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就在我敲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依舊,區域性地區甚至愈演愈烈。在美國的最後幾個月,停課停工,居家避疫,每天盯著魔幻般增長的數字,看著外面一片死寂的街市與社群,不太相信這一切居然是真實發生。好不容易穿過抗議與暴亂(喬治弗洛伊德事件)的“戰火”,搭上輾轉回國的飛機,被關在10㎡不到的隔離小屋裡,活出了一日三餐等投喂的動物園裡動物的感覺。想想疫情前的歲月靜好,真的是恍如隔世。世界上許多人的命運軌跡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徹底改變,世界格局恐怕也要深刻地為之一變,我們要面對的將是不確定因素驟增的未來。誰知道後疫情時代究竟會是怎麼樣的呢?至少在可預期的未來1-2年內,在疫苗與可靠的療法問世前,人們恐怕不能再無拘無束的說走就走了,尤其是境外遊。因此,這篇遊記,就當是懷念美好舊時光吧——儘管這個西部“往事”僅僅過去了半年,原本根本不算久遠,但現在實在是恍如隔世。

行程規劃

時間:2019年感恩節(11.28)出發,共10天。
方式:飛到達拉斯-沃思堡機場,租車自駕。
攝影:由於懶,全程華為P30P拍攝。
行程:如下圖,最右欄是住宿地。

路線:如下圖;從紅點處的達拉斯-沃思堡機場開始向東北去阿肯色州,然後折回西邊的俄克拉荷馬州,然後一路向南深入德克薩斯腹地、直至休斯頓,而後折返回西邊的聖安東尼奧,最後一路北歸,回到達拉斯-沃思堡機場。相當於走了個巨大的8字。全程里程2000多miles, 約3200 km,全部我一個人開下來。

選擇這條線路的理由與邏輯:
人少;機票便宜;想吃牛肉;想體驗一下較原汁原味的西部風情。
總遊玩體驗:
可謂完美達成了所有預期。不過時間稍緊,只能擇各地精華而遊,日均開車300+公里,需要一定的耐力。

溫泉國家公園:百年前健康產業初窺

感恩節下午,我們飛抵達拉斯,機場提車,一秒都不耽誤,就近鑽進一家Whataburger,他家肥美多汁的牛肉搭配在美國算是極豐富的蔬菜,成就了一個我在美國吃過的最好吃的漢堡,感覺比shake shack, in & out都好吃。

當晚需要趕往阿肯色州的De Queen,途徑德州東北部的小城Paris, 這個巴黎也有一個微縮的埃菲爾鐵塔——牛仔版的,頭上還俏皮地帶了個巨大的牛仔帽。它的旁邊還有個小而莊嚴的當地軍人紀念園。

當夜悽風冷雨,下車看一小會埃菲爾鐵塔,上車得好一陣子才能暖過身子來。道路越開越窄、越走越偏,隱隱的看到路邊掠過一些種植園、養牛場,那種符合我想象的美國中部廣袤農村的感覺撲面而來。趕到De Queen後,首先去了家當地的沃爾瑪——不愧為沃爾瑪總部所在地的阿肯色州,連這麼小的鎮子都有超大的沃爾瑪門店,規模堪比其他州最大城市的“旗艦店”了。看了看包好的肥美火雞,默默吞下口水,雖然才9點多,但店裡店外已經聚集了越來越多等著來黑五搶購的人了,我們看了看價格,似乎並沒有非常美麗。

次日早走local去往Hot Spring NP. 雨後一切都是清新的,這段鄉間小路開得極其愜意。到溫泉停好車,對面就是一個溫泉水的水龍頭,這兒的泉水可以直飲,143°F(61°C)的溫度相當合適,當地人拿大桶來接,還有倆人拿了很多啤酒瓶子來接,我簡直懷疑他們是不是要用這水來釀啤酒了——稍後,我們真的喝到了溫泉水釀的啤酒,這確是當地傳統之一。我們也入鄉隨俗,拿大杯子接了溫泉水大口大口喝起來,一股清甜的泉味撲鼻而來(扯吧),一股暖流直通胸腹,真是暢快。


氤氳的溫泉冒著熱氣,我們沿著隨處可見的泉眼向小山上的hiking trail走去,很快就到了一個小山頂的瞭望塔,即使不登塔,在山頂的觀景處,依然可以極目遠眺,領略這片廣袤平原的開闊——天仍陰,否則視野應該會更好。

一路沿著溪水和泉水下山,碰到一處與剛才類似的接泉水的水龍頭,只是這處是冷泉。山腳下,國家公園的牌子,就立在路邊的泉眼附近。泉冒出的暖氣,在這溼冷冬日中讓人有陽光拂面的感覺,不要說人,就連好幾條狗狗,也抻著身子,讓熱氣蒸騰到他們的頭和爪上,真是大自然的星級Spa!


