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前的準備

日本之行的動因完全是由於偶然的一個機會,看到赴日機票價格不算太貴,而且聞聽日本簽證現在比以前寬鬆方便了很多(尤其是北上廣有戶籍、有房產的,出籤率很高)。於是,萌生了去意。由於習慣了自由行,以至於日本之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不跟團。
儘管大部分人說日本文字中的漢字可以猜對很多,但是由於日文的語系獨立於其他語系,所以,還是很有難度的,我以前學日語的時候,老師就說學日語是笑著進來,哭著出去,看看容易,其實很難。試想如果你在日本問詢,無法發音,再怎麼看懂漢字,無法開口也是一種很現實的障礙。勤能補拙,我為此整整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大量閱讀了別人的關西行攻略,最後帶著一套15P的行程攻略去了關西。而且,那個攻略也只是給了我一個大致的框架,在日本幾乎每天在因為天氣、旅途、交通等原因,而不斷地隨機應變。
簽證之前,先在去哪兒網預訂了機票,吉祥航空,來回兩個人3878元,價格不是最便宜的,但是時間還算是不錯。價格最便宜的是日本的廉航 Peach Aviation 樂桃航空,來回每個人要便宜600多元,兩個人就是1200元。之所以沒有選擇的原因主要是去年樂桃在大阪關西機場發生過拋客現象,造成航班的中國乘客大鬧關西機場,唱國歌事件。而且,按照樂桃的規定,由於廉航,飛機會因為某些原因可以取消航班,所以,為了安全起見,選擇了吉祥航空。還有一個很關鍵的不選擇廉航的原因是行李問題,我這次的吉祥每人20KG,這個對許多人來說很關鍵,尤其是回來。建議去時可以用樂桃,回來一定不能坐廉航。

赴日簽證是從攜程上購買的,價格是比較公開的,單籤288元 / 人,選擇單籤非常方便。財產方面只需要有房產證就夠條件。我是特意送材料去的簽證中心,差不多7個工作日(十天左右)就簽出來了。我酒店是在簽出來之後才去預定的,當初覺得籤不成大不了4000元的機票錢就打水漂了。

在去哪兒網上訂的“漫遊超人” 隨身WIFI,浦東機場航站樓取還都很方便,取的時候付500元押金(微信或支付寶)不接收現金,目的是方便返還之後的退押金程式。這個機器一般分8元、10元兩檔,我們兩個人一臺差不多就夠了,在日本很好用,理論上講十米之內沒有問題,其實我們在大阪城彼此走散後還能用此聯絡,它的發射範圍還是比較大的。

日本遊最大的一筆費用就是在預定酒店方面,儘管有去哪兒、攜程、螞蜂窩、Booking、Airbnb等等,其實這些有彼此相關聯的地方,有些房源就是有代理公司代理的,比如我這次選擇的京都格林瑞奇酒店京都站南,在螞蜂窩、攜程、去哪兒都有,不過價格還是比較過有點小差異。Booking上訂其實也不怎麼便宜,至少優勢不明顯。
我這次在京都預定的格林瑞奇酒店京都站南Green Rich Hotel Kyoto Station South(地址:南區東九條下殿田町3番)電話:601-8047 雙人無煙房 3月1日——6日,5晚,價格:1956元(人民幣含稅價)
訂酒店有幾個注意點告知大家:1、日本的酒店有吸菸房和禁菸房,吸菸房便宜一點,這個一定要注意區別,2、有些酒店雙休日是加倍收取房費的,我原先訂在京都站對面的京都新阪急酒店,價格比我後面訂的京都格林瑞奇酒店京都站南要貴一點,不過勝在地段優勢,當我準備下單時發現,該酒店雙休日價格翻倍,於是選擇了後者,後者的區別在於距離京都站公交2站路,步行15分鐘。第二天熟悉了覺得這個距離還是能夠接受的,比較下來差不多了5天可以省1000元人民幣。3、要注意酒店客房的面積,這個也很重要,因為日本的酒店相對比較小,我這次訂的是14平方的,屬於比較合適的,4、日本的酒店房間是按照人頭來算的,5、不建議住民宿,民宿分2種,一種是房東不出現,到下午3點入住時發給你入住房間的密碼的,這個可能相對比較自由,但是缺乏服務功能;還有一種就是有房東的,但是語言障礙比較大,不如酒店相對比較規範,尤其是稍微大一點的酒店,我在京都入住的就用英語完成的check in,我在大阪入住的那個前臺女孩是在臺灣留過學的日本人,完全中文服務。6、酒店晚上都有一個晚歸期,在這個期間,回酒店是要用密碼開門的,每天的密碼是不一樣的,酒店每天離開的時候需要把鑰匙還給酒店以便打掃
我這次的入住酒店有免費的湯給你泡,可以蒸桑拿,有免費的咖啡和茶提供。最有意思的是,酒店還有京都博物館齊白石畫展介紹明信片,憑這個可以每人便宜100元日幣,附近開的一家免稅商店,可以憑店裡的廣告單優惠3%

赴日一週,所以兩個人換了8萬日幣,匯率1:0.06048,還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換匯價格。2個人1周換8萬日元的緣由是因為在日本京都、奈良和大阪等城市都可以用ALIPAY(支付寶),還有的就是微信支付。可以說和我們這裡很接軌,還有隻要你帶著銀聯標誌的信用卡,也是暢通無阻,在支付方面,日本真的已經為中國遊客做了很多很實在的接軌工作和便利。

準備工作還有幾項可能會被忽略的,既可以做,也可以忽略,不會影響你的旅程。我把我要去的一些主要地方都一一用中文和日文對應著羅列了出來,目的是為了在日期間可以方便問路和在公交上對應自己的下車站點。還有就是下載幾個可以用的軟體App,一個是有道翻譯官,我在日本沒怎麼用有道翻譯官問路,不過用這個去店裡買東西,用“拍譯”可以瞭解產品的使用說明,還是比較實用的。還有一個就是google map app,不過我的google map不好用,最後在大阪還是用百度地圖解決了問題。

日本是一個採用預約制的國家,許多地方都會被要求預約。尤其是一些比較出名的景點和飯店。我這次在去之前曾經試圖通過網路預約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和美秀博物館,光之教堂的預約已經排到4.20日,美秀博物館要到3.20日才能開放,所以不管怎麼樣,上網預約還是可以獲得你要的資訊的,不會貽誤你的行程。以下就是一些預約頁面。

3月1日 赴日第一天

上海浦東T2——日本大阪關西T1 13:00—16:00 吉祥 HO1339 經濟艙票價:976元
浦東機場租用wifi訂單號:nlw15510682230188765,56元。浦東機場T2號航站樓3樓出發層27號門內10米處半圓形櫃檯)。【亦可以】T2航站樓二樓國內到達(櫃檯編號:2D-W4,面向星巴克左手邊80米 漫遊超人13585954025,飛機上填寫入境單和申報單。這樣可以快速入關。

2個小時的飛行,到達了時差比我們早一個小時的關西機場,這個圍海造田成就的機場。入境需要乘一段機場接駁到主航站樓,然後出關。入關時,有很清晰的導示,跟著導示走就可以了,第一次入境需要採集指紋,由於關西機場出入境的中國人很多,所以,你會遇見有中文服務,而且出關效率很高。

