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樓主老孃我,一個吃得了苦,賺的了錢,發的了瘋,賣的了萌,也撒的了潑的奇女子!在這次的旅行當中主要負責吃喝拉撒睡,以及凹造型!PS:本人有嚴重的起床氣,所以剛睡醒的我就是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

某人,一個看上去不好惹,但實際脾氣比我好太多的雙子座男人,在這次旅行當中主要負責開車以及拍照!PS:某人有著典型的雙子座性格,陰晴不定,所以如果看到他臉黑,請不要詢問原因,或者試圖想要安慰,那簡直就是自討沒趣,因為很有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不高興了,簡直就是神經病附體!!

What?!又是美西!!

端午去美西的訊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老孃的朋友圈炸開,無論家人還是朋友都會條件反射的問一句,不是去年十一才回來麼,怎麼又去,你們可真會折騰!!好吧,我承認兩次的美西之行間隔這麼短,確實不在計劃之內,但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某人刷到了便宜的機票,上海往返洛杉磯4000元/人,這種價位就好像是天上掉餡餅,誰不去,誰吃虧!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美國要比我們之前想象的好玩太多,可能是自駕的原因吧,行程,時間都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對於我這樣一個控制慾極強的女人來說,再合適不過了!所以端午節,沒有任何的選擇綜合徵,果斷美國再一次走起!

序曲

和去年第一次到美國的“青澀”不同,這次的自駕完全開出了“速度”與“激情”,去年13天開了4000多公里,今年少了4天公里數卻沒差多少。回想起這9天的種種經歷,我只能說,此生無憾!

沒有被警察pull over,沒有遇到封路,沒有碰到國內旅行團的大波流,一路上走到哪,哪裡就是晴天好運氣可不是次次都有的!所以即便沒有拍到大稜鏡的全景,沒有看到黃石的黑熊,沒有起床去拍日出,那又如何!要是你問我,迄今為止,最滿意的旅行是哪一次,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這一次!!

這是一場穿越四季的旅行

行程安排

由於上次幾乎已經把美西繞了個圈,該去的地方基本上都去了,所以這一次,我們不貪心,只去了大提頓和黃石!其實沒去之前還覺得有些可惜,好不容易出次國,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才去兩個地方,似乎有些不划算!但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實在是太正確了,這兩個地方,呆上一個月都不會覺得無聊。

之前在做攻略的時候就發現,關於大提頓和黃石的遊記並沒有特別詳細的版本,所以我會把此次行程的具體安排都毫無保留的告訴大家。希望今後去美國的你,當經過某一個地方,看到某一處風景時,能夠想到,哎呀,這不是曾經在某人的帖子裡提到過的地方嗎!對我來說就已經足夠!所以如果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老孃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Day 1(5.26):上海 — 洛杉磯 — 鹽湖城(住鹽湖城)
Day 2(5.27):鹽湖城 — 傑克遜(住傑克遜)
Day 3(5.28):大提頓(住傑克遜)
Day 4(5.29):大提頓 — 黃石(住北門外的加德納小鎮)
Day 5(5.30):熊牙公路(住黃石裡)
Day 6(5.31):黃石(住黃石裡)
Day 7(6.1):黃石(住黃石裡)
Day 8(6.2):黃石 — 鹽湖城(住鹽湖城)
Day 9(6.3):鹽湖城 — 洛杉磯 — 上海

住宿推薦

除了黃石裡面的住宿,其他都是在booking上預訂,旅行了這麼多年,用慣了,也懶得換。


鹽湖城
我們在鹽湖城住了兩家,一次是去鹽湖城,一次是回鹽湖城,兩家都在機場附近,適合晚班或者早班機的遊客。

1)SpringHill Suites by Marriott Salt Lake City Airport 1晚 681元/US$99.95(含早餐)推薦

2)Super 8 Salt Lake City Airport 1晚 488元/US$71.54(含早餐)推薦


傑克遜
3)Jackson Hole Super 8 2晚 1,767元/US$259.20(含早餐)推薦


黃石
我們一共在黃石住了4晚,第一晚,由於要走熊牙公路,所以我們住在靠近北門的加德納
4) Little Trail Creek Cabins 1晚 1,091元/US$160 (不含早餐)
強烈不推薦,因為沒有電!!屋主提倡原生態生活,但這一點在booking上完全沒有任何說明,感覺被坑慘了!!



Tips:如果不走熊牙公路的話,完全沒有必要住北門,這裡離黃石的主要景點還是很遠的,又比較貴,價效比很低。

剩下的3晚都住在黃石裡面
5)Old Faithful Lodge 3晚 US$505.05(不含早餐) 推薦



Tips:一般美國住宿的標配都會有微波爐,冰箱,咖啡機,吹風機,但是,黃石裡的住宿全部都配備沒有任何的電器,所以如果不想像老孃一樣,趴在地上用暖氣吹頭髮的話,請自帶!另外,Wifi不免費!

前期準備

關於簽證和自駕的部分,在老孃的上一篇美西遊記裡都有提及,所以這裡就不再贅述了,主要講一下和上次旅行不太一樣的地方。



關於機票機票
中國飛往美國西部一般是洛杉磯的航班最多而且便宜,我們兩次去美國也都是從洛杉磯進出,但是此行的目的是黃石,這兩點之間,開車是不可能的,所以還需要定美國國內的航班,直接從洛杉磯飛往黃石附近。

黃石周邊機場
1)西北方的波茲曼(Bozeman):距黃石北門1小時車程
2)東北方的比靈斯(Billings):距黃石東北門128英里,如果要走‘熊牙公路’ ,飛比靈斯會比較方便。
3)西邊的西黃石(West yellowstone):黃石西門附近的一個小鎮,是距離黃石主要景點最近的機場。
4)東邊的科迪(Cody):雖然號稱黃石的東大門,但距離黃石景觀區域也有一小時左右車程。
5)南邊的傑克遜(Jackson hole):距離黃石公園1小時左右車程,中間會穿過大提頓,如果先玩大提頓的同學可以考慮飛這裡。

雖然這些鎮的機場離黃石都不遠,但班次非常少,而且價格又出奇的高,都快趕上國際航班了,最重要的是,小鎮附近不好租車,綜合以上因素,我們放棄了附近的小機場,選擇了鹽湖城作為去黃石的跳板。以下是我們的機票!其中洛杉磯往返的機票價格為4000/人,是不是超便宜!



Tips:只要是在洛杉磯轉機,行李都不直掛,必須出關拿行李,再重新過安檢,所以兩段行程到底是分開買還是直接買到鹽湖城,都無所謂。根據本人經驗,分開買會便宜很多。但注意,洛杉磯機場每家航空公司都會有單獨的航站樓,而且相隔較遠。所以如果是分開買,建議買同一家公司的機票,否則的話,需要乘坐機場大巴,非常不方便。



關於天氣
5月底6月初,無論是黃石還是大提頓,早晚溫差都比較大,有太陽和沒太陽差別也很大,中午有太陽的時候直接可以穿短袖,短褲,但是隻要太陽下山,或是陰天就要加外套,至於有人說的羽絨服,個人覺得如果你不是要熬夜拍星空,早起拍日出的話,沒什麼必要。



關於電話卡
根據上次優勝美地,大峽谷等地的經驗,什麼全美訊號最好的AT&T都是胡扯,到了國家公園訊號照樣沒有。這次在做攻略的時候正好看到有人闢謠說,其實美國訊號最好覆蓋最全的是Verizon。上網搜了搜,某寶好像只有一家在賣,價格也便宜。10天套餐只要70幾,2G高速流量,無限低速流量,可熱點。實際使用下來也非常不錯,大城市肯定沒問題,黃石和大提頓只要在有住宿或遊客中心的地方都有訊號,強烈推薦!



關於必備小物
1)墨鏡:強光,雪地必帶。
2)面膜和身體乳:美西真的太乾,前幾天沒擦身體乳,只要一抓大腿就像下雪一樣掉幹皮,很噁心。
3)防晒用品:雖然溫度不高,但是紫外線極強,陽光直射的地方,面板會變得滾燙,尤其是脖子,所以防晒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補一次,最好再帶一件防晒衣。
4)望遠鏡:我們這次就沒帶,發現吃了大虧,很多動物都在離人很遠的樹林裡,沒有望遠鏡根本看不見!
5)吹風機:如果你要住old faithful lodge裡,請自備吹風機,否則你只能像我一樣趴在暖氣前面吹頭髮,相當狼狽!

大提頓國家公園相關資訊

相關網站:
大提頓國家公園官網://www.nps.gov/grte/index.htm
大提頓國家公園天氣://www.nps.gov/grte/planyourvisit/weather.htm

大提頓位於黃石的南面,因提頓山脈而得名。還記得著名的派拉蒙影業(Paramount)的標誌嗎?背景就是大提頓國家公園的雪山。

大提頓有兩個入口:一個南入口,在Moose;一個東入口,在Moran。整個公園可以沿東西兩線,進行遊覽。

西線最主要的就是兩湖一山,珍妮湖(Jenny Lake),傑克遜湖(Jackson Lake)和訊號山(Signal Mountain)。東線的景點沿著斯內克河(Snake River)散落,所以每個View Point都可以沿河尋山,看到美麗的提頓山脈,但很多都大同小異,沒必要每個都停!



Tips:
1)無論東線或西線都最好在上午遊玩,因為提頓山脈在兩線的西側,一旦太陽越過頭頂,你將一路看到背光的提頓山。
2)如果有時間,強烈建議在大提頓安排兩天時間,你會發現它獨一無二的美!

住宿:遊覽大提頓一般都會選擇入住公園南面的傑克遜小鎮(Jackson Hole),價效比相對較高。當然公園裡面也有少量住宿,但價格較貴,個人認為沒必要,而且只能通過官網預定,網址如下:
//www.nps.gov/grte/planyourvisit/lodging.htm

門票:大提頓和和黃石可共用,50美金/車,可在7天內無限次出入兩園,但我們有國家公園年卡,80美金/車,可在一年之內,無限次的出入美國任何一個國家公園。

黃石國家公園相關資訊

相關網站:
黃石國家公園官網://www.yellowstonenationalpark.com/
黃石公園實時路況://www.nps.gov/yell/planyourvisit/conditions.htm
日出日落資訊://www.gaisma.com/en/location/yellowstone-national-park-wyoming.html

黃石公園因位於黃石河的源頭而得名,這條河兩岸的石頭是黃色的,所以就被居住在那兒的印第安人稱為黃石河。

先簡單介紹一下黃石公園內的遊覽路線和景點分佈,畢竟裡面大小景點上百個,呆上一週的時間都可以安排的很滿,我們這次在裡面呆了4.5天(包括熊牙公路),感覺還是太少,只能勉強把園內著名的景點走一遍。

園內主路呈8字型,分為5大區域,共有5個入口,如下圖:

1)“8字左上”西北部:熱臺階區(石灰臺階)


主要景點:猛獁象熱泉
2)“8字右上”東北部:羅斯福區(西部風情)


主要景點:高塔瀑布
3)“8字右中”中東部:大峽谷區(高山峽谷瀑布)


主要景點:黃石大峽谷和上下瀑布
4)“8字左下”西南部+西中部:間歇泉區(地熱現象,大小熱泉,彩池無數)


主要景點:上中下間歇泉盆地,諾里斯間歇泉盆地
5)“8字右下”東南為黃石湖區(湖光山色)


主要景點:黃石湖,釣魚橋,西拇指間歇泉



Tips:黃石真的非常大,如果不算上游覽的時間,開車走完全部8字需要5-6小時,所以在安排行程的時候,儘量鬆一些,千萬不要低估各個景點之間的距離,而且整個公園基本都限速45,無法飆車!

