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預約

2018年10月25日,我向自己預約了這篇遊記,當時我說:“在這個冬季裡,跟我的好哥們兒波哥赴一場搖滾之約,希望十一月的香港,夜雨飄飛。”

我們的行程

11.18,從石家莊飛香港,晚上七點半到達赤臘角機場,去廟街吃飯,夜宿美荷樓國際青年旅舍。
11.19,漫步香港島,從香港大學開始,步行終點為花園道山頂纜車下站,上太平山頂,賞維港夜景。
11.20,去大澳漁村,晚上在亞洲國際博覽館看槍炮與玫瑰的演唱會。
11.21,在深水埗、旺角、銅鑼灣逛街,去跑馬地賭馬。
11.22,在深水埗逛街,到東薈城購物,回石家莊。

第一天,再赴東方之珠

都說我們國際莊是“霧霾莊”,其實好天氣還是很多的,只是好的時候沒人報道,糟糕的事情天下皆知罷了。
就在這個蔚藍晴空的初冬日子,我們離開石家莊,到香港去。
雖然直通香港的高鐵已經開通,可以從家門口直接坐到西九龍,但是對遙遠北方的我們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一則時間太長,需要九個多小時,幾乎是一整個白天的時間,二來價格並不美麗,還是航空運輸更適合我們這些北方的大圈仔到香港去。

飛機在徐州經停,出海關後很快又起飛,夜幕降臨時,我看到剛剛通車不久的港珠澳大橋標誌性的海底隧道入口閃爍著燈光,赤臘角到了。

香港的好朋友林生來接機,我們一起坐大巴,到廟街去。
十一月的香港,恐怕是最舒適的季節吧,不冷不熱不潮溼,夜風輕吹,讓人感覺十足愜意。
熱情的林生下車後,拉起我的行李箱就跑,邊走邊說“我拉箱子,你們拍照”,一路領著我們穿過人潮洶湧的廟街,去吃“興記煲仔飯”。

興記在廟街19號,其實是在廟街的北段,找鴉打街更容易些。
這是一家很“簡樸”的臨街小店,主打煲仔飯,我們三人點了一份臘腸排骨飯,自己拌上醬油,味道還算不錯,但最後的鍋巴底實在難以下嚥;幹炒牛河的牛肉鮮嫩,河粉Q彈,得到一致好評;避風塘炒排骨,脆、嫩、鮮,被吃光光;青瓜牛肉,軟糯可口;還有一份豬大腸,因為我本人不吃內臟,不做評價,但同行二位吃得很是過癮。
這家店算是黑暗料理了吧,據說上過舌尖,舒淇老公馮德倫也為他家打Call,下次再來,再試試他家著名的海鮮。

吃完晚飯,已是夜深,我們從旁邊的港鐵油麻地站坐車,到深水埗去。
這一次,我預定了心儀已久的美荷樓國際青年旅舍(YHA Mei Ho House Youth Hostel),這座“活化”建築,是我們這次香港行的住址。
熱情的林生一直送我們到酒店,才返程回家去,真誠的朋友,總是讓人感覺到從心底湧出的暖流。

夜晚的深水埗街頭,既有酷到炸裂的機車黨,也有萌到融化的米奇。
辦完入住,直到睡下,已是午夜時分。

第二天,香港島的日與夜

早上起來,是個白雲朵朵的好天氣,我們去酒店的餐廳吃完早飯,搭港鐵到香港大學去。
深水埗的老屋,有著舊香港的魔幻氣息,很多人說香港很多地方看上去破破爛爛的,那是他們還不懂得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全然時尚,嶄新的感覺,並不總是最好的,只有經過歲月的洗禮與沉澱,才能釀出那份值得品味,無法言喻的味道。

香港大學

在香港大學站下車後,安靜排隊等候出站的乘客,又一次讓我欽佩。一個人人遵守規則,尚禮重義的社會,才是人類社會應有的追求吧。
港大是一座依山而建的緊湊的立體式學府,港鐵的出站口在高高的“樓頂”,地形的高差幾乎讓每一棟建築都有多個地面層,電梯、樓梯和不同層高的平臺,組構了這個高強度使用的三維校園空間,相信重慶人來到這裡的話,親切感會油然而生吧。

我們在港大的第一個明確目的地,是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可惜不湊巧,美術館正在進行修繕工程,只開放了一層的展廳,但展出的館藏繪畫也算讓我們飽了眼福。

美術博物館的斜對面,是紐魯詩樓(KNOWLES BUILDING),世界排名第十的港大建築學院就藏在這幢其貌不揚的大廈裡。
紐魯詩樓也在修繕外牆,整體由竹竿搭成的腳手架,在當代的建築史上,也許是香港獨有的奇景,我不由得想起劉家兄弟的《少林搭棚大師》。
無論是蜚聲國際的香港電影從業者,還是建築工地的普通工人,港人勤奮細緻的工作精神,都值得我們欽佩和學習。

穿過樑據球樓與紐魯詩樓之間綠意盎然的樹林,從高架車道坐電梯到G層,是最熱鬧的圖書館廣場,從這裡再次進入紐魯詩樓的G層大堂,就是建築學院的獨立教學空間了。
作為建築行業從業者,我們這一次在港大建築學院的遊覽,深受啟發。

