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參考資料。因匆忙,會有誤漏,望諒解。拋磚引玉,供遊覽策劃參考。
吳哥窟Angkor Wat位於暹粒市北5.5公里。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溼奴的神殿”.[1] 。中國元代古籍《島夷志略》稱之為“桑香佛舍”[2]。16世紀,此寺被稱為“Angkor Wat”;“Angkor”,來自nagara(都城),Wat是高棉語中的“廟”,“Angkor Wat”即“都城廟”。中國元代古籍《島夷志略》稱之為“桑香佛舍”[2]。它是吳哥古蹟中,儲存得最完好的的廟宇,以建築巨集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 也是一座巨大的水上都市[4]。十二世紀的吳哥王朝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巨集偉的石窟廟山,作為吳哥王朝的太廟。因此舉全國之力,花了大約30年建造[5]。吳哥窟建成於12世紀前半[6]。吳哥窟絕非供大群信徒朝拜的西式的教堂或東方寺院,而是一座巨集偉的太廟,供奉化身為印度教之神的國王[7]。 吳哥窟結合了高棉歷代廟宇建築的兩個基本的元素:立體廟山的多層方壇和平地廟宇的迴廊[8]。吳哥窟的廟山由三層長方形有迴廊環繞的平臺組成,層層高疊,形如金字塔,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廟山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三道迴廊象徵須彌山所在地的土、水、風;廟山周邊環繞一道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9][8]。多年從事吳哥窟維修工作的法國遠東學院古蹟維修專家莫里斯·格萊斯認為“吳哥窟是吳哥古蹟中以造型之雄偉、佈局之平衡、比例之協調、線條之優美,威風赫赫,可比美世界上任何最傑出的建築成就,而毫不遜色。”[9]。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古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10],世界各地來吳哥窟觀光的遊客一持續增加,從1993年不到一萬人次,迄至2007年已達二百萬人次,吳哥窟已成為旅遊勝地[11]。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投入大量資金在吳哥窟的維護工程上,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的造型,從1863年開始就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國旗上.[12]。吳哥窟的上圓下方的密簷石塔,上層實心,疊澀拱頂,下層和長廊有機地結合成為塔門,塔內設神庵。圓形寶塔的輪廓,呈拋物線形,圍著八九層美觀的蓮花簷。 吳哥的石塔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9世紀初,吳哥的塔是一座座獨立的密簷式塔,10世紀出現了排列在平臺上的塔群,如豆蔻寺(921年)、東梅奔(951年)的雙子塔,而空中宮殿的中心雙塔則矗立在有迴廊的祭壇之上,11世紀初的茶膠寺(1001年)是典型古印度式金剛寶座塔,有五座寶塔在三階寶座之上。塔布蘢寺(1191年)的寶塔和長廊結合成為塔門長廊,這裡可見吳哥窟外郭長廊原型。吳哥窟之所以被稱為高棉建築藝術登峰造極之作,正因為它有機地融合了前期建築藝術中的寶塔、長廊、迴廊、祭壇等要素:寶塔和迴廊融合成為塔門迴廊,塔門迴廊又和祭壇融合為一體,堆疊成為有多層塔門迴廊的祭壇。
吳哥城,巴普昂寺,鬥象臺,空中宮殿。
