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是日本各地櫻花盛開的時節。遊記作家天天(就是我就是我就是我)此前曾4月間去日本騎行,一路從北向南騎行東海道,為期19天,完成了長達600公里騎行旅程。在天天東海道路線開始騎行時,東京的櫻花還沒有開放,到京都時櫻花已經滿天盛開了,除了一些知名的賞櫻景點,沿河兩岸都可以看到櫻花盛開的景色。
東海道是日本一條充滿歷史滄桑感的古道,景色亦美不勝收,天天一路上收穫滿滿,每天都有新故事。根據騎行經歷,天天記錄下每天的騎行所見所聞,並整理成趣味橫生的《半城花開——日本東海道騎行遊記》,書中記錄了東海道沿途的所見所聞,還介紹了許多小眾且冷豔的地方和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今年3月,該書已經由人民日報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騎行路線圖
在《半城花開——日本東海道騎行遊記》這本書中,天天除推薦四處賞櫻之地外,還提及五處人少但特別驚豔的地方,“一片池塘、一座寺廟、一場夜祭、一個鄉村、一處公園。”由此總結出九處小眾旅遊之地,雖然少有人去但也別具一格,可以感受到日本的別樣風情。以下節選自書中部分章節。
之一 京都高瀨川夜櫻紛紛
▲夜櫻與燈火交織
這是距離日本京都市三條大橋不遠的一處小河,叫做高瀨川,河邊遊人如織。高瀨川是一條人工河,全長10公里,櫻花層層疊疊開得頗有氣勢。因為天氣寒冷,一路走來櫻花都散散落落開著,完全沒有京都的夜櫻如此繁茂的跡象,我也實在琢磨不透日本櫻花盛開的節奏,本以為自己到東京那天櫻花就應該已經開了,可白天在近江八幡城看到的櫻花零零星星還未盛開,看來是隻有這半城花開了,而剩下的半城盡是人間煙火。
▲高瀨川上花團錦簇
一大早在趕往宇治途中,我又經過了高瀨川。高瀨川上每隔100米就會有座小橋,就這樣十幾座小橋橫跨在水面上,每次有人拍對面櫻花時,都會將對面橋上的人拍進去,而自己又會被身後的人拍到相機裡,如果這條河是“口”字形,就會形成一個閉環,有點像“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後面橋上看你”,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之二 京都圓山公園紅枝垂櫻
▲八重紅枝垂櫻
賞夜櫻是京都重要的夜生活之一。京都圓山公園,離著名的八阪神社很近,這裡以當地人為主,夜裡一片燈火輝煌,櫻花燦爛。路邊的小吃攤也排起了長龍,許多學生在櫻花樹下席地而坐,在這裡唱歌,在這裡飲酒,在這裡擼串,這是以櫻花祭的名義帶來的另一個狂歡。百米外可以看見,公園中間有一株落落大方的八重紅枝垂櫻,在夜幕中,如雲似霞,那婀娜的身姿宛如穿著粉色和服的少女。
▲月光透過櫻花樹
伴隨著一路盛開的櫻花,不僅感悟到日本人的性格中,有一種死亡並不重要但一定要美的追求,這種精神層面的追求,高於世間一切,滲透在日本人生活文化的各個方面。就如這櫻花一般,凋零的時刻最美,剎那間永恆。這甚至成為一種審美風格,我看了很多日劇後,總有種數說不出的感覺,無論是敘事方式,還是畫面構圖,或者矛盾衝突,給人的感覺就是莫名悲傷。
之三 漫步京都哲學之道
▲哲學之道