溫泉鎮的主路上,有8家歐式的澡堂,均流傳近百年,華麗考究,但現在仍作為澡堂營業的只有2家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來這洗澡的人很多,大家從美國各地乘火車專程趕來,希望這裡的神水能治好他們的頑疾。到來不易,他們來到鎮上先賃屋而居,隔三岔五的到這8家澡堂泡澡,閒暇時間光臨鎮子上吃喝玩樂的地方,是以這個地處阿肯色的偏遠小鎮,陸運、賓館、餐飲、服務、戲劇等行業在當時都很發達。後來醫學發達,這種養生模式漸漸失去了神祕性和必要性,昔日的風光漸漸不再。

以下這個澡堂,現任店主把它改造成用溫泉水釀啤酒的工坊。噱頭之下非飯點人也超多,我機靈的要求打包,回車裡吃,三明治精緻美味,當然還不能少了招牌啤酒,很多口味可選,我們完全不懂,只好亂選。持空酒瓶還可以回店免費續,可惜我們在這裡停留時間太短,享受不到這個福利了。

以下就是僅剩的兩家開業澡堂了。Buckstaff需要預約,都是私密小池,一對一服務,其實價格不算貴;而Quapaw是first come first serve, 還有大池,更為大眾。

剩下的澡堂有幾家不開門,有幾家賣東西,還有一家是私人會所。

溫泉國家公園的visitor center也在一家已被用作博物館的澡堂裡。宣傳影片清晰介紹了18世紀隨著鐵路的開通這裡的溫泉逐漸熱門的過程,以及泡澡的N道工序。

泡澡之前,女僕服侍更衣,並用燙好的毛巾敷面,幫助開啟毛細血管。看介紹,在19世紀末,泡澡旺季,一名黑人女僕每天能賺到2-3美元,這在當時是非常高的收入了。

然後就衝,或者浴缸泡。

蒸桑拿的,頭從洞裡露出來。

Needle bath. 這個放在現在不稀奇,可原來100多年前的人們就已有此享受了。

各種水閥。

更衣室。

泡完澡還有很多花樣。例如這些奇奇怪怪的機械-電療法。在當時看來,應該很新奇先進。

還有專門的社交場所,分男賓女賓,各自換上合適的衣服,品茗闊論一番。

還有許多專供女士美容美髮按摩的場所和器具展示。

還可以在這種按小時租賃的小屋中小睡一覺。

醒後,當時女士最流行的社交活動就是……寫信。不明白為何不在家寫好。

還有健身房,泡澡後如有餘力還可以來鍛鍊肌肉。

在參觀的最後,可以看到被玻璃罩保護得狠好的泉眼。

匆忙逛完這個小小國家公園的主要部分,趕往小石城。

小石城:無處不在的克林頓印跡

當晚冒著風雨,轉了轉小石城的河濱,可以看出河濱市場還是挺熱鬧繁華的。市場裡面的空地還有一支業餘的黑人樂團在訓練,真是風雨無阻。

河濱公園裡的雕塑,很有南方嬉皮風。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博物館,他出生於小石城,他的生平事蹟中,大概中國人最為熟悉的就是他折戟朝鮮的事情了,其實他經歷了一戰二戰,一生戰功彪炳,即使是從朝鮮戰場回國去職,在舊金山華盛頓紐約的巡遊依然是萬人空巷,受到民眾極高的敬意,他在國會演講中那句著名的“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老兵不死,他們只是慢慢凋零),更是流傳至今。

還上了一座鐵橋。這鐵橋建得,呃,極具工業味的冷冰。

城裡還有有軌電車,給雨夜的城市增添了別樣風情。

次日,我們首先來到Old State House,這座古老的政府建築一度面臨被賣,還是州婦女聯合會出面保護了下來。

這些南方黑人婦女擅長製作的薄被,不僅可以蓋,也可以用作客廳裡的別緻裝飾。

這個博物館最吸引人的展品,當屬阿肯色州歷任州長夫人在州長就職典禮上的禮服。除了最早幾任州長夫人的禮服由於年代久遠無法收藏,絕大多數的州第一夫人都把她們的禮服捐贈給了博物館,這已形成了一項傳統。當中最受矚目的,自然是後來成為美國第一夫人、國務卿、總統候選人的希拉里·克林頓的物件。

這是她競選總統的宣傳物,野心勃勃的。

歷任州長就職典禮上使用的瓷器。

下面就來看看這些風格各異的禮服吧!