國際到達在一樓,上到二樓,D/E出口走過通道橋即可找到JR視窗

出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買ICOCA+HARUKA套餐。Icoca是隻給外國人買的交通卡,需要護照,且有中文服務,相當便捷。一般一張卡是2000日元(500元押金,出境前退卡的話,需要扣除200元的手續費,有效期10年)購買好之後,你才可以憑此購買關西機場到京都的單程優惠票,到京都原價2850元,優惠價1600元。

Icoca卡和JR車票的購買點

JR線入口,只要把票放入閘機,就可以通過了。

JR嵯峨嵐山線,到京都。由於車票分2種,一種是普通票,叫自由席,是不對座位的,還有一種是貴賓席,是有座位的,這個要特別注意。1600元的是普通票,不對座的。上車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走錯了車廂。4號車廂後是自由席。

JR特急,45分鐘後到達京都站,達到時一片茫然,超級大的一個車站,有太多線路在此交匯,剛到達有點小小的不適,由於出口眾多,找不到哪個出口出來最近,於是用了最笨的辦法,尋找到出來可以看到京都塔的地方,因為所住的酒店在京都塔的南面。在此有了一個體會,如果第一次到日本一個陌生的環境和地方,最好的方式是就近入住,最好就在車站對面,這樣不至於在黑夜裡盲目尋找。

出站找不到去酒店的道路,開啟google map導航,由於這個在國內無法使用,所以第一次有點生疏,極度不適應。看到車站旁有買京都一日券的,進去買了2張,600元/張,可以一天裡隨意乘坐市內公交,京都是一個以公交為主的城市,坐公交,無論遠近,都是230元,所以,買一張一日券還是很划算的,我的體會是有了這張券,你可以大膽乘坐京都的公交,哪怕你坐錯了,反向再坐就可以糾正。一日券可以在車站附近購買,也可以向公交車司機購買。日本的公交車是後門上車,前門下車,下車時可以購買一日券,有一日券的話,第一次使用必須放入機器在背面敲上時間,然後,在當日你可以在每次下車時出示有日期的一面給司機看就可以了。
日本的交通費用很貴,所以一定要合理利用好優惠券,日本交通的複雜不僅體現線上路和營運公司的多項選擇上,還有在車次的性質上(特急、急行、快速、準急、普通),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各有各的特點,不過,你只要靜下心來,很快就能掌握規律,可以靈活運用。

以前的一日券是綠色的,現在是黑色的。一開始買以為買錯了,買的時候可以順便在購買的地方要一份地圖,研究一下線路。購買一日券的時候,我用英語向售票員小姐問詢酒店線路,這個是我遇見的英語發音不錯的日本人,可惜沒有講清楚一個關鍵,就是我要穿過車站的一個南北通道aisle,而是給我畫了一個附近的標誌性建築,其實這個建築對於初次到達的人毫無意義。後來,我根據google map,穿行過南北通道到達京都站的南面,看到了我在國內做攻略時看到的標誌性酒店,然後順著酒店右側的小道一直走,穿行過一個停車場,向前看到一個7–11右轉直行就到了酒店,短短15分鐘的路,耗費了我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我的適應期有點長。

酒店入住沒有遇見什麼障礙,check in用的是英語,很順暢。入住後,立馬出門去找吃的,也藉機熟悉一下週邊的環境和道路。酒店附近有一家吉野家,我們的第一餐就是在那裡吃的定食。那裡當地人吃的比較多,老闆察言觀色,知道我們是中國人時,特意拿了份中文選單給我們,我們的第一餐完成的很順利。
晚餐後去了附近一家新開的免稅店,無意中買來一雙adidas的旅遊鞋,支付寶支付,手機支付資訊立馬過來,看後傻眼了,一雙正宗的阿迪達斯+2瓶水,人民幣164元。

京都商店的營業時間比上海要短,晚上9點左右基本上都關門歇業了。這樣也便於早點回到酒店,準備次日的行程。在日本自由行,幾乎是每天都會花點時間研究攻略,不像在國內那樣,一份攻略基本上可以出行無憂。在賓館發現一部可供客人在住宿期間使用的手機,在京都的5天時間裡,我基本上靠這個手機導航和出行。日本人細節方面的執著和認真在我發現這部手機開始就深有體悟。開始使用的時候就提示你輸入你的離開時間(退房),然後設定可以在你離開後,自動清除你在手機裡留存的所有資訊,起到保護隱私的作用。
這款手機是放在桌上,一直處於充電狀態,所以,拿起來就可以用。圖二就可以看到我的房間號和清除資料說明。這個手機你可以在日本境內隨意撥打日本境內的號碼,4G網路免費使用,而且也允許你按照你說要的APP程式。而且,還有語言選擇功能。比較奇怪的是,我在華為手機上在國內下載的gtoogle map居然沒有酒店提供手機上的google map好用。圖三就是我使用的一個案例。這款手機,你可以輸入目的地交通,會跳出多項選擇,包括線路、交通線、時間、價格,非常清晰實用。日本的交通體系過於發達,因此,多選的好處在於可以給你一個綜合參考。 原以為這只是我入住的京都的這家酒店有這樣的附加服務,不曾想在大阪入住的酒店也發現了同款手機。可能是日本酒店都提供這樣的服務。而且,這款手機的使用不需要交付押金,退房的時候也不會到房間來檢視,完全憑藉你的自覺。

3月2日 赴日第二天

出門旅遊,天氣因素尤為重要。這次為期一週的日本之行天氣算不上好,而且其中的週日我被光之教堂的參觀計劃所羈絆,週一所有博物館、美術館都休館(這些都是天氣不好或雨天的好去處),所以,我在日本的行程基本上根據天氣來隨機調整的。第二天一早看到的天氣使得我把在京都第五天的行程提了上來,主要去了伏見稻荷大社、佐川美術館、金閣寺等等。

