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圖共賞

渡海船務

西貢碼頭的船務公司都有到鹽田梓島的渡輪服務。請選擇大型船務公司,如肥婆、貓記及藍旗等,往返船班頻密。
鹽光保育中心的鹽田梓街渡,只有星期六日才有。

鹽田梓街渡時刻表。

派發的遊覽圖。

正文

九月六日星期日,一早動身到西貢碼頭,準備乘船渡海,到鹽田梓島上遠足觀光。盂蘭節剛過,疫情也已緩和,市民的生活逐步恢復了正常。西貢海濱一路所見,都是準備乘船出海遊玩的人們。鹽田梓島離西貢碼頭不遠,尤其是最近該島完成了保育復建工作,晒鹽文化及客家圍村風情很值得一探究竟,因此成為西貢離島遊的大熱門。
原本準備乘搭貓記船務的中式遊船渡海。卻發現鹽田梓街渡正在搞登島遊活動,於是過去了解查問。鹽田梓街渡攤位位於洪記海鮮酒家對面的海邊,位置很好找。鹽田梓街渡屬於慈善團體“鹽光保育中心”經營,週六日往返行走鹽田梓。走過去買票,雙程船票60港元,長者40港元,船票包含島上的景點門票。這票價比其他船務公司略貴,貓記、肥婆及藍旗等船票都是50港元,不設長者優惠。而且不含島上的景點門票,登島後要自行購買,票價25港元,全部捐給保育基金。這樣算起來,鹽田梓街渡要划算很多。
街渡由早10時始發,每半小時一班。看看時間將近10點,趕緊買票登頭班船。真是趕巧了,又坐的是船老大好姐的街渡船。

清晨的西貢碼頭。

搭“好姐街渡”渡牛尾海

登船見到好姐,互道早晨。好姐正坐在駕駛位看報,一副悠閒自得的樣子。船老大好姐,一位傳統的離島客家婆,脾氣爽直,為人熱情。究竟大姐是否鹽田梓土著不得而知,不過經營鹽田梓航線已有好多年。如今加入鹽田梓鹽村保育組織,負責接送登島遊客。
到點準時開船,遊船緩緩的駛出西貢碼頭。今天是星期日,西貢海面交通十分繁忙,各式遊艇、街渡,滑浪艇爭相出海。最可觀的是,數不清的獨木舟、風帆及站立式劃板傾巢出動。海面上千舟爭渡,好不熱鬧。目的地全是近海的幾個小島,如羊洲“麻鷹島”、白沙洲島及鹽田梓島。這可苦了船老大好姐,連番鳴笛示警避讓。好不容易穿過白沙洲海面。航行約二十多分鐘,平安停靠鹽田梓碼頭。

鹽光保育中心的街渡接待攤位。

中式小艇內的遊客。

船老大好姐,一位熱情豪爽的女漢子。

按時發船。

駛出西貢海灣。

路過的滑水艇。

大批的獨木舟渡海。

白沙洲島的景色。

不少獨木舟登島。

枕頭洲島景色。

船邊經過的獨木舟及立式滑板。

前面就是鹽田梓島。

好姐操控遊艇靠岸。

鹽田梓島碼頭景象

鹽田梓是個小島,對外交通只有街渡小輪。鹽田梓碼頭是全島的交通樞紐,負責島上的客運貨運。
下船登島,好姐叮囑大家,回程船半小時一班,遊覽完畢還在碼頭候船。望著好姐街渡緩緩駛離碼頭,便通過棧道來到島上。
小島的居住區主要集中在碼頭附近,因此碼頭一帶是全島最熱鬧的地區。經過碼頭前的涼亭,來到海旁街。街上有幾間村屋,臨海還有很別緻的“小島大廚”露天茶座。走進村口接待處,工作人員對我說,導賞團半小時後出發。時間長了點,就不等了,反正自己對鹽田梓非常熟悉,獨遊一點難度沒有。
碼頭旁有個小沙灘,景色很美。當時所見,已經有幾隻獨木舟泊在沙灘。不難想象,中午時分,劃舟者將在島上游玩及午飯,這海灘將泊滿獨木舟。
島上有四五間很有特色的食店,經營漁村海鮮及客家小食。牛尾海一帶海域的幾個小島,只有此島有食檔餐館,因此登島進食的人很多。

