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New York, a well-organized mess and a beautiful mess。
紐約,

像久未謀面的多年老友,初次相遇已熟稔。
那些經典的地標,拍出的都是親切。

老規矩,先上鎮店照片。

萍水相逢的紐約客——他鄉比鄰

林徽因曾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裡住著喜歡的人。

遊記的開始,從熱情、坦誠、個性和不羈的紐約客寫起。

第一位:最熟悉的陌生人——Jackie老師。
與Jackie老師相識已近三年。
老師住在雪城附近,屬於紐約州,也稱之為紐約客吧。
7月16日一大早,仍舊在紐約公共圖書館後面的布萊恩特花園吃過早點,拖著全部行李趕往曼哈頓巴士中心port authority。
在選擇乘坐灰狗巴士還是火車去雪城的問題上對比了很久。
最終還是選擇了價效比更高的灰狗(greyhound bus)。
路上用時差不多,灰狗要便宜很多,但舒適性可能會差一些。


雪城的英文是syracuse,因為冬天常年積雪,就直接很形象的翻譯叫做雪城。
城市的名字讓人覺得寒冷,但雪城的人卻是熱情。
Jackie老師一家早已在雪城的大巴站等候了。
胖胖的老公Adam和無敵乖巧的女兒Eddie

第一次謀面,沒有太多的寒暄就好像很熟悉啦。
那感覺特別像第一次到曼哈頓的親切。
得益於宥哥每週一次的英文交流。
Jackie老師是宥哥網上英文課的外教。
宥哥的第一堂網上課堂沒想到也是Jackie的第一次網上教學。
更甚,宥哥第一次課堂上就暴露了隱私。
就這麼機緣巧合的開始,每週一次,堅持了近三年,無話不說無所不談。
當我們訂好了去紐約的機票的時候,Jackie老師就盛情邀請去她家做客,或者她去曼哈頓看我們。

從雪城車站開車1小時後到了五指湖之一的Waneta湖邊。
五指湖是度假聖地,所以每座房子都在湖邊。
當Jackie老師領著宥哥進入湖邊小屋時,雖然有準備,還是被美景驚呆了。
連聲感嘆amazing(詞到用時方恨少)。
這是一套標準的美式度假小別墅,有三間臥室兩個浴室。
進門是一間娛樂室,有檯球和桌面hockey。
然後是廚房,起居室連線著廚房和臥室。
從起居室出門就是一大片草坪,草坪的頂端就是美麗的Waneta湖。


真正營造出熱烈歡迎氣氛的是Lucy和Laura。
兩隻油黑的拉布拉多大型犬。
一進門就搖著尾巴圍繞著宥哥旋轉,
看著她們歡快的樣子,有一點幸福的眩暈。

正在欣賞湖光山色的時候,老公Adam已經準備好了獨木舟。
Jackie老師從小在這長大,是一名水上運動的高手,開始帶領著我們湖中泛舟。

晚飯時分,小屋內飄來了烤肉的香氣。
才得知老公Adam原來是個大廚(應該能從身材中得到暗示的


)。
家庭自制漢堡吃起來的感覺與shakeshack完全不一樣(後面會專門介紹Shakeshack)

晚飯過後,篝火應該點燃啦!
玩火成了宥哥的最愛。

上圖說明:美帝人民的一個標誌性的娛樂愛好,
生篝火的時候一定要烤棉花糖,
用竹籤串上放入篝火中,
當棉花糖接近融化的時候,用蘇打餅乾夾起來吃。
所以我們在超市買到的三加二夾心餅乾應該從這個愛好起源。
當時Jackie老師覺得甜度還不夠,又在棉花糖中加入了巧克力。
因此,我覺得美國的牙醫應該很賺錢。

Jackie和Adam放飛了孔明燈(美國人稱為山姆大叔帽)
乖巧的小寶貝Eddie興奮著牙牙學。
Lucy和Laura安靜坐在椅旁。
湖面有微風,遠山有辰星。
飛行了一萬多公里,來到地球的另一端,
可能,就是想體驗此刻與眾不同的安靜。

7月17日一大早,胖胖老公Adam做了墨西哥taco卷當早餐,
開車送我們到雪城機場時已近中午。
當宥哥揮手告別Jackie老師一家後,轉身靠在我懷中說有一點傷感。
誰又不是呢?!
漂洋過海,就是想過來看看你們。

第二位:最標準的紐約客——查理老爺爺。

上圖這張查理老爺爺的側臉讓我想到哈里森福特,那個無所不能的印第安納瓊斯。


本是無心插柳的一封郵件,本以為會石沉大海,
卻沒想到收到查理老爺爺的熱情回覆。
查理老爺爺是紐約BigAppleGreeter公益社團的義工,義務為遊客講解紐約的風景。
居住在布魯克林的查理是土生土長的紐約人,幾乎沒有離開過。
啟程前一個月,查理老爺爺開始認真地與我郵件討論見面那天的參觀路線。
最後決定,他帶領我們逛一逛更古老的曼哈頓下城——紐約大學周圍。

7月10日清晨,在約定的時間,在LUMA酒店大堂沙發上,
憑直覺,一眼就認出了滿頭白髮的查理。
簡單寒暄,似曾相識,卻又出乎意料。
個子高高的,肚子大大的,標準的美式口語,說話很快。
簡單黑色T恤衫,應該穿了很久。
我心裡有一點默默擔心這麼大歲數的老爺爺,能走一天嗎?
出發前,查理老爺爺問宥哥最喜歡什麼,當然LEGO是最佳答案。
然後,查理帶我們來的第一站就是洛克菲勒中心的LEGO體驗中心。
好細心的。

從洛克菲勒中心出來,走過兩個街區,到了著名的聖帕特里克教堂。
去年曾去過約克大教堂,比較而言,聖帕特里克要小很多。
但內部同樣巨集偉精緻。
最大的特色是教堂坐落在奢靡的第五大道上
在一圈的摩天大樓中間,
一座哥特式建築與四周有衝突有融合。
紐約特別的黃的士穿梭在教堂門前
讓聖帕特里克教堂特別紐約範兒。

查理老爺爺其實對聖帕特里克頗有微詞。
他覺得這家教堂過於商業化,只知道花式圈錢。
失去了教堂原有的聖潔與淨化心靈功能。
但無論如何,紐約最大的教堂出現在第五大道上
紙醉金迷中還要說一聲:哈利路亞!

從50街地鐵站出發去下城區,
去感受第一批紐約客們最早的定居點。
紐約地鐵中斑駁的座椅
靜靜觀察著隨時代變遷的海報
還有人來人往的各色旅客,包括我們。

查理老爺爺帶我們來到的第一個古蹟是高線公園。

本來是一條鐵路線,隨時代變遷,鐵路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原本打算拆除,但懷舊的曼哈頓人據理力爭,力主保留。
一群建築大師們經過多重改造後成為了現在的高線公園。
Highline park是一座徒步樂園,沿著老舊的鐵路軌道,
在高架橋的花團錦簇中瀏覽百年的曼哈頓老城。

上圖是高線公園以前的樣子,高架橋上的鐵軌。

高線公園一處小憩,宥媽和查理老爺爺討論川普的各種幼稚。

在英美老式建築中,廊橋幾乎是一種標配。要不就不會出現經典的《廊橋遺夢》。

高線公園走到一半處,下橋轉向到切爾西市場。

切爾西市場是大名鼎鼎的奧利奧餅乾誕生地。

切爾西市場原本是美國餅乾公司的遺址,是當地人週末休閒第一目的地。
1912年奧利奧就是在切爾西市場創造出來,
工廠擴建搬遷後,在原廠房的基礎上,
經藝術家們加工改造成為頗具後現代工業風格的食品小商品市場。

這家紐約城最好的熱狗店,店家未開門人們已經開始排長隊了。
和國內網紅店的道理一樣,如果不知道怎麼選,就找排隊人最多地方肯定沒錯了。
切爾西市場的龍蝦不容錯過,很大的一隻清蒸大概需要40刀。
只可惜宥哥不喜歡海鮮,華麗麗的視而不見。

