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多元化的【曼谷】
從斯里蘭卡回到吉隆坡停留一晚稍作休整,隨即開始了後半程泰國之行。(內容較多就分兩篇,回踩請前往《回味錫蘭,那是一場醇厚的記憶》//www.mafengwo.cn/i/23532388.html)
從淳樸自然的蘭卡到熱鬧繁華的曼谷,雖各有特色,下意識裡還是會把兩個地方做對比,曼谷可享受玩樂的選擇更多,豐富多彩的現代化都市讓人目不暇接,而從感受上還是蘭卡讓我更印象深刻,無論是那裡的人還是景。
先上照片
,此行泰國最喜歡的地方~素可泰
婀娜多姿的行走佛
純淨的白廟
藍廟絢爛的壁畫
巧遇清邁水燈節
大皇宮夜叉像
禪意悠悠的清邁
寧靜的瑪哈泰寺
西春寺大佛手
落日下的素可泰歷史公園
回想疫情前的曼谷,第一感覺就是人真多,在機場放眼望去一大半都是國人,跟團或自由行,當然咱也是其中一員
,不愧是最受中國遊客青睞的境外目的地之一。曼谷作為一座包容性強大的城市,或許永遠不會讓人覺得無趣,在機場坐公交去酒店的路上就能感受到這種多元性,城市的古老底蘊,文化的悠遠精粹,極具現代感的繁華購物中心,各種強烈的反差都是吸引遊客來這裡探索的原因。你即可以在路邊攤搜尋美食,也可以在五星級酒店享受奢華服務,即可以去寺廟尋求心靈的淨化,也可以縱情於夜晚的紙醉金迷,正是由於這種開放多元包容的城市特性,讓全世界的遊客都對這裡產生一種嚮往之情。
前往大皇宮
湄南河是泰國的母親河,雖然水質並不清澈,但你依然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水上來來往往,為了緩解路上交通,這裡的水上公交路線已成為當地人和遊客主要的交通工具,即實用便利又能遊覽曼谷風情。
乘船去大皇宮,可以觀賞到不少岸邊風景,沒有路面交通的擁堵,的確挺適合遊客。沿途有很多站點可以停靠上去遊覽,線路根據旗幟的顏色劃分,藍色價格最高最快,是旅遊專線,橙色線基本景點也都會停靠,但票價更實惠。
碼頭下船可以去鄭王廟,打算直接去大皇宮,等待上下客的時候瞟幾眼。
鄭王廟又叫黎明寺,是華僑英雄鄭昭的寺廟,規模僅次於大皇宮,有“國泰埃菲爾鐵塔”的稱號,在外面就可以看見這座著名的大佛塔,塔始建於1842年,屬於大乘佛塔樣式,塔外面裝飾有複雜的雕刻,並鑲嵌了各種陶瓷片、玻璃、貝殼等裝飾物,是泰國最大的一座大乘塔。
到曼谷去大皇宮,相當於到北京去故宮,即使人山人海,也不能免俗。由於去的時候正好是為已故泰國王普密蓬籌備火葬儀式,大皇宮在10.1~10.29閉館,我剛好是29號下午到,所以第二天正好趕上閉館後第一天開放。本想著第一天開放人是不會少點,踩著開門的點就去了,沒想到已經有一大波旅遊團和遊客在排隊入場,果然是曼谷最熱門的景點,沒有之一,哈哈。
雖然佔地不比故宮,但一衝眼看那金燦燦的佛塔宮殿還是非常吸引眼球,尤其在曼谷炙熱的陽光下,更加光彩熠熠。大皇宮緊靠湄南河,是泰國曆代王宮裡儲存最好,規模最大,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王宮,至今依然有皇室居住,是曼谷王朝的象徵。這裡彙集了泰國建築、繪畫、雕刻藝術的精華,其風格具有鮮明的暹羅建築特點。大皇宮建築群有22座,最主要的建築是四座宮殿和一座玉佛寺,無論是金碧輝煌、磅礴大氣的宮殿,還是精緻細膩的壁畫雕像,都能讓人慢慢地駐足觀賞。
從外面看大皇宮
衛兵在集合準備巡邏。
每一幅壁畫都是一個故事或歷史。
玉佛寺位於大皇宮的東北角,幾乎佔了大皇宮四分之一的面積,像泰國這樣的佛教國家,王權與宗教歷來不分家,寺內的建築恢弘堂皇,金玉璀璨,融合了泰國眾多的佛寺特點於一身,是泰國最大的寺廟。
裡面的佈局很緊湊,隨意走走都能看見美輪美奐的建築。
這些高大的,身穿戰衣的雕像,就是夜叉,他們保護玉佛免受邪靈的侵犯。
也能看見中國元素。
這些黏在建築上的碎陶瓷貼片,據說都是當時從景德鎮運來的。
粗看光彩奪目,細看很多細節都值得品味。
不放過一處可以裝飾的的地方,在大皇宮有種眼睛看不過來的感覺。
供奉珍寶玉佛的玉佛殿,共有四十根這樣金光閃閃的四角型立柱,廊下還有112尊鳥形人身的金像,進殿需要拖鞋,裡面雖然也人多,但很安靜。玉佛由整塊翡翠雕刻而成,通體蒼翠,歷經多次的戰火劫難,到1784年才由泰國王迎回至玉佛寺,絕對是稀世珍寶。
很多寺廟正在維護當中
一座微縮版的雕塑
節基殿是大皇宮最大的皇殿,恢弘壯麗,由拉瑪五世建於1876年,基本結構屬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藝術風格,但殿頂的三個方形尖頂,屬於泰國傳統的建築風格。皇殿分正座、東座、西座三部分,正座的頂層是安放泰王族靈骨的地方,第二層是泰王接見國賓的地方,最下層是御林軍總部。東座的頂層是古玩陳列室,第二層是國賓廳,下層是客廳。西座頂層安放歷代皇后、親王靈骨,第二層是皇后接見臣民的客廳,最下層是圖書館,各個區域都有嚴格的劃分。
融合了維多利亞風格和泰國本國特色的建築,兼具東方和西方的建築美學,來的時間不對,只能在外面觀望,不能進去。
從大皇宮出來,步行差不多十分鐘就可以到臥佛寺。
途中順便吃個午飯,門口還寫著TripAdvisor推薦餐廳,味道一般,哈哈
曼谷最古老的寺廟~臥佛寺
走到臥佛寺,門口看上去不怎麼顯眼,走進去可是內有乾坤,這座建於1793年的寺院擁有很多之最,比如它是曼谷最古老的寺廟,也是泰國最大的廟宇,擁有曼谷最大的臥佛、最多的佛像和佛塔,而臥佛寺據說還是massage的始祖,現在寺內還有個按摩學校,招收國內外學員來培訓古式按摩術。
一進臥佛寺就可以看到大雄寶殿,裡面供奉了曼谷最大的臥佛,佛像幾乎佔據了整個空間。佛像全長46米,高15米,為鐵鑄包金,鑲有寶石,看著這大覺佛陀,全身泛著金光,非常耀眼。
殿內的窗戶上有鑲金的巨幅壁畫,內容以釋迦牟尼的一生為主題,介紹了佛祖的生平。佛像身後有一長排僧缽,共108個,花20泰銖可以換一把錢幣投入缽中,投幣時可以許願,聽著一枚枚錢幣投入缽中的清脆聲在殿內迴響,一種寧靜虔誠的信仰由心而生。
臥佛的足掌長5米,足底有貝殼鑲嵌而成的108個吉祥圖案,非常精緻。
橫臥即表示佛祖涅槃。
佛像的背面可以看到精美的枕頭和佛祖的髮髻
