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大廈位於華盛頓25米高的國會山上,是美國的心臟建築。國會大廈建於1793-1800年,與華盛頓的多棟重要建築一樣,也未倖免於1814年英美戰爭的損毀。
戰後重建之後,百年以來,國會大廈又進行了包括1851-1867年的浩大重建工程在內的多次擴建,最終形成了今日的格局。國會大廈是一幢全長233米的3層建築,以白色大理石為主料,中央頂樓上建有出鏡率極高的3層大圓頂,圓頂之上立有一尊6米高的自由女神青銅雕像。大圓頂兩側的南北翼樓,分別為眾議院和參議院辦公地。眾議院的會議廳就是美國總統宣讀年度國情諮文的地方。獨立戰爭時期,美國資產階級在擺脫殖民地制度時,試圖擺脫獨立前採用的歐洲建築式樣”殖民時期風格”,而美國又沒有悠久傳統,所以只能用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築去表現”民主””自由””光榮獨立”。所以古典復興在美國盛極一時,尤以羅馬復興為主,美國國會大廈便為羅馬復興的典型例子,它仿照巴黎萬神廟,極力表現雄偉,強調紀念性,是古典復興風格建築的代表作。

國會大廈東面的大草坪是歷屆總統舉行就職典禮的地方。站在大草坪上看去,國會大廈圓頂之下的圓柱式門廊氣勢巨集偉,門廊內的3座銅質”哥倫布門”,質地厚重,其上雕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浮雕,大門內即為國會大廈的圓形大廳。在圓形大廳,可以看到美國政治的縮影。圓形大廳四壁掛有8幅記錄美國曆史的油畫,而55米高的穹頂上,則是19世紀義大利畫家布倫米迪及其學生所繪的大型畫作,畫面中心為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華盛頓身側分別為勝利女神和自由女神,畫面中的其他13位女神則代表美國初立的13州。大廳所立的傑出總統石雕,每一尊都是一個時代。圓形大廳南側還設有專門的雕像廳,其內為美國50州的名人像,合立一堂,是美國凝聚力的象徵。
記得進去要提前網上預約。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