住宿:儘量住公園內,節約出園進園時間!園內的住宿主要在四個地方:老忠實,黃石峽谷,黃石湖,猛獁泉,但每個地點的住宿都有固定的開放和關閉時間,具體每年會有偏差,詳細資訊請直接查閱訂房官方網站:
//www.yellowstonenationalparklodges.com/

黃石的住宿只有上面這個獨家的住宿官網才能預訂,而且通常一房難求,很多人提早一年就搶好了,但沒關係,這些人基本都屬於佔著茅坑不拉屎,過段時間就會退訂(通常都可以免費取消),所以請每天務必刷一次住宿,搶到的可能性還是比較高的。像我們這一次,某人連續刷了好幾天,刷到一間連續3晚的old faithful lodge,old faithful inn由於太過熱門始終沒有刷到。

如果實在訂不到就只好住在黃石公園外,西門外的西黃石小鎮和北門外的Gardiner都可以做後備方案,東邊的Cody就略遠了。



Tips:黃石裡的住宿都沒有免費Wifi,沒有微波爐,咖啡壺,熨斗,但餐廳一般會有公用的,需要熱餐的朋友可以去前臺詢問。

各個景點最佳觀看時間
1)大稜鏡:建議上午觀看,但不能太早,太早的話太陽還沒完全升起,拍照會有人的陰影,霧氣也會比較大,最佳時間為10點左右。再晚的話會有大批遊客,停車場車位會不夠,只能排隊等,浪費時間!
2)黃石大峽谷:上午,下午完全背光,無法拍照
3)間歇泉:有太陽和沒太陽,間歇泉顏色差別很大,尤其是西拇指那塊,間歇泉都圍繞在黃石湖附近,陰天實在不好看。



Tips:黃石的天氣非常多變,雨來得快,去的也快,可能這裡烏雲密佈,那裡晴空萬里,所以大家不必過分拘泥於之前定好的行程,可以適當靈活變通,儘量在天氣比較好的時候,多看一些景點,畢竟有太陽和沒太陽時的景色會差很多。

熊牙公路相關資訊

當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黃石公園時,千萬別忘記在公園的東北門外,有著一條蜿蜒險峻,非常挑戰駕駛技術的景觀公路 —— 熊牙公路(Beartooth Highway)。這條路是US-212公路的一段,東起Red Lodge,西到黃石公園東北門入口處的Cooke City,全長64英里,跨越蒙大拿州和懷俄明州。這條公路是美國本土海拔最高的公路,也是美國第一條得到”All-America Road”稱號的公路。

熊牙公路名字的由來,一是因為雪山口貌似熊的牙齒,二是因山路比較險峻。所以通常這條路在每年5月底/6月初開放,10月中關閉,具體時間因天氣原因會有所不同,詳細可查詢官網:
//beartoothhighway.com/

我們去的時候是6月初,剛好趕上了。

1. 啟程

行程:上海 → 洛杉磯 → 鹽湖城

在去洛杉磯的飛機上,某人說我是考拉附體,除了吃飯會醒過來之外,其餘時間都在睡覺。也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出門都特別期待飛機餐,少吃一頓都不行,所以睡前都會囑咐某人,吃飯時間,千萬別忘了把我叫醒!!

由於第二班航班delay了50分鐘,所以我們到達鹽湖城的時候已經過了凌晨12點。鹽湖城的機場不大,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取車地點,但和上一次洛杉磯取車不同的是,這裡不能自行選車,也沒有自主取車的機器,需要排隊人工服務,工作人員會把車鑰匙給你,你直接去指定車位拿車就行。在租租車上訂的是卡羅拉,實際拿到的是雪弗蘭Impala,在國內雪弗蘭沒有這個車型,定位高於邁銳寶,應該相當於C級或A4吧。

取車很順利,但剛開出機場,就被高架給困住了,由於還沒來得及裝手機支架,一路上都由我親自根據谷歌地圖進行指揮,唉,老孃實在不是這塊料,始終找不到正確的出口,不是轉彎太早,就是開錯車道,明明6分鐘的車程,我們足足繞了將近20分鐘,某人的臉已經鐵黑,氣壓低的不能再低,以後這種事請自己做!!

2. 一路向北

行程:鹽湖城 → 傑克遜小鎮(走89號公路,5小時)→ 大提頓(Tagaart lake,Oxbow bend),住傑克遜

今天的主要任務就是趕路,所以即使凌晨1點睡覺,也定了早上7點半的鬧鐘。但剛坐進車裡,不幸的事情就發生了,眼尖的我突然發現防風玻璃碎了一小塊,頓時一身冷汗,不會是昨晚上被砸壞的吧!!趕緊拿出取車前拍下的照片,看了又看,終於確認,這個破損昨天就有,和我們無關。

為了保險起見,馬上趕回機場的取車處,拿出照片進行交涉,看看要不要換車,誰知道人家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擋風玻璃碎一小塊是常有的事情,完全沒關係,做了記錄之後,就讓我們開走了。



Tips:這個經歷告訴我們,取車時千萬要仔細檢查車輛,拍下照片,及時發現任何刮痕或者破損,以免還車時說不清楚,造成不必要的賠償。

雖然耽誤了些時間,但心裡踏實了許多。馬不停蹄的去附近超市進行大采購,畢竟鹽湖城離傑克遜有將近5小時的車程。



Tips:推薦一家機場附近的24小時超市,Winco Foods,東西多而且還便宜,感覺比沃爾瑪好!

超市外面娃娃機裡的娃娃實在太可愛,比國內的質量要很好多,但請問這個球到底怎麼才能把他抓起來!!

鹽湖城到傑克遜可以選擇走高速公路,但建議大家不妨走一走89號公路,它被譽為國家公園之路,北起加拿大邊境的Browning,南至墨西哥邊境的Nogales,共計約1600miles。途徑7大國家公園 —— 蒙大拿州的冰川國家公園,懷俄明州的黃石國家公園和大提頓國家公園,猶他州的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和錫安國家公園,亞利桑那州的大峽谷國家公園和仙人掌國家公園。

雖然時間上會比高速公路要慢一些,但絕對讓你物超所值!

上一次美西之行我們走的是89號公路靠南的部分,一路上的沙漠戈壁把西部的豪情壯志體現的淋漓盡致。而這一次,我們從鹽湖城一路北上,厚重的紅巖地貌逐漸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清雅的田園風光,農田牧場小鎮,不斷的從眼前呼嘯而過,不禁納悶,這真的是同一條公路嗎,兩頭的風景怎麼會差辣麼多。

終於明白為什麼工作人員說擋風玻璃那麼容易破,這裡的飛蟲實在太多,太笨,不停的往車子上撞,擋風玻璃上全是它們的屍體,雨刮器根本沒用,無奈找了一個加油站,加油的同時,順便好好刷刷車,不然錄得視訊根本沒法看!

你以為5小時的車程很長嗎,完全錯了,一路上,拍拍照,彔彔視訊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大提頓。

就是在這裡,連綿幾十公里的雪山毫無防備的就侵入眼簾,迤邐的白線冷峻而清高的橫在藍色天空和綠色山巒之間。對於像我們這種幾乎沒咋見過雪山的人來說,震撼程度可想而知,除了舉起相機,咔咔咔猛拍之外,好像也找不出其他表達激動的方式!

往西線方向開,沒多一會兒,就到了一個停車場,看到很多老外都在這裡下車,天生愛湊熱鬧的我,怎麼能放過,跑上前,看了看指示牌,Tagaart Lake,1.6公里,很近嘛,反正時間還早,就決定和某人一起走走試試。

一開始,還熱情高漲的我們,邊走邊拍照,林中的籬笆小徑,山澗的溪流瀑布,無一不令我們停下腳步。

越往樹林裡走,感覺越陰冷,聽說前不久剛下了一場大雪,化雪的地方變得泥濘不堪,只能藉助倒下的樹枝才能繼續往前。此時的我們再也沒有閒情逸致拍照,時時刻刻警惕腳下,生怕滑到。

走了好久,半點湖的影子都沒看到,某人終於忍不住問我,“你確定是1.6公里?”
“是啊,是啊,我確定看到1.6這個數字!”
“不會是1.6mile吧!”

這句話一出口,頓時把我驚出一身冷汗,好像確實只注意了數字,並沒有看單位,算算我們走的時間,公里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難道真的是英里?1.6英里差不多是2.6公里,來回就是5.2公里,這對於從來沒有徒步經驗的人來說,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更何況,老孃穿了雙厚底鞋,某人背了兩隻相機,外加一個鏡頭,除了慶幸把三腳架留在車上之外,真的是欲哭無淚!!!

不斷的問前面回來的人,還有多久,還有多久,得到的答案全部都是,馬上到了!就在前面!真的懷疑,這些人對馬上的定義到底跟我的一不一樣!!就這樣跌跌撞撞磨磨蹭蹭的走了半小時,當抵達湖邊的一霎那,一切突然變得豁然開朗起來。

太陽把光芒射向湖面,微風乍起,細浪跳躍,攪起滿湖碎金。

正好碰上一大群老外,看樣子像是學生,估計在搞什麼集體活動,其實挺羨慕他們的,隨時都能來這麼美的地方過週末。

正當我在抱怨湖邊怎麼那麼冷的時候,一抬頭,就看到有其中的兩個男生光著膀子,在一群起鬨聲中,噗通一聲跳進裡水裡!真不愧是從小吃牛肉長大的,體質就是不一樣,我光看著就直打哆嗦!

Taggart lake,還是很推薦大家來這個景點的,正是因為它在大提頓眾多湖泊中的名氣並不是很大,所以你絕對不會碰到大批量的遊客。無論是慢悠悠的環湖走一圈,還是靜靜的坐在湖邊發一下午的呆,都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當然對於老孃來說,更重要的是拍照!!

不得不吐槽一下某人的體力,在我還健步如飛的時候就已經吃不消了,所以不要臉的把其中的一隻相機掛在了老孃的脖子上。很不幸,我由於重心不穩,不小心摔了一跤,某人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檢查相機!老孃可算是看清楚了,在生命不受威脅的前提下,相機絕對比我重要!還好老孃機靈,在倒下的前一刻,不忘死死的護住相機,代價就是把膝蓋磕破了。

拖著受了傷的腿,一瘸一拐的終於回到起點,看了看時間,差不多快日落了,趕緊驅車前往牛蹄灣(Oxbow Bend),據說那裡是看日落的最佳地點。

牛蹄灣是蛇河的一段,因主體呈U型而得名。當我們趕到時,微風漸止,平靜的湖面霎時變成一面巨大的鏡子,倒映著藍天,白雲,樹林,雪山,亦真亦假,分不清到底是天空倒映在了河水中,還是河水融化在了天空中。

正對我們的這座山叫做Mount Moran,它在整個提頓山脈中還是很好認的,海拔和提頓峰差不多,但山頂卻是圓圓的,而提頓峰是尖尖的。

就這樣靜靜的站在湖邊,眼看著逐漸西沉的太陽把雲朵染成粉色,猶如嬌羞少女的臉頰。沒過多久就連最後一絲陽光也不見了蹤影,留下一地清冷。

3. 被人遺忘在落基山脈下的明珠

行程:大提頓(東西兩線),住傑克遜小鎮

旅行靠天吃飯,這句話一點也不假,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拉開窗簾,被強烈的陽光刺的睜不開眼睛,頓時鬆了一口氣!不知道今天的大提頓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呢?

National Elk Refuge,路上偶然經過的一個觀景臺。

沒多久,就可以抵達Mormon Row,它其實並不在提頓公園裡面,而是位於Mormon Row Rd與Antelope Flats Rd交叉口再往北邊一點兒。

早上的天空萬里無雲,就像一匹繃緊的藍色綢緞,清澈明亮地籠罩世間萬物。在這樣一大片空曠的草地上,這些形態各異的百年小木屋成為了最好的點綴。

是我太貪心嗎?總覺得沒有云霧環繞的雪山似乎缺少了些什麼。

籬笆外的這棵樹怎麼綠的那麼好看,據說這種樹到了秋天,葉子全部都會變成黃色,整個大提頓會淹沒在一片金色的海洋中,所以很多人會覺得這裡的秋天比春天更好看。怎麼說呢,各有千秋吧,秋天的顏色確實比較豐富,但可惜的是經過了一整個夏天,山上的積雪會比較少,感覺光禿禿的。

就幾張照片的時間,天空中的雲猶如舞臺上縹緲的煙霧,從雪山背後緩緩升起。經過這幾天的觀察發現,只要是晴天,早上通常是沒有云的,拍照的話光線過硬,但到了9,10點,大團大團的白雲就會莫名其妙的從四面八方突然出現。

這張照片拍的不錯吧,好歹老孃好在某人的屁股後面跟了那麼多年,多多少少也學會了一些皮毛。

草地下是土撥鼠的家,不斷的有土撥鼠冒出小腦袋,但只要你一靠近,他們就會迅速的鑽進地洞裡,真想拿個榔頭,在這裡玩一場現實版的打地鼠!!!