1、巴戎寺Bayo,Baphuon。
2、巴方寺Baphuon,又叫巴普昂寺,是11世紀中葉真臘國王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公元1050-1066年在位)於1060年修建獻給溼婆神(Shiva)的國寺,它位於當時都城的中心,現巴揚寺(巴戎寺)西北200米,緊鄰皇家宮殿的南圍牆。巴方寺被稱為世界上最大、圖樣最複雜的立體建築。巴方寺是一座須彌山(Mount Meru)寺,呈金字塔形。整個寺共有5層臺基,在第1、3、5層臺基上各有一個封閉式迴廊,迴廊四邊的中央和四角都有塔樓。在第5層臺基上建有一座高約50米巨大銅皮包裹著的石塔,它比其東南方巴揚寺中央的金塔還要高。銅塔的最高點象徵著宇宙萬物的中心,別忘了巴方寺是位於當時都城的中心,哪個國王都希望自己的王城是“世界”中心點,所有的人都要圍著他轉。周達觀《真臘風土記》:金塔至北可一里許,有銅塔一座。比金塔更髙,望之鬱然,其下亦有石屋十數間。15世紀後期,巴方寺改成佛教寺院,在第二層臺基西邊又修建了一尊長70米、高9米的臥佛,銅塔可能因此被拆除,因為有考古學家懷疑臥佛上的一些材料取自銅塔和封閉式迴廊。由於巴方寺原來是建在沙土地上,地基不穩,再加上工程水平欠缺和迴廊、塔樓的重量過大,在建臥佛時整個寺的部分建築就已倒塌。法國從1960年開始幫助柬埔寨修復巴方寺,當時考古學家把所有坍塌的上千塊石頭編上號,擺放在寺前的空地上,希望能一點點拼湊上去。1975年柬埔寨紅色高棉政權上臺後,趕走了法國專家,屠殺了幫助法國人修復古蹟的柬埔寨人,銷燬了所有檔案。雖然1995年法國人又重新開始了修復工作,但因缺少技術資料使得這些石塊再也無法被放置到原來的地方,所有修復工作都只得用新石塊,原來這幾千塊石頭只能永遠地躺在寺前廣場上了,以作為曾經的輝煌和近代的動盪之見證。
巴普昂寺,羅馬化-Baphuon,位於吳哥城內,巴雲寺(巴戎寺)西北。巴普昂寺是11世紀中葉真臘國王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 建立的獻給印度教溼婆神的國寺。巴普昂寺是一座須彌山寺,由三層須彌臺構成,底層須彌臺東西方向長120米,南北方向長100米。三層須彌臺基總高度為34米。宋代泉州市舶司提舉趙汝適著於1225年的《諸蕃志》真臘條記載:“西南隅銅臺上列銅塔二十有四,鎮以八銅象”[1]。所指的銅臺就是巴普昂寺。1296年至1297年元朝周達觀奉命隨使團前往真臘。回國著《真臘風土記》。周達觀在書中寫道“金塔之北可一里許,有銅塔一座,比金塔更高,望之鬱然。其北一里許國主之廬也”[2]。金塔指巴雲寺塔。銅塔指當時巴普昂寺中心的銅塔,原先的24座銅塔,23座已不知去向。巴雲寺中心塔高45米,巴普昂銅塔應高50米,今也不存。15世紀後期,巴普昂寺改為佛寺,在第二層臺基西邊修建了一尊個70多米長9米高的臥佛,銅塔可能因此被拆除。巴普昂臺基原建立在沙土上,由於它體積龐大,在建立臥佛時可能已經大部分坍塌了。到20世紀,巴普昂寺已大半坍塌。1960年開始的修復工程又遭逢紅色高棉上臺,而告中斷,記錄著石頭位置的紀錄也遺失無蹤。自1995年開始,由一組法國考古家為首的考古隊又開始修復工作,截至2005年, 工作仍然則繼續。2006年5月巴普昂寺遺址部分開放,但修復工作可能還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完工。
3、鬥象臺。鬥象壇Terraceof Elephants,癩王壇Terraceofthe Leper King。