早晨窗外的風景,因為住的酒店在8樓,窗戶東向,所以一早除了可以聽到烏鴉的叫聲,在日本,烏鴉是一種吉祥鳥,跟我們完全不一樣,還能看到這美麗的一抹朝霞。

一早帶上賓館提供的手機,用google map查詢好交通就出門了,出門的時候先把房間鑰匙交給總檯,這樣等於告訴他們,可以打掃。儘管查詢賓館到稻荷的實際距離不遠,但是不敢按照線路走過去,依然走到京都站,坐JR奈良線。第二站就到了稻荷。從京都站出發列車需要5分鐘,花費140日元。這組照片的第一張就是稻荷站,很小的一個站。
坐車的時候發生一個小插曲,就是看到有老婦站著,於是,按照國內尊老愛幼的習慣讓座,不過,發現老人並不特別願意這樣被禮待。後來問了日本的朋友,他們告訴我,一般日本的老年人能夠出門,說明他們的身體不錯,所以,給對方讓座,反而提醒了他(她)老了,或者是需要被照顧了,其實日本人的獨立性很強,也特別不願意打擾別人,所以,在日本坐公共交通,不要太刻意去禮待這些老人。
伏見稻荷大社是遍佈日本全國3萬餘座稻荷神社的總社本宮。也是京都市內最古老的神社之一。
這裡供奉的是保佑生意興隆,五穀豐登的神明,每到正月或每月1日趕集的日子,這裡就熱鬧非凡,本殿與鳥居都是紅色的,代表萬物豐收秋天的色彩。穿過"千本鳥居",就是稻荷神山的入口,從這裡可登上稻荷山頂,山道兩旁佈滿了紅色鳥居。
看來很多遊記,都談及章子怡的電影《藝伎回憶錄》跟鳥居的關係, 其實這個地方之所以紅火,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免費,所以,成了旅行社帶團必至的地方。加上上山成片的鳥居,比較有特色,所以從8.30–15.30,這裡基本都會被旅行社的團隊所攻克。想要拍張好一點的鳥居照片,必須向高處延伸去尋找無人的狀態。我到達的時候差不多8點左右,已經有不少趕早者在這裡遊玩。
神社就是日本里神道教的神仙居住的地方,鳥居就是神仙和人之間的“結界”。穿過這扇“門”,就意味著到了神居住的結界內。所以,在裡面可以看到兩排鳥居,一個是進口通道,還有一個是出口通道。日本人認為,鳥是人類靈魂的化身,其中有好的靈魂,也不乏骯髒的靈魂,不能讓鳥接近神社,故而在各個神社的正門前200米左右處建“開”字型牌坊,名為鳥居。鳥在此居住,就不會飛入神社。
伏見稻荷神社遊覽大致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差不多了,我們按原路返回至京都站,然後在京都站坐琵琶湖線至守山站(坐琵琶湖線的好處是可以看到琵琶湖),轉1路巴士至佐川美術館站(sagawa-artmuseum ),佐川美術館門票1000日元/人。被譽為“水上漂浮美術館”,館內設有日本畫家平山鬱夫(1930-2009)、雕刻家佐藤忠良(1912-2011)、陶藝家樂吉左衛門的展示館,遊客可盡情欣賞三位巨匠的作品。這個美術館巴士是一個小時一班,有時間表,所以在下車的時候千萬要先看好回程的時刻表,然後再安排好接下去的參觀活動。這個美術館的門票價格是我們在日本所有門票中比較貴的一次,但是很值得。
我們在守山站下車後,在出口問工作人員美術館的車站在哪裡?可能是小地方的緣故,工作人員不懂英語,所以溝通有點困難,好在出口就是車站(記住一般小地方火車站出來都有一個公交集散地,而且都可以找到當地的主要景點和美術館、博物館),我們也比較幸運,在車站遇見一位熱心的日本大學生,他正好也是去佐川美術館,正好一路跟隨。坐琵琶線和守山的公交都可以刷ICOCA卡,不過坐JR琵琶線到守山的費用不低。也算是離京都比較遠的一個美術館,知曉和參觀的人不多,所以,參觀體驗很棒。由於佐川美術館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所以,一定要選一個好天氣,這樣可以看到各個角度的光影。
佐川美術館是由日本的佐川急便物流公司為慶祝公司成立40週年於1998年投資開放的。位於滋賀縣守山市的琵琶湖畔,周圍的自然環境優美,建築設計上大膽配置了大面積的人造水池,因此又被稱為“浮在水面上的美術館”!它巨大的屋頂採用了日本建築象徵意義的傳統結構懸山頂,是懸山頂構造現代建築的代表作品!

佐川美術館內的展品可以看,但是不能拍,所以就無法跟大家分享。佐川美術館靜靜地參觀要花不少時間,中午可以在那裡的咖啡館吃點東西。設在美術館中的Inoda coffee,是具有70年曆史的京都老咖啡館,甜品套餐也小巧精緻,可以坐在咖啡館裡看玻璃外水波盈盈的折光。
原路返回,依然折返到京都站,然後在京都站下車。在火車站外面的公交集散中心坐59路車去金閣寺 (ろくおんじ ) ,金閣寺的車比較多,交通也比較發達,從京都站到金閣寺大約45分鐘。全程均一價230円,可使用巴士一日劵。車比較準時,開的也不是很快。京都為了更好的保護古建築,相對公交車比地鐵要發達。

返回途中的火車上看到的畫漫畫的少女,很日本。

59路車金閣寺站下車後,往後走,走到一個路口,右轉不久就可以到達金閣寺,反正只要看到人群,就是金閣寺,這個地方是人們到京都必打卡的地方。
金閣寺本名是鹿苑寺,由於寺核心心建築舍利殿的外牆全部貼以金箔裝飾,故暱稱為“金閣寺”。寺院始建於1397年,原為足利義滿將軍(即動畫《聰明的一休》中利將軍的原型)的山莊,後改為禪寺“菩提所” ,金閣寺的門票:成人(高中生以上)400日元,是一張護身符。很有創意。

金閣寺只是一個很小的景點,但它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京都最有名的景點之一,所以,花費的時間不是很多,可以按照你的線路來調節。金閣寺的遊玩路線是固定的:總門——湖邊——金閣——鯉魚石——投幣池——白蛇——大門——休息點,走起來還是覺得設定比較合理。金閣寺拍照有點講究,因為金閣寺的頂是金色的,所以,比較容易反光,所以,拍攝的話,儘量選擇在早晨10.30之前和下午15.30之後,這樣的效果會好很多。
因為我喜歡收集鑰匙圈,所以在金閣寺收集了兩款鑰匙圈,價格大約在800日元左右,可以說不便宜。

金閣寺出來的時候天已經開始步入晚上。我們正好可以坐車去京都國立博物館。坐59到八條換巴士206、208、100、京阪電車到三十三間堂站下車就可以了。這個博物館離京都站不遠,對面就是三十三間堂。在去日本前看資料的時候知道,這個博物館週末開晚場的。週五、週六晚上開放到20.00,晚上去看可以節約出一些白天的時間,以便於安排其他的地方。我當時去看的是《中國近代繪畫巨匠齊白石》,是中日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紀念特別企劃活動。京都國立博物館的門票是520日元,但是我憑從我們的賓館拿到的明信片只用410日元就可以買票參觀了。
京都國立博物館是日本三大藝術博物館之一,收藏的主要是日本近代的藝術以及和風藝術作品。京都國立博物館於明治30年(1897)開館,當時稱為“帝國京都博物館”。當時,在西洋化、現代化的發展風潮中,日本的傳統文化受到輕視,神社佛寺裡的寶物等古老文物均面臨破壞或失存的危險。明治22年(1889),國家為了保護這些文物,決定在東京、京都和奈良設立國立博物館。
目前,館內有館藏品、寄存品共約14,000件(2016年統計),涵蓋陶瓷、考古、繪畫、雕塑、墨跡、染織工藝、金屬工藝、漆器工藝等各個領域。在平成知新館,除了輪番展出精選名品以外,每年還會舉辦兩次特別展。
老館叫明治古都館(帝國京都博物館),明治28年(1895)10月竣工,30年(1897)5月開館,紅磚外牆的建築可以說是京都國立博物館的象徵。設計師為當時擔任宮內省內匠寮技師的片山東熊博士。昭和44年(1969),本館與大門、售票所及外牆一同被國家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
  全館建築面積為3,015m2(其中展示面積為2,070m2)。館內除了前廳、中央廳以外,還有中庭以及左右對稱的10個大小陳列室。現在因進行免震改修及其他維修工程,暫時沒有對外開放,我這次說看的是旁邊的新館平成知新館。平成知新館的設計師為谷口吉生,是曾經打造過紐約近代美術館新館、東京國立博物館法隆寺寶物館、豐田市美術館的世界著名建築家。全新的展示館充滿著新的魅力:以和式的直線結構為基礎的展示空間,可以讓觀眾通過欣賞收藏品,體驗京都文化的精粹。

晚上依然回到京都站,以此為中心,晚餐後回賓館,因為要迎接第二天去茨木市北春日丘看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

