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一個人跑到京都看紅葉,記錄了我沿途的感受。

壹·琉璃光院

比叡山腳下,一年只開放2次的琉璃光院讓人們有了更多的期待。庭院的設計師把樹木、山石、水、光影融入了建築空間。尤其是當下,更是把秋季濃烈的色彩搬進了院內,書院二層就像一幅梵高的畫作,給人強烈的衝擊。但縱觀整體庭院卻是曲徑通幽,一種含蓄內斂的感覺,更像中國的山水畫。真羨慕以前住在這裡的人,靜靜的坐在這裡喝茶就是一種享受。

貳·比叡山 延歷寺

對於我來說,住在延歷寺會館不是為了拜佛,是一種淨心的體驗。在比叡山頂,可以俯瞰大津市和日本最大的湖琵琶湖。從山頂沿著山間小路,循著延歷寺鐘聲的方向走,途經西塔-東塔-到延歷寺,這條路是東海自然步道的其中一段,路上幾乎見不到人。
延歷寺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主殿根本中堂正在大修,從2016年修到2026年,期間很難一睹真容,這效率在國內可以蓋十座廟了,但寺裡的和尚似乎並不著急,依舊坐禪唸經,大殿中佛像前供的不滅法燈也1200年未熄滅。這裡吃齋飯很有儀式感,我也入鄉隨俗,按照日文版進餐說明書(《食事略作法》)飯前雙手合十,感謝被賜予的一切,飯後雙手合十,感謝這頓飯和要報恩等等。住在這裡可以在根本中堂作早課,早上6:30根本堂大殿裡已經坐了不少虔誠的人,還有來體驗的我。雖然講什麼聽不懂,但誦經悠揚的韻律卻是使我內心感覺到空靜,最後以點頭假裝會意來感謝大師的講解。

叄·三千院

延歷寺會館的工作人員以質疑的表情示意我不可能從小路走下比叡山,給我指了條坐大巴到山頂,再坐纜車下山的方案,並給我一張比叡山巴士免費乘車券,我依照工作人員指點下了山。在山下我坐上開往大原方向的巴士,到終點站後走20分鐘,來到三千院。大原這裡廟宇成群,三千院是其中之一。
三千院裡成片的青苔和地藏菩薩石像很有特色,油潤綠色的青苔中住著地藏菩薩石像,樣子很萌,有時分不清石像雕刻的是地藏菩薩還是天真的孩子,反正他們內心都是純淨的!石像臉上長了白斑,沒人清理,覺得這樣缺乏對菩薩起碼的尊重–日本其他地方環境衛生都挺乾淨的。

肆·嵐山

嵐山腳下人山人海,穿過竹林,在天龍寺後面,是一條非常幽靜的山路,小路通往小倉山頂,在山頂,和一個當地登山健身的人分享了她帶的水果後,我繼續前行。路上人更少了,但感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近了,遇到的人有的微笑的打招呼,有的熱情的指路,沒有相互之間冷漠的感覺。再走下去就遇不到人了,彷彿是動畫片《千與千尋》中通往魔域的那條路,荒涼但不破敗,似乎還常有人維護。路的盡頭是封閉的汽車道,步行者禁止入內。我遵照指示,沒有進入機動車專用路,而是順著峽谷間荒涼的山路,又走40分鐘,終於可以上開放的盤山公路了,一個人穿行在峽谷密林間,心裡還是有些慌的。順著盤山公路,又到了山谷底下的溪流邊,看到了東海自然步道的牌子,順著步道走不到3km,到了清滝。介紹說沿東海自然步道從清滝到高雄(不是臺灣的高雄)那段風景更美,但這時雨突然下大了,我只能留著遺憾返回了。遺憾的把希望留給下次了。下次計劃沿著東海自然步道徒步,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伍·奈良

徒步嵐山有點累了,加上天氣也是陰沉沉的,隨時會下雨,就臨時取消了去醍醐寺的計劃,多坐兩站地鐵,到六地藏換乘了去奈良的火車。到奈良的第二天,終於看到藍天了,計劃中參觀奈良國立博物館沒能如願,前2天這裡的國寶展剛結束,需要新布展,預計2020年1月20日才有新的展覽。這是第二次吃奈良國立博物館的閉門羹了,計劃再好,點位不對也是徒勞的。不過住的地方不錯,客房窗外就是興福寺,價格也不到400人民幣,還吃到了當地網紅的豆餡果子-正宗北京驢打滾味道。

陸·旅遊紀念品

不買些紀念品就枉為到此一遊了。果子切沒什麼,果子切外面的紡織布套介紹說是照片中老人的作品,圖案也是延歷寺特有的。

音鈴是祈福用的,當金石碰撞發出清脆的叮~~~的一聲,響聲持續了十幾秒,感動的我立刻掏錢買下。

以前看到書上介紹金網工藝是京都的一項傳統工藝,買的茶漏是京都匠人手工編織的,在有次買的,這家店鋪也有440年的歷史了。圖片中的香託以前買的,紅葉造型很應景。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