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國家公園痴迷者來說,美西大環線(GrandCircle)意味著什麼?

是大自然用洪荒之力造就的各類地質奇觀的展覽場;是連綴一長串國家公園、紀念地、國家娛樂區、部落公園、州立公園和景觀公路的風景大串燒;是美國地圖上閃著金光的一個圓圈;是行攝記錄中觸目驚心的一頁空白…是魂牽夢繞不得不去非去不可的朝聖之地!

那麼,對國家公園控同志家四歲多的小娃娃而言,美西大環線又意味著什麼?

是縱橫加利福尼亞、內華達、猶他、科羅拉多、新墨西哥、亞利桑那6州,近3000邁的風塵僕僕;是每天動輒四五個小時甚至七八個小時把車底坐穿的勇氣決心;是排著隊的一長溜閃閃發光的小徽章;是每晚換一個地方睡覺的新奇;是許多以前沒見過、但即使見了恐怕也記不住多少的壯美風景;是遠沒Disney有吸引力但無奈沒有話語權而不得不開啟的探索之旅。

聖誕長假臨近,莊同志第n次提出“要不去走美西大環線吧”,又被我以“大冬天的走在狂野西部的曠野上會被西北風吹不見的”理由回絕。莊同學深深地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翦水小雙瞳裡盛滿了幽怨:總說要去,你總有理由說不合適…一副受家小拖累鬱郁不得志的模樣。我頓時渾身一激靈,這眼瞅著就要往夫妻不和上發展了啊…當機立斷轉身,熱情的迎上前去:多大點事呢,想去就去吧。至於糰子小妞,正在一旁打著香甜的小呼嚕,表示她也從了。

12月20號的上午,洛杉磯一個陽光明媚的溫暖早晨,我們收拾了一後備箱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懷揣著滿心的琴棋書畫詩酒花上路了。發動機啟動的那一刻,我正兒八經的地採訪了把莊同志:說說吧,什麼感覺?

“忐忑啊!”

會不會說話?這明明是一種混合著激動、摻雜著期待和幾分對未知旅程的敬畏的顫慄感,從滾燙內心深處不可遏止湧出,如過電般一波波蔓延至四肢百骸。

好吧,我承認,我也很激動。

忍不住又追問:說詳細點!

“完成宿願吧。”果真詳細了,多了三個字!哎,知道你血都奔心臟那去了,明顯腦供血不足嘛。

?一路所見是在正午驕陽下反灼著白光的沙漠戈壁,短暫停歇的ValleyWells休息站前的景點簡介標示著此處是莫哈韋沙漠的一部分。不走出洛杉磯無法體會到美國西部的荒涼與野性,高速公路兩旁似乎一切都是靜止的。快到猶他時,忽然前方一片大山橫亙,怎麼看都沒路,我們猜測一貫依地形建路的美國人也不得不迫於地勢打隧道了。誰料行至近前,如屏障般山勢中間出現一道彎曲且狹窄的峽谷,兩側山峰壁立千仞,刀劈斧鑿。穿過山谷,再往前就是紅色層積巖風化的地貌,猶他州~~終於到了。

今天的行程堪稱下馬威,從加州的洛杉磯出發,經內華達,過拉斯維加斯不入,穿亞利桑那一角,直到猶他州St.George,包括中間休息共7小時,長途奔徙400邁,600多公里,最後如期抵達旅館附近加油站時,滿滿一箱油只夠支撐最後3邁了。

隔著房間的玻璃窗眺望對面的房車營地和營地後的遠山,金色的光茫穿透雲層縫隙,天空被晚霞大塊的塗抹著,粉藍、淺紫、嫣紅…瑰麗又柔軟。天氣預報說從明天開始是近一週的雨雪天,這樣如油畫般的傍晚不會是此行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吧,看來,今年註定要過個風雪聖誕夜了。

談到猶他州,不能不提摩門教。與加州因淘金潮而興起不同,猶他州完全是摩門教徒們因尋找信仰樂土而一手造就的。

摩門教從建教之初就因不能見容於傳統的基督教而持續受到迫害。根據摩門教的教義,上帝將在美州大陸建立新的應許之地,新的耶路撒冷,也就是新的Zion(錫安,耶路撒冷的一座聖山)。因此第二任教主BrighamYoung(就是那個著名的楊百翰)率領教眾西遷,向當時還是墨西哥領地的猶他進發,開始了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宗教大遷移。開路先鋒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最艱險的路段,每天甚至無法推進兩英里。其他信徒分批跟進,不少人凍死在荒山野嶺。期間穿越5個州,行程大約1400英里,這條用血肉之軀開拓出來的西進之路,後來被稱作“摩門路”。在美國大鐵路貫通之前,是唯一連通數州的交通要道。最後在大鹽湖的灘塗邊開始建立他們的精神家園——鹽湖城。1896年宣佈廢棄備受詬病的一夫多妻制後,猶他終被批准作為美國第45州加入美國聯邦。

當然,摩門教徒們也從未忘記尋找他們的聖殿~~Zion。1860年,有教徒宣稱發現了摩門教義中的錫安山,雖然BrighamYoung親自考察後予以否認,但摩門教拓荒者的朝拜聖地的形象卻與這片紅巖峽谷再也撕捋不開,以至於我們這場錫安國家公園的休閒之旅也多了幾分厚重。

遊客中心造型古樸,與周圍環境很是相配,還有冬暖夏涼的節能設計,感覺不錯。

糰子同學坐在實木長椅上,樂呵呵地看著介紹公園的video,冬季的遊客中心人跡寥寥,到其他季節,這裡必定是摩肩接踵。

錫安公園這條獨一無二的紅色柏油路,莫不是昭示著我們即將踏上的紅色朝聖之旅?

被Virgin河支流切割出的錫安峽谷在這個沒有陽光的冬日早晨,蕭瑟而寂廖,似乎凜然不可親近。

GreatWhiteThrone(白色大寶座)的紅色基座由底部往上漸轉為灰白,在一片紅色砂岩中卓而不群。傳說這裡是上帝的王座,每逢千禧年,將開啟對死者的審判。

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以西有一處斷壁殘垣是猶太人國魂所繫,無數猶太人曾哀哀撫牆哭泣,為國破家亡的痛苦。在錫安峽谷裡也有一塊特別的石頭,伸出崖壁的石頭底部因滴水已穿石而彷彿終年在垂淚,稱為Weepingrock(哭泣石)。去哭泣石的路因冰雪所阻,不過就算能近前觀看,大概也是如此這般,淚凝於睫,無法滴落,更添哀傷。

噹噹噹當,AngelLanding!(天使降臨!)

不用說,這當然不是真正的AngelLanding點。AngelLanding是突出高聳於紅石崖壁外的一塊巨石,據說最後一段山路堪與華山的蒼龍嶺比肩,如履薄紉,絕壑千尺,帶著糰子這個拖油瓶是不可能花幾個小時去爬那麼險要的山路的,我們就在下面看看糰子小姐出演的AngelLanding的情景劇就好。

Virgin河下游需架橋淩河而過,但上游峽谷深處最窄的地方只需二人並肩就可觸控兩側崖壁。

從TempleofSinawava(吸納瓦娃神廟)出發,一路溯溪而上,深入峽谷深處,是錫安非常出名的一條徒步線路。可這寒冬臘月的溯溪?!還是去看看上帝的EmeraldPool(翡翠池)吧。

走過彷彿流水般動感柔美的紅石走廊…

穿過飛雪凝冰的下翡翠池…

來到這方珠蕊瓊花的上翡翠池。

CourtofPatriarchs(族長法院)前,上帝給了我們三分鐘的太陽。冬日裡淡淡的陽光給這一眼看去險峭凌厲的長老峰增添了些許柔美。一位牧師用聖經中三位長老的名字命名了族長法院裡這三座砂岩硝壁,看著標牌上熟悉的字母我卻磕磕巴巴念不出長老的名字,糰子倒是一口氣讀了出來。也是,虧這大半年的猶太幼兒園的耳濡目染,我們也算是對希伯來語有所涉獵的人了,哈哈。

沿著Zion-Mt.CarmelHighWay的“之”字形盤山路蜿蜒上升,穿行於彎急路陡的峽谷峭壁之間,鑽進懸崖上開鑿的美國國家公園內最長的隧道至公園東門。這一路堪稱“地貌的聖殿”,各種奇特的大地紋理一一展現,移步換景,目不睱接。

晚上我們住在cedarcity,回程路上,積雪盈尺的杉樹林中,各種形態的小屋子若隱若現。尖尖的屋頂蓋著如棉花團的雪,屋外張燈結綵,屋內的燈光暖融融的透過積滿冰花的玻璃窗,像極了童話書裡的聖誕小村。

看著這極美的雪景,我忍不住又開始揣摩剛看到的天氣預報:明天布萊斯峽谷的降雪概率90%,雪後初晴多好,真要是漫天大雪,…要不要去祈求那10%的幸運呢?…

正想著呢,車慢慢靠邊停了。還沒到呀?莊司機苦著張臉說:“怎麼辦?警車來了。…好像有個stop標誌我沒怎麼停。”果真是為這個。這個時候只能說天黑沒看見那個標誌,不然輕則罰款,重則上法庭。警察叔叔還挺和藹,仔細檢查了駕照,還幫我們找理由為何看不到指示牌,在反覆強調stop停車的重要性後,一揮手放行了。劫後餘生啊,可能還是因為聖誕節人家高抬貴手!莊同志心有餘悸,忍不住感慨:我看他從車裡掏半天拿著個東西出來,還以為是把槍呢,原來是個手電!

tips:

關於住宿:十二月去zion國家公園可以像我們這樣住在一小時車程外的聖喬治(價格便宜的只要四五十刀),也可以住在公園大門口的springdale,這個小鎮位於峽谷底部紅色砂岩下被virgin河沖刷出來的一片綠洲,兩岸散佈著酒店、餐廳、加油站以及各種與旅行、戶外相關的商店,旺季有免費接駁巴士將之與公園相連線。這個地方要是其他季節來肯定很漂亮,冬季多了些荒涼,但這時候是旅遊淡季,查了一下最便宜的也只要80多刀(含稅),其實是相當不錯的,要知道旺季最起碼都是200以上的。冬天來還有一個好處,小車可以直接開進錫安峽谷,想停哪停哪,旺季來你只能把車停在外圍,然後汗流浹背地與一堆人擠shuttle。

tips:冬天有哪些小徑可以走?

