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自詡沒有拖延症的我,這篇遊記竟然拖了整整兩年。好在沒有放棄,終於在8月份計劃下一次出行時發出來了。

也許有人會問:時隔兩年,還能記得當時怎麼玩的嗎?

感謝科技,在整理照片和視訊的時候,在美西路上的點點滴滴又“鮮活”地出現在了眼前。

還要感謝馬蜂窩,在這裡寫遊記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雖然很多話也許只有自己才會認真看,但遊記的意義不就是詳細記錄自己的經歷麼?

人的大腦容量總是有限的,如果不寫下來,很多事情只會越來越模糊,但文字能讓這些記憶一次又一次地“鮮活”起來。

當然,也希望我的長篇大論能帶給大家一些參考,一起去發現這個世界的精彩。
(希望疫情快快過去吧


【一些照片】



美西第一站——光怪陸離的約書亞樹公園



見證了美國西部大開發歷史的66號公路



桀驁不馴的科羅拉多大峽谷



大峽谷瞭望塔附近一條童話般的小路



陽光照耀下斑斕迷離的羚羊谷



看了無數照片但還是被現場震撼到的馬蹄灣



一秒鐘就能讓人熱出汗的死亡谷



像油畫一般的馬麥斯湖



湖面彷彿綴滿一顆顆小鑽石的優勝美地公園



優勝美地公園長在巨石中的樹


舊金山金門大橋的日落時分



1號公路沿路的鴿子角燈塔(Pigeon Point)



被譽為最迷人私家海岸的17英里



慵懶又詩意的卡梅爾小鎮



在美西最喜歡的一個海灘



1號公路上兩張滿意的合照

【十天,我們去了哪些地方】

十天3700公里,不算多不算少,一路沿著國家公園在開。
我們在第一站約書亞樹公園就辦了一張80美元的國家公園年卡,幾乎解決了所有公園的門票問題(馬蹄灣和羚羊谷不包含在內)

D1 9月26日 洛杉磯機場→逛安大略奧特萊斯→住約書亞樹附近(約250km)
D2 9月27日 約書亞樹→66號公路→住威廉姆斯Williams(約550km)
D3 9月28日 威廉斯Williams→大峽谷→住佩吉Page(約350km)
D4 9月29日 佩吉Page→馬蹄灣→下羚羊谷→住拉斯維加斯(約550km)
D5 9月30日 拉斯維加斯→死亡谷→住馬麥斯湖(約500km)
D6 10月1日 馬麥斯湖→優勝美地→住舊金山(約450km)
D7 10月2日 舊金山市區(約150km)
D8 10月3日 舊金山→1號公路→住蒙特雷(約250km)
D9 10月4日 蒙特雷→紫沙灘→住聖芭芭拉(約400km)
D10 10月5日 聖芭芭拉→奧特萊斯→洛杉磯機場(約250km)

約書亞樹—光怪陸離的絲蘭、巨石和仙人掌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的命名來源於這裡的一種奇特的樹“約書亞樹”,是一種大型絲蘭,生長在生態交替區——海拔較高的莫哈韋沙漠 (Mojave Desert) 與海拔較低的科羅拉多沙漠 (Colorado Desert) 交匯處。據說,西部響尾蛇、斑馬蜥蜴、沙狐、沙漠陸龜、大角羊等沙漠動物都是這裡的居民(當然,此行我們都沒有看到


)。

這個公園離洛杉磯大概兩三個小時車程,附近有洛杉磯最大的奧特萊斯Desert Hills Premium Outlets,買買買完來這裡露個營,徒個步,再看看日落、星星和日出,可以說是非常完美的一次輕旅行了。

官網://www.nps.gov/jotr/index.htm (可以提前看下公園地圖)

公園有三個入口,南面、北面、西面的任何一個入口都可以購買門票,領取公園地圖。門票是每輛車30美元,考慮到後面還要去大峽谷、死亡谷和優勝美地,我們直接辦了一張80美元的公園年卡。

約書亞樹景點基本集中在北邊,由於這一天還要沿著66號公路開到威廉姆斯Williams,我們在這個公園沒有停留太長時間,只去了Hidden Valley、White Tank和Cholla Cactus Garden幾個地方。

第一站【Hidden Valley】,和約書亞樹的初次見面

約書亞樹的典型特點是頭重腳輕,每個短而粗的枝幹末端生長著鋼鬃一般的厚葉子。

據說春天時約書亞樹會開出巨大的奶油色花朵,會吸引蝴蝶、小鳥,還有紛至沓來的攝影愛好者。

有人說,這裡之所以叫隱祕谷,大概是因為之前有人把錢財藏在過這裡,畢竟這裡四周被層層疊疊的岩石包圍,真的很隱蔽!

嗯,這個分析好像也沒錯

這裡也是徒步和攀巖愛好者的天堂,但太陽這麼毒辣,我們實在沒有勇氣在這裡被炙烤個幾小時

拍幾張照片趕緊溜了溜了……

第二站【Cholla Cactus Garden】,比人還要高的仙人掌

沙漠地帶少不了的植物就是仙人掌了。
公園的工作人員專門圈了一塊地,種了大片的黃色的“毛茸茸”的仙人掌,還挺壯觀的。

遠遠看過去,像一簇簇黃色的小珊瑚。走進了才發現“毛茸茸”是錯覺,實際都是巨刺。
嗯,是仙人掌沒錯了。

剛進去時圍了一圈欄杆不讓進,有網友說叢林裡有很多小蜥蜴小老鼠,還有可能有響尾蛇。
但看著這光禿禿的地面,不像是有其他物種會出沒,可能臨近中午都去午休了吧

往裡走一點就沒有欄杆了,似乎是專門給遊客留了一片拍照的地方。

選了個沒人的角度,合了兩張影就撤了(多待一分鐘感覺就能黑一個度


)。

第三站【White Tank】露營的好去處

從名字上看,本以為這裡有什麼白色建築物,下車後才發現這裡好像是專門的營地。
不僅有小桌子小凳子,還有燒烤架啥的。

據說約書亞樹的地標之一【】Arch Rock,就在這個營地附近,那裡也是拍攝國家公園整個星空銀河的最佳景點之一,肉眼就可看到成千上萬的點點繁星。

可惜,這次我們是大白天來的,而且還要趕路,只好先告別啦。
下次再來一定要嘗試露營!

約書亞樹還有一些好玩的地方,比如像骷顱頭的大石頭Skull Rock,做攻略時發現兩個因水流侵蝕而挖空的“眼窩”相當明顯,還可以站在這個石頭的“鼻孔”裡拍照,還有水壩Barker Dam,是一個波光粼粼的蓄水池,湖光倒影讓人心情愉悅。

但我們下午要沿著66號公路開到威廉姆斯,大概有500多公里的路要趕,不得不早點離開。

約書亞樹,下次再見~

66號公路—古董車、老式商店,重回20世紀

66號公路被稱為美國的“母親之路”。這條公路東北起美國的芝加哥,西南至加州洛杉磯附近的聖塔莫尼卡海灘,全程2448英里(近4000公里),1925年11月11日正式通車,橫穿8個州,三個時區。它不僅是美國公路文化的代表之一,也見證了美國西部大開發的歷史。

隨著州際公路興建,沿著地形而建、起伏彎曲的66號公路不再受到青睞,逐漸淪落為地方公路、私人車道。1985年,美國交通部正式宣佈66號退出歷史舞臺。但仍有一群人對這條道路念念不忘,懷念它曾經帶給美國民眾的點點滴滴。

在人們的努力下,66公路重回到美國地圖上,伊利諾伊州、新墨西哥州以及亞利桑那州中的部分66號公路路段,被定位為“國家景觀旁道”並用棕色路牌指示。重獲新生的66號公路沿途穿起許多城鎮,每一座都各具特色。這條路不僅僅是因為公路風光,更有途徑小鎮傳遞出來的歷史文化,很多餐廳、旅館、古董車、加油站都按20世紀初的樣貌完整地儲存了下來。

66號公路詳細地圖網址://www.route66-map.com/(需搭梯子)

亞利桑那州金曼kingman到塞利格曼Seligman這一段,是現存66號公路中儲存相對比較好的一段。

我們從約書亞樹出發,走的也正好是這一段。這段路處於廣袤無垠的乾旱草原,一路都看不到幾輛車。

本來我計劃在這裡練練車,但那天下午特別困,就放棄了。後來,就很少碰到這麼好開的路了,大峽谷、死亡谷還有優勝美地都是彎彎曲曲的山路,所以新手司機經過66號公路時,千萬不要錯過這個練車的機會

【金曼】傳說中66號公路的心臟

在一片荒涼的路上開了幾個小時,總算來到了有“煙火氣”的小鎮。

在這個不大的小鎮上,有古老的火車歷史陳列站,還有專門介紹亞利桑那州西北部歷史遺蹟和發展的莫哈維博物館(因為上午在約書亞樹花了不少時間,這次我們並沒有去到)

