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3年中環街巿因使用率而停止運作之後,這個一度是攝師大師何藩、邱良等人創作出無數經典作品的攝影天堂,便遭到封閉。經歷了18個年頭,終於在2021年8月開放試業。

中環街巿前身是廣州街巿,來自廣州的商販聚集在中環海傍一帶做生意,因而得名。1858年,在現址興建第一代中環街巿。拆缷後,1895年落成第二代中環街巿。資料所知是一座優雅的大理成建築。

1. 中環街巿燈箱

地面層的中環街巿燈箱,標誌著18年後重新啟業的中環街巿新樣貌。這裡適合用點測光拍照。因為燈箱本身發光,要當心拍人像時,出現下半身太光,臉部亮度不足,最好預備一些補光工具。

位置:地面層近皇后大道中出口
提示:以燈箱最亮的位置測光。

2.海鮮檔口

地面層保留了兩個海鮮檔口,圖中可見檔口裝置十分完善。有水槽、排水口、魚缸、平臺,均由水泥建成,堅固耐用。大家可進入裡面,裝扮成魚販,享受成為魚檔檔主的體驗。

位置:地面層近皇后大道中出口
提示:矩陣測光,平均地測量整體環境。

3.鎢絲燈陣

鎢絲燈通常懸掛在雜貨檔口作照明之用,師奶們常常用它來照雞蛋,看看蛋黃是否完善,判斷它們是不是夠新鮮,足夠的大顆。這裡的燈陣挺難拍,特寫很難,如果有廣角鏡,可試試躺在地上拍個水平燈陣。

位置:地面層租庇利街
提示:仰拍自動白平衡或白熾燈。

4.攤檔

一樓和二樓的攤販售賣著各型別的文青產品,多半主打懷舊風格,切合時代潮流以及活化古蹟的主題。目前大部份攤檔均沒出禁止攝影,可以隨意拍攝,只不過擺放得太緊密,頗雜亂,構圖需要心思。

位置:地面層至二樓
提示:留意光管閃爍,儘量降低快門速度。

5.金源米行

位處地面層的金源米行基本上是個標本擺設,保安嚴密,圍觀的人非常多。打卡重點是前列的米桶,米是真的米,但應該只鋪了淺淺一層。可試試拍攝陳列品特寫,需要長焦或擅長拍特寫的鏡頭。

位置:地面層
提示:請保安叔叔拍攝暗示他入鏡了。

6.一樓橋

能拍到個庭的地方共有三處,二樓天橋,地面層中庭,其中最推一樓天橋,上下兩層都看得到,比較接近中央,不會因為仰視或俯視而嚴重變型。當然啦,超高技巧的另計。周圍高樓大廈很多,要小心太陽反射的光線做成不好的效果。

位置:一樓天橋
提示:注意水平和變型,小心高樓大廈反光。

7.各種標示

多留意不同地方的標示,比如下圖這個寫著巿政分處,推測是殖民地年代遺留單位。因過去街巿是由巿政局管理,迴歸後改由食環署管理。還有上落的字樣,出自無名書法家(以前叫寫字佬)手筆。金屬告示牌寫了梯級數量,則是因應現行建築物條例而設。能看出不同年代的變化。

位置:全街巿
提示:保持水平,文字變了型會很奇怪。

8.水磨石樓梯

全街巿重中之中的打卡位,由一樓到三樓都非常適合拍攝人像、建築、幾何。亦是攝影大師們最愛的攝影位置。雖然因為周邊蓋了許多摩天大樓,已不復當年的光影那麼戲劇化,如今仍然漂亮,能拍出與別不同的風韻味道。

位置:水磨石樓梯
提示:找個模特兒吧!

中環街巿目前還在試業當中,許多攤檔和擺設都可以任意進入打卡。之後一旦人流多就難講了,畢竟人類的破壞力非比尋常,尤其是海鮮檔那邊很可能幾個月後便會圍封,禁止進入。總之打卡趁早。

大家亦可預約【步走/中上環】行程,遊遍中上環街巷及歷史建築。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