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程

我的日本旅行線路被很多朋友不解。大阪進(只待一晚),東京回,中間隔了一個排在霓虹熱門旅遊城市20名開外的四國島愛媛縣小城——松山。可在我自己看來,頗有點“出世再入世”的瀟灑範兒。松山是明治維新的源頭,東京、大阪是都市現代化的瑰寶。這趟旅行,不僅在地理上實現了關西關東大穿越,更是在幾百年跨度的歷史縱橫中坐了一趟時光機。

抵達

海外有親人是件很幸福的事。弟弟弟妹來關西接機,開著共享租用的Toyota,車況極佳,外型靚麗。瞭解程式之簡便、費用之低廉後,再對比國內業已淪為“垃圾山”的共享單車站,不禁一聲嘆息。行車過橋跨海,遠處燈火初上,家鄉到了歡天喜地的年夜飯時間,這裡不過是個平凡的週一傍晚而已。雖是工作日,但道頓堀依然霓虹閃耀、人流如織,街上到處瀰漫著混合了數十種美食的香氣,讓從中午就忙著趕路的我們直咽口水。弟弟選了近百年曆史的大阪燒老字號,大家一起試吃。混合著蝦仁、墨魚等各種餡料的特製麵糊在鐵板上滋滋作響,逐漸凝結成表面金黃的餅,服務小妹調皮地用沙拉醬在餅上畫了超人氣動漫形象“藍胖子”,口舌留香之間又添了一抹趣味。熱烈的梅酒配鐵板燒過後,自然要來點甜品降溫。沿著道頓堀河邊,尋到一家裝潢低調的冰激凌小店。老闆熟練地用支付寶結賬,我們體驗了一把天朝移動支付的全球化便利。綿軟濃醇,奶香四溢,冰涼的甜美在口腔中綻放,滿滿都是幸福感。霓虹的乳製品真的名不虛傳,比起盛名之下的北海道,竟毫無遜色。

弟弟弟妹周到,送我們回到酒店,解決了此次行程中最冗長的通勤。木質建構,挑高穹頂,小旅店做出了雅緻的氣派。匆匆掃了幾眼春晚,就在舟車勞頓中沉沉睡去。翌日清晨,一片靜謐中前去退房,無意發現了酒店長廊貌不驚人的一幅畫作,筆觸奇妙,很是有趣,不禁查了下出處,孰不知就此按下了“霓虹審美文化之旅”的開關。不久前入手理想國系列的《創造日本》,荷蘭學者Ian Buruma毫不避諱地指出,人們從未認真思考過,日本究竟是什麼。天朝上國眼中的“扶桑蠻夷”,非常適合“以小見大”地進行剖析。除去國人奉為圭臬的馬桶蓋電飯鍋,這個小島國蘊育了難以估測的無形能量。



遊記閱讀攻略:
將以關鍵詞進行分類敘述,細分標題配以相應表情圖示(以區分城市地點)。以下是表情圖示與所代表城市的對應關係:

松山市

東京市

建築



瀨戶內RETREAT青凪+阪上之雲博物館
安藤忠雄大師的作品,標誌性的清水混凝土構造,給人純粹的簡潔之美。很早就定下了瀨戶內RETREAT青凪,被傳說中“推窗即見日落”的絕美圈粉。天公作美,入住的日子是個大晴天,有緣見此美景。平削的牆體整齊如鏡,上面點點氣孔展示著繁複的製作工藝和一期一會的成型機率。青灰的材質與翠綠的盆景渾然一體,造就了高階的幾何構圖之美。露天泳池簡直是強迫症的福音,任意角度去看都是一幀完美的構圖。相較於蘇氏園林的“一步一景”,當真有異曲同工之妙。房間逆天的大,是這次旅途之最,大概120平米。進屋先被室內吊床驚豔,海島的休閒標配移到此處,竟然也十分和諧。色彩以灰、白、原木為主,點綴鮮豔的小物件與裝飾畫;屋內設計通透,明亮,傢俱不多,但樣樣考究,隨手一個藍芽音箱便是北歐皇家級別的精品。大幅整塊落地窗保證了充足的採光率,私家陽臺外是修剪得當的枝椏灌木,打的是“和氏”園藝的招牌。內精外樸,坐山望海,酒店真是把審美情趣發揮到了極致。預訂的餐食和服務不細說(見後續美食篇),入住體驗已經是前所未有的驚喜。

