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9 北京 to 大阪

最好要在飛機上找空姐要入境卡和報備單填好,無論是否有需要報備的物品,入境的時候都要交都要排隊填寫。
到達時候已經是晚上7點,領了行李去找JR ticket office購買7日周遊票。某些特殊線路,包括新幹線等需7日周遊票單獨換票,普通的區間線路只用乘車入站的時候向工作人員出示7日周遊票。

JR特快HARUKA線到天王寺站,換大阪環線到京橋站,按照房東圖示很快找到了民宿。
可能是地震原因,一直在下雨,空氣潮溼。向民宿的奶奶說明想找避難所,被嘲笑了,她的英語發音我們聽不太懂,於是讓一位老爺爺下來,又是指路又是畫線路圖,連紅綠燈都畫了出來。避難所一般是中小學校,我們去的路上有開汽車的年輕人大聲問話,看我們一頭霧水面露不解搖搖頭一腳油門就走了,當時猜測是黑車後來瞭解了一些日本社會情況後猜測是一次搭訕。在通往高中避難所的路上發現了一個小學避難所,可見避難所密度之高。高中避難所沒有開放,很黑,也沒有什麼人,我默默把朋友給的報警器攥在了手裡。

路邊有些人家有在國內很少見到的雙層自行車架,即使很多自行車也可以方便放置。
民宿從前臺到打掃衛生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家。門口放傘的架子上全是長柄傘,透明或者黑色,連傘套都只有配套長柄傘的,我們拎著還在滴水的摺疊傘,著實尷尬了一下。

20180620 大阪

下了一整天的雨,應該是震後反應。
日本的交通著實讓人頭疼。JR線相當於國有資產,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私鐵,比如阪急/阪神,各城市還有各自的地鐵,對於初來乍到者很不方便。在大阪我們買的一日周遊卡,不僅可以無限次乘車,除JR線以外的大部分私鐵,很多景區如通天閣天守閣動物園都是被包括在內的。
持大阪一日周遊卡也可以免費乘坐京阪線,我們找不到入口,問了一位還在用小推車推貨物的超市員工。他給我們指了路,見我們猶猶豫豫,就又追趕上來,打手勢重複著Information,帶我們去了問訊處。問訊處的阿姨年紀四十來歲,直接從櫃檯後面出來帶我們到了車站入口。

我們順便去看了投幣寄存行李的地方。一般車站都有的,很方便,有300,500,700日元三個檔位。國內有很多地方不方便寄存行李,日本這種適於一個人單獨生活的設施很多,拋開對單獨居住到底好不好的爭論,我還是同意一個城市從設施到服務對獨居人士越友好,其文明化程度越高。
JR到通天閣,出了車站要走上一小段。一路上店鋪都沒有開,但扭蛋機浩浩蕩蕩位列兩旁,看得我躍躍欲試。

通天閣是劇場版柯南《世紀末的魔術師》裡的案發地,基德在這裡搞了大事情。先下B1再坐電梯到2層,逛一圈再坐到5層然後走下來。似乎在辦筋肉超人特展,還有滿滿兩排的扭蛋機。整棟樓似乎都被pocky贊助,到處都是廣告,不過並不引人厭煩,趣味性很足。還有用pocky和pocky盒子搭起來的通天閣模型。

八福神神像,最最著名的是比利肯神Billiken,翹著小腳丫,每位遊客都願意上前摸一摸。

觀景臺可以繞一圈,看看水汽騰騰的大阪城,撇到動物園離這裡不遠,決定下一站去那裡瞧一瞧。

從5層直接走了下來,有一小小段霓虹燈路。二樓有畫像攤,1000日元一人,可以和自己喜歡的動漫人物“合影”。

出了通天閣在下面仰拍其底部。

天王寺動物園和通天閣一樣,都包含在大阪一日遊卡里,距離後者幾分鐘的步程。之前看到過這個動物園的視訊,講利用一種本土鳥親人的活潑性格讓其與人互動,是很好的互動示範。

雨下的正大,我第一次在海洋館外看到海獅。頭一次離海獅這麼近,它們似乎很有表現欲,游來游去,會迴應我的招呼。有一隻特別肥胖,一直在高聲叫。鷺鳥站在海獅池的石頭上,淡定自在,旁若無人。
北極熊和其他熊有熊山和水池,還有放在水池中和掛在山壁上的玩具——錐形路障、塑料桶和球。
鳥的樂園也很好,整體圈起來,人在上層走廊裡走,鳥在中間下層的樹上或者水池中活動。這時雨下得很大,人和鳥之間沒有阻隔。
大象館繞了一圈發現一行標誌:本園中沒有大象,唯一一隻死於2018年1月,黑色幽默。但是整個象館模擬野生亞洲象所處的叢林環境,模擬蛇栩栩如生,我被嚇了一跳。
爬行館看到一隻巨型水龜,嚇呆了。