在國家公園裡,盡然也看到了教堂 —— Chapel Of The Transfiguration。其實教堂本身沒什麼特別,要不是房頂上的十字架,還真會讓人以為就是一座普通的小木屋。難能可貴的是它正好坐落在提頓山脈的大主教群峰腳下,佔據天時地利,無法想象還有哪裡的小教堂能比它更美。

由於有教會活動,遊客不能進去,只能扒著欄杆往裡張望,唱詩班的歌聲在耳邊迴盪,莊嚴而神聖,成為大提頓裡最美妙的聲音。

繼續沿西線往北走,就可以抵達珍妮湖(Jenny Lake)。



Tips:Jenny Lake最著名的玩法有兩個
1)環湖徒步走,全長大約1公里,走到Jenny lake overlook
2)先乘船遊湖到對岸(每年六月到九月早8:00至晚6:00有往返的小船到湖對面,幾十個座位,單程7刀/人,往返10刀/人),十幾分鐘的航程,一下船就是Jenny Lake Trail的起點,6 miles,途經Hidden Falls抵達Inspiration Point,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Jenny Lake。繼續走再走遠一點可以到Cascade Canyon。當然也可以選擇不乘船而是繞著湖邊走到湖對岸,然後再走這個Trail。

這裡就是徒步的起點,穿過木橋,沿後面的土路往裡走,附近也有賣船票的地方。

可能是被昨天的徒步嚇怕了,再也不敢輕易嘗試,所以就直接把車開到Janny Lake Overlook的停車場,然後再選擇往裡走,但遺憾的是這裡無法真正下到湖邊,只能在遠離湖岸的小路上拍攝,會被樹叢阻擋一部分視野。

訊號山(Signal Mountain),是大提頓裡唯一一個可以開車上山的地方。這座山其實並不高,沿著山路盤旋而上,沒多久就可以到達山頂。在這裡,有高聳入雲的雪峰,有蜿蜒曲折的河流,有一望無際的森林,有絜靜如初的湖泊,總之一切的都結合的恰到好處。

山頂的空間很大,每一處看到的景色都不盡相同。這個方向你會看到一大片空曠無邊的高山草原,蜿蜒的蛇河從樹林間曲折穿過,換一個方向,你又會看一望無際的傑克遜湖,湖對岸就是連綿起伏的提頓山脈。

從山頂下來,可以路過傑克遜湖(Jackson Lake)的一個觀景點,和珍妮湖的秀美相比,傑克遜湖就要顯得粗獷寬廣許多,有名的Jackson Lake Lodge就駐立在湖邊,很羨慕能住在這裡人,早上睜開眼,推開門就能擁抱大自然。

傑克遜湖大壩(Jackson Lake Dam)是西線最後一個重要景點,也是拍攝提頓山脈的絕佳拍攝點。站在大壩上,隔湖望去,以Moran山為中心的提頓山脈與湖水相互輝映,即便水面不夠平靜,倒影不夠清晰,也絲毫沒有影響到這一幅壯麗的畫面。

看著時間還早,決定把明天的行程提前,沿大提頓的東線回傑克遜。其實所謂的東線,並不在大提頓國家公園內,它指的是公園外的US-191公路。

你心裡有什麼,便會看到什麼,如果你心裡有景,便處處是景。開在這樣一條公路上,簡直是一種視覺享受,遠處雲霧繚繞,蒼山忽隱忽現,近處翠柏,草地圍繞湖泊靜靜守候,這安詳的夢幻場景,不斷鋪滿我們的雙眼。

Willow Flats Overlook,並不是一個熱門景點,停車的原因是正巧看到有人在畫畫,用畫筆記錄下她眼裡提頓山脈。

再一次來到昨天看夕陽的牛蹄灣(Oxbow Bend),可能是有風的原因吧,感覺並沒有像昨天這麼驚豔。

不得不說一句公道話,老外在整個公園的規劃上確實要比我們國內細緻的多,任何後天人為新增的建築都儘量和周景緻保持協調,就好像它們原本就是這裡的一份子,正如我身後的這些木頭欄杆,是不是毫無違和感。

Cunningham Cabin Historic Site,這裡曾經屬於一位叫J. Pierce. Cunningham的農場主。起初他反對大蒂頓國家公園的擴張,後來,卻成為大提頓的擁護者,並聯合鄰居Ferrin一起寫了一封請願書,同意賣出自己的土地來建立國家休閒區。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有如此大的思想轉變,我們不得而知,但這裡的確已經如Cunningham所想,成為休閒勝地和西部的象徵。

著名攝影家Ansel Adams(安塞爾·亞當斯)於1941年在這裡拍攝了一張反映大蒂頓景觀的黑白照片,讓Snake River Overlook這個觀景點名聲大噪。

在雄偉的提頓山脈下,蛇河的水從傑克遜湖大壩洩下來,在這片窪地扭了一個漂亮的S型彎,但可惜的是現在這裡的樹長高了,把其中的一個彎給擋住了。某人爬上了欄杆,才勉強拍到下面這些照片。

都說Teton Point是欣賞提頓山脈最好的地方,趁著沒人,趕緊拿出三腳架,收穫了此次旅行為數不多的幾張合影。

Schwabacher Landing,沿Schwabacher Road往前開,有一條土路下坡駛向下面的Snake River岸邊,路很窄,還都是碎石子,要不是有導航,一度以為自己開錯了。路的盡頭有一個停車場,幾分鐘就可走到河岸邊,如果湖景雪山用壯觀來形容,那Schwabacher 盆地的靜謐之景只能用窒息來表達。

據說這裡是最佳的日出拍攝點。當太陽升起的那一瞬間,會把整個山谷點亮!其實我挺想來看日出的,但某人怕冷,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Glacier View Turnout,這裡是離冰山最近的地方,但我覺得和之前的觀景點差不多,所以不下車也罷。

到目前為止,大提頓之行算是圓滿完成,裡面大大小小的景點,有名的沒名的幾乎都被我們走遍了,不得不說大提頓國家公園可以稱得上是美西顏值最高的公園,山是好山,如出鞘利劍直破雲霄,水是好水,純潔透藍滌盪人心,但這麼美的地方,因為與名氣更大的黃石比鄰而居,很多時候是被忽視的,人們更多隻是把它作為去黃石的南門戶,順路探訪,不免有些可惜。

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建議先走西線,西線的景色更為多變,有山有水,東線相對來說就略為單調,全部都以提頓山脈為背景,不必一一停車,看一兩個足夠!

話說這個季節的美西,日照時間還真不是一般的長,早上6點日出,晚上9點日落,回到傑克遜小鎮,太陽還是高高的掛在頭頂。

如果說小鎮不得不去的地方,那就是鹿角公園了。公園位於傑克遜小鎮的中心,東西南北四面各有一個用鹿角搭成的拱門。其實在我看來那根本不叫公園,小的可憐,就一塊草坪,一眼望得到頭。

和其他的美西小鎮差不多,這裡滿眼都是濃濃的西部牛仔風情。可能是離黃石比較近吧,商業氛圍尤為突出,到處都是餐館旅館咖啡館,以及各種戶外用品店和旅遊紀念品店。由於沒想到大提頓可以這麼快走玩,所以之前也沒做任何關於小鎮的攻略,純粹在大街上瞎晃悠,打發時間等吃晚飯。

買了個Moo’s 冰淇淋,據說這是美國最有名的冰激凌,是真是假並不得知,反正很好吃就對了,尤其是蛋筒皮,又脆又香!真後悔沒多買一個,害得我們老是搶來搶去。

Moo‘s地址:110 Center St, Jackson, WY 83001

就是在這裡,有個老外過來跟我說,他特別喜歡我今天這身裝扮,弄得我受寵若驚,是有多久沒聽過這麼直接的誇獎了!

被某家店門口的一隻巨型麋鹿吸引,跟一群小屁孩一樣排隊等合影,現在想想感覺好傻。

店裡到處都是牛頭,鹿頭的標本,看著巨逼真,怪嚇人的,很好奇這些東西到底有沒有人買,買了又怎麼帶回去!

晚飯就是在下面這家店吃的,味道還行,就推薦給大家啦,尤其是薯片的牛油果蘸醬,真心不錯,以至於我後來都直接拿勺挖著吃。

4. 意料之外,措手不及

行程:從南門進黃石,沿8字右側一路北上(Lewis Lake,Yellowstone Lake,Fishing Bridge,Mud Volcano,Upper Fall,Hayden Valley ,Tower Fall),住北門外的加德納小鎮

早上醒來,一直對昨天沒有走到珍妮湖邊耿耿於懷,於是跟某人提議:“要不再去珍妮湖走走吧,我看到別人的遊記裡明明是可以到湖邊的呀?”
誰想到立馬被某人否決:“都看過了有什麼好再看的!”
看來,老孃不使出殺手鐗是不行了:“可是我看到別人拍珍妮湖的角度要比你的好!”
“真的嗎?那去看看!”哈哈,某人果然上當了!

這一次,我們沒有去Janny Lake Overlook,而是在地圖上直接找條了離珍妮湖最近的路,直接開了過去。

晨曦,青白的曙光和淡淡的晨霧交融在一起,點染了大提頓的山和水,我們迎著絢麗的陽光,來到湖畔,再一次相信,有山有水才是最美的風光。這裡,山峰清麗,湖水湛藍,兩者珠簾玉配,雄奇與秀麗並存,除了風聲,你什麼都聽不到。微風拂過湖面,吹起層層漣漪,這種原始而寧靜的美,莊嚴而感人。可能再晚些時候,湖面的平靜就會被遊船打破,很慶幸自己來的太是時候!

突然發現,我的項鍊耳環跟雪山很是般配呢!

就在我們不斷髮出讚歎時,兩個老奶奶扛著皮划艇來到湖邊,看樣子估計也得有六七十歲吧。要不是親眼所見,真的很難相信這麼大年紀的老人,竟然如此矯健!

在得到同意之後,拍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儘管歲月在她們臉上留下了痕跡,但依然掩蓋不了內心對生活的熱愛,這才是真正的活著。

看著小船駛過的地方,蕩起一圈圈的漣漪,靜靜的站在湖畔邊,目送她們離開。

沿著西線往黃石方向開,突然跟某人說:“我想再和雪山合張影,你要拍出“我從山中來的感覺”!”於是就有了下面這一系列照片,以此紀念這個我們曾經來過,以後可能不會再來的地方!

大提頓和黃石是連在一起的,一直往北開,就可以到黃石的南門。路過一大片被火燒燬的森林,視野範圍內全部充斥著一株株光禿禿的枝幹,看著怪心疼的。但美國人可不這麼想,他們對自然山火都採取“讓它燒”(Let it Burn)的政策,只要不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山火,且不危及人的生命及財產,國家森林的管理者都不干涉讓其自生自滅。

這其實是自然界的一種生態平衡,好比人的頭髮長了要剪掉一樣,樹木長密了來場火,大樹太老了來場火,說白了就是給年輕的生命力旺盛的樹種騰地兒,幾十年之後,相信這裡又會是一片綠色的海洋。

這一路上,景色慢慢由春天變為冬天,山谷裡,樹林間,草地上夾雜著皚皚白雪,一片銀裝素裹的景象撲面而來,若不是親身經歷,真的很難想象在這相隔1個小時不到的車程之間,竟然會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這樣,毫無防備的,我們擁入了黃石的懷抱。。。

從南門過來,會先經過路易斯湖(Lewis Lake),其實它原本並不在我們的攻略範圍內,但誰又能想到在這個季節裡,整個湖面居然結了厚厚的冰,那麼一大片,在陽光的照射下,隱隱透著微藍色的光。

為什麼這張照片中的我,看起來這麼像X戰警裡的暴風女,哈哈哈!

繼續往前開,在你的右手邊,會看到黃石湖。說實話,黃石湖要比我想象的大得多得多,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它是美國國最大的高山湖泊,原來之前一直都小瞧它了。

千萬別被眼前平靜的湖面給騙了,它底下實際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口,覆蓋著黃石公園陸地的就是從這裡噴出的火山岩石和岩漿。

一屁股坐在草地上,晒著暖洋洋的太陽,真的不想再爬起來!

黃石湖的唯一出口是黃石河(Yellowstone River),釣魚橋(Fishing Bridge)就橫跨黃石湖的出口處,也就是黃石河的起點。黃石湖從這裡流出,形成了黃石河,一路向北往黃石大峽谷而去。據說以前會有很多人在此釣魚,但隨著魚越來越少,1973年後已經禁止在此釣魚了!