阪上之雲博物館的建造風格類似,依舊是安藤大師的清水混凝土坐鎮。由於酒店必須合理協調住宅與娛樂區的位置,從而使空間規劃受到一定侷限。但博物館便沒了此種擔憂:本就是人文場所,藝術家可以酣暢淋漓地將自己的所有理念付諸實施。博物館外觀是不規則的板塊切割,內部為了創造最大的布展空間採取順向甬道通行,既節約空間又促進了觀展秩序。《阪上之雲》是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的著名長篇小說,基於真人真事,講述了出身松山的三個年輕人投身明治維新,以軍事和文學振興國家的故事。展覽通過多媒體影像、通訊截留詳盡介紹了三人生平,流露出滿滿的民族自豪感。最有創意的是在每個展廳出口處放置的印章系統:遊客可以在門票、介紹冊上加蓋此展廳內容的卡通印章,有趣又人性化,讓我們這兩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玩了個盡興。



表參道
有人曾做過精確的類比:銀座之於SKP、新宿之於西單,好比表參道之於三里屯。如果對滿街的設計師店鋪興味索然,不妨欣賞下沿街的建築群。安藤忠雄、隈研吾、伊東豐雄、青木淳等近20位享譽國際的建築大師用靈感澆灌了這條街道,每一家品牌門店都是一件業界臻品,令人目眩神迷。時間有限,我們選了表參道之丘Omotesando Hills作為有限的購物目的地。相似的甬道,讓人很容易產生從松山阪上之雲穿越的錯覺。一件當季休閒大衣,是給自己的春節禮物,也給(略微囊中羞澀的)自己定下了今年的收入目標,重整旗鼓,擇日專程再戰。

美食

說到日本的吃,恐怕專門開一個專欄都不夠。這次旅行需要打卡的地方太多,實在騰不出更多的時間在尋尋覓餐廳上。就挑幾個有代表性的淺談一下吧。



早春瀨戶路旅懷石
光聽名字就美到不行的料理。酒店在預定之時就發函詢問,要不要在店內用餐。並且“體貼”地提醒道,方圓兩公里內沒有其他餐廳,相當傲嬌。開始還擔心山頂的酒店補給不夠及時,食材新鮮度堪憂,但自從入口伊始,一切疑慮煙消雲散。該怎麼形容呢?單獨的詞語恐怕無一能及,它重新整理了我對於鮮美概念的認知。再加上擺盤與私藏佐酒,活脫一件絕美藝術品。全席共九道餐品,食材的選擇很多與春天概念有關:竹筍、櫻花瓣,每個擺盤都值得仔細欣賞一番。



Tips:強烈建議嘗試店家推薦的佐酒,根據食材的用料和味道選配,一共三款,由服務生在合適時間奉上,美不能言。但不能飲酒者三思後行,後勁兒比我想象的大。因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洗澡前“斷片兒”在衛生間(幸虧有人照顧),錯過了夜晚的美好時光。



鬆嘉鯛魚飯
很早看過ARASHI參演的美食綜藝,濃墨重彩地介紹了愛媛縣的鯛魚飯,從此惦念。此番終於到鯛魚飯的發源地一舉拔草,所謂得償所願。做好功課,當地最有名的鯛魚料理當屬鬆嘉,專做鯛魚飯幾十年。飯有兩種吃法:松山的鐵鍋燜蒸和宇和島的蛋液刺身。鑑於前夜醉酒,還是選了更保險的前者。對於口味較重的食客,也許會覺得寡淡,畢竟整鍋魚米不加調味醬料,全靠鮮魚高湯烹煮入味。但對我這樣偏愛清淡口味的人來說,真真兒愛不釋口。清甜醇鮮,滋味悠遠,吃完還會感覺口腔裡滿滿都是餘香。本地鯛魚飯,必須推薦給所有熱愛魚鮮的吃貨小夥伴們。



Tsurutontan(烏冬專營店)
近幾年東京的網紅店,專賣烏冬面。先吸引眼球的是店內裝潢,暗紅和黑色主調,有種濃郁的暗黑哥特風。後來看見客席對面碰到天花板的組合酒架,才意識到這也是一家營業到深夜的酒吧。用酒吧風格做麵店,這界跨的挺有意思。再被震驚的是面的分量:原本早有預期,以霓虹人民慣有的風格,端上桌的定是一個精緻小碗,裡面麵條寥寥幾根。孰不知是個堪比臉大的麵碗,那場面可以和陝西油潑面一較高下。點了咖哩和壽喜燒兩種口味,一濃一淡,一稠一清,都非常好吃。量雖大,品質卻是一貫的精益求精。佐餐沙拉更是超越預期,色味俱佳,櫻花瓣點綴其間,處處透著春回大地的跡象。