遊客下船。

好姐街渡小艇返回西貢。

碼頭上的釣魚客。

來個合影。

碼頭前的涼亭。

碼頭前的漁村景色。

別緻的木座椅。

碼頭前的小島大廚。

觀景雅座。

鹽田梓遊客接待處。

通往村裡的小路。

村公所前的“島上茶座”。

果實累累,沒看出是嘛東東。

碼頭前的沙灘,登島的獨木舟還不算太多。

美美的小島風光。

鹽田梓村的客家村屋

登上小山坡,首先見到村口的村公所,門前有一棵大樟樹,枝葉茂盛、氣勢不凡,聽介紹,客家原住民有女兒出生,都會在門前種棵樟樹,以示紀念。
再往前就是幾棟村屋。村屋按客家風格建造,全是兩層小樓。全都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可防範颱風及庭院內晒禾。1997年前,島上的原住民都遷回西貢居住,島上的數十間村屋荒廢。一路所見,大部分村屋已成為廢墟,庭院荒草萋萋,滿目滄桑令人唏噓。

村口的鹽田梓村公所。

門前的大樟樹。

典型的客家村屋。

鄉誼茶座。

大批的獨木舟殺到。

荒廢的客家村屋。

澄波學校與聖若瑟教堂

經過一家經營客家土雞的觀景餐廳,來到澄波學校與聖若瑟教堂的入口。參觀要憑街渡發的貼紙標誌進入,如沒有貼紙標誌,就要收25港元的保育費。
澄波學校是一間離島小學,如今已經停辦。澄波小學歷史悠久,校舍建於1846年,開辦至1997年。隨著原住民遷離鹽田梓,校舍荒廢。近年經翻修恢復原貌。目前校舍的其中一間開設為村內文物陳列室,另一間為多用途展覽室。
進入文物陳列室參觀,室內展品多為原住民的生活勞作用品,也展現了早時客家村民生活起居、婚喪嫁娶的民間風俗。可深度瞭解離島客家文化的起源及興衰,受益匪淺。
澄波學校的上面就是聖若瑟小堂。聖若瑟小堂是一座天主教堂,建於1890年,是鹽田梓村的地標。儘管規模不大,卻是西貢離島最大的一間天主教堂。昔日鹽田梓數十戶居民,絕大部分信奉天主教。教堂建築十分簡單,只有聖壇及簡單的神父房舍。2005年被授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異獎。
走進教堂參觀,教堂內無人,顯得很是冷清。教堂門口有一銅鐘,是教堂唯一儲存的古物,年代已無從稽考。仔細觀賞了一陣,便沿著石階離開聖若瑟小堂。

路邊的餐館露天茶座。

一條石階,通往澄波學校。

澄波學校校舍,如今是展覽館。

門口的藝術雕塑。

陳列室內的展品。

保育捐款箱。

客家風俗展品。

澄波學校上面的聖若瑟小堂。

聖若瑟小堂。

門前的古董銅鐘。

教堂內景色。

聖若瑟小堂景色。

環島登山遠足

沿著小路繼續前行,經過林神父舊屋及活泉井,來到行山徑入口。這是一條環島線路,山不高,山路也不算太陡,全長約1.5公里。山路上的指示牌清晰,適合老少行山觀景。一路向山上走,沿途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走到觀景亭小息觀景,由於山上樹叢過密,景觀不是很好。繼續前行,經過第二個觀景亭,這裡可望見鹽田梓避風塘及滘西洲島。避風塘十分熱鬧,有十幾條遊艇停在海面,人們正在此暢泳、浮潛,玩滑浪開摩托艇。歡聲笑語不斷。