錫安國家公園是美國最適合徒步旅行的國家公園之一,大小徒步線路近10條,該公園由錫安峽谷(ZionCanyon)、科羅布峽谷(KolobCanyon)和科羅布臺地(KolobTerrace)三個區域組成。錫安峽谷位於公園東部,集中了公園內最精華的景觀和徒步小徑,我們此行也只是領略了錫安峽谷的風貌,另外兩個地方沒去。因為冬天有冰雪,很多trail全關或者部分關閉,而且帶孩子還要注意安全和耗時,我們這次挑了4條trail。

第1條,riversidetrail,車先開到峽谷最深處的TempleofSinawava,雖然是淡季,停車場也基本滿了,由於這條trail路旁的懸崖有冰渣子往下掉,走到一半路就封了,常規來回需要1.5小時,我們半路來回不到1小時。這條trail的盡頭就是TheNarrowstrail的開始,這裡是溯溪者的天堂,在夏天是最受歡迎的線路,但需要租用特殊裝備,在水中行走,往返路程9.4英里,需要近8小時的時間。

第2條是weedingrocktrail,就是哭泣石,這個有點坑,找停車位轉了兩圈,最後還是停在路邊泥地上了,走了50米就看見closed的牌子,浪費了20分鐘時間。

第3條是emeraldpool,就是翡翠池,分為上中下三個,來回一個半小時,冬天池子都結冰了,其他季節可能更好,如果只有冬季有時間的話,這條trail是優先推薦。

第4條,thecourtofthepatriarchs(長老的庭院)和沙灘小徑(SandBeachTrail),是一片被山峰圍繞的臺地,我們走了一小段。看看動物還不錯,路上有不少鹿和兔子,見下圖。

最經典的AngelsLandingTrail沒去,這條trail被評為全美十大徒步路線之一,極富挑戰性,來回需要4小時,很陡峭,不適合小孩子,只能作罷。

tips,關於錫安國家公園的隧道:隧道位於公園東門以西約8.5公里處,總長約1.76公里。這條隧道竣工於1930年,是美國當時最長的隧道,連通了錫安國家公園和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這是1930年代的傑作,相當於我們中國的紅旗渠的挖法,在懸崖裡面挖出來一條僅可雙向通過小轎車的公路隧道,每隔幾十米挖個窗戶通風透光。小車免費雙向通行,大車比如房車是要收費,可能是因為需要攢一批,交通管制後單向通行,耗了人工且影響了交通,所以收點補償費用。往東門方向出了隧道,地勢地形完全兩樣,更有味道。

這是進隧道前拍的那面崖壁,當時還很好奇,崖壁上那個洞是什麼意思,看這形狀大小有如三峽的懸棺洞口,進到隧道後路過這個洞口才恍然大悟,原來就是為了通風透光用的。可惜裡面不能停車,不然以洞口為窗,拍出外面的世界應該是很有感覺的。

12月22日。早起漫天大雪,旅館窗外的游泳池被雪蓋得不見蹤影。糾結再三,還是決定慢慢開去布萊斯峽谷(BryceCaynonNationalPark)看看。反正沒有封路,公園也沒關門,實在不行就遊客中心半日遊。與我們的沉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丫頭的興奮:一聽說下雪了,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翻起,自己搬了個靠背椅跪坐在窗前,一邊看雪,一邊哼著自編小曲…

車行路上,兩邊莽莽荒原皆被雪覆蓋,百米開外一片迷茫。這樣的荒原,這樣的雪,依稀彷彿有種阿拉斯加的風情,雖然我們在阿拉斯加都沒下這麼大雪。莊同學無限悵惘的感慨:我們在阿拉斯加好歹是輛四驅吉普啊!他閨女也在抒發感慨,趴著車窗,無限嚮往:Christmas要到了!…

拐上12號景觀公路,畫風漸變。令人震撼的色調和壯美的西南地貌,使HWY12,Utah躋身於全美十大最美景觀路,有“All-AmericanRoad”的稱號。

紅石峽在皚皚白雪的映襯下分外奪目,難怪美國人說起這條路也不乏溢美之詞,稱其為“顏色的國度”。這樣一條路此刻卻人跡廖廖,偶爾與掃雪車的擦肩而過提醒著我們它並不是遺世獨立的。

當然,也不是沒有不速之客。看著在路中間大搖大擺覓食的野鹿們,糰子十分禮貌地說了一句:Excuseme!

BryceCanyon位於科羅拉多高原大階梯(GrandSuitcase)的頂端,從大峽谷到錫安到布萊斯,三個國家公園的地勢依次而上,被流水沖刷的岩層也是由老到新,所以當大峽谷還是陽光普照,錫安只是濃雲層層,此時的布萊斯峽谷遊客中心門前已是一派北國風光。

儘管如此,公園主幹道的一大半和絕大部分徒步小徑仍然開放,還是那句話:在國家公園裡,請自己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在這樣的冰雪路面上,沒帶雪鏈也不是四驅的我們開得十分之小心翼翼。

大雪和濃霧遮擋著視野,讓我們難以一窺大劇場開闊雄渾的全貌,但雪映丹霞,不掩壯美。

如果說科羅拉多河造就了大峽谷,維京河雕刻了錫安峽谷,那麼布萊斯就是自然傾雨雪冰風之力呈現的一出永不落幕的大戲,那或孤獨或偎依的個個巖柱人俑,是演員也是觀眾,有人謝幕,有人登臺。這齣戲,從亙古洪荒開演,直到如今。

可惜糰子小姐的心神全被可愛的小雪人吸引。

立志要做一個自己的snowman!

讓我看看,鼻子,眼晴,嘴巴,兩隻瘦骨伶仃的小細胳膊,三根在風中顫顫巍巍的頭髮…不錯,都齊了!

從此,每到一地,堆個雪人留張影成了習慣,就算是我們糰子版的“到此一遊”吧。

回到遊客中心,糰子一頭扎進土撥鼠的地下洞穴不肯出來。

快看,一隻土撥鼠舉著小徽章露頭了,趕緊抓住它!

美西之行的第三天,我們見識了雪中的布萊斯峽谷。已然確定的行程讓我們不可能守候這些參差林立的巖柱群於雪後初晴時的綺麗多彩,就用這張堪稱“風雪走美西”的點題之照來紀念我們的隨遇而安吧。

tips,關於名稱的由來:布萊斯峽谷區域先後有印第安人及摩門教徒定居,1875年至1880年埃比尼澤·布萊斯(EbenezerBryce)在這片土地上居住,布萊斯峽谷因此得名。1928年,此地正式成立為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公園主要由布萊斯競技場區域(BryceAmphitheaterRegion)和南部景觀區兩個區域組成。前者位於公園北部,集中了公園內最經典的石柱景觀,南部景觀區是指靈感點至彩虹點(RainbowPoint)沿線,冬季只開放北部景觀區。另外要注意,公園海拔2400米左右,屬於高原地區,徒步要量力而行,冬季時常下雪,而且積雪較厚,開車一定小心。

tips:關於汽車和輪胎。

由於沒經驗,不知道這猶他和科羅拉多高原原來下雪比北方還厲害,租車只是租了輛緊湊型的起亞,沒有租四輪驅動的SUV。不過也算勉強跑下來了,多虧輪胎是泥地雪地兩用胎(mud+snow),足以應付一般的溼滑路面。建議如果要在冬天來美西大環線自駕,要麼租輛SUV,要麼帶雪鏈必要時使用,最起碼要有雪地胎。我們是無知者無畏,不知道深淺,好在租的這個車原配的就是泥地雪地兩用胎,不然想想有點後怕。

關於輪胎還有一段插曲,我們從旅館出來去布萊斯的路上,儀表盤一直有黃燈閃爍提示,剛開始以為是低溫報警就沒管(駕齡不到1年的新手,所以很多情況沒見過),後來到了目的地,研究了一下說明書,原來是胎壓低了。這下有點慌,趕緊下車看輪胎有沒有扎破,看完沒發現哪個輪胎癟掉。然後出來的時候趕緊去最近的加油站,有自助打氣的地方投幣打氣測胎壓,還好就一個胎壓稍低。但調整一致後還在報警,就有點不明所以了,正好旁邊有工作人員,請教了一下,人家說你開起來跑個2、3邁就好了。果然是這樣,原來車子測胎壓是電腦根據每個輪胎跑的距離推斷哪個輪胎壓力低了,要跑一段距離電腦重算一把才行,Igetit。

tips,關於cedarbreaknationalmonument:這個國家紀念地公園與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齊名,景觀也差不多,離cedarcity很近,離布萊斯峽谷也較近,可是由於海拔高(約3000米),冬天雪厚,整體關閉,只能是自己穿雪鞋或滑雪板進去,所以我們沒去成。要是沒有關門,建議走過路過的不要錯過,國家公園年卡通用。

12月23日。今天的行程是從CedarCity出發,上午先遊覽圓頂礁(CapitalReefNationalPark),下午抵達峽谷地國家公園(Canyonlandsnationalpark)。

猶他24號高速路在兩山之間和開闊盆地中穿行。兩山之間濃霧瀰漫,厚厚積雪覆蓋林木;穿到盆地,雲破日出,露出大片的湛藍天空,遠山之間又卻有云霧繚繞,給線條硬朗粗獷的荒野添了些柔美的風情。

車跡廖廖的路邊突現一大群喜羊羊、懶羊羊、沸羊羊,牧羊人吆喝著打著呼哨力圖讓羊群沿著路肩行進,可這群傢伙明顯是在曠野撒歡慣的,偏要擠擠挨挨的貼著車走,忙壞了我們家的糰子小妞。