Bills
這也許是我整篇遊記裡唯一的“不推薦”標記。儘管一開始弟弟就說,日本人們酷愛排隊,並且堅信店鋪質量和隊伍長短的關係,但此家的出品,我充其量說中規中矩。能看出,華夫的用料很上乘,沒有新增過多的糖,但味道並不像傳說中的驚豔。負責任的說,三里屯任意一家人均過百的Brunch都可以做出相近的水準。雖說店鋪位於表參道大廈頂端,但綜合質量當真擔不起如此高的溢價。如非打卡網紅店發票圈,儘可過而不入。
(小插曲:在我的慫恿下,某人將一整塊佐餐黃油當做香蕉吞下,導致胃裡一直膩歪到了下午。


文化

這是整個旅行的中心邏輯。最開始醞釀日本之行,就是因為想去譽滿天下的三得利音樂廳聽一場音樂會。我們跑遍了沿途幾乎所有的文化地標:松山城、道後溫泉、夏目漱石,三得利音樂廳、根津美術館、新國立美術館和顏真卿特展。這些才是最能體現日本——這個“以小見大”的國度核心本質之處。



顏真卿《祭侄文帖》特展
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位談,實在是因其本身的彌足珍貴與伴生的輿論風波。暫且放下由臺北運送至日本的歷史合理性不談,得此一見這般珍品已是無憾。從小在歷史書上被教導“顏筋柳骨”,終於見到真跡。從布展已經得見審美品位:紅幡飄舞,墨跡成團,燈光暗而不昏,“杜鵑啼血”般的視覺效果立即就能把人帶入大師的創作情境。由於是書法家一氣呵成的作品,帶有強烈的情感元素,紙上時而有塗改,到了末尾字型較之開篇潦草許多,但內心波瀾正因此躍然紙上。其中,顏先生評價內侄的“宗廟瑚璉,階庭蘭玉”,也成了我心中形容世家君子最為高等的讚譽。
(由於內場不許拍照,只能列幾張外圍圖片,東京國立博物館也是一座超美的建築。)


東京都交響樂團音樂會
這是此次行程的重中之重。三得利音樂廳以“亞洲最佳音響”傲立全球,而作為古典樂迷的我倆必定要親臨賞鑑。早早定好了最高檔位票價,期盼著餘音繞樑的那天。進場前發放日本全年的演出計劃冊,我倆被狠狠震驚——足足有上百場,還只限於音樂會,可想而知藝術產業在日本是多麼巨大而成熟的市場。座椅靠背的腰墊舒服,對於我這樣腰椎勞損的“病人”很友好。而最讓我驚訝和汗顏的,是聽眾們的劇場素質:不僅深知樂章間禮儀,場中竟然沒有一架手機亮屏拍照,伴隨著過程中的鴉雀無聲和結束時如雷的掌聲;在國內的演出,最讓我頭疼的是後排觀眾踢踏座椅的尷尬,而這次全程下來毫無干擾,真是太享受。演出終了在紀念品商店買到了去年維也納愛樂來東京演出的專屬周邊,發現眾多付款方式中沒有銀聯。不知是成心欺負國人遊客,還是興趣者寥寥,算來不值得為此支付高昂的平臺手續費。



根津美術館
隈研吾先生的代表作品,進了大門見竹叢,與石子路平行延展,清幽立現。當季展出的是日本傳統神話《酒吞童子繪卷》。展出內容雖然有文化差異無法參透,但“大隱隱於市”的禪意和“藏園林於縱橫”的大膽建築構想卻深深吸引了我們。牆內泉石叮咚,牆外車馬喧囂,我一直感嘆,在這寸土寸金的表參道修建這樣一所園林,真可謂大手筆大氣魄。常建筆下“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在東瀛有了翻版,若無要緊事,在此泉石翠柏中冥想一下午,當真有點遺世獨立之感了。



新國立美術館
腳力好的話,從根津走到新國立只需要十幾分鍾,賞著青山大橋上的早櫻就到了。沿途看到的墓園讓我很是感慨:日本對“死亡”有著自己的見解,並沒有忌諱,而是坦然地融入了今人的生活。他們相信,每一個祖先的魂靈都會保佑自己,因此不願把墓地建得離家太遠。我很欣賞這種通達,是更高階的對生命的尊重,某種程度也解釋了日本文藝作品中特有的羈絆和延續性。東京每一座著名建築的背後,都有一位大師的影子,新國立美術館也不例外。作為黑川紀章的代表作,最搶眼的是兩座倒錐體設計——其上有環繞咖啡廳,我倆盡情享受了一把空中鳥瞰的風景。當季展覽是青少年詩詞書法優勝展和21世紀當代藝術展,前者像是在異國他鄉來了一場詩詞大會,後者則是體驗島國藝術家眼中的城市與人心。遊覽完畢已經是精疲力竭,地下回廊的設計師小鋪都沒來得及仔細逛。