而港大的權力中心,也設定在紐魯詩樓中,港大的校長行政、教務處與大學參議會堂,就佔用著紐魯詩樓的九、十層。

漫步中上環

從港大出來,沿著步道下坡,我們走在般鹹道上,被稱為石屎森林的鋼鐵城市,不乏綠意,西營盤街區,竟有著幾分靜謐的氛圍。

穿行在只能舉頭望見天空的高密度樓宇下,不經意間,藍色海面出現在路的盡頭,這裡是西邊街,一道筆直的通往維多利亞港的陡峭坡路。香港島除了逼仄的空間,照樣有豁然開朗。

位於正街的西營盤街市,就是我們大陸所說的“菜市場”,普通百姓的生活,離不開煙火氣,記得蔡瀾說過,去一座城市,想要迅速瞭解當地人的生活,就去菜市場轉轉。也有某個說法,是當一個人對生活絕望時,菜市場就是最好的療傷聖地。

走著走著,皇后大道西的路牌出現在我們眼前,羅大佑的《皇后大道東》的歌聲也出現在我們嘴邊。
時代的烙印,讓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對香港總有著莫名的熟悉感。

從皇后大道西走到荷里活道,又是幾個上下坡的兜兜轉轉後,我們來到了摩羅上街。
這是一條“古董街”,我記得馬未都先生說他當年第一次歷經輾轉來到香港,走在摩羅上街時的激動心情,和如今特別方便地來到這裡,已經截然不同。

與荷里活道那些裝潢豪華的古董店不同,摩羅上街更多的是臨街的“地攤兒”,那是一種可以白天放開晚上收起的鐵皮貨亭,在九龍、在深水埗,這樣的貨亭比比皆是,而在香港島就較為稀少了。
古董街是個有趣的地方,既有時代的紀念品,也有真正的“古董”,這就要看你的眼力了,對於普通的旅行者,不傷筋動骨地買上一兩件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是不錯的嘗試,而且在這裡,還能享受砍價的樂趣。

摩羅上街不遠處,就是文武廟,這裡供奉著文昌星君與關帝爺,香火極盛。廟內輕煙嫋嫋,四處吊掛著長燃不熄的大型塔香,都是善信祈求健康、財富和快樂的祝願 。
路過文武廟,我們也進去隨喜了香火錢,對中國人傳統精神世界裡這兩位傳奇人物,身為現代人的我們,依然敬仰。


在美輪街沿著樓梯下行到歌賦街,有兩家極為出名的飯館兒,一個是大排檔“勝香園”,另一家就是更為出名的“九記牛腩”了。已經是午時一點,九記牛腩門前仍然排著長長的隊伍。

九哥,是老闆潘權輝的江湖諢號。九哥以脾氣火爆出名,據傳他的名言是“我冇揸槍指你入嚟!”
九記的清湯牛腩聞名天下,我們排了半小時隊,要了兩碗牛腩粗麵,牛腩燉得鮮香軟爛,有種入口即化的感覺,牛肉湯也鮮美,粗麵就差強人意了,總而言之,我下次還會去吃。
蔡瀾專門寫過文章盛讚,一眾明星也為九記豎大拇指誇獎,來一品美味的人五湖四海,但並沒有讓九記的品質下滑,僅此一點就值得排隊去品嘗了。
九記的店很好找,從港鐵上環站或者中環站出來,地圖搜尋,跟著步行導航走就是了。

九記的牛腩確實好吃,吃飽之後,我們在善慶街的樓梯上坐著,抽上一支菸,看幾位大叔踢毽子,帥大叔們在有人圍觀之後,水準有所下降了,比起大陸各個城市廣場上的踢毽子愛好者,還是略遜一籌。
午後的陽光不燥,胃裡的牛腩很飽,毽子的踢踏聲讓人覺得生活真好。

坐在臺階上休息了大約二十分鐘,我們又去了附近的PMQ元創方。
元創方的前身為PMQ,意思為Police Married Quarters,即已婚警察宿舍,於2010年11月10日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現在經過“活化”後,成為創意中心。
1889年,中央書院(後改稱皇仁書院)從歌賦街遷到這裡。這是香港第一所為公眾提供高小及中學程度的西式教育官立學校。書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到嚴重破壞,並在1951年改建為香港第一所為華籍員佐級警員而設的已婚警察宿舍,提供140個一房和28個兩房單位。當時,香港人口急速增長,對警員的需求大增,住宿可吸引更多人投考警隊,並提升華籍警員的士氣 。
這座建築由三幢現代主義風格的大廈組成,強調實用性,半開放式公用空間的設計,著重採光和通風,也讓住戶間建立了深厚的鄰里關係。
2009年,香港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公佈將這座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的歷史建築納入8個“保育中環”專案之一,經過活化後成為文化創意新地標。

元創方極力恢復已婚警察宿舍原貌,甚至還原當年的眾多細節,例如樓梯欄杆、鐵窗、戶外爬梯和水喉等等,在這裡,也許能體會到當年阿sir們的生活。

作為一家非營利的社會企業,元創方為駐店商鋪提供低於市價的基準租金,並再額外通過評審委員會資助部分經濟實力較弱、年資較新的本地設計師工作室 。
正因如此,元創方成為頗具特色的原創設計基地,在眾多店鋪中,總能看到靈感勃發的設計產品,且價格親民,喜歡淘寶購物的話,不妨來這裡轉轉。尤其是一些具有香港特色的小物件,作為伴手禮帶回去送人,一定會帶給人滿滿的驚喜。