和人山人海的大皇宮相比,臥佛寺要清靜很多,即使沒有信仰,你也能在這裡欣賞各種巍峨多彩的佛塔,造型精美的雕像,紅綠黃相間的泰式魚脊形屋頂的廟宇,都讓人看的眼花繚亂。
轉完一圈大雄寶殿,就可以去佛塔區,這一區域有4座大佛塔和99座小佛塔,不管大小,每一座看上去都是流光溢彩,與其說在寺廟,不如說在逛一座佛塔園林。
寺廟裡也有很多中國元素的雕像,據說是明朝海上絲綢之路帶來的,因為茶葉瓷器比較輕,需要用石頭壓住船底,所以順帶了很多石頭雕像,這些雕像在國內已經不多見,在泰國反而儲存的比較完好。
高低有序的佛塔,猶如叢林,遠望過去很是壯觀。
正殿被雙層圍欄環繞,迴廊上有394尊佛像,在迴廊的柱子上、牆壁上以及各個佛殿都有很多碑文,這是當時拉瑪三世王要讓臥佛寺成為一般民眾求知的場所,特地蒐集了很多國民須知的有關建寺歷史、佛史、藥方、文學、風俗習慣等常識刻在了石碑上,以供民眾閱讀了解。
在曼谷的好天氣下,這些建築都顯得格外精美。
寺內的4座大佛塔分別以綠、黃、藍、橘紅四種顏色瓷磚鑲嵌,排列為T字型,高大的佛塔直衝雲霄,非常的壯觀,被稱為“泰國式佛塔”。
貼滿金箔或彩色瓷片的大佛塔,非常的精美。
就是容易看花眼,哈哈
大皇宮的圍牆以純白色為主,從臥佛寺往回走可以步行去考山路,不算近也不算遠,不過在曼谷的烈日下步行還是很考驗體力的。
悠閒考山路
考山路是揹包客的聚集地,路兩邊有很多酒吧和餐廳,白天充滿了緩慢悠閒的氣息,一到晚上夜市和酒吧漸漸熱鬧起來,又是另一番景象。走累了,坐著喝一杯咖啡、啤酒,或者享受一下馬殺雞,悠閒一下午就這麼過去了。
幾乎每個酒吧餐廳門口都有木雕裝飾,還挺有特色的,雖然設計風格都差不多,哈哈
自從第一次來曼谷選在了勝利紀念碑附近住宿,後面再來基本就賴得再找,這附近有公交有輕軌,吃喝逛俱全,還有個王權免稅店,出行還是比較方便的。作為曼谷地標建築之一的勝利紀念碑建於1941年,是象徵軍國主義的遺物,主要是紀念暹羅在入侵印度支那的戰爭裡擊敗法國,進而吞併高棉西北部和寮國南部領土的事件,高高的方尖碑就像一把劍,象徵著陽剛,周圍的五個銅像分別代表陸軍、海軍、空軍、警察和文職人員。
暹羅商圈一日遊
去暹羅商圈逛街,走外面太熱,正好路過文化藝術中心,裡面涼快還能陶冶下情操,絕對是消磨時間的好地方
曼谷文化藝術中心是一座綜合性的大樓,常年有各種電影、雕塑、攝影等不同種類的展覽,一到四樓有售賣文創商品的小店,也會有一些油畫展覽,五樓有不定期的主題展。
裡面人不多,安靜的很有藝術氛圍。
一樓正在舉辦油畫展覽。
二三層是一些文創小店
五樓正在舉辦的主題展是展現泰國文化的畫展,畫的種類很多,大都色彩明豔亮麗。
暹羅商圈各種商場林立,餐飲、娛樂、購物等能滿足各個年齡段的購物需求。
mango tango的味道個人覺得一般,還是swensen’s冰淇淋好吃
每次到曼谷都會去吃的冰淇淋,配著糯米飯吃口感很好。
中午逛商場發現這家Som Tam Nua,很多當地人在吃,進去嘗一下味道不錯,而且價格也平易近人。
Have a seed在terminal 21的四樓,去吃的時候還排了十幾分鍾隊,口味只能說中規中矩,剛好路過可以嚐嚐,不必特意去吃。
四面佛就在暹羅商圈,在周邊繁華的高樓中有這麼一處朝拜之地也是挺泰國特色的,這是泰國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很多人都說靈驗,當地人、遊客都會來這裡拜一拜。
一旦願望實現了,就需要來還願,看著還願的人數,好像還真挺靈驗的。
佔地不大,香火很旺。
big C超市,裡面有很多人代購,買了兩包零食就撤,哈哈
入夜後,街上的人更多了。
第二站·泰國文化發源地【素可泰】
說起泰國,不少人一想到的就是各種迷人的海島、“天使之城”曼谷、清新文藝的清邁等著名旅遊城市,其實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泰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也是非常吸引人的,而素可泰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最初知道素可泰是因為看了一篇微信軟文,這座距清邁三百公里以南的古老小城,正是泰國文化的發源地。這裡物價低廉,民風淳樸,還有如吳哥窟一樣的遺蹟,但是遊客稀少,絕不會見到遊人如織的場面。騎一輛自行車穿梭其間,看一場靜謐的日出,當蓮池被紅霞鋪滿,柔光在佛像上流連不動時,我彷彿明白了什麼叫做不虛此行,這裡的古蹟清靜安詳,每一尊佛像都面朝一個方向,處處透著一股安寧的禪意。
從曼谷可以坐大巴前往素可泰,不知是繞路的原因還是司機開的慢,本來六小時左右的車程,實際開了八個多小時,到達汽車站,除了打tutu去老城,也可以乘坐雙條車,價格要便宜不少,就是會一路拉客影響速度,反正已經晚到了,也無所謂時間了。
這次出門主要是想去斯里蘭卡,後面十來天的泰國是剛好看免簽證費活動即將結束而臨時加上去的,沒想到按時間一路過來,正好趕上大皇宮結束閉館,而到清邁的時間又正好是水燈節,也算是有緣分。說到水燈節,清邁的熱鬧人盡皆知,而素可泰才是水燈節的發源地。11.1日到達素可泰,雖然節日還沒完全開始,但已經能夠感受到濃厚的節日氛圍,到處掛著燈籠,街上的人也是一派喜氣洋洋。
找到民宿放下包,趁著天還亮,趕緊出門感受下這節日氛圍,順便熟悉下週圍的路線,聽說晚上在素可泰公園有很大的夜市,還有節目表演,關鍵是不收門票,哈哈
路遇去參加表演的大象。
傍晚先在歷史公園裡熟悉下環境,以備第二天的路線。素可泰曾是暹羅的第一個首都,興盛於13世紀到14世紀末,這些帶有高棉色彩的遺蹟,也說明了當時素可泰王朝的輝煌。
提前買了票的有座位,可以近距離觀賞表演,表演地就在遺蹟之上。
聽說素可泰也就過節時遊客會多點,但也沒想象中的多。
由於過來的路上花費的時間太長,沒能按計劃下午去遊覽歷史公園,現在沒想到晚上還有如此熱鬧的盛會,也算是給了一份驚喜
夜晚的素可泰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平常日子黑漆漆的可沒這麼熱鬧。
