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來游去

蘇梅 美好的回憶 2015 //www.mafengwo.cn/i/5395327.html
西藏 一輩子一次的嚮往 2013 //www.mafengwo.cn/i/5403059.html
成都 真的很巴適 2016//www.mafengwo.cn/i/5538853.html
天津 淺淺的看你一眼 2016//www.mafengwo.cn/i/5642900.html
青島 小資閒適之約 2016 //www.mafengwo.cn/i/5728241.html
3月的初春 漫遊頤和園 2017 //www.mafengwo.cn/i/6787409.html
圓明園 不可磨滅的印記 2017 //www.mafengwo.cn/i/6788690.html
有味長沙 別樣風情 2017//www.mafengwo.cn/i/7116341.html
北京 感受城市律動 體會人文情懷 2017 //www.mafengwo.cn/i/7129202.html
長隆海洋王國 冬日裡的暖陽 2017 //www.mafengwo.cn/i/7145687.html
相約博物館之中國美術館 2017//www.mafengwo.cn/i/7331246.html
相約博物館之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7 //www.mafengwo.cn/i/7332623.html
相約博物館之北京自然博物館 2017 //www.mafengwo.cn/i/7336589.html
羲皇故都風 古韻太昊陵 2013 //www.mafengwo.cn/i/7417859.html
宅酒店 泡泳池 悠閒海棠灣 2017 //www.mafengwo.cn/i/7526486.html
悠哉長隆野生動物世界 2013 //www.mafengwo.cn/i/7548302.html
讓子彈在碉樓飛 2013 //www.mafengwo.cn/i/7560479.html
向南,江浙閩 旅途無限精彩 2014 //www.mafengwo.cn/i/7583783.html
敘不完的親情 享不玩的快樂 廈門2010 //www.mafengwo.cn/i/7597826.html
遇見澳洲 遇見醉美 2017 //www.mafengwo.cn/i/7656149.html
花繪鄭州 美哉綠城 2017http: //www.mafengwo.cn/i/7858618.html
夜魅重慶 光影山城 2017 //www.mafengwo.cn/i/7924645.html
千年石刻 心靈之旅 2017 //www.mafengwo.cn/i/7941070.html
安居 一個記住鄉愁的地方 2017 //www.mafengwo.cn/i/8142978.html
開年遊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纜車遊)2018 //www.mafengwo.cn/i/8251954.html
讀懂鄭州 走進鄭州市政協文史館 2018 //www.mafengwo.cn/i/8345746.html
暴走 新加坡 2019 //www.mafengwo.cn/i/13600570.html
紅色故都瑞金共和國搖籃 2019 //www.mafengwo.cn/i/14850591.html

計劃著去哪

在家憋得慌,計劃著去哪,太太提了一句“美國”,立馬同意。拿出護照,買好去北京的往返高鐵票,帶好所需證件材料,一天打個來回,簽證辦理的異常順利,雖然在大使館外排了4個小時隊,這也值了。
回家一商量,不跟團,自由行,租車自駕,從來沒去過美國的兩個傻大膽開始看攻略、排行程、定機票、訂住宿,準備一切應用之物……美國,你等著,我們來了。

行程擬定稿(中途略有變化):
D1 9月29日 鄭州飛紐約
住:飛機上
D2 9月30日 紐約—沃特金斯格倫—伊薩卡
住:伊薩卡Ithaca 特里普酒店Trip Hotell
D3 10月1日 伊薩卡—傑尼瓦
住:傑尼瓦Geneva
傑尼瓦湖畔華美達酒店 Ramada Plaza by Wyndham Geneva Lakefront Resort
D4 10月2日 傑尼瓦—尼亞加拉瀑布
住:尼亞加拉瀑布城
麥克羅特客棧Microtel Inn Suites by Wyndham Niagara Falls
D5 10月3日 尼亞加拉瀑布—東方大峽谷—康寧
住:康寧Corning 康寧酒店Corning Inn
D6 10月4日 康寧—西點—紐約奧特萊斯
住:紐堡西點/斯圖爾特國際機場戴斯酒店
Days Inn by Wyndham Newburgh WestPoint/Stewart Intl Airport
D7 10月5日 紐約奧特萊斯—紐約
住:紐約New York
紐約吉爾德大廈 – 託普森酒店 Gild Hall – A Thompson Hotel New York
D8 10月6日 普林斯頓、費城(跟團遊,此地國內駕照慎用)
住:導遊讓住哪咱就住哪
D9 10月7日 華盛頓特區(跟團遊,此地國內駕照慎用)
住:紐約New York 曼哈頓中城旅遊酒店 Travel Inn – Midtown Manhattan
D10 10月8日 華盛頓—紐約
住:紐約New York 曼哈頓中城旅遊酒店 Travel Inn – Midtown Manhattan
D11 10月9日 紐約
住:紐約New York 曼哈頓中城旅遊酒店 Travel Inn – Midtown Manhattan
D12 10月10日 紐約飛波士頓
住:波士頓Boston
朗伍德醫學區鮑德溫公寓 The Baldwin at Longwood Medical Area
D13 10月11日 波士頓
住:波士頓Boston
朗伍德醫學區鮑德溫公寓 The Baldwin at Longwood Medical Area
D14 10月12日 波士頓
住:波士頓Boston
朗伍德醫學區鮑德溫公寓 The Baldwin at Longwood Medical Area
D15 10月13日 波士頓飛舊金山
住:舊金山San Francisco 皇家太平洋汽車旅館 Royal Pacific Motor Inn
D16 10月14日 舊金山
住:蒙特雷Monterey 帕特里奧克斯酒店 Padre Oaks
D17 10月15日 蒙特雷—卡梅爾—大蘇爾
住:聖西蒙San Simeon 聖西蒙小屋汽車旅館 San Simeon Lodge
D18 10月16日 聖西蒙—索爾萬—聖巴巴拉
住:聖巴巴拉Santa Barbara 檸檬樹旅館Lemon Tree Inn
D19 10月17日 洛杉磯
住:洛杉磯Los Angeles 洛杉磯克拉爾桑德汽車旅館 Coral Sands Motel Los Angeles
D20 10月18日 洛杉磯
住:洛杉磯機場候機廳
D21 10月19日 洛杉磯飛上海
住:飛機上
D22 10月20日 上海飛鄭州
住:熟悉的、久違的、想念的、溫暖的……家

D1:心飛了

旅遊就是從自己活膩了的地方去看別人待膩了的地方。
此次美國之行,風景是其次,主要是感受美國高校文化,體會美國教育。所以去的學校比較多,可能會走馬觀花,但抑制不住心中的小激動。
D1: 9月29日, 20:30浦東機場乘東方航空MU297航班23:15到紐約肯尼迪機場

最後一抹晚霞,中國的太陽,明天就是大洋彼岸。

等待回美國的孩子。

第一次坐大飛機,有些激動。

登機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張照片其實是美國時間9月29日晚18時20分。

曼哈頓夜景。

經過漫長的飛行,美國時間9月30日23時30分到達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
原計劃出關帶取行李要2到3個小時,沒想到異常順利,海關官員什麼都沒問,拿護照比對一下,核實指紋,放行,1個小時不到。

D2:晨光熹微,你好美國

D2: 9月30日
計劃:紐約—沃特金斯格倫州立公園、康奈爾大學
實際:紐約—康奈爾大學、託格漢諾克瀑布、瀑布州立公園
機場取車後到伊薩卡康奈爾大學,這段路程430公里,6個小時開到。
由於在租車時定的是要6點取車,還有將近五個小時,沒地方可去,就在機場裡隨便轉悠,找到一間星巴克,雖然關門了,但沒有熄燈,在環形長凳上眯一會,直到4點多,實在待不下去了,睡也睡不著,取車出發!
在肯尼迪機場乘捷運輕軌AirTrain到 Federal Circle Station站,門店在Hertz樓上,上樓後找到Advantage在租車公司取車後駕車到伊薩卡。乘車插曲,輕軌不像國內的地鐵,站內沒有明顯的站牌,也沒注意車廂內的顯示螢幕,只管拉了箱子就上車,也是各種攻略看多了,以為上車就能到Jamaica Station,中途可在Federal Circle Station站下車,沒成想,坐的是各航站樓之間的環線,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問了車上的美國人民,才明白機場捷運(Air Train JFK)是一條全長13公里的紐約市旅客捷運系統,連線肯尼迪國際機場(JFK)和紐約地鐵與區域鐵路,機場捷運連結機場各航站樓、停車場、長島鐵路和紐約地鐵,有以下三條路線: 霍華德灘線(Howard Beach)、牙買加站線(Jamaica Station)、航站環繞線。
重新等了一趟車,其實只有兩節車廂,先看車廂內車頭上部的顯示屏,是Jamaica線,這才上車,折騰了一個小時,出了輕軌站就是Hertz大樓,上二樓就是Advantage租車公司的很小的門店櫃檯,和一樓Hertz公司簡直沒法比。取車還算順利,5點取車後駕車到伊薩卡。車就在二樓的露天停車場,定的是Toyota雅瑞斯兩門兩廂版,實際取車是四門三廂版。

悲劇:從機場出來時近視眼鏡不慎丟失,算是給美國送了一份禮。5點的紐約天還未亮,但路上的車流依然不少,就這樣在眼前一片模糊的狀況下啟程了。

之前聽說美國人開車快,真的領教了,不論市區道路還是高速,嗖嗖的呼嘯而過,但都很守規矩,禁止超車的路段絕對不超,只是跟在你的車後,車距很近,就像是逼著你往前走。國內開的是Ford 探險者,車重,上了高速也不顯快,這次兩個人租的是Toyota雅瑞斯,排量小,車輕,稍踩油門就感覺要飄起來,市區內硬著頭皮飆到每小時50英里(80公里),但身邊的車還是一輛輛的飛過去,跟著探圖導航還算順,就是車速快,導航跟不上,錯過一個路口,還好及時調整回到正路。這種感覺一直到6天后還車才結束,美國人開車太快,儘管路上有限速,但我感覺幾乎沒有不超的。在太太一路提醒下,超速行駛的路途不多,也怕警察查車,要罰好多啊!

朝霞,因為導航慢,錯過一個路口,只好掉頭往回開,不經意間看到朝霞,很漂亮。但再回到原路就難了,因為有路段修路,怎麼也回不到正途,問了加油站的工作人員,算是開到正道上,耽誤了大概30分鐘路程。

美國的交通很發達,靠近市區隨處可見六車道、八車道的高速公路,很少有堵車發生。美國人開車都很遵守規則,前後保持適當距離,很少見超車現象。

進入山區,遠處是山火嗎?久聞美國多發山火,這煙也太大了吧,看不到路。

原來是團霧。

今天行程計劃上午開車前往伊薩卡,估計下午3、4點左右才會到,沒想到,開的快,上午11點就到了康奈爾大學,剛好9月30日是週日,停車場免費,該停車場名稱為CC Lot,比較大。既然來了,就顧不得鞍馬勞頓,停了車直奔校園,瞎走亂撞吧,走哪算哪。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美國紐約州伊薩卡的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聯盟成員。由埃茲拉·康奈爾和安德魯·迪克森·懷特於1865年建立,是八所常春藤名校中唯一創辦於美國獨立戰爭之後的新生力量,辦學理念曾影響了整個美國高等教育,規模為當時全美高校之最。

校園中的童話小屋。

沒有圍牆的校園真好,隨便進出。

校園內的草坪特別的多。

誰能想到在偌大的校園內還有瀑布呢?

校園內的訪客中心,需要提前預約,有學生帶領參觀校園,由於我們預定的10月1日,剛好今天是週日,訪客中心沒有人。

畢比湖溪流瀑布(Fall Creek),溪流瀑布不僅是康奈爾校園中的別緻風景,而且峽谷中的水流落差被用來發電,供附近理工科學院使用。

克拉克大樓(Clark Hall),物理學科及圖書館所在地。

貝克化學實驗室大樓(Baker Laboratory),由紐約銀行家喬治·貝克出資150萬美元興建,並以其命名,1923年建成。

林肯音樂廳。

康奈爾的校園佔地面積2300英畝,位於手指湖群之中最長的卡尤加湖最南端的山頂上,俯撖大湖,與美國東北部典型的較為擁擠的大學相比,呈現出一派開闊的巨集大氣度。

著名的大斜坡草坪。

在Libe Slope大草坡的西側,West Ave上的最著名建築-War Memorial。War Memorial是為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康奈爾教師、學生或校友。兩座幾乎對稱的塔樓代表陸軍和海軍,連線兩個塔樓的連廊上刻了陣亡者的名單。

看這校園環境,怎能沒有讓人來此處學習的衝動與願望。

校圖書館上方的塔樓於1891年興建,高173英尺,距離地面161級臺階。每天都由學生表演敲鐘音樂,每日太陽落山時敲響校歌及其它樂曲,迴盪在校園的山坡上和卡尤加大湖畔。

校園BUS站。

訪客中心的後面。

環境好的難以想象,遍地松鼠,而且不怕人。

網上檢索得知,此建築叫Sage Hall,是一名叫Henry Sage的商人出資於1875年建成的女生宿舍。康奈爾大學是藤校中最早開始招收女生的學校,1870年便招收了第一批女生,但由於沒有女生宿舍,影響了女生數量,所以康奈爾先生的朋友Sage就捐助了這棟建築。現在這棟建築是管理系的研究生院。

託格漢諾克瀑布

校園太大,完全沒有方向感,看時間還早,等明天跟團訪校。下午1點左右決定到離學校不遠的託格漢諾克瀑布Taughannock Falls State Park周邊轉轉。導航到Taughannock Falls Overlook View Point俯瞰瀑布,這裡停車免費。
到觀景臺不用下到底,站上面看看也就行了,觀景15分鐘足夠。

從觀景臺下來回住處的路上看到卡尤加湖邊一大片綠地,索性拐了進去,居然是瀑布州立公園,交費10美金,既來之則安之,這樣的環境靜靜的坐在岸邊一天也不煩。

瀑布州立公園

像畫得一樣。

它都不怕人。

這大草坪,修剪的非常整齊。

晚上入住伊薩卡Ithaca 特里普酒店Trip Hotell

D3:康奈爾–你好大

D3:10月1日
計劃:伊薩卡康奈爾大學—傑尼瓦
實際:伊薩卡康奈爾大學—傑尼瓦
在國內預約了訪校,開車到康奈爾大學,仍然停在CC Lot停車場,把在國內事先在學校網站上預約列印出的交費單子放在擋風玻璃上,安心的出發了,停車費7美元。不繳費真的會收到校警的罰單哦。
由於昨天來過,直接到訪客中心,已有校導在等候,團友有十多個人,絕大部分都是美國當地家庭,有一個韓國家庭,都是帶著孩子來感受校園文化,想讓孩子報考這所大學。此次行程下來居然和昨天我們自己走的路線基本一樣,多了體育館和幾個院系。

跟著隊伍前進。

來來來,跟我走!

人類學學院。

校導的嘴呱呱呱不停,語速太快,聽不懂呀。

工會。

進入大學體育館。

貝利大樓(Bailey Hall),康奈爾大學音樂廳所在地。

音樂廳前的雕塑。

Barton Hall-Military Science & Physical Education,軍事科學與體育系教學樓。

由美國Morphosis建築工作室設計,坐落於康奈爾大學中心位置的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大樓(bill and melinda gates hall)。比爾·蓋茨與他的妻子美琳達·蓋茨出席了這個新竣工建築的落成與揭幕典禮。作為計算機和資訊學(CIS)的新教學樓,這幢建築強有力的反映了康奈爾學科的交叉性,科技的高度整合和學術與社交的融合。由高大的混凝土柱包圍的入口廣場通向建築物的大門。

Duffield Hall 廣場上的雕塑。

到此,跟團結束,下面自由行。

到大草坪下面近距離觀看。

約翰遜藝術博物館 , 是全美數一數二的大學博物館,是由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師美籍華人貝聿銘設計的。不湊巧,週一不開放。

康奈爾的第一棟建築—-Morill Hall.

綠草如茵,風景如畫,靜如處子。康奈爾大學顛覆了我對大學景觀的認知,建築是為環境服務的,只是風景的一部分,厚重而不突兀,百年的歷史積澱成就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所具有真正意義的全民大學。
下午,驅車77公里前往傑尼瓦,入住傑尼瓦湖畔華美達酒店 Ramada Plaza by Wyndham Geneva Lakefront Resort,只為一睹第二日的湖面日出。下午3點多到酒店,但天不作美下起了小雨,順湖邊溜達一圈。

這是在做什麼研究嗎?

酒店旁邊的兒童樂園,和國內不一樣的是沒有鋪塑膠地板,而是用軟木屑替代。

眼見雨大,回酒店貓一會,期待明日日出。

D4:流光溢彩玻璃夢

D4:10月2日
計劃:傑尼瓦—尼亞加拉瀑布
實際:傑尼瓦—康寧玻璃博物館—萊茨沃思州立公園 東方大峽谷—尼亞加拉瀑布
不得不懷疑人品,下了一夜的大雨,早上7點多雨停了,出門看到日出,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又是大雨傾盆。

東邊是朝霞,西邊還是烏雲滿天。

太陽漏了個小臉,就嬌羞的躲到雲朵後邊去了。
雨一直下,改變路線往康寧玻璃博物館。上午9點30分出發,1小時20分鐘行駛91公里到達。

康寧玻璃博物館

停車場還是蠻大的,免費停車。

購票大廳。

玻璃製作的各種藝術品。

這個藝術看不懂。

這就是無序的堆砌?

啤酒瓶的生產過程。


現場演示玻璃用品的製作,進入演示廳每人發一張抽獎券,現場製作的花瓶會送給大家,只有兩個,300分之一的機會呀。
居然還有驚喜!被抽中,為了這個佔地方還不好帶的花瓶,幾次想丟棄,想想還是帶回國吧,畢竟是美國貨呀!