在元創方的公共休息處,我們靠在沙發上睡著了,一覺醒來,疲勞感盡消,接著走吧。

沿著鴨巴甸街陡峭的坡道下行,在結志街轉彎,第一家餐廳,就是謝霆鋒的“鋒味”,可惜時間不對,下次,要來嘗一嘗。
鋒味對面的越南餐廳和日本料理,看起來也是讓人垂涎欲滴,香港,本也是美食之都。
沿著結志街一直前行,走過時尚精美的店面,再走過臨街擺放的果欄,走到中環自定扶梯下面,就是網紅奶茶店“蘭芳園”了。

這家開了60多年的老字號,據說深受明星們的熱愛,蔡瀾、發哥、譚校長都曾為他打call。我每次到香港,只要經過這裡,一杯絲襪奶茶是必不可少的。

走過威靈頓街、士丹利街,天色漸漸變得暗起來,砵甸乍街的石板也反射著華燈初上的光,我們走進石板街旁邊的“一樂燒鵝”,填補一下又餓扁了的胃。

一樂燒鵝連續四年被米芝蓮評為一星餐廳的街頭小店,最為馳名的是招牌菜燒鵝,口感酥脆,價格親民,燒肉也是皮脆肉嫩,入口香濃,“茶走”絲滑可口。我們要了兩份燒鵝飯,一個芥蘭,一杯奶茶和一杯檸檬茶,結賬191港幣。
店面不大,位置在士丹利街34號,離中環自動扶梯很近,從擺花街走過去就可以了。

吃飽燒鵝,在黃昏的街道上繼續前行,我們決定步行到花園道的山頂纜車總站去。

由冰庫“活化”而成的藝穗會,又是一件香港建築得以儲存並延續生命力的例項。
這座於十九世紀末興建,以磚塊砌成,樓高三層的大樓,是作為牛奶公司冰窖而投入使用的。大樓的建築非常獨特,它的設計可作多種用途,包括工業、商業及住宅等方面,煥發著殖民地時期的懷舊色彩。
藝穗會於1984年接管這座大樓時,樓房已歷久失修,破爛及漏水,藝穗會創辦人謝俊興與一群熱心的義工和裝修工人,合力在短短四星期內,把被棄置十多年的冰房重新整理,變身成為今日的藝穗會。
起初,藝穗會在沒有固定租約的情況下經營了五年,後來與政府簽約。今天,藝穗會已被公認為香港以至亞太區一個充滿活力動感的當代藝術空間,成為有價值地重用被棄置的建築物,及令頹敗的社群恢復生氣的成功例子。

走過藝穗會,下亞釐畢道是一條山腳下的僻靜道路,靠山的一邊是安保措施森嚴的私人豪宅,我們把長江大廈作為航標,經過政府合署大樓,來到車水馬龍的花園道,我們的目的地:山頂纜車總站到了。

最美的城市夜景

纜車總站排隊的人甩出長長的尾巴,我又一次放棄了排隊的想法,攔下一輛計程車到山頂去,車上與司機大佬清談,都是搵食不易的感慨。
到達山頂停車場,我們沒有進凌霄閣,而是繼續步行,去盧吉道觀景臺,那裡,才有最美的香港夜景。


在《英雄本色》裡,小馬哥說:“想不到香港的夜景是這麼美的,這麼美的東西一下子就沒有了,真是不值得!”。之後,他抄起雙槍,殺出個黎明。
站在太平山頂,看天空風雲變幻,望維港霓虹閃爍,波哥深有感慨地表示對小馬哥的致敬,我們腦海裡響起的,是【當年情】與【淺醉一生】。

燈火闌珊,夜風微涼,該下山去了,纜車站依舊是人山人海,我向往已久的山頂纜車,這一次仍然無緣乘坐了,我們還是坐計程車,到蘭桂坊去。

蘭桂坊(Lan Kwai Fong),既是位於香港中環區的一條呈L型的上坡小徑,又是指附近幾條街道共同構成的街區,一個聚集大小酒吧、咖啡廳與餐館的,深受中產階級、外籍人士及遊客歡迎的“必打卡”目的地。
這裡只有在夜上濃妝時,才會展示出它獨一無二的魅力。

在香港島,晚上去哪兒喝一杯?我推薦你到「QUINARY」去。
在它的自我介紹裡這樣寫到:“幾乎所有人都是為了這杯 Earl Grey Caviar Martini 來報到的,透過分子料理將英式伯爵奶茶做出三種層次:溫暖泡沫,冰涼液體與膠囊,卻仍然是杯馬提尼。”
地址在荷裡活道56號地下,中環扶梯附近,門面並不顯眼,不如去找赫本和夢露,就在她們的對面。

馬提尼飲晒,肚中又空空。蓮香樓就在去上環站的路上,於是趕在閉店之前,我們的夜宵在這家老茶樓裡解決了。

依然保持著老“茶樓”風格的蓮香樓,是我每次去香港都要盡量抽出時間吃一次的地方,只為尋找那份歲月變遷中,依然故我的獨立精神。
每個上午,有很多白發的老人從容淡定地坐在那裡,點幾籠點心,沏一壺茶,開啟一份報紙,一個上午的光陰就可以消磨在飛速前進中的鋼鐵森林裡。
地址在威靈頓街160-164號,從港鐵上環站E2出口,走200米就到了。

閉店之前,我們酒足飯飽離開茶樓,搭乘港鐵回深水埗去。
地鐵站裡最醒目的廣告,是劉德華的演唱會,後來,華仔因流感而失聲,在第三場遺憾地終止了演出,那個冬天,流感席捲了幾乎整個中國。