從切爾西市場出來,正對面就是全世界最讓人尊敬的公司之一——谷歌紐約總部。
簡易樸實的紅磚牆內有最現代的管理理念和最天馬行空的想象。
不知是切爾西市場吸引了谷歌,還是谷歌提升了切爾西市場。
曼哈頓很不起眼地方,卻是最獨特推崇的一處。

切爾西市場出來後繼續向下城方向前進。
華盛頓廣場是紐約大學的中心。
和眾多英美大學一樣,紐約大學並沒固定的校園。
各個學院分佈在華盛頓廣場周圍。
其實,查理老爺爺就是紐約大學畢業生,是李安的校友。

從華盛頓廣場的拱門能清晰看到帝國大廈,拱門正對第五大道。
紐約第五大道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太多標誌性建築都坐落在道兩旁。

紐約大學以藝術學院和電影學院聞名,
因此,在華盛頓廣場周圍閒逛時候看到最多就是學生手持單反拍攝各種實驗電影。

除了紐約大學,下城區最具波西米亞的自由範兒,是藝術家的聚集地。
據說馬克吐溫和鮑勃迪倫都曾住在這個片區。

按《lonely planet》索引,在查理老爺爺帶領下,找到cafe wha?
據說全美第一杯卡布奇諾誕生於此,但無從考證。
也有說是鮑勃迪倫的發家地,仍無法考證。
仔細看招牌,會發現這裡是village landmark。翻譯過來就是村地標。
華盛頓廣場位於格林尼治村和東村之間,
人們如果去下城,俗稱就是進村。
下城區建築老舊,街道狹窄,用村子來形容恰如其分。
如果不是查理老爺爺帶路,恐怕要浪費很多時間。
但這裡是有故事的地方。
一個《老友記》的取景地就值得在這裡逛一下午。

在格林尼治村的街頭看黑人打籃球,那感覺像在天津的海河邊看一群老大爺打乒乓球。

從東村坐上地鐵,穿過哈德遜河,來到布魯克林。
地鐵上,查理老爺爺特意帶著宥哥走到第一節車廂。
就是為了讓宥哥看看地鐵穿越哈德遜河地下的樣子。
好細心的。

布魯克林大橋橋墩下是拍照聖地。
只可惜時間是正當午,完全拍不出效果。
第二天晚上又單獨來到此地認真拍了一套大橋(後面介紹地標時再重點描述)
大橋下面的這家LUKE’S龍蝦卷是第一家LUKE’S
也是必打卡之地(後面介紹美食環節再重點描述)

然而,我們並沒有吃龍蝦卷。
當查理老爺爺詢問宥哥想吃什麼的時候,宥哥很認真的回答想吃漢堡。
在查理老爺爺的帶領下,我們嚐到了人生第一口shakeshack。
雖然去年在倫敦的考文特花園也見到了shakeshack,但只是點了一杯奶昔。
要吃就吃發源地的,就像吃煎餅果子只能吃天津路邊的癖好一樣。

自此在紐約的兩週時間,一共去shakeshack不下5次。
原因只有一個——宥哥太愛吃了。
以至於在第二天遊覽哥倫比亞大學的時候,
宥哥面對著哥大門口shakeshackha暗下決心:
為了這一口漢堡,將來爭取來哥大。

從漢堡店出來,查理老爺爺已經陪我們五個多小時了,
這麼大的年齡陪我們走了這麼久,確實讓我有點於心不忍,
但老爺爺仍意猶未盡的樣子。是時候道別了。
臨別前,爺爺又給了我們好幾條遊玩建議,包括怎麼坐地鐵回酒店。
好細心的。

查理老爺爺,是宥爸心中標準紐約客的形象。
有高學歷特有的倔強,尊重他人,細心熱情,
樸素,愛喝可樂。
敏感,痛恨川普。
真正的高素質體現出來的是一種責任感。
有人需要幫助都會上前熱情問一句。
這個年齡仍積極做著義工,骨子裡是一種理想主義者。
為了更多人喜歡上紐約,奉獻著自己的餘熱。

第三位:一面之緣的網紅——AOC
在紐約期間,特朗普總統正在向少數裔的四名女議員挑釁。
讓她們滾回自己的老家去。


這四名有色人種女議員中,其中一位是叫寇蒂茲
英文名字叫做Alexandderia Ocasio-Cortez。
在推特上簡稱AOC。
就是照片上這位,有著拉丁裔獨特的美。


本來就是一個特別傳奇勵志的柔弱女子,已成為美國夢標誌之一。
再經過和特朗普的互懟,更是讓她火上澆油。
一些人有著天生的親和力和雄辯才能,寇蒂茲就是其中之一。
她是紐約區的議員。
因此在紐約期間,開啟電視總能看到她聲情並茂振臂疾呼。
只要看上一眼,就會被她的熱情感染。


趕緊查詢資料。
寇蒂茲出身貧寒,母親省吃儉用供她上大學。
大學期間積極參加政治活動,但遭遇父親過世變故。
為償還債務,酒吧做服務生,依然樂觀積極。
天才不會被淹沒,一次偶然,參加了紐約區議員競選。
擊敗了幾乎不可能戰勝的對手,直接進入國會山工作。

7月18日上午預訂了華盛頓的國會山參觀,
當走到了國會山頂層,導覽的胖姐姐正在講解穹頂壁畫的時候,
寇蒂茲在一群記者圍簇中急速前行,趕往自己的辦公室。
正好與宥爸擦肩,趕緊拿著手機匆忙中拍出了下面的照片。

當宥爸拿著手機照片嚮導覽的胖姐姐求證時,
胖姐姐一臉的豔羨,囑咐一定儲存好這張相片,
說沒準她可能會當上美國第一位女總統呢。
可見這位國會山工作的小職員對這位拉丁裔女議員的熱情崇拜。

寫遊記的當口,AOC正在聽證會上怒懟扎克伯格。
這條推的英文是Zuckerberg look like a deer in headlights. 用東北話翻譯過來就是小扎這貨被懟的跟傻狍子一樣一樣的。可見AOC在美國的網紅界是絕對的槓把子。

第四位:NYPD的大叔

7月9日清晨5點,是剛到紐約的第二天。
在紐約期間住在42街,出門左拐就到了時代廣場。
這是生平第一次到世界的十字路口,感覺有點名不副實。
人煙稀少,垃圾滿地,但莫名的親切感,久違啦。
路口一群荷槍實彈的阿sir和madam懶散著聊天。
這個時間點,賣早餐的只有星巴克。

我在時代廣場喝著咖啡,而此時此刻你在哪裡?
嘴裡正在哼著歌,一名黑壯NYPD大叔微笑著溜達過來。
為了表達中國人民的熱情,趕緊向阿sir問早。
阿sir問我們從哪裡來,當得知是中國人的時候還是有些驚訝。
他本以為是日本人,但似乎對長城更有興趣。
宥爸對阿sir這麼早出門執勤表達了敬佩。
阿sir回答道時代廣場這麼重要的位置是24小時執勤的。
當提出要合影時,阿sir熱情的將宥哥摟在身邊。
後來幾天再次路過時代廣場時,
很多人都摟著NYPD大叔們合影。
似乎這是一個標配。
太多的劇集和電影中,NYPD都是重要的角色。
(注:NYPD是NEW YORK POLICE DEPARTMENT——紐約警局)

時代廣場的清晨和夜晚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清晨的百老匯大街就是《我是傳奇》電影背景。
夜晚的時代廣場就是春運期間的廣州火車站。

特別是當夕陽出現在42街路口的時候,
餘光直接投射在街道上
幾乎所有人都會停下來拍照。
7月13日晚,體驗了曼哈頓的大停電。
時代廣場上的行人幾乎又多了一倍,
那一夜,我們從45街的劇院走回41街的酒店,
步履維艱。
想一想跟宥哥合影的阿sir,那一晚會多忙碌。