除了特定區域的大型表演,最熱鬧的就是夜市,分好幾個區域,有各種美食和小的表演臺,還有數不盡的燈籠。
夜市售賣的大多是小吃和燈籠,還有一些紀念品。
當地人大多穿著民族服飾,售賣各種傳統小吃。
夜色中的古蹟和水燈
搭一個簡易的舞臺,臺上臺下其樂融融,這樣的景象,在琅勃拉邦也曾遇見過。
這些手工製作的水燈都是獲獎作品
開啟古蹟之旅~瑪哈泰寺
素可泰分古城和新城,因為主要景點就在古城,所以住在古城附近是不錯的選擇。昨夜的熱鬧還未在腦海中消散,一早的素可泰又變成了它原來安靜的模樣。在民宿簡單吃了早飯,前往歷史公園的路上就有攤位可以租自行車,騎走前記得檢查自行車有沒損壞的地方,有了自行車,真正開始素可泰的古蹟之旅。
清晨的素可泰溫度不高,騎車吹著風還有一絲涼意,這吹來的清新空氣讓還沒睡醒的我精神為之一振。離古城最近的遺蹟就在素可泰歷史公園,裡面包含了眾多的寺廟佛像遺蹟,騎車隨意逛逛,處處皆是風景,幽靜的環境中時刻能感受到這座古老廢墟散發出來的歷史氣息。
在外圍觀望瑪哈泰寺,有一個漂亮的蓮花池,也是昨夜表演的主會場。
瑪哈泰寺Wat Mahathat 就在歷史公園內,是古城的中心佛寺,從印拉第王開始建造,直到1345年完成於李泰王時期,屬於皇室宗廟。瑪哈泰寺的主塔是一座上部呈含苞蓮花狀的純素可泰式佛塔,這是李泰王時期重建的,原來是一座高棉式佛塔,因為不想受高棉影響,所以把原來的高棉塔包起來,外面蓋成了純素可泰式的佛塔,這種操作在當時比較常見,因為泰國人相信破壞廟宇或者佛像是對神的不尊敬。
瑪哈泰寺是公園內最重要的建築群,也是佔地面積最大的寺廟,幾百年的佛像有著獨特的滄桑歷史感,曾經巨集大的寺院,如今也只剩下殘垣斷壁。
主殿現在還剩下地基和五十根石柱,看著依然厚重巨集偉。
經歷幾世紀的滄海歲月,這些佛像依舊在這裡守護者虔誠的百姓。
瑪哈泰寺由12座佛寺組成,寺內供奉著大量的佛像,這些佛像雖然古老,看上去還是栩栩如生。
穿行在寺廟群,基本看不見遊客,寧靜的彷彿穿越回那個古老輝煌的時代。
這裡沒有吳哥窟的震撼,卻有一份難得的寧靜。
瑪哈泰寺四周有磚牆與護城河,寓意著浩瀚的宇宙和銀河,圓錐形佛塔上精美的浮雕透露出素可泰式建築獨有的風格。
寺中原有209座塔,10處僧院,現在大部分只剩地基,還能辨認的除了主塔,還有周圍四座室利佛逝兼錫蘭式小塔和四座高棉式小塔,素可泰主僧院、大城蓋的主僧院、南北兩座九尺立佛等建築。
感嘆時光的無情和藝術的永恆。
素可泰的遺蹟大多受當時高棉的影響,所以風格比較相像。當然,這裡的石雕石刻沒有吳哥窟那麼精美,但是徜徉其間能感受到一種不可抗拒的永恆之美。
具有高棉風的西沙瓦寺
騎車繼續在歷史公園內遊蕩,安靜的享受這份悠然自得。素可泰歷史公園只佔據素可泰遺址的一個部分,但已被列為世界遺產,公園內有平靜的湖面,大片的綠草地,古老的遺蹟散佈其間,幽靜氛圍中充滿了濃濃的歷史感,雖然大部分的遺蹟損毀嚴重,但依然能夠看出當時泰國第一王朝的燦爛輝煌。
在瑪哈泰寺的不遠處,能看見高高的三座佛塔,特別像吳哥窟的建築。
西沙瓦寺Wat Si Sawai,最早作為印度教的神殿由高棉人建於12世紀和13世紀,後來改成佛教寺廟,寺外有條護城河,寺內有三座高棉風格的佛塔,大體建築都已損毀,不過這三座佛塔依然高高的矗立在此。
佛塔的底座不多,卻能夠承受厚重的塔身長久屹立不倒,每座塔都設有內室,中間的佛塔通過隧道和聖殿相連。
寺內還存有一些印度教的遺蹟,紅色的磚瓦映襯的高高的佛塔,非常的引人注目,這裡也是我認為最具有吳哥影子的地方。
在素可泰遺蹟中,這樣精美的雕飾並不多見。
塔基下環繞著白象浮雕,三座佛塔分別代表梵天、溼婆、毗溼奴三位印度教主神。
西沙瓦寺雖然不大,但非常具有觀賞性,讓人印象深刻,依然只有我們兩個人逛,哈哈
繼續尋找下一處遺蹟,素可泰歷史公園中可以找到很多寺廟佛塔,大部分損壞嚴重,只剩一個塔基或者一尊佛像,它們不一定有名,但無不是古代建築精美的藝術結晶。
銀塘寺Wat Trapang Ngoen,著名的行走佛石碑就位於此,一尊儲存完好的行走佛浮雕,曲線優美,姿態靈動。
除了行走佛浮雕,這裡還有一座巨大的坐佛,以及斯里蘭卡風格的佛塔。
塔頂的的四個佛龕擺放了四尊白色站佛,面相四方。
寺廟前有一面寧靜地湖泊,綠樹佛塔倒映水中,很有意境。
銀塘寺與瑪哈泰寺一湖之隔,湖中有一小島,這是拍攝瑪哈泰寺倒影的好地方。
婀娜優美的沙西寺
對佛教信仰虔誠的素可泰國王在王城建造了許多佛像與佛塔,除了素可泰和高棉風格,也融合了斯里蘭卡、緬甸與印度的風格。在瑪哈泰寺附近有一金池,池塘中心有一座小島,上面建有一座寺廟,需要經過一座小木橋才能進入,蘭坎亭大帝所建的碑文中曾歎賞,古時泰國君王登基時,必須取金池之水用於誓禮,而這被金池之水環繞的就是沙西寺,它是一座風格簡樸的素可泰式寺廟。寺廟周圍有大片綠色的草坪,一條褚紅色的木長廊是連線進出的通道,椰樹在水中拖著長長的倒影,與佛塔相得益彰,簡單即美麗,這裡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安靜美好。
美麗的護城河
沙西寺Wat Sa Si,這座寺廟又被叫做神聖的池塘寺院,環境優美,寺廟內遺留著昔日的輝煌,在丰采中散發著一種古樸的氣氛。
寺內最著名的就是這尊行走佛銅像,行走佛是素可泰獨有的創意,佛像左足踏地,右足抬起,左手平胸前舉起,右臂垂於身側,自然擺動,表現的是行走瞬間停止的生動姿態。佛像的身形飽滿,線條感流暢,一改佛像往日的嚴肅,變得婀娜多姿,生動脫俗。
周圍平靜的湖面更映襯了寺廟的淳樸安詳。
沙西寺的規模比瑪哈泰寺小很多,但大殿的格局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除了行走佛,寺內還存有一尊坐佛,白色的佛像端坐在蓮花寶座上,佛像就坐落的大殿之上,大殿如今也只剩佇立的兩排石柱,顯得非常神聖而又有滄桑感。
當地人正在佛塔上擺放蠟燭,到了晚上就會點亮。
遊玩歷史公園眾多的寺廟後,騎著自行車穿過北門,便出了古城門。按著地圖的路線前往西春寺,在途中也能看見很多遺蹟,索拉薩克寺Wat Sorasak 就是這樣一處獨立的古蹟。大片綠色草坪上一座佛塔高高聳立,佛塔下面全是大象的雕塑,雖然有些雕像已經殘缺不全,但依然了可以看出當年的精湛技藝,各個栩栩如生,彷彿要從佛塔中破牆而出。