3月3日 赴日第三天

這天一早起來就看到陰沉和小雨相間的天氣,但是因為是星期天,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唯一開放的日子,所以,今天的安排都給了安藤忠雄。由於在國內的時候,沒有預約上光之教堂的參觀資格,網上對此的資訊也分成兩種,一種是會被拒絕,還有一種是可以繳納300日元的獻金可以參觀。本著既來之,則試之的心態,就把今天作為冒險的日子。
賓館不遠處就是烏丸線地鐵站,坐到北山站上來就可以到達京都府立陶板名畫之庭,平日的門票是100日元,很便宜,我們達到的時候不知道在搞什麼活動,所以免費進去。不過帶著傘參觀這裡還是有點小小的遺憾。比較會影響安藤忠雄這個混凝土遊吟詩人設計的整體欣賞視野。
這是安藤忠雄1994年作品, 是世界上第一個以迴廊式繪畫庭園方式,忠實地再現名畫的造形和色彩的陶板畫庭園。這與傳統的庭園從根本上有所不同,傳統庭園平面構成多,而安藤忠雄強調的不是靜,而是動線的重疊,錯綜立體的視線很深地深入地下的效果。。水和混凝土,動與靜,虛與實,安藤找到了日本傳統和現代的接入點,這“動與靜,虛與實”正是中國空間的特點。
建造此建築的目的是為了展出當年花與綠博覽會所留下來的陶板畫,運用京都成熟的陶板工藝,將世界各國的名畫如達芬奇最後的晚餐、莫內的睡蓮、中國的清明上河圖等燒成一片片彷如真跡的陶板。安藤以水景與層次清晰的空間序列,動線交織穿越與名畫對話,塑造出比原作更令人感動的藝術環境氛圍。陶板畫或立於水面,或躺在水中,或嵌於牆上,甚或利用框景將周遭的綠意(隔壁是京都植物園)引入庭中。借景手段之妙本身也是一種智慧。

在京都府立陶板名畫庭遇見一個很可愛的日本小孩,他父親為了讓我拍照,特意讓女兒給我做模特。

京都府立陶板名畫庭很小,細細把玩也就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了,光之教堂在茨木,茨木位於京都和大阪中間。所以,趕緊從北山坐烏丸線地鐵到四條通換坐阪急到茨木市站,坐阪急要比坐JR便宜些。阪急到的茨木市站跟JR到的茨木市站不是一個地方,千萬不能搞錯。相對而言,阪急站的比JR的要遠2站路。電車下來後坐2路車到春日丘公園的途中會經過JR站。

這個就是阪急茨木站。是2路公交的真正終點站。都可以用ICOKA交通卡。

2路公交車在春日丘公園(也就是一個社群小公園)設定了一個迴圈的終點站。下車後倒走至岔路口左轉就可以看到一幢灰色的掩蔽得極好的教堂,一不小心會錯過。我們達到的時間大約是12.30左右,進去後遇見牧師,牧師跟我說要1.30才能進入參觀。所以, 在附近社群溜達。春日丘社群是一個高檔小區,所以,配備了一個教堂。

在未能進入參觀之前,可以先在教堂的庭院裡看看,也是比較有特色的,尤其喜歡那個小小的休憩場所,也很有設計感。

光之教堂是日本非常著名的一棟建築,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風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為著名的一座,獲得了由羅馬教皇頒發的二十世紀最佳教堂獎。
光之教堂位於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一片住宅區的一角,是現有一個木結構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獨立式擴建。沒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入口,只有門前一個不太顯眼的門牌。進入它的主體前,必須先經過一條小小的長廊。這其實只是一個面積頗小的教堂,大約113平米,能容納約100人,但當人置身其中,自然會感受到它所散發出的神聖與莊嚴,隨後你會聽到由自己雙腳與木地板接觸時所發出的聲響。
教堂裡只有一段向下的斜路,沒有階梯。最重要的是,信徒的座位位置高於祭壇,這有別於大部分的教堂(祭壇都會位於高臺之上,莊嚴而肅穆地俯視著信徒),此乃打破了傳統的天主教堂建築,亦反映了世界上每個人都應該平等的思想。
儘管在教堂的主頁上申明沒有預約,不能參觀。但是外面實際到了之後,1.30在辦公室排隊時,只要付費300日元獻金的話,就開登記一下進入,並會附上一份參觀說明,由教堂工作的志願者引導進入教堂參觀,進去的一剎那,你會被震撼。我還在那裡蓋了一個紀念戳以志紀念。

這是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拍的照片,看到所配的一句文字:當光成為一種信仰。很貼切。

給太太的留影。
我們回程的時候是在JR茨木市站下的2路車,因為2.30了,我們還沒有吃飯。所以就儘快到茨木市中心找個地方了。今天整個的天氣不太適合旅遊,但是在茨木的時候,倒是陰天,沒有影響今天的行程。今天的冒險也獲得了成功,沒有白跑一趟,還算對得起將近1000日元的車費。茨木回來,我們在京都的遠距離的旅遊就基本結束,接下來都是在京都市內的,相對就充裕了很多。

回到京都站,看到熟悉的京都塔,天空突然飄起了雨花。所以,我們就在這個特別的建築裡仔細的參觀一下,找個地方喝喝咖啡。
京都站,是自1877年以來的第四代,也是平安遷都1200年紀念事業的一環。1991年採取國際競標的形式,以更新公共交通系統、更好地服務旅客、煥發城市活力為設計目標,四位日本建築家以及三位海外建築家被邀請參賽。最終採用了原廣司的方案,歷經6年的艱鉅歷程,於1997年竣工。
京都身為千年古都,對城市景觀的限制極為嚴格,一般建築限高為31m。而原廣司設計的京都站高達60m,且佔地面積龐大,把京都一分為南北兩段,其嶄新的設計概念與古都的歷史風情乍見有些許違和之感。然而當你真正身處其中,卻也會發現很多不可思議的亮點。
原廣司以“京都是歷史之門”為設計主旨,利用了平安京的城市特徵——條坊制,代表玄關口的大門設定在烏丸通和室町通。中央大廳則襲山谷之形,東西兩側呈山丘之狀。中央大廳的中庭頂部以玻璃和金屬框架組合為蓋,4000塊玻璃切割出了天空的形狀,延伸了建築內部的空間感,營造出與大自然相融的氛圍。
跟內斂和風相去甚遠的時髦外形,讓很多人覺得是破壞了古都的傳統景觀,民間的反對運動曾大肆展開。然而,也不乏贊成的聲音表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亦是京都精神的產物。至明治維新後遷都前的千年間,京都一直都是日本潮流文化的發源地。京都人是出了名的相容幷包,熱愛嘗試新鮮事物,從來都不肯止步於前,不惜在時代的洪流之中去淘汰腐朽留存精華。