出來又回到了通天閣下,吃了一家日式料理。我們點了套餐,每人700日元,算價效比很高了。吧檯和廚師之間有長而細的玻璃缸養鰻魚,有點好奇它們如何轉身。

接下來溜溜達達去了四天王寺,也在附近。

路上看到了”一心寺”,位於天王寺公園的北側,大阪夏之陣德川方戰死的本多忠朝的墓地,也存放當地人的骨灰。寺院特別清淨,去的大多數都是當地參拜的人,很少有遊客,我們也沒有進去。裡面豎著很多方碑,有一家人穿著肅穆進入。

路上看到了帶有天王寺標記的彩色井蓋和競選海報,有趣。
四天王寺門口有日本最古老的鳥居,並非佛教產物,而是日本本土神道教的代表建築,卻並不突兀。說是在鳥居建立的時候,大阪還是鄰海的,現在已經離海很遠了嗎?鳥居旁是淨手的地方,水可以喝的。

門口有天王寺中學,我們出來的時候正趕上學生放學,小姑娘們穿著制服,揹著掛有卡通掛墜的書包,擠在一個傘下嘰嘰喳喳。有漂亮的小男生在門口低頭無聊地走來走去,不知道是等家人來接,還是等小夥伴。

進去以後隔著細石子地是金堂——五重塔主建築。五重塔是幾層套嵌結構建造,地震時幾層可向不同方向搖晃因而並不容易倒,雖然聖德太子建立的那一座已毀於人禍,但大致風貌就當它保留下來了吧。

旁邊是金堂,每天11點會有請出舍利的法事進行。門口有傘架和鞋架,進去需要換拖鞋或者乾脆把鞋子脫掉。裡面有僧人在高聲誦讀經文,在國內真的很少見僧人如此高聲唸經。四壁是佛教壁畫,可以繞場一圈細細觀摩,旁間燈光很暗,但細看還是能夠看到壁畫以及佛像細節的。也許是下雨原因,也許是被經聲感染,也許是人少,整個殿裡安安靜靜,莊嚴肅穆。
周圍一圈廊道,掛了很多信徒捐的燈,晚上可能更加美麗。

寺的各個角落供養了很多佛,有一個是木製的,因為常被信徒澆水,長滿了青苔,很特別。

北邊有很大的石舞臺,據說是日本三大石舞臺之一,祭祀日有活動,兩側放生池裡面有很多被放生的龜。
六時禮讚堂前站著沉默的黑衣女子,我站在她背後,看她沉默眺望,和堂內的居士行禮,胡亂猜測她的故事。

天守閣是下午4:30停止進入,在大阪城裡,大阪城離警察局和大阪博物館很近,外圍有兩道水系屏障,雨色濛濛,狼狽的我們覺得它的美感在雨中更甚。

總算忽略其他建築趕在4:30之前進入天守閣,不免有點興奮——常出現在蛙兒子的明信片裡的景點嘛。整座大阪城都逃不開豐臣秀吉這個名字,也逃不開他與德川家康的恩恩怨怨。

天守閣外表五層實際八層,電梯只上不下。可以在最高層看到大阪城全景。簷上的裝飾物叫金鯱,虎頭魚尾,是權勢的象徵。裡面有豐臣秀吉的相關展示品,值得細看。當時主將要戴鹿角戰盔,勇猛的象徵,還有豐臣秀吉的黃金茶屋複製品,可以拆卸宮別處舉行茶會或向民眾炫耀。還有大阪夏之陣屏風,上面詳細刻畫了德川家與落魄下來的豐臣家大戰的場景,還有為了講解而製作的對陣模型,放大講每一位重要人物的短片。這場戰爭就發生在天王寺附近,我看得很認真且腳疼。

天守閣可以蓋官方印章幾年,很慶幸自己隨身帶了本子。
出來後有一個很像UFO的小容器,松下集團建造,裡面有一些植物種子和象徵人類文明的物品,還有小學生獲獎作文《寫給五千年後的人類》,據說一般一百年開啟一次,最後一次開啟時五千年之後了。一九六幾年的日本人,神神叨叨又有點可愛。

旁邊一棟看上去很像歐式酒店的建築,也是經歷很多,在二戰時當過指揮部,後來還一度成為市立博物館,現在變成了小商城。

走過這個區有個幾乎沒人來的小庭院,是豐臣秀吉像和豐國神社。由於他屌絲逆襲的經歷,據說參拜的人並不少。今天,可能是因為下雨,幾乎沒有人。不過雨天傍晚,一頭撞進一個無人境地,還是有一種神奇的感覺。