好多精緻的小物件,讓人愛不釋手。

看這玻璃球好心動,好想帶一個回國,想想回家又不知道會扔到哪個角落,還是省點銀子吧。
這裡逛了不到兩個小時,雨也停了,下午1點10分驅車3個小時114公里往萊茨沃思州立公園Letchworth State Park的東方大峽谷。

沿途風光

萊茨沃思州立公園 東方大峽谷

進入公園前,有個類似國內景區的售票處,房子很小,只有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太太,一輛車收10.5US$,人不要錢,還給了一大堆地圖,還告訴我們公園裡可以度假住宿,挺和藹的。

橋上的火車。

傑納西河從公園穿過。

峽谷內順河而下,有三處瀑布可看,其實就是河床造成的落差,水霧很大。看了這裡,我們趕往下一站,尼亞加拉瀑布看夜景。

夜觀尼亞加拉瀑布

下午4點40分,驅車133公里,2小時20分到尼亞加拉瀑布。
順著導航直接到離瀑布最近的一個停車場Niagara Falls Visitor Center Parking Lot,之前在網上看說是晚6點以後進入不收費,不知是真是假,到了停車場,看門口進車的車道邊有個黃色的機器,類似國內的取卡器,正試圖看在哪取卡或怎麼收費,門口亭子裡有個大爺說“go,go”,揮手讓我們進去,是自動識別嗎,先進去再說,看看錶,已經過6點。事後證明,出門不收費,也就印證了晚6點後進入停車場不收費。

站在瞭望塔上看彩虹橋。一邊是美國,一邊是加拿大。

加拿大的遊船,我們明早坐美國的“霧中少女號”遊船。

河對岸的加拿大。

彩燈開始照在瀑布上。

各種顏色的燈光不停變換。

對面的加拿大燈火輝煌,美國這邊顯得蕭條。

入住亞加拉瀑布城麥克羅特客棧﹠套房
Microtel Inn & Suites by Wyndham Niagara Falls

D5:悠哉瀑布

D5:10月3日
計劃:尼亞加拉瀑布—萊茨沃思州立公園 東方大峽谷—康寧
實際:尼亞加拉瀑布—康寧
早起再次看尼亞加拉瀑布。還是停在昨晚的那個停車場,離瀑布很近。
可以這樣安排:找賣discovery pass通行證的攤點,每人33美元,包括園區裡的綠色電車trolley(找一個trolley的站點換一次票就可以全天免費無限制搭乘trolley),可以到達園區各個主要景點。瞭望塔Observation tower搭電梯乘霧中少女號遊輪Maid of the Mist,然後乘坐綠色小巴trolley去風穴Cave of the winds,先去小屋領一雙鞋子、檢票後再排隊,參觀完風穴後可以走去盧納島luna island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瀑布,然後再走路去Terrapin Point看馬蹄瀑布。還有尼亞加拉水族館Aquarium of Niagara, 尼亞加拉峽谷發現中心Niagara Gorge Discovery Center, 尼亞加拉冒險劇場傳說Niagara Legends of Adventure Theater。晚上去瞭望塔Observation tower附近和山羊島Goat island看夜景。
因為我們行程有變,沒有這樣安排。
上午9時許進入景區。

喜歡美國這種大型皮卡車。

我們辛苦的小車。

天是有點陰,還時不時下點小雨。

進入景區直接買票上霧中少女號遊輪。


從1846年初航開始,“霧中少女”號瀑布遊船始終是尼加拉瀑布最有名的玩樂方式,穿上雨衣,搭上那艘白色的雙層遊船,最刺激的瀑布之旅便展開了。看起來頗有歷史卻很堅固的霧中少女號,會從河岸一路駛向瀑布,並進入瀑布的馬蹄形中轉圈,豐沛的河水有如萬馬奔騰向你撲來,頓時船上的陌生人似乎都變成同船共渡的淪落人,就在一片朦朧水花中,你可以親身感受瀑布的氣勢和威力。脫離暴風圈之後的霧中少女號,有如歷劫歸來的小船,搖搖晃晃地飄向美國瀑布,天氣晴朗時,太陽光和水氣交織出又長又美的彩虹,投射在名副其實的“彩虹大橋”前。

氣勢恢巨集,聲響巨大。

尼亞加拉大瀑布

尼亞加拉大瀑布

上岸後,往景區內其他景點去。

水氣濛濛。

回來到瞭望塔拍張全景。河對岸是加拿大的“霧中少女號”。

加拿大的“霧中少女號”。

時間很充裕,我們全程步行。

水流量真的很大。

尼亞加拉大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國紐約州的交界處,瀑布源頭為尼亞加拉河,主瀑布位於加拿大境內,是瀑布的最佳觀賞地;在美國境內瀑布由月亮島隔開,觀賞的是瀑布側面。同時,該瀑布也是世界第一大跨國瀑布。

尼亞加拉河的水流衝下懸崖至下游重新匯合,在不足2公里長的河段裡以每小時35.4公里的速度跌蕩而下15.8米的落差,演繹出世界上最狂野的漩渦急流,經過左岸加拿大的昆斯頓、右岸美國的利維斯頓,衝過魔鬼洞急流;,沿著最後的利維斯頓支流峽谷;由西向東進入安大略湖。

歷史上,為了爭奪這塊寶地,美、加(當時屬英國)兩國曾於1812年至1814年間進行過激烈的戰爭,戰爭結束後,兩國簽定了“根特協定”,規定尼亞加拉河為兩國共有,主航道中心線為兩國邊界。從那時起,兩國在瀑布兩側各建一個叫做尼亞加拉瀑布城的姐妹城,一個隸屬於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加一個隸屬於美國的紐約州,兩城隔河相望,由彩虹橋連線,橋中央飄揚著美國、加拿大和聯合國的旗幟,星條旗在南,楓葉旗在北,聯合國旗居中。

尼亞加拉瀑布實際由3部分組成,從大到小,依次為:馬蹄型瀑布(Horseshoe Falls))、美利堅瀑布(American Falls)和新娘面紗瀑布(Veil of the Bride Falls)。馬蹄形瀑布,位於加拿大境內,其形如馬蹄;美利堅瀑布在美國境內,由山羊島隔開;新娘面紗瀑布,也在美國境內,由月亮島隔開了其他兩瀑布。事實上,在美國境內看到的只是尼亞加拉瀑布的側面,而在加拿大可以一覽全貌。

景區內的商場,有很多紀念品可供購買。

公然比價,停車收費,一邊是10元,一邊是5元。

中午12點50分 從瀑布出來,繼續駕車2小時45分鐘,行駛234公里到達康寧Corning,入住康寧酒店Corning Inn。

途中天氣也變晴朗了。
卸下行裝,好好歇息歇息。

D6:西點,不是西式甜點

D6:10月4日
計劃:康寧—西點軍校—紐約奧特萊斯
實際:康寧—西點軍校—紐約奧特萊斯
早上起來7點50出發,駕車直奔345公里外的西點軍校,世界著名的軍事學院,用時4小時25分。

路上的摩托騎士。

美國軍事學院(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常被稱為西點(West Point)軍校。西點軍校是美國第一所軍事學校,也是愛國者聯盟院校之一,位於紐約州西點(哈德遜河西岸),面積(約6千5百公頃)。西點軍校的校訓是:責任、榮譽、國家,該校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軍事學院之一。
西點軍校US Military Academy,在門口的訪客中心Visitor Center報團進入,之前在官網查到當天的訪校時間:9:30、10:15、10:45(2小時)、11:00、11:45、12:30、13:00、14:15、14:30(2小時)、15:45。中午到了以後被告知下午的團已經沒有了,只能第二天才來,很遺憾。又要改變行程,只能在接待中心旁邊的博物館參觀一下。

接待中心。

博物館是四層樓,每一層樓都有一點不同,全都與陸軍和西點軍校歷史有關,陳列了大量武器裝備和圖片、實物。

各式各樣,各個時代的槍支。

二戰中著名的美式多用途吉普車。

原子彈模型。

博物館廣場上的山炮。

看完博物館決定明天再來西點軍校,不能留下遺憾,定的賓館紐堡西點/斯圖爾特國際機場戴斯酒店 ,Days Inn by Wyndham Newburgh WestPoint/Stewart Intl Airport,離這裡也不算太遠。
下午4點去了奧特萊斯Woodbury outlets逛商場,只買了30吋新秀麗的旅行箱,確實比國內便宜太多太多了。在這裡購物不到1個小時,6點左右驅車25公里,行駛1個小時到達酒店。因為近視眼鏡丟失,天也晚了,看不清道路,開的有點慢。

D7:又見西點

D7:10月5日
計劃:紐約奧特萊斯—紐約
實際:西點軍校—紐約華爾街、三一教堂、歸零地、世貿中心交通樞紐

西點軍校

早上起來拍張酒店外景,昨天回來的晚,黑乎乎什麼也看不見,景色居然很棒。8點40分退房出發,24分鐘22公里到達西點軍校。

酒店對面隔條馬路就是湖,早晨的空氣很是清新。

9點4分重新返回西點軍校,很順利的參了團,坐上軍校的大巴車進入校園。
西點校園及附屬教學區位於哈得遜河上游的高山,依山伴水,風光秀麗,總面積為16000公頃。一系列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建築物從內向外被起伏的群山環抱。

校園大巴。

校園內的教堂,大氣、壯觀。

教堂內的彩色玻璃很搶眼,不論到哪個教堂都會多看兩眼。

風琴。

一排排的桌子上整齊放著聖經,軍隊還是很嚴格的。

軍校內圈為主要校園區,由教學大樓、學員區、運動場與活動中心等組成;外圈有冬季滑雪場、高爾夫球場、訓練與野營區等。整個建築群以學校的大運動場為中心展開,而校長的宿舍就座落在大運動場邊上,象徵著校長與學員的親密關係。校長一般由三星級中將擔任。

著名的大操場。

西點軍校

美國內戰紀念碑,據說內戰前支援南北雙方的同學在此聚會話別,再次見面就是生死廝殺。代表南軍的李將軍曾經是西點校長,而率北軍獲勝的格蘭特將軍是他的學生。

哈德遜河流經校區。

因為時間限制,在校內也就1個小時,9點40分從西點出來,4個小時111公里,下午1點40分直接把車開到肯尼迪機場還車,然後坐地鐵到紐約New York吉爾德大廈 – 託普森酒店 Gild Hall – A Thompson Hotel New York。
從Federal Circle Station站乘輕軌AirTrain JFK Green到Howard Beach Station站下車,步行1分鐘在Howard Beach – JFK Subway Station站轉乘地鐵A線到Fulton Street Subway Station站下車,步行4分鐘到酒店。到酒店安置好後,看時間還早,準備到炮臺公園坐遊船上自由女神像。由於把上船碼頭弄錯,錯過了最後一班船,只能改變計劃往華爾街去。

炮臺公園的松鼠。

從炮臺公園過條馬路就是華爾街。

華爾街

進去街口就看見華爾街銅牛,好多人圍著拍照。

華爾街銅牛是美國華爾街的標誌,是一座3.4米高,4.8米長,重3.2噸的銅牛塑像。華爾街銅牛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徵,喻義著只要銅牛在,股市就能永保牛市。

“無畏女孩”是2017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之際,在美國紐約華爾街銅牛對面放置一尊塑像。 這座塑像由一家金融投資公司放置於此,呼籲企業給予女性平等的工作和晉升機會。這個女孩雙手插腰,昂首挺立,面對著銅牛。

三一教堂

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位於紐約市曼哈頓下城的百老匯大道79號(百老匯大道與華爾街的交匯處),是聖公會紐約教區的一座古老的堂區教堂。1696年,英國聖公會購買這塊土地興建新教堂。原本的教堂木質框架被大雪壓塌,目前的教堂祝聖於1846年5月1日基督昇天節,當時是曼哈頓下城最高的建築,高聳的新哥特式的尖頂裝飾著鍍金的十字架,是進入紐約港船隻的歡迎燈塔。它被認為是哥特復興式建築的經典例項,1976年被列入國家史蹟名錄。2001年9月11日,世界貿易中心的坍塌撞倒了教堂院內生長了一個世紀的無花果樹。

和我車一樣一樣的。

歸零地

新世貿大廈。

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中心遇襲,舉世震驚。原高約415米的兩座雙子大樓轟然倒塌的一幕化為一片廢墟,造成了3000多人喪生,成為21世紀初讓所有人無法忘懷的鏡頭。911事件後,原意為導彈目標或核裝置爆炸點的歸零地(Ground Zero)一詞,成為世貿中心一片廢墟的代稱。

原先大樓的基座就是歸零地,兩個巨大的四方形下沉式水池名為“反思池”,四周刻有近3000名罹難者的姓名。

世貿中心交通樞紐

PATH世貿站位於曼哈頓的金融區,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作為PATH車站,聯絡新澤西和曼哈頓,並且有多條地鐵線經過。建築由西班牙建築大師卡拉特拉瓦設計,造型獨樹一幟,集購物、展覽、交通樞紐於一體。

類似骨架一般的樑柱。

轉到晚上8點左右,忽然覺得街上沒什麼人了,趕快回酒店紐約吉爾德大廈 – 託普森酒店
Gild Hall – A Thompson Hotel New York,索性離得不遠,還是安全第一,哪像國內晚上11點還燈火輝煌。

D8:普林斯頓、費城、華盛頓跟團兩日遊

D8:10月6日
計劃:普林斯頓大學—費城獨立宮、阿米什農莊
實際:普林斯頓大學—費城獨立宮、阿米什農莊
原本想要自駕的,因美國有些州不承認國內駕照,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提前選擇了跟團遊,開了6天車,也算是休息一下,後半程還要自駕遊。
早上7點半到位於唐人街的集合點上車,開始普林斯頓、費城、華盛頓兩天的跟團行。

普林斯頓大學

第一站:普林斯頓大學。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 ),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是美國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學校於1746年在新澤西州伊麗莎白鎮創立,是美國殖民時期第四所成立的高等教育學院,當時名為新澤西學院,1747年遷至新澤西州,1756年遷至普林斯頓,並在1896年正式改名為普林斯頓大學。
愛因斯坦在這裡度過了他最後22年,第一夫人奧巴馬.米切爾也是這裡的畢業生。由於時間的關係,只看了精華部分,只有大學的二十分之一。

校區與小鎮邊界清晰,校園外便與小鎮融為一體。

校門前的橫街叫納索街,正對著的街道叫威瑟斯彭街,這些名字都是來自於普林斯頓大學。

遠處哥特式建築,與波士頓學院的塔樓頗為相似,周邊是綠地、樹木,還有小橋流水。這裡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生學院。

唯一的校門,有玩笑說入學走一次,如果在校學習期間無意中從校門走出,那將無法畢業。傳言第35任美國總統約翰·F·肯尼迪在校學習期間無意中從大門走出,最終沒有畢業,也有說他第一學期之後因為健康原因退學。

普林斯頓大學擁有最低的學生老師比例:5:1,擁有平均每名學生最多的捐贈基金。60%的學生出國學習交流。它位於新澤西州,距離紐約市1個多小時的車程,距離費城不到1個小時。因為不在大城市,普林斯頓有更大,更美的校園,不同風格的建築。

Nassau Hall是校內的主管理樓,建於1756年,曾在1783年間短暫地被作為國會大廈使用。自 1960 年起成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我們去時正在維修。

樓前的老虎雕塑。據稱當初盤踞在樓前的是一對獅子,這對獅子是1879屆校友的禮物,出自於自由女神像的作者、著名雕刻家弗雷德裡克.奧古斯特.巴托兒迪(Frederick Auguste Bartholdi)之手。但到了19世紀末期,獅子成了其競爭對手哥倫比亞大學的吉祥物,普林斯頓將吉祥物換成了老虎。無奈之下,1879屆校友只好把這對獅子搬到了校園的另一處地點,並於1911年捐獻了這對出自埃.P.普羅克特(A.P.Proctor)之手的銅製老虎。從那以後,老虎背部被一代代的孩子摸來摸去,變得光亮無比。

這是施工圍擋上的圖片。

這棟古典式建築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各種語言系和比較文學系樓,幾乎所有的本科生都會在裡面上外語課。

校園內的建築視覺古典,裝飾精雕細琢,尤其門窗、過廊等,頗具藝術性。

高高飄揚的普林斯頓大學校旗。

普林斯頓第六任校長, 美國獨立宣言簽署人John Witherspoon的雕像。

1768–1794期間,John Witherspoon 任校長。他是普林斯頓大學第六任校長,任期達四分之一世紀,直到去世。John Witherspoon 是美國獨立宣言簽署人之一,也是參加簽字的唯一一位神職人員。

全美第六大校園圖書館,藏書1100萬冊,地上三層,地下三層,地下部分面積遠大於地上面積,將要畢業的學生可申請專用座位,在這裡完成他們的畢業論文。

雕塑名為“氣氛與環境X”,它是美國藝術家路易絲·內韋爾森的的作品。
普林斯頓校圖書館目前有一千一百萬藏書。主要的館址燧石圖書館擁有超過六百萬冊藏書。在燧石圖書館之外,許多獨立的學科(包括建築學、美術歷史、東亞研究、工程、地質學、國際關係和公共政策,以及近東研究)也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傳統上,每個有歷史的學科都在圖書館有自己單獨的研究室,可供本系學生各自參考專業書籍和研究資料。

學校的教堂。

(Princeton Univ chapel)這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大學小教堂。

教堂祈禱大廳。普林斯頓大學雖然是由基督教長老會的牧師(Presbyterian Ministers)在十六世紀美國宗教改革大覺醒時期所創,但學校本身並沒有宗教所屬。普大現有25個不同的學生宗教組織和學校的宗教辦公室(Office of Religious Life)一起合作舉辦活動。

教堂內部的那些旗幟是畢業生贈送的。

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是一棟棕色主調、黑白相間的現代風格建築,約三層樓高,整體樣式簡潔,外立面的裝飾很有節奏感。館內不收門票,參觀指南和館內活動資訊可隨意取用。

鎮館之寶自然是畫家莫內的畫作日本橋。博物館有古代美洲土著藝術、非洲藝術、美國藝術、伊斯蘭藝術、亞洲藝術、當代藝術、歐洲藝術、印刷和素描、攝影等九個展館。

在學校招生辦公室樓前偶遇校園婚禮。

本科生招生辦公室。這座大廈曾為美國第一屆政府的高等法院。

校園內大部分建築不知道做何用途,好看就拍下來。

布萊爾拱門(“Blair Arch”)普林斯頓大學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也是學生宿舍樓。大一和大二必需住校。但98%的學生,大學4年都住在學校。

亞歷山大樓(Alexander Hall)雜糅了理查德式和羅馬風格的這棟建築,它是為紀念受託作為理事服務於普林斯頓的亞歷山大三代人而修建的。亞歷山大樓是一個能容納1500人的會議廳,可以用來召開學生和學院的大型會議。