上圖是7月13日紐約大停電期間忙碌的紐約騎警。

紐約

耳熟能詳的紐約地標——眼見為實


林徽因還曾說:其實不然,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裡的一道生動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的老宅。

第一名:自由女神(含華爾街銅牛)
由於名氣太過響亮,自由女神觀看了兩次。
第一次是在7月12日,上島爬上基座近距離欣賞。
第二次是在7月15日,夜景遊船環島,夕陽下遠觀。

預購的citypass門票包括自由女神基座票,
就是可以爬到女神裙下那一層。
如果想爬到女神帽簷或者火炬上
提前半年預約門票應該可以,宥爸提前三個月沒約上。

12日清晨六點,坐地鐵從時代廣場到華爾街。
在曼哈頓遊玩,早起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
華爾街銅牛是打卡聖地,正常時間人滿為患,很難拍出銅牛的真身。
但在早晨7點,銅牛形單影孤
耐心等著我們一家人與它合影。
下面這張全家福合影就是一名中國遊客在老婆還熟睡時出來遛彎順便給我們拍下的。
如果想拍好銅牛——一定記得早起。

登上自由女神島的輪渡碼頭在距離華爾街銅牛不遠處的炮臺公園裡面。
最早一班輪渡的開船時間是8.30,
星巴克吃完早點趕到公園時接近八點,等待登船的人已經排了很長的隊伍。
我們是在淘寶上購買的6景點通票(citypass),
需要去售票口更換船票,只需要提供二維碼掃描一下即可出票。

開船後大概半小時就到了女神島,
自由女神安檢還是非常嚴格的。安檢進門後領取講解耳機。
順時針方面圍繞女神雕像旋轉一週,女神正臉的地方可以看到曼哈頓的天際線。

始建於1876年,比另外一個地標布魯克林大橋大幾歲。
可以說女神姐姐是曼哈頓點滴變化的見證人:
世貿大樓蓋起和倒塌;薩利機長把飛機停在哈德遜河上等等;
久而久之,成為美國人心中的一種寄託。

當從女神的身後慢慢走來,一步步看到女神的真容時,內心會像頭頂的雲朵一樣飄蕩起來。
這座代表著美利堅精神最核心的雕塑,是現代民主社會的一個圖騰。
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自由女神。

自由女神像

法國人負責雕塑製作,美國人負責基座搭建。
當法國人都完成整座塑像時,紐約人仍在為基座募集資金,
但紐約人對這個雕像似乎沒有太大興趣,這點也讓自由女神差點夭折。
當時情形應該與巴黎人對待埃菲爾鐵塔的態度差不多。
永恆的偉大在最初都是很難被人理解的。

7月15日傍晚,夕陽妖豔,也許是前一晚曼哈頓大停電的一種補償。
本是無心隨機的一次遊船遊覽,沒想到成就了此次紐約最美最滿意的照片。
任何完美的規劃方案都比不上行程中的意想不到帶來的驚喜。
這才是旅行的真正樂趣。

遊船87號碼頭在無畏號航母旁邊,第十二大道上。
遊船的開船時間會根據季節不同有一點調整,以確保到自由女神旁邊時候正好是夕陽西下。
遊船會繞著曼哈頓島做一次半圓形行駛。
從遊船上看曼哈頓的天際線,
從布魯克林大橋下看世貿一號大廈,
從曼哈頓大橋下看布魯克林大橋,
從自由女神面前看著夕陽從身後落下,
都是紐約最經典的畫面。
在那一晚的遊船上,統統滿足。

第二名 布魯克林大橋

宥爸最喜歡拍橋。
在宥爸心中,布魯克林大橋才是紐約地標第一名。
一共拍了三次大橋。
第一次到布魯克林大橋是在查理老爺爺的帶領下,
在橋下拍曼哈頓的時候正值中午,完全無感。
第二次是7月10號傍晚獨自一人,
在曼哈頓大橋和布魯克林大橋之間兜兜轉轉,
但光線仍不盡人意,沒拍出幾張喜歡的。
沒有拍好布魯克林大橋總心有不甘,
在深深遺憾中準備離開紐約的前一晚無意登上了環島遊船,
驚喜就這麼出現了。
借用遊船上講解員的一句話:
各位真的非常幸運,我在遊船上工作了很久,
這麼美的夕陽是非常少見的。


遊船從橋下駛過,
雲在橋上凝結又飄散,
看得久了,哈德遜河在夕陽一端與天連線到一起
泛著橙黃色的,像扎染的窗簾。

布魯克林大橋是世界上第一座鋼材建築的懸索橋,
橋墩上眼花繚亂的懸索,像是蜘蛛俠在這裡安了家。
大橋1883年建成,大橋的設計師據說是黑格爾的學生。
大橋連線了曼哈頓和布魯克林兩個紐約最重要的區,
就在不遠處,還有一座鋼架橋叫做曼哈頓大橋,是紐約最著名的姊妹橋。
但在紐約人的心目中,布魯克林大橋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也是美國精神的一個符號。

這張照片的場景不知道在多少美劇中出現過。

在布魯克林區的一側,曼哈頓大橋的下方一片區域,叫做DUMBO區。
是以下幾個單詞的縮寫:
Down Under the Manhattan Bridge Overpass。
這裡是工廠藝術的聖地,很具有小資範兒。
上圖這家有煙囪的小房子就是一家Luke’s Lobster(盧克龍蝦)
在後面的美食介紹中會提到。
傍晚時分,很多人排隊買龍蝦卷當晚餐。

曼哈頓大橋的橋墩下面,每個週末都會舉辦布魯克林跳蚤市場,
被稱為全美最好的跳蚤市場之一。

7月10號傍晚,宥媽和宥哥都回酒店休息的時候,宥爸一人前往DUMBO,
本只想拍拍大橋,卻恍惚不經意間走進了這家跳蚤市場。
傢俱、古董、服裝、餐具、漫畫等等琳琅滿目。
只可惜時間已晚,很多攤位已經打烊,
如果能早發現這裡,逛上半天的時間也未嘗不可。

跳蚤市場的舊漫畫書,話說價格也不便宜,可能都是古董級別的吧。

宥爸當時拿著這張阿拉巴馬的sweet home舊車牌欣賞了很久,
終究還是沒捨得花出13刀。現在想想有點後悔。

跳蚤市場的盡頭有一家很文藝範的書店,名字大概叫Power House,有點記不清了。
在裡面買了幾本記事本和幾張當泊區的明信片,算是紀念來過了這個知名的跳蚤市場。

跨過布魯克林大橋來到曼哈頓,下橋不遠處就是中國人聚集地唐人街。
橋下這座中國城是最早一批華人定居的地方,
宥爸對唐人街是一種複雜的感覺——擰巴,
作為一箇中國人看到幾條類似中國國內七八十年代的街道
街邊門店的招牌是中英文混搭。
街區內最多的是華人和黑人,相互說著各種口音的英語。
雖然滿眼的漢字,但宥爸卻沒有絲毫的安全感。
攻略說這裡不遠處有一則林則徐的雕像,沒有仔細去找。
之所以豎立一座林則徐,是因為唐人街曾經毒品交易猖獗,
讓林大人起到一種震懾作用。
唐人街只是匆匆一瞥,並無太多感覺。

上圖是唐人街一角,
這家滿牆塗鴉的大成貿易公司也不知道做什麼生意的。

第三名、百老匯大街

一直誤以為百老匯就是很多劇院的聚集地,
仔細研究曼哈頓地圖後發現,
百老匯是紐約一條很長的街道,
貫穿了曼哈頓所有重要的街區,
從Broadway這個詞直譯過來更貼切。

百老匯大街是一條傾斜的街道,
作為三角形的一條長邊,百老匯與第七大道和46街交匯成三角形,
這個三角形的中心就是大名鼎鼎的時代廣場,就是號稱世界的十字路口。
百老匯雖然是戲劇中心,但很多的劇院並不在百老匯大街上。
上演《獅子王》的明斯科夫劇院就是在46街上。
觀看歌劇《獅子王》真是一波三折。