4、空中宮殿,羅馬化-Prasat Phimean Akas,原名金角山,位於吳哥城中巴雲寺西北,巴普昂寺東北。空中宮殿最初是真臘國王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在位時(941年—968年)在興建王宮的同時,建造的溼婆廟,後為蘇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為須彌山式印度教寺廟。空中宮殿雖然名為宮殿,實際上並非王宮。王宮在空中宮殿東北約二百米處,因為是木建築,現已不存。根據宋代、元代典籍記載,王宮極為壯麗,鑲金牆壁,地鋪銀磚[1],王宮的大柱都雕刻佛像,國王的五香寶座鑲嵌七色寶石[2]。空中宮殿由三層長方形須彌臺重疊成金字塔形,象徵須彌山,各層須彌臺的四角,裝飾著獅子或大象。須彌臺由紅土磚塊壘成,第一層臺基長約35米寬約28米高4.6米,第二層臺基長約30米寬約23米高4.4米[3],第三層臺基長約25米寬約19米高3.2[4],總高度16米。須彌山四邊正中,各有陡峭的臺階連通上層。最高層的須彌臺周邊有一道現已不完整的畫廊。空中宮殿頂層須彌臺中央,原有金寶塔一座,現不存。1295年隨元朝使團出訪真臘國的周達觀敘述,空中宮殿的金塔是國王的寢宮,國王每夜必到金塔中睡眠。民間傳說,金塔內住著高棉人奉為神靈的九頭蛇精,夜化女身,與國王同寢交媾,雖王后也不敢入內。二鼓方才出來與王后同寢。如蛇精一日不見,則國王死期將近,如國王一日不去,必定有災禍降臨[5]。4、空中宮殿雖然不如吳哥窟儲存完整和出名,但在仍然是高棉建築藝術的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吳哥寺的前身,它包含著吳哥窟建築藝術中幾項原素,須彌山,中心寶塔,畫廊,廟門閣。須彌山:與吳哥寺是三層須彌山式寺廟相同,空中宮殿也是三層的須彌山式寺廟,不同點在於空中宮殿的須彌山範圍小又陡峭得多。吳哥寺三層須彌臺各有迴廊,而空中宮殿的上下層須彌臺之間, 沒建立畫廊的餘地,只有頂層建有畫廊。後來蘇耶跋摩二世將空中宮殿的須彌山發揚光大,大大地擴充套件各層須彌座臺的面積,將頂層空中宮殿的迴環畫廊安放到每一層須彌臺上因而成就了吳哥建築藝術顛峰之作吳哥寺。吳哥建築中畫廊是吳個建築藝術特徵之一。在空中宮殿中,畫廊第一次以一個包圍須彌臺基四周的迴廊形式出現。畫廊是單簷結構,也有廊頂但比較矮,吳哥寺的迴廊則多加一層,成為高大的雙重簷建築,乃是空中宮殿畫廊發揚光大的結果[6]。空中宮殿的風格多方面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須彌山造型來自印度神話。真臘國人奉蛇神那伽為神靈,在吳哥城的入口大道和吳哥窟的大道上,處處可見多頭蛇的造型。印度神話中毗溼奴令92尊阿修羅和88尊天神把蛇王婆蘇吉(Vasuki)當繩索攪動乳海的故事,還刻劃在吳哥寺的畫廊上,足見古真臘受印度文化影響之深。高棉語中的“吳哥”來自梵文naga即蛇。空中宮殿雖沒有多頭蛇的造型,卻留下國王與化為女身的蛇神夜夜共眠的傳說。關於國王與蛇女共宿的傳說也可追溯到印度神話。古印度普拉納斯族的傳說中,相傳印度拔羅婆王朝的締造者婆羅門斯坎達西司雅(Skandasisya)是蛇女之子[7]。[8]雖是傳說但與中國古代“真龍天子”之說,異曲同工。
吳哥古蹟:巴肯寺,聖劍寺,巴孔寺,塔布蘢寺,茶膠寺,東湄本,豆蔻寺,女王宮,神牛寺,班蒂喀黛,皇家浴池,塔遜寺,周薩神廟,崩密列。塔寇寺Ta Prohm,塔布蘢寺Ta Prohm,聖龍蟠水池Preah Neak Pean,,羅洛古寺群Rolousg Roup,女王宮Banteay Srei,高布思濱Kbal Spean,十二生肖塔等各類寺廟。
巴肯寺(Phnom Bakheng)。巴肯山(Bakheng)是吳哥主要遺蹟群內的一座小山丘,在吳哥窟西北1.5公里處,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點,可以騎大象上山。山丘上有一座吳哥廟宇遺蹟,是耶輸跋摩一世(Yasovarman I)開始以大吳哥城附近地區為首都後的第一座國廟,亦奠下後來吳哥建築的基礎格局。山頂上的巴肯寺(Phnom Bakheng)雖然早已破敗,但是它是高棉王朝移都吳哥建造的第一個寺廟,被稱為“第一次吳哥”。山的西邊是開闊的西池(West Baray),東南方叢林中是吳哥窟。