進入金曼鎮後可以先導航到Vistor Center,把車停好後再去拍照



Vistor Center門口的“小綠”和“小紅”,濃濃的復古氣息。



這個白色大油罐是金曼的標誌性建築,剛開進金曼時,多留意下路邊就能看到。

我們達到金曼的時候正是大中午,但為了臭美,高溫和紫外線都不重要了



這張合照大概拍了十幾分鍾,但還是以失敗告終……說好的默契呢

拍完就去馬路對面的網紅餐廳Mr.D’z吃午飯了。

據說上世紀30年代,Mr. D’z是個加油站,後來改成了一家小餐館,粉綠相間的外牆透著濃濃的復古風。

走進去發現店裡滿牆都是老照片,記錄著上個世紀的風景。

吃的主要就是漢堡和薯條了,嗯,在美國的第一頓非常美式

吃完又在門口拍了兩張。

九月份的亞利桑那州真的太晒了,太陽毒辣,幾乎沒人選擇在外面就餐

吃完順路去對面的火車歷史陳列館走了走,草坪上停著兩輛老式火車,車身上塗有“Santa Fe”字樣,Santa Fe是亞利桑那旁邊的新墨西哥州首府的名字。

作為最早的內燃臥鋪列車,Santa Fe橫穿美國大陸,從芝加哥到洛杉磯,對很多美國人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據說很多明星就是坐這輛車從芝加哥來到了好萊塢。

這兩輛車感覺最近剛刷過漆,顏色特別鮮豔

離開金曼,我們下一站是塞利格曼Seligman,據說是美國電影《汽車總動員》的原型小鎮。

路上還經過了一個極具西部風情的小店,停下來拍了幾張照。



滿牆的鈔票,看到了好幾張“毛爺爺”……

塞利格曼Seligman小鎮在66號公路上特別顯眼,道路兩側是琳琅滿目、色彩豔麗的店鋪,基本都是圍繞66號公路這個題材打造的。

門口散落著各式的老爺車,把人一下子拉回到那個開拓西部、追尋夢想的年代。

如果時間充裕,值得好好在這裡喝杯飲料,淘淘紀念品啥的,但我們在路上逗留了太久,等到這個小鎮時已是夕陽西下,所有店鋪都關門了。

美國人下班真是早啊

雖然不能去裡頭逛,但在外面拍拍照也是極好的。

這個小鎮也不大,大約幾分鐘就能逛完。

66號公路之旅到這裡基本就結束了,最後插播下我們在路上看到的夕陽,大概是這一天的高光時刻了。

(為了拍合照耽擱了太久,又開了一個多小時夜路才到威廉姆斯 = =)

科羅拉多大峽谷—桀驁不馴地匍匐在高原之上

大峽谷是科羅拉多河的傑作,這條河發源於科羅拉多州的落基山,在科羅拉多高原上共切割出19條主要峽谷,其中最深、最寬、最長的一個就是大峽谷。它全長446公里,最深處1800米,谷底的岩石大約經歷了二十億年的歲月變遷,是地球年齡的一半。

科羅拉多大峽谷大致呈東西走向,蜿蜒曲折,像一條桀驁不馴的巨蟒,匍伏於高原之上。

“科羅拉多”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紅河”,由於河中夾帶大量泥沙,河水常顯紅色。大峽谷的崖壁也主要是紅色砂岩,但當它沐浴在陽光中時,有時是深藍色,有時是淡紫色,有時是棕色,變幻無窮,像一塊五色斑斕的調色盤。

【大峽谷怎麼玩】
大峽谷分為三個景區,南緣、北緣、西緣。
南緣和北緣屬於大峽谷國家公園,其中南緣是傳統的觀景點,配套設施完善,景色也最為壯麗;北緣海拔更高,全年開放時間較短,每年初秋到次年初春會因大雪封路。

西緣是瓦拉派印地安人保留區,特色是空中玻璃步道,還可以坐直升飛機俯瞰大峽谷。

由於第一次到訪大峽谷加上荷包有限,我們選擇了最經典的南緣,由於是從威廉姆斯過來,晚上還要去佩奇小鎮,我們決定從西門進,東門出。

南緣的免費公交系統相當發達,園區內有4條公共shuttle線路:紅線、橙線、藍線和紫線,大部分景點集中在紅線(西部)和橙線(東部),藍線是串聯各個停車場和國家公園小木屋、餐廳的環線,紫線則是從“大峽谷村”通往園外圖薩揚小鎮的線路。

想了解更多資訊的盆友可以提前在官網下載地圖://www.nps.gov/grca/learn/news/upload/sr-pocket-map.pdf

園區的公交車長這樣👇

紅線巴士是三條線路中最長的,從HermitsRest到Village RouteTransfer,是最多人選擇的一條路線,也是我們這次遊玩的路線。從3月1日至11月30日,紅線Hermit Road不對私家車開放,只能做園區的shuttle bus。

上午10點,我們把車停在visitor center,從藍線第一站坐到終點,再轉乘紅線,開始了觀光式打卡。


紅線幾個推薦的景點:
Hopipoint:欣賞日出的觀景點,這裡已經非常出名,看日出時最好早一些到。
Mohave Point:觀賞夕陽的好地方,從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到峽谷底部奔流的科羅拉多河。

另外時間充足的朋友,可以去橙線幾個著名的景點看看(這次我們沒有去):
Mather Point:觀賞日出的最高點,旁邊有一個小型地質博物館,可以瞭解整個大峽谷概況。
Yaki Point:大峽谷中重要的一處景觀,向下可以看到斷崖上的遊客和凝固的熔岩。

上午的大峽谷賊冷,雖然裹了一件厚毛衣,但還是凍得直哆嗦。

和我們一樣國慶去大峽谷的朋友,一定要穿厚點。

大概是為了保留原始風貌,大峽谷大多數懸崖邊都沒有護欄,純靠自覺,最好不要靠太近。

萬萬沒想到,我們當天居然碰到了一起事故。

當時我們正在Maricopa Point等車,突然聽見有人在大聲喊“help”,沒過一會兒警車和救護車就陸續從我們面前開過去。

發生事故的地方就在我們要去的下一站,景區車在這站沒有停留,直接開過去了,再到下一站時,聽到同胞在小聲討論,好像是一對夫妻失足掉了下去,但不清楚是哪裡人。

想到剛才我們還在懸崖邊上拍照,瞬間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到了後面的幾個景點,我們格外小心,好在有些設了欄杆。

每個站點的景色都差不多,看多了有點審美疲勞。

但臨近中午,太陽撥開雲霧,陽光中的大峽谷更顯壯麗,我們又多拍了幾張。

當然,臭美照也沒少拍

紅線終點站附近還有個賣紀念品的小店,都是用石頭搭建的,原始又復古。

本打算買兩個冰箱貼,但被價格勸退……

吃完午飯,我們去遊客中心取了車,從東門開往佩奇小鎮,正好公園最東面還有個瞭望塔(Desert View Watchtower),離大峽谷中心遊覽區大約30多公里。

據說這個瞭望塔是印地安人建來監視周圍用的,後來變成了廢墟,現在的塔是由美國建築師Mary Colter重新設計建造的,於1932年完工,高21米,塔一共有四層,每層都留了窗戶給遊客觀景。

科羅拉多大峽谷就是由這裡開始收窄,地質的顏色分層更明顯。

遠看這個瞭望塔也許會覺得有點平平無奇,但走進去裡面有寶藏。

塔內畫滿了印第安文化的圖案,據說和印第安人祈雨、祭祀還有蛇神話有關。

爬上瞭望臺,大峽谷的壯美盡收眼底。

如果想看落日,這裡是極佳選擇。
但我們想著晚上去鮑威爾湖看日落,只能念念不捨地離開。

瞭望塔旁邊還有一篇金黃的草地,秋天下午三四點的陽光暖洋洋的,又在這裡逗(chou)留(mei)了十多分鐘才撤。

十月份真是出去玩的絕好季節,太太太太愛秋天了!