即便陽光很強烈,河水還是刺骨的冰冷,才拍了幾張照片,手就凍僵了。

沿著黃石河繼續向前開,看到心儀的地方就停下來走走,拍拍照,這就是自駕的好處,一切跟著感覺走,沒必要太在意時間,享受當下才最重要。

離釣魚橋差不多10公里遠的地方,有著是園區東部唯一的地熱景區 —— 泥火山景區(Mud Volcano Area)。一股硫化物特有的臭雞蛋味撲面而來,真讓人有點受不了。

沿著右邊的棧道往裡走,你會先看到龍口泉(Dragon’s Mouth Spring)。它不斷的發出隆隆聲響,猶如巨龍口中的低聲咆哮,伴隨著滾滾濃煙,熱泉從龍口中湧出,拍打著兩腮,濃烈刺鼻的硫磺味充斥在四周。

龍口溫泉(Dragon’s Mouth Spring)↓

接著你會看到泥火山(Mud Volcano),據說當年噴發時,泥漿如火山爆發般直衝向樹頂,大地都為之震顫,但兩年後,它就進入的休眠期,變成了我們如今看到的樣子,一鍋煮沸的水泥。

泥火山(Mud Volcano)↓

泥漿鍋(Mud Caldron)離入口很近,就是一片冒煙的稀泥池,由於溫度過高,周圍的土地都已經開始龜裂,但奇怪的是,上面依然還有野牛踐踏的痕跡,它們難道都不怕燙嗎?

景區非常小,10來分鐘就可以走完,顏色很單調,除了灰色還是灰色,完全沒有之後的彩泉好看!所以如果時間不夠的朋友完全可以放棄。

繼續沿著8字右線向北,便來到了海頓山谷(Hayden Valley),眺望這銀鏈般的小河,怎麼也不能把它和剛才那些咆哮的熱泉聯絡起來。

黃石河流經海頓山谷,孕育了棲息在這裡的野生動物第一次,我們如此近距離的看到了傳說中的美洲野牛,吃草的吃草,睡覺的睡覺,對幾十米開外拍照的遊客絲毫提不起興致,一副見慣了大場面的樣子。

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頭骨,跟周圍的美景有些格格不入,讓人毛骨悚然。

兩邊是蒼茫的大草原,頭頂是藍天白雲。真的很佩服這些修路的人,能夠把這樣一條平淡無奇的柏油路設計的如此動人,整條公路迂迴向前,讓人如行雲流水般穿梭于山林間,小河旁。開累了就下車走走,活動活動筋骨,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帶著滿滿的能量,繼續上路。

再往前就到了位於8字右側中間,黃石大峽谷(Grant Canyon),峽谷區的一大看點就是上下兩條瀑布,它們都是由黃石河形成,你別看之前的河水流淌的如此安靜,一旦進入峽谷區,就會幻化成兩段白龍,帶著湍急的水渦,四濺的水花,轟鳴著洩入谷底。

現在已經是下午,下瀑布(Lower Fall)完全背光,為了遷就攝影師,我們今天只去了上瀑布(Upper Fall)。怎麼說呢,可能是上瀑布的落差比較小,感覺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壯觀,而且正好趕上一車國內旅行團,一幫東北的大爺大媽把整個觀景臺圍的水洩不通,爭先恐後的跟瀑布合影,獨照拍完還不夠,還要合照,合照還區分男女和家庭,搞得整個地方亂哄哄的!!

雖然對瀑布不感冒,但彩虹的出現還是為他增色不少,彷彿在山谷間架起了一座七彩橋。

過了黃石大峽谷,就進入了8字的右上部分,很多人都說“8”字右上一邊沒什麼好看的,實則不然,那段路雖然沒有特別出彩的“景點”,但沿途的公路景觀非常棒,有一種綠野仙蹤的感覺。繞著雪山盤旋而上,從兩旁鮮花盛放一路走到兩旁白雪皚皚,讓人分不清到底是在春天還是冬天。

高塔瀑布(Tower Fall )今天攻略上的最後一個景點,因瀑布旁的一堆像塔似的石柱而得名。停車場在瀑布的背面,下車後,根據指示牌走200米左右就可以到觀景平臺。除了落差比較大之外,瀑布本身沒什麼特別之處,而且周圍的數太過茂密,幾乎都要把瀑布完全擋住了。拍了幾張照片,算是打了卡,沒時間的朋友完全可以忽略。

塔瀑周圍的山壁上都長滿了一根根的石柱,很是特別,感覺比瀑布本身好看多了!

開著開著突然發現右前方停著一溜兒車,根據網上攻略記載,肯定是看到了某種比較不常見的野生動物。果然,往一排相機的方向看過去,草叢裡有兩對若隱若現的大鹿角,原來是麋鹿!還好某人及時堵住了我的嘴,不然,以老孃的尖叫聲,肯定把它們直接嚇跑!

偶爾抬起頭來偷看我們兩眼,就是這幾秒鐘的時間,正好被某人抓到了。

路邊的小鹿邊吃草,邊談戀愛,原來在動物界也有如此溫馨的一幕。

黃石真的比想象的要大得多,我們差不多是中午12點左右到的南門,一路開,一路玩,一直到晚上8點,才終於趕在天黑前從北門出去。

北門也是黃石唯一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門,是為了紀念第一座國家公園成立而修建。

出了北門沒多久,就可以到加德納小鎮,小鎮非常非常小,只有一家比較大型的超市,東西也不是很全,但和黃石裡的小賣部相比,還是極好的。



Tips:儘量在周邊小鎮採購好食物,黃石裡的東西真的十分有限!!

就是在這裡,老孃經歷了所有旅行中最可怕的住宿,房間沒有電!!注意,是沒有電哦!是不是從來沒碰到過!你要是覺得冷,有壁爐,你要是覺得暗,有蠟燭,老孃就在這樣一間詭異的屋子裡,頭戴探照燈,完成了卸妝,洗漱,飯也不想吃,直接睡覺了!還好只住一晚,明天天一亮,老孃又是一條好漢!

5. 山路十八彎

行程:熊牙公路,其實走熊牙公路,最好是飛比靈斯,但由於機票太貴,我們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特意從東北門出沿熊牙公路經Red Lodge,再一路南下到Cody,再從東門繞回黃石,一天開了267英里,多走了很多路,但沿途的風光和黃石內的完全不同,絕對不虛此行。

早上第一次被冷醒,原來是壁爐裡的柴燒沒了,某人很自覺的出門去撿,誰讓他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定了一個如此奇葩的住宿!

依稀聽見嘩啦嘩啦的聲音,以為外面在下雨,嚇得我睡意全無,立馬彈起來確認。還好還好,是門前小溪的水流聲。昨天光顧著生氣,都沒來得及好好看看,其實除了沒電難以讓人接受之外,這裡是風景你真別說,還挺美,感覺就是一個小型農場。反正睡了一覺,氣也消了,帶著好心情,繼續上路。

從北門進黃石,沿8字上緣往東開,一頭扎進了羅斯福區的拉馬爾山谷(Lamar Valley),這裡地勢開闊,沒有蔥鬱茂密的森林,沒有巍峨挺拔的山巒,取而代之的是如地毯般的幽幽碧草和渾圓平緩的連綿山丘,伴隨著拉馬爾河從谷底緩緩流過。

真的太喜歡大清早的黃石,熙熙攘攘的旅行團還沒有到來,大自然的寧靜還沒有被隆隆的發動機聲打破。。。

都說拉瑪爾山谷是黃石公園最適合看動物的地方,果然成群野牛棲息在拉馬爾河周圍,規模比我們昨天見的要大的多。

大牛牽小牛,是不是很有愛呢?

野牛和鹿是最常見的,但要看狼和灰熊則需要耐心的尋找,我們的運氣差了那麼一丟丟,兩個都木有看見

出黃石公園東北門,沿著212號公路前行,穿過Cooke City小鎮,就正式進入了今天的重頭戲熊牙公路,前半段可能海拔還不是很高,一路上都沒什麼積雪,看到的景觀也和黃石裡面的相差不大!

看到前面那個尖尖的寶塔狀的山峰了嗎,其實它並不是有名的熊牙峰,而是叫Pilot Peak ,可為什麼我覺得它像一坨便便。

白雪皚皚的叢山,層層疊疊,屹立在湛藍色的空中,宛如一個個銀質的巨人,俯瞰著大地。

遠處的雪山與雲海連成一片,難道真的是因為海拔高嗎,總感覺今天的雲特別低,有一種莫名的壓迫感。

從西向東開,會先經過熊牙公路的高山湖泊區,樹林裡飛瀉而下的瀑布,發出陣陣聲響,似乎想要喚醒已經沉睡了一整個冬天的山谷,緩緩流淌的河水悄悄侵蝕著還未融化的積雪。也許5月末才是高原春天真正的來臨之際,冰雪消融,萬物復甦。

隨著海拔逐漸上升,我倆都開始有些耳鳴,周圍的綠色也慢慢變少,取而代之的是滿眼的雪白。

厚厚的雪地,被我走出兩行深沉的腳印,好像努力想要留下些什麼,證明我們曾經來過。。。

越往高處走,積雪越厚,眼前只剩下蒼茫一片!在這裡,天很藍、雲很近、空氣清新、景色宜人,每次停車我們都想再多停留一會兒。

路兩旁早已被鏟雪車築起兩道幾米高的雪牆,那些盤旋而上的山路好像自己也在不懈的向前奔跑,一直奔向那大地的最高處。

熊牙盆地是著名的滑雪勝地,即使在夏天也會有積雪。據說在這裡的觀景平臺好像還可以看見連著的兩個湖,叫做雙子湖,但我們完全沒看見,全部被雪覆蓋掉了。

爬到2400米的高度以後,幾乎沒有草木生長,山頂上狂風勁吹, 天地之間,除了我們,還有就是這些綿延的雪山和流動的白雲。站在最高處向下望,山谷裡面的路,告訴我們到底走了多遠多高。

在山頂可以看到蒙大拿州和懷俄明州的洲界線的牌子,過了兩州分界線進入蒙大拿州之後,畫風突變,公路蜿蜒曲折地盤繞在一個個陡峭崖壁上,每個急彎處都會有即將融入大山之中的錯覺。

熊牙公路上最有名的就是一段五連發卡彎,地圖上折的最厲害的就是。從下往上數第四個急彎(Switchback)處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停車場向前走一百多米是最著名的Vista Point,從這裡可以看到下面的三個急彎,這裡也是熊牙公路是最佳的觀景點。

但無奈的是積雪實在太厚,竟然完全把路給堵住了,想抵達觀景平臺,必須要在已經高過防護欄的積雪上行走,剛走沒幾步,我就開始腿抖,只能乖乖回車裡等。

雖然只等了短短是15分鐘,但對我來說實在是太難熬,真的很擔心他會一不小心摔下去,下面這幾張就是某人用生命換來的照片。

某人拍到了我一直想看的小松鼠,有沒有很可愛,很好奇他到底在吃什麼,手捧得那麼緊。

沿山路盤行而下,直到谷底,繼續向前開20多公里就到達了Red Lodge小鎮,熊牙公路之行到此結束,沿途高高堆積的皚皚白雪,開滿鮮花的草甸,森林深處的藍色湖泊,滿滿的視覺記憶,絕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輕易消失。

從東門進入黃石後,沿8字的右下部分,抵達今晚的住宿Old Faithful Lodge,一路上,我們在不經意之間和各種小動物撞了個滿懷。下面這隻黑不溜秋的是駝鹿(Elk),為啥有人看了都說它是隻牛,沒看到那岔開的角嗎?

好幾只大角羊一動不動的趴在山腰上,都快和周圍的樹幹融為一體了,要不是前面有人停下來,我們還真發現不了。

眼神真的好冷漠,盯著拿相機的我們,一幅甘你屁事,還不快滾的樣子!

紅紅的太陽下山了
咿呀嘿 呀嘿
成群的羊兒回家了
咿呀嘿 呀嘿

羊群集體過馬路,所有經過的汽車都放慢了車速,很快就排起了長龍。不過,即便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情況,後面的司機們也都很友好,沒有人摁喇叭,都在耐心等待。在黃石,它們才是主人,而我們只是過客。

一群野鴨悠然的劃過水麵,最好的風景永遠在路上,呼吸著暗香浮動的清新空氣,聆聽折林間百鳥的婉轉吟唱,在這個沒有任何說明的觀景點,我們體會到了世外桃源般的安靜與和諧。

看出這張照片的玄機了嗎?某人非要倒過來,說這樣好看!可是為什麼我感覺有些頭暈!