回到深水埗,文記車仔麵的門前依然排著大隊,辛苦工作的香港人,在午夜時分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車仔麵,撫慰的除了餓扁的胃,恐怕還有疲憊的靈魂。

第三天,世外園田和搖滾的夜

今天白天的目的地,是大澳(Tai O Island)。
林生一早就從家裡趕來,帶我們在深水埗的“稻香”酒樓裡,吃了一頓地道的港式早茶,蘿蔔糕、鳳爪、蝦餃、叉燒包……,我數也數不過來,特別豐盛且味道好極了。
用開水把所有餐具都燙一遍的嫻熟動作,一看就是地道的港人才有的習慣(廣東人也是)。

稻香

嘆早茶,是老香港的習慣,有許多看起來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衣著整齊地坐在那裡,一壺茶,隨時點上一兩份點心,展開一份報紙或一張馬經,在茶樓裡消耗掉一整個上午的光陰。
搭乘港鐵到東湧站,之後換乘前往大澳的11路嶼巴,將近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之後,我們來到了這個大嶼山西北角的漁村。

大澳漁村

大澳,遠離快節奏的都市,在山海之間,保留著一塊香港早期的漁村風貌。縱橫交織的內港水道和建在木樁基礎上的水上棚屋,湊成了大澳獨有的水鄉情懷。在香港電影裡,我們也每每會看到大澳漁村的身影,比如星爺《龍的傳人》,成龍《絕地逃亡》,而香港無線電視也曾在1998年前往大澳,拍攝劇集《大澳的天空》。

從大澳巴士總站下車,有一個白綠相見的雕塑,後面的小路,就通往大澳漁村了。
我們先沿著路向東,在永安街裡走走看看。
“大澳鄉事委員會歷史文化室”,展示著這個小漁村的歷史。
大澳漁村的歷史大概可以追溯至明朝晚期。初期,疍家漁民居住在漁船或棚屋之中,後來原籍福建的鶴佬亦遷移至此。1521年,明朝海軍在附近海域抵禦葡萄牙海軍,史稱“屯門海戰”,當時大澳漁村曾被葡萄牙海軍所佔據。如今,大澳居民將當時的據點稱為“番鬼塘”,一直留存至今。
如今作為國際大都市的香港,最早也是個漁村,而大澳仍然保留著漁村生活,像一面鏡子對映著香港的前世今生。

永安街兩邊,多數是一家家的商鋪,也有不被打擾的生活,學校、鄉委會、文化室、圖書館、舞獅協會……,這裡既是旅遊目的地,也是活色生香的生活。

在永安街路口,我們折返,向大澳文物酒店的方向去。
漫步於大澳村裡,處處可見用木頭或鐵皮建造而成的房子,而商店裡出售的多數都與海產品有關,大澳的鹹魚、蝦醬和魚肚遠近馳名,踏足大澳,會感受到濃烈的海的味道。

從永安街通往街市街,需要走過一座吊橋,它的身影就曾在《龍的傳人》裡出現過,這座吊橋可以開合,有大船通過時,鐵索會把橋面吊起來。但這個場景,可不是輕易能夠看到的。
吊橋旁邊就是遊船碼頭,花上20-30港幣,就可以乘船在漁村的水道里轉一圈,再開到海灣去,看到剛剛通車不久的港珠澳大橋,天氣好的時候,還有機會看到白海豚在海面上躍起。
街市街相比永安街,要冷清了許多,遊人大多聚集在吊橋兩側,乘船,或者在商店裡買一些海產回去,從大澳街市再向西,就很少會有遊人前往了。

過了街市,才更能體會到大澳人的真實生活,這裡有為防雨而設計的鐵皮屋,有外形漂亮的郵政局和醫院,有土地廟、武術中心,有帶著美麗花紋裝飾的陽臺欄杆。再艱苦的條件,也阻擋不住人類對美的追求。

大澳文物酒店

沿著海岸線漫步前行,我們的目的地,是“大澳文物酒店”。(www.taioheritagehotel.com)
一百年前,這裡是大澳水警總署,當地警察的主要職責不只是打擊罪惡,更要兼任“和事佬”的角色,為村內的居民排解家庭糾紛及平息爭執。後來由於區內犯罪率不斷下降,因此在1996年至2002年間由警署改為巡邏崗位。
進入2009年,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公司展開「舊大澳警署活化計劃」。該計劃是政府六個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之一,其目的是將警署儲存修復,並重整成擁有九間客房的大澳文物酒店。
2010年,舊大澳警署又被古物古蹟諮詢委員會評選為二級歷史建築。
為了減少對現有建築結構的影響,大澳文物酒店精心保留了這座珍貴的舊大澳警署的基本風格。

舊大澳警署由三個部分組成:一座兩層高的主樓及附屬建築,以及其後擴建的建築。均是典型的殖民地風格建築。為了體現19世紀的建築特色,建築師在大澳文物酒店復修重整時,每一個細節都經過深思熟慮,妥善保留了大炮、探射燈、看守塔、儲物室及封存已久的地堡等特色。
大澳文物酒店還融入了中西合璧的建築元素,包括中式瓦屋頂、木製平開窗、花崗岩石階及法式落地雙扇玻璃門等,盡展古典優雅的神韻。而精緻的拱形大門、壁爐及主附樓之間的連橋,則突顯了20世紀初的建築風格。

