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手搭在鍵盤,痴痴看著倉促打入草稿箱,找藉口拖更的那半篇馬來西亞遊記卻有些發懵。這些年分明又任性去了不少地方,但上一篇遊記還停留在三年前畢業季的泉州,馬蜂窩也已經淪為出行的參考工具而不是記錄的視窗,有動力寫作卻缺失了表達欲。終於輪到長久以來意難平的臺灣,有了身體力行的加持,也便有了強硬的理由來欲蓋言語缺失的彌彰。

2019年7月31日,從臺灣離境一週後還餘味未消,便在微博看到“臺灣自由行”博主發出的訊息:大陸或將暫停47座城市臺灣自由行。

長沙也列於城市名單中,果真不久後醒目的一行標題便赫然出現在熱搜榜。隔日,官方發文坐實了這一重磅新聞。

事發突然,不免錯愕。

姐妹看到這則新聞後將它發於我,偷偷討論一番:慶幸我們在大門關閉之前成行,更多的是惋惜,本約定好明年再飛臺北,現下只好隔空腰斬,何時還會再去還全是未知數。

臺灣成了很多人口中不屑提起的一頁小島,從小直到大學畢業,“臺灣”二字從好奇想要窺視個究竟,到研究生入學以前終於有機會成行,為此做的準備,也努力了許多年。臺灣似乎早已錯過了它的黃金時代,可在我心目中依然留有非凡的特殊位置。

其實還有藏不住的好奇。剛到的那晚還沒出桃園機場的航站樓,父母便打來問我是否安全抵達,還旁敲側擊問了些臺北的情況,類似環境如何、人民是否熱情之類的問題。沒到之前將這島嶼蒙上了層紗,略知其一二,有心之人用心去接觸感受,自然樂在其中了。

語文課本偶爾聊起臺灣作家的鄉愁,可能只是寥寥數筆改編過的版本。那種依戀故土的滋味,是生活在大陸土地上的人們難以親歷的。而餘下的對於臺灣的瞭解,幾乎都是校外課後的精彩。

中學時期,能塞上耳機聽音樂的時間也難得寶貴,但播放器裡一定有臺灣idol的歌。而我到現在依舊喜歡著那位鬼姓,噢不,叫鴻升的黃姓男士。他難得來一次大陸,大學時就已慕名飛去上海見真人,後來只想著某天一定要到臺北他主理的潮牌店裡看看,小迷妹的追星儀式才算功德圓滿。

那時臺灣的文化產業餘熱還未消退,金馬金曲金鐘三大獎項依然權威,大陸也還在模仿著臺灣的造星模式,放課後午憩,開啟電視還能偷摸摸看半小時臺灣偶像劇,今天播的是《惡作劇之吻》,下禮拜或許就換成了《不良笑花》,每週新鮮不重樣地播,到快返校臨走時還戀戀不捨緊盯著電視裡的男演員還想多看一段。

與臺灣的淵源遠不止於此,看似間接的接觸和影響,也潛移默化出想要一睹真容的種子。

如何到臺灣

到臺北之前還費了一番周折,原本計劃六月底前往,那時天氣還未至酷熱又能躲避七八月愛作祟的颱風。

姐妹的臺灣通行證遲遲未下發,辦證進度條進展緩慢一天天盼不到頭,只能默默備好相關攻略資訊,也做好一人先至而後我們二人再到臺灣會合的打算,甚至腦補了我獨自一人走在深夜臺北的畫面,孤單又落寞。

某天網上衝浪刷Facebook時無意中看到讓我眼睛一亮的動態,是黃靖倫粉絲後援會發出的:阿倫在7月20日舉辦生日會同粉絲一起慶生,地點就在西門町錢櫃KTV,快來點選Google網頁填寫詳細訊息吧!阿倫是新加坡人,今年剛好來臺發展十一週年。我幾乎每年都會在臉書關注他的生日會訊息,盤算著如果去了臺灣勢必不能落下見他的機會。

