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天婦羅,用薄而脆的面衣鎖住食材的美味,是最受世界歡迎的日本料理之一。天婦羅職人相信,最佳的美味應該在第一時間品嚐,恰到好處的時機呈上炸好的天婦羅,代表了“最高規格的款待”。

何謂“天婦羅”?

“天婦羅”源自葡萄牙語“templo”一詞,在葡萄牙語中意為“四季齋日”,本來是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在齋戒期間的一種食物。大約在400年前(公元16世紀),葡萄牙商船在長崎停靠,天婦羅隨之傳入日本。在當時的日本,人們只能夠使用珍貴的燈油來製作天婦羅這種別出心裁的高階料理。到了江戶時代,隨著油的產量逐漸增加,天婦羅這才作為大眾料理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起初遍佈街邊的是製作天婦羅的攤販,直到明治時代,職人經營的天婦羅料亭才開始出現。

追溯到過去,關東人和關西人會用各自喜愛的方式來製作這道美味。關東一帶靠海吃海,捕魚為生,從東京灣捕獲的鮮魚成為人們鍾愛的食材,蛋液混合著面衣包裹住食材,為了更好地去腥,會在芝麻油中炸至金黃,品嚐之前先沾上一種叫做「天つゆ」的傳統醬汁。而在關西一帶(尤其是京都地區)人們居山野喜農耕,各種蔬菜自然被當作食材的首選,為了將食材的美味發揮得淋漓盡致,裹上不加蛋液的面衣,在油中炸好,最後沾鹽品嚐。

美味誕生的祕訣

天婦羅為何美味?原理其實十分樸素。利用油的高溫,讓水分在瞬間蒸發,食材脫水之後原本的味道被牢牢鎖住,濃縮便是精華。製作天婦羅的面衣,職人會選擇低筋麵粉,麵粉和水的最佳比例,考驗職人的經驗。除此之外,油的不同也會帶來不一樣的口感,芝麻油、棉籽油最為常見,職人用油詮釋了自己對味覺的追求。

時機、環境、品質,每一個小小的因素,都會對這道料理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天婦羅追求的是一種不多不少、不早不晚的極致。一沾、一翻、一夾,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都是歲月的沉澱,職人的利落嫻熟背後,是無數次不苟的重複。

如何品嚐“天婦羅”?

剛出鍋的片刻永遠是品嚐天婦羅的最佳時機,每炸好一份,職人都會用小盤呈上面前。該沾什麼完全根據自己的喜好,將天婦羅一分為二,一半沾醬汁,一半沾鹽,也是一種不錯的吃法。

在日本的油炸食物

炸一炸再吃,口感香脆,美味難以抵擋,油炸食物受到大家的喜愛,天婦羅、炸雞是其中的代表。在日本的油炸食物還有哪些?它們不同在何處?不妨先來做個瞭解。

日式炸物 / 唐揚げ,karaage

相傳日式炸物的油炸技術是在室町時代經由中國傳入,寫作「唐揚げ」(“唐”即代表中國),雞肉是製作炸物時最常見的食材,一般會先經過醬油醃製入味,之後裹好面衣下鍋炸熟。

雞肉南蠻 / チキン南蠻,chicken nanban

將雞肉用糖醋醃製(南蠻漬,“南蠻”代表西洋),之後裹好面衣下鍋炸熟,再澆上塔塔醬(tartar sauce)作為蘸料。

龍田炸 / 竜田揚げ,tatsutaage

龍田炸的食材最初多為鯨魚、鯖魚這樣的魚類,現在一般雞肉也很常見。為了掩蓋食材的腥氣,龍田炸的醃製方法比較特殊,一說這道料理得名於奈良縣的龍田川,炸好的食材透著醬油的紅褐色,包裹著白色的面衣,彷彿飄落在龍田川白波之中的紅葉。

fry / フライ

“fry”即是英語“油炸”之意,在日本,人們習慣將魚類、蔬菜等食材裹上雞蛋和麵包粉,然後下鍋油炸製成的食物稱為“??? + fry”。

炸肉排 / カツレツ,katsuretsu

炸肉排的名稱源自英語“cutlet”一詞,在英語中代表“肉片,肉餅”之意。在日本,人們習慣將豬排、牛排、雞排等肉類食材裹上雞蛋和麵包粉,然後下鍋油炸製成的食物稱為“??? + カツ(katsu)”。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