?圓頂礁國家公園在大名鼎鼎的猶他五園中算是十分低調的,因猶他24號景觀路貫穿公園的一部分,大多數遊客可能都只是在奔赴布萊斯或拱門的路途中匆匆一瞥。

尤其是在這麼一個有幾分陰冷的冬日,遊客中心門可羅雀,只餘已然凋謝的花枝披著霜戴著雪,在風中微微搖曳,彷彿還帶著幾分鮮活。

雖然此時的圓頂礁谷地厚重穠麗得如同一幅油畫,但實際上這裡是紅巖戈壁上的一塊綠洲。圓頂礁位於抬升的科羅拉多板塊的斷裂帶上,因地勢低,周邊的雨水在此處彙整合一條終年不幹的小河。有水就有家,早期的摩門教徒在此處耕耘勞作,種植了大片果園。直到如今,來此的遊客都可以免費採摘品嚐當季的水果,也算澤被後人了。

雖然桃李杏梅一樣都沒嚐到,但我們同樣在匆匆一瞥間被這片戈壁綠洲驚豔到。沉沉霧靄下紅的巖,白的雪,綠的樹,黃的草…組合出不屬於冬天的瑰麗色彩,難怪印第安人稱其為“沉睡的彩虹”。

其實圓頂礁最獨特的地質特徵應該是5000萬年前形成的水穴褶曲(WaterpocketFold),在一次造山運動中礁頂西側的地層被抬高約2000米,使得整個地層上出現了約100英里長的扭曲,地質學家證明這是北美地區最大的單斜褶皺地區,被稱為活的地質博物館。~~對地質一竅不通的我們只能捂臉飄過。

這一飄就飄到了165英里外的峽谷地國家公園。一路是荒涼的高原,一直都沒看到加油站,最後只能硬著頭皮開到遊客中心,停車時油箱計量儀顯示只能再開5英里了…然後,我們萬分淒涼地發現,公園內也沒有加油站…這麼點油連峽谷地都開不出去,更別提去最近的小鎮Moab了。繼上次阿拉斯加4號公路的荒野驚魂之後,我們又一次在這個車輪上的國家陷入動彈不得的境地。啊哈,不是有位偉人說過“有困難找警察”嗎,我們去找公園的Ranger同志去!在遊客中心聲情並茂的一番傾訴後,填了張申請單,交了9美元現金,以每加侖4.5美元的價格(比猶他的平均油價貴一倍,我們還感激涕零得不行)購買了2加侖油,在公園巡邏車專用的供油處加了3加侖油(Ranger忙著和莊同志聊天去了,回頭一瞅,多加了一加侖,錢都交了,就算了唄。小莊,快承認吧,你一定是故意的!)

解決了燃眉之急,我們才想起來峽谷地的初衷。可峽谷地的霧濃得化都化不開,哪看出去都是白茫茫一片,還是改天再來吧。就這樣,我們花了2小時,往返42邁,進峽谷地遊客中心興高采烈的加了3加侖高價油就出來了。哦對了,還是有收穫的,我們還幫糰子領了juniorranger的任務書,還把任務書要求的看一遍公園的20分鐘視訊介紹完成了,也可以說不枉此行,明天來就可以直接跳過遊客中心了!

從峽谷地出來,途經拱門,此時此地竟然沒有一絲雲霧,莊同志車裡有油,心裡不慌,要求進拱門溜達溜達再出來:雖然沒有落日,好歹也是黃昏嘛,時不我待!此為一進拱門,當然後面還有二進、三進。

ParkAvenueOverview。這是進拱門後的第一個點,雖然此處還看不到標誌性的拱門,但呈V字形排開的嶙峋巨石在這黃昏時分看來分外肅穆。

?

滄海桑田的變遷造就了這些巨石,他們看似佇立千年,卻無時無刻不在變化。這張和上一張照片其實有一半是重複的,但顏色有大大不同,不是我們調的不一樣,主要是日近黃昏,光線暗淡,上面那張是iphone拍的(見上圖,某人正在拍呢),自動的白平衡使得顏色有了失真,下圖是單反的效果,比較真實地還原了暗紅色砂岩的本色。

對糰子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在這片紅巖白雪間留下自己的記號。小雪人,乖乖待著,明天再來看你。

tips:圓頂礁國家公園,可大致分為中部弗魯塔區(FruitaArea)、南部水穴區(WaterpocketDistrict)和北部的大教堂谷區(CathedralValley)。中部的弗魯塔區在24號公路邊上,抵達方便,且有較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是公園遊人最多的區域。我們也只是在這短暫停留了2個小時,24號公路兩邊的區域是不收費的,但從遊客中心開始通往公園深處的景觀大道(ScenicDrive)在平常是按國家公園標準收費的,這條路總長12.7公里,全程柏油路,而冬天關閉了一半,只有6公里可以開一下,天氣不好,景色遜色多了,所以收費點也撤了,就是這樣,我們開進開出也只是碰到了一輛車。另外兩個區域南部水穴區和北部的大教堂谷區路況不好,需要四驅車才能進入,而且很耗時。我們此行走馬觀花,這些地方全都略去。

行前,一直把峽谷地(CanyonlandsNationalPark)和大峽谷(GrandCanyonNationalPark)弄混。私下裡琢磨,單論峽谷,這大峽谷已經是地球上最大的一條裂縫了,其雄渾壯闊無能出其右;峽谷地還有什麼能讓美國作家EdwardAbbey稱其為“這個星球上最精彩、怪異、神奇的地方”?

當我在12月24號早上頂著瑟瑟寒風站在GrandViewPointOverlook極目遠眺時,對這三個奪人眼球的形容詞似乎有了體會。眼前的畫面既瀰漫著原始的沙漠氛圍,又透露著獨有的狂野荒蕪風貌。這個荒,是蠻荒的荒,是四海八荒的荒,是天荒地老的荒。大概是這片荒蕪激發了美國人在起名上所有的靈感與想象力,我腳下的這塊土地才擁有了一個獨一無二貼切的名字~~天空之島(TheIslandintheSky)。

更奇異的是,眼前平坦的荒原突兀的下陷,深深的垂直的陷落下去形成谷地,彷彿巨大獸爪印般嵌刻入平原,用糰子的話說就是Dianosaurfootprint(恐龍的腳印)。峽谷地,峽谷地,原來是這麼回事兒!

?遠方的景緻再遼闊壯美也總是遙不可及,而雙腳所能丈量的那方土地卻如同八卦陣般,亂石、矮樹、灌木、殘雪,如果沒有這些堆疊的石塊引路,我們一定會迷失在這片荒原上。有時,我們會在路邊的雪地上發現有蹄類動物的腳印,可細細側耳傾聽,又似乎只有風聲從曠野呼嘯而過。

徒步小徑的盡頭是懸崖,懸崖的叧一側是孤獨佇立的燭峰,白雪鋪陳在紫紅的大地上,唯燭峰紅耀。科羅拉多河及其支流在這片荒原上留下了無數得意之作。

身處懸崖之巔的小糰子,正忙著堆雪人。這是我們即使走到世界盡頭也不能忘懷的神聖使命。

兩個人熱火朝天的創作著,為了小雪人的鼻子眼睛胳膊頭髮操碎了心。在這樣的戈壁荒漠上,拔根草都怕破壞了生態環境。

?終於完成了!糰子興奮得站起來高歌一曲:Letitgo!Letitgo!…歌聲被荒原上漫卷過來的風吹得七零八散,但,不掩豪情。

大觀景點小徑的最後一段路明明已經下起了雪粒子,幾英里外的格林河(GreenRiver)觀景點卻是這麼一幅藍天白雲秋高氣爽的模樣,依稀可見格林河蜿蜒穿行於紅色的荒漠峽谷之中,實在很難想象這般的涓涓細流是如何在戈壁上鐫刻下屬於自己的深刻印章的。

並不是只有拱門國家公園才有拱門的。走過400米因積雪消融而略顯泥濘的小徑,看到臺地拱門(mesaarch)的那一刻,我真的有被驚豔到。立於懸崖之畔,以頑石之身呈現柔美的弧度,難怪Windows7會將之選作桌面桌布之一。

尤其是自拱門中向懸崖外遠眺,峽谷地的孤峰陡巖臺地,天盡頭與雲朵糾纏不清的拉塞爾雪山~~真是一窗一世界。

莊同志堅持要留下這張,一臉從心底裡湧出來怎麼也壓不下去的壞笑,振振有詞:這樣才能說明懸崖邊的風很大呀!

ShaferCanyonOverlook。站在這裡,眺望對面的臺地崖壁,好像找到了點大峽谷的感覺。這一刻才領悟:大峽谷的觀景點都在兩側崖壁,欣賞的是峽谷本身的壯美;而峽谷地是從6000英尺的上方俯瞰峽谷,感受的是上古洪荒的魔獸爪印撕裂大地的震撼。

如果你不能從我的照片和文字中領略到峽谷地那遼闊深遠大開大闔的美,請記住,那絕對不是我的錯。這樣的景緻原本就不是幾張照片和單薄的文字能夠呈現的,需要你身臨其境來看看。

tips:途徑峽谷地國家公園的科羅拉多河(ColoradoRiver)及其支流格林河(GreenRiver)呈“Y”字型,將公園分為天空之島(TheIslandintheSky)、針尖區(TheNeedles)和迷宮區(TheMaze)3個區域,各區域相互獨立,需從不同入口分別進入遊覽。天空之島位於公園北部,靠近摩押(moab)鎮,是旅行者最常遊覽的區域,可通過多個觀景臺欣賞園內峽谷和臺地;針尖區位於公園東南部,以觀賞岩石尖塔為主,輔以峽谷、地塹和岩石拱門景觀;迷宮區在公園西南部,是全美最偏遠、交通最不便(只能徒步進入)、人類最難進入的地區之一,所以訪客最少。整個公園除了天空之島設施完善開發較好以外,其餘很多地區都需要四輪驅動越野車才可以進入,我們此行也只去了天空之島的最精華區域。面對大餐,我們只能每樣吃一點,等餓了再來吃吧!

拱門國家公園對猶他州、對美國乃至對世界地質學研究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想到要親眼看到猶他州的車牌標誌~~DelicateArch(精緻拱門)了,實在是激動啊!