3月4日 赴日第四天

今天的行程是原來計劃中的第一天的行程——嵐山行。在做攻略的時候得知嵐山著名的小火車恢復開放時間自3月1日始。所以,一直猶豫是不是要坐一坐小火車。最終還是決定放棄坐小火車的計劃。小火車最大的賣點是可以看兩旁的櫻花,而我們去的時候櫻花還沒有開,坐小火車的目的也就無法達到。為了趕嵐山的清淨,我們還是比較早的出門,希望在早上8.30-9.00左右可以到達那裡,感受一下嵐山特有的郊野情趣。
前幾天一直走得比較遠,所以,不斷充值ICOKA卡,在京都的最後2天,決定用京都一日券坐公交,反正600日元隨你坐多遠就多遠。京都站有專門去嵐山的公交車,28路可以直達。早上排隊的人還是蠻多的,好在秩序井然。
位於京都市區以西的嵐山自平安時代以來就是許多貴族的別莊所在地,其名稱經常出現在歷史故事與古典文學作品之中。由於桂川河岸在每年春季與秋季都有大面積的野生櫻花與楓林可觀賞,因此長期以來也是觀光旅遊的熱門點之一。整個嵐山地區是以橫跨桂川的渡月橋作為中心,這條橋的命名起源於龜山上皇的一句“似滿月過橋般”的詩作而得名,雖然外觀上渡月橋有著木橋般的造型,但今日的渡月橋實際上是座鋼筋混凝土構造、能夠讓汽車行走其上的現代化橋樑,只是採用復古的木製護欄以配合周遭的景緻。在渡月橋附近的桂川河段習慣上又被稱為大堰川(おおいかわ)。
除了自然景觀外,嵐山地區也是很多日本知名古剎神社的所在地,是多位古代日本天皇的安葬之處,因此前來此地參拜廟宇神社也是遊客主要的觀光重點之一。在諸多神社廟宇之中,地位最重要的應屬名列世界遺產名單的天龍寺,除此之外像是曾經出現在日本文學名著源氏物語中的野宮神社,與收藏有日本國寶級佛像的清涼寺,也是非常重要的歷史建築與景點。

嵐山是一個極具日本風情的古鎮,我們去的比較早,所以,可以在安靜的大街上細細的觀察這裡的一切。在街上偶遇去嵐山參觀的中國尼姑,知道我是怎麼判斷出來的呢?在日本只要看傘,日本人不用折傘,日本人不用比較花哨的傘。
嵐山的三輪車伕是獨特的一道風景。他們喜歡圍在渡月橋邊拉生意。在這裡也能看到許多女孩子穿和服,就我的觀察,這裡穿和服的中國人不多,許多是日本、韓國、泰國一帶的小姑娘。

早到渡月橋的好處是桂川河邊的 % 咖啡還無須排隊,可以買一杯咖啡坐在店門口的長凳上,望著桂川河發呆。

坐落於京都嵐山的天龍寺是臨濟宗天龍寺派大本山,於1994年被登入為世界文化遺產。寺內由夢窗疏石設計建造的曹源池為國家史蹟特別名勝。天龍寺是1339年足利幕府第一代將軍足利尊氏為祭祀後醍醐天皇而請夢窗疏石國師主持建造的。夢窗疏石是鎌倉到南北朝時期的禪宗名僧,被第七代天皇賜予國師稱號,夢窗疏石不僅是得道高僧,更是一個造園名家,尤其在表現禪思想的枯山水造園方面造詣頗深。他的設計大膽、富有創意,留下了不少庭園和大自然完美融合的佳作。他親手設計並主持建造了京都的西芳寺和鎌倉的瑞泉寺,天龍寺是其晚年集大成之作,對後世造園有極其深刻的影響。
建於1899年的庫裡玄關處立著前管長平田精耕的達摩圖。大方丈是天龍寺內最大的建築,主祀釋迦如來。若要欣賞龍門瀑的話,大方丈絕對是最佳選擇。
天龍寺的門票分庭院:500日元諸堂參拜:300日元法堂“雲龍圖”:500日元,一般都建議買全套。其實基本上就是一個內廷和一個外院,只有合在一起看,才能相得益彰。到嵐山,不看天龍寺算不上到過嵐山。

天龍寺北門出來就是著名的竹林,也是一個網紅地段,不過一過九點,這裡就人頭攢動,要想拍出有點意境的照片幾無可能。這個竹林比起四川的蜀南竹海和浙江的安吉大竹海要差得很多。

桂川河上飄筏的竹工以及河邊的風景。

我們從河邊再次回到嵐山的街上,這裡有很多吃的地方,這裡尤以豆腐聞名。我們找了一家館子吃了當地特色,不過還是在門口排了一會隊,店裡有空位了,會叫你進去,這個是日本的習慣,日本的飯店裡是不允許站在客人邊上等位的。

坐28路原路返回到京都站,然後再在京都站坐206路去三十三間堂。三十三間堂屬於日本國寶級古蹟,佛教藝術在此得到極致展現。門票:600日元。此堂於公元1164(長寬二)年由平清盛所建,曾一度燒燬,後於文永三(1266)年重建。 三十三間堂的正式名稱為蓮華王院,因其正殿內由三十三根立柱隔開的間隔而得此名。
在三十三間堂長約120m長的殿內,以正殿中央的一尊千手觀音坐像為中心,1001尊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千手觀音立像沿兩側整整齊齊的一字排開,金碧輝煌,氣勢奪人。此外,兩旁還有二十八座風、雷等神的立像。堂外有個大沙場,每年1月中旬的週日(12~18日之間)在此舉行射箭儀式。三十三間堂於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三十三間堂出來之後,可以在上車的地方坐很多車子去祗園一帶,我們坐206甲坐過了頭,就到八阪神社下車,直接去八阪神社逛逛,然後沿著小道往祗園方向走。這種漫無目的地穿街走巷最能體驗到日本的當地的習俗和一些接地氣的東西。日本許多人家都會在門口種花,他們不僅是給自己欣賞,也在美化街巷。
最令我感興趣的就是日本的暖簾。暖簾最早來自於中國室町初期的佛教文化。當時僧侶和農民為了遮光避塵,習慣在門口掛上一塊布簾或草簾,這麼做也能稍稍擋住路人經過的目光,多點隱私感。元朝後,這項民間生活智慧傳至日本,他們也逐漸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不只如此,從十三世紀開始,許多豪門貴族更將自己的家紋染印在暖簾上,做為一種身分地位的代表,到了江戶時期,教育日漸普遍,百姓的識字能力逐漸提升,暖簾的設計除了圖紋之外,也開始有了文字出現。這麼一來,暖簾的應用範圍更擴及到一般店家,像是印了「吳服」的傳統和服店,暖簾也能做為店家的招牌之用。相較於日本其它地方例如東京或北海道,走在京都街頭更能感受到這種暖簾的魅力,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顏色和花樣也大異其趣。除了一般常見的藏青色或白色麻質暖簾之外,還見到用幾塊正方色布拼縫起來的長暖簾,材質輕薄,陽光一照便能透射暖簾,感覺顏色更溫暖了。圖案部分的種類也很多樣,有烏鴉、千鳥(日本吉祥動物)、蔬菜、水果、碗筷…等等圖案,有些一看就知道店裡賣的是什麼,有些則需要猜想一下才恍然大悟。日本社會能有如此豐富的暖簾文化,也是漸漸發展起來的,最早可沒那麼多變化。當時的染印技術還不發達,能做出的顏色不多,不同屬性的店家彼此也會選擇不同顏色來區隔。例如吳服商和造酒廠通常會選用藏青色的暖簾,除了視覺上的考慮外,更因為藏青色具有殺菌和防蟲功效,所以很適合吳服店和造酒廠工作上的需求。至於點心店,在日本白色象徵糖,所以很多點心鋪都愛用白色的暖簾,看起來感覺也十分清爽,會讓人更有慾望想吃甜食。而酒吧和戲院則偏愛用紅色或紫色,賣茶的店當然選用如茶水般的綠色暖簾囉!
日本暖簾文化雖然承襲於中國,但後續發展可說是自立自強,甚至到了青出於藍勝於藍的地步。常見的暖簾種類高達八種之多,有水引暖簾、半暖簾、長暖簾、太鼓暖簾、竹暖簾、繩暖簾、珠暖簾和花暖簾。對每間店鋪來說,暖簾除了是自家招牌,更是信譽和知名度的象徵,老店若要展店也會將暖簾傳承下去,儘管下一代競爭者眾多,但唯有能拿到正字標記的暖簾,才算是承襲本店的純正血統。
所以對日本暖簾頗有研究的季子弘先生寫了篇《每條暖簾都是日本商店最真實的表情》。
華燈初上,坐上88路,打道回府。明天則是在京都旅遊的最後一天,其實主要要走的就是在祗園一帶。