我們今晚的入住的是老忠實附近的小木屋,說實話,比想象的好太多,也可能是經過了昨晚,任何住宿在我眼裡應該都可以接受!



Tips:前臺和住宿區並沒有在一起,記得先去前臺check in,拿鑰匙,check out的時候不能把鑰匙留在房間一走了之,必須交還給前臺。

6. 一場大自然的狂歡

行程:8字左下(Midway Geyser Basin ,Lower Geyser Basin,Upper Geyser Basin)

之前做功略時,黃石的間歇泉區域一度讓我頭疼,直到自己親自走了一趟才總算弄清楚,這裡整理給到大家。黃石一共有五個間歇泉盆地,從北到南依次是:諾里斯間歇泉盆地(Norris),下間歇泉盆地(Lower),中間歇泉盆地(Midway),上間歇泉盆地(Upper),西拇間歇泉盆地(West Thumb)。



Tips:請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體力或是低估了遊覽時間,我們今天只走了三個就已經到了晚飯時間,人也累得不行。

比鄰我們小木屋的,是LP推薦的首選住宿,也是公園內最難定的一家 —— Old Faithful Inn。它建於19世紀,已經有140多年曆史。既然如此有名,怎麼著也得去轉轉吧。

即便在網上已經看過不少圖片,但真正踏進大廳的一刻,還是被震撼到了,無論是牆面,樑柱,隔板還是樓梯,全部由木頭搭建,看不見一根釘子。往上看,中空的大堂竟然有六七層高,你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撐起它每一根橫樑。

Old Faithful Inn的餐廳可能是黃石裡為數不多的可以吃正餐的地方,所以位置非常緊俏,基本需要預定,價格麼,有點小貴。



Tips:推薦大家一個吃飯的好去處,就在我們的住宿Old Faithful Lodge裡面,有一個很大的餐廳,所有的餐點都擺放在櫃檯裡,大家可以拿著餐盤進行自主選購,再也不用擔心看不懂英文選單啦,而且價格也比較划算,總之是黃石裡價效比比較高的地方。

從Old Faithful Inn出來,馬不停蹄的前往中間歇泉盆地,其實按照順序,我們應該先去上間歇泉盆地更為合理,但誰讓Midway那有最最出名的大稜鏡呢,趁著天好,趕緊先看了!

中間歇泉盆地很小,夾在上下兩個盆地之間,裡面一共包括了四個間歇泉,大稜鏡(The Grand Prismatic Spring),細刨花泉(Excelsior ),綠松石泉(Turquoise),貓眼泉(Opal),在棧道上走一圈,你不可能錯過任何一個。

下車後,會先走過一座小橋,橋下流淌著的是串聯上中下三個間歇泉區的火洞河(Firehole River)。站在橋上往下看,河邊綠草如茵,涓涓河水伴著微風,帶來絲絲涼意。往上看,則是另一種景象,熱泉的水流經河岸,沖刷出幾條深深的水道,留下各種肆意張揚的色彩,緩緩流入火洞河中。

走在棧道上,周圍狼煙四起,彷彿身處於一個硝煙瀰漫的戰場。

這個冒煙冒的最厲害的叫做細刨花泉(Excelsior Geyser Crater),整個泉口全部被不斷上升的熱氣籠罩,像是一塊輕盈的帷幕,懸在空中,讓人看不清它的廬山真面目。

過了好久,終於等來一陣大風,吹散了一部分熱氣,眼看湖藍色的泉水一點一點顯露出來,但轉瞬間風向一變,熱氣又全部回來了,真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啊!

↓細刨花泉(Excelsior Geyser Crater)

如果忽略它的臭雞蛋味,我還挺享受熱氣吹在臉上的感覺,柔柔的,暖暖的。

繼續往裡走,就到了來黃石必看的大稜鏡,不得不說,大稜鏡實在是太美了!最中間是神祕的藍綠,周圍又鑲了一圈金黃的邊和藍綠色形成鮮明的對比,最外圍呈現橘紅色,猶如太陽的萬丈光芒。

↓大稜鏡(Grand Prismatic Spring)

可能是它的顏色過於鮮豔,連冒出的熱氣都帶有淡淡的藍色,為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新增了一絲神祕的風韻,叫人欲罷不能。一旦水汽被風吹開,哪怕只有一秒,也是值得吹噓一輩子的驚鴻一瞥。

大稜鏡實在是太大了,站在池邊,根本無法看清它的全貌,如果想看到全景,必須要登上大稜鏡南面的小山,但現在小路已經完全被封,據說是因為一年前有人被倒下的樹給壓死了,所以官方開始修正規的道路,預計要明年或者後年才能修好。

百度了一張在山上拍攝大稜鏡的全景,是不是美爆了!希望你比我們幸運,能夠看到如此美麗的畫面。



Tips:
根據本人的實際經驗,欣賞大稜鏡的時間必須在上午,下午背光。早上10點左右為最佳,太早的話太陽還未完全升起,水汽比較大,大稜鏡的顏色沒有辦法完全看清;太晚的話,遊客太多,停車位遠遠不夠,需要排隊等待,浪費時間。

在大稜鏡前拍了好久,才終於捨得邁開步子往前走。綠松石泉,正所謂泉如其名,它真的就像一顆寶石安靜鑲嵌在大地之中。

↓綠松石泉(Turquoise Pool)

貓眼石泉,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去的時候,水非常少,像我這種拉低江浙滬平均身高的人,要踮起腳尖,才能勉強看見一丁點藍綠色,不會是快要死消失了吧。

↓貓眼石泉(Opal Pool)

從中間歇泉出來直奔下間歇泉,首先進入的是位於此地的油漆桶噴泉景區(Fountain Paint Pot),別看景區雖小,它可集中了四種水熱形態:Geyser間歇泉,Hot Spring會沸騰溢位的熱泉,Mud Pot泥漿鍋和 Fumarole噴氣孔。

沿棧道往右走,你會先看到天青石泉(Celestine Pool),深入骨髓的藍色,搭配著嫋嫋青煙,讓人彷彿從這一刻起便踏入了仙境。

↓天青石泉(Celestine Pool)

轉角處的這個叫做漏壺間歇泉 (Clepsydra Geyser),路過這裡的時候,水噴的得正歡,我興奮地大喊:“我們未免也太幸運了吧!!!!”

可是,才後來發現,還真沒什麼好激動的,因為它好像一直處於噴發狀態,間隔時間從數秒到30分鐘,有規律的像是古希臘的水鈡,所以才用漏壺來命名。

泉眼周邊是彩色的,而且好像有好幾個噴口,輪番噴出細長的水柱,只要你在這一區域的步道上,幾乎不會錯過它的噴發。

↓漏壺間歇泉 (Clepsydra Geyser)

如果仔細看看,斜前方還有一個不斷噴發小泉眼,它叫做痙攣間歇泉(Spasm Geyser),噴湧而出的水柱和漏壺間歇泉相互輝映,使得場面更為壯觀。由於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景象,感覺好神奇,呆呆的看了好久,最後被某人連拖帶拽才離開!

如果不是因為池子前的介紹牌,我絕不會相信這個冒著泡,泡不斷髮出啪啪啪響聲的泥漿池就是這個景區的主打景點Fountain Paint Pot。據說是因為它的泉口很大,又很深,像一桶油漆而得名。真搞不懂老外的思維,在我認知裡,怎麼樣也應該有一個比較鮮豔的顏色才能叫油漆吧。不過雖然熱泉本身沒啥好看,但周圍高低起伏的紅色泥土卻讓它顯得與眾不同。

↓油漆桶噴泉(Fountain Paint Pot)

之前一直很困惑熱泉的熱泉為啥要分Geyser,Pool,Spring和Fumarole,寫遊記的時候查了查資料,總算搞明白了。



科普貼
1)Geyser:間歇泉,定期或不定期噴發的熱泉
2)Pool:溫泉池,水量比較固定,水面平靜
3)Spring:溫泉,在黃石公園不必用“Hot Spring”,溫泉一般能看到湧出的水,有出口
4)Mudpot:泥漿池,或稱“泥漿鍋”,熱水與火山灰混合,形成泥漿,不斷冒出,“油漆桶噴泉”就是這種熱泉的典型之一
5)Fumarole:噴氣孔,沒有地表水,地下水變成蒸汽冒出,氣味較大

下面這張就屬於典型的Fumarole。

這個正冒熱氣的火坑,有一個很霸道的名字 —— 紅色噴油井(Red Spouter),洞口有濃重的蒸汽冒出,細看的話甚至可以看到泥漿是在激烈地沸騰著,高高濺起,相當嚇人。

↓紅色噴油井(Red Spouter)

並非所有的泉眼都在沸騰中,也有些泉池外表美麗,性格溫和,正如這個景區的最角落,隱藏著一顆巨型翡翠 —— 皮革池(Leather Pool),和其他熱泉比起來,它顯得尤為低調,既沒有一縷青煙,也沒有一絲聲響,就這樣安安靜靜的呆在這裡,等待有緣人來發現它的美。

↓皮革池(Leather Pool)

一圈轉下來,步道的最後就是這個藍色精緻的小池 —— 矽石泉(Silex Spring),雖然熱氣蒸騰,水霧縈繞,若隱若現中的藍色泉池卻更顯純淨澄澈,由淺到深,層層推進。

↓矽石泉(Silex Spring)

泉水裡豐富的礦物質在池子周圍砌出一波波縱橫交錯的紋理,渲染出一片片濃豔欲滴的色彩,倒映著藍天白雲,就像是一塊巨大的經過打磨的大理石。


只要是熱泉流經的地方,樹木早已全部死亡,由於硫磺的作用,樹幹早已被漂成白色,與鮮豔的池水形成強烈的對比,恰好印證了那句話,外表越美的東西,有時候可能是致命的毒藥。

最後我們就來到了上間歇泉盆地,該景區位於公園的西南面,囊括了全世界約1/4的間歇泉,是公園地熱現象最集中的地區。裡面最著名的當然是老忠實泉,其他還有4個可預測噴發的大間歇泉:城堡間歇泉(Castle),大間歇泉(Grand Geyser),雛菊間歇泉(Daisy)和河邊間歇泉(Riverside)。除此之外,餅乾盆地(Biscuit Basin)和黑沙盆地(Black Sand Basin)也屬於上間歇泉盆地的範圍內,所以整個上間歇泉區的範圍真的非常非常大,就是在這裡,我們兩個人的腿都快走斷了!!

餅乾盆地位於該景區的最北邊,下車後看到的依然是妖嬈的火洞河,河岸的大面積色塊,真的有種攝人心魄的魅力。

為啥這麼好看的熱泉沒有名字呢,可以叫它們藍色三兄弟嗎?

↓牆池(Wall Pool),完完全全的Tiffany藍有沒有!!

藍寶石池(Sapphire Pool)應該算是餅乾本地裡最漂亮的一個彩泉了吧,雖說藍色的熱泉已經看過很多,但能透過泉水,清楚看到泉口裡面的,還真不多見,可見它藍的有多透明,更奇妙的是泉水流經的地方,竟然形成一條亮黃色水流,一直延伸向遠方。

↓藍寶石池(Sapphire Pool)

據說餅乾盆地的由來就是因為1959年在附近發生7.5級地震,藍寶石泉噴發出許多餅乾狀的岩石。其實這裡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區域,有很多熱泉已經死亡,即便如此,工作人員也不會把欄杆上對應的名牌拿走,以此來紀念它們曾經存在過,而我們也只能憑藉這些名牌,去想象它們的存在。

當然正是因為它的不穩定,所以在這裡看到熱泉噴發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我們經過的時候就正好看到寶石間歇泉(Jewel Geyser)的泉水噴湧而出。

↓寶石間歇泉(Jewel Geyser)

這個造型奇特就是貝殼間歇泉(Shell Geyser),是因為泉口像一個個貝殼堆疊起來的嗎?多看了老覺得像像菊花,還噴著水!

↓貝殼間歇泉(Shell Geyser)

↓Avoca Spring,雖然噴的不高,但水量很足。

Mystic Falls,看過吸血鬼日記的朋友,應該不陌生吧。

↓芥末泉(Mustard Spring ),有沒有像一朵太陽花!