聖福若瑟神父故居舊址。

基甸少年軍訓學校。

田野景色。

上山的景色。

山頂的休閒涼亭。

遠眺鹽田梓漁村景色。

山頭的觀景亭。

觀景解說牌。

后海灣避風塘,對岸是滘西洲。

遠眺滘西洲高爾夫球場。

連線滘西洲島的玉帶橋

沿山路來到後山,走到海邊的玉帶橋。橫跨海面的玉帶橋長約一百米,連線鹽田梓島與滘西洲島。早在1956年前已經存在,2000年由政務署重修。橋沒有欄杆,不算很漂亮,但環境確是非常優美。一邊是海水清澈的鹽田梓避風塘,另一邊是雞籠灣魚排。這裡又是觀星的好地方,中秋前後,有不少人在橋上搭帳露營,觀賞星河。橋上七彩營帳連成一線,場面十分壯觀。
信步走過玉帶橋,登上滘西洲島。路口有禁止入內的牌子,原來這兒是滘西洲高爾夫球場範圍,閒人不得進入。於是原路返回鹽田梓島

連線滘西洲島的玉帶橋。

滘西洲島的小路。

雞籠灣魚排。

鹽田梓避風塘。

避風塘內的遊艇。

雞籠灣魚排。

竹林裡偶遇箭豬一家子

沿著山間小路,走到一片竹林,驚喜的場面出現了。我忽然聽到竹林內有很大的聲音傳出,當時感覺可能是野豬,立刻本能地停下腳步。聲響越來越大,而且還是朝著我的方向過來。當時別說自己不緊張,趕緊停下腳步握緊手中的登山杖。
這時只見一個大傢伙衝出竹林,穿過小路。我定眼一望,那是什麼野豬,原來是一隻成年的箭豬。這傢伙全身長滿長長的利刺,利刺呈白黑兩色,體型漂亮,有如印第安人的頭飾。可能見到我,感覺受到威脅,全身的長刺呈孔雀開屏狀,還不時發出“沙沙”的聲響。
我本能反應就是站立不動,並悄悄地掏出了手機。驚喜還在後頭,原來這箭豬出遊還不是單身,是一家子。只見第一隻箭豬穿過小路,鑽入對面的竹林,緊隨其後又是一隻成年箭豬走了出來。身後面還緊跟著小箭豬,一隻兩隻三隻,足足有三隻箭豬寶寶隨行。看來這是幸福的一家子,箭豬兩公婆及三隻箭豬寶貝。
由於事發突然,根本沒時間準備拍照,只有順手按了幾下快門。還好走在最後面的小箭豬天真無邪,在小路上停頓了一下。還轉過頭與我對望,令我有機會拍了一張稍微清晰點的照片。
箭豬也叫豪豬,叫豬其實不是豬,應該與松鼠、刺蝟及野兔等同類,可能只是長的像豬罷了。箭豬在香港是受保護動物,數量極少,郊野公園內相遇的機會很低。這次遇到箭豬,可算是旅行中的奇遇,令我興奮不已。

沿著山路走向碼頭。

山路悠悠。

一大一小箭豬衝出竹林,前面的大箭豬不太友善,身上的長刺呈孔雀開屏狀。

最後面的小箭豬比較友善,太遠照的不清楚。

這張應該好點,小箭豬很可愛!