大樓外部的淺浮雕是該建築的一大亮點。雕刻的內容圍繞藝術和科學,顯示出當時的人們對於學識的尊重。浮雕的中央端坐一人,左手和膝蓋間放著一本厚厚的書籍。他左側矗立的人物分別代表演說、神學、法律、歷史、哲學和倫理學;他右側矗立的人物分別代表建築、雕刻、繪畫、詩歌、音樂和純文藝。左上方的巨型鑲板上長有犄角的人代表摩西;右上方則代表耶穌,這體現了普林斯頓的座右銘——舊約和新約。

校園的抽象雕塑之一 Oval with Points。 亨利摩爾的作品之一。都說像尼克松的鼻子👃。

費城 獨立宮

從普林斯頓大學出來,坐車前往費城看獨立宮。

車拍美國最早的避雷針,據說是本傑明.富蘭克林設計。

旅遊大巴停在獨立廣場邊的街道上,遊人不多。中午餐就在這裡解決,沒有什麼特別想吃的,買了類似墨西哥捲餅的小餅。

城市觀光車。

獨立宮Independence Hall。 獨立宮建立於1732年,原為賓夕法尼亞州的州政府。這是一座兩層的舊式紅磚樓房,乳白色的門窗,乳白色的尖塔,塔上鑲嵌著一座大時鐘,塔頂就是當年懸掛自由鐘的地方。整座建築樸實無華,卻又透露著莊嚴,令人肅然起敬。獨立宮的兩翼還有兩座對稱的小樓,一樣的紅色磚牆,一樣的建築風格,分別是當年的舊議會大樓和舊市政廳。

在這座樸實無華的樓房裡,誕生了《獨立宣言》和憲法。這裡還曾是美國獨立戰爭的指揮中心,故而成為美國曆史文物建築,被命名為獨立宮,室內保留著當時的會議場景和傢俱裝飾。

100美元上的獨立宮。

《獨立宣言》在這裡通過,聯合憲章(或聯邦憲法)也是在這裡討論、起草並通過。這個迄今最為古老的聯合憲章是由當時的13個殖民地中的12個的代表們共同商定的,當時只有羅得島殖民地沒有派出代表。喬治.華盛頓主持了這次1787年5月到同年9月的討論會。這個由前言和七個章節組成草案被提交給當時的13個州,經過9個州的批准後生效,1788年六月21日新罕布什而州作為第九個州批准了這個草案,次年的3月聯合憲章正式實施。

在獨立宮的正前方矗立著一座華盛頓將軍的塑像

獨立鍾高約1米,重約900公斤,是美國總統華盛頓於1776年7月4日宣讀《獨立宣言》時所敲響的那口古鐘,如今鐘面已布有兩道長長的裂紋。鐘聲宣佈了美國的獨立,如今獨立鍾成為美國獲得獨立、追求民主與自由的象徵。參觀獨立宮和自由鍾是免費的,但排隊人較多,只在外面拍了照。
自由鍾最早放在獨立宮的旁殿裡,英國佔領費城期間,被轉移藏匿,後又被移回費城。現在,為便於參觀,自由鍾搬到獨立宮廣場上一個玻璃房裡。

阿米什農莊

看完了獨立宮,轉戰下一個景點,阿米什農莊。
阿米什農莊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旅遊參觀景點,這裡居住著德國瑞士人的後裔,17世紀時一些再洗禮教派信徒由於在瑞士受到迫害而來到相對包容的賓夕法尼亞州定居。

手工木質工藝品。

他們有著自己的傳統宗教,這裡可以參觀農牧場,也可以去參觀阿米什的住宅。

由於他們嚴格信奉基督教的阿米什教義,至今仍然穿著黑色調為主的傳統服裝,男子戴寬沿草帽,結婚前不得蓄鬚,婚後僅在下頜留長鬚。女子穿長裙加圍裙。他們保持中世紀謙卑的生活方式,拒絕包括電力、汽車在內的一切現代化機動設施。

因為小孩子不去上學,美國還有專門的立法規定阿米什人不受全民義務教育的約束。而今,隨著社會開放,阿米什人也難以完全與世隔絕,現在阿米什農莊對遊人開放,可以參觀農牧場乃至阿米什住家,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旅遊參觀專案。

學校

一天的行程還是比較緊張的,晚上在蓋瑟斯堡假日酒店吃了自助餐,還算不錯。住在華盛頓特區洛克維紅屋頂客棧,好好睡一覺,等待第二天的華盛頓之行。

D9:華盛頓特區

D9:10月7日
計劃:華盛頓特區
實際:華盛頓特區 白宮、林肯紀念堂、越戰紀念碑、朝鮮戰爭老兵紀念碑、國會大廈、喬治城大學、阿靈頓公墓、美國海軍陸戰隊戰爭紀念碑、美國空軍紀念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早上5點多就起來,大巴行駛50公里前往華盛頓,6點多到達白宮,雖然早了點,貴在遊客少。
華盛頓特區,全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簡稱華盛頓,又稱華都、華府,為美國首都,不要與西部太平洋邊的華盛頓州混淆。D.C.是“District of Columbia”(哥倫比亞特區)的縮寫,是聯邦政府直轄區,不屬於任何一州。華盛頓特區得名於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1790年建都,面積177平方公里。

白宮

白宮(英語:The White House)也稱為白屋,是美國總統的官邸和辦公室。1902年被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正式命名為白宮。白宮由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擁有,是總統公園的一部分 。

因為白宮是美國總統的居住和辦公的地點,白宮一詞常代指美國政府,譬如“白宮宣佈,中國國家主席訪問白宮”。

白宮是一幢白色的新古典風格砂岩建築物,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北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白宮共佔地7.3萬多平方米,由主樓和東、西兩翼三部分組成。

白宮北面的拉菲特公園(Lafayette park)是一片樹木蔥蘢的綠地。

綠地中央是一尊雕像,高大的基座上是一位躍馬揚刀的將軍,雕像四角有四門炮。這是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他很小就參加獨立戰爭,並且曾被英軍俘虜,所以他也是美國總統中最後一位曾參與獨立戰爭者。

他真正出名是在19世紀初的第二次美英戰爭中,在新奧爾良戰役中,率兵大敗英軍,成為舉國聞名的英雄。1828年當選為總統,四年後連任。在他任職期間,出現了兩個政黨——追隨傑克遜的民主黨和反對他的國民共和黨,即輝格黨。所以他也被認為是美國第一位民主黨總統。

傑克遜總統的雕像雖然在廣場中心,但這座廣場並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而是以一位法國人命名的。這位法國人名叫拉菲特。白宮前的廣場為什麼會以一個法國人的名字來命名呢?是因為這個法國人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英雄。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開始後,年輕的拉菲特侯爵冒險來到美國,幫助美國人抗擊英國殖民者,並被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任命為將軍,成為華盛頓重要的將領。1779年,他回到法國說服法國王室,派出一支遠征軍來到美國。1781年,拉法特率領的法軍和華盛頓的大陸軍,包圍英軍主力,取得了約克鎮戰役(Battle of Yorktown)的勝利。這是獨立戰爭中的一場決定性的戰役,兩年後,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的獨立。

拉菲特也因此成為美國獨立戰爭中,除了華盛頓以外最受人們尊重的將軍。在美國很多城鎮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園,其中就包括白宮前的這個拉斐特廣場。在廣場的四角有四個雕像,其中一個就是拉斐特,另外三位也都是幫助美國人打贏獨立戰爭的外國將軍。所以這個公園也被稱為“獻給國際友人的花園”。

林肯紀念堂


華盛頓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是位於華盛頓特區的開放型國家公園。該廣場一直從林肯紀念堂延伸到國會大廈,是美國國家慶典和儀式的首選,也是美國歷史上重大示威遊行、民權演說的重要場地。

林肯紀念堂(Lincoln Memorial),它被視為美國永恆的塑像及華盛頓市標誌,為紀念美國第十六屆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而建。紀念堂位於華盛頓的國家大草坪西端,碧波如染的波托馬克河東岸上,與東端的國會大廈遙遙相望,是一座用通體潔白的花崗岩和大理石建造的古希臘神殿式紀念堂。

整座建築呈長方形,長約58米,古典建築。36根白色的大理石圓形廊柱環繞著紀念堂,象徵林肯任總統時所擁有的36個州。每個廊柱的橫楣上分別刻有這些州的州名。紀念堂前的倒映池。入夜後與紀念堂相鄰的華盛頓紀念碑和美國國會大廈燈火交相輝煌,倒映於池水中,成為華盛頓有名的一大勝景。

長方形的紀念堂矗立在一塊相對獨立、直徑約400米的草坪中間,地表以上是將近5米高的花崗岩基石。建造在石臺上的紀念堂高約18.3米,加上基石,紀念堂有23米多高。紀念堂柱廊東西寬約36米,南北長約57米,是一個長方形建築。紀念堂東門外,寬闊的石階層層遞進,將數不盡的遊人引入聖潔的紀念堂。林肯紀念堂外廊四周共有36根石柱,柱高13.4米,底部直徑2.26米。高大厚重的外廊石柱頗有希臘巴臺農神廟的風格,象徵著林肯在世時美國的36個州。紀念堂頂部護牆上有48朵下垂的花飾,代表紀念堂落成時美國的48個州。廊柱上端護欄上刻著48個州的名字。

走進紀念堂,迎面是潔白、莊嚴的林肯坐像,是當時美國著名雕刻家丹尼爾·切斯特·法蘭奇(DanielChesterFrench)創作的。這座大理石的林肯雕像放置在紀念堂正中央,他的手安放於椅子扶手兩邊,神情肅穆。

雕像由28塊石頭雕成後拼接而成,看上去渾然一體。這是根據雕刻家提供的放樣,再由石刻家皮奇裡面利(Piccirilli)兩兄弟花了4年多時間雕刻的。整個雕像的估算為88400美元。

雕像上方是一句題詞──林肯將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裡。

林肯紀念堂不僅是對這位已故總統的稱頌,同時也是對整個國家人民的稱頌。在這裡儲存著美國最不朽的雕像之一。

展堂南北兩邊石壁上銘刻著林肯的兩篇著名演說,南牆上的是《自由的新生──葛底斯堡演說》全文。紀念堂北牆上則是林肯1865年第二次總統就職演說詞,全文稍長一些。

林肯第二次就職演說
  (1865年3月4日)
  各位同胞:
  在這第二次的宣誓就職典禮中,不像第一次就職的時候那樣需要發表長篇演說。在那個時候,對於當時所要進行的事業多少作一詳細的說明,似乎是適當的。如今四年任期已滿,在這段戰爭期間的每個重要時刻和階段中——這個戰爭至今仍為舉國所關懷,還且佔用了國家大部分力量——都經常釋出文告,所以如今很少有什麼新的發展可以奉告。我們的軍事進展,是一切其它問題的關鍵所在,各界人士對此情形是跟我一樣熟悉的,而我相信進展的情況,可以使我們全體人民有理由感到滿意和鼓舞。既然可以對將來寄予極大的希望,那麼我們也就用不著在這一方面作什麼預言了。
四年之前在與此同一場合裡,所有的人都焦慮地注意一場即將來臨的內戰。大家害怕它,想盡了方法去避免它。當時我正在這裡作就職演說,竭盡全力想不用戰爭方法而能儲存聯邦,然而本城的反叛分子的代理人卻沒法不用戰爭而破壞聯邦——他們力圖瓦解聯邦,並以談判的方法來分割聯邦。雙方都聲稱反對戰爭,可是有一方寧願打仗而不願讓國家生存,另一方則寧可接受這場戰爭,而不願國家滅亡,於是戰爭就來臨了。
  我們全國人口的八分之一是黑奴,他們並非遍佈整個聯邦,而是區域性地分佈於南方。這些奴隸構成了一種特殊而重大的權益。大家知道這種權益可說是這場戰爭的原因。為了加強、保持及擴大這種權益,反叛分子會不惜以戰爭來分裂聯邦,而政府只不過要限制這種權益所在地區的擴張。當初,任何一方都沒有想到這場戰爭會發展到那麼大的範圍,持續那麼長的時間。也沒有料到衝突的原因會隨衝突本身的終止而終止,甚至會在衝突本身終止以前而終止。雙方都在尋求一個較輕易的勝利,都沒有期望獲致帶根本性的和驚人的結果。雙方唸誦同樣的聖經,祈禱於同一個上帝,甚至於每一方都求助同一上帝的援助以反對另一方,人們竟敢求助於上帝,來奪取他人以血汗得來的麵包,這看來是很奇怪的。可是我們不要判斷人家,免得別人判斷我們。
  我們雙方的祈禱都不能夠如願,而且斷沒全部如願以償。上蒼自有他自己的目標。由於罪惡而世界受苦難,因為罪惡總是要來的;然而那個作惡的人,要受苦難,假使我們以為美國的奴隸制度是這種罪惡之一,而這些罪惡按上帝的意志在所不免,但既經持續了他所指定的一段時間,他如今便要消除這些罪惡;假使我們認為上帝把這場慘烈的戰爭加在南北雙方的頭上,作為對那些招致罪惡的人的責罰,難道我們可以認為這件事有悖於虔奉上帝的信徒們所歸諸上帝的那些聖德嗎? 我們天真地希望著,我們熱忱地祈禱著,希望這戰爭的重罰可以很快地過去。可是,假使上帝要讓戰爭再繼續下去,直到二百五十年來奴隸無償勞動所積聚的財富化為烏有,並像三千年前所說的那樣,等到鞭笞所流的每一滴血,被刀劍之下所流的每一滴血所抵消,那麼我們仍然只能說,主的裁判是完全正確而且公道的。
我們對任何人都不懷惡意,我們對任何人都抱好感,上帝讓我們看到正確的事,我們就堅定地信那正確的事,讓我們繼續奮鬥,以完成我們正在進行的工作,去治療國家的創傷,去照顧艱苦作戰的志士和他的孤兒遺孀,盡力實現並維護在我們自己之間和我國與各國之間的公正和持久的和平。

沿著紀念館的階梯往上走,你所能看到的就是美國國會大廈、華盛頓紀念塔和倒影池壯觀景色。 在池中還隱約透著華盛頓紀念碑的倒影。

華盛頓紀念碑是為紀念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而建造的,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高度達169米,華盛頓市舉目可見的第一地標,也是美國國家草坪的中心點。

華盛頓紀念碑金字塔式小尖頂,是華盛頓的制高點。因為美國政府曾於1899年宣佈:“華盛頓特區任何建築物的高度都不可以超過華盛頓紀念碑”。

紀念碑整個碑身上沒有一個字母,彷彿在告訴人們,華盛頓一生的偉業是難以用文字來表達的。

林肯紀念堂(Lincoln Memorial)與國會和華盛頓紀念碑成一直線。

越戰紀念碑

越戰紀念碑,正式名稱為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碑(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是一個紀念在越南戰爭中服役的美國士兵的國家戰爭紀念碑。

紀念碑包括三部份:三位戰士雕像、越南婦女的紀念碑和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牆,其中以紀念牆最為出名。紀念碑有時被普遍地稱越戰紀念碑、越戰牆或簡稱為牆。

紀念牆壁平面為一個平放的V字形,東翼指向華盛頓紀念碑,西翼指向林肯紀念堂,在幾米高的黑色的大理石碑牆上,刻著五萬多個戰爭中死去的人的姓名。

整個碑牆被置於大片草坪中,用綠地襯托碑體。林瓔用兩邊低中間高的標高差形成的天然地形使碑文所銘刻的名字從兩邊向中間不斷增多,使人由心底裡萌生一種奇異的心理,具有無可抗拒的感染力。在這沒有英雄形象的紀念碑下,在這刻滿了死去人名的大牆下,人們思考著戰爭與和平,慰安無數美國士兵犧牲他鄉的靈魂。

朝鮮戰爭老兵紀念碑

朝鮮戰爭老兵紀念碑位於林肯紀念堂的右前方,與越戰紀念碑隔著反思池而遙相對應,是一個小小的紀念園,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19個與真人相仿的美軍雕像群,第二部分是印有38個美國士兵映像的黑色花崗岩紀念牆,而第三部分是一組置於地面的紀念石碑。

每個雕像都刻畫了一個美國士兵的形象,他們頭戴鋼盔,手持各種武器裝備,成散兵線隊形搜尋行進。

19名穿著披風的士兵表明了所面對的惡劣天氣。使用的杜鬆灌木代表了士兵們的執行中所遇見的崎嶇不平地形。

在此處留影的應該是韓國軍人。

 在這道紀念牆的盡頭,鐫刻著一行大字:Freedom is not Free,意為:“自由不是無代價的” 

紀念牆在雕像群南側有一面黑色花崗岩紀念牆,牆面用噴砂方式蝕刻出38個美國士兵的臉部映像,代表著朝鮮戰爭所在的北緯38度線,而這些映像也都是根據朝鮮戰爭新聞照片中的真實記錄而臨摹鐫刻的。

國會大廈

美國國會大廈是美國國會所在地,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D.C)。美國人把國會大廈稱為Capitol(也叫Congressbuilding),把它看做是民有、民治、民享政權的最高象徵。國會大廈1793年9月18日由華盛頓總統親自奠基,1800年投入使用。1814年第二次美英戰爭期間被英國人焚燒,部分建築被毀。後來增建了參眾兩院會議室、圓形屋頂和圓形大廳,並多次改建和擴建。

整幢國會大廈是一座三層的平頂建築,其中央是一座高高聳立的圓頂,也分三層。圓頂上還有一個小圓塔,塔頂直立著自由女神銅像。她頭頂羽冠,右手持劍,左手扶盾,永遠眺望東方太陽升起的地方。

沿途有許多國家政府機構。

國會大廈美國國會的辦公大樓,建在一處高28米的國會山上。1793年華盛頓親自為大廈奠基,南北戰爭爆發後,有人提議停建該大廈,林肯總統卻堅持把大圓頂造好。國會大廈的這個圓頂已經成為電視中美國政治新聞報道的最佳背景,圓頂內部是一個可容納二三千人的金碧輝煌的大廳。

國會大廈前的尤里西斯·格蘭特將軍紀念碑(Ulysses S. Grant Memorial)。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年4月27日—1885年7月23日),美國軍事家、陸軍上將、第18任美國總統,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從西點軍校畢業的總統,在美國南北戰爭後期任聯邦軍總司令,屢建奇功。格蘭特在卸職後漫遊世界各地,先後到歐洲、非洲和亞洲各國遊覽,遊遍了英國、比利時、德國、瑞士、義大利、丹麥、法國、埃及、巴勒斯坦、挪威、俄羅斯、印度、泰國、日本和中國,1879年在天津與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交了朋友。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遠涉重洋旅遊世界的卸職總統。

