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摩半島,三重縣中部一片伸向大洋的陸地,整個半島及其周圍海域構成了伊勢志摩國立公園。伊勢市,恰位於國立公園北部,徒步完成伊勢路後,我得以有機會南下、繼續探訪這片地域。

伊勢志摩國立公園,指定於1946年。實在感嘆,僅僅戰後一年,仍是滿目凋敝的時日,便已開始致力於人與自然的福祉這樣現代的理念!整個公園佔地約6萬公頃,分為兩片區域:伊勢神宮所背靠的內陸森林,和遍佈海灣海岬的複雜的海岸地形。與日本其它原始自然佔主導的國立公園不同,這裡有著所有國立公園中最高的居住人口密度,以及高達96%的私有土地佔地率。正因為此,這裡展現著這片豐饒的自然中,人們的生活、歷史、文化與風習,展現著人與自然親密的關係。這裡給予世人一個範本——自然,也可以因人更美麗!

從伊勢市出發,以乘車加徒步的方式向南,首先探訪的是海邊小鎮二見浦,這裡最知名的景勝是二見興玉神社和“夫婦巖”。既是週末,天氣又這麼好,前來參拜的人絡繹不絕。“夫婦巖”,海水中一大一小兩塊凸出的礁石,自古被人們結繩相連加以祭拜。真是處處可以體察到日本文化中的自然崇拜:一株古木,一方岩礁,一泓清池,一座山嶽……因為其所處的環境、有所寓意的形態、或是本身所具備的靈性與美麗,而引人有所思,成為人們寄託和祭拜的物件。被人們結繩相連的“夫婦巖”,就是這樣令人怦然心動的形象——永遠相偎相依,在無際大海的潮起潮落中。

不過這“夫婦巖”還是令我感到些許遺憾和無奈。相對於高9米的“男巖”,4米高的“女巖”實在顯得過於弱小了。還是更喜歡舒婷的《致橡樹》——“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那是兩株同樣高大挺拔的樹!

登上音無山展望臺,一望無際的湛藍大海遼遠又寧靜。據說天氣晴好時,從這裡能望見富士山,可惜窮盡眼力還是沒能發見那美麗的火山錐體。標高近4000m 的富士山,是這個國家卓絕的美學形象。能遠遠地望見她,似乎都成為一地的殊榮。

早晨出門時心情多少受到些影響:國內疫情愈發嚴峻,有些擔心家人,對自己的後續旅程也一時茫然,不知行旅還能否順利。可是,行走在伊勢志摩的陽光下、田野間,原本的擔憂與不安一下子煙消雲散,整個人重新又灑脫快活起來了。對於行走的每一處地方,都有著強烈的新鮮感與好奇心,全身的感官都張開,貪婪地接收著來自周遭世界的訊息。沿著海岸舒適的步行小道,穿過農家與田園,路邊有地方農產品直賣所,這是最喜歡逛的地方,因為總會有驚喜的發現,常常就此解決了一頓餐食——實惠、美味,當地獨有!直賣所中出售的絕大部分商品為本地製作出產,除了食物,還有各種居家、生活、裝飾小物,透著濃濃的、本真的生活味道。看看貨架上,壽司、豆飯、菓物都已所剩無幾,本地人一般會在上午早些趕來,買下當日最新鮮的回去。

乘火車繼續南行,先後在鳥羽和賢島下車,短暫遊覽。鳥羽,是地域海陸交通重要的中樞,有渡輪港口連通著海上眾多的離島。猶豫了一番最終沒有乘船出海,玩兒性一起,不知又會在海島上逗留多久,何況船的班次並不多。港口邊漫步,每每看見那些破浪出海的船隻,內心還是會湧起一陣興奮與渴望,彷彿是目睹自己的遠行,去往未知、新奇、更廣闊的地域。

候船大廳是潔白而明亮的建築,有舒服的白色桌椅,這可正是自己一直尋找的理想之地。於是拿出本和筆,迅速調整了狀態,開始寫行旅日記,其實是在補寫之前已落下了很多天的。很安靜,居然就這樣寫了兩個多小時,直到午後第一班船的旅客們來此購買便當準備登船。能安心地獨自旅行,一邊行走,一邊能有條件和精力記述,及時將見聞和感受形成文字——這是心目中最理想的旅行狀態。

火車抵達賢島,即已到了鐵道的盡頭。這裡曾是著名的“G7日本伊勢志摩峰會”的舉辦地。火車站內有個“峰會紀念館”,認真看了看,參與峰會的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七國加上歐盟首腦。哪七國?美、英、法、德、加、意、東道主日本——原來沒有我們啊!