《獅子王》的門票在百老匯上演的歌劇中應該是最貴的,還不打折。
特別應驗電影《大腕》最後那個瘋子的臺詞。
提前兩個月在網上預訂了7月13日晚的三張票,
當天,洗漱整理完畢,憋足了勁想好好欣賞一下人生第一部歌劇。
8點開演時間,6點半就到了劇院門口。
然鵝,然鵝,然鵝。。。。。
隨著時間的臨近,人群越聚越多,
但劇院卻沒有絲毫開門的意思。
8點剛過,一位經理模樣的人拿出一把椅子,
不是坐,而是站在了上面
沒有任何擴音器,扯開嗓子喊道:
紐約大停電了,今天歌劇取消,全價退票。
人群頓時聒噪起來。
看到此架勢,宥爸趕緊帶著宥哥離開,以免出現混亂。
但此次紐約之行就住在百老匯劇院中心地帶,
不看一場歌劇實在不甘心。
於是又趕緊預定了一場在離開紐約前一天的那場演出。

7月21日晚,從華盛頓趕回來的當天,
晚飯後很早就趕到了明斯科夫劇院。
進入劇場之前有一家紀念品商店,
只銷售與《獅子王》相關的產品,當然價格不菲。
每一個門口都有引座員,而且都是白髮斑斑的爺爺奶奶級別,
交談時低音雄厚,感覺都像是退休的百老匯演員。
看到有小朋友入場,微笑提示有專門為小朋友準備的增高坐墊。

上圖:宥哥從明斯科夫劇院向外觀察著時代廣場。

《獅子王》的情節根本不需要劇透,都非常熟悉。
而且這部歌劇已經上演了22年,幾乎每天都有演出。
看歌劇就是欣賞華麗的舞臺造型,
一開場,裝扮成各類動物的演員從劇場各個方向湧入舞臺,
開場舞氣勢恢巨集場面震撼,一下子就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表演期間嚴禁拍攝,現在只能靠回憶想象著當時的場面,
想象著仍讓人激動人心。
將人生第一部歌劇留給了《獅子王》,也是幸運。

像眾多時尚人士,演出開始前,宥哥忙著各種自拍。

在劇院不遠處的時代廣場42街地鐵站
是曼哈頓最忙碌的一座地鐵站。


第四名、帝國大廈和熨斗大廈


愛情聖地帝國大廈是在第五大道和33街的交口處。

這個地標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登上86層觀景平臺上看看曼哈頓的全景,
太多經典的電影發生在這個觀景平臺,
20多年前,宥爸和宥媽共同看了電影《西雅圖不眠夜》,
登上大樓就算是一次懷舊。

帝國大廈

上面的視訊是登上帝國頂部的時候電梯顯示了當時修建的動畫場景。

從大廈看哈德遜河

帝國大廈與遠處的新世貿中心是曼哈頓天際線最經典的輪廓。

帝國大廈樓下的papaya dog是一家網紅店,
品嚐後感覺和宜家的熱狗差不多。

至於熨斗大廈是在曼哈頓眾多大廈中最有特色的。
由於百老匯大道與其他幾條大道並不完全平行,
在與麥迪遜大道交匯處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地形,
熨斗大廈就出現在這個三角的尖端,形成了熨斗形狀。

熨斗大廈前正有一群動物保護主義者在集會,
也有一群新娘新郎在這裡拍婚紗照。

熨斗大廈的旁邊就是知名的麥迪遜花園廣場。
宥哥在帝國大廈的背景下,各種跳躍翻滾。

第五名、聯合國大廈

去聯合國的路上正好經過紐約中央車站,模仿蔡健雅專輯拍照模式打卡拍照
當天正好是蔡英文入住在旁邊的希爾頓酒店,
引得一群反對者和支持者在街頭用國語對罵,
在唐人街都沒看到這麼多的華人,卻在中央車站感覺到了家鄉的親切。

盧森堡捐助給聯合國標誌雕塑——手槍。

跟團到聯合國內部參觀需要提前在在網站交費登記才行。
參觀之前,先要在聯合國大樓馬路對面的接待室辦理參觀手續。
門口的小保安查驗護照的時候一看是中國人,
趕緊飈出幾句中文顯示自己的多國語言能力。
看到宥媽的護照名字是WANG,
連忙稱讚:Wang is good!
我的中文老師就姓王。

進入聯合國的第一個會議室正在開會,好像是在討論環境問題。

進門的地方懸掛著歷屆祕書長的畫像,最熟悉的是安南。

我們參加的是國語導遊團,負責講解介紹聯合國的是一個瘦瘦小小的中國小姑娘。

聯合國總部

這個中國小姑娘給團內成員講解第一個聯合國憲章的權利,
就是每個人都有休假的權利,要捍衛這個權利。

這個著名的手槍雕塑前是拍照留念最多的地方。

走出聯合國大樓已是傍晚,大樓在夕陽下威嚴挺拔。
當年商業奇才洛克菲勒買下這塊地方無償送給聯合國,
然後開發周邊的配套酒店和商鋪,賺 了個缽滿盆滿。

第六名、中央公園和布萊恩特公園

到達紐約的第二天就去逛了中央公園。美劇中出鏡率最高的場景。
清晨時分,公園裡跑步騎車晨練的人充滿公園。
為了安全,自行車道是單行道,大家都按照逆時針方向騎行,
有一個傻貨逆向行駛,被一通咒罵,
宥哥因此學了不少髒活。

中央公園的一角有一處是專門用於紀念約翰列儂。
宥爸以為是一個紀念碑,按照谷歌地圖找了三圈沒找到。
問了一個賣唱的藝人才知道腳下這個imagine就是列儂紀念角。
這個賣唱藝人在這裡只唱甲殼蟲的歌曲。

宥哥還不知道約翰列儂,但時不時會哼唱hey jude!

接近中央公園的中央,是一個愛麗絲漫遊仙境的雕塑。

布萊恩特花園在紐約的公共圖書館後面。
到達曼哈頓第一眼看到的地方就是布萊恩特花園,
就有剛出生的小鴨子第一眼看到事物一樣,
布萊恩特花園不是最有名的,對我們而言卻是最親切的。
幾乎每天的早餐都是在花園喝著咖啡,那一刻是與紐約最融為一體的時間。

清晨的布萊恩特花園特別安靜,被混凝土大樓寵愛在城市的懷抱中。

這個華夫餅小亭是宥哥紐約第一次購物經歷,必須記錄。

一盒華夫餅花費 10刀,
上面澆滿 巧克力和乾果,
一口下去甜到暈倒。
宥哥津津有味,宥爸卻望甜興嘆。

這個雕塑老爺爺就叫布萊恩特,也是花園的命名原因。

宥媽和她的學生也約在布萊恩特花園見了面,一名弱弱小小的女生一個人在曼哈頓打拼,聽著平凡人很勵志的細節,有一點小感動。當然,此時宥媽更有一種桃李滿天下的小驕傲。

每天早餐是布萊恩特花園裡的一杯小藍瓶,
愜意的標配。

與布萊恩特公園相連的紐約公共圖書館是曼哈頓的鎮島之地。

第五大道和第六大道之間,正對著41街的地方應該是曼哈頓的正中央,屬於是鎮島之地。
這裡坐落著兩頭石獅子:一個叫耐心一個叫堅毅。
獅子們守衛著紐約公共圖書館,任何人都可以進去閱讀。
因此,無論曼哈頓如何變遷,只要有耐心和堅毅,根脈就在這座圖書館裡。
波伏娃曾說:紐約的空氣中有些東西,讓睡眠變得毫無意義。
時差原因這一週每天只睡三小時,因此,仍覺得是一種浪費。
         


第七名、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是在116街上,已經距離曼哈頓市中心比較遠了。曾經是黑人聚集地的哈林區。
早在建校之初,黑人與白人的衝突很難調和。
知識的落差和意識的不同,讓這裡矛盾叢生。
最後,還是學校開放了自己的校門,
用接納和包容去感化差異。