寺廟建於1412年,是素可泰時期非常普遍的斯里蘭卡型佛塔,塔基上有24頭白色大象托起佛塔。
寺廟的周圍很空曠,藍天白雲綠草地,很適合拍照。
索拉薩克寺對面也有一座佛塔,塔頂已被損毀,不知道叫啥。
繼續往前一點點可以看到一座寺廟,只剩一尊佛像坐於蓮花寶塔,關於這座寺廟沒有任何的石刻或記載,當地人給它取名頌考寺Wat Son Khao。
古老的派鑾寺
按圖索驥,繼續往前騎行,沿途新修的柏油馬路偶爾能見到兩三個騎車的遊客,道路兩旁都是巨大的古樹,點綴其間的遺蹟更顯得這座老城的寂靜。來到一座木質小橋邊,邊上牌子寫著Wat Phra Pai Luang,穿過木橋,來到護城河的另一邊,便進入另一個園區,也就是古城的北城區。一過木橋,就可以在空曠的綠草坪上看見一處殘缺而古樸的寺廟,這就是派鑾寺。據說派鑾寺的地位僅次於瑪哈泰寺,因為這裡曾經是素可泰統治的中心,現在這裡能看見的就只有殘缺不全的紅牆和模糊可辨的巨大佛像,這些殿堂散落的瓦礫,足以讓人感受到它年代的久遠。
寺廟的遺址在一座島上,周圍有護城河,有一條路通到島的東南角,還有條進入的路就是東面的木橋。
派鑾寺是素可泰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不過損壞嚴重,走在寺廟還健在的石磚路上,很有穿越回去的感覺。
依然沒有遊客,可以好好地享受這份寧靜。最大的這座浮雕佛像有兩三層樓高,即使浮雕外的塗層完全風化脫落,依然可見雕像的壯觀。
很多佛像都是殘缺不全。
看著這些遺蹟,昔日的繁華彷彿歷歷在目。
寺內原有三座高棉式佛塔,如今只剩靠北側的一座,佛塔的表面有精緻的浮雕裝飾,描繪了各種佛陀的姿態,現在能看見的也只有一小部分。
即是遺址,也是一座寧靜的公園。
頗具神祕感的西春寺
騎著自行車繼續往前,便來到西春寺Wat Si Chum,很多來素可泰的遊人,都會慕名找過來。這座位於古城外的寺廟,具有南傳佛教的風格,是素可泰眾多寺廟中最為神祕的一座。該廟始建於公元13世紀,裡面有一尊素可泰唯一開眼的佛像。
傳說素可泰王朝末期,大城王朝攻打素可泰老城,兩名素可泰士兵逃到佛像背後,而大城的追兵也很快到了這裡,素可泰士兵在佛像背後悄悄說話的聲音被大城士兵聽到,以為是佛祖開口說話,竟然嚇得掉頭逃跑。從此,這尊佛像又被稱為說話佛。
剛走進西春寺,只見一座儲存完好的四方形寺廟,並沒有想象中壯觀。
慢慢走近,從寺廟前的窄細門縫中能看見佛像的部分面容,非常精巧的設計。
來到西春寺,只為看一眼這尊泰國最大的坐佛。這尊身帶降魔印的巨大佛像,高15米,兩膝之間寬約11米,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那線條流暢優美的佛手,纖細的手指鍍有鉑金,在陽光的照耀下,徐徐生輝。大佛名為“Phra Atchana”,意為心中沒有恐懼,也就是大乘佛教中的不動如來,是主持東方淨土的佛陀。大佛全跏跌坐,右手結降魔印,左手結禪定印,和素可泰所有佛像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這尊佛像的眼睛是睜開的,所以也稱之為開眼佛。這比人還高的金手指,很多人都會摸下祈求好運。
仰望佛像,心生安詳。
方正的寺廟看上去非常厚實堅固。
不看介紹,還真沒注意素可泰其他所有佛像都是閉眼的,跑去邊上的一尊佛像一看還真是。
蘭甘亨大帝紀念碑位於古城中心,是為紀念給素可泰帶來鼎盛時期的蘭甘亨大帝所建。銅像右手持佛教經典,左手擺出向人講經的姿勢,王座上的浮雕燒錄了大帝一生的豐功偉績。蘭甘亨是素可泰第三朝國王,也是第一個統一暹羅的領袖,即使在今天,在眾多的佛像包圍之中,蘭甘亨大帝的銅像依然有很多人祭拜。
老城就這一條主幹道,這裡有一個汽車票代售點,去清邁可以提前一天先去買票,第二天按時間過來等車就可以。
街景充了清新和質樸。
現找的民宿,主街裡邊有很多巷子,靠路口就有不少,比清邁價效比高很多。
最後一站·泰北文藝之城【清邁】
結束了素可泰的旅程,繼續向北前往清邁。作為泰北的一朵玫瑰,這裡早已是世界各地遊客趨之若鶩的旅行之地,尤其國內的遊客,很多第一次出境的目的地就是清邁。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清邁是“文藝”的代名詞,印象中這裡沒有曼谷、芭提雅豐富的夜生活,沒有普吉島浪漫的海濱風情,但這座具有七百多年曆史的古城,卻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古城裡遺址殘留,廟宇林立,又有許多設計精巧的咖啡館、酒店,帶著濃郁人文氣息的清邁,很好的把傳統與現代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有人來清邁,只是走馬觀花,在網紅點打卡,然後匆匆離去;有人來清邁,為了逃離快節奏的都市,嘗試慢下來去享受生活;有人來清邁,為了一年一度盛大的水燈節,渴望實現某個心願;有人來清邁,只為緬懷鄧麗君,渴望瞭解這座充滿喜和樂的小城。不管出於什麼目的,我們都能在這座風情萬種的老城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景。
中午坐大巴從素可泰出發,到清邁古城已是傍晚,從馬來到蘭卡,再到泰國,清邁已是最後一站,睡個好覺,好好享受最後的一週。
清晨走在這座慢節奏的老城,沒有傳說中喧鬧的遊客,一切都是安靜美好。在清邁閒逛,走不出多遠就能看見一座寺廟,而且基本都不收門票,這些大大小小的寺廟,給這座老城帶來了祥和之氣。看見一座純白色的佛塔,便從側門走進去,在藍天的映襯下,很乾淨很美麗,這座緬甸風格佛塔有精緻的灰泥浮雕裝飾,四周圍繞著辛特(神話中獅子守護神)。
繞到前面一看原來叫瑪哈灣寺Wat Mahawan,這座寺廟融合了蘭納和緬甸的建築風格,東側的僧院和佛堂屬於蘭納風格,西側的佛塔、藏經閣、方形僧院則屬於緬甸風格。
寺廟雖然不大,但設計的非常精緻。三重屋簷層層疊疊,把整座大殿裝扮的十分莊重,但也不失純淨之感。
瑪哈灣寺出來沒幾步就是布帕蘭寺Wat Buppharam,這座寺廟位於塔佩門外的鬧市中,也是《泰囧》的取景地之一。相比於瑪哈灣寺,這裡的規模略大一些,也是蘭納和緬甸相結合的建築風格,傳說寺裡有一口封鎖的井,皇家聖水就儲存於此。