國會大廈東面的大草坪是歷屆總統舉行就職典禮的地方。

國家廣場的華盛頓紀念碑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在國會大廈到林肯紀念堂的軸線上,高169米,紀念碑內有高速電梯。紀念碑內牆鑲嵌著188塊全球各地捐贈的紀念石,其中一塊刻有中文的紀念石是清政府贈送的。

喬治城大學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建立於1789年,是美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也是美國最古老的耶穌會天主教大學。喬治城大學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的市中心,坐落在風景如畫的喬治城以及波多馬克河邊,距離白宮只有兩英里左右。是一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的頂尖綜合性私立大學,也被認為是美國25所全明星頂尖大學之一。

喬治城大學是著名的愛國者聯盟盟校。除喬治城大學之外,該聯盟由包括麻省理工學院 (MIT)、理海大學 (Lehigh University)、西點軍校和美國海軍學院(USNA)在內的其他12個精英學府組成。這些學府的共同特點是規模小和高度精英化。

喬治城大學是美國最好的天主教耶穌會大學。雖然喬治城大學是一所天主教大學,但也有不少非天主教徒學生,甚至還有很多信奉無神論的學生。學校在招收學生時並不看他們的宗教背景,信奉天主教的學生在錄取標準上跟其他學生一視同仁。正因為如此,喬治敦大學的學生來自幾乎所有你能想象到的宗教背景。

主校區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市中心,坐落在風景如畫的喬治城以及波多馬克河邊;校園內的著名建築Healy Hall被收錄在美國國家史蹟名錄(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中。

喬治城大學與聯邦政府的辦公廳僅咫尺之隔,許多外國使節的子女都在這兒唸書,賦予了該大學很濃的國際色彩,該大學也因此而獲得了”政客樂園”的稱譽。

喬治城大學也是一座名人輩出的大學。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南非主教德斯蒙德•圖圖、德國外長宙斯卡•費希爾、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前美國駐聯合國代表 Donald McHenry、前國家安全顧問 Anthony Lake、臺灣的宋楚瑜等都是該校的校友。

阿靈頓公墓

美國有100多個國家公墓,首都華盛頓的’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是最著名的,長眠在那裡被視為安息者的光榮。公墓坐落於美國華盛頓特區,波特馬克河西岸的佛吉尼亞山崗上,距離林肯紀念堂與白宮非常近,與林肯紀念堂隔河相望。

“阿靈頓國家公墓”規模龐大,佔地達170公頃。陵園呈半圓形,周圍樹木蓊鬱,園內芳草如茵,墓地綿延起伏,潔白的墓碑鱗次櫛比,宛如逝者的龐大軍陣,聲威浩蕩,蔚為壯觀。

雖然這裡是公墓,但它像公園那樣美麗和寧靜,以阿靈頓山崗為中心,墓園分佈於斜坡和平地,到20世紀90年代,總共有22.5萬人長眠於此,平均每週安葬18人。

公墓氣氛莊嚴肅穆,環境靜謐清幽。公墓內所有的墓碑都用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

長眠在這裡的,首先是戰爭中陣亡的士兵,政治家和在工作崗位上殉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對國家有傑出貢獻者。 隨著時代的推移,阿靈頓公墓安葬者的範圍已有所拓寬,有些在某一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的人(如宇航員)亦安葬在阿靈頓。後來,畢其一生在軍隊中服役者,或在國家重要行政崗位上去世者,也可以安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再後來,在經過嚴格程式批准的情況下,有的安葬者的配偶和第一代子女也可隨葬。

美國海軍陸戰隊戰爭紀念碑


硫磺島戰役紀念碑又稱為海軍陸戰隊戰爭紀念碑,美國雕塑家弗利克斯·德沃爾登歷時3年創作,高約10米,1954年11月10日落成。坐落於阿靈頓國家公墓的北側,塑像是根據一幅二戰中美軍抗擊日軍的著名戰地照片《國旗插上硫磺島》建造的。

這張照片是1945年2月23日(為時36天的硫磺島戰役的第5天)拍下的,反映了美軍陸戰隊士兵攻佔硫磺島主峰後將國旗插上山頂的情景。攝影師喬·羅森塔爾當時是美聯社的隨軍攝影記者。他在2月23日登上該島,準備拍攝一些有價值的新聞照片。當天美軍海軍陸戰隊第5師第28團)剛剛攻佔了折缽山,並於上午10點20分在山頂舉行了升旗儀式。喬·羅森塔爾聞訊趕來,在路上他碰到剛從山下來的《海軍陸戰隊雜誌》記者路易斯·蘇萊上士,後者得意地說他已經拍到士兵在山頂升旗的照片,這使得羅森塔爾有些失望,但他仍決定繼續上山去看看。到了折缽山頂,他看到六位陸戰隊隊員正在把一面破舊的軍旗從旗杆上取下來,以便換上一面新的旗子。他意識到機會來了,便把一些石塊堆在一起,站上去,選好角度,待士兵插旗杆的時候按下了快門。拍照時他還對戰士們大聲地說:“振作點,這可是歷史性的”。照片9天后在《生活》雜誌發表並引起轟動,甚至一度惹來爭議,因為有人認為他的照片是擺拍的結果。當誤會被澄清後,喬·羅森塔爾獲得了當年美國最高的新聞攝影獎項–普利策新聞攝影獎。

由於這張照片真實反映了二戰期間美國軍人浴血奮戰的英雄形象,美國聯邦政府不僅在戰時將它作為獻給陣亡將士的禮物,而且在戰後還根據照片製作了一座雕像,安放在華盛頓阿靈頓國家公墓,任後人憑弔。

照片中出現的六人,其中三人不久即陣亡,其餘三人後被安排在美國巡迴,呼籲人民購買戰爭債券以籌集軍費,極大的激發了全國民眾包括華爾街的大亨們的愛國熱情,最終戰爭債券的銷售額比計劃翻了一番。

太平洋戰爭中,自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日本與美國之間爆發了硫磺島戰役。這是太平洋戰爭中最激烈的戰鬥之一,其間日本拼死堅守硫磺島,但最終還是被美軍攻破。投入戰役的日本士兵23388名,被俘1083人,其餘全部被殲,無一生還。而美軍也犧牲了6821人。此役以其戰鬥的艱苦慘烈而名垂史冊。美國人對此役犧牲的美國兵引以自豪,因為他們的英勇犧牲,為反法西斯的光榮勝利貢獻了一份力量。

很多美國人來這裡拍照留念。

美國空軍紀念碑

美國空軍紀念碑(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Memorial)於2006年10月14日建成,位於美國弗尼吉亞州的阿靈頓。紀念碑毗鄰五角大樓,由美國軍方及多家航空航天器製造商共同捐資修築,總造價達3000萬美元。

這裡可以遠望五角大樓。

還能看到華盛頓紀念碑。

紀念碑主體為三段縱向的抽象弧線,高約82米,總重1.7萬噸的三根弧形鋼柱組成,模擬的是美國空軍“雷鳥”特技表演隊戰機在空中拖著尾煙作高難度特技表演的造型。

從空軍紀念碑出來坐車近覽五角大樓。

五角大樓(The Pentagon)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南部波多馬克河畔的阿靈頓區,是美國最高軍事指揮機關-美國國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的總部所在地。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今天最後一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不要門票,導遊安排的時間還算長,可以仔細遊覽。博物館門前還可以看到方尖碑。

博物館外的小吃車,各種各樣的美式快餐。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於1976年7月開館,展覽面積達1.8萬平方米,是史密森學會建立的眾多博物館之一,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有關飛行的專題博物館。

博物館的24個展廳共有180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各展廳陳列飛行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各類飛機、火箭、導彈、宇宙飛船、及著名飛行員、宇航員用過的器物。

博物館的正廳命名為飛行里程碑,形形色色的飛行器或懸吊在大廳天花板下,或停放在寬敞大廳的地面上。

全館有各種型別的真正飛機共265架,從萊特兄弟的第一架飛機,到創下時速7296千米的X-15火箭飛機。這265架中相當一部分陳列在反映二次世界大戰的展廳裡。該廳陳列了美國的“野馬”、日本的“零式”、德國的“梅塞施密特”、英國的“噴火”等馳名於世的各種戰機。被繳獲的希特勒的祕密武器-V-2飛彈實物,也矗立在展廳中的顯赫位置。

從博物館出來乘大巴車約4個多小時回到紐約。
入夜的紐約街頭。

晚上入住曼哈頓中城旅遊酒店Travel Inn – Midtown Manhattan

D10:紐約

D10:10月8日
計劃:紐約哥倫比亞大學
實際: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中央公園—大都會博物館
今日天氣陰沉,偶爾有雨,前往哥倫比亞大學、大都會博物館。

哥倫比亞大學

從酒店步行約8分鐘到地鐵42 St – Port Authority Bus Terminal站,乘A線往UP方向,到116th Street Station站下車,步行14分鐘到哥倫比亞大學(或從酒店步行13分鐘到Times Sq – 42 St站,乘1號線往UP方向到116 Street Station – Columbia University站下,步行2分鐘到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位於紐約116街與百老匯大街處,校門口的希臘雕像象徵著科學。

校園面積1000英畝。它於1754年根據英國國王喬治二世頒佈的《國王憲章》而成立,命名為國王學院,是美洲大陸最古老的學院之一。哥倫比亞大學屬於私立的常春藤盟校,由三個本科生院和十三個研究生院構成。

哥大校園的核心建築洛氏圖書館。效仿了羅馬萬神廟風格。1934年以前是哥大主圖書館,巨石圓頂曾是主要閱覽室,現用於展覽和舉行重大活動。目前圖書館已是學校行政部門辦公地。

Alma Mater雕像是雕朔家Daniel Chester French的作品。據說塑像是雅典娜,右手手持權杖象徵哥大前身國王學院,左右兩側的提燈象徵智慧與教育。塑像膝上攤開的是聖經。
據說可以在女神衣服的皺褶上找到一隻貓頭鷹的。據說當哥大還是一個和尚學校時,學生們相信若是誰能一眼找到這隻貓頭鷹,便能在對街的Barnard女校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的。

尼古拉斯莫瑞巴特勒圖書館The Nicholas Murray Butler Library是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中最大的, 它一般叫做巴特勒圖書館 Butler Library。

圖書館有930萬冊書籍。當時學校的Low Memorial 圖書館已經不夠,校長尼古拉斯.莫瑞.巴特勒1931年主持建造。當時他把建築叫做南邊大樓South Hall。新大樓1934年竣工,1946年改成現在名字。

校警。

厄爾大樓,哥大宗教與社群服務中心,建成於1902年,哥大最古老的建築。

尤里斯大樓,1964年建成,目前是哥大商學院所在地。大樓前的雕塑“捲曲”。

學者獅,哥倫比亞大學的象徵。雕像後側為數學系大樓,左側為Havemeyer Hall,面向商學院。該雕塑是Greg Wyatt在2004年4月3日哥大250週年校慶典禮時的獻禮,雕塑全身由青銅雕刻而成。學者獅被譽為新時期哥倫比亞大學的象徵之一,也是遊覽者的常選拍照點。哥大盾形紋徽即為皇冠與獅子的結合,據說寓意之一是彰顯哥大強烈的教育進取心。

阿姆斯特丹大道東側的法學院,培養出多名美國大法官。

法學院大樓門臉上的雕塑源於希臘神話:英雄柏勒洛豐由雅典那女神處得到金韁繩,馴服了野馬。

從這裡出哥大校園往大都會博物館去。

靜謐的公園。

中央公園

從哥大出來往大都會博物館,途徑中央公園。
原本想斜穿過公園到博物館,沒想到走了不到500米,迎面過來一個流浪漢要吃的,治安本就不好,慌忙避開,加上雨天,公園人也少,選擇走第五大道,畢竟人多點,安全第一。

公園內的一處花園。

途徑古根海姆博物館,還要收費,拍張門頭走了。

大都會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館。該館位於美國紐約第五大道的82號大街,與著名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紐約海登天文館遙遙相對。
中午12點步行到博物館。

進出的人可是真不少。

該博物館佔地面積為13萬平方米,它是與北京的故宮、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齊名的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展覽大廳共有3層,分服裝、希臘羅馬藝術、原始藝術、武器盔甲、歐洲雕塑及裝飾藝術、美國藝術、R.萊曼收藏品、古代近東藝術、中世紀藝術、遠東藝術、伊斯蘭藝術、19世紀歐洲繪畫和雕塑、版畫、素描和照片、20世紀藝術、歐洲繪畫、樂器和臨時展覽18個陳列室和展室。

門口的小吃餐車。

我們提前在螞蜂窩購了電子票,在櫃檯直接領取導覽講解機,有中文語音,掛在脖子上直接進入。博物館內部好大,真正一點不落的轉完恐怕需要一天時間,也許更多,我們走馬觀花,撿喜歡的多看了看。

這就是導覽儀,語音導覽提供超過100小時的詳盡英文語音解說,部分藏品的語音導覽還提供九種其他語言:法語、德語、義大利語、日語、韓語、普通話、葡萄牙語、俄語和西班牙語。可以按展覽品編號聽介紹。

截至目前,該館目前共收藏有300萬件展品。

美國曆史短暫,這使得他們在觀察世界文明的發展脈絡時,可以不受自己固有文化的束縛,把探索的眼光投向世界文明的所有角落,近乎貪婪地蒐集所有古老國度的經典文物,精品之多,水準之高,陳列之詳,涉及之廣,冠絕全球,歎為觀止!

非洲文化。

歐洲藝術。

神話中的英雄珀爾修斯拎著女妖美杜莎的頭顱。

烏格里諾(ugolino)和他的子孫們
讓▪ baptiste carpeaux於1865-67年在 法國(巴黎)創作
從烏格里諾交錯的腳趾到他的扭曲的後背、到他憔悴的臉,這個雕像是表達精神痛苦的最偉大的雕塑作品之一。作為一個政治陰謀的受害者,烏格里諾伯爵與他的兒子和孫子被鎖在一間塔樓裡,被迫在飢餓和同類相食之間作出選擇。這些人物被安排成一個金字塔形,頭和手臂扭曲向上對著烏格里諾痛苦的臉。雕刻家讓▪卡爾波為了這個傑作而辛苦地生活在羅馬,返工無數次。大理石的大石塊被掏穿,在五個糾纏的身軀之間建立了陰沉的深潭,與白色大理石產生強烈的對比。

丘位元的誕生,木板油畫,16世紀中葉製作。
這幅畫似乎描繪了丘位元的誕生,侍者在照顧他的母親維納斯。活潑的裝飾構圖是典型的法國藝術家的風格,邊框是十六世紀義大利的。

中世紀的歐洲。

鎧甲武器展區:歐洲和東方的鎧甲,劍與槍械。

美國之翼最有特色的是一個有天井的庭院,一面牆和屋頂都是大型的玻璃幕牆。是美國藝術品的收藏之地。這裡主要是美國十七至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繪畫,雕塑,裝飾藝術,以及銀器,陶瓷,傢俱等日用藝術展示地,擁有一萬七千餘件的藏品,七十三個展室,可以很全面直觀的瞭解美國的藝術歷史。特別是它所收藏的大量精美絕倫的彩繪玻璃和銀製器皿,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來自蒂芙尼公司。

美國銀行華爾街分行牆面的復建品,屬於希臘復興式的風格。

羅馬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和狩獵女神戴安娜,她鼓勵狩獵、女權主義和巫術活動,與雅典娜和赫斯提亞並稱為希臘三大處女神。原雕像是愛爾蘭都柏林出生的美國雕塑家奧古斯塔斯·聖·高登斯Augustus Saint-Gaudens1848-1907)創作的。

秋日風光Autumn Landscape (Tiffany Studios 1902–32)。Tiffany是全球知名的珠寶品牌,尤以結婚鑽戒聞名天下。然而,很多人不曉得除了珠寶首飾,它的銀器,燈飾和玻璃製品,都具有世界頂尖的設計和工藝。American Wing裡展示的很多巧奪天工精緻至極的器皿、燈飾、擺設和室內裝潢,都是Tiffany的作品。
這幅彩色拼花玻璃窗《秋天景色》便是Tiffany Studio的代表作品。秋日的黃昏,樹葉在橘紅色夕陽的照射下五彩斑斕,層林盡染,一幅絕美的深秋美景。它的設計師很可能是Northrop女士,因為她擅長風景和花草圖案的設計。傳統的彩色玻璃的顏色是用顏料畫上去的,而這副作品的顏色完全來自於玻璃自身,從材質,紋理到成型都使用了Tiffany Studio的獨特技術工藝,在玻璃澆注時巧妙的攪拌帶來形狀和顏色的變化,產生彩色碎片的效果。整個彩窗的顏色達到上千種。黃昏的天空層次分明,呈現的景深則來自於窗戶背面玻璃片多層次的疊加。
這個花窗本來是富商Loren D. Towle於1923年為其在Boston的豪宅訂購的室內裝飾,但完工後並沒有真正安裝。直到1925 年Tiffany的密友 Robert W. de Forest購得此作品,並將它贈送給了MET。 他當時正好是American Wing 展廳的籌建人。

歐洲繪畫。

北齊大菩薩像。
中國的文物、藝術品約有1.2萬件,包括書畫、陶瓷、青銅器、玉器、漆器、金銀器、石雕、彩塑,還有相當豐富的紡織品和古典傢俱等門類。

這幅壁畫是元代壁畫《藥師經變》。此壁畫來自山西省洪洞縣廣勝下寺,是元代壁畫精品,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北魏大佛。

木乃伊石棺。

丹鐸神廟(The Temple of Dendur)。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埃及建設阿斯旺水壩,很多著名的文物古蹟都將被淹沒在水庫內,美國出錢搬遷了幾座。對這座約有2000 年曆史的小神廟,埃及實在是無力搶救,只能任其淹沒在水裡。埃及對美國說:你們要有能力拆走,就送給你們了。美國人民如獲至寶,立馬整體搬遷至大都會博物館,遂成為館內最具懷古意境的景觀。

埃及館專門設計了一個寬闊的水池,並通過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將室外的光線引入,照射在水面上。置身於埃及館,彷彿就在尼羅河邊。

埃及政府贈送美國的丹鐸神廟陳列在該館的薩克勒大廳內,這是在埃及以外世界上僅有的一座埃及古神殿,1978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

埃及展館,這些展廳裡滿是木乃伊、棺木和神話。

朋內布墓室( Mastaba Tomb of Perneb),石刻神獸就在墓室門口守護著。

阿蒙涅姆赫特二世法老巨型雕像。

下午4點,這個時候依然還是人頭攢動。

從博物館出來大概下午4點,步行一路走回住處,兩條腿算是廢了。
途經聖帕特里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 聖柏德烈教堂)在紐約最繁華的第五大道邊上,據說它是紐約最大的教堂,也是當年梵帝岡大主教到美國講經佈道的地方。

然後經過洛克菲勒中心,抬頭仰望。天氣不好,估計上去也只能看到雲霧一片。

D11:紐約

D11:10月9日
計劃:紐約自由女神像—華爾街—三一教堂—歸零地,
實際:紐約自由女神像—洛克菲勒中心—帝國大廈

自由女神像

從酒店出來到炮臺公園,乘船觀自由女神像。還是提前在馬蜂窩定了電子票,省去了排隊買票的時間。

這是炮臺公園的售票處。

登船了,烏雲籠罩曼哈頓,今天下大雨嗎?
上船後可以選擇最上面的甲板位置,建議選擇船的右面,這樣快到自由島的時候,才能得到最好的角度!