鮑威爾湖—碧藍靜謐水面背後的生態爭議

鮑威爾湖是美國第二大人工湖,位於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交界處,是築壩截流形成的。鮑威爾湖以早年來這裡探索的美國獨臂將軍約翰•韋斯利•鮑威爾(John Wesley Powell)命名。他在1869年率領九位勇士組成的探險隊,首次成功漂流科羅拉多大峽谷,並完成了包括大峽谷在內的科羅拉多河上游的地圖繪製。

1956年,隨著美國西部的開發,人們對水的需求急劇增長,美國政府決定修建格蘭峽谷大壩(Glen Canyon Dam),大壩將科羅拉多河攔截,蓄積起來形成了蜿蜒曲折的鮑威爾湖。由於鮑威爾湖體積巨大,一直蓄水17年才將此湖添滿,是美國第二大人工湖。

格蘭峽谷大壩建成後爭議不斷,許多人認為水壩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這裡有上千個印第安人的遺址,格蘭峽谷完全可以成為一個美麗壯觀的國家公園,但現在這一切已經葬身湖底。

曾成功阻止在恐龍國家紀念地建壩計劃的自然愛好者戴維.布勞爾(David Brower),對於自己放棄阻止修建格蘭峽谷大壩後悔萬分。他曾失落地說: “格蘭谷死了,而我對這毫無意義的死亡負有部分不可推卸的責任。不管是你,我,還是任何其他人,對它都沒有充分的瞭解,來不惜代價地保護它。等我們開始發現時,一切都太晚了。”

近年來,鮑威爾湖由於過度開發和乾旱,水位線不斷降低。許多美國媒體、學者、環境保護組織把格蘭峽谷大壩拆除的計劃推上了討論的議程。但目前,格蘭峽谷大壩和鮑威爾湖依然是當地最熱門的旅遊點之一。

【鮑威爾湖怎麼玩】

訂佩奇小鎮的住宿時,房東 強烈推薦我們乘船遊覽鮑威爾湖,常規路線是在湖裡轉一圈,還可以劃獨木舟進入到峽谷裡面。

但由於窮,我們最後選擇就在湖邊看下日出日落。不過,我們開到的時候,太陽幾乎快落沒了。

遠遠看過去,鮑威爾湖在峽谷的懷抱裡,壯美遼闊。

“天長落日遠,水淨寒波流。”

不知道李白當時寫這句詩時,看到的是不是類似的風景。

晚上的風超級大,我們要另一對情侶拍了張合照,就趕緊回去了。

日落看得不盡興,我們決定第二天再來看看日出。

大概是感受到了鮑威爾湖的強烈召喚,第二天不到五點我居然就自己醒了。醒來特別精神,慢悠悠地化好妝,叫某人起來去湖邊看日出。

有點遺憾的是,這天早上有很厚的雲層,視野並不好。

但即使有云,日出也還是美的。

看著太陽慢慢升起,鮑威爾湖的水如一塊銀色的玻璃,萬籟俱寂,也沒算白來。

“狹長的鮑威爾湖就像一條藍色的裂縫在棕褐色土地上蔓延。”

網友的這個比喻真是貼切極了。

這個觀景點看日出的人非常少,除了我們只有另外一對印度夫婦。

他們看完就撤了,承包了觀景臺的我們“咔嚓咔嚓”一通狂拍


在這個觀景臺看完日出後,我們又去後面的小山坡看了看。

才十幾分鍾,太陽感覺就快升到頭頂了,看日出的人也早已散去,只剩我倆在這兒傻樂。

馬蹄灣和羚羊谷—照片無法傳遞的震撼之美

馬蹄灣(Horseshoe Bend)是科羅拉多河在亞利桑那州境內的一截U形河道,也是格蘭峽谷其中的一小段,由於河灣環繞的巨巖形似馬蹄,所以叫“馬蹄灣”,也有人稱它為科羅拉多河的大拐彎。

我們訂的是中午11點的羚羊谷,本打算看完羚羊谷再去馬蹄灣,但從鮑威爾湖開完日出還特別早,果斷改變計劃先去馬蹄灣看看。

馬蹄灣不需要門票,但停車要10刀。

重要提醒!!!

去馬蹄灣一定要多留點時間,因為從停車場到馬蹄灣要走一公里多的沙路,來回一次至少半小時,還好我們去得早,要不然肯定趕不上羚羊谷的團了。

另外一定要帶好口罩和墨鏡!大風一吹,細沙狂魔亂舞,萬一吹到嘴巴或者眼睛裡,不是一般的難受。

參觀馬蹄灣的最佳時間說法不一。

有人說馬蹄灣的底部朝西,下午或者日落時去最好,尤其是到了傍晚,河水則會對映出四周巖壁的顏色,深邃中更具魅力。也有人推薦正午去,因為光線直射可以照亮峽谷內,陰影最少,底部的河水顏色也最好看。

我們沒有顧忌這麼多,到達馬蹄灣時大概9點半,有點逆光,天上的雲也還挺厚。

儘管馬蹄灣有一大半處在陰影中,但絲毫不影響它的磅礴氣勢。綠色的科羅拉多河圍繞著紅色岩石,再加上陡峭的懸崖,給人的視覺衝擊非常強烈。

雖然來之前看了不少馬蹄灣的照片,但在現場的這種震撼感是照片無法傳遞的。

有一陣我和某人對做攻略產生了巨大的懷疑,覺得看了太多照片會失去對目的地的新鮮感,現在卻覺得,照片越壯美,越要去現場看一看,因為一定會有意料不到的驚喜。

當然,參觀馬蹄灣最重要的是安全!安全!安全!!!

馬蹄灣可謂是非常純天然的一處景點了,沒有門票,沒有工作人員,懸崖邊也基本沒有護欄。但要拍到馬蹄灣的全貌,必須站在懸崖上,所以一定要非常小心。

不過總有些大膽的人,比如下面這位👇

突然想起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的名言:“如果你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

對有點恐高的人來說,和馬蹄灣合個影是件挺有挑戰的事。

我基本是手腳並用,才敢爬下去一點。

有幾張雖然看著近,但實際上都離得特別遠。

不管怎樣,還是安全第一啦~

某人膽子比我大多了

最後拍兩張就出發去羚羊谷了!

【羚羊谷】

羚羊峽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狹縫型峽谷之一,位於印第安人保護區。

第一次發現羚羊峽谷的記錄已不可考,據北美印第安人最大部落納瓦霍族的歷史傳述,過去這裡是叉角羚羊的棲息處,峽谷裡也常有羚羊漫步,老一輩的納瓦霍族曾將此地視為靜思與大靈溝通的棲息地。

羚羊谷的地質構造是著名的紅砂岩,谷內岩石被山洪沖刷得如夢幻世界。在季風季節,這裡常出現暴洪流入峽谷中,突然暴增的雨量,加上狹窄通道將河道縮小,垂直侵蝕力相對變大,形成了羚羊峽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堅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邊緣。

羚羊峽谷的出口只有一人多寬,只有正午很短的一段時間陽光才能透過幾處間隙照到谷底。陽光透過深淺不一的岩層縫隙鑽進洞內,一年四季,甚至每天不同的時間段,不同角度看到的色彩都不一樣。從進峽谷的那一秒開始,光線不斷變化,呈現出粉、橘、紫、紅等不同色澤,宛如五彩斑斕的夢幻天堂。

逼仄幽深的峽谷,波浪起伏的線條,斑斕迷離的色塊,構成了世界十大地質奇蹟之一的羚羊谷。

【羚羊谷怎麼玩】

羚羊谷分為上羚羊谷和下羚羊谷,顧名思義,上羚羊谷是在地面之上的一個峽谷,下羚羊谷則位於地面之下。兩個峽谷離得不算近也不算遠,都需要當地的印第安人導遊帶領下入谷,同時需要給當地印第安人一定的保護費,個人感覺去選其中一個去就行。

上羚羊谷是傳說中家喻戶曉的攝影天堂,最引人注目的“天堂之光”的光柱就在這裡,如果你非常想看看谷內流沙和光柱,那麼就選上羚羊谷吧。上羚羊谷的推薦遊覽時間段是11:00-13:00,分為普通觀光和攝影團。攝影團的要求較高,每個人都必須攜帶三腳架和相機,更適合攝影發燒友和專業攝影師。

考慮到我們只有一個三腳架,而且上羚羊谷的人更多,我們最後決定去下羚羊谷。看了下官網預訂的價格,和某寶的報團價差不多,我們果斷選擇了後者。嗯,比較省心……

重要提醒!!!

一定要計算好時間,提前一個小時到,下羚羊谷的人現在也非常多,如果遲到門票可能會作廢。我們訂的是11點15分的團,大概10點到了景區換票登記,被工作人員通知可能會遲一個小時才能進入谷內。然鵝!10點半的團有人沒到,有位置空了出來,我們果斷報了名

從景區走到入谷口大概得小十分鐘,更重要的是入谷口還需要再排隊!失策我當時沒有戴一頂有帽簷的帽子,在太陽底下炙烤了快20分鐘才進去。

進去時剛好11點,總體還是很順利的。

中午確實是參觀羚羊谷的好時候,太陽光照到谷內,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來之前對羚羊谷沒抱太大期待,總感覺照片都是P出來的,實際看到的可能是一堆黃土。

但是!我們這天肉眼看到的色彩非常豐富,下面這些照片都只稍微提高了下飽和度。

谷壁非常順滑,拍出來感覺有點像某巧克力的廣告

整個參觀行程安排得比較合理,團與團之間會隔個幾分鐘,不會太擁擠。

碰到比較有名的拍照點,導遊會讓大家停下來盡情地拍照,並且繪聲繪色地描述這些線條組合在一起看起來像啥。

比如下面這個,就有點像恐龍的頭……

還有這個,有點像人臉



坐在我旁邊的小哥就是我們這次的導遊(整理照片的時候才反應過來,當時怎麼沒想到一起拍個合照


下羚羊谷的地形複雜,好幾個地方突然變得非常窄,只能一個人通行,趁大家都走得比較緩慢的時候趕緊讓某人給我拍了一張

在羚羊谷拍臭美照需要學會逮住時機,看到沒有人的小角落要趕緊衝上去,果斷按下快門

我們的導遊小哥人特別熱情,給我們拍了好幾張合照

當走到光線強烈的狹窄通道,這趟一個小時的“冒險之旅”就結束了。

出口比入口更窄,上樓梯時一定要格外小心。



我們就是從這條縫裡鑽出來的,某人說像打地鼠的遊戲

最後推薦羚羊谷附近的【長城中國餐館】,是一家自助餐廳,雖然大眾點評上評分不高,但是來美國吃了好幾頓漢堡後,還是中餐香!