寺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這座小木造僧院,三百多年的歷史,至今依然保持著原樣。
寺廟不算大,透著一種寧靜聖潔之感,尤其在建築的細節上,更是精雕細琢,體現了蘭納建築藝術的精華。
這座寺的一大特點就是有很多精緻小巧的雕塑,有佛像、動物、卡通人物等,非常具有清邁特色。
有了這些可愛的小雕塑,寺廟的莊嚴的氣氛也輕鬆了不少。
大佛塔斑駁的牆體,也透著歷史的痕跡。
除了那些人物小雕塑,最出名的就是這個站在門口的唐老鴨雕像,有人說是因為主持喜歡唐老鴨,所以在眾多雕像中放一個這樣的雕像。其實布帕蘭寺寺內有教小朋友的佛教學校,寺院希望小朋友可以儘快的融入寺廟生活,所以增加了很多卡通形象的雕塑,唐老鴨只是其中一尊,其它我們能看見的很多小雕塑也是出於這個目的而建。這就是清邁,充滿了天真的孩子氣。
水燈節已到,塔佩路兩側已掛滿了燈籠。
帕辛寺
清邁古城裡,大大小小散落著很多寺廟,走不了多遠就能遇上一座。在這裡,看寺廟和逛街差不多,走著走著遇見了,就可以進去一探究竟。位於古城西邊的帕辛寺Wat Phra Singh,看著門面就比較氣派,應該算是清邁城裡規模最大、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與契迪龍寺同為清邁等級最高的寺廟。該寺由孟萊王初建於1345年,用於供奉其父親的骨灰,後經過多次擴建才有現在的規模。這座寺廟是蘭納式建築的完美典範,四周古樹參天,東南西北有四座佛殿,分別有長廊相連,成四方形,每座殿內供奉著一尊金身大佛。正中的大殿建於蘭納時代,精緻的木雕,還繪有反映佛教故事和當地風俗的壁畫,被認為是泰國北部傳統藝術的代表作。偌大的的帕辛寺,雖然相比於其它寺廟,裡面的遊客更多些,但沒有嘈雜的感覺,走在寺廟中,細細的觀賞每一寸屋簷,靜下來體驗一場冥想課程,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
金光閃閃的大佛塔,也是帕辛寺的標誌性建築,尤其在太陽照耀下,更顯得熠熠生輝。
正好碰見有一群學生在聽課,真是一個全民皆信佛的國家。
整座寺廟,金色是主色調
閒逛著又走進一座寺廟,沒看叫啥名字,網上也找不到。
寺廟不大,主殿、偏殿、僧院、佛塔倒是一應俱全,看斑駁的牆壁,想必也是有些年頭了。
寺廟裡沒見到其他人,靜靜的轉一圈
寺廟裡面有一對母女擺的小攤,見很多當地人來這裡吃飯,有穿工作制服的,也有住在周圍的,隨即混入其中點了兩份嘗一嘗,不便之處就是貼在牆上的選單都是泰文看不懂,老闆娘也只會說泰語,就只能指著別人吃的點了,哈哈
古城外的大排檔價效比還不錯
即使是一座熱門的旅遊城市,你依然可以發現這是一座很適合生活的城市,曼谷的寺廟再金碧輝煌,你會覺得少了一絲靜謐,海島的風景再秀麗,你也會覺得少了一絲清雅。走在古城的街上,寺廟誦經聲朗朗,咖啡館裡音樂悠揚,磚紅色的古城牆邊,鴿子悠閒踱步,這一切的熱鬧和幽靜,在這裡都剛剛好。
古老的小城,文藝的店鋪,熱鬧的集市,清新自然的風光,獨具泰北風味的美食,每一個遊客都能在清邁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景。
隨意走著又是一座寺廟,忘了叫什麼名字,白塔配藍天白雲,一如清邁的清新,寺廟不大,走一圈就完了,不過風景很好。
別具一格的盼道寺
盼道寺Wat Phan Tao就在大佛塔寺的邊上,歷史超過280年,Phan Tao的意思是一千個火爐,因為曾經這裡是鑄佛場,寺內有一座古老精緻的木質大殿,所以又叫柚木寺。這座大殿全由柚木建造,純蘭納式的建築風格,是清邁城中一座瑰寶級的建築,像這種木造建築能儲存到現在已為數不多。
相比於其它如出一致的建築風格,盼道寺就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正值水燈節期間,盼道寺會舉行盛大的祈福儀式,僧侶們會點燈、誦經、放水燈和天燈,場面非常盛大,一到晚上,盼道寺就變成清邁最美的寺廟。
僧侶們正在為晚上的盛會做準備
正在修建中的佛塔,金頂耀眼。
木製的建造雖然沒有那麼金碧輝煌,但這種淳樸古老的歷史感。
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是盼道寺的地位是清邁最崇高的寺廟之一。
契迪龍寺
契迪龍寺應該算是清邁古城裡最大的寺廟,也是少數收門票的寺廟,不過40珠的價格還是比較低的。裡面最知名的就是古老巨集偉的大佛塔,佛塔的四周也有很多佛堂,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在東南亞熱帶植物的簇擁下,自成一幅美麗的畫面。繞著大佛塔慢慢走,一股滄桑的氣息迎面而來,伴隨著清脆的風鈴聲,越發顯得寧靜質樸。
剛走進寺廟,邊上有座小殿,寫著謝絕女性入內,之所以女性不能進去,是因為這裡供奉著清邁的城市支柱–因塔印城柱,城柱下方是多層的基座,上方站著一尊佛像。在清邁的傳說中,因塔印城柱是天神帕因為了清邁的穩定而建,並借城柱來告誡清邁群眾,要遵守佛教五戒的約束。清邁人相信,城柱代表著清邁城市的繁榮昌盛和生活的幸福安康,在清邁人心中,城柱是神聖不可褻瀆的,所以直到現在,這裡依然不讓女性接近,因為他們覺得女性,特別是生理期是不乾淨的。
殿內不大,但四面牆都有精美的壁畫,也體現了人們對城柱的重視。
主殿入口的佛像,遊客可以買金箔貼在上面,也可以去找自己的屬相貼上去。
契迪龍寺屬於典型的蘭納風格建築,主殿高大且金碧輝煌,進去之後可以席地而坐,雖然人比較多,但一點也沒有嘈雜的感覺。
走進契迪龍寺,高大巨集偉的佛塔給人一種巨大的視覺衝擊,這座大佛塔是寺內最古老的建築,1545年清邁大地震後,佛塔的頂尖一夜之間塌毀,所以現在看見的是平頂,走一圈欣賞,每個角度都有各自的壯美。
佛塔只有一面修有臺階
塔的南側有六頭大象雕塑,其中五個都是後來重建的,只有這個沒鼻子耳朵的是真品。
散發著古老的氣息
區別於到處金光閃閃,銀色的佛殿,也是很有特色。
找到自己的屬相拜一拜
文藝清新的寧曼路