這位在典禮前腳受傷,只好禮服+阿迪運動鞋。

還有該州民權運動的展覽。

二戰以來民眾生活方式的改變。

阿肯色州的電影工業也很發達,這以前真不知道。

該州歷次選美比賽的部分禮服陳列。

美國總統卸任後的傳統之一,就是自行籌建一個圖書館,通常在家鄉,儲存並展出其任期內的重要檔案和物品。克林頓吸金能力強,他的圖書館也是總統圖書館中最大的,就在阿肯色河邊的一座鐵橋邊(城區有好幾座鐵橋)。

博物館外的蕭瑟秋景,很有一種肅殺之美。

這是92、96年總統大選時克林頓的選情和競選活動。

右側的串珠鏈很有意思。

仿建的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可以坐在不同的“官位”上過把癮。

有任期內美國、全世界內政外交的各種大事記。

這裡最令人驚歎的就是克林頓8年總統生涯中每一天的日程記錄了,一個月就厚厚一本。看到8×12個這樣的行程表,唯一感覺就是當總統真是個體力活啊!

這張巴以和平的歷史性照片,和探路者登月車的照片,當時年紀尚小的我,都有深刻印象。

國宴女主人的禮服和餐桌布置。

還展示了八年總統任期中,克林頓收到的部分國禮,以及民眾送給第一家庭的禮物。

《十四歲的芭蕾舞女》

第一貓Sock的畫像比總統的還大、顯得更精神。

Buddy the first dog, and Sock the first cat.

知道他喜歡吹,送給他的薩克斯風可真不少。

復活節彩蛋與尋蛋地圖。

又是Chihuly風格的玻璃製品。

以下部分是另一個相對獨立的展覽,關於90年代生活的,真像進了時光隧道,好好追憶一下過去。

總統專車。

Gift shop裡的冰箱貼。

離開小石城,城外的阿肯色河開闊壯美;夕陽下的樹林,層林盡染;半路的不知名湖泊,靜謐深邃。還有那未被拍下的如玉練般的山間公路,車很少,兩小時的夜路中,看盡森林河湖、晚霞變幻,和璀璨銀河。果然最美的風景在路上。

Talimena景觀公路: 爽到極致的駕駛體驗

次日的重頭戲便是Talimena景觀路,我們越過壯美的山巔、幽森的峽谷,從阿肯色州來到放眼盡是牧場的俄克拉荷馬州。這條路真是神仙般的駕駛體驗,沿途有多處觀景平臺,實乃車企拍宣傳片的好地方……

我們的普通小車都有了大片範。

走完這條景觀路,我們就已經來到俄克拉荷馬州了。一路上藍天白雲,田園牧場,心情都化作一段悠揚歡快的樂曲。

俄克拉荷馬城的驚喜饋贈

直到看到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我才知道原來俄克拉荷馬市附近還有個national stockyard, 果斷決定加一個店,前去一探!Stock exchange都見過,livestock exchange卻是第一次見。即使是週日下午,農民們開著長車源源不絕的運牛來到這個牛欄如棋盤、完全望不到邊的超大牛市來,走在跨越牛欄的“天橋”上,真是開眼界。百年牛市,已使得Stockyard成為一座小城市的名字了,各種周邊產業也很興旺,例如,牛市旁就有鬥牛表演場(Rodeo),和不少牛排店、牛皮具店、鞋店等等。

牛欄之上,有“天橋”,非常長,我們走了半小時還望不到盡頭。那天風很大,在橋上走不穩,有種要被吹到牛欄的感覺。有看到牛仔趕牛入牛欄的場景。這裡的牲畜交易,不是一隻只的買賣,而是一欄欄的買賣。這樣也好,無論去到哪裡、結局如何,至少牛牛們始終都和熟悉的夥伴在一起。

牛市旁邊的Cattlemen’s Steakhouse佔盡天時地利,據說高居全美排名第六,卻是白菜價。

進城。日落時分的Hefner湖光影變換,湖畔的燈塔矗立在寒風中,那溫暖的燈光彷彿使得凜冽的風也有了一絲暖意。而且由於有了燈塔,明明是湖泊,也有了大海的味道。

入夜,回城。夜晚的Bricktown,節日氣氛濃厚,還幸運坐到了運河的免費遊船,聽著船伕——一名退伍老兵,講著這城市、這運河的老故事和周邊建築的介紹,真是愜意!開心!

第二天,我們起了個大早,在博物館開門之前就來到了OKC國家紀念博物館的外圍——時間有限,我們沒空參觀裡面了,但外面一定要看一下。這是為了紀念1995年4月19日聯邦大樓爆炸案的168名死難者。這場911前美國本土遭受的最大的恐怖襲擊,起因卻有些無稽,具有一定反社會人格的凶犯要為被警方打死的邪教組織成員復仇。

左邊,是168塊墓碑,孩子的墓碑會小一些。這座聯邦建築內部還有員工的託兒所,19名兒童在大爆炸中喪生。平靜的水面盡頭的拱門上,刻著9:03,那是爆炸發生的時刻。

接下來,我們趕在10點國家牛仔與西部遺產博物館開門之時趕到。這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主題,整個博物館看下來,也完全可以列入我看過諸多美國博物館top 5了。進門買好票,就有一位看著非常和善的亞裔老奶奶——一問才知是76歲的越南裔,過來給我們講解西部牛仔的簡要歷史,參觀路線、要點,並再三提醒我們不要忘記看出口附近的老風貌展覽。