從下城到上城,哥倫比亞大學的精英與哈林區的黑人臨街呼應,哥大的圖書館很美,宥哥卻只是鍾情門口shakeshack漢堡。

哥大圖書館的雕塑,宥哥以為這個雕塑也有愛丁堡大衛休謨的功能
摸摸腳趾可以考試不掛科。但這裡的腳趾不夠光亮,大家應該不信。
考試不掛科還應信春哥。

哥大圖書館是典型的羅馬式建築,這個是老圖書館,大學校長在裡面辦公。
儘管有大學校長的辦公室,但圖書館還是隨便進,沒有任何安檢。
看來美國人太不注意安全啦。

圖書館的的大廳,校長的很多演講都是在這個大廳完成的。

無論紐約怎麼髒亂嘈雜,
但只要一進圖書館,都是安靜聖潔。
沒有空洞的標語,只有對知識的敬畏。

老圖書館的對面是一家新圖書館,兩個圖書館之間是一個大廣場,
歷年的畢業盛典都是在這個廣場舉行。

廣場上有一個跳蚤市場,喜歡的書可以免費拿走。

哈哈,宥哥又見到了shakeshack。
義不容辭!


第八名、世貿一號

911紀念水池,世貿大樓,是錨定了悲情的符號。

在歸零地紀念水池邊,當宥哥看著刻滿了姓名的長廊
聽著媽媽講了那一天的事件,也有一些茫然。

宥爸怎麼看歸零地都像一個傷疤,
一個城市的傷疤,一段記憶的傷疤,
一場民族矛盾和意識衝突的傷疤。

但生活還要繼續,在歸零地旁邊,原世貿遺址上蓋起來新的世貿大樓。
整個新世貿大樓的地下是打通的。
地下部分是一個超大型的購物中心。

世貿大廈的購物中心叫做Oculus,
這個獨特造型的商場是新世貿中心的建築群之一。

不同光線背景下,Oculus表現出不同的鬼魅。

紐約世貿商場的旁邊是911紀念館,
宥媽考慮了很久,還是沒敢進去參觀,
特別是看過了湯姆漢克斯的電影《特別響非常近》之後
有些陰影無法言表。

永遠看不完的博物館——不明覺厲

參觀博物館是旅遊中最費時間的一件事,所以在攻略時只是謹慎地選擇了一些感興趣的參觀。
在紐約期間將MOMA和古根海姆作為備選,但由於時間原因並未去成。

第一名: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簡稱為THE MET的大都會博物館是必須要去的!
就像去倫敦,必須要看看大英博物館一樣。
大都會博物館在第五大道旁,中央公園的正中央位置。
到達紐約的第二天,我們就早早穿過了中央公園,膜拜一下大都會的風采。
還未開門就由於排了長長的隊伍,可見大都會的魅力。
排在我們之前的是一對來自加拿大的華裔父子,
對紐約的衛生和交通頗感不滿。
這就是紐約,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
甚至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都會有不同的觀念。

大都會博物館的館藏更加豐富,面積也更加龐大。

歐洲中世紀武士的基本形象。
用一個館只展示盔甲,奢侈。

歐洲中世紀黃金盔甲武士

這是露天的中庭,在陽光下的雕塑更有質感。

希臘狩獵女神 戴安娜雕像(Augustus Saint Gaudens)
是大都會必看之一,其實這個雕像在館正中央,怎麼都會看到。
不得不看之一。
戴安娜雕像旁邊是博物館咖啡廳
點一杯咖啡,遠遠的看著狩獵女神
是一種狩獵後滿載而歸的愜意。

殘缺的希臘青年頭像,也是大都會博物館的必打卡點。

上圖是美慧三女神組雕,應該是THE MET裡面最流行的一件藝術品。
三個女神分別為光輝女神、歡樂女神和青春女神。
單從身材上來看,很難區分三個人分別是誰,
只知道最胖的應該是青春女神。

古羅馬時期的浮雕石棺,最中間坐在豹子身上的是酒神狄俄尼索斯。
想必我的很多同事都會敬這尊神。
從左到右,四個站立的人物分別代表“冬春夏秋”四個季節。
和宥哥仔細看了上面的雕刻內容,確實畫面細膩,
最小的人物肌肉線條都清晰勻稱。

大都會博物館裡的藏品確實太多,
在一樓看了一上午的時間已經沒有精力再看二樓豐富的油畫了
只是找了一些宥哥喜歡的兵器槍械看了看就離開了。
雖意猶未盡,但確實精疲力盡。
逛博物館的原則之一就是一定要先選好你想看什麼
找到後打卡鑑賞。
如果在大都會這樣的博物館中閒逛,
幾天都不一定能找到你想看的。

第二名: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文館

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世界規模最大的自然博文館,
進門一頭4米高的野象標本是鎮館之作。

距離國會山不遠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是全世界的小朋友打卡聖地。
黃色、紫色和綠色等繽紛色彩的各地夏令營套裝充斥在博物館門口,
西語葡語法語也是飄來飄去。

博物館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群考古學家的實驗室也是展廳的一部分
一群老爺爺老奶奶在顯微鏡找恐龍化石的過程都如實的體現在玻璃螢幕上,
讓小朋友們更貼現的瞭解科學家們的工作,
時不時還有一些互動,讓小朋友的投身其中。

博物館內除了好奇的小朋友之外,
還有一群白頭白鬍子的老爺爺們
對自然的好奇童心一點不遜色小朋友,
特別羨慕這種童真從未泯滅的狀態。

展館內的大蜘蛛經常引來小朋友們的尖叫。

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希望之星
引得全世界各個年齡段的女士們看了又看。

第三名:華盛頓航空航天博物館

從自然博物館出來,走到航天博物館的時候正好是午餐時間,
先是排著長長的隊伍採購的午餐,
吃飽了才能認真看萊特兄弟的飛機和阿姆斯特朗的宇航服。

參觀當天,正值阿波羅登月50週年紀念日,
這一身原版阿波羅登月服裝是最吸引人的展品。

全部參觀的人幾乎都會排隊與這身阿姆斯特朗穿過的衣服來一張合影。

沒想到萊特兄弟的飛機是如此簡單,擺在展廳裡感覺像宜家的裝飾家居。
飛行的時候駕駛員只能趴在飛機上,
除了能體驗恐高的刺激帶來腎上腺激增,估計沒有任何舒適感。

博物館內仍有白髮老爺爺認真的研究的航空讀本
是地道的航天迷。

當時美蘇核裁軍的導彈也是展廳的重要展品,
軍事迷們可直觀的對比美蘇導彈的區別。

第四名:無畏號航空母艦博物館
無畏號航空母艦在第十二大道上,從酒店走路半小時就能到。
由於在citypass的門票裡包含這個景點,也就沒有浪費。

航空母艦停泊在哈德遜河旁邊,景色迷人。

甲板上停放著這40多架退役的各種戰鬥機偵察機運輸機等。

航空母艦內部幾乎如實還原了當時的生活區和工作區。
宥哥正在體驗水兵如何睡覺的時候,一個女生過來搭訕。

航空母艦艦長的工作臺,拍照之前宥哥特意帶上了墨鏡。

在航空母艦旁邊,美國第一艘戰略導彈潛艇退役後也在這裡展出。
登上潛艇需要排隊時間較長,由於潛艇內太過狹窄,只能一批批的參觀。

如果太胖了,過不去這麼小窄門的人士,也是不允許參觀的。

曼哈頓有全世界的美食——只愛漢堡

張愛玲曾說:到男人心裡的路通過胃!