如果說清邁古城裡感受的是傳統風情,那位於古城外的寧曼路,就是清邁時尚文藝的代名詞。寧曼路的分佈呈魚骨形,主道路兩邊分佈著很多小巷,就在這些巷子裡,隱藏著非常多的文藝小鋪、咖啡館、小酒吧、時尚藝術小店,其中有不少是泰國明星所開,每家店都透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即使不購物,也很適合在此閒逛。
寧曼路很好的體現了清邁人的創意,慢慢的走在巷子裡,看著兩旁絕對不重樣的店鋪,每一處細節都是店主人的創意結晶。
在店門口放一個雕塑人偶,在清邁乃至泰國,很多店都有這樣的設計。
這家粉色的冰淇淋店吸引了很多遊客在這裡拍照,不過真正在裡面消費的顧客卻不多。
幾個鐵皮玩偶,幾盆綠植,立刻把畫面變得豐富生動起來。
這外牆顏色,想忽略都不行。
可能來的不是時候,大多數店都比較冷清,不過看店主人也不著急,一個個悠閒自在,符合清邁慢節奏的畫風。
寧曼路的店鋪都分散在幾條小路上,在烈日下逛起來也挺費體力,這時候隨便找家飲品店進去坐坐,都感覺是種享受。
偶遇水燈節
沒有特意算時間,一路從蘭卡過來,到了清邁正好是水燈節期間。這座寧靜燦爛的泰北小城,每年到這個時間點,總是令人格外的沉醉。水燈節是泰國全國性的節日,無論是規模還是景象,都以清邁最為熱鬧壯麗。漫天燦爛的天燈,沿河搖曳的水燈,盼道寺遍地的燭光,以及盛大的花車遊行,都為平日裡清新安靜的清邁,渲染上了濃厚的奇幻浪漫色彩。
水燈節三天的時間裡,全城都有不同規模,不同地點的放天燈活動,免費的活動大多是民間自發組織,主要集中在塔佩門和湄平河大橋,這樣的活動能夠體驗到清邁最接地氣的一面,不過由於人數眾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放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而官方組織的活動在距清邁城18公里的蘭納佛教中心,這裡有專人維持秩序,倒計時同時放天燈的場面更為壯觀,不過需要提前買票預約。
水燈節具體時間為泰歷的12月滿月夜,為期三天,儘管放天燈最初只是泰北地區小範圍的活動,但發展到如今,清邁的水燈節已成為世界各國遊客參與的盛大節日,無數的天燈在同一時刻緩緩升起,這樣的場面令人難忘。
天還沒黑,就有人陸陸續續的從塔佩門往湄平河大橋走,沿途有很多賣水燈和天燈的小販,橋邊的夜市早已準備了各種小吃和表演節目,供遊客和當地人吃喝玩樂。沒有帶三腳架,雖然天空已開始隨著天燈慢慢變亮,不過拍出來還是黑乎乎的。從晚上7點多開始一直到12點,人一直不見減少,參加這種活動也是個力氣活,除了人多擁擠,尤其還要一直仰頭看,哈哈
許個願,準備放燈
也有沒放上去的,這時候一定要小心掉下來的火球。
隨著放的人越來越多,這些天燈猶如滿天的繁星,場面越發壯觀。
這時候,世界各地的遊客都是其樂融融
放天燈之前很多人會先去放水燈,人多到根本擠不到河邊,哈哈
也有人去寺廟放,可能許願的效果更好吧。
清萊三廟~白廟
離清邁不算太遠的清萊,曾經是13世紀蘭納王國的國都,現在是泰國北部的首府,周邊和緬甸、寮國相鄰,獨特的地理環境讓清萊的風景質樸秀麗,自然資源豐富。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清萊的認識大多源於白廟。其實白廟建造於1997年,時間並不長,本名叫白龍寺,由泰國著名設計師建造。寺廟的建築通體白色,沒有一處鑲金,這種純色的設計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當然,除了好看,白色也象徵佛陀的純潔,銀鏡鑲邊,則寓意著佛的智慧照耀全宇宙。
在白廟的進口處,有一座看似黃金建造的建築,其實就是一座公共廁所,被稱為黃金廁所,很多遊客方便之餘在此留影紀念。
白廟雖然不大,一衝眼看還是挺有衝擊力的。從遠處看這座寺廟似乎是由瓷器建造的,走近才會發現這種錯覺是由白色塗料和玻璃亮片造成的。
白廟的設計包括四部分:人間、天堂、地獄和海洋。入口處的水池象徵著孕育生命的大海,走過大海出現一座橋,橋下有各種鬼怪和掙扎的手,象徵地獄。走到橋的盡頭,進入大殿,則象徵進入天堂,最後走出大殿到達後院,就是回到人間。這條路線都是單向走,不走回頭路,現場也有管理人員會提醒。
白廟名氣在外,不論是散客還是旅遊團都很多,進入主殿還需排隊前進。
奈何橋下一隻只努力向上的手,有掙扎,有慾望,有貪婪,有絕望,這些痛苦的靈魂在等待被救贖,也告誡在世的人們要行善積德,多做好事。
白廟的雕像即有佛,也有各種面目猙獰的鬼。
白廟裡面的壁畫可謂是充滿現代感,有火箭、鋼鐵俠、也有哆啦A夢等,不過裡面不允許拍照。
這種直觀的白色,不加任何其它色彩修飾,給人的視覺衝擊力更強。原來除了金色,白色也能亮瞎眼,哈哈
後院的建築也是通體白色。
除了入口的黃金廁所,還能看到一座金色的撞鐘
跟上時代的寺廟,哈哈
清萊三廟~藍廟
對於藍廟,去之前並沒有做了解,只是聽說這寺廟是白廟設計師的學生所設計,想想白廟的樣子,有點想象不出純藍色的廟到底是啥樣子。來到廟口,小小的寺廟已經有很多遊客,不過現在這裡還不收門票。猶如白廟一樣,這裡一衝眼也有很強的視覺衝擊,不過不同於白廟的單一色彩,這裡的視覺衝擊不只於色彩和細節,更多的來自於設計者的突破和天馬行空的創意。有人說這裡的藍色像天空和大海給人一種靜謐的美,而俺覺得這裡更像是光怪陸離的幻境。守護的神獸獠牙猙獰、造型各異,一顆顆玻璃球中映照出已經變形的世界,牆壁和柱子上的花紋繁複而精緻,設計師在小小的寺廟中把自己對於佛界世界的想象都變成了現實。
從白廟到藍廟不是很遠,雖然規模不大,但這裡給人的印象更深刻。還沒進大殿,門口的各種佛像和神獸雕塑就很引人注目,不同於一般常規的設計,這裡的雕塑都很花哨。
寺廟的雕塑的細節都可以慢慢欣賞。
殿內的主色是明亮的藍寶色,搭配少量的紅色、金色等色彩,給人一種安靜空靈的感覺。兩旁的牆上掛著釋迦摩尼從誕生到圓寂的敘事畫像。
柱子和壁畫都是設計師親自執筆。
以藍色為基調,鑲嵌繁複華麗的金色花紋,大殿的頂也很精美。
穿過大殿,後面的佛塔也是藍色配金色,還有點城堡的感覺,視覺衝擊力十足。
門楣由金箔鑲嵌,富麗華貴。
精美的神獸雕塑,突然有種不像在看寺廟,而是在欣賞建築藝術的感覺。
