,連步伐也變得非常輕快。

偌大的龍安寺,像是我們的公園一般,整片整片都是放大版的枯山水,走走停停聊聊,秋日來應該很美,視野所及都是楓葉。

京都的第三天安排的是錦市場和祗園。京都的錦市場和大阪的黑門市場有幾分相似,賣花的,賣吃的,賣小玩意的,乾乾淨淨,熙熙攘攘,熱熱熱鬧。每家店都有布告牌提醒顧客,要在店裡吃完才能離開。在日本的街頭,很少看到有人邊走邊吃,或許是街道都沒有設定垃圾桶,擔心食物隨處亂扔;或許是當地人覺得當街吃東西不夠禮貌,於是我們也乖乖地逛一家,吃一家。我和小夥伴兵分兩路,她們喜歡吃各種刺身,我喜歡吃熟的料理。海膽,生蠔,鮑魚等等進了她們的肚子,八爪魚,和果子,烤牛肉等等讓我驚豔不已。再次集合後,宇治抹茶雪糕和拉麵成為我們的共同選單。比起在汕頭吃日料,少了運輸的成本,價格要低許多。唯一昂貴的就是水果了,草莓還好,一盒摺合人民幣6、70元,葡萄就只能遠遠欣賞了,一串就要幾百元人民幣。

從錦市場前往祗園,中間經過一條驚為天人的河流,鴨川。鴨川是代表京都一條長 31 公里的一級河川,河流的水十分清澈,流穿過京都中央。河流兩旁有步行徑及單車徑,鴨川不大,水也不深,挽起褲腳就能趟過去,可它卻是京都的生命河。再往前行進,是日本最古老著名的花街花間小路,穿行於街頭小巷,時不時能偶遇穿著和服的女子,妝容精緻的女子穿著木屐,小碎步地前往附近表演。

晚上觀看的日本藝能表演,滿心期待卻又失望而歸,日本社會老齡化確實嚴重,不僅在機場見到的志願者是年近古稀的老人,連表演茶藝的都是60歲左右的奶奶輩,一場表演看下來,大致對能劇、茶道等有一點膚淺的印象而已。

大 阪

最後一站的大阪,一下高鐵還真有點不習慣,嘈鬧而繁華。

吃貨必達的黑門市場位於地鐵口附近,兩三家彩妝店混雜於幾十家美食店鋪當中,購物加美食一次搞定。螃蟹飯,烤蠔,阿拉斯加蟹腿等等,親民的價格加上醇美的滋味讓你的味蕾不會受到任何委屈。途中還偶遇一位在香港待了許久,說起粵語來相當流暢的日本店主,balabala說一大通它的烤蠔有多美味,嗯,確實是肥美多汁。

蜜們小宇宙爆發,提前完成各種任務,無端端多出一天的空閒時間,決定到奈良探訪小鹿。和大阪濃烈的商業氣息不同,奈良的溫和幽靜讓人頗感“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公園裡的小鹿非常溫順,習慣了遊人的拍照和餵食,得有好吃的才會一路跟著你,要不簡單地點個頭它就轉身離開了。

從公園出來不遠處就是奈良博物館,似乎全世界的博物館都約好一樣,週一通通閉館,只好匆匆路過。再走上幾百米,一家沒有出現在大眾點評網上面,但看上去很有味道的餐廳出現了,看著進進出出的都是當地人,沒錯,就選這一家。疏朗幽靜的用餐環境,脫鞋之後跪坐於小木桌前用餐,望出去是天井處的小園林,精緻而舒服。每個人約2200日元的套餐,店員呈上紫菜片,壽司米,各式刺身,芝麻,紫蘇等食材,還有各種精巧的工具,讓客人自己動手包壽司。那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吃刺身,配著壽司米,紫蘇等硬著頭皮嚥下去,吃得出東西非常新鮮,但還是接受不了食材生的味道。

大阪是這次旅程的最後一站,當初為了買到便宜又nice的全日空的機票,我們選擇了東京往返中國。從大阪搭新幹線再次回到東京,在帥氣的房東家的民宿住了一個晚上後,第二天的飛機將我們準點送回國內,難得幾個平常連地圖都看得磕磕碰碰的人兒居然不會把自己弄丟了,還全程開發各種線路,第一趟的日本之行終於圓滿結束,下一次又會去哪裡呢?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