到哲學之道時已經人滿得寸步難行,這個地方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小眾了。“哲學之道”是一條1.5公里沿小溪的小徑,平時人很少,很安靜。之所以被叫作“哲學之道”,因為日本哲學家西田幾多郎經常在這裡散步,思考關於東方和西方哲學內涵,以及兩者如何融合的一些問題,受西田幾多郎影響的哲學流派被後人稱為“京都學派”。
▲嶙峋的櫻花樹
因為時間和空間的無限性,世間一切都只是概率而已,人基於對世界的隨機性觀察,產生對世界的認識。每個人的認識都是一原材料,哲學思維其實就建築師,把各類原材料建造成了一個個漂亮的房子,有些部分如屋頂是負責遮風擋雨的,有些部分如臥室是負責休息睡覺的,有些部分如廚房是負責補給能量的,有些部分如地下室是負責封鎖祕密的。
之四 奈良佐保川上的櫻海
▲佐保川上一片櫻海
這只是奈良天王寺站前的一條普通小河,在我去奈良公園的路上,經過這座橋,之後又折了回來,真是一條不起眼的無名小河吶!後來才知道叫佐保川,被深深埋在漫天的櫻花裡。河兩岸人很少,有些路人拍個照片,就匆匆的走了,他們應該已經看麻木了。我問過一個日本友人,日本哪些景點櫻花多?友人說,哪裡都有,不用做攻略,現在算是明白了。
▲櫻花隧道
一路走來遇到不計其數的廟宇神社,也欣賞到許多旁若無人盛開的櫻花,不是景點,已經融入到人們生活中。“菊與刀”只是代表了日本民族性格一個維度,從另一個維度來講是“櫻與廟”,追求剎那與永恆的共生,追求個人與宇宙的統一,這個時候世界是你的一部分,還是你是世界的一部分,已經不重要。
之五 夢中的莫奈色調池塘
▲池塘中的錦鯉 一
這片叫做莫奈之池的小池塘簡直美的令我目瞪狗呆,不知道什麼時候被誰先這樣命名,真的很像莫奈筆下的油畫風格。這並不是人有意製造的,在1999年,當地一位花卉養殖者,把周邊的雜草拔掉,在池裡種上睡蓮和浮萍草,之後居民把鯉魚放到了水池中,從那時起,這片池塘就開始被慢慢地研磨和發酵,而大自然這支畫筆從未停歇。
慵懶的睡蓮、交錯的荷葉、悠然的錦鯉、清澈的湖水,那麼剩下的就交給時間了,水中的倒影交給一年四季的變換,湖面的光影交給東昇西落的日月,湖水偶爾泛起的波瀾,可以觸碰到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在這樣的元素組合下,無法想象怎麼會不美。這樣一個藏在深山的地方會火遍整個日本,體現了人們對美的一種追求和品味,清秀、淡雅、天然的韻味透露出中國彩色水墨畫的意境,恐怕美濃的宣紙,也無法表達這樣的氣韻。
▲池塘中的錦鯉 二
並不是所有世間的美麗,都會被人幸運的發現,而一切又都發生的恰到好處,2012年一位叫做榮馬智太郎的業餘攝影師,以這個池塘為背景的攝影作品,獲得全國大獎,讓大家知道了這個池塘的存在。“莫奈之池”這個名字也是網友論壇裡聊天的時候,隨口講出來的。
▲池塘中的錦鯉 三
既然起名叫做莫奈之池,就不免讓人想起西方印象派的風格,日本社會對莫奈的風格極為熟悉和喜愛。莫奈在《日本裝的莫奈夫人》作品中,他的妻子卡米爾就穿著一身紅色和服;《吉維尼花園的日本古橋》中描繪的就是莫奈家自己的花園,而這個小池塘,幾乎完美再現莫奈的作品《睡蓮》系列中的意境。
到這裡的路線是JR岐阜站→岐阜巴士中轉站12號站臺→乘坐岐阜板取線的洞戸慄原車庫方向→洞戸慄原車庫下車→乘坐板取ふれあい巴士→あじさい園前下車→徒歩150m到達 。就是想證明這個地方到底有多麼的偏僻啊!