來的時候藍廟還未全部完工,雖然設計者出自一家,但並沒有延續白廟的風格,大膽的設計和用色很好的展現了設計師自己的理念。
清萊三廟~黑廟
看過了白廟、藍廟,剩下的就是黑廟了,實際上黑廟並不是一座寺廟,而是一座博物館,在成為博物館之前它就是設計者的宅邸。由於很多遊客來清萊看白廟,根據顏色區分就這麼叫開了。說起這個黑廟,它的歷史可要比白廟、藍廟悠久,是由鬼才藝術家Thawan Duchanee花了36年設計建造完成。裡面一座座的原木泰式廟宇裡展示了各種獸骨、獸皮和動物標本,也有展示地獄和死亡的展品,這些展品毫無保留的展現在世人面前,在震撼的同時也有一絲陰森壓抑的感覺。
黑廟的木雕也是非常精美的,沒有其它兩座花哨,極大地保留了傳統的泰式風格。
說來黑廟和白廟、藍廟也是有點關係,黑廟的設計者是白廟設計者的師傅,而白廟是藍廟的師傅,不過雖然師出一門,設計的理念倒是大相徑庭。建築上的浮雕粗狂、原始,講述著生死輪迴的故事。
屋主的骨灰盒就在房樑上
各種動物頭骨,鱷魚皮,牛角櫈,看這些展品多少有點壓抑的感覺。不過這也是設計者對於死亡和地獄的理解和展示。
這些藏品都是大師的私人收藏。
可以近距離觀看,甚至觸控。
裡面的建築基本都是黑色,以逝去為主題,傾注了設計者一生的心血。
看見有人在拍照,好像要收錢的,趕緊蹭一張
這裡沒有白廟和藍廟的視覺效果,但能更多的攝入心靈,裡面的展品就像是過去的生,萬物輪迴,生生不息。
沒有過多花俏的設計,豪放古樸大氣。
清萊小菠蘿,味道還不錯
這個像魚又像蟲子的建築,還有幾座蒙古包似的白色建築,給嚴肅的黑廟增添幾分輕鬆。
水燈節最後的高潮~花車巡遊
三天的水燈節,最後以花車巡遊結束。巡遊一般從當天的傍晚開始,從塔佩門一直往城外遊行,參加遊行的隊伍由清邁城區和周邊各個縣區組成,不僅有製作精美、形態各異的花車隊,還有身穿傳統服飾的俊男美女護航。
這天在清邁周邊遊玩,算著時間趕回城裡,把包往客棧一放便輕裝出門,結果路兩邊早已擠滿了人,來來回回走了好幾遍終於找到個靠前的位置。
幾年前在琅勃拉邦也湊巧遇見過水燈節的花車遊行,清邁這個屬於高階版,但感覺互動不多,遊行的連貫性也不強,相比起來倒是覺得拉勃拉邦的遊行更接地氣,整個氣氛也更加熱鬧。
聽說這些小姐姐最後會選出最美的一個。
也不乏充滿風情的泰國帥哥
沒一會兒中國代表隊就出場了。
緊跟著美麗國,排在我們後面出場
之後的代表隊就不太看得懂的了,大家就是湊個熱鬧。
載歌載舞,充滿快樂的節日氛圍
巡遊隊伍大多穿著傳統服飾,充滿了濃郁的泰國風情。
日本代表隊出場
巡遊隊伍中也不乏帥哥美女
這老哥屬於劍走偏鋒了,哈哈
抬花燈的、抬鑼鼓的,各有分工。
巡遊的隊伍各顯神通表演,各種花燈反倒成了配角
最具妖嬈氣質的隊伍出場
田園小城~拜縣
拜縣,泰國北部夜豐頌府下的一座邊陲小鎮,這裡有優美寧靜的田園風光,充滿自然氣息的山野河流,這讓它有了“泰國瑞士”的美譽,也因此吸引了很多西方的揹包客來此度假放鬆,深入山野享受自然的愜意。這裡的節奏的確比清邁更悠閒,叢林密佈的高山、蜿蜒的河流、親切和善的居民、慵懶的生活步調,加上不算太便利的交通,讓這裡有一種的恍若隔世的清新。
早上坐小巴出發,經過彎來彎去的山路,大約三小時車程終於到了拜縣。汽車就停在小小的一條街上,aya service服務門店就在這裡,回程票也可以提前在櫃檯買好。由於到的太早,酒店還不能入住,不過大包都留在清邁,屬於輕裝上陣。這裡沒有公交也沒有的士、tuktuk車,看著滿大街的摩托車租賃店,價格也差不多,就近找了家,順便要了地圖就準備直接上路。
離開拜縣縣城,按地圖路線,第一個到的是倒立小屋。邊騎邊找,在路邊看見一座黃色的倒立房子,小小的,其它啥也沒有,要是騎得快點還真就過去了,畢竟是打卡景點,給媳婦咔嚓兩張留個影,5秒鐘打卡完畢,繼續上路。
可愛的人偶雕塑在拜縣、清邁、泰國都很常見。
看線路下一個可以去粉色小屋,這裡規模還大點,至少可以下車進去逛逛。
Hello Kitty主題風格,裡面都塗成粉紅的色調,滿滿的少女畫風,所以來這裡大多是女生,拍照的好地方。
這輛粉色吉普車是出鏡率最高的,一個個充滿少女情懷的姑娘排隊上去擺各種pose
裡面的房子、椅子、亭子等都塗成了粉色,對於泰國人大膽的用色還是挺喜歡的。
隔壁不知道是什麼地方,幾個雕塑還挺有意思的。
一顆參天大樹上掛了一個狹長的鞦韆,背景是層疊的遠山,周圍再沒有他物,這樣畫面還是挺美的。大樹鞦韆位於一座汽車旅館內,進入酒店後沿著臺階往下走就能看見。
酒店的環境很不錯,房間都是獨立小屋,不用出門就能看見田園美景,非常適合度假居住。
黃色小屋是為泰國電影《Pai in love》而建,電影拍攝結束後這座房子也就留在這裡,小屋坐落在一處高地的邊緣,站在這裡便能俯瞰延綿的遠山和田園風光。
塗成白色的自行車也是拍照利器,走過路過留個影。
很喜歡這種一望無際的自然風光,邊上就是coffee in love,騎摩托也挺累,點上一杯咖啡,坐著看看風景,什麼都不用想,這才是生活。
黃色小屋連著coffee in love整個風景都很好,按線路走到這裡差不多一半的樣子,正好可以休息一下。
這裡也是很多新人選擇拍婚紗的地方。
出鏡率很高的I am Pai牌子也在邊上。
相比於coffee in love,其他的小店生意就稍微差些。
休息完,繼續往前,路過一座像寺廟的地方,跑進去一看,感覺又像是製作佛像雕塑的作坊。
聽說草莓園是拜縣熱門景點的NO.1,這裡不僅種植草莓,還有各種草莓卡通道具供遊客拍照,是個凹造型的好地方。
來的不是季節,沒看見草莓,不過還是可以品嚐各種草莓加工製作的產品。
整個佈置的像一座小樂園,拍照、娛樂都挺適合放鬆休閒。
繼續騎行拜縣,一路往前就是二戰紀念大橋,摩托車都停在橋的對面,停車處還有幾個鐵藝的變形金剛,小小的拜縣花樣還是挺多的。
二戰紀念橋原本叫拜河大橋,是日本在二戰期間所建造的一座鋼架橋,墨綠色的主體鋼架,老舊的橋面木板,讓這座老橋充滿了歷史的味道。不過如今拜縣人在橋上裝飾了很多充滿趣味的元素,使這座老橋也變得充滿情趣起來,也是來拜縣打卡的網紅之地。
橋下河水長流,這些竹筏應該是雨季用來漂流的用的。
再往前尋找樹屋,途中會路過一個小小的大象營,整個感覺和大樹鞦韆也差不多,同樣是位於酒店裡,進去也沒人管,不過人要少很多,除了偶爾幾個正在澆水除草的工作人員,基本看不見遊客和住客。
