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一個稱職的劇迷大概會因為某劇在某處取景拍攝而前往打卡,繼而在同一場景擺出劇中同一pose念出同一對白,以期與男神or女神在平行時空裡對戲,嗎?呃,好吧,我不算稱職,只是覺得十月初五的月光這個名字特別好聽而已。

劇情不太記得了(果然很不稱職),也不算是特地為了找到那條街而來,就隨著街道遊走,隨時隨地隨手拍也是風景,不必太拘泥於臨行前的規劃路線,反正最後都會走丟~(關愛路痴從現在開始)


雖然議事亭前地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以往路過都不曾仔細留意兩旁的建築,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吧~在行政劃分上這裡屬於澳門半島中區,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咋忽然這麼正經一秒轉播音腔)


郵政總局,想當年第一次來澳門時還郵寄了明信片回家,文藝青年似乎都特別鐘情於這些傳統的習俗,好像只有郵戳上的日期才能凝固那一刻的記憶~(這都什麼毛病)


民政總署,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後面那棟高的建築簡直煞風景,任何角度都避不開,摔!(有小夥伴說把它修掉啊,可我並不想,還是尊重客觀事實吧)而且拍攝時還要等時機最好有點微風輕輕把區旗吹起露出完整的logo,哎~好!難!伺!候!


仁慈堂,1569年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路創立,因推行慈善救濟事業而得名,建立後開辦中國第一家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設立育嬰堂、老人院、孤兒院等機構,大樓始建於18世紀中葉,1905年加建券廊,屬於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這才叫主播腔好嗎剛才搶戲的那個是什麼鬼)


玫瑰堂,因為是木板搭建的,原先被稱為板樟廟(點解?位於板樟堂前地嘛),後來因為供奉玫瑰聖母,又改稱玫瑰堂。(好像跟玫瑰本身也沒什麼關係)注意力是不是又被旁邊的現代建築帶跑偏了?請自動腦補沒有它的畫面好嗎~~


大堂,欸不是酒店大堂,全稱是主教座堂,以三合土建造,看起來樸素簡單,但是在同行中地位貌似挺高,據說祭壇下面埋著主教遺骨~


路過兩次才發現這是葡萄牙駐澳門總領事館,水平對稱的構造真的大大滿足強迫症的完美主義啊喂~(不用三腳架純手工舉手機拍攝需要一點掌聲鼓勵)


上架行會館,也叫魯班先師木工藝陳列館,除了展示木工的工具演變史,更吸引人的是榫卯!一個小小的魔方就足以燒壞你的CPU,簡稱燒腦~(你看隔壁這位同學頭頂已經冒煙了)


典當業展示館,原本就是當鋪,名為德成按,老闆姓高,1917年落成,現在經過修整部分恢復了舊貌,供人們參觀瞭解典當業的前世今生,其實當鋪在澳門並不少見啊,但歷史遺跡真的越來越稀有了,要好好保護呢~


同善堂,至今超過百年歴史,是澳門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之一了吧~陳列的文物資料主要展示澳門社會的變遷,還有慈善事業的發展歷程~像位佝僂老人,一邊拉著你的手,一邊語重心長地感歎想當年啊…(此處省略一萬字)


三街會館,因位處營地大街、關前街、草堆街而得名,會館內設有關帝神殿和財帛星君殿,又叫關帝廟,最開始是澳門商人聚會的地方,直到1913年旅澳華商總會成立前,一直起著澳門華商會的作用~(畫風突變有沒有)


白鴿巢前地,對,就是塊空地,有很多老人家在遛鳥~


這裡有座建築,也被列為世界遺產,建於18世紀70年代,原址是葡萄牙皇室貴族Manuel Perreira的別墅,它可能是澳門首幢別墅式花園的豪華住宅,20世紀60年代後曾改作賈梅士博物館,現為東方基金會會址~(並未對外開放參觀囖)


白鴿巢前地和花王堂前地交界處,是聖安多尼堂,也稱花王堂,澳門三大古老教堂之一,早年歷經烈火洗禮,後來重建,葡萄牙人的婚禮經常在此舉行,快沾點兒喜氣~


十月初五日街,和想象的一樣嗎?別問我為什麼不拍全貌,總要留點念想給觀眾~


不用多說,走累了就來一碗吧~比心~~~

(假裝有背景音樂一下)

《祝君好》
(粵語版)
唱:張智霖

寧願沒擁抱
共你可到老
任由你來去自如
在我心底仍愛慕
如若碰到
他比我好
只望停在遠處
祝君安好
雖不可親口細訴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