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樹屋

​在臺南,
細數古蹟最多最深遠的必定要數老安平。
安平,
古名:鯤身、大員、臺灣
安平是先民移民臺灣登陸的港灣,
是臺灣文化的發源地;
而安平必來的一定是:
安平樹屋、安平古堡、安平老街;
雖然安平港已經不再,
但這裡每一寸土地都見證著臺灣的起源;

​說起傳聞中曾被民眾定義為“鬼屋”的地方
就在安平。
其實這裡並不可怕,
反倒是別樣美;
追根溯源,
被改造成新景點的“安平樹屋”,
早期是德記洋行的倉庫,
原先規模很小,
日據時期曾被擴建。
戰後,
臺鹽接收於“德記洋行”之日本產業,
曾在此倉庫存放粗鹽。
不久後,
隨著臺鹽辦公室遷入市區,
這個地方就一直荒廢著。
民國70年,
德記洋行整修,
但也並未整修倉庫區。
因此倉庫區再次被荒廢著;
直到2004年底被設計改造,
命名“安平樹屋”。
2005年對外開放
(憑臺南市民身份證可免費參觀),
門票50元新臺幣,學生半價。
除了樹屋,
裡面還有朱玖瑩書法展、德記洋行。
中途想出去再進來,
可以在入口處蓋個印章(蓋在手背上),
非常人性化。

​若是初次見“牆中有樹、樹中有牆”的景象,
還是蠻震撼的;
肆意生長的榕樹與殘垣斷壁相依偎,相纏繞
樹以牆為幹、屋以葉為瓦
行成天然藝術品——“樹屋”。
如果趕上晴天,
光影斑駁,美極了!
很適合人物寫真的創作;

​為了便於遊客欣賞全景樹屋,
棧道樓梯應運而生;
上面的風景更加震撼,
如果不是攝影級玩家搞創作,
半小時至1小時的參觀時間足夠了。

​準備離開時,
看到一個紅衣玩偶,
雖然很貌美,但這樣的環境下被著實嚇到了


​中國人崇尚風水命理,
感覺臺灣同胞尤為重;
凡住屋格局、坐向皆有定式。
安平地狹人稠,
巷弄縱橫迂迴,
詹角交錯,宅牆相望;
居民遇有疾病災禍,
往往歸因於屋宅相沖之說,
為擋煞制衝,祈求住宅平安,
各式鎮宅辟邪的器物、圖騰因應而生,
這些生動有趣的辟邪物俗稱“厭勝物”,
早已融入安平居民生活中,
也是此地建築景觀一大特色。

​隨著社會的變遷,
安平低矮的古厝、
老巷道,逐漸翻修拓寬。
昔日鎮宅的辟邪物,
也難逃歷史的噩運;
如今,
僅在效忠街、中興街、安北路一帶巷弄中,
仍可尋獲蛛絲馬跡,
其中尤以劍獅獸牌、
八卦牌最為普遍。
安平是劍獅的故鄉,
劍獅是安平的守護神!
四百年來,
家家戶戶都有劍獅的存在
除了鎮宅辟邪,
還類似於門牌的作用;
即便是路牌都會使用劍獅;
據說劍獅咬劍的方向也有不同意義:面對劍獅,
劍柄在左邊的劍獅,有祈福作用;
劍柄在右邊的劍獅,有辟邪作用;
劍獅口咬雙劍有止煞鎮宅作用

​還沒記住這些神奇的辟邪說法的時候,
已經步行來到【安平古堡】。
已近暮色,
拍照光線真的很牽強。
安平古堡,
以前也有臺灣城、王城、赤崁城、安平城等名稱。
原為荷蘭駐臺第一任總督遜克
所建”奧倫治”城的一部分,
於1640年竣工並改稱為”熱蘭遮城”。
鄭成功將荷蘭人逐出臺灣,
改熱蘭遮城為”臺灣城”;

安平古堡

​臺灣城殘跡,
是真正荷蘭時期的遺蹟,
是臺灣地區最早的城堡。
其城壁的構造很值得推敲
是以糖水、糯米汁搗合牡蠣殼灰、
砂土等迭磚而成,並稱”三合土”。
一般所稱“糯米牆”;

​想了解更多歷史,
可以移步上面的【安平古堡文物陳列館】
這裡面有太多豐富史績可供臺灣人尋根;

​老榕,紅磚,
斑斑史蹟在眼前。。。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