↓黑珍珠間歇泉泉(Black Pearl Geyser),泉口還真不是一般的黑,跟這裡鮮豔的色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餅乾盆地出來向南沒開幾分鐘,遠遠地便見左邊有大片上升的熱氣與水霧,不用看地圖,便能猜到這兒有間歇泉。果然,路邊出現一個停車場,稀稀拉拉停著幾輛車,再一看指示牌,原來是黑沙盆地到了。

黑沙盆地(Black Sand Basins)得名於火山岩迅速冷卻後形成的黑沙。裡面最漂亮的要數祖母綠池(Emerald Pool),從來都不知道原來綠色竟然可以這麼好看!

↓祖母綠池(Emerald Pool)

這裡最大的熱泉,叫做日落湖(Sunset Lake),一般的相機根本裝不下它的全貌。中間淺藍色的是湖水,周圍的一圈金色代表了落日的餘暉,名字起得實在是太形象了。

↓日落湖(Sunset Lake)

和日落湖緊緊相連是彩虹池(Rainbow Pool),顏色和前面的日落湖相似,但離我們比較遠,只能依稀的拍到邊緣的一點點。

↓彩虹池(Rainbow Pool)

乳白池(Opalescent Pool)是相對於這裡的其他熱泉來說溫度較低,所以表面看上去及其冷靜,大量枯死的樹在其周圍,像是一個個士兵,努力守護泉池中僅剩的鮮亮。

↓乳白池(Opalescent Pool)

懸崖熱泉(Cliff Geyser),是因為就在火洞河岸邊,才叫做起名懸崖的嗎,它的噴發很不規律,碰巧此時噴的正歡。

↓懸崖熱泉(Cliff Geyser)

就算這麼惡劣的環境,我也親眼看到了野花不顧一切的盛開,荒涼之外,這一份格外的美麗,讓人目瞪口呆。

↓噴油井間歇泉(Spouter Geyser),要不是淡淡的淺藍色,還真會誤以為是公園裡的哪個普通的噴泉呢?

最後,終於到了上間歇泉盆地,最有名的毋庸置疑,就是老忠實(Old Faithful),但我們抵達的時候,貌似剛噴完,不想浪費時間傻等,反正就在家門口,總能看得到。

話說上間歇泉盆地的規模不是一般的大,棧道一圈套一圈,逛的時候,儘量根據地圖走,以免多走冤枉路!



Tips:地圖有兩張,要結合起來看哦!第一張主要是間歇泉山(Geyser Hill),也就是老忠實北邊那一圈熱泉,以及停車場的位置;第二張是沿火洞河往西北方向走的熱泉分佈。

中國泉(Chinese Sping),有沒有很像中國地圖,我們到的時候它正好在不斷的冒泡,像是一鍋煮沸的開水,感覺隨時都有可能噴湧而出。

↓中國泉(Chinese Sping)

藍星泉(Blue Star Spring),形狀非常的不規則,確實有點像藍色的星星,周圍的一圈白色正好是星星閃爍的光芒。聽說熱泉還有一個悲慘的故事,1997年一頭小野牛掉進去了,以至於連著好幾個月,這個噴泉都散發著牛肉湯的味道。

↓藍星泉(Blue Star Spring)

海葵泉(Anemone Geyser),有密集恐懼症的人絕對不能多看,裡面密密麻麻突起的小白點真的讓人很不舒服。

↓海葵泉(Anemone Geyser)

蜂窩間歇泉(Beehive Geyser),因1.2米高的錐體酷似蜂窩而得名。你別看它其貌不揚,但其實是黃石最強有力的間歇泉之一,噴發的水柱最高達200英尺,超過老忠實間歇泉最高噴發的180英尺。可惜它的噴發並沒有規律可言,所以大多數時候都一個人孤零零的呆在那裡,默默等待那個恰巧經過,能看到它最輝煌那一刻的有緣人!

↓蜂窩間歇泉(Beehive Geyser)

百度了一張它噴發時的照片,有沒有很像我們小時候放的煙花。想不到它小小的身軀竟然有如此強大的能量!

心形泉(Heart Spring),你不能從正面看,而是要站在它的右邊,有沒有很像一顆心臟!伴隨著隨風搖曳的薄煙,彷彿真的感覺到心跳的節奏。

↓心形泉(Heart Spring)

獅群間歇泉(Lion Geyser Group)包括四個:公師,母獅,大崽和幼崽,它們在地下都是相連線的,不過我們經過的時候,誰都沒有噴,乖巧的像4只貓咪。

↓獅群間歇泉(Lion Geyser Group)

耳朵泉(Ear Spring),黃色的沉積物是配套的耳環嗎,真的很佩服老外的想象力,那麼多的熱泉要一個一個的起名字,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

↓耳朵泉(Ear Spring)


走在木棧道上,被地熱蒸發起的水汽好似層若隱若現的屏障,莽撞而不失輕柔地圍繞著這色彩馥郁之地,白色的樹幹七零八落的倒在周圍,不經意間抬頭看了一眼遠處的天空,一半烏雲密佈,另一半卻晴空萬里,彷彿只有如此詭異的天氣才能配得上這裡奇特的地貌!

海灘泉(Beach Spring),泉口處金色的應該就是所謂的沙灘吧,中間藍色泉水冒出的氣泡猶如大海翻騰的浪花。

↓海灘泉(Beach Spring)

↓雙子池(Doublet Pool),感覺像是一對天使的翅膀。

↓氣泵間歇泉 (Pump Geyser),好像是我見過得唯一一個水是紫色的間歇泉。

↓海綿間歇泉(Sponge Geyser),因圓錐形噴口質地看起來像海綿而得名。

金泉(Aurum Geyser)得名於泉口的顏色,可是為什麼旁邊地上的橢圓形的沉積物越看越像一枚枚金幣,是我想錢想瘋了嗎?

↓金泉(Aurum Geyser)

鳥冠池 (Crested Pool),好像一直處於沸騰狀態,只要站在池邊,總能聽見嘶嘶聲。正是沸水的作用,在泉眼周圍形成了一個圓環狀的“鳥冠“邊。

↓鳥冠池 (Crested Pool)

城堡間歇泉(Castle Geyser)是上間歇泉盆地中的大明星,也是公園內最大的圓錐體,因泉口形成的高低起伏的矽華而得名。

在老遠的地方,就看見它不斷冒著滾滾白煙,於是老孃我一聲令下:“快跑!”拖著某人向它飛奔而去。唉,到了才知道,又是瞎激動一場。等了半天,就看見一小撮水柱,跟介紹上寫的完全不一樣嘛,瞬間終於明白為啥大家都喜歡老忠實了。

↓城堡間歇泉(Castle Geyser)

↓抽筋泉(Spasmodic Geyser),確實很形象,就看見水柱有節奏的那一抽一抽。

比利時人池(Belgain Pool),一開始怎麼也想不通為啥它會和比利時扯上關係,只是覺得顏色特別好看,就拍了下來。寫遊記的時候查了查維基百科才知道,原來在1929年有一個來自比利時的遊客掉了進去,瞬間了一身雞皮疙瘩。

↓比利時人池(Belgain Pool)

大間歇泉(Grand Geyser)是最高的可預測間歇泉,不同於老忠實泉,爆發時只有一根水柱,大間歇泉噴發時,周邊的幾個泉眼相繼噴發,最後一起大面積地強力噴發。想像一下,幾個老忠實泉聚集一起,同時噴發,會是什麼樣的景觀?聲勢浩大,蔚為壯觀,那便是Grand Geyser噴發時的景像。

可惜這一切我只是從池邊立著的介紹牌上得知,當天它噴發的時間是在下午的6點和9點,我們並沒有欣賞到。平靜時的Grand Geyser,感覺像是一個無邊的游泳池,在棧道上幾乎看不見,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忽略。

↓大間歇泉(Grand Geyser)

百度了一張它噴發的照片,還挺後悔沒等的。

大間歇泉周圍也圍了一圈凳子,某人一屁股坐在上面,死活不肯起來!!其實我也挺累的,但堅持沒有坐下,知道一旦坐下就再也站不起來了。看著前後一眼望不到頭的棧道,感覺進退兩難,哎,還是咬咬牙,繼續往前走吧!!路盡頭是最美的牽牛花池,這份對它的期待支撐著我們繼續前行。

這個呈現鮮豔橘紅色的叫做經濟泉(Economic Geyser),好像對一切顏色鮮豔的東西都沒有抵抗力,但為啥要叫這名字,完全沒概念。寫遊記的時候又手欠查了查,原來之前在它還活躍的時候,噴發出的泉水會自動流回泉眼裡,有自動儲水的功能,就像經濟週期一樣,一年一年周而復始。

↓經濟泉(Economic Geyser)

波浪泉(Wave Spring),泉水不斷的從池子裡溢位來,從正中心向外逐漸擴散,形成一圈圈水紋,緩緩的漫過池畔,流向低地。。。

↓波浪泉(Wave Spring)

↓自由泉 (Liberty Pool),水面上漂浮著很多藻類,感覺快要把泉口填滿了

美人池(Beauty Pool),所謂泉如其名,它就彷彿一個冰山美人,冷冷的呆在那裡,高傲的審視著來往的遊客。

↓美人池(Beauty Pool)

美人池的隔壁,是色溫泉 (Chromatic Pool), 這個池子,一直在和美人池暗暗較勁,一開始,美人池比較美,1995年,地下的地殼變化讓色溫泉的溫度提高,顏色就勝過了美人的顏色。但兩個月以後,美人又熱起來了,反正如今看來,我還是覺得美人池比較好看,你覺得呢?

↓色溫泉 (Chromatic Pool)

這個外表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的圓錐體,叫做寶石間歇泉(Bijou Geyser),據說它幾乎24小時連續噴發,要是你曾經見過它沒噴發的樣子,那才叫真正的幸運。但我們可不管這些,已經看了太多光冒煙,不噴水,每次總讓人空歡喜一場的間歇泉,所以還是覺得它噴發時的樣子比較可愛,更得人心。

↓寶石間歇泉(Bijou Geyser)


旁邊就是巨人間歇泉(Giant Geyser),像根被蛀爛了的樹幹,又像是被燒壞的煙囪,只見它像一臺噴射機一樣,一邊噴著白煙,一邊發出嘭嘭嘭的聲響。

↓巨人間歇泉(Giant Geyser)

石窟間歇泉(Grotto Geyser),它的形狀即使在黃石辨識度也是非常高,讓人過目難忘。據說曾經有一棵死樹,掉到了這個熱泉裡面,天長日久,矽華沉積在木頭上,就長成了今天的樣子。

↓石窟間歇泉(Grotto Geyser)

終於走到這條環線的終點,看到了心心念唸的牽牛花池(Moring Glory Pool)。

綠色為芯,再鑲以橙黃色的花邊,最外圍還有一條細細的花蒂,蜿蜒向樹叢,彷彿樹叢裡伸出來的一枝牽牛花。還好我們堅持到了最後,不然就把這麼美的地方活生生的給錯過了,豈不可惜!

後來看到資料裡說其實它已經殘了,以前這個熱泉是很美麗的淺藍色,真的像一朵喇叭花。正因為他實在太美了,大家喜歡往裡面扔硬幣,熱泉的溫度就慢慢發生了變化,那種懾人心魄的淺藍如今再也看不到了。但即使現在這個樣子,對我們來說已經美的不可多得,看來真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瀰漫的水氣讓想要把牽牛花池的美麗收進鏡頭的我們為難了一把,你必須耐心,還得與風玩一會兒捉迷藏,索性最後的結果還是令人相當滿意。

↓牽牛花池(Moring Glory Pool)

從牽牛花池返回停車場,由於走的是環線,不用再走木棧道,直接從水泥平鋪的馬路回去即可,此時的我們早已累癱,但收穫瞭如此多珍貴的回憶與照片,再累也值得。

再一次經過老忠實,看到白色的煙柱已經非常明顯,周圍的長凳上也已經坐滿了遊客,毫不猶豫的加入了他們。大家都屏住呼吸,相機,手機早已準備好,滿心期待著噴湧而出的熱流。只聽見“譁~”的一聲,水流如期而至,越來越高,形成了一個幾十米高的巨型水柱,直竄向天際,和空中的雲朵融為一體,最後像煙花一樣在空中綻放,滴落在四周的矽華上。

雖然老忠實泉的噴發間歇一直在增加,已從最初的45分鐘間歇時間,升至如今的90分鐘,但它的噴發規律依然穩定,容易預測,所以它從不會讓遊客失望,總是如約而至。只要你身在黃石,不怕欣賞不到它噴發而出直衝天際的水柱。



Tips:要看老忠實間歇泉的噴發,得先去遊客中心看預計噴發時間,遊客中心會將下一次老忠實泉噴發的時間寫在大門的牌子上。如果想偷懶的話,其實也可以不用這麼麻煩,當你看見已經有不少遊客在那裡等待的時候,就說明離它噴發的時間不遠了。

老忠實的噴發讓我們異常興奮,感覺意猶未盡,完全不想回去休息。看了看地圖,好像下間歇泉的另一塊區域還沒去過。

儘管此時烏雲壓頂,但也絲毫沒有阻止我們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沿著火洞河環線(Firehole Lake Drive)開,注意這是一條單行線,開到底,有一個停車場,旁邊就是白圓頂間歇泉(White Dome Geyser)。它已經存在了幾世紀之久,是黃石最大的圓錐體間歇泉之一,並且隨著每次噴發,仍然在不斷成長中。

頭頂的烏雲猶如間歇泉噴出的濃煙,如此恢弘,如此大氣!