可能這是一次假借環島之名始則是追星小女生赴約見偶像的行程才對。負責與我聯絡的小蛙很熱情,很快,我和她互換了微訊號,把那天參會的事宜一一告知了我,從那天起便早早開始期待。

我和姐妹便一拍即合,敲定了7月11日出發的日期。

【逆時針環島】
臺北-臺南-高雄-墾丁-花蓮-臺北-十分、九份-臺北

想要遊臺灣,有林林總總的方式,最長能夠在臺停留15日。

假期不多的,選擇在最繁華的臺北紮實感受幾日;
有人選擇由北向南半環島向臺南-高雄-墾丁方向去,再折返臺北;
有人會想去東北方向的基隆-瑞芳、九份,再至花蓮的太魯閣。

難得入臺又難得有長假,我倆就打算待滿兩個禮拜。但臺灣每個縣市都有密集的人文風光和景觀,做不到用不長的時間面面俱到,只好先選擇最想去的幾個地點落腳。

臺北-臺南-高雄-墾丁-花蓮-臺北-十分、九份-臺北,運用上鐵路和拼車等交通方式逆時針環島一圈,這是參考一些遊記和旅遊攻略之後最終做的決定,從臺北桃園機場入境,再從原地點離開。

【簽證 交通 住宿 匯率】

將如何來臺的條件理清楚,之後就不一一贅述。

先來說說兩證一簽。
臺海雙方到近幾年才正式開啟臺灣自由行(當然,在7月31日又關上了),而且手續略微繁瑣,需要有開放城市的戶口才能簽註G籤,也就是赴臺個人旅遊籤。比如說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或長沙等二線省會城市就可以。

兩證,是大陸簽發的臺灣通行證和臺當局簽發的入臺證。
一簽,是大陸簽發的個人旅遊G籤,需三樣齊全才能入臺。

入臺的交通方式:航空、海運皆能來臺。

如果選擇航空,除了最便捷的直飛,價效比較高的出行方式可以從福建省的福州、廈門、或泉州直飛臺北和高雄,航線時間短,價格低;也可從第三方的港澳來臺,飛豬購買往返的機票價格不過1200左右,如果澳門出發坐廉航則更加便宜。我們選擇從香港-臺北往返,中華航空執飛,是7月11日傍晚從香港出發,7月24日午後從臺北離境的航次,時間拿捏得剛好。

清晨六七點,長沙的太陽早就拔得頭籌,不過我趕高鐵的速度也不賴,很多次都搶在發車前幾分鐘踩點趕上。到達深圳北的時間很快,來不及坐下緩口氣,便要下車前往福田口岸穿過關口去香港機場登機,重點是,17kg的行李箱跟著我似乎無處安放,接著的是一聲接一聲的大喘氣,臂力也敵不過年齡的飛昇日漸下滑,再也不是那個能憑著蠻力提行李箱把膝蓋撞得烏青隨心所欲四處亂闖的我了。

路途上的偶然性

7月11日出發時還秩序井然的香港

乘坐傍晚班機的好處便是可以“賞雲”

臺灣不大,島內所用的出行交通基本都是通過鐵路和汽運,每次所用的時間也不會超過四小時。

如果能爬牆且有visa卡,臺鐵票只要在手機上下載臺鐵e訂通便能訂購,票量很寬裕,也節省了第三方的代買費用。由於時間差別不大也不著急趕路,且高鐵站又離市區比較遠,我們沒有選擇坐高鐵而是全程臺鐵。

臺鐵相當於大陸的普快列車,有自強、太魯閣、普悠瑪等幾種車型,代表不同的車速。車廂裡只有少量的面對面的四人桌型座,其餘座位和大陸這邊的高鐵座位並無二致。除長途列車以外,還有不少便於近距離城市來往通勤的區間車,相當於城際列車,隔十幾分鍾便有一班,能節約不少時間。