第一名:shakeshack漢堡
當之無愧,在紐約把這家當地出產的漢堡吃透了。
在紐約,自由女神、帝國大廈和shakeshack號稱NYC的三大地標。
在紐約一週多的時間裡,出入shakeshack不少於4次。

上圖這張照片是位於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shakeshack的第一家店,
也就是鼻祖店。號稱是全紐約人的心頭好,
2000年從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的一個小推車發展到2015年在紐交所上市,
總有一點點傳奇勵志的味道。

上圖:作為一名遊客,認真看選單是必修課,最難理解的單詞就是選單上的單詞。
同是高熱量的快餐,shakeshack比M記和KFC差別在哪呢?
可能就是一點點細節:牛肉的質量,醬的口感,奶昔的粘稠。
價格更高,定位人群不同。
挑剔的宥哥恰恰被這幾點中招了。

上圖就是我們光臨的第一家shakeshack,
是在查理老爺爺的指引下走到布魯克林大橋下,
漢堡店就在大橋不遠處。
也許是走得過於勞累飢餓,
宥哥第一口咬下去,
驚呼這是他吃過的最好的漢堡。
從那以後,每次考慮吃什麼的時候,
宥哥都會脫口而出shakeshack!!

好像從這時候開始,
宥哥一個人能把一個超大的雙層漢堡吃到一點不剩。
忽然之間就長大的感覺。

在麥迪遜花園的草坪上,背景是帝國大廈,
來一口shakeshack的奶昔,這才是經典的紐約打卡照。
一張照片同時包含了紐約兩大地標。

不過,從服務質量和製作速度上,shakeshack距離麥當勞還是有一定差距。
這裡的服務員大多為黑人,可能為了保證政治正確,
但黑人天生的嘻哈和饒舌,確實讓我這個英語不靈光的遊客點餐不能隨心所欲。

在哥倫比亞大學門口的這家shakeshack最經典,
本來哥大中國學生就很多,好像來shakeshack吃飯的中國人更多。
除了點餐的黑人提醒這裡是紐約外,
坐在周圍,四川話山東話和東北話此起彼伏。
有一種擁擠在北京故宮咖啡店裡的感覺。
吃完漢堡的宥哥一抹嘴,
說道:為了這家漢堡店也要向哥大努力。
宥爸趕緊查了查哥大的學費,默默喝了一口奶昔,有點齁。

第二名:一蘭拉麵
紐約時代廣場的一蘭拉麵不需要排隊,
驚不驚喜?嗨不嗨皮?

到紐約三天後,對中餐的思念如滔水般洶湧。
距離住處四條街區外的45街,特別不起眼的一家小門臉。
赫然掛著兩個大字:一蘭。
門外人群熙攘,推門入內發現有一整條長廊是空的,
(注:一蘭的座位是在一條長廊一人一個小隔斷)
這一點在日本大阪的心齋橋是不可想象的,
去年在日本的時候
曾考慮想品嚐一下大阪格力高大叔腳丫子下面的一蘭,
但看到排隊的人群都快擠到河裡了,果斷放棄。
沒想到今年在紐約,可以躺在兩個座位上橫著吃,
看來,紐約人對面條的熱情不及宥哥十分之一。

沒有華麗的選單
沒有繁多的品種
沒有過多的寒暄,
只有簡潔乾淨的檯面
和服務員九十度的鞠躬

喝下第一口湯,
宥哥開始感慨人生。
簡單、認真、精緻、專心
這些都是我喜歡一蘭的各種理由,
其中也體著日本人和中國人做事的差別。
都同樣是麵條,名字中都有秀美的蘭字,
一蘭拉麵在紐約時代廣場能買到29美刀一碗,
蘭州拉麵在國內擁擠的火車站能買到29軟幣,
箇中可討論的問題真的很多、很複雜。

第三名:小藍瓶咖啡
絕對小資風格的網紅大神級別咖啡店。

小藍瓶原產於舊金山,
由於使用的咖啡豆更新鮮
更強調研磨和手衝的過程,
口感柔和。

店鋪風格簡約實用,
性冷淡的裝修特色讓人有距離感,
店內咖啡師也是此類風格。
一個小女生,在炎熱的夏日仍帶著毛線帽子
一身波西米亞風格的裝扮,配著大大的圍裙,
輕巧的做著咖啡拉花,超然灑脫。

有一點特別喜歡,紐約這家店超級注重環保。
只有瓶裝糖沒有袋糖,
沒有攪拌棒,不鏽鋼的勺子攪拌後沖洗後多次使用。
只有紙質吸管,幾乎見不到塑料製品,
價格比星爸爸貴一些,
上班早高峰時間,排隊的白領居多。
亞洲人則大多是打卡拍照。

由於這家小藍瓶就在布萊恩特花園旁邊,
每天的清晨坐在花園裡點上一杯卡布,
觀察著來來往往的上班族。
那是一種帶有味道氣息的回憶,
刻骨銘心。

第四名:pret a manage

Pret A Manger其實是一家英國的連鎖店
英國的食物,只能呵呵啦
正好有一家就在酒店的樓下
偶然間去了兩次


雖標榜著出售的都是健康有機食物,
但口感過於西方化,並沒被感動到。
據說此店在中國、日本和新加坡都開過分店
後來都退出了。
可見中西方的食物口感的差別巨大。
但紐約人好像很中意這樣的口味,
早晨九點之後,貨架上空了很多。

有一天在這裡早餐,
隨手拿了一個沙拉杯,無意中拿到了一個最貴的。
裡面內容是龍蝦配牛油果
果然龍蝦肉非常新鮮

除了冷餐,還提供加熱的三明治和這種類似中國雞蛋羹的布丁
偶爾嘗一嘗後讓你特別懷念油條和豆腐腦。

第五名:LADY M蛋糕

Lady M蛋糕號稱是紐約神店,
由於第一家店開設在麥迪遜大街(Madison Ave)
因此名字中的那個M就是Madison的簡稱。
美食饕餮者肯定很熟悉,
國內任何一家店都需要排很長的隊。

我們關顧LadyM是在布萊恩特花園的店
店門口總會站著一個彪形大漢,
當你在店面駐足時總會問一句:
堂食還是帶走?
如果堂食,大漢讓你安靜等待,只有空位時才會放人進入。
店內裝修整體是白色,有一點蒂芬妮藍,也是偏冷淡風。
本人覺得還是外帶比較好。
最佳組合是一杯小藍瓶拿鐵配上一塊千層芝士,
然後躺在酒店的床上,看上一集《老友記》
這才是標準的曼哈頓style。

蛋糕主打千層系列,最著名的兩款是千層芝士和千層抹茶。
芝士香蕉蛋糕顧明思議就是蛋糕裡面裹著新鮮的香蕉,
比較而言,口感確實柔和細膩,不愧為紐約十大蛋糕,
當然價格不菲。

第五名: Keens牛排

keens牛排在馬蜂窩遊記中有人提到過,
也是貓途鷹網上重點推薦的一個牌子。
這是一家標準的美式牛排餐館,
雖排不上米其林級別,
但標配還是白色的桌布,用高腳杯喝冰水,
侍者穿潔白的圍裙、打黑色領結。
最重要一點:對用餐者的服裝沒有要求。

吸取了網上一些建議,牛排分量非常足,點一份足夠三人吃。
剛剛林肯中心走回來,看了世界頂尖歌劇禮堂和芭蕾舞劇院
坐下來點上一份牛排,是一種形式上的延續,
雖然很餓,但這份牛排還是沒吃完。
旁邊桌子是兩個來自東歐的小夥子
每人各點一份全套牛排(沙拉主餐配菜甜點每人各一份)
吃得一點沒剩,甚是羨慕。

牛排的口感談不上驚豔,宥哥相對於味道,更喜歡這種形式。
點了一份龍蝦沙拉,裡面就是一塊小小的龍蝦爪,但很新鮮。
配菜水準很一般。
整體而言,作為網紅地可以打卡嚐嚐,
相對於不便宜的價格,嘗試一次足矣。