而這座在斜坡上行駛的“電梯”,是直梯與扶梯的合體,最後離開文物酒店時,一定要來體驗一下啊。
離開大澳文物酒店,原路返回到鐵索橋,我們乘坐遊船,去體驗水上棚屋。

水上棚屋

大澳漁村的絕大多數民居都是在河汊的岸邊搭建的棚屋,這些用木樁打入海岸的礁石,撐起的木質小屋,就是大澳人祖祖輩輩延續下來的生活。
遊船駛入漁村的水道,油油的水波盪漾開一道道漣漪,一座座並肩攜手的棚屋,在我們眼前次第展開。
大澳被三條通海的湧分為兩地,棚屋區由橋和水上木質走廊連線在一起,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水上人家。
這裡被評為“香港十大勝景”之後,遊客紛至沓來,有人甚至將大澳稱之為“香港威尼斯”。但這個比喻卻一點也不貼切,大澳不像威尼斯水城那般繁複奢華,而是生活在底層的民眾,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與自然因地制宜,和諧相處的產物,這裡給人留下的更多印象,是生活的艱辛和世事的滄桑。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繁華世相里,大澳漁村,更像一塊歷史的活化石,它就像已經被拆除的九龍城寨一樣,記錄著香港真實的過去,如今,九龍城寨因各種複雜的因素已被拆除,而大澳,讓歷史的痕跡沒有被時光抹去。

港珠澳大橋與白海豚

在漁村裡兜兜轉轉之後,回到鐵索吊橋,船老大加足馬力,向著海灣駛去,很快,繞過文物酒店所在的海角,港珠澳大橋的白色身影出現在我們眼前。
歷經九年的建設後,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的港珠澳大橋,把香港、澳門與珠海連在了一起,不知道這條巨龍,又會給香港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就在這個海灣裡,遊船的馬達聲停了下來,船靜靜地漂浮在海面上,隨著一聲聲的驚呼,一條條野生白海豚躍出海面,這些大自然的神奇造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麼多年以來,我第二次看到了野生的白海豚,心中的喜悅噴薄而出,隨著白雲與碧海,直衝到天際。
林生後來告訴我,他在不久之後又一次前來,還看到了粉色的海豚,我想,只有最幸運的人,才有這樣的幸福體驗吧。


海上歸來,這絕對是一趟超值之旅,我們也到了告別大澳的時候了,也許今後到香港,我還會來到大澳,探索這海角漁村更多的神祕。

GUNS N’ ROSES NOT IN THIS LIFETIME TOUR

回到東湧,已是黃昏時分了,在富東廣場的民華餐廳吃了一頓便飯之後,我和波哥與林生擁抱告別,坐車到亞洲國際博覽館去。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相聚別理難掩朋友之間真誠的情誼。
今晚,槍炮與玫瑰的亞洲巡演香港站,會在這裡上演。

AXL ROSE,SLASH,這些我年少時期喜愛的搖滾英雄,雖已近暮年卻寶刀未老,能夠近距離地觀摩一場充滿澎湃激情的現場演出,我心足矣。

亞洲國際博覽館

兩個半小時的演出,絕無尿點,毫不冷場,其實搖滾絕非僅是叛逆,更是一種對生活永不屈服的態度。
演出結束,搭乘巴士與港鐵,輾轉回到深水埗,我們驛動的心,直到午夜仍不肯睡去。

第四天,深水埗、旺角、跑馬地

今天睡到自然醒,又是一個好天氣。
美荷樓有個生活館,是一座記錄石硤尾屋村歷史的小型博物館,上午9點開門,我們在裡面仔仔細細看了一圈,對這段逝去的歷史有了更深的體會。(這一段,我會在後面的美荷樓專題裡介紹。)

深水埗,老香港的記憶

從美荷樓出來,快到中午了,我們去劉森記面家,吃那碗我向往了很久的“蝦子竹升面”。

有六十多年歷史的劉森記,是香港少數仍自製竹升面的面家,深受蔡瀾的喜愛,招牌蝦籽撈麵是必點美食,蝦籽入口脆爽,竹升面彈力十足卻又極易嚼爛,一盤下肚意猶未盡,淨雲吞也是味道鮮美,讓人口水直流。
位置在桂林街48號地下,從港鐵深水埗站B出口或者D出口,步行五分鐘就到了。

吃過劉森記,波哥意猶未盡,於是我們又一頭扎進旁邊的“十八座狗仔粉”。
這個連鎖小店,在香港開了很多家,明黃的招牌和熱鬧的店面裝飾,只有十幾樣小食,卻生意火爆,它的口味偏辣,我是無福消受了,波哥倒是吃得津津有味。

深水埗,是香港最早期的發展區域之一,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煙已十分稠密,深水埗是香港最貧窮的地區,長者人口比率為全港最高(15.7%)。另外,設在昂船洲的駐港解放軍軍營,亦屬本區範圍。
深水埗的名字,是由於當時位於現今北河街與通州街交界的一個深水碼頭而得來。
深水埗的公營及私營房屋數量約各佔一半,共有13個公共屋邨,包括本港最早落成(1954年)的公營房屋-石硤尾邨,及7個居者有其屋屋苑。由於早年缺乏城巿規劃,以致巿容混亂,而建築物多於五、六十年代建成,十分殘舊。