海鷗馱著直升機!

船拍女神。

自由女神像(Statueof Liberty),正式名稱是“自由照耀世界之神”,它是美國國家的紀念碑。塑像高達152英尺(約46.32米),墊座89英尺(約27.127米),腰圍420英寸(約10.668米)。由設計埃菲爾鐵塔而聞名的法國土木工程師古斯塔夫·艾菲爾設計,法國出資建造,花了十年時間建成,象徵兩國友誼,建在自由島(Liberty Island)上。1886年10月28日,美國克里夫蘭總統主持揭幕。從那以後,凡進紐約港的船隻都從那兒經過。據估計,數百萬移民都從神像那42英尺(約12.8米)高的右臂下進入美國。自由女神像內部中空,可搭電梯直達神像頭部。

法國在1876年贈送給美國的獨立100週年禮物,位於美國紐約市哈德遜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自由島的重要觀光景點。

登島了。

順時針繞島。

依然陰沉的哈德遜河口。

她那未露笑容的嘴有3英尺(約0.914米)寬。她的腳下殘留著許多打碎的腳鐐。她的左手持一標有1776年7月4日的銘板,宣佈自由的到來。

再次登船前往埃利斯島。


埃利斯島(Ellis Island,又譯愛麗絲島)埃利斯島是位於紐約市曼哈頓炮臺西南部,距曼哈頓只有15公里,離"自由女神像"僅有300米遠。歐洲移民大洋彼岸乘船來到美國,須先進入紐約灣,然後向前進,通過納羅斯海峽才能到達美國本土。

埃利斯島是1892年至1943年間美國的主要移民檢查站,於1954年關閉,現為博物館,成現代美國人尋根處。

登船返回曼哈頓島,計劃今天上洛克菲勒中心和帝國大廈,看這天氣,上到頂層還能看到什麼?

洛克菲勒中心

洛克菲勒中心( Rockefeller Center)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是一個由19棟商業大樓組成的建築群,各大樓底層是相通的。其中最大的是奇異電器大樓,高259米,共69層,中心總佔地22英畝,在1939年完成全部建築。

沿途風景。

洛克菲勒中心下沉廣場(Lower Plaza)冬天是一個滑冰場,夏天是花園酒吧。那裡有一個金色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雕塑。

洛克菲勒中心東西向矗立,從48街到51街,佔了三個街區,南北向,從第五大道到第七大道,更佔了三個縱向街區。這個建築群是由洛克菲勒家族投資興建的。在1987年被美國政府定為“國家歷史地標”,這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擁有的建築群,也是標誌著裝飾藝術風格建築的地標物,其意義的重大,早就超過建築本身了。

廣場上有一個海峽花園(The Channel Gardens)。該花園位於英、法大廈之間,有六個噴泉池,池邊鮮花環繞。

冰場旁邊的一家樂高玩具店。

從20世紀初至80年代,洛克菲勒中心見證了美國逐漸走向富強;80年代末,日本買下洛克菲勒中心,似乎美國開始衰落;隨後日本泡沫經濟破裂,洛克菲勒中心又回到美國手中。這個世界誰最富,看看洛克菲勒中心的歸屬就知道了。
洛克菲勒中心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神話,從他的創始人約翰·戴·洛克菲勒算起,這個美國首屈一指的財富家族已經繁盛了六代。

從此門進入大廈。

進入大廳,排隊上樓,先在門口看一個影視短片。

天氣不錯,居然放晴了,能見度很好。在洛克菲勒中心主樓頂可以看到中央公園大片的綠色。

紐約帝國大廈。

這座很高很高的樓不知什麼名字,像一根筷子插在地上。

“巨石之巔”top of the rock,在洛克菲勒中心GE大樓頂部,是著名的觀景平臺。這裡視野開闊,可以360度鳥瞰曼哈頓全景,雖然它不及帝國大廈高,但是它也有許多獨到之處,這裡視野良好,不受阻擋,不僅可以欣賞帝國大廈的雄姿,還可以近觀中央公園四季美景。天氣晴朗時,能見度可達130千米。

觀景臺的四周是2米多高的玻璃安全圍牆,在天氣晴朗時視野可及130公里,曼哈頓全城風光盡收眼底。

帝國大廈,等著我,一會征服你。

從洛克菲勒中心出來直奔帝國大廈。

中國銀行。

帝國大廈

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是竣工於1931年4月11日的高層建築物,是美國紐約的地標建築物之一。位於曼哈頓第五大道350號、西33街與西34街之間。

二樓的訪客中心,訪客中心便於遊客購票和列印網上購買的門票。

排隊的人流。帝國大廈既是一座多功能的寫字樓,同時也是紐約市的旅遊景點之一,大量遊客每天在該處排隊等候電梯登頂觀景。

大廈的建設速度是每星期建4層半。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下,是驚人的。

乘高速電梯送到了80層,這裡是官方商品店,可以買到帝國大廈相關服裝、節日裝飾等其他帝國大廈周邊商品。

整座大廈所用材料:包括5660立方米的印第安那州石灰岩和花崗岩,1000萬塊磚和730噸鋁和不鏽鋼。

80層室內觀光、86層室外觀光。

大廈第86層的觀景平臺為了防止有人從該處跳樓,觀景臺周圍的防護鐵欄又加高。觀景平臺位於大樓1050英尺處(約320米),從該處可看到紐約市的全貌。

往南看遠處曼哈頓島的一片高房子就是著名的金融中心——華爾街。隱約能看到2個小島,還能看到其中一個島上的自由女神像。聞名遐邇的唐人街就在華爾街的旁邊,那是一片矮房子,成了曼哈頓的窪地。

大廈的高度為1250英尺。這座“鉛筆型”世界空中輪廊線的傑作的摩天大樓只用了410天就建成,算是建築史上的奇蹟。

從86層乘坐電梯,可以到達102層的室內觀景臺,在這裡,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80英里以外的摩天大樓。

86樓觀景臺,這裡是紐約市最高的露天觀景臺。作為世界上著名的觀景臺,這裡是幾十部電影及電視劇的拍攝場景,也記錄下了數以百萬計的個人難忘瞬間。

1933年3月2日,電影《金剛》上映,一頭大猩猩爬上大廈屋頂的噱頭替它發揮了最好的宣傳效果。 2004年,帝國大廈塔燈關閉15分鐘,用來紀念該電影中的女主角菲伊·雷去世。

觀景臺環繞大廈的頂部,可以360度的俯瞰紐約市,可以看到中央公園、哈德孫河和東河、布魯克林大橋、時代廣場、自由女神像等等。觀景臺還備有手持式多媒體裝置以及高效能雙筒望遠鏡。

往東看,是東河,聯合國大廈就在那邊,橫跨東河有4座威武的大橋,大橋西面是布魯克林區。

西面則是哈德遜河的對岸新澤西州。

夜晚的曼哈頓島燈火璀璨。夕陽西下,美景盡收眼底。

根據估算,建造帝國大廈的材料約有330000噸。大廈總共擁有6500個窗戶、73部電梯,從底層步行至頂層須經過1860級臺階,總建築面積為204385平方米。

大廈酒吧、夜總會樣樣俱全。為了利用大廈內的每一寸空間,大廈內的博物館還舉辦各種展覽。

進入帝國大廈感覺在一棟嶄新的古董裡面,不算金碧輝煌,但雍容華貴。換了好幾次電梯,每一個轉換處會有工作人員接應,工作人員多為黑面板的工作人員,穿著統一的制服,態度很是認真。

帝國大廈樓高381米、總103層,1951年增添了高62米的天線後,總高度為443.7米,該建築由Shreeve, Lamb, and Harmon建築公司設計,為裝飾藝術風格建築。

紐約的馬路由東往西每條都是直的,只有百老匯大街是斜的。

大廈有73部核心電梯。乘坐地點到達80層不需要1分鐘。每天約有2萬1千名員工在大廈裡工作,使其成為美國僅次於五角大樓的第二大綜合寫字樓。

由著名演員湯姆·漢克斯、梅格·瑞安等人主演的愛情電影《西雅圖夜未眠》,男女主人公就是在帝國大廈頂層實現了他們曲折動人的愛情。由湯唯、吳秀波主演的愛情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中,男女主角兩人最終在帝國大廈的頂樓定情。

騎警,確實人高馬大。

D12:波士頓

D12:10月10日
計劃:紐約—波士頓
實際:紐約—波士頓哈佛大學
13:59紐約拉瓜迪機場乘美國捷藍航空B6832航班15:06到波士頓洛幹機場。

斑駁的高架鐵路。

坐公交車前往紐約拉瓜迪亞機場。

很小的機場候機樓,幾乎都是自助辦理登機手續。

皮質座椅,每排四個位置,很寬敞,大概跟美國人的大塊頭有關。

出機場坐地鐵,輕鬆到公寓。

在美國入住的唯一一次公寓,可以煮飯,想吃什麼自己解決,終於不用總是吃三明治了。

整個美國之行住的最舒服的房間。
波士頓Boston 朗伍德醫學區鮑德溫公寓 The Baldwin at Longwood Medical Area

廚房兼餐廳,雖然小但很是整潔,所有餐具一應俱全。

放好行李直奔哈弗大學。

哈弗大學

乘坐紅線地鐵,從Harvard Square出口出去就能輕鬆到達哈佛學院內。

世界頂級學府,這就是一大門,此門叫莊士頓門,這真的是大門嗎?比國內的小學大門還小。

穿過這扇大門,我們就踏進了無數學生夢想中的學院。“據說這扇門只能走兩次,開學和畢業的時候,不然會被詛咒……”

在這裡能找到厚重的歷史記憶。

紅色黃色綠色的樹葉映襯著周圍紅牆的建築群,顯得異常寧靜祥和。

哈佛大學坐落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
哈佛大學是美國本土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建立於1636年,最早由馬薩諸塞州殖民地立法機關建立,初名“新市民學院”。 為了紀念在成立初期給予學院慷慨支援的約翰·哈佛牧師,學校於1639年3月更名為“哈佛學院(Harvard College)”,而1780年哈佛學院正式改稱“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校園中創辦者的雕像。據說這座雕像伴隨三個謊言:第一個謊言是這尊雕像不是哈佛先生本人,而是在他去世200多年後人們根據另一名男子雕刻的。第二個謊言是哈佛大學成立於1636年,而不是1638年。第三個謊言是哈佛先生不是該大學的創立人,他只是當時哈佛大學的一位捐贈人。

哈佛紀念教堂(Memorial Church)。這個教堂一開始是也為了紀念在世界第一次大戰中犧牲的所有哈佛學子,後來也開始紀念在其他戰爭中犧牲的學生們。

教堂的正對面就是Widener Library,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圖書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大學圖書館。

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中央系統位於哈佛庭院的懷德納圖書館(Widener Library)內,整個系統覆蓋80所不同的圖書館,整體館藏量超過1600萬冊,使其成為全美最大的學術圖書館網路,同時位居全美第三(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和波士頓公共圖書館)。

可惜只有哈佛學生才能進入裡面,我們就只能遠觀而已。

紅磚建築Sever Hall 是由著名建築師,也是哈佛校友的 理查德森H. H. Richardson設計。它從1878年開始建造,1880年完成,是Anne Sever 為紀念她去世的丈夫 James Warren Sever而建。該運用紅磚而不是石頭的建築風格現在被稱為理查德森的羅馬建築風格 Richardsonian Romanesque 。

它有三層高,而第四層則藏在樓頂裡面。現在主要用作人文類課程的教室,特別是小班的語言初級課程。在它那不被人注意的四層藏著哈佛的視覺和環境研究系Visual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department。

坐在這裡,好想享受一杯下午茶。

哈佛大學所在地為麻薩諸塞州的小城劍橋市(Cambridge),附近的察爾斯河蜿蜒穿過3英里之外的波士頓。劍橋市與波士頓一樣,也是一個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完美結合的城市。城市裡傳統與創新雙重文化的交匯,也深深地影響了哈佛大學。而市區周圍的風景山清水秀,兩座城市裡藝術館、音樂廳、博物館林立,是學生假期旅遊的好去處。

走出北邊的校門,我們能看到大型的維多利亞哥特式風格建築,那是哈佛紀念堂(Memorial Hall)。起初是用來紀念美國內戰的犧牲學生。真的是一個很漂亮的建築。

紀念品商店。

波士頓的地鐵太有年代感。推薦大家下載一個Boston T或Boston T Map的APP,非常好用,坐著地鐵遊波士頓。

D13:波士頓

D13日:10月11日
計劃: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
實際: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昆西市場

麻省理工MIT

起來坐地鐵到麻省理工。

這是校園的單車哦。

公交標價牌。

麻省理工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區劍橋市,主校區依查爾斯河而建,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創立於1861年,早期側重應用科學及工程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麻省理工學院倚靠美國國防科技的研發需要而迅速崛起。 在二戰和冷戰期間,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對計算機、雷達以及慣性導航系統等科技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進入校區。

MIT的電腦科學中心(Ray and Maria Stata Center,簡稱施塔特中心),這座建築外形由圓筒形與長方形交錯而成,顏色鮮明又錯綜複雜,有著超時空的現代建築物的感覺。

樓外表看上去簡陋而奇特,內部則錯綜複雜,沒有標誌和防火牆,像一個混亂的迷宮–人們可以由著性子隨意改動。如兩個房間之間的牆壁可以打通,或者是上下樓之間的樓板可以拆除,樓道或閣樓可以隨意堆放著裝置等。

麻省理工學院的校訓–Mind and Hand(既學會動腦,又學會動手)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他們將本來就混亂的內部構造改造得面目全非,再加上雜亂的門牌號碼,比如2樓的房間是從1開頭的,3樓的房間則是從2開頭的,這往往令新來的人暈頭轉向。

但就是這樣一座破敗不堪的建築,造就了麻省理工學院一個又一個傳奇。世界上第一座商業電子鐘、粒子加速器、《星際飛行》的模擬遊戲、揚聲器的起源,以及科學領域重量級論文《青蛙的眼睛透露了大腦的祕密》,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2004年3月16日,MIT施塔特科技中心對外開放,這裡囊括了MIT最先鋒的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資訊與決策系統實驗室,同時還有語言學和哲學系辦公室,蓋裡對這座教學樓的設計想法是:一堆喝醉的機器人在尋歡作樂。

實驗室,只能站外面看了,進不去。全校共有50臺高速鐳射印表機,不但可以自動印正反兩面,而且列印速度為每分鐘90張;這些高速鐳射印表機分佈在校園各個角落,學生和教授可以通過Pharos系統向校內內任何一臺高速鐳射印表機無線傳送待列印內容,這對於學習及研究有極大的幫助。

7號樓這幢仿古羅馬建築,這是7號樓正門。這個主樓是為了紀念MIT的創立者以及第一任校長William Barton Rogers而建。左下角刻有:麻省大街(Massachusetts Avenue)77號。這個地址是如此出名,以至於它的郵政編碼02139據說是美國高中生除了生日之外最常使用的密碼組合之一。

學生活動中心前立著一個白色的鏤空人形雕塑,名為“The Alchemist”, 是西班牙現代藝術家Jaume Plensa的作品。

學生活動中心的邊上,貝殼劇場(Kresge Auditorium),遠看確實像一個大貝殼靜臥在大草坪上。

插滿小旗什麼意思?

體育場。

操場的邊角上,有一個不起眼的像水塔一樣的建築,是一個小教堂(MIT Chapel),1955年由美國20世紀中葉最有創造力的建築師埃羅•沙裡寧設計建成。

MIT有著各種風格迥異的建築,其中最著名的建築就是10號樓麥克勞倫大穹頂(Great Dome),這座以巨型圓柱為底撐起的雄偉建築是麻省理工的標誌性建築。

這是一座由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威廉·伯斯沃茨(William Bosworth)以哥倫比亞大學洛氏圖書館為原型設計的仿羅馬萬神殿式建築,學校的重大活動在這裡舉行,樓前的草地廣場Killian Court則是畢業典禮和名人講演的場所,當然也是參觀MIT的遊客必須的留影佳地。

MIT與美國其它大學一樣,沒有圍牆,所以你在四周瀏覽時,也不知道哪些建築屬於MIT,哪些建築不屬於MIT。

從這裡出來後,順導航步行前往哈佛大學。

真的不怕冷啊!