由臺北車站開往臺南的113次自強號,耗時四小時左右,行車路上的好光景並沒有讓我們覺得時間難捱。從臺南至高雄依舊坐的是113次,總有如此湊巧的事。

各類交通運輸站都沒有設定安檢通道,這是讓帶著又大又重行李箱的我們稍稍能覺得懈怠一會兒的事情。高雄-墾丁-花蓮一線沒有直達的鐵路,便從網路上直接預訂了九人座拼車,只要在固定地點等待司機師傅接人,十分準時。

臺灣有大大小小的民宿和青旅、商住,即便是在七八月的旅遊旺季,價格也不會貴得離譜,絲毫不用擔心在一座城市落腳要住哪裡的問題。如果是出境遊玩,大可選擇像booking和agoda一類的全球住宿預訂app,有過幾次預定的經驗,入住的體驗也還算不錯。

14天,人均1.2k左右的住宿費用。在臺北,和男生或情侶幾人同住、在兩天未有住客入住的八人房裡兩個人自由自在,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新鮮混宿體驗。

來臺消費必不可少,除了少數免稅店和商圈可用銀行卡和支付寶以外,大部分還是以現金消費居多。可以入臺以後在機場或市區的任何支援銀聯的ATM機上取現,我用的是長沙銀行銀聯卡,每天都有免手續費取現的額度。

“臺灣最具特色的風景是人。”曾到過臺灣的旅人或在地市民都深以為然,短暫共處兩週下來也能對這句話有深刻映證。

臺灣是什麼顏色?那是他們立場傾向所談及的話題,姑且不論,但說及世俗人情,大多數臺灣人民熱情且樂觀,即便他們世代久住於此,一世也未離開過臺灣的土地,對於大陸來的觀光客更是帶著幾分好奇和未知的眼光,但也都以誠相待。

大概是生活在“共享社會”久了,才發現私有制已經到了非一般嚴格的程度。

所有事物都有對立面,非白即黑。臺灣的垃圾分類實施得早,街頭甚少見垃圾桶的影子,只能去便利店讓店員幫忙回收。第一天來臺南時還對此不太習慣,口渴難耐喝完的飲料瓶也只好緊緊在手裡攢著不敢亂扔,剛好路過成功大學附屬醫院的路口,烈日下見到一位大叔擺了臺賣鳳梨的小攤車,垃圾簍也剛好緊挨路邊邊放著。本以為扔飲料瓶進去不會有事,結果打著赤膊削鳳梨的大叔卻開始用臺語罵罵咧咧,口氣太含糊一時沒聽懂,大致意思可能是:這個垃圾桶歸他所有,扔也要經過他的准許。所以只能將瓶子重新拾回。


第二日,我們正要要從臺南車站出發高雄,排隊取票時售票員大叔見我遞過去的是大陸護照,臉色似乎頓時黯淡,眼神也有些翻白,一言不發取完票就把護照隨手給扔回來。

偶有一兩次不太友好的際遇也不算太糟,當時說不氣惱也不可能,或許帶有成見、對對岸的人感到陌生;或許還未跳脫出“內地人皆不友好”的思維模式,就像兩個最熟悉的陌生人之間隔了道摸不著的天然屏障。轉念一想又著實能理解,來臺灣首要觀人文,再來是風景,每一次與人碰撞或白或黑的感受,都是一筆應該收藏的無形珍物。

藝文臺南

落地臺北的我們來去太匆匆:匆匆感受了一把機場捷運,匆匆在第二天清早的便利店買了鮪魚蛋治加無糖豆奶的早餐組合,再配上青旅的黑咖就是一杯豆奶拿鐵。滋味濃香醇厚,竟是對臺北的第一印象。

臺北車站的外觀建得四方周正,裡面實則是個容易讓人迷失方向巨型迷宮。我們到的這天剛好週一,總會看到上班族隨意咬了袋麵包麻木穿過檢票閘口,相較於內地人流量,臺北車站的日均人流大致要減去一半還要多,候車廳安靜得還能隱約聽見通勤女郎的細跟鞋吧嗒吧嗒作響。去臺南的列車也不等人,它要一直往南邊繞行,環島一週之後再次回到臺北。