國立公園第一晚投宿在叫做鵜方的小城。鵜,一種翅大嘴長的鳥。認識日本的大小地名簡直已成為一種樂趣,這裡的地名似乎總給人一種特別的感覺:自然的韻味、一份溫情、或是動漫般的奇幻與浪漫……就比如記憶中的青森、母戀、乘鞍嶽……不知是語言的差異剛好造就了這樣奇妙的巧合,抑或是傳統保持、以及文化本身所蘊含的求美精神,讓選取的地名也自然而然地彰顯出這些意味。

國立公園第二日,在地圖上發現了橫山展望臺這個地方,旁邊還有個遊客中心,看起來很值得一去。沒有公共交通,但這難不倒徒步人,從鵜方步行過去,45分鐘。

橫山遊客中心,漂亮的木結構建築,一看就知道,這又是個能消磨上大半天的好地方。進入建築內部,更是讚歎——幾組木質肋拱支撐著設計有天窗的頂棚,自然光極大地補足了室內採光需求。木質的地板、展示櫃,高矮恰適宜的桌椅,四處明亮而舒服。這裡展示著伊勢志摩國立公園方方面面的資訊:地理,物產,動植物,當代生活,文化與歷史沿革……似乎有一種看不完、領略不夠的豐富與美好!

只有一位館員,而我可能是今天最早的訪客。他十分開心我的到來,即使在我坦承自己來自正處於嚴重疫情的中國後,亦沒有表現出絲毫介意和不信任。他先是為我拿來展示國立公園自然的虛擬體驗眼鏡,隨後又引我至小放映廳,為我一個人放映了介紹地域的記錄影片。格外喜歡看日本各地遊客中心放映的這類作品,畫面唯美,配樂動人,講述的話音又特別和緩溫情,常常看得人入了神,情感亦隨之共鳴。不知不覺,在放映廳的黑暗中,竟已為畫面中動人的自然和生活圖景而眼含淚水,不得不在影片結束、燈光亮起前趕緊掩飾一下。一再向這位館員表示了感謝,自己走到哪裡,總受到這樣的恩惠與禮遇!

在遊客中心停留了許久,實在有太多感興趣的讀物:關於日本國立公園體系的介紹,登山徒步安全資訊,對外來入侵物種的調查……看著這些繁多的讀物,無論是正式出版物,還是簡單的、定期釋出的冊子簡報,讓人感覺地域內所有的生活主題、興趣類別,還有各種極細小的工作,都有著一些熱心、有責任感、同時具備專業素養的人去關注、深入、踐行、並記述。所有的事,不僅踏實去做了,也被認真記錄下來,成為龐雜縝密的資訊和資料,亦成為共同的情感與記憶。

登上橫山展望臺,陽光格外強烈,藍的天幕上沒有一絲雲彩。面前是以珍珠養殖而聞名的英虞灣,岸線溝回曲折,島嶼星羅棋佈。這裡的海亦湖亦河,不見了海的廣闊與潮湧,只有溫暖而平靜的水面。綠得濃密的大小島嶼像是湛藍大海中的綠洲,展現著這裡的宜人與豐饒。岸邊有漁家,水中是整齊排布的養殖設施——一派明媚的、人海相依的漁村光景。

展望臺周邊有綿長的步道,身邊永遠伴有悅耳的鳥鳴,人們可以充分領略森林之樂。好羨慕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明媚的陽光、清冽的空氣、澄澈的水體,從來不是奢望,也從不會愁沒有適宜運動的地方。人們的生活與自然是如此親近,實則,也從未遠離!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