為了把最好的日落留給精緻拱門,我們先驅車直奔公園路盡頭的Devil’sGarden(魔鬼花園)。

從遠處看過來,魔鬼花園就是荒原上散落的一堆亂石,置身其中卻彷彿走入一個巨大的迷宮。一轉身,前方千奇百怪的石頭就吸引了你全部的注意;再一抬眼,就發現找不到來時路了,魔鬼花園果真不是凡人逛得起的。關鍵時刻高科技拯救了三個暈頭轉向的人類,感謝手機的Googlemap讓我們終於找著了北。(雖然沒有手機訊號,可提前下載的離線地圖在GPS定位下精準地指示著公園的每一條小徑和每一個有名字的拱門,真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被雪掩蓋大半的路牌上一個筆直的箭頭~~TunnelArch,我們沿著箭頭方向東張西望了半天卻不得其所。直到繞到紅石山的正後方,才看到被一縷陽光洞穿的隧道拱門。驚喜之餘還是不免詫異:這就是拱門啊!怎麼長得和精緻拱門不太像呢?

這就必須得提提拱門的成因了。孕育拱門的這片土地原是汪洋大海,在海水乾涸的幾百萬年間,海水下的鹽層被泥土覆蓋擠壓成岩石。然後地殼隆起,鹽層風化造就了各種嶙峋怪石、崖壁以及~拱門。雖是一母同胞,但也分早晚,隧道拱門大概是拱門兄弟中的小baby了吧。

很快,我們看到了拱門兄弟中的老大哥。

LandscapeArch景觀拱門,一橋飛架南北,橫向跨度88米,世界上最長最大的拱門。仰望它,你不能不感慨造物主的神奇。可惜,即使冷硬如岩石,也沒法逃脫生老病死這回事兒。由於岩石風化,近年不斷有石塊脫落,總有一天,它會無法承擔自身的應力而坍塌。

魔鬼花園是公園中拱門最多的一條小徑(其實也不過八九個,不知道拱門國家公園裡2000多個拱門都藏哪去了),只是過了景觀拱門後的路會更加崎嶇難行,走一圈環線得三個小時,我可不想在魔鬼他們家後花園過夜。就這麼小心著,回程一段下坡冰雪路我還摔了屁股墩,安全第一,形象問題暫時靠邊,我索性坐在地上一路滑下了坡。後面一對中國老頭老太太正猶猶豫豫不敢走呢,一見我帶的好頭,大為贊同,跟著我就坐滑梯下來了。至於糰子同學,先是是連滾帶爬,肩抗背駝,後來找到了一個好辦法,在合適的平地和下坡路段,爸爸媽媽一人拉一隻手,慢慢像拉雪橇一樣拉了一路。

看精緻拱門(DelicateArch)的選擇有兩個:Delicatearchtrail和Delicatearchviewpoint。前者從wolferanch的停車場,走來回4.8公里近看,後者隔著個山頭遠觀。我們時間有限,還要趕在夕陽時看到拱門,當然選簡單易行的後者了。從停車場走5分鐘來到精緻拱門的下觀景點,抬頭一看:哎呀媽呀,這精緻拱門也太精緻,嗯,小巧了吧?不行,不行,得近點,去上觀景點。

又爬了800米山路到了懸崖的邊緣看對面的拱門。雖然還是玲瓏小巧,但確實精緻。其周邊的岩石已風化殆盡,只餘這道完美的石拱俏生生的立在深橙色的崖壁上。依稀可以辨認出那些拱門下移動的小芝麻點就是從另一條trail過去的遊客。原來是距離削弱了它的巨集偉,而凸顯了它的精緻。

糰子小妞又在手上把玩了會兒精緻拱門。本來正好可以看夕陽斜照精緻拱門的盛景,但人算不如天算,看天邊濃雲翻卷,把太陽擋得連個影子都瞅不見,算了,早點回旅館過平安夜吧。

聖誕日的第一景~~BalancedRock(平衡石)。拱門公園裡有許多的平衡石景觀,只是這一塊剛好佇立在公園主路的一側,又是於曠野上拔地而起,所以特別顯眼。即使把小糰子放在下方作比例尺,也很難想象得出上方那塊巨石有三輛校車巴士那麼大。與下方的基座石間還有個白色接縫,如果不是國家公園內,我真要懷疑這上下兩塊巨石是用水泥粘接的人造景觀了。不過也許正是由於不同質地岩石耐風化消蝕的能力不一樣,才造就了這樣看似搖搖欲墜的平衡石奇觀。

TurretArch,位於TheWindowsSection(窗櫺景區)。從TurretArch的巨大斗拱下正好看見南北窗拱門。

小糰子又一次被當作座標,放到了兩個大眼晴間的鼻子尖上。南北窗拱門這麼看過去只覺得仿若是帶著詭異美感的岩石面具,但我猶記得那幅“北窗望月”:墨藍的夜色中,滿月與拱門同時入鏡,美侖美奐。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首。

看這魔眼中的大眼珠子!

個人覺得最特別的還是窗櫺景區的另一景~~DoubleArch。爬到拱門下看著頭頂的三分天下,覺得這對雙胞胎真是太可愛了。

2019年聖誕的主題詞毫無疑問就是“拱門”。我們在23號傍晚、24號中午、25號早晨三進拱門,用雙腳丈量著這片紅土地,仰望著一個個屹立於蒼穹下的斗拱,撫摸著凝固在岩石紋理中的歲月。他們在滄海桑田的變幻中或生或滅,在時間的長河裡生生不息,與他們相比,我們的生命短暫如花火。這樣說起來,與拱門國家公園的這次相逢委實難得。

tips,關於哪個季節合適?一般的推薦是這樣的:拱門和峽谷地國家公園同處科羅拉多高原,夏季酷熱少雨,氣溫通常超過38℃,谷底氣溫比谷緣更高,使得室外活動非常困難;冬季凜冽寒冷,雖不常降大雪,但少量冰雪仍可能會影響道路的正常通行。因此最好的遊覽季節為春季(4月-5月)和秋季(9月中旬至10月),在此期間白天的最高氣溫為15-27℃,最低氣溫為0-10℃,適合遊覽和徒步活動。但仍須注意這裡的晝夜溫差非常大,溫差甚至會超過20℃,所以外出遊覽請準備好禦寒外套。每年3月-10月是兩個國家公園的旅遊旺季,期間旅行者數量較多,公園內的停車位、露營地及公園外摩押小鎮的住宿都會很緊張。其實,像我們這樣,在冬季特別是聖誕假期來也是不錯的選擇,起碼可以避開大批遊客,不至於汗流浹背地人擠人,反正也是荒蕪的高原戈壁,一年四季都是暗紅色的基調,景緻沒啥大的差別,冬天有點雪的襯托還更有意境一些。另外,根據我們這兩天在這兩個公園的經驗,即使下了雪,公園的掃雪車輛也會迅速掃清主幹道的積雪,SUV或者雪地胎足夠應付這個路況。

這次美西大環線的行程,是爸爸同志一個點一個點敲定的,因此,當我們從拱門出發,前往似乎不怎麼聽說過的黑峽(BlackCanyon)國家公園時,我忍不住提問:為什麼要去黑峽啊?總策劃兼司機同志不加思索的丟擲了答案:順路啊!……我朝天翻了個白眼:拜託,三小時車程,順路?!你這是在美國大原野上馳騁習慣了吧?裡緊羽絨服往舒適的座椅裡窩了窩~~反正不是我開車!

三小時後,車窗外已是一片雪原,與布萊斯峽谷的大雪紛飛不同,這裡已是雪後初晴。美國人都圍爐過聖誕去了,中國人多半也不會光顧這個冷門景點,從拐進黑峽的入口就車影都沒見到幾個。

不意外地端詳了下關門歇業的遊客中心,聖誕節嘛,這點人道主義我們還是懂的。(說實話,美帝國主義在休假制度上真是體現了其剝削本質,我曾經很認真的掰著指頭數過他們的公眾假期~~八天。)

關門的遊客中心絲毫不影響南方長大的娃兒看見大雪的熱情,深可及膝的雪地裡一圈歡快的蹦噠。這種每一腳下去的不可預知感真是讓人既忐忑又興奮呢!

零下十度的瑟瑟寒風中,小糰子熱情似火的幫遊客中心打著義工,舉著個比人還高的雪鏟清理露臺的積雪。

當然,也沒忘記酷愛“到此一遊”的小雪人!

天太冷,我們決定打道回酒店,明早再來遊客中心打卡。在車前跟拍沙子似的拍掉身上的雪粒子,從後備箱拿出備用鞋換上,再把糰子的小襪子晾在暖氣出口上,三分鐘的功夫,剛在雪地裡打了個滾的小糰子,又暖烘烘的窩到了她的安全座椅裡。

第二天一早再入黑峽,原本想交了作業領了徽章就走,沒想到和藹的Ranger爺爺告訴我們可以免費使用遊客中心的snowshoes(雪鞋)。

Snowshoes,我們只在Frozen(冰雪奇緣)的故事書裡見過圖片,在阿拉斯加的博物館裡見過愛斯基摩人用的實物,沒想到現在也還在使用,沒想到居然還能親身體會一把。(也許東北的小夥伴會覺得我們孤陋寡聞,可誰叫咱們一家三口都生活在長江以南呢)

花了五分鐘終於固定好了雪鞋,我們開始嘗試在雪地上龜速前進。

其實穿雪鞋行走並不方便,兩腿得略略分開,不然就會左腳絆右腳。但至少能浮在雪面上,不會“雪足深陷”了。

小傢伙居然還能穿著雪鞋在雪地上起跳!小心點,差點就突破地心引力衝到鏡頭外面去了!

無垠的雪地,燦爛的陽光,彷彿一個絕好的舞臺,激發著小丫頭的表演熱情,看咱這小腰扭得!

走在山間的小徑上,時不時還能看到深深的雪洞,不知道是不是哪隻小雪兔的家。糰子突然回頭,神祕的衝我招招手。

可迎接我的,是滿頭滿身的雪!這個小壞蛋!