沒預料地在火車快要出發時遇到了取票難題。車站裡頭還留著那種老式非電子按鍵售票機,急急忙忙便胡亂找了一臺使用,摸索半天,最後沒想到網路取票點設定在人工視窗。

這是在檢票閘口剛上完夜班要回家的職工阿姨告訴我的,因為趕上快開車無奈只好求助於她,想不到阿姨十分樂意幫忙,還周詳地將取票方式告知我,讓我趕緊上樓去。阿姨不放心,還特地跑到人工視窗想看我到底是否成功拿到車票。大概也是向她求助的旅客多了,對於我們這種出門在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觀光客,也挺哭笑不得吧。

隔壁座位的一對中年夫婦。

最近因為「輪到你了」這部劇,甜圭實紅,也恰巧在途中偶遇“田中”,苗栗站聽起來很有原住民風格。列車一路上途經好幾座車站,本想一一記錄。

坐車自是少不了的網上衝浪和無聊自拍,然後隨手拍拍沿途風景。

臺南這座城市別看名字如此,卻位於高雄的北部,做攻略時差點弄反方向出了個大烏龍。沿著臺鐵環線穿過北迴線南下駛入臺南,車廂內冷氣十足,還未感受到戶外的天氣變化,卻不知等待著的是已經穿越亞熱帶而至熱帶的強勢太陽光。從火爐長沙過來繼續接受著炙烤,並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臺南的光照要更為狠辣些,溼度也更濃重些,剛從恆溫車廂裡走出來的我們就像是暴露在日光下的冰淇淋,不到一會兒就快化了。

從北部過來的孩子,還是能覺察出南部同北部間的些許差異。大概是稱之為”城市氣質“的差別吧。用“古早”一詞來形容臺南最合適不過,有人會說相較於北部臺南要更為保守,可它卻有三十幾個行政區劃,也是臺灣自建省以來最早規劃開發的區域。

臺南也有被多國勢力殖民統治過的歷史,清末甲午被日本佔領,直至日本戰敗臺灣光復後,日據五十年,而今多少還會在街道建築上留下顯而易見的日式遺風。不過本土的風格倒也未成為日式的附庸,遍地的騎樓與街邊並不顯眼的豎掛日式店招莫名契合,縱橫交錯一列緊接一列,難以看出商鋪到底是什麼門類那樣讓人迷失。

我甚至覺得生活在臺南,有種不聒噪,不喧鬧,與世無爭的錯覺。它的氣質不是流於表面的陽春白雪,而是印刻在骨子裡的深厚底蘊。

每天搭公車悠遊卡只需“嘟”一聲,第二次以後乘車便是免費。但你永遠都會等在不起眼公交站牌處,在遠處見到一個小光點知道那是公車,卻緩慢到難以預估到它要何時才能開過來。我們沒有首選赤崁樓、孔廟等歷史遺蹟,而是乘公車穿過城中的一條河,來到了以前的安平老區。

安平古堡旁邊有個賣芋冰的小攤,一旁坐著閒暇時常來幫襯的老客人,阿嬤老闆娘也參與其中閒聊著。芋頭冰賣得很便宜,但沒有上前去吃。

附近的小商小販都還稟行著傳統的經營方式,做著街坊生意,一守業就是幾個世代。

【安平樹屋】

安平樹屋是安平區的一處景點,盤踞著的老榕樹圍成一幢樹屋,根部盤根錯節地吸附整個牆面和地底,這是樹屋旁日據時代遺留下來的日式平房,情侶在此逗留小憩談笑風生,有種臺灣老電影的畫面感。
趁著天色昏黃快要閉館才進入樹屋 ,大片大片茂密濃郁的綠色、低飛的水鳥,遊客也不多,可以享受片刻靜謐。

