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最好玩的區域應該集中在灣仔銅鑼灣和中環一帶了。銅鑼灣主要就是逛和吃。而我本人更加喜歡灣仔中環一帶有更多古蹟和遊玩的地方。
全程參考其他蜂蜂的路程,即使以前可能都路過的地方,今天專程用遊客的心態走一遍,對這個城市又多了積分了解。全程用谷歌導航,開始探索!
灣仔地鐵下車。步行10分鐘。
和昌大押(英語:Woo Cheong Pawn Shop)位於香港灣仔莊士敦道60至66號。和昌大押由四層高窄長形的樓宇連成一排,面向莊士敦道,是現時少數留存的四幢相連陽臺長廊式樓宇,坐落於1887年前填海所得的土地上,面積約為450至700平方呎,建築物以木為基本結構,牆由磚砌成,地板由木鋪成,設有窗遮擋的露臺,是當時盛行的商業樓宇,樓底高,設有採光井,通往陽臺處裝有法式大窗,面向莊士敦道處設有陽臺長廊。曾於1948年翻新。結閤中西建築特色,此種建築風格於19世紀在香港甚為常見。過去這類中式樓宇多數由華人居住,故在香港常被稱為「唐樓」
灣仔洪聖古廟位於香港灣仔大道東129號。經歷了百多年變遷及多項填海工程後,已被現代樓宇包圍,顯得份外突出。被列一級保護文物。
在香港開埠初期,莊士敦道以南的一帶地區等,過往這些地方都是淺灘,洪聖古廟前,以往是海邊。這座只有一間廳堂的座簡單古廟,過去可俯瞰整個海灣。
曾經有一段時期,灣仔是被林則徐視為頭號煙販顛地的根據地。顛地是英國人,也是鴉片煙商。在1835至1839年期間顛地曾以灣仔為其販毒基地。約在1924年左右,香港政府推平摩理臣山,填灣仔海灣,才將灣仔區面貌改變,也使昔日臨海的洪聖古廟,變成今日坐落在皇后大道中的模樣。
今日的洪聖古廟依山建築,廟內祀奉著洪聖大王,洪聖大王為南海之神,與天后娘娘同為漁民最愛祀奉的神明。洪聖爺旁邊供奉金花夫人、太歲及包公等神位。廟外另有社稷及魯班先師的神位。
亦由於地理上的限制,洪聖古廟僅為一進式的廟宇。廟前有石欄,由左右兩旁拾級而上。石欄石級已有數百年曆史,在門額上還鐫刻著咸豐十年(一八六○年)重修,及同治一八六七年重修的楹聯。從該廟的座方,還可以看到巨石接樓的獨特建造模式,說其為依山而築,實不為過。
藍屋 香港故事館 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藍屋是香港一座唐樓,位於香港島灣仔石水渠街72號至74A號雙數門牌,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其中72號、72號A及74號三幢外牆被塗上藍色,因而被稱為“藍屋”;而74號A在2010年前仍由私人擁有,一直維持灰色的外牆。
藍屋原址曾是一所醫院,樓高兩層,於1872年政府差餉徵收冊中名為“華佗醫院”(亦稱為“灣仔街坊醫院”)。1886年關閉後變為用作供奉“神醫華陀”的廟宇。
1920年代拆卸後興建現在四層高建築,於1922年建成,樓梯間的牆壁、單位內的窗戶同樣由木材製造,而露臺部分則採用鋼筋水泥建造,是香港少數餘下有露臺建築的唐樓。72號地下為“華佗廟”,1950年代為黃飛鴻徒弟林世榮侄兒林祖開設的武館取代,至1960年代林祖的武館再改為其兒子林鎮顯的醫館。72號一樓曾開辦專為街坊子弟提供免費教育的“鏡涵義學”,而二樓及三樓則是戰前灣仔唯一英文學校“一中書院”的校址。72號A地下是“廣和號”雜貨店和74號地下是“聯興酒莊”,約在80年代結業。74號二樓曾經是“鮮魚商會”的會址,而同座三樓則為商會的會議室。74號A地下原本是雜貨店,戰後改為住宅。
1990年代,香港政府為藍屋外牆髹上油漆時,因物料庫只剩下水務署常用的藍色油漆,整座藍屋便髹成藍色。
2017年,藍屋獲聯合國頒發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育保護獎最高榮譽的卓越大獎,是香港首次奪得同類獎項。