晚上到拉斯維加斯還算挺早,我們又去奧特萊斯逛了逛,主要是為了買鞋。經過幾日暴走,我帶過去的唯一一雙鞋已經不成樣子了

死亡谷—惡水盆地的盡頭究竟藏著什麼祕密

死亡谷是是北美洲最熾熱、最乾燥的地區,幾乎常年不下雨,有過連續六個多星期氣溫超過四十攝氏度的紀錄。

曾經有許多人因為探險走進死亡谷後迷路,無法走出來,結果活活熱死和餓死在這裡。1849年,一列往金山的淘金隊伍抄快捷方式橫越此地,惡劣的氣候導致無垠的黃沙中平添了數堆白骨。成功穿越山谷的少數人在離開此地時傷心地時說了句“Goodbye Death Valley”,Death Valley由此得名。

【死亡谷怎麼玩】
推薦下官網提供的遊覽手冊://www.nps.gov/deva/learn/news/upload/Visitor-Guide-2019-Summer.pdf

我們由於晚上要趕到優勝美地東門住宿,只能玩兩三個小時,選擇了最傳統的遊玩路線,從3→1→2。本來還想去下Dantes View,俯瞰整個死亡谷,雖然地圖上看距離Badwater很近,但實際要繞很大一段路!!!仔細看地圖能發現左邊是斷開的,得走另外一條小路,考慮到時間有限我們這次就放棄了。

【Zabriskie Point】
扎布里斯基角是從熔爐溪(Furnance Creek)遊客中心進來到達的第一個景點,也是公園裡最受歡迎的拍攝地點之一。

查資料時發現70年代有部電影也以此命名,中文譯名為《無限風光在險峰》,講述的是美國60年代盛行的嬉皮文化、毒品和學生運動(有時間找來看看


這裡溝壑叢生,像另一個星球的表面。

據說日出日落時褶皺的崖壁在太陽光線照射下閃閃發光。

可惜我們來的時候真是正午,為了拍幾張照片快被晒化

【Badwater Basin】(惡水盆地)
Badwater是北美大陸的最低點,海拔低於海平面86米,因為水質鹽度過高不能飲用,所以被叫做“惡水”。

惡水盆地因為降雨和山區洪水會形成一些較淺的湖泊,但這些湖泊不會存在太久,因為盆地的平均年蒸發量遠超過平均年降雨量,當水蒸發後,剩下的鹽會逐漸堆積形成六角蜂窩狀的結晶。

這裡也是死亡谷的必遊景點,即使是中午,平臺上也停了不少車

在入口處隨意拍了兩張後,我們開始跟著人流往前走,看著沒幾步路,但十幾分鍾過去,根本看不到盡頭。

烈日下每一步都挪動得異常艱難,我和某人一度想放棄,但又好奇遠處藏著的“祕密”。

又走了五分鐘,周圍的景色好像還是沒什麼變化。

糾結之下,我們鼓起勇氣用蹩腳的英語問了下返回來的一對情侶在盡頭看到了啥,是不是有啥不同的風景。

得到的答案是“The same……”

真是心疼我流下的汗

我們往旁邊選了個沒人的角度,就開始頂著烈日工作了



身後其實還有十幾位遊客堅持不懈地在探索盡頭的“祕密”,但基本被我擋住或者P掉了

大熱天的不太適合裝深沉,還是搞怪比較應景

某人也是心血來潮,竟然想嚐嚐這裡的鹽有多鹹……

至於味道嘛,看看這生無可戀的樣子就知道了

最後在這個“神祕”的盆地跳出了新高度

【Artis’s Drive】藝術家之路

這是一條全長9公里的蜿蜒土路,好幾個彎都挺急的,還好是單向行駛,只要速度夠慢,基本不會有問題。

道路的一側因為含有云母、褐鐵礦、赤鐵礦、山丘等豐富礦物質,呈現出五顏六色

途中會經過一處叫Artis’s Palette的景點,看到大家停車的地方就知道是哪裡了

這裡的岩石色彩更鮮豔,宛如畫家的調色盤,也因此得名。

興致沖沖地和這個調色盤合影,發現是背光,為了把自己的臉調亮後面的顏色就很淡了……

某人還在這裡模仿了一把彭磊的經典姿勢,當時剛看完樂夏第一季不久,聽得最多的就是新褲子和刺蝟了。

【會走路的石頭】

死亡谷還存在著一個奇怪現象,在Racetrack Playa(跑道盆地),那裡的巨大石塊會自行緩慢移動,從而在乾涸的湖床上留一道長長的軌跡。

這個現象困擾了科學家長達數十年,經過長期觀測,一種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岩石在冬季被包在冰中,隨著湖床融雪、變得泥濘,冰使得岩石浮在泥土之上,在強勁的荒漠風的吹動下,岩石就能輕而易舉地“行走”。一塊小浮冰塊,恰恰有一個平面向下,這樣就會在軟泥上留下一條軌跡。

由於時間不夠,我們這次沒有去看這個奇景,在出口的一處小沙灘上走了走,就和這個高溫之地告別了。

當天晚上趕到優勝美地,發現竟然下過了雪。

這天也正是國慶,和某人在酒店的一個小酒吧邊吃匹薩邊看了閱兵儀式。

馬麥斯湖—無意闖進金黃色的世外桃源

馬麥斯湖是世界聞名的馬麥斯山滑雪區所在地,也是美國奧運國家隊的官方訓練場地之一。

按照原計劃,馬麥斯湖(Mammoth Lakes)應該是前一天晚上過去看日落,但在死亡谷沒控制好時間(可能就是惡水盆地那段路走了太久 = =),趕到優勝美地東門時已經天黑了。

第二天起得還算早,於是打算去優勝美地前來這個湖邊看看,正好也順路。

下了車,看到眼前金燦燦的風景,又驚又喜,彷彿誤打誤撞闖入了一片世外桃源。

順著鋪好的遊覽道,就來到了湖邊。

不到九點,雲層還有些厚,整個湖邊就我們兩個人。可能是因為前幾天下過雪,湖水清澈得像一面鏡子。

沒一會兒,雲就散開了,天空倒影在湖面上,一切安靜得像一副畫。

偶爾有幾隻水鳥飛過,打破寂靜,在水面上濺起陣陣漣漪,讓這個地方多了幾分生氣。

湖邊裡零星地有一些像“假山”一樣的小石堆,不知道是怎麼形成的。

還有一些金燦燦的小草堆,也不知道叫啥名字,是什麼物種

金黃的“蘆葦”隨風輕輕搖擺,萬籟俱寂,我和某人都不敢大聲說話。

時不時地有幾隻水鳥貼著水面飛翔,發出幾聲鳴叫,卻顯得四周更安靜了。

下車時忘記拿三腳架,把相機扔在地上隨便拍了兩張合照

拍完湖水不要著急撤,往裡走,會有更大的驚喜!

不知道是因為這個景點沒那麼熱門,還是我們運氣好,這天整個景區都沒什麼人。
剛開始在湖邊時還有另外兩對夫婦,但等我們拍完周邊竟然一個人也沒有了(可能是因為我們逗留了太久


走到裡頭,感覺自己從山水畫來到了一副濃墨重彩的油畫。

這種像蒲公英又不是蒲公英的植物,太美啦

迫不及待衝到裡頭,還了幾張臭美照

哦對,整個景區是沒有工作人員的,門票好像是2刀,自己投進入口處的郵箱就行。

整個景區規劃得很完善,從門口的木棧道進去,沿著湖水繞一圈,然後就能從童話般的“蘆葦叢”裡出來。

在某個網站看到介紹說馬麥斯湖的箴言是“乘興而來,盡興而為”(Come as you are. Do what you love),真真是完美道出了我們當時的心境。

在這個“世外桃源”裡逗留了很久,遲遲不肯離去。如果沿著湖邊走一圈,大概十幾分鍾就逛完了,但我們慢悠悠在這兒逛(pai)了一個多小時。

本來我還想拿三腳架再拍兩張合照,但被某人嚴厲拒絕:“趕緊走吧,要不優勝美地沒時間逛了,而且晚上還要趕到舊金山,別又開夜路了”。

好吧,你說得都對(雖然晚上還是開了夜路)

最後再強硬地把自己塞到這副油畫裡,就前往優勝美地了!