↓白圓頂間歇泉(White Dome Geyser)

旁邊就是大噴泉間歇泉 (Great Fountain Geyser)。第一眼便被它吸引,不噴發時的大噴泉就像是一個靜謐的蓮花池。

↓ 大噴泉間歇泉 (Great Fountain Geyser)

回去的路上,偶遇火洞河的觀景點,周圍依然遍佈著間歇泉,嫋嫋升起的白煙覆蓋在整個湖面上,忍不住又多拍了幾張照片。

回到住宿,立馬像只洩了氣的皮球,躺倒在床上,有人問我,一天之中看了那麼多的間歇泉,難道不會膩嗎?我的回答是,當然不會!你會因為它與眾不同的顏色而嘖嘖稱奇,也會為偶然遇見的噴發而激動不已,你聽了再多的描述,看了再多的照片,也比不過你親自去看一眼, 只有當你身臨其境時才能真正感受到間歇泉的無窮魅力,這就是我到黃石公園遊後的最大體會。

7. 是世界之初,還是世界末日

行程:8字右下上半段以及左上(Yellowstone Grant Canyon,Bridge Bay,Norris Geyser Basin,Mammoth Hot Spring)

早上起來,拉開窗簾,正好看到隔壁木屋的老外正好回來,估計是剛拍完日出。其實這次沒有早起拍日出還是挺可惜的,感覺有點浪費了這幾天的好天氣,誰讓某人貪睡又怕冷呢!

開往峽谷的途中,路過長臂猿瀑布(Gibbon Falls),非常好找,就在路邊,直接停車拍照就是。

黃石公園共有290多個瀑布,這個並不典型,但瀑布旁路邊的一些展板引起了我們的興趣,原來這條公路來之不易,在修建的過程中,遇到了塌方,大雨,大雪,即使這樣,為了能讓更多人欣賞到它,工程仍在118天內完成了。

黃石河的河水貫穿火山岩石,長期的強力沖蝕,形成了幽深曲折的黃石大峽谷。據說它只存在了1萬多年,這個數字對人類來說接近於永恆,但是對於一個峽谷,卻是彈指一揮間。

黃石大峽谷雖然不如科羅拉多氣勢磅礴,但它勝在光怪陸離,五光十色的崖壁。站在Lookout point的觀景臺上,峽壁彷彿被油彩塗過一般,白、黃、綠、硃紅相互交織,既不會被激流沖刷而去,也不會因風吹日晒而褪色,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觀景臺附近由一條很平坦的步道,你可以沿著峽谷的邊緣,順著河走,一路上都是樣的風景。群山猶如一道美麗的門,但卻關不住一心奔流向前的黃石河。綠流滾滾,浩浩蕩蕩流向遠方,和密西西比河相接,成為美國的第一大河。

開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抵達下瀑布的觀景臺(Artist Point),下瀑布比上瀑布要多出近60米的落差,所以顯得更為壯觀,也更加好看。

只見幾百米外黃石河的河水從山澗飛流直下,形成一條巨型的白色水幕,迅速的跌落到谷底,再次形成湍急的和河流,在兩側彩色峽壁的簇擁下,繼續奔騰向前,簡直是一幅純天然的中國山水畫!

其實來之前只知道黃石的地熱現象和野生動物出名,並沒有對峽谷抱有太大的希望,但這裡確實給了我倆大大的驚喜,原來黃石裡的每一個景點都不容小視。可能是毫無心理預期的緣故,美好與幸福都被放大許多,目之所及,處處皆美景。

又一次看見彩虹,在白色瀑布的映襯下,格外的清晰。



Tips:遊覽下瀑布有兩種方式


遠觀:最合適的點只能有一個,就是我們所去的南緣Artist Point,這裡能正面直視下瀑布,不需要徒步。但這裡也是旅行團的必經之地,機位必須是靠等的。


近看:有兩個點可以推薦,一個是南緣Uncle Tom’s Trail,只有2英里長,但是後半段的鋼結構樓梯十分陡峭,走到最下面,就可以看到下黃石瀑布;另一個是北緣的Brink Of Lower Falls,也要走個幾十分鐘。注意北緣開車是單行的,必須繞圈子出來,南緣是雙向通行。

路過Canyon Village ,順便屯了點吃的,這裡貌似是黃石裡面最大的商店了,吃的東西還挺全,價格也還算合理,紀念品也不少,都挺精緻的。

既然都到了大峽谷,某人提議去黃石湖附近轉轉,我當然沒什麼意見,能拍照總是好的


。沿著黃石河往釣魚橋方向開,只要看到S型彎,某人就受不了,要下來拍照!

說實話,來之前,看別人的照片,以為釣魚橋就是一座小橋,沒想過它有那麼長!



Tips:釣魚橋兩頭都有停車的地方,但個人覺得東邊風景比較好看。

旅行中的最美妙的地方往往存在於不經意之間發現的美景,有一種“這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的小竊喜。Bridge Bay帶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如此,這裡已經不再是黃石的主要景點,之前也從未聽人提過。在這裡,一切的喧囂,躁動都早已消失,身處其中,內心靜謐,明亮。

不遠處,有人在釣魚,方式很特別,半截身子都浸在水裡,感覺直接下去撈可能會比較方便




Tips:釣到的魚必須放生,不允許帶走!

沿8字中線抵達諾里斯間歇泉盆地(Norris Geyser Basin),這裡是黃石公園裡最大的一個熱間歇泉盆地,也是溫度最高最不穩定的一個間歇泉群,每年都有新的熱噴泉產生,也有老的噴泉死去。

它分為兩個步道,後盆地(Back Basin Trail)和陶瓷盆地(Porcelain Basin Trail) 。陶瓷盆地的溫度很高,幾乎寸草不生,而後盆地是隱藏在密林裡。



Tips:中線上的警察特別多,我們時不時的就看到警察呼嘯而過,所以千萬別超速。

在進入棧道之前,你會穿過這個木屋,這裡其實是一個博物館,裡面陳列有普及熱泉知識的實物和展板等,很多老外看得津津有味。

原本一直以為既然都是間歇泉,諾里斯和之前的也不會有多大差別,但是當我們站在入口處的高地向下望時,才發現大錯特錯。熱泉一個連一個,密佈於整個盆地,池裡噴薄而出的熱氣,瀰漫著空中,搭配著陰沉的天氣,光禿禿的樹木,一副滿目瘡痍,到底是“世界的初生”,還是“世界的末日”?

我們先到的是規模比較小的陶器盆地,離博物館最近的是暗礁間歇噴泉(Ledger Deyser)。

↓暗礁間歇噴泉(Ledger Deyser)

還沒噴發的星期天間歇泉(Sunday Geyser),顏色很美,靜若處子,但不知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

↓星期天間歇泉(Sunday Geyser)

也許是新舊交替的速度過快,這裡很多間歇泉都沒起名字,就看見白花花的地上, 星羅棋佈的集中著不知名的彩色熱泉。作為黃石歷史最久溫度最高的地熱活動帶,果然有一種異乎尋常的能量。

一定是上帝打翻了顏料盤,把如此多種鮮豔的顏色統統彙集在這塊白色的畫布上,無意間形成了一幅色彩豐富的天然油畫。

↓陀螺間歇泉(Whirligig Geyser),那條綠色的溪流是抽陀螺的繩子嗎?

噼啪湖(Crackling Lake),得名於周圍熱泉噴發時發出的聲音,但我們路過的時候並沒有聽見,整個池子安靜的就像一個大水塘。

↓噼啪湖(Crackling Lake)

一條條小溪流在各個水池間流動,彙整合彩色的河流,逆著陽光,粼粼波光跳動著。木質的棧道蜿蜒穿過盆地,添上一道美麗的曲線,所有的這些都使之成為一幅色彩豐富的天然油畫。

不一定是有名的熱泉,有時很不經意的一塊地面也會像藝術品一樣。大自然就像一個任性的畫家,用最粗礦的必出和最原始的色彩,描繪著那些無處安放的浪漫與狂熱。

忽然間颳起了一陣大風,把頭頂上的雲層衝散了一些,走在平坦的木棧道上,四周全是熱騰騰的水汽,有的泉眼裡泉水正沸騰著,咕嚕咕嚕地冒著泡,著實有點嚇人,感覺就像走在一個蒸鍋上,地表下的水隨時都會衝出來。

繞著瓷盆地轉了一圈又回到博物館的位置,然後往南遊覽後盆地。由於後盆地藏於一大片森林之中,所以黑盆地的視野不如陶瓷碰地開闊。盆地周邊茂密的樹林恰好形成一道天然的綠色屏障,彷彿想要把一切的神奇掩蓋於此。

走過了長長的棧道,終於翡翠泉(Emerald Spring)出現在眼前,騰騰的熱氣猶如一層面紗了,籠罩著整個泉水。

↓翡翠泉(Emerald Spring)

蒸汽船間歇泉(Steamboat Geyser),是世界上最大的間歇泉 ,但它的噴發完全不可預測,我們經過的時候,看到的只不過是小型噴發,水柱還不到1米。

↓蒸汽船間歇泉(Steamboat Geyser)

蓄水池溫泉(Cistern Spring),它和Steamboat在地下是聯通的,Steamboat在每次大的噴發後它的泉水就消失了。貌似這裡曾經發生過大火,周圍遍佈燒的漆黑的樹幹。

↓蓄水池溫泉(Cistern Spring)

海膽間歇噴泉(Echinus Geyser)名字來源於它沉積物多刺的形狀,更難得的是和黃石大多數鹼性間歇泉不同,它的水呈酸性,而且是強酸,腐蝕性強。

↓海膽間歇噴泉(Echinus Geyser)

↓火山口泉(Crater Spring),顏色極淺,就像一顆晶瑩剔透的鑽石,閃閃發亮。

↓拱門蒸汽孔(Arch Steam Vent),沒想到它的威力如此之大,周圍靠近的樹杆沒有一根能夠存活

↓神祕泉(Mystic Spring),有沒有很像一顆海洋之心。

沿著棧道穿梭於密林中,慢慢搜尋隱藏在其中的熱泉,它們有的靜若處子,有的卻動若脫兔,有的已經乾涸死亡,有的卻慢慢重新生成。說不定在某一棵樹後,或是某一個轉角處,就有驚喜等著你。

在這裡你能被來自地底的蒸汽夢幻般的包圍,在這裡你能傾聽到五彩溫泉發出時那富有節奏感的冒泡聲,在這裡你能聞到空氣中瀰漫著大地深處最原始的氣味,在這裡你能最深切的觸控到所謂的地球脈動,原來我們居住的星球也是一個如此鮮活的生命。

這些野草,松樹以向死而生態度努力走出一片新天地,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依然頑強的存活了下來。

由3個黃綠相間的泉口串聯成的綠龍泉(Green Dragon Spring)帶著熱騰騰的水汽華麗麗的穿過棧道。

↓綠龍泉(Green Dragon Spring)

珍珠泉(Pearl Geyser),那中心的一點藍色和蚌殼裡的珍珠如出一轍,真的擔心如果太陽再大一點,它就會消失不見。

↓珍珠泉(Pearl Geyser)

↓潑婦間歇泉(Vixen Geyser),某人說這個熱泉和我生氣的樣子太般配了,強烈建議我跟它合影!!