城市景觀



復古單軌電車
二宮和也的電影《少爺》(根據夏目漱石同名小說改編)中,他抵達松山街頭,登上綠皮電車的一幕,成為了經典。松山市將“少爺列車”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讓兩節復古綠皮車廂每天奔波在市區間,成為一道頗具韻味的移動景觀。遺憾的是,當天列車被旅遊團包場,無緣乘坐。我倆一邊頭腦裡假裝自己坐過,一邊按下快門,拍下這個有年頭的“鐵皮萌物”。

除了少爺列車,松山市內的交通很大程度依靠橙色的單軌電車(作為盛產柑橘的城市,橙色作為吉祥色出現在大街小巷)。若干條線路交叉散佈,我們一直感嘆,這需要多麼精準的規劃,才能執行暢通?乘坐著空蕩的伊予線,我們向日劇的朝聖勝地——梅津寺(《東京愛情故事》裡莉香和完治分別的車站)進發。一會兒工夫,車就行駛到了海邊。列車在光與海水的交界蜿蜒前進,讓人想起了穿梭在瑞士山區的紅皮小火車。不同的景色,相似的浪漫。海邊礁石旁偶爾見到年輕情侶依偎而坐,靜謐的環境讓海水每一次拍擊都清晰可聞。我倆爬上堆砌的石階,饒有興趣地看了半天臨海垂釣的老者,拋竿提竿,好不悠閒。忽然覺得,讓東京城內的熾熱激情終結在這樣的邊陲小城,是很有哲學意味的高階編劇。



道後溫泉
作為正岡子規的故鄉,松山市的街頭巷尾自然少不了俳句的身影。市政廳的大門口,古城牆的扶欄邊,到處都有紙筆供人們一發詩興。當然,最著名的景點還是號稱“日本三大古溫泉”之一的道後溫泉。三層的木質建築,雕刻以鳳凰赤鸞,一派乘鶴歸去的逍遙氣質。相傳,當年夏目漱石正是在此奮筆寫下《少爺》,從而使松山聲名大振。周邊四處攬客的黃包車,環繞而建的商業街,營造出濃濃的生活氣息。溫泉街的入口,佇立著醒目的少爺自鳴鐘,整點時候會有表演,小說裡的人物一一亮相。實在抵禦不了松山市吉祥物“Mikan”的誘惑,買下無數週邊小物,看著它都能笑出粉紅泡泡。從溫泉商區到我們的酒店大和屋,不過五分鐘的腳程。街道風格、路人著裝、店鋪裝潢,都是和氏風情,讓我們飽覽古日本的魅力。景點人流擁擠,我們見狀果斷回到酒店,泡了個愜意的私湯,也算是體驗了一把聞名遐邇的溫泉文化。



慶應大學與六本木之丘
誰說只有在四國小城才能得見古樸風情?東京城裡便有復古的痕跡。小雪紛紛,我們坐著公交,來到全日本最古老的私立大學——慶應義塾。萬沒想到,2019年的初雪居然在日本落下,也是很浪漫了。而歷經滄桑的紅磚在白雪映襯下可謂美輪美奐,平添詩意。校園不大,但建築錯落有致,整潔有序,最醒目的中心是創立者福澤諭吉的半身石像。其上纖塵不染,可見師生對這位明治時期的大功臣、聞名世界的思想教育家的尊崇敬仰。他倡導“西學”,是日本現代經濟學的開山鼻祖,同時又對軍事理論和政治體制研究頗深,難怪他的頭像會被印刷在10000日元的正面,供後人敬仰和懷念。毫不誇張地說,有了福澤諭吉的思想才造就了今天的東京城,而今日東京的代表性建築之一,便是佇立在港區六本木的Roponggi Hills。大牌雲集,絢爛十色,底層是眾多商鋪食肆,高層則是可以俯瞰東京夜景的瞭望臺。瞭望臺分高低二層,低層玻璃360度幕牆環繞,而若不怕冷風,可以多付500日元登上最高的露臺(需存包和一切攝影器械),感受一下無遮擋的東京夜色。

令人豔羨的鄉村生活——茨城小記

嚷嚷了許久要去幹媽家看櫻花,好容易成行,櫻花卻還未盛開。雪花飄揚的夜晚,在JR車廂上裡和故人相遇,激動得不能自已。喜悅之情令一個小時的車程變得好短,不知不覺就到了道敷車站,家屬接了我們,直奔附近的永旺購物中心覓食。