牛仔,其實就是受僱的職業牧牛人,風餐露宿,趕著牛群逐水草,多變的生活與西部的蒼茫漸漸給這個群體鍍上一層不羈的色彩,而這艱辛的生活被風靡一時的西部片英雄化、浪漫化了,令人心嚮往之。在這個博物館裡,關於牧馬牧牛的一切資訊都能找到。

形形色色的馬鞍、馬鞭、馬刺、馬嚼子、馬蹬子:

牛皮鋪地、牛皮沙發,有點豪橫(那短而硬的牛毛,手感是真不錯呢)。

半舊的馬靴,很有歲月的味道。

這些手工牛皮包用料很足,製作考究,非常非常重,單價是數千美元。

這個博物館裡還有大量反應牛仔日常生活的藝術作品。許多還是“牛仔藝術節”的獲獎作品。

印第安人的編織物。這些包包,粗看以為是繩子或線編織,其實是小珠珠編織的,非常費工夫,之前在華盛頓、紐約的美國印第安人博物館都有見到許多。

西部片中的牛仔形象。

還有牛仔鞋、帽的展示間。不僅如此,套牛的繩子、甚至是牛欄的鐵絲的扎法,每個細微的主題都有專題展覽。可見館藏的豐富、分類的細緻。

再來一波馬具展示。

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牛仔形象復原。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有牛“仔”,還有牛女,女性牧牛也是好手。

逐水草而居之餘,牛仔也會選擇安定下來,開發自己的牧場。

摸了太多的牛皮毛,扎扎的牛毛,手感真好。

除了放牧,狩獵也是牛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如前述,鬥牛競技(Rodeo)也是牛仔生活娛樂中的重要環節。在這部分的展覽裡看了許多視訊,我感覺最有意思就是計時賽:甩出繩子套住牛頭,把它放倒,並捆住四肢,快者勝。感覺牛真悲催,不僅要被吃,還要被玩。

Rodeo比賽勝者的獎盃。

最後,我們來到了一處近似於電影佈景的地方,這就是一進門那位老年志願者提醒我們一定要參觀的地方了。有一種來到影視城的感覺,隨便咋拍都是西部大片。

這張牢房照真是……絕了

室內部分看完,不要忘了室外還有個不大的雕塑園。這兩個雕塑作為這個館最知名的兩個標誌之一,以他們自由而挺拔的身姿和精神,給我們的參觀畫上難忘的句號。

達拉斯的肯尼迪元素

離開俄克拉荷馬(這個州給我的一個出乎意料的感覺,就是開車禮儀十足,很少超速、超車後自覺回到右側車道,極少像加州似的老按喇叭),一路南行,進入廣袤的德克薩斯。德州的第一站,達拉斯。這是肯尼迪遇刺之地,整個城市有許多肯尼迪的印記。

我們把車停在河邊,步行過橋、進城。

Dealey Plaza 迪利廣場. 這些樹也是當年總統遇刺案的目擊者吧!

Dallas Old Red Museum. 原來是法院,現在的達拉斯歷史博物館,多麼古典精美的建築!時間所限,我們沒有進去。

肯尼迪紀念廣場,設計為一個“開放的墳塋”的形式,其理念是:a place of quiet refuge, an enclosed place of thought and contemplation separated from the city around, but near the sky and earth.

這就是著名的Sixth Floor Museum 第六層博物館,殺死肯尼迪的子彈就是從這裡射出。原本這裡是德州教科書倉庫。殺手奧斯瓦爾德,前海軍陸戰隊隊員、曾旅居蘇聯3年並娶了個蘇聯妻子,此前並沒有什麼“幹大事”的前兆。刺殺案前十幾天,他進入教科書倉庫從事臨時工作,同事事後回憶,不認為他有什麼異樣。據信,案發當天,他背了條長長的法式麵包進入倉庫,以此掩護長槍。當然,這樁世紀懸案的真相,直到現在,也未能蓋棺定論水落石出。子彈到底是來自一個槍手還是兩個槍手?奧斯瓦爾德被捕後、受審前就被憤怒的民眾當著電視直播給殺了,他的動機無法還原。為何有一個子彈穿透了肯尼迪總統和州長2個人並造成了二人多處受傷?這Single bullet理論是否足夠嚴謹?這些爭議之下,唯一確定的事情就是一個民主黨總統、年輕的政治明星,在共和黨的德克薩斯中尤為反民主黨的達拉斯,在1963年11月21日下午1點,遇刺身亡了。那個嚴重割裂的社會,即使隨著美蘇冷戰的結束在外患方面有所緩解,而社會的許多傷痕,直到今天,也沒有真正癒合。