從這裡向北可以望見泰柬邊界。巴肯寺外有長650公尺,寬436公尺的長方形壕溝,可能是羅洛斯舊都建築的防水患工程用在新建築上,象徵印度神話中環繞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的鹹海,巴肯寺建立於平坦的山頂。建在巴肯山頂的巴肯寺,體現了當時高棉人對山的崇拜。這座象徵著整個宇宙的建築,設計上充滿象徵符號:7層平臺:代表七重天,最上層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108塔:除中央高塔外,下面六層共有108座小塔,代表四個月相的108天;33塔:從每一面的中軸線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33座塔,代表須彌山上的33位神祗。巴肯山高65米四周有壕溝圍繞,象徵印度神話中環繞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的鹹海,巴肯寺建立於平坦的山頂。廟山為陡峭的五級臺基,正方形,高13米,底層長76米,逐層縮小到頂層長47米[1];陡峭的廟山象徵須彌山。廟山頂部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臺基四邊中央,各有陡峭的五層石階,每層十級,直通寺頂平臺,每層石階左右,守護著一對坐獅,有些石獅已破損,看不出獅子模樣。巴肯寺的109座寶塔,按嚴格的幾何圖案對稱地佈置:頂層的五座寶塔,一在正中,四角各一,如五點梅花;廟山的每一層正方形臺基的四角,安置角塔,共20座角塔;四道五層階梯的每一道每一層,各有一對寶塔伺立左右,共有階梯寶塔40座;另有44座寶塔環立廟山四周。14世紀初元代航海家汪大淵訪問真臘時稱巴肯寺為“百塔洲”,當時的百餘座塔還是金塔[2]。今日不少寶塔已經殘缺不全。
聖劍寺Preah Khan,建於12世紀闍耶跋摩七世時期的主要廟宇。 它緊鄰吳哥城東北方。相傳該寺是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他父親而修建的。
涅盤宮Neak Pean意思是纏繞的巨蛇,就這麼小小的神廟,在水中央,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亭亭玉立,美得像一顆水中明珠。涅盤宮建於12世紀,是佛教廟宇,大水池中央有個小島,島上只有一座仿造「須彌山」而建造的石塔小寺廟,石塔上雕刻兩隻纏繞的巨蛇王(Naga),小島東側還有一座白馬雕像,而Neak Pean的意思是「纏繞的巨蛇」,就是取自島上的巨蛇王像而得名。加亞華爾曼七世(JayavarmanⅦ)在位時期,積極進行各項建築工程,史學者認為他在位37年中,以攸關民生生活所需的公共工程為第一優先,包括蓋水庫、鋪路修橋、建101所驛站、102所醫院……,其中涅盤宮(Neak Pean)算是一座寺廟療養所,在當時是一個大醫院。即使在今日,柬埔寨人還是相信蛇廟的神奇藥療,雖然水池荒廢已久,柬埔寨人前往蛇廟參觀,也想採摘長在水池土地裡的植物,拿回家做藥浴。而大水池(被稱為聖池)是為病人沐浴而設,現在水已經乾涸。
塔遜寺Ta Som—女神,寺廟比較小,寺廟周圍曾經住過很多的僧人,至今還可以看見他們居住過的痕跡。塔遜寺的牆壁上的很多雕刻都儲存的比較完好,女神們姿態優美,表情也很豐富。塔遜寺,達鬆將軍廟(Ta Som),位於吳哥古蹟內,完成於12世紀末,用以祭祀微笑國王加雅巴爾曼七世(Jayavarman VII)的父親。四周被卡波克樹(吉貝)環抱,而西門可以看到巨樹包裹了整個門廊的景象。闍耶跋摩七世,後由達爛因陀羅跋摩二世擴建,風格Bayon(第三期。
東湄本寺East Mebon,在東池中央。東湄本[1]寺建設於953年,建築風格為Pre Rup,正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統治時期。建築有三層臺階,其上有雙子塔。現今東東池已經乾涸,寺臺顯得特別高。鑑賞重點,塔上的門楣,大象雕刻,周圍有稻田頗具農村風光。