餐廳的整個裝飾風格是復古,
當然,對於美國的復古也就是一二百年的時間
黑檀木的牆壁和走廊
有空間的地方就掛滿了鏡框
典型美式風格。

這個餐廳“政治覺悟應該很高”
可能老闆也確實欣賞林肯
餐廳牆壁上幾乎都是林肯的照片
走廊裝飾著關於林肯新聞的各式海報。

第六名:luke’s 龍蝦
luke’s龍蝦卷第一家店也是在紐約出現的,到今年正好有十個年頭了。
在曼哈頓很多地方可以看到,
如果看到,別猶豫,馬上進去點上一套,絕不後悔。
龍蝦肉是冷的,新鮮多汁,夾在新烤的麵包裡,
一口下去就停不下來。
本來宥媽和宥爸各點一套,後來覺得不過癮,又加了一套。
龍蝦卷的量並不大,胃口好的連續吃三套肯定沒問題的。

除了龍蝦肉,還可以選擇蟹肉,當然龍蝦肉肯定要貴一些。
具體的價格忘了,十刀左右一套吧。

第七名:Wholefood Market
強烈的好奇和新鮮感維持幾天之後,
當味蕾恢復了理智,
每次吃飯也開始考慮比較價格的時候,
Wholefood Market就適時的出現了。
實活實說,在曼哈頓下館子確實奢侈,
價格貴不說,還要付小費。
忽然就明白了,酒店樓下的那家wholefood Market為什麼總是人山人海。

顧名思義,這家超市提供各種食物的銷售,
自助餐、飲料、蛋糕、酒品甚至鮮花在店裡都能找到。
而且價額非常親民,可樂的價格比大多超市都便宜。
上圖中是自助餐櫃,一個主菜加兩個配菜需要12刀
還有一種自助餐是選擇各種你想吃的美食
裝入一個紙盒後稱重付費,大概8刀一磅,對女生很適合。

上圖是宥爸的一道晚餐,有面條、雞蛋、春捲、炸香蕉和雞塊,
配上一些青菜沙拉,大概6刀。

wholefood market入門地方擺滿了銷售的鮮花。

上圖是各種乳酪的櫃檯,有一點可惜,沒有找到老乾媽辣醬。

最先幾天,我們只是在裡面買一些水果,
只覺得這裡的水果種類豐富,
慢慢才發現這裡有寶藏般的資源。
有新鮮出爐的麵包和剛剛研磨的咖啡。

宥媽有一個學生已在紐約生活了很久
師生在布萊恩特花園見面喝咖啡
告訴宥媽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去過飯店了,
都是買一些半成品回家做飯,
畢竟曼哈頓的生活成本仍是世界最貴的地方之一。

第八名: Maison Kayser麵包

在小藍瓶咖啡店的旁邊,有一家很大的麵包店。
當時只覺得奇怪,在紐約寸土寸金的地方,
這個麵包店的面積超大。

偶然在裡面買了兩個牛角麵包之後,
每次 早餐宥哥都想吃這家的牛角。
後來幾乎每天早晨起來後都會在這家店逛逛
哪怕只聞一聞新烤的麵包香

回國後查詢了一這個品牌,
恍然才知道這是巴黎一家頂級的烘培店
創始人Eric Kayser是法國最棒的糕點師之一。
難怪在布萊恩特花園旁有這麼大的店,
難怪價格標籤的名稱都是法語,
也難為了宥爸只會發音一個法語單詞Croissant(牛角麵包)

如果現在問我最懷念紐約什麼地方?
我會回答:
特別想再去maisonkayser麵包店買兩個牛角,
去小藍瓶買一杯咖啡,
然後坐在布萊恩特花園裡,
看著慵懶的有色人種清掃街道,
行色匆匆白領們與他們擦肩而過。
這就是紐約,
獎勵著勤奮,也包容著懶惰。

華盛頓DC最適合遊客——偉人故事

華盛頓就是為遊客設計的。
各式花樣的博物館、美術館,紀念碑隨處可見。
關鍵是大多數地方都是免費的。
就像Jackie老師的媽媽,特別宅的一個美國老太太,
如果選擇出去旅遊,也會首選華盛頓。

第一名:華盛頓紀念碑和倒影湖
7月17日下午坐飛機到了華盛頓,
機場大巴後換地鐵,出了地鐵站走路到酒店,
在路口等紅燈時,遠遠就看見了華盛頓紀念碑,
本以為就是一個小小的石柱子,
萬沒想到卻如此聖潔、醒目和安靜。

倒影池與紀念碑結合起來,幾乎就是國家廣場的全貌。
夜晚的林肯紀念堂很是熱鬧,是吸引著全球網紅主播打卡聖地,
不過,還好沒有跳廣場舞的。

宥媽用這張圖片狠狠的懷念一下最愛的電影《阿甘正傳》,髮圈感慨道:
彷彿看到Jenny從倒影池涉水而來,一邊雀躍一邊高喊:Forrest~~

上圖,遊戲癮發作的宥哥坐在林肯紀念堂的臺階前,
面對著華盛頓紀念碑來了一通“吃雞”操作。
注意臺階下那個戴黑色高禮帽的男士,
猜測應該是個網路主播,首先來了一段的饒舌,雖聽不懂但韻律感很強。
然後開始講段子,引得遊人紛紛側目。

第二名:林肯紀念堂
在華盛頓紀念碑的正對面,穿過整個國家廣場,來到了林肯紀念堂。

上圖,早晨6點,自己一人就來到紀念堂前,一是為了瞻仰二是為了拍攝。
清晨的陽光在石柱之間投射到林肯雕像的全身那一瞬間的畫面
堪稱經典。
只可惜,季度稍稍不合適,
等待了一小時左右,陽光只能照在林肯的膝蓋附近。
等到冬天的時候,陽光更平的時候才能出現效果。
算是一點小遺憾。

清晨的林肯紀念堂有別樣的韻味
很多早起晨跑的人都把這裡當做終點
沿著國家廣場的林蔭道跑一圈後
爬到林肯雕塑前打卡拍照,是一天多麼美好的開始。

當天晚上,又去拍了夜景,
一架夜航飛機從紀念堂上方飛過,
像流星劃過。

上圖是從林肯紀念堂遙望華盛頓紀念碑和倒影湖,
這就是林肯雕塑每天坐在那裡看到的景象。

第三名: 馬丁路德金雕像
這個雕塑是在2011年由奧巴馬揭幕落成。
雕塑的創作者是中國人雷宜鋅
雕塑上一句名言印象深刻: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
(鑿開絕望之山,尋找希望之石)
這座雕塑從設計師到材料都產自中國,典型的中國製造。
也可見美國社會的包容度。
細觀察,馬丁路德金雕塑前拍照的人還是黑人居多。
那句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
也是在林肯紀念堂前喊出來的。
在國家廣場,從來不缺經典事件的發生。

第四名 國會山
國會山的正門是一大片的草坪,特別適合示威靜坐。
上面這張照其實有音樂背景,就是一家三口拿著擴音器在抗議。
抗議的內容是反對將非法移民的孩子與父母分離。
一家三口中母親負責廣播,父親負責音響,兒子負責標語。
儼然一家就是一個部隊。

進入國會山參觀需要走後門的地下通道
入口大廳四周都是具有民主與自由特徵人物的雕塑
從古羅馬到現代
從歐洲到美洲。

國會大廈遊覽的精華是登入標誌性的穹頂。
即使用焦段是14的大廣角也無法拍全穹頂的全貌。
據說僅僅這一個穹頂的修建就花費了超過10年的時間。

穹頂大廳的四周是歷屆著名總統的雕塑,最熟悉的當屬這名演員總統里根。
相信奧巴馬的雕塑不久的將來也會出現在這裡,
但川普,嘿嘿,還真不好說。

參觀完國會大廈不用出門,
走過一個長長的走廊就可以來到國會圖書館。

地球上藏書量最大的圖書館
就是這座與美國國會融合在一起的國會圖書館,
原則上只對總統和議員開放。
建築上更是輝煌奢華,雕塑精美。
米國人在圖書館上是真捨得花錢。

到底有多少藏書僅是存量上的問題,還要從增量上考慮,
這個圖書館每年從中國就會收集近2萬冊圖書列為館藏。
單是中國地方誌這麼小眾的藏書在國會圖書館就有6萬多冊,
大多還是單行本。