深水埗這個老區,沒有拔地而起的玻璃帷幕大樓,卻有深含著歷史韻味的簡樸舊樓房;沒有海景餐廳的高檔大餐,卻有米其林推薦、只花數十元便能祭一頓五臟廟的街邊美味。從早期移民興建的古剎、猶如博物館的主題商店街,到最潮的概念店和咖啡廳,到處都是真實的平民生活場景。
深水埗曾經以香港紡織業心臟聞名,有眾多服裝相關類的產品,布匹、鈕釦、花邊,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雖然行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衰落,但這裡仍然保留了很多與時裝相關的元素,時至今日依然是本地設計師和手藝人的尋找靈感、購物血拼的天堂。
深水埗也是眾多電影實景拍攝的場地,出現在許多國際化的大製作裡,《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攻殼機動隊》,它幾乎成為“香港”的代名詞;而港產片的經典,《無間道》、《桃姐》,也處處可見深水埗街頭的鏡頭。

在電影《一代宗師》裡,深水埗是個武林高手臥虎藏龍之地,而原來幕後的藝術大師 ── 美術指導及服裝設計師張叔平也仍然習慣每個月逛一兩次深水埗,為他的服裝設計找尋靈感。

就在繁忙熱鬧的鴨寮街兩邊,佇立著一排排售賣電子產品的店鋪,從新款手機配件到古董打字機和家電都有。在《無間道》裡,劉德華與梁朝偉相遇、一起聽那首【被遺忘的時光】,就是在鴨寮街的科寶膽機店裡。

出售音響和黑膠唱碟的鴨寮街,就足以讓我們的腳步滯留下來,花上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挑得眼花繚亂了。
在這個數字時代裡,買上十幾張黑膠唱碟回去,恐怕只會是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才有的選擇吧。

油尖旺之旺角

買好唱片,我們跟夥計商量好,還是寄存在他的店裡,明天再來取。然後,搭港鐵去旺角,在這個被稱為“購物天堂”的地方,逛一逛二樓書店和朗豪坊。
旺角的街面上,比深水埗乾淨整潔了許多,很少有鐵皮屋和帆布防雨棚搭成的街邊小攤,時尚的店鋪更多一些。亞皆老街、西洋菜南街兩邊的“二樓書店”,因為“樓上”的租金便宜,也是寸土寸金的香港都市裡一道關於文化的風景。

而矗立在砵蘭街口,外表blingbling的朗豪坊,開始向我們展示香港時尚都市的風采,商場最大特色是連線4A字樓與8字樓的”通天電梯”,該扶手電梯可算是香港最長的商場扶手電梯之一。在朗豪坊裡,我和波哥簡單轉了轉,看了幾樣小禮物,就離開了,下一站,銅鑼灣。

銅鑼灣

從古著的深水埗,到繁華的旺角,再通過港鐵的隧道進入銅鑼灣希慎廣場,我們似乎穿越了半個世紀的香港。
在銅鑼灣,香港的現代都市氣質愈發濃烈,豪華商廈裡一間間知名品牌專門店,街頭邊有著新銳設計風格的時尚店鋪,滿街的時尚氛圍著實逼人。
我們在街上逛逛,店鋪裡看看,不知不覺就是華燈初上了。

在禮頓道,我們坐電車,到跑馬地馬場去,今天是週三,馬照跑的日子。
香港的老朋友Victor還專程跑到跑馬地,送給我們兩張先駿廊的VIP門票,萬分感謝!
路過一間叫Saint Germain酒吧,正逢happy hour,我和波哥進去,一人喝了一杯啤酒,並相約如果稍後賭馬獲勝,再來這家酒吧慶祝。

夜馬奔騰

啤酒花的香味迴盪在齒頰間,我們隨著人流,不久就來到了燈火輝煌的跑馬地。
香港賽馬和賭馬歷史悠久,已經成為香港生活的一部分。香港賽馬會(簡稱馬會,1960年至1997年間稱為英皇御準香港賽馬會),是香港一家非牟利的俱樂部組織,負責提供賽馬、六合彩、體育及博彩娛樂。
馬會由香港政府批准,專營香港的賽馬、慈善機構,每年的慈善捐獻僅少於東華三院和公益金。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英開始談判香港前途的時候,小平同志就用一句“馬照跑、舞照跳”來表示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保持香港生活方式不變的承諾。
21年來,不僅速度賽馬依然奔跑著,馬術障礙賽的氛圍也越來越火熱。
這一次,我們坐在先駿廊的看臺上,看夜馬奔騰。

先駿廊的賓客區包括室內和室外看臺兩部分,為進入先駿廊的客人提供一份晚餐和一份夜宵,在室內區域就坐的,多數是香港本地居民,作為“看熱鬧”的遊客,我們自然選擇了看臺的位置。
來過多次香港,還是第一次來看賽馬,香港賽馬的買法比較複雜,作為門外漢,我一時還是滿頭霧水,在Lam和Victor兩位“資深人士”的遠端指導下,我也買了幾場,居然小有盈餘。
其中得到獎金最高的一場,我買的那匹馬叫“旅遊拿督”;而在另一場裡,被波哥寄予厚望的“勁有波幅”,遺憾地跑了第四名;其他幾場,有輸有贏,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看著駿馬們衝刺的那幾秒鐘,樂趣在於參與,這一夜,我們玩得非常開心。

賽到第五場時居然下起了大雨,隨後的兩場賽馬都是在雨中進行,雨來的快去的也快,之後的比賽,又是在晴朗中進行。
十一月的雨,終於飄落在香港。

賽馬結束時已經快到11點了,馬場外有阿sir維持著散場秩序,這些帥哥,正是香港作為“亞洲最安全城市”的堅強後盾吧,向他們致敬!
我們回到Saint Germain,兌現之前的承諾,又飲下兩大杯啤酒,味道好極了!