之六 岐阜夜晚的魔幻活動
在這個夜晚,我看到一些頗具魔幻色彩的場面。每年岐阜當地4月第一個週末,伊奈波神社都會舉行例祭,恰好被我碰到了。
▲萬眾期待的彩車
天色漸暗,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群圍觀,彩車緩緩來了。彩車看起來很重的樣子,抬著走的時候已經很慢,拐彎的時候,需要耗費很大力氣,先放下去,然後一群人換個姿勢,然後拐彎拉過來,之後再抬起走,有的時候拐彎會拉過,因為大家一起發力,無法控制好力度,就反覆調整。
彩車上有位應該是神職人員或者當地德高望重的前輩,在彩車實在調整不好的時候出面指揮一下。車上木偶小人扭來扭去,演奏的聲音咿咿呀呀,彩燈左右飄搖,一群人被彩車的力量擰得東倒西歪,有點挺滑稽的場面。
▲童男童女演奏隊
當天一共有四臺彩車,每臺彩車都有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分別叫若戎車、清影車、安宅車、踴山車。在清影車裡,祭祀時這些精美的充滿雕刻和刺繡的神輿、山車、花車、屋臺等物件,代表山川河海,人們認為神靈就附著在這些地方。有一個演奏小團隊,無論外面發生什麼事情,他們只管演奏,即使車歪斜的快要倒了,他們也好像什麼都沒發生。
▲旋轉彩車
在經過每個路口的時候,彩車會被轉好多圈,轉的越快圍觀群眾越嗨,群眾越嗨轉的越快,車上向人們灑下彩色花瓣的瞬間,現場氛圍達到了高潮。現場每個人都穿著日式的傳統服裝,在路口的時候會有朗誦表演,應該是在吟唱著經文,每個字音拖的很長,優美的童聲迴盪在街頭巷尾,伴著涼風感覺很是愜意。
▲神社門口的神童
神社的侍童一個人站在神社門口,就截住了人流,所有遊街的人群和隊伍到他跟前開始折回。我微笑示意給這個哥們拍個照片,他一直不停地向我鞠躬,我反覆示意他不用鞠躬,拍個照片就好,他說好的,然後就又鞠了一躬。
▲彩車集結在神社門口
經歷過反反覆覆的折騰,在萬眾矚目下,最後一輛彩車被抬到神社前,像列隊儀式一樣,之後開始新一幕的大戲。他們在用跳舞的方式講述一場戰勝邪惡的故事。當一個領導模樣的人開始講話的時候,我就開始在四處找點小吃填肚子,吃完正打算走人的時候,不曉得從哪裡冒出來很多花轎,不同的團隊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在領隊喊著口號的帶領下又出現了,整個活動掀起二次高潮。
▲眾人抬轎
一支由年輕人組成的隊伍,走到一半就停在了路中間,然後一個一個脫掉衣服,肢體動作極其誇張的開始跳舞,那場面就像鬥舞大會。這是不是在跳大神?日本神道教並沒有什麼經書神諭,主要是靠神社和祭祀活動為載體。神仙平時住在神社裡,祭祀活動不僅是在祈福,也是人與神交流的一種嘗試,在向神仙表達感謝、崇敬。
▲美女號子手
有的花轎上有倆美女,象徵性的指揮著轎子往前走,主要是在鼓舞士氣,類似於賽龍舟時敲鼓的人,兩位美女領著大家在喊著一些什麼口號,我也聽不懂,整個隊伍不走直線,走成S形,等快衝向人群的時候緊急剎車,開始又朝另一個方向衝過去,故意在挑逗圍觀群眾的神經。隊伍移動到神社門口會折回,迎面遇到剛上來的新隊伍時,兩隊人馬就開始鬥舞,互不相讓,一時間現場好不熱鬧。
▲人群中的小姑娘