共和黨的達拉斯人有多反對肯尼迪?看看這個社會各界在報紙上刊出的“歡迎”廣告就知道了。

神采飛揚的總統和第一夫人。這是他們剛離開達拉斯愛田機場、駛往市區時的影像。

就是在這裡,以這堆書箱(都是原來的物件,擺放未曾改變)為掩護,3顆子彈從這扇窗戶射出,1顆擊中肯尼迪和康納利州長(均不致命)、1顆打偏、1顆擊中肯尼迪頭部(致命)。

模擬子彈彈道。

馬路上那個×,就是肯尼迪遇刺的地方。之後司機直接駕車駛往醫院,時速高達200 MPH(300+km/h) ,但由於頭骨已被當場擊碎(傑奎琳還爬上汽車後蓋拾起一塊飛出的頭骨)、腦漿流出,總統在醫院宣告不治。

副總統林登約翰遜在空軍一號上宣誓就任總統。肯尼迪遇刺時,他也在車隊中另一輛汽車裡。他的毫髮無傷,催生了一些陰謀論,說是他籌劃的整個行動,後來提審疑犯前又唆使人把其打死。不過應該不足為信吧。

殺手奧斯瓦爾德被移交的過程,全國直播,忽然被一名達拉斯當地的商人,激動地開槍打死。

其實史實並不複雜,網上都可以找到相關資訊,但在這個第六層博物館,你能看到許多原始的影像資料和事件的詳細復原與分析,最重要的是,親臨其境感覺終歸更真實震撼。來到達拉斯的話,還是推薦一去。

參觀完第六層,我們接著去達拉斯藝術博物館,這是途中見到的大眼睛,很真實的雕塑。

達拉斯藝術博物館縱然比不上紐約芝加哥波士頓費城的一眾博物館,但我也還是要打卡一下的,它館藏十分豐富,珍品也不少,絕對也算一座偉大的博物館了。具體的作品就不逐一介紹了,懂的自然懂,反正經過一定歐美博物館歷練的人,至少19世紀法國印象派的那些代表人物的風格,應該都把握得八九不離十了。

館藏的非洲、大洋洲、印第安人文物也是比較豐富的。

超愛這些極具生活氣息的精美日本瓷器。

有一個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展館,來自個人捐贈。這是一名名媛,年輕時做模特賺了很多錢,後來興趣轉向藝術品收藏。最終,在她身後,都捐了出來。

結束了博物館的參觀,我們去一家local的漢堡店大快朵頤,不同於快餐店,這樣的漢堡店裡可自選肉的熟度,感覺更考究一些。

走回橋的路上,看到了令我瞠目的鳥群,電線都被他們壓彎了。

揮別達拉斯的夜景,驅車趕往休斯頓,基本都是這麼一天一城的節奏,白天玩,晚上趕路,是太匆忙了些,但也沒辦法了。

休斯頓NASA太空中心

休斯頓無疑是個極具魅力的城市,但如果只能呆一天,唯一選擇當然是Space Center!偌大的NASA Johnson Space Center,其間的道路是向公眾開放的,大家都可以在裡面開車轉轉,草坪裡時不時還能看到牛、羊,而那一座座不太起眼的小樓,很可能就是昨天今天或明天創造奇蹟的地方。如同NASA在佛羅里達的發射中心以肯尼迪命名,休斯頓的太空中心則以他的繼任者,林登·約翰遜總統命名,約翰遜基本延續了肯尼迪的太空政策。

進入NASA Space Center還是要買票的,網上買票,掃碼進門,不用在現場排大隊了。進門之後應儘快領取兩趟tram的票,分別是阿波羅登月計劃指揮中心和土星五號運載火箭。然後利用等待時間完成展示中心的參觀。展示中心陳列了一些宇航員的訓練裝置,還有各種製造飛行器的材料、成品、太空生活相關的物品,以及太空名人堂,等等,比較適合科普。此外還有些模擬體驗專案。有個show繪聲繪色的介紹了太空中吃喝拉撒的種種細節,例如尿液回收後淨化為飲用水等等,值得看看。

重頭戲之一,就是乘坐小火車去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指揮中心參觀。當年阿波羅計劃的發射地均位於佛羅里達肯尼迪航天中心,但指揮中心均位於休斯頓。這座外表並不出彩的建築,見證了人類通往星辰大海的旅程中無上榮光的第一步,直到現在也還有NASA員工在此工作,因此,全程為guided tour,不許喧譁,不許亂走,全程要聽指揮。

當年的控制室,一切彷彿就是電視直播中的老樣子,彷彿還能聽得見大家的激動與歡呼。

載入史冊的阿波羅11號機組。

返回後,再坐上另一趟小火車,前往宇航員訓練基地+載人運輸空間實驗室,和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倉參觀。