沿途社群,3層小樓,街道不寬,感覺很安靜。

街區教堂

劍橋市的一座公共圖書館,應該算是社群級別的。

哈佛大學

再遊哈佛

哈佛紀念堂。到了這裡,可以說到了哈佛。

眼前這幢University Museum就是最為著名的哈佛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 (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它包括植物標本館(Harvard University Herbaria)礦物與地理博物館(Mineralogical & Geological Museum)比較動物學博物館(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三個主要的展館。

哈佛法學院盛名在外,是全美最為頂尖的法學院。法學院的大樓顯得特別的莊嚴,大樓外面則是大片的草坪,綠樹如茵。

天不作美,雨越下越大。坐地鐵準備去走“自由之路”。

出了地鐵順著街道往自由之路上的一個教堂,忘記什麼名字了。

教堂裡面簡單看看,往下一站,昆西市場,雨是越下越大。

昆西市場

昆西市場(Quincy Market)是波士頓著名的購物場所,市場的中央建築內有許多的美食攤位,相鄰的2棟是時裝、裝飾品、珠寶與禮品店,加之整個廣場上有很多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所以也是波士頓著名景點,正所謂遊覽購物兩不誤。

昆西市場東大門。

昆西市場建於1824年,於1826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據說是為了向當時的市長喬西亞·昆西(Mayor Josiah Quincy)表示敬意。在波士頓於1822年由兩殖民區正式合併成為一座大城市時,市中心法尼爾廳(Faneuil Hall)附近對於貿易的要求增長迅速。為了提供更多的貿易空間,昆西市場應運而生。

昆西市場有兩層樓高,163米長,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從建築上看,昆西市場由巨大的傳統新英格蘭花崗岩建成,有紅色的新大學(Red brick)內部圍牆。建築外形呈長方形,在市場的中軸線處有一長廊,長廊上有很多座椅和主要的側門。

昆西市場匯聚了各路美食,既有正式的餐廳,也有來去自如的快餐;從浪漫的法國菜到美式的漢堡包,從拜占庭風格的土耳其菜到火熱的墨西哥風味,從風靡全美的東亞菜系到以各種香料著稱的北非美食,應有盡有。

小攤販經營的都是些小商品,也很受歡迎。

著名籃球教練奧爾巴赫(A.J.Auernach,1917-2006)的雕像,帶領凱爾特人隊多次過總決賽冠軍。

馬薩諸塞州議會大廈,也在“自由之路”的旅行線路上,老市政廳現已經不再辦公,僅供遊人參觀之用。

入夜,今天這一趟除了地鐵,完全是照著導航一路走來,這腿算是廢了。

D14:波士頓

D14:10月12日
計劃:波士頓自由之路
實際:波士頓閒逛
本來今天要走下“自由之路”,這幾天太太顯然是累了,好好睡個懶覺,周邊閒逛一下。出門看陰天,到中午竟然出了太陽。
只能紙上逛下“自由之路”了。
自由之路:1、波士頓公園Boston Common,2、馬薩諸塞州州政府Massachusetts State House,3、公園街教堂Park Street Church,4、舊穀倉墓園Old Granary Burying Ground,5、國王教堂及墓地King’s Chapel & Burying Ground,6、富蘭克林雕像/波士頓第一座拉丁學校遺址Benjamin Franklin Statue/Site of Boston First Latin School,7、老街角書店Old Corner Bookstore,8、舊南方議會廳Old South Meeting House,9、舊州政府建築Old State House,10、波士頓大屠殺地點Boston Massacre Site,11、法尼爾廳Faneull Hall,12、保羅-裡維爾之家Paul Revere House,13、老北教堂Old North Church,14、考普山墓地Copp’s Hill Burying Ground,15、U.S.S憲法號戰艦U.S.S. Constitution,16、邦克丘紀念碑Bunker Hill Mounment

梅西百貨。Macy’s是美國本土最大的連鎖商場之一,出售各式各樣的手提包、護膚品、時尚服裝等,多數是面向普通階層的大眾品牌,在這裡可以買到很多價廉物美的商品。

好多都是中國製造,還不錯,這件是紐約。

位於市區碧肯丘(Beacon Hill)頂端的麻州政府大廈,1798年建造。由當時頂級建築史查爾斯·保分奇(Charles Bullfinch)設計,土地則是第一任民選州長約翰·漢考克的產權。
金色大圓頂真的是若干黃金瓦鋪成的,當初也是初生的美國的炫耀時期。但在如今,州長想為辦公室 換換新地毯傢俱,沒準都會被民眾批評為浮華浪費。

左面美國國旗下是紀念陣亡烈士的旗幟。右面是麻州的州旗。

大廈前的廣場,慵懶的陽光讓人舒坦。

D15:舊金山

D15:10月13日
計劃:波士頓—舊金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金門大橋
實際:波士頓—舊金山九曲花街、金門大橋、漁人碼頭
11:10波士頓洛幹機場乘美國聯合航空UA477航班14:32到舊金山機場,坐機場免費小巴直接到汽車租賃點,取我們早前預定的小車,直奔舊金山市區,晚入住舊金山San Francisco皇家太平洋汽車旅館Royal Pacific Motor Inn

在租租車平臺上租到由Advantage公司提供的車輛,在舊金山提車,洛杉磯還車。

租到這臺自動擋JEEP自由俠,太太非常喜歡這個顏色,前臺的服務是個年齡稍大的黑人老頭,會說簡單的中文,可以讓我們隨便選車的顏色。

從機場到租車公司再到辦完手續提車已經下午4點30分了,直奔舊金山。

九曲花街

大概下午6時左右到達九曲花街。到了這裡才知道舊金山的路真的是非常陡,幾乎都是上坡、下坡,在這裡排隊駕車走九曲花街的車輛很多,有專人引導,秩序井然。
九曲花街Lombard Street(只允許由Hyde St駛向Leavenworth St,用GPS搜尋Hyde St與Lombard St的交匯口即可,可以在左右前路邊免費停車,路標有寫可以免費2小時,如果想駕車穿過九曲花街,請使用以下地址:1095 Lombard St,San Francisco, CA 94109。經緯度座標:37.802087,-122.419399)

九曲花街,美國官方正式名稱為倫巴底街(Lombard Street)。是一條美國加州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東西方向貫穿Presidio區及Cow Hollow區的街道。

街道上遍植花木:春天的繍球;夏天的玫瑰和秋天的菊花,把它點綴的花團錦簇。在花街高處還可遠眺海灣大橋和科伊特塔,如不開車,可順著花街兩旁的人行步道,欣賞美麗景色。

車輛開下來後,沿路邊停好,下車拍照,因為是逆光,效果不是很好,這個季節花也不是特別多,但畢竟是值得一看的地方。

九曲花街其實很長,在Hyde街與Leavenworth街之間的一個很短的街區,卻有八個急轉彎,因為有40度的斜坡,且彎曲像Z字形,所以車子只能往下單行。

九曲花街是世界上最彎曲的街道。當初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是為了使繁忙的交通有所喘息而設計建造的,如今卻成為聖弗朗西斯科最吸引人的一條街。

可見,好多車輛從這裡盤旋而下,只是為了感受這種氣氛。

從這個角度看舊金山的街道,坡度是相當大。

金門大橋

趕在日落前,6點30分從九曲花街出發順著導航到金門大橋,直接開到了離橋很近的一處停車場。計劃是這樣的:橋身南側尖兵堡Fort Point、靠近薩沙利托的觀景點Vista Point,導航設定好南端停車場Golden Gate Bridge Vista Point,然後抵達後步行大概幾分鐘到達斯賓塞炮臺。但是,到了後再往上去南端停車場Golden Gate Bridge Vista Point的道路有門鎖著,就開到了大門邊的一處停車場。

橋另一端靠西還有一處瞭望臺Battery Spencer,大橋單向收費,南向北出城不收費,北向南進城收費,約6美元。

停車場的計時牌。

金門大橋Golden Gate Bridge,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金門海峽之上,是世界著名的橋樑之一,也是近代橋樑工程的一項奇蹟。

橋身全長1900多米,歷時4年,利用10萬多噸鋼材,耗資達3550萬美元建成,由橋樑工程師約瑟夫·斯特勞斯(Joseph .Struss, 1870-1938年)設計。

早在1872年就討論過要在金門海峽修建一座大橋的想法,但是直到1937年才在海峽上修了一座懸索橋。金門大橋橫跨南北,將舊金山市與Marin縣連結起來。

花費四年多時間修建的這座橋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結構之一。它已不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但它卻是最著名的。

金門大橋的巨大橋塔高227米,每根鋼索重6412公噸,由27000根鋼絲絞成。1933年1月始建,1937年5月首次建成通車。大橋的橋面寬27.4米,有6條車行道和兩條寬敞的人行道。

遠望舊金山市區。

金門大橋以濃霧聞名,但霧和冬雨都是結構鋼鐵的最大敵人,嚴重的生鏽,所有五百條懸吊鋼索分時分段都更新過。

金門大橋的顏色並不是正紅,而是紅、黃和黑混合的國際橘,油漆工必須在移動的鷹架上油漆,先用壓力清洗,然後上三層油漆,另一位同事綁在依附於鋼索的蜘蛛網,做油漆檢查的工作。因建築師艾爾文·莫羅認為此色既和周邊環境協調,又可使大橋在金門海峽常見的大霧中顯得更醒目。由於這座大橋新穎的結構和超凡脫俗的外觀,所以它被國際橋樑工程界廣泛認為是美的典範,更被美國建築工程師協會評為現代的世界奇蹟之一。它也是世界上最上鏡的大橋之一。

由於金門大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使得它成為好萊塢影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大橋。作為上鏡率最高的大橋,金門大橋也在很多電影大片中屢次被摧毀。

關於目前10部電影中金門大橋被毀掉的場景:
1、深海怪物“It Came from Beneath the Sea” (1955)、
2、核震過後“10.5” (2004)、
3、X戰警3:背水一戰“X-Men: The Last Stand”(2006)、
4、大戰外星人“Monsters vs. Aliens” (2009)、
5、隕石撞地球“Meteor Storm” (2010)、
6、猿族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2011)、
7、環太平洋“Pacific Rim” (2013)、
8、哥斯拉“Godzilla” (2014)、
9、終結者:創世紀“Terminator Genisys” (2015)、
10、末日崩塌“San Andreas” (2015)。

最後說一句:金門大橋,你太不容易了。

漁人碼頭

晚上到住處安頓好,出來散步走到著名的漁人碼頭。

舊金山漁人碼頭(Fisherman’s Wharf)是美國舊金山的一個著名旅遊景點,它大致包括從舊金山北部水域哥拉德利廣場(Ghirardelli Square)到35號碼頭(Pier 35)一帶。許多商場,購物中心和飯店坐落在漁人碼頭地區。

販賣海鮮的攤子多半集中在Jefferson st. 和Taylor St. 的交叉口,廣場有一座以螃蟹為標識的圓形路標,上面有“Fisherman’s Wharf”幾個大字。找到了“大螃蟹”,就到了漁人碼頭,也就到了舊金山品嚐海鮮的首選地點。

除了這些海鮮攤子外,還有博物館、商店、書廊、古董店、餐館、購物中心和紀念品店等。

看這個麵包店,鱷魚、螃蟹橫行。

在這裡看到了遠處海面的煙花,這是在歡迎遠方的來客嗎?

“大螃蟹”標誌其實是39號碼頭,這裡和吉拉德利廣場、罐頭工廠以及安克雷奇廣場一樣,是一個海濱節日廣場。在這裡你可以享受到美味的海鮮特別是著名的太平洋大螃蟹,也可以迎著撲面而來的海風,觀看海港進出繁忙的漁船。

溜溜達達又是一天,雖然沒有看到白天的繁華,也算是到此一遊了。

D16:舊金山–蒙特雷

D16:10月14日
計劃:舊金山阿拉莫廣場、聖瑪利亞大教堂、舊金山藝術宮、九曲花街、漁人碼頭、杜莎夫人蠟像館、機械博物館—斯坦福大學—蘋果總部—San Gregorio State Beach公園—鴿子角燈塔P—聖塔克魯茲Santa Cruz—到海獺點Moss Landing State Beach—蒙特雷Monterey水族館—情人角公園
實際:舊金山阿拉莫廣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蘋果總部—斯坦福大學—半月灘州立公園—鴿子角燈塔
計劃的行程點有點多,果斷減少,實際只看了6棟維多利亞式建築Six Sisters六姐妹。然後驅車直奔加州伯克利大學。

阿拉莫廣場

退了房,8點出發,到阿拉莫廣場,這片綠草如茵的山頂是最佳攝影景點之一。

東側的斯坦納街有一群安恩女王時期建築風格的房屋,被譽為明信片風光集萃,它們是舊金山建築的招牌。

這六棟房子是舊金山一次8 級大地震後唯一沒有受到影響的房子,因此被譽為六姊妹。

不論是在舊金山的風景名信片,月曆上,或是磁鐵、T 恤、音樂盒、鑰匙圈等各式紀念品上,你一定能看到六姊妹。她們不但榮登舊金山觀光景點的最上鏡頭獎,還有明信片屋(Postcard Row) 之稱。

六姊妹在阿拉莫公園(Alamo Square Park) 旁,一個挨著一個從上到下排成一列,這是維多利亞時代安女王式的建築(Queen Anne-style house),人稱彩繪仕女(Painted Ladies)。

在六姊妹的背後,就是舊金山市中心了。

這裡的遊玩時間也就是1個小時左右,完全夠用,然後,我們又驅車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往北通過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前往伯克利校園。

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San Francisco-Oakland Bay Bridge),當地多簡稱為海灣大橋(Bay Bridge),是一座位於美國舊金山灣區,連線舊金山、耶爾巴布埃納島(Yerba Buena Island)、以及奧克蘭的橋樑。

海灣大橋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橋樑之一。2013年9月2日下午,世界最大跨度單塔自錨抗震懸索鋼橋、美國舊金山海灣大橋東段新橋在勞工節舉行通車儀式。
最初,上層橋面設計成汽車通道,下層則是鐵路和載貨卡車的通道,但在“鑰匙系統”(運營於1903年至1960年間的一個私有灣區公共交通公司)終止運營之後,海灣大橋的下層橋面也改為道路供汽車通過。

海灣大橋由東西兩部分組成,分別連線耶爾巴布埃納島的東西岸和舊金山市和奧克蘭市。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駕車27公里到達伯克利。
伯克利位於舊金山對岸,是一個舒服而閒適的小鎮。鎮上最著名的就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1886年建校,是一所公立綜合研究型大學。

一路導航,居然誤打誤撞到了大學校門口,旁邊就有停車場。也不管收錢不收錢了,只管停了再說。

薩瑟門Sather Gate是伯克利大學的南門,也是最著名的地標建築之一。走出Sather Gate有一條街道,上面可以找到書店、餐廳,因為客人大部分是學校的學生,所以這裡可以刷學校的卡,當然遊客也可以在這裡感受一下當地的氣息。

寬闊的中央大門部分呈拱形,拱形上雕刻有門的名稱以及一個橢圓形的月桂花環。花環中間是一個光芒四射的大學五角星,象徵著發現和知識的傳播。五角星下刻有大學校訓“Fiat Lux ”(“要有光”),這是由校長惠勒加到設計中的。兩個較小的平頂門則朝向原來橋上車道兩旁的人行道。在四根12 英尺高的門柱上,正反兩面共鑲了八片刻有裸體寓言人物的白色義大利大理石淺浮雕,象徵著大學的八種學術追求。四位女性分別代表農業、藝術、建築和電力,而四位男性則代表法律、文學、醫藥和礦業。

這些3 英尺高的浮雕反映了一系列具有希臘悲劇色彩的怪誕事件。這些浮雕和上面的四個裝飾甕都是由雕塑家梅爾文·厄爾·康明斯設計的。

自薩瑟門於1911 年落成之後,門前鋪石的橢圓形廣場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生活動、散發傳單和各種其他活動的聚集處。從20 世紀30 年代到50 年代,它也成為政治集會和演講的場所建立了演講自由和集會的規則,直到1961 年將電信大道改建為斯普勞爾廣場。此後,作為主廣場的北側終點,薩瑟門的地位愈發顯要了。

廣告欄。

校園周邊分佈有大量餐廳(包括許多中餐館)、市場和學生公寓等,包括學校食堂(Dinning Commons)和學校的學生宿舍。

學校周圍有很多餐廳,包括韓餐、日餐、中餐、泰餐、西餐,有很多奶茶、甜品、冰淇淋店,所以飲食上是非常豐富,有很多選擇。正常的一頓飯大概要花十幾刀左右,消費水平還是很高的。

薩瑟塔(Sather Tower)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園內的中心鐘樓,常被稱為鐘樓(The Campanile),類似於威尼斯的聖馬可鐘樓 ,是伯克利加州大學最顯著的標誌 。

Sather Tower是UCB最有名的建築,它是一座鐘樓,上面可以看到時間。因為它非常高,在校園的幾乎每一處都能看到它。非常漂亮的建築。世界第三高的鐘樓,每天在重要的正點時刻塔上便會有人敲鐘、奏樂。

其設計者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環境設計學院的創始人約翰·蓋倫·霍華德。

它完成於1914年,1917年首次向公眾開放。這座塔高307 英尺(93.6米),是世界第三高的鐘樓。

伯克利是美國西部大開發中的智力開發基地。這所公立大學與私立的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共同支撐起與美國東部常春藤大學相比肩的西部學術脊樑。

伯克利以多元文化著稱。1990年2月15日,加州大學董事會任命華裔教授田長霖為伯克利校長–這是全美著名大學的第一位華裔校長。他治校的第一個方向就是致力維持伯克利加大在師資和學術上的傑出地位,堅持多元而卓越的治校理念。在其任內,伯克利加大吸引了全國最有才華也最多樣的學生。同時伯克利加大想要的頂尖人才,80%都爭取到了。

伯克利傳播的理念是一個人一個人地影響,直至改變整個世界,每天伯克利都有學生去窮學校支教。這個傳統歷史悠久。伯克利的理念就是幫助需要幫助的,從而把自己變得更強大。

伯克利有三個宗旨:教育本科生,贊助研究專案,回饋大眾。學校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公共服務。

伯克利校園環境優美,植被覆蓋茂密,幾乎隨處可見松鼠、麻雀等野生動物。

學校有一棟樓是學生學習中心,大三、大四的學生會到這裡來做助教,給低年級的學弟學妹答疑解惑。每個宿舍樓都有小型學習幫助機構。伯克利是美國最有回饋心的大學,致力於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超過一半的學生都志願在公益社團中服務。

伯克利圖書館共有3座主圖書館、24座分科圖書館及11座附屬圖書館,藏書超過1000萬冊,是北美地區第五大的大學圖書館。雖然如此,每到了考final的時候,還是很難在圖書館裡找到一個座位。其中最熱門的圖書館有doe library,裡面有最美的north reading room,可以和紐約的中央車站媲美。學生們更願意去的是moffitt library,在去年修建重開後,moffitt成了UCB環境最好的學習點。

加州大學素以學術自由和學生自治著稱。在伯克利加州大學,沒有來自保守傳統的約束,沒有不可逾越的清規戒律,在這片自由的土地上你可以天馬行空,放開思維暢想,自由探索未知世界,在這裡你的思想永遠會得到尊重,即使別人並不同意你的觀點。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地處舊金山灣區東北部,與舊金山、金門大橋等隔灣相對,依山傍海,景色壯麗。

學校有幾十個圖書館,到凌晨都有很多人在學習。每個圖書館風格不一致,有的適合討論,有的適合集中注意力學習。

學校裡主要有四個大食堂,分佈在各個宿舍旁邊,每個食堂做的東西都不太一樣。學校裡還有很多咖啡廳、便利店,裡面有賣泡麵、餅乾等很多零食。

大一新生一般都會被要求住在學校宿舍,On-campus housing主要有五個宿舍區,其中有兩在山上,除了一個女生樓,其他宿舍都實行男女混住。宿舍分為單人雙人和三人間,根據房型的價格依次增加。宿舍裡邊的基礎設施是比較完備的,配有Heater,但是沒有空調,在熱的時候確實還是比較煎熬的。另外可以自己租微波爐、電冰箱。

學校不遠處有一個自己的博物館BAMPFA,會有定期的展覽,對於學生是免費的,裡面也會每週放一場電影,大家可以在開學初購買一學期的電影票,大概20刀。學校周圍有很多書店,娛樂場所,包括卡拉OK酒吧等。

學校周圍交通是很方便的,學生可以憑藉ID免費乘坐本地公交車,同時離學校不遠的地方有地鐵,學校開學的時候會發一張可充值的交通卡,可以坐地鐵去舊金山、奧克蘭等城市。

蘋果總部

上午10點從伯克利出來,驅車92公里,到達蘋果總部,不是新總部哦。

看著沒有很多人,樓都是封閉的。

門口也不怎麼起眼,就這樣普普通通的。

只有一個展示廳開放。

在這裡看了不長時間,繼續斯坦福。

斯坦福大學

駕車22公里到斯坦福大學(導航地址:The Oval Park, Stanford, CA 94305,目的地位置是 斯坦福 紀念教堂門外的環形停車場)。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全名小利蘭·斯坦福大學(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簡稱斯坦福,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南部帕羅奧多市境內,於1885年成立、1891年開始正式招生,佔地約33平方公里(8180英畝),是美國佔地面積第六大的大學。

這裡哪是大學,就是個度假村嗎!