比粒寺PRE RUP,位於東梅奔寺的南側約1.5公里的地方,也是一座金字塔式建築,通東梅奔寺建造在同一時期,但規模比其巨大。比粒寺又名變身塔,是堅德拉跋摩給我們留下的偉大建築。這位偉大的君主在他的晚年修建了比粒寺以及女王宮(Banteay Srei)。就像女王宮並不是給女王或者妃子住的一樣,變身塔也不是什麼可以幻化為神魔的地方,而是堅德拉跋摩給自己造的主廟。但是由於堅德拉跋摩在公元961年才開始建造比粒寺,而他又在968年就駕崩了,因此君主自己並沒有看到塔的完成。相反倒是有種說法,比粒寺成了君主火化的場所。比粒寺很可能為堅德拉跋摩進行過火化儀式。其次,要說到比粒寺的結構了。公元1000年前的吳哥寺廟多為磚牆結構,且多為紅磚。這種火紅的顏色在太陽的照耀下,顯得很火熱,讓人不得不相信這曾經是君主的“火葬場”。是進行火葬儀式的地方。 比粒寺為古代皇族火化變身為神之神殿,又稱變身塔。可以看到燒焦過的痕跡,千年前在此舉行儀式,定是達官雲集,不能隨便進入的。是典型塔山建築,基座上建造磚塔。它的結構與塔鬆寺(TA SOM)很相似,因屬紅磚結構,在夕陽照耀下泛著暖暖的紅; 加之這裡開闊的視野,吸引著一些遊客在此看日落。
班蒂喀黛寺Banteay Kdei(班迭哥迪寺),班迭哥迪是座建於12世紀的佛教寺廟,皇家浴池對面。每個入口都有闍耶跋摩七世喜愛的觀音菩薩頭像。據說這位50多歲就開始起兵平叛,經歷反叛,入侵,劫掠;作為長子他卻沒有從父親手中繼承王位,作為王族,又未能從弟弟手中接到王位的國君,經歷生死,爭鬥,復仇,興衰、榮辱的他,改變了信仰,這座班迭哥迪寺由此而來。陀羅跋摩二世時又再擴建斑黛喀蒂寺,因為緊鄰“皇家浴池”,傳說斑黛喀蒂寺是國王和皇后泳後小憩的地方。每個寺院歷史都有不同的解說,說法甚至相互矛盾,這恐怕是源於文獻記載的丟失或毀滅吧。隨便怎麼解說,任你怎麼理解它依然是他。
皇家浴池Sras Srang,皇家浴池是一個大湖 (700X300 米, 2297X984 英尺 ) ,一直都有蓄水,周圍綠葉環繞。有大規模的優美平臺通向池中。這個平臺由紅土沙岩建成,呈十字形,周圍是巨蛇欄杆和兩樽石獅。前面有一隻揭路荼騎在一條三頭蛇上。後面是一幅傳說中的畫像,由一條三頭蛇、低一點的地方是一隻揭路荼,蛇尾有更多的小蛇頭。蛇身在一個臺子上方,這個臺子由傳說中的和尚們舉著按一位法國建築師的話說:它在黃昏時分帶給人以最美麗的吳哥園林景觀。浴池建於十二世紀末,由醛耶跋摩七世下令建成,用來供奉菩薩,屬拜雲式建築。皇家浴池是吳哥窟看日出的最佳地點之一,在這裡看日出的人不多,而可供作為前景陪襯的水面比吳哥寺大多了。皇家浴池位於班提卡黛東入口的馬路對面。可以從這條路上進出皇家浴池。
豆蔻寺Prasat Kravan是吳哥古蹟中的一座印度教寺廟,現代名字為“Cardamon Sanctuary”,羅馬化:Prasat Kravan),又稱:喀拉凡寺,位於皇家浴池(Srah Srang) 之南,在小吳哥和斑蒂喀黛(Banteay Kdei)、皇家浴池之間的路旁。豆蔻寺建於921年,風格-Bakeng到Koh Ker。19世紀由法國人重建。主塔壁上的浮雕,描繪印度神話中毗溼奴騎大鵬金翅鳥(Garuda),西塔壁上浮雕描繪毗溼奴的神妃吉祥天。特有的紅磚淺浮雕,特有的五座磚塔按南北方向一字排開,後來修復時新增的磚塊會標以“CA”的符號,為“Conservation Angkor”的縮寫。
周薩神廟Chau Say Temple,建於公元12世紀初期索亞娃曼二世統治時期。與其北邊相距170米的託瑪儂神廟為同一時期建造,二者建築佈局、結構形式完全一樣。但這兩組建築為何而建,目前尚不清楚。只是在19世紀後期,駐柬法國軍官迪科在發現這組建築時,從當地人口中得知該廟是供奉周薩神(Chau Say)的,故法國人將其命名為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 從以王宮為起點的主要通道向正東方向前進,會看到分佈在道路南北兩側有兩個差不多同等規模的小寺院,在兩旁互相呼應。北側是,南側是周薩神廟。兩個小寺院都是同時期的建築,都是平地式的寺院。周薩神廟裡存著數量眾多的蒂巴特女神的浮雕,其中硃紅色顏料的女神像是建造當時就存在的。周薩神廟雖然規模不大,但值得中國遊客特別關注;因為它是由中國工作隊負責維修的。中國工作隊經過多年努力,使其狀況有所好轉,以達到它的姐妹殿託瑪儂神廟的水平。