一直以為祭奠這樣的事情,是非常莊嚴肅穆的,是十分需要儀式感的,同時也要講究禮數的。之前也僅知道“高山祭”,沒想到遇到了“岐阜祭”,顛覆了我對祭奠的看法,整個城市都要被這場鬧騰的祭奠活動掀翻,簡直是非常傳統的鬥舞大會,那場面我能想到來描述的詞就是狂歡節,真的領略到許多跟平時不一樣的日本文化。在這個夜裡,人生即是狂歡。
之七 白川鄉的傍晚很安靜
▲白川鄉的傍晚
在一片山野裡,有幾戶人家,幾座茅草屋,這裡就是白川鄉。
我在傍晚來到白川鄉,這個真正久仰的地方,也是唯一一個提前定住宿卻被告知已客滿的地方。這裡距離高山一個小時車程,雖然到達時已天黑,我還是爬到了半山腰上,只為拍一下合掌村的全景。合掌村像個世外桃源一樣,在那裡的時候不覺清奇,回來後愈發感覺不可思議。如果說高山以傳統文化而知名,那麼合掌村就完全以自然環境而令人印象深刻,讓人心不能不靜下來。
▲傳統民居合掌造
回去的時候夜已深,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涼風習習,溪水潺潺。走在鄉間小路上,沒有幾處的燈光。一邊是靜謐沉睡著的村莊,一邊是英姿挺拔著的樹林,只有散落幾家經營溫泉的木屋亮著燈。遠處群山連綿不斷,直到與天際模糊在河流盡頭,模糊了的樹林與白雪相間,猶如一幅潑墨山水畫。我擠在一張青旅的上鋪,小屋子裡有12個床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期待著趕緊睡一晚再出來。
▲蒼山負雪
此前進白川鄉的路上,就看到穿越層層的山巒和隧道,群山環繞的白川鄉,有一種遠離喧囂寧靜悠然的靜謐感,這裡的時間彷彿都比外面慢很多,宛若日版的世外桃源。這天下午所到的另一個叫郡上八幡的小城,也給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我還是喜歡這種東方式的田園生活,滿足了人關於隱居的所有幻想。
▲水墨畫般的山巒
這裡的人仍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種地的種地,捕魚的捕魚。不過我來的季節,還不是這裡最美的時候,每年1月到2月中旬,下雪的季節裡會有亮燈儀式,雪落滿了屋頂,那個時候應該是童話王國的樣子。當然,春天和秋天也有不一樣的景色。
合掌村的建造,沒有用一顆釘子,春夏秋冬,都風景美如畫。這裡有大大小小的“合掌造”建築共100多棟,建造於300年前,大約江戶至昭和時期。這些建築全部由木製而成,茅草蓋於頂上,屋頂呈人字形,如雙手合十一般,因此得名,主要是下雪時避免堆積,好讓大雪滑落,屋頂的茅草每隔三四十年就要翻新一次,翻新之時村民都來幫忙,場面頗為壯觀。
遙望遠方高山峽谷溪流,山體肌理褶皺,蜿蜒於峰巒樹石之間的溪水時隱時現,風景美不勝收,此地於1995年列入全國文化遺產,這片地方走完要五六個小時。如果進到幾個大戶人家的大屋子,例如和田家、長瀨家、神田家等,現在算成是人文博物館,才會收取門票,而在整個村子四處走走是不需要門票的。
我只進到了和田家,進門需要換鞋,光腳的話地板有些涼,門票記得是300日元,不算太貴,畢竟牛肉串都要500日元一串。木屋內完全還原當時人居住的環境,一些生活起居用品都還在,一樓是起居室、廚房、浴室,有兩層小樓,可以拾階而上,二樓作為貯藏室,閣樓是三角型的屋頂搭成的小屋,能摸到大大的木樑。從屋內往外看也別有一番風景。