海灣內的紅樹林

走下山坡來到海邊。這一片海灣生長著茂盛的紅樹林。樹林裡衍生著很多海洋生物,貝殼類尤多。像生蠔、牡蠣,花螺與寄生蟹,伸手就可以捉到。臨近中午,大批的獨木舟客殺到。紅樹林叢中,色彩鮮豔的獨木舟隨處可見。聽說紅樹林探險,是年輕人最喜歡的划艇專案。西貢碼頭前的遊艇會,經常組織紅樹林探祕活動,最旺的地點,就是鹽田梓紅樹林。

海邊茂密的紅樹林。

昔日晒鹽場的新體驗

走過一條小橋,來到島中間的一片空地。這裡就是最近完成的最新保育復建專案,鹽田梓晒鹽場。晒鹽是鹽田梓村民的傳統生產活動,可惜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停止。近年經善心的村民,天主教會及善心捐款者的共同努力,在棄置的鹽田廢墟上,成功復建了一個實驗性的鹽田。讓登島遊客親身體驗晒鹽的樂趣。
鹽田面積有一個足球場大小。上面並排有幾個晒鹽池,原理是靠引水渠將海水引入池子,靠太陽蒸發水分取得鹽的結晶體。當時休息區有義工在講解,不想耽誤時間,沒聽就走了。晒鹽場入口有一雕塑作品,名為“鹽光之所”,以紀念鹽田梓晒鹽場的復修啟用。

鹽田梓晒鹽場。

上面就是澄波學校及小堂。

參觀的遊客。

晒鹽池。

遊客可以親身體驗晒鹽。

晒鹽場雕塑“鹽光之所”。

返程,千舟爭渡的牛尾海

出了晒鹽場,上一小山坡,又回到了碼頭附近。這路線等於在島上轉了一個圈,全程大約三公里多。山坡上有一家小餐廳,提供客家風味美食。這裡的土窯雞與炭燒豬頸肉很出名,門口所見,進食的人還很多。
回到碼頭,回程船還有一段時間才來,就在碼頭附近閒轉。參觀了製鹽陳列室,坐下看來一段短篇,主要是為了嘆冷氣,這天氣可真是太熱啦!出來後在“小島大廚”的雅座小息,叫了一杯飲料,面對小沙灘,坐下觀景候船。
中午時分,大批的獨木舟殺到,整個沙灘泊滿了獨木舟。色彩鮮豔的獨木舟,身材健美的男女劃舟者,為小島增添一副美麗的風景畫。劃獨木舟登島者,大多都是到這兒吃午飯,碼頭旁的幾間小食攤檔,坐滿了身穿緊身泳裝的食客,喧譁熱鬧。
兩點半,船老大好姐準時來接遊客。大家依次登船,船離岸向西貢碼頭方向駛去。這時的牛尾海海面繁忙依舊,大批的獨木舟及立式板開始回程。好姐的遊船在小舟中間穿梭,不時響笛警示。有兩條獨木舟靠近,遊船掀起的波浪令獨木舟上下顛簸,看著有點懸。劃舟者應該是一家五口。兩位小童都不大,卻在風浪中無懼無畏,從容淡定。真真叫我佩服。
船行二十分鐘,到達西貢碼頭。雖然已近下午,西貢碼頭依然熱鬧非常。依然有大批的遊人登船出海,到臨近的海島觀賞黃昏美景去了。

路旁的餐館,進食遊客很多。

“島上茶座”,食客也很多。

沙灘上停泊的獨木舟漸多。

晒鹽陳列室內貌。

接待室有鹽制藝術品出售。

小盆栽。

小島大廚的觀景雅座。

沙灘上的獨木舟越來越多。

碼頭上閒逛的遊客。

晌午,遊客還在陸續登島。

過了晌午,沙灘上的獨木舟已經排滿。

泊舟無位,只好轉到其他海灘登岸。

下午遊覽結束,人們趕到碼頭等回程船。

大批的獨木舟返航。

中間也有不少立式滑板。

上船返航,好姐街渡上的遊客。

一家人兩支獨木舟返航。

奮力划槳,大約四十分鐘回到西貢碼頭。

小島沙灘還有不少獨木舟。

回到西貢新公眾碼頭。

遊客上岸,好姐再見!

全文結束。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