茶膠寺Ta Keo,是吳哥古蹟中一座金剛寶座塔式廟宇,位於吳哥城東、塔布蘢寺西北。1000年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興建,但半途而廢。茶膠寺遺蹟可見祭壇上的五座密簷式方塔。
塔布蘢寺Ta Prohm,又譯塔普倫寺,為古寺廟建築,位於吳哥城東約一公里處。興建於1186年,為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其母興建,神殿內則是供奉“智慧女神”Prajnaparamita(般若經),傳說是依據闍耶跋摩七世的母親形象而塑造雕刻,當初被發現時即被當地人稱之為卡波克(吉貝)的大樹所盤據而放棄整修。由東門走進來,會經過一道長長迴廊,長廊頂端有成列仙女Apsara的浮雕,透露出飄逸浪漫氣息,所以有“舞者長廊”的美譽。尚有一處內室稱為“迴音塔”,站在塔裡面的某一定點,用力拍胸脯會產生巨集亮的迴音。
崩密列,英文Beng Mealea,距離吳哥古蹟群以東40公里,自暹粒沿公路有77公里。它是吳哥建築群第一座完全用沙石建築的廟。[1]目前它依然被叢林嚴密包裹著,並且尚未大規模的修復。由於所處位置比較荒僻,所以許多浮雕和塑像已被掠奪。廟宇內遍佈樹木,以及許多石塊倒至四處。大約建造於11世紀末至12世紀初,即蘇利耶跋摩二世時期。這座印度廟宇是用來供奉溼婆神的,雖然它是一座印度教寺廟,可是它有一些雕塑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題。[1]它是一座破敗、隱祕,未經修繕的寺廟,這座神廟從來沒有完工,原本應該有浮雕的寺牆上都空空如也。與暹粒市的距離約77公里,乘搭嘟嘟車需要約兩個小時。
女皇宮Banteay Srei,又譯為女皇宮、班蒂斯蕾,是位於大吳哥東北約21公里荔枝山(Phnom Dei)旁的一座印度教寺廟,供奉著婆羅門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溼婆。建於967年的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王朝,而於1002年的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王朝完成。該寺以硃色砂岩構成,充滿精緻的浮雕,有“吳哥藝術寶石”之稱。規模與尺寸較其它吳哥古蹟的建築為小,一般認為即是“女人的城堡”之名稱由來。看似火紅的神廟,稱為”女人的城堡”。位於暹麗省西邊”女人的城堡”,原名為”班德斯蕾”,照柬埔寨文來翻譯,是”謀求幸福” 的意思,當地人則習慣稱這兒為”女皇宮”,那是因為在神廟的中央刻有許多”阿帕莎拉”女神像而得名。其實,稱她”班德斯蕾”也好、”女皇宮”也罷,因為不論如何稱呼,這座神廟所散發的光彩,都是難以形容的。女皇宮,建於公元967年,之後,她也曾被埋藏在叢林中,長達數百年之久,直到1914年,一位名叫馬瑞克的法國軍人才又發現了她的蹤跡。這整座神廟,總共有三層圍牆來作區隔。最外圍是參道,左右各有兩間小廟;走道中央第二層的外側,則是護城河;最裡邊一層,則是主要的T字型廟宇,而在她的前方,有著兩間藏經閣。第二層城牆裡,才是迷人的精神所在。
