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頂,俯瞰香港全貌,美麗的維多利亞海灣盡收眼底。

香港夜景被譽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來到香港就一定要好好地欣賞一番。想要看到香港最美的夜景,其中一個最好的地方就一定是太平山頂了。

太平山簡介

太平山歷史悠久,擁有多個名稱,而不同的名稱所指的範圍亦有所不同。

太平山原名“硬頭山”,古稱香爐峰,是香港島的最高峰。據說清嘉慶年間海盜張保仔盤踞港島時,在山下設東西營盤,並利用該峰作瞭望臺,看見海上有商船經過,就用旗號通知山下營寨,出動船隻去截劫,故稱 “扯旗山” 。太平山的英文名字叫 “維多利亞峰” (Victoria Peak),由英國人以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命名。 扯旗山上確實是旗號變幻不斷。1842年6月英國割佔香港,就在太平山頂扯起了米字旗。1942年2月,日本人宣佈香港為日本佔領地,在山頂扯起了膏藥旗。直到1997年7月1日,象徵著香港迴歸祖國的紫荊花旗飄揚在太平山頂。

在地理上和歷史上,太平山覆蓋龍虎山以東、薄扶林以北、馬己仙峽以西的一大片山丘地帶。這可以從上環太平山街和山頂各建築的歷史文獻中得到印證。後來,太平山的山腳部分被劃分為中環和上環,被發展成為中心商業區;山腰部分則被稱為半山區,為一高尚住宅區;山頂則成為富有的人士和一些外國領使的居所及豪宅,並於近代則被發展成旅遊景點。可以說香港的有錢人都是住在山上的。因此太平山和山頂已差不多成了同義詞。

於香港境內,人們多稱太平山山頂為山頂(The Peak)或太平山頂。不過一般所理解的山頂範圍,地理上並不十分正確。人們多把山頂纜車山頂站一帶當做“山頂”。而事實上,山頂站一帶為爐峰峽,真正的山頂位於山頂公園。

山頂纜車的故事

這次我們沒有考慮乘坐纜車登太平山頂,因為坐纜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我們這次香港住的酒店選在銅鑼灣,位於往返山頂公交巴士路線半途中,主要考慮銅鑼灣環境比較好、離我們準備去的地點和景區都比較便捷,另外一個就是方便登太平山。雖說這次沒有乘坐纜車,但我對登山纜車並不陌生,下面介紹一下02年我第一次乘坐纜車的經歷。

比較清楚地記得(以下資料摘自有關資料),在沒有登車之前,我還以為所謂纜車就是那種憑藉架空索道飛天的吊箱式纜車。其實不是,太平山纜車並不離開地面,有點像小火車,是一種軌道纜車。纜車是鐵製的,車廂上全鑲著玻璃,分為兩節, 由電腦控制山上的發動機,帶動鋼索牽引著纜車前進。太平山纜車是香港最早運作的交通工具,早在1888年就開始執行,也是亞洲地區第一條纜索鐵路。纜車來往於金鐘花園道和太平山爐峰峽。路軌全長1.4公里。山頂纜車靠直徑44毫米及斷裂應力139噸的鋼纜拉動,路軌軌距1.52米。

纜車鐵路沿途共設6個停車站:花園道總站、堅尼地道站、麥當勞道站、梅道站、白加道站和山頂總站 。花園道總站位於中環聖約翰大廈,海拔28米,山頂總站位於太平山頂凌霄閣,海拔396米。路軌依山勢與水平面成4度角至27度角,全程最斜的坡度位於梅道站,坡度27度。纜車最多可同時承載120名乘客,其中包括95個坐位和25個站位,每天開出的班次超過90次。車廂內獨特的波浪形走廊地臺,是設計上的一大特色,以方便乘客站於斜坡時保持平衡。