下圖中人們圍著的那個錐形小東西是Orion登月計劃的載人艙——獵戶座太空艙,按目前計劃,將於四五年後發射。

一派忙碌的實驗場景。

火箭公園。露天展示的是水星-紅石火箭運載火箭和阿波羅計劃試驗階段的Little Joe II運載火箭。

巨巨巨大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待在一個巨巨巨大的倉庫裡。

在這裡你能清楚的看出火箭的三級推進結構。

回到最初的展示廳,通過一個等比模型展示區,去往獨立廣場。

獨立廣場是個室外展示區,展示了由波音747改裝的太空梭搭載機NASA-905,搭載著獨立號太空梭的全尺寸模型的場景。注意,這裡的太空梭只是模型,美國也從沒有獨立號太空梭服役,美國擁有的6架太空梭分別是:企業號(實驗用,未進入太空,現於紐約的“無畏號”海空博物館展出),哥倫比亞號(2003年失事),挑戰者號(1986年失事),發現號(現於華盛頓的Smithonian 航天航空博物館展出),亞特蘭蒂斯號(現於佛羅里達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展出),和奮進號(挑戰者號繼任者,由小學生命名,現於洛杉磯的加州科學中心展出)。太空梭是一種垂直髮射、水平降落的航空器,發射動力藉助於火箭,降落則是以無動力滑翔的形式完成,因此,它自己不能飛,若要運輸,只能靠一架經改裝的波音747馱著它飛。這架NASA-905是美國2架太空梭運輸機之一。

太空梭內部,還可以看很多細節。

不知不覺,一整天過去了,我們居然從開門逛到關門,還意猶未盡。不得不說美國眾多的軍事/航天航海主題的博物館給出的資訊量都太“慷慨”了,展示與科普做得非常認真,絕不是給遊客看個空殼子、糊弄人的。出來之後,直奔心心念唸的Taxes Roadhouse!!! 牛肉管夠!

最後看一眼水牆公園——當然少不了被濺一身水,一路狂奔抵達很墨西哥的San Antonio.

聖安東尼奧:德克薩斯精神尋根

德州之所以獨立之心不死,是因為人家確實有獨立的資本。始於聖安東尼奧的Alamo要塞,德克薩斯的獨立是一群野心勃勃的投機者、探險者通過與墨西哥的反獨裁戰爭爭取來的。贏得德克薩斯獨立戰爭後,他們從墨西哥獨立出來,就是德克薩斯共和國,後來以獨立國家的身份加入美國,那如果現在想獨立出去,好像也沒毛病


。作為德州解放與自由聖殿的Alamo,始終展示著德克薩斯的獨立精神。這場戰爭簡而言之就是200德克薩斯民兵 VS 3000墨西哥政府軍,德克薩斯人流盡最後一滴血,儘管暫時未能守住Alamo要塞,卻激發了更廣泛的德克薩斯獨立運動,Alamo戰役僅僅1個月後,德克薩斯人就趕走了墨西哥軍隊、生擒墨西哥總統,贏得了獨立。

這是一位日本僧侶歌頌Alamo戰役以漢字作的詩!

意外捕獲喵一枚,盤踞在fountain上舔水喝。

Alamo周圍的街道,彷彿電影佈景。

風情萬種的聖安東尼奧River Walk. 走在水邊是如此愜意,只願一直徜徉下去。

河邊購物中心,裡面的食物選擇之多,在美國是罕見的。

河邊還有個La Villita Historic Arts Village,村如其名,很安寧,也很有風情。

這有一家做香氛蠟燭的店,手工製作,40年曆史了,從這家小作坊做到五洲四海,他家的香味雖然很人工、很濃烈,但真是好聞,忍不住也買了點。

攜著一縷芳香,繼續漫步河邊。這是整個旅程中最舒心的一段了。

軟萌可愛的小鴨鴨

這裡的同心鎖還真是工業風啊!

沿河走得忘乎所以,路過幾個教堂,信步走到著名的墨西哥市場。

濃烈的色彩,輕快的音樂,特色的工藝品,像極了《尋夢環遊記》中的墨西哥市鎮。其實加州聖地亞哥的Old Town也是這個調調,只是沒有這裡那麼大。墨西哥的皮革製品質量不錯,價格不貴,設計得都很有原住民風;還有瓷蔬菜串串,特別鮮亮接地氣,當風鈴掛,很別緻。