巴孔寺Bakong,位於暹粒市西南15公里的一座供奉溼婆的印度教寺廟。此寺廟乃是881年吳哥國王因陀羅跋摩一世建立的國寺(當時的都國都在羅洛士(Rolous))。巴孔寺原為廢墟,法國遠東學院古蹟維修專家莫里斯·格萊斯從1936年開始修復,經過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復原貌。巴孔寺是一座五層的方形金字壇,底層邊長65米,各層的基點原有塔門,最頂層中心矗立一座寶塔。公元802年,吳哥王朝的第一位國王闍耶跋摩二世令柬埔寨獨立於爪哇的統治,不久之後,他在訶裡訶羅洛耶(Hariharalaya)建都,在公元9世紀後期,他的繼承人在吳哥興建巴孔寺作為第一座廟山型祠廟(temple mountain)。
神牛寺Preah Ko,吳哥寺廟的遊覽分為小圈、大圈和外圈,也許是想把最經典的放在最後,我第一天先遊覽的是外圈,第一站來到了神牛寺。這裡也是羅洛士遺址群的第二個重要建築,羅洛士遺址群位於暹粒市東南12公里的地方,分為3處遺址:巴公廟、羅萊寺和神牛寺。神牛寺就在路邊,在寺前有檢票的工作人員,核對完門票的日期和照片後他會在門票上打個孔,然後就可以進去了,而神牛寺並沒有圍牆,建造者是因陀羅跋摩一世,是典型的紅磚式建築,而吳哥外圈的建築也大多都是這樣的。神牛寺寺底座為高高的臺階,在臺階上有六座塔,塔中供奉著不是林迦而是因陀羅達摩一世的父母、外祖父母、闍耶跋摩二世及其王后的神像,前面的三座塔供奉溼婆和國王的男性祖先,後面三座供奉的是女神和女性祖先,神牛寺的得名於它中央廟塔面前的三座砂岩公牛雕像,這些雕像的主人公是南迪(Nandi),就是身為溼婆坐騎的白色公牛。 據記載,神牛寺是吳哥建築群的第一座寺廟,是吳哥輝煌的開始,我們現在來到這裡的時候還可以看到聖牛的塑像守護在塔群的前方。我想神牛雖然沉睡在此上千年,但它的靈魂卻永遠會守護在這裡。神牛寺,吳哥寺廟群的第一座寺廟
十二生肖塔在通往吳哥通王城勝利大門的道路的前端,離在吳哥古皇宮前約 1200 米(3937英尺)處。可從東側進出。這座塔由醛耶跋摩七世下令,於十二世紀末建成。屬拜雲建築風格。十二生肖塔之所以稱為十二生肖塔,是因為各塔上雕有不同的動物,和中國的十二生肖類似。十二生肖塔是用來關押犯人令其懺悔的地方,怪不得塔形抽象,不具形,看不出哪一座是龍、哪一座是蛇。再從塔群看過來,正對著最高法院遺址,巍峨矗立,可想見高棉當年,也有法治威嚴。
1、Angkor Wat吳哥窟[吳哥寺、小吳哥、寺城、威什努廬]
2、Angkor Thom 吳哥王城[大吳哥、大城、吳哥通王城、吳哥城、州城]
3、South Gate南門
4、Bayon 巴戎寺[巴揚寺、巴戎廟、百因廟、巴壤寺、巴雲寺、巴陽廟、拜雲寺、巴雍寺、拜容寺、大金塔]
5、Baphuon巴芳寺[巴本寺、八方寺、巴普昂寺、巴扶恩、巴本宮、巴奔寺、銅塔、巴方寺、貝弗昂神廟]
6、Phimeanakas 皇家圍地和吳哥古皇宮[空中宮殿、王宮、菲米內克斯廟、金塔、非敏那卡寺、緋明納卡寺uhyjbjyj]
7、Preah Palilay普拉帕利雷寺[普拉巴利奈、聖琵麗寺]
8、Tep Pranam提琶南[泰普拉南寺]
9、Preah Pithu普拉皮圖寺[普拉比圖、聖皮度寺]
10、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癩王平臺[麻王臺、癩王臺階、利泊王壇]
11、Terrace of Elephants 戰象平臺[象臺、鬥象臺、象群、大象壇、群象臺、戰象臺階]
12、Kleangs[North Kieangs 南北倉、南科郎和北科郎]∮ Prasat Suor Prat倉庫和十二塔廟[北倉庫、南倉庫、十二生肖塔、審判塔]
13、Royai Paiace 皇宮遺址
14、Victory Gate勝利門
15、Baksei Chamkrong 巴雲寺[巴色佔空寺、巴克隆寺]
16、Phnom Bakheng 巴肯山、巴肯寺【巴恆廟、普儂巴肯、百塔洲、巴慶山塔林、巴克恆神廟]
17、Chau Say Tevoda周薩神廟 [朝塞特沃達寺、朝塞帖達、召塞]
18、Thommanon 託瑪農神廟[塔瑪嫩、託瑪龍寺、托馬嫩、桐末能寺]
19、Spean Thmor 思賓瑪[石橋]
20、Chapei of the Hospitai醫院遺蹟