還是坐叮叮車回程,從跑馬地到灣仔,午夜昏黃的街燈下,老式電車的聲音,不知道會是多少夜歸人心底的溫暖。
穿過灣仔站的綠野仙蹤,走過金鐘站的洶湧人潮,我們又回到深水埗的午夜街頭。

跑馬地馬場

第五天,風往北吹,我往北飛

最後一天,要離開香港了,在41冰室吃過早餐,我們辦理退房手續,寄存行李後,又一次去深水步行街。酒店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做聖誕節的裝飾了,推門出去,仍是二十多度的氣溫,恐怕香港人對氣候的唯一遺憾,是這個城市終年無雪吧。

我們又去了偉豐,拿回昨天寄存的唱片,波哥忍不住又買了幾張,這次最大的物質收穫,就是厚厚的一疊黑膠唱片了。
在西九龍中心,滿懷著好奇心,我爬上最高層,看那架藏在商場裡的過山車,這是香港唯一一座室內過山車,雖然已經停止運作多年,但依然成為帶有濃濃懷舊味道的擺設。

路過地鐵車站旁賽馬會的投注站,又被裡面的創意小禮品吸引,於是昨夜的盈利全部變成了伴手禮,我也送了一頂帽子給自己,作為紀念。
今天的午飯,是“文記車仔麵”,時逢正午,排隊的人不少,附近英華女校的好多學生們,也都在這裡吃飯。

小馬哥在街頭幫小販躲警察的劇情,是我不能忘卻的香港電影經典鏡頭,車仔麵就是上個世紀香港街頭流動攤販的一員。
據說在香港市民生活水平較低的年代,街頭湧現很多的流動攤販,“車仔麵”是在木頭車推車中放置金屬的“煮食格”,裝有麵條、湯汁和各類配料,顧客可自由選擇搭配,很低的價格就可以飽食一頓有豐富配料的美食,麥兜喜愛的“魚丸粗麵”應該就是其中一款。
如今的車仔麵,已登堂入室了,但仍是親民的餐廳,成為2018米芝蓮(米其林)指南街頭小吃的“文記車仔麵”就藏在深水埗的香港老城裡。
推薦牛腩、雞翼和花膠,還有餐桌上香而不辣口的辣椒醬和魚露,喜歡雜碎的,豬大腸也可以體驗。
位置在福榮街,港鐵深水埗站D2出口附近,很好找,午餐時看見排隊的隊伍就是了。

飯後回酒店取了行李,是告別的時候了,我們這次走北河街去搭乘港鐵,路過公和豆品廠,打包了兩大袋豆漿帶走,真的很好喝。

乘坐港鐵到東湧,下午的時間花在了東薈城,來香港,怎能不購物呢,這個香港唯一的名店奧特萊斯,應該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購物需求了。
又一次看到這架老式飛機,是告別的時候了。
午夜,我們回到了冰天雪地的北方,溫暖的家裡。

特別推薦:美荷樓Mei Ho Houe

這次的香港行,住在了我向往已久的美荷樓國際青年旅舍(YHA Mei Ho House Youth Hostel),是一次非常棒的入住體驗。不僅有便利的交通、舒適的住宿環境、可口的美食,更重要的是,在這裡瞭解到
香港“屋邨仔”(在公共房屋長大的人)地道的草根生活。

為安置1953年受石硤尾大火影響的災民,香港政府在翌年興建了石硤尾徙置大廈,而美荷樓正是首八座石硤尾徙置大廈之一,標誌著香港公共房屋政策的開端,也見證了自1954年開始,香港公共房屋歷史和政策及巿民居住環境的變化。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於2008年2月推出共有7幢歷史建築的第一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當中包括1954年落成的美荷樓。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最終在17個申請團體中脫穎而出,獲選為第一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夥伴機構,負責保育及發展美荷樓,塑造成融會小區特色的文化地標。
如今的美荷樓,主要包括兩部分:YHA美荷樓青年旅舍及美荷樓生活館。

美荷樓一帶本是木屋區,1953年的一場大火令接近5萬8,000名居民無家可歸,突如其來的災難促使政府興建了石硤尾邨,象徵著香港第一批“徙置大廈”的誕生。
美荷樓是香港現時僅存的“H”型第一型徙置大廈,亦是香港同型別房屋的首個設計,長型及橫向迴廊屬現代建築風格。當年政府為要在最短時間內安置大量石硤尾大火災民,決定興建包括美荷樓的石硤尾徙置大廈,因此大廈只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設施,簡潔平實的建築風格,反映了興建的時期和目的。

過去位於石硤尾徙置區的美荷樓,如今變身成受揹包客歡迎的青年旅舍,還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 —— 榮譽獎”。
在這幢H型大廈改建的青年旅舍裡,有多人房、雙人房、大床房、家庭房和主題房等多種房型,既有適合獨行的揹包客的床位,也有適合一家大小均能舒適入住的房間,如果幸運的話,還可以住進陳設著老物件的主題房。
可惜主題房太過火爆,我們這次只有普通雙床房了。

美荷樓國際青年旅舍

公共區域裡是經典的青年旅舍設施配置,接待處、儲物室、小賣部、公共休息和娛樂空間、小型會議室、公共衛生間、餐廳等等一應俱全,在這裡可以獲得很多實用的旅行資訊,也能買到獨具特色的紀念品。