水車濺起的水花和昏黃的光斑。

原本帶了數碼、手機、膠捲相機三臺拍照裝置,最後膠捲也只拍了一卷而已,反倒淪為拍照道具。

夜晚七時許天色已經半黑,我觀察了很多天,發現臺灣的天色在這時最美,絳紫色的光線把雲朵也染上顏色,氤氳朦朧彷彿世界末日般隨著天色下沉,夜幕便漸漸關上了簾。

剛至傍晚安平老街兩旁的商鋪便陸續開始收攤打烊,有些老闆做生意也是佛心來的,中午營業,傍晚就收攤,在店鋪顯眼處貼上“每週xx日公休”的醒目標誌,免得食客撲空。

落日飛車。

臺南的獨特風格吸引了不少外國友人前來,但不論遊人多少,商鋪依然按時歇業。

【來全美 看場電影】

全美戲院因為手繪的巨型電影海報和“李安以前常去的電影院”揚名,那海報逼真得不細看還真難以發現是畫師的純手工自豪之作,一些懸在馬路兩旁不修邊幅的牆上,一些則做成了電影宣傳車,那車還沒來得及開走,平時應該都在周邊大肆宣傳吧。

它算是臺南市內比較復古老舊的戲院,專門重映舊電影,已經存在了一些時日,估摸著比我們的年紀都還要長許多。雖說當天看的《無敵破壞王2》和影院的風格有點不搭軋,在如此復古的戲院看一場晚近時候的電影,有種兩個世代的衝撞感,詼諧程度連破壞王都忍不住想偷笑。

140臺幣一張的戲票,換算成人民幣30來塊,和現今動輒幾十上百的票價相比,有小巫見大巫之勢了。還能體驗一把時光穿梭回九十年代末的感覺。狹窄幽暗的廊道,鋪設的繡花紅地毯已經被踩至光溜褪色,電影播放前,整個放映廳打著棕黃的燈光,像極了那層今日只有在鏡頭前才會卡上的復古濾鏡,小孩們吵鬧著等熄燈開播,我偷摸溜到一旁女化妝室,推開年久失修的米黃門板,這一刻彷彿活在道具陳舊的八點檔臺劇裡。在那個時候應該算過了次愜意生活,趕上時髦了。

當日的戲票

【成功大學】

我的耳朵里正堵著耳塞,告訴自己要用安靜平和的心態沉住氣,便能浸淫在氛圍當中將這部分寫完整。

現在已不是夏天了,可當時我們沿著成功大學附屬醫院的街道一路找來,步行到達成功大學復興校區時剛落完一陣雷雨,雨水打在地上,光線像一簇火團延燒著,於是熱氣源源不斷蒸騰上來,當時差不多下午一兩點,正值太陽最旺的時候。

好在校內植被茂盛,濃濃綠茵幾乎籠蓋了整座校園,特別是見到面前的老榕樹時不由心中一驚,傘一般撐開的絨絨枝幹,烏雲也沒它厚重。想必它的年齡我可不及攀比,必定和這所臺南最高學府建校的年月同樣老邁了吧,是大自然賦予的厚愛啊。

當時學生們已經放暑假,校內見不到什麼人,只見到零星幾位遊客,教學樓下依然擺滿腳踏車,但滿屏的綠色還以為是逛了哪所公園。

【跟著一把青才能找到的 臺南神學院】

大概到臺南來,沒人知道有這麼所學校。尖頂藍窗的,與本土的風格畢竟有些差異。耶穌起初也並不是熱帶宗教,是後來傳來的,但栽種幾株高聳入雲的熱帶植被,反倒添了更多的肅穆穩重。我只是作為劇迷被劇情吸引,千絲萬縷中不由地被吸引過來。本做好了吃閉門羹的打算,但沒想到鐵門敞開著,烈日依舊高掛。