▲窗外的世界
和田家是當地最大土豪,家族歷史也源遠流長,最早始於戰國時期1573年,歷代家主都以“彌右衛門”為名,並在江戶時代以火藥的原料硝石貿易而發家。這個大木屋的建立,是因為當時二子三子要分家,但村子裡已經沒地方蓋房子,當家老大隻好把房子造大,一大家子20多口人擠在一起。如今和田家除了展出空間之外,依然有居民在里居住,傳統風貌保留的很好,可以說是當地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合掌屋。
回到了故鄉,人的心會有改變,但櫻花沒有變化——紀貫之。
這句話刻在某家小店外,當時沒有看懂,就覺得有點美,後來請教了日本友人翻譯了一下字面意思,雅緻一些的版本是——悠悠羈旅客,問君可曾知;故里梅花發,幽香思舊時。 出自於著名的《百人一首》,這本書江湖地位相當於我們的《唐詩三百首》,彙集日本七百年以來100首和歌,這句是其中的第35首。和歌是日本的一種詩歌,由古代中國的樂府詩經過不斷日本化發展而來。
之八 平安宮紅枝垂櫻之夜
▲紅枝垂櫻與笛聲
如果講到賞櫻,平安神宮的紅枝垂櫻可謂是京都之最。自下而上看,紅枝垂櫻主幹高聳入雲,又漫天撒下,像一張粉紅色大網,在微風下搖曳,讓夜空更加魔幻;由近及遠看,像一團團的火焰圍繞在湖四周,夜裡彩燈加劇這種效果,倒影瑟瑟令人憐憐,感覺就如夢境般。在這樣的美景下,人們並沒有駐足,而是緩緩地往前走,因為前面還有更美好的事物。
▲夢幻般舞臺
是一場很多人等了一年的表演,這場LIVE SHOW叫做紅枝垂櫻音樂會,在平安神宮的夜晚。怎麼會有人想到這樣來設計場景?於漫天紅枝垂櫻的環境下,將湖心處作為舞臺,利用各種顏色的燈光,在棲鳳池水倒影的映襯下,彷彿凝結空氣,當尚美館中佐藤和哉篠笛響起之時,恰好下起毛毛細雨,櫻花、神宮、湖水、燈光、音樂,一切彷彿都停滯了,原來笛子的聲音是如此的悠揚啊,其意境頂級攝像裝置都無法還原,像一幅不真實的畫。
▲平安宮外的櫻花
儘管我已經感嘆過多次,但是在平安神宮身臨其境的感受,再次令我啞口無言。日本位於東端極地,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幾乎切斷了她所有的交通,北方寒冷閉塞,開放的只有西南部,也就是說日本不是流通地帶,是真正的終極之地,這可能是日本人遇到什麼文化,總想把它發揮到最極致的原因。
▲一臺無所不能的印表機
話說回來,這場演唱會的門票,是我在印表機上買到的,它就放在7.11便利店裡,你看起來它是一臺印表機,可以影印和列印數碼照片,實際上是一個哆啦A夢的百寶箱,可以買到各種票,演唱會、體育賽事、電影票、主題公園票、巴士票,還有戶籍證明書、繳納保險等,承擔日本社會中方方面面的便民服務功能,這些都是在日語版情況下。我編了個日本名字輸入進去,搞到了票,如果在中文版本下,則只有影印和照片列印兩項,列印一張照片要30日元,這類功能要是移植到手機上那不得了,類似現在支付寶做的事情。
之九 奈良啊!讓人心融化的地方
奈良和京都是兩座古城,奈良比京都小很多,人口比京都少很多,但奈良是比京都還要古老的古城。奈良最大的不同是奈良公園的小鹿,小鹿彷彿是天上神物,下凡到了人間。京都一天逛不完,需要多逛幾日,奈良一天能逛完,然後還要再逛一天,再逛一天,再逛一天….