其實,華盛頓之行更是閱讀求真之旅。
今年一年,宥哥的大量閱讀中包含了很多關於華盛頓的人文知識。
旅遊歸來,宥媽拿著照片與閱讀材料一一對照。
重新閱讀第二次的感想認識劇增。

關於華盛頓紀念碑的閱讀理解。

關於美國第一夫人亞當的人文傳記,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裡找到了亞當夫人的畫像。

林肯的傳記更是種類繁多,
這個窮孩子是獲得讚譽最高的總統,
至今坐在紀念堂中間
看著一個又一個經典實踐在他眼前發生。

美國國會能做到公正嚴謹,必須有強大的知識庫做支撐,這個國會圖書館就是基礎。

只有瞭解馬丁路德金的鬥爭,才能瞭解這座雕像的震撼力。

最大單體鑽石——希望之星,是在自然歷史博物館找到了。
在繽紛複雜的自然博物館,如果不瞭解她的身世很容易被忽略錯過。

最後說說華盛頓的聯合車站。
美國的火車站或者汽車站,感覺都比機場豪華舒適方便。
單看下面的照片,估計很多感覺這麼像中國東北的華麗澡堂呢。
這樣想象力完全正確。
聯合車站的建築師就是模仿戴克裡先浴場的大型拱門設計出來的車站候車大廳。

據說這個車站是美國第二繁忙的車站,僅次於紐約的濱州車站。
但我們到了之後就是這些照片的樣子,
估計人流量不及北京南站的十分之一,
這樣就敢號稱全美第二繁忙,我憋住沒笑。

車站於1907年開始啟用,110多年的歷程,現代和古樸結合的恰到好處。

車站有一側是專門的購物街,另一側是美食街。
選擇了一家麥噹噹吃早點,售貨員全部是黑人,口音奇特,
宥爸的聽力被宥哥狠狠鄙視了,
宥爸卻強裝鎮定怒斥了宥哥:
你聽懂了為啥不告訴我呢?!!

看著宥哥提著行李準備登車,在旅途中看到他另一面的成熟。

華盛頓的地鐵站不詳細說明了,只是有一個特點要說一下:
由於是首都,防空職能很重要,因此地鐵站兼做防空洞。
長長的扶梯要執行很久才能到站臺,比紐約的地鐵更深邃意境。

上圖是華盛頓的紅色環線公交,基本是繞國家廣場一週,重要景點這一趟公交基本都能到。最關鍵的是——免費乘坐。所以在華盛頓旅遊交通費真的是很省的。

一些攻略——交通、酒店和門票

第一、交通
1、機票:提前三個月預訂的北京往返紐約紐瓦克機場,單人票價6700,全家合計20000。紐瓦克機出門後有機場快速巴士到曼哈頓的布萊恩特花園,時間大概是50分鐘。由於我們的酒店就在花園旁邊,機場巴士是最合適的交通方式,票價每人17刀(大概,有點記不清了)。

上圖是在紐瓦克機場等待入關時的樣子,其實,機場是不允許拍照的,宥媽還是悄悄的拍下了一張,紐瓦克機場並不大,不豪華,可以吃飯的地方都不多,在大陸習慣了奢華的機場朋友的如果從紐瓦克出入境要有足夠的落差心裡準備,至於免稅店什麼的?建議還是在北京首都機場T3買吧。海關阿sir只是隨意問了兩個問題就放行了,並無太多曲折。


2、灰狗大巴:從紐約到雪城和從華盛頓到紐約都選擇了灰狗大巴。

上圖是在灰狗巴士旁排隊等待登車。

灰狗大巴是美國中低收入階層的出行首選,車次多,覆蓋面大,最關鍵是價格便宜,從紐約到雪城,4小時的車程不到30刀。當然,舒適度與奢侈的火車沒辦法相比了,火車的價格通常是灰狗的三倍。第一張圖就是灰狗的app,下載後用qq郵箱註冊就可以買票了,在美帝買票(無論機票還是火車票)不用身份證的,只需提供姓名和出生年月即可,當然也沒有國內那麼多的安檢。

第二、酒店:
1、在紐約的酒店名稱很簡單,叫LUMA,在紐約中城的41街,應該算是紐約最中間的位置。通過booking預訂的,看位置很好,評分又很高,對比了很久後選擇了這裡。後來發現這次選擇真的太明智,出門右轉到布萊恩特花園和紐約圖公共書館,出門左轉就到了時代廣場,周圍飯店、咖啡店、蛋糕店種類繁多,最重要的是門口有一家WholeFoods Market,簡直不能太方便了。難能可貴的是這裡屬於鬧中取靜的位置,門前的41街正對花園,是單向車道丁字路口,所以車比較少,不像其他街道,一天到晚車水馬龍。所以這家酒店還是極力推薦的。價格是每晚300刀,這樣的價格這樣的位置,與國內酒店價格比較而言,價效比很高啦。

現在好像很流行這種酒店機器人,可以送水送牙刷送毛巾等小物件,Luma酒店也有一個。
2、在華盛頓住的是州廣場酒店,位於華盛頓大學附近,四周都是學生公寓。與紐約的LUMA比較起來,房間大、價格低,但周圍沒有咖啡店、飯店,最近的星巴克也要走20分鐘,比起紐約不方便了很多。酒店到林肯紀念堂距離不遠不近,走比較累還沒有公交,因此華盛頓的這家酒店屬於不推薦級別。

第三、門票
紐約旅遊套票的種類很多,如果不是一個景點打卡控,購買一張citypass6景點的套票玩曼哈頓應該足夠了。自由女神、帝國大廈和大都會博物館都是必須要去的,全包含在citypass裡面,而且自由女神是可以登上基座的。最推薦的紐約傍晚遊船環島遊是單獨買的門票,價格是27刀每個成人。紐約的任何景點基本都需要門票,聯合國的導覽參觀需要提前預定(萬能的大淘寶都有)。

與紐約不同,華盛頓大多的景點都是免費的,包括環線公交車都是免費乘坐,剛下機場大巴就買了三張smartcard,地鐵和公交都能用,但基本沒怎麼使用。主要在國家廣場周圍活動,公交車都是免費,就主要原因是迷上了UBER的共享電動滑板車。

用信用卡重新啟用了沉寂很久的優步(Uber),
掃描電動滑板車,開鎖。
如果在國內使用過共享電動自行車,上手很容易的。
起步價2刀,當晚我們繞了潮汐湖整整一圈,
每輛花銷大概20刀,價格和打車差不多了,但刺激啊!宥哥超級喜歡,
華盛頓的景點沒記住多少,但這個共享電動滑板車估計讓宥哥終生難忘。


國會山的導覽參觀需要提前網上預訂,
直接登入官網即可, www.visitthecapitol.gov ,免費噠。
美帝宣揚帝國主義民主還是很捨得付出的。
遊華盛頓,國會山是必須要去的。


如果運氣好,有足夠的耐心,還可以預約五角大樓的參觀,在馬蜂窩上有人預約成功過,我試著寫了一封郵件,很遺憾,沒有回覆。

第四、電話卡
直接在萬能的大淘寶上購買的15天無限流量的T-MOBILE卡,到美國後安裝上即可使用,很方便,訊號穩定,每張卡150塊錢左右。

第五、行程規劃
做整個行程規劃大概三個月以上的時間,馬蜂窩上檢視了20多篇大牛的遊記,受益匪淺,如果需要我的詳細行程單,留意私信吧。

結尾:讓我們看見


寫完遊記已經到了2019年的年底,
寫的過程也是對回憶的一種攪拌。
無論如何,這一年,有川普的美國都是焦點。
美元破七、女足奪冠,還有,
宥哥去了紐約。
胡適曾說:自由是針對外面的束縛,獨立才是你自己的事。
就讓我們一起看見
海雕左爪的利劍和右爪的橄欖。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