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程:尾呂志—經橫垣峠、本宮近道—熊野市
🥾 徒步里程:19km

清晨,陽光透過寬大的窗子照進旅店,天氣轉好,心情也明快起來。收拾好行囊,在留言簿上寫下感謝的話語,按主人昨晚交代的,鎖好旅店的門,迫不及待出發了。有學園孩童零星走在上學路上,迎面都會禮貌地向我——村中少見的旅人問好。鄉間的日本如此寧靜美麗,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們多會是這樣質樸純真的面貌吧!

在昨天走過的風伝峠山腳,一睹“風伝”之景:冬日的朝霧漫漶過山峠,自兩山鞍部流淌下來。風伝峠,由於晨間其海側與山側溫差大,會形成壯觀的朝霧,將山峠籠罩其中,故得名。

猶豫一番,還是決定繞道去看看“丸山千枚田”。這是位於丸山地區的一片歷史悠久的水稻梯田,由總計約1340個小稻田組成,是所謂“千枚田”。登展望臺,大冬天裡竟然汗流浹背,可登臨高處的瞬間,便覺所有的辛苦都值得。昨日一整天的雨,群山腰際仍雲霧繚繞,“千枚田”靜靜隱沒在群山之間,層層梯田,宛若富足豐美的世外桃源,令人不禁想象10月新米販賣時的盛景和這裡孕育的稻米的香甜。據說400年前的高峰時期,曾有2200餘枚小稻田。後因人口老齡化等,數量一度退化到500左右。1994年,當地制訂了“丸山千枚田”條例,由在地原住民協力將這份農業與歷史遺產恢復、保護至今。

今天線路難度不大,唯一的山路橫垣峠標高僅305m。往登山口行進,生平第一次在野外遇到猴。一群日本獼猴,發現我走來,紛紛撤離農家院內的一棵柑橘樹——它們的偷食現場。聽見動靜,自己著實吃了一驚。灰白的毛髮、桃紅的屁股……其中幾隻,甚至像前哨似地觀察著我的動向,天哪!只記得曾讀到“不要和猴對視”,於是壯著膽子、直視前方,大步流星地走,中途還吹了兩聲哨、揮舞了幾下登山杖,試圖向林中注視著我的獼猴們展示自己的強壯,可實際心裡害怕得很!哎,想想我們人類有時還真挺沒用的,無論速度、力量、敏捷,都遠不及很多動物,赤手空拳的在自然界,我們恐怕是絕對的弱者吧!

翻越橫垣峠時,已能眺望到大海,下了山,便是串連村鎮的一路坦途。行走在日本如此內裡之地,遠離喧囂,又別具趣味,或許這兒才是這個國家國民生活更本真的一面。名副其實的“蜜橘之鄉”——據說品種多達20餘種,到處都有金燦燦、沉甸甸的碩果掛在枝頭。路邊不少無人售賣點,擺放著新鮮蔬果,還有農家手作的各種漬物,價錢比商店便宜許多。常見人們泊車於路旁,徑直下車挑選,幾枚硬幣叮咣落入鐵皮小圓筒,興許家庭一日採買任務就這樣輕鬆完成了。一袋蜜橘太多太重,我買了沒吃過的醃黑蒜,權當做旅途中的“抗菌劑”。

接近目的地,視野愈加開闊,從山間一直走到了海岸平原,有些小小激動。面前的這片太平洋海域名為“熊野灘”,擁有綿延的平直海岸線和深色的礫石灘。“黑潮”為此地帶來溫暖的氣候和豐沛的海產。接下來幾天,我將沿著這海岸一路北行。

海邊的花の窟神社是登入為“世界遺產”的古蹟,據傳建於公元720年的奈良時代,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祭祀著神話中創造了日本國土萬物的天照大御神的母親。特別的是,神社沒有通常的主殿,其御神體為神社境內45m高的巨大白色岩石。神社邊有個“道の駅”,所謂“道の駅”,功能類似於我們國家的高速公路服務站,但細節上可謂大相徑庭,設施、服務就更令人讚歎了。在這兒歇歇腳,買了當地料理名物“めはり壽司”(高菜葉壽司)。經過醃製的深綠色高菜葉包裹醋飯糰,樸實卻美味之至。

暮色降臨大海,海上的雲,積聚、變換著。已能看見目的地熊野市的點點燈火,沿著海岸向著燈火行走,釋然又心悅。在寂靜的街巷中終於找到住處——瓦加蘭奇青年旅店。掀起簾子,拉開木門,外表看起來黑漆漆的老房子內裡卻是另一番明亮溫暖。這是一幢有百年曆史、木結構的房子。我的房間裡,“鶴舞千年樹”的書法,描繪山中拾柴人的畫卷,小小的木椅與茶几,還有不時輕輕搖動的風鈴……處處別具匠心,簡直比自己家還耐看!

這老式旅店果然“不一般”——竟沒有洗澡的地方,需要去離此不遠的一個公共澡堂。“公共澡堂”,似乎是父輩們才經歷過的、匱乏年代的事物。好在曾有在日本泡溫泉的經歷,知曉其程式和禮儀,因而並不覺侷促為難。“女湯”入口稍高處的櫃檯裡,坐著一位婦人負責收銀,這時才發現自己居然忘帶了400日元洗澡錢。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只需表示歉意,解釋自己是瓦加蘭奇家的住客,會拜託旅店主人改天將日元400送來就好。有信任的社會,真是處處安心方便啊!

澡堂生意挺好,環境整潔,設施齊備,年長年少者鹹至,估計都是相熟的街坊,大家熱絡地聊著天。澡堂,作為公共生活空間的一種,在我們看來是早已隨時代遠去的事物,但在這裡,仍存在得鮮活。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