▲溫順的小鹿
奈良公園一年四季有不同風景,春之晨夏之曙秋之暮冬之夜,不知都會是怎樣的?那些著名景點,東大寺、春日大社、興福寺都在奈良公園附近,或者說就在奈良公園裡,融合在一起,草地、湖水、小山、古寺還有穿著者不同時代風格服裝的姑娘。很多從國內來奈良旅遊的姑娘在奈良公園餵食小鹿,你可以來這裡撿個媳婦兒帶回去。
▲青燈下的小鹿
奈良與寧波有著許多不解之緣。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2009年7月18日至8月30日期間舉辦了“聖地寧波——日本佛教1300年之源流”展,並出版同名書籍。日本奈良時代將佛教定為國教,不少日本僧侶曾在寧波參禪修佛,很多工匠、瓷器、絲綢和書畫都被從寧波帶到日本。很久以前,日本人對天朝上國的想象,都是從寧波開始的。當年豐臣秀吉試統一亞洲建立“佛國”時候,也是計劃以寧波為都,繼而佔領印度,結果連朝鮮都沒搞定。
▲奈良公園中盛開的櫻花
奈良是一個很小的城市,目前人口30餘萬人,卻是日本歷史上不可忽視的千年文化之都。在《三國志》中有記載“邪馬臺”這個名字,這個地方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奈良大和地區,因為大和發音是yamato,就是邪馬臺,但還存在爭論,因為有其他地方發音也是yamato,比如九州山門地區。
以前,日本學者並不曉得歷史上還有過“邪馬臺”這樣一個國家,某天看到陳壽寫的《三國志》,才發現有這麼回事兒。不過“邪馬臺國”被認為是日本國起源,是沒有什麼爭議的。
邪馬臺國是個母系氏族,女王叫做卑彌呼,被明帝曹叡封為“親魏倭王”,並授其金印,這是公元239年的事情。那年日本內亂,卑彌呼統一了日本各村,當時日本幾百人都能叫一個國家。卑彌呼在位七十多年,是一個神祕的傳奇人物。日本歷史上可記載的兩次日食就發生在卑彌呼時代,這不就是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躲進山洞裡的時期嗎?
卑彌呼屬於魔法系英雄,利用巫術來統治臣民,《三國志》中將其稱之為“鬼道”,卑彌呼三個字的發音用日語讀出來的意思就是女巫師。無論如何,“上古”、“鬼道”、“女王”僅這幾個詞,就足夠讓很多人瘋狂迷戀。
▲小鹿的地盤
今天的奈良小鹿仍被奉為日本國寶。小鹿像使者一般被“神化”了,據說這裡的第一隻梅花鹿是公元710年建立春日神社的時候,從鹿島請來的仙鹿,當初建御雷神就是騎鹿而降守護子民,因此人們認為鹿是神仙的使者。當然,一開始人與動物並不是那麼好相處,於是出臺規定,1637年前殺死一頭鹿會被判死刑。
▲熱情的小鹿
道路兩邊可以買到小鹿仙貝去餵食小鹿,你向小鹿點頭鞠躬,小鹿也會向你點頭鞠躬,印象深刻,從人類行為來解讀,那是在有禮貌的鞠躬。過馬路的時候,小鹿也遵循著綠燈行紅燈停的規則,在這神社寺廟林立的道路旁,小鹿彷彿有種與人相通的靈性,如果不親眼見,實在無法體會其中可愛神奇之處。不過也要注意安全,餵食小鹿時可能會被咬到手指,每隔幾分鐘就會聽到有女生慘叫聲迴盪在幽靜的奈良公園中。
作者簡介:天天,遊記作家,目前就職於上海某金融機構。2006年開始單車騎行生涯,29天騎行川藏線,此後國內曾騎行海南島、雲南、青海、臺灣等地,國外曾騎行美國、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地。已出版《半城花開——日本東海道騎行遊記》、《單車遇見臺灣——環島騎行筆記》、《走起,車輪弟》,曾受到中央電視臺、旅遊衛視、上海東方廣播電臺、中國青年報、南方日報、新浪網、鳳凰網、搜狐網、中國西藏網等數十家媒體關注報道。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