各種辣醬和雲呢拿醬。

離開聖安東尼奧,折返向北,路過德州首府奧斯丁,進城一轉,德州Capitol也很氣派嘛,和DC的國會沒什麼兩樣。

Dr. Pepper: 小眾卻不簡單的可樂公司

儘管沒有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那麼著名,Dr. Pepper的可樂應該算是德州名片之一吧,此前我就喝過他家一些口味的可樂,姜和各種奇奇怪怪的香料賦予它的辛辣味還挺醒神的。此次從聖安東尼奧到沃思堡路上,正好路過小城Waco, Dr. Pepper的起源地,這令我回憶起在亞特蘭大可口可樂世界裡喝可樂喝到撐的美妙記憶,雖然已查知Dr. Pepper博物館並沒有任喝可樂的福利,但也還是果斷把這個博物館安排上了。

不遠處的小河,充滿了冬日的蕭瑟。

Dr. Pepper博物館,不算很大。

裡面講述了一家街角藥房如何從當地的自流泉開始,搞出蘇打水,通過宣傳它的治療作用而獲得了初步的聲譽,進而通過藥劑師的努力嘗試(魔性調味),和得當的營銷策略,達成了現在的成功——按照他們的營銷策略,零售固然重要,餐廳卻似乎更為重要。

100多年前,取自自流泉的礦物質水/蘇打水,被冠以crazy water(神奇水)的名號,這個名字彷彿自帶包治百病的功效。是不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對了,早期日去的溫泉國家公園,也是這樣被吹火的。

博物館煞費苦心地收集了一百多歲的老瓶子和老的廣告紙片,下圖那個娃&狗的意思是狗狗搶了娃娃的神仙水,自己愉快地喝光了,娃娃就生氣了……

開始往蘇打水里加味道了,除了第一行,下面2行的味道都有點黑暗……

復刻了當年的街角藥店

這個蠟像製作的老爺爺藥劑師,會動一點點,並介紹最初是如何從藥店一步步做出可樂的。

櫥窗裡的老物件

那個thirst aid station的廣告很不錯。

老機器

用來做可樂的spice,辣椒粉+八角+姜的可樂是什麼味的?想想就愛了。

隨著產品線的逐步增多,Dr. Pepper也收購併經營了一些其它的汽水品牌,如7up等。琳琅滿目的產品線。

美國二戰期間曾有一段時間全國禁酒,然後這些甜甜水的銷量就大增。在那個時候Dr. Pepper開著這樣的貨車去一家家雜貨店送貨。

復古的雜貨店。

接下來到了介紹Dr. Pepper前老總的功績部分,大概是說他從一個普通業務員幹起,不忽視細節,注意傾聽每一個使用者和合作伙伴,終於把品牌做大做強的事情。有個細節真的很有意思,那種快餐店的自選飲料機,因為大多數為右利手,會習慣於隨手取右邊的飲料,他就把自家的可樂放在右側,從而顯著提升了銷量。

最後可以看幾條較為現代化的、模擬展示用的可樂生產線(可口可樂博物館送給他們的),然後可以免費品嚐一杯可樂。雖然只有一杯,但小哥現場混糖漿(我要了姜味的)和蘇打水,糖漿的量給的很足,味道比外面濃烈。另外還有一個有意思的show,“藥劑師”現場依次給你嘗純蘇打水、混了各種味道糖漿的奇怪可樂,例如,芹菜可樂。其實就是糖漿+蘇打水,混一下,發揮想象,自制可樂不是夢。

沃思堡:牛牛與牛仔

喝完可樂,駛過遼闊的牧場(之前在德克薩斯州的穿行幾乎都是夜晚,看不到一路風景),目之所及全是忘我吃草的牛群,沒多久便來到了Fort Worth. 它與達拉斯算是雙子城了,也是興起於牛市,初入城時看到的路名就充分說明了它與牛的密切聯絡:Rodeo路,Stockyard路。城裡的Rodeo也很多,我覺得不會有比沃思堡Rodeo場館更多的美國城市了吧!但城市——至少我們走的那一片,乾淨而現代化,已經完全褪去了曾有的草腥味和牛馬味了。沃思堡有很多棒棒噠博物館,真要認真起來,一週也逛不完。但我們只能選擇其中一間走馬觀花的逛一逛了,那就是Kimbell Museum. Kimbell是工業大亨也是收藏家,博物館是他的私人博物館,是免費的。來這裡不僅僅是要看裡面的藏品,更要品建築本身。作為建築大師Louis Kahn最得意的作品,這個建築我覺得,從功能上來講,非常實用,分割槽非常明晰,外形怎麼看起來有點像聯排的棺材呢……對自己的腦洞感到無奈。

館藏不算多,對於私人收藏而言,精品算不少了。志願者很和善,看到你看得仔細,會主動前來與你介紹作品背後的軼事。

熟悉的風格,熟悉的作者。

歐洲油畫中光影運用的典範。

這副牌桌上的4個人,表情各異,暗潮洶湧,實在是佳作。

鈣華,看起來與博物館牆面的材料類似?這麼弄成小塊還挺有藝術特質的。

當晚的最後一站:Water Garden,它分為動態水池、靜態水池、噴泉、山和廣場,加在一起其實很大,各水池間,水相通,而水和石的配合實在精妙!這看似簡單實則負責的佈置,把水不知切割成了多少股,置身其中,被不同流向的水包圍著,甚至有點眩暈,這種感覺只看圖片有點難體會。