2007年,灣仔聖雅各福群會在藍屋的地鋪開設“灣仔民間生活館”,以“從民間出發·匯多元文化”為宗旨,展出舊時灣仔民間的生活用品,並透過多元及互動的方式,期望引起公眾人士對地區文化保育的關注。由2012年3月開始,“灣仔民間生活館”變身成為“香港故事館”,關注的社群文化議題由灣仔社群拉闊至全港。
舊灣仔郵政局坐落於灣仔峽道和皇后大道東交界,是本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郵政局建築。建於1912至1913年間,1915年正式開放為灣仔郵政局。這一座簡單的金字頂 、曲尺形建築,山牆及灰塑甚具特色。現由環境保護署用作環境資源中心。
沿著萬茂裡小路上行,往金鐘方向前行。
香港公園(Hong Kong Park)耗資3億9千8百萬元,位於中國香港中區紅棉路,鄰近金鐘地鐵站,佔地8公頃,於1991年5月用,是一個現代設計及設施與天然環境結合一起的傑出例子。
香港公園位於中區紅棉路 ,鄰近金鐘地鐵站。此園有模擬熱帶雨林環境的觀鳥園,飼養了一百五十多種雀鳥。園 內設有兩百米長木橋,高及樹冠,蜿蜒全園,遊人可漫步欣賞。而富水景特色的梯級花園、供即興表演的花園廣場及雕塑、陶瓷和板畫中心都給遊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香港公園,是港島商業中心區裡難得一見的大型休憩地方。這裡有茂盛的樹木及多姿多彩的花卉,還有古色古香的茶具文物館、溫室花園及觀鳥園等等,是暫別都市繁喧的好去處。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前身為已婚英軍宿舍卡素樓,昔日是舊域多利軍營的擴建部份,建於1900 – 1910 年期間。在1985年軍營移交政府並納入香港公園興建計劃,卡素樓改建成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並加建玻璃拱頂新翼,在1992年啟用。
這座建築物原由四幢三層高宿舍組成,依山而建層層遞進,在每幢之間設有古希臘式三角形山牆。外牆由紅磚建成,配合灰泥粉刷。東西兩側原是開放式拱形柱廊,屬愛德華古典復興風格,現時為一級歷史建築。
前往香港動植物園
香港動植物公園本名植物公園,是香港最早建立的公園,曾用作總督官邸,早期因港督常兼任三軍司令,所以公園又叫做“兵頭花園”。其位於香港島中環雅賓利道,並被羅便臣道、己連拿利、上亞釐畢道及花園道等道路環繞,佔地5.6公頃。公園正門設在雅賓利道。
香港動植物公園是香港規模最大的植物和鳥類公園。它始建於1861年,擁有全東南亞最大的溫室,展出2000多種罕見植物。另外,這裡還飼養著100多種野鳥。其中包括一些瀕臨滅絕的種群。在香港動植物公園內還建有一座鐵鑄音樂臺,是人們欣賞音樂、體閒娛樂的絕佳地點。
穿過聖若瑟堂,路過長江公園
最後來到大家都知道的蘭桂坊。
蘭桂坊(Lan Kwai Fong),位於香港中環區的一條呈L型的上坡小徑。是由德己立街、威靈頓街、雲鹹街、安裡、仁壽裡及榮華里構成的一個聚集大小酒吧與餐館的中高檔消費區,深受年輕一代、遊客的歡迎,是香港的特色旅遊景點之一。
蘭桂坊酒吧街緣起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港府在中西區開始進行市區重建。當時一位義大利籍商人在這裡開設了一間義大利服裝店及餐廳。部份在中環上班的“優皮士”,下班後想找一個地方談天,這家餐廳便成為他們歡樂時光的聚腳處。其後,蘭桂坊漸漸成為一處有品位的消閒之地,酒吧、食肆及娛樂場所越開越多。
本來還有三個景點想打卡。但是今天由於暴雨連天,汪哥已經成為落湯雞。留下幾個地方明天再去中環繼續走完!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