出去的路上有一家“修道館”,可以進去觀看,但不能拍照。小朋友們煞有介事地吼叫著舉著竹劍,穿著寫有自己名字的劍道服和麵罩,車輪戰,光著腳,一本正經地划水,真是很可愛,有著雨聲中的限定可愛。

到這時,書包已經被雨傘中滑落的水滴透了,只好順路去買了把便利店特供傘,65cm半徑透明傘,500日元,很便宜呢,打著傘一下子就開心了起來。
結果錯過了最後一班河道遊大阪,趕到時眼睜睜看著它開走。有點遺憾,只能在售票處蓋了個章聊表安慰。
回到住處烘了一會衣服又出發,去梅田逛逛吃吃。沒有去有名的心齋橋,可能也是嫌人多。在地鐵站迷路了一個小時,在詢問處用英文問了半天,發現人家胸口牌上有巨大的“中文”,嘿。
找到了美食街“梅三小路”,吃了據說是章魚小丸子鼻祖的“會津屋”,還有一家大阪燒,啊我是真心不喜歡大阪燒這個東西。

梅三小路里有一家特別大的遊戲廳,娃娃機裡有零食/巨大的毛絨玩具,還有手辦。頭髮斑白的中年大叔在跳舞機上靈活轉動,公文包就在腳邊,很遺憾匆忙覓食沒有來得及鼓掌。

覓食結束後去找摩天輪,這也包含在大阪一日卡中。摩天輪HEY FIVE在商城頂樓,在夜空中俯視夜雨中的大阪,是溼漉漉的寧靜。大概也是摩天輪最後一班乘客,整棟樓裡沒有其他人,只有火紅鯨魚無聲注視,有一個裝置我們搞了半天猜測是吸乾雨傘上的水分。細心!

日本這邊下雨天用長傘的人很多,所以配套的傘套和傘架都是給長傘用的。
晚上回去繼續在床邊放瓶子防地震。特意買了信封用來裝硬幣和卡片。

20180621 大阪——京都

早上起來辦了check out離開了京橋附近這家民宿,看到招工廣告,上面寫年齡不限,也是,這兩天看到的工作人員和老闆都沒有小於50歲的,為了我們國家有一瞬間的自卑。

花700日元把我的大箱子和傘放在寄存櫃中。車站有兩種寄存處,一種人工服務較貴,一種是帶鎖櫃。在問訊處試圖讓工作人員明白我們找的是Locker也是很花了一番功夫。
然後坐車阪神線到甲子園球場,當天有訓練可以買票觀看。被告知甲子園博物館要到16號視窗。門口即是野球塔,棒球場的標誌之一。來甲子園是因為小時候看棒球英豪看的痴迷。前一陣又回顧了一番,發現從前看感動於少年情愫和青春熱血,如今看似乎自我認知的過程也很值得細品。

門票600日元,30多元,很值,錯峰出遊真的很棒,整個館裡也就5個人?下了一個專用App,有中文講解,還可以帶貼紙拍照,一陣興奮。下載App還送紀念圓珠筆。
門口是一牆的棒球。分幾個小展區,有VR互動,有歷屆明星的紀念球棒,紀念球,冠軍球衣,進了NASA的棒球,用了很多很多年的冠軍旗,還有歷史上甲子園精彩對決錄影。坐在小錄影廳看了兩段,很容易被少年熱血點燃。還有場上隊員休息區,訊號燈/記分牌等實物。有一處平臺可以看到訓練場全貌,今天有訓練,所以用屏障遮擋住了訓練場,只有遮擋板中間幾個小孔可以觀看,但不能拍攝,可能是怕對方球隊窺探訓練機密?

這個球場也是日本比較有名的Tiger隊職業棒球隊的主場,明星球員的簡介,還有教練。
有兩條長長的走廊,一條是每一年甲子園參賽球隊,肉眼可見的逐年增加,真好,越來越多人喜歡上這項運動。我當年看比賽規則看得一知半解,後來看《我們的少年時代》,可惜後來不知所云的愛情戲太多,另一條是一條漫畫走廊,上面會有棒球漫畫的名場面。有五六部。我竟以為只有《Touch》一部!想來當年只引進了一部而已。

在球場被上湧的青春熱血衝擊了一波後,出來在路邊找能買到Touch的書店,未果。
用ICOCA坐車,這是儲值卡,基本上除了新幹線是通用的,方便但不那麼划算。
回到梅田,用JR PASS換了去京都的新幹線票,也就一個多小時,路邊的高樓大廈,很快變成了坡頂的獨幢小屋,離京都越來越近啦!看著小屋間的狹小路徑,想象一下達也們低頭踢石子邊回家的樣子,哈!