   纜車軌道依山而建,纜車沿著山坡上的軌道,步步登高。纜車爬到陡峭處,坐在纜車裡往外看,房子都是斜斜的,自己的身子也是傾斜的。坐在纜車上,雖然可以觀看沿途景色,但也令人提心吊膽,手心裡捏一把汗。導遊笑著說,沒關係,太平山纜車執行100多年了,從未發生過意外,十分安全。為了緩解我們的擔心,導遊又講起了歷史。他說,登山纜車是為居住在山上的英國人修建的。從開通到1926年,山頂纜車一直分為三種座位,即頭等座位,由英國殖民地官員和山上居民乘坐;二等座位,由英國軍人及香港警察乘坐;三等座位,允許其他人與動物乘坐,等級森嚴。在1908年至1949年期間,車廂首排的兩個座位是預留出來的,留給香港總督乘坐,即使空著,也不允許別人乘坐。在座位後面,還掛著一個銅牌,上面用中英文鏤刻著:“此座位留座予總督閣下”。當時就有人議論,那是什麼世道,連坐個纜車,都這麼不平等。

建議上山的時候要儘量選擇靠近月臺的右邊的位子,能擁有較好的視野。下山時,纜車為原方向倒退下山,所以坐在另一邊。在快抵達花園道總站,就是纜車最陡的時候,可以站成讓自己與車廂地板形成30度的夾角,錯覺會覺得自己飛了起來,很有趣。

沿途所見,都是高樓大廈和漂亮的別墅。導遊說,這裡是高階住宅區,居住的都是政府高官和大公司的董事,以及有身份的名人。這裡的別墅,一座價值都在一億港元以上,就連一個車位,也要100多萬港幣。

  隨著山勢的增高,別墅逐漸減少,亞熱帶的樹木逐漸增多,綠意蔥蘢。在海拔396米處的山頂總站,我們下了車,踏上了山頂的環山路。那時還沒有現在的凌霄閣,山頂的人沒有現在多,但是聚集著大批的 “**功” 人員,佔據著不少地方,很煞風景。

登太平山頂的方法

上太平山頂看夜景,應該是很多來香港的遊客必去的景點之一,而一般旅遊書又大多會建議大概接近傍黃昏時上去,就能在太平山頂同時看見白天、夕陽與夜景的三種風貌。

而上太平山頂的方法,主要到地鐵中環站附近搭山頂纜車、巴士與Taxi,不過相信多數人會安排有特色的山頂纜車,也因此,排隊搭山頂纜車常常都要花一個小時起跳。

如果不想花時間或是已經搭過山頂纜車,想來種不同體驗上太平山頂的話,那改搭15C號巴士也是很棒的選擇, 真的比搭纜車人擠人,還是舒適許多。

上到太平山頂後,首先會看到凌霄閣,纜車的山頂總站就是凌霄閣,凌霄閣是山頂最顯眼也是最具規模的建築,設計外形呈十分獨特的碗形,並提供多釆多姿的觀光、娛樂、購物及美食體驗。有名的杜莎夫人蠟像館也在裡面,這凌霄閣是很多人看夜景的地方之一,不過最上面是要收錢的。

不想付錢的話,出凌霄閣左手邊有個太平山獅子亭,也是很多人會在這邊看維多利亞港的夜景,不過因為離凌霄閣不遠,又有涼亭坐,所以這邊也是人很多。

山頂環回步行徑

真的要人少的地方的話,就是出凌霄閣往右手邊走,會看到有棟房子上寫著太平山,然後就會看見盧吉道,這盧吉道是蠻有名的,因為他是百年古道,一直走可以繞過山頂。不過盧吉道最好不要單個人走,有的地段山道靜幽,綠樹纏情,見不到一個人影。路旁山體樹木掩映下的都是有錢人的豪宅。

這種走法有一個官方的名字,叫 “山頂環回步行徑”。山頂環回步行徑是一條輕鬆易走的遠足徑,部分路徑更是百年曆史的 “棧道” ,走在其中,可以居高臨下的飽覽香港最美麗動人的城市景觀。