鋤燒放題,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壽喜燒暢吃。沸騰的豆漿醬油鴛鴦鍋,滑嫩醇香的牛肉,我們在一片霧靄蒸騰裡過了難忘的“破五”。乾媽家離車站還有十幾公里的路程,沿著昏黃的路燈踏雪前行的景象,足夠加工成電影的鏡頭。進了小院,見到了傳說中的Ben先生——一條矯健的南非血統獵犬,按照人的年齡已經是80多歲的老朋友了。Ben毫不怕生,在我倆的投喂下很快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繞著我們跑來跑去,不亦樂乎。雙層的木質小樓,雅緻而溫馨,牆壁拐角處掛滿了主人的畫作,屋內房間中隨處可見原創的工藝品。我倆住的內間臥室裡還掛了一件落地的絳紅色和服,可謂點睛之筆。洗漱完下樓,幾個人圍坐在壁爐旁,熱了日本產的德式Glühwein,暖暖地談天說地。壁櫥裡的每一件陶器都有自己的故事,一邊講著一邊欣賞,很快就到了半夜。盡興而歸,很快入眠。夜晚看不清外面的景色,只覺得一片極致的安寧。

黎明的院子就是另外一番模樣:銀裝素裹,日光滿院,乍一看,像極了北歐童話裡的維京小木屋。Ben先生在院裡恣意奔跑,臘梅從虯枝中掙脫而出,穿上雪做的圍氅。乾媽帶著我們參觀了家裡的藝術小工坊,描樣上彩儘可操作,揮霍時光在這專屬小木屋,活脫一個DIY的世外桃源。

翌日黃昏,雪化得差不多了,乾媽從車站接了我們,帶我們去吃當地的回轉壽司。我們在白日裡,對這個郊外小鎮的生活便利性進行了大考察。以交通樞紐車站為中心,遍佈著大小不一的購物中心、電影院、藥妝店、餐廳,越往外開就越是獨門獨戶的住宅小院。我不禁回想起美國小城市的市政佈局,與此很是相似,頓時生出幾分親切感來。雖然離開東京城區幾十公里,但人民素質依舊很高。行車、服務皆讓人如沐春風,比起東京市內少了喧囂之氣,多了樸實親切。

人文素質帶來的思考

大和民族的超高素養世界聞名。無論什麼行業,在什麼地方,見到的總是彬彬有禮和高效有序。以至於在日本,排隊並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人文關懷也做得細心周到:人行道上給盲人使用的聲控訊號,洗手間裡防止尷尬的鳥鳴聲,都在細節上給日本民族印上了“完美主義處女座”的標籤。無數人都在大加讚揚日本的禮貌,包括我自己。但想得深些,卻也生出一些疑惑來:禮貌固然是好的,但如果隨時隨地都是同樣一副表情,不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表露出來,喜怒難辨的面具戴得久了,人不免會變得虛偽。人的情感需要自然的宣洩渠道,一味壓抑會可能導致內裡產生一些潛在的扭曲。難怪日本素質享譽世界的同時,自殺率也是逐年攀升,毫無放緩勢頭。或許,在混亂無理和滴水不漏之間,有更合理的區間存在。

儘管如此,旅行中一些溫暖的瞬間還是要記錄下來:松山的公交車上,我倆為怎樣付款一頭霧水,一位大叔操著並不精準的發音,認真用中文和我們解釋怎樣投幣,十分可愛;從大倉飯店趕往乾媽家的路上,一位瘦弱的女孩子主動幫我倆把大箱子搬上了樓梯。感謝這些一面之緣的路人,讓旅程留下了溫暖的瞬間。

遊覽過鬆山,我倆皆生出“以松山之小見日本之大”的感嘆。霓虹國就那點國土面積,卻讓人每每意猶未盡。這次回國後,我們準備辦一個多年多次往返,擇時前往一片楓紅的青森瀨溪流。如開篇《創造日本》其中提到:日本社會內在的複雜性很少進入我們的視野。它要麼是被高度意識形態化的敵人,要麼是一個值得模仿的鄰國。至於日本到底是什麼?我們仍缺乏興趣。越是來日本,越能模糊地碰到這“可意會不可言說”的核心,至於清楚地剝離出這複雜的魅力究竟是什麼,恐怕只能靠一次次切身體會了。



2019年的精彩,從春節的旅行開始。感謝所有為我倆的旅行貢獻建議、提供幫助的家人和小夥伴們。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