住的地方在鴨川邊上,離清水寺,二條阪都很近,放下行李出去覓食,在即將落幕的晚霞裡走走停停。
晚上六點已街上無人,小城市的安然讓人羨慕。街頭的二層小樓裡有斷斷續續的小提琴聲傳來,走個幾步就能遇到寺廟,拐角的學校也已經安靜下來,初來乍到就被俘虜。
一路溜達到二條阪,在唯一一家沒關門的紀念品店買了點心和明信片,冰箱貼。關了門的法觀禪寺也是聖德太子建立的,哪一個角度看裡面的八阪寺都很美,只恨自己沒有帶三腳架。
溜達到高臺寺,安靜得有點害怕。傳奇人物阪本龍馬的墓就在附近,可惜不太敢去。應該是在附近的靈山護國神社。

又走到了八阪神社,鳥居和大門中間有一家高階飯店,目睹了一場商業飯局結束後的歡送儀式,飯局裡男性全穿西裝,女性卻都是和服,很正式的場合。
晚上的八阪神社舉辦各種儀式的臺子上沒有人,四面燈籠引人注目,很美。

之後步行回去,代購,走了好幾條街也找不到一家開張的飯店,直到遇到了“壹錢洋食”,有點像手抓餅,還有酒,抹茶糰子和冰淇淋,連鎖小店,佈置得很有特色。晚上在黑漆漆的路上回去,和奇奇怪怪的街邊招牌合影,一路走一路猜這家寺廟是供奉什麼的,是用來求什麼的。很是輕鬆愉悅。也有醉鬼腳步踉蹌扔易拉罐,在放鬆濾鏡下看也很可愛。

20180622 京都嵐山

選擇今天來嵐山是怕週末的時候人多。
同樣是在京都大站週轉,到了33,34站臺坐嵯峨線,也沒多久,中間有一站“太秦”,是“東映太秦映畫村”所在,據說相當於這邊的影城,以後有機會會去看一下。據說銀魂就是在那裡拍攝的真人版。

出了站就是嵐山小火車的嵯峨站,cuo(二聲)e(二聲)這兩個字的中文發音真好聽,古韻漾出來了。在售票處指著站名here/there了半天,最後找到一位臺灣售票員才終於買到了我們想要的站次。從嵯峨野到終點站龜岡,看一看沿途及終點站風景,過一個小時從龜岡乘返程車回到倒數第二站嵐山,開始漫步嵐山。單程也就半個多小時,但是無論坐幾站都是一個票價1240日元,下了車還要再買。去程只有普通車廂,回程有幸買到了5號觀光車廂,能感受到更強烈的陽光衝擊,由於受到了不斷重複的“龜岡”暴擊,我回國多日仍記得龜岡這個詞的英文讀音“kameoka”。
去龜岡的路上坐在了1號車廂,一個卡座裡還有一位來自臺灣的媽媽帶著一對8/9歲的兒女,兒子深沉安靜,讓拍照也不情不願,女兒鬼馬精靈,不好好坐一定要到後面架子上獨美。


全程也就不到30分鐘,會經過舊鐵橋、隧道、峽谷漂流,和漂流的人們打招呼,撐杆的師傅還像玩金箍棒一樣轉他的長杆,有點擔心他的客人被砸到。

天氣非常熱,我們到龜岡站下車,定了一個小時後的返程車票。於是四處溜達。在水道邊喝果酒,戴墨鏡自拍。去人家莊稼地裡看飲料瓶做的風車溜溜轉,人非常少,很難相信在嵐山這麼熱門的景點還有如此安靜的農家。

回程路上坐的5號觀光車廂,頂棚透明,到嵐山站停。下車一邊是竹林和天龍寺,一邊是我最想去的兩個唸佛寺,就奔了唸佛寺而去。
朋友身體不適,坐在常寂光寺門口休息,我一人進去,300日元門票。一路爬山,在門口讓一位日本姐姐給拍了照,有大片青苔,拾級而上都要小心翼翼。基本沒有外國人,為大片的各層次綠驚歎,一路東張西望,彎曲臺階上也都是青苔,一路賞心悅目。一些古蹟,由於對歷史不瞭解而感觸不深,但光美景就讓我歎服。

寺內有名著《平家物語》中所描寫的本堂書院等古蹟,但已經被燒燬又歷經重建。一個塔是16世紀的。登到山頂可以俯視山下小鎮。下山走另外一邊,是一小片無人竹林,我一個人茫然迷失,心裡卻十分愜意。
走到本堂後面,兩個工作人員在水塘邊不知道是清洗還是修剪。我頭上的枝條咔嚓作響,以為是大烏鴉,抬頭一看竟然是兩隻猴子!它們經過房簷跳到水塘,竟是去騷擾工作人員。人們熟練的大聲叫嚷驅趕,看來猴子來搗亂是常事了。