優勝美地—短短半日穿越冬、春、夏三季

優勝美地,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總感覺在小學還是初中課本里見過這裡的圖片,但搜了半天也沒找到原始出處,大概是記憶發生了混亂。

有沒有在課本上出現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裡有獨特的風景。

這裡是喬布斯生前最愛去的地方之一,他的婚禮就選在公園中的小教堂裡舉辦。2014年的WWDC蘋果開發者大會上,蘋果人把最新的OSX系統命名為“優美勝地(Yosemite)”,預設的桌布圖就來自優勝美地國家公園中著名的“半圓頂(Half Dome)”。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Free Solo)》的攀登地,也在優勝美地。霍諾德以最危險的徒手方式挑戰“岩石中的首領”——酋長巖(El Capitan),這塊世界上最大的單體花崗岩被視為攀巖宇宙的中心,是全球攀巖者心目中的麥加。

優勝美地佔地3000多平方公里,一天根本玩不完,而我們由於晚上還要趕到舊金山,早上又花了太久在馬麥斯湖,留給優勝美地的時間不到半天,只能走馬觀花了。

【優勝美地怎麼玩】
優勝美地共有五個入口,東面一個,西面四個。如果從舊金山或洛杉磯出發,基本上會從西側進,但我們的路線剛好是反的。

在優勝美地自駕,路線一般有兩條:Glacier Point Road和Tioga Road。Tioga Road一遇到下雪就完全關閉,每年只有5月到10月開放,全年幾乎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完全進不去的狀態。很幸運,我們這次趕上了開放的尾巴,半天的遊玩時間就是在這條路上度過的。

門票資訊:每輛車20美元,我們用的是公園年卡。



東門大概長這樣,出示年卡後就直接進來了。

按照公園發的遊覽手冊,我們直奔鏡湖(Mirror Lake),好不容易停好車,沒走兩步就傻了眼,去往湖邊的路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只穿了一件毛線開衫的我凍得直哆嗦,趕緊躲回了車裡。

下一站直奔本次的重頭戲——【特納亞湖】(Tenaya Lake)!

特納亞湖湖面很寬廣,遠處可以看到Tenaya Peak、PollyDome、Medlicott Dome幾座山峰。
清澈的湖水,碧綠的針葉林,一片生機盎然,明明幾分鐘前還在白雪皚皚的小樹林,一下子就從冬天穿越到了春天。



微風吹過,波光粼粼的湖面彷彿綴滿了一顆顆小鑽石。

湖邊有一些零散的石頭,可以坐著吹吹風,拍拍照。

10月1號國慶當天,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來得算早,優勝美地並沒有什麼遊客,感覺承包整個“魚塘”,就是某人看著實在不像一位塘主

繞到湖的另一面,彷彿又從春天來到了夏天。

不同於另一側的石頭,這一側有著異常柔軟的細沙,軟到有種“踩屎感”,像炎炎夏日的海灘。

拿出三腳架,拍了幾張有點奇怪的合照

打卡完湖泊,下一站該打卡峽谷了,我們直接開到了著名的【 奧姆斯特德觀景點 】(Olmsted Point)

這裡是一處巨石山坡,為紀念著名的園藝設計家奧姆斯特德父子的貢獻而命名,據說是優勝美地唯一一處由北邊看半圓頂(Half Dome)的地點。

作為公園的標誌景點之一,半圓頂三面絕壁,海拔大約3000米,是北美第一的垂直面。夕陽時分,半圓頂會變成橙紅色,非常壯觀,可惜我們這次行程太趕,只能留給下次再來看了。



沒有長焦,只能拍到小小的“腦袋”



裁剪後,有一丟丟蘋果桌面的感覺了

有網友形容,遠眺看過去半圓頂更像是歪一邊的糖葫蘆形狀,而不是照片的圓扁饅頭形狀。

山坡上有很多冰川造成的巨石,據說位置會移動,想想也是怪嚇人的



還有很多生長在夾縫中的樹,生命力真是頑強呀



這棵樹好像特別火,好多人和它一起合照,我也湊過去拍了好幾張

這裡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植物,以及不怎麼怕人的松鼠……

某人站在巨石上,像一個巨人……

最後拍張風景就趕去下一個地方了!

第三站選擇的是【新娘面紗瀑布】(Bridalveil Fall)!

聽名字感覺應該有一片水霧,朦朦朧朧像一塊新娘面紗一般懸在空中。
但10月份優勝美地的雨水並不多,只看到了細細的絲狀瀑布

本想拍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麗風景,無奈景色太不給力……

沿著瀑布往下走,有一片小水池很喜歡,可以踩著石頭玩兒時的遊戲。

在這裡匆匆拍了兩張,就趕往優勝美地最後一個景點了。

最後一站——【優勝美地峽谷】 Yosemite Valley

在網上搜到的優勝美地的經典照片基本上都來自這個地方。


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到半圓頂。

給司機拍了張照,我們就直接前往舊金山啦。

到舊金山時已經天黑了,又是充實的一天!

舊金山—斯坦福、城市之光和一場完美日落

制定舊金山的行程時,某人一直為安全問題憂心忡忡。他的同事幾個月前剛結束美國的旅行,整體都很順利,唯獨在舊金山的九曲花街遭遇了砸車事件

保險起見,我們只在舊金山停留了一天,並且這一天的行程也安排得超級簡單:斯坦福大學—六姐妹屋—城市之光書店—金門大橋。

這天終於睡了個懶覺,上午10點多在斯坦福校園裡停好車,迎接陽光明媚的一天

斯坦福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 ,佔地約33平方公里,是美國面積第六大的大學。

據統計,截至2021年4月,共有84位斯坦福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曾獲得諾貝爾獎(世界第七)、29位曾獲得圖靈獎(世界第一)、8位曾獲得過菲爾茲獎(世界第七)。

太牛了……

我們停車的地方就在斯坦福橢圓形公園(Stanford Oval)附近,巨大草坪中間拼了一個大大的“S”

穿過橢圓形公園,我們走過羅丹雕塑群,直接去了斯坦福紀念教堂。

紀念教堂建於美國文藝復興期間,1903年完工,用以紀念與她共同創辦斯坦福大學的丈夫利蘭·斯坦福(Leland Stanford),被譽為“斯坦福大學建築中的皇冠明珠”。

2011年10月16日,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的私人追悼會也在這裡舉行。

我們去的那天剛好碰到國內一所中學帶過來這裡參觀。現在的小孩兒比我們幸福太多了,從小就見多識廣。

教堂前有很長一段長廊

上午十點多,大家都在教室裡上課,校園裡只陸續陸續地看到一些像我們的遊客。
在校園裡邊走邊拍,感覺處處充滿了藝術氣息。



著名的胡佛研究所,由美國第三十一任總統赫伯特·胡佛於1919年建立,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化史料文獻收藏地之一。

這個三層小樓是塞西爾H.格林圖書館(Cecil H Green Library),是斯坦福最大的主圖書館。

在門口的石凳上感受下學霸氛圍

斯坦福的最後一站,我們去了這裡的最高點——胡佛塔。

顧名思義,這個塔是為了紀念美國第31位總統胡佛而建的,雖然在校園的哪個角落都能看到它,但要欣賞斯坦福大學全貌,最好還是登頂去看看,門票是4美元/人。

紅頂黃牆是斯坦福建築的主基調,站在這裡遠眺,似乎是在地中海度假。

從胡佛塔下來已是中午,路上經過一個活動中心,好像是社團在招新成員,好熱鬧

旁邊還有一家文創商店,本來想買個帽衫啥的,但一看價格,連試的慾望都沒有了

最後在一個木凳上拍了個合照,就和這個美麗的校園告別了。

中午吃飽喝足,我們先打卡了下網紅景點——六姐妹屋(Six Sisters)。

六姐妹屋是舊金山大地震後唯一留存的6幢相連的維多利亞式建築,已經成為舊金山市的遺產。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很多美麗的建築在大火中破壞殆盡,再也無法與人們見面。



六棟房子的顏色各不相同,都挺高階,像淺淺的莫蘭迪色系。

六姐妹屋對面是阿拉莫公園(Alamo Square),有很大一片草坪,中間有一顆巨大的樹,好多人在這裡休息聊天。



還有一些娛樂設施,好多小孩兒在這裡玩。

我們在這裡休息了一會兒,就前往下一個地方——城市之光書店了。

城市之光書店是“垮掉的一代”的發源地,是“反叛文化”的路標,曾是金斯堡和凱魯亞克的“家”。

當年還是假“文藝青年”時,也曾認真拜讀過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工作幾年後,年輕時僅有一點的夢想已經被生活磨平,《在路上》裡的大部分情節也忘光了。

“人們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流浪,尋找愛情,尋找夢想,生活中卻充滿了浮躁、不安和緊張,這些情緒如同夢魘與城市中的每個人緊緊相隨。書店是城市的一個夢,一種生活方式,它承載著與另一個世界的出口。”

不知道是哪位有才的網友寫下了這段話,用在城市之光書店上太貼切了。

城市之光書店裡異常安靜,安靜到我們不好意思拿出單反來拍照,用租來的卡片機默默拍了幾張。

書店的牆上隨處可見標語“have a seat + read a book”,提醒著駐足停留的旅人們記得享受閱讀的時光。

讓這個下午更加美好的事是,從城市之光書店出來,我們在附近找到了一家奶茶店!