住在賓館的時候,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去吉野家吃個飯,然後沿途去逛附近的一個比較大的超市,可以買到小番茄和其他一些水果。日本的蔬菜、水果很貴,在24小時點買過香蕉居然論根買的,1根大約100元日幣,3根大約210元日幣。我們在超市發現更多的水果和每天7點後可以打折的食品。這些食品比起在24小時店裡買要便宜很多。
京都因為晚上商店的營業時間結束的比較早,所以,在京都可以比較早的躲進賓館休息,當然做第二天的旅遊攻略也是很花時間的。

3月5日 赴日第五天

儘管已經是第五天了,但是對於京都的交通還是不算特別熟悉,有些單行道的規律還是沒有完全摸清楚。昨天晚上從祗園直接有車可以回到賓館門口,所以,相信今天早上可以在門口坐車去祗園一帶。然後。這個決定其實實施起來並不完美。第二天起來一看是個大晴天,也算是給我們在京都一個完滿的結局。一早就在樓下的車站坐昨天從祗園回來的88路想早點趕去清水寺。不曾想,這輛車是單行道,繞了比較大一個圈子,並不走我們昨天晚上回來的那條線,我在車上還一直納悶,明明google map顯示可以走這條線路,為什麼我們越走越遠,越來越不認識了呢?懸著的一顆心終於在看到八阪神社時放了下來,原來這個車是繞行一個圓圈,我們昨天晚上走的是圓圈的另一半,今天早上走的是圓圈剩餘的部分,所以會發生今天早上走過的線路完全陌生的情況。

祗園一帶最有名的當屬清水寺了,清水寺最有名的當屬這個紅色屋頂的三重塔,三重塔的特點在於屋頂的四方角上嵌著的。在東南角上的那個鬼瓦與其他三面的鬼樣子不同,是條龍。龍可以呼風喚雨,用來防火。清水寺的門票是用這個建築物做為封面。在這個地方有句話叫:不看櫻花看和服 ,意即這裡穿和服的遊客甚多,是體驗日本文化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日本人不僅通過這種體驗文化生財,而且可以借他人之手傳揚自己的大和文化,這個才是旅遊的最高境界。
清水寺始建於778年。現存的大部分建築重建於公元1633年,雖然曾被燒燬多次然後重建。但至今的氣象仍然瑰麗壯觀! 不失當年的風采。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現已被日本列為“國寶建築”。清水寺門票400日元,差不多日本的寺廟都是這個價格。
清水舞臺是清水寺最大的看點了,這個舞臺正殿寬19米,進深16米,大殿的頂部鋪設有數層珠形的檜樹皮瓦。由139根巨大的木柱支撐,建在懸崖峭壁之上,可見當年的工程如此之浩大!日本有一諺語:“從清水的舞臺上跳下去”(清水の舞臺から飛び降りる),用以形容破釜沈舟做某事。從舞臺往下看,內心砰砰的跳,好怕怕……而從旁邊看過去,舞臺則顯得很有氣派。由於2020年要舉辦奧運會,所以清水舞臺正在全面修建,我想在此留個遺憾。

沿著這樣一條線路: 清水寺——清水阪——二年阪三年阪——石塀小路,你會覺得逛興未盡。美食、美景、美物、美女、美事,在這裡你會覺得亂花漸欲迷人眼。日本傳統文化在這裡發揮到了極致。小小巧巧,目不暇接。還有比較幸運的是最後還是遇見了3為藝伎,在徵得同意後,匆忙拍了張照,儘管不是很滿意,不過還是覺得藝伎還是與眾不同。
中午是在祗園馬路上的私人飯店裡吃的,店裡基本就我們兩個,環境相當得清淨,印象深刻的是店裡播放的背景音樂是輕柔的古典交響樂,一頓飯好像是在音樂廳裡用的餐。

下午坐100路線去了哲學小道看看,可能是因為還沒有到櫻花季,所以,這裡非常寧靜。哲學之道是位於京都左京區一條約2公里長的溪邊小道,沿途種植櫻花樹,是京都的賞櫻名所。這條路的名稱來源於京都大學哲學教授西田幾多郎以前經常在此散步冥想。曾入選日本百條名路。在進入的1.5公里的小路兩旁,周邊散佈著一些創意雜貨店,能偶遇不少藝術品。我們從哲學之道的出來,慢慢沿途去往慈照寺、法然院、永観堂禪林寺、南禪寺。

南禪寺為於京都東山北部,是京都城內佔地面積最大,擁有眾多分寺的一座巨集偉寺院。南禪寺起初是龜山天皇的離宮,在1291年龜山天皇死後被改為禪寺。
南禪寺三門,表示佛法修行大徹大悟的三座門:“空門”、“無相門”、“無作門”。南禪寺的三門號稱“天下龍門”,上層樓閣名為“五鳳樓”。高22米,為日本三大門之一。寬永5年(1628),藤堂高虎為超度在大阪夏之陣中陣亡的本族人、家丁的亡靈而重建並捐獻。

水路閣於1885年始建、1890年竣工,是從滋賀縣大津市琵琶湖(日本最大的淡水湖)引水到京都市內(被稱為”京都市疏水事業”)的線路的一部分。當時西方建築技術剛傳入不多久,水路閣由日本人之手設計、施工,被認為在日本土木技術史上有著重要意義。昭和58年(1983年),水路閣被評為”京都市指定史蹟”。水路閣以紅色煉瓦砌成,橋樑形狀。作為京都市近代建築的代表,與南禪寺古色古香的伽藍建築相映成輝。到南禪寺來訪的觀光客,也必到水路閣來一睹風采

南禪寺出來,居然找到一個美國加州的「Blue Bottle Coffee」藍瓶咖啡,這個一直被譽為唯一可以與星巴克與之抗衡的咖啡店,自2015年進軍日本後,人氣一直居高不下。藍瓶子選的這個建築,一看就是有一定的歷史痕跡,但藍瓶子在保留原有的基礎上,用玻璃營造出現代感,將兩者融合,能在這裡看到江戶時代中期的建築樣式,以及京都特有的京町家的特色,還能看到藍瓶子獨有的空曠輕靈感。藍瓶子將建築打造成這樣,總感覺像“未完工”,但也表達著藍瓶子與京都的理念如出一轍,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也不忘記對新事物的追求。我們裡裡外外兜了一圈也找不到一個座位,可見火爆程度。

沿著藍瓶子走沒多久,就看到了蹴上傾斜鐵道。這段已經廢棄的鐵道兩側櫻花樹夾道,是非常熱門的賞櫻地點,當地人特別喜歡到這裡漫步拍照,席地野餐。舊鐵道的灰石路與粉色櫻花相襯托,有著獨特的美感。這段鐵道當初的興建,是因為由大津到京都沿途,琵琶湖有兩段水路落差比較大,必須仰賴鐵道來輔助水道運送物資,後來功用不再,反而成為現今的一道風景。我們在上面看到有對年輕夫婦在拍照,怎麼看都覺得像在殉情。