我們是夜間入住的,從深水埗站出來,十分鐘就走到了,後來熟悉路線後,步行只需5分鐘。
當來到旅舍區域時,坐在院子值班臺前的保安很有禮貌地指引我們接待處的方向,前臺的工作人員也效率極高地幫我們辦好了入住並告知了一切注意事項。
進入房間,第一個感覺就是好大啊,相比油尖旺和香港島那些“擠迫”的酒店房間,這裡簡直可以稱得上天堂了。
房間裡的設施,即使放到香港平均水準以上的酒店裡,也是很好的了,雖然簡約,卻功能齊全,應有盡有,房間裡的中央空調、衛浴設施也都很好,因為就在嘉頓山山腳,房間的門窗隔音效果又好,所以晚上睡覺時非常安靜。

四十一冰室

旅舍還貼心地提供免費早餐,我不知道是否所有房型都有這個待遇,早餐的餐廳在“41冰室”,一個裝修得極具懷舊特色與時尚氣息的地方,早餐只有四種套餐,內容雖然簡單,但也非常可口,我們正好住了四晚,把四種早餐嚐了個遍。

美荷樓生活館

美荷樓生活館,位於“地下”,接待處的對面就是了,這座小型博物館,是展示香港“屋邨”生活的博物館。
他一共佔據了兩層(地下及一樓),在旅舍房間裡,貼著一張小告示,寫明瞭開放時間。
“地下”的展廳,展示1950年代起香港的社群發展、生活環境變化和人文面貌。並對1953年石硤尾大火促成的香港公共房屋政策的起始和演變做出了生動的展現與闡釋。
在這裡,我才知道大導演吳宇森的家就在這裡,他在童年時期經歷了那一場大火,改變了他的一生。而與吳宇森一樣的深水埗居民,也都在各自演繹著自己的百態人生,美荷樓生活館的展廳裡,就記錄著那個逝去時代的點點滴滴。

轉向“一樓”,這裡是當年生活場景的復原式展示,這座H形大廈裡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就裝載在這一間間佈滿了生活細節的房間裡。
廚房裡的案板、陽臺上晾晒著的衣服,書桌上的關二爺雕像,床上鋪著的涼蓆……,這既是香港人的真實生活,也是我們曾經經歷,相差無幾的日子。

如果你能看到這裡,也許你的下一次香港之行會選擇住在美荷樓吧,這座“活化”了的,帶有香港歷史印記的好去處。
倏忽,兩個月過去,才初步完成我這篇遊記,我的拖延症啊,哪天才能治癒呢?

我的其他遊記

#我的2018#,走過痛與快樂,走過春夏秋冬;走在祖國懷抱,走在北西南東, 中國 旅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11499174.html
2018.重陽節. 仙台 山。秋葉紅時再登峰, 石家莊 自助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11017642.html
2018.白露. 正定 。天外大熊星,地上真定城, 正定 旅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10835826.html
2018.處暑. 太白山 。於冷暖交接間身歷四時變幻,在南北分界線腳踏 秦嶺 之巔, 太白山 旅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10457770.html?h=68193682
2018.立秋, 同仁 。熱貢六月會, 黃南 旅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11491278.html
2018.大暑.西行。 青海 的壯美山河與 甘肅 的人文地理, 青海湖 自助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10363046.html
2018.芒種. 三亞 。島嶼南岸,天海蔚藍, 三亞 旅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9856974.html
2018.四月廿八. 西沙群島 。我沉睡在深藍國土的懷抱裡, 西沙群島 旅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9650445.html
2018.小滿. 五臺山 。文殊 菩薩 的金色世界, 五臺山 自助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9603173.html
2018.孟夏. 蘭州 。夢的盡頭是海的入口, 蘭州 旅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9267625.html
2018.穀雨. 成都 。陪你在蓉城的春天走一走, 成都 旅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11133478.html
2018.元夕. 重慶 。一場未曾預謀的美麗邂逅, 重慶 自助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8853166.html
2018.春節.拉薩。我的西藏暖冬慢生活,拉薩旅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11649294.html
2017.立秋. 哈爾濱 。十八年後的再相見, 哈爾濱 自助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11022590.html
2017.盛夏.內蒙。 呼倫貝爾 與 阿爾山 環遊記, 呼倫貝爾 自助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9266793.html
2017.清明. 澳門 。二十九小時的短暫相遇, 澳門 自助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11375194.html
2016.盛夏.西行。自然的美景與信仰的力量— 青海 與 甘肅 8+2天自駕遊, 青海湖 旅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7147418.html
2015.清明後. 普陀山 。我在海天佛國度過的三天兩夜, 普陀山 旅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5326337.html
2015.寒冬. 延安 。在萬馬奔騰般的轟鳴聲中接受母親河的洗禮— 壺口瀑布 遊記, 壺口瀑布 自助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3294452.html
2014.冬至. 廈門 。美麗浪漫的 鼓浪嶼 — 廈門 之旅(上篇), 鼓浪嶼 自助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3269058.html
2014.冬至. 漳州 。古老的土樓和人間仙境 塔下 村— 廈門 之旅(下篇), 塔下 旅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3280955.html
2014.孟冬. 華山 。登西嶽 五峰 ,賞 華山 美景, 華山 旅遊攻略 – 馬蜂窩 //www.mafengwo.cn/i/3256423.html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