手捧兩杯奶茶,簡直不要太開心!

喝完奶茶我們簡單吃了個晚飯,然後就去金門大橋看日落啦。

【去哪裡拍金門大橋】
做攻略時,我綜合了好幾個蜂友的意見,大概有5個地方:
1、馬紹爾海灘(Marshall’s Beach GPS:37°48’05.9″N 122°28’47.5″W // 37.801627, -122.479856)
2、貝克海灘(Baker Beach GPS:37°47’36.9″N 122°29’01.1″W // 37.793573, -122.483638 )
3、尖兵堡(Fort Point GPS:37°48’37.2″N 122°28’35.5″W // 37.810339, -122.476533)
4、斯賓塞炮臺(Battery Spencer GPS:37°49’39.8″N 122°28’54.0″W // 37.827713, -122.481662)
5、Kirby Cove(據說是在森林深處,幾乎沒有人,看金門大橋的視角幾乎與海平面平行)

我們去的是馬紹爾海灘(Marshall’s Beach ),既可以比較清楚地拍到金門大橋,還能在海灘上盡情玩耍,唯一的bug是日落和金門大橋不在一個方向,沒法兒同框。我們對風景照的要求並不太高,就直接來了這裡。

這裡還有一塊大平地,停車不收費。但是一定要記得車上不能留任何東西!!!我們停車的時候發現地上有好多碎玻璃,應該是有車剛被砸了,弄得我們超級擔心,還好最後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停車下來的一個小土丘就可以看到金門大橋

當時碰到一位好心的攝影師,給我們拍了兩張合照,超級滿意!

拍完這幾張就直奔海灘了,哦對,停車的地方離海灘還挺遠的,大概有一兩公里,我們走了二十多分鐘才到,所以來這裡看日落的盆友一定要多留點時間。

所謂看日落,其實就是各種拍照


來美西這麼多天,終於看到大海了!

整個人開心到模糊

哦對,日落後海灘邊上的風還挺大的,一定要帶件外套。

這件風衣簡直救了我的狗命……

在海灘上拍了一組後,我們又去半山腰看了完整的日落,這一天可以說超級圓滿了

1號公路I—隨手一拍就是明信片般的風景

來到美西,最不能錯過的要數1號公路了,很多人來美國的第一站就是這裡。

1號公路從舊金山一路蜿蜒向南,直到洛杉磯南部,穿越了加州整個西部海岸線。大部分人一定要從北向南開,就是從舊金山出發開往洛杉磯,因為從這個方向開靠近海岸線,窗外的風景比較好,很多觀景臺也比較方便停靠。

我們這次買的機票是洛杉磯往返,所以安排在了最後兩天。

1號公路沿途景點很多,一般建議玩兩天,如果想更悠閒點,三天也可。我們這次時間有限,選擇的是兩天行程。第一天從舊金山到蒙特雷,第二天從蒙特雷到聖芭芭拉,總體來說還比較輕鬆。

第一站——【半月灣】(Half Moon Bay)!

半月灣離舊金山很近,很多人都不大推薦這裡,但我們這天起得比較早,加上也順路,就順道停了下。

大上午的,這裡一個人也沒有……

只有一群鴿子陪著我們……

去海灘的路上好多這種“多肉植物”,有網友說這是龍鬚草,遍地都是,還挺可愛的。

在無人的海灘走走拍拍,彷彿時間都靜止了。

大海總是這麼神奇,讓人全身心放鬆。即使沒能到海邊,在失眠的夜晚聽聽海水的聲音也能很快入睡。

第二站——【鴿子角燈塔】(Pigeon Point)!

鴿子角燈塔是美國太平洋海岸線上最高的燈塔,建於1871年,至今仍然在使用中,被列為美國國家歷史文物,是全球最美十大燈塔之一。

蔚藍大海與白色燈塔交相輝映,隨手一拍感覺就是一張風景明信片。

據說這裡每年會選一天,舉行一次利用煤油燈和透鏡發光的方法來點燈的活動。燈塔會在點亮的狀態下,保持幾分鐘靜止,專門供人拍照,想想都非常壯觀。

雖然看不到這麼壯觀的景象,但隨手拍拍人像也非常出片。

鴿子角燈塔還專門設定了一個觀景臺,底下海水猛烈地拍打著礁石,似乎在提醒我們,大海雖然美麗,但也是危險的。

在觀景臺拍了幾張人像就開車去下一個地方啦。

第三站——【17英里】(17-Mile Drive)

17英里是一條私人的環島收費公路,被譽為世界上最迷人的私家海岸,全長17英里,參觀費用是每輛車收10美元。

整個景區有21個停靠點,可以依次停車看看,有好幾處的景觀都很壯觀。景區地圖下載地址



//www.pebblebeach.com/content/uploads/17miledrive-map-20170920.pdf

我們在門口領了遊覽手冊,按照地圖指示來到了第一個停靠點Shepherd’s Knoll,在這裡可以看到蒙特雷灣和聖克魯茲山的壯觀景色。

這裡的沙灘上有很多鵝卵石,想起小時候總喜歡收集一些又圓又光滑的石頭,和同學一起玩抓石子的遊戲。

現在就沒有這些“興趣愛好”了,頂多也就是在沙灘上簡單地擺擺造型。

然鵝,並沒有什麼設計靈感,只是按照大小從低往高擺了起來

這裡還擺放了一些供遊客休息以及各種鳥類休息的桌子(上面實在太多鳥屎了……


儘管不太乾淨,但坐在海邊悠閒地吹著海風,秋日的眼光耀眼卻不灼熱,一不小心就做了一個美美的“白日夢”。

第二個停靠點據說是整個17英里海拔最高的地方。

這裡就沒有沙灘了,只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岩石。

第三個停靠點是著名的高爾夫球場,據說是全球無數高爾夫迷夢想中的聖地,每年吸引無數世界級高爾夫大師和各路超級明星前來打球、參賽。

我們去的那天下午正好有一群人在打高爾夫,也不知道是來自哪裡的成功人士。

為了趕早點去卡梅爾小鎮,到後面我們沒有每個觀景臺都停,只停了兩三個地方。

有一個地方海浪特別大,站在一旁都感覺有點心驚膽戰。

還有一個地方,有很多水鳥,並且完全不怕人

翻照片時才發現我們好像沒有去這裡的頭號地標——一顆古老孤柏,據說已經有250多歲,這麼多年來獨自生長在岩石裡,任由海風肆虐,傲然屹立在太平洋岸邊。

雖然錯過,但也不覺得遺憾,畢竟玩得開心最重要!

這一天最後一站,我們去了卡梅爾小鎮。

這個海濱小鎮充滿波西米亞風情,據說早期居民90%是專業藝術家,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優雅的藝術氛圍,讓這裡成為了加州一號公路的一大亮點。

停好車走到這個小鎮的第一感覺是乾淨又安靜。據說這裡不允許建高樓大廈,也不允許設紅綠燈,甚至連家家戶戶門口也不編門牌,只有這樣才能長久以來保持這份世外桃源的寧靜。

民宿酒店的門口井然有序地擺滿了鮮花,有點小後悔沒在這個小鎮上住兩天。

小鎮上有很多特色文創店、玩具店、書店,裝修都很文藝,讓人眼前一亮。

當然,最吸引我的還是這些看著就異常美味的甜點

打包了一些五顏六色的糖果,漫步在慵懶安靜的街道,心情也變得美麗起來

在小鎮上逛了一會兒,我們決定去卡梅爾海灘看日落。

沒等太陽落下來,我們就凍得不行,大概是因為卡梅爾比較靠北,秋天的涼爽已經悄悄地到來。

雖然沒有等到日落,但拍了一張滿意的合照,也是圓滿的一天

1號公路II—浪漫的紫色沙灘和庇斯摩海灘

這一天的行程和第一天差不多,本來計劃是比克斯比大橋—紫沙灘—海象灘—丹麥小鎮—聖巴巴拉。

結果,一路開了好久都沒有看到比克斯比大橋,不知道是因為我們導航錯誤,還是單純地開過了。

一路的風景都超級好,碰到比較寬闊的觀景臺,我們就停下來拍了拍照。

在路邊拍了一通,我們直接去了帕非佛紫色沙灘。這是今天的重頭戲,是世界上唯一的紫色沙灘,也是美國西海岸標誌性的自然景觀之一。由於去紫色沙灘花費了太多時間,以至於我們後面錯過了丹麥小鎮(沒想到這個小鎮居然有關門時間),好在也沒有太可惜,臨時決定去的一個海灘也超級美,這個後頭再細說。

【紫沙灘】(Pfeiffer Beach 座標:36.2380659, -121.8162320 )

這個地點比較隱蔽,開導航也很容易走錯路。提前查了很多發現,有一個網友總結得特別精闢:如果是從舊金山開向洛杉磯方向,就在第二個路口右轉,分不清的話就記住正確的路是下坡,而另一條路是上坡。

劃重點!!!去紫色沙灘的盆友一定要多留點時間,因為從1號公路下來後,要開過一條狹窄又漫長的小路,才能抵達紫色沙灘,往返估計至少需要40分鐘(主要是錯車很費時間)。

紫色沙灘是私人海灘,每輛車收費10美元。經過一路小心翼翼錯車,我們把車停好,又走了大概六七分鐘終於看到了紫色沙灘!!