終於一步一挪到了黑峽邊。黑峽如刀劈斧鑿般深陷開裂,依稀可見峽谷底的湍流。而對側的峽谷北緣早就因道路條件更惡劣而封路,只能遠眺了。

走了一段環線又回到了遊客中心,而我們的黑峽打醬油之旅,也因為這段雪上漫步有了特別的意義。旅行就像生活的濃縮,總在峰迴路轉間閃爍著精彩。

tips:黑峽的全稱是甘尼遜黑峽谷國家公園(BlackCanyonoftheGunnisonNationalPark),直到1999年才被美國國會批准為國家公園,是美國59個國家公園中第58個被批准的小弟弟。公園有兩個入口,一個入口位於公園南面,而另一個入口則在公園北面,且北面的入口在冬季是關閉的,我們此次進入的是南緣。此地冬季滑雪,夏季徒步,總有一款適合你。

tips:關於住宿,一般住在蒙特羅斯(Montrose),這是離溝口最近的小城,距離公園大概20分鐘車程,各種連鎖旅館、Motel、Hotel都有。我們選擇的是一家便宜的連鎖Motel——RodewayInn,冬季是淡季,加稅只要40多美元,就在主幹道邊上。入住的那天正好聖誕節,實在沒幾個房客。院子裡有個木質的兒童樂園,鞦韆、城堡、滑梯都有,糰子在零下幾度的傍晚,一個人在這玩得起勁。

媽媽的作品到此為止,除了攻略性質的tips是爸爸加的,其他那些堆砌起來的文縐縐的詞都是媽媽寫的,爸爸只是改了幾個錯別字。以下是爸爸作品,理科男寫不出華麗的辭藻,大家體會下不同的風格吧!

美國有59個國家公園,58個都是保護各類自然地質景觀,唯一保護以人造建築遺址為主的就是梅薩維德國家公園(MesaVerdeNationalPark)。這個遺址也是印第安人的文化遺產,雖然無法與中美洲的瑪雅和南美洲的印加遺址相媲美,但在缺乏文化歷史積澱的北美洲,還是有其崇高地位的,所以我們不想錯過!

梅薩維德MesaVerde,西班牙語意為綠色臺地,為18世紀西班牙探險家起的名字(這片土地最早也是西班牙殖民地)。約在2000年前,一個叫作阿納薩扎伊的印第安部族在此建立了小王國。起初他們在地坑裡蓋造粗獷的房舍(那種一半在地下,一半用木頭支撐屋頂的小房子,就像中國的窩棚),成為這裡最早的聚居和以務農為生的印第安人。後為了躲避其他部族的侵襲,開始遷移到峽谷兩側的懸崖峭壁間,開山鑿石,壘砌牆壁,構置峭壁石室,在歷史上稱為峭壁居民(摘自網路)。公園核心區的遊客中心有一個小型博物館,可以全面瞭解那個時代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黑峽國家公園和梅薩維德國家公園都屬於科羅拉多州,但兩地相距比較遠,開車需要3-4個小時。時間倒不長,可正值雪季,又是兩千多米的小高原,周圍都是森林和高山,基本都是山路,路面溼滑,現在回憶起來都有點後怕:我們駕駛的是常規小車,不是四驅、沒有雪鏈,甚至都不知道是不是雪地胎,就在雪路上一路馳騁,真的是無知者無畏。如果有人也想在這個季節去科羅拉多,建議還是駕駛四驅車,千萬不要冒險。

從黑峽出來,行駛過三分之一的道路,就開始進入山區,全是皚皚白雪,一派北國風光。

一路上很多滑雪愛好者,自己找地方在滑雪,路邊有一些提供服務的滑雪小屋,怪不得美國西南部加州德州的前輩都說科羅拉多滑雪好,真的是名不虛傳。

看看路邊這雪厚的,差不多有一米。美國的道路保障很到位,雪後一定會有清雪車輛剷雪,鏟過之後路邊就形成了雪牆。

積雪清理完畢後,一般車子都可以直接在上面行駛,只是在背陰的地方還是會有冰渣子,在上面開車真的是如履薄冰!

一些turnout(就是提供臨時停車的休息點)就沒人清掃,在一處雪薄的地方我們靠邊停車,吃自帶的午餐,順便休息一下。結果想開出來上大路的時候,車子真的陷在雪裡出不來,輪胎一直打滑,把倆千金叫下車減重,再讓媽媽幫忙推,不行,找工具挖輪胎下面的雪,開了一米又陷進去了,還是不行。此時後面一個獨行的印度小哥也駕車靠邊休息,主動上來幫忙,指引方向並幫忙推車,還真出來了!在此再次向印度小哥表示感謝!其實這位小哥開的也是常規小車,不知道小兄弟有沒有也陷在雪裡出不來,您有需要幫忙的話就請後面來的人吧,我先走了,不好意思哈!

一路謹慎,到梅薩維德公園外的遊客中心已是兩點,在停車場檢查這輛備受蹂躪的小車,看這輪胎擋泥板,結了厚厚一層泥漿和冰混合的冰坨,踢都踢不下來。不管了,先去遊客中心瞭解這個公園的前世今生,領了juniorranger的任務書,趕緊繼續上路。此時已是下午兩點多,進到裡面核心區還要大半小時車程,就兩個小時在裡面,時間緊,任務重,出發!

結果,在公園入口就被人攔下了。在檢票口,我遞上我的ID和年卡,一個老年Ranger,問我們是否是SnowTire(雪地胎),問有沒有帶雪鏈,我說都沒有。老爺子直接就說請回,公園裡面路面有積雪,不適合我這樣的車子,早上已經有車子發生意外了!這下我們就蒙了,千里迢迢還不讓進,趕緊解釋我們也是一路踏雪而來,路上並沒有遇到車輪打滑的情況,而且我是租的車子,並不清楚是否是雪地胎。老爺子一聽,從他的小屋子裡出來,俯下身檢視我的車胎情況,然後說我們可以進,因為我們的輪胎是雪地泥地兩用胎。回來搜尋了一下,原來雪地胎標記是S(Snow),泥地胎標記是M(Mud),如果兩用胎就是S+M。我在南加州這長年溫暖如春的地方租的車子竟然是兩用胎,真是未雨綢繆,考慮周到啊!

行駛在公園裡面的崎嶇山路上,真的好多路段有積雪,已經被壓實那種,心驚膽戰小心謹慎靠近我們的目的地。梅薩維德國家公園在1906年就建立了,並於1978年成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公園內遺存的印第安人建築遺蹟主要有兩處最集中和最大:一處是峭壁王宮(CliffPalace),一處是雲杉樹屋(SpruceTreeHouse)。

峭壁王宮約建於11世紀,建築形式像現代的公寓,分2、3、4層幾種規格,總計有房間200多個。在峭壁王宮外緣,還蓋有許多圓形地下室,供部族內部社交活動或敬神之用。這些建築物雖然已廢棄700多年,但依舊可看出當年的建築規模與工藝技巧(摘自網路)。事實上,我們當天去的時候由於季節原因此處並不對外開放(每年只在五月-九月開放),即使開放的季節也需要在遊客中心預約,由Ranger帶著參觀,由於要在狹窄陡峭的臺階和梯子上行走,對年齡和身體條件有限制。我們無法一睹芳容,這只是借用網路照片過過眼癮。

雲杉樹屋是第二個最大的建築遺址,約建於12世紀。共有峭壁房舍100多個。悲催的是,本來唯一開放的值得一看的大型建築群,結果那幾天有風化的石頭掉落,為保證安全,也不準遊人靠近,只能遠觀。

來之前一直在給糰子灌輸古代印第安人是怎樣生活的,現在只能遠遠看一眼,滿臉遺憾。

好在旁邊有一處小型博物館——查平梅薩考古博物館(ChapinMesaArcheologicalMuseum),仍然可以瞭解梅薩維德的前世今生。北美印第安人在歐洲人殖民之前,已經有燦爛的文化,至於為何會荒廢,據研究,原來是公元1276到1299年,這裡發生了連續24年的大旱災,食水斷絕,人們向東逃荒,到水源充足的地方重建家園。

大型建築群看不了,周圍還有一些小型建築群,比如這個,也是建在絕壁之下,規模也不小,可惜還是不能下去近看。

梅薩維德的主要參觀區景點集中,轉一圈一兩個小時,五點之前去雲杉樹屋旁那個小博物館找Ranger交了糰子的作業,領了badge,也算沒白來。

五點多伴著最後一點晚霞下山,山路,夜路,雪路。天邊一顆孤星相伴,崇山峻嶺。路上竟然沒看到車,我們可能是最後一輛,好不容易趕上前面一輛車,正覺得有前車照路好還鄉,這傢伙卻停到了turnout,讓我們先走,第一次覺得美國人的謙讓也不總是讓人愉悅的。

後面星夜兼程,又行駛兩個小時去往下一個目的地——紀念碑谷附近的小城凱恩塔(kayenta)投宿,到那已是快八點了。其實也可以選擇梅薩維德公園旁邊的小鎮科特斯(Cortez)住宿,但我們為了第二天多看點地方,只能晚上多趕點路!梅薩維德的最佳遊覽季節應該是在五六月份和九月份,此時公園所有景點開放,樹木蔥鬱,天氣也不是太熱,而且白天日長,晚上天黑得晚,一天的活動時間可以頂冬天的一天半。要是我們能在美國待兩年就不會趕著大冬天去美西大環線,以後就指望著糰子到美國上大學,我們再故地重遊了!

