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 島 別 緒——我所見到的臺灣

龍磐公園•太平洋
臺灣,中國第一大離島,我們習慣稱之為寶島。
從小,我們就被告知:那是我們不可分割的領土,那裡有我們的血肉同胞。
那裡有阿里山、日月潭,“高山青,澗水藍” ……
那裡有勤勞而勇敢的人們,“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牛”……
帶著美好的憧憬,在春暖花開的時節,我與好友一同走進臺灣。

——二零一六年春山水行者于吉林

小時候,最熟悉的一段毛主席語錄便是“一定要解放臺灣!”,小夥伴間遊戲,常常被問及能否倒背毛主席語錄,我們張口就來的也便是“灣臺放解要定一”。
臺灣,早就刻在了我們心裡!
隨著港澳的迴歸,臺灣成了唯一一塊還未統一的土地,一塊讓人牽腸掛肚的土地。
從軍三十年,脫去戎裝、迴歸為社會普通公民。去年年底,移交地方幹休所,終於有了正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領證後立馬辦理了《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與《往來港澳通行證》。以“行者”自居,當然要先走遍自己的國土,加之“5、20”“小英”上臺後不知政策如何變化,於是將臺灣做為我此時出行的首選。
老同學劉傑與我一道同行,我們參加了一個“環島八日遊”旅行團,帶隊的是一名漂亮且潑辣的東北姑娘,名子叫趙曉雪。
4月3日,從龍嘉機場乘臺灣“中華航空公司”的AE270次航班,直飛臺灣桃園機場,飛機飛行約3個半小時,當日下午16點到達桃園。
飛機基本是由北向南飛行,飛機在陸地上空飛行一段時間後便進入了海洋上空,想在飛機上俯瞰臺灣海峽與臺灣島,看那“一灣淺淺的海水”,但濃密的雲霧將下方所有的景物都遮蔽了,什麼都看不到。當飛機穿破雲層飛到桃園上空時,只見機場被密密麻麻的民房包圍著,民居高高低低、大大小小,顯得有些雜亂無章,與想象中繁榮的臺灣有一些對不上號。
入境臺灣要持《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在機場由領隊統一辦理,然後交由我們個人手中進行入關檢驗,期間,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我們團中有一位71歲的老大姐,排隊入關時展開《許可證》時動作慢了一些,被海關一位維持秩序的小夥子高聲呵斥道:“不愛來別來”,聽到此言的團友都很氣憤,立即圍攏過來,領隊小雪見此高聲說到:“大家不要像這個人這樣沒有禮貌,你們排好隊,我來交涉”,在小雪與海關高層交涉後,年輕人向老太太道了歉,事情過去了但心中卻難抹陰霾,好如懷揣一盆火卻被人兜頭潑了一盆涼水。
地接導遊是一位叫王仕娟的姑娘,自稱是山東籍臺灣老兵的後裔,胖胖的臉蛋,一副沒心沒肺的模樣,每言必笑,臺灣八天都由她來陪伴,很得大家的喜歡。
出機場上了旅遊大巴後小王先替機場的那個“混小子”道了歉,說他也許是心情不好,希望大家不要計較,然後帶領大家去往臺北市參觀“自由廣場”。

臺灣,名出臺南原住民西拉雅族“臺窩灣”社的社名,意為海濱之地,明代萬曆年間官方正式啟用“臺灣”一稱並沿用至今。清代收復臺灣後置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1950年之前,西方稱臺灣為“福爾摩沙”,源自葡語意為“美麗之島”。臺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北鄰日本琉球群島,東臨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南北最大長度395公里,東西最大寬度145公里,環島海岸線長約1139公里,狀如番薯。臺灣是中國第一大島,世界第38大島嶼,島上地理概貌可用五四三來概括,即五大山脈:海岸山脈、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四大平原:嘉南平原、彰化平原、屏東平原、新竹平原。三大盆地:臺北盆地、臺中盆地、埔里盆地。北迴歸線橫貫臺灣中南部的嘉義與花蓮等地,將臺灣南北劃分為兩個氣候區,中部及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為熱帶季風氣候,整體氣候夏季長且潮溼,冬季短而溫暖。臺灣總人口約2300萬,其中98%為明末清初起漸次移居臺灣的漢族人,其中大多數為閩南人,廣東客家人次之,二戰前移居臺灣的漢族人稱“本省人”,1949年隨蔣介石敗退到臺灣人員及其後裔被稱為“外省人”,約佔總人口的14%,臺灣的原住民約佔總人口的2%,我們統稱為高山族,臺灣當地細分為16個族群,其中最小的邵族只有幾百人,高山族操南島語系,屬馬來人種。臺灣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並用,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臺灣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體,臺灣人自詡“比中國都中國”,同時還有原住民的南島文化,日本的大和文化與歐美文化對臺灣的影響也多有所見。
臺灣扼西太平洋航道中心,是中國進出太平洋的戰略要地。

臺北,正如其名,位於臺灣島的最北端,為新北市所環繞,是臺北盆地的主要所在,是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工商業與傳播中心。清光緒元年(1875),欽差大臣沈葆楨在此建立臺北府,“臺北”一名自此始稱。臺北市是臺灣六個直轄市之一,面積2718平方公里,有人口270萬。

離開吉林時還是北國初春“乍暖還寒時候”,穿一身厚外套還覺得涼颼颼的,在桃園一下飛機,一股潮溼且溫暖的氣息立即將人“熱情”地包裹起來,真神奇!只三個多小時的功夫,飛機就將人從初春帶到了盛夏。
在機場的銀行“外幣兌換處”換了一些新臺幣,以便於行中零花,新臺幣與人民幣的比率是4.85:1,大項花銷用銀聯卡即可,甚至一些商店還可直接使用人民幣,在這裡不愁有錢花不出去。
乘旅遊大巴由桃園去往臺北,一路上導遊小王不厭其煩地做著介紹,常年帶陸客的她早已諳熟遊客的心理,不待人們提問,她自己就先就機場周遭有礙觀瞻的建築問題做了解釋,她說:“臺灣屬於資本主義社會,房屋與土地都歸個人所有,他不搬遷,不管其住所多麼破舊,政府都拿他沒有辦法”。難怪,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大破大立,城市建設一日千里,城市觀感好於臺灣也就不足為怪了。車行在路上,路邊的景物魚貫撲入眼簾,鱗次櫛比的建築,高低錯落的陸橋,熟悉的圓山飯店就在不遠處的山坡佇立,一切、一切,都在告訴你,你已經來到了臺灣。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