從蹴上到鴨川河很近,去日本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到過會在鴨川河邊看到大片的櫻花,也可以想象櫻花盛開的盛況。鴨川河自古就是京都市民夏季納涼的地方,從江戶時代起人們就有這樣的習慣,因此便有“京都夏天風物詩”的美稱。鴨川旁用古樸的大塊岩石鋪砌成的河道,對京都人來說是最重要的一條休閒大道。每天,在這裡散步的人很多,看書,遛狗,慢跑,野餐……幾十年來,京都的日子如同鴨川河的流水般靜靜淌過,從未改變。這條流經京都市中心的河流雖然不大,河面也不寬,且水流極淺,甚至挽起褲腳就能趟過去,但它卻是京都的生命河,是京都的靈魂,京都人離不開它。鴨川河邊有個星巴克,有面向鴨川河的座位,可惜都滿了,我們只能在鴨川河邊的石凳上坐著。

Time’s,位於京都高瀨川沿岸的一座商業設施,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早期代表作品。安藤忠雄並非京都人,他出生在大阪,但是在京都有很多作品,他1984年設計的那個鴨川邊的“times”儼然成為他的崇拜者的“朝聖地”。喜歡他也是因為他的超現代設計看似完全與京都這個古城不符,甚至會有些不倫不類,卻是經過深思熟慮。安藤先生設計The Times I&II商城時,也是充分考慮瞭如何在擁擠的街道里,安插現代的商城,同時自己的風格儘量不跟街區的傳統風格產生太大的矛盾和排斥。所以他借鑑了京町家的很多理念和空間佈局之法,只是將其放大,用混凝土的方式進化和演繹。但因為臨街的一些限制,他特地將商場主要入口編排在臨水的側面,需要行人通過樓梯從主街道走下來,商場內的佈局,又見熟悉的安藤式迷宮變化,垂直和水平的空間遞進,扭轉,上下穿插,像是一座立體的迷宮。但這樣的結構空間下,逛商場變成了一件不那麼“輕而易舉”的事,顯得麻煩。這恐怕也是目前The Times I & II兩期商城入住商戶乏善的一個原因。儘管安藤先生極力在此延續了京都本地的建築風格,還與周邊街區環境融為一體,但卻就是吸引不了消費人流。我在樓下的銘牌上,看到目前入駐的商家數量,實在可憐。其實我在尋找TIME’S的時候問了周邊很多人,都不得而知。所以,這個作品從商業地產的實際效果來說是比較失敗的。

周邊都是些藥妝店和免稅店,所以晚飯後就決定在京都的最後一天裡把藥妝店的東西買好,把朋友們託付的東西買好。我們因為不是去日本買買買的,所以大致買了些日本比較出名的常規的藥,雜七雜八也不便宜,好在藥妝店的收銀小夥是上海老鄉,幫我們弄了折扣,告訴我們,把護照上的單據保管好,回國過關的時候要交給海關官員的。我們從網上看到一條經驗,就是儘量把這些單據拍照備份,一來是給朋友收錢的憑證,而來也為了防止過關時發生任何不測。

3月6日 赴日第六天

早上打好包退房,日本的退房制度是對你絕對的放心,不會對你的房間進行驗收,只要退掉就可以了,很方便。我們住的賓館離去奈良的近鐵站很近,走過去大約10分鐘左右,我觀察下來,近鐵的列車都是暗紅色,比較容易辨識。620日元,時間大約是48分鐘。不過需要再西大寺換乘。然後到奈良站。這個奈良站離奈良公園比較近,也就是說離小鹿很近。據說近鐵到奈良的線路比JR要便宜90日元,兩者在奈良的車站也不在一起的。我們在奈良站把行李箱寄存了,行李箱寄存不算便宜,我們一件500日元,一件700日元。寄存的時候其實可以有空的寄存箱子給你試放,這個比較重要。如果兩個箱子可以放在一起的話,絕對可以省錢。

奈良真的是一個跟鹿有關的城市,奈良的鹿實在太多了,而且幾乎都集中在奈良公園附近。奈良政府1999年統計市內有1215頭鹿,據說現在數目早就超過了2000。奈良的鹿一點都不怕人,它們在你的身邊嗅來嗅去,黑色的鼻子翕動著,尋找吃的東西。有的鹿還會在人的面前前腿跪地乞食。也會給你鞠躬。在道路兩邊有很多小攤位,就是專門銷售鹿食的。遊客可以花150日元買一袋仙貝,便可以和鹿進行更親密的接觸。
奈良的鹿已經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了,有傳說在春日大社建立之際,位於茨城縣的鹿島神宮的祭神武甕槌命乘鹿來到奈良。因此,鹿就成為了春日大社的神使,也從很早以前就受到人們的敬愛與保護,殺死一頭鹿會受到很嚴重的刑罰。這是古代奈良當地流傳的故事,如果家門前有鹿死去的話,就會有殺鹿的嫌疑,他們偷偷將死鹿移到旁邊的家門前,旁邊的人醒來後看到門前的死鹿,再偷偷把死鹿移到別人家門前,最後死鹿移到了一個有名的喜歡睡懶覺的人家門口。那個睡懶覺的男人就因此判了死罪,所以奈良人民一直保留著早起的傳統。
鹿的平均壽命是雄鹿15歲,雌鹿20歲。

奈良國立博物館在1895年開館,平成7年(1995年)已迎接了它的100週年。以1894年完工的本館(重要文化財產)和1972年完工的新館為中心,在其它寺院、神社的協助下,把這裡作為儲存全國文化財產的主地,並可在這裡從事調查、研究。通過公開展示,在日本佛教文化普及上取得了許多成果。
本館是明治時期以西方風格建築的這組的(第一張照片),西新館則是以昭和時代校倉風格建築而成,古色古香,館前還有一個大水池,平時有許多小鹿會在這裡休憩,景色優美。在西新館展示有考古、繪畫、書法、工藝等領域的作品。其中繪畫和書法的作品每隔1個月更換1次。在平成9年(1997年)竣工了連線本館和新館的地下回廊。在地下回廊有美術館商店、咖啡廳、茶室等休息廳。因為這裡除了博物館的觀光者以外,其他人也可以自由進入。因此這裡將成為奈良公園的新觀光據點。
平成時代以來,為了開展更豐富的展館活動,進行相關設施的增建和改建。第2新館在平成9年(1997年)10月完工,稱之為”東新館”。隨著東新館的完成,展覽面積擴大為原來的1.7倍。也正因為面積的增加,從平成12年(2000年)4月開始,平常的展覽品也煥然一新。本館則作為專一雕刻館,在中央室展示從飛鳥時代到奈良時代之間製作的佛教雕刻,同時展示了許多從平安時代到鎌倉時代的優秀佛像,讓人們能清楚瞭解佛像在這一期間的變化樣式。另外,還展示了印度、中國、韓國的一些佛像。

東大寺又稱大華嚴寺,是日本寺院的總寺,752年聖武天皇為了祀奉大佛而建的,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歷史上兩次火災燒燬了建築,現在的建築是1692年重建,它只有原有建築的三分之二大。寺內的大佛殿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古建築,殿內供奉著一尊16米高的盧舍那佛像,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佛像。寺院內還有南大門、二月堂、三月堂等值得一逛的景點。成人票:大殿600日元/大殿