出了常寂光寺,沿路一直走,發現路邊車庫裡有柴犬,戴著花圍兜,趴在地上。我剛蹲下來想要逗弄,主人就回來了。嵐山沿途有很多私宅和只准會員進入的高階會所,在門口有擺放設計很漂亮的小葉槭樹和白色裝飾石子,貴氣雅緻。

一路路過二尊院,沒有進——據說也是賞紅葉的好去處。嵐山這邊寺廟的山號似乎大多數叫小倉山,小倉山·二尊院,我們下山的時候也已經關門了。
到了朋友之前Pick的祇王寺,門票300日元,又叫“小苔寺”。“苔寺”最有名,但是需要提前預約,還有時間和人數限制。於是來到了小小的祇王寺。被認真保護的各種苔蘚生長和諧,旁邊還有各種苔的簡介。碰到了拳頭大的蚊子,腿軟。藝妓祇王原來是大將軍平清盛的寵妾,後來平清盛移情另一名藝妓阿佛,於是祇王憤而和家人搬至了這件尼姑庵併入了佛門。後來阿佛稱無法以平清盛寵妾身份生活下去,願與祇王一同修行……聽著介紹目瞪口呆。不過滿目翠綠覺得自己誤入幻境。祭臺邊打瞌睡的老爺爺,井口往外冒的汨汨水流,偶爾的有人都像闖入者。

又走了一段來到化野唸佛寺。這裡的竹林曾經上過Lonely Planet封面,很有名氣。門票500日元。售票視窗旁放一臺自動售票機,投幣換兩張簡易票再遞給售票員換兩張竹林的照相明信片。竹林還在維護整修,可能為了之後的旺季吧。

裡面也不是很大,但是有八千小石塔石佛,為了那些戰亂時無親無故曝屍荒野而建,風吹日晒雨淋,很多石佛石塔的稜角已被磨得不具有原來形貌,據說每年八月底有千燈供養儀式,是京都十分重大活動。石佛區內不讓拍照,旁邊是一小塊墓地,碑多成林,密密麻麻。再往裡就是封死的竹道,中間有兩盆蓮花,放在鐵網中,寫有“培育中”的字牌,嚴肅得可愛。

出來時也已經4點15分,這片的寺廟基本上4:30就關門了。在嵐山跑斷腿也沒有來得及去愛宕唸佛寺。最初想去這裡看小羅漢像,所以才開始查嵐山的。不過京都也好,嵐山也好,總歸要再來的。

下山路上碰到賣清水燒的店鋪,進去看時有面目溫柔的阿姨讓我們喝涼茶,卻之不恭。看上一個小香膏,桃子味很正,而金木樨(桂花)是失真的,600日元。由於之後沒有買,哪知之後看到的價格都更貴。由此可知日本(至少是京都)景點處的價格不一定更貴些。柴犬依然懶洋洋,試圖逗弄時又碰到了主人,我好背。有父親帶著剛上小學的孩子來剪盆子裡中的黃瓜/絲瓜。
回來的路上去來的時候沒來得及逛的御發神社,牌子上的字顯示應該是祈求長頭髮的神社,也有美髮行業的前來拜祭。這個神社似乎在我們回來之後突然變成網紅了哈哈。

從嵐山站走另一條路去嵯峨野竹林,才哭笑不得的發現原來嵐山的遊人都在這裡!據說是《臥虎藏龍》的拍攝地之一,傍晚風吹竹動,人再多也靜得下來,只是拍照很費勁。路過關門也無緣的天龍寺,竟然發現了野宮神社!在日本,由於竹子常常被喻為力量的象徵,因此日本本土的神道教和佛教寺廟往往都位於附近竹林中,這被視為辟邪的一種方式。

野宮原意是齋王(平安時代代替天皇常駐伊勢神宮,服侍神道教最高天神“天照大神”的皇族未婚女子)去伊勢神宮前齋戒沐浴之地。齋王齋戒沐浴時間可達3年之久。而野宮只供一代齋王使用,換代便重新尋找齋戒地,並拆除舊野宮。之後齋王制度被廢止,而野宮被當作神社保留下來繼續進行祭祀活動。這個野宮出現在《源氏物語》中,很多人慕名而來。
走到嵯峨站回去路上找飯吃,意外發現一家“多慶料理”,是一位老奶奶獨自經營的網紅店。我知道這家店,但是並未為此專門做過攻略,甚至不知道是在京都。又是一大驚喜。我們去的時候碰上一位獨自旅行的小哥,用中文推薦我們烏冬面,我們點了烏冬面、拉麵(日韓的拉麵都很像方便麵唉)和一杯梅子酒。店很小,在放《哆啦A夢》,雖然我小時候也不看這部,但溫馨氛圍實在是很棒。由於只有一個人,飯上得很慢,她提供了幾樣小菜,甜辣口,芋頭塊昆布之類的。

