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鑽石山的志蓮淨苑Chi Lin Nunnery,始建於1936年,佔地三萬多平方公尺,坐北向南,背山面海。六十多年來致力安老、教育、社會福利及宗教文化等事業。
志蓮淨苑是的唐制建築,從外觀看有一種雄偉古樸的感覺,甫進入內,特別行入大雄寶殿附近,卻有幽閒舒適、寧靜之感,全木製的建築、對稱設計、迴廊環抱,更能領會到古人智慧。相信不少市民由新界經大老山隧道一出九龍,途經鑽石山便能看到志蓮淨苑,單看‘志蓮’的外表建築,帶有一種雄偉美感,但卻感受不大。不過記者昨日有機會進內,發現整個建築群上蓋部份,真的沒有用到一口釘,全是瓦片及木材組成。而寺廟沒有木柱、木樑,均以原木見人,令人感到有如回到千年前的唐代。行至大雄寶殿,因殿柱以黃檜木,更發出陣陣的幽香。更特別的是記者發現殿內木柱有裂紋,原來木柱有過百年曆史,被砍下來時,放在海內經三年釋放水份,半年陰乾,使木內只餘百分之二水份,裂紋留作木柱用作釋放餘下水份,故木柱懂得呼吸、有生命的。因整個建築物完全採用唐式設計,以唐式建築的屋頂坡度和緩為主,站近殿前,看到屋砃翹出,亦突出了斗拱藝術的獨特造型及作用,斗拱主要將屋頂的重力移至殿堂內的支柱,穩固支柱承託力,最重要是屋角鬥拱,用一百零八塊木材製成。至於設計方面,不難發現殿堂布局層次分明,依循地勢而建,將主體與單體建築沿中軸線作主次分佈,主要殿堂皆位於南北中軸線上,東西兩側則有附屬殿堂,成為‘三進三重門一院’的佈局,加上四周有迴廊環抱,踱步其中,悠然舒適,整個建築群既對稱、亦平衡,不但寺廟如此設計,四周花園、盆景、樹木亦是此等設計。為配合‘志蓮’的古樸設計,不少樹木有數以百年計樹齡,其中更有兩棵羅漢松是由湖南移植來港二千年以上,大大小小的樹木姿態各異、妙趣橫生。而整個寺院內的木窗,亦以獨特設計,窗內的木條以菱型擺放,據悉亦能阻隔雨水的進入,卻無損涼風飄送入內。無論看植物、建築、古園林設計,亦是一本活的教科書。

交通:鑽石山地鐵。

汪哥從彩虹地鐵步行過去,大約15分鐘。穿過一條街市。住在石屎森林太久,來這邊買嘢又平又抵食。

來到志蓮淨苑東面的斧山公園,穿行而過

來到志蓮淨苑正門。這裡處處植被挺拔,佛光滿園,充滿靈性。

從西門而出,進入小花園。

走出寺院。繼續往西參觀南蓮園池。
南蓮園池(Nan Lian Garden)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鑽石山鳳德道60號,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公園,以每年1元的象徵式的費用委託志蓮淨苑管理、營運和保育公園。此外,志蓮淨苑亦負責公園的設計、監督建造及日常維修工作。公園佔地約35000平方米,以唐代園池為建築藍本,2003年興建,2006年11月14日由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聯同香港佛教聯會會長釋覺光長老主持開幕典禮,11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
南蓮園池以山西省新絳縣,隋唐郡府園林絳守居園池為藍本,並根據唐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樊宗師的《絳守居園池記》及學者專家的研究為依據,重新建構唐代園林的藝術特色。南蓮園池的佈局以水為主體,堤谷地貎為骨架,花木柏槐等植物為主題,輔以供遊憩的園林建築物,按唐代詩人柳宗元提出的“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原則,構成以自然風光為主的園林風貌。

素齋餐廳

走出公園,旁邊就是鑽石山地鐵站和荷里活廣場。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