院裡只有作為導覽的大人帶著像是在做暑假遊學的小朋友和一組來此取景的小團隊,他們四散著,並不大的場地僻靜無疑,只聽得見偶爾冒出來的幾聲鳥叫,來這之前應該絕不會把這座鬧中取靜的教會學校與電視劇取景地聯想至一塊,但偏偏被小朱青帶得活現起來。

白先勇先生筆下《臺北人》中一篇只不過數萬字的短篇《一把青》,將它拍成影視作品,造就了飽滿靈動的人物形象,而這裡便成了劇中虛擬的,朱青就讀的南京金陵女大。

白衫藍裙,不知名姓,黃昏好風景。

【城市後記】


對城市氣質的喜愛大多靠的是虛幻的感覺,難以摸透。如果只是短時間的探求,做不到沉心,只能潛於表面無法深入。在時間上是受了些侷限,但也並不妨礙我們尋找真實的溫度。

臺灣到過的所有城市之中,我的心還是稍稍偏向臺北的。臺南略顯平和無太多波瀾,卻又說不上什麼壞處。短短二日,雖然眼明的立馬就看穿了我們的遊客著裝,但還是想向著在地人那樣紮實生活一番。

或許是日據的影響,臺南城市風格的獨到就愈發彰顯。有人會嫌臺南中庸,發展速度與城市規劃還不及內地的縣城,按時按點開工,又恨不得提早收工。但想要在內地錨定一座城市有臺南這般的特點,只怕是埋得太深,要究其原因才能找到其藏匿之處了。

親歷過,才能體會臺南的“包容”,既能有天主教堂,也可以有隨處而建的媽祖廟。

白天沒那麼惹眼的城市,到了晚上卻會發光。到臺灣必定要親歷一番夜市文化,我和姐妹打趣說平日在街頭鮮少遇見的人潮,原來烏壓壓的全來了花園夜市。光顧著吃也沒留下照片做證據,但衝著一攤攤的美食,可見臺灣人民投注了不少幸福感在其中。一連兩夜我們都在臺南的街市流連,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鬧市依然有機車飛馳,可穿過幾條街巷走入稍微邊緣的地帶,路燈明顯暗下來,來往的人也稀疏了很多。


偶爾也能遇到與我們搭話的人:那晚猛然想起我把轉換插頭遺落在家,想要去家樂福買在等公車時,一位阿姨提著採購的大包小包站在旁邊,操著濃重的南部腔調主動問我們從哪兒來,熱烈地攀談一陣子,還熱心的指引去家樂福的路。現在只要提起臺南這個地方,就不禁思緒延伸:只會在劇中、在電影裡見到的場景,原來我也留下過痕跡。

就像《俗女養成記》裡的女主角陳嘉玲那樣,從臺北都市逃回臺南老家,回到人們靠手作養活一家生計、店內老舊的風扇發出吱吱的輪轉聲、傳統與現代並存的地方。

【迷你彩蛋 臺南食記】


六千牛肉在臺南是有名的老饕店,不論老客新客都慕名前來,號稱天不亮就大排長隊賣完就關門,可我倆去得遲了,老闆說只剩牛腩可以用,招呼我們隨意坐下,便坐在她平時用來剁肉的案頭前一排小桌那兒, 看著她風風火火地吆喝客人忙裡忙外。

臺灣簡直是飲品狂熱者的天堂,我們可以連續十多天,每天三款不重樣的飲料。味道自是盲選一杯都不錯,價效比還高。不論大大小小的奶茶店還是鋪排在街頭或鄉鎮的7-11和全家便利商店,冷藏櫃中一排排五顏六色的飲品包裝,肯定能讓有選擇困難的人周身不自在吧。

號稱是要吃遍臺灣的,雖沒兌現豪言,但好歹大多都親身做了嘗試,沒有兩個龐大的胃口,只能放低要求自封個“小胃王”了。

臺南暫至結尾,動身南下往高雄。
未完,看心情待續。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