最後一天,重頭戲,沃思堡Stockyards! 因為下午要趕飛機,我們很早就來了,晨曦中的牛市,剛剛從沉睡中醒來。幾乎還沒有遊人,正好讓我們安安靜靜的欣賞它。

幾處大門,都風情各異。街道兩旁的店面還沒有開,磚石路彷彿與牛馬的蹄子天生搭配,空氣中仍然瀰漫著牲畜的味道,復古的氛圍營造起來了。

工藝品小店,當然是極盡發掘牛仔題材,哪怕只能駐足窗前,都很有看頭。

Rodeo stage. 一左一右兩座雕像,都是Rodeo的經典動作,繩索套牛和抓牛角。

沃思堡的姐妹城市,中國的是貴陽。腦中一閃而過貴陽的花溪牛肉粉,也算是貴陽與牛相關的城市名片了,哈哈……

繼續逛,離開主街,看到牛欄了。牛欄規模比OKC的小多了,而且,後面我們瞭解到,現代的牛馬交易以網上交易為主,不再需要貨主親自帶牛來牛市讓買家相看了,因此這裡的牛欄,大多空著,為數不多有“住客”的,看得出它們也是用於旅遊目的。例如下圖這小矮馬,後面我們在遊樂專案中有再碰到它。

沃思堡Stockyards有個引以為傲的傳統,就是每天2次趕牛遊行表演,所謂cattle drive, 全年無休。我們逛到了這些美麗牛牛演員的牛欄旁,看到他們的名字和證件照被列了出來,莫名喜感。後來看錶演時,旁邊一個小朋友拿著手機,對著這張名冊,與街上游行的牛牛相認,超級認真。

這些牛牛果然是顏值高又傲嬌,隔著圍欄拍照,好幾只竟然低吼著走上前,怕了怕了。

Hey!沒認錯的話你就是Brown Sugar吧?我最喜歡你的毛色啦!

……你要幹嘛?!真沒想到他那麼彎而龐大的角,還挺靈活的,一瞪,一歪,一挑,我唯有秒慫。

以下這些不是牛演員了,但也挺漂亮的。

還有騎假牛的遊樂設施,牛皮牛角是真的。

牛欄緊鄰著火車站,這很好理解,以前貨主都是坐火車運牛的。其實火車站的地下層也是牛欄,準備上車前,先把牛趕到火車站地下牛欄裡,車來了就能零距離趕牛上車,節約時間。

再次見到這個Turntable的裝置,可以與各方向的鐵軌對接。

昔日的車站,我們剛逛時店還沒開,後來漸漸開門了,我們買了點牛肉乾,很不錯。

馬鬃編的手繩,愛不釋手。

帶有牛毛的牛皮包包。

牛皮剪出的德克薩斯州形狀。

我們那天其實是幸運的趕上了Stockyards的big day:聖誕遊行!十里八鄉的村民開著皮卡,支起攤子,提供很多有意思的互動專案,其實他們並不向參與者收錢,反而還要拿出些小禮物鼓勵參加活動的孩子們,在他們,大概就是一項社群傳統吧!市長,穿著燕尾服,攜狗,拄手杖,親自出來吆喝迎客。

犰狳!有2只,都是男娃,參與者可以跟在它們屁股後面吹氣(但不能碰它),它們就會跑,先到終點的,可以獎勵犰狳奶一小罐!

剛才見到的小矮馬,出來營業啦!這是旋轉真馬啊!

旁邊有個博物館,介紹牛仔養牛驅牛的征程。

論一頭牛身上有多少種肉。

直到現在,還有人活躍在驅牛趕草的路上,明星養牛人會登上榮譽榜。

博物館旁還有各種養牛協會的辦公室,掛著鼓勵牛肉消費和諷刺挖苦素食主義的漫畫。

兩個重頭戲,其一是牛仔槍秀,砰砰砰的,彷彿他們真的在shoot each other.

重頭戲之二自然是cattle drive啦。表演前,市長講話,算是為今天一整天的活動致意。非常激動高亢,非常可愛喜感。

然後,他們來了!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走來了!多麼威風凜凜的馬,多麼不可一世的牛!

隨後,我們看了看一家帶有一段鐵路的大莊園。最後再吃一頓牛牛,吃得真是愧疚又享受呀!

坐上飛機,回到同為西部、但風格迥異的加州。儘管只是匆匆一瞥,但我真的喜歡這次旅行去過的每一處地方。阿肯色的寧靜優美,俄克拉荷馬與德克薩斯的遼闊粗獷,都是極致的美好。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