顧名思義,這裡的沙灘沙子是紫色的。據說是因為帕非佛海岸附近有大量的紫色石榴石。

石榴石本身是一種寶石,而紫色的石榴石則更為罕見,所以帕非佛又有著“寶石沙灘”的美譽。經過風浪不斷沖刷,這些紫色礦物質落在海中,長年堆積下來便形成了一片極為細膩的紫色細沙。

不過,和網上搜到的照片不同,肉眼可見的紫色並不是一大片,而是一小塊、一小條地混雜在沙灘上,但也足夠壯觀。

紫色沙灘並不大,但人也很少(大概是因為不太好找……)。在這裡隨意拍照,擺pose,都不用擔心身後有人。

海邊的岩石也很有特色,兩塊大岩石中間有一個小洞。據說日落時分,陽光穿過這個小洞,在海浪上閃閃發光,是很多攝影愛好者必拍的風景。不知道那時候,沙灘上的紫色會不會更明顯些。

這裡的風超級大,拍照的話得抓緊帽子

由於在紫色沙灘花費了太多時間,等我們出來的時候就已經中午了。一路上又看到了不少好看的風景,停下來拍了好久的合照

本來想直接找地方去吃飯,但附近好像什麼吃的都沒有,便順路去了第二站——【海象灘】。

海象灘就在一個普通的公路停車休息處,用木柵欄、鐵絲網將長長的沙灘圍了起來,是一片自然保護區。沙灘上,上千頭海象集體酣睡,盡情享受著陽光浴。

也有人說,躺在這裡的大多數其實並不是海象,而是海豹。

鐵絲網上歇了一些大鳥,還有好多松鼠跑來跑去,都不怎麼怕人。

此時此刻,我和某人都餓得肚子直叫,加上海象的味道很大,我們大概停了不到五分鐘就離開了。某人一邊開車,我一邊用手機搜尋附近有啥吃的,無意發現了下面這家絕美的小酒莊。

停好車就被門口的南瓜擺設吸引了,當只顧著拍臭美照的那一刻,剛剛還異常強烈的飢餓感突然神奇地消失了。

放下相機,飢餓感再次襲來,和某人點了兩個巨大的漢堡,沒過幾分鐘就被我們幹掉了。

其實這個酒莊外面有很多就餐的地方,對面是波光粼粼的湖水,可以邊欣賞美景邊品嚐美食。

但美中不足的是,外面好多鴿子飛來飛去,我生怕它們飛過來啄我手中的漢堡,所以吃完了才和某人出去。

身後的這座橋好像在別人的遊記中看到過,不知道叫啥了。

可惜,餐廳和海邊之間架了一面鐵絲網,不能近距離地擁抱大海。

吃完午飯已經快三點,本來計劃下一站是丹麥小鎮。用手機導航才收到提醒,小鎮等不到我們開到那兒就要關門了。臨時想起之前有蜂友人去過的一個海灘很不錯,立刻決定這就是今天最後一個目的地了。

這個海灘叫【庇斯摩海灘】(Pismo Beach)。

庇斯摩海灘特別大,從橋上望過去,兩邊似乎都望不到邊際。

這裡還有一個長長的木棧道,每隔幾步就有一個觀景臺,一些人在這兒悠閒地釣魚。

當然,這個觀景臺也是拍照的絕佳機位。

這裡超多鴿子,以至於木扶手上全是鳥屎

發現這裡的鴿子都不怕人,氣定神閒地在這兒看風景。

我們在這裡悠閒地逛了逛,拍了拍照。

雖然沒去成丹麥小鎮,但在這裡快樂的一下午也給這次的1號公路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聖巴巴拉—小巧又別緻的老教堂和法院

在美國的最後一站在聖巴巴拉,由於下午就要趕飛機,這天上午我們簡單地安排了兩個景點,一個是聖巴巴拉老教堂(Old Mission Santa Barbara),還一個是聖芭芭拉法院(Santa Barbara Courthouse)。

聖巴巴拉老教堂是加州十大教堂之一,始建於1786年,後來曾因大地震而損毀,分別於1927及1953年重建。

教堂並不大,但裡頭構造很豐富,有熱帶植物的花園、蔥蔥郁郁的草坪和各種各樣的工藝品。

我們在這裡頭沒有逛太久,就去聖芭芭拉法院啦。

聖芭芭拉法院,號稱是全美最美政府的大樓,一百多年前由西班牙移民所建,一直用於政府辦公,1926年正式改為當地法院。

法院是免費參觀的,裡頭修得極為精美,有旋轉樓梯、色彩豔麗的彩繪玻璃和壁畫,還有整潔又幹淨的草坪,據說很多當地人都會選擇在這裡舉行婚禮。

法院有個小小的鐘樓,登上最高處,可以俯瞰整座城市的美景。

在灑滿陽光的門口,和這個美麗的法院合張影,這次的美西之旅就正式結束了,下次見!

【十天,我們住在哪裡】



因為是自駕出行,每天住的地方都不一樣,為了省錢,我在各個平臺都有預定,訂酒店的話我會先在馬蜂窩上搜尋,然後通過馬蜂窩給的結果比價,最後找一個最便宜的

訂的最多的還是airbnb(住了6晚,因為最便宜),住下來我都還挺滿意,以下是每晚的住宿感受(此行住宿都沒有拍照,選的圖都是網站上和實際比較接近的):



Day 1 Rodeway Inn and Suites 29 Palms near 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二十九棕櫚村近約書亞樹國家公園羅德威套房酒店)攜程預訂 525元/晚

推薦指數:









由於第二天要去約書亞樹國家公園,住在附近最方便,這個公園處在一片“荒郊野嶺”,可訂的地方不是很多,對比後發現這家價效比比較高,所以就是它了!

住下來也不錯,房間很大,好停車,也有簡單的早餐
(住下來發現美帝酒店的早餐都大同小異,主要是切片、muffin、自制華夫餅、炒雞蛋啥的……)

這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前臺小妹說話超快,和打機關槍一樣!是我們此行碰到的說話最快的妹子,還好就只是check-in,聽懂個大概就行了……



Day 2 Canyon Country Inn(峽谷江山旅館)Agoda預定740元/晚

推薦指數:







一般參觀科羅拉多大峽谷的人會選擇住在圖薩揚或者大峽谷景區內,但離景區越近,住宿越貴,由於窮,加上開到圖薩揚可能非常晚了,所以最後選擇住在了威廉姆斯(Williams)小鎮,離大峽谷大概一個小時的路程。

這家酒店更像是家庭旅館,總共兩層,住在二樓需要自己搬箱子上去,房子應該也有些年頭了,走在木板上吱呀呀地響,好在房間大,衛生間乾淨,一向對住宿要求不太高的我已經很滿意了!並且第二天也有自助早餐,也是加分項~



Day 3 佩吉小鎮(400 Cedar Street,亞利桑那州 86046)Airbnb預定 725元/晚

推薦指數:







如果要參觀羚羊谷、馬蹄灣和鮑威爾湖,在佩吉小鎮住一晚是最方便的。同樣為了省錢,看了一圈酒店發現太貴,直奔airbnb。不過我很怕狗,而美國大多數家庭都有養狗,所以可選擇的餘地不是很多,最後選擇了房東Ken的家。(房間實際上要比下面的圖看著溫馨)

我們訂的這間房有獨立入口和獨立衛生間,到達後才發現原來就是一間次臥,以前應該是和客廳連通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嫌租戶太吵還是別的原因,Ken把這間房和客廳的通道堵死了,在一側開了個旁門讓遊客進去。由於原本是一個整體,隔音並不是很好,客廳的動靜我們在房裡基本能聽到。不過Ken很熱情,預定完後發過來一堆連結,把佩吉幾個著名景點的玩法全部介紹了一遍,也是一個加分項。



Day 4 拉斯維加斯(Spring Valley,內華達州 89148) Airbnb預定 400元/晚

推薦指數:









拉斯維加斯是這次旅行中住宿最便宜的,各個價格的酒店都有,但看了下Airbnb發現更划算……我們訂的這棟房子貌似位於拉斯維加斯的富人區,給人感覺很安全,房間超級大,有自己的衛生間,全程自主入住,總之很方便。



Day5 優勝美地東門Quality Inn near Mammoth Mountain Ski Resort(馬默斯山滑雪勝地附近品質酒店)去哪兒預訂 689元/晚

推薦指數:









和大峽谷一樣,優勝美地裡的住宿太貴,我們選擇了住在東門附近,酒店選擇不是太多,挑了個價格適中的,但住下來很滿意,大、乾淨、床舒服、周邊安靜、服務熱情,符合這幾條在我心中就是五星推薦了!