21、Ta Keo塔高寺[茶膠寺、大高城、塔凱歌寺、塔空寺、塔凱歐、塔丘、拓坷寺、塔寇寺、達高]
22、Ta Nei塔內寺[塔奈寺]
23、Ta Prohm塔布隆寺[塔普倫、塔布蘢寺、他蓬寺、特般窟、達布羅、達布隆。羅閣毗阿羅寺、塔勃瓏寺、塔普羅姆寺、塔波隆、達波隆、達布羅]
24、Banteay Kdei∮Sra Srang班迭哥迪和皇家浴池[班蒂喀提、班黛喀蒂寺、斑黛喀德、斑迭格堆、斑迭克德寺、巴拉瓦塔哥德寺、邦迭克岱、班提可德寺、班蒂克戴寺、王家浴池、御浴池、色思壤湖、是士芬、沙拉鬆池、色拉斯色容]
25、Prasat Kravan豆寇寺[喀拉凡廟、普拉薩特克拉梵寺、浮雕塔。琶撒卡雲寺、巴剎克拉萬、普拉薩特克拉溫寺、帕薩克拉萬寺、格羅瓦]
26、Preah Khan 聖劍寺[卜力坎、寶劍塔、普瑞克漢寺、普力坎寺、佈列坎、波列坎寺、普里汗、別烈坎、普瑞克漢寺、閹耶斯雷寺]
27、Preah Neak Poan[Neak Pean] 龍蟠水池[盤龍寺、盤蛇寺、涅磐寺、涅盤宮、金方塔、尼奔寺、尼匹池、妮賓廟、羅雅室利、尼亞克波安、盤蛇水池、涅本、那伽斑、妮賓蟠寺、羅閣斯雷寺、普尼克平恩寺、阿耨達池、尼亞克波安]
28、Ta Som塔薩寺[塔頌寺、塔遜寺、達鬆寺、塔頌將軍廟、塔索姆、達紹姆寺、達遜、塔桑寺、達索姆、它森寺]
29 、Eastern Baray∮Eastern Mebon東人工湖和東梅奔[東美朋、湖中央島廟、東梅篷寺、東巴萊湖、東湄本]
30、Pre Rup 比粒寺[卜裡盧、變身塔、普里盧寺、佈列魯、布來魯、勃利祿、白魯]
31、Banteay Samre 班迭薩雷[班蒂薩瑞、班提色瑪]
32、Western Baray∮Western Mebon 西池和西梅奔[西湖、西湄本]
33、Ak Yum阿約寺
34、Banteay Prei班德普瑞寺[班黛普瑞寺][ 聖劍寺與龍蟠水池旁]
35、Kroi Ko格勞爾哥寺[牛場、龍蟠水池北100米]
36、Prasat To 普薩託寺[菩薩託][ 在班迭薩雷旁]
37、Prasat Bat Chum 巴瓊寺[豆蔻寺旁]
38、Prasat Chrung青戎塔
39、Krol Romeas養生寺(羅梅寺)
40、Prasat Prei普賽普瑞
41、Kutishvara庫提斯拔羅寺
42、Prasat Leak Neang因佗羅三象寺
43、Phnom Bok博山寺
44、Chau Seri Vibol因瑟瑋博遺址
45、Roluos Temples羅洛寺[羅洛斯遺址、羅洛士遺址群、勞來、羅魯豪斯建築群、哈利豪萊古城、勞路士群、訶裡訶羅洛耶城遣址]
46、Preah Ko神牛寺[神牛廟、聖牛廟、普利哥、波列科寺、波利科特寺、波列古、匹寇寺、普里柯廟、布里可]
47、Bakong巴空寺[巴孔廟、巴孔寺、巴公寺、巴谷廟、巴重、巴剛廟]
48、Lolei洛雷寺[羅來廟、羅雷寺、洛利寺、龍萊寺、羅蕾寺、洛累]
49、Phnom Krom榮寺[格羅姆寺、科榮寺、豬山、普儂克羅姆、普儂格羅姆、克隆山、獅山][城南12K, 俯瞰洞裡薩湖、日落最佳點]
50、Phnom Bok 布寺
51、Chau Srei Vibol寺
52、Banteay Srei女王宮[班蒂絲蕾、女皇宮、女王廟、溼婆宮、斑黛絲麗寺、班蒂斯蕾古剎、女子避難所]
53、Kbal Spean 高布斯濱[科巴斯賓、千林迦河、千陽之地]
54、Phnom Kulen 荔枝山 [古蘭山、古冷山、崑崙山、固連山、庫倫山、八角山]
55、Beng Mealea奔密列[奔美利亞、崩密列、班美列]
56、Tonie Sap洞裡薩湖[大湖、淡水洋、金邊湖]
二、暹粒名稱
1、Cambodia柬埔寨
2、Siem Reap暹粒
3、Angkor National Museun吳哥國家博物館
4、Cambodia Landmine Museun 柬埔寨地雷博物館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