斯坦福大學是矽谷的核心,是全世界科技創新的中心。

整個校園最高的建築就是這個胡佛紀念塔(Hoover Tower)。是紀念斯坦福校友美國第31任總統—Robert Hover而修建,紀念塔於1941年建成,高87米,下面的9層是圖書館。

斯坦福的騰飛,是七十年代之後的事,這還得歸功於斯坦福面積大,八千多英畝的面積,學校可用的空間面積很大,於是一九五一年工程學院院長特曼(Frederick Terman)提出了一個構想——這便是斯坦福大學的轉折點:將一千英畝以極低廉、只具象徵性的地租,長期租給工商業界或畢業校友設立公司,再由他們與學校合作,提供各種研究專案和學生實習機會。

斯坦福大學基金雄厚,經費充足,教學裝置也極為充裕,設有30個圖書館,不僅藏書八百多萬冊,而且全電腦化管理。 校內設有7000多部電腦供學生使用,亦設有多個電腦室及電腦中心為學生提供服務,學生可利用網路與校內的師生聯絡。 還有能容納85000人的體育館、高爾夫球場和游泳池等,充分體現了校園面積大的好處。

斯坦福大學圖書館與學術資訊資源(SULAIR)收藏了九百萬冊書刊、二十六萬冊稀有書籍、一百五十萬電子書檔案、一百五十萬視聽材料、六百萬微縮膠片存檔及過千個其他電子文件,為全球最大及最多元化的學術圖書庫之一。

紅色屋頂配以砂岩色的房屋為大學的建築物。

建築物的外廊全部用圓弧拱連線,有如是奢華的宮廷建築。走在長長的圍廊之中,夏天可以躲避灼熱的太陽,冬天可以遮擋風雨。

羅丹(Rodin)的雕塑複製品“加萊義民” (the Burghers of Calais)

藍天白雲下的斯坦福校園更象一座巨大的植物園,高大的棕櫚樹參天而立,低矮的灌木叢相得映障,很是合諧,再加上亭臺樓閣,一些噴泉,和一些著名的雕塑,讓校園更加美麗而優雅。

斯坦福紀念教堂(Memorial Church),位於斯坦福校園中心位置,是斯坦福夫人為懷念斯坦福先生建造的。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追悼會曾在這裡舉行。

步入校門, 迎面相遇的是一座基督教教堂, 堂外牆壁絢麗多彩地畫滿了 《聖經》故事,使古樸的教堂增添了許多生氣與活力。教堂一層對外開放可自由參觀。

斯坦福大學面積達8180英畝(3310公頃,合33平方千米)的校園位於舊金山灣區。 這在聖克拉拉谷(矽谷)西北部、舊金山中心東南邊約37英里(60千米)及聖荷西西北邊約20英里(32千米)處,大學本部接近帕羅奧多(Palo Alto),由斯坦福大街及沙山路分隔。除主校區外,大學資產亦遍佈其他一些外圍地方。

於校園中漫步,黃磚紅瓦的西班牙風格建築隨處可見,底蘊深厚又氣派十足。

土黃色石牆環繞下的紅屋頂建築,拱廊相接,給人以深邃悠遠的境地。

藍天白雲,色調頗為和諧,洋溢著濃重的地中海風情。

斯坦福就是這樣一所讓人著迷的學校,雖然只有百餘年的歷史,卻超越了所有歷史悠久的學校。

加州的陽光。

斯坦福的畢業生們創造了世界眾多一流企業,包括谷歌、惠普、思科、EBay,雅虎、耐克等。

大大的草坪。是無數學子和遊客必進之路。

這不是學校,這就是一個大公園!

這是一片由圍廊串聯起來的樓宇,中間分隔成若干庭院,每個庭院都被修飾成一個花園,走在裡面猶如進入一 座迷宮。浩大的建築群每一處都是精雕細琢,即使是一個偏僻的拐角也是一絲不苟,力求完美,精美得令人歎為觀止。

建築顯得很大氣,設計精美,華麗,庭院、迴廊、通道十分寬敞,在一些角落裡還有工藝十分精湛的雕塑。

看見這麼漂亮而有名的大學,我們也就是隻有羨慕的份了。

它的環境之美,全程最美的大學,沒有之一,這裡更像是一座大型的國家公園,綠地遍佈,樓宇交錯,走在其中,是一種享受。

校園四周沒有圍牆,所有到訪者均可自由遊覽,校園內外車輛與行人稀少。

擁有悠久歷史的斯坦福大學果然名不虛傳,樸素內斂,有一種無法言語的美。

想完整的參觀校園,更建議駕車或者自行車(在大學附近有很多自行車行,提供自行車租賃,費用大約在每日30刀左右)。校園裡的雕塑,出自法國雕塑家羅丹,這裡擁有他的200多件雕塑作品,也讓這裡成為除巴黎之外最大的羅丹雕塑群。

在凳子上晒晒太陽,特別輕鬆舒服,不時還有一兩隻松鼠和兔子跑過。

除了能看見的大學建築樓外,外圍的農場也都隸屬於斯坦福,真的是超級超級大農場,世外桃源中的高等學府。

由於時間緊張,只能略看一二,駕車往半月灘州立公園。

半月灘州立公園

入門停車費10刀。半月灣這名字好美,大概是因為這裡的沙灘是長長彎彎的形狀吧。去的路上是翻過一座山,但是景色真的很漂亮。不過沙灘的話其實就一般,很普通的一片海灘而已。

半月灣州立海灘延綿四公里,是當地著名的海灘之一。

這裡的沙灘可以提供遊客晒日光浴,釣魚,野餐等等,一應俱全,沙灘上還可以騎馬,也是一種新奇的體驗。

加州的海整體感覺就是大氣磅礴。從北冰洋南下大西洋的巨型洋流,在這裡猛烈受到加州峭壁的阻擋,掀起陣陣巨浪。

這裡還有一片專門闢出露營的營地,遊客們可以在此住宿,十分方便。

半月灣是從舊金山去洛杉磯的1號公路的起點。如果從舊金山導航去洛杉磯,最好先定位到半月灣,然後再將目的地設為洛杉磯,這樣導航給的線路就是1號公路。否則,導航會給你一條更近一點的線路,就很有可能錯過1號公路。

鴿子角燈塔

再駕車17公里到鴿子角燈塔Pigeon Point Lighthouse

燈塔(pigeon point)位於加州太平洋畔的小鎮Pescadero,有著115英尺(35米)高,它是美國最高的幾個燈塔之一。每年的十一月會有許多的攝影師前來拜訪,為的就是能夠拍下一張用菲涅爾透鏡點亮燈塔的照片,它能夠達到500000坎德拉的亮度。這個機會可是一年只有一次。

燈塔所在的位置,是加州著名的風光之路–1號公路上風景秀美的一段。在賞鯨的季節,據說在燈塔附近的觀景臺上,還會看到不遠處的海灣母鯨與小鯨嬉戲的畫面

這裡還有幾間民宿。旅遊季節也會住滿。

一路奔波,來到晚上的駐地:蒙特雷Monterey帕特里奧克斯酒店 Padre Oaks

酒店不大,環境還是挺優美的。

晚上在酒店旁的一個餐館吃到了很想吃的中國菜,太棒了,終於不用吃三明治、漢堡包了。

牛肉拉麵,和國內一個味道、一個味道、一個味道啊!

小冷盤也是脆爽可口。就是一碟綠豆芽,好吃!
明天,期待中的17英里路。

D17:蒙特雷–卡梅爾 –聖西蒙

D17:10月15日
計劃:蒙特雷17英里路—卡梅爾—比克斯比大橋—大蘇爾帕非佛沙灘—象海豹海灘—聖西蒙
實際:蒙特雷情人角公園—17英里路—卡梅爾—比克斯比大橋—-象海豹海灘—聖西蒙
退了房,直奔情人角公園(Lovers Point)。

情人角公園

位於蒙特雷西北角,地方不大,類似於國內的三角公園,但是陽光、草地、樹木、沙灘以及碧藍的海水真的讓人感覺很舒服。

非常美的地方,很多新人結婚時拍婚紗照的首選地。

如果能坐在長椅上看日落,那會留下多麼浪漫的回憶。

在這裡大概停留1個小時,往1號公路最美的17英里路。

17英里路

17英里路大概是美國西部最受歡迎的濱海景區了吧,人氣非常高,所有遊記裡都在推薦這裡。確實是一處非常精緻的景點,有各種各樣的玩賞內容,沙灘、野生動物、樹林、徒步道等。遊覽時間1.5個小時。算是加州1號公路經典路段的起點位置,繼續往南可以進入1號公路。

從蒙特雷入口驅車駛入17 Mile Drive (地圖設定在Pacific Grove Gate,走1號公路,收費10.5美元),一路經過Spanish Bay、The Restless Sea、Point Joe、China Rock、Bird Rock Hunt Course、Bird Rock、Seal Rock Picnic Area、Fanshell Overlook、Cypress Point Lookout、The Lone Cypress、The Ghost Tree、Pescadero Point等景點,然後可以一直開到卡梅爾小鎮的海邊停車場。

這條長17英里的小路沿海岸線成半圓環狀,優美的海景,良好的生態環境。

西班牙灣Spanish Bay
1769年西班牙探險家Don Gaspar de Portola與其團隊成員在探索蒙特雷灣時曾在此露營。如今這裡不僅是風景秀麗的野炊地而且是沿海岸線散步的好去處。

China Rock中國巖
十七世紀後期至十八世紀前葉中國漁民在此處的巖壁旁建起了單坡頂小屋安頓下來。

The Restless Sea此處可以完美觀測由Point Joe水下複雜地勢引發的獨特的近海湍流。

鳥巖是旅遊大巴必須要到的地方,因為這裡的停車場最寬闊,而且有衛生間哈哈。鳥巖其實是海上遠處的一個礁石,並不能走到上面,遠遠的可以看到礁石上站著很多鳥,還有海豹,只能帶著望遠鏡才能看到。

Fanshell Overlook海豹巖
此處海灘下面的純淨白沙非常適合斑海豹棲息,每年春天它們會來此產仔。每年四月一日至六月一日斑海豹繁殖季節這裡會暫時關閉。
海豹巖也是17英里路的主要景點。跟鳥島一路之隔,看完鳥巖就可以開到這裡。其實海豹在17英里路的景區裡到處都是,沙灘上基本上都可以看到,仔細一點而已。這個海豹巖跟鳥岩基本上沒什麼區別。

這個Lone Cypress是17英里路里的人氣最高的標誌性景點。就是一棵分叉很多的柏樹,在突入海里的石頭半島上的一棵樹。看介紹說以前是可以走到跟前的,但是現在為了保護這棵樹,於是就圍起來不讓過去了。年代非常久,已經超過200多年了。

這顆孤獨的柏樹在岩石頂端已經佇立了兩百五十多年,它不僅是加州最著名的地標之一,而且孤獨柏樹圖形還是圓石灘公司的現行標誌。

Pescadero Point佩斯卡德羅角
此觀景臺是觀賞卡梅爾灣Carmel Bay與斯蒂爾沃特灣Stillwater Cove的絕佳去處。

圓石灘Pebble beach實際上就是17英里路里的一個景點,有高爾夫球場,同時邊上還有不少徒步的路線。每年夏天都會舉辦非常奢華的豪車展,各種老爺車,門票比較貴,都在150美元以上。平時去的話景色就很漂亮,還可以看到海豹。

這裡還有很好的度假設施,高階賓館,酒店,高爾夫球場,藝術展館等應有盡有。

好多的老爺車。

卡梅爾城市海灘


出了17英里路開車10分鐘到卡梅爾城市海灘,有停車場,很好找。
卡梅爾海灘約兩公里,許多遊客帶著各種狗狗在海水裡玩耍。沿著海濱有一條散步路,可以走走停停望望海景:一邊是太平洋壯麗海岸線,一邊是各具特色的海邊住宅。

卡梅爾小鎮

卡梅爾小鎮,一個擁有海灘、坡道,花團錦簇的精緻小鎮。

1903年才創立的小鎮,吸引很多藝術家、作家、演員、明星到此定居。1969年,國畫大師張大千也曾慕名而來定居在此一陣子,甚至取了一個很有禪意的名字“可以居”給位於卡梅爾的住處,卡梅爾在中西藝文界名氣之響亮,由此可略見一二。

卡梅爾整個城鎮就像一個大型的花園商場。小鎮中有超過上百家的畫廊與畫室,和數十家各國風味的餐館,還有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個性商店。

從市中心主要道路海洋大道(Ocean Avenue)擴散出去,兩側約四分之一平方英里,花團錦簇的範圍內,是卡梅爾的主要購物中心, 包含一般精品、珠寶、生活用品、鞋子專賣店、食品館…等等,各種商品應有盡有,每家商店的特色不一,但是大都是素人設計師的特別作品,大量生產的商業性產品在這兒並不多見。

走路是認識卡梅爾小鎮最適合的方式,休閒的在這個美景如畫的藝術小鎮漫步,真是再享受也不過的一件事了。不過在卡梅爾享受走路逛街之前,有一件事要特別先提醒大家,記得在逛街之前,先到位於第五街和第六街中間San Carlos(聖卡羅)路上的旅客服務中心逛逛,卡梅爾小鎮因為房舍沒有編列門牌號碼,所以每個地方都用位在第幾街與第幾街某某路上的什麼店作為敘述方式,非常特別但是卻容易迷路。

小鎮各色歷久彌新、經典夢幻般的建築,漫步在街道上的舒適和愜意,推開每一扇門的新奇和驚喜,沒有現代化的喧囂和嘈雜,只有迴歸遙遠而安寧後的心靈淺唱。

到處充滿了藝術氣息。

小鎮上有一家COACH工廠店,和OUTLETS 中的COACH店貨品一樣,只是因為卡梅爾的稅率低,所以如果你去美國購物,剛好又到這裡,那麼就可以在這裡下手了,有各種男女皮具,以包居多,整個店不大,打五折,貴在人少。

比克斯比大橋

從卡梅爾小鎮沿著一號公路繼續向南就到了大蘇爾路段。大蘇爾是加州海岸上最漂亮的一段,也是一號公路自駕遊的最精華路段,這裡一邊是浩瀚的大洋,一邊是起伏的山巒,風景壯闊美麗,是《國家地理》評出的一生必去的50個地方之一。

從卡梅爾開車25分鐘到比克斯比大橋,比克斯比河大橋也被稱為“比克斯比橋”,坐落於加利福尼亞中部的大蘇爾海岸,距離舊金山190公里,是一個鋼筋混凝土空腹拱橋,同時也是加利福尼亞州最長的混凝土拱橋。大橋依山而建,渾然一體,跨度約100米,是加州公路系統最長的混凝土拱橋。大橋連線在山谷中,山谷環繞著海灘,巨集偉壯觀。

大橋於1931年開始建造,1932年完工並通車,長218米,寬7米,高85米,建成之初是世界上最大的單拱水泥橋,直到今天,一直是遊人比較喜歡的景點之一。

它是舊金山灣區2個最大單孔橋之一,一是金門大橋,另外一個就是它,這個巨集偉壯觀單拱水泥橋被認為是美國最漂亮的大橋之一,也是美國西海岸最上鏡的大橋之一,已經成為加州的顯著地標。

公路一側的無敵海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一號公路上遇到幾座橋樑,風景之美都值得為之停留。

在岩石和海灘間纏繞,渺無盡頭的公路直接天際,這時前方一座猶如天際的一道彩虹的橋躍然眼前,彷彿橫空出世,讓人們那有些單調昏昏欲睡萎靡的神經被震顫,瞬間變得熱血澎湃。

象海豹海灘


沿1號公路繼續南下,1個小時左右到象海豹海灘Piedras Blancas Elephant Seal Rookery

海灘近處的海鷗,遠處的象海豹。

聖西蒙小鎮的海邊有一條長長的沙灘—象海獅沙灘,那裡可以親眼目睹象海獅“群居”的壯觀景象,和海獅們赤身裸體萌萌的樣子

懶懶的晒著太陽。

晚上入住聖西蒙汽車旅館。

在旅館1號公路對面的海灘上欣賞太平洋的日落。

D18:聖西蒙–索爾萬–聖巴巴拉

D18:10月16日
計劃:聖西蒙—赫氏古堡—丹麥小鎮索爾萬—聖塔芭芭拉教堂、海濱公園、熱帶植物園、棧橋
實際:聖西蒙—丹麥小鎮索爾萬—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丹麥小鎮索爾萬

退了房直接驅車到索爾萬,這個童話裡的世界。

丹麥小鎮索爾萬,丹麥語的語意是“陽光明媚的田園”。這座充滿田園詩情畫意的小鎮,建於1911年,位於美國加州聖芭芭拉縣,距加州一號公路不遠。常住居民約5000人,丹麥後裔佔三分之二,小鎮因而具有濃郁的丹麥風情。到美國訪問的丹麥國王、王后、公主,都曾經來過這兒。