如果說梅薩維德代表的是印第安人的前世,那我們今天要去的紀念碑谷則表現的是印第安人的今生。昨晚住宿的小城凱恩塔(kayenta)是納瓦霍(Navajo)印第安人聚居地,現在則主要用來接待來紀念碑谷(monumentValleyNavajoTribalPark,全稱應該是紀念碑谷納瓦霍部落公園)的遊客,距離公園25英里,半個小時車程。

一早就出發往北,路兩邊散落著印第安人的住所,都是那種平房,不知道是不是地廣人稀的原因。

再次進入猶他州的地界,這塊WelcometoUtah的界牌上貼滿了遠道而來的遊客們貼上去的貼紙,紀念碑谷公園坐落於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交界處,由本地的納瓦霍部落經營。

交了錢(一個小車好像是20刀,兩天有效),來到遊客中心,在觀景臺上遠眺公園,暗紅色的荒涼大地上矗立著平臺狀石峰,是典型的西部風貌,事實上,這裡確實是很多西部片的取景地。

換個視野來欣賞一下大地,在遊客中心的紀念品商店,透過玻璃窗眺望窗外,就像牆上的三個螢幕。

這些紀念品是當地印第安人的木偶,手舞足蹈,形態自然。而窗外的景色,越看越像是一幅畫。

還有這些充滿原始氣息的手工陶器,曾經的生活必須品已經轉身成為了旅遊紀念品。印第安人在這片土地上已經找到了維生方法,靠著旅遊業和相關附屬產業,這一大片區域的印第安人,包括亞利桑那、猶他、科羅拉多和新墨西哥等州,都過得不錯。印第安人作為美洲大陸曾經的主宰者,現在被禁錮在有限的幾片保留地中,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討討生活,過過小日子!

在遊客中心的歷史展區,我們還瞭解到,原來吳宇森在好萊塢拍攝的《風語者》,反映的就是納瓦霍族人用他們的語言作為密碼,為二戰期間的美軍傳遞情報的故事。這是一個被人詬病的題材,一個華裔導演在種族話題敏感的美國拍一部有種族問題傾向的電影,結果可想而知:不叫好也不賣座!

那塊立方體一樣的平頂山造型實在特別,糰子同學要求合影,那當然馬上滿足!

遊客中心待了好一會兒,才出來駕車繼續往裡深入。後面有一條17miles的自駕線路等著我們去挑戰。先來挑戰這塊突出於懸崖的石頭,好多人坐在石頭邊緣照相,雖然掉下去也就幾米深,那也危險呀!

我們就只是站在石頭中間,沒有太靠邊,主要是拍照的媽媽一個勁地喊:“不要再靠邊了!不要再靠邊了!”為了照顧她那脆弱的心靈,還是聽話的好!

與國家公園那種完善的道路設施不同,這17邁基本是單行線,全都是沒有鋪水泥或瀝青的石子路,簡直就是車輪壓出的原始路面,坑坑窪窪,塵土飛楊,快要把骨頭顛散,好在是租來的車,顛壞了也不心疼,但我開完後的第一感覺就是:這輩子再也不會來這開了!所以,當糰子看到路邊的馬兒後,覺得還不如騎馬來的爽!

其實這17miles路程並沒有多少驚豔,對於已經走遍了大半個美國的我們來說,這兒的景色略顯單調。媽媽決定還是多拍拍小車模吧!

奇異的土黃色石峰,深藍的天空,白色的小車,淡藍的糰子,顏色還是很豐富的,只可惜糰子腿短個矮,還裹得像粽子似的,這怎麼拍也出不了大片啊,媽媽!

媽媽今天純粹練手,光線太亮,沒有朝陽或夕陽那樣豔麗的色彩,也沒有云朵的映襯,拍不出大片,就留點回憶吧!

這片荒涼的土地景色缺少變化,偶爾有一些柱狀石山稍微調節一下地平線,沿著線路繼續往前走吧!

還是有一些驚豔的,比如這張,如螻蟻一般的小糰子託舉著巨石,真有一種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感覺!

今天的紀念碑谷只是第一站,計劃單上還有鵝頸彎州立公園和自然橋國家紀念地,下午吃過飯,一路往北繼續出發!

163號公路,沒有1號公路和66號公路那麼著名,但是隻要你看過《阿甘正傳》,就一定記得這個畫面——阿甘停止奔跑的地方,就是這兒,在紀念碑谷和鵝頸彎之間的163號公路上,面向紀念碑谷的方向。

這個地方在地圖上沒有特別標示,但不用找,只要從紀念碑谷和鵝頸彎之間開過,看到人多的地方停車就是了,很多人在路上擺pose,路邊已經自發成了停車場,過往車輛基本都會在這停。大家心照不宣,各自上路擺拍,就像我們糰子一樣。一部美國電影,影響的不只是美國人,竟然全世界人民都來朝聖,這好萊塢的魅力還真不一般。

鵝頸彎(gooseneck)是猶他州的州立公園(statepark),科羅拉多河的分支聖胡安河在此形成三個彎,這繞來繞去的彎勢的確就像鵝的脖子一樣,故被命名為鵝頸。

只有超廣角相機才能拍全2個彎,我們一次就只能拍下這1個彎。

糰子第一次看到如此大回環的河流,也來湊熱鬧看稀奇。這個州立公園太小了,充其量就是一個觀景點,看一眼足夠!需要提示的是,就這麼小一個觀景點還是收費的,停車場進來後自助交費,五美元一輛車,沒人管理,靠自覺,你看一眼也是五美元。當然交不交你自己決定,不要問我交了沒有,反正我們待了不到五分鐘就略帶失望的撤了,還有下一站呢!

從鵝頸彎往自然橋國家紀念地(naturalbridgenationalmonument)的路上,行駛10分鐘左右就可以看到高高在上的臺地,約有兩三百米高,那種幾乎垂直的崖壁,正納悶呢,我們要開上去嗎?怎麼上去啊?

然後就上了賊船,行駛上了一條此生難忘的高難度道路——MokiDugway(崖壁的盤山公路),3英里(接近5公里)長,沒有鋪瀝青,石子路,單車道,沒有護欄,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錯車困難,全都是180度髮卡彎,彎多坡陡。好在沒有其他的車跟我錯車,小心謹慎上了頂。來到頂上又感覺豁然開朗,一馬平川,時速又可以達到60mile了,但想著待會兒還要原路返回就有點頭大。

當我們四十分鐘後趕到自然橋,發現由於是聖誕假期,遊客中心關門歇業,拿不到JuniorRanger的任務書,也拿不到公園的地圖,哎,只能自己隨便看看了!

糰子由於沒拿到任務書,一直鬧情緒,後來回洛杉磯為了補償糰子,在網上找了一份任務書,列印出來糰子做好後寄到這邊,公園Ranger批改後連同badge和回信再寄還給我們,服務真周到,滿滿的愛,這個要點贊!

這個國家紀念地有三座著名的自然橋,分別名為Kachina,Owachomo和Sipapu,均以美洲原住民部落霍皮(Hopi)的名字命名,忘了上圖拍攝的是哪一座,其實跟拱門(arches)國家公園的類似。

國家紀念地(nationalmonument)也是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屬於僅次於國家公園(nationalpark)的一種公園形態,她的成立只要總統簽字就行,不像nationalpark,需要國會投票通過。當然很多國家公園也是在國家紀念地的基礎上升級而成的,但這座自然橋國家紀念地規模小,地質形態單一,雖然很早就是國家紀念地,但我覺得已經到頂了,沒有上漲空間!

自然橋國家紀念地的另一賣點是被國際暗夜協會(InternationalDark-SkyAssociation)認證為世界第一個國際暗夜公園(InternationalDark-SkyPark),目前僅有四個公園得到認證。暗夜公園就是光汙染最少的地方,適合晚上觀星。我們去的那天在那待了一個多小時,就看到兩臺車,但在離開時卻碰到一位剛來的帥哥,一個人,正在搬裝備準備露營,這麼冷的天在野外露營,就是為了拍星空!

我們沒觀星的計劃,還要連夜趕回佩吉(page),三個半小時沿原路返回,到page已是晚上八點。

這次自駕路上,基本都是人煙稀少的地區,再加上聖誕假期,老美都在家圍爐夜話,路上更顯蕭條。唯獨到了佩奇(Page)感覺就不一樣了,人聲鼎沸。

佩奇所在地區也是個印第安人保留地,周圍有很多世界級景觀,近的如馬蹄灣、羚羊谷、蓋倫峽谷、波浪谷,遠的如紀念碑谷、大峽谷等。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是羚羊谷,這是個限速步驟,因為需要預約,結果等我們提前兩天預約的時候,發現上羚羊谷和下羚羊谷都約滿了,看攻略下羚羊谷可以現場排隊買當天票,決定第一步先去下羚羊谷現場買票。

此地有兩家公司競爭,都在溝口有停車場和購票集合場地,據說是同一個家族的人開的,兩家差不多,價格和路線也是一樣的。隨機找了一家,排了二十多分鐘,約了箇中午十二點半的(來晚了一點,最早就這個點了,但中午陽光直射,谷裡更漂亮),此時不到十點,還有兩個多小時,先去馬蹄灣和蓋倫峽谷國家娛樂區(GlenCanyonNationalRecreationArea)的遊客中心逛逛。

車行十來分鐘就到了馬蹄灣(HorseshoeBend),位於Page南側89號公路的沿線,路旁拐彎處會有清晰的標誌指出。停車場很大,但基本已停滿,下車要走近二十分鐘的沙土路,才能到達景點。馬蹄灣故名思議是呈馬蹄形狀的峽谷,被科羅拉多河(ColoradoRiver)環繞而形成的。十點多鐘,太陽斜射,照片上一半是陰影,看來最好還是中午來。

河邊的懸崖絕壁上到處有人擺pose,好在上百米的崖邊都可入鏡,好幾百人都分散了。我們也找了一處,抱著糰子來了一張到此一遊的標準照!

其實這個地兒和昨天去的鵝頸彎類似,只是這裡更容易到達,在中國人中炒作得也熱,遊客人數起碼是鵝頸彎的十倍,回停車場的路上,周圍全都是操各種方言的中國人,目測一下幾百人一大半是華人面孔,在那一刻中國人佔領了這個山頭。

還有時間,趕緊去蓋倫峽谷國家娛樂區遊客中心看看。在荒蕪的西部,這裡之所以是國家級水上娛樂區,就是在科羅拉多河的蓋倫峽谷(GlenCanyon)上建了水壩(GlenCanyonDam),蓄起了很大一個湖——鮑威爾湖(LakePowell),在缺水的西部,有碧波萬頃,美國人趨之若鶩!