山頂環回步行徑的起點位於山頂廣場旁的盧吉道。盧吉道建於1913至1914年間,以香港第14任總督盧吉爵士名字命名。盧吉道自盧峰峽起,沿太平山的北坡一直延伸到西高山下方的山峽,自建成以來一直是香港最著名的觀光徑。二戰前的盧吉道有 “仙橋霧鎖” 之稱,因為從山下仰望的棧道仿如一座天橋,在晨霧瀰漫之時猶如仙境。

山頂廣場西有三個並排的路口,左為夏力道,即環回步行徑的終點,中間一條上山道通向山頂花園及多棟豪宅別墅,盧吉道在右邊,顯得很不起眼,路口豎著路牌。沿盧吉道步行,懸空構築的棧道有好幾處適合觀景的地方,壯觀的維多利亞港全景盡現眼前。盧吉道每隔百米設有一盞路燈,天黑之後可來此觀賞夜景。緊接著盧吉道的是夏力道,順著夏力道繼續往前走,便可返回凌霄閣,完成山頂環回步行徑的路。

如果想以悠閒一點的方式遊山頂,可以白天來,沿 “山頂環回步行徑” 環繞太平山頂賞美景。步行徑由盧吉道及夏力道組成,長3.5公里,全程輕鬆易走,約1小時30分可完成。

下山也可以選擇步行,沿盧吉道繼續走到達克頓道及夏力道交匯處。這裡有兩個前行方向選擇,取道夏力道,可回到山頂廣場,然後乘巴士或纜車回到中區。取克頓道方向,則須繼續朝山坡往下走。不久便抵達大學道,換乘13線巴士到中區,或者沿幹德道前行約30分鐘,至半山自動扶梯,再步行返回中區。

太平山頂,賞震撼的港島美景

左邊為中環,也即太平山山腳,向右上山至山頂,一路上山,一路高樓大廈和豪宅。

位於九龍半島,香港目前最高的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大樓,高度為490米,共有118層, 為香港最高的摩天大樓,在全球則排名第四,也是全球最高的酒店。

遊艇在水面上拖出一條條長長的浪花。

即將入夜,凌霄閣上開始人多了。

夜色將臨,人們都在靜心地等著看看港島萬家燈火的這一時刻。

燈光逐漸亮了起來。

燈光燦爛的維港展示在眾人面前。

這時凌霄閣觀景臺已擠滿了人。

山頂的一個酒家。

山頂纜車處等待坐纜車下山的長龍。

山頂纜車處等待坐纜車下山的長龍。

“山頂環回步行徑”示意圖

沿 “山頂環回步行徑” 環繞太平山頂賞美景。步行徑由盧吉道及夏力道組成,長3.5公里,全程輕鬆易走,約1小時30分可完成。

途經一個小瀑布,但水量極小。

這個路標讓人不解,兩邊都指向山頂纜車站。

夏力道。

路標指示牌子。

路標指示牌。

途經一個小花園。

途經盧吉道路邊的一個小雕塑。

盧吉道一個別墅門前的標識。

高大的印度榕在盧吉道上形成了一個拱門。

等天黑,遊人開始聚集到觀景臺。

太平山獅子亭也是觀景的好地方,只是人比較多。天黑以後,照相就排起了隊,大家一定要習慣,香港是個排隊的城市。

我們坐15C公交車下山,不經意間,忘按下車鈴,坐過了一站,正好逛逛夜景走回酒店。香港是個高效率的城市,坐公交一般上車需招手,下車需按下車鈴,車站無人招手或車上無人按鈴,在車站處車子也直接就開過去了。

從太平山頂往下俯瞰,香港島、維多利亞港一覽無遺,九龍半島甚至遙遠的新界也清晰在目(因天陰,照片不太清晰)。晚上山下萬家燈火,如繁星般耀眼奪目,站在山頂輕拂著微風,欣賞璀璨迷人的香港夜景,確是香港之旅最動人的一章。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同樣,登太平山而美香港。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