我們住的地方離鴨川很近,我累得腰疼,只願在橋上看一看。

20180623 京都

下了一整天的雨,時大時小,就是不停,吃了飯順著大路一直走去找清水寺。終於發現我們住的地方附近為何那麼多賣清水燒的店,原來清水燒發源地就在此。於是決定給自己買個杯子。

先找到了大谷本廟。門口的石燈上停著很多鴿子,感覺大阪京都這種地方,鴿子很多且和居民遊人相處自在。

人不多,都是本地穿著正式來祭拜的居民。正殿門口有放雨傘的架子,是那種長傘適用的竹製傘架。日本這幾天看下來基本配套設施全適用於長傘。尤其京都這種地方,沒有看見本地人用過摺疊傘。
從大谷本廟側門出去,一路向山上走,導航說可以到清水寺,也確實到了,但中間經過了一片頗具規模的墓地,有些墓主人甚至是戰爭時期去世的,碑上有某軍團的文字。不過日本人對於墓地似乎並不是很避諱,旁邊就有民居,不知是真的不避諱還是房子實在太緊張。

一路爬山,看著清水寺的三重塔越來越近,終於到了寺內。繞道正門按順序逛,門口兩隻神犬狛犬,一隻張嘴一隻閉嘴,寓意人從出生(張)到死亡(閉)。清水寺中有大量觀音像。以前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來此表演過千手觀音,被記錄在了石板上。我在上面找到了溫家寶和邰麗華的名字。
指引我們找到清水寺的表示物是三重塔,這裡是日本寺廟中最高的一座。硃紅色建築,在雨中十分奪目。

旁邊有一個隨求堂,保佑順產,育兒,有點意思。
最最有名的清水舞臺需要購買門票,400日元。門票是畫有硃紅色三重塔的書籤,有儲存價值。清水舞臺正在整修,無法拍攝好看的照片。有一句日本諺語:從清水舞臺飛躍而下。表示一個人豁出去做某件事時不顧一切的決心。旁邊牆壁上貼有清水舞臺四季美景,個人看來秋冬兩季最是美麗。
清水舞臺後面是本堂,又稱大悲閣,裡面的千手觀音像是尊祕佛,有四十二臂,最上面的二臂向上高舉,合捧一尊小如來像。這種叫“清水型”觀音像非常稀有。拜神時旁邊有一個銅質圓缸,祭拜前先用旁邊的木槌敲擊圓缸的上部,之後再雙手合十許願。看許多當地人這麼做。

這天正好是週六,趕上某學校的集體出遊,小男孩小女孩們應該是初中生,嘰嘰喳喳迴應老師的講解,在大門口的臺階上拍集體照,之後三五個人各自遊覽。那些小男孩們裝作懶洋洋毫不在意地有一搭沒一搭聊天,小女孩們偶爾一驚一乍。不分國度什麼年代的青少年都很可愛啊。
從清水舞臺順路而下,是奧之院,也供奉觀音,據說是拍清水舞臺的最佳拍攝地。再下面就是音羽瀑布,實際上只是三條水流從房簷飛流下,分別代表長壽、愛情和學業,只能喝一口才會靈驗,喝兩口效果折半,全喝的話完全不能實現願望,做人不能太貪心。
帥氣的中學男孩們排在我們之前,想像平常中二十足的小男生乖乖排隊祈福,還真的有點可愛。

用很大的舀水器街其中一條水流,接滿後倒入左手,喝一口,再用剩下的水洗手,這是標準許願流程。
清水寺離八阪神社也很近,這次還是從南門進的。判斷一座神社的的主入口的基本標誌是鳥居。前天晚上被燈籠包圍的舞殿四周掛滿燈籠,都是不同贊助商的名稱,以求生意興隆。此時竟然有祭典,演奏者基本全是男的,有中年男性也有初中生,叮叮噹噹是不是還會喊一嗓子,還挺有意思。

八阪神社


之後從西門出,鄰著大馬路,附近有公交車站,可以直達租和服浴衣的地方,
公交車站旁有個漢字博物館,漢文化在京都很受重視。可惜來不及去了。

去換了浴衣穿了木屐,深覺日本女性的不易。和服太厚,適合秋冬,春夏還是要穿浴衣。我選了紫底櫻花粉,配粉色腰封。要穿很多層,基本做不到彎腰下蹲的動作,下襬直裹到腳踝,無法邁大步,直感嘆戰亂時怎麼跑,用配色相符的小手提袋裝隨身物品,往二條城方向走走停停,透明雨傘拍照真的好看呀。