這個像太陽一樣的叫分鐘間歇泉(Minute Geyser),本來因它每分鐘噴發一次,高達12到15米。但它西部的大出口被早期的遊客投入的石塊阻塞,使得現在的噴發變得不規律,而且僅能從東部的小出口噴出。要是清除西部出口已牢固結合的石塊需要重型裝置這又可能引起破壞,所以千萬不要傷害他們,不然下次可能就看不見啦。

分鐘間歇泉是這條棧道上的最後一個熱泉,你可以選擇繼續往前,繞一個圈,也可以選擇走原路返回,個人覺得返回會比較近一些。

↓分鐘間歇泉(Minute Geyser)

回到停車場,看到某一輛的主駕和副駕上乖乖的坐了兩隻大金毛,實在是太搞笑了,似乎它們才是這輛房車的主人。

繼續沿8字左上往北走,前往猛獁熱泉區。其中的一段路正好在整修,一條車道暫停使用,所以工作人員會讓一方車輛輪流禁止通行1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另一方車輛先行通過,然後交換,整個過程盡然有序,所有遊客都沒有出現任何的不耐煩,以及按喇叭的現象。

在去猛獁熱泉的途中,會經過吃羊谷(Sheepeater Cliff),其實就是座亂石堆砌的小山。很久以前,生活在這片區域的印第安人以大角羊謀生,以此得名,現在成為了很多老外野餐的地點,旁邊桌子,凳子,廁所一應俱全。

其實山本身沒什麼好看,但我在這裡看到了老外教育小孩的方式,真的是純放養。說實話,這些石塊挺高的,很容易摔跤,家長也不管,隨他們亂走。

猛獁象溫泉區的景觀以石灰石臺階為主,也稱熱臺階區,是世界上已探明的最大的碳酸鹽沉積溫泉。黃石公園最初建立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保護它獨特的地熱景觀。猛獁熱泉區有好幾層,最上面的是上梯池區(Upper Terraces),可以開車進入,稍下一點是主梯池區(Main Terraces,也可歸入上梯池區),最下面是下梯池區(Lower Terraces)。



Tips:從Lower Terrace到Upper Terrace是一條單行道,建議先把車開到Upper Terrace,再往下,進行遊覽,這樣可以少走很多路,省很多力氣。

剛到這裡的時候,正是山雨欲來的黃昏,天上的黑雲和陽光交映,地上的彩色石臺和枯枝交映,真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意境,彷彿四周都瀰漫著一種肅殺的氣息。。。

上梯池區的很多溫泉在2002年那次地殼變動後就停止了活動,即使能夠僥倖存活,水量已經很少,一些熱泉正在死去,在生與死之間我們看到的是略帶悲涼的美麗。

金褐色的沉積物層層迭就像鳥的羽毛,淺淺的泉水池,或透出水底的顏色,或映著天上的色彩。如此圖畫,非人力可為,唯有自然的畫筆才能創造出來。

要形成這些石灰石梯田有兩大要素:熱泉和碳酸鈣,熱泉可以說是石灰石梯田的生命之源,只有用熱泉溶解碳酸鈣才會形成石灰平臺。一旦熱泉乾枯,便會導致大量的微生物死亡,死掉的微生物變成灰白色粉末,殘留在乾枯的臺階上。

所以雖然石灰石臺階雖都是白色,但有生命力的白與無生命力的白卻是大相徑庭,前者是明亮的白,而後者卻是暗淡的白。一旦泉眼重新活躍,石灰石臺階也會煥然一新,充滿蓬勃的生命力。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生與死的交替,死亡的已經死亡,定格寂靜的色彩,留下舊時的記憶,活著的仍然活著,變幻活躍的身姿,繼續往日的輝煌。隨著地熱變化,生生死死,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然規律。

在一個毫不起眼的小角落,竟然看見了如此美麗的畫面。熱泉從最頂端緩緩的流下,伴隨著嘩嘩的水流聲,在臺階上形成一個個乳藍色的小水塘。在金色的夕陽下,這些五彩的碳酸岩臺階,顯得晶瑩剔透,溫潤如玉。

是大自然不小心把顏料打翻了在這灰白的矽華上嗎?

水流不斷山頂湧出,讓頂部的矽華呈現出絲質的柔和,一切變得鮮活靈動。

沿著木棧道往下走,就會來到這裡最大一個臺階區,在你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橘的,黃的,綠的,白的,粉的,色彩斑斕的臺階一層層撲面而來,佈滿整個山坡,場面壯觀,大氣磅礴,簡直像一個宮殿的廢墟,非常奢華,也非常淒涼。

曾經的水流是天然的畫筆,把這些天然顏料柔和地塗抹在一起。

有水的熱泉晶瑩剔透,熠熠生輝,但也有一些熱泉,因為地震,泉水已經改道,現在已經完全乾枯了,只留下鈣華臺,但少了水的滋潤,早已失去了當年的光彩。在這樣的荒涼山水之間,枯萎也是一種殘酷的美。

8. 等一個晴天,期待再次相見

行程:黃石(West Thumb Geyser Basin)→ 羚羊島 → 鹽湖城,住鹽湖城

今天就要離開黃石了,臨時決定走之前再去看一眼老忠實,果然它再一次沒有讓我們失望,隨著一身巨響,水柱直竄天際,把天空洗刷的湛藍無比。。。

感覺好像這次老忠實噴發的口和之前一次的不一樣,難道是不固定的?

黃石,我們還有最後一個主要景點沒走 —— 西拇指間歇泉盆地(West Thumb Geyser Basin),叫西拇指是因為整個黃石湖的形狀就像一隻手,而這片區域正好處於黃石湖的西面,故得名西拇指。這裡比其他間歇泉盆地特別的地方在於它就在黃石湖邊,你可以看到熱泉與湖水完美的結合。

一路往南開,雲層越來越厚,絲毫看不見太陽的影子,免不了開始擔心,要知道如果沒有太陽,不管是間歇泉還是黃石湖的景緻都會大打折扣。

一直開到西拇指的停車場,天氣依然沒有好轉,少了太陽的黃石清晨,冷的讓人沒有勇氣下車。
“要不我們在車裡等一會吧?”
“嗯,現在出去也拍不到什麼好照片。”
就這樣懷著忐忑的心情在車裡坐著,手機裡放著歡樂頌2,但根本看不進去,每隔5分鐘,就會搖下車窗,看看情況。

半小時之後,厚厚的雲層突然被太陽撕開了一條口子,隱約露出了一小塊湛藍色的天空。眼看著口子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天空越來越明顯,兩人一把抓起相機開啟車門,衝了出去。。。

當我到湖邊時,立刻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遠眺,是藍天碧水,冰川雪山,如此磅礴大氣,近看,則煙霧繚繞,五彩繽紛,如此秀美迷人,大自然截然不同的美景就這樣突兀而又和諧的融為一體。

這裡,應該是黃石裡我最愛的地方,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遠處是雪山,眼前是彩池,配合的如此天衣無縫。

可能最近正好趕上下雨,黃石湖的水位升高,好幾個熱泉都藏在了水下,比較有名就是這個煮魚鍋(Fishing Cone)。以前一直流行著從冷湖裡釣魚再鉤魚放進溫泉裡煮熟的烹飪方法,要是沒有經歷過”魚鉤烹飪”,那麼你的黃石旅途是不完整的。

煮魚鍋(Fishing Cone)

看,他們像不像一個個微縮的富士山,時不時的冒出一縷縷青煙,當煙霧繚繞的熱氣和波光粼粼的水面相互碰撞時,便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這兩在一起的熱泉有一個很奇怪的名字 —— 地震儀和藍鍾泉(Seismograph and Bluebell Pools),本來它的名字很簡單,就叫藍池子。但在1959年,附近有一場里氏7.5級的大地震,這個池子可能在地震前有點變化,大家就叫他地震儀了。其實黃石裡好多熱泉都有過好幾個曾用名,說不定下次來的時候,他們又有了新的名字。

這個寶藍色的熱泉竟然被叫做黑池(Black Pool),還真是名不副實。據說以前它確實是黑色的,因為有許多深綠色和褐色的藻類生活在裡面。1991年後池子的水溫升高,原來生活在這裡的藻類都被殺死,顏色也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黑池(Black Pool)

轉過一個彎,便到了深淵池(Abyss Pool),它是黃石公園內最深的溫泉池,據說深達16米,九十年代初期活動頻繁,一天噴幾次,噴水能達到二十多米,現已悄然無聲了。由於深度不同,所反射出的顏色由翠綠向湖藍逐漸過渡,煞是好看。

從池邊步道向下望,深不見底,像是一個無底洞。

和某些熱泉熱火朝天的景緻不同,這裡好像沒有哪個熱泉是正在噴發的,它們都安安靜靜的呆在原地,綻放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魅力。

滲透泉(Percolating Spring),如果說大稜鏡是濃妝豔抹的女子,那滲透泉就是不施粉黛的女孩,正是這種清新的氣質,讓它在眾多顏色鮮豔的熱泉裡獨樹一幟,令人過目不忘。

一路往西門方向開,正當心情有些低落時,突然看見一群小鹿懶洋洋的趴在草地上晒太陽, 非常享受,這是所謂的臨別禮物嗎?鬱悶的心情頓時一掃而空,了無遺憾的離開這個地球上最獨一無二的神奇樂園。

到此為止,黃石之行徹底告一段落。落基山脈給這片土地創造了無數神奇的山川、河流、森林、瀑布和峽谷,熱泉為它增添了各種神奇的色彩,野生動物賦於它生生不息的朝氣。

當然也有人說這裡的五彩水池比不了九寨溝,鈣化池不如黃龍,高原風光比不上川藏線,草原風光不及中國西部,黃石湖弱青海湖太多,雪山差玉龍太遠,瀑布和尼亞加拉不能比,黃石峽谷較科羅拉多遜色得多,總而言之,黃石裡沒有任何一項景觀在單項排名中算得上頂級。但是!你可曾見過如此之多的景色同時彙集在同一個公園內,這可能就是黃石最有魅力的地方,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名副其實是一座上帝創造的奇幻樂園。。。

快到鹽湖城的時候,看看時間還早,臨時決定去羚羊島看看。

羚羊島(Antelope Island)在鹽湖城的北部,如果從黃石回鹽湖城的話,正好是順路。羚羊島屬於州立公園,規格達不到國家級別,所以國家公園年卡不能用,每臺車10美元,買票上島。

才過了售票處,一條長堤連線著陸地和島嶼,越往前開,水面越開闊,各種鳥類棲息的在湖邊,完全是“人與自然”節目呈現的效果。

直接開到島上的最高處,俯瞰四周,大鹽湖廣袤無邊,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空氣中瀰漫著著淡淡的鹹味。

驅車繞島行駛一週,探索藏在各個角落深處的美景。不得不說這個島真的很大,各個角度的風貌都不一樣。有的區域是滿地的紅樹林和蘆葦叢,有的區域是大片的草原,還有的區域是大片的白沙灘。

本來打算徒步去湖邊走走,但剛進草叢就被藏在裡面的蚊子給嚇到了,黑壓壓的一大片,一副不吸乾我們不罷休的樣子!

就為了拍著幾張照片,我的腿已經被咬的不能看了!!!

開到鹽湖城時,已經到了晚飯時間,我對世界上第一家的KFC始終念念不忘,既然已經到了鹽湖城,不去拜訪一下,總覺得有遺憾。

裡面幾乎沒什麼人,看來KFC在國外並不受歡迎!要了份套餐,感覺吮指原味雞要比國內好吃很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9. 未完待續

早上起床,吃完早飯,就直接奔向了鹽湖城機場。



Tips:這裡奉勸要在鹽湖城還車的朋友一定要留有足夠的時間,機場高架實在太難走,還車地點也實在太難找!!!

尾聲

揮一揮手,跟這一段旅途優雅的說再見,整裝待發,滿心期待下一次征程,我們所傾心追尋的,並非是如何的精彩或者是如何的完美,而只是人生中的一曲難忘經歷:我來了,我見了,我不後悔!

或許,有時候根本不需要任何的理由
天空很藍,微風不燥
太陽不烈,正是旅行的大好時光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趁現在,還有時間

世界如此奇妙,我們唯有步履不停
也許沒有能力看遍整個世界
但為了這個目標,我們一直在努力,這就夠了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