幸遇奈良旅遊觀光局的羊羽女士,她給我推薦了東大寺的旅遊線路,並且跟我說正好每年3月1日起,奈良東大寺舉行傳統佛教儀式Omizutori汲水節,可以去看看。據說如果能沾到火星,這一年內就可以躲避災難、平平安安。這是汲水節期間最不能錯過的。這項活動將持續到14日。"汲水"在13日清晨進行,是整個活動的高潮。僧侶們汲取只有這天才會在寺廟建築前湧出的水,供獻給神佛,據說這水具有醫治百病之神力。

這隻紙工小鹿是觀光局的羊羽女士特意送給我太太的,因為我在諮詢去東大寺的時候,透露說太太腿腳不便,所以不想爬山,是否可以在你們門口等我。結果在我去往東大寺的時候,羊羽女士特意邀請我太太去他們的辦公室休息,我太太覺得不好意思,所以沒有去,依然坐在他們門口等我,羊羽女士特意做了這個禮物送給我太太,所以我覺得這個禮物很珍貴。

在羊羽女士的推薦下,我們下午特意去了奈良美術館看了一場浮世繪手繪展,這是個彙集歷代浮世繪大家作品的展覽,看完之後,對於浮世繪的瞭解會深刻許多。因為我們是外國人,所以用護照可以免費觀看,奈良之行真的不虛此行。
離開奈良去往日本之行的最後一站大阪,由於是住在心齋橋附近,所以,覺得尋找預定的賓館特別方便,在國內做功課的時候,方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於是選擇從近鐵奈良坐近鐵到了近鐵日本橋站下,然後向北步行就能到長堀橋,從日本橋站2號出口出去,走過去大概500米左右。一路都是商業區,會經過道頓堀。然而,出來後 先用自己的手機裡的google map導航,結果繞了個遠路不說,而且那時下著雨,我們是一邊打傘,一邊拖著行李箱,一邊看手機導航,500米的距離著實折騰得夠嗆,後來不得以用百度語音導航,反而很順利地找到了住宿的地方。大阪心齋橋金塔酒店 Quintessa Hotel Osaka Shinsaibashi ,真的找到了就覺得這個酒店還是不錯的,在心齋橋這樣的地方既方便,又鬧中取靜,我們要不是繞圈子,500米應該是從地鐵站出來差不多的距離。

這個酒店的規模比起京都那個要大一些,旅行團特別多,我在酒店入住後依然發現有這樣一部免費手機使用,說明全日本的許多酒店都在提供這項服務。入住辦理check in的時候特別方便,辦理的小姐在臺灣學過中文,所以這個酒店相對而言,中國人入住的不少。

這個是預訂單,提前預定的價格還是很有誘惑力的。也給大家推薦一下這個酒店。

冒著綿綿細雨,在手機百度地圖的導航下,特意去了大阪著名的難波公園。難波公園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公園,其層層仄仄,是一座看起來如同空中園一樣的完美建築。原址是一座棒球館,位於大阪傳統熱鬧商業區的現代建築,鄰近難波火車站,離機場一站之遙,將城際列車、地鐵等交通樞功能與辦公、酒店、住宅完美結合,是日本開發成功的城市綜合體的代表專案。它是一個購物中心與辦公樓的綜合體。遠看該建築是一個斜坡公園,從街道地平面上升至8層樓的高度,層層推進、綠樹茵茵,彷彿是遊離於城市之上的自然綠洲,與周圍線形建築的冷酷風格形成強烈對比,成為嘈雜背景下的一處生動、溫馨的街景。
難波公園的入口處,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被岩石覆蓋的空間,彷彿一個狹小的峽谷,誘惑著人們向裡面探尋。暖黃色到桔黃色逐漸過渡的條紋造型,如同沉澱層一般,而設計師精心設計和營造出不同的小灣、巖洞、河谷等探險般的空間感受,更讓人常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為整個購物旅程增添了一抹神祕和新奇的色彩通過”峽谷”內一條”8字形”傾斜上升的通道,便到了難波公園的零售與娛樂區域。經由不同樓層的一些特定區域,從”峽谷”可以直接通往室外的露臺,這裡的”空中花園”種植了不少漂亮的花草植物,植物每天成長,每天都在改變建築的樣子。

難波公園的對面就是一家知名的壽司店——大起水產壽司。是一家以魚生和壽司為主的連鎖店,主要就是食材新鮮,壽司個頭也挺大,米飯上的魚類貝類都肉質肥美,吃在嘴裡很順滑。比起道頓堀店的排隊,這裡的環境要好很多,而且可以用Alipay結賬。

一路回來的時候,心齋橋的熱鬧才剛剛開始

3月7日 赴日第七天

早晨迎接我們的並不是燦爛的陽光,而是又一個陰沉沉的天氣,甚至冷風中還夾雜著絲絲涼意。好在我們所住的地方離地下鐵長堀橋站比較近,所以去大阪城相當方便。我們出門的時候就把房間退了,寄存在酒店,這樣就可以很安心地在外遊玩,不要擔心11.00的退房時間。
從長堀橋站搭乘長堀鶴見綠地線到達森之宮站,換乘大阪換裝線到達大阪城公園站,步行前往大阪城公園。用ICOKA卡,大約350日元。

路遇可愛的日本名犬柴犬,這種狗狗很喜歡總是會想盡辦法達成自己所想的。非常聰明。如果它想引起主人的興趣也是會費盡心思。有時候它還像大爺一樣要主人為它做什麼。柴犬本來也是屬於獵狗,柴犬雖然看上去很憨厚,其他它是非常狡猾而且精明的狗狗,也喜歡和主人故意唱反調。我們遇見的柴犬的主人十一個文質彬彬的老大爺,他特別好地幫我安撫好狗狗,讓我和狗狗一起合影留念。
大阪城是大阪最重要的建築群,它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歷史,也成為後代口中的傳奇之地。如今,它連同周圍的植被被稱為大阪城公園,作為大阪市最重要的地標,大阪城公園的歷史遺蹟和自然風景吸引了無數旅行者,是出行大阪的必遊景點。

天守閣聳立在廣闊的大阪城中央,是大阪城公園最值得遊覽的地方。天守閣內珍藏了許多史蹟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由黃金打造的茶室,和描繪了大阪夏季之戰的屏風畫。旅行者可以在此感受舊時城堡的魅力,瞭解大阪城豐富的歷史。天守閣門票:600日元。

在天守閣門前的地面上有一塊凸出來的金屬標識,這是四十多年前買下的時空膠囊的啟封口,裡面收藏了20世紀現代文明標誌的物品,其中包括了假牙、避孕套、電視機等,和大阪城與生俱來的歷史氣息形成了有趣的反差。

在日本的時候,一直沒有去嘗過拉麵,基本以吃飯為主,所以,在臨走的時候就想嘗一嘗拉麵的味道。在回酒店的路上,地鐵口一出來就看到一個拉麵館,一看拉麵的價格780日元,比一蘭的拉麵便宜很多,更重要的是不需要排隊。吃了之後陡生一個感覺:為什麼不早點吃一碗拉麵呢??

去關西機場,我們選擇坐南海電鐵直達,票價:920日元。耗時40分鐘。所以還是需要到難波站去坐。由於昨晚去過難波,因此對去難波的線路已經瞭然於心。鑑於時間還算充裕,所以,還特意去看了看難波公園白天的樣子,那個峽谷一樣的進口設計得確實有味道。

日本大阪關西T1 —— 上海浦東T217:00—19:00 吉祥 HO1340 經濟艙票價:963元,別了,大阪。さようなら,おおさか。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