路遇“神泉苑”,有一座非常美的紅色拱橋,和橋下眾多肥美錦鯉。後來看《知日·妖怪》稱此處歷史上有神龍出沒。深處有一家日式餐廳,午飯時間喝多了的人就來這邊說說笑笑,順便拜神。正確的參拜方式是先將錢幣投入錢箱(一般5日元),然後前往搖鈴處雙手大力搖鈴告知神明自己的到來,之後兩次鞠躬,兩次拍手,再一次鞠躬,拍手後雙手合十許願即可,我們也順便拜了一下。
到二條城時已快四點,600日元門票匆匆進來,直奔二之丸御殿。途中經過“唐門”,貼有金箔,十分氣派,一看就是將軍府邸,門上有龍、鶴、老虎、獅子等,象徵德川幕府的勃勃野心。

二之丸御殿需要脫鞋,光腳踩在木地板上的地毯上,屋子大小不同,畫有柳、鬆、白鶴、虎、豹、鷹、燕子等祥瑞之物,都是狩野派作品。
最大的一個廳是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發表“大政奉還”的地方,將政權歸還給了天皇,結束了德川幕府近300年的統治。
整個二之丸御殿的地板踩上去會唧唧想,被叫做“鶯聲地板”,是出於安全原因設計的機關,以減少防禦工事。遊人光腳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地板幾百年來仍在發出令人愉悅的鶯聲,很是神奇。
出來隨意逛逛,在橋上被3個韓國人搭訕,其中一個要和我合影,還問能否把手放到我的肩膀上,當然同意啦哈哈。只可惜沒能擁有照片。
二條城原來也有天守閣作防禦工事,可惜只剩一個高高的基臺,裙子很低,上臺階時要提起來,哈。
從二之丸御殿出來後有點晚,但還是匆匆去了伏見稻荷大社,它因有上萬座鳥居而著稱。地鐵出了站正對的即是大門口,第一個大鳥居是豐臣秀吉捐建的。日本人認為鳥是人類靈魂的化身,為了不讓壞靈魂接近神明,神社前會建造開字型牌坊,讓鳥棲息,即鳥居。以疏代堵,很不錯了。走過鳥居,也就意味著進入了神域。而大多數鳥居都是紅色也是因為紅色可以辟邪。

伏見稻荷大社的樓門和本堂十分大而氣派,據說樓門是全日本神社樓門中規模最大,京都市最古老的一座樓門,是豐臣秀吉在母親病癒後捐建的。樓門兩側狐狸項一個嘴裡銜寶珠一個嘴裡銜鑰匙(糧倉鑰匙)。稻荷大神是穀物食物之神,狐狸在田裡代替貓抓老鼠,地位很高,因此被當作了稻荷大神的隨從。
第一鳥居之外有木牌,上面寫有每年舊祭祀的日子,真的很密集。
天快黑了,我們著急去找著名的千本鳥居,千本的意思也是多,一直綿延到山頂(到山上還需兩三個小時,我們並沒有去,只看了很有名的雙排並行鳥居),據說是《藝妓回憶錄》的拍攝地。

二段鳥居雙排並行,前進方向柱子上什麼也沒寫,背面卻寫著捐建人或機構的名稱。都是來還願時捐建的,從18萬到130萬日元不等。時間也不是完全按照捐建順序擺放的。很明顯最開始擺放稀疏,後來鳥居多了再找空隙插進去。很美,每隔幾米就有特意做舊的燈籠,志怪故事感撲面而來,不需配樂就想逃了。
二段鳥居盡頭是奧社奉拜所,很小,但旁邊有此處特有的狐狸臉繪馬。繪馬是五角木板,可在上面寫心願。日本人視“馬”為神明坐騎,會有信徒將活馬奉獻給神明,久而久之,改為繪馬了。狐狸臉繪馬被畫得又酷又萌,很可愛。
下山時看到標誌說可能會出現野豬。四下無人的時候看到這個牌子很怵。

晚上在大阪北京都南發生3.0級地震,我在京都中部,有震感,正在脫衣的我驚了一下,拉開陽臺門看沒有動靜,還是決定要洗澡。日本有一個“防災速報軟體”,有點點延遲,從天氣炎熱到詐騙犯罪,都有警示並標註位置區域,很貼心,據說也有類似的功能嵌入了手機系統。

20180624 京都——東京

上午十點多的新幹線,我們八點多出門逛了逛,準備去斜對過的郵局寄明信片。週末上午千呼萬喚才喚出一個不懂英文的工作人員,說只賣郵票,工作日才賣明信片。每張70日元買了幾張。