經過近百年發展,索爾萬已成為知名的觀光城,走進小鎮,便能見到小鎮的標誌—風車屋.鎮子裡一共有4個風車,據說過去是用來發電,替居民提供電力的。

小鎮裡的摩托車博物館。

甜品店。

順著主幹道走去,兩旁都是丹麥風格的建築.建築色彩豔麗,帶著濃郁的北歐風情。

這是我們解決中餐的地方,算是一箇中餐館吧,有套餐可以點,不過稅費挺高的。

街道不寬卻井然有序,房屋不是稜角就是尖頂、小巧玲瓏,加上房前栽種的豔麗奪目鮮花,呈現出多彩多姿的迷人景緻,漫步街頭彷彿踏入童話夢境。

沒有風車的小鎮不是丹麥的小鎮。

安徒生塑像。

小鎮裡處處飄揚著丹麥的國旗。

索爾萬有各式手工藝品店、糕餅店等。鎮中的商店以食品類的商店居多.有面包,西點房,有咖啡店,冰淇淋店,巧克力店,餐館,紅酒坊,這裡的蛋糕,麵包,巧克力和冰淇淋琳琅滿目,種類繁多,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1910年定居於美國西北部的一些丹麥移民決定在加州尋找一片土地,建造一個全丹麥移民和文化的社群。在篩選掉俄勒岡州和北加州的一些地區之後,便將目光投向了這裡。丹麥人用33.8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8882公頃的土地,並將其命名為陽光田園。之後從美國中西部和丹麥來的移民都聚居在這裡。把這裡建成了一座具有濃郁丹麥風情的童話小鎮。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今日第二站,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簡稱UCSB),屬於加利福尼亞大學系統。

校園兩面環海並擁有緊鄰著太平洋的一片美麗迷人的海灘,環海面積達1000英畝。

學校位於洛杉磯以北120英里、海濱小城聖塔芭芭拉市(Santa Barbara)以北10英里處的一個半島上,兩面環海,緊臨太平洋,美麗迷人的海灘、風景十分的優美。

濱海校園美麗,全年陽光普照。

晒太陽,分明是在度假。

美麗的海濱。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學校所處的城市聖塔芭芭拉市Santa Barbara,曾是西班牙在加州殖民時期的重要據點,是一個充滿多元文化及文藝氣息的市鎮。

尤其是特殊的西班牙式紅瓦白屋及地中海型氣候,這裡的戶外活動十分的刺激,最主要的是佔地利之便,因此在水上活動上亦十分興盛,如:游泳、衝浪、釣魚、賞鯨、風帆,均是這裡的熱門活動。

UCSB的學生們在2017年普林斯頓評論(Princeton Review)中獲得全加州最幸福的大學生第一名。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UCSB曾經在90年代初期的一項非正式的票選中,榮獲全美大學生的青睞,當選"最好玩的學府"之美稱。

開車從校園出去,才發現校門,進來時沒有在意。

又是奔波一天,本來還想看聖巴巴拉教堂、海濱公園、熱帶植物園、各類美術館和博物館以及棧橋,還想把車開上棧橋,看漁船、海鳥、釣魚人……可是太太累了,早早的入住酒店,休息好才能明天繼續我們的行程。
聖巴巴拉Santa Barbara檸檬樹旅館Lemon Tree Inn

D19:洛杉磯

D19:10月17日
計劃:好萊塢湖公園、蓋蒂中心、聖莫妮卡海灘
實際: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比弗利山莊、星光大道、好萊塢湖公園、格里菲斯天文臺
早上睡了個懶覺,整個下午就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比弗利山莊、星光大道、好萊塢湖公園、格里菲斯天文臺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下午驅車來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找好停車場,自助繳費後把繳費單放在前擋風玻璃處就可以了。

校園地圖。

1881年3月,在洛杉磯居民的強烈要求下,加利福尼亞州議會在洛杉磯市中心建立了加州州立師範學院(聖荷西州立大學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的前身)的南部分校,旨在為日益增加的南加州人口培訓教師人才。1887年,加州州立師範大學正式更名為洛杉磯州立師範學院。1914年,這所學院搬到了坐落於東好萊塢區佛蒙特大道(洛杉磯城市學院現址)的新校區。1917年,代表美國南部權利的加州大學董事愛德華·奧古斯·迪克森和州立師範學院的主任歐內斯特·卡羅爾·摩爾一起遊說州議會,促使學院成為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之後的第二個校區。1919年5月23日,州長威廉·丹尼森·史蒂芬斯將議會法案626簽入了律法,使原洛杉磯師範學院併入了加州大學,成為其位於南加州的一所分校。同年9月15日,加州大學南部分校正式成立。1927年,校董事會將南部分校命名為“加州大學在洛杉磯的分校”。

UCLA坐落於洛杉磯西部,日落大道的南部,是洛杉磯地區最精華的地段,最安全及最時尚的區域。UCLA以其校園內擁有的許多優美建築和風景而舉世知名,距離海岸線5英里左右。

整個校園被不正式地分為南北兩個校園,這兩個校園都位於大學佔地的東半部。北校園是原校園的中心,其中的建築風格比較老,所有的建築都覆蓋著進口的義大利的磚頭。這裡是藝術、人文、社會科學、法律和經濟等學科的中心。

得益於加州洛杉磯基本不下雨的天氣,學校基本上每天都在藍天的映襯下。

南校園新建築比較多,包括龐大的醫學院。學校總體上建築風格統一,讓人覺得比較舒服。相對而言,可能北校園會更符合多數人的審美。

學校吉祥物Bruin是一種熊,吉祥物的名字叫Joe Bruin,它的伴侶叫Josephine Bruin,象徵寓意能力和力量(power and strength)。在UCLA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吉祥物Bruin身影,比如在Ackerman Union門口的Bruin Plaza上有一尊bruin熊的銅像。UCLA的學生證叫Bruin Card,網路系統叫BruinOnline,學校的報紙叫Daily Bruin。

UCLA校園裡,你會感受到整個校園是充滿活力且人山人海。

古老的教學樓。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最古老的四幢教學樓:學院圖書館、羅伊斯禮堂、物理生物樓和化學樓(即如今的鮑威爾圖書館(Powell Library)、羅伊斯禮堂(Royce Hall)、人文樓和海恩斯館)在1.6平方公里的校園裡的一處四方形的庭院裡兩兩相望。

學校中心廣場。
北校園有很多歷史感的建築。北校園的中心是橡樹環繞的迪克森廣場。這個廣場曾在許多電影中出現。

Janss Steps 大臺階。

“Royce Hall”教學樓是校園最早的4個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校園西部的一個山坡上的許多建築裡住著近萬學生。這裡還有五個學生食堂。原來一個學生只允許在校園內住三年,但是從2010年開始他們可以住四年,也就是說整個學業時期。

躺在樹下,仰望天空,舒坦。

比弗利山莊

比弗利山莊(Beverly Hills)位於美國洛杉磯,有全世界最尊貴住宅區稱號,被人們稱為財富名利的代表和象徵。 坐落於清爽宜人的太平洋沿岸和比弗利山山腳下。

比弗利山莊是舉世聞名的全球富豪心目中的夢幻之地,作為洛杉磯市內最有名的城中城,這裡有全球最高檔的商業街,也雲集了好萊塢影星們的眾多豪宅,同樣還作為世界影壇的聖地。

比弗利山面積不大,約6平方英里,有35000人口,因此到比弗利山遊覽,可以慢慢欣賞這裡的美景。以名店購物為主的羅迪歐大道,包含了所有南加州最名貴的店家,而且每一間名店,都有其獨特建築風格。這裡的名言是“買東西不要問價錢,問了就表示你買不起。”

邁克爾·傑克遜、麥當娜、布蘭妮、布拉德·皮特、安吉麗娜·朱莉、奧尼爾、科洛莫瑞茲、香港影星成龍、花花公子雜誌的老闆、艾瑪·羅伯茨等眾多名人在這裡擁有或曾經擁有豪宅,他們的豪宅在樹叢中若隱若現,既奢華,又神祕。

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Hollywood Walk of Fame,推薦遊玩時間1小時,導航地址:N Highland Ave; Hollywood Boulevard, Los Angeles, CA 90028 到了後,車子可以停在周邊的縱穿的路上,路牌有寫可以免費停多少時間。
不過停車位一般不好找,在附近的街上找了一個停車場,講價後20刀2小時。

好萊塢星光大道 (Walk Of Fame) 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好萊塢。包括了超過2500枚五尖水磨石及黃銅的“星星”,鑲嵌在沿著“好萊塢大道”15個街區和“藤街”3個街區的人行道上。

第一顆星在1960年2月9日頒贈予瓊安·伍德沃德(Joanne Woodward)。

來之前以為這大道有多寬多氣派,到這一看,就是在街道旁邊的人行道上“刻”上的星星,人行道一點也不寬。

星光大道上幾個著名的建築都在路的北側。其一就是中國劇院。這個劇院是20世紀30年代,被人們尊稱為“好萊塢先生”的格勞曼投資修建的東方風格的劇院。很多好萊塢巨片曾在這裡舉行首映式,世界級藝術家和好萊塢大腕都曾在中國劇院的舞臺上進行過演出,這裡也不止一次舉辦過奧斯卡頒獎儀式,每年還有數以百萬計的觀眾和遊客來到這裡觀摩演出或參觀。

造型一點也不“中國”的中國劇院,好像有點緬甸、泰國味道。
中國劇院前方院子的水泥地上,佈滿了手印和腳印,這是好萊塢最著名的景觀“明星院落”。這個小院有238位不同時期的著名電影演員在這裡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可惜我們去時劇院封閉,沒有看到這些印記。
在美國星光大道留印的中國籍明星有趙薇、黃曉明、成龍,著名導演吳宇森、馮小剛。外籍華人有好萊塢明星李小龍、黃柳霜,以及華人導演林詣彬。
2013年11月,內地導演馮小剛在好萊塢中國大劇院舉行了手印典禮,把自己的手印、腳印和簽名留在了好萊塢星光大道上,他也成為內地影壇的第一人。

本以為找不到“成龍”,沒想到還是太太第一個發現。

成龍在1997年就因為在全球的影響力留下了一次手印、腳印,甚至還把自己標誌性的大鼻子印在了水泥上,但不久後就被瘋狂的影迷撬走了。2002年他在好萊塢星光大道擁有了屬於自己名下的一顆粉紅色之星。直到2013年6月,成龍再次在星光大道上印上了手印、腳印、鼻印及簽名,他也成為世界上唯一一位印了兩次手印的名人。

星光大道是由好萊塢商會和自籌資金的好萊塢歷史信託共同維護的,這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地。

“星星”代表著對娛樂產業有傑出成就的人的永恆紀念,記載著演員、音樂家、導演、製作人、音樂組合樂隊、戲劇團體、虛擬人物和其他人的名字。

星星分佈在大道兩側,一共分五種,星內有獲獎者名字,下面為一圓形標誌,代表獲獎領域,比如攝影機——電影,電視機——電視,留聲機唱片——音樂唱片,麥克風——廣播,哭笑面具——戲劇。分別是對在電影,電視,演唱、主持和戲劇這五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娛樂藝人的獎勵,每年選舉一次。

比如下面這個湯姆瓊斯的,他的星星上是一張唱片,就示意著他是在歌唱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

除了這些著名建築和地上的星星外,星光大道上無非就是各類紀念品商店,餐廳等等。

好萊塢湖公園Lake Hollywood Park

導航地址:3204 Canyon Lake Drive, Los Angeles, CA 90068,可以直接定位,沿著導航地址就可以開到,車需要盤山到半山腰,有Lake Hollywood Park的標誌好萊塢標誌。

路邊停滿了車,找個空位停了再說,在這裡停留時間不長,也就是到此一遊。

看Hollywood招牌最好的地方之一。

也是遛狗的好地方,老美養的狗雖然看著壯壯的,但是都很溫柔,不用害怕。

好萊塢(Hollywood),這9個大字母高約15米,美國十大地標之一,在洛杉磯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標誌牌自1923年起矗立至今。1940年,飛行大亨霍華德·休斯買下這片土地並擁有至2002年。但這塊幾經易手的土地被某投資集團掛牌2200萬美元出售,山頂上聞名全球的HOLLYWOOD標誌牌很有可能因此消失。

草地修剪的比較平整,挺綠的。

標誌牌可能和好萊塢所拍攝的那些經典電影和人物形象一樣,是他們心目中永遠難以磨滅的。

這個見證了電影夢工廠的興起,發展以及鼎盛的標誌牌早已在歷史長河中同樣留下了自己的印跡。

格里菲斯天文臺

從好萊塢湖公園出來,本想參觀天文臺和賞洛杉磯市夜景,沒想到去天文臺的人超多,順著蜿蜒的山路車輛從山頂一直停到半山腰,只能停車遠觀,腦補一下夜景了。
天文臺1933年建成,1935年對公眾開放,2002年翻新裝修,把天文臺用鋼筋水泥整體提升,在原有一層的下面加了一層,耗資9500萬美元,歷時四年,到2006年重新對公眾開放。

天文臺位於美國洛杉磯城中心西北方向的山上,與好萊塢Hollywood Hills遙遙相對。它是洛杉磯的標誌性建築,曾經是電影《霹靂嬌娃2》和《黃金眼》的外景地,以及出現在遊戲《俠盜獵車手5》中。

對公眾免費開放,包括各個展室及一個電影放映室。但最大的天體表演場地是收費的,每天放8-10場。

站在天文臺看夜景是個絕佳的去處。

D20:洛杉磯

D20:10月18日
計劃:沙漠奧特萊斯
實際:加州理工學院、安大略購物中心
今天是在美國的最後一天,計劃的行程基本走完,看了看地圖,沙漠奧特萊斯離洛杉磯市區太遠,發現加州理工學院離住的酒店較近,索性去看看,完成美國大學之旅。

加州理工學院

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加州理工”(Caltech),創立於1891年,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東北郊的帕薩迪納市(Pasadena),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是公認最為典型的精英學府之一。

它沒有高大的城牆,沒有恢弘的牌匾,只是在街區的一角,茂密的灌木叢中有一塊土黃色的石板,上面用最簡單的字型刻著“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學院)”。

加州理工學院規模很小,佔地全校學生總數僅2000人左右,但截止至2018年10月卻有73位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曾獲得諾貝爾獎(位列世界第八),平均每千人畢業生就有一人獲獎(22位校友),為世界上諾貝爾獎密度之冠。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1939年從加州理工博士畢業並在此長期任教,還參與建立了噴氣推進實驗室。

貝克曼大禮堂(Beckman Auditorium)

學校並沒有多麼亮眼的建築,少了一點文科學院的浪漫與優雅,但是在科學領域要的是嚴肅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只是遊走在校園內,無法真正體會到這所學校的價值。

有一些華人學生在校園裡經過,覺得中國人是無處不在,而且在各個領域都有所涉獵,無論是多麼難申請的學校,總有華人學生的身影。

校園面積不大,最遠的兩棟樓之間步行大約也只要10分鐘。這有一個很大的好處是,校園裡的出行很便捷,課間不會來不及。而且即便是在豔陽高照的日子裡,穿梭在教學樓間也不至於走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 學校雖然面積小,但是整體上規劃、建造得還是挺漂亮的,屬於小而精緻的型別。

橘子樹無名花到處盛開,水景小院樓前長廊露天咖啡座應有盡有。

校園裡各時代的教學樓風格迥異,有現代的外立面明亮立體感強的,有古典的外立面晦暗且帶有精緻雕刻的。

校園裡感覺都挺空空蕩蕩的,很幽靜。

校園中穿行,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這裡的實驗樓特別多,有時一連路過幾棟,不管外表有多不同,卻都寫的是某某實驗樓。

這裡擁有一流的科學家,一流的專業,一流的實驗室,如此精英的學校培養出來的自然都是世界一流的人才,在這些頂級人才裡,也不乏我們熟知的中國科學家的名字,如物理學泰斗周培源、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遺傳學家談家楨都是在加州理工獲得的博士學位。

安大略購物中心

10點30分從加州理工學院出發,因為10月19日凌晨1點要從洛杉磯機場乘機回國,所以時間很充裕,滿足太太購物和轉商場的願望,駕車60公里50分鐘左右,都是高速路,直奔安大略購物中心Ontario Mills,原來這裡在洛杉磯也很出名,是南加州最優質的outlets之一,擁有超過200家的製造商和零售工廠店、品牌店和專賣店,為加州最大折價購物中心。

進門就是刷國內銀行卡打折的宣傳畫,商場沒有拍照,直接開轉。

在美國購物很自由,心情很愉悅。買東西時,沒有營業員喋喋不休的勸說(也可能和我們是外國人有關),可以慢慢看慢慢挑;試衣間很多又很大,而且燈光明亮,溫度適宜;買回來後不喜歡了,更可以隨時去退,只要是沒用過的都可以退,絕對不需要理由。

在商場轉到下午4點10分,驅車2個半小時97公里到洛杉磯機場,路上高速有點堵車,到機場附近的Advantage公司還了車,公司小巴送到機場候機廳。

D21:回國

D21:10月19日,1:05洛杉磯機場乘東方航空MU578航班10月20日6:00到上海浦東機場。

10月20日上午8:55浦東機場乘上海航空FM9345航班11:00到新鄭機場,回到我大鄭州。

寫在最後

美國一行,不僅見到了異國風光,也感受到了異國文化。對於很多人來說,美國是十分熟悉的,從國家間的政治交流、經濟交流、文化交流……再到普通人從新聞、雜誌、尤其是電影瞭解到的美國社會,但畢竟是無接觸的感受,只有親身經歷,才知道他的山川、河流、人文、制度是多麼的與眾不同。因為他的政治和經濟效應太過強烈,以至於對他的文化也只是僅僅停留在世界排名100強的大學,對其真正的社交文化、風土人情、旅遊資源的觸碰接近於零。在這裡有著五十多個截然不同的州,這就意味著去美國旅遊將會有五十多種選擇。所以千姿百態的地區會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而且因為各方面因素的發展參差不齊,也會讓我們感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美國。從這20天東海岸到西海岸的遊歷,從感受資本主義的冰山一角到理解每種制度能夠存活下來都有讓我們去尊重的理由。所以,整個過程是十分值得深思並且充滿樂趣的,旅遊並不僅僅是採風賞景,也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寄託。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