在這個遊客中心,除了介紹景點,更多的是科學教育模型,與水壩發電有關。糰子對這些更有興趣,每樣體驗一下。時間不早了,領了JuniorRanger的任務書(國家娛樂區也歸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也有小小護林員的活動),趕緊去看膜拜羚羊谷嘍!

羚羊谷分為上羚羊谷(UpperAntelopeCanyon)和下羚羊谷(LowerAntelopeCanyon),不是根據上游和下游區分,只是在地面以上的就是上羚羊谷,在地面以下的就是下羚羊谷。上羚羊谷底寬頂窄,下羚羊谷相反,是頂寬底窄,更不好走。但兩者景色類似,只不過上羚羊谷有所謂的一束光,更受攝影愛好者青睞,炒得更熱,價格更貴,更難預約(預約上羚羊谷網址www.antelopecanyon.com)。

到了約定時間來到聚集地,會有一個導遊把這個時間點的遊客聚在一起,講一些規則,然後出發去溝口,排隊等待進入下羚羊谷。

在排隊這段時間糰子沒閒著,正在做剛才領的JuniorRanger的作業,真是敬業,好好表揚。

輪到我們了,沿著旋梯下到谷底。

一下來就淹沒在各種讚美聲中,雖不能聽懂各國語言,但“wow”這個音在大家口裡發出來,代表的都是讚歎的意思。

整個峽谷道路狹窄,主要是由於長期的洪水侵蝕和風蝕形成的。

由於被侵蝕的峽谷內部表面極不光滑,又有洪水衝過的痕跡,在陽光的照射下就顯現出不同的光線和紋路,彷彿置身仙境。

糰子小仙女在前面引路,帶領大家繼續探索。下羚羊谷以前是河道,一旦下大雨就會淹水,曾經發生過淹死遊客的意外,看看這狹窄的道路,一旦淹水真是躲都沒地方躲!

每隊的導遊都是神人,閱人無數,能說多國語言,跟我們說了幾句中文(比如借過、跟上、繼續往前、謝謝……可能就會這幾句),還主動幫我們拍合影。這些導遊絕大部分是當地印第安人,裝扮還是當地土著的樣子,但日常交流全都是英語為主了!

導遊除了幫我們合影,還指導我們在哪個地方哪個角度用哪種濾鏡拍出來的照片最漂亮(PS:他們只會調教蘋果手機)。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光與影的纏綿,造就了這舉世無雙的奇異景象!

溝底難得這麼一塊開闊地,導遊小哥又主動上來給我們來了一張全家福。

下羚羊谷據說比上羚羊谷長,但再長也有到頭的時候,要結束了,享受了這一路視覺饕餮盛宴,不捨是難免的,爬上這個階梯就是地面,讓我們再看一眼吧!

出了羚羊谷,謝過了導遊,已是下午,接下來幾個小時,我們將要去蓋倫峽谷,欣賞美國版的“高峽出平湖”。

過了這個橋就是遊客中心,遊客中心修在蓋倫峽谷大壩(GlenCanyonDam)邊上,上午來的時候已草草看過,下午過來又仔細研究了一番。向Ranger討教,半天可以去幹些什麼,這些Ranger真是nice,百問不厭,指點之後,我們再次出發。

先去鮑威爾湖(LakePowell),這是科羅拉多河上的一個人造水庫,其蓄水量位居全美第二。蜿蜒曲折通常是形容河流的,不過這沿著ColoradoRiver蓄水形成的湖用蜿蜒曲折形容同樣恰當。LoneRockBeach是一個野營地,車可以直接開到湖邊,湖邊的大片開闊地,無拘無束縱橫馳騁的感覺超級棒。

西部太荒涼了,有水都沒什麼植被,照片太單調,只能拍拍自己的大長腿。

糰子同學也在尋找新玩法,撿石頭拼了一個“TUAN”出來,噹噹噹當,成功啦,樣子好威風。但這湖邊的景色實在泛善可陳,找個制高點去。

WahweapOverlook就是這麼一個制高點,來這的人還真不少。夕陽照射下,狹窄的湖面、金黃色的土地,典型西部荒涼的美,如果沒有遠處位於下羚羊谷旁邊的發電廠煙囪就完美了!

另一邊就是更典型的荒涼美,湖面稍寬,開闢了一個遊艇碼頭,老美特別喜歡水上運動,難得見水的西部更甚,經常可以看到房車或皮卡後面拖著遊艇。

太陽下山了,寒氣逼人,但此時的光線卻是最美的。留下這個倩影,我們就此結束今天的行程!

回旅館的路上,天邊的晚霞和水電站的輸變電高塔遙相呼應,這個組合似乎比純自然風景更有味道。我們特意停車,在佩奇留下這最後一張照片。

page只待了一天,常規的景點都到了,除了一個抵達難度頗大的波浪谷(TheWave),因為去這個地方需要運氣和毅力。

這就是波浪谷(網路圖片),看一眼就知道名字的來歷。為了保護這奇美的自然景觀,美國國土局每天只准許20個人進入波浪谷參觀,而且必須辦理許可證。20個許可證的名額,有10個在網上抽籤獲得,有10個在當地國土局管理辦公室現場抽籤。網上抽籤要很早參與,提前佈局,現場抽籤需要很早從page駕車一個小時到國土局辦公室。就算抽到了,開車到達步道入口,然後跟著GPS也要來回徒步6、7個小時。所以,我們帶著糰子這麼大一個拖油瓶,直接連抽籤都放棄了,還是對著美照咽口水吧。

本次西部自駕,糰子同學已經乖乖地陪著爸媽在這片廣袤荒蕪的土地上馳騁了十多天,而事實上,我們卻一直在科羅拉多高原的版圖上轉圈。科羅拉多名字來自於西班牙語“Colorado”,意為“帶點紅色的”,指的是該地區紅色的砂岩地層。地域包括科羅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西部,內華達和猶他南部,以及亞利桑那東北部,面積30多萬平方公里,海拔2000-3000米,比較類似於我國的黃土高原。科羅拉多河貫穿整個高原,經科羅拉多河及其支流的沖蝕,科羅拉多高原形成多條深邃的峽谷。

這所有峽谷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峽谷(GrandCanyon)國家公園,是中國人中知名度最高的國家公園之一,峽谷由於受到科羅拉多河的強烈下切作用而形成,所以又稱科羅拉多大峽谷。這是我們短期內的第二次拜訪,一個月前的感恩節,糰子的外公外婆來探親,帶著他們走馬觀花待了兩個小時,媽媽覺得玩得不爽,這次準備在裡面住一晚,好好探索一番。

大峽谷分為南緣、北緣和谷底,每年500多萬的遊客絕大部分都是去的南緣,從拉斯維加斯駕車過去需要單程4小時多,上次來回八個多小時就為那驚鴻一瞥。這次我們從佩奇過來,只花了兩個小時就到了東門入口。

從南緣眺望30公里外的北緣,紅色的山石,從谷底到頂部分佈著從寒武紀到新生代各個時期的岩層,就像地球的年輪。

東門進來後不遠就來到DesertViewWatchtower,就是這個碉樓一樣的建築,既是遊客中心,也是觀景臺,就建在崖壁。

這個塔參考了印第安人的建築風格,裝飾畫採用的也是印第安人的繪圖方式,在牆壁上繪滿了各種當地風格的巖畫。糰子一馬當先,迅速爬到了二層,然後開始催促媽媽和爸爸,媽媽先跟上了,我留下來給你們拍照哈。

在頂層靠峽谷一邊有幾個望遠鏡,短腿的糰子哧溜爬上小梯子,高度剛剛好,就是不知道她小人家看到什麼沒有!

今天天氣真好,雖然氣溫還是很低,路上還有深深淺淺的積雪,但在太陽底下走走,心情無比舒爽!

站在崖壁,看著億萬年形成的地球上最大的峽谷,心胸也會變得開闊(這照片看著像尿尿,千萬不要誤會,我可沒那麼豪放??)!

今天時間充裕,我們就沿著南緣,從東到西一個點一個點掃蕩,直到天色漸暗,夕陽西下,挑了一個地方(HopiPoint)欣賞峽谷日落!溫潤的餘暉灑在糰子小臉上,糰子眼中那閃爍的光芒告訴我們,她應該已經記住了這美好的一幕。

太陽降到了地平線上,糰子小手一託,似乎想托起弱弱的斜陽。

晚上,我們住在大峽谷村(GrandCanyonVillage)的MaswikLodge旅店,這個大峽谷村就是一百多年來為服務遊客逐漸形成的居住、服務和辦公的聚居區。有七八家百年旅店,由國家公園自己經營,在國家公園網站預訂。地理位置好的旅店價格較貴,淡季都要兩三百刀,我們這家離峽谷最遠,挑了最便宜的房間(朝南的,背向大峽谷,只要100刀出頭,朝北的,大峽谷方向的也要200多刀,雖然看不到大峽谷),這已經是我們一路上住的最貴的了!到了旺季這裡一鋪難求,也可以選擇住在公園外面的圖薩揚(Tusayan),那裡有很多品牌連鎖酒店,只是價格不那麼親民!

晚上媽媽快速做了飯,吃完已挺晚,但媽媽還是鼓動大家出門,因為今晚上有Ranger帶著大家觀星。雖然糰子和我都有點不大情願,因為晚上太冷了,零下好幾度,但還是得乖乖配合,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裹得像個粽子似的出了門。

開著車來到遊客中心,此時觀星的大部隊已經出發去了崖邊的一個停車場,我們在遊客中心借了一個專為觀星準備的紅光手電(其實就放在那邊隨便拿),趕到崖邊,哇塞,竟然有上百人。講解的Ranger是個中年白人男子,手裡拿著指星的鐳射筆指指點點,聲音洪亮,侃侃而談。因為隔著兩層障礙,一是英語聽力不好,二是星座知識不夠,我們似懂非懂聽了幾段,就當是湊個熱鬧!

第二天又是個大晴天,能見度很高。

這是此次行程的最後一天,待會兒就要駕車8小時回洛杉磯,趕緊帶著小妞出來撒撒野,在這段精華區域再逛逛。

在路邊還是有一些積雪。

眼尖的糰子同學看到了一塊奇怪的石頭,愛好化石的小小科學家又來勁了,非要帶回去。好在是塊小石頭,那就帶著吧!