幾家清水燒商店還沒有開門,只好等拿行李出來再去,給朋友買禮物要收據時開店的老爺爺不太明白,把老奶奶喊了出來。穿著和服的老奶奶看上去大家閨秀,舉止端莊,兩位老人都七八十歲動作緩慢,看我有點著急他們也慌了起來,很對不起他們。匆忙出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要打車了。二十多分鐘花了1240日元,很貴。路上發現京都國立博物館和三十三間堂並不遠。
昨晚去換新幹線票的時候特意說要可以看見富士山的,看見是可以看見,轉瞬即逝,還大部分被擋在雲裡。路上低矮的舊式民居變成了高樓大廈,到東京站了。
東京站出口轉乘更多,好在標誌清晰易懂。乘地鐵去南千住民宿的路上,看到一位輪椅上的人上車。有地鐵工作人員給鋪板子以便上車,下車時手拿板子的工作人員已經等在車廂門口了,讓人非常有安全感,這個城市似乎可以獨自生活,無論是殘疾人還是外國人。
民宿的主人是同胞,養一隻叫Happy的雀,據說很愛照相,願意飛到我的手上,也會啄我的拖鞋,不怎麼叫,喜歡互動。

朋友開車帶我去築地市場,沒想到附近就是歌舞伎座,於是花1000日元門票+500日元日英翻譯器(1000日元額外押金)站席看了一場歌舞伎的片段表演,不到一個小時,沒有女性演員,根據角色需要把全臉+脖子甚至腿等全部露在外面的部位塗白,樂器獨白全是現場演奏,聲音很亮。沒有廣播,演出前注意事項是派出很多年輕女工作人員下到觀眾席中說明的。觀眾中有不少穿戴整齊和服來的,很重視。朋友說有錢人家的老頭老太太退休後經常來看,是貴族娛樂活動了。大概這一節是講一個將軍(並未出現)救了個犯人和被欺負的村民,但是恩人一直沒有出現。不時爆發出歡笑和掌聲,有趣。

之後走到築地市場,外場開著,內場休市,很遺憾沒有看到魚市競價的大場面,但是連吃了兩頓哈哈哈。

吃完去取車,發現一個下午幾個小時停車費已經達到了7500日元!!不愧是寸土寸金的銀座。
晚上九十點鐘去了秋葉原,在著名的二手書店BookOff買到了全套的《棒球英豪》,竟然才有14本!小時候看動畫覺得可太長了。
去看了淺草寺的夜景,很喜歡這裡關上的捲簾門上的畫。

20180625 東京

早上起了個大早,和小姐妹穿上了旗袍,開始亂七八糟沿地鐵一通逛。
先去的明治神宮,為供奉明治天皇及昭憲皇太后,建於1920年。馬上建成100週年了,正在分部分整修,10萬棵樹都是各地捐贈的。這裡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鳥居。
酒桶牆為各地供奉神明的,很壯觀。
這裡非常大,空氣也很好,可以當作大公園,看到穿著傳統服裝的工作人員搬著架子走來走去,很稀奇。買了幾個御守嘿嘿。

這裡也是很多人(偶像明星)舉辦成人禮和婚禮的地方。
去澀谷站找忠犬八公像,地鐵有明確指示“八公”的路標,就在澀谷大路口。

之後去“中目黑”找《最完美的離婚》裡的洗衣店,還很好找。河道兩邊全是櫻樹,四月份值得來看一看。

歇了一會兒去淺草寺。白天可以去寺前的街道逛一逛,各種零食小物可可愛愛;也可以去本堂參拜。不太好的籤需要綁在旁邊的鐵架上,不能帶回家。晴空塔似乎就在不遠處。

從淺草寺走著回住處用了半個多小時,路上經過一家澡堂,一家小學,一間小小的神社還有一家養老院。老人們在門口聊天。

我越來越覺得自己喜歡街景勝過景點,喜歡和街邊大小招牌合影勝過照遊客照。景點讓人漲知識,街邊行人讓我有探索欲,他們是怎麼生活的,房子這麼密是分批建的,樓上陽臺晒被子的阿姨會不會嫌棄我盯她看?這一家有多少人為什麼晾了這麼多衣服?想一直一直做個旁觀者觀察人間觀察世界。
返程買的名古屋飛,在名古屋住了人生第一次膠囊旅館。小隔間比我想象的要大,有電視有保險櫃,很寬敞,但是不隔音。有一個廁所全都是海賊王,天花板也是,誇張。

出發之前被安利了名為“航旅縱橫”的軟體,可以在高空拍照,照片上顯示飛機所在位置和高度,有點意思,回程途中才用到了。


一些可愛小零食。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