樹屋,感覺住這上面蟲子會很多吧,哈哈
說是酒店,更像一個花園,偶有幾座獨立的房間,更多的是大草坪和各種童話文藝的小雕塑。
簡單的自行車和長椅,塗上鮮豔的色彩,就給人一種生動活潑的年輕感。
酒店裡散散步
返回途中已是夕陽斜下,路上安靜的只能聽見風吹過的聲音,寂靜的田野此時變得更加迷人,路邊隨意簡單的風景,更能襯托出拜縣的美麗。
看見一處籬笆有缺口,下車進去瞧瞧,感受下夕陽下的田園風光。
空無一人的道路,騎摩托很舒服。
拜縣大峽谷屬於拜縣的制高點,據說是看日落的好地方,可能天氣不太好,並沒有看見美麗的日落,倒是不少老外喜歡往這峽谷延伸的小路走一走,看得人心驚膽戰。
摩托租一天的時間按24小時算,前一天上午十點多租的,一早還能出去轉轉。打算再去不遠處的粉紅小屋,路過一處寺廟先進去逛一逛。
拜縣早上溫度還是不高的,風吹的人瑟瑟發抖。
堪塔寺,就在縣城裡,很有泰北風情的寺廟。
一到晚上街道就變成夜市,白天路上反而要安靜很多。
帕卡寺,寺廟不大,但也有種金碧輝煌的感覺,走過路過就進去瞧瞧。
閒遊清邁古城
回到清邁,這座介乎於文藝和詩意的古城,一切看上去還是那麼緩慢祥和。走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寺廟佛塔,處處瀰漫著潔淨和善的氣息,偶有穿插其間的咖啡館或者特色小店,會告訴你這裡也是文藝時尚的前沿之地。這裡沒有浪漫溫柔的沙灘,沒有可以瘋狂血拼的豪華商場,有的只是近乎於凝固的時間和讓人心情舒爽的安靜。
走幾步路就是一座寺廟,沒有特意去記名字,隨意而自在的閒走就是清邁的氣質。因此來清邁你不需要計劃什麼攻略,毫無目的地在古城中放空漫步,探索一條條小巷老街。喧鬧和寧靜,繁華和古樸並存,你總能找到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
安靜的寺廟幾乎沒有遊客,任你慢慢欣賞
沿著盼道寺往前一點,又是一座寺廟,樣子長都差不多,不過還是進去瞧瞧。
這兩條龍應該是幼龍吧,哈哈
雖然不信佛,但幽靜的寺廟總是能讓人感受到這份信仰的存在。
雖然不知道名字,斑駁的佛塔也能看出這裡久遠的歷史。
金光閃閃的大佛塔,在古城裡不止一座。
蘭昌寺是座歷史悠久的寺廟,明萊王建造清邁城時,用做運輸的大象被保留在一處樹木茂盛的地方,之後國王就在那裡建了一座寺院,取名蘭昌寺,Lam Chang意思就是“帶著鐐銬的大象”。
無意中走入蘭昌寺,裡面有很多關於大象的雕塑,供奉的也是象徵財富的象神,在入口處有很多小流浪貓,寺內的和尚會定時餵食物。
蘭昌寺離清曼寺不遠,雖然規模很小,但佈置的很緊緻精巧。
清曼寺建於1300年,是清邁的第一座寺廟,也是如今最古老的寺廟。寺中有兩座蘭納式寺院,佛壇前有一尊建於1465年的立佛,是目前清邁發現最早的佛像。
清曼寺最著名當然是這座佛塔,已經發黑的石象見證了清邁歷史的發展。
佛塔由十五頭被時間沖刷洗禮的大象作為底座,上面被撐起的金塔璀璨奪目,一種滄桑和絢麗的強力對比。
古老的清曼寺沒有紛紛擾擾的遊客,它不輝煌,卻有一種素靜的莊嚴。
不可錯過的清邁藍廟
在清邁的最後兩天,除了閒逛,也在看看還有哪裡可以去逛。在刷微博時突然發現清邁有個寺廟的雕塑很特別,象頭龍身,色彩豔麗,每個雕塑的造型都很絢麗。上網一查,原來叫清邁藍廟,實際是在清道,不過交通不太便利,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一起拼車的,只能去街上現找車,雖然滿大街的tuktuk都空在那裡,不過由於距離比較遠,找起來也花了一番功夫,即使願意去價格也開的比較高,最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八百銖成交,可能是淡季遊客不多的原因,空在那裡也浪費時間,比網上查到的價格便宜不少。單程過去大概一小時,司機路上還問了兩次路,看來這地方也真是挺偏的,不過當到達寺廟門口,你會發現這一趟沒白來。
此藍廟不同於清萊的那個,規模要大很多,寺廟名叫班頓寺,始建於1894年,建築風格集合了蘭納和緬甸的風格,不論是歷史和規模在清邁地區都是數一數二的。不過此廟的前身是座默默無聞的小廟,直到1991年,泰北高僧古巴昭騰路過此地在該廟落腳,他的信徒遍佈泰北各地,當人們得知他在該寺廟時,便紛紛前來膜拜,並捐獻各種財物,隨著財物的增加,古巴昭騰便用這些錢來建造寺廟,直到現今的規模,而寺廟目前還在繼續擴建中。
這裡有清邁規模最大的寺廟群,叫它藍廟感覺有點不恰當,這裡更像一個彩色的世界,粉、綠、藍、紫等各種顏色相互輝映,佛殿前的動物雕塑也是造型奇特,象的鼻子和長牙,龍的脖子,禽類的尾巴,這種四不像的動物給人很強的視覺衝擊,也把人帶到了一個奇幻的神話世界。
去的那天天氣也不錯,在陽光,藍天白雲的照耀下,把寺廟更是襯的神采奕奕,仿若水彩畫卷。
由於知道的人不多,加上交通不便,所以偌大的寺廟基本看不見什麼遊客,當風吹來,風鈴響起的時候,空靈寂靜的感覺油然而生。
同樣的象首龍身,不過造型又是另一種風格。後方就是十二生俏塔林,代表著十二生俏的十二座佛塔聚集在一起,還是頗為壯觀的。
塔林沒有開放,可以在外面繞一圈。
十二生肖塔,每一座塔前都有屬相,可以找到自己的生肖許個願。
藍廟的很多佛殿看著都比較新,只有這座有古蹟斑斑的模樣。
一座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的寺廟。
周圍是清道的田園風光
有雞有鴨
整座佛殿被兩條龍環繞
細看這龍是一條接著一條
寺廟的後面還有一大片空地,以後規模會更大。
裡面是寺廟住宿的地方。
回來讓司機停在寧曼路,打算慢慢逛回古城。可以從鬆達門進入古城,這座城門位於古城的西面,曾是皇宮的花園,具有保衛城民的意思。
繼續閒逛,看見一座比較特別的佛塔,原來叫瓦巴剎寺,裡面一個人也沒見到,不過這佛塔看著也是有些年頭了,樣子也挺特別。
佛殿沒有鮮豔的色彩,卻透著一種古樸滄桑。
泰國的寺廟總能在莊嚴中透出一絲輕鬆可愛。
————————— END ————————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