大峽谷村的歷史街區,這一片是100多年來逐漸形成的接待遊客的區域,現在還有好幾家百年旅店,每家都很有特色。

這家曾經也是老旅店,現在則改造成了很有味道的遊客中心。在遊客留言處,糰子來了興趣,要求寫幾句。

只是糰子太矮夠不到大黑板,還好,旁邊有塊小黑板,足可以滿足需求,趕緊拿來粉筆寫上TUANZI大名。

寫好明信片,寄回洛杉磯,回家後還有額外的期許,真好!

剛過完聖誕,到處都是聖誕節的佈置,濃濃的節日氣息!

在峽谷邊緣看到的景色雷同且單一,如果想感受獨特景觀,可以徒步下到谷底。在北緣和南緣,有三條小路通往谷底。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光明天使小路(brightangeltrail),起點就在大峽谷村的旅館聚集區,全長12.9公里,由南緣蜿蜒至谷底的河邊。落差達到1000多米,來回需要七個小時以上(接近26公里路程),如果你有體力有毅力有時間,那就準備好行囊來挑戰吧!我們只是在另外一條通往谷底的隱士(hermit)小徑走了半個小時,看著那些揹著全套露營裝備的男男女女極其艱難地往上移動,第一感覺就是:這是自虐呀!但馬上欽佩之情油然而生,累的是肉體,充實的是內心。

大峽谷國家公園僅僅是科羅拉多高原南緣的一小塊,高原上更多的仍是浩渺的荒野。在野外徒步時,看到郊狼、長尾鹿與響尾蛇的機率,永遠要大於見到人類。在高原的心臟地帶,科羅拉多河、格林河、聖胡安河合作雕刻出迷宮般的地貌,造就了整個高原的壯麗多彩。這裡有十來個國家公園,及各種其他型別的保護區。我們已經在科羅拉多高原完整地轉了一個圈(這就是經典的美西大環線GrandCircle),經過了八個國家公園,包括猶他州五園(錫安、布萊斯峽谷、圓頂礁、峽谷地和拱門)、科羅拉多兩個(黑峽和梅薩維德)以及亞利桑那一個(大峽谷);還有國家紀念地(自然橋)、國家娛樂區(蓋倫峽谷)、印第安部落公園(紀念碑谷、下羚羊谷)、州立公園(鵝頸灣),以及一條條充滿駕駛趣味的景觀公路。雖然此次出行是在隆冬季節,並不是這條線路的最佳季節,但冬天有冬天的景緻,而且人少,給了我們非常特殊的體驗。

今天不敢多待,因為還有八個小時的回程路等著我們,十點多鐘,正式踏上歸程。經過多次自駕,我們已經習慣了在路上,這次與之前稍有不同,一路上,我們一直在求雨,因為車子表面滿是紅色的塵土,期盼下點雨幫著洗塵,這樣在還車時就不會被扣錢了!最後終於得償所願,半路趕上了一大片積雨雲,陣陣大雨給小車洗了個乾淨。

tips:亞利桑那州的油價大概是加州的2/3,建議回加州前在亞利桑那把油加滿!回程走的是40號州際公路,在兩州交界(州界就是科羅拉多河)的加州一側,有個檢查站,檢查你有沒有從亞利桑美帶水果回加州,需要開啟後備箱,但檢查不仔細。兩個州搞得還真像兩國邊檢一樣,在美國自駕那麼多,這是唯一一回,但基本上是形式主義,沒啥鳥用。

回到洛杉磯已是晚上七點,當我們收拾妥當,做飯、吃飯、洗漱、睡覺,看著旁邊進入甜美夢鄉的糰子,已經開始回味這段旅程。旅行就是探索未知的世界,我們的這次風雪美西行完全體現了這點,行程不完美,景色不漂亮,天氣太寒冷,但這是屬於我們——糰子家的精神財富,我們會時時記起,經常談論,偶爾自豪,特別是當我們把這段行程用文字和圖片記錄下來後,這段歷程將永遠陪伴我們,陪著我們變老,陪著糰子長大。

在美國遊學一年,基本上每個月都要帶著糰子出門接觸大自然,除了必需的飛機和郵輪,其餘地面交通基本都是自駕,一年行車裡程達到3萬英里,美國的59個國家公園我們去了28個,本土西海岸從最北的西雅圖到最南的聖地亞哥,東海岸從最北的緬因州阿卡迪亞國家公園到最南的佛羅里達keywest我們都已經探訪過,本土之外的阿拉斯加和加勒比海,甚至墨西哥坎昆都留下了糰子同學的倩影。有了那麼多素材,光有照片是不夠的,媽媽和爸爸決定把我們的美國之行全部用文字記錄下來,既為了自己時不時重溫這些美好,也可以讓糰子長大後能夠知道她成長的歷程。媽媽爸爸一起抽時間創作,媽媽小時候是看金庸古龍梁羽生和瓊瑤長大的,文采好,遊記寫成了散文,是第一作者;爸爸是從小看著課本長大的,純粹理科男,遊記實用性強,可以直接當攻略,是並列第一作者。在媽媽作品裡,糰子永遠是主角,在爸爸作品裡,糰子只是一根用來串聯的主線!看著遊記一篇篇產出,很有成就感,全部16篇,30多萬字。由於糰子旅行時總喜歡騎在爸爸肩上,我們稱之為“騎在爸爸肩上看美國”系列,總共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洛杉磯及周邊

遊學洛杉磯——如何最大限度利用資本主義的免費資源,用最小的代價讓四五歲的小朋友體驗美式生活!

//www.mafengwo.cn/i/7284662.html,整整一年的經驗,一篇篇小遊記整理彙總出來的,文縐縐的是媽媽寫的,條理強資訊多的是爸爸寫的,兩者都有的是爸爸改的,我們倆對糰子的愛全在這5萬字記憶裡!

滑雪那點事兒——丁酉雞年我們在洛杉磯的滑雪勝地大熊湖過了個特別的春節

//www.mafengwo.cn/i/6656039.html,媽媽作品,文字很輕鬆!

在正確的時間去正確的地方——春遊洛杉磯的馬里布海灘和海峽群島國家公園

//www.mafengwo.cn/i/7052498.html,回國前去的最後一個西海岸的國家公園,也是媽媽作品,文字字斟句酌,照片精挑細選,美啊!

徒步、觀星、露營、攀巖、賞花,洛杉磯周邊好去處——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www.mafengwo.cn/i/7564076.html,爸爸寫的,實用性很強哦!

第二部分:加州(除洛杉磯外)

在加州畫一個圈兒,從優勝美地到一號公路,帶著糰子去露營!

//www.mafengwo.cn/i/5717456.html,寶藏遊記,媽媽的頂峰之作!

從舊金山到洛杉磯,帶著父母帶著娃,一號公路怎麼安排比較合適?經過兩次自駕的我們自然有經驗要傳授!//www.mafengwo.cn/i/7474829.html,綜合了兩次舊金山之行,除了前面兩段煽情的,絕大部分是爸爸後來寫的,感覺還不錯!

南加州度假遛娃勝地——SanDiego,我們都幫你踩好點了,快來看看吧!

//www.mafengwo.cn/i/7391087.html,回國後,爸爸為了不讓這段記憶淹沒,擠時間寫的,基本是攻略的結構!

第三部分:美國西部(除加州外)

空氣中都瀰漫著淡淡的藍——大提頓、黃石的最美季節!

//www.mafengwo.cn/i/5718596.html,我們的第一次長途自駕,媽媽發表在螞蜂窩的第一篇美國遊記,每次閱讀都覺得像是又馳騁了一遍,美好的記憶!

徜徉在西雅圖迷人的城市裡,露營在壯美的國家公園裡!

//www.mafengwo.cn/i/6346406.html,媽媽作品,又一篇寶藏遊記,滿滿的回憶!

“爸爸,我最喜歡阿拉斯加的Aurora啦,還有salmon,還有glacier!”“我也是!”

//www.mafengwo.cn/i/6606782.html,最美好的回憶,就在阿拉斯加,媽媽嘔心瀝血之作,自我感覺優於前面兩篇寶藏遊記!

人類戰勝自然建成的極樂世界——賭城拉斯維加斯VS人類敬畏自然建立的國家公園——大峽谷、死亡谷,//www.mafengwo.cn/i/7613213.html,還是回國後寫的,爸爸作品,還是那個原則,實用性強,可以當路書。

朝聖國家公園,風雪美西環線。//www.mafengwo.cn/i/8370054.html。此行歷時10天,自駕3000英里,遊歷八個國家公園,媽媽一回來就開始創作,可惜完成一半後就停工了8個月。為了不爛尾,爸爸狗尾續貂,畢竟曹雪芹的《紅樓夢》只有高鶚續完了才能成為經典!

第四部分:美國東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區

大霧山——每年1000萬人次的全美最熱門國家公園究竟怎麼樣?看看我們的金秋自駕親子之旅,//www.mafengwo.cn/i/6621275.html,媽媽作品,秉承媽媽一貫輕鬆幽默風格,值得慢讀!

加勒比歸來不看海,跟著糰子坐郵輪。

//www.mafengwo.cn/i/6721298.html,在媽媽作品裡,糰子永遠是主角。

超乎想象的墨西哥坎昆帶娃自駕自由行經歷(一半遊記一半攻略,既有美圖又有乾貨,總有一款是你要的!)//www.mafengwo.cn/i/6764462.html,爸爸力作,真心是乾貨啊,絕對有參考價值!

莊哈佛與黃耶魯,//www.mafengwo.cn/i/8084137.html。這篇是美國東海岸的畢業旅行遊記,此行歷時2周,自駕行程接近3000英里,探訪的自然景觀包括南面的仙那度國家公園,北面的阿卡迪亞國家公園,靠近加拿大的尼亞加拉瀑布;走訪的城市包括華盛頓特區、費城、紐約、紐波特、波士頓、波特蘭;遊歷了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還拜訪了老同學老朋友和老同事,可謂收穫滿滿。順便說一下,這是爸爸的嘔心瀝血之作!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