Day6&7 舊金山(1608 Mcdonald Way, Burlingame)
Airbnb預訂 550元/晚

推薦指數:









舊金山是這次唯一連續住兩晚的城市,也是某人最擔心的城市,搜了下發現Burlingame貌似是灣區的富人區,於是大膽地定在了這裡。事實證明,真的很安全!並且房子裝修得超豪華,不過我們訂得晚了些,沒定上自帶衛生間的,好在運氣不錯,與我們共用衛生間的房客很安靜,時間也完全錯開了。



Day8 一號公路蒙特雷(3020 Seeno Circle, Marina)
Airbnb預訂 680元/晚

推薦指數:







蒙特雷的房東Chris大概是我們旅行以來碰到的最熱情的房東,一進門就熱情洋溢地向我們介紹家裡的每個角落,熱情到有點讓我們不知所措……囧……總之是次超級好的體驗。為什麼沒給五星呢?因為某人覺得沒有獨立衛生間還是有點彆扭(不過我覺得完全OK)



Day9一號公路聖巴巴拉(721 West Arrellaga Street)
Airbnb預訂 786/晚

推薦指數:







出發前看到有人給這棟房子超級負面的評價,大意是和房東發生了爭執,甚至嚴重到感覺受到了人身威脅,嚇得我差點退了重訂……然鵝,住下來發現房東人超級好!是內斂的那種熱情,還幫我們停車啥的。我猜想如果那位房客記得把共用衛生間的排風扇開啟,應該就不會發生衝突了吧……總體上很不錯,如果房間更大就更好了,囧……

【關於簽證】

這大概是我倆頭一次沒一起辦簽證。由於工作原因,去年公司就給我辦好了美籤,雖然最後沒去成,但拿到了十年美籤感覺也賺了

我辦簽證的過程比較簡單,公司給安排了一個特別靠譜的中介,按照指示準備好材料就直接去面簽了。面籤的時候是和公司一個女同事一起,簽證官就問了幾個問題,比如做什麼工作,玩多久,分別去哪裡……然後就直接給了十年籤。

但瞿先森的簽證就沒那麼順利了,大概是因為敏感職業,所以簽證官直接給了黃條,並且找瞿先森要了工作證明材料,好在某人帶了紙質版,現場就交了。經過漫長的一個多月等待,政審終於過了,但也只給了一年。

由於這次我倆都是找的中介,所以沒有太多心得可以分享。總體來說,只要工作穩定,認真準備材料,應該問題不大。

【關於租車】

本次美西之旅計劃的環線里程大致有3700km,各個景點相距較遠,公共交通並不方便,而且美國跟我們一樣是左舵右行,所以首選肯定是租車自駕。美國作為車輪上的國家,高速公路四通八達,路況也都很不錯,我們要去的地方除了洛杉磯、舊金山這種大城市,大部分地方即使是國慶也沒什麼車,開車在路上有種沉浸式的一路向北的感覺,所以如果條件允許最好選擇自駕。

【準備物品】
在美國租車需要提供護照、駕照和駕照翻譯件,我們是提前在租租車上辦的駕駛證的翻譯件,很方便而且不要錢,辦好後會直接給你郵寄回來。到時候帶上預定後的提車單、信用卡前往提車網點即可。我們還提前買好了車載手機支架,車載充電器,墨鏡等等備用。

【車輛選擇】
美西大部分地區路況都是OK的,也沒有必須要走的非鋪裝路面,所以一般的車都可以,這裡建議選擇一箇中大型的轎車或者SUV,因為中型車往上一般動力相對夠用,超車或者上坡都比較輕鬆,而且配置一般會高一些,ACC或者定速巡航這種功能在美西這種人少的路況還是很有用的。

我們當時由於駕駛經驗不太豐富,而且只有兩個人,所以訂了CRV,感覺通過性要好一點。但是!在訂了之後,又看到了很多遊記裡提到被砸車玻璃偷東西的慘痛經歷,想到租的SUV可能後備箱不一定有那種能遮住行李箱的擋板,還是不太放心,最後果斷取消訂單,重新訂了個凱美瑞,到現場提車的時候凱美瑞沒了,於是選了同級別的天籟,事實證明也是相當不錯的。

【如何租車】
①選車型組 ② 選租車公司 ③選車險
我們去的時候用的是租租車APP,上面租車是按照車型組來劃分的,比如小型、中大型的轎車/SUV/MPV這種,並不能指定車型。

假設你想租個凱美瑞,但是可能實際到店後發現當天只剩天籟、帕薩特這種同級別的中型轎車可以選,你只能現場再選一個,或者加錢升級到更好的車型組,SUV也同理。

車型組確定之後,選擇一個大點的租車公司即可,它們在機場都有網點和免費接駁大巴直達,取還車都比較方便。最後還有一個重要的就是選擇車險。這裡強烈建議碰撞盜竊險和第三者要選,畢竟人生地不熟,而且貴不了多少,我們最後選了超級安心全險套餐,基本全包括了。

不過,你也可以直接在美國各大租車公司的網站或者APP上直接下單,用信用卡付款就行。

【取車過程】
我們下飛機後,在機場坐上到Thrifty公司的接駁車,大概十幾分鍾就到網點了,排了一小會隊拿出準備好的材料取車就行。

重要提醒!!!店員一般會提出升級車型和額外保險要求,委婉拒絕就行,他們也不會強求。由於當天沒有凱美瑞了,我們現場選了一輛銀色的天籟,仔細觀察並給車輛的外觀、內飾、油量、里程錶都拍了照之後,簡單試了下燈光,雨刮這些功能是不是都正常。如果取車的時候發現車上有小剮蹭,或者油量不滿等情況,一定要拍照並且跟工作人員溝通好,還車時也別忘了同樣拍照以防萬一。

【其他小Tips】

1、第一天儘量選擇離機場不要太遠的地方,因為時差可能沒完全倒過來,開車會感覺額外的疲憊,而且洛杉磯車流還是很大的,需要時間熟悉當地的路況,所以要謹慎駕駛。

2、美國各個加油站的油價都是不一樣的,在金曼是2.68刀,在拉斯維加斯就是3.03刀了,同一個地方一般差別不會很大。由於在死亡谷或者優勝美地這種偏僻的地方可能沿途加油站比較少,是否開放也不確定,我們基本都是會在油量少於二分之一後看見加油站就儘量加滿。對了,在谷歌地圖上能看到大部分加油站的油價,而且推薦把每天的路線提前在谷歌地圖上看好,查下路線上的加油站,提前做好準備。

3、導航方面,我們是提前在谷歌地圖上把要去的各個景點以及住宿都加入收藏,提前規劃路線,由於買了當地的SIM卡,所以路上都是直接拿谷歌地圖導航的,百度地圖也偶爾用一下,總體還是谷歌更準一點。在死亡谷、國家公園這種人煙稀少的地方,手機會沒有訊號,但是導航基本還是能繼續使用的,而且這種地方一般都是一條路,路口的標識也比較多,所以下好當地的離線地圖,提前熟悉熟悉走哪條路就ok了。

4、交規方面,跟國內大致相同,比較特別的地方:有的路口沒有紅綠燈,看到STOP標識,一定要完全剎停再走;不要按喇叭;如果被人按了,那大概率是你哪裡做的有問題……

5、過舊金山大橋,有一個方向是收費的,記得提前併到人工收費的車道繳費,不然走其他車道過去,會被之後高額罰款收費。

6、美國普遍車速較快,記得跟著前車就行,不要主動超速,我們一路上就碰到了不少抓超速的警車。如果停在上坡或者下坡的路邊,停好後車輪需要向一邊打死。

7、有些景點的停車場是自助交費的,需要自己把停車費放到信封裡,寫上自己的車牌號投到信箱裡。

8、記得存好租車公司的救援電話、租車平臺的救援電話。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